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逻辑学导论》教学讲义(唐晓嘉)

《逻辑学导论》教学讲义(唐晓嘉)

《逻辑学导论》教学讲义(唐晓嘉)
《逻辑学导论》教学讲义(唐晓嘉)

《逻辑学导论》教学讲义

唐晓嘉

目录

第一讲绪论

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1 关于“逻辑”一词

1.2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论证的学问

1.3 演绎与归纳

第二节形式化——逻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2.1 命题、推理的形式与内容

2.2 推理的有效性只同形式相关

2.3 逻辑学研究的形式化特征

第三节逻辑学理论的意义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1 逻辑学理论的重要意义

3.2 逻辑学与思维科学的关系

3.3 逻辑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第二讲词项

第一节词项概述

1.1 什么是词项

1.2 词项的逻辑特征

1.3 词项与语词、概念

第二节词项的种类

2.1 单独词项与普遍词项

2.2集合词项与非集合词项

2.3实词项与虚词项

2.4正词项与负词项

第三节词项之间的关系

3.1 相容关系

3.2 不相容关系

第四节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

4.1 概括与限制

4.2 划分

4.3 定义

第三讲传统直言命题逻辑

第一节命题概述

1.1 什么是命题

1.2 命题的逻辑特征

1.3 命题与语句、判断

第二节传统直言命题

2.1 传统直言及其逻辑结构

2.2 直言命题的分类

2.3 直言命题的周延性

2.4 A、E、I 、O之间对当关系

2.5传统直言命题的文恩图解第三节直接推理

3.1 直言命题推理概述

3.2 对当关系推理

3.3 变形推理

第四节三段论

4.1 什么是三段论

4.2 三段论的规则

4.3 三段论的格

4.4 三段论的式

4.5 非标准形式的三段论

第四章复合命题与命题公式

第一节复合命题概述

1.1 复合命题及其逻辑结构

1.2 复合命题的逻辑特征

第二节复合命题的几种基本形式

2.1 负命题

2.2 联言命题

2.3 选言命题

2.4 条件命题

2.5 等值命题

第三节命题公式与真值函数

3.1 命题公式

3.2 命题公式与真值函数

第四节命题公式之间的逻辑等值关系

4.1 命题公式之间的逻辑等值

4.2 几个重要的重言等值式

4.3 命题公式的相互定义

第五章命题逻辑

第一节基本的有效推理式

1.1 有效推理与无效推理

1.2 基本的有效推理式

第二节推理有效性的形式证明

2.1 推理有效性与命题演算

2.2 有效推理的形式证明

2.3 基本推导规则与等值替换规则

2.4条件证明规则

2.5间接证明规则

2.6证明重言式

第三节无效推理的判定

3.1 用真值表证明推理的无效性

3.2 用归谬赋值法判定推理的有效与无效

3.3 证明公式集合的协调性

第六讲量化逻辑

第一节简单命题的逻辑结构

1.1 个体词和谓词和单称命题

1.2 谓词模式、命题函数与量化命题

1.3 量化命题公式

1.4 量化命题公式的真假条件

第二节量化命题的形式化

2.1 A、E、I、O命题的形式化

2.2 一般简单命题的形式化

2.3 多重量化命题

第三节量化推理规则

3.1 全称例示规则(简记为US)

3.2 存在概括规则(简记为EG)

3.3 全称概括规则(UG)

3.4 存在例示规则(ES)

第四节无效量化推理的判定

4.1 量化公式的真值函项展开式

4.2 无效量化推理的判定

第七讲规范逻辑初步

第一节模态命题

1.1模态词与模态命题

1.2模态命题的逻辑性质

第二节规范命题

2.1规范命题概述

2.2规范命题的逻辑形式

2.3规范命题的逻辑特征

第三节规范推理

3.1规范对当关系推理

3.2复合规范命题的推理

第八讲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则

第一节同一律

1.1 同一律内容和要求

1.2 违反同一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

1.3 同一律的作用

第二节矛盾律

2.1 矛盾律内容和要求

2.2 违反矛盾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

2.3 矛盾律的作用

第三节排中律

3.1 排中律内容和要求

3.2 违反排中律要求产生的逻辑错误

3.3 排中律的作用

3.4 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

第一讲绪论

在本讲中我们要讨论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逻辑与一些相关科学的关系,以及逻辑学的学科性质及其重要应用价值。通过本章学习使我们对逻辑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有一个基本概念。

第一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1.1 关于“逻辑”这个词

在汉语中“逻辑”是一个外来词,它是通过音译的方法从西文引入汉语的。在拉丁文、英文和德文中它分别是“logica”、“logic”和“logik”。而西文中的这些词都来源于古希腊文的“λσγοζ”,它有语言、说明、比例、尺度等多种涵义。亚里士多德曾使用这个词来表示事物的定义或公式等。到了公元1世纪,学者们就用这个词来表示一门与论证辩论等许多问题相关的学问,而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被看作这一学问的核心内容。

“逻辑”是一个外来词,这并不意味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中就没有研究相关理论的学问。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公孙策的“白马说”,墨子的“墨经”等都反映出在我国古代学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它们构成了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研究的精髓。在中国哲学史上,这些理论研究的内容称作“名学”或“辩学”。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名学”“辩学”这些词在表意上是含混的,如果顾名思义,这些词显然不能准确表达出逻辑学作为一门科学理论的研究内容。因此近代学者们沿用西方的做法,引入音译词“逻辑”,对于逻辑学的涵义则用定义进行规定。

尽管是一个外来词,“逻辑”在我们日常运用中仍然表现为一个多义词。有时它被用来表示一种理论或观点,如“这简直是强盗逻辑”。有时它可被用来表示规律性的东西,如“它的出现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人们有时还用它来表示对一些特殊逻辑规则和方法的运用,如“他的文章很有逻辑”,“这篇文章逻辑性强”。

然而,上述说法都没有正确说明究竟什么是作为科学理论的逻辑,也没有准确描述逻辑学研究的对象以及逻辑学的理论特征。而这些都是学习逻辑学首先需要了解的问题。

1.2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和论证的学问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和论证的学问。然而,推理论证广泛地渗透在人们的认知思维活动之中,逻辑学不可能并且也不需要研究推理论证的所有方面。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是将正确的推理同错误的推理、可靠的论证同不可靠论证区分开来。

正确推理又被称作有效推理。一个推理是有效的,那么在推理中,作为前提的语句真时作为结论的语句不可能假,不会出现前提真结论假的情况。论证则主要是由推理构成的。一个论证是可靠的首先要求构成论证的推理是有效推理。因此从狭意上讲,逻辑学是以推理的有效性及其根据为研究对象的。

一个推理实际上是一个语句的集合,但是这并不意味任意语句集合都可以表达一个推理。一个语句集合表达推理首先要求作为集合元素的语句必须表达的是命题。

命题是描述事件的,一个命题所描述的如果符合事实,它就是真的,如果不符合事实,它就是假的。因此,一个语句表达命题则它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无所谓真假的语句不表达命题。例如语句

“王武当时在案发现场吗?”

是一个疑问,它表达的是对某情况的疑问,无所谓真假,因此我们说它不表达命题。而语句

“王武当时在案发现场。”

是一个陈述句,它所陈述的若符合事实它就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因此该语句表达一个命题。

一般来就,只有陈述句才有真假,因此只有陈述句表达命题。这就意味着一个推理首先是一个陈述句的集合。

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就推论所有陈述句的集合都可以表达推理。如果一个陈述句集合表达推理,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作为该集合元素的语句区分为两部分,即区分为前提和结论。凡是不能做出这种区分的语句集合就不是推理。如下是两个不同的陈述句集:

(1)“张珊是中国公民;张珊已年满18岁;凡是年满18岁的中国公民都有选举权;所以,张珊有选举权。”

(2)“张珊是中国公民;张珊已年满18岁;张珊有选举权。”

这里的(1)表达一个推理,它的前三个语句是前提,因为它们都出现在语词“所以”前面,最后一个语句则是结论,因为它出现在语词“所以”的后面。就是说凡是表达推理的语句集合中一定包含有特殊的语词,如“所以”、“因为”、“因此”等等。根据这些语词我们区分出前提与结论。而(2)

中没有这样的语词,它就仅仅是一个陈述句集合而不是一个推理。

由上述分析我们看到:推理不仅是由命题构成的,并且在推理中还包含有“所以”、“因为”、“因此”等特殊语词,根据这些语词我们可区分出推理中哪些命题是前提,哪个命题是结论。

