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3课土地改革

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概况;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注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概括、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搜集整理教材图片、网站资料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并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加深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中国农民在2 000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重点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难点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白毛女》描写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及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杨白劳在除夕夜被逼无奈逃租),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女儿喜儿逃进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非常艰辛、困难,在吃的方面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白了。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这个故事反映了在旧社会地主剥削广大农民。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哪些措施改善农民的这种状况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土地改革》,来了解这段难忘的岁月。

一、悯农——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史料1土地改革前我国广大农民的生活十分贫困。下图反映的是当时四川一个农民贫苦生活的情形。身后的草棚就是他们的住处。

史料2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

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选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

史料3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教师:阅读课文结合材料你能归纳出土地改革的原因吗?

学生思考、归纳: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教师:为了使广大农民从地主阶级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发展社会经济,所以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史料4在欢庆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序幕。这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的人均收入。

史料5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而农民最大的问题就是

土地问题。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什么?为此必须得到谁的支持?而要想得到他们的支持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巩固人民政权;必须得到农民支持;必须解决土地问题。

二、惠农——《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史料11950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开始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准备工作。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讨论了新解放区的土地制度改革。

史料2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教师: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教师:土地改革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呢?

学生: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教师: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