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一)引言

在谈到智力开发时,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前几年在宣传成才之路的时候,较多地强调了智力因素和知识因素,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有用的人才。什么是人才?人才并不是智力好的同义语。它应当包括一个人的品德、才能、常识、体魄等诸方面因素,缺一都不能算得上理想的人才。只有那些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具有远见卓识,具有一定的知识才能,并且身体健康的,才能为“四化”建设做出贡献。因此,智力只是成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全部。只强调智力因素的作用,不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显然是难以达到成才的彼岸。

(二)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

无论从我国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西方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还是从非智力因素、智力、知识三者间的关系看,都必须培养非智力因

素。非智力因素、智力和知识是学习的三要素。三者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手段。智力与知识比较,智力更重要(授人以渔)。学习中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比较,非智力因素更重要。

(三)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才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心理学家所进行的追踪研究表明,在突出人才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别并不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决定于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及自制力等非智力因素的优劣。

对于学生来说,非智力因素的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少事实也表明,智力好的学生由于非智力因素不良,学业水平明显低于智力中等但非智力因素较好的学生;智力较差的学生由于非智力因素较好,学业水平反而明显高于智力中等而非智力因素较差的学生。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但是不能互相替代。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成长中必备条件。一个人成才过程,好比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

智力因素是加工与处理系统,非智力因素是动力与调节系统。没有加工、处理系统无法操作,不能进行生产;没有动力和调节系统,生产不能维持,运转将会失灵。

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可靠保证。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时,既要重视智力发展,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真正达到早期开发孩子智力的目的。

(四)非智力因素的几个问题

非智力因素,又称非认知因素。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现实课题,是一个既特殊又普遍而严峻的问题。说它特殊,是因为“非智力因素”的提法往往会使人产生误解,似乎给人一种这个概念提法不科学的印象;说它普遍是因为它与智力因素相对应,参与人们的智力活动与思维活动,每个人对此都有所经验,有所认识。说它严峻,是因为对“非智力因素”的正确认识与理解,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的成败和我们所培养人才的素质与规格。

因此,教育理论界就此进行讨论、争鸣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实际上,这场争论的焦点在于对“非智力因素” 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上。

一、“非智力因素”争议拙见

国内关于“非智力因素”的争议,始由上海师大燕国材教授在《光明日报》1983年2月11日发表的《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引起,此后一发不可收,许多学者竞相参与讨论,莫衷一是。但综观各家之说,我们发现很多争论的焦点集于概念的定义上,对此,我们以为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对于加深人们对“非智力因寨”的认识和理解是有帮助的。

1、“非智力因素”的首倡者。一般地说,在我国教育界、心理学界,“非智力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的提法是等同的。我国最早使用“非认知因素”概念的是朱智贤教授,他于1982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这个概念,后来他在《思维心理学》(与林崇德合著,1986)中,仍使用“非认知因素”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思维活动的一个成分。第一次使用“非智力因素” 概念的是我国心理学家燕国材教授。

教育实践已经证明,提倡重视青少年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它的积极意义,且这场争论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注脚。因此,燕国材教授提出“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功不可没。

2、“非智力因素”概念的性质。与“智力因素”一样,“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中性的心理学概念。这类概念说明一种心理现象,包含着水平、等级和品质的差异。所谓培养,无非是为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教育界有人担心,非智力因素有许多成分,每一种成分有不同的性质,有的还有“好”、“坏”之分。提倡“培养非智力因素”是否意味着“好”、“坏”不分呢?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因为心理品质的培养,就意味着提高、发展和矫正。同样,“非智力因素”的各个成分都有一个水平、等级和品质问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意味着提高、发展和矫正,即发展其良好的品质的成分,矫正其不良品质的因素。作为一个中性的心理学概念的“非智力因素”,它的培养就是强调“扬长避短”,以促进主体的智力与思维的发展为主旨。

3、“非智力因素”概念的使用。毫无疑问,“非智力因素”具有特定含义。有的同志在使用时,把这一概念无限扩大,这是我们不敢苟同的。我们认为,使用这一概念应有几个条件作为前提:第一,“非智力因素”主要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离开了比较的对象,就会出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情况;第二,在使用此概念时,不能割断历史,“非智力因素”的概念从孕育、产生、发展到今天,已有80多年历史,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这一概念;第三,使用这一概念关键要看用碍是否妥当,是否能够被人们

理解并接受;第四,我们提倡对“非智力因素”进行实验研究,并在研究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它,对此,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在国家教委两项有关“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的实验中,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各实验点的一个共同的突出措施,是抓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或非认知因素的培养)。在上面三个前提条件下,我们就会产生一些共识,这是学术研究的基础。

