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各种文体常识

各种文体常识

各种文体常识
各种文体常识

各种文体常识

一、记叙文

1、记叙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

2、记叙文主要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具体地说,它是借助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段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及其发展过程,用以表现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人物传记、回忆录、书信、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3、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就是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抒情,就是抒发、表达自己的感情;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事物、事件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节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

4、记叙文的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它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时间及写景、状物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5、记叙文的分类

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2.叙事的记叙文: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4.状物的记叙文: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

6、记叙文的范畴

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新闻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新闻属于记叙文范畴,这种文体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新闻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典型消息、评论消息、综合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概括为六个字是:真、实、强、短、快、活。

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

新闻的语言特点是:具体、准确、简练

通讯是记叙文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叙事,也常用描写、抒情、议论,以使人物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

通讯的形式特征:容量大、样式多、写法活

通讯内容的三大特点:真实性、时效性、形象性

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7、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8、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和平叙。

记叙顺序及作用

⑴、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⑵、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⑶、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⑷、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有放在文末的,如《小英雄雨来》就是在结尾时交代雨来没有死的原因的。也有在文章中间补叙的。

作用: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⑸、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谓之为“花开数朵,各表一枝”,故又叫分叙。

平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一种是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使读者对甲和乙的

命运都处于关心的状态中。使用平叙的方式,特别要注意交待事件起讫的时间,时间一乱,全局皆乱。

9、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10、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第一人称的写法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便于直抒胸臆,写来亲切、自然。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来开阔而充分,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但毕竟不如第一人称那样真切。

11、记叙的中心与详略:

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12、记叙文的语言特色

记叙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美生动。但总体要求应是: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13、记叙文中描写的作用:

表现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突出中心;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事物说得更准确、更易懂、更形象。

14、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 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5、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情,就必须因人因事因物,从对人、事、物的叙述和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情。

二、说明文

说明表达方式: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要求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结构、形成进行解释说明,往往采用下定义、举例说明、分类说明、比较等方法。

说明文: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使读者对这一实物或事理有所了解,给人以知识。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物、事物或事理(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说明文的分类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1、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分可分为:事物说明文(介绍一个物件、事物等)和事理说明文(介绍科研成果、事物的道理等)。

2、说明文按写作方法分可分为: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文按语言表达角度分:平实型说明文和生动型说明文。

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1) 空间顺序(2) 时间顺序(3) 逻辑顺序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a、从整体到部分;b、从原因到结果;c、从特点到用途;d、主要到次要;

e、从概括到具体;

f、从现象到本质。

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平等的。

(2) 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例如: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

(3) 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4) 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形:A、总--分式;B、分--总式;C、总--分--总式。

说明方法

主要掌握以下六种:(1) 下定义(2) 举例子(3) 作比较(4) 打比方(5) 分类别(6)

列数字其余的还有:摹状貌、画图表、作诠释、引古籍(引证法)等。

说明文语言特点: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周密、平实、简明。

三、议论文

议论就是摆事实、论是非,就是作者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阐明自己的某种观点,表明自己赞成或反对的态度。写议论文的目的就是要宣传某个观点,讲清某个道理,以理服人。

议论文:是以议论、述说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要求论述事理、发表意见。一般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需要作者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以充足的论据来证明观点,议论文需有较强的逻辑性。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一)论点

1、什么是论点?

所谓论点,就是作者表明的主张、观点或见解。

2、怎样提出论点

(1)把论点放在文章的开头。如李大钊的《今》。

(2)把论点放在文章的中间。如朱自清的《论气节》。

(3)把论点放在文章的末尾。如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

(4)一篇复杂的议论文可以有一连串论点,它们有时也并不是平行并列的,其中有的论点可以成为下一个论点的推论基础或前提,如鲁迅的《灯下漫笔》。

3、写作议论文时,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要提出正确、鲜明的论点;

(2)要力求文章的论点集中,围绕一个中心加以论述;

(3)论点要力求深刻,要求文章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挖掘生活的底蕴。

(二)论据

1、什么是论据

论据就是论点的依据。

2、论据的分类:

(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可以是具体的事例,也可以是概括的事实,可以是统计数字,也可以是专门案卷的数字。如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就是以具体的历史事实作论据。

(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可以是前贤今人的至理名言、,精辟论断、也可以是哲学原理或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如梁启超《论毅力》的结尾,即是以理论材料作论据。

3、在论据的使用上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这里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它必须是真实的;第二、它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一定本质。

(2)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意义,注意材料与观点的统一。

(3)论据与论点之间必须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论据尽量新颖、生动。

(三)论证

1、什么是论证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就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证的分类:

论证一般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阐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一些基本的论证方法:

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1)归纳法。即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具体说,也就是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然后归纳出它们的共同属性,综合它们的共同本质,从而得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结论。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归纳法能够使观点和材料密切结合,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本质关系,而且比较容易学习和掌握,常为初学者所取法。

(2)演绎法。即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具体说,也就是引用一些经典性言论,科学上的公理或定理,生活常理等一般性的原理,继而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如王蒙的《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演绎法使议论具有理论性、权威性,但也容易使文字呆板,不够活泼。

(3)比较法又可以分为对比法和类比法。

对比法,是把性质特点不同的,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进而讲清道理,阐明事物的本质。如梁启超的《论毅力》,对比法使是非明晰,论辩有力。

类比法,是把性质、特点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如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类比法使文章生动活泼。

4、驳论的反驳方法:

(1)反驳论点。就是证明对方的论点是片面的、虚假或荒谬的,从而直接驳倒它。例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这种方法既能直接痛快地切中论敌的要害,又使文章本身显得言简意赅,要言不烦。

(2)反驳论据。就是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从而驳倒对方的论点。例如《季氏将伐颛臾》。

(3)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中不合逻辑之处,从而驳倒对方的论点。例如矛与盾的故事。

(四)议论文分类:议论文的种类很多,有立论文、驳论文,有评论、杂感、讲演稿……

(五)议论文结构

1.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可分两大类

a.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① “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如《怀疑与学问》。

②“起录转合”式:开头破题,引出论述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双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结,就是“合”。

b.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①“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②“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③“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六)议论文语言特点:概括性、抽象性、准确性、严密性、鲜明性。

(七)演讲辞(演讲词):俗称演说辞、演讲稿、讲话稿,旨在表达感情,发表建议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通过它,讲话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主张、观点、见解以及思想感情

传达给与会者,从而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达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演讲辞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般不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而总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

演讲辞写作要求

一、中心必须突出

二、结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四、散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达对事物、人生、景物的感悟的文体。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在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没有感情就不称其为散文。

散文的文体特点就是:1、形散神聚2、意境深邃 3、感情真挚4、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叙事散文

2、抒情散文

3、写景散文

4、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

散文的线索:有以下几种:⑴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⑵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⑷以空间顺序为线索;⑸以人物活动为线索;(6)以事理为线索;(7)以景物为线索,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8)以行踪为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

五、诗歌

散文诗:穿着散文的外衣,蕴藏的是诗的灵与肉。如果说散文诗滴着的是散文的泪,更多的则是淌着诗的血。散文诗本身就是诗的延伸,其立足点是诗,其本质是诗。散文诗是诗和文的渗透、交叉产生的新文体。散文诗有其独特的审视人生方式,即运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诗歌是诗人的灵感、情感、思维与语言碰撞之后,所产生的凝练的语言,一般分行排列。诗歌是一种具有音、形、义的语言,表达情感与思维。这是诗歌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共性。诗歌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则在于,它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依靠灵感、必须凝炼、分行排列。

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诗歌形式及发展: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中唐时白居易等创新乐府;唐及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诗歌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比拟:比拟包括以物拟人和以人拟物。

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现代诗歌的分类

现代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六、戏剧

戏剧是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我国,戏剧一般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戏剧(英文drama)即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由古代民族、民间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的。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构成了戏剧的特有艺术形式。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演员和布景再现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教育和审美的目的。

戏剧分类:

戏剧按作品类型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按情节的时空结构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戏剧的要素:人物、背景、台词、冲突、高潮、主题

