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和美育

数学和美育

数学和美育
数学和美育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

望城县第六中学 陈祥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利用列举法由浅入深地剖析了数学中常见的几种美,然后进一步讨论了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意义,最后结合中学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数学美育的几种方法。

关 键 词:对称美 简洁美 和谐美 美育 数学

一、数学中存在美

哲学家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她,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 数学美是蕴藏于数学所特有的抽象概念、公式符号、命题模型、结构系统、推理论证、思维方法……之中的简单、和谐、严谨、奇异等形式,它揭示自然的规律性,是一种真实的科学美。数学中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简洁美

19世纪以来,数学进一步抽象化和运用公理化方法揭示数学系统或分支的内在规律性,从而使得数学理论具有简洁性、条件性和结构上的和谐性。而中学数学知识系统,原则上也是按公理化和结构思想展开的,因此若能从整体上去理解、把握数学,你会深深地体会出数学的简洁美。

数学是关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中的数、形以及思想方法上无处不体现简洁之美。

数学概念是精炼的。数学概念的内涵历经沧桑,千锤百炼,每一次变化都使概念更加清晰和更具一般性。例如函数概念:1673年,莱布尼兹定义——函数就象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那样随点的变化而变动;1821年,柯西定义——对于X 的每个值,如果Y 有完全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 叫做X 的函数;近代定义——设有A 、B 是非空的集合,F是A 到B 的一个对应法则,则A 到B 的F映射:A →B 称为A 到B 上的函数。它一步一步更简洁、更具一般性地抓住了实质——数集之间的一种特殊对应,高度抽象而广泛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

数学公式是简洁的。例如:欧拉公式x i x e ix sin cos +=把实数域中看不出有任何联系的指数函数和三角函数在复数域中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其特例01=+πi e 表现形式上是多么的简洁,并且把0、1、i 、e 、π五个重要常数简单而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了。

众所周知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形式上简洁规整,应用上广泛普遍。在梯形的面积公式()为高)为下底;为上底;(h b a h b a S 2

+=,当a=0时变成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当a=b 时,变成平形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对立又统一、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方法在数学中处处可见。

分形学科的诞生,使得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当人们用分形的观点重新审视自然

物时,发现自然界的各种各样自然形态本质上都具有分形的结构。例如,地学方面:海岸线,岛屿,国界,山谷,河流,路面等弯弯曲曲凹凸不平的形状;生物方面:人的肺,血管,人脑,表面形状,大多数树木花草地分岔结构;在宇宙方面:天体在宇宙空间中的分布,月坑的直径分布以及作为月坑成因地陨石和小行星的大小分布,空中的云块边界雪花的表面;在物理化学方面:物体的表面由细微粒子集聚成的凝聚体,闪电,多孔吸附材料的表面,蛋白质高分子的结构……分形学家说,自然界处处有分形,分形无处不在,这从物体形态结构方面说明:世界在本质上是非线性的;数学在描述本质上非线性的世界上又是多么简洁。

请观察下面两幅来自分形学的图片。

它们用简单的形加以明快的重复结构变化出多么漂亮的图案。因此,丘成桐说,数学的简约之美与中国古典文学《诗经》纯朴简洁又韵味无穷的语言美有异曲同工之妙。

(2)对称美

对称美是形式美之一,它给人们一种完美匀称的美感。形体的对称美在自然界中处处可见,数学中的对称美更是其显著的特征之一。例如:二项展开式的系数,正多面体、圆、正弦定理都具有明显的对称性。

解题过程中如能利用对称性,能使解题方法简洁、明快。

例题:已知x, y, z 互不相等,且x+1/y=y+1/z=z+1/x ,求x 2y 2z 2的值。 分析:由x+1/y=y+1/z 可得:

1/(x-y)=yz/(y-z) (1)

由轮换对称性易知:

1/(y-z)=zx/(z-x) (2)

1/(z-x)=xy/x-y) (3)

由(1)(2)(3)三式相乘即得:x 2y 2z 2=1。

(3)奇异美

数学常常把简单的问题上升为有深度的问题,把复杂的问题又化解为容易理解的简单问题,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数学的奇妙与美感。我们来看正面的例子:

在长方形ABCD 中,AB=6,BC=,EF 、GH 是三等分线,它们与BD 分别交于M 、N ,把此图沿EF 、GH 折成正三棱柱AEG-CFH ,求平面AMN 和平面AEG 所成的角。

按常规解

Menger

Sierpinski A E G B N M D F H C F E M G

N H C(D) A(B)

法,需要先作辅助面,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进行计算。但是如果我们想到面积的射影定理,逆向思考,便可另辟新途,得到下面的巧妙的解法:ΔAMN 在平面AEG 上的射影就是ΔAEG ,容易算得2,3==??AMN AEG S S ,设所求的角为θ,则有2

3cos ==??AMN AEG S S θ, 故所求角θ=30○。这种解法的简单性和奇异性,简直令人感到有一种美的享受。

再看下面的例子: (生日问题)n 个人中至少有两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是多少?设一年为365天,n ≤365,每个人任“取”一天作为自己的生日。

解:按假定,每个人生日有365种可能,因此n 个人共有365n 种可能。至少有两个人有相同的生日的概率为:n n n A P 365

1365-= 看看具体的计算结果:

n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P n 0.03 0.12 0.25 0.41 0.57 0.71 0.81 0.89 0.94 0.97 0.99

366人中至少有两人有相同的生日,这是很明显的必然事件;而55离366如此之远,几乎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大异于直接经验,这也体现了数学思想方法上的奇异美。

(4)和谐美

各种自然形态,特别是动植物的生态以及人类的许多造物形态都有蕴含丰富的数学关系,有丰富的对称美、和谐美。作为反映和研究客观规律的数学科学,集中反映了这种美的特征。数学美的和谐性是指数学内容与结构系统的协调完备和数学所表现出的均衡对称。

例如:黄金分割律这一数学和谐的最佳比例,不仅是构图原则,也是自然生物的最佳条件,在植物叶脉的分布,动物身上的色彩和图案都大体符合黄金分割律的比例。

又如:()?????

