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摘要:非营利组织在西方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

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营利组织在中国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组织数量和志愿人员人数与日俱增,活动领域也日趋广泛,日渐成为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福利领域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但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都切实存在着对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为了保证志愿者人力资源运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应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工作分析、人员招募、人员培训、激励机制和评估机制等来探求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目录

1.前言 (1)

2.我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的现状 (1)

3.志愿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3.1结构松散性影响提升 (1)

3.2激励因素复杂 (2)

3.3绩效评估的困难 (2)

3.4培训与开发较为缺乏 (2)

3.5体制特征与实际工作中的矛盾 (2)

4.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改进方向 (3)

4.1工作分析 (3)

4.2人员招募 (3)

4.3人员培训 (4)

4.4激励机制 (4)

4.5评估 (5)

4.5.1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5)

4.5.2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 (6)

5.愿景 (6)

6.参考文献: (7)

非营利组织,简称NPO,又称“第三部门”,是一个自美国发源并向世界流传的新名词。在国外,这类组织的人力资源构成主要包括:有酬员工和志愿者。志愿者,又被称为义工、志工等,是志愿精神的实践者,指那些具有志愿精神,能够不计报酬,主动帮助他人,承担社会责任的人。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主要由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几大类构成。国内学者一般将其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在非营利组织构成中,人力资源是很重要的构成要素,而志愿者又是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一些公益类非营利组织,志愿者就是组织的生命源泉。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各类组织竞争加剧的挑战,非营利组织如何站在战略高度,科学地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管理,是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因此对志愿者的管理将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目前,笔者对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关于我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的现状

当前,在中央精神的指引和2008年奥运会的推动下。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迅猛发展。首先是打造了一批如西部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扶贫接力、环境保护、海外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援志愿者、亚运志愿者、奥运志愿者等精品项目,既发挥传统志愿服务项目的优势,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志愿服务项目的新领域。其次,为适应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已有商务部、团中央和中国红十字会以及山东、福建、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湖北、浙江、北京、天津等18个省市制定了志愿服务的条例、规定、办法,还有多个省市正准备对志愿服务进行立法或将志愿服务立法纳入2008年立法计划。再次,对志愿者组织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地开展。

与此同时,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也大大提高:志愿服务,从不被理解的“前沿话题”转变为“80后”青年的“生活时尚”;志愿者主体,从系统职工和大学生延展到整个青年群体;志愿服务项目,从临时活动逐渐形成有延续性接力机制的事业,从“人人能为”的普通服务逐渐转变为专业性、技术性越来越强的专业服务;志愿服务领域,从过去单一的社区服务,已经逐步延伸到了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国际交流、为大型赛会服务、应急救援、环境保护等领域;志愿服务区域,由原来的城市社区已经发展到整个城市建设,并逐步向农村蔓延,现在志愿者已经跨出国门,足迹遍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特别是,西部计划、海外服务计划、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等一批优秀项目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影响。

2.关于志愿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志愿服务活动的特点,给志愿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相应的难题:

2.1组织结构的松散性影响组织效率的提升

志愿服务的自愿性特点,使得志愿组织带有较强的松散性与个体倾向,权力与依附感的缺乏使得组织中难以形成传统官僚制下的权威与效率。参与越是志愿,行动越是自由,组织的效率就越是建立在个体情感的基础之上,效率实现的条件就越苛刻,即组织的大多数成员对于组织及其

使命都抱有较为一致的认同,而这种条件对于一般的组织来说是难以充分具备的。

2.2志愿人员参与动机的多元性导致组织需要兼顾更多的激励因素

志愿人员参与志愿服务更多的是出自个人的自我动机,而每个人因其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个体的经历不同,参与的动机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同时参与的志愿性、无偿性则使得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更应该得以满足。志愿人员中有的人是为了实现个体价值,有的人是想实践所学专业,也有的人可能只是受亲友的影响而来打发无聊的时间,参与动机的多元化导致组织在对志愿人员进行激励时必须兼顾更多的因素:个人成就感,专业能力的提升,团队的和谐气氛,良好的人际关系,某种情感需求等等。仅就某些必要的物质回报而言,组织也要考虑到成员不同的要求,必须尽可能的满足组织成员多样的需求,但这对于作为微利组织的非营利组织而言,是难以实现的。当志愿人员在组织中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收益之后,志愿服务的参与便失去了初始的动力。

