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历史同步测试(9)—(中国古代史3—4章)

高三历史同步测试(9)—(中国古代史3—4章)

高三历史同步测试(9)—(中国古代史3—4章)
高三历史同步测试(9)—(中国古代史3—4章)

高三历史同步测试(9)—(中国古代史3—4章)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据此回答1-4题。

1.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B.大量荒地得到开垦,耕地面积扩大

C.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广泛种植D.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开发的地区主要包括:()

①江东②长江流域③岭南④闽江流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我国古代发明的既可灌溉、又可排涝的生产工具是:()A.水排 B.翻车 C.耧车D.筒车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待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发展状况,总的趋势是:()A.环境状况恶化 B.环境状况良好 C.环境破坏缓解 D.环境破坏加剧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取得了新的成果。据此回答5-7题。

5.将道教教义和儒家思想相结合,使道教成为统治阶级工具的是:()

①何晏②陶弘景③王弼④张陵⑤葛洪

A.①④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②⑤

6.下列著作,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地理和文学价值的是:()A.《缀术》B.《禹贡地域图》 C.《水经注》D.《世说新语》

7.范缜的思想和王充相比,一个重要的发展是:()A.强调自然规律,反对天降灾祸论B.更深刻认识并阐述精神和肉体的关系

C.对迷信鬼神思想进行坚决的批判D.科学地奠定了无神论思想的理论基础

隋朝的统治虽然短暂,但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据此回答8-9题。

8.隋朝统一,结束了国家长期分裂对峙局面,开创了长达300多年的统一局面。下列内容中不属于隋统一条件的是:()A.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B.各族人民相互融合、民族间矛盾基本消失

C.陈朝统治腐败,双方力量悬殊

D.陈后主具有文学天才,缺乏政治家的风度

9.隋朝成为短命王朝的原因不包括:()A.隋炀帝三次对高丽发动战争,加剧人民痛苦

B.营建东都洛阳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加重人民负担

C.三省六部制的实行导致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能低下

D.受到农民起义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双重打击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经历了长时间的繁荣。其繁盛的原因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据此回答10-12题。

10.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

B.唐初调整政策使社会安定,为“治”的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

C.唐太宗的开明政策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

1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共同注意的问题是:()A.重用人才B.轻徭薄赋C.善于纳谏D.减轻刑罚

12.汉唐前期呈现封建盛世的共同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③采用的政策具有连续性④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是我国重大的政治改革,对后世影响深远。据此回答13-14题。

13.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A.解决了中央和地方官员权责不清的弊端

B.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C.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了政治清明

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和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14.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A.打破了门第限制B.削弱了皇权

C.有利于选拔人才D.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唐朝前期实行的均田制对经济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中期开始,均田制不断遭到破坏,引起了赋税制度的变革。据此回答15-17题。

15.唐初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的直接受益者是:()A.大地主B.中小地主C.地方政府D.广大农民

16.唐中期改变征税标准,反映的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D.封建国家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17.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780年实行两税法,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经济掠夺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确保财政收入D.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隋唐经济高度繁荣,表现在农业发展、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城市兴旺等。据此回答

18-19题。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唐朝时出现的:()A.驿站B.邸店C.柜坊D.票号

19.技艺水平高是唐代手工业的一大特点,下列成就符合这一特点的有:()

①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②青瓷中著名的秘色瓷在唐代出现③纺织品吸收了

波斯风格④能制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⑤铁的产地在全国有一百多处

A.①②③④⑤B.④C.①②③④D.①④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据此回答20-21题。20.唐朝时,边疆少数民族首领政治上的共同趋向是:()A.统一本民族各部落B.建立本民族的政权

C.接受唐朝的领导D.和唐朝皇室通婚

21.《送渤海王子归本国》一诗云:“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这反映了:()A.西域各族对西汉的向往和敬慕之情 B.吐蕃和唐朝的密切关系

C.北宋人民和契丹人民的友好往来 D.粟末靺鞨和唐朝的密切关系

隋唐文化博大精深,对后世及世界文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此回答22-24题。22.隋唐对世界科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

①首次把火药用于军事②比较准确掌握太阳运行的规律

③在海船上使用罗盘针④发明了望、闻、问、切的医学诊断法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吐蕃名医元丹贡布著有《四部医典》

B.唐高宗编订了《唐本草》

C.白居易的《新乐府》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

D.《霓裳羽衣舞》是唐玄宗创作的

24.唐都长安,成为当时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其原因是:()

①唐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②对外交通发达③统治者实

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广泛吸收外来技术和文化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都受到了唐政府的尊重。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8分)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3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6分,共计34

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引自曹操的求贤令

材料二(曹操)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得用数……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材料三(曹操)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芍陂、七门、吴塘诸(堰,水利工程),以溉稻田……

官民有畜(蓄,积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材料四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脸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引自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和药及酒之关系》

回答:(1)根据材料一至三的内容,说明鲁迅的“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观点。

(2)根据你的了解,说明曹操为何屡屡以花脸奸臣的角色在戏台上出现?

