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然辩证法与分析化学

自然辩证法与分析化学

自然辩证法与分析化学
自然辩证法与分析化学

自然辩证法与分析化学

摘要:本文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来透视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既;早期的朴素自然观决定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感官分析,这就是早期的分析化学;化学家将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引入分析化学,使分析化学由单纯的实验向理论过渡,并且结合化学四大基础理论,使得分析化学家的检测技术一跃成为分析化学学科,称之为经典分析化学;近年来,分析化学与生物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等学科集合起来,走进了仪器分析的时代。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早期分析化学机械化学论经典分析化学仪器分析

Natural Dialectics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analysis chemistry in the angle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In the early times, people know the world by the way of senses due to the early nature simple concept, which forms the early analysis chemistry. Then it transited from simple experiment to theory after the chemists bring the dialectical thinking mode into the subject. On this basis, after applying the four basic theory of chemistry, they let it become a real subject and give it a name that is classic analytical chemistry. In recent years, it came into a new age

---instrument analysi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so on.

Key words: Dialectics of nature Early analysis chemistry Mechnistic chemical Classic analytical chemistry Instrument analysis

分析化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化学分支学科,并且在早期化学发展中一直处于前言和重要的地位,被称为“现代化学之母”。在当今社会,分析化学无论是在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面,还是在科技进步和自然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从工业原料的选择、工艺流程条件的控制直至成品质量检测,环境污染物的检测和治理、食品的质量分析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等分析化学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来全面把握和理解分析化学及其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分析化学是发展应用各种理论、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取有关物质在相对时空内的组成和性质的信息的一门科学[1]又被称为分析科学。自然辩证法是哲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哲学概括所形成的学科,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2]。由二者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作为理论形态,它们都是自

然界客观规律的反映,但前者反映的是特殊的自然规律,后者反映一般的客观规律。自然辩证法在对所有的自然然科学的高度总结和概括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来透视分析化学及其发展历程 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和理解分析化学。

一、早期的分析化学——感官分析的时代

在化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中世纪,甚至古代,人们已经开始从事分析检验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时期,自然科学还处在萌芽中;因此,在人们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哲学的思想起着主导的作用。在文艺复兴后期的16世纪,欧洲爆发了一场科学革命,近代自然科学就是在这场革命中诞生的。哲学与科学刚从“神学的婢女”地位中解放出来,便联合起来对付她们的共同敌人——经院哲学和亚里士多德科学。在科学革命中形成了两大哲学流派[3]:机械论哲学和化学论哲学,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激烈抨击当时在大学占统治地位的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并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都起了重大作用。16世纪的自然哲学公开宣称理性难以理解自然界的神秘。经验 并且只有经验才能认识充满宇宙的各种神秘的力[4]。化学哲学论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这种自然主义传统,它由著名的瑞士-德国医生和炼金术家帕拉塞尔苏斯(1493-1541)在16世纪前半叶所创立。化学论哲学是一种用化学(其实当时是炼金术)来解释和了解宇宙中一切现象的自然哲学。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开始初步对不同物质进行概念上的区别。如为了冶炼各种金属,需要鉴别有关的矿石;采取天然矿物做药物治病,需要识别它们。这些鉴别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古人首先注意和掌握的当然是它们的外部特征。如水银又名“流珠”,“其状如水似银”,硫化汞名为“朱砂”、“丹砂”等都是抓住它们的外部特征。这就是原始的分析化学,人们用感官对各种客观事物实体的现象和本质加以鉴别。虽然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无法全面的了解一个事物的所有特征,但这却为分析化学的雏形,对该学科的建立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近代分析化学——分析化学的第一次飞跃

1、17~18世纪的分析化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开端

16世纪,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运动,人们崇尚科学和人性的解放,对整个封建制度和宗教发起了攻击,封建教会逐渐失去了独裁统治地位,宗教内部也掀起了改革运动,文艺复兴使得整个人类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17世纪中叶,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打破了旧的生产方式,巩固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给自然科学各门科学的蓬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文化基础,成为自然科学发展的强大外力。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化学从17世纪买入了近代时期,历时两个半世纪,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化学知识的积累由工厂转向实验室,实验方法的确立以及职业化学家的

出现使得把化学建立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可能。分析化学作为化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这个过程重要也完成了它的第一次华丽的变身。

无论是化学成为一门学科还是分析化学独立出来变为一门学科,在这个过程的开端,波义耳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波义耳是这样一个人:一方面,他了解化学家(广义的,包括炼金术士、医药化学家)的工作,并亲自从事化学实验;另一方面,他了解最新的自然哲学既机械论哲学,并创立了微粒哲学。这样的人在17世纪寥寥无几,是波义耳架起了化学和自然哲学之间的桥梁,实现了他为自己确立的目标 “促进化学家和机械论哲学家之间的相互理解”。他运用机械论哲学(微粒哲学)来研究化学,使得17世纪下半叶的化学变成了机械论化学,使化学进入了自然哲学的主流[5]。就分析化学而言,他编写了一本关于矿泉水的专著《矿泉的博物学考察》 相当全面地概括总结了当时已知的关于水溶液的各种检测方法和检定反应。波义耳在定性分析中的一项重要贡献是用多种动、植物浸液来检验水的酸碱性。波义耳还提出了“定性检出极限”这一重要概念。这一时期的湿法分析从过去利用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为主,发展到广泛应用化学反应为主,提高了分析检验法的多样性、可靠性和灵敏性,并为近代分析化学的产生做了准备。

