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日社会体育发展对比分析

中日社会体育发展对比分析

中日社会体育发展对比分析
中日社会体育发展对比分析

中日社会体育发展对比分析

【摘要】社会体育是参加人数最多的体育领域,一个国家社会体育开展的好坏,能直接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的健康状况和对健康的理解稈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文章主要通过对中国和日本两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模式、特点、发展趋势及政策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借鉴日本的社会体育发展的经验来完善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日本社会体育比较

一、社会体育的内涵概念

社会体育是以职工、农民、街道居民等为主体,其在闲暇时间里,自愿参加的,目的是增进身体健康的一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其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动员全民积极投入到各种各样的体育锻炼中去,增强体质,促进国民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的增强,提高全民体育素质。

二、中日两国社会体育发展比较

文章通过比较的方法主要通过对中日两国社会体育在发展模式、发展特点、发展趋势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分析。进而得出两国在对待社会体育的发展上的异同点,以期对我国社会体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一)中日社会体育发展模式的比较

首先,在建国初期,我国作为刚刚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很多方面学习了前苏联的经验。在体育指导思想上,是遵循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思想,为国家建设服务的原则,强调了体育运动在增强人们体质,加强国防建设和提高社会生产力上的作用,体育在此体现了很强的政治功能。为实现体育为国家各项建设事业服务这一目标,号召国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树立强身观念,在发展社会体育的目的上体现了较强的手段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政府开始逐渐引导国民开展健身活动,体现了政府发展社会体育,开始把国民自身受益放到了重要位置,完成了国家间接受益这一目的性和强身观向健身观的转变过程。其次在职能部门上,中国的国家体委是主管体育的政府部级职能部门,学校体育由国家教育部主管。社会体育的开展强调行政的力度和宣传的作用。同时,工会等非体育社会组织在开展社会体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我国在经济建设上的资金投入一直存在一般建设经费大于建设经费,竞技体育经费大于社会体育经费的发展方向,导致我国的社会体育发展在资金使用上缺少必要的支持和完整的法律规范。

而日本的社会体育在发展模式上与中国相比更具有完整性。首先,日本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美国的督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尊重个人价值,维护民主权益,体现了欧美的一些教育特点。社会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强调了公民的健康权利和陶冶人格的重要性。在东京奥运会之后,日本开始大力发展社会体育,其目的与我国不同主要是适应经济发展,满足国民需求,增进健康体力,改善民族体质差异。这表明日本政府发展社会体育之初,就带有使国民身体直接受益和提高整个民族身体素质的目的性。而日本政府在发展社会体育中大力开展体育设施建设,为国民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条件,其目的也是引导国民最终养成良好的健身观。其次,在职能部门上,日本没有主管体育的部级行政组织,文部省作为主管教育的

部级单位,其下设的体育局主管全国的体育工作,社会体育是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来推进的。政府发展社会体育,依靠体育政策咨询机构的科学咨询来制定体育发展规划,日本体协作为全国最大的体育社会组织,在政府和财团法人的资助下开展具体工作。在经济投入上,日本比较重视社会体育建设的投入发展,且把主要资金用于增进国民的健康和体力上。所以,目前日本社会体育活动设施标准较高,配套服务设施齐全,全天候综合性社会体育设施比例较多,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的比例也很高。

(二)中日两国社会体育发展的特点比较

首先,在社会体育的发展管理上,日本是全方位,对各个地区采取具体的政策,设置了“增进国民健康和体力对策的恳谈会”和“增进国民健康和体力对策协议会”等。中国的社会体育制度主要是由国家、省、地、县四级体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运筹的,资金紧靠政府拨款,因此严重不足,限制了社会体育发展。各种配套设施建设无法满足群众的锻炼。其次,在管理体质上,明确政府在社会体育发展中的主导职责,门在社会体育发展中有着比较明确的职责定位,即将重点放在制定相关政策和建立财政拨款预算上,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明确

了政府及社会在社会体育发展中的职责并提供基本的设施条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社会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资助各类社会体育活动。重视体育指导委员制度的实施与完善,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高度重视老年人、残疾人体育。而我国在管理体质上与日本相比就相差很多,当前我国在经济总体水平与先进国家还有相当的距离,育设施、场馆条件还较落后,数量较少,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带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状况下,体育设施的缺已经成为了制约当前社会体育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中日两国社会体育发展趋势的比较

中国的社会体育发展趋向四个方面,第一,社会体育的发展将全面走向社会化。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往那种由政府部门单一办社会体育的局面将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一种新型的,由政府调控、依托社会、服务群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管理体育的运行机制,企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社区和农村文化站将会在社会体育发展中起到积极的组织作用;社会上各种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体育俱乐部将会象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起来;并从中培养出一大批有组织管理和指导能力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成为发展社会体育的骨干力量,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同时,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体育成为人们生活所必需,体育投资和“花钱买键康”将会成为一种风尚,体育娱乐、体育消费和体育服务将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中国的社会发展将更加科学化。社会体育的科学化是发展社会体育和提高社会体育活动质量的前提。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进一步实施,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的人将愈来愈多,在充分动员社会成员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的同时,必须不断提高体育活动的科学化程度,以提高体育活动的质量,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身心健康水平。《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21条提出:要“实施体质测定制度,制定体质测定标准,定期公布公民体质状况。”根据《纲要》提出的要求,我国早已制定并实施国民体质测试制度,从而为社会成员的科学健身锻炼,制定运动处方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且对监测国民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也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中国社会体育走向科学化的标志。第三,社会体育发展的多样化趋势。社会体育的多样化,首先,表现为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家庭和个人都可以采用适合自己的形式组织社会体育活动。其次,社会体育的多样化表现为活动方式的多样化;活动

