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成功老龄的初步研究_判别标准及其相关因素_李春波

成功老龄的初步研究_判别标准及其相关因素_李春波

成功老龄的初步研究_判别标准及其相关因素_李春波
成功老龄的初步研究_判别标准及其相关因素_李春波

成功老龄的初步研究:判别标准及其相关因素

1

李春波 张明园2

 张新凯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0030)

摘 要 目的 探索成功老龄的判别标准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调查对象为上海市静安区社区老人,年龄在60岁以上,5年间进行两次调查。 调查工具包括中文版M M SE 、ADL(14项)、心境及情绪的自我评价、伤残情况评价等。结果 第1次查访4075人,平均年龄70.92±6.73岁;第2次调查3050人,平均年龄72.49±7.54。 经过多种分界值的组合,以M M S E 总分大于分界值4分,ADL 总分小于、等于15分,目前心境及情绪的自我评价尚好至极好,躯体无伤残这四项指标作为成功老龄的评价标准。60岁以上社区老人成功老龄的检出率:第1次调查为53.60%(95%CI:52.07%~55.13%),第2次调查为49.57%(95%CI:47.80%~51.34%)。 Logis tic 回归分析,发现男性、较低年龄组、受教育程度高者是成功老龄的可能性高。结论 成功老龄以智力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境和情绪状态、躯体有无伤残等四个维度的判别标准较为全面,与高生活质量的健康准则相符。

关键词 成功老龄 社区老人 判别标准

近年来人们对4D (disease ,disability ,death and dementia )

即疾病、残疾、死亡和痴呆倾注了大量的研究热情〔1〕

,然而却忽

视了在正常对照组中寻找异质性群体的存在。Ro w e 和Kahn

早已指出在老年医学研究中存在的这一偏颇〔2〕

:许多学者将自

己的研究方向集中于疾病与正常人群的对照研究,却未注意到在正常老年人群中进一步划分成功老龄(successful a ging )与常态老龄(usual ag ing )。所谓成功老龄指那些与增龄相关的功能状况无改变或改变甚微的老年人群。由于成功老龄研究近10

年刚刚兴起,其入组标准的界定却因研究而异〔1~4〕

,目前尚无

公认的国际标准。本研究从多维角度,通过对大样本社区老年人群的前瞻性随访研究,探索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特点的界定标准,为成功老龄的深入研究开辟途径。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样本来源于1987~1992年上海市精神卫生

中心、上海市静安区精神病防治院和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等对上海市静安区老年人群调查的合作研究,抽样方法参见专

文〔5,6〕

。入组条件:居住于上海市静安区的社区老人,1987年时

年满60岁,资料齐全者。

1.2 研究工具 应用“上海市老年研究访问卷”(1987年)、“上海市老年调查访问卷”(1992)。调查工具的内容及编制方法

已有专文介绍〔7〕

。本研究主要涉及其中有关老年认知功能(中

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 M SE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 DL 14项)、心理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残疾情况等部分。

1.3 统计分析 包括描述性分析、L o gistic 回归分析等,其中有关比例计算均按年龄段的抽样权分进行加权,应用SPSS 6.1完成上述统计内容。2 结 果

2.1 人口学资料 见表1。

表1 人口学资料

查访人数

性别

男性女性年龄段60~6970~7980岁以上文化程度文盲小学中学及以上1987年40751856(45.5)2219(54.5)707(17.3)2115(51.9)1253(30.7)1127(27.7)1515(37.2)1433(35.1)1992年3050

1293(42.4)

1757(57.6)

1065(34.9)

1378(45.2)

607(19.9)

740(24.3)

1128(37.0)

1182(38.8)

注:()内为百分数

1 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老年精神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资助项目2 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

作者简介:李春波,男,30岁,主治医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

研室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老年精神医学

2.2 选取指标的单项界值频数分布 见表2。M M SE 的成功老龄界值根据原M M SE 分界值(文盲:17/18,小学:20/21,中学及以上:24/25)按四个等级分别上升3、4、5、6分。由表2可

知,其比例变化程度均较上一等级成倍下降。A DL 则从三个等

级(14项总分:16、15、14分)来评判成功老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三个等级比例变化相对较稳定。目前心境及情绪状态采用自评问卷,将“极好,好,一般”归于成功老龄标准之一,1987年比例88.93%,1992年89.40%。无伤残情况亦作为成功老龄的必要条件,两次调查分别为92.55%、92.66%。2.3 不同界值组合的成功老龄检出率 见表3。将M M SE 、A DL 、

目前心境及情绪状态自评、残疾情况四项指标进行组合,从低到高产生8种判别标准。得出成功老龄比例:1987年从

?

