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3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教案3

2.3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2.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四、教学方法问题探讨法.

五、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

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该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

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一种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引起思考,产生学生欲望和兴趣。)

[板书] 一化学方程式

1.

2.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改写成用化学式来表示的化学方程式.(初步认识化学方程式)

[问题讨论]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什么?它与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看书。看书,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培养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板书]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质的方面: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量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间的质量比

条件方面:表示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微观方面:表示各物质间原子和分子的个数比

[投影] 课堂练习一

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完成课堂练习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讨论]

(1)P+O2 ==P2O5这个式子是化学方程式吗?它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2)能否将P2O5改写成PO2,为什么?

指导学生看书讨论,在学生看书、讨论、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板书。

[板书]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原则

(在讨论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看书,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板书]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讲解]

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讲解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理解记忆体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培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指导学生模仿练习试着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模仿练习,初步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讲解]

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

(1).(2)若反应前物质中无气体物质,而反应后有气体物

质生成时,

表示(“↓”符号用法同“↑”符号的用法。)

[投影] 课堂练习三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氧气

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随时纠正(矫正)学生练习中的问题。

[课后小结]

为了便于同学们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我们采用韵语记忆,

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

写好化学式,系数来配平;

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

生成沉淀气,“↑↓”箭头来分明(体会韵语内容,记住书写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知识.)

六、随堂检测题:

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C2H2 + O2 ==== CO2 + H2O

FeS2 + O2 ==== Fe2O3 + SO2

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S + O2 ==== SO2

B、2KClO3 ==== 2 KCl + 3 O2

C、4P + 5 O2 ====2

D、C + O2 ==== CO2

3.对化学方程式2H2 + O2H2 O的读法,错误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B、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C、在点燃条件下,每两个氢分子与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

D、在点燃条件下,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在反应2Mg + O2 ==== 2 MgO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为()

A、48:32:80

B、24:32:40

C、24:32:64

D、24:32:80

5.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常发生以下错误:A、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B、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C、漏写或错写反应条件;D、“↑”或“↓”使用不当或漏写;请指出下列化学

①S + SO2 ()

②F e 3+ 2 O2 ==== Fe3O4()

③H2O2 ===== H2O + O2↑()

④2KMnO4===== K2MnO4 + MnO2 + O2 ()

(参考答案1.2 5 4 2 2.C 3.B 4.A 5.C、A、B、D)

7.作业设计:1.作业本BP20-21 1-11小题(1、2、3、4、5课堂练习)

2.《一课一练》P62-P64(先整理知识点)

人教版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江口县桃映中学:李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的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化学反应中的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学生学会分析及 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学生学会分析及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 从微观的的角度去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讲解.类比推理 教学用品 烧杯. 托盘天平. 锥形瓶. 小试管. 橡皮塞. Na2CO3粉末. 稀HCl. 粗铁丝. CuSO4溶液. 镁条. 镊子. 滤纸. 酒精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学习了那么多的化学知识你们还记不记得什么是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对!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就接触到了许多的化学反应,比如:铁跟氧气的反应,磷跟氧气反应。

【副板书】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 + O2→ Fe3O4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 + O2 → P2O5 【师】铁跟氧气反应的现象是剧烈反应.火星四射,反应物是铁跟氧气,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磷跟氧气反应的现象是发出黄色的火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反应物是磷跟氧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化学反应观察到了现象,知道了反应物生成物,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去思考一下呢?看看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什么变化关系呢?那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师】那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到底有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通过几探究实验来证实一下。 【方案一】在底部铺有细纱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百磷,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棒,并使玻璃棒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将锥形瓶和玻璃棒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调节平衡,读出数据,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棒放到酒精灯上加热,红热后迅速将橡皮塞塞上去点燃白磷。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去称量。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学生】观察天平和读出数据。 【师】把方案一中的表格填写好并分析。 【总结】方案一.反应前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师】那么下面我们在用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是不是跟我们总结的一样 【方案二】利用铁丝和硫酸铜反应,按上述操作,利用托盘天平进行实验,看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合是否相等。 【学生】观察天平并读出数据 【总结】方案二. 反应前与反应后各物质质量总合相等。 【归纳板书】一.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合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师】是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符合这个定律呢?下面我们用两个实验来证明一下。