如何欣赏戏剧:

欣赏戏剧要了解戏剧冲突,欣赏戏剧要把握戏剧语言,欣赏戏剧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

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

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

七、小说

小说的定义

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的叙事性作品。

小说的发展

我国古代的小说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魏晋南北朝,当时被称为笔记小说,主要有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唐代是小说的成熟期,当时的小说被称作传奇,宋金时期流行话本小说。元末与明清时期小说发展至高峰,出现了长篇白话小说。

小说3要素

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分类

按着不同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种类:

按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及微型小说。

按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日记体、书信体、仙传体。

按内容分为历史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传奇小说、讽刺小说等。

按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八、寓言、神话、童话

寓言:是寄寓一定道理的语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寓言的形成与发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等。

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等。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因此,神话可以说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它往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

神话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它必须是人类演化初期的故事;其次,神话必须是单一的事件;再者,述说神话的承传者一定得对所述说的内容信以为真。

神话分类:一般可分为开辟神话(创世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三种类型。其中尤其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

什么是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形象。童话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童话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文中的“人物”,是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

童话分类:

从表现方法来看,童话大致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

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大概念的“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

九、应用文写作知识

应用文:指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个人简历、调查报告、实习报告、思想汇报、计划、总结、简报、汇报提纲、求职演讲、合同样本、法律文书、申请书、建议书、表扬稿、电报稿、各种书信、各种条据等。

十、古代文体知识

文言文的体裁有序、跋、书、疏、说、奏、议、论、原、辩、赋、表、铭、神话、寓言、传[自传;外传;别传;传状(传记行状);传叙(人物传记);传诔(传记和诔文)]、记、散文、骈文等等。

古代散文。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散文是不同的,它们有其共同特征,又有各自不同特点,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上面列述的这些散文体,今天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

一种文学体裁。而上面这些文体类型有许多种是不能归到今天所讲的散文里边的,有的可以归到散文里边。

骈文:又称“四六文”,以四字六句相间定句,讲求词藻华丽,注重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但内容较空,远离社会生活,其价值就不大了。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较有名的有吴筠写的《与朱元思书》。

诗: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

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写词又叫倚声填词。词产生于唐,成熟繁盛于宋,是诗的演进与发展。词与诗比较,更集中于抒情,极少叙事的内容,也很少揭示哲理。其格律限制比诗更严格。词有词牌,词牌一定了,每首词就有固定的字数、固定的句数、固定的平仄用韵。一种词牌有一种词牌的“三固定”,它是丝毫不可随意的。要想填词或解决词方面的问题,就要熟悉各种词牌的格律,否则是无法办到的。词虽然在内容上无法分类,但按着字数的多少又可划分的: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不分段。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可分段,称上、下阕或上、下片。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可分三叠、四叠……词除了上面形式上有严格要求外,每种词牌的内容大体上也固定,要抒发什么感情也是有讲究的,这些都要注意。

曲: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是配乐的长短句。它由词演化出来,兴起于金元时代,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的使用口语。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杂剧: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在结构上包括四折一楔,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宫调,如《窦娥冤》就是旦本,而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宫”调。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科是剧本中对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作出的规定,唱就是唱词,白就是人物的对白或独白。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末(男子)、外末(老年男子)、净(花脸)、旦(女角色)、正旦(女主角)、卜儿(老妇人)、丑(小花脸或三花脸)等

各类文体知识一览

各类文体知识一览 一、记叙文 1.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2.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的记叙文。 3.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表达方式: (1)种类: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2)正确辨别: A.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 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交代季节、时令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时代大背景。 b.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 B.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C.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 D.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 E.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用来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3)体会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叙述是为了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前因后果 描写是为了生动表现人物或交代背景和衬托人物心情 抒情是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议论能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 5.线索: 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6.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我”,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文章体裁分类文体常识及写作手法(整理)

