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亲子关系中亲子冲突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亲子关系中亲子冲突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亲子关系中亲子冲突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亲子关系中亲子冲突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亲子关系中亲子冲突问题及解决策略

盐城市第一小学综合部吴婕

摘要:良好的亲子关系使成长中的孩子习得基本知识、技能、行为及价值观,促使其成功地发展各种社会人际关系,但是,和谐的亲子关系还需经受住一次次亲子冲突的考验。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合格的家庭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家庭中亲子关系是子女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而由于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差异,无可避免地会与产生亲子冲突。但亲子冲突并非一定是坏事, 处理得当, 可以增进冲突双方的了解和情感, 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关键词:亲子关系家庭冲突交流

一、前言

亲子关系就是以家庭生活为基础,主要体现为抚育、教养、赡养等基本内容的一种人际关系。亲子关系是人生中形成的第一种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个体发展过程中接触最早、持续影响时间最长的关系。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使成长中的孩子习得基本知识、技能、行为及价值观,促使其成功地发展各种社会人际关系,但是,和谐的亲子关系还需经受住一次次亲子冲突的考验。

亲子冲突指父母与孩子之间在目标、观念、需要、意见、期望上由于彼此的不一致而造成的双方在认知、行为、情绪上的矛盾或对立。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中亲子冲突所占比重也大不相同,在温暖、支持的家庭气氛中,亲子之间分歧较少,而在充满敌意、强制的家庭气氛中,亲子之间经常互相抱怨,对相互之间的分歧采取回避态度,冲突较多;而且家庭气氛对亲子冲突有持续影响,即在充满敌意、强制的家庭气氛中,亲子之间会经常互相抱怨,信任和情感亲密的家庭环境为成功解决亲子冲突提供了舞台,而强制的、恶意的家庭环境下,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常常会失败,亲子冲突达到失常的地步。已有研究表明,至少有80%以上的家庭存在亲子冲突,经历频繁亲子冲突的青少年表现出更多的生理和心理症状,亲子冲突的水平与青少年的反社会和亲社会的行为都有着很高的相关,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的偏差行为、问题行为、心理健康等存在着明显的关系。因此,关注亲子冲突,探索应对亲子冲突的策略,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亲子冲突的现状及特点

当前,家庭教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与时代同步,家长的教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家长开始强调科学教养观念,然而有的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多了几分急功近利的浮躁,加之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的影响,致使当前家长教育观念充满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功利与理想的冲突与选择,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反映出一些带共同倾向性的问题,亲子关系也随之受到较大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子冲突也不断加深,严重阻碍了家庭教育的成

效。目前亲子冲突有以下类型:

(一)言语冲突

语言冲突主要是指亲子双方因在认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分歧和矛盾激化而采取的语言上的对抗,表现为相互争吵或恶语攻击,较常发生在母亲及养父母与子女之间,而且子女往往是语言冲突的主动发起者。

【案例一】

有一次,学生小娟约了同学一起去试听培优的课程, 可母亲觉得事情有些可疑, 就要求跟她一起去, 这使得她感到遭到母亲监视, 很丢脸, 因此对母亲大发脾气:“你干嘛跟我去,成天到晚干涉我,你就是不信任我!”母亲:“我是你妈,我有权利管教你,我今天还就非得跟你去!”小娟:“妈妈最讨厌了,我讨厌你!”

【案例分析】

由于受中国传统的影响,在大多数家庭中,父母还是处于权威地位,父母过分干涉,限制孩子的言行,他们一味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对幼儿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一旦孩子违背了父母的意愿,争吵就随之而来。他们会过早为孩子定向,不准他们贪玩,不准串门交往,把早期教育变成学电脑,背唐诗、学英语、弹钢琴、学书法、跳舞蹈,使孩子过早脱离童趣世界,丧失了与同龄儿童的横向交往,整天处于长辈交往的纵向亲子关系之中。

(二)行为冲突

行为冲突则是继语言矛盾产生后发生的更为激烈的冲突,表现为拳打脚踢,甚至用物体攻击,通常是父母在教育子女时,由于达不到预期目的而表现出的一种不理智行为。

【案例二】

班上小明喜欢收集飞机模型,业余时间喜欢看飞机画册,动手做模型,但在其父母看来,平时业余时间还应以看书为主,飞机模型纯属浪费时间,强制规定小明看书。小明很不服气,与父母产生言语冲突,父母更是恨铁不成钢,激烈的争吵后,小明受到往往又是一顿棍棒教育,小明父母的矛盾也越来与激烈。

【案例分析】

父母对孩子严格要求是对的,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严厉惩罚可能会物极必反。但是孩子需要理解、需要沟通、需要信任。“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理念的延伸,它往往酝酿出许多不可以预料的后果,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孩子稍有反抗,轻则怒斥一番,重则棍棒相加,拳脚相助,严重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家庭缺少温暖和乐趣,使孩子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变得难以驾驭,自卑、悲观厌世、自欺欺人,这也导致亲子冲突愈演愈烈。近几年接连发生的孩子频繁离家出走,“好学生”杀死亲生父母的惨痛案件,就是对一些错误的儿童教育方法敲响的警钟。

(三)隐性冲突

亲子冲突的隐性冲突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冷暴力”、“冷战”、“软暴力”等,表现为拖沓、逆反、缄默、回避、自闭、离家出走等等,是一种隐匿性冲突。

【案例三】

小阳是班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也努力过,但成绩并没有太多提高,为此他也很懊恼。小阳父母的知识水平相对较高,他们对小阳的学习成绩非常在意,在家对小阳更是严加管教。每当小阳考试成绩不理想或是犯了错误时,父母对小样的态度就会变得很冷淡。即使小阳想与父母沟通,看到父母的态度,也是“有

话说不出”,久而久之,小阳越来越叛逆,就是喜欢与父母对着干。

【案例分析】

隐性冲突通常表现为子女与父母长期没有互动,更没有语言和感情沟通,相互冷落,属于一种谁也不愿意先理谁的对峙。隐性冲突比外显冲突所带来的伤害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父母变得寡言、没表情、不理人时,子女感到更可怕,父母也同样有此感。长此以往,孩子往往比较孤僻、不合群, 不善与人交往,面对困难则表现出退缩、懦弱、逃避等不良心理状态。

三、亲子冲突的利弊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遭遇冲突(包括内部冲突和外部冲突)是很自然的,而且所有的冲突,也都可能产生好与坏的结果,具体由当事双方所选择的解决方法而定。亲子冲突也不例外。

(一)亲子冲突的存在有其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目前,研究者赞同亲子冲突对于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有影响,部分学者认为亲子冲突有利于个体的发展。Holmbeck 和Hill(1988)在精神分析与社会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关于亲子冲突的适应性意义的解释。他们认为冲突通过个体心理内部活动过程及个体间的互动过程促进了个体对发展变化的适应。在个体心理内部水平上,冲突可以增强个体自主性。同时在以亲情为依托的亲子关系中通过尝试解决冲突问题有助于提高个体的沟通能力、控制负性情绪的能力、以及理解他人意图进行换位思考的能力。由于亲子之间的差异,儿童不可能总是顺从于父母。而这种不顺从往往拉开亲子冲突的序幕,也恰恰给儿童的社会化带来契机。作为多种亲子互动状态的一种行为类型,亲子冲突实际上体现了亲子之间的磨合。这个过程在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同时,也加深了父母对孩子的了解,让父母在实践中尝试各种教育方式以适应自己的孩子。

2.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是受社会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对自身的稳定的看法。库利认为自我首先在初级群体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家庭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群体, 在这个群体中随着孩子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增强, 亲子之间的冲突也明显增多。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8给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特征。每个阶段的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小主意”决定做某事或不做某事。这时儿童的意愿就会与父母的意愿会产生冲突,这也正是儿童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但一般的父母不太懂这些事情, 他们不会有这种敏感心态, 他们通常以成人的标准看待孩子,亲自冲突愈演愈烈。