然而,“所以”、“因为”等这些语词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可以根据它们区分推理的前提和结论,而且还在于它们描述了一种推导关系,即作为结论的命题是由前提推导出来的,结论是否为真或者说是否可靠依赖于前提。

因此,推理的实际上描述的是作为前提的命题同作为结论的命题之间的一种逻辑关联性。那么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才能保证推理是正确的呢?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对推理的构成要素——命题进行分析。

命题作为人们能完整表达思想的最基本单位,是人们的所有思维活动认识活动都必需的东西。而所有科学理论都表现为命题的集合。从这个意义上讲,各个学科的理论研究都是在分析命题。逻辑学对命题的分析研究与其它学科不同,它是围绕着如何理解把握推理的有效性及其根据等问题来展开分析研究的。它关注的是语言结构层面的东西,因为命题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命题之间的逻辑关联,从而决定了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逻辑联系。

而命题是由词项构成的。如命题“张珊是中国公民”是由词项“张珊”、“是”和“中国公民”构成的。对于某些命题而言,它的形式结构及逻辑特征是同构成命题的词项本身的逻辑特征相关的。因此,分析这类命题的逻辑特征就必须从分析词项入手。

因此,从狭义上看,逻辑学以词项、命题和推理为研究内容。不过逻辑学并不研究词项命题和推理的所有方面,它是围绕着分析把握推理的有效性及其根据的需要来分析研究词项和命题,研究推理。逻辑学关心的只是那些与有效推理和正确论证相关的问题。

有狭义就有广义。广义的逻辑学讨论如何保证论证的可靠性或正确性问题。一个论证是正确的,首先要求构成论证的推理是有效的。但是,仅仅是有效推理还不能保证论证正确,因为论证还涉及到类比、假说、定义等科学方法论问题,论证还必须遵守的特殊规则,等等。因此,广义逻辑

除了狭义逻辑的内容外,还要研究科学方法论等与论证可靠性相关的内容。

总之,逻辑学研究的是推理的有效性和论证的正确性,以及推理有效性和论证正确性的根据。

1.3 演绎与归纳

我们已经指出,逻辑学就是研究推理和论证的。逻辑学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技术,使我们能够判定什么样的推理论证是有效的,哪些又是无效的。而推理的有效性表现为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一种逻辑关联。有两种方式的逻辑关联,即演绎的与归纳的。

如果推理的有效性表现为由前提的真可以必然地推导出结论真,那么前提和结论的逻辑关联就是演绎的。演绎有效性表现为一个推理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必然的逻辑联系。这种必然的联系保证了推理前提真时结论必然真,决不会出现前提真而结论假的情况。例如,

这个班的学生都是考试合格的;

王武是这个班的学生;

所以,王武是考试合格的。

如果这个推理的前提是真的,它的结论就不可能假,它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逻辑联系的推理,因此它是一个演绎有效的推理。从这个推理我们也看到,演绎有效推理所以具有必然性,是因为它的前提蕴涵着结论,或者说结论是包含在前提中的。班上的学生包含王武,大家都考试合格必然蕴涵王武考试合格。因此,我们把有效推理的结论称作前提的“逻辑的后承(logical consequence)”。

与演绎有效相对立的是归纳强度(strong)。一个具有归纳强度的推理其前提与结论的逻辑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偶然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偶然联系是指,当前提都真的时候,结论很可能是真的。例如,

我在政法系看到有少数民族学生;

在经济系看到有少数民族学生;

在中文系看到有少数民族学生;

在物理系看到有小数民族学生;

在我所到过的系都看到有少数民族学生。

所以,这个学校所有系都有少数民族学生

显然,这个推理所有前提都真时,结论有可能是真的,但是否一定真不确定。,如果“我所到过的系”其外延小于“这个学校的所有系”,这相当于从部分推论全体,它的结论超出了前提,由前提真不能保证结论一定真。

由此我们看到演绎有效与归纳强度的相同之处和区别所在。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有关推理的,都是描述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即用前提来保证结论的可靠性。然而演绎有效是一种必然性的保证,只要前提是真的,结论必然真,没有例外;归纳强度是一种偶然性的保证,前提是真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真,可能有例外。如果都用度(degree)概念描述,演绎有效推理前提对结论的保证度=1,而归纳强度推理前提对结论的保证度≤1。

由于一个推理如果是演绎有效的,其前提对结论的保证度=1,即前提真时结论一定真,我们就可以以此为标准将推理分为两类:有效的和无效的。所谓无效推理是指其前提真结论却不一定。因此,所谓有效推理总是相对演绎有效推理而言的。

归纳推理前提对结论的保证是某种程度上的,保证程度越强推理越可靠。但可靠程度总是相对而言的,因此,不能对归纳推理做出非此即彼的分类。程度的分析需要借助概率等数学概念,因此,现代归纳推理的研究已形成专门的逻辑分支。

我们重点讨论演绎推理,即能够用有效无效概念对其进行分类讨论的推理。

第二节形式化——逻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2.1 命题、推理的形式与内容

命题表达为一个陈述句,推理则表达为一个陈述句集合,因此所有命

题和推理都是借助语言载体表达出来的。然而命题和推理又不仅仅语言形态的东西,因为它们都是有所表述的。命题表述的是事件,推理则描述前提语句和结论语句之间的推导关系,或者说是结论语句的可靠性对前提语句的依赖关系。

因此,从表达形式上看命题和推理是具有特定结构的语言形态的东西,但是就所表述的内容看,它们是完全不同于语言,甚至也不依赖于主体的东西。因此,我们对命题和推理的分析研究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既可以从内容的角度去分析,也可以从形式的角度去分析。

所谓内容是指命题和推理所具体表述的东西,所谓形式则是指命题和推理表达所具有特定的语言结构。如下是两个命题:

(3)如果磨擦物体,那么物体会发热。

(4)如果李司年满18岁,那么他有选举权。

从命题表述的内容看,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题:(3)描述的是自然现象,(4)描述的是人的社会权利。但是从命题的表达形式看,两个命题具有相同的结构,它们都是用联结词“如果…,那么…”联结两个命题构造而成的。因此我们称它们是具有相同形式的命题。如下两个推理也是如此:(5)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所有橡胶不是金属;

所以,所有橡胶不是导电的。

(6)所有贪污都是犯罪行为;

所有抢劫不是贪污;

所以,所有抢劫不是犯罪行为。

从表达的内容看,(5)和(6)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推理,因为它们的前提和结论描述的是完全不同的事件,(5)是关于自然现象的,(6)是关于人的行为规范的。但是两个推理具有完全相同的形式。在两个推理中,其结论的主项(设为S)都是第二个前提的主项,结论的谓项(设为P)都是第一个前提的谓项,并且在相同位置出现的前提以及作为结论出现的命题都具有相同的表达形式:第一个前提的表达形式是“所有…是…”,第二个前提形式是“所有…不是…”,结论的形式则都是“所有…不是…”。设在两个前提中都出现的词项为M,那么(5)和(6)这两个推理具有的形式如

下:

所有M是P;

所有S不是M:

所以,所有S是P

一个具体的推理或命题都有所述,因此它们必有内容。而任一命题或推理的表达也必须以语言为载体,因此它们必有形式。虽然在具体的推理或命题中形式内容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但毕竟推理或命题的形式不同于推理或命题的内容,二者不能混淆。

2.2 推理的有效性只同形式相关

逻辑学研究的是推理的有效性和论证正确性,其研究目的是将有效推理与无效推理,正确论证与错误论证区分开来。而一个推理是否有效,其结论是否前提的逻辑后承,这是由推理的形式决定的,与推理内容无关。

仍以(5)与(6)这两个推理为例。从内容上分析,(5)的两个前提真并且结论也是真的,但(6)的两个前提真而结论假。显然(6)是无效的推理,那么(5)呢?说(5)是无效推理吧,它看起来又与(6)不同,因为它的前提和结论都是真的。但是,前提和结论都真的推理一定就是有效推理吗?显然,我们从内容上根本无法分析说明(5)这样的推理究竟是不是有效的,也无法说明它与推理(6)有哪些方面类似,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从形式上分析情况就完全不同了。(5)与(6)具有相同的形式结构,它们属于同一类型的推理。我们在后面关于三段论的分析中将说明,具有这类形式的推理其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有效的逻辑联系,前提真时结论的真假不能确定,由前提不能必然地推导出结论。因此,(5)的结论真在这里纯属偶然,与前提无关。