初三化学公开课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

微观:分子的种类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板书)二、应用 1、是非判断题(出示小黑板) 例:32克硫和50克氧气反应生成了82克二氧化硫。 思路:因为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硫中氧、硫元素均来自硫单质和氧单质,则二氧化硫中S:O=1:1,即为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所以32克硫和50克氧气反应,剩余50克-32克=18克氧气,生成二氧化硫质 量为32克+32克=64克 (强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应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 2、自然现象解释 例:铁钉生锈质量增加、煤球燃烧后质量减轻。 (说明) 铁钉生锈主要是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增加的是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同时有少量的硫和不能燃烧的杂质),煤燃烧主要是其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逸入大气中,剩下煤灰的质量肯定小于煤的质量。减轻的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具体回答问题可分三步:第一步写出反应表达式,第二根据定律指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第三指明增加或减少的原因。 3、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已知A+B=C+D的反应中,A物质18克与若干克B物质 反应,生成了13克C和20克D,则参加反应的B物质质量为多少克? 解题思路:因为反应物为A、B,生成物为CD所以依照质量守恒定律:m(A)+m(B)=m(C)+m(D),即18+m(B)=13+20 所以m(B)=15克 D、巩固练习(若时间紧可作为作业题) 1、2克氢气与8克氧气反应生成9克水,这句话是否正确? 2、将12.25克氯酸钾和若干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了4.8克氧气,称得固体剩余物质量为10克,则生成物氯化钾 的质量为多少?二氧化锰的质量为多少? 3、将a克氯酸钾和b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c克氯化钾,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4、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石蜡中一定含有元素和元素。 5、在化学反应2X2+3Y2=2R中,若用X、Y表示R物质化学式,正确的是( ) A、XY2 B、XY3 C、X2Y3 D 、X3Y2 E、本节小结 今天,我们围绕质量守恒定律,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将运用这些知识学习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F、作业布置 课本70页第1、2题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从不同角度认识定律,培养学生求异发散的思维能力。 巩固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化学史教学案例水的组成

化学史教学案例 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是高一学生熟悉的两大基本定律,绝大多数学生,甚至是教师都认为这些定律无非是前人的经验总结而已。事实上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定律的发现导致了原子学说的问世,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确立,对于确定分子组成、进而确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说没有阿伏加德罗定律就没有正确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没有周期律、没有近现代化学的发展。显然向学生揭示这些原理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极具教育价值。本案例以水为载体,把学生放在一个反思者的角度,在追寻元素、原子、分子等基本概念的历史生成过程中体会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对化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1水的组成元素的确定 疑问与反思:通过哪些实验能够确定水是由氢氧2种元素组成的? 学生:氢气与氧气燃烧的实验,以及电解水的实验都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2种元素组成的。 历史回眸: 1784年英国化学家凯文迪许发现氢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水; 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电解水,在阴阳两级分别得到了氢气和氧气。 建立元素概念的艰难历程: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水是组成世间万物的一种元素。例如:我国有“五行说”(金木水火土),古希腊有“四元素说”(水土气火)。英国的物理学家一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最先认识到这种物质观是错误的。早在1661年波义耳就指出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应该是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这样一种实物。但是这种观点真正被人们接受是在100多年以后,1784年凯文迪许发现氢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水,1800年尼科尔森电解水实验的成功,人们才认识到水不是一种元素,逐步接受波义耳的元素观念。 历史的启示: 为什么在我们现在看来,再简单不过的一种常识性的知识,其发展历程却如此漫长而艰辛? 学生:启示1:要打破人们固有的认识是很困难的。启示2:人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实验技术的提高而发展的。 2水分子的确定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化学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人们试图弄清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由此化学计算被引入化学研究中,人们发现了很多化学基本定律。这些定律的发现,对于人们认识物质的组成有着怎样的帮助呢? 2.1化学计算的启示-近代原子学说的建立 疑问与反思:分析下面的计算,猜想科学家会从中发现哪些规律? 学生:科学家会从中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实验现象: 。天平 。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 2、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化学问题 【学习过程】 一、 问题引领 1、阅读课本 P102 活动天地 5-1 思考: 问题: 你选择甲、乙、丙中的 ,因为 。 分解了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与反应后生成水和氧气的总质量是否相等? 2、如何用实验来验证这一推测是否正确?阅读课本 P103 实验探究 5-1 思考: 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二、实验探究( 5-1) [提出问题]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有位变化? [作出假设] [进行实验验证]1、实验探究:观看视频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 ,放出大量的 ,天平 。 实验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变或不变) 反思评价:如果没有气球结果会怎样? 实验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变或不变) 实验现象:锥形瓶中有大量 产生。天平 。 实验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变或不变) 反思评价:反应是有大量的 逸出,如果把气体收集起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应该 。(变或不变)因此,有气体参与会生成的反应要选择 反应装置进行实验。 三、总结提升——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 (2)定义解读: ① “参加反应”的含义 “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是指参与了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而不能简单理解 成反应物,因为化学反应中会存在反应物剩余的问题。剩余的反应物不计算在内。 ②“质量总和”的含义 一些反应可能有气体参加,也有可能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 各状态的物质都要包括,不能遗漏。