3.有助于帮助父母发现育儿过程中的不足

借着亲子冲突的机会,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将其纳入考虑范围;然后统合双方的需求状况,确定两者的差距与连接点;再认清使用胁迫等手段迫使孩子屈服不是好方法;继而尽力找出双方都同意的方法来解决冲突。

在解决冲突过程中,学会了解彼此的需求及如何满足这些需要;双方的感受体验得以澄清,状况得以分享,彼此关系更融洽;增进彼此平等和谐的沟通,提高沟通技巧和对问题的预见能力;使亲子共同成长,对自己更有信心,也敢于做一个忠于自己尊重别人的人。

所以,在亲子冲突这一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面前,父母无需逃避或盲目自我责难,若能找对对策,实现平等和谐的对话,实现心平气和地倾听和理解,通过共同的学习和探讨,达到某些共识,妥善处理冲突,进而缩短两代人之间的代沟

障碍,是既可以使家庭教育有的放矢,也能促进初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亲子冲突的隐患

亲子关系是一生的关系, 如果不能和谐相处, 无论父母还是孩子都会很痛苦。频繁的亲子冲突会造成父母的情绪低落, 工作效率低下;同时给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1.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和谐的亲子关系

据研究表明,儿童与成年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垂直的关系。在正常的情况下,垂直关系的主要功能是为儿童提供安全和保护,也可以使儿童学习知识和技能。不过在亲子冲突情境中,由于双方体力的悬殊和父母的权威甚至专制意识,儿童往往处于弱势、易受伤害的地位。近年来,由于家长情绪失控而导致儿童严重伤害的案件就时有发生。尽管家长事后都非常内疚甚至悔恨,然而对于已经造成的伤害,一切都无济于事。从这个角度而言,亲子冲突就名副其实地成了亲子关系和谐与恶化交的十字路口。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人们重视亲子冲突的及时有效化解,以维持和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避免因冲突升级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2.冲突频率与青少年行为不良及行为障

碍存在一定联系。临床家庭中的青少年比非临床家庭中的青少年报告了更为频繁和紧张的冲突,那些离家出走和企图自杀的青少年与父母间常具有较高的冲突水平。

四、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

亲子冲突属于一种人际冲突。引发人际冲突的诱因是多种多样的,亲子冲突也不例外。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亲子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关于亲子冲突产生原因的分析中, 早期的以霍尔和弗洛伊德为代表。霍尔用复演说来解释个体心理发展。他认为青少年正处于一个“疾风怒涛”(sturm and drang)、充满了内部和外部冲突的时期,而他们正是在经历了各种的冲突与更替之后,才最终复演成为人类文明中充满“个性感”的一员。而弗洛伊德则从生物学角度用其“性欲发展理论”把儿童时期分为五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发展对其今后的人格和亲子关系发展都至关重要,并特别指出了青春期也就是其“生殖期”由于力比多的剧增导致儿童情绪冲动多变,从而产生亲子冲突。当前产生亲子冲突有以下几方面

的因素:

(一)个体的生理心理发展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和切斯(AThomas&S. Chess)曾进行一项长达十年的追

踪研究, 主要考察儿童是否具有先天的独特性以及这些独特性对未来发展的影响。托马斯等人的追踪研究发现, 婴儿在出生的最初几周内就已完全显示出了不同的气质特征, 且这些气质特点与父母的个性类型无系统性相关。另外, 早期的气质特点在儿童成长的后几年里趋向于保持相对连续稳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随着个体的成长,他们认为自己对周围社会的了解已经具有相当的程度,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意父母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看待,就如【案例一】中的小娟一样,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越来越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要求独立自主,他们渴望有一个不受干扰的自己的生活空间,在其中充分体验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苦恼和快乐。为此,他们有时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希望私下默默地收藏和品味自己的小秘密。但在父母的心目中,他们一直习惯于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还要小些,认为不成熟,还需要保护。这时,父母忘了孩子是具

有独特性格特征的“人”。过分的干涉导致孩子种种不满情绪,与父母之间的言语冲突随之而来。

(二)父母对子女的态度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时刻影响着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是影响亲子冲突很重要的因素,以下几方面是从父母内在心理因素去探讨对亲子冲突产生的影响。

1.带有功利性的育儿观念

多数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 在孩子身上寄托希望, 与孩子有不可分割的一体化感觉。这种观念使父母把自己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导致在教育子女时, 往往对子女采取强制手段, 认为子女不好好学习就不能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据调查发现,现在青少年围绕学业、日常生活安排与父母发生冲突的频率和强度都是最多的。当前,如【案例二】中小明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对他们的心理世界却了解甚少,很少和他们谈他们自己的内心感受,造成双方心理上的沟通发生困难。有的父母认为子女学习优秀就是给自己“涨脸”,子女的成功则是他们业余生活的“有利谈资”,也有父母因为觉得自己的子女没有别的孩子优秀,丢了自己的脸,就变本加厉的“苛求”子女,造成恶性循环,子女越来越厌学,父母越来越失望,亲子冲突也在无形中加深。

2.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地位等级关系

亲子间的等级具体来说就是家长认为在家中自己和孩子应分别处于怎样的位置, 谁拥有最终的话语权。在这点上, 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一直处于权威位置,认为在家里, 应该听从父母的, 父母说了算,父母的话总是正确的,子女就应该完成父母的命令。如【案例二】中的专制型的父母打着“都是为子女好的旗号”,对孩子想打就打,想骂就骂。与子女之间的缺少必要的沟通,不了解子女内心的想法,只是向子女一味的灌输自己的观念。而他们所代表的成人世界的疑问或批评非常容易产生与子女之间的互相对立紧张关系。在“家长制”气氛较浓的传统家庭中,这种紧张往往会衍化成亲子之间的危机,言语冲突、行为冲突估计早已变为“家常便饭”。

3.父母的育儿焦虑

指父母在教养当中体会到的焦虑感,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管束、对孩子的期望等上面的困难感。在一些家庭中,家长,尤其是父亲为了维护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会刻意与孩子保持相当的距离,因此过去和孩子的交流本来就不多,孩子越大越与父母有距离感,无法进行适当的沟通是许多父母意识中都存在的现象。如【案例三】中小阳的父母一样,许多父母认为“孩子越大也不好管了”、“我对孩子常常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等,这种意识导致了父母“放任自流”的育儿模式。在这些想法的影响下,家庭“冷暴力”也越来越严重,父母对于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焦虑、矛盾、问题不加重视引导,这也会造成子女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导致子女的行为偏差,父母在子女心目中的威信也会大大降低。这种焦虑必然影响其教育方式、方法,影响和谐亲子关系的形成。

五、如何理性应对亲自冲突

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未来,由严重的亲子冲突带来了家庭教育的若干问题,也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有研究发现,冲突频率与青少年行为不良及行为障碍存在一定联系。离婚家庭中的青少年比非离婚家庭

中的青少年有更为频繁和紧张的冲突,那些离家出走和企图自杀的青少年与父母间常具有较高的冲突水平。因此,家长必须重视这些问题,理性应对亲子冲突。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面对教育子女中出现的各种亲子冲突,要有耐心、决心和合适的教育方法,能创造性地采取恰当的措施,坚持不懈地去求较好的教育效果,而不应追赶社会潮流,盲目随从。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他们所进行的一些有科学、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让他们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基础知识,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家长进行的教育不应是“超前教育”,更不是“定向教育”或“智力教育”。