至于国内有代表性、权威性的工具书《心理学大词典》(1989年)中未收入这个词条,这是我们工作的疏忽,并非由于“非智力因素”不是一个科学概念。

二、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功能与培养策略

我们以为,要培养和发展青少年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首先要了解非智力因素对智力与能力发展的作用,即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功能。就中小学教育来说,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中对智力因素发展的教育功能可以概括为动力功能(指学生的需要及其表现形态,构成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定型功能(指把某种认知或行为的,组织情况越来越固定化,成为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粘胶剂)和补偿功能(指非智力因素能够弥补智力与能力的某方面的缺陷或不足,成为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的辅助、补充和调节器)。非智力因素的这几类功能在教育实践中屡见不鲜。如“勤能补拙”是强调性格的作用,“因材施教”是侧重个性(人格)的影响,如此等等。然而,究竟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主体的非智力因素呢?

我们认为,应重视从整体性出发,从理论上考察,可以分析非智力因素具体成分的功能;从实践来看,非智力因素是一个结构,非智

力因素和智力又是一个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在智力活动中,影响其活动效益的是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效应。所以,对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动中的效益应采取综合评价,即特定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总结性(效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专项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因为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多元素结构,在培养、实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变量的控制有时是不可能的,有时是无意义的。从整体观看,在智力活动中,影响智力效益可能是各种非智力因素的不同组合,也可能是某一影响因素产生不同的作用。所以,我们对各种非智力因素都予以重视,且要从整体性出发去加以培养。

同时,我们认为要培养非智力因素,应该对具体的非智力因素作具体而谨慎的分析。在我们自己从事的教改实验中,主要抓住四个方面,即发展兴趣、顾及气质、锻炼性格、养成习惯。从非智力因素的正式提出至今,心理学家历来重视发展学生的兴趣。应当把学生的兴趣作为正在形成某种智力与能力的契机来培养。当前在“愉快教育”问题上尽管分歧很大,但是有一条重要措施,就是从发展学生兴趣入手,这是值得肯定的。气质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并无水平高低之别。因此,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每种气质在智力活动中都应获得其固有的地位;二是同样的气质,可以成为积极的思维特征,也可以助长不利的智力与能力因素的形成。所以,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中,应该充分顾及学生的气质。对智力与能力有明显作用的性格特征是勤奋。勤奋往往和踏实、自信、坚韧、刻苦联系在一起,构成主动学习、坚持学习、顽强学习的学习品质。所以,我们在教改实验中相当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并要求实验教师抓住“勤奋” 学习的良好的性格特

征,加以有目的的培养,通过大量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形成具有“勤奋”性格特征的习惯。习惯不只表现在行为上,而且也表现在智力与能力中。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业已证明,智育过程离不开良好学习习惯和智能,特别是技能习惯的形成。为此,教育者要按照年龄特征制定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要求,要训练必要的学习习惯,要严慈相济,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良好学习行为和心智技能的训练。

一言以蔽之,儿童、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重在兴趣、气质、性格和习惯,其中兴趣和习惯更为关键,这是我们从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基本经验。

在平时教学,经常碰到一些学生因粗心而出错和一些对学习产生畏惧感的学生。这种现象除了因为学生的智力因素影响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

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

(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才会认真钻研,积极思维。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做法有:

1、用趣味的学习故事唤起学习兴趣。

学习发展有悠远的历史,沉淀着许多有趣味的学习故事。在教学

过程中配合各种知识的学习把有关的故事向学生娓娓道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低年级教学里,用生动的画面讲述数字的发展和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在教学简便运算的时候,向学生讲述数学家高斯小时侯巧算计算题的故事,树立榜样作用。在教学圆周率的时候,向学生讲一讲我国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激发学生学好数学,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

2、用赏识的语言评价点燃学习兴趣。

古语有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评价的时候,要用赏识的语言评价学生,要充分保护好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热情。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希望老师赏识自己。举一个成功的例子:赏识教育专家周宏的女儿刚学数学的时候,兴趣不浓,做十道口算题错了七道。周宏是怎么评价她的呢?他说:“女儿,你太棒了!十道题做对了三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一道也不会。”爸爸的话令女儿对学习充满了信心,激发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用赞美的语言,少用否定语句,更不要出现粗暴、侮辱的语言。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沉浸在学习数学的快乐之中。

3、用生活化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内容生活化,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真切的认同感,从而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把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通过生活化的引入既增长知识,

又锻炼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原来学习就在身边,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

