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德国的教育体系

德国的教育体系

德国的教育体系
德国的教育体系

国际司: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介绍

一、德国教育经费制度

德国属于联邦制国家,由16个州组成,行政区划分联邦、州、地区三级,是世界发达国家之一,历史悠久,教育发达。根据德国联邦统计署2012年发布的数据,2010年德国教育总支出为1723亿欧元,占GDP的7.0%,占公共开支的18.6%。政府公共教育支出中90%源自州和县政府。

(一)教育基本结构

德国教育分为四个基本层次,即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德国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德国公民满6-18岁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其中必须完成9年(有些州为10年)全日制教育,如果不能继续全日制普通学校或者全日制职业学校的学业,其余3年必须上非全日制职业学校。小学学生进入中学无需进行统一考试,依据小学成绩、教师鉴定、家长意见以及学生的志趣等进行分流,分别进入主体中学(5-9年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实科中学(5-10年级,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业或机关任中级职员)、文理中学(5-12或13年级,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大学)。德国培养人才主要通过两条途经:一是小学——文理中学——大学,这是一条直接升学的道路,它培养的是从事科学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的人员;另一条途经是小学——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职业学校,这是一条直接就业的道路。每类学校的教师必须接受高等教育,为终身公职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

(二)教育投资体制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由中央高度集权, 战后转变为极端的地方分权化, 实行各州文化教育自治。德国各州政府在教育管理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一般教育事务由各州制定的宪法、学校法和其他教育法令加以具体规定,教育领域的基础原则不是由联邦政府的主管部门确定,而是由各州之间相互约定。联邦政府对教育的权限仅限于一般的监督和协调。

德国实行以州政府投入为主、联邦政府投入为辅的教育投资体制。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及进修等环节的日常经费投入主要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负责,包括建校费、教师工资、以及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公务费和业务费等。联邦政府也对各州的教育事业提供资金支持,但重点在高校扩建、新建方面,联邦和州各投入50%,在促进科研、师资培训和职

业教育方面,联邦政府也为各州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这一体制虽然形成了德国教育景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但也带来不利影响, 如各州在教育政策方面各自为政,缺乏州与联邦、州与州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协调, 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二、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因其为德国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而享誉世界。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特征

1.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目前,德国约有40%的适龄青年人上大学,那些不能或不愿上大学的年轻人绝大多数则去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其中又以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为主(约为70%),培训的人员是德国技术工人的主要来源。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外界誉为德国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双元制”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职业培训。企业是主导方,学校是辅助方。企业与受训学生首先要签订培训合同,接受其为企业的学徒工,然后安排到职业学校学习,最后还要接受行业协会的考核。职业学校事实上是一个受托提供培训的“外包”机构。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学生一方面要在非全日制职业学校中接受专业的理论和文化知识的教育, 另一方面要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 进行实践。“双元制”教育强调,学徒为将来的工作而学习,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为30%和70%,或者20%和80%,理论课程以适应实践需要为主要目标,确保了培训质量和效率。

2.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德国,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的标准非常严格, 进门难、要求严、待遇高是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主要特点。职业学校教师一般需要大学三年、硕士二年和二年的职业准备期,经专家考核合格后才能取得教师资格,专业课教师还必须定期到企业实习或接受培训。这点十分值得我们借鉴。

3.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德国的职业教育考试既有中间考试又有结业考试, 既有书面考试, 也有实际操作技能考核。考试由经济界的自治机构( 工商会, 手工业会) 以及类似的单位组成的考试委员会主持进行, 委员会的成员由企业雇主, 雇员代表以及职业学校的老师组成。考试如果不能通过, 学生则不能从事本行业的工作, 来年要再参加一次考试。这种教

考分离的考核方法确保了教学质量。

4.企业的参与程度高。学校、学生以及企业对于实习的认识高度一致。企业为学生提供场所、详尽的实习计划以及受过良好职业训练的指导教师。

(二)德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各联邦州的文化教育部门拥有对本州各级各类学校包括职业学校的管理权。但对于双元制教育中的企业教育,联邦则拥有管辖权。企业职业教育的具体管理,由联邦职业教育法授权给各行业协会负责,主要包括企业职业教育办学资格的认定,实训教师资格的考核和认定,考核与证书颁发,培训合同的注册与纠纷仲裁等。

(三)德国职业教育经费保障体系

德国的职业教育经费主要来自联邦政府、州政府和企业,由公共财政和私营经济共同资助,是一个多元混合模式,对学生免收一切学杂费。联邦政府资金的主要用途是向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贷学金、资助特别项目、建设职教设施、资助职教研究所、提供奖学金和开展国际交流等。而职业学校的日常经费则主要来自州和县政府承担。州财政主要承担教师的工资和养老金等,县级财政主要负责校舍建设与维修,设备以及管理人员的费用。企业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企业除了负担培训设施、器材等费用外,还必须支付学徒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等。具体来说,德国的职业教育经费主要有五种来源渠道,且每种来源渠道的经费用途各有不同。这五种来源渠道分别是企业直接资助、企业外集资资助、混合经费资助、国家资助和个人资助。企业直接资助是“双元制”职业培训经费的主要渠道。