时代在发展,不管世间万物如何变化,它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处理亲子冲突如此,认清孩子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孩子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年龄,他们所要掌握的是更多的基础知识,我们所要做的是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不是某一侧面的片面发展。面对升学、就业的压力,家长应有一种平淡平静的心态,保持合理的、民主的、宽容的态度。家长应保持自己头脑清醒,去掉过多的功利目的和色彩,重温家庭教育乃至教育的内涵和真谛,对孩子多一点引导,少一点干预;多一点冷静,少一点急躁;多一些自然,少一些功利。

(二)尊重孩子,转变观念,平等相处

亲子关系是一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 而不是一种单向的静态关系。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血缘关系上形成的自然角色关系,另一种是在后天交往中形成的家庭社会角色关系。自然角色是天然形成的,不可改变的。但家庭社会角色则是后天形成的,可以改变的。父母与孩子各自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决定了其各自在家庭所处的地位,也规定了其互相对待的态度。

1.家长必须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必须认识到孩子是一个逐渐成长和完善的个体,对子女成长中出现的一些行为,应当持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他,并有意识的去帮助、引导孩子

2.转变观念

许多父母依照自己的预设模式塑造孩子,他们抱持的理由无非是:“毕竟。他们是我的孩子,对不对?”自认为拥有孩子,因而觉得有全力一某种方式“塑造”孩子,当孩子的行为违反父母预设的模式时,便觉得难以接受。相反地,如果父母视子女为独力个体事时,他们则较能接受孩子的独特性,允许孩子依天性发展。

纪伯伦在《预言家》一文中,作了很良好的阐释:你的孩子并非真正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渴望获得延续下的产物。他们透过你而来,但非从你而来,虽然他们和你共同生活,但却不属于你。你可以把爱给他们,但别灌输思想给他们,因为他们有自已的想法:你大可以努力让自己像他们,但别设法让他们像你。因为生命不会倒退,也不会停滞在昨日。

父母不把孩子当作“属于”自己的,也不是自我的延续,而是一个分离、独特的个体,这样便能改变父母的态度,減少对孩子行为的不接受。无论孩子未来的发展多么不合乎父母的打算,孩子都有权利依天赋发展。这是孩子不容剥夺的权利。睿智的父母则能和孩子维持较轻松的关系。他们视婚姻关系为首要,孩子在他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仅是次要地位。这类父母似乎赋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他们的心力不仅投注在孩子身上;也投注在婚姻。因而,孩子的行为或成就如何,对他们就沒有那么重要了。他们觉得孩子要过自己的生活,应该

给他们更多自由塑造自我。这类父母不常矫正孩子,或监视孩子的活、活动。当孩子需要援助时,他们会伸出援手,但不强烈觉得必须干涉孩子的生活。他们大体上不曾忽视孩子,他们关心孩子,但不曾为孩子忧心忡忡。他们的态度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因此他们就当孩子是“孩子”接受了。对孩子的不成熟或缺点,他们往往付之一笑而不痛心。

因此,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家务劳动、消费、隐私方面, 还是在交友、子女的学业、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等方面, 家长都应当转变传统的家长制观念,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子女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和身份与子女相处,子女也应尊重和理解父母,建立一种良好的心理交往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减少亲子冲突频率。

(三)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学会倾听,加强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两代人沟通并加深互爱的动力。沟通交流是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基础。经常的沟通,一方面能让子女感受到来自父母真正的关注和照顾,另一方面又让子女遇到问题时能及时与父母交流,获得父母的帮助。这样,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容易被子女所接受。孩子是家庭的而希望,父母要腾出时间、花费精力,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父母应与孩子共同参加一些活动,如旅游、看电影等。在共同的活动中,家长应与孩子自然而然的交换看法,讨论各种问题,尽量避免孩子“汇报式”,家长高高在上“质问”、“声讨式”的谈话。

在亲子交往中,不少父母不愿倾听子女说话,发生冲突时, 更加不会倾听子女的声音,不让子女表达他们的看法和意愿。许多家长还没有深入思考子女的要求是否合理时,就断然加以否定和拒绝,这样的没有理由的拒绝,会使子女不能接受。子女的话是对的,要求是合理的,家长应该接受子女的意见,尽量满足子女的要求。即便子女的看法有偏差,也不代表父母有剥夺子女说话的权利。父母应该倾听子女的声音,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父母要善于倾听子女的倾诉,关心孩子的思想,理解他们内心的烦恼,并帮助孩子摆脱烦恼,给出建议。

当父母与子女有冲突时,父母应善于显出自己对孩子的关怀,理智心平气和地解决冲突。孩子如果遇到挫折,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是孩子战胜困难的坚强后盾,是孩子前进路上的支持者,家庭是孩子小憩的港湾。这样,父母与子女之间就易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

(四)努力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应处理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家长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家长要想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最主要的不是依靠别人,而要靠家长自觉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自我反省,分析教育子女的成功与失误,积累丰富的经验,也可以向专家咨询,阅读心理学教育学之类的书籍,开阔眼界,增长知识。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机会永远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因而孩子的教育质量,技能培养,需得到每个父母的日益重视。父母在家庭中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懂得学习知识技能的重要,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

(五)学校适当干预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比,具有较强组织性,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教育以及各项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纠正,并且可以成为架起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桥梁,以此起到解决亲子冲突的作用。首先,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尊敬父母的主题班

会,让学生理解父母对他们的良苦用心。通过各种情感体验,使青少年产生深刻的认同感,提高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通过开设社会实践课程,青少年可以不断地超越自身从而扩展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百味生,从而体谅和理解父母。其次,学校应提升素质教育理念,减少“高分低能”现象,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提高家长认知水平。最后,建立性心理咨询室,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青少年个体与父母之间具体的冲突状况,适时给予父母与子女恰当建议。

六、结论

对每个人来说, 家庭教育不仅是做人的摇篮, 同时也是终生教育的基础, 作为“第一任老师”的父母, 可谓任重而道远。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合格的家庭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家庭中亲子关系是子女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而由于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差异,无可避免地会与产生亲子冲突。但亲子冲突并非一定是坏事, 处理得当, 可以增进冲突双方的了解和情感, 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父母要对亲子冲突应具有正确而全面地认识, 用自己的爱心、智慧和技巧进行卓有成效地关键对话, 消除矛盾达成沟通, 使亲子关系更加稳固、亲密与和谐。这样,孩子的健康发展、家庭的幸福安乐必将成为现实。

早期亲子关系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早期亲子关系对孩子人格得影响 在社会高速度发展得今天,大量得信息充斥着孩子得大脑,那么 对孩子得成长影响最大得因素就是什么?据近些年一些专业研究,对孩子得成长影响最大得主导因素还就是亘古不变得,就就是亲子关系,尤其就是早期得主要照料人与孩子得关系、也就就是主要照料人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之间得互动,那么亲子关系对孩子性格得影响有多大? “家庭就是制造人类性格得工厂”,家庭环境对于孩子人格得形成有特别重要得作用。 首先要定义一下人格得概念: 四、客体关系对人格发展得影响 1、人格得概念: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格包括两部分,即性格与气质。性格就是人稳定个性得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得态度与相应得行为方式上。性格从本质上表现了人得特征,而气质就好像就是给人格打上了一种色彩、一个标记。气质就是指人得心理活动与行为模式方面得特点,赋予性格光泽。同样就是热爱劳动得人,可就是气质不同得人表现就不同:有得人表现为动作迅速,但粗糙一些,这可能就是胆汁质得人;有得人很细致,但动作缓慢,可能就是黏液质得人。气质与性格这样构成了人格。 影响人格得因素也有很多:有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亲子关系体验、自然物理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等等,虽然说影响很多,我也经常听身边得感慨,同样就是从贫困家庭出