4、用实践操作活动增强学习兴趣。

哲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知识来源于活动。儿童的天性是好动的,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丰富认知结构。因此,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主动发展。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的趣味和作用。

(六)培养学生学习情感,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功

在教学中,一些学习差的学生长期在活动中没有得到充分参与,享受不到学习的成功快乐,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要通过和蔼的态度,对学生循循善诱、及时表扬、耐心启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下面,我谈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做法:

1、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激发学生敢于探究。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和学生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学生也只有在这种平和,融洽的氛围中,视老师为伙伴,为知心朋友,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心声,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才能充分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点拨,指导,促使其不断健康发展。在实践中,我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待学生的不足甚至是错误,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同时在课堂内外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在需

求。在平时教学中,设计出因人而异,设计出不同坡度、多层次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有能力且敢于去攻破。不断产生成功的欲望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促使智力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

2、改变学习方式,体验学习的快乐。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自悟、交流学习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猜想、推理、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学生的情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体验着疑惑、惊奇、兴奋、喜悦的心理状态。

(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行为过程中实现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小学生学习的习惯主要有规范书写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预习的习惯等。要培养这些习惯,第一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变为自觉的行为,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都是靠自己坚强的意志,严格的要求,努力实践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循循善诱,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坚强的意志去努力实践,自觉的培养。第二要进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训练。例如要培养高年级学生预习的习惯,首先要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课前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先通读课文,借助预习提纲理解例题的解题方法,尝试解答练习题,把疑惑之处记录下来。教师对于学生的预习情况认真检查落实,严防学生马虎了事,成立四人

学习小组,小组长负责检查和评价。持之以恒,预习的习惯就形成了。第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良好的习惯(包括仪表、情绪、语言、板书和解题的良好习惯等),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教师做出榜样,让学生在不断模仿训练中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习惯成自然。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长期保持积极状态,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学生自然感觉学习快乐无比。

(八)结论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踏上了一座学习的快乐桥梁。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唤起了对学习的美好情感,激励着他们对学习中的奥秘产生强烈的好奇和探究之心,不再烦恼学习的烦琐,不再畏惧学习知识的高深,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使他们喜欢接受挑战。研究的实践证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习的教与学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研究 素质是所有外部事物、知识文化等在人的身体心灵头脑中内化之后所氤氲所澄明所亮敞出来的那些东西。[1]一个人素质的好坏是其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与其智力因素的高低有关,又与其非智力因素的优劣有关。专家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创造能力、感知理解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的目的性、计划性、意志力兴趣、信心、情感等方面。智力因素是评价一个人智商高低的依据和标准,但智力因素的发展又不是孤立的,它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交互作用交互影响。试想学生学习知识,如果没有兴趣,信心、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再起作用,那么他对所学的知识不可能有良好的记忆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出色的评判能力和理解力。反之一个弱智儿童无论你怎样培养他的非智力因素,他也难以超越常人。根据我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浅谈培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帮助更快的提高学生素质。 1,培养智力因素 1.1,培养个性 个性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即涉及个人先天的智力因素,又与后天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发展个性意味着把每个人的独特的个性因素,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手段加以培养,使之在质的方面不断提高、升华,甚至可以把某些潜意识的因素也整合到更为自觉,更为稳定的理性活动之中。现代教育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个人特色和风格。培育良好的个性同时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自身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这种指导思想教授画葵花一课时,鼓励学生个人对客体--葵花有独特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学生各自表现出的葵花千姿百态,有的笔下的葵花是茁壮生长的壮士,粗大有力,有的笔下的葵花是窃窃私语的顽童,有的是被果实压的弯了腰的老者,更有甚者,索性改变了葵花的固有色。这些处理都体现了儿童对葵花不同的观察理解和个性心理,同时学生的心愿得到尊重和发展,并刺激发展了他们的个性,正如赫德所说,“创造性儿童最显著的特点是拥有自己的个性”,而只有拥有个性的人才能在竞争的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1.2,培养创造能力 在人的众多智力因素中,创造力可称为智力的最高形式。现代社会是多变化、快节奏、大开放、高速度的知识社会,多种信息使学生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多。他们不再是循规蹈矩、听话顺从的“乖孩子”,他们有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自主意识。我们应该培养这种独特性、挖掘他的创

小学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 素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河北省无极县实验学校白雪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对于减轻小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数学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最积极,最活泼的因素。数学教学必须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克服消极心理,控制不良情绪的能力,使其对学习活动充满热情并能稳定持久地保持。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的良好情感。①增进师生感情交流。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数学教师应以热爱学生的情感来感染学生,这才能与儿童融洽相处,

