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原子核专题练习

原子核专题练习

原子核专题练习
原子核专题练习

2010-2011学年度信宜中学高二原子核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列现象中,涉及原子核内部变化的是 ( )

A.α粒子的散射实验

B.光电效应现象

C.天然放射现象

D.氢原子光谱的产生

2、 关于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因此达到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

B.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能进行人体的透视

C.用放射线照射作物种子能使其DNA 发生变异,其结果一定是成为更优秀的品种

D.用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危害

3、 “朝核危机”引起全球瞩目,其焦点就是朝鲜核电站采用轻水堆还是重水堆.重水堆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生产出可供研制核武器的钚239(u 239

94P ),这种 u 239

94P 可由铀239(U 23992)经过n 次β衰变而产

生,则n 为 ( ) A .2 B .239 C .145 D .92

4、关于半衰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同种放射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半衰期比单质中长。

B .升高温度可以使半衰期缩短

C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四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就只剩下一个

D .氡的半衰期为3.8天,4克氡原子核,经过7.6天就只剩下1克

5、.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曾让医生们虚惊了一场.那是在访日宴会上突然昏厥,美国政府急忙将他送回国,

医生用123I 进行诊断,通过体外跟踪,迅速查出了病因. 123I 的特性是 ( )

A .半衰期长,并迅速从体内清除

B .半衰期长,并缓慢从体内清除

C .半衰期短,并迅速从体内清除

D .半衰期短,并缓慢从体内消除

6、质子、中子组成氦核,质量分别是p m 、n m 和a m ,则( )

A. 2()p n m m m α>+

B. 2()p n m m m α=+

C. 2()p n m m m α<+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根据爱因斯坦质能关系方程,不能说明( )

A. 任何核反应,只要伴随能量的产生,则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和一定不相等

B. 太阳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因而它的总质量一定不断减少

C. 虽然太阳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但它的总质量是不变的

D. 若地球从太阳获得的能量大于地球向外辐射的能量,则地球的质量将不断增大

8、氦原子核由两个质子与两个中子组成,这两个质子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库仑力和核力,则3种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 .核力、万有引力、库仑力

B .万有引力、库仑力、核力

C .库仑力、核力、万有引力

D .核力、库仑力、万有引力

9、从原子核中能放出α、β、γ射线,关于原子核的组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α粒子

B.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β粒子

C.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粒γ子

D.原子核中,只有质子和中子

10、北京奥委会接受专家的建议,大量采用对环境有益的新技术。如奥运会场馆周围80%~90%的路灯将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奥运会90%的洗浴热水将采用全玻真空太阳能集热技术。太阳能的产生是由于太阳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热核聚变反应形成的,其核反应方程是 ( )

A 、e He H 01421124+→

B 、144171

7281N He O H ++→ C 、n Sr Xe n U 10903813554102359210++→+ D 、He Th U 422349023892+→

A B

C

D 图3

11、如图1所示,R 为放射源,虚线范围内有垂直于纸面的磁场B ,LL ’为厚纸板,MN 为荧光屏,今在屏上P 点处发现亮斑,则到达P 点处的放射性物质微粒和虚线范围内B 的方向分别为(

A 、α粒子,

B 垂直于纸面向外 B 、α粒子,B 垂直于纸面向内

C 、β粒子,B 垂直于纸面向外

D 、β粒子,B 垂直于纸面向内

12、设某放射性同位素A 的半衰期为T ,另一种放射性同位素B 的半衰期为T/2。

在初始时刻,A 的原子核数目为0N ,B 的原子核数目为04N ,则( )

A. 经过时间2T ,A 、B 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2/0N

B. 经过时间2T ,A 、B 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4/0N

C. 经过时间3T ,A 、B 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8/0N

D. 经过时间4T ,A 、B 的原子核数目都等于16/0N

13、.一个在磁场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3015P ,放出

一个正电子后变成原子核3014Si,在图3中近似反映正电子和Si 核轨迹的图是 ( ) 14、23290Th (钍)经过一系列α和β衰变,成为20882Pb (铅),则( ) ①铅核比钍核少了8个质子 ②铅核比钍核少了16个中子

③共经过4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④共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A .①②③

B .③④①

C .④②③

D .①②④

15、美国科研人员正在研制一种新型镍铜长效电池,它是采用半衰期长达10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镍63(Ni 6328)和铜两种金属作为长寿命电池的材料,利用镍63发生β衰变时释放电子给铜片,把镍63和铜片作电池两极,外接负载为负载提供电能.下面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镍63的衰变方程是Ni 6328→e 0 1-+Cu 6327

B.镍63的衰变方程是Ni 6328→e 0 1-+Cu 64

29

C.外接负载时镍63的电势比铜片高

D.该电池内电流方向是从镍到铜片

16、如图甲是α、β、γ三种射线穿透能力的示意图,图乙是工业上利用射线的穿透性来检查金属内部的伤痕的示意图,请问图乙中的检查是利用了哪种射线

( )