18世纪以后,由于冶金、机械工业的巨大发展,要求提供数量更大、品种更多的矿石,促进了分析化学的发展。这一时期,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以矿物、岩石和金属为主,而且这种研究从定性检验逐步发展到较高级的定量分析。其中干法的吹管分析法曾起过重要作用。到了18世纪中叶,重量分析法使分析化学迈入了定量分析的时代。当时著名的瑞典化学家和矿物学家贝格曼( Torbern Bergman ,1735 -1784) 在《实用化学》一书中指出: “为了测定金属的含量,并不需要把这些金属转变为它们的单质状态,只要把他们以沉淀化合物的形式分离出来,如果我们事先测定沉淀的组成,就可以进行换算了。”这是沉淀滴定法的理论基础。

然而,在自然辩证法的历史中,17世纪乃至18世纪的自然科学,仍处于近代科学发展的初期阶段。限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也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造成了这一时期人类认识自然地局限性。这主要是因为近代科学为了把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建立在对自然界的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它所采用的主要是分析、解剖的方法;为了认识整个自然界,首先把自然界分成许多部分,分门别类地去研究各个领域的自然现象;为了认识某一自然过程,首先把它加以解剖,去研究各个局部的细微构造;为了认识某一自然过程,首先把它分成若干阶段,在静止的状态上去研究它的某一截面。这种研究方法,为科学认识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材料,也是近代自然科学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但是,这种做法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种孤立地、静

止地思考问题的习惯。针对分析化学来说,这种研究方法为分析化学成为一门学科提供了一种可能。但是分析化学的发展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这个时期人们获得的关于自然界的认识主要是对机械运动的认识,这就使得这个时代的自然观不能不带有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特征。于是,这个时期的分析化学主要是作为生产和生活所需的一种技艺而已,而它的研究对象乐业主要是一些与当时的工业密切相关的一些物质,比如一些金属和矿物等。这个时期的分析手段也只是由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和简单的化学性质来进行原始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分析化学的华丽转身—分析化学的第二次飞跃

1、19~20世纪初的分析化学——经典分析化学的建立

从19世纪30年代末到70年代,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相继涌现出一系列新的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决定性的重大发现以及自然科学的其他成就,这些越来越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性质。这就使得一方面有了在这种接连而来的发现的混乱状态中建立起联系的可能,从而使它们条理化;另一方面,自然科学除了从形而上学思维复归到辨证思维,已经没有其他出路了。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也被化学家应用在了化学的发展中,使化学在这个时期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化学呈现出从收集材料向整理材料发展的势头。在此期间,化学积累了如此庞大数量的实证的知识材料,以致在化学研究领域中有系统地和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的要求,已经成为势在必然,而建立化学的各个知识领域相互间的正确关系,也同样成为不可避免。因此,化学开始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单纯的经验的方法就远远不够了,必须运用理论思维才能有所帮助。

辨证的思维方法走进了化学后,开始引领化学的发展。分析化学作为化学的一种研究手段,在这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中叶开始了新的旅程。德国化学家汉立希( PfaffChristian Heinrich ,1773 - 1852)在他1821出版的一书中指出:为了使湿法定性检验的问题简单化和减少盲目性,应进行初步试验。1829 年,德国化学家罗塞(Hoinrich Rose ,1795 - 1864)首次明确地提出并制定了系统定性分析法。1841年德国化学家伏累森纽斯(Carl Remegius Frese2nius ,1818 - 1897)改进了系统定性分析法,较之罗塞的方案使用的试剂较少。后来又得到美国化学家诺伊斯(Arthur A. Noyes) 的进一步精细研究和改进,使定性分析趋于完善。

同一期间,定量分析也迅猛发展。由伏累森纽斯对各种沉淀组成的测定结果和今天的数据加以对比,可以看出重量分析法到了伏累森纽斯时期已经非常准确。他当年研究的某些测定方法至今仍在沿用,其精确度也很可靠。他还对一系列复杂的分离问题如钙与镁、铜和汞、

锡和锑等的分离都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他还将缓冲溶液、金属置换、络合掩蔽等手段用于解决这些问题。

直到19世纪末,分析化学基本上仍然是许多定性和定量的检测物质组成的技术汇集。分析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很多分析家认为是以著名的德国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Wilholn Ostwald ,1853 - 1932)出版《分析化学的科学基础》的1894 年为新纪元的。20 世纪初,关于沉淀反应、酸碱反应、氧化- 还原反应及络合物形成反应的四个平衡理论的建立,使分析化学家的检测技术一跃成为分析化学学科,称之为经典分析化学。因此,20 世纪初这一时期是分析化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6]。至此,分析化学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由一项技艺变成一门科学跻身自然科学之列。