67?李春波等 成功老龄的初步研究:判别标准及其相关因素 第2期

64.19%~24.41%;1992年从58.47%~19.48%。从8种判别标准的变化趋势可知:S4与S5标准间比例波动较大,S6与S7比例变化也很大,而其它相邻标准间比例变化较小。参考国外有关研究的结果,采用S4标准最为恰当,即以NM SE总分大于分界值4分,A DL总分小于等于15分,目前心境及情绪的自我评价一般、好或极好,躯体无伤残这四项指标状态作为老龄的评价标准。60岁以上社区老人成功老龄的检出率:1987年53.60%(95%可信限:52.07%~55.13%),1992年49.57% (95%可信限:47.80%~51.34%)。

表2 选取指标的界值频数分布(%)

1987年

男性女性总体变化程度

1992年

男性女性总体变化程度

M M S E分界值

加3分79.3878.3878.8476.9070.4073.12

加4分67.9667.3967.6514.1966.3561.5463.5513.09加5分52.9353.5953.2921.2348.4348.4648.4523.76加6分27.9535.2831.9640.0322.9129.5826.8944.71 ADL

≤1687.8380.1183.6284.7578.5781.16

≤1584.3872.8178.06 6.6581.7571.8876.01 6.35≤1481.0366.4873.08 6.3877.2765.1670.227.62目前心境及情绪状态

极好,好,一般93.1285.4688.9391.3687.9989.40有无伤残

无伤残92.6592.4892.5592.9192.4792.66

表3 不同界值组合的成功老龄检出率(%)

1987年(4075)

男性女性男性加权女性加权合计检

出率

合计检出

率加权

1992年(3050)

男性女性男性加权女性加权

合计检

出率

合计检出

率加权

S174.2876.7766.8561.9859.7164.1971.8667.2463.4654.8852.5958.47

S274.2874.4965.0847.4555.6860.9171.6364.5762.2651.4549.6755.97

S364.9570.7158.0654.8251.8856.2962.7960.0055.5648.6446.2351.53

S464.9568.6956.6051.1148.6453.6062.5657.9554.6045.9443.9449.57

S553.7056.8244.5141.9938.8043.1446.0547.2440.0637.0233.6738.29

S653.0555.5643.2039.3536.4941.1045.3545.6738.8034.8431.6436.50

S723.7935.6123.3127.8023.7125.7619.3027.4018.7822.1118.6920.72

S823.7934.6022.6425.8822.1824.4118.8426.1417.9420.5917.3419.48

注:选择标准:S1:M M S E分界值+3分,ADL≤16分;目前心境及情绪的自我评价:极好,好,一般;无伤残。S2:M M S E分界值+3分,ADL≤15分;目前心境及情绪的自我评价:极好,好,一般;无伤残。S3:M M SE分界值+4分,ADL≤16分;目前心境及情绪的自我评价:极好,好,一般;无伤残。S4:M M S E分界值+4分,ADL≤15分;目前心境及情绪的自我评价:极好,好,一般;无伤残。S5:M M SE分界值+5分,ADL≤16分;目前心境及情绪的自我评价:极好,好,一般;无伤残。S6:M M SE分界值+5分,ADL≤15分;目前心境及情绪的自我评价:极好,好,一般;无伤残。S7:M M SE分界值+6分,ADL≤15分;目前心境及情绪的自我评价:极好,好,一般;无伤残。S8:M M SE分界值+6分,ADL≤14分;目前心境及情绪的自我评价:极好,好,一般;无伤残。

表4 成功老龄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的L o gist ic回归分析

变量回归系数标准误标准回

归系数

OR95%CI

截距0.8744

性别-0.44670.0842-0.07920.63920.5419~0.7538

年龄段

(5岁)-0.44750.0281-0.24510.63920.6050~0.6754

受教育

程 度

0.12970.05420.0298 1.1385 1.0237~1.2661 2.4 成功老龄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的关系 见表4。以是否成功老龄为因变量,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为自变量进行L o gist 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的O R值为0.64,每增加5岁成功老龄的可能性降低为原来的0.64倍,受教育程度每高一个等级则是成功老龄的可能性升高1.14倍。

3 讨 论

探索成功老龄的异质性及其相关因素有望得出能够维持生物-心理-社会概念上的健康老年、减缓老龄化所致的负面影响、提高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与老年医学的其它研究领域相比,国际上成功老龄的文献仍很少,前瞻性的

?

68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年3月第20卷

研究则更少,而国内尚未见报道。

由于研究样本、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采用的判别标准等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差别,所得成功老龄的检出率则难免有差异。较早的一些研究仅仅从躯体健康方面考虑,并采取有关的

衡量标准,如Gur alnik 等〔8〕

以“基本功能量表”和“锻炼量表”,

着重躯体功能方面的维持,将量表得分上限20%的人群规定为

成功老年,近年St raw bridg e 等〔1〕对65岁以上能够完成13项基

本躯体活动及5项体力活动的老人,定义为成功老龄,其检出率为58%,随访6年后还有35%符合该标准。然而,增龄所致的一个显著变化是认知功能方面的改变,因此有些研究者开始将

认知功能的内容加入成功老龄的标准之中。Berkman 等〔9〕规定

成功老龄的标准时考虑到躯体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两方面的

内容,他们得出成功老龄的比例为33%。Ro o 和Hav ens 〔10〕的随

访研究则进一步将生活在社区、未曾接受超过59d 的家庭护理服务(12年内)加入上述两个条件之中,符合标准的人数占研究样本的20%。G arfein 和Her zog

〔3〕

根据以往的研究丰富了成功

老龄的内涵:包括躯体功能状态、情感状态、认知功能状态、工

作活动等几个方面。Jor m 等〔4〕更加明确了成功老龄必须与“生

物-心理-社会”健康准则相符的判别标准。Jor m 等将成功老龄定义为: 生活在社区的老人; 良好的自我健康评价; 无日常生活能力残疾; 高M M SE 分数:28~30分。他们由此得出的成功老龄比例70~74岁为44%,85~89岁仅6%。