成为儿童的大朋友。教师应处处关心爱护、热情帮助学生,以情感情,同学生建立融洽亲密的师生感情,使学生喜欢数学老师,听老师的话。②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数学学习内容,让各层次的学生愉快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更加喜欢数学。③尊重学生个性,热爱后进生;教师应对数学教学持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正面引导学生,决不能动辄批评、训斥,更不能挖苦、讽刺后进学生,自卑是他们共同的心理状态,更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怀和鼓励,哪怕是一句赞扬的话,都会在他们心中产生回响。要尽量给后进生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消除其逆反心理,树立学习信心,使学生由不愿学转变为喜欢学习数学。 二、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 教学中,有目的地不断用榜样言行生动范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例如讲华罗庚、陈景润等我国着名数学家的事迹及成才的故事,指出他们之所以能登上

如何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如何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它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具体操作,但对智力因素起着动力协调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共同作用的过程。在学习者方面,学习成功与否除受智力因素和本人已有知识能力制约外,非智力因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力图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努力培养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下面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活动、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是制约积极学习的重要因素。正确和远大的动机是积极学习的原动力和源泉。在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以启发他们 的求知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动机与目的、理想之间有着较高的正关系,相关系数达0.819。 2.依靠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贯彻积极学习精神,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采用多样化和新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学习成功,以激励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3.以表扬为主结合适当批评,开展游戏、竞赛,建立兴趣小组、课外活动以及利用成绩反馈等,都能激励学习动机。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倾向,它是积极学习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分。动机和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中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远大的目标能促进有趣向乐趣和志趣转化。 2.贯彻积极学习精神,创建融洽、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语言和问题情景等以激励学习兴趣。 3.恰当安排教学内容,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活跃学生独立思维过程以发展兴趣。 4.加强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就会持积极的肯定情感,反之,持消极的否定情感。人的认识活动始终伴随着情感。列宁说过:“人类在探究真理时,积极肯定的情感起激励促进作用,消极否定的情感起抑制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增强积极肯定的情感,降低消极否定的情感。 积极肯定的情感要靠感染、诱发和点拨。我认为以境育情、以行育情、以情育情和以理育情是感染、诱发和点拨情感的重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景,使学生能触景生情,激发起他们轻松愉快的情感;建立融洽协调的师生关系和合作相互帮助的学生交往集体,能感染形成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小组和班级集体;点拨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能培育学好功课的深厚情感。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行动的心理过程。如果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那么,要完成任务和达到目的就

浅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正确的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因素,是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取得成功的秘决之一。而动机、兴趣、习惯等均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获取知识的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在智力活动中可以培养非智力因素;反之,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又能对智力因素起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对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成功的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激励学生的一种内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1、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学习动机 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不用数学。”数学的用处如此广阔,它是现代化建设必备的知识。如第七册教材中题为“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这个距离大约比地球赤道的7倍多7万千米。地球赤道大约多少千米?”通过这道题的计算可以教育学生学习数学与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形成长远的学习动机,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热情和自觉性。 2、用原有动机与迁移来培养学习动机 有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缺乏意志力,因而对学习数学感到乏味枯燥,导致学习成绩低下。但这些学生也有他们各自的优点,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某方面的优点,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引导他们将这个动机迁移到学习数学上来,这是学生前进永不枯竭的动力。陈XX同学是留级生,但他被选为参加校跳绳比赛的运动员,我就热情地做他练跳的义务裁判,并对他说:“陈XX,你的双摇跳得不错,而班里的许多同学包括老师我都不及你,能否说说为什么跳得这样好?”他答道:“我是一有空就练跳绳,并天天坚持。”于是我就因势利导说:“如果你能把这种意志用到学习数学上来,那你的数学成绩肯定会赶上好的同学。”他会意地点了点头。后来他坚持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做正确,遇到不懂的就主动问,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是成功的关键 瑞士教育家波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追求。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注意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如果一个学生喜欢某一位老师,那他一定喜欢这位老师上的课。这就是古人所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不仅是职业道德所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所必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对学生要尊

关注每一个学生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背景介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性。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给后进生更多的阳光,让他们发挥内在的潜力,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案例描述: 我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1:2、5X32、7、8+6、5+2、2 15X(4-0、5)2:100-63 48+39 17X40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整数口算当然简单一些--------课的发展如设计的一样顺畅,但是“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于是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说道:“对不起,老师在出题时只考虑到差生,要帮助差生,给差生机会,建立他们的信心,而没有考虑你们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则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分析: 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尤其是"差生"的情感.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差生"一个班最能体现学习数学的最终效果.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快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的更多鼓励,对优生进行挫折教育 在回答对老师的问题时,"差生"受到教师的表扬后的那种惊喜使我久久不能忘怀,使什么让他