四、现代分析化学——分析化学的第三次飞跃,仪器分析的时代

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地扩展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在自然辩证法的正确的指导下,各个自然学科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信息时代。化学家将计算机技术与分析化学结合起来,将分析化学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仪器分析时代。

20世纪以来,原有的各种经典方法不断充实、完善。直到目前,分析试样中的常量元素或常量组分的测定,基本上仍普遍采用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20 世纪中叶,由于生产和科研的发展,分析的样品越来越复杂,要求对试样中的微量及痕量组分进行测定,对分析的灵敏度、准确度、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一些以化学反应和物理特性为基础的仪器分析方法逐步创立和发展起来。这些新的分析方法都是采用了电学、电子学和光学等仪器设备,因而称为“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所牵涉到的学科领域远较19世纪时的经典分析化学宽阔得多。光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层法相继产生并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分析化学的发展要受到物理、数学等学科的广泛影响,同时也开始对其它学科作出显著贡献,这是分析化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70年代以后,分析化学已不仅仅局限于测定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而是着眼于降低测定下限、提高分析准确度上。并且打破化学与其它学科的界限,利用化学、物理、生物、数学等其它学科一切可以利用的理论、方法、技术对待测物质的组成、组分、状态、结构、形态、分布等性质进行全面的分析。由于这些非化学方法的建立和发展,有人认为分析化学已不只是化学的一部分,而是正逐步转化成为一门边缘学科———分析科学,并认为这是分析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五、小结

分析化学在化学工作者的眼里,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的有效工具。但我们不能忽视它里面的哲学思维,这对我们理解和把握分析化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站在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分析化学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人们通过早期的分析化学来认识自然界,然后形成古代的朴素自然观,在人们对自然界认识逐渐加深的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各个学科的理论的基础上,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自然辩证法。正是辩证法的思想在分析化学中应用,使得分析化学不仅仅好似停留在实验的水平上,而是慢慢地将自己的理论体系建立起来,使它变成一个独立的学科。随着分析化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和全面,这对自然辩证法的充实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分析化学的工作者,我们在学习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吸收这些理论知识中的哲学思维,从而锻炼自己的科学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 Kaller R, Mermet J M, Otto M, et al. Analytical Chemistry. Wiley-VCH. 1998.

[2] 陈光,辜堪生等.自然辩证法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3] 狄博斯著.任定成等译.科学与历史.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4] 肖巍.自然哲学(第二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250.

[5] 刘立.对“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再认识[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4).

[6] 刘艳.分析化学发展史[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7).

科技进步与文化创新-自然辨证法

论科技进步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摘要 科学技术进步和文化创新发展对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科技进步是指国家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持续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工作指导方针,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科技进步的内涵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科技活动自身的规模与水平的提高;二是科技对经济发展及社会环境影响力的增强。科技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分别在文化的生产、传播、消费三个环节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国家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在文化事业方面的实践和应用,大力提高各文化事业相关部门的科技应用实力,推动文化创新,着力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强化网络文化引导能力,切实践行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文化事业领域的深刻诠释和落实。文化的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创新,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在当代中国,无论是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还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无论是在激烈的国际

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还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都需要我们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本文主要叙述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文化创新的影响。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建设。 关键词:科技文化经济发展方式文化事业引领 1 概述 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人们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饥饿和疾病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大问题,那时人们的生活没有体面甚至没有尊严。而如今,工具更加先进高效,环境更加整洁舒适,我们的劳动变轻松了,我们的工作变快乐了!昔日的海港装卸工告别了大板锹,用上了小鼠标,靠抡大锤卖力气干活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代之以现代化的设备装置如果说过去是小米加步枪,如今则是洋枪大炮武装到牙齿,在采用高新技术的工业园里,在自动化流水线上,钻孔装配焊接等工序都可以用计算机来管理,用机械手来完成,它使工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渠道的方便快捷,企业设备自动化水平提高,效率提升,管理方法也日渐科学,科技创新扑面而来,一线职工参与发明创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饱蘸职工油汗味的创新创造成果层出不穷在这种变化中,