?-∈=2,2,sin arcsin ππx x x , ()][π,0,cos arccos ∈=x x x () ?

????-∈=2,2,tan arctan ππx x x , ())(π,0,cot cot ∈=x x x arc 前面的公式出现一种整齐划一的对称美,而后面的自变量所属区间各有差异。若能发现它们的共同内涵----相应的反三角函数的值域,这样来理解整体上就和谐了。

数学中存在着自然的、真实的美,它们都是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美。

二、数学美育的意义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处不体现着数学美。然

而在我给刚入学初中的学生讲到数学美的时候,绝大多数学生都感到非常惊讶,他们不能把数学与美联系在一起;不少学生学习数学时,通常认为数学枯燥、抽象难懂,从而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这些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我们在教数学时把数学等同于做题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数学美育教学的欠缺。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只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产生积极而又持久的求学劲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注意挖掘并体现数学美的特征,诱发学生内心的美感,那么学生获得的数学审美能力,能给学生带来喜悦,从而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心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审美情感的培养能给学生留下生动、鲜明的形象,以便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引发其科学想象;从而有助于开发智力、提高创造能力。无数实践证明,数学美对于人们进行数学创造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首先,对数学美感的追求是人们进行数学创造的动力来源之一;其次,数学美感是数学创造能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第三,数学美的方法也是数学创造的一种有效方法。

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不应该只是知识。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与适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把数学美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去感受、去欣赏、去评价,就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数学美中的严谨性可以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高尚品德;追求数学结论的完美和解题方法的最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勇于探索、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

以上种种,正如美国数学家克莱因对数学美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

三、数学美育的方法

(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揭示数学美

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是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它们虽然蕴涵着美的因素,但由于数学的美主要是通过数学语言来体现的,具有一定的间接性、模糊性。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美的存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感知力,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鉴赏美,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内容是美的。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对于任意三角形有它们的三条中线总是交于一点,我引导学生看到各种三角形都是如此而并非巧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奇巧之美。同样,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三条垂直平分线、三条高也分别交于一点,更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既使是最简单的图形——三角形也蕴藏着深刻的数学规律。

又如:函数y=f(x)这一简单的表达式把两个变量X和Y的关系通过对应规则F并且用等号连接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数学的符号美和简单美;圆锥曲线图形的对称、杨辉三角的对称等反映了数学的对称美;

在讲函数极值的时候,我们可以举出自然界中几个体现极值原理的例子:蜜蜂做的蜂房是自然的对称形式,其表面积最大、用料最省;气泡是在充气量相同的条件下,其表面积最大、承受外界的压力最小,这样气泡才不易破。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概念的

简洁之美和数学广泛的应用之美。

(2)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体现数学美

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心智活动,不能截然分割为理智和情感两个领域。而数学学科的情感因素是依附在一定环境下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训练过程中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情感的发展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教师作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潜移默化,多方渗透,使教学情智并茂。

数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体现数学的结构之美,应有严谨、科学合理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结构,教学环节之间应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体现对双基、能力和非智力品质的培养。作业布置时精心挑选习题,挑选习题时,要循序渐进,以实为美;推陈出新,以新为美;一题多解,以巧为美;故设陷阱,以奇为美;引导推广,以活为美。注意掌握分寸,不把难题、怪题强加给学生,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具有学科特点:准确、精炼、形象、幽默;同时,应精心设计板书,做到规范、工整、布局合理,色彩缤纷,图文并茂;从而创造一种美感盎然的教学情景,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的陶冶,学识的增长。

从表面上看,数学符号是单调的,数学公式是枯燥的,数学内容是无味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剖析、演示、图形、图像、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使数学的内容活起来,动起来,从而赋予数学内容以美的生命、美的内涵,使学生从数学的显性美提高对数学隐性美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形成数学美感。又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通过画龙点睛地穿插一些数学史、数学家的隽永格言,数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数学上的争论.数学家的奋斗事迹等等,使抽象、高深的数学知识得以形象化、趣味化,使学生从心理上愿意接近它、接受它,直到最终热爱它。或者,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数学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操作情境、悬念情境)或数学课堂分组竞赛等等方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构成了数学教学方法的形式美。

(3)在应用之中实践追求数学美

我们知道,一名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的多少并不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学的精神。数学的精神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根源所在,而这种数学精神的培养过程就是数学美的创造过程,数学美的创造是数学美的升华。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采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去审美,去欣赏美,去发现美,形成对数学美的规律性认识,再用这些规律去猜想、去探索、去发现、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达到数学审美的最高境界——应用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前后比较,归纳总结,揭示内在规律,形成有序结构体系,并教给学生归纳整理的方法等手段融贯数学之美,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能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把正棱柱内接于圆锥、圆柱内接于圆锥、圆柱内接于球、圆锥内接于球、圆台内接于球、球内切于圆柱、球内切于圆锥、球内切于圆台以及球内切于正方体、球和正方体的所有棱都相切与球外接于正方体等等常见的特殊多面体与旋转体的相“接”相“切”问题,画出图形、分析比较,区别异同。根据多面体与旋转体的定义和性质,归纳总结各种情况下“接”与“切”的空间位置关系和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数量关系,寻觅解决问题的截面和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解决的途径。这些优美对称的图形使学生看到美的形象,领略到美的神韵。在感受美、鉴赏美的过程中建立起“知

识链”,形成了知识的有序结构和解题的方法体系,巩固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参考书目:

沈山剑,《数学审美直觉及其能力培养》,中学数学教学参考(99年第11期).