A.α射线

B.β射线

C.γ射线

D.三种射线都可以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7、联合国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对于爱因斯坦提出的质

能方程2E mc =,下列看法中正确的是 ( )

A .E=mc 2表明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

B .E=mc 2

中的E 表示发生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

C .根据2E mc ?=?可以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D .2

E mc ?=?表示发生的质量亏损m ?转变为能量E ?释放出去 L M N

O P 图1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必修三) 载自:搜高考网.soogk. 原子、原子核这一章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高考选择题也会涉及到,其实只要记住模型和方程式,就不会在做题上出错,下面的一些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玻尔把量子说引入到核式结构模型之中,建立了以下三个假说为主要内容的玻尔理论.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是认识原子核结构的突破点.裂变和聚变是获取核能的两个重要途径.裂变和聚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符合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整个知识体系,可归结为:两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原子模型);六子(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粒子、光子);四变(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两方程(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 4条守恒定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贯串全章。 1.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 汤姆生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从而打开原子的大门.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现象,从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 α粒子散射实验是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现象: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m。 而核式结构又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矛盾:①原子是否稳定,②其发出的光谱是否连续 3.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叫量子数)玻尔补充三条假设 ⑴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定态),电子虽然绕核运转,但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 ⑵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其能量由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 ) 辐射(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f=E初-E末 氢原子跃迁的光谱线问题[一群氢原子可能辐射的光谱线条数为 ]。

2021届高考备考物理二轮专题特训:原子结构 原子核 (解析版)

原子结构原子核【原卷】 1.(2020·宁夏银川市质检)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在未来出现“核燃烧”现象,从而导致人类无法生存,决定移民到半人马座比邻星的故事.据科学家论证,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来自其内部发生的各种热核反应,当太阳内部达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核燃烧”,其中“核燃烧”的核反应方程为42He+X→84Be+ν,方程中X表示某种粒子,84Be是不稳定的粒子,其半衰期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粒子是42He B.若使84Be的温度降低,其半衰期会减小 C.经过2T,一定质量的84Be占开始时的1 8 D.“核燃烧”的核反应是裂变反应 2.已知A和B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分别为T和2T,则相同质量的A和B经过2T后,剩有的A和B质量之比为() A.1∶4B.1∶2 C.2∶1 D.4∶1 3.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m的碘131,经过32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有() A.m 4 B. m 8 C.m 16 D. m 32 4.(2020·河南安阳市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8 92U→234 90Th+X中X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β衰变 B.21H+31H→42He+Y中Y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人工核转变 C.235 92U+10n→136 54Xe+9038Sr+K,其中K为10个中子,核反应类型为重核裂变 D.14 7N+42He→17 8O+Z,其中Z为氢核,核反应类型为轻核聚变 5.(2019·四川第二次诊断)下列核反应属于人工转变的是() A.234 90Th→234 91Pa+0-1e B.42He+94Be→12 6C+10n C.235 92U+10n→136 54Xe+9038Sr+1010n D.21H+31H→42He+10n 6.(2020·广东广州市一模)2018年11月12日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发布消息:全超导托克马克装置EAST在实验中有了新的突破,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其主要核反应方程为:∶21H+21H→32He+X∶21H+Y→42He+X,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X是质子 B.Y是氚核 C.X与Y是同位素 D.∶、∶两个核反应都属于裂变反应 7.(多选)(2020·广东清远市期末质量检测)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雄用半衰期为5.27年的6027Co放射源进行了实验验证,次年李、杨二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6027Co的衰变方程式是:6027Co→A Z Ni+0-1e+νe(其中νe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为零,静止质量可认为是零),衰变前6027Co核静止,根据云室照片可以看到衰变产物A Z Ni和0-1e不

高考物理总复习选考与近代物理专题练习原子核

原子核 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 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 D. 21083 Bi 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210 83Bi 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克 2、关于核反应的类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 2382344 92 902U Th He → +是α衰变 B.144171 7281N He O H +→+是β衰变 C.4 30301215 150He Al P n + → +是核聚变 D.82 82034361Se Kr 2e -→ +是核裂变 3、238 92 U 可以先衰变成21083Bi ,然后再经一次衰变变成210X a (X 代表某种元素),210 83Bi 也可以 经一次衰变变成81Tl b ,最后再衰变成 206 82 Pb ,衰变路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是β衰变,过程③是α衰变;过程②是β衰变,过程④是α衰变 B.过程①是β衰变,过程③是α衰变;过程②是α衰变,过程④是β衰变 C.过程①是α衰变,过程③是β衰变;过程②是β衰变,过程④是α衰变 D.过程①是α衰变,过程③是β衰变;过程②是α衰变,过程④是β衰变 4、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氘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氘核聚变反应方程 是22311120H H He n +→+,已知21H 的质量为2.0136u,32He 的质量为3.0150u,10n 的质量为 1.0087u,2 9311MeV u c = 。氘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约为( ) A.3.7MeV B.3.3MeV C.2.7MeV D.0.93MeV