2015年西北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5年《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及解答 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答:一、科学技术的定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是人们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 二、基本内容如下: (1)科学的分类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2)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面日益迅猛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关系。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他认为,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五)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仍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恩格斯认为近代以来科学“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六)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革命的出现,打破了宗教神学关于自然的观点,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从些快速前进。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促使市民社会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关系上了发生了全面变革。 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必然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必然引起生产关系本身的变革。 (七)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揭示了新兴资产阶级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其次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再次,预见了只有在劳动中,科学才起到它真正的作用。同时也肯定了科学家个人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中的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 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而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上世纪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意识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已集中技术创新领域,以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以为公认竞争的关键.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新的创新扶持政策,走上创新型发展之路.目前我国在创新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距甚远.技术创新,不仅需要开放的思想、聪明的智慧、还要有良好的环境.。我以一个在校大学生的视角从两个方面讨论中国缺乏技术创新的原因 .一、历史、文化与社会环境成因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主导了中华,儒家文化“大一统”思想影响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大一统”强调国家在政治和文化上的高度统一她的积极意义是强调集体意识,但却抹杀了个人的主体意识和意志 .二教育传统及现状.“中庸”思想表现在教育层面最突出的现象就是教师对乖巧听话、循规蹈矩的学生偏爱有加,对言语出格、思维另类的学生极力打压,力求将他们改造成符合规范的标准部件.这样的规范不知扼杀了多少天才少年,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往往异想天开,如美国科学家都被鼓励以不同于常人的方式去思维,并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向各种假设提出挑战.学生创新精神的缺乏也是由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所决定的.现行教育体制下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指标就是升学率.领导、教师和学生统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转动,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对考试成绩的追求已经达到一种疯狂的境地,死记硬背成了夺取高分的法宝。.中小学生创新精神的缺乏从根本上制约了中国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全球竞争愈加剧烈,国际合作也更加广泛,企业自主竞争也将成为推动全球技术竞争的主要力量。中国要加强前言研究,致力于技术创新。促进自主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系统集成创新,大幅度提升技术创新的源头供给,为在全球竞争合作中取得主动地位。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技术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的创造力,为了人的健康富裕幸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以自然辩证法角度分析化学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利弊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分析化学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利弊[摘要]结合化学与人类衣食住行及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从自然辨证法的角度分析了化学对人类生活的贡献以及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倡导通过绿色化学的观点来解决化学研究利弊之间矛盾…… 自然辩证法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是把自然界,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普遍方法和自然科学技术的整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普遍规律,研究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研究自然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普遍规律。它是马克思手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 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化学研究也是如此,它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必将给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就比如环境污染。这就需要我们人类从自然辨证的角度去分析,进而寻找合理的实践方法来解决这一矛盾。 1 化学对于人类衣食住行贡献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一定得关系。化学在人们衣、食、住、行各个环节无所不在。化学给生活增添温暖、便利。例如:尼龙,分子中含有酰铵键的树脂,自然界中没有,需要靠化学方法得到:涤纶,用乙二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等合成的纤维。还有类似的许多衣料,丰富了人们的衣橱。在食方面,化学同样覆要。用纯碱发面制馒头,松软可口。各种饮用酒,经粮食等原料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制得。槟榔是少数民族喜爱的食

物。在食用前。槟榔必须浸泡在熟石灰中,切成小块。到~定时间后,才可食用。由于有了化学,我们的住房才有多彩的装饰。生石k灰浸在水中成熟石灰,熟石灰涂在上干后成洁白坚硬的碳酸钙,覆盖了泥土的黄色。房子才显得整洁明亮。化学炼出钢铁,我们才有铁制品使用。化学加工石油,我们才能用上轻便的塑料。化学锻烧陶土,才能使房屋有漂亮的瓷砖表面。化学反应是交通工具得以行驶的动力。没有燃料的燃烧放出热量。车辆根本无法开动。化学能是它们y得以行动的最原始的能量来源,即使用了电做动力.也不能忘记化学能伟大的贡献。在现在,化学仍是交通工具的生命仍对人们出行起重大作用。 2 化学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我们生活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伟大的造物者用了46"1'L年的时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有花有革,有山有水,蓝天白云,四季分明的世界。但是,在工业革命以后的短短几百年里,地球却以惊人的速度毁灭着。人口极具增长。日益发达的工业化的背后是无限的破坏地球资源。当(2012)等各种世界末日题材的影片充斥着我们荧屏时,我们才猛然发现:科技的进步,带给我们发达和方便的同时,也加大了我们的生存负担。这其中,环境污染是最为普遍因而也是最为严重的负担,而在环境污染中,化学研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又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

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

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 微电子中的自然辩证法 提要:作为信息技术的基础的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电子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并且半导体行业已经进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中极其重要的角色。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着的,自然辩证法对于自然科学技术的研究包括对自然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对于科学经济—社会的关系等的认识,已经形成共识。这一研究和自然科学论的研究也将为微电子政策的制定,微电子发展的规划,微电子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其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起来。而其在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微电子方向系统性层次性创新性 一、微电子方向介绍 微电子专业是以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与应用为代表的学科,是现代发展最迅速的高科技应用性学科之一。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掌握微电子专业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集成电路和集成系统以及其他新型半导体器件的设计方法和制造工艺,熟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人才。微电子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其中包括了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工艺和集成电路及系