至于命题我们也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形式上分析命题,我们首先可以把构成命题的词项区分为逻辑词项和非逻辑词项两大类。逻辑词项是指有确定逻辑涵义的词项,因此又被称作“逻辑常项”。如

在上述(3)和(4)中出现的联结词“如果,那么”就是逻辑常项。有什么样的逻辑常项就决定了命题有什么样的形式。正由于(3)和(4)有相同的联结词我们说它们有相同的逻辑形式。而在如下两个命题

(7)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8)所有贪污是犯罪行为。

中的词项“所有”和“是”也是逻辑常项。而(7)和(8)也是逻辑形式相同的两个命题。

象(3)、(4)和(7)、(8)这样的命题其真假是与内容相关的,我们根据它们所描述的是否符合事实来判定它们是否为真。还有一些命题就不同了,它们的真假只与命题中的逻辑常项相关,与命题的内容无关。例如如下两个命题:

(9)张珊在案发现场,或者不在案发现场。

(10)张珊在案发现场,并且又不在案发现场。

从命题(9)和(10)所描述的内容看,它们似乎都是同名字叫张珊的人在不在案发现场这一事件相关的。但是认真分析我们发现,无论张珊事实上是在还是不在案发现场,(9)总是一个真命题,而(10)则总是一个假命题。这意味着这两个命题的真假实际上与事实完全无关。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9)恒为真(10)却恒为假呢?仔细分析我们看到,(9)和(10)有相同的支命题:“张珊在案发现场”和“张珊不在案发现场”。这两个支命题相互矛盾,它们不可能都真,也不可以都假,总是一个真而另一个假。

(9)和(10)虽然支命题相同,但联结词却不同:(9)的联结词是“或者”,(10)的联结词是“并且”。联结词“或者”的逻辑涵义是:只要支命题有一个真则整个命题为真,因此(9)恒为真。“并且”的逻辑涵义是:只要支命题有一个假则整个命题为假,因此(10)恒为假。不同联结词所特有的不同逻辑涵义决定了(9)和(10)有不同的真假。这说明这两个命题各自的真假是由其特定的逻辑形式决定了。

我们把(9)这种由逻辑形式决定其为真的命题叫做逻辑真理。显然,逻辑真理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为真的命题。而逻辑真理之所以超乎于经验在任何情况下恒为真,是因为它本来就没有传达任何经验的信息。我们由命

题(9)完全无法获得张珊究竟在不在案发现场的信息。因此逻辑真理是一个空洞的真命题,它只是同语反复,因此它被称作“重言式”(tautology)。

象(10)这种由逻辑形式决定其为假的命题叫做逻辑谬误。(10)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命题,它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假的,决不可能真。

如果说科学理论的目的是研究和探索真理,那么逻辑学所关注的真理就是逻辑真理。我们后面的分析将说明,所有有效的推理形式都表现为一个逻辑真理。

既然逻辑真理只同逻辑词项相关,推理的有效无效是由逻辑词项所描述的推理形式决定的,因此,因此,逻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在于,它只研究推理、命题的形式,不研究其形式。逻辑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分析各种逻辑词项的特征。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推论,在推理和命题中凡是不能用逻辑词项定义分析的东西都不在逻辑学研究范围之内。这就决定了逻辑学研究总是要抽取掉命题推理的具体内容而从的形式结构上进行研究。

传统逻辑的核心是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它以词项或概念为基础来分析推理的形式,进而分析推理的有效性。传统三段论逻辑虽然还不是真正的形式化逻辑,它所分析的有效推理其适用范围也是有限的,但它已经明确地说明逻辑学研究的重心是推理的形式。

现代逻辑则充分体现了逻辑研究的形式化特征。现代逻辑在形式语言的基础上建立逻辑演算,从而能够能对逻辑概念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以分析研究各类推理的有效性及其根据。因此现代逻辑研究的总是一个个形式化的系统。形式系统与非形式推理论证的关系在于:一个非形式的具体推理或论证只要是有效的,其有效性就可在形式系统中得到证明;即形式化的逻辑系统为非形式的具体推理提供了有效性的保证。

第三节逻辑学的理论意义

逻辑学研究的是逻辑真理和逻辑词项,这些都是与推理命题的具体内容无关的形式化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逻辑学是研究形式的科学。然而,尽管逻辑真理是超乎于具体经验的空洞真理,逻辑词项描述的是抽取

掉具体内容的形式结构,但它们在人们的认识和思维活动中,在科学理论知识的建构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从日常的思维实际看,逻辑是我们日常思维的上限和下限。

其次,并且也是最重要的,逻辑提供了建构科学理论的基石。所有的科学理论都表现为语句的集合。作为科学理论构成要素的语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描述经验事实的语句,我们称其为综合命题。它的特点是其真假是由命题描述的经验内容决定,如果一个综合命题描述的符合事实,它就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与综合命题相对应的是分析命题,分析命题不同,我们只需要分析构成命题的语词意义就能判定命题的真假,而无需考虑经验事实。所有的逻辑真理都是分析命题,定义也是分析命题。

在科学理论中,综合命题与分析命题有不同的功能。尽管综合命题来源于经验并传达经验信息,但如果仅仅有综合命题,那么即使所有命题都是真的,我们得到的仅仅是一个事实真理的集合,它只告诉我们什么是真,但不能说明为什么是真的。因此当我们对其真实性有怀疑时不能期望从这些命题获得可靠的解释。不仅如此,综合命题描述的是与过去经验相关的东西,由综合命题我们不能获得有关将来的预言以及对无法观察事件的推测。而解释和预测是科学理论的基本功能,这意味仅有综合命题是不能构成科学的理论的。

分析命题则不同,虽然分析性命题的真假不依赖于经验,特别是逻辑真理不传达任何有关经验的信息,但是它们或者表达的是定义,或者可以表达有效推演规则。定义在理论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提供了理论所需要的基本概念。而当综合命题被纳入有效推理框架之中,就保证了前提真时结论必真,这是获取可靠解释进行科学预测的基本前提。因此,分析命题提供了理论解释和推演的框架。只有当分析命题同综合命题相结合才能构成理论,才能使理论具有科学的含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逻辑提供了建构科学理论的基石。

第三,逻辑提供了科学检验的方法和工具。如果说科学理论的目的是探索描述有关外在世界规律的真理,毫无疑问科学理论依赖于经验。我们根据经验来检验综合命题是否符合事实,因而是否表达真理。但这并不否定逻辑学在知识检验中的重要性。我们对命题的检验是以已有的经验知识

为前提的。对任一命题A,只有当我们的经验知识对A有效力时,才能说A(相对于我们的经验知识)是可检验的,A或者可被经验所证实或者被证伪。因此,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过程并不表现为真理与谬误的对抗,而是在初始经验基础上就主张(可证实的)还是拒绝(可证伪的)命题进行的博弈。

然而这里所谓可证性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证性,因为我们实际已获的知识不可能那么丰富,以致能允许我们解释关于世界的每一问题。因此,虽然每一真正有意义的命题都是或真或假的,但并非每一命题的真假都是可判定的。一个命题是可判定是指我们有现实能行的证明方法可确定命题的真假。由于只有被判定为真的命题才是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分析和寻求正确的判定方法或许比研究真理本身更重要。然而判定方法的能行性往往是同逻辑规则系统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说逻辑为科学检验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逻辑学重要理论意义在法律工作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第二讲词项

词项在逻辑学中是构成命题的基本要素。在传统逻辑中,词项是构成直言命题的要素,它主要是指直言命题中的主项和谓项。而在现代谓词逻辑中,词项则被分解为个体词和谓词,量词和联结词,等等。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对词项的理解有很大差别。读者在后面的讨论中可体会到这点。

本章讨论的是传统逻辑意义上的词项。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词项以及词项的逻辑特征,分析词项的种类及词项间的关系,讨论明确词项的逻辑方法。通过本章讨论我们对传统逻辑所谓的词项有较准确的把握。

第一节词项概述

1.1 什么是词项

亚里士多德传统逻辑主要表现为词项逻辑,因此,准确地认识把握词项,是准确把握传统逻辑的首要前提。那么,什么是传统逻辑所讨论的词

项呢?