来得得,怎么表现这么得不同呢,有时候同一个家庭出来得孩子,确也相关很大(举例)。所以,今天我们要谈得就就是其中最重要得早期亲子关系。 关于早期亲子关系对孩子人格得影响就是精神分析理论得重点,很多精神分析大师都有相关得论述,尤其就是继弗洛伊德之后得客体心理学与自体心理学得发展。理论很多,我们只能选择一部分来探讨。 2、安全依恋与不安全依恋 孩子得情感体验要远远提前于思维认知得发生、情感就是人对其社会性需要就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得内心体验,在这点上,最显著得就是婴幼儿对成人得依恋、胎儿在母亲体内保持着舒适得环境,但一出生就要面对寒冷、饥饿、排便等问题,会有诸多得不适应,这时候她分不清楚自己与别人,只知道自己只要一哭就会有妈妈来抱自己、喂奶、换尿布等等,这时候得状态就是自恋得,觉得自己想要什么就可能得到满足得,这时候妈妈或者主要照料者及时得发应与充满温情得照料,就会让孩子形成安全得依恋关系,觉得这个世界就是安全得,也会逐渐感受到自己就是有力量得、有控制感得,婴儿对母亲也逐渐会形成一种安全得依恋,孩子会表现出与母亲得亲密互动,但同时好妈妈得形象也会存在孩子得心里,在妈妈不在自己身边时,也能克服焦虑,适应环境,与人友好相处。如果不能形成安全得依恋关系,孩子就会在人格上出现各方面得问题。比如这时候孩子饿了、渴了,懒得理会,高兴喂一点,温度也没那么仔细,拉了大便,也不能及时觉查到,甚至有些父母因为焦虑、自己得情绪情感、家庭关系处理不好而迁怒于

城市家庭亲子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1)

学年论文课程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城市家庭亲子关系及其影响 因素的研究 学院名称文法学院 专业名称社会学 学生姓名汪杰 学生学号201309030107 任课教师许传新 设计(论文)成绩 教务处制 2015年12 月30日

填写说明 1、专业名称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 2、格式要求:格式要求: 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 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 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 号宋体); 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 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 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 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城市家庭亲子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研究 摘要 亲子关系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关系,亲子关系对于我们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城市家庭中的父母和子女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访谈法,围绕城市家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亲子关系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经研究发现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夫妻关系和家庭结构,本文通过逐一分析这四个因素是如何影响亲子关系的,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城市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是比较正常的和良好的,亲子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同活动,亲子之间能做到有一定的沟通和交谈,亲子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但出现频率较低。最后,本文针对亲子关系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调适措施。 关键词:亲子关系;研究现状;影响因素

44解决幼儿亲子关系矛盾的巧妙方法

解决幼儿亲子关系矛盾的巧妙方法 【儿童心理咨询】导读: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学习知识、行为、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关系这孩子的成长。随着孩子年龄的逐渐增长,如何化解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的矛盾就格外重要了。深圳燕园博思儿童心理咨询专家为您解读:解决幼儿亲子关系矛盾的巧妙方法 深圳燕园博思儿童心理咨询专家分析:在孩子一到两岁的时候父母对于孩子的行为有很大的决定权,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孩子拥有更多的自主意识。这时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也会增加。这时教育孩子不仅需要耐心,同时也需要有巧妙的方法。 和孩子之间建立法则:在孩子有自主意识和自控能力时我们需要和孩子之间建立法则,比如睡觉的时间或者对于孩子需要的满足。当孩子和父母之间建立法则以后,执行很重要。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需要遵守自己的法则。父母需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也许要或者尊重。 给孩子选择权利:在平时父母会在一些事情上和孩子意见分歧。比如当孩子不想吃某种有营养的食物时父母可以提出另一种备选方案。比如孩子不喜欢吃胡萝卜,你可以提供给孩子西兰花作为选择的方案。可能孩子对于这两种食物都不喜欢,但是当自己有选择的权利时还是会在两个里面选择一种的。 和孩子进行角色互换:在和孩子相处时一些小游戏可以让孩子体会到很多。在生活中你可以扮演一位不爱吃饭的孩子,然后让孩子来扮演家长。这时孩子可以会采用自己期望中的方式来对待你,或者采用你平时对待他的方式来对待你。在游戏中你就可以了解到孩子,孩子也可以体会到你的角色。 深圳燕园博思儿童心理咨询专家结语:对于日常生活中小事的处理就是家长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的关键,亲子关系矛盾的并不是寒冰不能化解。但是如果这种亲子关系矛盾长期积累很容易是孩子在日后的成长中出现激烈的叛逆行为。如果您对于处理亲子关系矛盾不知道怎样做才好,您可以寻求儿童心理咨询专家的帮助。深圳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愿为您提供专业化、有效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文章来源:燕园博思深圳心理咨询中心--https://www.wendangku.net/doc/7813775980.html,

初中生 亲子关系 和爸爸妈妈交朋友

和爸爸妈妈交朋友 ——与父母沟通心理活动课方案 【辅导对象】七年级一班学生 【主题辨析】 (一)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个人意识开始出现;群体意识日益增强;青春欲望渐渐萌发;童心玩念依旧旺盛;厌学情绪渐渐滋生;自我管理逐渐变难。 七年级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二)本班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1)父母的要求不合理。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进入中学以后,家长就不管了,学习完全靠自己,而自己又确实需要父母的帮助。另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家长管得太严了,一点自由时间都没有,整天学习再学习,感到厌倦。(2)难与父母沟通。许多学生认为与父母沟通比较困难,父母总是居高临下,摆出一幅威严的面孔,训斥自己,即使自己有了困难也不愿对父母讲。特别是对父母的唠叨,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辅导目标】掌握一些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方式,主动与父母沟通,与父母交朋友。 【辅导重点】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辅导难点】使学生认识造成与父母沟通障碍的因素。 【辅导方法】教学中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探究体验形式,引导学生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学习与家庭成员交流沟通的方法。 【辅导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课前准备视频资料、学生课前的问卷调查。 【辅导过程】 辅导环节 辅导程序与步骤 设计意图意外应对老师工作学生工作 预计 时间 辅导准 备

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亲子关系原是遗传学中的用语,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心理学中一般归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亲子关系可分为两类一是、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这是基于子女出生的法律事实而发生的,其中包括生父母和婚生子女的关系、生父母和非婚生子女的关系。其特点为: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只能因依法送养子女或父母子女一方死亡的原因而终止。在通常情况下,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不允许解除的。二是、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这是基于收养或再婚的法律行为以及事实上抚养关系的形成,由法律认可而人为设定的。包括养父母和养子女的关系,继父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的关系。其特点为: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可因收养的解除或继父(母)与生母(父)离婚及相互抚养关系的变化而终止。 亲子关系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初见模型。古代的亲子关系主要是在以封建伦理纲常的思想下被规范起来的,主要以祖父母、父母有绝对的权利,而为人子女的只有以孝顺和遵从的绝对义务为原则。而到了近代随着封建制度逐渐走向崩溃和瓦解,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教育思想也随之受到批判和摒弃。亲子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从“父为子纲”的模式,逐渐趋向于双向互动的关系。国外的亲子关系在中世纪以来就具有先进的反封建的积极内容,提倡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在研究亲子关系的过程中还把父母对子女的爱具体分为三个类型:骄纵的爱、专横的爱、救赎的爱,这就与现在的亲子关系很相近了。

亲子关系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这类父母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就是: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样对待他都行。不考虑孩子的想法、感受,孩子所要做的只能是服从。他们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子女,不尊重子女的选择也不管会给子女带来怎样的困扰,在这种关系中,孩子失去了独立的个性,成为被动服从的机器。他们并按照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约束子女,采取“我的长辈怎样对我,我就应该怎样对你”的教育方式,不尊重子女的选择自由。这种子女关系在各种人群中都存在,包括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在这种亲子关系下成长的子女,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往往会做出令父母意料不到的事。 泛爱型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如下:对孩子过度溺爱或过度限制。如不让孩子外出、不让孩子和陌生人交往、不让孩子独立的从事一切力所能及的活动,其结果便造成了孩子形成胆小怕事、抑郁的个性。或者不论孩子做什么都完全赞赏,这样就会出现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父母给与鼓励和赞赏,做出错误的行为同样给予鼓励和赞赏,因此孩子无法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这不利于孩子个性品质的形成,而且易于使子女形成蛮不讲理、攻击性强的特点。 民主型是一种较有利于子女心理健康的良好关系。父母在孩子面前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也给孩子一定的民主。凡是要作出与子女有关的决定,父母都会事先征求子女的意见。对很多问题,子女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对父母的某些做法提出反对意见。父母和子女