文章体裁及文体常识 第一章文章体裁及文体常识综述 文体分为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 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演讲稿。 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一)有塑造形象的是文学作品:四大类 一、诗歌:诗、词、曲、民谣等。 二、散文:描写出对社会、人生、自然界的特殊感悟。 三、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四、戏剧:指剧本、戏剧文学、电影文学(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可列入小说类) (二)没有塑造形象的是一般实用文章:四大类 一、记叙文: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传记、记人叙事。 二、说明文:说明具体事物或事理,介绍科技知识、地理状况等。 三、议论文: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张、看法或批驳对方观点。有时评、社论、按语、杂文及观后感、读后感等。 四:应用文:固定格式、固定用途、专门对象。书信、通知、启事、调查报告、借条、申请书等。 (三)写作手法 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四)表达方式 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五)修辞手法: 就是修辞格的运用,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以上8种为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修辞格),以及反复、双关、反语、引用、对比、衬托(映衬)、顶针(顶真、连珠)、移用、通感、婉曲、回文、呼告、互文等。

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B.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称为“亚圣”,他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 鲁迅的小说代表作有《风筝》、《孔乙己》、《故乡》等。 D.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有误,《风筝》是散文,不是小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 B. 四种文学样式分别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C.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矛盾冲突。 D.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答案】 C 【解析】【分析】C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改为: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各类文学体裁的相关知识点都要熟,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3.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越剧的代表剧目。() A. 《牡丹亭·游园》 B. 《霸王别姬》 C. 《梁山伯与祝英台》 D. 《牛郎织女》 【答案】 C 【解析】【分析】A.《牡丹亭·游园》是昆曲;B.《霸王别姬》是京剧;C.《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D.《牛郎织女》是黄梅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戏曲剧种的把握。注意把握选项句中名称,找出越剧的代表剧目。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宋代的

古代文体知识

中国古代文体常识 文体,文章的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对文体的研究: 曹丕的《典论·论文》和陆机的《文赋》,是研究问题的发轫之作。 曹丕—— 将当时流行的文体分为四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并概括其特征分别为:“雅”、“理”、“实”、“丽”。曹丕的论述,开创了对文体进行分类研究的先河,在文体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陆机—— 把文体扩大为: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类。对各类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作了较为细致的探索,如:“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可以说,魏晋时期,已经开始对文体的类型和特点进行研究。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现存最早地系统地论述文体的著作。书中作为篇名标示的文体有三十三类: 诗、乐府、赋、颂、赞、祝、盟、诔、碑、哀、弔、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啟、议、对、书、记。 《文心雕龙》,形成了周详的体例,为后世的文体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具体地探讨了各种文体的源流,解释了名称的含义,阐述了个体的特点,是研究文体的重要文献。 清代姚鼐: 编纂《古文辞类纂》选取从战国到清代文章,同时把历史上流传的诸多文体合并为十三类: 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 这样的分类比较符合古代文体的实际,因而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直到今天,仍以其分类法为主要依据。 按照语言形式标准分类,可以把古代文体分为三大类: (一)散文: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叫做散文。其语言形式比较自由,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随意写作。经、传、史书,都属于散文。 (二)韵文:押韵的文体叫做韵文,诗、词、曲、辞、赋、以及颂、赞、箴铭等,都属于韵文。因文体不同,其用韵的严、宽也不相同。 (三)骈体文:讲究骈偶的文章,是在辞赋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它像散文,却讲究平仄和对仗;像诗歌,却不押韵。自成一类。 古代的散文 按照内容和功用标准分类,可以把散文分成四大类:论说文(说理文)、传状文、杂记文、应用文。 论说文: 或称“说理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辨明是非正误为主要目的的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无形,钻坚求通,沟深取极;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刘勰《文心雕龙》) 一、论说文的发展:

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 一.文体知识 1.记叙文 (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 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 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 ①顺序记叙: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 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d.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 (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 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