资金的筹集、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的兴建、体育组织的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等都可以采取比较灵活的方式。再次,社会体育的多样化表现为体育健身和体育娱乐手段的多样化,不仅具有地方特色、民族传统,更具时代特征。第四,社会体育发展的法制化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对社会体育将逐步通过法律手段来控制、监督和调节,走向法制化的轨道。国家体育总局制定并正式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性文件,主要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国民体质监测管理条例》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等。这些法规性文件都是为了把社会体育的管理工作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

日本提出了两个基本发展趋势,第一在21世纪提出了体育振兴的基本计划。随着日本出生率持续走低的趋势,文部科学省希望“通过每个国民亲身参加体育活动来促进身心健康,使生活充满活力”。2000 年9 月所公布的日本体育振兴基本计划,提出了2001-2010 年10 年间应该实现的政策目标:1)为实现终身体育社会,进一步完善地域体育环境的对策;2)提高日本国际竞技水平的综合对策;

3)推进终身体育、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之间协调的对策。在这3 个目标当中,与社会体育直接相关的是第 1 个目标。这一目标需进一步阐述两个问题:第一,要开展适合每个人的体力、年龄、目的和兴趣的体育活动,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亲近体育的终身体育社会。第二,应尽早实现“成人每周参加体育活动1 次以上的人数达到50%”的目标。为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确定了一个核心措施,即在全国创建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为了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该措施的重要性,文部科学省强调,由于日本以往重视以学校和企业为中心开展体育活动,导致地域体育设施和指导者等体育基础条件十分不完备。基于此,文部科学省决定,到2010 年之前,一是要在全国各市、街、村至少发展、建立1 个综合型地域体育俱乐部。二是要在各都、道、府、县至少发展、建立 1 个泛区域体育中心。第二,协调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2006 年9 月根据“体育振兴基本计划”的进展状况,对该计划进行了全面修改。政策目标修改较大。其顺序是:第一,“少年儿童体力的提高”;第二,“终身体育社会的实现”;第三,“国际竞技水平的提高”。这次修改的第1 政策目标,在2000 年的基本计划中是位居第3。长期以来,学校体育的确在少年儿童的运动经验形成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

三、日本对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若干启示

通过以上对中日两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在发展社会体育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落后与缺陷。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现有的体育场馆开放仍然不够,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活动需求。特别是群众身边的场地、公益性的健身场所仍然十分缺乏。二是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群呈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参加锻炼并坚持经常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学校学生。中青年人特别是在职职工,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不多,不能坚持经常,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薄弱环节。三是对群众体育的宣传不够。四是目前中国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全民健身工作发展不够平衡,表现在体育意识、场地设施、经费投入、科学指导等方面有较大的差距。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国从日本的社会体育发展中得到以下几点借鉴经验:第一,我国应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政府在社会体育发展中的职责。当前我国在经济总体水平与先进国家还有相当的距离,休育设施、场馆条件还较落后,数量较少,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带来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状况下,体育

设施的缺乏已经成为了制约当前社会体育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从日本的社会体育发展中我们得到了一些启示,即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仍然应该在社会体育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政府应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体育管理模式转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宜的管理模式,管办分离,从过度干预体育微观运行的事务中摆脱出来,把社会能够办好的事务交由社会来完成,政府及主管部门则转向制定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体育发展政策环境、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体育服务。

第二,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体育需求。在社会经挤转型、转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社会阶层的分化,社会的弱势群体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随之出现。我国现阶段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三类:首先是下岗职工,他们多为知识层次和再就业能力较低的社会群体;其次是老年人及残疾人群体,社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的滞后使这一群体的社会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第三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农业的利润与工业、服务业收人的差距导致了农民工流向城市是现阶段及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一个必然的趋势。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及观念的影响,导致了城市对农民的接纳、公民身份的认同和主流价值观的分享等问题的出现。为此,首先应重视社会弱势群体在全面体育发展中的地位与意义,注重研究社会弱势群体的体育需求特征、发展变化规律,在改善体育服务、体育设施方面的前提下,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实际需求,在体育设施的设计建设中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的特点和需求,如盲人设施、残疾轮椅通道等。

参考文献

[1]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1999,1

[2]卢元镇.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J] .体育学刊,2000,(5):8-12