(3)曹操的用人原则可取吗?为什么?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开元以后)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矣……凡富人多丁者,率为官为僧,以求免役;贫人无所入则丁存,故课免于上而赋增于下。是以天下残率,荡为浮人(流民);乡居地著者,百不四五……(杨炎)恳言其,乃诸作两税法,……

德宗善而行之……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

――引自《旧唐书》材料二令就畿之内,每田一亩官税五升,而私家收租殆有亩至一石者,是二十倍于官税也。

降到中等,租犹半之,是十倍于官税也。

――引自《陆宣公秦汉》材料三(贞观元年十二月)上(唐德宗)畋于新店,入民赵光奇家,问:“百姓乐乎?”对曰:

“不乐”。上曰:“今岁颇稔,何为不乐?”对曰:“诏令不信,前云两税之外无它徭,今非

税而殊求殆过于税。”

――引自《资治通鉴》材料四元和末年(约820年左右),渭南县天源乡本有四百余户;今才有一千户;阌乡县本有三千户,今才有一千户;其他州县大略相似。

――摘自《旧唐书》

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征收丁税的弊端。

(2)材料二的“官税”指什么?“私家收租”指什么?

(3)材料三“今非税而殊求殆过于税”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户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5)根据以上分析,谈谈你对唐朝赋税改革的认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府兵俑》

材料二“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

防微渐、绝祸乱之确也。”

――《新唐书》

回答:(1)从材料一《唐朝府兵俑》中可得出什么信息。

(2)材料二反映的什么制度?它源于何时?后来又被什么制度取代?

(3)综合材料一、二,分析和归纳这一制度的特点及其作用?

(4)材料二所反映的制度是何时崩溃的?崩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三、问答题:第28题11分,第29题13分,第30题14分。总计38分。

28.汉高祖和唐太宗统治时期都实行过“和亲”政策,试比较二者的差别?你如何看待古代史上的“和亲”政策。

29.“苛政猛于虎”。秦、隋二世而亡是后世许多开国君主的前车之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一个“畏”字,促使不少统治者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社会繁荣。请选择一个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简要分析其原因和表现。(13分)

30.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治黑暗,延缓经济发展;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一时期分裂中孕育统一的因素,这些因素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注意:本题旨在考查独立思考能力,不论同意哪一种观点,或者有别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可同等评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D B C D C B D C C A D D B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C C C C D A B A

二、材料分析题:

25.(12分)(1)曹操重视招揽、提拔和培养“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招徕大批谋臣猛将;他还设立学校,实行屯田,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致“官民有蓄”。在战乱频繁,破坏严重,人民生活困苦的情况下,曹操的措施有利于魏政权的强大,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因此,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6分)(2)曹操本人雄心勃勃,他的继承人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所以站在正统的立场上看曹操,他就是一个“花脸奸臣”。(2分)

(3)曹操重用有才能的人值得赞赏,但不注意所用之人的品行不可取。因为重用人才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前提,但所用之人的品德恶劣,必然危害百姓和国家。可以说,品行不好,才能越高害处越大。(4分)

26.(12分)(1)收入多的富人免了丁税,没有收入的贫人担负丁税,使农民破产而成为流民。(2分)

(2)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向政府所交的税叫官税;“私家收租”指地主向农民征收的田租。

(2分)

(3)地主阶级把新增加的“官税”转嫁于农民。(2分)

(4)农民承受不了地主阶级转嫁的赋税。两税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唐代的阶级矛盾。(2分)

(5)两税法的规定有利于政府增加收入和缓和阶级矛盾。但封建政府实行的改革,不

可能从根本上损害地主阶级利益。(4分)

27.(16分)(1)府兵俑直观地再现了唐朝府兵的形象,府兵俑着铠甲、骑战马,神态昂扬、精神威武,体现了唐朝府兵有着较强的战斗力,也反映了当时陶瓷雕塑艺术的杰出水平。

(3分)

(2)府兵制,西魏,募兵制。(2分)

(3)士兵平时耕种,战时出征,这种“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收入,也扩大了兵源,但加重了府兵的负担;(4分)战时将帅领兵作战,战后兵将分离,这种兵将平时不在一起的特点,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但兵将不熟,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4分)

(4)唐玄宗开元年间;根本原因是府兵制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均田制遭到破坏;

说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3分)

三、问答题:

28.(11分)区别:①背景不同,汉初的和亲是在战败后被迫接受的屈辱性和亲;唐初的和亲是建立在唐朝的强大、唐先进经济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吸引的基础上,双方是平等的。

(4分)②结果不同,汉朝初年的和亲并没有达到制止战争的目的,匈奴仍然经常南下进行侵扰活动,直到汉武帝时,双方诉诸战争才解决了边境问题;唐朝的和亲加深了双方的了解,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4分)如何看待:肯定:“和亲”使双方减少了战争,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同时也补充和丰富了汉文化。(3分,肯定或否定只能选择一种,总分不能超过11分。)