(四)德国近年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措施

1.制定和颁布新的《职业教育法》。由于近年来德国经济不景气, 许多企业减少提供实习培训的位置, 导致许多职校学生不能完成必要的岗位培训。德国政府一方面通过颁布新的《职业教育法》,允许全日制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行会考试, 该考试在德国被视为进入劳动市场的准入证; 另一方面, 政府通过必要的资助,组织不能承担全过程岗位培训的企业组成培训联盟,让它们为不能继续升学的年轻人提供必要的职前培训。同时,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强调要让德国的职业教育走出国门, 这使得部分职业教育课程有可能在国外完成, 或者得到国外的承认。

2.促进大学承认职业教育学历, 提高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联邦教育部要求, 职业教育、职业继续教育和职业时间要与大学学习相衔接, 并纳入大学所采用的欧洲学分系统。这使得经过职业培训的学生, 如果要进入大学学习,不仅职业教育经历可以被记入大学学分, 而且毕业后在欧洲范围求职更具优势和竞争力。

德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德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根据1949年联邦宪年制定的联邦德国《基本法》以及根据1957年联邦宪法法院的裁决,联邦德国在文化教育领域实行联邦制,文化教育由各州自治,州享有文化的自主权。这意味着,原则上州享有教育立法和行政管理方面的最高权限。州有权通过宪法、学校法和其他各种法令作出具体规定,决定如何安排本州的文化事业和学校教育事业。《基本法》规定了联邦范围共同的某些教育的基本问题,比如,国家对学校的监督、宗教课在公立学校作为正规学科开设等,但这些也都由州行使有关权力来加以实现。不过,根据《基本法》精神,联邦政府享有校外职业培训领域的立法权。 在1969至1971年间,《基本法》作了几次修改,扩大了联邦权限,1969年10月,联邦德国首次建立了中央一级的教育行政机关——“联邦教育和科学部”。该部虽不是一个立法机构,其职责主要是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规划,在促进超地区范围的重大科学研究方面与各州进行合作,但它可以通过提出建议和控制拨款来影响各州教育。此外,根据修改后的《基本法》,联邦政府除了原来可以制定职业培训助学金法和大学助学金法以外,还可以制定高等教育一般原则性法规等。于是联邦有关机构先后制定了《高等学校总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和《高等学校建造促进法》等。同时《基本法》的修改保证了联邦与州在行政管理和教育规划方面互相合作的可能性。这样就形成了所谓“合作式的文化联邦制”。 这种“合作式的文化联邦制”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学校教育仍由各州自治为主,另一方面联邦可以通过一定的权限和建立一些协调机构参与教育事宜的决策上。但这种合作不仅指联邦与州的合作,而且也指州与州的合作。下面我们就一些对这种合作起重要作用的联邦一级机构作一些介绍。 为了协调教育事宜,早在1948年2月东西部占领区各州文化教育部长在斯图加特召开了一次各州文化教育部长会议。随着东西德对立的加剧,东西德教育政策分歧扩大,这一次会议便成了最后一次由全德范围内各州教育部长参加的会议。在当时西部占领区联邦德国成立后不久,联邦德国于1949年10日8正式成立了作为协调各州教育事宜的重要机构——各州文化教育部长。这是一个各州文化

教育培训机构——行政管理制度

教育培训机构——行政管理制度 1)学校总部管理机制 ① 学校组织架构 校长 副校长 人 行市销教财力总政场售务务资务部部部部部源部 部 ② 各部门职责 A:校长岗位职责说明书

校长岗位说明书 定责日期所属部门校长定编人数学历要求 行政级别校长 直属上级 1、对教育行业有深入的理解,能与昂立国际教育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致; 2、有一定的教育行业的管理经验; 3、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 基本技能要求 4、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 5、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管理能力; 6、善于学习的心态、唯才是用的心态。 a)全面掌控学校的整体发展方向并负责组织实施,向董事长及董 事会负责; 主要工作职责 工作报告内容考核指数 b)组织制定学校中长期战略规划及年度经营计划,并进行分工、组 织实施; c)领导中、高层管理人员对学校重大事务进行决策; d)主持学校日常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建立通顺、高效的组织架构; e)制定、更新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f)领导与监督各部门工作。通过目标化管理,制定各部门工作目标 (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监督各部门工作,同时指导、支 持与促进各部门完成目标,提高各部门工作绩效; g)提名学校高层管理人员的聘用和解职; h)提出学校高层管理人员的报酬、待遇和支付方式; i)定期审阅学校的帐表和其它重要报表,全面监控学校的财务状 况、经营状况; j)签署对外上报印发的各种重要报表、文件、资料; k)签署日常行政、业务文件; l)维护学校运营的正常进行,处理校内偶发事件。 1、向董事会或投资人递交年度、季度工作计划; 2、向董事会或投资人报告年度、季度预算; 3、向董事会或投资人报告年度、季度决算; 4、向董事会或投资人报告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动情况。 1、年度、季度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 2、学校的教职员工稳定情况及人才的储备情况;

德国教育改革与早期现代化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德国教育改革与早期现代化 姓名:杨兰英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历史学·世界史 指导教师:赵士国 20030401