瞿国相,《中学数学教学的美育探微》,中学数学教学参考(99年第11期).

洗之选,《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赵豫才,《谈谈立体几何教学中的美育》,中学数学(92年第4期).

何声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科学出版社.

周孝昌,《美育基础》,四川教育出版社.

张顺燕,《数学文化及其应用》.

数学教育中的美育及作用(1)

浅谈数学教育中的美育及作用 08春季本科小学教育王伟 摘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精确性及应用的广泛性。从数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应用中感受它的美之所在,对于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规律,发挥数学学科在学生德育、智育、美育中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学美育作用 一、数学美的客观性 1、数学的特点与作用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它直接源出一套公理体系,然后进行精确计算、严谨推理。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是人类精神的种体现,已成为我们后人可以去认识和把握、甚至欣赏的一种伟大的作品。法国大数学家H.庞加莱就曾说过:“感觉数学的美,感觉数与形的调和,感觉几何学的优雅,这是真正的数学家都知道的真正的美感”。 数学能给人以哲理的启示。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辨证法》中更以哲人的高视点高视点剖析了数学中的量与质的辨证关系。第二,数学学习兴趣得之于感受成功的欢愉。数学史证明,人的认识是无限的,人的力量有可能借助于抽象表达出作为单个物体基础的共性。人是自然界的生灵,而且是最伟大的部分。人们可以“按照美的规律”,遵循一定尺度改造客观世界。他们在“尺度”的掌握中一旦有些自主权,便会感到驾驭自然的快乐。而且每解决一道难题,也便是一次人格的胜利。他从解决的问题中看到了自身的价值,这使他心情愉悦,产生强烈的审美意识。 2、数学美的产生及客观性 数学美的产生,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审美对象的存在。即数学本身存在着美的因素;二是审美者的存在。数学教学过程则为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数学美育提供了条件。数学审美能力是在数学审美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它主要包括数学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审美情感活动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数学学习的兴趣来源于两种体验。一是欣赏数学本身美的形式——比例、对称均衡、简洁、和谐、抽象、完整、严密、逻辑性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具有确

小学数学美育的教学渗透策略

小学数学美育的教学渗透策略 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完美人格。美育的任务就是塑造审美的人生境界,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这与教育、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在学校教育中,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使德、智、体。美等教育并列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和谐发展、人格完美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美育;渗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认识到小学各科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互相联系,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教育。在此,笔者提出了美育在小学数学中如何进行渗透的几点建议,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的重要性 1. 加强美育,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仅不会妨碍数学教学,相反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促使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数学教学中美的形式,绝不仅限于算术美、图形美等,在多数情况下,更应该强调教师的教学艺术,要

求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讲解,巧妙的启发,优美的板书,去创设一个美好的教学情景。只有在这种美的教学情景中,才能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思维能力、欣赏能力和感情的陶冶同时活跃起来,否则就会使学生感到烦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数学中实施美育对于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2. 加强美育,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美的事物能唤起儿童的愉悦,反过来,又能激发儿童去创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实施美育来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同再现性思维的新颖而独特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破旧立新,别出心裁。它是反映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数学美育的教学功能 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数学美的欣赏教育,可以变抽象的高深的数学知识以形象化、具体化展现在学生面前,赋数学予灵活性,使枯燥的知识“活”起来,自然地也使学生从心理上愿意接近它,接受它,到最终热爱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求数学知识的愿望,产生发现数学真理的灵感。

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

运用美育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素养 宽城县职教中心刘振宇 摘要:在教育管理中,运用美育从审美角度,培养学生对现实的审美视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精神生活,启发其自觉性,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受、鉴赏能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遵循美的原则,发挥其创造能力。所以,运用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美育;教育;作用;审美能力;精神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文献中对于美育谈得最具体的一次。它对美育定位准确,非常有针对性,为我们今后改进美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影响也必将是深远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任,就是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的衡量指标。缺少审美素养,学生会变得越来越世俗、低俗;缺少人文关怀,