与Jo rm 等人的研究相似,本研究对成功老龄判别标准采用四个维度: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心理状况自我评价、躯体无残疾,从而较全面地反映老年人群整体的健康状况水平。同时考虑到受教育年限对认知功能测定的影响,针对不同教育水平,将M M SE 界限分数进行不同取值,故而可排除教育年限可能引致的偏倚。而Jo r m 、G arfein 、Berkman 等研究者采用的却是单一界限。本研究得出60岁以上社区老人约半数属成功老龄。通过以是否成功老龄为因变量,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为自变量的L og istic 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除年龄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外,男性比女性成功老龄的可能性更大,教育程度越高成功老龄的概率也就越大。这与国外有关研究结论一

致〔1,3,4,8~12〕。

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在发展中国家这一

问题将更为突出〔13〕。建立统一的成功老龄标准,从无病态的老

年人群中筛选出成功老龄,探索可能存在的异质性及预测指标,可以对常态老龄人群进行成功老龄化干预,对符合预测指标的人群予以指导,提高成功老龄人口的比例,减少以后发生疾病和残疾的可能。成功老龄的研究对社区卫生服务势必起到

指导和推动作用,对社区卫生保健、公共卫生政策制订等亦将影响深远。4 参考文献

1 S traw bridge WJ ,Coh en RD,Shema SJ et al .Successful aging:

Predictors an d as sociated activities.Am J Epidemiol,1996;144(2):135

2 Row e JW ,Kahn RL.Human aging:Usu al and successful.Science,

1987;237:143

3 Garfein AJ ,Herzog AR.Robust ag ing among the young-old,old-old,and oldes t-old.J Gerontol:Social S ciences,1995;50B(2):s774 Jorm AF,Chris tens en H,Hender son AS et al .Factors ass ociated

w ith succes sful ageing.Aus tralian Journal on Ageing,1998;18(1):33

5 张明园,瞿光亚,William Liu et al .上海市(静安区)老年人心身健

康调查设计.上海精神医学,1989;7(3):101

6 Levy PS,Yu E SH,Liu W et al .S ingle-stage clus ter sampling w ith a

telescopic res ponden tru le:A variation motivated by a survey of dem entia in elderly r esid ents of Shangh ai .S tatistics in M edicine ,1989;8:1537

7 张明园,Elena Yu,何燕玲.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工具及其应用.

上海精神医学,1995;7:增刊

8 Guralnik J ,Kaplan GK.Predictor s of health y aging:pros pective

evidence fr om th e Alamed a County Study .Am J Pu blic Health ,1989;79:703

9 Ber kman LF,Seeman T E,Albert M et al .High,us ual and im paired

functionin g in comm unity-dw elling older men and w omen:finding s from the M acArthur Foun dation research netw ork on su ccess fu l aging .J Clin Epidemiol ,1993;46:1129

10 Roos N ,Havens B .Predictors of successful aging :A tw elve -year

s tu dy of M anitoba elderly.Am J Public Health,1991;81:6311 S eeman T E,M cAvay G,M er rill S et al .S elf-efficacy beliefs and

change in cognitive per formance:M acAr th ur S tu dies of Su ccess fu l Ag ing .Pycho -Aging ,1996;11(3):538

12 Seeman TE ,Singer B ,Ch arpentier P .Gender difference in p attern s

of HPA axis r esp on se of challenge:M acArthur Studies of Successful Agin g.Psych on euroendocrin ology,1995;20(7):71113 M ann A.Epidemiology.In:Jacoby R,Oppenheimer C ed s.Psychia

try in elderly .Second ed Oxford Univer sity Press ,1997:63

〔1999-04-01收稿 1999-06-07修回〕

(编辑 曲 莉)

?

69?李春波等 成功老龄的初步研究:判别标准及其相关因素 第2期

Quality of lif e maintenauce of the old Lin Yin ,Jiang Xiongwan ,Wang Runping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of Health Staf f ,Shanghai 200237

Obj ective T o understa nd the qua lity o f life (Q OL )of t he old a nd how to maint ain or impr ov e Q OL .Methods 1000elder ly ag ed o ver 80year s w ere investigated in an ur ban district (Jin A n D istr ict)in Shang hai.W HOQ O L Instr ument (1993)and Sug gestion on Q O L A ssessment issued in Chinese Jour na l of G eriatrics(1996)w ere r efered by questio nnair e.Results In g ener al,Conditio n o f Q OL o f the old in t he co mmunity ar e accounted g oo d fo r 19.1%medium 54.2%and poo r 26.7%.Pr opor tio n of to tally dependent in IA DL is accounted fo r 8.7%.Conclusion T o make fur ther advance in family healt h car e and to develop co mmunity health serv ice are impor tant and imper ativ e for mainta ining Q O L o f the old .

Key words O ldest-o ld Q uality o f life Community healt h sev ice

(Or ig inal paper see pag e 65)The successf ul senior cirigen :A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discriminating standard and correlated f actors of success Li Chunbo ,Zhang Mingyuan ,Zhang Xinkai