中文摘要r 663942 本文拟从德国教育改革入手,揭示出德国教育改革与早期现代化之闻的关系。文章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德国统一之前的教育改革。16世纪开始的教育和宗教的逐步分离是德国教育现代化的基础。1807年的提尔西特和约直接引发了德国的现代化改革,洪堡的教育改革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洪堡的改革从基础教育人手,涵盖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建立了具有德意志特点的教育体制。1815之后,德国的教育现代化道路遇到了挫折,但依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德国统一之后的教育改革。这一阶段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改革,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一时期,德国教育与现代化建设紧密相联系,德国教育的发展使得德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第三部分,主要讨论的是德国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德国教育改革的最主要经验是政府的作用、社会力量办学、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注重大学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先导作用。 关键词:教育改革早期现代化良性互动

Abstract ,111ispaperintendstobeginwiththeeducationalreformofGermanyandtoreveal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educationalreforrtlofGermany andtheearlymodernization,whicharetobediscussedinthefollowingthreeparts. 1hefirstpartmainlyconcentratesontheeducationalreformbeforetheremfificationofGermany.negradualseparationofeducationfromreligionwhichbeganinthe16thcenturyiStIlebasisofGerman’Smodernizationofeducation.The1807”theTreatyofTil8it,'direcdvstartedoffthemodem.izationreforminGermany,oneimportantpartofwhichWasHumbold’Sed— ucationalreform.Thi8educationalreformstartedwithelementaryeduca—bo山intermediateandhishereducation,andestablishedalltion,covered educationalsystemwithtypicalGermancharacteristics.After1815,despite manyfrustrations,extraordinaryachievementsweremadeinGermanyontheroadtothemodeiafizationofeducatiOn. 11lesecondpartmainlyanalysestheeducationalreformafterthereuni?ficationofGermany.Brilliantachievementsweremadeinthereformofele- intermediateeducationatthisstage,especiallyinthefieldsofmentaryand intermediatevocationaleducationandhisher education.Duringthisperiod, theeducationwascloselyrelatedtothemodernizationdrive.,111edevelop—mentofeducationwasconducivetotherapidgrowthoftheeconomicstrengthandcomprehensivenationalpower. 吼ethird partmainlydiscussesthesuccessfulexperienceintheeduca—tionalreformofGermany,themortimportantouesofwhicharetheroleofgovernment,thesocialforcesnmningschools,deepconcernsaboutthestudyofnaturalscienceandgreatattentionstotheguidingroleofuniversi.tiesiSthecourseofmodernization. KeyWord:theeducationalreformtheearlymodemizafion positivemutual—cooperation H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变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变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运行机制主要是指:国家高等教育行政体制 严格遵循相关的特定规范,以某一种组织方式运行,包括机制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关系、职权划分等内容。对高等教育领域的行政管理 运行机制展开全面地分析研究极为重要。 一、健全完善信息化管理运行系统 学校的各行政部门首先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对信息化管理 工作的重视,对学校、各院系、相关部门的组织运行流程进行整合 优化,建立全面化、广阔化的数据信息及办公信息资源库。与此同时,积极建立好一套完整科学化的信息发布、维护机制,可突破空间、地域的限制,实现各行政信息之间的传输,以此实现科学的行 政管理。 二、建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 (一)积极开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在高校的行政管理中,积极鼓 励多类投资主体的参与,主要目的是为高校运转、发展谋求更多的 社会资金。因而高校在行政管理中,需注意加强自身与社会之间的 联系。在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改变高校 投资依赖职能的现状,使高校成为多元化的融资主体。具体措施可 分三项。第一,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优势,加强教育改革,提升人才质量,争取更多支持。第二,采用自主及校企合作的科研 方式,尽量争取到更多的科研经费。第三,采用校办企业的方式扩 大经费来源。凭借高等教育人才集中的优势,开办各类知识型企业 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实现行政管理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的转变。 (二)扶持教育中介机构一同参与管理在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中,需促进各类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使其为高校分担一部分的行

政管理责任。将非政F组织参与、管理作用实现最大化地发挥,不仅仅是政F职能转变的需求,同时也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的要求。教育中介机构在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对政F、高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协调,且可增加一些社会人士参与到行政管理工作中,可有效提升决策的透明与公正,达到较好的教育管理效果。 三、提升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中政F的调控能力 (一)加强中Y政F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在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中,有一问题较为突出,即政F在教育管理中起到的是什么作用。政F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应积极转变自身职能,采用宏观调控方式,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现状,避免直接性地干预管理。具体可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中Y政F积极应用规划、评估、信息服务、拨款等方式对高等教育实行宏观管理。第二,中Y政F需注意加强对教育宏观决策的研究,尽可能地实现教育管理决策的科学、民主化。第三,政F需注意加强有关高等教育的法规建设,完善其法律规范体系。 (二)加大高等教育中省级政F的管理范围在现今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运行中,需注意协调好中Y与地方两者的关系,进一步扩大省级政F管理范围。具体操作方式为:第一,切实解决地方政F对于高等教育的投资、收入问题。进一步扩大地方政F的行政管理权限,落实好地方政F对于高校发展的投资,采用政F办学方式,确保高校良好生存、发展。第二,合理扩大省级政F对于高校的管理范围,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办学特色。所谓办学特色即实现与地方发展状况有机结合的特色,这可进一步促进地方优势的发挥,实现地方及高等教育管理的双重发展。中Y和地方政F管理力度及