各种文体常识

各种文体常识 一、记叙文 1、记叙就是记载、 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 听到、 经历过、 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 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 2、记叙文主要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具体地说, 描写、抒情等手段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及其发展过程, 思想、 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的文章。 中学阶段, 为了教学的方便, 报告文学、游记、日 记、人物传记、回忆录、书信、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 教学中。 3、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 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就是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 入微的描绘, 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 就是抒发、 表达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 也就是作者通过对事物、 事件的评论, 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常见 的表达方式, 记叙和描写的结合, 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 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 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 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 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 节不感人。 当然, 描写要恰当, 为中心服务。 所谓恰当, 即突出特征, 符合身份, 写出变化。 4、记叙文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 综合其它表达方式, 以记人、 叙事、 写景、 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时间及写景、状物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5、记叙文的分类 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1 .写人的记叙文: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 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2 .叙事的记叙文: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 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 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 征抒怀,如《白杨礼赞》。 6、记叙文的范畴 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 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新闻属于记叙文范畴,这种文体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专指消 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新闻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典型消息、评论消息、综合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 国际新闻等。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概括为六个字是:真、实、强、短、快、活。 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发展、结果)。 它是借助叙述、 用以 表现作者的 常常把消 息、 通讯、 特写、 3 .写景的记叙文 (即散文 ):侧 4.状物的记叙文:侧重状物的 新闻特写、传记、回忆录、

文体知识和体裁常识

文体知识和体裁常识 一.文体知识 1.记叙文 (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4)方法 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 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

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 ①顺序记叙: a.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b.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 a.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 (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 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 ②结构上的条序性

推荐学习中考语文专题文学文体常识复习单元练习含解析

推荐学习中考语文-专题-文学文体常识复习单元练习(含解析)

————————————————————————————————作者:————————————————————————————————日期:

专题9 文学文体常识 1. (2015·江苏徐州)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索寓言》中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这些寓言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 B. 《水浒》采用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以前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此后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七十回之后则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这使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却线索分明。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这几篇追忆童年往事的精彩散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D.《曹刿论战》《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分别选自《左传》《史记》《战国策》和《三国志》。这几部书既是史学名著,又是文学名著,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2.(2015·山东滨州)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是词。其中,“卜算子”和“天净沙”都是词牌名,“咏梅”和“秋思”都是题目。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 小说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往往能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莫泊桑笔下的于勒、施耐庵笔下的范进都让我们难以忘记。 D.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人们称赞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汉江临眺》等。 3. (2015·云南)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用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手法和离奇的情节,深刻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B. 《关雎》选自我国第一如诗歌总集《诗经》,《天净沙·秋思》是明朝马致远所作的散曲。C.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马克·吐温。 D.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五猖会》《狗·猫·鼠》《二十四孝图》都选自这部作品。 4.(2015·湖北黄石)下列关于名家名作及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从文,现代作家。他的散文《云南的歌会》,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

2020中考语文总复习:文化文学常识专项训练

中考试题:文化文学常识 1.(十堰)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体制分为“赋、比、兴”,按表现手法分为“风、雅、颂”,二者合称“诗经六义”。 B.《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著作《战国策》,这部史书长于议论和叙事,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三大高峰。唐有大小李杜,宋有豪放之“苏辛”,元有四大家。正如赵翼《论诗》中所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为了夺取生辰纲,晁盖等人进行了周密分工,其中阮小二负责卖酒,白胜扮作贩枣子的客商。 2.(咸宁)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是秦汉以来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B.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家》《背影》均是他的作品。 C.《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白话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众多英雄人物的精彩故事,如武松醉打蒋门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D.《伊索寓言》中不少故事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的人,《蚯蚓和狐狸》嘲讽吹牛皮说大话的人。 3.(娄底)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郭沫若《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描绘,歌颂了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 B.宋朝词人范仲淹在《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融梦幻与真实、历史与现实为一体,构成了气度恢弘、格调雄奇的意境。 C.《朝花夕拾》是鲁迅留给我们的优美的散文珍品,出自这部散文集中的篇目有《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D.《水浒传》写的是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聚义梁山水泊、杀富济贫、抗拒官府、造反起义的故事。 4.(日照)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中庸》《论语》《尚书》合称为“四书”。其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B.“豆蔻”指十五六岁的少女,“垂髫”指童年,“玉兔”和“婵娟”是月亮的别称,“芙蕖”是菊花的别名。 C.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D.安东尼奥、菲利普、奥楚蔑洛夫分别出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英国剧