Shanghai Mental Healthe Center ,Shanghai 200030

Obj ective T o ex plor e the discr iminating standard and its co rr elated factor s.Methods Str atified cluster sample r ando mly selected fr o m t he Jing A n District o f Shang hai and subjects w ere assessed by tw o -stag e pr ocedur e twice during a per io d of fiv e

year s. T he inst ruments compr ise CM M SE (Chinese v ersio n M ini-mental Stat us Ex amina tio n),A DL (Activeity of D aily Living ),

self-r ating scale (mo od and emotion),disabilities questio nnaire.Results 4075perso ns w ere collected a t the baseline sur vey ,ov erall mean ag e w as 70.92y ears ,male :45.50%,female :54.50%.3050peo ple completed the w ave two surv ey ,ov er all mean ag e w as 72.49%year s,male:42.40%,female:57.60%. T hro ugh tr ying differ ent co mbined indices the follow ing par ameter s wer e chosed as the mo st suitable co mbined mo de fo r successful ag ing :the to tal sco re o f CM M SE w as above 4scor es of the cuto ff,A DL (14items )w as less than o r equal to 15sco r es ,moo d self -evaluatio n r anged fr o m ex cellent to fair ,no phy sical disabilities .T he w eight ed prev alence o f successful aging of community elderly(60y ears or above )was 53.60%(95%CI :52.07%~55.13%)at fir st sur vey ,the prev alence of successful ag ing w as 49.57%(95%CI :47.80%~51.34%)in wav e tw o sur vey . male ,low er ag e gr o up and hig her educat ional lev el had high pro bability to be successful ag ing.Conclusion T he discr iminating standar d o f successful ag ing included four dimensio ns:intellect aspect,activit y of daily living ,moo d status and no disability.It reflects genera l conditio n o f elder ly well being and is co incidenta l w ith the pr incipa l hig h life quality .

Key words Successful aging Community elder ly Discriminating standar d

(Or ig inal paper see pag e 67)The elderly delayed epilepsy patient s :A clinical analysis f 49cases Zhang Jianying ,Ma Dihui ,Zhao Deyou et al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First Teaching Hospital ,Norman Bethune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Changchun 130021

Obj ective T o ex plo re the cause and the clinic character s o f delay ed epilepsy in the o lder perso ns,w ith t he discussion of its pathog enesis .Methods T o analyze the clinic data o f 49elder ly patient s w ith delay ed epilepsy .Results T he casuse o f disease wer e clear in 46patients,in cluding 27cases of epilepsy after CV D,10cases o f diabetes mellit us.3cases of cer ebral at ro phy ,2cases o f cerebr al tr auma ,1ca se of encephalitis ,1case of cer ebral cy sticer co sis ,1case of cerebr al tumo r ,and 1case o f a lcoho lism ,only 3cases t heir causes w ere unclear.Conclusion T he cause o f most elderly pa tients w ith delayed epilepsy is clear ,and CV D and diabetes mellitus ar e mor e commo n.

Key words O ld perso ns Delay ed epilepsy CV D D iabetes mellit us

(Or ig inal paper see pag e 73)A Doppler ultrasonographic study of the thyroid glands in the 32elderly paticnts with hyperthyroidism Zhou Minying ,Ming Rui ,Chen Dong et al

The First Hospital of Bethune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 ,Changchun 130021

Obj ective Do ppler ultr asonog r aphic study of thyr oid glands chang es of hyper thyr oidism of the elderly befor e and after tr eatment.Methods 30no rmal old peo ple as t he co ntro l gr oup w ith 32elder ly hy per thyo idism cases befo r e administra tion 131 I as gr o up Ⅱw it h 3mo nths tr eatments as g ro up Ⅲ.A ll cases w er e ex amined by Duplex Co lo r Do ppler .U ltr asono gr aphy .Result

?

127?2000年3月第20卷第2期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 姓名:付杰俐学号:20085111128 班级:08级临床4班 【摘要】本文结合人口老龄化的全球背景,详细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老龄化的一系列相关因素,及由此而带来的主要卫生问题。同时,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近几年来医疗改革特别是对基层卫生服务所产生的影响作出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卫生工作的思路和对策。【Abstract】With global background of aging population,the main feature of aging population,its in 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subsequent health problems in China were analyzed.At the Same time,present condition of population aging,Combining medical reform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for grassroots health services, The influence of the made simple analysis and developing tendency and the strategy for health were provided.【关键词】老年医学;卫生保健提供;社区卫生服务 【Key words】Geriatrics;Delivery of health care;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人口老龄化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医疗与卫生保障等诸多方面提出严峻的挑战。本文就国内外人口老龄化的流行现状及其带来的卫生问题和相关对策做一阐述。 1 国内外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00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6亿(占总人口的9.8%),2005年上升到8.2亿(占总人口的13.79%),预测2025年可达10亿,2050年则将上升到20亿,在总人口比重达21.28%。全球老年人口正以每年2.4%~3%的速度增长【1】,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老龄化。全球老年人口以亚洲及欧洲居多,分别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3%和25%。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意大利和希腊,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4%。老龄化程度最低的国家为科威特、赞比亚和乌干达,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3%。有专家分析【2】,目前高龄老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1%,到2050年将提高到19%。 1.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四大特点 1.1.1老年人口绝对数大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占全球总数的22%。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到2040年将达3.8亿,每4个人中就有1 个老年人。部分省市老龄化的现状甚为严重,上海市2003年60岁及以上人口高达254.67万,占总人口的18.9%,居全国之首【3】。 1.1.2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专家【4】分析指出,以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0%增到20%所需时间计算,法国为125年,瑞典为85年,美国为60年,日本为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影响的实际分析