学生会变得越来越隔膜、冷漠。如果美特别是内在美被轻视,我们怠慢的不是思维的深度,而是民族的灵魂。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其任务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以一定的审美媒介去感染、启迪美的接受主体,使其在美的欣赏、美感享受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较为系统的美学基本知识。其目的是不断提高接受主体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并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运用运用美育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素养呢?我想从以下几个角度阐述,请同行们指教。 一、教育中渗透美育,任重道远。 很多学校的校训里包含有“真、善、美”的含义,求真,就必然尊重科学,重视智育,求善,就必然尊重道德,重视德育;求美,就必然尊重美学,重视美育。而在人的青少年时期,最乐于也最易于通过审美体验去感知真和善。学生正是在美的探求和创造中,不断地完善着自我,忽视了美的眼睛是昏暗的,遗忘了美的心灵是残损的,丢失美的人生更是不幸的。于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体验、探求,就成了教师的一项责任和义务。在教育教学中要渗透美育,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专业读书心得《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书笔记作为教师,能读到《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我觉得是很幸运的,读了这本书后对我帮助很大。书中介绍了8位小学数学名师的教学艺术和所具有的教学特色,并列举了一些经典课例和教学片断,以及每位老师的教学感悟等等,这些都给初出茅庐的我以很大的启发。 比如前段时间,我班学生上课发言明显越来越少,而且他们的表述也不尽人意,刚开始以为是他们年龄还小,表达能力欠缺,可就在我无意中看到这本《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书时,顿时让我的心里又惊喜又后悔,惊喜的是我有收获了一份财富,后悔的是曾经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书中刘可欣老师说:“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发出描述其思维过程的语言”。 书中刘可欣老师说:“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发出描述其思维过程的语言”。在交流算法和解答策略的时候,有些孩子的“另类”、“错误”的方法往往会受到其他学生的议论,甚至是蔑视,如果此时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往往就再也不愿意交流自己的想法。而刘老师她不会回避这样的问题,她会抓住这个孩子的想法,引导大家讨论、分析这种方法的思路和优劣,但是在最后,一定会反过来启发全班同学:“是谁引发了我们的争论?”没有他的贡献,就不会有我们精彩的讨论,我们一起来谢谢他。于是,我把刘老师的这种方法用在了课堂上,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就连我们班最内向,而且成绩也差的王星会同学也举手回答问题了,像她这样的还有赵东钰、刘恒基、李宗林等。让我感受到他们由胆小、懦弱、犹豫逐步变得大胆、放松、表达自如了。

我想:学生只有在不断的表述中,表达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在不断的交流中,思维才能得以提升和发展,才能相互启发影响衍出新的智慧。 通过这段时间的听课和被听课,有不少的收获,可是也发现了自己有许多的不足。结合听课和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最深的是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课堂语言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好的老师在上课前充分备课,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安排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课堂上富于表现力,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不会觉得学习是老师安排的一项任务,而是自己想要去参加,想去与同学交流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思考,有序的交流,共同进步。自己还要在课堂组织能力和课堂生成时的应变能力上多下功夫。 学校进行的自育自学实践课,个人认为老师在小组讨论时一定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仔细观察倾听,为后面的回顾点拨做好准备,哪些是孩子已经明白的,哪些学生还说不清楚,说到哪一步了,老师都要能在小组讨论时一一了解,这样在点拨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切中关键。我自己在进行试验时,可以先进行同桌讨论示范,目前就让一年级的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好像孩子还不能真正实行,先同位同学交流,慢慢在扩大到4人小组中,可能要好一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老师的课前准备,每一节课都要认真备好,在课堂上多一些互动,少一些说教,多一些思考交流,少一些机械练习,让我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真正喜欢的学习天地。 田立莉老师曾感慨地说:“课堂教学,这是最平常又最广泛引人重视的教育问题。最平常是因为每一个教师和学生天天在课堂里教

小班数学教学论文

小班数学教学论文 一、理清每个环节及设计意图,让知识点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例如小班数学《小菜场》,要求幼儿先根据不同种类蔬菜的数量,将相同数量的蔬菜依次放入菜架中,分类活动结束后,再根据每个菜架上蔬菜的数量画出等量的圆点。在研讨中教师们认为该分出一个菜架就即时做圆点标记,还是全部分类结束后再做圆点标记这个教学环节产生了分歧。在最初的设计参考中,是要求全部分类结束后再做圆点标记的。我们知道幼儿的思维过程是从具体形象上升到抽象的,在根据蔬菜数量实行分类操作这个环节对于幼儿来说是相对具体的,在这个活动结束后,幼儿在整理分类思路的基础上再对每个菜架做圆点标记是抽象的,这不但符合了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同时,也让幼儿的思路更加清楚,思考过程不受到其他活动的干扰,因为我们是将一个具体的活动彻底结束后再做下一个抽象的活动,而不是将具体的和抽象的活动交叉实行的。 二、提问要清晰、明确,直击目标,把握重点问题,以重点提问贯穿教育活动,始终为教学目标服务 例如在小班数学《买东西》这个活动中,要求幼儿根据小猫和小狗所买物品的不同数量实行对比,知道谁多谁少,并且想办法将它们变成一样多,其实在这个活动中没有太多要问的问题,只需要问:“买了什么?”“买了多少?”“什么多?”“什么少?”等问题,以这几个问题贯穿教学活动始终即可。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问了太多与目标不相关的问题,如:“谁的多?”“谁的什么多?”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反而使幼儿的思路偏离了活动目标,幼儿找不到思考的明确方向,导致教师说不清,幼儿听不明白,活动结束了,幼儿仍然不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该怎样解决问题。事实上教师的提问在数学活动中至关重要,教师的每一个提问都在引导幼儿思考要解决的问题,如果问题不精练,不到位,就会影响甚至干扰到幼儿的思路,使幼儿的思考没有明确的方向,也就无法理解到位。