如何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

如何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海伦市伦河中学李洪伟 学生的智商有高有低,存在差别,这是客观事实。这种差别不会太大,但学习成绩可能差别很大。这些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更是取决于两种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智力因素主要指人的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等。智力的发展并不是独立的,既有智力活动的操作系统又有非智力活动的动力系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智力水平的提高。两者在学习过程中如能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则可相互促进,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形成较高层次上的良性循环,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更有效的进行英语教学呢? 一、精心备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指对某种事物抱有的积极态度和特殊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产生迫切求知的欲望,他们的创造力、学习力才能得以发挥,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时,他总会不畏困难,主动学习,而且能从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必要的知识。兴趣主要靠老师来激发培养,英语学习更是如此。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必须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初一刚入学,更应注意从培养学生兴趣着手。上好导言课,使学生认清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为培养兴趣做好准备。初一是培养听、说、读的重要阶段。因此每天上课前,可以让他们用英语进行free talking (5分钟左右)。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对学生的点滴成绩尽量表扬,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上课时,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唱歌、游戏、chant、表演、简笔画等,同时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如:生生互动S----Ss Ss----S 师生互动T----Ss T----S Ss-----7 等,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并及时表扬鼓励。努力把课堂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这种趣味盎然的课堂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一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以后的英语学习将非常有利。到了初二、初三,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词汇量的加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相应减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改变方法,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词汇教学尽可能直观化、多样化。对话教学采用表演的形式,课文教学采用整体化进行阅读理解方面的操练---学生先认真看一遍课文,然后合上书,采用抢答的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问答。对学生进行听、说、读训练的同时,培养竞争意识。长期坚持训练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应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并设英语角,开展英语朗诵,演讲比赛等。在课堂中可以借鉴李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构成智力主要有六种因素: 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智力因素,就一定程度而言,属于先天因素;非智力因素则侧重于后天的养成。 非智力因素的高低是学生成绩优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步入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 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 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 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需要、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尽管智力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但它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则是众所公认的。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高度相关。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由于各人的先天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天条件的不同,诸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使人们的智力出现了差异。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分为量的和质的两个方面。所谓量的差异,一是智力的水平差异,二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所谓质的差异一是智力的类型差异,二是智力的性别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智力差异对人们学业成就和未来事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在个性心理结构中,诸多非智力因素组成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是人的个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进行活动的积极程度。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其学习动机、情绪情感及个性特质都会对学习成果有很大影响。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的数学肖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作为父母、老师,都希望学生超过自己,少年学有所长,长大事业有成。为子成龙,为生成才,都不惜一切代价,如春蚕,如蜡烛,如人梯,促其茁壮成长。有的学生天资聪灵,学习却一天天没了兴趣,成绩自然也不理想。作为家长无不唉声叹气,恨铁不成钢;作为老师,

