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2.6《鸿门宴》学案(2)(新人教版07版必修1)

语文2.6《鸿门宴》学案(2)(新人教版07版必修1)

《鸿门宴》学案导学

山东省淄博第七中学常爱森

导学目标

1.了解文中揭示的项羽的悲剧性格;

2.体会紧张复杂的情节、戏剧性的场面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3.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导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把握紧张场面对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

导学难点

学习创造性阅读,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查字典,扫除读音障碍,能通顺朗读;

2.查注释,初步了解文意,掌握课文训练重点中要求理解的词语的含义;

3.查资料,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

二、问题探究

1.鸿门宴的斗争具有怎样的深层背景?

刘邦、项羽都有南面称孤的野心。当年刘邦看见秦始皇,曾十分羡慕地说:“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也曾自负地说:“彼可取而代之!”秦王朝覆灭后,刘、项矛盾日趋激化,对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则拼死相争。

2.鸿门宴上双方的形势关系是如何转换的?

宴前(非正面交锋)刘被动项主动,两告两定。曹无伤告密是导火线,战云密布;项伯夜告却是一个转折点,缓和气氛。项羽攻刘的决定是一时之气,不久“风正云散”;刘邦见项羽的决定却是深思熟虑之举,次日即成行。

宴中(正面交锋)刘被动项主动,三起三落。范增“数目”“举玦”,一起;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二起;樊哙闯帐,项羽“按剑而跽”,三起。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似乎一场血肉横飞的争斗不可避免。但樊哙受赐、慷慨陈词竟让项羽“不忍之心陡起,英雄相惜之念生”,刘邦的借故逃席更是将危险消弥于无形。

宴后(非正面交锋)刘主动项被动,两毁两受。借故离席毕竟是权宜之计,毁约逃席脱身回营则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项羽受璧既预示了情节的彻底缓和,也更强烈地体现了项羽的悲剧性格。至于张良受托,是其“忠心之举”,范增毁玉,则为“愤怒之为”。

3.从鸿门宴斗争中试分析刘、项性格特点。

项羽“自矜功伐”、“为人不忍”。“轻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一不忍;听信刘邦,不应范增,二不忍;宽容樊哈,产生相惜之心,三不忍;不究逃席,安然受璧,四不忍。以上不忍皆缘自项羽自矜功伐,这一切不仅使他丧失了杀刘邦的时机,而且导致最终的“乌江自刎”。相比之下刘邦则复杂多了:既胆怯又勇敢(闻项怒则怯,赴宴会则勇);既机智又狡诈(拉项伯,先

责己是智,骂鲰生、责告密者则诈);既能屈又能伸(先破秦先道歉,居下座无怨言,出而未辞觉失礼);既知人善任又善纳忠言(以张良为佐并听从其建议)等。

三、课文结构

开端:无伤告密范增献计。

发展:项伯夜访刘项成约。

高潮:鸿门设宴险象环生。

结局:刘邦脱身无伤被诛

四、理解课文“四美”及人物要点

1.情节结构之美:首尾呼应,环环相扣。

2.语言形式之美:个性化的语言,迎合性的语言,透露心迹的称谓。

3.史传文笔之美: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冷眼观世事,留待后人评。

4.人物形象之美:项羽──悲剧英雄,刘邦──识时务者为俊杰

五、课堂训练

(一)阅读文章第一段,完成1-5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③范增说.()项羽曰④好.()美姬⑤皆为.()龙虎

⑥未得与项羽相.()见⑦使子婴为相.()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旦日飨.士卒()②范增说.项羽曰()

3.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军

①沛公军.霸上()②为击破沛公军.()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⑵相

①未得与项羽相.见()②使子婴为相.()

⑶为

①为.击破沛公军()②皆为.龙虎()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⑷在

①沛公兵十万,在.霸上()②此其志不在.小()

⑸于

①使人言于.项王曰()②贪于.财货()

③长于.臣()

4.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

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译文:

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译文:

5.根据文段内容填空。(4分,每空1分)

本段文字交待了刘、项双方的对比,表明项羽一

方,

。但此时双方此时本应“戮力攻秦”,而曹无伤的告密,

(二)阅读文章第二段,完成6-12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6.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鲰.生说我曰()②沛公奉卮.酒为寿()③要.项伯()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②亡.去不义()

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④固.不如也()

⑤秦时与臣游.()⑥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

⑦不如因.善遇之()⑧且.为之奈何()

8.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距关,毋内诸侯通②要项伯通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9.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善

①素善.留侯张良()②不如因善.遇之()

⑵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⑶之

①珍宝尽有之.()②为之.奈何()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鲰生说我曰……故听之.()

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⑷以

①具告以.事()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④所以.遣将守关者()

⑸幸

①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

⑹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④秦地可尽王.也()

⑺乃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10.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⑴沛公居山东

..时——山东

古义:今义:

⑵料大王士卒足以

..当项王乎——足以

古义:今义:

⑶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

古义:今义:

⑷所以

..遣将守关者——所以

古义:今义:

⑸备他盗之出入

..与非常也——出入

古义:今义:

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非常

古义:今义:

⑺今人

..有大功而击之——今人

古义:今义:

1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形式,并加以解释。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活用形式:解释: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活用形式:解释:

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活用形式:解释:

④于是项伯复夜.去活用形式:解释:

1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具告以事译文:

②为之奈何译文:

③孰与君少长译文:

④沛公奉卮酒为寿译文:

(三)阅读文章第三、四两段,完成13-22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戮.力攻秦()②范增数.目项王()③玉玦.()④瞋.目视项王()

⑤目眦.尽裂()⑥沛公之参乘.()

1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戮力

..项王()..攻秦()②范增数目

③因.击沛公于坐()④故.遣将守关者()

⑤而听细说

..()..()⑥坐须臾

⑦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⑧若.入前为寿()

⑨常以身翼蔽

..沛公()⑩臣死且.不避()1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令将军与臣有郤通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通

16.下列句中与“项王按剑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拔剑切而啖之 D.劳苦而功高如此

17.根据上面的第二段文字填空。

樊哙闯帐后的表情是,他的慷慨陈词中,先提怀王约的意图是;直接指责项羽的话是,收到的效果是

。该段文字中有几个成语现在仍在使用,请写出三个:

,,。

18.项羽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从中可以看出项羽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答:

19.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几段文字表现了刘邦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答:原因:

刘邦性格:

20.鸿门宴上活跃着众多的人物,请概括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人物的?效果怎样?

答:方法:

效果。21.毛泽东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用两句是深刻总结了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历史教训,用以指导革命战争。请写出这两句诗。

答:。2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这些描写反映了项羽的那些弱点。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译文:

②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赐之彘肩。”“壮士!能复饮乎?”

译文:

分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