数学美育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是通过一定方式,培养人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人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美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问题做一探讨,以供参考。 一数学美育的教学功能 数学美育的教学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数学美的欣赏教育,可以变抽象的高深的数学知识以形象化、具体化展现在学生面前,赋数学予灵活性,使枯燥的知识“活”起来,自然地也使学生从心理上愿意接近它,接受它,到最终热爱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求数学知识的愿望,产生发现数学真理的灵感。 2.增强学生的联想、记忆,促进知识理解 美好的事物往往给人留下的记忆是深刻而久远的。不难看出,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定理、公式、结论的记忆无疑是有帮助的。 3.启迪解题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美是真理的光辉,数学之美曾使无数科学家倾倒,又使许多科学家在寻求数学美中得到了思维的结晶。我们通过培养学生欣赏美、追求美,从而使学生接受美感智慧的启发,打开解题思维之门,得到简捷解题途径及优美方案的设计。 4.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可激发起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在愉悦的数学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充实、丰富精神世界,培养真诚、坚韧、勇敢的优良品质,树立健康的审美观,为学生探索真理、追求美好事物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科学美,数学问题中处处体现了严谨、简洁、对称、统一、奇异的美,对数学美的追求常常是数学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充分揭示数学美,不断发现、创造数学中美的素材,把自己发现、创造数学美的经历传授给学生,不断提高对数学美的感受力、审美力,激发兴趣,以美启智,有效地获取真知,发展理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对于任意三角形,它们的三条中线总是交于一点,使学生感到应是巧合而并非巧合,从而由审美直觉联想到三条角平分线、三条高线、三条中垂线也总是交于一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最简单的图形——三角形中蕴藏着的一般

[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其完整的结构、对称的图形、合理的布局、简洁的形式,无不体现出美的因素。数学教学虽然重在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但也不可忽视美的渗透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环境和意志品质,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学会欣赏数学中的美,并不断地去表现和创造数学的美,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巧妙展现——感知数学美 美到处都有,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能力。数学中,同样处 处蕴含着美的因素,如数的美、形体美、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等。但是,这些美没有像美术作品那样外显,小学生很难感受和意识到,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涵的美的因素,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把蕴涵在教材中的美,采取直观的手段展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享受美。 1感受数学算式的规律美。爱因斯坦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 公式组成。”算式虽然只是由10个阿拉伯数字组成,但却展示了数学的规律美。教师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揭示算式的规律美,就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享受数学的美。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三位数》后,教师先出示四道算式: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 学生通过刚才发现的规律,很快地写出了正确的答案。然后教师将所有的算式板书在一起,再次引导学生对发现的规律进行一次回顾,让学生感受算式的规律美。