高中物理有关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核的教学建议

第一节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核教学建议 本节教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二.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的教学,共三层意思:电子的发现→汤姆生提出了枣糕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否定了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提出了核式结构。这节教材的重点内容是α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要着重说明:α粒子具有相当大的质量和很大的动能,电子不可能使α粒子发生大角度的偏转,只有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集中在狭小的空间里(形成原子核),并且α粒子十分接近它时,才能发生大角度的偏转。本节末了讲到了由实验的数据还可以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由于数据没介绍,估计也就不必详细补充了。可告诉学生现在一般公认的数量级是多少。学习原子结构,对原子的大小、原子核的大小,原子内部空虚到什么地步,应该有个大体的印象。这也是中学生不可缺少的文化素养的一部分。 因为教材内容的理论性比较严密,教学中要注意问题交代的层次和条理性。比如,根据汤姆生模型计算的结果,α粒子偏角应是很小的。这是从电子的质量很小和正电荷的均匀分布这两方面分析得出的结论。实验结果是:①绝大多数α粒子不偏转;②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③极少数α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被反弹回来)。讲卢瑟福模型时,就必须前后呼应清楚地说明这“绝大多数、少数、极少数”之类表现的“所以然”,这对于训练学生读书和思考的能力,培养认真严谨的学风,都是有好处的。 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把科学上的发现讲得过于简单,给学生造成这样的印象:科学家凭空一想,做个什么实验,就能有所发现了,要注意使学生领悟科学家发现新的规律,要有一定的客观条件,而且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突破前人留下的错误观念的束缚,做出开拓性的实际努力,才能有所发现。这一点,在以后各节的教学中也是应该注意的。 (2)原子核的组成的教学,可在复习初中已学的知识,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基础上提出。质子和中子是怎样发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开始介绍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卢瑟福的实验装置、实验是怎样进行的以及得到了怎样的结果交代清楚。 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由于原子内部十分空虚,如果把原子比做半径为100m的大球,那么原子核是球中心半径仅1mm 的小沙粒,因此,用α粒子去轰击原子核,命中的机会是很少的(平均五万分之一)。可见做轰击原子核的实验也是不容易的。 还可以举一些用α粒子轰击原子核产生质子的例子让学生熟悉,如: 关于中子的发现,如果时间容许,可以介绍一些中子发现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在核物理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对中子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X射线的发现,几乎在一个晚上就完成了。而当中子这个不速之客闯入物理学家的实验室时,人们用了两年的时间才认识了它。这是因为中子跟以前发现的γ射线都具有穿透力强的特性,使人们暂时迷惑了。应用了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这两个有力的武器,人们终于认清了中子的本来面目。 还应该使学生了解,中子的发现是物理学史上的一件大事。由于中子不带电,跟其他粒子不会发生静电作用,比较容易打进原子核里去,是轰击原子核的好“炮弹”,特别是用它轰击重元素的原子核后,给原子核物理学带来了飞跃的发展。中子的贯穿本领强,但电离本领极弱,在云室中见不到它的径迹。 在实验中发现质子和中子后,人们提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它们统称为核子,然后讲清原子核的质量数、电荷数、核子数和同位素等的物理含义及这些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介绍核符号的写法及其表示的物理意义。

第17专题 原子和原子核(原卷版)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解析 第17专题 原子和原子核(原卷版) 一、十年真题解析 1. (2020年第1题)100年前,卢瑟福猜想在原子核内除质子外还存在着另一种粒子X ,后来科学家用α粒 子轰击铍核证实了这一猜想,该核反应方程为:X C Be He m n +→+12 69442,则( ) A. m =1 , n =0,X 是中子 B. m =1 , n =0,X 是电子 C. m =0 , n =1,X 是中子 D. m =0 , n =1, X 是电子 2.(2018年海南物理卷第4题)已知的半衰期为24天。4g 经过72天还剩下 A.0 B. 0.5g C. Ig D. 1.5g 3.(2016年第17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3分,选对3个得4分;有选错的得0分) A .爱因斯坦在光的粒子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光电效应方程 B .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只具有能量,不具有动量 C .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D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E .德布罗意指出微观粒子的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就越长 4.(2015年第19题)氢原子基态的能量为E 1=﹣13.6eV .大量氢原子处于某一激发态.由这些氢原子可能发出的所有光子中,频率最大的光子能量为﹣0.96E 1,频率最小的光子的能量为 0.31 eV (保留2位有效数字),这些光子可具有 10 种不同的频率. 5.(2015年第20题)运动的原子核X 放出α粒子后变成静止的原子核Y .已知X 、Y 和α粒子的质量分别是M 、m 1和m 2,真空中的光速为c ,α粒子的速度远小于光速.求反应后与反应前的总动能之差以及α粒子的动能. 6.(2014年第17题)(1)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同一种单色光,先后照射锌和银的表面,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对于这两个过程,下列四个物理过程中,一定不同的是 A .遏止电压 B .饱和光电流 234 90Th 234 90Th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1.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 ()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从而打开人们认识原子的大门. 2.核式结构模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大小的数量级是()。 核式结构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矛盾:①原子是否稳定,②其发出的光谱是否连续 3.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叫量子数)玻尔补充三条假设 ⑴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定态),电子虽然绕核运转,但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⑵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其能量由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辐射(吸收)光子的能量为() 氢原子跃迁的光谱线问题[一群氢原子从n激发态原子跃迁到基态时可能辐射的光谱线条数为()。 ⑶能量和轨道量子化----定态不连续,能量和轨道也不连续; 氢原子的激发态和基态的能量(最小)与核外电子轨道半径间的关系是:() 【说明】氢原子跃迁 ① 轨道量子化r n=n2r1(n=1,2.3…)r1=0.53×10-10m