统的设计、测试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了电磁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材料科学、电子线路、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测试和加工、图论、化学等多个领域。微电子专业是研究在固体材料上构成的微小型化电路、电路及系统的电子学分支。作为电子学的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电子或离子在固体材料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并利用它实现信号处理功能的科学,以实现电路的系统和集成为目的,实用性强。微电子学又是信息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在这一领域上,微电子学是研究并实现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和输出的科学,是研究信息载体的科学,构成了信息科学的基石,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微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二、微电子方向中的哲学问题及其依据 本文中所涉及的微电子方向中的哲学问题由系统性、层次性和创新性三方面组成。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 社会的矛盾。微电子电路设计作为一项协调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系统性、层次性和创新性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电路设计中也体现了这三方面的内容,所以其必然对电路设计有所启示。 三、三个哲学问题的由来、成因和对专业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

xxxx大学硕士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论文题目: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科学研究方法探析 作者: 作者学号: 作者所在学院、专业: 论文评语: 【优秀】论文选题符合本课程要求,作者能够很好地结合专业实际对论题展开分析论述,逻辑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参考文献规范,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教师签字: 【良好】论文选题符合本课程要求,作者能够结合专业实际对论题展开论述,逻辑结构比较严谨,论证比较合理,参考文献比较规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教师签字: 【中等】论文选题符合该课程要求,有些段落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语言比较流畅,论证具有一些合理性,标注了相对规范的参考文献。教师签字: 【及格】论文选题基本符合本课程要求,个别内容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资料较丰富,语言比较流畅,表明作者在论文上下了一些功夫,标注了参考文献。教师签字: 【不及格】论文选题基本符合课程要求,论文中资料比较多,但剽窃现象比较严重,治学态度不严谨,逻辑结构混乱,标注不规范,写作不认真。教师签字: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科学研究方法探析 (xxxx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xx xx xxxxxx) 摘要: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控制科学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应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其内部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而与各应用领域的密切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本文在阐述了控制科学与工程这门学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析了学科中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且对这门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展望做了阐述。 关键词: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方法 1引言 自动化是一门涉及学科较多、应用广泛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在我国研究生培养体系中,自动化对应的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下属有七个二级学科丹空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和“生物信息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对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并在学科交叉与渗透中表现出突出的活力。例如:它与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拓了知识工程和智能机器人领域。同时相邻学科如计算机、通信、微电子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的新发展使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1]。 2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特征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个覆盖面宽层次跨度大的学科,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作为其方法论基础,其精髓是它的概念和方法,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模型控制反馈优化等概念和方法,几乎被应用于所有领域的科学研究中,与其他技术学科相比较,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更基础的性质,它的成果是通过其原理和方法在各应用领域中的物化来体现的,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性,因此,对控制科学与工程这门学科中的研究方法的探析具有重要意义。 3我国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现状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步。控制理论以动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有的控制理论提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捉使控制理论自身的发展也催生出新的学科增长点。控制理论方面在鲁棒控制、非线性控制、离散事件动态系统、量子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人们当然也希望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版)知识交流

《自然辩证法概论》2012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 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6.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2.如何理解辨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 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 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 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 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 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自然辩证法与中药现代化

自然辩证法与中药现代化 摘要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容,对科学理论,科学技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作用。中医药有着璀璨的文化,为中华 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药作为中医药的物质基础,其现代化研究意 义重大。本文简要介绍中药现代化的内容,以自然辩证法初步探讨中药现代化与 中医现代化思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自然辩证法方法论 前言 中医药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和宝贵的文献资源,形成了系统的生命科学理论、独特的辨证体系以及养生保健思想,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已经历了近30年的实践历程,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当现代科学技术被大量引进并移植于中药现代化研究中时,中医药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不协调问题,中医理论中的关键问题如“证候”、“藏象”、“经络”等实质的现代研究严重受挫,中药药性理论和方剂配伍的内涵始终无法用现代语言清楚阐释。另外,由于近代随着西方理性、逻辑思维与文化在中国的渗透,西方医学与思维方式为整个社会所接受,使得我们在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过程中不自觉地吸收和借鉴这些西方医学的主流思想和文化,用西医药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来阐述中医药理、中药作用机理。当然我们也认识到用现代西医思想对中药的诠释是片面性的,这要求我们要进行重新思考,运用自然辩证法,这一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科技观和科技方法论,确立科学的生命、人体观、疾病观、和治疗观[1],使中药现代化研究的过程中不偏离中医理论,保持自身特色。

自然辩证法与机械发展

自然辩证法与机械发展 学号:S11085201056 姓名:李健专业:机械工程 内容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机械工业在人类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机械发展过程就是自然辩证法与技术的融合发展。 本文了介绍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阐述其与机械的相辅相成发展,重点说明了其对机械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机械发展自然辩证法 前言 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毋庸置疑,正是因为技术的巨大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文明和进步。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总和。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是与人类对自然界的生产实践活动和人类科技的进步密切相关的。从技术层面来讲,机械技术特别是近代机械工业的发展对推动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进步促进了现代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而同时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进步又反作