论美育的特征与功能

论美育的特征与功能 袁敬娜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 457000) 【摘要】美育,即通过审美育人,从而使人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人生美育观。为了更好的把握美育这门学科,试论美育的特征与功能。 【关键词】美育;特征;功能 美育是以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各种审美现象为媒介和手段,通过受教育者的情感来感动其心灵,从而内在地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及其精神品质,完善和健全和谐的人格,提升人生境界的教育活动。为了更好的了解与把握这门学科,试图谈谈美育的特征与功能。 一、美育的特性 1、形象性 美育的形象性是和智育的抽象性相对而言的,也是由美的形象性所决定的。美是直接的感知,是对那种浮现在眼前的形象的直觉把握。例如,大自然中的高山流水,苍松翠柏;文学中的唐诗宋词和古希腊神话;绘画中的万马奔腾、齐白石的虾和西方蒙娜丽莎,米罗岛的纳维斯等等均以生动多彩多姿的美的形象,唤起我们的审美情感,使我们获得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2、趣味性 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的进程对受教育者应具有的吸引力,使他始终对审美的创作与欣赏保持这浓厚的兴趣。从主题方面看,美育的趣味性源自美对于个性差异的充分尊重,这并不是意味着放纵或容忍,而是一种积极的意义:它意味着满足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个性情感生活需要;鼓励学生个性和独创性的充分发展。从对象方面看,美育的趣味性来自美育的感性、形象性,美育进程始终伴随着生动可感的形象、始终伴随着对生病形象的体验。 3、情感性 美育的情感性也是以审美形象诉诸人的感官,从而激起人的情感体验与悟解,以陶冶情操、涵养性,从而完成和谐健全人格的建构,最终提升人生境界。例如,席勒把美定义为“活得形象”,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其本意也是指美是生命的形象,他们的观点虽各有不同,却都充分肯定了神没对象的生命本质。由此可见,美育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是指情感的形象化表现与体悟。神没对象在本质上是情感生命的形式,它直接诉诸我们的审美创造力和欣赏力。 4、精神性 美育的精神性是指在审美教育中,虽然以审美形象诉诸人的感官,以情感体验感染激发人的心灵,但是美育的最终指向确是人的精神领地,而不是停留在感官享受上,更不是引向物质欲望追求上。例如,当惊叹于歌特式教堂的高耸入云时,并不因为它能够提供给我们宽敞的住宿;当我们沉浸于《二泉映月》时,并不因为乐曲中流动的泉水能够止渴等等。当我们面对这些让人沉醉的美时,我们感受到的是精神的震撼,得到的是灵魂的陶冶与净化。美育从感性出发,而大于理性之巅,从形象感知开始,而终于精神自由之源地。正是其超越性和精神性的体验。 5、全面性 美育的全面性并不是美育可以独自担负起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任务,而是指美育在促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有艺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有艺术 发表时间:2012-04-06T16:13:13.700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姜尉微 [导读] 再次,把握教学节奏,用纯正的普通话,进行情感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美的享受,学习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姜尉微河北省安平县第一实验小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特定的群体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力求营造全体学生都乐意与老师一道学习的良好氛围,把学习数学知识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语言的感知和理解、知识的运用有机融为一体,使师生配合默契,每个学生都积极思维,使课堂教学达到令人信服的艺术境地。下面,我就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艺术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 课堂是教学最直接最简便的学习场所。小学数学课堂用语结构要简单、易懂。教师在备课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用纯正普通话、形象的语言、惟妙惟肖的神态模仿教材中的人物,使学生感受较为纯正的普通话,少受方言和母语的影响,从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美。达到学生个个学得兴趣盎然,教师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的目的。 二、教学中的非语言艺术。 教学中的非语言因素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有意作出的表情、动作和姿势的总和。教学非语言艺术是教师灵活巧妙地运用非语言进行表情达意,达到目标的一种创造性的行为。 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所以,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数学教学中的非语言表达是在真实、自然的现实情境中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的非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观察数学现象、思考数学问题,透彻领悟数学知识。 三、教学手段“灵活”的艺术 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单调重复的教学手段自然无法给人以任何的美感,也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必须随着教学目标的不同,而寻求最优的状态。”因此,数学教师需要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学手段上不断推陈出新,围绕一个“活”字,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动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寓教于乐,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具体地说,是教师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节奏、图像等手段,创造具体、形象、直观的审美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活动。为达此目的,我认为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首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选择教学手段。比如:小学一、二年级最好多利用讲故事、寓言,做点游戏、唱歌等活动,调动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其次,利用卡片、实物、图画、幻灯、简笔画等手段教学,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 再次,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育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数学知识。 四、教学中的情感艺术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感情的教,学生才会有感情的学,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得扎实,学得主动,教得生动,学得有趣的教学目的。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之后,每个面的面积是怎样算出来的。师说: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地方去看一看,看了之后,不用老师说,你们自己就会计算了,(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老师要把你们带到这个纸盒里面去,要想进去呀,你们要闭上眼睛,等老师数一、二、三的时候,你们就进去了,(等学生睁开眼睛)你们进去了吗?老师说你们都进去了,你们看,这教室就像放大了的盒子,你们不是都坐在盒子里面了吗?……这一环节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闭上眼睛“钻进盒子”——学生天天见的教室,想象各个面的求法,而后再“走出盒子”,对具体的形象进行抽象的概括,通过这“一入一出”,把知识和趣味融为一体,变枯燥的内容为生动有趣的数学,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情感,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促使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情感因素的有机参与,做到以情为动力,以理为依托,情理交融,互相促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艺术节奏 所谓教学艺术节奏是指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富有美感的旋律性变化。一堂成功的课,犹如奏乐,旋律、曲调抑扬顿挫,音节疏密相间,节奏明快和谐,各个环节有机相联。整节课的节奏若能体现音乐性,就会给人以艺术享受。如果45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一般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调太高了,太尖了会刺耳;太低了,又听不清;语速太快了,像放连珠炮一样,容易使学生疲倦打瞌睡。因此,教师授课时的声调高低、速度都要适宜。讲到主要的地方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这些都是我们教学当中应注意的问题。 那么,如何把握课堂教学艺术的几个环节?简单的说,首先导课力求体现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简洁性。其次,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突出学生主体,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再次,把握教学节奏,用纯正的普通话,进行情感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有美的享受,学习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追求教学的艺术美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的需要。教师在充满艺术美的氛围中教学,学生在充满艺术美的氛围中学习,会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认识论文

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认识论文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新价值 对幼儿开展数学教育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是思维训练的价值,由于数学是抽象的过程,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学习思维,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的方法;另一方面,数学教育能够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关键在于让幼儿亲历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真实地与物体打交道,获得真实的认识和体验;“解决问题不再是解答简单的应用题。数学正在成为孩子自我锻炼成长的工具,因为他需要这些工具。它们的意义直接来自于应用中的经验。”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活动目标单一。《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关于数学教育,明确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然而,我们接触到的一些教学活动计划,只提出有关学习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 (二)忽视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然而有的

教师不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地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其教学效果当然是不会理想的。 (三)数学概念模糊 数学教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属性,并能用幼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这对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错误的情况。例如在教中班幼儿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时,先按一个特征分一次,再按另一个特征分一次,活动就结束了。其实,这一活动还应该有一次对同一批物体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 (四)教师的语言不严谨 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正确、明白、易懂,直接影响着向幼儿传授知识的效果,影响到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及有关知识是相当重要的。然而,有的教师对数学语言的规范性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语话不作推敲、颠三倒 四、前后矛盾等缺乏逻辑性、表达不明确的现象随处可见。 (五)忽视评价的教育作用