能量量子化:E1=-13.6eV ② ③氢原子跃迁时应明确: 一个氢原子直接跃迁向高(低)能级跃迁,吸收(放出)光子 ( 某一频率光子 ) 一群氢原子各种可能跃迁向低(高)能级跃迁放出(吸收)光子 (一系列频率光子) ④氢原子吸收光子时——要么全部吸收光子能量,要么不吸收光子 A光子能量大于电子跃迁到无穷远处(电离)需要的能量时,该光子可被吸收。(即: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电离) B光子能量小于电子跃迁到无穷远处(电离)需要的能量时,则只有能量等于两个能级差的光子才能被吸收。 ⑤氢原子吸收外来电子能量时——可以部分吸收外来碰撞电子的能量因此,能量大于某两个能级差的电子均可被氢原子吸收,从而使氢原子跃迁。 ⑶玻尔理论的局限性。由于引进了量子理论(轨道量子化和能量量子化),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的规律。

原子与原子核的结构

第三章二、原子与原子核的结构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E.Rutherford,1871-1937)和他的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的实验:用α射线照射金箔,由于金原子中的带电微粒对仪粒子有库仑力的作用,一些α粒子穿过金箔后会改变原来运动的方向。卢瑟福希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来了解原子内部电荷与质量分布的情形。 实验的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大致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图3.2-1)。 图3.2-1 α粒子的散射 实验中观察到的大角度散射使卢瑟福感到惊奇。α粒子的这种大角度散射,不可能是金箔原子内的电子造成的,因为电子的质量很小。这就像子弹碰到尘埃一样,子弹的方向不会发生什么变化。α粒子一定是由于正电荷的作用而散射,而且正电荷的质量一定很大,碰撞时才能使α粒子改变运动方向。卢瑟福猜想:原子中的正电荷与原子的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卢瑟福精确统计了向各个方向散射的α粒子的数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内,这个核叫做原子核(atomic nucleus),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的空间运动着。 按照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内部的空间十分空旷。近代研究表明,原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而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仅为10-15m,两者相差十万倍!如果把原子比做直径百米左右的大球,那么原子核只有米粒大小。 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虽然很小,但是也有内部结构。 1919年,卢瑟福用镭放射出的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从氮核中打出了一种新的粒子。根据这种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测出了它的质量和电荷,原来它就是氢原子核,叫做质子(proton),用p表示。以后,人们用同样的方法从氟、钠、铝等原子核中都打出了质子,因而,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专题14 原子结构、原子核和波粒二象性——2020年高考和模拟题物理分项汇编(解析版)

专题14 原子结构、原子核和波粒二象性 1.(2020·Ⅱ)氘核21H 可通过一系列聚变反应释放能量,其总效果可用反应式 241112106H 2He 2H+2n+43.15MeV →+表示。 海水中富含氘,已知1kg 海水中含有的氘核约为1.0×1022个,若全都发生聚变反应,其释放的能量与质量为M 的标准煤燃烧时释放的热量相等;已知1 kg 标准煤燃烧释放的热量约为2.9×107 J ,1 MeV= 1.6×10–13J ,则M 约为 A .40 kg B .100 kg C .400 kg D .1 000 kg 【答案】C 【解析】氘核21H 可通过一系列聚变反应释放能量,其总效果可用反应式 241112106H 2He 2H+2n+43.15MeV →+则平均每个氘核聚变释放的能量为 43.15=MeV 66 E ε=1kg 海水中含有的氘核约为1.0×1022个,可以放出的总能量为 0E N ε= 由Q mq =可得,要释放的相同的热量,需要燃烧标准煤燃烧的质量 0400kg E Q m q q ==≈2.(2020·江苏)“测温枪”(学名“红外线辐射测温仪”)具有响应快、非接触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它是根据黑体辐射规律设计出来的,能将接收到的人体热辐射转换成温度显示。若人体温度升高,则人体热辐射强度I 及其极大值对应的波长λ 的变化情况是 A .I 增大,λ 增大 B .I 增大,λ 减小 C .I 减小,λ 增大 D .I 诚小,λ 减小 【答案】B 【解析】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