③““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如体积不一定守恒。 ④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研究的范畴。 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1、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为什么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一定没有变化,哪些量一定发生变化,哪些量可能发生变化? 元素种类各元素质量物质的总质量 原子种类各原子数目原子的质量 物质种类 分子的种类分子的个数 五、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 例1:“镁带燃烧后生成的白色固体比原镁带的质量增加了”、怎样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这些现象。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某物质的质量 例2、电解36 克水得到4 克氢气,那么生成多少氧气?() A.18g B.4g C. 32g D. 9g (3)确定物质的组成元素 例3:某物质燃烧以后只产生CO2 和H2O,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元素,可能含元素X + O2 → CO2 + H2O (4))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例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X2 + 3Y2 =2Z 中,Z 的化学式用X、Y 表示应是() A. XY2 B. XY3 C.X2Y3 D. X3Y2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3)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2)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边讲解边板书)。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从质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 [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1、观察记录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2、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 3、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 总结: 思考: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实验二:Fe与CuSO 4 的反应 [实验]:演示课本第91页: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总结板书]:a.现象:有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CuSO 4+Fe→FeSO 4 +Cu [讲解]:在这个实验中,最后天平仍处于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从众多实验事实中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共性。 [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演示]: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镁条的燃烧 [实验]:演示课本第92页:实验5-15-2 [提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目的意图]:(不失时机,再次提问)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分析说明)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有条件的话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分析原因。) [总结板书]:2、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 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提问]: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目的意图]:启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由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

初三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初三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学案 【一】【是真是假】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人们经常用来赞美蜡 烛照亮别人,毁灭自已高贵品质的诗句。这里所说的毁灭是指自然界的物质可以随意的消灭,这是真的吗? 2、废品收购站的经营之道是:先从零散的家庭当中以较低的价 格收购钢铁之类的金属,然后又以较高的价格出售给厂家,从中赚取差价。但废铁收购站往往把收购来的废铁放在潮湿的环境中,待长满铁锈后再出售给厂家,这样可以提高钢铁的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是真的吗? 【二】【合作探究】 请你根据幻灯片上的问题作出选择, 我的观点是。 请按照指导完成实验并将实验记录填入下表中: 实验名称反应前的质量实验现象反应后的质量我的结论【三】【快速抢答】 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1、 1g水完全汽化后质量仍是1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 2、镁燃烧之后生成氧化镁,质量增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学法指导] ①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②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认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③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四】【前失后鉴】 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金属汞放 在一敞口容器里煅烧,冷却后进行称量,得出的结论是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了。该实验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擦肩而过。 (1)是什么原因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2)说说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探微求知】 (1) 你能用图片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吗,那就试试吧! (请以两个水分子为例) (2)说说你在贴图过程中的发现吧? 六、【知识运用】 1、[再回首]请你重新思考学案第一环节:是真是假。 2、工业上用氮气(N2)与氢气(H2)两种物质反应来制氨气(NH3)。某生产车间氨气的日产量是340吨,消耗掉氢气的质量为60吨,那么理论上消耗掉氮气的质量为 吨。 3、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用以下图表示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由此可推断淀粉中一定含有元素。 七、【收获共享】 〖基础篇〗1、化学变化的过程是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反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案)