方案-浅谈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分析 1.教师的美育渗透意识不足 让美育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具有创新的教学思想。只有数学教师认可了美育的作用,才能让美育出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当中,大部分教师虽然接触到美育的概念,但并没有重视美育的作用,也不愿意将美育引入自己的课堂中。传递数学学科知识,是这些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唯一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表现。教师对于美育的重视度不足,大大影响了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2.传统教学制度的影响 虽然教学改革已经在我国开展了一段时间,但是传统 观念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十分深刻。受到传统教育观点的影响,小学一直在追求学生升学率的提升,关注学生的升学率,必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的 者将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使得教师只能本着提高小学生学习成绩的目标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3.教师渗透美育的方法单一 将美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是教学创新的重要标志。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落实,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教师要将美育成功地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就需要开发更多的教学方法,在开发创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考虑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等多方面因素。一些教师想加强自身的课堂教学创新,但苦于没有正确的方法。一部分教师只会在讲解几何知识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审视数学知识的美,无法将美育与其他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造成了美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方法过于单一。 二、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将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渗透,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 的必然方向,更是满足小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举措。下面,我们就来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的实施方法进行几点阐述: 1.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学形象美 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的直观性,是进行美育渗透与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让小学生的感知水平得以提高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一部分知识还是十分抽象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中 到快乐,让小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美。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最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直观化的手段。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电教设备开展教学,促进学生融入形象化的数学课堂中。 2.利用操作活动加强美育的渗透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与好动性强的成长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融入学习中,这样有利于小学生发现数学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美。通过动手操作,小学生可以体验到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成为数学知识的探究者与发现者,会大大提高其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因此,要将美育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开展更多的 活动。

[美育,数学,小学]小学数学与美育

小学数学与美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认识到小学各科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互相联系,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教育。在此,笔者提出了美育在小学数学中如何进行渗透的几点建议,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的重要性 1、加强美育,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仅不会妨碍数学教学,相反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促使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数学教学中美的形式,绝不仅限于算术美、图形美等,在多数情况下,更应该强调教师的教学艺术,要求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讲解,巧妙的启发,优美的板书,去创设一个美好的教学情景。只有在这种美的教学情景中,才能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思维能力、欣赏能力和感情的陶冶同时活跃起来,否则就会使学生感到烦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数学中实施美育对于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2、加强美育,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习惯等等。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问题,决不能单纯依靠智力因素,还应该把眼光放到具有极大潜能的非智力因素上。而审美教育,则为我们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3、加强美育,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美的事物能唤起儿童的愉悦,反过来,又能激发儿童去创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实施美育来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同再现性思维的新颖而独特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破旧立新,别出心裁。它是反映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数学美育的教学功能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数学美的欣赏教育,可以变抽象的高深的数学知识以形象化、具体化展现在学生面前,赋数学予灵活性,使枯燥的知识活起来,自然地也使学生从心理上愿意接近它,接受它,到最终热爱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求数学知识的愿望,产生发现数学真理的灵感。 2、增强学生的联想、记忆,促进知识理解

论文:浅谈幼儿园的数学教育

论文:浅谈幼儿园的数学教育 内容摘要:幼儿园的数学内容虽然都很浅显,但是要做到符合幼儿认识规律的智力发展水平,必须考虑幼儿年龄小、知识少,抽象概括能力弱,思维的特点,设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教学内容形式为主。 关键词:合理安排、激发兴趣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里所说的数指的就是数学。可见学习数学对一个人的前程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幼儿园的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适当教给幼儿一些数学初步的简单的知识,可以促使幼儿的思维和智力得到较快的发展,还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那么,幼儿园这一块应如何去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呢?我就自己的一些不太成熟的经验,总结有以下几方面: 一、科学合理安排数学活动内容 幼儿园的数学内容虽然都很简单、浅显,但是要做到符合幼儿认识规律的智力发展水平,必须考虑到幼儿园的幼儿年龄小、知识少,抽象概括能力弱的思维特点,设计应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教学内容形式为主;因此,幼儿园数学教学计划、内容的选择、深浅度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而在设计主题教育活动时,需要将一项内容要求分解为若干相互衔接,由浅入深的具体内容,然后将这些具体内容分配到各个教育活动中。 二、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但是数学学科具比较抽象,逻辑性强等特点。学习内容比较单调枯燥,思维训练需要比较严格。但是幼儿年

龄小,需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动机。因此,我们可以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数量颜色、形状,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具,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学习轻松愉快,饶有兴趣。 幼儿最喜爱游戏,这一方面是由于游戏的特点所导致的,另一方面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游戏中,如果教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初步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印象深刻,而且有利于智力的发展。所以在各类游戏中,都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三、游戏中进行数学教育活动 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过程中实现增进知识和发展幼儿智力。因此,游戏在数学教育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幼儿巩固数学初步知识,培养学习兴趣,而且促使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模仿和想像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在表演的过程中,幼儿必然会接触到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在体育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数数和计算动作(如跳跃、爬钻、玩球、攀登等)的次数,复习和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运算,加深对数的含义的了解,提高计算兴趣。 游戏也能够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方法,领悟数学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所以说游戏对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自由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的知识。 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不只是让幼儿学习数学为入小学做准

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

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 段灿松曲靖 2013/5/25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的教育功能,数学文化观下数学的教育功能除了教会学生掌握这门工具之外,还通过数学文化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不同于理论的灌输,更不是对知识贴标签,而是挖掘数学知识的思想内涵,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实践证明数学文化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数学文化有着丰富而巨大的教育价值。 1有利于理性思维素质的提升与改善 理性思维是学生数学素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理性思维是一种历史的、科学的、富有哲理的思考,是批判的思维,是求异或创造性的思维,是一种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的道德推理。在教育中,数学是培养人们理性思维素质最有效的学科。 数学的许多具体知识尤其是高等数学知识,对普通人而言在很多时候都用不到,但是通过数学学习,数学文化蕴含的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严谨性对他们将来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是需要的,且终生受益。[11]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说明学习数学对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中国传统数学是非常注重实用性的,《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书中记载的数学问题基本上都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实用性是中国传统数学的典型特征。数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生活中许多问题都涉及数学,在这“数学化”日益加重的当代社会,要提高国