亲子关系证明(范本10则)

亲子关系证明 亲子关系证明(一): 亲子关系证明 兹有我镇_______村村民_______、男、出生于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家住永川区_______镇_______村。 女、出生于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身份证号码:_______,家住永川区_______镇_______村。 他们夫妇于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生育一孩,性别、_______、取名_______,该夫妇亲生子女。此证明只用于办理出生证使用。 证明人: 重庆市永川区_______镇_______村村民委员会 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亲子关系证明(二): 亲子关系证明 ____________(婴儿姓名),____________(性别)是____________(母亲姓名)与____________(父亲姓名)亲生。 母亲姓名____________出生年月____________国籍____________民族____________ 现居住地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 父亲姓名____________出生年月____________国籍____________民族____________

现居住地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 出生时间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时 出生地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_地____________县(市)____________乡____________村 由____________(接生人员姓名)接生,与婴儿关系____________ 因____________原因,未在医院出生____________ 出生时婴儿状况1.好2.一般3.差 以上状况若不属实,愿负法律职责。 母亲签名_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 父亲签名_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 (或监护人签名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 证明人签名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 证明人与婴儿关系____________ 村(居委会)签章: 亲子关系证明(三): 亲属关系证明书 兹有本地区省(自治区、市)市(县、区)乡(镇)村(居)民,性别:,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地址:省(自治区、市)市(县、区)乡(镇)村(居)。婚姻状况:。其现生存的第一顺序及第二顺序亲属共有人。

几种常见的不良亲子关系类型

几种常见的不良亲子关系类型有: A.溺爱型 表现:家长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接受,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要为其争辩。 危害: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孩子习惯高人一等、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形成任性自私、不懂礼貌、缺乏同情心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在人际交往中,他们缺乏责任感、不懂得关心别人,难以交到朋友,逐渐孤僻离群,遇到不满容易导致攻击报复等反社会行为。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四个老人,两个父母共爱一个孩子,溺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B.矛盾型 表现: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态度缺乏一致性,同一行为有时斥责、禁止,有时却宽恕、勉励。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也是矛盾的一种表现,例如父亲严厉,而母亲放纵,父亲斥责子女时,母亲却来阻止。 危害:大多数的中国家庭中,母亲负担更多的教养孩子的责任,对细节更为关注,对孩子的要求也更严格;父亲则相对宽松。因此,多数孩子抱怨“妈妈很烦,太唠叨”,产生逆反心理。但是,长期的不一致态度,孩子无所适从,做事难以决定,时间长了出现焦虑情绪,甚至强迫症状。 C.期待型 表现:父母对孩子虽有爱,但常以严厉、顽固、强迫的态度或禁止、命令的方式来监督孩子;或者把自己的夙愿、希望投射在孩子身上,忽视子女的能力与性格,希望孩子完全遵从父母的要求和标准去做。 危害:用过高的期望要求和监督

孩子,孩子容易变得敏感,性格胆小畏缩,缺乏自信,独立性差,做事缺乏主动性,不善与人交往。他们情绪不稳定、易自卑,严重时甚至出现抑郁症状。 D.干涉型 表现:家长出于一种保护的态度对待孩子,为了使孩子变得更好而细心照顾,尽量给予帮助和嘱咐。有的家长甚至对孩子的学习、健康、前途等过分担忧。 危害:由于过分保护,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差,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由于习惯依赖父母,他们做事没有主见,犹豫不决。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沮丧,甚至焦虑不安。此外,这样的孩子到青春期容易出现对抗行为,对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故意反着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E.忽视型 表现:家长感情冷漠,与孩子很少沟通,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此外,忽视还可能表现为对孩子体罚、虐待、威胁等。 危害:这种亲子关系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冷漠消极、孤独自闭,人际关系敏感,难以交上朋友。对家庭和社会产生敌对心理,甚至受到不良社会团伙的引诱,成为问题儿童或青少年。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青少年亲子关系

青少年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 1.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有关亲子关系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遗传学的定义,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即亲生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种是社会学的定义,指社会关系中的父母子女关系,主要说明的是法律、制度、地位等关系。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父母子女关系又叫亲子关系,亲指父母,子指子女。父母子女关系的种类可分为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和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两种。 2.青少年期青少年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生理的迅速发育成熟,促使青少年获得“成人感”,自主意识高涨;与此同时,青少年的思维发展进入以独立性、批判性和逻辑性为主要特征的形式运算阶段。心理咨询中,经常可以听到来访的家长抱怨自己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听话,变得越来越难理解,相互关系极为紧张,经常吵架,甚至有离家出走等过激行为。在此过程中,父母和子女均感到非常痛苦,但又无法解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亲子之间的关系恶劣到如此程度呢?究其原因,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可能较为重要: 1、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青春期这段时期也被称为“第二反抗期”,意思是随着青少年进入青春期,身体长得已经越来越接近他们的父母,第二性征已开始出现,并且对周围社会的了解已经具有相当的程度,因此,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意父母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看待;而在父母的心目中,却一般习惯于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还要小些,还很不成熟,还需要保护。这时,经常会使孩子感到父母过分把自己当成小孩子,过多干涉自己的事,因而会产生种种不满情绪,与父母发生冲突。此外,他们过去都是通过父母或老师的眼睛去观察社会,根据父母或老师的喜好来判断事物,现在,则会突然转变成对父母或老师有了疑问和批评。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想脱离父母而独立,就必须要首先摆脱养育自己的人,包括父母、老师等。这种从父母的保护和依赖中挣脱出来,开始独立的过程也叫做心理上的“断乳期”。这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的阶段。在此阶段,孩子对父母所代表的成人世界的疑问或批评,就非常容易产生父母和孩子互相对立的紧张关系。在一些“家长制”气氛较浓的传统家庭中,这种紧张往往会衍化成亲子之间的危机。有一对中年夫妇带着女儿来到心理门诊,希望心理医师帮助他们解决女儿的心理障碍,经过咨询后才知道其实这个女中学生是不满父母对她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横加干涉,为了表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竟决定采用“离家出走”作为对父母“家长制”的反抗。对待这个案例,可以将重点转到对父母的咨询方面,帮助他们理解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实际原因,并检查自己对子女教育的

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亲子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 亲子关系指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的关系,这一阶段的亲子关系是孩子一生当中能否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与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都是独生子女,不好管教,这是父母最头疼的问题。在建立亲子关系的时候,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关系太亲密了,恐怕产生溺爱,关系疏远了,又恐孩子抱怨。真是难为做父母的不知如何是好。 完整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破碎的家庭往往给孩子残缺的爱,一些家庭父母离异或者长期外出,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放任自由,缺少监护,孩子容易沾染上一些不良嗜好,更容易受到毒品的诱惑。作为人生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发育。本身言行不检点的父母常常成为其子女,恶的榜样,成为子女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的引路人。 亲子关系的含义 所谓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婴幼儿时期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形成,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与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亲子关系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基本态度、行为模式、人格结构,在婴儿期的亲子互动过程中早已奠定基础,再经其后的儿童期、青年期等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逐渐形成个人的独特人格。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子女的生理健康、态度行为、价值观念及未来成就。 亲子关系主要有三大影响 1、对语言发展之影响(语言的发展更多收益于母亲) 2、对人格形成之影响(家庭失和协造成幼儿、紧张、易怒,长大后有神经官能症和少年犯罪) 3、对社会人际关系之影响(良好亲子关系中感受到被爱、被需要、被欣赏、被接受,奠定了孩子与他人之间良好的适应基础,家庭冷淡、无爱的孩子长大后不易相信别人,不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标准的父子关系证明书模板样本