[3]杨铁黎.职业体育市场运作模式的理论探讨[J] .体育科学,2000,21(3):6-10

[4]王凯珍,任海.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7,17(5):6-10

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环经济理念,构建自己的“绿色价值链”模 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摘要:笔者运用社会学、预测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研究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我国体育事业由单纯公益型向公益、经营综合型发展,为我国社会体育全面规划和制订发展蓝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社会体育发展趋势 现代社会,人们在注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更加追求丰富多彩的余暇生活。同样,社会的发展也要求有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当个体需求和社会需要一致并形成一种合力的时候,就产生了特定的社会环境,推动着余暇活动的发展,尤其是集健身、娱乐和自我发展于一体的社会体育的发展。社会体育,一般亦称群众体育,在国外叫做大众体育,是指职工、街道居民、农民等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它有别于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也不同于学校体育和军队体育。由于社会体育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始终身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故社会体育在每个人生命历程中都是耗用时间最多的一种体育参与方式。同时,由于社会体育的参与对象极其广泛,参加者力求保持经常性,所以他耗用的社会总时间是现今世界任何文化活动所不能比拟的。总体来讲,社会体育的发展,至今仍主要表现为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探索。重视和加强对社会体育的理论研究,无疑是社会体育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体育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笔者试图从我国国情和社会文化底蕴来探讨社会体育的趋势,为体育工作者全面规划和制订发展宏伟蓝图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和体育管理者锁定目标提供实践依据。 1 我国社会体育的背景改革开放,使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随之而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政府机构改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转变,并具体表现为国家与社会间的结构分化和关系调整,使我国群众体育 页脚内容1

体育文化发展公司实践学习期间总结

体育文化发展公司实践学习期间总结 尊敬的公司领导: 本人xx年6月毕业于广州体育学院,xx年8月加入广州珠江体 育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并被外派济宁分公司进行实践学习。在济宁分公司实践学习期间,本人相继在任城文体中心项目部进行了三个月的轮岗学习,并与之后在济宁体育中心项目部协助完成赛事筹备、活动保障等工作。在实践学习的这五个月里,自己逐渐完成了从一个初入职场的学生转变为一个“珠江人”的过程,在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这与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是密切相关的。现将本人在实践学习期间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上,自觉加强主人翁意识,努力提高职业素养。 通过公司组织的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践行工匠精神等活动,让 我深刻的体悟到“ * ,牢记使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指引我 们在工作岗位不断前行的座右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能忘记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应秉持“生活因我们而精彩”的经营理念,发扬“以人为本、客户为尊、合作有序、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自觉加强主人翁意识,努力提高职业素养,为打造中国体育场馆运营领先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工作上,努力夯实专业基础,精进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工作 能力。

xx年8月-11月,在任城文体中心项目部进行轮岗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熟悉各类服务项目及化管理系统使用、进行各类赛事活动的场地保障、参与康体优惠活动的编制及宣传、学习公司品质管理体系相关文件并作为主要执行人参与经营部QC课题的完成工作等。xx年11月-2018年1月,在济宁体育中心项目部参与完成了“谁是球王”年终总决赛的赛事筹备、文件编制、现场执行等工作,同时协助完成了包括“名优特新”商品博览会、张卫十年蝶变演唱会在内的多项大型活动现场保障工作以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锻炼中,渐渐可以独立完成一些任务,但由于接触面还不够广,层次还不够深入,在面对许多实际问题时还很迷茫。对于这种情况,在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还应及时总结回顾、积极求教,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三、学习生活上,保持热情,不断前行。 在工作之余,本人通过学习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专业书籍,不断弥补自身知识短板,完善知识结构。同时,公司内部融洽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学习机会以及领导同事的关心和帮助,都促使我在工作中能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完成工作。对于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在感动之余,我也一定争取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本人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提高,但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