摘要 人口老龄化目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人口老龄化程度与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保障制度则是保障一个国家稳健的“防火墙”,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健全意味着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对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有着良好的应对措施,同时更是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是否能实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目前国际上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其对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都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国家肩负着巨大压力。近年来我国政府在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从各个方面深入探索,但收效甚微。本文主要通过对现有中外文献的回顾、梳理,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运行机制的影响,欲通过分析对人口统计学的理论,建立人口预测的模型, 对我国现阶段人口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生命周期理论、世代交叠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额之间的关系,探讨人口老龄化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从我国劳动人口对老龄人口的抚养比的角度分析,并由此分析社会养老保障金收支平衡对养老保障的影响。其次,从老龄人口比重变化对国家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占比的影响做出计量模型,使用定量研究方法来分析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程度。最后, 基于理论分析结果,借鉴有着发达福利体系国家,如拉美国家的政策和措施,为在目前我国面临的在人口老龄化急速到来的背景下实现我国经济的可出续发展问题,提出参考性的完善社会保障的提携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社会保障体系;人口抚养比;

Pract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population aging on social security Abstract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is now a world problem,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the country. Whether the sou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a sign of whether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achieve goo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hether it can The arrival of population aging has a good response. As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hina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so the country has a great deal of pressure. In recent year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been actively responding to the aging of our population, exploring in all aspects, but with little success.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review of the existing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combing and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by analyzing the theory of demography, establishing the model of population forecasting,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e structure and the savings amount,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brought by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to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life cycle and the overlapping model,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e structure and the saving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bor force population and the raising ratio of the aged population,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model of the future social pension fund balance and pension and the old-age security. Secondly, from the changes in the proportion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on the national financial expenditure in the proportion of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to make a measurement model, the use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analyze the social welfare, social assistance and other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ffected by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drawing on the policies and measures of the developed welfare system countries, such as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population aging, Improve the recommendations of social security.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问题及其对策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问题及其对策 汤兆云 摘要: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例的快速提高,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已越来越不堪重负,主要表现为:社会养老保险金支出的数额增大;社会养老保险金收缴困难;社会养老保险金管理制度不善,且增值困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对策:出台社会保障法,征收社会养老保险税;调整各级财政的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险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探索投资渠道,增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能力;提高退休年龄,降低老年人口赡养率,减轻养老金发放的压力。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养老保险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趋势 按照人口转变理论,人口再生产必然经历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类型转变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类型,再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类型。这是物质资料再生产由简单型转变为扩大型,扩大再生产又由外延变为内涵型这一客观趋势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数十年严格的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调控,我国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反映妇女平均生育水平的总和生育率1970年为5.81,1990年为2.31,1999年更下降到更替水平2.1以下,目前为1.8左右,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1990年代中期的水平。这种变化趋势直接导致了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其绝对数量不断增多。我国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41、3.56、4.91、5.57和6.96;1953~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5%(其中1953~1964年年平均增长率为0.01%,1964~1982年为2.7%,1982~1990年为2.8%,1990~2000年为2.4%)。200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是1953年的3.3倍,同期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增加了6.5倍。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4 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 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并正在以年均高于3%的速度增长,2051年将达4.37亿最大值。与“五普”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国务院新闻办,2006)这说明我国老年人口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提高,老龄化呈现出日益加快的趋势。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210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1960年代到1970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

关于孝感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关于孝感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论文摘要: 近些年,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社会特征影响解决 一研究背景: 所谓人口老龄化, 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岁或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 即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 全世界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 亿, 有60 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中国虽然依然是世界人口大国,但其实也已经加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存在人口危机。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二目的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按国际通行的标准界定,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老龄化率达到7%并不断增加、而同时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于30%并逐渐缩小的现象。了解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防患和解决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对于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 文献法网络查资料法 四原因: ①人均寿命的延长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之一。我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有了较大提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医疗条件的改善,老年人数量增加。1985年为68.9岁,而200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1.8岁, 15年间增加了3岁。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摘要:21世纪全球大多数发达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生产率水平还比较低,社会经济还处于欠发达,人口老龄化问题势必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等重大战略性问题。因此,我们应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并妥善研究解决。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经济影响;相应对策 当前,我国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川。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将出现劳动力、资本等经济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普遍关注;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中,面临着要保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保证社会环境稳定,改革发展任务已经相当繁重的情况下,我国顺利度过人口老龄化这一阶段,解决其间出现的各种问题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更为艰巨。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01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9062万,己占我国总人口的7.1%,人口年龄结构开始进入老年型。事实上我国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发达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从成年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的转变。根据预测,以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7%上升到14%所需的时间作比较,英国和德国大概需要45年,瑞典需要55年,法国需要115年,而中国只需28年。尤其是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增长率快于老年人口增长率。至205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从现在的10%上升到20%,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5。 在老年人口增长的同时,14岁以下少儿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迅速下降,2025年老年人口将超过少儿人口,2050年将接近少儿人口一倍。但是,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到来的。根据统计,世界上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的国家已达70个。而其中只有中国等4个国家人均国民产值不足1000美元。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里,老龄问题与人口问题同时出现,使我国处于两难境地,只有认真探讨,才能找到出路。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由于下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中国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 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