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的实验测定,让学生 知道什么叫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其涵义。 (2)进一步巩固学习天平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认识定量研 究在化学科学探究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 析、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得正确的结论。 (3)初步培养学生的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探究兴趣,获得探究的乐趣。 (2)树立“物质不灭”的辩证统一观点。 (3)逐步养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 科学精神。 教案重点、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及应用。 教案方法: 实验探究 教案设计思路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讨论分析→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普遍规律→解决问题 教案过程 一.复习提问 利用原子、分子的知识说明什么是化学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讲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分裂)→原子(重新组合)→新分子(聚集成)→新物质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而引起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并没有改变。这是从质的方面研究化学变化。科学家们在研究空气的成分时,拉瓦锡首先把天平用于化学实验,重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使化学研究从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那么,我们能否用天平来测定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反应,而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讲述:在我们周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其中很多是化学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那么,反

初三化学教案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年级 学科 初三化学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备课人范金金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增加学生探究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不变性与质量守恒定律联系起来,建立起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扎实学习化学的态度。 重难点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难点: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 课时 1 时间45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新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都在学习化学反应,早已明确化学变化不仅能实现物 质的转化,也能实现能量的转化。请学生思考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物质的总质量是否 发生变化? 联系课本[P100页] 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分析,作出自己对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的判断。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否正确? ①18g水经加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的质量仍为18g说明自然界存在质量守恒定律。()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8mL的水电解生成H2和O2的总体积之和应为18mL。()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碳在1000g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CO21001g。()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空气中点燃Ag镁条,反应后生成的白色固体质量仍为Ag。() 2、完全燃烧3.1g磷后得到7.1g五氧化二磷,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 3、化学反应A+B=C+D,若20gA和B完全反应生成16gC和14gD,参加反应的B质 量为()A、16g B、14g C、20g D、10g ◆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不发生变化。 练习:1、化学变化前后,下列各项肯定不变的是() (1)原子数目(2)分子数目(3)元素种类 (4)物质质量总和(5)物质种类(6)原子的种类 A、(1)(2)(3)(5) B、(1)(3)(4)(6) C、(1)(2)(5)(6) D、(1)(2)(4)(6)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2AB2+B2=2M,则M的化学式为() A、A2B B、A2 C、AB D、AB3 相关练习 1、下列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煤燃烧后质量减轻,磷燃烧后质量增加 B、冰融化成水后质量不变 C、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D、衣箱中樟脑丸越来越小 2、西班牙的瑞奥汀河是一条酸河。经调查发现是由于上游河床含有某种物质R在氧气的 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 则R的化学式是()。

九年级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一.知识教学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质员守恒定律的本质分析。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难点:应用多媒体教学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疑点:(1)从微观角度分析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 (2)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如“镁条燃烧质量增加;蜡烛燃烧后完全 消失”,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4.解决办法:增加学生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边操作,边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以理论为指导理解定律的本质,提高思维、分析推理能 力。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本节通过精心设疑,实验探究,刘不同化学反应进行观察、测定、分析、推理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分析实质,深化认识,并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探理解,为学习化学方程式准备理论依据,为学好化学用语奠定基础。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边讲解边板书)。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在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 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从质的 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板书]:实验一:CuSO4与NaOH的反应 [实验]:演示课本第70页:实验4-2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总结板书]:a.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CuSO4 + NaOH → Na2SO4 + Cu(OH)2 [讲解]:在这个实验中,最后天平仍处于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从众多实验事实中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共性。 [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 [提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目的]:(不失时机,再次提问)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分析说明)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有条件的话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分析原因。) [总结板书]:2.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 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提问]: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 全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docx