德国的教育体制详细分析

德国的教育体制详细分析

德国的教育体制详细分析 2010-12-06 16:55:15 来源:智欧教育浏览:301次 德国高等教育非常普及,各类高等学校 共有368所,分布在16个联邦州,注册学生总人数约190万。其中综合大学(Universitaet,含理工、师范、全科大学等)127所,学生13 0多万;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186所,学生48万多;艺术、音乐院校55所,学生3万余名。目前在德国的外国留学生总人数约

20万。每年入学新生人数约22万。各类大学共设专业400余个。 德国的高校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期。为了加强欧洲高等院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欧洲2 9个国家的政府于1999年在意大利城市博洛尼亚达成协议,相约最迟到2010年,各国将齐力构建一个统一的高等教育区(einheitlicher H ochschulraum)。博洛尼亚进程的核心内容是:在欧洲范围内根据同一标准实行二级学位体 制(zweistufiges Studiensystem):学士学位课程(Bachelor-Studieng?nge)传授一门专业的基础知识,而硕士学位课程(Master-Studi eng?nge)能够深化知识,或者跨学科地对知识进行拓展。 学士(Bachelor)和硕士(Master)将取代传统的学位。新的体制迫使大学学业尽量去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那些将来不想从事学术研究

的学生,可以攻读学士学位,三年或者四年以后毕业,就能够得到从业时需要的基本专业技能。 新学位课程的基本单位分为若干模块(Modul)。每个模块由主题相互关联的几种课组成,例如讲座课(Vorlesung)、研讨课 (Semina r)和练习课 (übung),并且每个模块最长可以跨越两个学期的时间。大学课程在此之前划分出来的基础和专业阶段被废除了。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都将依据欧洲学分折算、转换和累加系统(ECTS)获得相应的学分,这一系统根据完成学业所必需的消耗折算出学生的总负荷。 学生毕业之际,除了获得正式的大学学位证书以外,还将同时获得附加证书(Diplom a Supplement),证书里记录着与大学毕业相关的标准化内容以及相应的学业成绩。这样在求学和就业的时候,毕业生的大学文凭可以得到更简单、更合理的评估。

德国中学教育体系为12至13年义务教育

德国中学教育体系为12至13年义务教育 德国中学教育体系 德国的中学教育体系为12至13年义务教育,由于德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在联邦制的国家,教育体制的立法权属于各州,因此 在德国,中学教育的学校形式在各个联邦州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 学生进入中学学习无需进行统一考试,依据小学(包括定向阶段)的 成绩、教师的鉴定和家长的意见,决定学生升入哪一类中学学习。 德国的中学教育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初阶含有职业预科(Hauptschule)、实科中学(Realschule)以及文理高中(Gymnasium) 和综合学校(Gesamtschule)。第二级进阶也可称为“高级阶 段”(Obe rstufe),其中主要包含职业教育体系的双元制度以及文理 中学的高年级。 第一初阶的四种学校形式 (1)成绩较好的学生通常选择文理高中就读,为期约九年,是进 入高等教育必经之路。文理高中结业文凭(Abitur)在各个联邦州通用,文理高中高级部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其必修与选修课程分成 基础课程(Grundkurs)及专长课程(Leistungskurs)两类,必修课程 分为语言,文学,艺术、社会科学、数理与科技、宗教、体育等, 选修课程通常即为大学各学科的基础课程或入门课程。学生必须修 两门以上的专长课程,其中一科必须为语文、数学或自然科学。高 中会考共考四门学科,必修的两门专长课程另加两门基础课程。此外,为扩充选修课程的范围与深度,也加入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课程。 (2)成绩次好的学生常常会进入实科中学,学程约五至六年。学 校以培养中等的工商业界、政府机关的实务人才为主。其课程以社 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语言类为主,特别强调科目的实用性,其中必 修部分又可归纳为下列五类:1.外语(常为英文);2.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化学与生物);3.社会科学(历史、经济学与地理);4.家政;5.

第十讲 德国教育的发展

第十讲德国教育的发展 本讲内容索引:导学概述教材重点练习答案图片 ▇导学(返回索引) 学习本章应按照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末、十八世纪末至普法战争、德意志帝国时期、共和时期这样的历史阶段,概括了解德国教育管理制度、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从中总结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教育的基本特点。 ▇概述(返回索引) 德国是欧洲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发源地,宗教改革以后新教教派在德国占据优势并控制着德国的各级教育。从16世纪末起,德国的众多封建邦国先后将教育改由国家管理,首先是初等学校,然后才是中学和大学,于19世纪初基本实现了国家管理教育。各个封建邦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从16世纪起,特别是在十七八世纪竞相颁布强迫教育法令,并于1872年将6至14岁的八年初等教育定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在很长时期里,接受这种教育只是劳动者子弟的义务,德国等级性很强的双轨学制一直到1920年以后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德国教育的古典主义突出地表现在文科中学上,文科中学在德国一直是最受重视的中学,它那纯粹古典主义的性质虽然在洪堡德改革时略有改变,但后来又一度随着封建专制的强化而加强,一直到20世纪初仍然带有一定程度的古典主义。德国较早产生了实科中学,自然科学也较早进入德国大学的课堂,洪堡德创办和领导的柏林大学,后来成为世界各大学改革的楷模,德国大学在世界上曾经处于领先的地位。德国有着重视师范教育和教师的传统,早在18世纪普鲁士就创建了师资训练中心,到了20世纪初,德国的小学教师已改由高等学校的师范院校培养,中学教员则由大学直接培养,还须经过国家考试,因此师资水平较高。应该指出,德国教育中始终贯穿着沙文主义、军国主义和宗教神学的精神。 ▇教材(返回索引) 张季娟、袁锐锷编著《外国教育史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修订版: 第十二章德国教育的发展 一、17世纪至18世纪末的德国教育 (一)教育世俗化 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长期处于分裂状态,300多个封建邦国各据一方。这些邦国,尤其是普鲁士、奥地利等大的邦国,为了强化统治和扩大军事实力,企图通过教育造就忠顺的臣民和得心应手的兵士,所以急于把国民学校管理权从教会转到国家手中并大力提倡强迫义务教育。 16世纪末17世纪初,各封建邦国就开始把初等学校由新教教会管理(16 世纪宗教改革使新教教派在德国占居优势,路德派和虔信派等新教教派控制着德国的各级教育)改为国家管理。早在16世纪后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萨克森等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从17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竞相颁布这种法令。其中