北京社区体育现状分析

北京社区体育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10-02-06T16:43:37.390Z 来源:《学问》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刘永强 [导读] 北京社区体育的发展还应该与首都文化进一步的结合,发掘方方面面的特点和优势 刘永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北京101601) 【摘要】北京社区体育利用奥运的契机,得到了迅速发展,呈现出了规模宏大、形式新颖全面、保障设施和制度得力等特点,也存在一些问题,而客观的面对现状,合理有效的解决现存问题,成为北京社区体育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社区体育;分析;素质 前言:社区体育主要是指人们针对自身体质、健康、需求、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具体情况,以体育运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健、美、乐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属于群众性体育,覆盖面广、接触面大,是全面开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工作的重要载体。大力开展社区体育活动,能使广大群众获得基本的体育锻炼,满足人们健身、健美、健心等多样化的体育服务需求,以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工作效率及体育文化素养。[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市场化逐渐明显,计划经济下的单位体育、职工体育渐渐消失,社区体育由于作为新兴的体育组织形式,越来越被人们广泛认可,而且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2008年,在北京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有力的促进了群众体育在北京的发展,加上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速的经济发展,为社区体育的完善和繁荣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最近刚刚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规定,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并且,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表示,体育强国并非取决于竞技体育金牌数的多少,而是全民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国民身体素质的综合体现。借助良好的发展机会,北京社区体育正大踏步的向前迈进。 一、经过对众多资料的分析研究,以及现场的走访,总结出北京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如下: (一)北京社区体育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 目前本市126个街道办事处、2401个社区居委会均成立了体育协会,社区内自发形成体育俱乐部,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办事处所属10个社区居委会中建立不同项目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12个,宣武区广外街道红莲社区居委会设立会员制健身俱乐,其他区县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区体育组织。自2004年至今,我市建设了14个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45个市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以满足中低档健身消费人群的需求。到2010年,全市15%的社区居委会将建立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社区体育从人员配比到组织建设,以及管理方案等等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二)北京社区基础设施完善,器材较齐全 在过去的几年里,本市已建成全民健身工程3874个,总面积283万平方米,03年全市就配建了31个全民健身标准工程,并配装了500只篮板和500付羽毛球网架。现在,本市100%的街道、100%的乡镇和有条件的社区居委会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体育设施已经深入到了北京每一个街道和村落。北京市住宅小区体育场地设施,近十年来社区体育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人均面积为每万人919.35m2,即人均0.092m2,和1994年的人均社区体育设施面积(0.007m2)相比有了相当大的改善。 (三)北京社区体育文化基础雄厚 作为首都的北京,社区体育文化的开展向来受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尤其最近两年借助奥运会的契机,社区体育文化活动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各种形式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比赛和演出层出不穷。为推动北京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体育社会团等组织举办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推动体育社会化,市体育局自2005年起,对北京地区举办的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实施群众体育品牌活动评选工作,每两年评选一次。北京目前已形成了北京春季长跑、北京万人太极拳表演、京城羽毛球千人挑战赛、北京晚报百队杯足球赛、和谐社区乒乓球比赛、北京市健身俱乐部挑战赛等15项群众体育品牌活动。[2] 二、北京社区体育现状除了以上特点外,还暴露出其他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社区划分不明晰,导致管理机制不健全;社区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管理水平与能力不够;社区内各单位各自为阵,没有形成社区体育的整体合力;社区管理相对封闭,不利于体验交流;社区内各种制度建设不够健全;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不足、配置不完备、不均衡,存在安全隐患,社区体育场地、器材管理不善;社区体育服务人才数量不足,社区体育指导员以兼职为主,服务效率不高;社区体育活动内容单调,体育锻炼者结构不合理,体育服务方法、技术较落后,居民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缺乏共同的认同感,导致社区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困难;对社区体育认识不清,观念陈旧,社区体育指导服务的内容缺乏科学性,对体育锻炼强身健体作用宣传力度不够,等等。 三、针对以上情况,对北京社区体育的发展作以下的建议 (一)制定各时间阶段的活动计划和安排,完善社区体育管理、执行制度,设立专人监督执行过程和结果 社区体育活动关系到满足社区全体成员的体育娱乐、健身、交友的需求,锻炼全体成员身体,使大家获得健康,有利于整个社区的团结和稳定,更能很好的繁荣社区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了保证具体执行过程的完整和延续性,必须从制度和执行上下功夫,理顺上下级领导关系,高度重视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并在监督上加大力度,真正满足全体社员的体育需求。 (二)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大力发展社区体育市场化 社区体育在组织管理形式上,有完全民间组织形式、街道社区与民间半官半民性组织形式、由挂靠型向实体型转变的组织形式和体育协会和俱乐部四种,其中最后一种是比较成熟的社区体育组织形式,在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中,特别是在我国步入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将成为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趋势。这种组织形式主要由社区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所构成,协会的基层组织应当包括城市街道办事处辖区和农村乡镇辖区。社区体育俱乐部是在法定性社区内,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它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所举办的。它的市场化最强,更能适应当代社区的发展,满足广大人群的体育需求。 (三)加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结合,各取所需,互利共盈 对于目前社区体育来说,社区运动项目较为单一化,多以慢跑、拳操类、气功、健身舞蹈之类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主,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健身性,但只适合于中老年及妇女群体参加,较难满足广大社区居民多样的需要,特别是青少年的需求。因而社区体育俱乐部应和学校一起开发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不只是读书而有机会了解社会,让社会也真正地关注和关心学校。[3] 北京社区体育的发展还应该与首都文化进一步的结合,发掘方方面面的特点和优势,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来满足不同人群的体育需求。