传统逻辑认为,词项是指称和表达对象的思想。

词项指称表达的对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客观存在的对象,一类是主观想象、猜测或虚构的对象。

客观存在的对象一般也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如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物,等等;另一类是这些实体所具有的属性。属性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实体所具有的性质,如实体的形状:实体的色彩等等。另一种属性是存在于实体之间的关系,如一实体大于另一实体的“大于”关系。总之,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以及这些事物的种种属性都是词项指称的对象。

不仅客观存在的对象,人们主观想象、猜测或虚构的各种对象也都是词项指称的对象。主观想象的对象如上帝、神仙、鬼怪等。主观猜测的对象如外星人、长白山怪兽、神农架野人等。人们虚构的对象如贾宝玉、林黛玉、令狐冲等。

词项是一种思想形态的东西。在我们的思想中对象不可能以原形存在,而是表现为各种属性的总和。因此我们是通过把握对象的属性来把握对象的。而词项所以能指称表达对象则是因为它揭示了对象的特有属性,对象的属性有特有属性和非特有属性的区分。所谓特有属性是指只为一个对象所具有,因此能将该对象与其它对象区分开来的属性;非特有属性则是那些虽然为对象所有,但不具有区别性的属性。

例如,就人来说,人作为一种动物,具有如下多方面的属性:A:能思维,有语言

B: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C:能直立行走,没有羽毛

D:能血液循环,用肺呼吸

E:需要水,离不开氧

F:有耳朵、鼻子

等等。

其中,属性A、B、C只有人具有。一说“能思维,有语言的动物”我们说知道说的是人,运用这些属性我们能将人与其它动物区分开来。因此

这些属性是人的特有属性。

而属性D、E、F虽然为人所具有,但不只人具有这些属性。说到“能血液循环,用肺呼吸的动物”我们会想到哺乳动物而不是人,因为所有哺乳动物都具有这样的属性。而说到“需要水,离不开氧的东西”我们会想到所有生物,因为所有生物都具有这样的属性。运用这些属性不能将人和其它东西区分开来,因此,它们是人的非特有属性。

一种属性是否特有属性要根据对象才能确定。如“能思维,有语言的动物”相对词项“人”而言是特有属性,但相对词项“中国人”来说,它就不是特有属性了。

人们还可以对属性进行进一步的区分,如区分为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固有的和非固有的,等等。但这些区分对理解词项来说没什么意义。我们用词项指称对象需要把握的是对象的特有属性,以致能将该对象与其它对象区分开来。我们强调的是区别性。只要具有区别性的属性就是特有属性,无论它是否反映对象的本质。

现在我们可以给词项一个明确的定义了:词项是通过揭示对象特有属性来指称和表达对象的思想。

2.2 词项的逻辑特征

词项的逻辑特征在于:词项都有外延和内涵。

词项所指称和表达的对象是词项的外延。任何词项都是有所指的,词项所指称和表达的东西就是词项的外延。而一个词项所以能指称代表一个对象,是因为词项包含着揭示了对象的特有属性的思想,这种反映对象特有属性的思想就是词项的内涵。

例如,词项“人”的外延就是它所指称的一个一个的生物学意义上的具体的人。古往今来的人无穷无尽,词项“人”可以指称代表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因此所有这些人都是词项“人”的外延。

“人”这一词项的内涵就是反映人的特有属性的思想。如“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是人的特有属性,“能思维,有语言的动物”也是人的特有属性,因此反映这些属性的思想都词项“人”的内涵。

显然,任何词项都是有所指称的,因此任何词项都有外延。而词项所以能指称表达一个对象,是因为它揭示了对象的特有属性,使我们能够通过把握特有属性而把握对象,因此任何词项都有内涵。没有外延即不指称表达什么对象,那么就无所谓词项;而没有内涵则不可能指称表达对象,因为无法确定所指称的是什么。因此任何词项都必有外延和内涵。

词项的外延是唯一的并且确定的。而词项的内涵则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例如,词项“人”的外延是一个类,即由古往今来所有的人构成的类,这是非常确定,而它的内涵则多层次多方面的,因为人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特有属性。“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能思维,有语言的动物”,“能直立行走,没有羽毛的动物”,等等,这些都是词项“人”的内涵。

正由于词项既有外延又有内涵,把握一个词项既要把握它的所指,即把握词项的外延,同时还要把握词项所指称对象的特有属性,即把握词项的内涵。

最后还需指出的是,词项的内涵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究竟把握了词项的哪方面内涵才算把握了词项,这要由具体条件决定的。这意味着词项的内涵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然而词项的外延却是唯一的和确定的,它不因条件或情况的变化而改变。因此,逻辑学关注的是外延。逻辑学对词项的分析一般是以其外延为基础的。

1.3 词项与语词、概念

1、词项与语词

任何词项都是用语词来表达的。词项以语词为载体,没有语词也就没有词项。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就说词项就是语词,因为词项与语词有根本的区别。

首先,词项是一种思想,是指称和表达对象的思想。语词则不同,它是一种符号,它写出来是一组笔画,读出来是一组声音。语词只有表达词项了才有意义,就是说,词项是语词的涵义。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词,而不同民族的语词可以相互翻译,因为只要表达的是相同词项,不同语词也是同义的。

其次,并不同所有语词都表达词项。既然词项是指称表达对象的,因此只有那些其涵义是确有所指的语词才表达词项。如虚词“啊”、“吗”“呢”等是不能表达词项的。一般来说,只有实词才能表达词项。

第三,既使表达词项的语词与词项之间也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有些语词一个可以表达不同的词项,这就是多义词。如“杜鹃”既是鸟名,又是植物名,而如我们前面讨论过的,“逻辑”也是一个多义词。有些语词则是多个表示同一个词项,这就是同义词。如“母亲”、“妈妈”、“娘”等不同语词是同义的,它们表达的是同一个词项。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词项与语词之间的密切联系,也要注意二者之间的严格区别,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将其绝对对立起来,也不能否认二者的区别将它们混淆起来。

二、词项与概念

我们已经讨论过,词项的外延是唯一的和确定的,而内涵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因为对象本身具有多方面的特有属性。

在人们的日常交际活动中,究竟把握了对象的哪些特有属性才算正确把握了词项的内涵,这是由交际的语境决定的。往往是只要我们所把握的对象属性能够将其同其它对象区分开来就行了。由于在不同语境中需要把握的对象特有属性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所理解的词项其内涵是多层次方面的。

然而在科学理论研究中情况有所不同。一个理论往往是从某个特定的方面分析研究对象,它必须抽象掉对象的其它属性才能将研究深入下去。因此,在理论研究中,词项指称的是具有某种特定属性的对象,这样理解的词项不仅外延,而内涵也是唯一的和确定的。这种相对于特定理论而言的词项就是概念。因此,概念不同于词项,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都是唯一的和确定的。

概念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是概念的内涵是通过定义规定的。每个理论都对本理论中概念所指称对象的特有属性作出规定,我们是通过这种属性去识别概念所指称的对象。即通过把握概念的内涵去识别把握其外延。例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商品”概念的定义是: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城市设计的概念、定义、研究内容,可以分为理论性概念和工程实践性概念两种。 2.城市设计的概论总结: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3.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城市规划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 2.城市设计为城市规划创造空间和形象。 3.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继续和具体化。 4.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 1.)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局部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行设计, 但城市设计比较偏重空间形态,而详细规划则比较偏重操作,关注定位和定线。 2.)从重点上讲,详细规划更偏重于用地性质,建筑道路等两边的平面安排, 而城市设计更侧重于建筑群体的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建筑小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等。 3.)从内容上讲,详细规划更多涉及工程技术问题,体现的是规划实施的步骤 和建设项目的安排,考虑的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筑与市政设施工程的配套,投资与建设量的配合,而城市设计更多涉及感性认识及其在人们行为,心理上的影响,表现为在法规控制下的具体空间环境设计。 4.)从工作深度上讲,详细规划常以表现二维内容为主,成果偏重于法律性的 条款,政策,方案和图纸则居于次要地位。而城市设计多图文并茂,图纸,文本,导则均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实施操作弹性和前瞻性,并附有充分的具体三维直观效果的表现图纸,成果较详细规划更细致。 5.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以多重委托人和公众作为服务对象,更多反映社会公正和环境共享的准则,超出了一般建筑功能,造价,美观等内容。 建筑设计基本上取决于设计者本人和项目业主的目标价值取向。 6. 1999年国际建协大会通过《北京宪章》。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旧城。“有机更新”论,“山水城市”论,绿色城市设计概念以及一批成功实施案例等已经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第二章 城市的定义:形成固定的商品交换居民点。 古罗马城市设计的主要特征: 其一,享乐主义特征;其二,实用主义特征;其三;炫耀主义特征。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的类型: (1)要塞型——罗马帝国的军事要塞居民点,其后发展为新的社区和适于居住的城镇。 (2)城堡型——封建主的城堡周围发展起来的,周围设有教堂、修道院、广场等,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 (3)商业交通型 中世纪欧洲城市设计特点: 1.中世纪欧洲城市的规模较之古希腊与古罗马相对较小,由于各封建主,城市 共和国之间的战争连绵不断,中世纪城市一般选址于水源丰富,粮食充足,