关注学生学习感情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背景介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性。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给后进生更多的阳光,让他们发挥内在的潜力,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案例描述: 我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1:2、5X32、7、8+6、5+2、2 15X(4-0、5)2:100-63 48+39 17X40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整数口算当然简单一些--------课的发展如设计的一样顺畅,但是“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于是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说道:“对不起,老师在出题时只考虑到差生,要帮助差生,给差生机会,建立他们的信心,而没有考虑你们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则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分析: 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尤其是"差生"的情感.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差生"一个班最能体现学习数学的最终效果.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小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小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一)原因分析 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受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诸如人的个性特征、情绪特征、意志品质等。在影响小学生学习成绩的诸多非智力因素中,毅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在对学习成绩发生影响的非智力因素中,缺乏毅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可以说是一个开端环节。 首先,缺乏毅力的学生往往不能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在学习顺利时,能够坚持学习的时间也比别人短;若遇学习不顺利,则会干脆放弃学习。所以,缺乏毅力直接导致学习成绩差。其次,缺乏毅力还会通过知行脱节和低自尊等环节间接导致小学生学习成绩差。缺乏毅力的学生有时会知行脱节。一方面,他们并不是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们又不能够坚持学习,产生知行脱节现象。知行脱节和低自尊往往互为因果关系。一方面,低自尊的学生因为缺乏自信,每当遇到困难时很容易放弃,从而导致知行脱节;另一方面,知行脱节所产生的结果会使行为与认知偏离更远,从而更觉得自己不行,导致自尊更低。低自尊的学生往往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即使努力也没用,因此,学习成绩比较差,尤其在遇到困难时会更差。 低自尊的学生一般都是自卑感比较重的学生,他们往往由于非常敏感而导致对行为矫枉过正。例如:老师批评了两句就不去学校了;考试成绩不好就故意捣乱;为自己的下一次成绩不好做铺垫、准备借口,等等。这种矫枉过正的反应会进一步加速知行脱节现象,因为这些学生其实知道他们这样做是不好的。这些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很追求虚荣,他们的许多行为表现都是虚荣心驱使的结果。 这些低自尊的学生往往也表现为缺乏竞争意识,对什么都满不在乎。 从上述非智力因素影响的循环关系图来看,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智力的影响并非一二个因素孤立作用的结果,而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去纠正小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提高其学习成绩并非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如果再加上智力因素、家庭和社会等因素,情况就更加复杂了。 (二)对策指导 一般来说,对付那些缺乏毅力的学生,行为论的强化说比较有效。因为这些学生只是缺乏毅力,并非不明事理。具体做法是,一旦发现学生能够坚持学习一段时间,及时给予强化(表扬或其他),使这种行为继续下去:学习强化(表扬或其他)再学习。 强化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参照奖励的使用策略中提到的固定率策略或变化率策略。另外,也可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原理,通过在无条件刺激物和中性刺激物之间建立联系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毅力。具体做法如下: 如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在学生学习和奖励之间建立联系的方式增强其学习毅力。奖励的使用可参照前面有关奖励的使用策略。 自尊作为心理健康的中心环节,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当然,低自尊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这里既有个性方面的原因,也有外在原因,但多数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提高小学生自尊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了解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然后才能针对其原因,制定具体措施。一般来说,小学生的低自尊和学习成绩差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当然,小学生的低自尊也与其他因素有关。有的小学生由于认为自己的某方面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如因为在课堂回答问题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等。由于低自尊的形成往往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用认知的方法提高其自尊更有效。采用认知方法提高自尊的基本原理是:认知改变行为,不健康的行为是人们的认知活动作用的结果。教师的作用是:通过改变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提高其自尊。教师首先应当从小学生的问题入手帮助其端正对自己的看法;如果小学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获取学习的成功都是不可缺少的。那么,究竟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 对非智力因素的涵义,心理学家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和个性品质的心理因素;有的认为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以外的一切对学习有影响的心理因素;也有的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非认识因素”;还有人认为非智力因素就是“人格因素”。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可以称作对心理过程有着起动、导向、维持与强化作用,又不属于智力因素的心理因素。所以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复杂的概念,包含了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的其他心理因素。 ((一)国外研究 对非智力因素的早期研究,认为天赋高的儿童除智力以外,其他方面都比普通的正常儿童要差。天才儿童总被认为是身体虚弱、病态、情绪不稳定、神经过敏、性情古怪和离群独处的人。 对非智力因素的近期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后)否定了早期研究的观点。如布雷(D.W.Bray)在他的《天才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一书中认为,人的杰出成就的产生是能力、个性和环境三种因素有力配合的结果。许多研究都还认为:各种个性的不同方面与各种能力结合后会导致有高度成就的特性“结合体”。许多研究者注意到天赋高的儿童在情绪和心理上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还具有幽默感、独创性、好奇心和新异感。有的研究还指出,天赋高的儿童在礼貌、纪律、自我批评、合作性、独立性和敏感性诸方面都超过了一般儿童。 近期的研究中还有人提出以下观点。 1.对活动的强烈需要和爱好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他们认为一个学生有学好某学科的能力,但由于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只有当学生对这门功课发生了兴趣,有了强烈的需要时,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2.对学科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热情也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包达列夫(А.А.Водалев)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态度会在他的知觉、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特性上留下痕迹。学生缺乏积极的态度,就会阻碍他的活动潜能的发展。他们认为成功的取得与热烈的情感是分不开的。冷漠无情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创造者的。 3.焦虑与学习成功有一定的关系。斯皮尔伯格(Spleberger)认为:能力中等而焦虑低的学生,其成绩较同等能力而焦虑高的学生为优;能力低的学生,无论焦虑高低,其成绩均劣;能力强的学生,无论焦虑高低,其成绩均优。这与能力强的学生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也强有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作者:王子玉 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9期 [摘要]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和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应试教育中,学校教育存在重智力,轻心理;重分数,轻个性的倾向。对学生情感、兴趣、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较忽视。本文拟对非智力因素的定义、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作以阐述。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学习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9-0159-01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社会对素质教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中学开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逐步成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关键因素之一。 一、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目前,人们对非智力因素的定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亚里克山大(W·P·A1exander)于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的。他在对人的智力测验研究中发现,在智力测验中有很大一部分变量被人们忽视了,如被试对活动的兴趣、情绪状态等。后来,1935年他在其论文《智力:具体与抽象》中才正式使用“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对非智力因素及其与智力因素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才倍受人们的关注。非智力因素包括四个方面:1.动机2.兴趣3.情感4.意志。 二、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的关系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这些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学习动机就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生考试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考试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培训内容 l、考试时的心理调节; 2、考试工具、书写、答题速度、卷面布局; 3、答题技巧。 二、培训原因 1、很多学生考前心理没有底,没有目标要求。有些学生考前心理紧张,上了考场脑子里一片空白,发挥不了平时的水平,甚至慌场。 2、很多学生考试前工具准备不充分,或者准备的工具不符合答题要求;有些学生书写潦草,字体过大或过小,不美观;部分学生答题速度过快,书写质量降低,影响得分;部分学生书写速度过慢,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题目;很多学生答题前没有考虑到答题量的多少,使题面布局不合理,有的答题内容只占整个答题面的极少部分,有的不能够在规定的答题面内将内容答完。 3、很多学生答题时只有苦干,没有巧干。会做的题不符合答题要求,不能得分,做好的题摆放、表达不十分恰当,不能够得高分,有时造成会做的题做不出来,做出来的题不能得分。很多学生不能做到会做的题稳得分,能做的题多得分,不会做的题也要争取得点分。 三、培训方法 1、学生心理调节方法: (1)考前理发,洗澡,换上自己最爱穿的衣服,心情愉悦地迎接考试; (2)考前根据自己的实情确定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不至于到考场上过于紧张或过于放松; (3)进了考场,做题前要收腹提胸,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 (4)若出现慌场,停下答题,思考与考试无关的事件,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 (5)若遇见难题,应放下继续朝后面做,避免增加紧张情绪;