否定:“和亲”政策使女子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失去她们应有的幸福。“和亲”政策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观念的集中体现。同时,“和亲”很多时候并没有达到制止战争的作用,如西汉。只是满足最高统治者色欲或权欲的需要。

29.(13分)名称,原因,表现。例:

名称:贞观之治或唐前期(2分) 原因:勤于政事,吸取前朝教训,轻徭薄赋,爱惜民力,重视人才,善于纳谏。(6分)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民族融洽,国力强盛,边疆巩固,邦交和睦……。(5分)

如答其他,参照上例给分。

30.(14分)第一种观点:否定:①该时期在秦汉末年分裂割据基础上经历了三国鼎立、十六国和东晋对峙、南北朝的对峙。虽有西晋统一,但时间很短,分裂占据这一时期主流;

(4分)②社会分裂中,分裂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多数是掠夺土地和人口的非正义战争;

(3分)③这一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统治者贪婪、残暴的本性时有暴露;(2分)④贯穿这一历史时期的士族制度是一种腐朽的制度,士族是一群社会寄生虫。(2分)⑤长期战乱和残酷剥削,使历史上持续发展的北方经济再次严重破坏,虽有几次短暂恢复,但总体水平已下降。(3分)

第二种观点:肯定:①该时期虽然分裂时间长,但分裂中孕育统一的因素。三国鼎立相对于东汉末的军阀割据是历史的进步,北方也出现了几次局部统一。西晋是重要的大一统王朝;(5分)②北方局部统一为北方经济恢复提供了条件;(2分)③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促进江南经济的开发,使我国经济结构更趋合理;(3分)④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山越族为开发江南做出贡献,孝文帝改革等促进民族大融合,形成又一次民

族融合高潮。(2分)⑤这一时期科技、文化、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在不少领域取得世界领先的成就。(2分)

中国古代史隋唐单元测试题

中古史隋唐单元思维能力测试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中这样评说随文帝“他在宝座上实行的一系列改变了中国政治结构的改革,才真正体现了一代雄主的远见卓识”,这里的“远见卓识”含义是A.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迅速发展 B.完善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结束了长期分裂,重新完成统一D.通过察举制选拔了大量人才2.陕西师范大学历史胡戟教授指出,隋炀帝“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是因为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隋炀帝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建树不包括 A.率军灭陈,完成国家统一 B.设进士科,正式创立科举制C.开凿大运河,促进南北交通D.营建大兴城,促进商业繁荣3.隋炀帝不只是一个暴君,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就出自他之手。他为了“江南好”、“征辽”而采取的活动是A.修筑北方驰道B.三次攻打高丽 C.开凿大运河D.巡游江都4.据史书记载:“隋氏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这种情况的出现,不能说明:A.隋朝实现了国强民富 B.隋朝社会经济繁荣C.隋朝时人民负担沉重D.隋朝仓库储粮丰富5.唐太宗说:“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熟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唐太宗认为仓储的主要作用应该是:A.满足军费开支所

需 B.满足国家建设需要 C.用于放在赈荒需要 D. 维持政府运转开支6.唐高宗修订《姓氏录》规定:“皇朝得五品官者, 皆升士流。”这一规定所产生的最直接影响是 (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巩固了士族门阀特权 C.打击 了土族门阀特权 D.提高了庶族地主地位 7.“农业富,天下富”,唐朝的兴衰得益于农业的繁荣,下列因素中对唐朝农业繁荣有 直接促进作用的是①社会环境——国家统一强盛,交通发达②生 产技术——曲辕犁、筒车的使用③统治政策——统治者轻徭薄赋、 劝课农桑④对外关系——实行开放,交往频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这则材料提供的关于唐朝的历史信息包括:()① 唐朝始设宰相②唐朝宰相中曾有贤相③唐朝有的宰相专 权乱政④唐朝所用的宰相尽是小人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9.王仲荦在《隋唐五代史》中记 载:到了开元二十五年,唐政府索性下敕“于诸色征人及客户中,召 募丁壮,长充边军”,称之为“长征健儿”。下列有关唐朝这种兵制调 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形成于武则天时期 B.它是均 田制遭破坏的产物 C.它使兵将之间逐渐形成隶属关系 D.“长征 健儿”是职业兵10.隋唐时期对于选拔官吏的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 革。比较两汉和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后者的进步之处主要是()A. 更加注重官员的道德品质 B. 更加注重人才在地方的声望 C.