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选择与分析

2010年8月第24卷第4期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Journa l o f Shandong Institute o f Bus i ness and T echno l og y A ug .2010V o.l 24 N o .4 社会保障研究 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选择与分析 [收稿日期]201006 01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项目(09J K086) [作者简介]何建宁,1971年生,女,天津人,西安财经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电子信箱)jiashu w ei 168@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14039110.html, 。 何建宁 (西安财经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西安710061) [摘 要]通过筛选和分析影响我国走向人口老龄化的各种因素,对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概括。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的最直接因素,其中出生率下降是人口老龄化的决定因素。社会公共健康、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以及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延长了老年人的平均寿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抑制人口增长过快的功能。经济生活水平与人口结构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最大,现时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主要受人口年龄结构(即人口惯性)的影响。[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出生率;死亡率;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56(2010)04009305 一、引言 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 日益增多的老龄人口以及与此相伴而生的社会经济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老龄化与生育政策的关系、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养老保障与养老保险、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养老、特殊老年群体养老、积极应对老龄化等领域[1] 。对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建立指标体系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是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措施的研究基础。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的最直接因素[2] ,其中出生率下降是人口老龄化的 决定因素[3] 。对于决定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根本原因,西方人口转变理论率先从宏观和微观上做了阐释。美国学者诺特斯坦(F.W.N oteste i n )认为决定生育率转变的根本因素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现代化。伊斯特林(R.A.E asterli n )强调公共健康的改进、普通教育的提高、城市化、新产品的引入和家庭计划服务(R.A.Easterlin ,1985)是影响 生育率转变的5个基本变量。他们的理论无疑是人口学研究的一大进步,但却对今天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缺乏解释力。 国内学者在上世纪就建立了人口老龄化评价指标,但只是通过单项指标(老年人口比例)或综合指标(老年人口比例、少年人口比例、老少比与人口年龄中位数这4个指标)来评价或综合判断人口老龄化程度 [4] ,而未对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 素做更进一步的阐释。也有学者从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差异入手进而分析其影响因素,但多是对某一特殊地区、群体或特殊现象进行研究,不够系统 全面。本文在借鉴文献[5-7] 的基础上,筛选了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系统全面地分析了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我国走向人口老龄化,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的筛选与分析 考虑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对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根据综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并借鉴国内外相 93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制度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制度 摘要: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现象,给国民经济和社会保障带来巨大压力,已是全世界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即使是物质积累雄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快速上升。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按照老龄化评判标准,我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形象地说,如今每10人中有1个老年人,而40年后,每10人中老年人数量可能会达到4个。 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这使建立伊始的社会保障体系难堪重负。以往我国的人口政策偏重人口数量的控制。然而,1998年底,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9.7%左右。与其他已经成为老年型国家的人口老化历程相比,人口老龄化给我国所带来的社会保障方面的压力相对其它国家更加巨大。而人口老龄化给社会保障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1)老龄化必将引起瞻养比升、负担率高。老龄化带来赡养比率将迅速提升,据了解,1987年赡养比为13.5%;2010年将达到18.08%;2030年为34.79%;2040年为37.9%。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导致离退休费逐步攀升:1978年总费用17.3亿元,1984年突破100亿元,1994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1998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2001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从而使在业人员的负担变得沉重起来,导致社会保险费居高不下。 (2)人口老龄化会使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发生转换。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给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体系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在养老金自身无法平衡运行时,就不得不求助于公共财政。这时政府的公共财政就面临很大的压力,必须承担日益加重的养老金负担,公共财政终将不堪重负。我国现在采取现收现付模式来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因为费率比较稳定且比较低。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报告预测,如不改变现收现付制模式,中国养老金支出与工资总额的比例到2030年时,将上升到48%,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20-25%的警戒线,届时将出现养老金支付危机。因为这种代际转移负担的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问题

作者简介:王香香(1993),女,汉族,陕西榆林人,硕士研究生,单位: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问题 王香香 (西北政法大学陕西西安) 摘要:我国199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后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的需求随之加剧。“医养结合”模式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医疗服务模式有效结合,成为我国未来养老服务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而言,我国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需要更进一步做出努力加以解决,以实现我国老龄人口的健康、幸福养老。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问题 我国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和医疗护理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我国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存在互不衔接的问题。我国如何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背景下,解决老年人的养老与医疗问题,成为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议题[1]。“医养结合”作为“十三五”时期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养老服务新方向,其实现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也不能忽略现有医疗与养老服务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医养结合内涵进行分析,探析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促进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长远发展。 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若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达到7% 时,就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社会”。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布的数据证明我国在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2]。任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的杨燕绥教授提出: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14% 时,就是深度老龄社会[3]。在已经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2013 )》中指出: 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龄人口总数达到1. 94亿,占人口总数的14. 3%。所以,我国在2012年就进入了“深度老龄社会”。 二.我国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2013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简称《意见》) ,“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被列为是加快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六大任务中其一。“医养结合”涵盖了五个方面的内容:服务主体,指服务的提供方,如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服务客体,指服务的对象,如不同健康程度的老年人;服务内容,指服务项目,如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方式,即养老机构或社区增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或社区与医疗机构联合三种;管理机制,即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管理及相关政策制度,如它的管辖部门、管理方式、扶持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等。 三.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问题 (一)政府多重管理加大了政策监管落实难度 《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养老机构是民政部的审批单位,民政部是其主要管理部门,而医养结合模式的运营过程中养老结构要受到民政部门、卫生部门以及公安消防部门等多重管理,这就使得其职能分散,养老机构的扶持优惠

中国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

中国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上升的过程。按国际通行的标准,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可看作是进入了老年化时期。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世界性趋势。美、德、法、英、日等发达国家早已跨人老龄杜会,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6.96%,已进人老龄社会。由于我国人口本身特有的特点,导致人口老龄化引发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更为突出、复杂。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十分严峻,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劳动力供给格局、社会保障体系、传统家庭结构等都造成持续冲击。能否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福祉。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与那些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1、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 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2000年全国人口第五次普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相当于老龄人口位于世界第二的印度的2倍,第三的美国的2.5倍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人;到2050年,增加到4.3亿以上,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2.3%,占亚洲的35%,比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总和还多。 2、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年均递增3%,远高于总人口增长率1.68%,大大高于欧美等国,也略快于日本。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