特点是,随着温度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所以人体热辐射的强度I 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峰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所以λ 减小。故选B 。 3.(2020·浙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其动能成正比 B .天然放射的三种射线,穿透能力最强的是α 射线 C .光电效应实验中的截止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 .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 【答案】D 【解析】A .由公式 h p λ==可知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1p λ∝ ,λ∝,故A 错误; B .天然放射的三种射线,穿透能力最强的是γ射线,故B 错误; C .由 k E h W ν=?当0h W ν=,可知截止频率与入射光频率无关,由材料决定,故C 错误; D .电子束穿过铝箱后的衍射图样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故D 正确。 故选D 。 4.(2020·山东)氚核31H 发生β 衰变成为氦核2 3He 。假设含氚材料中31H 发生β衰变产生的电子可以全部定向移动,在3.2×104 s 时间内形成的平均电流为5.0×10-8 A 。已知电子电荷量为1.6×10-19 C ,在这段时间内发生β衰变的氚核31H 的个数为( ) A .14 5.010×B .161.010×C .162.010×D .181.010× 【答案】B 【解析】根据q ne I t t ==,可得产生的电子数为8416195.010 3.210101.610 It n e ??×××===×个因在β 衰变中,一个氚核产生一个电子,可知氚核的个数为1.0×1016 个。故选B . 5.(2020·天津)在物理学发展的进程中,人们通过对某些重要物理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专题7 原子核 核能

专题7原子核核能 雷区扫描 本部分常见的失分点有: 1.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应用不灵活. 2.α、β、γ射线特点掌握不准确. 3.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理解不清及运算不准确. 造成失误的根本原因:一是记忆性的知识记得不牢;二是E=mc2的含义不明白;三是运算能力差. 排雷示例 例1. 天然放射属于元素232 90Th(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208 82 P b(铅).下列 论断中正确的是 A.铅核比钍核少24个中子 B.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C.衰变过程中共有4次α衰变和8次β衰变 D.衰变过程中共有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雷区探测 本题考查衰变过程中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及原子核的组成. 雷区诊断 设发生α衰变x次,β衰变y次,则质量数守恒,得:232-4x=208 所以x=6. β衰变是中子转变成电子和质子,由电荷数守恒,得:90-2x+y=82 所以y=4. 因此,选项D正确. 发生6次α衰变,钍核中子数减少2×6=12个,发生4次β衰变,钍核中子数又减少4个,中子数共减少16个,选项A错误.由核电荷数可直接判定钍核质子数减少90-82=8个,选项B正确. 正确解答BD 例2. 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 雷区探测 本题考查三种射线的本质及特点. 雷区诊断 α射线是原子核发生α衰变放出的氦核流,它的电离能力强,但穿透能力弱;β射线也是原子核发生β衰变放出的电子流,具有较强的电离能力和穿透能力;γ射线是一种电磁波,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强,电离能力弱. 正确解答 C 例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9年高考物理真题同步分类解析专题13 原子和原子核(解析版)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13 原子和原子核 1.全国1卷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 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 =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 A .12.09 eV B .10.20 eV C .1.89 eV D .1.5l eV 【答案】14.A 【解析】光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产生的光是可见光,因为eV 89.140.3--51.1-=)(。光子能量在1.63 eV~3.10 eV 之间。要使处于基态(n =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跃迁到n=3能级,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eV 09.126.13-51.1-=)(,答案为A 。 2.全国2卷15.太阳内部核反应的主要模式之一是质子-质子循坏,循环的结果可表示为1401214H He+2e+2v →, 已知11H 和42He 的质量分别为P 1.0078u m =和 4.0026u m α=,1u=931MeV/c 2,c 为光速。在4个11H 转变成1个42He 的 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约为( ) A .8 MeV B .16 MeV C .26 MeV D .52 MeV 【答案】15.C 【解析】质量亏损u u u m m m p 0286.00026.40078.144=-?=-=?α MeV M E 26eV 0286.0931=?=?,C 正确。 3.北京卷19.光电管是一种利用光照射产生电流的装置,当入射光照在管中金属板上时,可能形成光电流。表中给出了6次实验的结果。