德国学制详解

德国学制详解 久闻德国的教育体制与国内不同,幼儿园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初高中注重个性发展,大学里勤奋好学,研究生和博士更是苦心钻研,而选择移民德国,很多家长的出发点也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德国给每个孩子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不会让任何一个孩子感觉被抛弃在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之外。所以这个好不只是体现在教育的高质量,更体现在每个孩子在对选择受何种教育方式上有话语权。 而因此,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家长需要在中小学时代就开始挖掘孩子特长,根据孩子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孩子以后该走的路。 由于德国学制体系的复杂和特殊性,初到德国的家长们总是显得有点手足无措,今天就来带各位家长们揭开德国教育体系的面纱。 幼儿教育 作为人生启蒙的德国幼儿教育,在德国人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什么样的幼儿教育,使得德国宝宝们能在之后的人生中后劲十足? 不同于国内幼儿园赢在起跑线上的概念,德国幼儿园会更注重激发孩子们的天性,独立性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只不过他们的培养方式是玩。在幼儿园的三年时间里,孩子们会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内容,接触真实的社会。去警察局,学会如何在碰到坏人时报警;去消防队,和消防叔叔们学习如何灭火,如何在着火时保护好自己和离开危险的地方,以及一些躲避火灾的常识;体验野外森林;参观一些花圃和庄园;在一些蔬果丰收的季节,老师会带着他们体验大自然,亲手采摘草莓,樱桃或者南瓜。 孩子三岁到六岁的时候,德国幼儿园如此丰富的内容,启发性的引导,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动手能力。 移民德国后的家庭,在孩子入了德国幼儿园后,学习语言和其他能力的速度非常惊人。而老师们也会积极给家长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提醒家长在哪个方面需要要多引导孩子。而这个提醒很少是跟学习相关的,如果被幼儿园老师发现孩子提前学会了认字,家长们还会被老师批评。

2013.4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试题含答案

全国自学考试2013年4月 行政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7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古德诺等人在行政学创立阶段提出的最重要观点是 A.行政与管理的分离 B.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C.行政与经济的分离 D.行政与立法、司法的分离 2.下列属于行政管理主体的是 A.中共北京市委 B.上海市人大 C.教育部 D.重庆市政协 3.为传统行政组织理论奠定基础的是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过程理论 C.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D.官僚制理论 4.真正使行政生态研究成为一门系统的行政学分支学科,并使其在学术界占据一席之 地的学者是 A.高斯 B.卡斯特 C.雷格斯 D.林德布洛姆 5.“受限市场模式”在我国主要表现为价格双轨制和 A.价格的不可决 B.全国市场的分割性 C.政企不分 D.弱势政府 6.从权力特性看,权力可分为本原性权力和 A.公共性权力 B.政治权力 C.从属性权力 D .经济权力 7.正确处理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权力大于责任 B.权力与责任相称 C.权力小于责任 D.权力与责任分离 8.标志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果已经为法律所确认、并于2004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法律是A.《行政许可法》 B.《公务员法》 C.《行政诉讼法》 D.《国家赔偿法》 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职能的重心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D.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10.任何行政管理机构都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并通过一定程序设立,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履行法律规定的行政职能。这体现了行政管理机构的 A.权威性 B.主体性 C.执行性 D.合法性 11.在国家最高行政管理机构的组成方式中,法国第五共和国实行的是 A.内阁制 B.半总统制 C.总统制 D.委员会制 12.西方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或文官制度是在1870年出现于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13.依据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而进行的人事分类是 A.职位分类 B.品位分类 C.职能分类 D.职级分类 14.行政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以及群众互相沟通、共同参与决策的领导方式是 B.专断式行政领导方式 A.放任式行政领导方式 C.民主式行政领导方式 D.保守式行政领导方式15.目前行政组织体制为委员会制的典型国家是 A.德国 B.意大利 C.匈牙利 D.瑞士 16.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在日常工作中根据需要随时进行的监督称为 A.舆论监督 B.审计监督 C.专门监督 D.一般监督 2013年4月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第1页共4页