九年级化学专题五:化学变化及其表示 单元 2: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培养从质的变化 和量的变化全面理解化学变化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中,教师复习、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大胆推理建立假说并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 学实验来验证假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 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②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使学生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的应用。 三、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 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 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将 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 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四、学情分析 (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 应。除了生物课上学过生态平衡,物理课上学过能量守恒外,未接触任何关于《质量守恒定律》方面的知 识。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 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九年级学生两级分化严重,社会环境因素对他们影响也较大。一部分学生有厌学的 趋向,对学习有抵触情绪。尤其对我们农村学校来讲,留守儿童较多,家庭管理跟不上,教学双边活动很难 开展,但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所以得细心的引导和指导。 五、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分析推理,建立假说→ 设计实验,进行求证→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分析结论→利用成果,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当一种物质不发生化学变化时,无论它以哪种状态或形式存在,质量都是不变的,例如, 将一块铁变成铁丝、铁粉或铁水,它的质量都不变。那么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例如:木材燃烧完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法建议 引导学生从关注化学反应前后"质"的变化,转移到思考反应前后"量"的问题上,教学可进行如下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教师应当采取"自我发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可首先投影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然后提问:对于化学反应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把问题聚焦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上。这时教师不失适宜的提出研究主题: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2.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设计、实施实验方案 学生以小组探究方式,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的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交流方案过程中,各组间互相补充,互相借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施实验时学生体验了科学过程,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及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自己探索,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体验了科学研究过程。 3.反思研究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探索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进行总结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案例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化学反应以及从微观角度定性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之后,在化学学习中第一次从定量角度探究化学变化规律的教学实例。学生缺乏相应的认识和探究经验,有待引导和建立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但是,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也初步掌握了讨论、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设计思路】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化学学科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素材,对于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无一例外的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也正是一个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素质的素材之一。如果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如上一些体验,那是我们所盼望的。我们渴望本课题的教学能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发展到树立观念,产生科学探究体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课题。因此,我做了如下安排: 一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将验证性实验改为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试验、完成实验,体验自己生产“质量守恒”这一知识结论的快乐。 二是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重温历史,让同学们回到了2百多年前,与拉瓦锡一同思考,一同实验,感受拉瓦锡的所思所想,感受建立量的观点的重要性,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一个在新观念支配下经过大量一丝不苟的定量实验的探究过程。 三是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当多数同学从“化学反应是一个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观点时,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很自然的迸发出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当学生用自己预设的实验方案成功的实现了他们的设想时,同学们在分享喜悦的同时会认识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对获取正确结论的重要性,体验到认识的发展是理论和实践不断交锋和不断融合的过程。 四是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实例(如螺栓螺母的不同组合,总质量不变)作为质量守恒的类比模型,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实现形象到抽象的跨越,由此能更容易的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五是将更多地说话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使课堂始终充满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气氛,针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这种自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和技能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最容易产生体验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追求“预设和生成”的统一,贯彻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来推动课堂的原则。备课中时时考虑学生会怎么想,多多做出针对学生各种反应的预设,上课时要随时抓住学生即时提出的问题,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组织教学,坚持将学习的第一机会和权力交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比如,让学生换个角度,从量的方面对学过的反应提出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提炼出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的线索。不再由教师领着学生亦步亦趋,而是教师建立桥桩,让学生自己搭桥实现跨越。

化学教案(1)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涵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通过练习,讨论,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一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究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写法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过程]: 提问: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从微观角度解释守恒的原因 3.依据实验事实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设问:这个文字表达式能表示物质的变化及变化的条件,能体现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 导入:化学反应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应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有,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另一种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 板书:第二节化学方程式 讲述: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它有哪些涵义怎样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本节课要认真探究的问题.

一,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提问: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C + O2—→ CO2 讨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此式能否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回答:(因上式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没变,数目相等)用已有的知识认识新问题 引导:既然此式可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特点,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我们可以用"=" C + O2 === CO2 讲述:化学上就是用这样一种既可表示反应物,又可表示生成物还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式子来表示化学反应的,这样的式子,化学上称为——化学方程式提问:这个式子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1) 化学式代替名称 (2)"→" 变为"=" 启发学生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达式的区别 根据学生回答给出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并板书,重点词做标记 板书: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提问:根据C + O2点燃 CO2化学方程式(1)你能说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吗

《质量守恒定律》初中化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以前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反应前后物质量的关系却不清楚,本节课就是带着这个问题共同研究适合于任何化学反应的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四、教学思路: 增加学生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边操作边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有一则广告“水变 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 欢迎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假如你是 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谈谈你的想法。 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做出科学明智的选择。 【介绍】在以前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对化学反应中物质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对反应前后物质量的关系却不清楚,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个适合任何创设情境为接受新知识做好思想准备。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1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总结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讲解,实验演示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形成初识,科学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动手探究,培养学生形成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托盘天平、锥形瓶(250ml)、玻璃管、单孔胶塞、气球、白磷、烧杯(100ml)、铁钉、玻璃片、蜡烛、火柴、镁条、石棉网、坩埚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授: 1、写出铝在氧气中燃烧和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2、问题提出: 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有会是怎样的关系? 二、活动与探究