最新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 原子、原子核这一章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高考选择题也会涉及到,其实只要记住模型和方程式,就不会在做题上出错,下面的一些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波粒二象性 1光电效应的研究思路 (1)两条线索: h为普朗克常数 h=6.63×34 10 J·S ν为光子频率 2.三个关系 (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可以利用光电管实验的方法测得,即E k=eU c,其中U c是遏止电压。 (3)光电效应方程中的W0为逸出功,它与极限频率νc的关系是W0=hνc。 3波粒二象性 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对立与统一 (1)大量光子易显示出波动性,而少量光子易显示出粒子性。 (2)波长长(频率低)的光波动性强,而波长短(频率高)的光粒子性强。 (3)光子说并未否定波动说,E=hν=hc λ 中,ν(频率)和λ就是波的概念。 光速C=λν (4)波和粒子在宏观世界是不能统一的,而在微观世界却是统一的。 3.物质波 (1)定义:任何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这种波叫做物质波,也

叫德布罗意波。 (2)物质波的波长:λ=h p =h mv ,h 是普朗克常量。 二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1)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玻尔把量子说引入到核式结构模型之中,建立了以下三个假说为主要内容的玻尔理论.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是认识原子核结构的突破点.裂变和聚变是获取核能的两个重要途径.裂变和聚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符合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整个知识体系,可归结为:两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原子模型);六子(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 粒子、 光子);四变(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两方程(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 4条守恒定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贯串全章。 1.(1)电子的发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证明了原子是可再分的。 (2)汤姆孙原子模型:原子里面带正电荷的物质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中,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球内。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现象,从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

原子的核式结构教学设计

《原子的核式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原子的核式结构”是高中原子物理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设计虽然也能让学生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内容,但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仍为“师传生受”,学生还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即使学会了,也不能算会学,无法让学生体会建立模型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演化及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营造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本人结合平时的实践,对本节内容采用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用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能否解释ɑ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一步一步得出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教学中虽然不能进行真实的实验,但同样处处渗透着新课程理念的科学探究思想,从而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观察能力,有利用培养学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不怕苦、不怕累的科学精神,这种通过让学生自己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引导他们自己获取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追寻前人的足迹,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分析,从而否定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建立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让学生了解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提出模型或假说,这些模型或假说又在实验中经受检验,正确的被肯定,经不起检验的被否定,在新的基础上再提出新的假说。科学的研究这样螺旋上升和不断深入发展的。 内容分析 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式结构的内容是本节教学重点。其中粒子散射实验是常用的获取微观世界信息的方法,在原子结构的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后的质子和中子的发现都与粒子散射实验有关。本节对于原子核式结构的建立,粒子散射实验更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重点在于对粒子散射实验观察、现象的分析以及从现象中猜测合理的结构。“原子的核式结构”是高中原子物理的重要内容,除了让学生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内容,让学生体会建立模型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演化也很重要。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用汤姆生的枣糕模型能否解释ɑ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一步一步得出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教学中虽然不能进行真实的实验,但同样处处渗透着新课程理念的科学探究思想,从而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 对于原子的结构其实学生早已经知道,初中的物理、化学中都已经清楚。所以原子结构如何不是本节课要教授的目的,如何从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中得出合理的原子结构模型才是本节要关注的重点。前面光的波动性、光的粒子性的学习使学生对于从现象找本质,建模型或假说的过程已不再陌生,所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提问即可理解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前一节学习了电子的发现过程,学生已经知道原子是有结构的,那么结构如何分布呢学生在化学中已经学习了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知道了原子由原 子核和电子组成但一般都尚未清楚原子大小与原子核大小的比例关系,而这一比例必将对 学生认识微观世界产生巨大的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考综合复习原子结构原子核专题复习

高考综合复习——原子结构原子核专题复习 总体感知 知识网络 第一部分原子结构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知识梳理 一、电子的发现 1.阴极射线的发现 19世纪,科学家研究稀薄气体放电,发现阴极发出一种射线——阴极射线。 2.电子的发现 汤姆孙确定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定出它的荷质比,之后用油滴实验测定了它的电量,确定它是组成各种物质的基本成分,称之为电子。 3.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也是有结构的。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粒子散射实验(1)实验装置(2)实验条件:金属箔是由重金属原子组成,很薄,厚度接近单原子的

直径。全部设备装在真空环境中,因为粒子很容易使气体电离,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显微镜可在底盘上旋转,可在的范围内进行观察。 (3)实验现象 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少数粒子发生较大偏转,个别粒子偏转超过了有的甚至近。 (4)实验结论 原子有一个很小的核,它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电子绕核运转。——这就是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为~m。 ▲疑难导析 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从高压电场的阴极发出的阴极射线,穿过后沿直线打在荧光屏上。 (1)当在平行极板上加一如图所示的电场,发现阴极射线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向下偏,则可判定,阴极射线带有负电荷。 (2)为使阴极射线不发生偏转,则请思考可在平行极板区域采取什么措施。在平行极板区域加一磁场,且磁场方向必须垂直纸面向外。当满足条件时,则阴极射线不发生偏转。则:。 (3)如图所示,根据带电的阴极射线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可知,其速度偏转角为: ,又因为,且 则,根据已知量,可求出阴极射线的比荷。