(完整版)说明文文体知识系统归纳

说明文文体知识系统归纳 设计教师:林广岩 一、概念 说明 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 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 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 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 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 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二、分类 1 2、况的不同 三、1、抓住文体,弄清说明对象 (1) 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如《松 鼠》。《北京的立交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方法”作标题 多是事理性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2) ,往往是说明事物的发展过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程、操作过程或事理的,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向沙漠进军》等。 (3) 常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四、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故宫博物院》)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大自然的

文学文体常识

一、诗歌发展的历程 1、古歌谣 2、诗经:305篇,5篇有目无辞,亦称“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六艺”:风 (15国风160篇)、雅(朝廷官吏作品105篇)、颂(庙堂祭祀乐歌40篇)、赋(直陈其事)、比(打比方)、兴(先言他物,然后引出所歌咏之事)。 3、楚词:以屈原为代表继承“诗经”传统,创浪漫主义新诗体。 4、汉乐府:“乐府”是负责采风的音乐机关名称。“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5、唐诗: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三大诗人 6、宋词:豪放派(苏辛派)婉约派(姜夔、刘永、李清照) 7、元曲:含散曲和杂剧 8、自由诗(新诗):五四运动后的诗歌 二、诗歌简介 一、什么叫诗歌“诗”一词,本是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经》的简称。《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1、对诗歌的定义:〈1〉《辞海》: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2〉现代汉语词典: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 2、对诗歌定义的诠释(依《现代汉语词典》说) (1)有节奏、韵律的语言。旧体诗在节奏、韵律方面有严格要求。尤其是唐代的近体诗和宋代的词,在字数、平仄、对仗、用典、韵脚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①节奏(或称节拍):指声音的轻重缓急与抑扬顿挫,主要表现在语气的间歇停顿上。△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歌可以没有严格的韵律,但必须有鲜明的节奏。郭沫若说:“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②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辞海》:指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平仄:汉语古音有平、上、去、入四声(现入声字已在普通话中消失)。按现代汉语的四声(除轻生)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字在京剧念白中还有:街。平仄声的特点:平声:平缓悠长;仄声:短促急收。利用文字的平仄,可以使诗歌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唱歌时的拖腔都要落平声上才能延长,例:歌词“十五的月亮” 中的“亮”,落在liang声上。△押韵:指诗歌中某些句子末韵母相同或相近,使音调和谐优美。一般偶句押,首句可押可不押。新诗有几句押一次韵或不押韵的。例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凉洲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反映生活①反映劳动生活:△古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诗经·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产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②反映社会石壕吏新婚别△杜甫的《三史》潼关吏《三别》垂老别新安吏无家别△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兵东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诗经·硕鼠》③反映边塞生活△王昌龄《从军行》:(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白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哭,古人征战几人回。④

文学常识之文学体裁常识

文学常识之文学体裁常识 文学常识之文学体裁常识 Ⅰ散文 这里的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那些以写真事物为基础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 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兼有抒情成分)、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和议论散文(以说理为主)。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主要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常用的艺术手法有:寓情于景,即景抒情(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寓情于事,因事见情(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寓情于物,托物言志(如巴金的《灯》)。 Ⅱ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等。 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按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小小说)。 按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 按写作体制分为章回小说、日记体、书信体、自传体等。 按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 ⑴寓言(先秦两汉),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 ⑵笔记小说(魏晋南北朝),如干宝的《搜神记》(又成志怪、志人小说)。 ⑶传奇(唐代),如李朝威的《柳毅传》。 ⑷话本(宋代),如《快嘴李翠莲》。 ⑸拟话本(明代),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⑹章回小说(明、清),如《红楼梦》。 Ⅲ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就是