教育行政管理系统综述

教育行政管理系统综述 何为教育行政体制?历来学界有多种定义:有学者从行政体制角度, 认为教育行政体制是相对于立法体制、司法体制来说的,是领导和管 理教育行政事务的基本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1]也有的学者从 教育管理的角度,认为教育行政体制是教育管理体制的下位概念,[2]而有研究者则认为它与教育管理体制是意义相同的概念;[3]更有学 者认为教育行政体制是一种社会规定,是在社会各方面认可的前提下 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契约,并以不同方式参与教育管理。[4]综合以上观点,作者认为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各级政府管理教育事业的组织体系和相关制度的 总称,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 系和相互间的职权划分构成,其核心是教育行政权力结构。 一、关于教育行政体制类型的研究 教育行政体制类型是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 它是因国而异,也是因时而异。孙成城认为:从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可分为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以及中央地方合作型(也称均权型);从教育行政组织与政府关系来看,可分为从属型、独立型和半 独立型;从决策权和决策方式来看,分为首长制、委员会制和综合制;从决策人和领导人的素质来看,分为专家管理型、外行与专家结合型 以及行政官员与专家结合型;从教育行政职能特色来看,可分为监督 型和指导型(或称服务型)。[5]教育行政的核心为行政权力结构, 诸多的研究者正是从中央和地方行政权力分配关系着手,分析了集权制、分权制和均权制不同内涵及其优缺点。而针对教育行政体制的形 成原因,国外学者认为,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往往与一个国家的政治革 命有密切的关系,而对于地方分权,则主要是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水平、文化传统以及所处的历史环境密切相关。[6] 二、关于国外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趋势的研究

德国教育改革浅析

德国教育改革浅析 化学学院孙鹏志201111151948 一、背景介绍: 从19世纪开始,德国教育现代化之路走了约两个世纪。19世纪的时候德国的工业与经济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英国,政治与军事也在普法战争中遭到重大损失。当时的一些教育家、教育决策者如洪堡德等纷纷振臂呼吁教育救国,国家主义、新人文主义的精神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国民学校的建立、教育行政国家化、柏林大学的筹建、文法高中与会考制度的革新、普通教育与职业训练概念的分化等,都是这个时期重要的里程碑。20世纪德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败中再次觉悟到教育革新与国家强大的重要关系,于是积极进行各种教育改革。民主思潮、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以及其他欧美国家所进行的教育改革运动都对魏玛时期的德国教育产生了影响。取消大学预备学校制度、以基础学校代替双轨制度、提倡与改善师范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并确立“义务职业教育”等是这一时期的重大成果。通过这些教育改革措施不但建立了当前德国学制的基本框架,而且也为社会经济打下了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使德国得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迅速复原并崛起。在以后的60、70年代,德国又根据变化了的国内国际形势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修订和制定了一些规范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使德国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80到90年代初期,德国教育在表面上似乎在稳定发展中显示出迟滞现象,而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在教育思潮上呈现了百家争鸣的多元风貌;另一方面在教育实

践中历经不同政党、社群与利益团体间无数次的辩论与修正,使教育继续发挥着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的作用。 德国是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之一,它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早期现代化进程是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一个典型。历史上的德国曾长期四分五裂,落后保守,直到19世纪才迅速崛起,但在短短几十年里实现了国家统一,完成了工业革命,较快地赶上了英法等国,并一跃成为欧洲大陆的头号强国。德国现代化之所以后起而迅速,且成效卓著,原因是多方面的。当现代化开始之初,德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在国家不统一的情况下如何启动现代化这种“一次性的进程”,并在此进程中实现国家的统一。可以说,教育改革与德国的统一和现代化的良性互动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德国从统治集团到普通群众都十分重视教育,历届政府大力推行教育改革,教育改革促进了思想意识现代化,进而促进了政治、经济现代化,为德国的统一、发展和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德国教育改革的思想 1.追求学校包括大学发展的民主化 在学校包括大学里实施民主化与参与学校管理是德国教改的重要思想。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以大学生为首的青年社会运动影响下,国家与各级学校间的关系进行了若干调整,而其基本方向则是追求学校的民主化发展。这种民主化发展可视为学校教育的“解放”运动,在其过程中加强学校的独立自主权,由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学校管理的原则进一步获得确立。。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德国中小学自

德国的教育体系

国际司: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介绍 一、德国教育经费制度 德国属于联邦制国家,由16个州组成,行政区划分联邦、州、地区三级,是世界发达国家之一,历史悠久,教育发达。根据德国联邦统计署2012年发布的数据,2010年德国教育总支出为1723亿欧元,占GDP的7.0%,占公共开支的18.6%。政府公共教育支出中90%源自州和县政府。 (一)教育基本结构 德国教育分为四个基本层次,即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德国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德国公民满6-18岁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其中必须完成9年(有些州为10年)全日制教育,如果不能继续全日制普通学校或者全日制职业学校的学业,其余3年必须上非全日制职业学校。小学学生进入中学无需进行统一考试,依据小学成绩、教师鉴定、家长意见以及学生的志趣等进行分流,分别进入主体中学(5-9年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实科中学(5-10年级,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业或机关任中级职员)、文理中学(5-12或13年级,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大学)。德国培养人才主要通过两条途经:一是小学——文理中学——大学,这是一条直接升学的道路,它培养的是从事科学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的人员;另一条途经是小学——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职业学校,这是一条直接就业的道路。每类学校的教师必须接受高等教育,为终身公职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