原子原子核

第十回章原子原子核 一、主要内容 本章内容包括α粒子散射、能级、天然放射性现象、α射线、β射线、γ射线、核子、中子、质子、原子核、核能、质量亏损、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等,以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半衰期、核反应方程、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等规律。 二、基本方法 本章所涉及的基本方法,由于知识点相对分散要加强物理现象的本质的理解。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根据已有的规律和事实、条件作出新的判断。核能的计算对有效数字的要求很高。 三、错解分析 在本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各个概念、现象混淆;对多种可能性的问题分析浅尝则止;计算不过硬。 例1 关于半衰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放射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半衰期比单质中长。 B.升高温度可以使半衰期缩短。 C.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四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就只剩下一个。 D.氡的半衰期为3.8天,4克氡原子核,经过7.6天就只剩下1克。 【错解】 每经过3.8天就有半数的氡核发生衰变,经过两个半衰期即7.6天后,只剩下四分之一的氡,故选 C,D。

【错解原因】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是一种统计规律,半衰期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原子核来说,是无意义的。“上述”解法忽视了这一事实,故错选了C。 【分析解答】 考虑到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又考虑到半衰期是一种统计规律,即给定的四个氡核是否马上衰变会受到各种偶然因素的支配。因此,正确答案只有D。 (1)求电子在基态轨道上运动时的动能。 (2)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3的激发态。画一能级图,在图14-1上用箭头标明这些氢原子能发出哪几条光谱线。 (3)计算这几条光谱线中波长最短的一条的波长。(其中静电力恒量 K=9.0×109N·m2/C2,电子电量e=1.6×10-19C,普朗克恒量h=6.63×10-34J·s,真空中光速c=3.0×108m/s)。 【错解】 (1)电子在基态轨道中运动时量子数n=1,其动能为 由于动能不为负值 (2)作能级图如图,可能发出两条光谱线。

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核

§22.1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核 1.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少数发生了较大偏转,极少数偏转超过90o,有的甚至被弹回接近180o B.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的力是来自带正电的核和核外电子,当α粒子接近核时,是核的斥力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当α粒子接近电子时,是电子的吸引力使之发生明显偏转 C.实验表明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它占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 D.实验表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有原子的全部正电及全部质量 2.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了组成的 C.证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 D.说明了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轨道上运动 3.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我们并没有考虑α粒子跟电子的碰撞,这是由于A.α粒子并不跟电子相互作用 B.α粒子跟电子相碰时,损失的能量很少,可以忽略 C.α粒子跟众多电子相碰撞的效果互相抵消 D.由于电子是均匀分布的,α粒子受电子作用的合力为零 4.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很小 B.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向心力为库仑力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原子核的直径大约为10-10m 5.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在于 A.说明了原子中正电荷是均匀分布的 B.揭示了原子核也有其本身结构 C.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 D.奠定了原子核式结构的实验基础 6.对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有 A.实验器材有放射源、金箔、荧光屏、显微镜 B.金箔的厚度对实验无影响 C.如果不用金箔改用铝箔,就不会发生散射现象 D.实验装置放在空气中和真空中都可以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一、原子结构光谱和能级跃迁 1.电子的发现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2.原子的核式结构 (1)1909~1911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 图1 (2)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如图1所示.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中带正电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正电体的外面运动. 3.氢原子光谱 (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 (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巴耳末系是氢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1 λ=R( 1 22- 1 n2)(n =3,4,5,…,R是里德伯常量,R=1.10×107 m-1). (4)光谱分析:利用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且灵敏度很高.在发现和鉴别化学元素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4.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 (1)玻尔理论 ①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②跃迁: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时,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子,

这个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E n.(h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 ③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2)能级和半径公式: ①能级公式:E n=1 n2E1(n=1,2,3,…),其中E1为基态能量,其数值为E1=-13.6 eV. ②半径公式:r n=n2r1(n=1,2,3,…),其中r1为基态半径,又称玻尔半径,其数值为r1=0.53×10-10 m. 5.氢原子的能级图 能级图如图2所示 图2 二、原子核核反应和核能 1.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基本关系 ①核电荷数=质子数(Z)=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数(A)=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3)X元素的原子核的符号为A Z X,其中A表示质量数,Z表示核电荷数. 2.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 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首先由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2)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 ①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两类,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 ②应用:消除静电、工业探伤、做示踪原子等. ③防护:防止放射性对人体组织的伤害.