标准的父子关系证明书模板样本 父子关系如果不清晰是要开证明书的,那这类的证明书的模板 是怎样的呢?下面就是给大家的父子关系证明书,希望对大家有用。 兹有XXX(身份证号码)与XXX(身份证号码)系父子(母-子)关系。 特此证明 派出所公章 日期 兹证明XXX(你),(性别),(名族),(身份证号),该同志是XXX(你父亲),(性别),(名族),(省份证号)长子(是老几就写第几子)属实。 特此证明。 (出具证明的单位或部门) (日期+盖章) 我的户口一直落在爷爷奶奶的户口本上,05年上学的时候迁至学校集体户口,现在毕业,户口是迁移证(还没来得及去落户),也就是说父母亲的户口本上现在没有我那一页,现在单位招收子弟职工,需要证明父子关系,如果您知道具体的派出所户籍科所开具的父子关系证明,麻烦给我一个准确的答案,谢谢。(需要正确的格式,另不 知道该证明是普通的信纸开具的还是专用的证明信,有条件的上传一张证明的照片最佳) 两种方法一种是去你的父亲户口所在地或者是你上学时迁出户 口所在地开具父子关系证明

另一种可以去你档案寄存的人才市场,提请开具证明,你的档 案里有类似的户籍信息,人才市场有开封档案的权利(在你有提请时) 去公证处做一个公正就可以了只要你手里有任何能证明父子关 系的文件以及(或者)你父亲生前的和你照片公证处查证后会跟你公 证书有这个就很容易了或者请医院开具生证明 根据您对案情的叙述和现有材料情况,本律师对您的案情进行 了初步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案情分析 到所在地派出所开证明 律师建议 如果历史档案不给查的话,建议委托律师查询 鉴于您提供的材料有限,以上分析、建议仅作为参考,不作为 处理案件的最终法律依据、也不构成本律师对案件的任何承诺。 再次。 猜你感兴趣: 1.关系证明格式 2.子女关系证明范本 3.父子关系证明范本 4.产权授权委托书 5.父女关系证明怎么开

五种不良亲子关系影响孩子成长

五种不良亲子关系影响孩子成长 1、溺爱型任性自私不礼貌 阳阳是家里的“小皇帝”,从生下来起一家人都围着他转。家里人想尽办法让他高兴,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归他一人享用,玩具、衣服要什么买什么。有一次,阳阳看上的电动玩具当时没有买,他便坐在地上又哭又闹,委屈得不得了! 像阳阳这样的孩子在中国并不少见,据统计,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家庭中,溺爱型家庭占到70%—80%。溺爱型家庭里,家长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接受,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即使孩子做错了,也要为其争辩。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四个老人,两个父母共爱一个孩子,溺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有人形象的称为“四二一”综合征。 问题:这样的孩子习惯高人一等、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形成任性自私、不懂礼貌、缺乏同情心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在人际交往中,他们缺乏责任感、不懂得关心别人,难以交到朋友,逐渐孤僻离群,遇到不满容易导致攻击报复等反社会行为。 对策:针对溺爱的孩子,家长首先立即停止溺爱,建立正常的家庭规则;其次,家庭里是非对错要分清,不能盲从孩子的行为;再次,教导和鼓励孩子用平等的心态和他人交往。 2、期待型胆小畏缩少自信 小楠从小就听到妈妈在耳边说“你是妈妈的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名牌大学弥补妈妈的遗憾”、“妈妈一辈子的心愿就寄托在你身上”……现在,一到大考的时候,小楠就特别紧张,担心自己考不好,甚至睡不着觉,眼前老是出现妈妈期待的眼神。 中国父母往往对孩子以支配的方式进行教育,称为期待型亲子关系。这样的父母对孩子虽有爱,但常以严厉、顽固、强迫的态度或禁止、命令的方式来监督孩子;或者把自己的夙愿、希望投射在孩子身上,忽视子女的能力与性格,希望孩子完全遵从父母的要求和标准去做。 问题:用过高的期望要求和监督孩子,孩子容易变得敏感,性格胆小畏缩,缺乏自信,独立性差,做事缺乏主动性,不善与人交往。他们情绪不稳定、易自卑,严重时甚至出现抑郁症状。 对策:针对这样的家庭,第一,家长不要以大人的尺度去衡量孩子,用成人的眼光给孩子制定目标;第二,不要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心愿的法宝,让孩子自己决定人生;第三,不要使用下命令的方法教育,而要用沟通、引导的方法和孩子交流。 3、干涉型缺乏主见难独立 贝贝从小到大,除了学习,什么事都不用管。吃什么穿什么,和谁玩儿,都是爸爸妈妈说了算。现在,上初三了,父母担心他上网、早恋,每天都接送,出去玩一会儿就打个电话问问。贝贝觉得自己就是个“电动娃娃”,有苦没处说。

青少年亲子关系中的角色冲突

青少年亲子关系中的角色冲突 【摘要】:青少年亲子冲突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针对转型时期我国青少年亲子冲突愈演愈烈的现象,文章从亲子关系中的角色冲突出发来寻找家庭成员角色扮演之间存在的矛盾,解释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并以此为出发点来探求协调亲子冲突的方式。 【关键词】:青少年;亲子关系;角色冲突 一、引言 青少年时期经常被称为青少年逆反期,是个体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时期。由于这一时期青少年心理的不稳定性,加之与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性,很容易产生亲子冲突,被有的学者称为”亲子关系危险期”“疾风暴雨期”。青少年亲子冲突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在当今社会转型阶段,家庭受到来自各方面文化的冲击,亲子间的冲突愈演愈烈,一触即发。尤其是最近几年,经常在报纸媒体上看到亲子冲突的悲剧性后果,诸如”徐力杀母”“棍棒教子打死儿子”之类的极端事件。亲子关系作为人类生活中最珍贵最亲密的关系,它不仅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种血缘关系或自然角色关系,更是一种抚养、教养、赡养为基本内容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双向互动关系。然而,亲子关系的危机如今已弥漫整个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很多学者也发出困惑:人与人之间以最天然的纽带连接的关系怎么会走到这一步?我们今天且来探讨一下青少年亲子关系中的角色冲突,以期从角色冲突的角度为协调我国亲子关系做一些尝试。 所谓角色冲突,是指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的角色期望发生冲突的情境,也是个体不能执行对角色提出的要求就会引起冲突的情境。换句话说,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情境中在心理、行为上的不适应、不协调状态就是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有两种表现形式,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角色间冲突是指个体必须同时扮演多个不同的角色,由于缺乏充分的时间和经验,无法满足这些角色所提出的期望,特别是当这些角色期望彼此矛盾时,个体会产生更大的角色间冲突。角色内冲突是指由于角色互动对象对同一角色抱有矛盾的角色期望而引起冲突的情形。在青少年的亲子关系中,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常常混在一起重叠存在。父母扮演的角色之间可能存在冲突,子女扮演的角色间可能也存在冲突,父母与子女之间由于期望不同更可能引起冲突。 二、青少年亲子关系中的角色冲突 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角色关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血缘关系上形成的自然角色关系,另一种是在后天交往中形成的家庭社会角色关系。自然角色是天然形成的,不可改变。但家庭社会角色则是后天形成的,可以改变。父母与子女各自扮演的不同角色,决定了其各自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也规定了其互相对