2018超星逻辑学导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1“所有的广东人是中国人”中“所有”是()。(1.0分)1.0 分 A、 联项 B、 主项 C、 量词 D、 谓项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论证通常包含的层面包括()。(1.0分)1.0 分 A、 作为结果的论证 B、 作为程序的论证 C、 作为过程的论证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斯多葛学派的代表人物不包括()。(1.0分)1.0 分 A、 芝诺 B、 塞内卡 C、 奥勒留 D、 泰勒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违背规则“前提与结论必须是相干”的谬误不包括()。(1.0分)1.0 分A、 稻草人谬误 B、 人身攻击谬误 C、 合成谬误 D、 非黑即白谬误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对当方阵向我们展示了具有相同主项和相同谓项的两个直言命题之间的()种可能的逻辑关系。(1.0分)1.0 分 A、 三 B、 四 C、 六 D、 九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是()。(1.0分)1.0 分 A、 慧能 B、 仓央嘉措 C、 宗喀巴 D、 达赖喇嘛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7关于直言命题,我们能够进行的运算包括()。(1.0分)1.0 分 A、 换位法 B、 换质法 C、 对换法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在归纳论证中,结论被确证或反驳只是诉诸于()的。(1.0分)1.0 分 A、 前提本身 B、 结论本身 C、 真值表 D、 感觉经验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9在具体进行例示时,应注意全称例示和存在例示都必须总是涉及到管辖了这个命题其他部分的()。(1.0分)1.0 分 A、 联词 B、 名词 C、 量词 D、 介词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是指必定有真假的语法正确的字符串。(1.0分)1.0 分 A、 语句 B、 命题 C、 陈述 D、 推论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1()是针对人的论证的一种滥用形式。(1.0分)1.0 分 A、 稻草人谬误 B、 法庭悖论 C、 人身攻击谬误 D、 非黑即白谬误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2支持谬误的情形不包括()。(1.0分)1.0 分 A、 演绎无效 B、 合成谬误 C、 偷换论题 D、 分解谬误

逻辑学导论 考试 答案 2020年

逻辑学导论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 1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较短命题作为其自身的一部分的命题称为()。 A、分析命题 B、否定命题 C、复合命题 D、全称命题 2论证的三重功能不包括()。 A、证成 B、反驳 C、说服 D、推论 3一组不一致的前提()推导出不一致的结论。 A、可能 B、不会 C、不确定 D、必然 4一个论证是好的,必须满足()。 A、所有前提都必须是真的 B、前提与结论必须是相干的 C、所有前提加起来必须给结论提供足够支持 D、以上都对

5“问:铁为什么能压延?答:因为铁有压延的特性。”属于()。 A、直接循环论证 B、间接循环论证 C、相干谬误 D、支持谬误 6以下不属于弥尔五法的是()。 A、契合法 B、求同法 C、比较法 D、求异法 7在具体进行例示时,必须注意不要混合使用或用完证明中有用的()。 A、字母 B、数字 C、联词 D、量词 8“一方对立场的抨击必须与另一方却是已提出的立场有关”。这是批判性讨论规则中的()。 A、责任规则 B、立场规则 C、举证规则 D、自由规则 9非形式逻辑标准的一个论证是好的,当且仅当()成立。

A、前提对结论提供了足够支持 B、前提与结论相干 C、所有前提均可接受 D、以上均是 10并行结构又称为(),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分别独立支持统一结论的结构。 A、收敛结构 B、同一结构 C、简单结构 D、序列结构 11当命题断言了主项或谓项所指称的类的每一成员时,我们就说这个词项是()。 A、真的 B、假的 C、不周延的 D、周延的 12()被誉为古印度的医学百科全书。 A、《摩诃婆罗多》 B、《薄伽梵歌》 C、《阇罗迦本集》 D、《吠陀经》 13三段论“有些结构主义者是形式主义者;所有形式主义者都不是实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大纲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大纲 1、概念性城市设计 概念性城市设计是一种普遍的工作方法 , 适用于任何城市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与项目的类型、规模和尺度无关。它基于对项目背景深刻的理解,是一种形态设计前期对整个项目的全面而深入的思考方法,是连接目标 ( 主题 ) 和结果 ( 形态设计 ) 的重要手段,是对 " 城市形态产生的逻辑过程的全面设计,是确保良好城市设计意向的重要保证。 2、城市设计 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工作。 3、新陈代谢理论 新陈代谢理论由通时性和共时性原理两个基本原理组成。新陈代谢的思想是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些各不相同的时间段在一个建筑空间中表现出来。 共时性原理指不同文化的共生。 4、联系理论 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个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的理论,又被称为关联耦合分析。 5、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 6、城市色彩 城市或某个城市片断的基调色彩,主要由建筑群的色彩混合而成。不同的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而形成的独特基调色彩是城市文化和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7、图底理论 在城市环境中,成为对象的建筑被称为图,被模糊的事物被称之为底,

把建筑部分途黑,虚空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图底关系理论由罗杰·特兰西克提出,是研究城市的虚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8、尺度 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9、城市场所 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载体,是人们生活与存在的特定空间。 10、城市空间结构 指城市各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除了由城市物质设施所构成的显性结构,还包括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态结构等内在的、具有相对隐形的结构内容。 11、简要说明城市的本质及城市系统复杂性的内涵 城市的本质:人类物质能量信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赋予某种精神的聚集节点,是人类社会的延伸,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某些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组织赖以存在的载体。 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城市子系统数量巨大、层次众多、关联复杂。城市系统生成、发展的演化过程复杂。 7.简要说明城市设计的内涵及历史特征。 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工作。 城市设计的历史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自上而下”----城市设计的发展 “交替发展”----城市设计的规律 1、“自下而上”----城市设计的形成 “自下而上”的城市: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资料