用于机械,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共同进步的。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己和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其主要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技术观。而这些正是我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所必不可少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总体看法是通过科学、技术和工程的中介来得以实现。科学是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方法,技术是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方法,工程是改造世界的具体活动。这就意味着人们是通过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行为中介来揭示自然界的整体性质和一般规律,来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三重关系:人将自然界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并构建出相应的自然图景的关系方面;人通过自然学科的具体研究行为与自然界发生的认识自然的关系;通过技术手段和工程活动以自然界发生的改造自然的关系。基于人与自然的三重关系可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分为三个方面:整体自然界、整体自然科学和整体技术工程活动。或者可以说,自然辩证法以人与自然的总体性关系为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和对于自然认识和改造的哲学。也就是说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活动的一般性质、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的哲学学说。 二、自然辩证法与机械的相辅相成 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先后发生过3次工业革命,伴随着技术的巨大进步,人类也全面进入工业社会。在这段历史时期,机械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创新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创新 摘要: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技创新分不开的。马克思认为,科技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自然辩证法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哲学的指导性;科技创新精神是当代自然辩证法的题中之义,自然辩证法是创新的产物且处于不断创新之中,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因此,自然辩证法对于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技创新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学科,一方面,创新精神是其题中之义,因为它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创新的结晶,而且正处在不断的创新之中;另一方面,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创新精神也是自然辩证法之显著特征和突出功能的充分显现。因此,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 对于加强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由恩格斯创立,被马克思称为是“关于自然哲学的著作”。[1] 从某种意义上说, 自然哲学可以看作是科学技术哲学的基础或科学技术哲学的本体论。实际上, 人们在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范畴里, 已经进行了自然哲学的研究和论述。 20 世纪是人类历史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人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利用科学技术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 科学和技术自从17 世纪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 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充分显示造福功能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对自然和社会的危害。这也就是西方社会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产生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以及反科学思潮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科学技术一旦失控时我们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1939 年瑞士化学家米勒合成的DDT(化学名称为二氯二苯三氯乙烷),对生态的毁灭性影响;1978年被宣布处于紧急状态的建造在两万多吨化学有毒物质上的拉夫运河小区;1986年泄漏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15000多名救护人员死亡, 500万人因辐射而致病;1989年瓦尔迪兹号油轮上1100万加仑原油渗入水中, 造成20亿美元损失;2001年横扫英国的, 使畜牧业遭到毁灭性打击的口蹄疫, 损失高达300亿英镑;2003年“非典”肆虐全球等等一系列20世纪全球所发生的震惊世界的技术和工业灾难。[2]从某种意义上说, 自然哲学可以看作是科学技术哲学的基础或科学技术哲学的本体论。实际上, 人们在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范畴里, 已经进行了自然哲学的研究和论述。 当今,人类社会已跨入21世纪。而新世纪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的核心又是创新。因此,新时期的科学发展特点要求科技人员既要具有精深的专

自然辩证法论文---然辩证法在化学工艺专业中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在化学工艺专业中的应用 摘要:运用自然辩证法的科学理论,阐述了化学工艺的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分析了绿色设计方法在化学工艺中的应用以及创新精神在化学工艺专业中的体现。化学工艺与自然辩证法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化学工艺专业的研究生应该专心学习自然辨证法科学理论,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设计理想的工艺路线。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化学工艺;绿色设计方法;创新 自然辨证法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是以整体的自然界、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整体的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并探求其本质和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体系。它不仅限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范围,它是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1]。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理论应用于其他理论学科,指引该学科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也成为一种必然。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工艺,即化工技术或化学生产技术,指将原料物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包括实现这一转变的工艺路线设计、设备的组装、投入生产等措施。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形态、结构、属性、变化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绝对和相对、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2]。因此,研究物质的化学科学和哲学物质范畴之间存在必然内在的联系,将自然辩证法运用于化学工艺专业研究中不仅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有深远意义。 1 化学工艺的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 1.1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科学实践水平和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能得到的解决矛盾。它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3]。化学工艺是基于化学理论科学发展而来的一门化学应用科学,旨在解决化学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矛盾,是一种科学实践和化学科学的升华。它具备化学的事实基础、理论背景、问题指向、求解目标、求解范围等基本要素,具有时代性、探索性、混沌性、可解决性、待解决性、可变异性等特征,它是一种广为人知的科学问题。 在解决化学工艺专业中的问题时,要认识到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真正起点,这是由科学研究自身的探索决定的。任何科学研究都是创造性的探索活动,都是为了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是对未知的探索。我们科研工作者首先要解决从什么地方开始研究的问题。有些人将科学研究看做是从观察开始,

自然辩证法作业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 学生姓名:刘畅 学号:2015120244 任课教师:赵泽林

自然辩证法对我科研选题的启发 摘要:文章从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方法论角度【1】,对科研选题的意义进行阐述,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和情况,就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灵活性和效益性几个方面探讨选题的基本原则【2】,并分析选题依据及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自然辩证法科研选题原则意义 作为一名一年级的研究生【3】,科研选题是我踏入科研的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难点,如果选题不当或草草选题会造成科研工作走弯路和失败,只有选出恰当的课题,才有成功的可能。英国科学学的创始人贝尔纳认为,选择课题是科研的战略起点,著名科学家维纳也说过,知道应该干什么,比知道干什么更重要。要想做好科研,除了不再像本科一样依附老师和朋友,要独立思考,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在进行了快一学期的自然辩证法学习后,它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给我的科研选题有了很大的启发。第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科学研究要从实际出发;能源催化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这个能源科技发达的社会,能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命脉”,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终究要推广应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才能实现生产率的提高,这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高校的科学研究一般都把侧重点放在与经济有重大效益的技术课题领域,我们实验室研究的催化剂最终都是希望不再停留在小产量和局部高效催化的科研研究领域上,而是能够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给工业能源催化带去进步,改变现有的困状。所以我们要关注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对自己的科研选题提供一定的方向。第二,勤于思索,注重创新【4】;能源催化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有客观的研究对象——催化剂;科学的研究方法——物理性质表征,计算机测活等等,也有自己的科学理论——如多相催化理论。在前人的科研成果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拘泥与已有的发现,才能获得进步。第三,深入了解,注重选题的科学性;一门学科不足的地方就是需要进步的地方,但首先得了解它不足的地方【5】,进而提出改进的方向和目标,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大半”这无疑都是对选题重要意义的高度概括【6】,提出的课题也一定要注重科学性原则,不能随意而为。第四,根据实际情况,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选择可行的科研题目;广义上讲,凡是具有科学