高中语文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高中语文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对偶、反语 三、表现手法、写作方法:象征、联想、想像、烘托、反衬、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借物喻理、状物抒情、、情景交融、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以小见大、虚实结合、以静衬动、动静结合。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四、记叙文 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议论文 1、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2、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3、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 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4、论据类型: 道理论据(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5、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6、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7、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文学常识 (一)诗歌 一条线索,两大传统: 线索: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六朝五言诗——唐诗——宋词——元曲 传统: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传统 诗经: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到春秋(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故又称“诗三百”“诗”。按体例编为风雅颂三部分,多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人们把风雅颂赋比兴称为诗经“六义”。诗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复唱的形式,是我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国风。代表作《关雎》《伐檀》《硕鼠》。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诗歌总集。西汉刘向编辑,共收入屈原及后人仿制的作品 25 篇。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也是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诗体,被称为楚辞。这种诗体以六言为主,多用“兮”字,便于抒情。他的代表作是《离骚》,这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后人“风骚并称”,用以代指诗经楚辞,甚至代指文学方面的事情。我们学过的《涉江》,是他的作品《九章》中的一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名句。

汉赋:汉代以赋闻世。赋是一种介乎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它讲究字句的整齐,韵律的和谐,语言上多用四六句,多用对偶、排比等手法,辞采华丽,富于音乐美;但往往过于追求形式,缺乏实际内容。代表作家、作品: 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 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扬雄:《长扬赋》《羽猎赋》 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 高中学过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 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置的一个官署的名字,掌管音乐,负责从民间搜集民歌,供宫廷演唱。这些民歌的歌词保留下来,被称为乐府诗。后世诗人仿照乐府古题所写的诗歌也叫乐府。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出现了不少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人民性的好作品。诗歌以五、七言为主,间以杂言。诗题有“歌、行、引、曲、吟”。同时,有诗就有歌,在当时都有曲谱可以传唱。一直到唐代,诗与歌才算真正分开,撇开音乐注重社会内容,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变乐府为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木兰诗》选自宋·郭茂倩主编的《乐府诗集》,这两首诗被人们称为“乐府双璧”。大家熟悉的《敕勒歌》《陌上桑》等也都是乐府名篇。

文体基本常识整理

文体基本常识整理 识记基本文体常识 1、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2、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四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 记叙文文体知识 识记、理解记叙文体常识 1、概念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 2、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角度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5、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段落层次。 7、中心思想。 8、描写对象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9、描写方法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 10、记叙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 11、剪裁详写、略写。 阅读方法与技巧 (一)理解概念 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抒情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议论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2、记叙范围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 3、记叙主题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二)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

小说文体知识点

小说文体知识点 一、小说三要素 1、人物 2、情节 3、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2、结构: A、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B、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C、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D、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1:他走了。? 例2:我们爬上了山。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例1:《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例 3: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国!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作用:1、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2、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 例1:这张桌子是方的。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至性格。 2、抓住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谐相处),分析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小说阅读知识及答题技巧 小说阅读常考题型有以下六种:

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含解析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韩愈,字退之;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B.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登飞来峰》这几篇作品的作者都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中。 C. 清代是我国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如有以三国纷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三国演义》,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有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红楼梦》。 D. 菲利普夫妇和胡屠户分别是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和《范进中举》中的人物,他们虽然国别和时代不同,但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的特点。 【答案】 C 【解析】【分析】《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不是白话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C项关于《三国演义》的表述有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考生要在平时加强积累,对每一则文学文化常识都要熟记,在判断选项时要仔细认真,不可马虎。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的“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都是“酒杯”的意思。 B.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到了顶峰,产生了众多不朽的名著。如《西游记》《镜花缘》《水浒传》等。 C. 古代的很多诗文都是作者遭贬谪时所作,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后给侄儿孙湘以示勉励之意的一首诗;《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被贬谪巴陵郡时写给朋友藤子京的一篇文章。虽是被贬,他们却是共同表达出一种对理想、志节的执着和持守。 D. 句子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这是并列复句。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成语“波澜不惊”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水落石出”也出自这篇文章。