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摘要】美育教育可以打破小学数学教育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美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难于落实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不高、教材编排上存在的缺陷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美育进行合理定位。 【关键词】美育教育数学教育美育原则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1]。前者是抽象、严谨而又理性的,后者却是形象、生动和感性的。因此,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认为美育与数学相差万里、风马牛不相及。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美育似乎成为对付应试教育的唯一的法宝,将美育渗透到数学中去更是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笔者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同时兼任美术教学,对在数学课堂中实施美育有着深厚的情感,特与大家交流。 一、美育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 在学校教育中,音乐、体育、美术这些艺术类学科,凭借其学科特点为美育提供了丰厚的沃土,成为美育的主战场。 (一)美育将为“抽象”的数学内容插上“形象”的翅膀 数学用数字、符号、图形这样的语言来精确地描绘现实世界。虽从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第一天起,哪怕是最简单的数字“1”也是从众多的具体事物“一个桃子,一张桌子,一匹马,一座山,一堆沙子,一筐苹果”中抽象得来的。如果没有这些生动具体的形象做基础,数字概念是无法建立的。这与中学数学那种用概念解释概念的情况相比,其形象性是十分明显的。可以说,小学数学中的绝大多数知识是由此获得的。而美育作为一种形象性教育,始终把“形象”作为教育的起点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因此,美育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必将为“抽象”的数学内容插上“形象”的翅膀,使数学知识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二)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美育德育功能

美育德育功能 精品文档 美育德育功能 1、开展美育活动,德美结合 在以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对学生实施美育的同时,我们注重开展丰富多采的美育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使美育和德育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自1989年开始,我校连续举办了文化艺术节,学生们或吹拉弹唱,或吟诗作画,或精心制作手工艺品,或凝神聆听美学讲座,或进行书法、棋类比赛,或排演相声、小话剧……他们的艺术才华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去年三月,在我校举办的第六届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全校有11个班的400多名学生演了剑术操,场面恢宏、热烈,表达了学生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德美结合、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针对青少年中一度出现的只知歌星,不知英雄的“追星热”,我们组织学生观看百部优秀影片。观看影片前,我们要求教师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线索,了解历史故事的大背景。观看影片之后,组织影评讲演和征文比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而且使学生懂得,一个不能产生英雄、伟人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 我们还通过板报评比、辩论会、自编小报、摄影等形 1 / 3 精品文档 式开展全校性的美与丑的大讨论,使学生们懂得什么是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我们针对美术特长班学生爱好美术的特点,组织他们参

观炎黄艺术馆,让他们亲眼目睹祖国灿烂的绘画艺术,亲身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宙美能力。 为了保证美育活动的开展,我们还把课外活动课纳入了课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分别参加了合唱队、舞蹈队和手工、美术、电子琴、棋类、文学话剧表演等小组。 在丰富多采的美育活动中,学生们鉴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他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和道德修养水平也随之得到提高。现在,当你走进学校大门时,值周的学生会向你送去微笑和问候。你会看到楼前的花坛花团锦簇,与喷涌着白色水柱的喷水池相映成趣。学生车棚的自行车码放有序,楼两侧的壁报栏绚丽多彩。美术特长班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会使你叹为观止。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促进了班风、校风建设,也使一些后进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初二年级的一名男同学平时不太守纪律,不爱学习。在学校组织的文化艺术节上,教师发挥他喜欢跳舞的特长,让他表演新疆舞,还让他辅导其他同学。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学校领导和教师及时表扬了他,并鼓励他把关心集体、为集体争光的表现转到纪律和学习上来,近半年来,这名学生确实有了很大的 2 / 3 精品文档 进步。 几年来,我校坚持以美术教育为突破口,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1992年,我校被市教育局授予美育先进集体称号,去年又被命名为美术传统校。 3 / 3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感人、育人、化人的巨大力量,对其他各育起着协调和推动的作用。它不光是艺术课和语文课的任务,也是数学课不可忽视的一个课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对于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它结构的完整、图形的对称、布局的合理、形式的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而作为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数学本身又蕴含着探求未知世界,追求科学真理的功能。数学教学则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美的因素得以体现。 数学美的产生,需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审美对象的存在。即数学本身存在着美的因素;二是审美者的存在。数学教学过程则为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数学美育提供了条件。数学审美能力是在数学审美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它主要包括数学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审美情感活动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认为中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教学情景,将数学活动变为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综合审美活动,从而使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我的尝试是:

一、创设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知美、欣赏美 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我们知道,直观性是审美直觉的重要特点,它要求主体必须亲身参与和直接感受。任何优秀的作品和美丽的事物,光靠别人的转述或传达都不会产生真正的美感,只有亲身去看,去听,才会感受到震撼心灵的魅力。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调动再创造的联想和想象,设身处地生活在作品以及实践活动之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 实践证明,直觉感受越深刻,学生学习兴趣就愈浓,审美教育的效果也愈好。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可用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电脑、录像、范画、参观、访问等引导学生增加直观形象感受,以形成学生丰富的审美观点。 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要在数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觉得自己所参加的活动非常有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小学低段的学生尤为重要。正如古人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们 对美好的事物总是十分感兴趣。因此我们可借助现代教学手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