居民点的形成居民点是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到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城市的形成城市是成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商业和手工业和聚集地就形成了城市。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1.产业结构 2.人口规模 3.居住形式的聚集密度 现代城市的含义 1.人口数量 2. 产业结构 3.行政管辖的意义 古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与防御要求 2.社会形态和城市布 局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4. 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城市布局的变化1.出现了城市的仓储用地以及对外交通用地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及内容不断变化3.出现商务贸易活动的区域4.城市类型也不断增加 城市化的内涵: 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的历史过程1.初级阶段2.中期阶段3.稳定阶段田园城市理论主要论点:1.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城市土地应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2.城市与乡村应结合,有乡村生活的气息及环境3.应机制和控制城市喜迎人的磁性 4.城市应拥有一整套公共绿地系统卫星城发展阶段 1.第一代卫星城——卧城 2.第二代卫星城——半独立的卫星城 3. 第三代卫星城——独立的卫星城 典型城市代表:密尔顿?凯恩斯城《雅典宪章》 理论提出:1933年8月召开的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城市”会议发表了《雅典宪章》,又称为《城市规划大纲》 主要论点: 1.城市与周围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与乡村彼此同为一体,而各位构成区域单位的要素” 。 2.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人们的居住工作交通与游憩(城市四大功能)。 3.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股建筑。 4.城市规划要以区域规划为依据,要冲居住着的要求出发,进行功能分区。 马丘比丘宪章 理论提出:1977年12 月在秘鲁以雅典乡长为出发点,总结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游憩是二战后城市发挥在那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渣网了城市规划经一部发展的方向,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 主要论点:雅典宪章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一项基本文件。 城市规划工作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5.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实践性——要付之实现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目的1.掌握规划的依据2.认识规划对象3.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方法 1. 现场踏勘或在观察调查 2. 抽样貂蝉或者问卷调查 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4.文献资料的运用调查研究的工作阶段 1. 现场踏勘 2.资料收集及整理 3.分析研 究 城市规划纲要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 要人生无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 原则,该阶段对总体规划需要确定的主要 目标、方向机内容刚提出原则性意见。 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由城市人 民政府组织制定。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规 划年限,一般为20 年,近期规划一般为 5 年。详细规划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用地的属性 1. 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 3.经济属性 4. 法律属性 城市用地的价值 1.使用价值(地形地貌……) 2.经济价 值(土地出售价值……)影响低级承载力 大小的因素: 1.地下水 2.地下为可溶性岩石防震措 施: 1.确定地震烈度 2.避开强地震地区 3.采 取适当得抗震措施城市用地的水文与水文 地质条件利:城市水源地、可发展水运、 满足城市造景需要、改善城市气候条件、 稀释污水排除雨水美化环境;弊:洪水, 冲刷河岸,泥沙淤积);地下水的组成: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城市用地的气候 条件太阳辐射: 1 .主要能源2.影响建筑日照间距,通 风,遮阳3.影响城市规模、布局城市用 地的地形条件: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 结构形态和空间布置、影响城市属相设计 及制高点选择处理、影响城市小气候形 成、影响通讯和电波、坡度的影响城市用 地的分类根据城市用地功能不用,按《城 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 分为10 大类、46 中类、73 小类居住 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 地、道路高粗昂用地、绿地。分为四类 居住用地比重: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 用地的比例为20%-32% 居住用地人居指标:18-28 mV人居住用 地分布影响因素:自然条件、交通运输条 件、工业性质 居住用地布局形式:集中式(布局紧凑, 各部分联系方便,节约基础设施)、分散 式(适应地形变化或工业性质的要求)、 轴向布置工业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 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 2.职工居住用地应 分布在卫生调价较好的地段上3.应保持 集中、紧凑、互补妨碍4.企业之间应取 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工业用地 与居住用地的位置 1.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垂直布置 2.工业 用地与居住用地平行布置3.工业用地与 居住用地混合布置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 题 1.工业用地面积小 2.缺乏必要的交通运 输条件,交通混乱3.功能不合理,污染 大4. 工厂的仓库、对唱不足5. 工业布 局混乱,缺乏生产上统一安排6.有地厂 房不符合生产要求旧城工业的调整措施: 留、改(改变生产性质、改革工业和生产 技术)、并、迁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要求 1.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的配置 2.公共设 施要按照与具名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该服 务半径,小学服务半径一般为500m o 3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城 市交通规划4.根据公共设施本省的特点 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5. 考虑城市 尽管组织的要求6.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并 注意建设顺序全市性主要公建用地原则: 1.符合公建本身的功能要求 2.符合城市 规划对公建位置的要求仓库按使用性质分 类 1.储存仓库2 .中专仓库3.城市供应仓库 4.收购仓库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1.提高城市自然生 态质量2.有利于环境保护3.提高城市生 活质量,调试环境心理4.增加城市地精 的美学交过5.增加称呼四经济效益6.有 利于城市防灾城市绿地分类 1.公共性绿地,特点,群众性,为休息而 设2. 专用性绿地3.私有性绿地城市绿 地系统构成 1.点状绿地 2.带状绿地 3.契形绿地 4.环 状绿地 城市郊区的功能1.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郊区是城市衍生地 3.郊区是城市的供 给地4.郊区提供市民游憩基地 5.郊区 是城市的发展用 地6. 协同市区发展经济按城市性质分类 1. 工业城市 2. 交通港口城市 3. 商贸城 市4.科研教育城市5.综合性中心城市6. 县城7. 特殊职能城市按城市人口规模 分类 1.大城市50-100 万人 2.中等城市20- 50 万人3.小城市20 万人以下4.特大 城市100 万人以上 自然环境的利用 1.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城市规 划布局比较紧凑,但应避免城市布局单 调:1.挖池堆山,形成制高点;2.建筑 高低搭配得当;3.形成比例恰当的广 场、接到、建筑群; 2.丘陵地区:结合自然,采用分散和集中 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利用地势布局,依山 建筑,层层跌落,强化三度空间。高处布 置市中心或主要建筑群 3.河湖水域:利用水景组织秀丽的城市景 色结合城市工程设施,组织城市景观规 划:结合防洪、排涝工程、护坡、考虑城 市艺术布局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的利用: 保留、改造、迁移、拆除、恢复合理的城 市干道网密度 合理的干道网密度为2-3 km/平方公里 间距一般为600m—1000m 道路按三级划 分: 1.城市主干道 2.城市次干道 3.支路停车 场分类 1 .配建停车场2.公共停车场 港址选择 1 .在河(海、湖等)边,并且对水深有 要求2.岸边形状及陆地情况要满足共嫩 高要求3.避开桥、堤4.与城市应有方便 的联系5.有发展的可能国际民航机场遇 城市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0公里。航空港 ——城市联系的交通组织1.专用高速公 里,使机场与城市间的时间保持在30 分 钟以内2. 高速列车3. 专用铁路4.地 铁5.直升飞机城市水源分类 1 .地下水源:潜水、自流水、泉水2.地 表水源:江河湖海等给水管网规划 1 .树枝状管网特点:管网省,但供水不 安全2.环状管网特点:供水安全,但 管网不经济排水方式 1 .合流制雨水及污水合一排放2.分流 制雨水及污水各自排放污水处理厂的用地 选择 1.设于地势较低处 2.布置与城市下游地 带3.离开生活区,并设隔离带居住区规 模的影响因素 1.公共福利设施的经济性及合理的服务半 径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3.行政管 理体制4.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 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居住区规模 用地规模:50-100 公顷人口规模:5 万人为宜 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结构布置原 则:1.经济合理的配置公共服务设施2. 管理方便3.以天然地界及城市主干道为 界4.不同类型的建筑影响不可忽视居住 区的卫生要求安静的环境:影响因素 1 .城市交通噪声 2 .工业生产噪声3.人 群产生的噪声4、减少污染

《逻辑学导论》(答案)

西南财经大学本科通识课程2007—2008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一.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小题3分,其中判断1分,理由2分,合计30分) ()1.凡无机物都不是生物,所以,有的生物是有机物。 答:错误,此三段论为省略三段论,前提中有一否定,违反三段论规则“前提中有一否定,则结论否定。” ()2.马季不是京剧演员,所以,相声演员都不是京剧演员 答:错误,此三段论为省略三段论,小项“相声演员”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 ()3.从“小王必然来赴宴”为真,可以推出“小王可能不来赴宴”为假。 答:正确,从必然P真,可以推出可能非P假。 ()4.美国某州的法律允许同性恋者结婚,这表明,当地政府提倡同性恋。 答:错误,“提倡”相当于“应当”,从允许P真推不出应当P真。 ()5.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写出好作品,A没有深入生活,所以A写不出好作品。 答:正确,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 ()6.文学作品可以分为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历史小说和言情小说等。 答:错误,此划分违反“划分必须按同一标准”的规则,犯了“标准不同一”的错误。 或者,此划分违反“划分报得子项必须相互排斥”犯了“子项相容”的错误。 ()7.某广告说“95%的人脸上长了螨虫”。这个命题很容易驳倒,因为我就没长。 答:错误,特称肯定判断只能用全称否定判断来反驳。 ()8.如果X能为6整除,则它能为2整除,Y不能为2整除,则Y不能为6整除。 答:正确,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后件就是前件的必要条件,所以,非Q则非P。 ()9.任何A、E、I、O判断之间都具有对当关系。 答:错误,只有同素材的A、E、I、O判断之间才具有对当关系 ()10.金属都能导电,所以,纸不是金属。 答:正确,此三段论为省略三段论,补充小前提“纸不能导电”,符合第二格规则。