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研究现状及发展思路初探论文

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研究现状及发展思路初探论文(论文摘要) 从上世纪80年代体育学者开始涉猎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算起,我国体育社会学经历了将近30年的历程。本文对现阶段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论述,并就未来如何发展体育社会学提出了相应对策;对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进行回顾,理清学科的发展脉络,总结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思路进行瞻望思考。 (论文关键词) 体育社会学;研究;发展;思路 一、中国体育社会学发展研究的历史回顾与现状 1.我国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个世纪80年代才开始涉猎这一领域,最早是北京大学林启武先生编写的《体育运动社会学》讲义,在小范围内向国内体育理论界介绍了体育社会学的框架。1986年,沈阳体育学院建立了我国第~个体育社会学教研室。80年代,体育社会学在我国的地位和影响相对较小。1994年,我国成立了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2.体育社会学学术队伍趋于不断发展壮大。任何一门学科,学术人才梯队是该学科发展的有效人力资源。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启蒙由一些学者如林启武、蔡俊五、刘德佩、牛兴华等发起。随之,北京体育学院率先在体育理论专业中招收了体育社会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标志着我国体育社会学开始了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培养阶段。2001年,北京体育大学开始招收体育社会学研究方向的博士。这些先后培养出来的高层次人才,有很大一部分已成为各院校或单位的学术带头人。 3.体育社会学研究领域趋于逐步拓宽。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体育社会学主要是引进翻译国外资料,同时兼有借鉴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国内体育现象展开研究双重特质。90年代,研究领域已包括体育价值观念、体育产业和体育领域中的社会问题等。我国体育社会学由引进翻译国外体育社会学资料到对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实证性初步研究,以及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社会学,其研究领域逐步拓宽,并向纵深发展。 4.当前体育社会学发展的特色表现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特点。由于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的起步较晚,基本以借鉴国外为主,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学科的许多内容还比较缺乏,因此初期学术的发展主要靠定性的描述为多见。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后,中国体育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迅速崛起,并以较快的步伐进入社会,于是一部分过去从事体育教育理论教学的教师和体育管理人员转向体育在我国开创体育社会学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我国体育社会化程度的加强与发展,学科体系与学术的’研究光靠定性研究就显得有些不足了,因此广大的体育社会学研究者在学科理论建设的基础是,开

深圳市傲德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_中标190924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 深圳市傲德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本报告于 2019年9月24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中标/投标数量、中标/投标情况、中标/投标行业分布、参与投标 的甲方排名、合作甲方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深圳市傲德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300MA5EEHQX7P 工商注册号:440300200491594组织机构代码:MA5EEHQX7 法定代表人:呼达古拉成立日期:2017-03-24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经营状态:存续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注册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街道新德家园A-23H 营业期限:2017-03-24 至 / 营业范围:体育赛事活动策划;体育赛事活动承办;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管理;体育用品、体育器械的销售;文化交流活动策划;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棒球、跆拳道、田径的培训;体质健康测试;广告设计与策划。(以上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体育产业经纪管理咨询;游泳的培训;体育人才管理。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中标/投标数量 企业中标/投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 1

体育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夏晓虎

体育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体育运动就技写人我国?宪法?,成为政府的法定责任。历属政府均设体育行政部门主管体言工作,并以举国体制方式推进体育事业发展。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之路,开启启, 从此职业体育和体育产业井始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方式的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职业体育和体育市场逐步得到开发。指中国体育产业学会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体育产业已占我国 GDP的3%,从业人口超过5oo万。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体育市场主体和体育参与主体的权利意识日新觉醒.传统的管理型体育体制受到挑战、体育领域的纠纷和法律同题速渐凸显。体育法学研究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最和理实需求中得到推动和发展。 什么是体育法学 中国有体育法吗?国外有吗?国际上有人研究有体育法学这门学科吗? 面对国人的这些质疑,不得不感体育法学这门新兴的学科要想得到广泛认同仍需要时问,更需要体育法学者和相关人士的共同努力。 体育法学是揭示体育法律社会现象和体育法律规产生发展的在规律性以及他们在机制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介于法律科学和体育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它是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研究体育法律社会现象的一门新兴的法律科学,属于法学理论体系中的分支学科,在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主要研究体育法律的本质、形式、特征和作用;研究体育法律的产生、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研究体育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研究制定体育法律规、执行体育法律和构建体育法律关系,以及运用体育法律为社会服务等问题。 体育法学是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进步而发展的。20世纪60年代起,体育法学研究随着世界各国体育立法热潮的兴起而出现,到80年代,出现了一些专著,如B. 乌瓦洛夫的《体育运动的法律问题》(前联)、J. 达尼斯的《体育与加拿大的法律》(加拿大)、J. 奈夫西格的《国际体育法》(美国)、A. 里森的《体育运动有关法律问题责任与保证》(法国)、T. 祖特的《有组织的体育运动法律问题》(德国)、G. 尼格德的《体育法指南》等。1992年,国际体育法协会(IASL)在雅典成立,每年举办国 际体育法大会,成为促进体育法学研究的重要国际组织[1]。

社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社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现状及思考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体育设施与管理 论 文 学生姓名:何庆 学号: 07 院系:体育学院班级:体教1101班

2013年 11月22日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姓名何庆班级体教1101 学号 07) [摘要]目前,正在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的发展程度及水平,是衡量社会繁荣程度以及人们生活质量高低的标尺之一。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是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相当于街道、居委会辖区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前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内部动力;体育社会化是社区体育兴起的促进因素;与城市经济改革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系是社区体育兴起的组织依托;社区老龄人口增多,其体育需求增长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催化剂。 近些年来,居住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同时,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加使得体育休闲活动成为可能,对于设施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而社区体育设施因其具有便利性、可达性、灵活性而成为居民的首选;作为对客户需求的回应,体育设施成为楼盘的重要卖点,投资比例日益提高、小区会所、网球场、游泳馆等成为高档社区的标志;党和政府也把全民健身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我国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应当注重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积极为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身体锻炼场所”。 近些年,社区体育健身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现有设施还十分落后,新建的社区在规划设计上还存在种种问题。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和发展居住社区体育设施,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体育设施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建设社区体育设施设想的一些建议,为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社会体育导论 课次: 丽
班级:
人数:
任课教师:冯晓
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手段:
第五章 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
掌握并理解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微观因素 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因素分类 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微观因素 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体育内部因素
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内容与设计
教法提示(旁注)
导入:
第一节 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宏观因素
一、政治
(一)不同政治制度影响着对社会体育的参与权利
(二)不同的政治体制影响参与热情
(三)不同的政治需求决定了社会体育发展的内容
二、经济
(一)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社会体育投入的数量
(二)居民收入水平影响对体育的 投资
(三)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了人们闲暇时间的多少,进而
影响对社会体育的参与
(四)经济发展水平也影响着体育结构和手段
三、文化
不同文化影响对体育的态度,从而决定了体育的参与。
以地域为标准:东方文化、西方文化
以时代性为标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
(一)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决定了社会体育的内容和形式
(二)不同的文化影响社会体育的参与形式
1/5