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将出现劳动力,资本等经济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普遍关注;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中,面临着要保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保证社会环境稳定,改革发展任务已经相当繁重的情况下,我国顺利度过人口老龄化这一阶段,解决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更为艰巨。 首先,人口老龄化不利于提升经济增长潜力。人口老龄化对国民储蓄(资本积累)、劳动力供给及技术进步的不利影响,将导致人口老龄化有碍于经济增长潜力的提升。第一,人口老龄化有降低国民储蓄率的效应。国民储蓄是投资的基础,体现的是经济增长的潜力。人口老龄化是经济中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过程。由于老年人口是纯粹的“消费型”人口,即是不再从事职业性生产活动的人口;因此,在某一确定的养老水平下,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高,则意味着其分享产出成果的比例越高,经济产出可用于生产投资的比例相对越小。该效应对宏观实体经济的意义是: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储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从而不利于提升资本积累水平。 人口老龄化有减少劳动力供给的效应。一定经济中劳动力数量的多少除了受人口总量的影响外,还与总人口的年龄结构有关。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则意味着非老年人口比重下降。而所谓非老年人口也就是劳动年龄人口及未成年人口,这部分人口是劳

动力供给的源泉。因此,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实际上意味着劳动力供给源泉的缩小。如果劳动参与率及人口出生率相对稳定,人口老龄化的结果必然是导致劳动力供给下降。而在当今现实经济中,人口出生率更多地是呈下降趋势,同时,提高劳动参与率也是相对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因此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供给下降将是一种常态。 虽然人口老龄化影响技术进步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晰,但是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一些不利影响是明显存在的。首先,人口老龄化会增加经济社会资源占用,提高国民收入中的消费比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技术进步所需相关投入的增加。其次,人口老龄化必然伴随劳动力队伍平均年龄的上升,而这与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不相适应。一些高科技发展已呈现出明显的要求其从业人员年轻化的倾向,如在电子信息、计算机软件开发、航天航空、海洋探测等一些技术密集度高、技术更新频率快、智力乃至体力工作强度大的相关技术及产业领域,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专业人员很多时候只能是年轻人。很显然,总体上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队伍平均年龄提高相伴随的情况,与科技发展对劳动力队伍年轻化的要求是相矛盾的。 第二,人口老龄化不利于提升经济增长活力。资本、劳动及技术等是构成生产能力水平的要素,同时也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潜力。而经济需求是决定生产能力释放程度的因素,体现了经济增长的活力。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能力通常是相对稳定的,因此需求不足往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年论文 题目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专业XXXXX 班级XX 班级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讲师) 所在学院XX 学院 完成时间:2012年9月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基本内容 (一)人口老龄化概念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1]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东德有15.6%的人超过65岁,在奥地利、瑞典、西德和法国,这个比率为13.4%或更高,英格兰和威尔士有13.3%,苏格兰有12.3%,北爱尔兰有10.8%,美国有9.9%。而中国是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在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低龄老人多,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人口转变迅速,老龄化进程快;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2] 一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目前,中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第

老年性痴呆防治的研究进展

老年性痴呆防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中西医防治;综述 老年痴呆症是老年期发生的一种慢性的大脑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以进行性远近记忆力障碍、分析判断能力减退、情绪改变、行为失常,甚则意识障碍等为特点。是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1]。目前尚无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特效药,所以在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过程中,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且中医药显示出较大的优势,现将近年来老年性痴呆预防和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1、合理饮食 目前65岁以上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为5%---10%,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由于该病起病缓慢,症状不典型,所以早期很难发现。因此加强家庭调护是目前减轻老年性痴呆症状的唯一途径。而多数研究者认为,调理饮食是预防老年性痴呆的有效方法之一。 多吃鱼和鸡蛋多吃鱼和鸡蛋可防止老年痴呆,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脂肪酸。老年痴呆症病人脑部的DNA低可能是他们的发病原因,也可能是一种症状,对此,研究人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老年痴呆症是否是因为缺乏足够的DNA引起的[2]。

嚼口香糖大脑中海马细胞的功能衰退,是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的组织学原因。咀嚼能预防老年人记忆力衰退,研究人员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别人在咀嚼时脑内海马细胞的活动信号增强。因此,他们认为常嚼口香糖是一种不增加进食量、又能刺激海马细胞功能的好办法,对预防老年性痴呆有帮助[3]。 糙米、核桃、大豆吃白米和发芽的糙米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其中发芽糙米对预防老年痴呆效果显著[2]。核桃享有“长寿果”、“益智果”之称,具有显著的健脑效果。常食核桃既能强健身体,又能延缓衰老,可见核桃对营养大脑,提高记忆,增强大脑功能活动比较有益[2]。大豆含有丰富的异黄酮、皂苷、低聚糖、等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具有一定的脑保健作用,其化学性质极为稳定,无论炒煮炖都不会破坏其结构,也不会影响其效果[2]。所以,常食大豆食品不仅可以摄取充分的植物蛋白,预防血脂异常症、动脉硬化,还有抗癌及预防老年性痴呆等功效[4]。 此外,饮食过饱也是老年性痴呆症的一个诱因。如果长期饮食过饱,,不仅使人思维迟钝,而且是常常发生老年性痴呆症的外在因素。无论男女老少,饮食都不宜过饱,特别是老年人应以七成饱为宜。 2、运动疗法