书法知识传统节日国学常识文体常识

书法知识传统节日国学常 识文体常识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2017年书法知识、传统节日、国学常识、文体常识整理 2017年中考书法知识整理 一、书写工具 “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 1. 笔:指毛笔,由兽毛制成。分硬毫、软毫、兼毫三种。 挑选毛笔时诀巧则为毛笔的所谓“四德”,即“尖、齐、圆、健”。 我国最有名的笔是出自浙江和河南的太仓毛笔以及河北的侯店毛笔。 毛笔有大小之分:最大的是楂笔,其次是提笔、斗笔;大、中、小楷笔。 2. 墨: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松烟墨。第二种是油烟墨。第三种是混合墨。 3. 纸:最适合书画用的是宣纸(原产地为中国安徽省,古时属于宣州府,因此称为"宣纸")。宣纸按其性能分为: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生宣最适宜创作书法作品。熟宣适宜工笔画。 4. 砚:按做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砖砚、石砚、陶砚、瓷砚、玉砚等。 按产地分有:中国四大名砚:广东肇庆的、安徽的歙(shè)砚、甘肃洮(táo )州的、山西的澄(dèng)泥砚。 二、写字姿势 写字的姿势分坐势、立势两种。 坐势:要求:头下、身直、臂开、足平。 立势:做到:头俯、身躬、臂悬、足站稳。 三、执笔方法

五指执笔法:即:压、勾、格、抵五法。同时还应记住八个字,“指实掌虚,腕平掌直”。 四、关于用笔 用笔的过程,可分为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阶段。 起笔、收笔有“藏、露、方、圆、转、折”等的分别;行笔有中锋、侧锋两种方法;整个运动过程提按交替、抑扬顿挫,富于节奏。 五、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草书→行书 六、汉字的基本笔画 横、竖、撇、捺、点、钩、挑 七、书法临习 临习方法:(1)读帖(2)摹帖(3)临帖 临帖要求:字帖应放置于左上方。砚台放在右上方,练习用纸正对自己。书法格式为从上到下竖写,先右后左。 八、书法作品 1.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通常都有正文、落款、印章三个方面构成。 印章分类:1、朱文:白底红字。笔划少的用朱文。2.白文:红底白字。笔划多的用白文。 2.章法是指书法作品中线结构的组织,它包括单字中对点画的组织和作品中对单字的组织。

中国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文学常识 (一)诗歌 一条线索,两大传统: 线索: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六朝五言诗——唐诗——宋词——元曲 传统: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传统 诗经: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公元前11 世纪)到春秋(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 篇,故又称“诗三百”“诗”。按体例编为风雅颂三部分,多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人们把风雅颂赋比兴称为诗经“六义”。诗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复唱的形式,是我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国风。代表作《关雎》《伐檀》《硕鼠》。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我国又一部诗歌总集。西汉刘向编辑,共收入屈原及后人仿制的作品25 篇。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也是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诗体,被称为楚辞。这种诗体以六言为主,多用“兮”字,便于抒情。他的代表作是《离骚》,这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后人“风骚并称”,用以代指诗经楚辞,甚至代指文学方面的事情。我们学过的《涉江》,是他的作品《九章》中的一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名句。 汉赋:汉代以赋闻世。赋是一种介乎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它讲究字句的整齐,韵律的和谐,语言上多用四六句,多用对偶、排比等手法,辞采华丽,富于音乐美;但往往过于追求形式,缺乏实际内容。代表作家、作品: 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 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扬雄:《长扬赋》《羽猎赋》 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 高中学过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 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置的一个官署的名字,掌管音乐,负责从民间搜集民歌,供宫廷演唱。这些民歌的歌词保留下来,被称为乐府诗。后世诗人仿照乐府古题所写的诗歌也叫乐府。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出现了不少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人民性的好作品。诗歌以五、七言为主,间以杂言。诗题有“歌、行、引、曲、吟”。同时,有诗就有歌,在当时都有曲谱可以传唱。一直到唐代,诗与歌才算真正分开,撇开音乐注重社会内容,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变乐府为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木兰诗》选自宋·郭茂倩主编的《乐府诗集》,这两首诗被人们称为“乐府双璧”。大家熟悉的《敕勒歌》《陌上桑》等也都是乐府名篇。 汉魏六朝诗:这一时代诗歌以曹氏父子为代表。名篇有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词,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白马篇》等。曹操,字孟德,是三国时期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