2017年最新尔雅《中国古代史》考试答案

2017年最新尔雅《中国古代史》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不属于黄河中上游的文化是()。(1.0分)1.0 分 A、 马家窑文化 B、 裴李岗文化 C、 哨棚嘴文化 D、 齐家文化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距今7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是()社会时期。(1.0分)1.0 分 A、 父系氏族 B、 母系氏族 C、 奴隶 D、 封建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3汉武帝从平民布衣中选取()为相,开启了中国君与相关系的先例。(1.0分)1.0 分A、 公孙策 B、 霍去病 C、 晁错 D、 公孙弘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4南方古猿最早的生存年代大致距今()。(1.0分)1.0 分 A、 三百万年 B、 四百万年 C、 五百万年 D、 六百万年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5对于帮其即位的地主豪强势力,()提出“生活上优厚待遇,政治上尽量少参与。”(1.0分)1.0 分 A、 刘彻 B、 刘秀 C、 刘备 D、 刘邦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6关于学者傅斯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 中国现代史学界领军人物 B、 于1948年去了台湾 C、 著有《国史大纲》 D、 将西方治学方式传播到了中国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7《资治通鉴》的“资”是指()。(1.0分)1.0 分 A、 资质 B、 资助 C、 资源 D、 资格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8西周的土地制度为()。(1.0分)1.0 分 A、 井田制 B、 私有制 C、 均田制 D、

高三中国古代史考试卷

高三中国古代史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王国,许多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有很强的历史价值,据此回答1--10题 1.《诗经》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种现象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秦朝 2“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部署了全国统一的战略和策略 C.秦顺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潮流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中提到的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A.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是文盲 4.“一去紫台连朔漠(北方大漠),独留青冢(墓)向黄昏”。杜甫这句诗的典故出自于()A.张骞通西域B.甘英出使大秦 C.文成公主入藏D.昭君出塞 5一位古诗人在《题昭君出塞图》中写道:“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笳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从诗中可看出作者肯定王昭君出塞是因为 A. 昭君出塞是为了个幸福 B. 昭君出塞是为了国家利益 C. 昭君出塞加强了汉与匈奴的关系 D. 昭君不畏艰难

6.“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首 A.鲜卑族民歌 B.北方汉族民歌 C.匈奴族民歌 D.羯族民歌 7、以下诗句能反映出外来文化对我国古代建筑有重要影响的是 A、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B、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C、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下列古诗中,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B.“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C.“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D.“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9.唐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是说唐太宗 A.善于用人B.虚心纳谏C.科举取士 D.勤政贵民 10“胡音、胡骑与胡汝,五十年来竟汾泊”。对此,准确的认识是 A. 唐朝统治者起源于北部少数民族地区 B. 频繁的民族交往使唐朝社会的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 C. 五胡民族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D. 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的重大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据此回答11--16题。 1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思想理论基础是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12.周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则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根据其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恰当的评价应该是 A.都是片面的 B.都是相对进步的 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13.、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 A.封建制代替了奴隶制B.儒法之争激烈 C.仁政代替了法治D.封建统治思想成熟 14下列关于公元前210年某家四兄弟情况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老大应征筑长城,多年未归 B、老二应征去戍边,有人捎信说他阵亡了 C、老三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诸子散文之类的书 D、老四收入粮食1000斤,全家人还经常挨饿 15.两汉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A.刺史制度B.郡国并行制C.察举制度D.三公九卿制 16.唐初统治者重视水利建设,根据唐朝制度,一道治理黄河的诏令从草拟到执行必须经过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户部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一直是影响和制约中国古代社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 含答案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卷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 ) A.原始社会后期B.商朝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 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时法家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 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长期的实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秦汉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 3.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 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 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 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②③④D.①③④ 4.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此回答5-6题。5.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 ) 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 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 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6.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 A.修建防御工事B.和亲与互市 C.进行战争D.迁民屯边 张骞出使西域,促成当时世界几大文明在西域的碰撞与交融,使当地文化丰富多彩。据此回答7-8题。 7.司马迁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 ) 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 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8.当时,西汉传人西域的物品与技术是 ①丝织品与金属工具②铸铁技术③井渠法④葡萄与石榴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小论文专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列材料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 甲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乙 “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伏尔泰丙 始皇比孔子大得多,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 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 ——综合三则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整理自高教社《中国古代史》 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为王家、耕华、江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相关目录: 第九章君主集权的帝国体制:明 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 第二节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 二、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三、寄望中兴的居正改革 四、鼎革之际的危机与困局 第三节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 ……… 二、海禁与“倭寇” ……… 四、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大学中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增加两条或两方面容,并说明增加理由,需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含答案,DOC