人口老龄化对社保的影响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结课论文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 姓名 班级 学号 任课教师 2011年12月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 内容摘要: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大军”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本文就人口老龄化程度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关系作出分析和探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影响作出简单的分析并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作用分析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及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据此,国际上习惯将人口年龄结构划分为三种类型:65 岁以上老龄人口数超过总人数 7%的称为老年型人口,4%-7%称为成年型人口,4%以下称为年轻型人口。2000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龄人口数为 1.3 亿,首次突破 10%,正式跨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1]从世界范围来看,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和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几乎都属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既有与经济发达国家类似的方面,也具有许多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不同的特殊表现。其特点表现为: 1、老年人口基数大 我国人口基数本来就是很大,又因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所以我国老龄化技术也很大。2000 年末,我国 60 岁及其以上人口已达到 1.30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 21.23%,有关预计到 2030 年时,老年人口达 3.42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 25.39%,到 2050 年,我国 60 岁及其以上人口将达到 4.18 亿。 2、老龄化速度快 65 岁及其以上人口从 7%上升到 14%所需要的时间是: 法国为 115年,瑞

浅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龄事业的发展

浅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龄事业的发展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两大背景下,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少子老龄化、失衡老龄化,高龄老人、患病老人、失能老人数量显著,并且伴随不同老年群体问题——农村留守老人、城市空巢老人、失独老人、候鸟老人等。基于此,本文指出老龄事业发展的必要性和急迫性,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一步探讨了发展的对策:生理物质需求——完善两个保障、创新养老服务;社交精神需求——激发组织活力,营造有利环境;尊重与自我实现需求——鼓励社会参与,提供发展空间。最后,结合老龄事业的主体——引导兜底的政府、中坚力量的社会组织、专业力量的社会工作者以及双重身份的老年人,对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进行了阐述。 标签: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未备先老;老龄事业;老年人幸福感 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老龄化的概念包含了两个层次——个体老龄化与人口老龄化。个体老龄化即指个体进入老年期后,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弱化或者个体与社会主导领域脱离。人口老龄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现象,是指人类群体老化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性的挑战。欧洲发达国家最先受到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冲击。其模式是有机老龄化,即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寿命不断延长的同时,自觉自愿地减少生育,形成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少儿越来越少的人口发展态势。这是自然的老龄化过程。我国则是机械老龄化,即在寿命快速延长的同时,迫于人口规模压力,不得不采取计划生育政策,造成老人增多和少儿减少的人口发展态势,导致人口老龄化快速提前到来。那么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如何呢? 早在1999年,我国就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目前,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口,也就是“50后”相继进入老年期,直到2022年以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2022年起到2035年,由于1962年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生育高峰的出现,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入超快发展阶段。从2035年到2053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入重度平台,之后一直到21世纪末,进入高位稳态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始终在30%以上。 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着两大背景:未富先老,未备先老。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与个人收入水平密切相关,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情况是“边富边老”,即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而我国则是未富先老,是指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是指在1999~2050年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快于经济社会发展。未富先老体现为我国当前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教育水平比较落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研究背景: 所谓人口老龄化, 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岁或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 即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1.原因 ①人均寿命的延长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之一。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有了较大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是必然趋势。这是老龄化社会形成、发展以及成熟的一大原因。 .②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近几十年来,我国成功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从而少儿人口及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的比重则相对上升。在这方面分析看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这是客观事实。 ③经济的发展和伴随的人口流动、迁移的经常化,使老龄人在某个地区集中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青壮年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就造成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口老化。权威部门预测,未来五至十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将以平均每年五百万的速度增长,2005年将达到一亿三千万,2010年接近一亿六千万。许多农村家庭成为所谓的“空巢家庭”。 3.影响 不利影响 ①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老人赡养比上升..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都带来相关影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最终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二者此消彼长。一般来说,未成年人口无力储蓄,老年人口减少投资并开始动用储蓄,人口老龄化会使人口从劳动状态转移到退休状态,使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都成为单纯消费人口,成为劳动力人口提供税收的享受者,这样无疑形成税基缩小,税收减少,储蓄率下降,投资率比例降低,单纯消费增加。当然从近期看,消费增长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但从长期看,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使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后劲,必须继续扩大积累,持续增加投资。 ②养老保险基金源于人们的工薪收入,因此劳动年龄人口的富匮与否,决定了基金筹集的可能规模。由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发展,财政中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 ④中国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绝对数量大,社会供养矛盾突出。中国城市老年人的绝大多数享有退休金,但其经济收入受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物价等因素影响较大,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农村老年人则主要依赖家庭成员资助生活养老,其生活水平不仅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而且受子女实际供养能力的制约。老年人尤其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还难以满足。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利益调整过程中,老年人贫困风险增大。 ⑤中国的老龄工作刚刚起步,基层服务网络薄弱,专业工作人员缺乏,老龄工作资源不足。城乡社区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少,服务水平低,服务对象覆盖面窄,老年人的参与率和收益率不高,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都将给老年人的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 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生活不能自理人数增加,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但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的中青年夫妇常常难以兼顾对老人的赡养与对子女的抚养。对于逐渐增加的独居老年人来说,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问题就更为突出。目前,完全需要由社会供养和照料的老年人约有200万,预计到2040年将超过1千万。所以我们不仅要给予老人经济上的赡养,而且还要有精神上的慰藉,要格外给予他们安慰、体贴、照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