常用产品材料的介绍

常用产品材料的介绍 常用产品材料的介绍-->苑中转移 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典型应用范围: 汽车(仪表板,工具舱门,车轮盖,反光镜盒等),电冰箱, 大强度工具(头发烘干机,搅拌器,食品加工机,割草机等),电话机壳体, 打字机键盘,娱乐用车辆如高尔夫球手推车以及喷气式雪撬车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 干燥处理:ABS材料具有吸湿性,要求在加工之前进行干燥处理。建议干燥条件 为80~90C下最少干燥2小时。材料温度应保证小于0.1%。 熔化温度:210~280C;建议温度:245C。 模具温度:25…70C。(模具温度将影响塑件光洁度,温度较低则导致光洁度较低)。 注射压力:500~1000bar。 注射速度:中高速度。 化学和物理特性: ABS是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种化学单体合成。每种单体都具有不同特性: 丙烯腈有高强度、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丁二烯具有坚韧性、抗冲击特性; 苯乙烯具有易加工、高光洁度及高强度。从形态上看,ABS是非结晶性材料。 三中单体的聚合产生了具有两相的三元共聚物,一个是苯乙烯-丙烯腈的连续相, 另一个是聚丁二烯橡胶分散相。ABS的特性主要取决于三种单体的比率以及两相 中的分子结构。这就可以在产品设计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且由此产生了市场 上百种不同品质的ABS材料。这些不同品质的材料提供了不同的特性,例如从中等 到高等的抗冲击性,从低到高的光洁度和高温扭曲特性等。 ABS材料具有超强的易加工性,外观特性,低蠕变性和优异的尺寸稳定性以及很高 的抗冲击强度。 PC 聚碳酸酯典型应用范围: 电气和商业设备(计算机元件、连接器等),器具(食品加工机、电冰箱抽屉等),交通运输行业 (车辆的前后灯、仪表板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 干燥处理:PC材料具有吸湿性,加工前的干燥很重要。建议干燥条件为100C到200C,3~4小时。加工 前的湿度必须小于0.02%。 熔化温度:260~340C。 模具温度:70~120C。 注射压力:尽可能地使用高注射压力。 注射速度:对于较小的浇口使用低速注射,对其它类型的浇口使用高速注射。 化学和物理特性: PC是一种非晶体工程材料,具有特别好的抗冲击强度、热稳定性、光泽度、抑制细菌特性、阻燃特 性以及抗污染性。PC的缺口伊估德冲击强度(otched Izod impact stregth)非常高,并且收缩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过程。 2.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3.工业城市是由法国人戛涅于1917年提出的工业生产活动在整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城市。按照工业生产规律,讲各个工业部门聚集在河流的河口附近相互协作,下游用来进行水上运输,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块日照良好的高低上。 4.带形城市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城市各要素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的原则。 5.光明城市是由法国大师柯布西耶提出的,这个城市有一个严格对称的网格状道路系统,两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形成城市纵横轴线,他们在城市几何中心地下相交。 6.广亩城市是由美国建筑师F.L.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每家每户占地一英亩,相互独立,它既保持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秩序,又结合乡村自然优雅的环境。 7.自然城市是指在漫长岁月中或多或少地自然生长起来的城市。

8.人工城市是指由设计师和规划师精心创建的城市和一些城市中类似的部分。 9.树形结构:对于任两个属于同一组合的集合而言,当且仅当要么一个集合完全包含另一个,要么二者完全不相干时,这样的集合的组合就叫树形结构。 10.半网络结构:当且仅当两个相互交叠的集合属于一个组合,并且二者的公共元素的集合也属于此组合时,这种集合的组合形成半网络结构。 11.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环境中,把成为对象的建筑称为“图”,把被模糊的事物称之为“底”。像这种把建筑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的图称为图底关系。 12.场所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生活与生存的特定空间。 13.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学科,即研究城市人口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应用生态学的新兴学科. 14.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 15.硬质界面包括底界面和侧界面,底界面主要由砖、石、混凝土等物质铺装成的地面,侧界面通常主要指建筑物的立面,是沟通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要素。16.软质界面是指由木材、绿化、水体、镜面等物质所构成的界面,具有自然、活泼、安全、温暖和消遣的感觉。 17.尺度是人类自身(包括肢体、视觉和思维)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

《城市规划概论》重点复习

1.城镇化含义: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2.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翻译:工匠们在建造城市的时候,每边丈量九里,一边开三个门,城内九条东西向大街,九条南北向大街,每条街都是车轮的九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城市左边设置祖庙,右边设稷坛,前边是外朝办事的地方,后面是市场交易地,市与朝各占百步见方。) 3.邺城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 4.隋唐长安城由宇文恺设计 5.城规之父——希波丹姆——米列都城 6.乌尔城特点:该城有城墙和战壕,面积约88h㎡。人口约30000-35000人。乌尔城平面呈卵形,王宫,庙宇以及贵族僧侣的府邸位于城市北部的夯土高台上,与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区间有高墙分割。夯土高台共七层,中心最高处为神堂,之下有宫殿,衙署,商铺和作坊。乌尔城内有大量耕地。 7.田园城市的概念(定义):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了一些花坛和绿树,而霍华德所说的“Garden”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 8. 1 2 3 动态性。 总的来说:《雅典宪章》针对当时无计划、无秩序的发展过程导致的各种城市问题,提出理性的功能分区和简单的机械联系,强调物质空间的描述,追求完善的终极状态,属于城市规划理论的无序性向纯理性阶段的转变。《马丘比丘宪章》签于《雅典宪章》引导下的城市改造中,城市活力的丧失,提出城市空间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强调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城市的动态特征。属于由《雅典宪章》的纯理性向人性化阶段的转变。 9.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种类型,一定意义上说,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个最小单位。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 10.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所谓“零碳城市”,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型城市,也可称“生态城市”。当然,要做到真正的零排放是不可能的,但它作为人类环保的一个理想和目标却是积极的、现实的。 11.对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制的理解:对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制的理解必须从两个维度展开,第一,从城乡规划的专业角度来看与核心法的关系如何;第二,从一般性法律规范角度来看,该法律规范属于哪一类。 一书两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关系,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 城市规划体制运行的意义:就在于保证特定规划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得到实现,因此,规划目

《逻辑学导论》期末考试

《逻辑学导论》期末考试(20)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萨伊姆·佩雷尔曼是()的著名逻辑学家、法哲学家。1.0 分 A、俄罗斯 B、德国 C、比利时 D、瑞士 我的答案:C 2不相干结论谬误的情形不包括()。1.0 分 A、法庭悖论 B、转移论题 C、偷换论题 D、稻草人谬误 我的答案:A 3一阶逻辑即是指()。1.0 分 A、概率逻辑 B、数值逻辑 C、图式逻辑 D、谓词逻辑 我的答案:D 4违背规则“所有前提都必须是真的”的谬误包括()。1.0 分 A、不一致谬误 B、前提虚假谬误 C、预期理由谬误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5()是指前提或结论中至少有一个条件命题的论证。1.0 分

A、前提论证 B、结论论证 C、条件论证 D、命题论证 我的答案:C 6在具体进行例示时,必须注意不要混合使用或用完证明中有用的()。 1.0 分 A、字母 B、数字 C、联词 D、量词 我的答案:A 7再归纳逻辑中,所有前提真而结论()。1.0 分 A、可能真 B、必然真 C、必然假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A 8非形式逻辑标准的一个论证是好的需满足的条件是()。 1.0 分 A、所有前提均可接受 B、前提与结论相关 C、前提对结论提供了足够支持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9换质法的三个步骤或规则不包括()。1.0 分 A、改变命题的质 B、通常加上“非”来否定整个谓项 C、其余部分保持不变

D、改变命题的量 我的答案:D 10白马寺位于()。1.0 分 A、洛阳 B、西安 C、南京 D、北京 我的答案:A 11弥尔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1.0 分 A、十七世纪 B、十八世纪 C、十九世纪 D、二十世纪 我的答案:C 12()是指只有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的结构。1.0 分 A、序列结构 B、收敛结构 C、简单结构 D、发散结构 我的答案:C 13()是指或者总是为真或者总是为假的命题。1.0 分 A、经验命题 B、真假命题 C、必然命题 D、析取命题 我的答案:C 14根据传统逻辑学标准,论证评价的逻辑标准的类型包括演绎逻辑标准和()。 1.0 分

智慧树知到《逻辑学导论》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逻辑学导论》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 A: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 B: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 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 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 答案: 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 2、与“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具有共同形式结构的是 A:甲不出国而乙出国 B:将在于勇也在于谋 C:甲出国而乙不出国 D:将在于谋而不在于勇 答案: 甲不出国而乙出国 3、在司法审判制中,所谓肯定性误判是指把无罪判为有罪,也即错判,否定性误判就是把有罪者判为无罪,也即错放,而司法公正的根本原则是“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某法学家认为,目前,衡量一个法院在办案中对司法公正的原则贯彻得是否足够好,就看它的肯定性误判率是否足够低。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最有力地支持上述法学家的观点 A:各个法院的否定性误判率基本相同 B:错放,只是放过了好人,错判,则是既放过了坏人,又冤枉了好人 C:宁可错判,不可错放,是“左”的思想在司法界的反映 D:各个法院的办案正确率普遍有明显的提高 答案: 各个法院的否定性误判率基本相同 4、逻辑学的创始人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的主要理论贡献有三段论逻辑、模态逻辑等。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5、“啊!祖国!”是一个命题。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第二章 1、“学生考试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和“学生补考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这一对陈述,其中的“及格”与“不及格”两个概念之间 A:前者是反对关系,后者是矛盾关系 B:都是矛盾关系 C:都是反对关系 D:前者是矛盾关系,后者是反对关系 答案: 前者是反对关系,后者是矛盾关系 2、把“《三国演义》”限制为“温酒斩华雄”,概括为“长篇历史小说”,则 A:概括正确,限制不正确 B:概括不正确,限制正确 C:概括、限制都正确 D:概括、限制都不正确 答案: 概括正确,限制不正确 3、“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几个判断对“国家”这个概念是()来说明的。 A:先外延,后内涵 B:仅从内涵方面 C:仅从外延方面 D:先内涵,后外延