2016年春季2014级半期检测历史试卷 1、墨子、商鞅、韩非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兼并战争B主张互爱互利 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D主张中央集权 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已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 C引种占城稻增加粮食产量D清查为逃避赋税而隐瞒的土地数目 6、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8、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实质上是() A.胡汉民族布局被打乱B.各族人民互相交流与学习 C.少数民族封建化D边疆地区的大开发 9、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是() A.促进了民族间的迁徙与杂居B.使北方经济恢复,北魏兴盛一时 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4、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最受欢迎 15、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22、《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A.牛耕的出现B.井田制瓦解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的日益衰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_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卷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 ( ) A.原始社会后期 B.商朝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 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时法家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 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长期的实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秦汉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3.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 )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 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 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4.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 ( ) 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 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 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6.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 ) A.修建防御工事 B.和亲与互市 C.进行战争 D.迁民屯边 张骞出使西域,促成当时世界几大文明在西域的碰撞与交融,使当地文化丰富多彩。据此回答7-8题。 7.司马迁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主要是由于 ( ) A.张骞没有完成使命 B.西域不愿同西汉夹攻匈奴 C.了解到西域的历史地理与风俗人情 D.开辟了西汉同西域的交通 8.当时,西汉传人西域的物品与技术是 ①丝织品与金属工具②铸铁技术③井渠法④葡萄与石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2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2 人类产生以后,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根据我国古代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状况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山顶洞人和半坡氏族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居住方式不同②社会组织形式不同③使用工具不同④社会生产方式不同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考古学家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我们的远古祖先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约至前3500年)。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是() ①出现长期定居的村落②在生产中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烧制陶器和纺织麻布④经营原始农业及饲养家畜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的青铜时代。据此,请回答3-6题: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相传都城在阳城,即今() A.河南登封 B.河南郑州 C.陕西西安 D.河南安阳 4.《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注:即“周六师”,是周王室的主力军,驻镐京一带)移之。”此 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时周王与诸候的关系 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 C.春秋时诸侯争霸 D.周代分封制崩溃 5.下列关于夏商周三代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前已知最早的夏朝青铜器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B.商和西周遗址中出现了原始瓷器 C.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大型青铜铸像是西周时古蜀国青铜艺术的杰作 D.西周的丝织品已出现斜纹提花,还出现刺绣 6.商代历法的最大成就是() A.日食、月食的记录 B.干支纪日法 C.关于闰年的规定 D.发现五大行星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实现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结合有关史实回答7-9题: 7.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周王室衰微 B.民族融合加强 C.井田制逐渐瓦解 D.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8.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C.剧烈的社会大变革

2021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过关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1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过关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商朝建立后把天命作为统治的重要依据,并认为天命永固,不可剥夺。周人灭商号称是“恭行天之罚”,并宣扬“德”是获取天命的依据。周人的做法() A.揭示了古代社会兴衰规律B.协调了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C.反映了社会生产发展要求D.影响了后世王朝执政思想 2.孔子反对贫富过于悬殊,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也抨击过“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食人也”的社会现象。这反映了先秦儒家() A.对专制体制的不满 B.对社会正义的诉求 C.过于理想化的追求 D.不符合统治者需求 3.在秦始皇陵西侧一座古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文物全部都是秦时期的器物。其中金骆驼(如下图)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单体骆驼。金骆驼属于“双峰驼”造型,工艺精致,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很少见。下列对金骆驼的历史研究价值最准确的理解是() A.是研究秦代经济、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实物史料 B.为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依据 C.证明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最早交往 D.证明张骞出使西域前就已存在多条中西交通道路 4.《汉书》记载:(秦朝)“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吏为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这说明秦朝() A.建立了严密的地方统治秩序 B.实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C.建立了完整的中央行政体制D.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5.汉代官秩仅六百石的十三州刺史,可监督秩三千石的郡守,秩仅千石的御史中丞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测试题答案)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阅读题 班级:姓名: 1.《战国故事》战国时期主张合纵抗秦的人是谁?(B) A.张仪 B.苏秦 C.靳尚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A) A.秦始皇 B.炎帝 C.周幽王 3.《春秋故事》利用老马识途,让将士们化险为夷的是:(C) A.孙膑 B.重耳 C.管仲 4.《三国故事》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是:(C) A.曹操 B.刘邦 C.刘备 5.《战国故事》人们称秦越人为扁鹊的原因是:(A) A.他治病的本领强如同上古时代的神医扁鹊 B.他带兵打仗的本领强如同上古时代勇猛的扁鹊 C.他特别有学问如同上古时代博学的扁鹊 6.《战国故事》赵国的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负”的意思是:(B) A.失败 B.背着 C.担负 7.《春秋故事》“退避三舍”中的“一舍”有多少里?(A) A.三十里 B.五十里 C.一百里 8.《战国故事》提起赵括你会想到什么故事?(C) A.完璧归赵 B.一鸣惊人 C.纸上谈兵 9.《西汉故事》以下与项羽有关的成语是(可多选):(B D) A.揭竿而起 B.破釜沉舟 C.暗渡陈仓 D.四面楚歌 10.这本书中历史故事的顺序是:(C) A.春秋故事战国故事东汉故事西汉故事三国故事 B.春秋故事三国故事东汉故事西汉故事战国故事 C. 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 11.《三国故事》诸葛亮七擒孟获却都放了他,是因为:(C)