(三)文化的交流可能改变社会体育态度和内容 2/5

四、传播媒介
(一)传播媒介把体育项目介绍给受众
传播媒介大致有 4 种类型:报纸、广播、电视、互
联网。
(二)传播媒介可以培养人们的体育观念
(三)传播媒介为人们科学健身提供指导
(四)传播媒介刺激人们参与体育消费
第二节 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中观因素
一、体育体制
体制,顾名思义,是体系与机制的总和。体育体制是指
一个国家中有关体育的责权划分、组织机构、职能配置、运
行方式与运行机制等的总和。
二、体育管理水平
(一)管理与管理思想变化
(二)体育管理体制类型
1、政府管理型
2、社会管理型
3、结合型
(三)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变化
(四)社会体育指导员
(五)场地设施
有所思
第三节 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微观因素 一、家庭 二、受教育程度 三、经济条件
公务员制度的推 行是否能作用于 社会体育的发展, 如何作用?
四、体育观念和需求因素
五、个人的身体状况
六、个人生活方式
七、交际圈

大众体育发展趋势的思考

大众体育发展趋势的思考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阶段。同时党的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把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纳入其目标体系之中。这个目标的制定无疑又给新时期的大众体育健身工作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与保证,势必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开创全民健身的新局面。 一、我国大众体育现状 (一)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1 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是生活方式疾病。北京大学医学部社区2000-2005年居民生活方式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疾病依次是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和肿瘤。“生活方式”已成为影响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在这种状况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需要体育运动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二)体育场地设施不足 大众体育活动离不开必要的体育场所,而大众体育发展中面对的现实问题是人口众多,场地奇缺。据国家体委的调查表明,1995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馆615693个,场馆总面积10亿七千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0.6平方米[1]。中国的体育场地还有一个特点,即大多数不属于社会,不属于社区,而多属与部门和系统。中国城市中很少能找到社区体育场馆,农村更谈不上体育场馆。 (三)体育城乡差异显著 从地域环境看,由于受到经济基础、环境特点、气候特点、文化习俗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大众体育的开展情况如同经济发展水平一样,也存在着明显的落差。一是由东向西所呈现出的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经济复苏地区和老少边贫困地区之间的落差;二是城市之间和农村之间的落差;三是城市之间、农村之间的落差。城乡之间大众体育的差异是全方位的显著性差异。我国城乡之间大众体育的差异是多年形成的,是多方面的和整体性的。除了锻炼人口比例、选用练习方法内容和锻炼时间安排等体育表象差异之外,还包括许多潜在的深层差异,如锻炼价值观差异、锻炼目的性差异、休闲传统差异和性别地位差异等等。这种差异虽不明显外现,但却是根深蒂固的,改变起来,甚至比表象差异更为复杂和困难[2]。 二、对我国大众体育发展趋势的思考 (一)体育人口增加明显化 近年我国体育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事实正向我们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即我国人民群众中具有体育需求的人口数量将明显增加。据统计,2000年我国16岁以上体育人口达到18.3%,比1996年的15.5%增长了2.8个百分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群众中体育需求意识不足和体育需求能力不足的人口将向体育人口转变,准体育人口、潜在的体育人口将向现实的体育人口转变,间接体育人口将向直接体育人口转变。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8届奥运会上所取得的优异的运动成绩,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而且还培养和造就了数以亿计的观赏型体育人口,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群众体育的宝贵资源。 (二)大众体育的价值需求趋向多元化 由于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健康、健身和健美等基本需要,体育的价值和功能在不断延伸。首先,社交的需求。体育娱乐可以为人们提供社会交往的场所和机会,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交需要,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结识新的伙伴或保持、延续已存在的社会关系。其次,感官刺激的需求。新奇、独特、危险的体育活动能够引起参与者心理上的异常兴奋和紧张,在活动中能够体验到强烈的心理刺激、产生特殊