化学史学习中的自然辩证法

化学史学习中的自然辩证法Natural Dialectics in the Study of Chemical History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所在院系: 所学专业: 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南京 2015年12月

摘要:本文从化学史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出发,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就自然辩证法对化学史学习的指导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化学史自然辩证法指导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history of chemi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dialectics,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views about the guidance in the natural dialectics in the study of chemical history. Key words: chemical history, natural dialectics, guidance 1 引言 自然辩证法作为对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内容涉及自然观、自然科学观、自然科学方法论及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和科学技术思想史等广泛的领域。它既有对各门具体科学的基本问题的深层考察,以及对具体科学方法的细致研究,又有对整个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及方法论的宏观探索。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可以肯定地讲,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科技史表明,任何自然科学重大成果的取得,实际上都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果。化学史的撰写历史至少已400年,但仍然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我们不理解化学史所起的作用,就不能理解科学革命。而且在我们将来所知比现在所知更多之时,我们还会说,没有化学史知识,就不可能理解世界现代史。因此,要求我们在自然科学研究过程中,自觉地发现挖掘规律,并运用自然辩证法及科学方法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这必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产生积极的、巨大的影响。 2 化学史中的自然辩证法 2.1 自然辩证法准确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矛盾性。科学地解释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问题;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实质,它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同时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而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这一科学方法论最根本的内容,即矛盾分析的方法。在化学史的诸多事例中充分验证了这一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有机化学史中的马尔科夫尼可夫规则,它是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律,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发生加成时,氢将加在含氢较多的碳原子上。但当分子中存在较强的吸电子基团时,则情况恰恰相反,这是马尔科夫尼可夫规则的一个特例。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烯烃、炔烃、芳烃和醛酮等有机化合物都含有不饱和键,但它们发生的加成反应的性质却不尽相同。烯烃、芳烃只能发生亲电加成,而醛酮等却能发生亲核加成,这是由其内因分子结构不同而决定的。炔烃的内因决定了其既可发生亲电加成,也可发生亲核加成,至于到底发生何种反应,则尚需考虑其外部条件,因为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丙烯与溴化氢所进行加成反应的产物则因是否有过氧化物存在而完全不同,也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致。 2.2 自然辩证法深刻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涵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所以,恩格斯认为,化学史可以称为研究物体量的构成

自然辩证法

1.对恩格斯辩证法的理解和认识(500-800字) 答:恩格斯的辩证法的内容如下: 1.恩格斯辩证法概括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包括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新发现。2、论述了自然发展史,简述了自然科学发展史 3、提出并论证了自然界是辨证发展的,同时提出并论证了人的认识也是辨证发展的、自然科学也是辨证发展的。 4、人的思维要想成为自然辨证都要通过自然科学的认证 5、提出并论证了随自然科学的发展,西方的形而上学已成为不可能 6、提出了经典命题: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7、自然辩证法、资本论共同揭露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辩证发展的整个过程 8、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灭亡的运动规律 9、在自然辩证法中,论述了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 10、科学技术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解决生存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恩格斯的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其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1、世界的历史可以分为人类的历史和自然的历史,自然界存在演化和发展,它是一个永恒物质运动的过程 2、人或生命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也是自然界的产物,在此基础上,人和自然关系支撑着人类进步,奠定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3、随着人和自然关系的变化,社会关系也在变化 4、近代的科学革命展示了科学技术的力量,将人类社会推向工业社会 5.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6、明确提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 7、科学社会主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是人的科学技术与自然关系的协调。 2.辩证法的理解和认识 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和普遍规律的学说。这就是说,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引发的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概括、总结和展望。因此,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包括天然自然和社会自然),促进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武器。其内容为:1.科学技术与自然观:重点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自然观、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及其规律2.科学与科学方法论:重点研究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认识和实践的方法论问题 3.技术与技术方法论:重点研究技术的本质以及技术认识和实践的方法论问题4科学技术与社会:重点研究社会中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等问题。 3.世界观的理解和认识 答: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种观点是生活实践的结果,在一般人那里往往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思想家进行自觉地概括和总结并给予理论上的论证,才能成为哲学2.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对世界观也有一定影响3.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有鲜明的阶级性。各种不同的世界观,归根到底不是唯物主义的,就是唯心主义的,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4.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 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形成的是对于现实世界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形成了关于世界的本质、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等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世界观。一般说来,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以此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各种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不同的世界观会指导人们采取不同的行动,从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彻底的科学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4.对自己所学学科的历史发展的认识 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门主要涉及物理学、化学、计算科学、工程学和材料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涵盖了金属