(二)教育投资体制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由中央高度集权, 战后转变为极端的地方分权化, 实行各州文化教育自治。德国各州政府在教育管理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一般教育事务由各州制定的宪法、学校法和其他教育法令加以具体规定,教育领域的基础原则不是由联邦政府的主管部门确定,而是由各州之间相互约定。联邦政府对教育的权限仅限于一般的监督和协调。 德国实行以州政府投入为主、联邦政府投入为辅的教育投资体制。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及进修等环节的日常经费投入主要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负责,包括建校费、教师工资、以及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公务费和业务费等。联邦政府也对各州的教育事业提供资金支持,但重点在高校扩建、新建方面,联邦和州各投入50%,在促进科研、师资培训和职业教育方面,联邦政府也为各州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这一体制虽然形成了德国教育景观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但也带来不利影响, 如各州在教育政策方面各自为政,缺乏州与联邦、州与州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协调, 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二、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因其为德国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而享誉世界。

德国教育政策的重点及走向分析

德国教育政策的重点及走向分析 摘要:教育政策的制定是国家或地方权力机关对教育所施加的一种政治影响,一般来说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政策指导下进行的。教育政策既关系国家教育事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又关系个人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因此,如何制定出更好的教育政策来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每个国家矢志不移的追求。本文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概述了当前德国教育政策的特点,并探讨了德国教育政策的重点和走向分析。 关键词:德国;教育政策;走向分析 在世界史上,德国既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又是一个教育历史悠久的国家。尤其是在近代教育发展史上,德国无论是在各级教育制度的创立方面还是各种教育理论的建构方面,都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一、德国学前教育政策 二战后,为尽快着手教育事业的恢复与重建,德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关于德国学校民主化的法律》规定:幼儿园作为非义务的教育机构,属于国民教育体系。《教育结构计划》要求: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将其列入学校教育系统。3~6岁的幼儿教育被纳入教育体系的基础部分,属于初等教育范围,其中5~6岁的幼儿教育被列入义务教育,作为初等教育中的入门阶段。此后,不仅5岁以上幼儿普遍入学,3~5岁幼儿入园率也不断提高。 (一)管理 在德国,教育督导是教育管理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教育事务的重要手段,有利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与各国比较来看,教育督导是德国教育管理体制中很有特色的一个方面。由于实行地方分权,在不同的州,各级督导机构所承担的职能是不同的。德国教育督导的主要职能有三个方面:1.业务监督;2.公务监督;3.法律监督。德国教育督导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学校的规划和建设;课程和教学;教师管理;学生管理。 (二)师资 1.技术学院 技术学院担负着培养学前教师的主要责任。未来的教师中学或职业学校毕业后,获得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再在技术学院进修三年。前两年主要学习体育、德语、社会学、宗教教育、卫生保健、心理学、教育学、教学理论与方法、儿童文学、美术、手工、音乐、律动、游戏等教育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后一年要参加学前教育实践活动。为了提高学前教师的培训质量,在课程建设中,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2.大学 从大学毕业的学前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小。这些大学生在校的前三年,主要是学习学前教育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后一年需要参加学前教育实践活动。大学毕业后往往到规模较大的学前教育机构中执教、担任行政领导等要职。 3.培训学院 培训学院主要培养学前教师助手,培训时间灵活多样,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1~3年的培训,毕业后在学前教育机构担当教师的助手一职。 此外,德国还通过其他形式来培养保教工作者。在重视对未来的教师进行职前教育的同时,还强调教师的在职进修,以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增强教师的适应能力。德国每一类学校的教师都必须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而且还专门受过从事教育工作的培训。只有通过所学专业和教育学两种国家考试,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被国家聘为终身职员。由此可见,德国对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因而幼教师资力量雄厚。 (三)重视家庭教育

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改革依我看

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及改革 依我看 10春行政管理ⅹⅹ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内容。由于教育本身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特点,管理体制的改革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育中其他领域的改革;而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对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相关问题的关注与分析,有利于我国整个国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也伴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向前推进,但目前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是对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一、目前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 (一)僵化的行政管理体制 我国教育行政管理的现状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分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县(区)四个层次,从高层到中层再到基层,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管理,形成教育行政管理的纵向系统。在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所属职权范围内还设有直属单位,按其职能管理相应的教育事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教育部为首的纵横交织的完整的教育行政管理体系。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倾向于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就形成了不管哪一类教

育哪一类学校的管理,基本上是集中统一管理模式。比如统一的行政管理模式,统一的教育政策和措施,统一的教育大纲、课程设置标准,统一的考试和评价,正是由于这样划一的僵化的官僚的行政管理造成政教不分、政事不分、教育机构臃肿等弊端。另外这样僵化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容易使下级管理部门或者学校层面深受权力的影响,使其或是依附于权力部门,或是屈服于行政压力而敢怒不敢言。 (二)不合理的行政机构设置 在机构设置方面,存在机构庞杂和职能划分不清的状况。有的职能部门“名不符实”,或者不同部门职能方面有交叉,容易造成权力分配不当,责任不清的现象。目前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还不是很合理,而且各部门的权责和功能还不是十分相匹配,需要进一步的调整以实现功能和责任的一致性。 其行政方式方法又较单一。行政机关的职能要靠一定的具体的活动、手段、程序等行政行为来实现。但目前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形式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通过开会,制定公文,检查评比等方式来进行管理活动,“文山会海”十分严重,另外所发的文件中具有强制性的规范性的文件比较少,更多的是关于指导、检查等内容。在教育行政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上,根据精简和高效的原则,必须科学地设计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部门,合理设置行政职位。 (三)不健全的法制建设 教育行政部门的各种规章制度比较多,各个部门都会制定相关自