A.诸葛亮与孟获曾是朋友,不忍心捉拿他 B.诸葛亮要让孟获心服口服,想让孟获认可他为谋士 C.诸葛亮认为孟获爽直,想争取他使南方长期安定 12.《西汉故事》汉武帝派张骞前往西域,其目的是为了:(B ) A.显示汉朝的强大,以得到更多的土地、物产 B.联合西域各国抵抗匈奴 C.让他作为使者,与匈奴求和 13.《东汉故事》东汉昌邑县令王密送礼给荆州刺史杨震,并说此事无人知晓请杨震放心收下。杨震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的含义是:(B ) A.这件事情只有我们俩知道,只要我们不说谁都不知道 B.这件事情天地知晓,你我知道,怎能说没有人知道呢 C.这件事情天地知晓,你我知道,如果泄漏了就一定是你说的 14.《西汉故事》楚汉之争,霸王项羽为什么会输给汉王刘邦的主要原因是:(C) A.因为项羽武功不及刘邦 B.因为项羽兵力不及刘邦 C.因为项羽勇而无谋,气量狭小,而刘邦善于用人,胸怀大志 15.《战国故事》请你选择以下有关秦始皇的评价(可多选):(A B C) A.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战乱,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B.焚书坑儒,专制残暴 C.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各地文化经济交流,有利于国家发展 16.《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中的《》讲的是 (谁)的故事,大体讲的是:

2018闵行区高三年级历史质量调研考试含答案

闵行区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8.4 考生注意: 1、本次考试为机器阅卷,答案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学校、姓名及考生号填写清楚。 答题时客观题用2B铅笔按要求涂写,主观题用黑色水笔填写。 2、本试卷共有28题,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3、考试后只交答题纸,试卷由考生自己保留。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春秋战国时期,下列价值观最有可能被社会认可的是 A.追名逐利 B.仁义道德 C.礼乐教化 D.无为而治 3.契丹人建立的政权在右图的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4.13世纪后半期,“汗八里”成为影响世界的国际大都市,“汗八里”可能是指中国的 A.开封 B.临安 C.大都 D.长安 5.2018年1月,黄浦区光启南路在市政道路改造中,发现两根粗大石柱,据专家初步推断是徐光启“阁老坊”的遗物。与徐光启相关的史实是 A.榷场贸易 B.丝绸之路 C.朝贡贸易 D.西学东渐 6.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展出的《丝路山水地图》引发热议。如要进一步搜集丝绸之路起源的有关史料,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 A.汉朝史料 B.唐朝史料 C.宋朝史料 D.明朝史料 7.有史家认为,历史之真象即运动规律如“一螺线”,该史家可能是 A.刘知几 B.司马光 C.章学诚 D.梁启超 8.与烟草、土豆等农作物最初从美洲传向欧亚大陆有直接关联的历史人物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9.右图漫画中的人物正在穿上象征权力的长统靴,但宝座 上充满刺刀尖,远处克里米亚战争还在传来隆隆炮声。图 中人物寓指的是 A.拿破仑 B.林肯 C.彼得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10.下列不同时期的德国疆域图中,与历史人物俾斯麦的 活动空间相符合的是 A B C D 11.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成就是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C.化学工业的建立 D.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 12.“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持此观点的人属于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13.《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上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A.赔款 B.割地 C.开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14.世界一体化引发了一些国家的文化冲击与重组,在1915年的中国发生了 A.变法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改良主义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5.从口号内容看,以下口号与“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处于同一历史背景下的是A.“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B.“废除二十一条”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收复东北失地” 16.(日本)“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日本“征服满蒙”的第一步就是发动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7.“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诗中描

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测试卷

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测试卷 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下列不属于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削弱封国势力 C.强化监察制度 D.统一度量衡 3.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 A.赤壁之战 B. 官渡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4.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宰相制度废除于( ) A.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5.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 .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6.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和西方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走向是:( ) A.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地区 B.长安--今地区--河西走廊--葱岭 C.长安--河西走廊--今地区--葱岭 D.----缅甸--印度--欧洲 7.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始皇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 B.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C.唐朝在、等主要港口设市舶司,鼓励商人用交子进行商品交易 D.明朝时锦衣卫经常向皇帝汇报臣民的一举一动 8.下列为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边疆而作出的努力,不属于清朝前期的是( )

A.成功收复和清朝设置府 B.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C.签订《尼布楚条约》 D.戚继光抗击倭寇 9.在某市构建和谐社会座谈会上,有几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孔子,这是基于孔子( ) A.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B.编订中国古代文献 C.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D.提出“仁”的政治主 10.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撰写《齐民要术》、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农学家是( ) A.郦道元 B.贾思勰 C.徐光启 D.宋应星 11.下列我国远古人类和原始居民中,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有( ) ①元谋人②人③河姆渡人④半坡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梵书坑儒 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 13.“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入版图。”这首诗是学良先生为赞颂收复的民族英雄而创作的,这位民族英雄就是( ) A.戚继光 B.和 C.成功 D.康熙帝 14.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夏 B、商 C、周 D、 15.1973年,为建造排涝站,省余市农民在挖掘地基时,意外的发现一处遗址。在遗址中有稻谷、稻秆、稻叶堆积。这处遗址是( ) A.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半坡原始居民遗址D.河姆渡居民遗址 16.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说:“天进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能有无。”它反映清朝政府在对外关系中推行( ) A.严厉的禁海政策B.“重本抑末”政策C.“对外开放”政策D.“闭关锁国”政策 17.对于商鞅变法,不正确 ...的看法是( )

大学中国古代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中国古代史试题 考生注意: 一、本试卷共五道题:单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二、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必须遵守考试纪律,否则按相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三、试卷答完后,须将问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不得带出考场; 四、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姓名:﹎﹎﹎﹎﹎﹎﹎ 学号:﹎﹎﹎﹎﹎﹎﹎ 班级:﹎﹎﹎﹎﹎﹎﹎ 考号:﹎﹎﹎﹎﹎﹎﹎ 祝你考试愉快!