高中原子的核式结构物理知识点

高中原子的核式结构物理知识点 1、原子的核式结构 1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绝大多数粒子沿原方向前进,少数粒子发生较大偏转。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3原子核的大小:原子的半径大约是10-10米,原子核的半径大约为10-14米~10-15米. 2、玻尔理论有三个要点: 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旋转,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2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2-E1 3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沿不同圆形轨道运动.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而电子的可能轨道是分立的. 在玻尔模型中,原子的可能状态是不连续的,各状态对应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些不连续的能量值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3、原子核的组成核力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将核子稳固地束缚在一起的力叫核力,这是一种很强的力,而且是短程力,只能在2.0X10-15的距离内起作用,所以只有相邻的核子间才有核力作用. 4、原子核的衰变 1天然放射现象:有些元素自发地放射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现 象叫天然放射现象. 2放射性元素放射的射线有三种:、射线、射线, 这三种射线可以用磁场和电场加以区别,如图15.2-1 所示

3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粒子或粒子后,衰变成新的原子核,原子核的这种变化称为衰变. 衰变规律:衰变中的电荷数和质量数都是守恒的. 4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不同的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不同的,但对于确定的放射性元素,其半衰期是确定的.它由原子核的内部因素所决定,跟元素的化学状态、温度、压强等因素无关. 5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互称同位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15年原子核专题讲练

《原子核》专题讲练 ④ 衰变内因: 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由于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的比较紧密, 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被放射出来而形成 a 衰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原子核内虽然没有电子,但核内的的质子和中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当核内的中子转化 为质子时同时要产生一个电子,这个电子从核内释放出来,就形成了 3衰变.文档收集自网络, 仅用于个人学习 a 衰变或3衰变后产生的新核往往处于高能级,不稳定,要向低能级跃迁.放出 丫光 子.丫射线是伴随着a 射线和3射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发生衰变时, 有的发生a 衰,有的 发生3衰 变,同时伴随丫射线?这时三种射线都有.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⑤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衰变掉一半所用时间,叫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半衰期是对大量放射 性原子核的统计规律,对单个或少量原子核无意义, 元素的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的因素决定, 只与 元素的种类有关,跟元素所处的物理或化学状态无关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1 - n 余二" 原(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囁R 日衰变为弘氐】要经过1次a 衰变和1次衰变 B 散 衰变为帑P E 要经过1次哀变和1次衰变 232 rpi 2C&nL C.刃丄n 衰变为疑广D 要经过6次。衰变和4次衰变 专题一:天然放射性现象 ① 天然放射现象:物质放射出a 元素叫放射性元素。 ② 三种射线的本质及特性: a 射线:氦核流速度约为光速的 的电离作用,很容易使空气电离,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3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速度接近光速,贯穿本领很强。很容 易穿透黑纸,甚至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但它的电离作用比较 弱O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丫射线:为波长极短的电磁波。性质非常象X 射线,只是它的贯 穿本领比X 射线大的多,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但它的电 离作用却很小。 文档收集自网络, ③衰变规律: a 衰变: 3衰 变: 射线、3射线、丫射线的性质,叫做放射性, 1/10。贯穿本领最小,但有很强 使照相底片感光的作用也很强; 仅用于个人学习 MX T Z M1 Y +;e 具有放射性的 a 射线、3射线、丫射线是由原子核中放射出来的。 往往会作为一个 ⑥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巩固练习题】 利用放射线的贯穿本领或电离作用;作为示踪原子。

物理高考真题原子和原子核

分类练习12----原子和原子核(3-5) 一、选择题 1、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核,Y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个氦(42He),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D(08全国1卷) A.X核比Z核多一个原子 B.X核比Z核少一个中子 C.X核的质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3 D.X核与Z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倍 2、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损△m,相应的能量△E=△mc2=2.2MeV是氘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08全国2卷) A.用能量小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不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B.用能量等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 C.用能量大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为零 D.用能量大于2.2MeV的光子照射静止氘核时,氘核可能分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们的动能之和不为零 3、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聚变结合成一个氘核,同时辐射一个 γ光子。已知质子、中子、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08北京卷) A.核反应方程是1 1H+ 1 0n→ 3 1H+γ B.聚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m m ?= 1+m2-m1 C.辐射出的γ光子的能量E=(m3-m1-m2)c D.γ光子的波长 2 123 () h m m m c λ= +- 4、一个氡核222 86n R 衰变成钋核 218 84o P 并放出一个粒子,其半衰期为3.8天.1g氡经过7.6天衰变 掉氡的质量,以及222 86n R 衰变成 218 84o P 的过程放出的粒子是B(08天津卷) A.0.25g,α粒子B.0.75g,α粒子C.0.25g,β粒子D.0.75g,β粒子 5、放射性同位素针232经αβ衰变会生成氧,其衰变方程为232 90 Th →22080 Rn+xα+yβ,其中 A.x=1,y=3 B.x=2,y=3 C.x=3,y=1 D.x=3,y=2 D(08重庆卷)6、在下列4个核反应方程中,x表示质子的是C(08上海卷) A.3030 1514 P Si+x → B. 238234 9292 U Th+x → C.27127 13012 Al+n Mg+x → D. 27430 13215 Al+He P+x → 7、铝箔被α粒子轰击后发生了以下核反应:27 23Al+ 4 2He→X+ 1 0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D(08广 东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