中学生亲子关系辅导活动

中学生亲子关系辅导活动 中学生亲子关系辅导活动-我拥有我珍爱 一、问题提出: 经常听家长说:“现在孩子大了,越来越不听话了,你说这天凉,让他多穿件衣服,他都给你较劲,真让人生气!” “我那孩子什么话都不跟我说,与同学抱着电话却能聊上两小时。你关心关心他吧,还嫌你烦,唉!” “我那孩子更绝,与我说话从来就只有一个字:‘嗯’”。 …… 而学生则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如果我妈不说,我还可能加件衣服,可我妈一唠叨,我宁可冻着,就是不想听她的话。” “唉,我老妈对我就跟管小孩子一样,简直是烦死了!” “我那老妈才叫烦呢,要有同学来电话,非得问问是男是女,时不时还要搞个地下活动,你说她没当侦探真是屈才!” “有事不跟他们说吧,就一个劲地问,说吧,可刚一开口,话还没说完,她就把你教训一通,真是没办法!” …… 中国父母是爱孩子的冠军。而对母亲为他们做的一切,学生不但不能体会 到爱,反而觉得是一种负担;不仅不知感恩,更不知珍惜。 理解,是改善亲子

关系的第一步。通过本次辅导活动,让学生能理解母亲的关爱,并学会珍惜,从而改善亲子关系,是本次辅导的主要目的。 二、问题分析 在青春期,学生对父母的抵触情绪,是许多家庭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的许多心理困扰也都与此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些问题不但影响学生的情绪、亲子关系,也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一种强烈追求自主的欲望。他们总认为自己长大了,有能力独立地处理一些事情。希望父母尊重他们的意愿,把他们当成大人,当成朋友,给予他们足够宽松与自由的空间。而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给了他们太多的关爱,使得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的过多关爱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的独立,有时心里明知父母是对的,也会反其道而行之。 (二)双方缺乏沟通理解 有位教育者曾说过:家中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不亚于有一个待哺的婴儿。父母虽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早点长大、懂事,但由于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依然像对待小孩子那样,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又由于工作的繁忙,也很少有耐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缺乏主动与孩子沟通的意识,更缺乏沟通的技巧;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情感的闭锁性,虽然有时也想听听成人的建议,但面对父母的高姿态,更倾向于与同龄伙伴去沟通。

亲子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

亲子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 张忠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小学生虽然在学校度过了大部分时光,但对家庭仍有强烈的依赖感。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关切程度、成就期待及为其提供的情感和社会资源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父母能够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亲子关系仅仅是父母塑造儿童的过程。相反,家庭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只是父母会影响儿童,儿童也会影响父母的行为和教育方式,如儿童天生的气质类型决定了他是一个容易型或困难型的孩子,并由此影响父母对待他的方式和态度。 父母在教养孩子时,有两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是温情,二是控制。温情是指父母对孩子作出的反应的性质与数量。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非常敏感并积极作出回应,对孩子亲切和蔼。当孩子有良好的表现时,热情地赞扬、肯定、鼓励他们,为他们的出色表现感到骄傲。有些父母则表现得冷漠迟钝,对孩子的表现熟视无睹,很少作出反应,或者常常责备孩子,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往往很少感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爱护,他们常常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不受重视的。控制是指父母对儿童管理和监督的程度。有些家长对子女有很多的要求,严格要求儿童执行,并伴有赏罚措施;有些家长则给孩子较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允许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表达思想和情感。温情与控制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维度,它们可以组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它们对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均产生影响。 1.权威型父母。他们对孩子的态度是积极肯定和接纳的,对儿童有明确而成熟的要求。他们对儿童的控制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在向儿童提出要求或命令时,通常会向儿童解释这样做的理由,同时亦能倾听儿童的心声,考虑儿童的需要。一旦作出决定,就要求儿童坚定不移地执行,毫不妥协。他们也给儿童相当的自由度,允许他们自主地探索。权威型父母对待儿童是民主加纪律,既关心、爱护、尊重儿童的个性与意志,又不允许他们为所欲为。这类父母的子女往往更可能服从父母的要求,更加独立与自信。他们往往有较好的学业成绩,有更高的理想与抱负,与同伴相处融洽,表现出较多的利他行为。在青少年时不太可能表现出偏差行为。 2.专制型父母。他们对儿童严厉、粗暴,缺少温情。他们滥用权力,要求儿童绝对服从,却很少对儿童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使儿童服从,他们常常运用惩罚和剥夺爱的策略。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儿童完全受制于父母,个人意愿得不到尊重,儿童感到愤怒和拘束。由于亲子之间缺乏沟通,孩子无法向父母学 到适当的社会技巧,一般不善于交往,对学校生活适应较差。有些孩子对他人充满敌意,攻击性很强,不能自控。有些孩子则是抑制、退缩的,缺乏自信,游离于群体之外。 3.放纵型父母。他们对儿童高度接纳和肯定,允许儿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但很少提出控制和要求,偶而对儿童提出纪律要求却不能坚持下去。过度地放纵会使孩子误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他的愿望和要求就是法律,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觉得全世界都辜负了他而心生忿恨。由于父母对孩子的迁就,使他们没有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在学校与同伴相处时的表现往往不够成熟,攻击性强。他们的责任心和独立性都较差。 4.忽视型父母。他们对儿童缺少关注与爱,很少提出要求与控制。对儿童的要求缺乏回应,让儿童感到受到忽视与冷落,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这类父母的子女不仅社会交往及学业表现上皆有缺陷,也常会变成具有敌意及反叛的青少年,易出现行为偏差。 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监督不利,儿童可能会面临很多危机。专制的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并常以体罚的方式控制儿童,无疑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放纵型父母对孩子的攻击与敌意行为熟视无睹,轻描淡写,事实上纵容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忽视型父母对孩子的行踪、

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心理疾病解读

亲子关系失调与青少年心理疾病 正值中年的你,是否常常感到困惑:为什么原本温顺、乖巧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却脾气火爆、不愿与父母交流、离你越来越远?为什么原本开朗活泼的孩子,越来越内向、孤僻、并出现一些您难以理解的言语与行为?为什么学习成绩一贯很好的(他或她),大考前却总是头疼脑热、发挥失常?这个周末,请您参加我们的亲子课堂——亲子关系失调与青少年心理卫生。 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4.5亿人患神经精神疾病,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1%。我国目前精神疾病患者约有1600万,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目前中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3.67亿,受到情绪和行为问题困扰的儿童青少年约300万。据全国22个省市调查表明,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2.97%,明显的心理障碍性疾病为3%至5%。 一什么是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原为遗传学中的用语,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心理学中指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种人际关系。作为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它具有极强的情感亲密性,因此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

健康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影响他们以后各层次的人际关系,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第一份礼物,也是终身受益的财富。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插图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如果这些需要在童年得不到满足,精神就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或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恶劣心境) 三:亲子关系类型: 孩子交流,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需求,支持孩子的兴趣 善于自我控制地解决问题,自尊感,自信心强,善于与人交往,对人友好。 专制型:父母权威意识,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靠惩罚和强制性迫使孩子服从,希望孩子按自己为他设计的蓝图成长,不尊重孩子要求。孩子表现驯服、懦弱、缺乏主见,情绪压抑,或者出现言行不一、撒谎、叛逆、攻击。 指责型:过多干预,过高要求,经常否定孩子,将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比较. 这种亲子关系下成长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差,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自卑、怯弱,缺乏主见。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沮丧,甚至抑郁、焦虑。