中国古代史试题 (命题范围:隋~清)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一卷客观题部分 一、单选。(1′×15=15′) 1、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581 B、587 C、589 D、618 2、南宋初年,被任命为东京留守的是() A、李纲 B、岳飞 C、韩世忠 D、宗泽 3、唐肃宗时期的权宦是() A、李辅国 B、高力士 C、程元振 D、鱼朝恩 4、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机构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御史台 5、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土木之变 B、夺门之变 C、庚戌之变 D、大礼仪之争 6、清雍正帝推行全国的经济政策是() A、两税法 B、诸色户计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7、金扶持谁建立了伪齐政权() A、刘豫 B、张邦昌 C、石敬瑭 D、蔡京 8、明朝四大权宦依次是() A、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 B、王振、冯保、刘瑾、魏忠贤 C、魏忠贤、汪直、冯保、刘瑾 D、刘瑾、王振、汪直、魏忠贤 9、南宋和谁通过什么确立了君臣关系() A、西夏庆历和议 B、辽澶渊之盟 C、金绍兴和议 D、金隆兴和议 10、“西厂”的设置时在哪个皇帝时期() A、永乐 B、宣德 C、正统 D成化 11、唐朝管理天山以南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宣政院 12、“柜房”与“飞钱”出现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3、1583年,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 A、沙勿略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 D马戛尔尼 14、“八旗制度”是以什么作为基层社会组织单位的() A、牛录 B、固山 C、甲喇 D、谋克 15、《古今图书集成》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组织编写的 ( ) A、永乐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2020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2020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2020高考即将开战,你准备好了吗?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复习方法,供大家参考阅读! 以下朝代顺序表皆以公元纪年为单位:旧石器时代(约前300-200万年)、新石器时代(约前1万年前)、三皇五帝(约前2100年)、夏(约前1600年)、商(约前1100年)、西周(前770年)、东周在春秋(前403年)战国(前221年)之间、秦(前206年)、西汉(8年)、玄汉(25年)、东汉(220年) 最可谓分崩离析的朝代年段就是以下了,让我们来看一下以下的朝代顺序表吧:公元纪年220年就有了吴、蜀汉、魏这三个朝代的建立;公元纪年265年建立了西晋朝代;公元纪年420年581年更属最为混论的年代,建立了五胡十六国、东晋、北魏、刘宋、萧齐、西魏、东魏、萧梁、北周、北齐、南陈这些诸多朝代,实属动荡不安战火纷争不断。 公元纪年581年,建立了隋朝;公元纪年618年是武周和大唐朝的建立,这在历史上实为意义重大的一个年段,在朝代顺序表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公元纪年907年,建立了十国和五代;公元纪年960年,建立了大辽、北宋、金、南宋这些朝代,也是影社拍摄中最常有的拍摄素材;公元纪年1279年,建立了元朝;公元纪年1368年,建立了明朝,此刻我国的古文化也快走到尾声。 公元纪年1644年,建立了清朝,清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都给了人们转变的信号,不夸张的讲这是朝代顺序表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章;公元纪年1912年,已经趋于近代,建立了民国时代,也标志着现代化的进程脚步,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新的文化、新的社会主义、新的人权倡导、新的社会体系。而后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代表着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是朝代顺序表中华丽的一章。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 人类产生以后,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根据我国古代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状况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山顶洞人和半坡氏族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居住方式不同②社会组织形式不同③使用工具不同④社会生产方式不同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考古学家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我们的远古祖先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约至前3500年)。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是() ①出现长期定居的村落②在生产中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烧制陶器和纺织麻布④经营原始农业及饲养家畜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的青铜时代。据此,请回答3-6题: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相传都城在阳城,即今() A.河南登封 B.河南郑州 C.陕西西安 D.河南安阳 4.《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注:即“周六师”,是周王室的主力军,驻镐京一带)移之。”此 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时周王与诸候的关系 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 C.春秋时诸侯争霸 D.周代分封制崩溃 5.下列关于夏商周三代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前已知最早的夏朝青铜器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B.商和西周遗址中出现了原始瓷器 C.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大型青铜铸像是西周时古蜀国青铜艺术的杰作 D.西周的丝织品已出现斜纹提花,还出现刺绣 6.商代历法的最大成就是() A.日食、月食的记录 B.干支纪日法 C.关于闰年的规定 D.发现五大行星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实现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结合有关史实回答7-9题: 7.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周王室衰微 B.民族融合加强 C.井田制逐渐瓦解 D.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8.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C.剧烈的社会大变革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42题专项训练3