德国教育体制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教育体制对中国的启示第四十期

李工真 ■武汉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德国历史文化及现代化问题,1988年、2009年先后访学于德国特里尔大学、柏林自由大学。代表著作有《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等,译著有《纳粹德国的兴亡》。个人学术论文集有《德意志现代化进程与德意志知识界》。曾在香港凤凰卫视《纵横中国》及《世纪大讲堂》栏目做特邀嘉宾。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次获得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次应邀在国内20余所著名高校讲学。 嘉宾名片 德国是欧盟中最大的经济强国,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健全的国家。与意大利等国家主要依靠旅游来发展经济相比,德国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完全依靠制造业出口为生的国家。这使它不仅没有受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且在今日的欧债危机中,更是以“一枝独秀”的形象而令世人瞩目。 这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德意志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以及他们生产出来的高质量的产品。中国只是世界的“加工厂”,主要体现在组装环节,靠的是中国人廉价的劳动力。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思考中国的教育,显得非常必要。 德国为何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出品制造业大国,对中国有启发性。 “国兴科教”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第一个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迈进现代化门槛的国家,更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国兴科教”战略的国家。 德国人虽然在战争中失败了,但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出哲学家的民族,他们在思维、思辨方面胜过世界上其他所有的国家,像我们中国,在1840年遭遇了鸦片战争,却要拖到58年以后的1898年才搞戊戌变法,这样的变化肯定是要失败的,而德国在1806年“挨打”,1807年就开始变革,一对比就看出差别了。而且德国很快地在三年后开创了柏林大学,自1810年柏林大学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所现代化大学”建立以来,德意志教育体制的现代化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伟大成就,并成为了世界的样板,不仅是它的欧洲邻国,而且连远隔重洋的日本、美国都纷纷仿效。 每个国家的现代化大学体制,都要追根溯源到德国的大学,当时的大学就提出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等教育理念及一整套完备的教育体制,包括教学方法、用人制度等。可以说,1810年的柏林大学开启了人类教育现代化的历史。

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分析及思考

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分析及思考 摘要:教育行政体制作为国家领导教育的最基本方式,是各项教育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影响着教育管理模式的选择。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是在我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具有我国自身的特点。通过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现状的分析,客观了解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与不足,使我国教育行政管理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推动我国教育管理模式更加适应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行政体制中央集权权力下放 1 引言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对教育行政权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总称。从世界范围来看,一般表现为: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和均权制。我国由于原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教育行政体制也选择了与之相适应的中央集权模式,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这一体制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通过对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现状的分析,使我们在清楚了解这一体制发展过程的同时,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从而使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能够在适应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趋势下促进教育管理的不断发展。 2 我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 20世80年代以前,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一种国家集中计划,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省级政府分别投资办学和直接管理的体制。其特征是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政府直接进行行政管理,学校的建制按行政级别确定,学校按政府指令性计划进行办学和管理。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种高度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是与之相适应的。它有利于集中国家有限的物力、财力,根据国家的需要,培养急需人才;有利于保持各地区教育的平衡发展,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教育不公平现象。这一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具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也是与之相适应的。但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这种体制带来的教育弊端也逐渐显现。如:限制了地方办学积极性以及教育不能适应地方发展,缺乏地方特色。 党的“十四大”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消除就体制中的弊端开辟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的重大

行政管理学2019尔雅答案100分讲解学习

。。。。。。。。。。。。。。。。。。。。。。。。。。。。。。。。。。。。。。。。。。。。。。。。。。。。。。。。。。。。。。。。。。。。。。。。。。。。。 。。。。。。。。。。。。。。。。。。。。。。。。。。。。。。。。。。。。。。。。。。。。。。。。。。。。。。。。。。。。。。。。。。。。。。。。。。。。。 章节测验 1 【单选题】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和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分别是A ?A、全国人大;国务院 ?B、国务院;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政府 ?D、政府;全国人大 2 【单选题】有关“行政”这个概念,古今中外,早已有之。下面解释中与“行政”不符合的是C ?A、《左转》里有“行其政令”“行其政事”。 ?B、《史记?周本纪》里有“召公、周公二相行政” ?C、《论语》里有“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D、《现代汉语词典》里对“行政”的解释是“指机关、企业、团体等内部的管理工作。” 3 【单选题】基于管理功能的行政观认为“行政是指所有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也包括非政府组织的行政事务的管理和处理活动,所以这种观点又被称为广义行政观。”关于这个观点( )的说法是错误的。D ?A、美国学者怀特在上世纪20年代提出:“行政乃是为完成某种目的时,对许多人所作的指挥、协调和控制。”?B、上世纪60年代西蒙提出:行政是“若干人为达到共同目的所做的合作的集体行动。” ?C、基于管理功能的行政观在提升行政管理的科学性、专业性方面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D、基于管理功能的行政观体现了行政组织的特性,能真实反映行政管理的规律 4 【单选题】行政管理的主要构成要素中,( )是政府的职责和任务,也是行政机关设置的依据。 B ?A、行政权力 ?B、行政职能 ?C、行政组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