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已经融入到大众生活的点点滴滴。而社区体育对我国社会和谐进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分析现阶段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笔者力从活动形式、参与度、管理、人才配备相关方面分析问题并提出具体意见,促进社区体育的多样化发展。 标签:社区体育;现状;发展对策 随着城镇化建设及城市规模的发展,社区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基本单元和大众生活依托的重要载体。而人们对体育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也空前提高,发展社区体育,丰富大众文体及精神生活对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和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有重要意义。 一、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我国社区体育诞生较晚,发展较慢,理论支撑普及、资金投入不足。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社区体育是改革开放在我国逐渐铺开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和小区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渐诞生及发展的。虽然目前发展速度较快但相关投入及理论实践研究滞后,存在着急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我国公共体育事业经费的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及体育彩票等相关事业的支持,总体来讲经费有限,加之我国人口众多,小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增加速度远远满足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而随着老龄化的增长,老年人健康问题和追求健康的意愿远远得不到满足。在小区各楼盘的开发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不均衡导致小区健身设施及健身环境良莠不齐,大城市和小城镇差距很大。由于社区体育的发展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基本没有回报和收益,所以很难得到开发商及企事业单位的资金投资。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对小城镇建设地重视,广大农村人口向城镇化发展,城镇居民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有了极大地提高,对健康观念也逐渐普遍起来;文化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大中城市社区体育的辐射和影响,城镇居民的体育价值观将发生重大改变,逐渐认识到体育运动不仅具有健身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意识。但是在此过程中对于体育专业理论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和普及,社区体育科学理论的研究对大众居民的普及推广还远远不够。 (2)社区体育活动形式单一及场地设施的缺乏。现阶段谈到社区体育、大众体育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广场舞,在之前一段时间中广场舞曾一度在我国各地普遍推广,发展之迅速、规模之巨大,在一段时间内其健身价值、社会价值、生活娱乐等得到极大肯定。然而随着无序的发展和场地空间的限制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其扰民及其他弊端也日渐显现。相对于广场舞,参与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以女性居多,由于受经济能力,身体条件、时间关系、承担家庭责任的影响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老年女性能参与选择的体育活动相对有限,广场舞无疑成为最近

社会体育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

社会体育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 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通过分析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准确找出制约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从而为促进我国社会体育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社会体育;发展;影响因素;讨论1。社会体育概述社会体育是群众按照业余、自愿、灵活、多样的原则开展的体育活动。它们是体育社会化和大众化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社会体育在中国体育事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关系到国家繁荣和亿万人民体力的大事。提高和保护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体育,对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和探讨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应用价值,不仅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也具有指导作用。 2、社会体育发展现状分析 社会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们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现代社会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社区是社会转型期的产物。社会体育是在社区发展的前提下产生的,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我国社会体育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体育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经济支持和社区居民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不足。首先,没有足够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目前,社会体育需求与社会体育指导员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存在学历低、指导经验少、技术等级结构低等问题。其次,

社区居民对体育的价值了解不够。社会体育具有很强的个人休闲性和自由性,这决定了社会体育的开展、组织和管理不能受到严格的干预,而应主要从刺激体育需求和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入手。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休闲氛围逐渐变得越来越普遍,但体育活动仍然不那么流行。第三,社区体育发展缺乏经济支持和必要资源社会体育首先是体育,这种文化的一个特点是它的运动过程有空间占用。因此,场地条件已经成为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前提。一些研究者甚至认为场馆设施和资金的缺乏是制约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场馆设施的建设、购买、维护和资金投入是不言而喻的事实。此外,这些活动本身需要一定的资金。公共体育设施少,体育人口分布不均,体育活动和竞赛少,体育场馆和设施少,质量差,不能满足体育活动和锻炼的需要。最后,社会体育的发展不允许 观点,教育特色不明显。社会体育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效率低下,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它不符合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导致社会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三、影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因素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口发展不仅受到反映社会发展状况的社会发展的制约,而且有其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社会体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发展与人口密切相关。人口增长与经济水平之间的制约关系将对下世纪初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大约XXXX已经进入了老

北京光大未来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_中标190924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 北京光大未来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本报告于 2019年9月24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中标/投标数量、中标/投标情况、中标/投标行业分布、参与投标 的甲方排名、合作甲方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北京光大未来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12MA00D1YD30工商注册号:110112023184185组织机构代码:MA00D1YD3 法定代表人:李洪国成立日期:2017-03-24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经营状态:在业 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 注册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东路唐家村44幢平房35D 营业期限:2017-03-24 至 2067-03-23 营业范围: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体育运动项目经营(不含高危险性体育运动项目);健康咨询(需经审批的诊疗活动除外);承办展览展示;体育赛事活动策划;会议服务;电脑图文设计;产品设计;企业管理咨询;企业形象策划;计算机技术培训(不得面向全国招生);销售日用品、针纺织品、服装、鞋帽、箱包、玩具、家具(不含实体店铺经营)、机械设备、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电子产品、仪器仪表、家用电器、工艺品、文具用品、乐器、体育用品、摄影器材、通讯设备、玻璃器皿;计算机系统集成;软件开发;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开发;销售I类医疗器械、II类医疗器械;货物进出口。(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区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中标/投标数量 企业中标/投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 2