(6)做到一大半时,应长呼一口气,以释重负,缓解压力。 2、考试工具、书写、答题速度、卷面布局: (1)书写工具一定要符合考试要求,并有备用,不能因工具影响得分或引起紧张情绪。 (2)书写要工整,字体大小适中,字体应以占作文纸格五分之四为最佳。 (3)平时训练学生答题时,要有时间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水平,学生在考场上也不至于出现紧张情绪,学生只有把平时训练当成考试,才能把考试当成平时训练,才能有平常的心态,才能思维敏捷地完成答题内容。 (4)答题前一定要根据问题的多少、答案的多少,对答案的内容作一个预判,合理地布局答题内容,既不能把答案答得过于集中于上半部分,更不能让答案超出答题区,要疏密合理,这样扫描出来才能清晰美观。 3、答题技巧: (1)接到试卷后,把试卷整体阅览一遍,做到心里有谱。 (2)合理分布各部分的答题时间。 (3)应按从前向后的顺序,遇见难题应放下,不要在难题上过度纠缠,增加紧张情绪,影响答题速度。 (4)检查时对于第一遍做题时有疑问的部分仍然不能明确的,以第一次的答案为准。 (5)对拿得准的答案,要用专业术语答题,不能泛泛空谈;对于似是而非的题目,要尽量地用专业术语答题,用自己的话作恰当的阐述;对不会的问题,也要根据自己平时训练实行迁移、想象作答,不能空题,尽量多得步骤分。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比作种子,把非智力因素比作土壤,优良的种子只有播在肥沃的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构成智力主要有六种因素: 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智力因素,就一定程度而言,属于先天因素;非智力因素则侧重于后天的养成。非智力因素的高低是学生成绩优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步入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需要、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尽管智力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但它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则是众所公认的。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高度相关。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由于各人的先天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天条件的不同,诸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使人们的智力出现了差异。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分为量的和质的两个方面。所谓量的差异,一是智力的水平差异,二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所谓质的差异一是智力的类型差异,二是智力的性别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智力差异对人们学业成就和未来事业的影响是很大的。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在个性心理结构中,诸多非智力因素组成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是人的个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进行活动的积极程度。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其学习动机、情绪情感及个性特质都会对学习成果有很大影响。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的数学肖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刍议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刍议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要进行有效地学习,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智力因素,而且还需要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潘菽指出: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其中一类是有关认知活动本身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另一类是有关学习积极性的,如注意、情感、情绪、意志等。前者直接涉及到学习本身的是智力因素,后者是与个性心理特征和学习动机密切相关的,实际上指非智力因素。美国的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也认为:人的一般智力不能简单地等同智慧能力之和,还应该包括非智力因素。因此,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也就是IQ 值的大小,而且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克服困难的坚持性,良好的学习情感,顽强的学习意志和期望成功的愿望。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班级中有个别的学生平时上课不太用功,下课又总是满头大汗,作业也是信手拈来。其他同学还在埋头作业时,他却拿着球到操场上龙腾虎跃去了。可是每次考试,成绩又总是名列前茅。我想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有着独特的学习天赋,他们除了能领会知识要点外,更主要的是有着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然而,这种非智力因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有一个教育、培养、强化、发展的过程。那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动因,是激发学生智力活动的动力。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指出:“为了在教学上取得理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即创造学习的诱因。人们通常把促使人去活动的原因称之为动机,动机可以把人的精神力量发动起来。”这句话有力地说明了动机在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三国时,刘备乐不思蜀,是因为刘备迷恋眼前的所有,丧失诸葛亮指点的强国富民的动机。后来,幸亏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传锦囊妙计给赵子龙,晓以大义,才将刘备接了回去。所以说,人对做每件事情(包括学习也一样)都要有一个目标,有一种动机,这样才能有动力,朝奋斗的目标努力。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是激发创造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不仅要准确地、艺术地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到“知识王国”里来。兴趣的发展有三个层次,从“有趣”开始,产生“乐趣”,然后向“志趣”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从三个方面着手。(1)利用游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本性活泼、好动,对新奇事物往往具有好奇心。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等活动,设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秋长中心小学黄惠琼 素质教育认为教学任务不仅是要传授知识,更要学生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在数学教学中,人们最为关注的是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殊不知,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是协同作用的,两者之间紧密、互相促进。因此,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下面就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效率的教学,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并主动去钻研、探索和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往往表现为精神饱满,情绪激昂,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以思激趣,语言要幽默、形象、口语化,去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教二年级学习乘法口诀时,学生逐渐感到枯燥乏味时,我把乘法口诀与课本的游戏连起来讲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二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并仔细讲解:一只青蛙两只眼睛就是2×1=2……两只青蛙四只眼睛,就是2×2=4……再加上通过老师的形体语言的表演,学生的兴趣陡增,并很快地掌握了乘法口诀。 二、保护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好奇心是对新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捕捉和保护学