3、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1)归纳小结:质量守恒定律。 概念: 理解: (2)情景与讨论: 情景⑴:取一支蜡烛粘在一块玻璃片上,将玻璃片和蜡烛一起称量,点燃蜡烛,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情景⑵:取一根用砂纸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称量。在石棉网上将镁条点燃,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观察反应现象并比较反应前后质量。 4、讨论与交流: ⑴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⑵对于前面方案一中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⑶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⑷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四、板书设计 1、活动与探究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对数据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及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 (2)、过氧化氢制氧气:

(可以指定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其他的同学将其完成在草稿纸上。) 引导: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反映出反应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变为其他新物质,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是什么物质,生成的是什么物质,表示出在化学反应中质的变化,但是物质的总量有没有变化呢?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发现问题)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提出猜想 猜想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小于生成物的质量。 猜想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猜想三: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大于生成物的质量。 好!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观点,那么到底谁才是胜利者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我们的观点呢? 学生自己看实验(从课本的92~94页的实验,)老师从旁指导,指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方案一: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的实验,实验中引导学生找出反应物是红磷(固体)和氧气(气体),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哪要比较的是参加反应红磷与氧气的质量和与生成物五氧化二磷的质量进行比较。结合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让学生试描述方案一中的实验现象,特别是气球在该实验中的作用及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南通特殊教育中心杨晓莉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注重以学生为本,坚持直观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验。由实验过程的设计、探究,到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充分考虑到视障生的特点和差异,尽可能让视障孩子拥有与健全人同等的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权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 (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2)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探究兴趣,获得探究的乐趣。 (2)通过实验探究和史实资料,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 (3)树立“物质不灭”的辩证统一观点。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其涵义。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教学准备】 仪器药品: 1、演示实验:电子秤、烧杯、铁钉、硫酸铜溶液、镊子 2、学生实验:电子秤、烧杯、小试管、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碳酸钠、锥形瓶、小试管、 气球。 自制教具:水分子模型 【教学过程】 【回忆引入】:在前几章的学习中,我们接触了许多化学反应,请大家回忆一下,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

什么?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那么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是什么关系呢? 【大胆猜想】: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用事实说明你猜想的理由。PPT出示教师:那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呢?(通过实验证明) 称量物质的质量关系,用到的主要仪器是什么? 讨论:实验怎么进行 小结:(1)用天平称量反应物的总质量 (2)让反应物反应 (3) 再称量生成物的总质量,进行比较 师演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请大家注意观察现象,盲生认真听好。 这是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我把它倒入烧杯。这是一枚银白色铁钉。反应前先称出它们的总质量,记录。 现在我将铁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请大家观察反应现象。 生描述现象(铁钉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 师:如果反应时间足够长,溶液也会变色。这是课前老师做的实验,现在溶液变成了浅绿色,现象 师:得到什么结论?PPT出示 变色,有新物质生成,红色物质是铜,浅绿色物质是硫酸亚铁 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师:生成新物质后质量有没有改变呢?再称量它们的总质量 得到什么结论?(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 师:两次称量中,铁和硫酸铜变成了铜和硫酸亚铁,其它物质没有变化,而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PPT分析过程。 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参加反应的铁与硫酸铜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总质量。PPT 师:一个实验不足以说明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这样的结论呢?大家愿意亲自探讨一下吗? 请大家做盐酸和碳酸钠反应。 师:你准备怎么做呢?说说步骤 我们每张桌上都有碳酸钠和稀盐酸,请取两药匙碳酸钠放在烧杯中,取稀盐酸约10ml于试管,现在请大家开始实验 注意:操作过程要小心,不能让物质溅出造成误差 盐酸和碳酸钠反应(让盲生体验气体的生成) 讨论:学生描述实验现象,让盲生观察。 结论PPT出示 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是什么关系?(变小了) 【设问】 铁和硫酸铜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而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变小了呢?【讨论分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