2020 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42 题专项训练编选张书林 12 分开放题每题10 分钟做完,每次训练2 题20 分钟做完,自己批改,也可请老师批改,计算平均分,总结经验教训。 5。(2016 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 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 年,经6 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蛇传说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其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加工和创造,已从一 个简单的故事不断丰富、完善并发展成为一部部文学著作。下表是白蛇故事演变历程中不同文本对主要人物白娘子、许仙、法海艺术形象的描写 ——摘编自高艳芳《中国白蛇传经典的建构与阐释》等从表格中任选一个或多个人物,提取其艺术形象演变的相关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 分) 2020 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42 题专项训练3 答案 编选张书林 5。(2016 全·国卷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高三复习《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题

2019.09郑州市103中高三复习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50分,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2019年11月,湖南某地出土一座西周时期的古墓。古墓中出土的农具多用木、石等材料制成。而兵器、礼器、生活用具确为青铜材料。这说明() A.青铜器质地脆弱,不适合农业生产 B.青铜器制造较困难,不如石器、木器简单 C.青铜器产量很有限,尚不能完全取代石器 D.青铜器在西周时期已经被铁器农具所取代 2.诗人许浑在《途经秦始皇墓》一诗中写道:“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指西汉文帝陵墓)。”这首诗旨在强调() A.汉文帝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帝王 B.西汉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时期 C.暴政亡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汉文帝创立察举制度深得民心 3.自从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学确立为统治思想之后,历代皇帝即以“天子”自居,昭示权力来源于上天的不可侵犯性。这种现象说明()A.中国儒学的发展一直得到政府的支持 B.中国古代的政权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C.汉武帝统一思想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D.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悖离了先秦儒学 4.西汉时期推行的编户制度是我国先秦以来赋税制度的重大发展,其原因是() ①以征税的形式加强了对人民的人身控制 ②使征税比较公平、公正,官民之间的差距缩小 ③它既是一种赋税制度又是一种行政制度 ④它有效地促进了两汉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某历史书籍中有这样一句话:三吴成了江南粮食的主要产区,“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宋书·孔季恭等传》史臣语)。材料中的“宋”是指() A.北宋政权 B.南宋政权 C.后宋政权D.南朝宋政权 6.一本历史著作中指出,某著名科学家创立了“制图六体”理论,系统总结了前人丰富的绘图经验,为后世的地图绘制工作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规范,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图纲要。这位科学家是()A.张衡B.裴秀C.郦道元D.徐霞客 7.唐朝武宗会昌年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废佛运动。佛教受到沉重打击,历史上称为“会昌法难”。在唐朝武宗灭佛之前,也曾经进行灭佛的皇帝是() A.秦始皇、汉武帝 B.汉武帝、汉明帝 C.明太祖、康熙帝 D.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

中国古代史考试题

1.唐宋时期主户和客户的含义有何变化? 2.科举制度的意义? 答:(1)科举制的创立冲破了士族门阀垄断国家政权的局面,为庶族地主出身的士人开辟了参政机会,不仅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而且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完善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2)有力的促进了教育文化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3)有利于边远地区的社会进步 (4)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权和任用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地主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揭开了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 (5)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3.王阳明的主要思想和精华有哪些? 答:(1)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哲学命题,认为心是一切事物的本原,是有心派生出来的 (2)提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命题,反对朱熹的知先行后的说法 (3)提出致良知的说教,作为道德修养的方法 (4)在治学方面强调独立思考,自求自得,反对盲从权威。 (5)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目的是消除人们的反抗动机 4.南方经济的发展纲目(十三章第三节) 答: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唐朝后期,安史之乱使北方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恢复和发展比较缓慢(2)北方长期战乱,迫使北方人口不断南迁,不仅为北方增加了众多劳动力,而且为南方带去大量技术和经济开发资金(3)江南从六朝以来就有了发展,社会安定,为发展经济提过有利条件。 二.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水利事业发展,耕地面积扩大 (2)农业工具改进如曲辕犁的发明 (3)农业生产超过北方,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 (二)南方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业的发展,质量和产量超过北方 (2)茶叶生产的发展和《茶经》的出现 (3)南方成为主要的造船业基地 (三)南方商业的发展 (1)出现众多商业城市,而且城市经济繁荣 (2)对外贸易获得很大发展 (3)城市和乡村中各种形式的定期集市出现 (4)许多城市出现夜市 (6)货币信用机构“柜坊”和货币兑换业务“飞钱”的出现 5.摊丁入亩和一条鞭法 答:摊丁入亩:又称摊丁入地,即将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是雍正实行的赋税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亩",历代均以人丁、地亩作为双重征税标准,此举取消了自秦汉以来存在了两千多年的人头税。简化了收税程序,削弱了农民对国家的依附关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赋役负担,松弛了对人民的封建束缚,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有利于人口的增长和统治,不必为逃避逃亡,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推动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