1社会体育导论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8210006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考试)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单位:体育系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 社会体育导论是大众体育的主体部分。有着较为复杂的概念与理论体系,国内外着力于朝社会化、科学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更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本学习立足于对社会体育现象最简练的描述与概括,是体育专业学生宏观了解社会体育系统和社会体育理论体系的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社会体育专业的逻辑起点。课程主要对学生认识体育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综合性导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的概念和方向,了解学科建设的特点与分类,以有利于在后期教学开展工作,解析研究问题的根本所在,为后续学习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了解社会体育学科的基本分类,对专业的本质问题进行适当的客观描述。注重社会体育的专业适应性,学生要建立起学科的重要概念体系; (二)掌握社会体育学科形成原因,对社会体育、地位与功能、原则、内容和方法等,以及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 (三)理解社会体育对体育学科客观表述的和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地位、作用与功能性。以便解决对体育发展中的布局等各种问题,促使对学科认知组合的不断合理化。 五、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绪论 教学内容: 1、建立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 2、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教材体系 3、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方法 4、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前景 重点:社会体育的发展和体育科学化趋势要求建立相应的社会体育学科。社会体育学科拥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特定的研究方法。社会体育学科由于起步较晚,仍不成熟,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难点:建立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教材体系。 第一章社会体育概述 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的概念体系 2、社会体育的产生于发展 重点:社会体育有着一个复杂的概念和术语体系。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曲折阶段。国外社会体育的发展概况。社会体育其结构特点、组成要素和功能价值。现阶段中国社会体育发展方向与体质。 难点:社会体育产生于发展 第二章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 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 2、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 3、社会体育与大众健康 4、社会体育与社会会文化 重点:社会体育与社会的产生方式和生活方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向社会体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健身运动、休闲娱乐是医治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积极、最有效、最廉价的手段。社会体育对建设社会文化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难点:社会体育与大众健康,社会体育与社会会文化。 第三章我国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以及地位与功能 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 2、社会体育地位与功能 重点:我国社会体育有其明确的目的与任务和地位与功能。社会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做成部分,是现代生活方式的调节器,是实现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难点: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和地位与功能 第四章社会体育参与 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参与概述 2、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3、体育人口概述 4、非体育人口

最新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数量特征、年龄、学历及法制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对策,以便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提供参考。【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对策 1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 1.1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 截至2003年底,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有325502名,其中国国家级2006名,一级29509名,二级103409名,三级190578名。日前我国总人口13亿,平均每3994名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相对数呈现出区域的小均衡性,京、津、沪、辽、江、浙等处于领先地位。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提供的数字,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性别结构基本合理,但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男性占58.34%,其中41-50岁占31.43%,31-40岁占27.17%,高中非体育专业占36.1%;50岁以上占26.1%,初中以下占18.10%。女性占41.66%,其中61岁以上占9.23%,大专以上占13.87%;30岁以下占15.27%,体育专业占28.57%。 2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队伍的文化程度结构偏低 2.2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源质量不高 在群众体育活动高度化、多样化的今天,我们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发生了

质的变化,不仅需要有很好的学识和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技巧,而且能正确把握人们的体育需求,做出适当的指导。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是获得等级资格的同时也结束了学习,没有建立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定期培训或进修制度。与发达国家在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对象在文化程度上有显著的差异。日本体育运动指导员的培养一直是由大学或体育院校来负责培养,此外体育协会等民间体育团体也培养各种各样的社会体育知道员。美国社会健康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的取得,必须通过书面和实际两类的考,如果要提高职业资格评定标准,还必须参加包括“社会交往、人际沟通”等涉及管理方面的内容考试,特别在实验和实习等方面和大学本科、研究生院的医学、健康教育学、运动科学的资格完全一致。 2.3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体制不完善 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类型、教学方法等方面还不完善。首先,培养课程的设置还缺乏科学性。我国现行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的设置无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层次之分;缺乏培训课程结构具有的空间有序性和时间连续性,而且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使用同一套教材,在素质要求、知识能力结构方面难以体现不同等级的递进层次性。其次,培训方式单一。现行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方式主要是集中面授,虽然上级主管部门曾多次发文提倡面授与自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学员自学能力不强及缺乏要自我检查、督促机制,自学有名无实。第三,培训类型不够合理我国培养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分为四级,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由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一级、二级、三级分别由省、市、县三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认定,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年龄人群、不同体质人群锻炼者对社会体育

群众体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692-66 群众体育发展状况调研报 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群众体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后奥运时代的到来,全民健身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xx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这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在构建体育强国的征途中,我市群众体育面临怎样的现状,如何推动全民健身体系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带着这个问题,按照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我们从4月15日至30日,通过实地观摩、走访或接访群众、召开恳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等方式,对市属党政机关、社区群众、乡镇农村、单项协会等群众体育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

专题调研,同时考察了池州等地的体育设施建设情况。 一、我市群众体育总体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得到深入开展,社区体育、协会体育、农民体育力度进一步加大,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经常,锻炼人群不断扩大;全民健身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和加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重视和改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群众体育工作新局面已初步形成。我市群众体育工作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全民健身优秀组织奖”,并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 全民健身组织逐步健全。全市七县一市政府成立了由政府领导挂帅,政府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负责人组成的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委员会,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进行研究部署、检查监督和工作决策;体育社团工作向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方向迈进。全市成立了具备法人资格的体育社团17个,其中市级体育单项协会12个;创建省级以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9个,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