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1

城市设计概论 第一章含义、目的、范围与内容 一、城市设计的含义 (1)、形体环境论:从三维角度对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或对公共环境的设计。 (2)、建筑论:是对空间秩序的创造,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大规模的建筑设计或是建筑学的扩展。 (3)、规划论: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阶段或一个分支,是城市规划的深化或具体化。 (4)、管理论:是政府职能的一部分,是运用法律手段对城市的综合控制。 (5)、全过程论:应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是解决经济、社会和物质形式问题的手段。 城市设计各种概念: a、近代城市设计的倡导者E.沙里宁论述“城市设计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广义建筑学问题。城市三维空间是城市设计的主要对象,对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一直是城市设计关注的焦点。 b、C.Sitte 《城市建设艺术》指出近代城市设计与传统建筑学和形态艺术之间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c、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1975年提出“城市设计是当建筑进一步城市化,城市空间更加丰富多样化时,对人类新的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城市设计赋予城市更加丰富空间概念,创造出新的、更加有人情的空间秩序”。日本的土肥博至也认为“城市设计是指城市社会的空间设计”。 d、《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城市设计的定义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安排和艺术处理”。“城市设计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型体,城市设计师通常有三种不同的工作对象:A.工程项目设计;B.系统设计;C.城市或区域的设计 e、E.DBocan在《城市设计》书中写到“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间,包括相关的要素如风景或地形所形成的三维空间的规划布置和设计”。“好的城市设计能在城市的自然形态方面产生一种逻辑和内聚力,一种赋予城市及其地区以性格的突出特征的尊重”。 f、英国皇家城市协会1998年主席F.Tibbalds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为了人民的工作、生活、游憩而随之受到大家关心和爱护的那些场所的三维空间设计”。 g、B.Goodey1987年指出“城市设计是在城市环境中创造三维的空间形式。城市设计相对于传统城市规划,偏重三维的、立体的、景观上和城市结构形式上的设计,针对城市环境中丰富的人类生活系统”。 h、https://www.wendangku.net/doc/7b6687280.html,ng 在《城市设计:美国的经验》书中将时间维度加入城市设计,强调发展的理念,认为“城市设计关注人类聚居地及其四维的形态布局”。 i、C.Stein在1955年提到“城市设计是建立联系的艺术:联系建筑物与其他建筑物,

西南财经大学2009-2010年第二学期《逻辑学导论》期终考试A卷

期期终考试 《逻辑学导论》试题A卷 答卷说明: ①本试卷共7页,五个大题,满分100分。 ②本试卷为闭卷考试,120分钟完成 ③请将三、四、五题的答案写在试卷第一页的答题卡上。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一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________;一个性质判断 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________。 2、对SAP判断换质,其结论是________;对SAP判断换位,其结论是 ________。 3、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________、SIP________、 SOP________。 4、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________的 逻辑错误。 5、"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 是________。 6、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基本逻辑错误是________。 7.逻辑学的三大发源地是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和。

8.思维的形式结构由逻辑变项和构成。 9. 如果SOP为假,则S与P的外延之间具有全同关系和关系。 10. 在定义项中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的逻辑错误叫做。11.划分的母项与子项在外延上具有关系。 二、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 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2、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是( ) A所有的语词都是表达概念B所有的语词都不表达概念 C所有的概念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D有的概念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13、在"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和"大学教师是知识分子"这两个判断中,"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14、"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运动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作为定义,属于( ) A语词定义B发生定义C功用定义D关系定义 15、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 A主项和谓项B主项和量项C谓项和联项D量项和联项 16、"某甲是有罪的"与"某甲是无罪的"这两个性质判断之间是( ) A反对关系B矛盾关系C差等关系D下反对关系 17、"普通逻辑学是没有阶级性的;普通逻辑学是科学。所以,所有的科学都是没有阶级性。"这个三段论是( ) A有效的推理形式B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C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D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大学城市设计概论考试重点

1、城市设计基本评价标准。 定性标准:包括特色(可识别性)、格局清晰、尺度宜人、美学原则、生态原则、社区原则、 活动方便、丰富多样、可达性、环境特色、场所内涵、结合自然要素等则显然可归属对一个 好的城市设计的定性评价标准。 定量标准:包括项目范围内的建筑容积率、覆盖率和日照、通风等微气候的要求,以及考虑 一些由空间度量关系而引起的视觉艺术和功能组织单元的要求属于城市设计评价的定量标 准。 2、城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关 系及阶段对照。 作用和地位: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缓冲期, 它起到了联系城市规划于建筑设计桥梁的作用,是减震器。 阶段对照: 总体城市设计——对应城市总体规划:着重研究在城市规划前提下的土地利用政策、新城 建设、形体结构、开放空间和景观体系、公共性人文活动空间的组织、地标性建筑布局等。 片区城市设计——对应城市详细规划:主要针对功能相对独立并具有相对环境整体性的城 市街区,分析该地区对于城市整体的价值,保护、挖掘或强化该地区已有的环境特色和开发 潜能。 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对应城市详细规划:主要指具体的建设工程项目设计,如街景、广 场、交通枢纽、大型建筑物及其周边外部环境的设计等。 3、城市设计与哪些要素有关? 政治要素:绝大多数城市规划设计及其相关的建设活动都曾收到过不同程度的政治因素的影 响。中国古代最初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就和政治统治与便于设防的建设目的紧密联系。——保护、防御、布局、等级秩序。 有三方的关联: 第一,政治作为一种有效的建设参与因素,通常贯穿了城市建设的全过程。 第二,政治理想常常是城市建设的主导动力,也常常是城市设计需优先保证的要求。对于设计者而言,只能理解、磋商、协同作用,而无法摆脱。 第三,政治干预方式的合适与否,对城市规划建设的成败至关重要。 文化要素:文化要素在城市发展历史曾经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各个时代的城市建设活动实质 上也是建筑文化的创造过程。所谓“城市是文化的橱窗”。文化属性是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城市特色除自然和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外,世界不同文化圈和地域性的文化差异也是城市特 色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法律(规)要素:任何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活动都是在某种形式的建设 法规和条令下进行的,从历史上看,政策和法律要素是人类聚居地规模逐渐扩张后进行集中 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相比整治要素,政策和法规与具体城市建设的关系要密切一些, 而其作用同样也非常重要。 自然生态要素:城市地域自然生态学条件及其要素(如气候、地形地貌、水体、植被等),从来就对城镇规划和人类聚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自然生态学条件对于城市整体空间形

逻辑学导论课后练习

逻辑学是什么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逻辑系统四大定理。 ?A、不完全性定理 ?B、有效性定理 ?C、可靠性定理 ?D、一致性定理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逻辑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A、布劳威尔 ?B、哥德尔 ?C、希尔伯特 ?D、罗素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直觉主义不属于数学四大流派。()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数学哲学是逻辑学的研究范畴。()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逻辑与法律:普罗泰戈拉悖论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根据维基百科定义,古代逻辑的发源地不包括()。 ?A、希腊

?C、波斯 ?D、中国 我的答案:C 得分:33.3分 2 【单选题】()是一个从已确定断言产生出新断言的过程。 ?A、论断 ?B、结论 ?C、辩论 ?D、推论 我的答案:D 得分:33.3分 3 【判断题】“法庭悖论”属于逻辑学中经典的二难推理的应用。()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逻辑学的功能和研究范围已完成成绩:83.35分1 【单选题】亚里士多德所谓日常论证评价的“三重奏”不包含()。 ?A、分析方法 ?B、推理方法 ?C、论证方法 ?D、修辞方法 我的答案:B 得分:33.3分 2 【多选题】以下属于斯多葛学派代表人物的有()。 ?A、塞内卡

?C、奥勒留 ?D、芝诺 我的答案:BCD 得分 3 【判断题】马克思认为苏格拉底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认识“非西方逻辑”已完成成绩:75.0分 1 【单选题】()被誉为古印度的医学百科全书。 ?A、《摩诃婆罗多》 ?B、《薄伽梵歌》 ?C、《阇罗迦本集》 ?D、《吠陀经》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小乘佛教始于()。 ?A、印度 ?B、日本 ?C、西藏 ?D、斯里兰卡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白马寺建于唐朝,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 我的答案:×得分: 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