自然辩证法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摘要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整个世界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依靠创新,科技与经济的进步则依靠于技术创新。创新已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而创新精神是自然辩证法的题中之义,自然辩证法是创新的产物且处于不断创新之中;创新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目标追求,表现在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目的、方法论功能所蕴含的创新机理以及它曾经和正在引导科学家的创新等方面。因此,自然辨证法无疑对技术创新具有无法忽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创新精神;技术创新

目录 一、概述 (1) 二、创新与技术创新 (1) 2.1 创新的含义 (1) 2.2 技术创新的含义 (1) 2.3 技术创新的特点 (2) 三、自然辩证法对创新的重要意义 (3) 四、结论 (6) 参考文献 (7)

一、引言 现如今,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新世纪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的核心又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如何培养高质量且具有科技竞争力的跨世纪人才就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成为新世纪我们面临的迫在眉捷的重要任务。21世纪是科技世纪,21世纪的科技呈现出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因此,新时期的科学发展特点要求科技人员既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具有广博的其他知识,向综合化方向发展,而这些就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作用。因此创新精神的培养就变的尤为重要。 二、创新与技术创新 2.1 创新的含义 所谓创新,是将一种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这种新组合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采用一种新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特性;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和新的工艺过程;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开拓和利用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个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新的工业组织。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去改进生产方法和商业方法,也就是说改进生产技术,占领新的市场,投入新的产品等等”。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将“创新”概念引入了管理学领域,将创新活动理解为任何一种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他认为,创新活动包括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两类。他所谓技术创新是指为某种自然物找到新的应用,并被赋予新的经济价值的行为,而社会创新则是指创造一种新的管理机构、管理方式或管理手段,从而在资源配置中取得较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行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诺斯则从经济学的角度将创新理解为制度创新,认为经济发展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互动的过程。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规定》明确指出:“技术创新是企业科技进步的源泉,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动力”。 2.2 技术创新的含义 从最根本的创新出发,我们又可以深入理解技术创新的意义。技术创新的概念是由“创新”的概念衍生而来的,而创新一般是指人的创造性劳动及其成果。

(自然辩证法)1第一章 历史上的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第一篇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总的认识的观点。它的形成和发展同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古代朴素自然观、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20世纪以来相继出现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章历史上的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本章结合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过程,阐述自然观发展的各种历史形态及其演替,重点是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基本观点及其重大意义。 【案例与讨论】 1、原子论思想 自泰勒斯提出“万物缘于水”这个命题以来,自然哲学家们都相继发展了对自然现象进行说明的理论。早期的人们都把自然现象归于某种单一的自然物质,如水、火、气等,这种作法虽然完成了对自然界的统一解释,但并不令人信服。人们都知道,自然界中既有水,也有火。但常言说得好,水火不相容,它们分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为什么水本质上就是火或者反过来火本质上就是水呢?如此看来,用单一的自然物质作为自然界统一的基础是行不通的。自然界的现象和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将“多”统一为“一”是不大容易的,特别是在现象的层次上,更是不能服人。由于“多”和“一”的矛盾不能解决,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不能牢固建立,科学的大发展就不可能。 原子论者留基伯(活跃在公元前440年左右)、德谟克利特(约前460——约前371)是爱奥尼亚人,前者生于米利都,后者生于希腊北部的阿布德拉,他们提出了科学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原子论的思想。原子论主张,世界是统一的,自然现象可以得到统一的解释,但统一不是在宏观的层次上进行的,不是将一些自然物归结为另一些自然物,而是将宏观的东西归结为微观的东西,这些微观的东西就是原子。 把一个物体一分为二,它变得更小,但仍然是一个物体,它还可以被一分为二。这个过程是否可以无限的进行下去呢?原子论者说,不能。分割过程进行到最后,必然会有一个极限,这个极限就是原子。所谓原子,在希腊文中的意思就是不可再分割的东西。原子太小,我们看不见,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世界的共同基础是原子。 为什么世界上诸种事物会彼此不一样呢?原子论回答说,这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原子在形状、大小、数量上不一样。这个回答看似平常,但非同一般。我们知道,世界上丰富多彩的事物之所以难于统一,原因在于,它们看起来彼此有质的区别,原子论把这些质的区别还原成一些量上的差异,就使统一的自然界可以用数的科学来描述。我们知道数学在今天对于自然科学是必不可少的,之所以会这样,因为有原子论这样的思想基础。 原子论在希腊时代还只是思辨的产物,主要是一种哲学理论,不是科学理论,原子论者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本人并不是科学家。但是作为一种杰出的科学思想,原子论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近代科学重新复兴了原子论,并在实验基础上构造了物质世界的原子结构。今天,“原子”不再是一种哲学的思辨,而是一个物理学概念。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