不良亲子关系的表现

不良亲子关系的表现 1.亲子间互动内容单一、贫乏 当代父母由于受功利主义和智能中心主义观念的侵蚀和影响,被应试教育重重包围,致使他们大多只重视子女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忽视了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时,甚至全家人只围着孩子的分数转,随着分数的高低起伏,而或喜或忧。因此学习与学习成绩成为父母在家中和孩子谈论最多的内容,甚至成为饭桌上的固定谈话节目,而且父母只是一遍遍地唠叨和说教。 除此之外,相当多的父母和子女的对话内容非常单调、贫乏,很多孩子和父母之间感到无话可说,无可交流。由于“话不投机”,青少年与父母之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情感障碍和理解不足。其实,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生活琐事、自然奇闻、科学知识、伦理道德、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以及与孩子年龄相符合的性知识,都应该成为父母和子女对话的内容。作为正处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他们所需要的知识是多方面的。 再则由于父母对孩子成绩的高期望值及父母的重复唠叨,这给子女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子女成为挣分的机器,沦为分数的奴隶。子女在这种单调、紧张、高压的家庭氛围中,常常处于抑郁寡欢的心境状态,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不良反应。而长此以往,孩子有可能不愿意回家,不愿意见父母,有的孩子甚至滋生出逆反和对抗的情绪,长期这样亲子之间将会出现紧张的局面。 2.亲子之间沟通程度不高,沟通困难,代沟明显

由于许多家长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再加上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有限,同时随着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大,许多家长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致使他们无暇顾及甚至忽视对孩子尤其是处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和指导。这已成为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现象。 两代人由于生活的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同,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无话说,交流沟通出现障碍。据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最近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现在的孩子同自己的父母越来越疏远,甚至从不与父母交谈。该调查数据显示,约有69%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烦恼,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 而我们知道亲子关系具有天然的血缘关系,有共同的生活基础和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从这种意义上说,亲子关系本该是融洽、和谐和亲密无间的,但事实上却存在无话可说和无法交流的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3.亲子间“互动"的方式、方法上,重“惩罚”,轻“奖励" “不打不成才"和“棍棒之下出孝子”似乎已成为放之四海皆准的古训,打骂似乎成了孩子成才的法宝。时至今日,父母根本不考虑子女的人格尊严和心理状态,野蛮、粗暴的体罚及训诫性的言语仍为广大父母教育子女的一个主要手段。事实上,过多地使用体罚及恶语,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会挫伤他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使父母希望子女接受的事物反而遭到他们的厌恶,长此以往,

早期亲子关系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早期亲子关系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在社会高速度发展的今天,大量的信息充斥着孩子的大脑,那么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据近些年一些专业研究,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主导因素还是亘古不变的,就是亲子关系,尤其是早期的主要照料人和孩子的关系。也就是主要照料人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之间的互动,那么亲子关系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有多大?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环境对于孩子人格的形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定义一下人格的概念: 四、客体关系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1、人格的概念: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格包括两部分,即性格与气质。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性格从本质上表现了人的特征,而气质就好像是给人格打上了一种色彩、一个标记。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方面的特点,赋予性格光泽。同样是热爱劳动的人,可是气质不同的人表现就不同:有的人表现为动作迅速,但粗糙一些,这可能是胆汁质的人;有的人很细致,但动作缓慢,可能是黏液质的人。气质和性格这样构成了人格。 影响人格的因素也有很多:有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亲子关系体验、自然物理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等等,虽然说影响很多,我也经常听身边的感慨,同样是从贫困家庭出来的的,怎么表现这么的不同呢,有时候同一个家庭出来的孩子,确

也相关很大(举例)。所以,今天我们要谈的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早期亲子关系。 关于早期亲子关系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点,很多精神分析大师都有相关的论述,尤其是继弗洛伊德之后的客体心理学和自体心理学的发展。理论很多,我们只能选择一部分来探讨。 2、安全依恋和不安全依恋 孩子的情感体验要远远提前于思维认知的发生。情感是人对其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在这点上,最显著的是婴幼儿对成人的依恋。胎儿在母亲体内保持着舒适的环境,但一出生就要面对寒冷、饥饿、排便等问题,会有诸多的不适应,这时候他分不清楚自己和别人,只知道自己只要一哭就会有妈妈来抱自己、喂奶、换尿布等等,这时候的状态是自恋的,觉得自己想要什么就可能得到满足的,这时候妈妈或者主要照料者及时的发应和充满温情的照料,就会让孩子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觉得这个世界是安全的,也会逐渐感受到自己是有力量的、有控制感的,婴儿对母亲也逐渐会形成一种安全的依恋,孩子会表现出和母亲的亲密互动,但同时好妈妈的形象也会存在孩子的心里,在妈妈不在自己身边时,也能克服焦虑,适应环境,与人友好相处。如果不能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孩子就会在人格上出现各方面的问题。比如这时候孩子饿了、渴了,懒得理会,高兴喂一点,温度也没那么仔细,拉了大便,也不能及时觉查到,甚至有些父母因为焦虑、自己的情绪情感、家庭关系处理不好而迁怒于婴儿,甚至虐待婴儿,就会让这个孩子感觉到世界是不安全的,自己是

家长如何修复亲子关系的裂痕

家长:如何修复亲子关系的裂痕 郑日昌 案例一 母女间的冲突 一天晚上,读小学的女儿把作业写完,兴致勃勃的看电视里的动画片。妈妈的声音再次响起:“孩子,该洗澡了,明天一早还要上学呢!”孩子没有搭理,仍然再看。妈妈索性把电视关了,孩子也没什么好脾气,哭着闹着。 星期天下午,女儿正在院子里和小朋友跳皮筋,妈妈要带她去学钢琴。孩子没玩够,妈妈拉起就走。女儿撅着嘴,一把将书包扔在地上。 案例二 儿子把妈妈当作仇人 18年来,王女士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儿子身上,但儿子上高中后,就没有好好学习过。他虽然每天去学校,但在课堂上根本就没听老师讲课。在家更别提学习了,除了看电视就是上网。小彭常说:“我不想学习,觉得没意思。” 己的儿子上初中时,王女士和丈夫因忙于工作,就把她送回奶奶家。在老家,儿子很得姥姥的宠爱,三年后王女士才把他接回来。但这时,王女士发现儿子有了很多不好的习惯,于是就强迫他改掉。“只是跟同学玩玩而已,以后你就不要管我了。”现在儿子在家搞起了冷战,从来都不主动跟妈妈讲一句话,见了面连理都不理。 不良亲子关系的成因

更为极端的例子也时常被媒体披露。初中的学生因为不满父母屡次过问考试成绩,将母亲击倒在血泊中,简单的处理现场就坦然的去上学;对老人不尽赡养义务,拳脚相加,在庭审现场仍然百般抵赖。这些事件无一不是有点点滴滴的小事慢慢的积累而引发的。 看似生活的小事,可正是由于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习惯于和孩子讲条件,按照自己心中的模子去掉可他们,忽视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家长也许工作很忙,但把教养孩子的任务交给祖辈的做法,很容易埋下亲子关系不良的潜在危险。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处理矛盾的态度,都无时不刻的影响着孩子未来的表现。 从对孩子的调查中发现,孩子对家长的某些行为表现厌恶。这些行为包括:增加作业量而不允许娱乐,对成绩的期望过高;搜查书包压制自由;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父母打骂孩子等。 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亲子关系的不和谐最直接影响到人的幸福感,同时给家庭成员带来的痛苦也是极大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和谐依赖于每个家庭的正常运转。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中老年人对儿女的情感需求也日益凸显,他们渴望起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但如果亲子关系紧张,势必会增加中老年人的孤独感。 包容、尊重、理解、互爱使我们处理家庭关系的法宝,每一个家庭都要用智慧处理好亲子关系,建立和谐的家庭生活。亲子关系存在裂痕的家庭,父母更要作出积极的努力,缓和矛盾,重建幸福的生活。 修复亲子关系二重奏 1.保证关系不恶化 我们都知道,改变一个人是很困难的。因此,为了缓和进而改善亲子关系,只能从改变自己开始——少说多做,少抱怨多思考。 首先要做的事是,必须开始面对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发生的根源。家庭出现一系列问题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动改善的,所以从即刻起,要有意识地阻止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