生的好奇心,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当新知或新事物出现时,学生往往凭着一颗好奇之心,想去发现,想去求知,获取他们需要揭开的奥秘时,有意识地培养和开发这种非智力因素,会使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教二年级“表内乘法”时,我先让学生出几道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题,让学生说出有几个相同加数,我立刻说出答案,不管学生怎么出题都难不到老师,学生觉得很奇怪,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入新课,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从心理上消除对老师的戒备以及防范心理,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过多的心理压力,或以灰色的心理看待老师,敌视老师和同学,以愉快、健康的心理对待学习、生活。这样,学生也愿意把自己的心理压力释放出来,遇到的难题也会倾吐给老师,使老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发掘、利用事物营造出一种浓郁热烈的和谐统一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减轻学习的学习压力,使其思维积极活跃,使其智力水平大大提高。教师还应尽量淡化师生界限,以消除学生和老师之间难以逾越的心理鸿沟。在给学生上课时,尽量放下老师的架子,要以平和的心态、温和的态度和学生交谈,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保持轻松、快乐的心情投身于学习,让师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交流。实践证明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会对其相关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出强烈的求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1) 智力因素通常是指人在认识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特性,是人的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道德、思想和态度等方面的心理活动,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我们不但要了解什么是智力因素,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同时还要了解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从而促进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在开发孩子智力因素的同时,加强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那么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首先,智力因素是人的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孩子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活动,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操作系统学习任务没法贯彻完成,没有动力系统学习活动难以发生,也难以持续下去。孩子的学习需要记忆、观察、注意、想象、思维等这些智力因素的参与,同时孩子的学习也需要有兴趣、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支撑。这样孩子的学习才能稳定、持续提高。 其次,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在互相制约中得到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智力因素制约着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一个人具有敏锐、精确的观察力,那么他就容易形成耐心、细致的性格;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也制约着智力因素的发展,如一个人对学习具有浓厚兴趣、自信心、责任感,那么就会支持他刻苦顽强地学习,从而他的智力也就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 第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调节和推动的积极作用,使智力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而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干扰的或妨碍的消极作用,使智力因素在认识活动中无法正常发挥。 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水平差异是不大的。为什么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却非常大呢?这是因为他们之间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得非常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性格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你想使你的孩子成才吗?首先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使他(她)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另外,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