2.3志愿组织的管理特征导致志愿人员绩效评估的困难

首先,志愿组织的松散性特征与组织的不规范性特征相伴而生,在一个内部缺乏权威,规则地位缺失的组织中,很难想象绩效评估能够有效开展。其次,绩效评估对于组织成员的约束力较为缺失。对于志愿人员来说,他们在企业等非志愿组织中受到的绩效评估会给自己带来诸如薪酬、升职等压力,而类似的压力在志愿组织中都几乎不存在,在重在参与的信条下,干得好不好绝对抵不过干得快不快乐,绩效评估的结果能否起到督促与激励的作用完全要看个体的感受。绩效评估的困境,最终会带来组织整体积极性与创新能力的下降。

2.4志愿服务的辅助性、补充性地位使得志愿人员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较为缺乏

志愿人员的加入从人力成本、技术资源结构诸方面为公共部门和非营利性组织职能的行使与完成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同时这种补充对于相关的组织而言并没有附加太多的成本诉求,这是非营利性组织对志愿服务与志愿人员青睐有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非营利性组织而言,志愿人员群体仿佛就是一个招之即来、取之不尽的免费资源库,而且铁打的部门,流水的志愿者,对于部门在编成员的培训与开发都尚要顾及人员流动带来的培训成本损失,更不用提编外的志愿人员了。培训与开发缺乏的后果,就是相关部门的志愿人员在志愿服务中不能很好的实现部门的任务,甚至有时会损害部门本身的形象与职能实现,同时也造成当前我国志愿服务大部分尚停留在廉价劳动力的层次。

2.5志愿人员体制上的编外特征与实际工作中的参与性之间存在矛盾

志愿人员需要不断在编外人员与参与者之间进行角色的转换,这给志愿人员的角色定位与扮演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表面上看,志愿人员虽不能享受组织内部在编人员所能享受到的各种待遇

与福利,但也不涉及组织内部的人际利害关系,身份更为超脱,但是实际上因为志愿人员身处于组织之中,从事着组织所需完成的各项事务,毕竟能够感受到组织的内在氛围,也能窥探出组织的瑕疵。组织内部呈现出来的些许负面情况如:人浮于事,组织职能的正当性等等都会让志愿人员反思:从事这样的工作值不值得。参与热情的维持需要多重因素的保证,如果因为身处其中而对参与的价值产生怀疑,就会影响这种参与的持久性。

3、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改进方向

3.1工作分析

在招募志愿者之前,根据不同志愿组织的使命和目标,结合本组织的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做出设计,制定出详细的工作分析,即对组织中的某个特定职务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规范的描述和研究过程。例如,针对不同年龄层志愿者的特点,为他们找到合适的志愿服务社会的岗位。大量赋闲在家身体健康的老年人,他们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大量的时间,可以安排他们作一些劳动强度不大的咨询和管理协调工作。而工作能力强,专业化水平高的中青年人,可以让他们更多的承担技术含量高,工作难度强的工作,这样既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志愿者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青少年志愿者就侧重于简单,参与性程度高,培养他们服务社会和责任意识的工作。这样有助于我们合理利用不同的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用。

3.2人员招募

在进行了工作分析后,就要有针对性的展开招募行动。广泛地吸收有才华的志愿者是志愿组织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非营利组织的招聘与甄选是一个寻找和确定志愿者并把他们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上以达到组织目标,同时也通过志愿者岗位满足志愿者自身发展目标的过程。志愿者招募与甄选的成功既取决于志愿者规划和工作分析的合理性,又取决于志愿者招募与甄选的有效性。其流程通常为:工作分析—招聘计划—计划审批—发布招募信息—确定招募方法—志愿者申请—预审与发布面试通知—面试—考试—甄选—正式录用—签订协议。就具体内容而言,主要包括发布招聘信息,确定招聘方法,确定甄选方式三方面的工作。在进行完规划和职位分析之后,就要发布招聘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招募的数量、标准、工作要求、待遇等等。信息发布的范围和对象应该根据岗位的需要而确定。招聘方法主要是指招聘的渠道。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招募通常是采用通过政府来组织动员、向各大院校招募、通过其他社团向社会公开招募以及媒体招募等等。我国非营利组织常采用前两种招募方式。

非营利组织人员招聘与甄选中常遇到的问题是招聘的数量不足以及质量达不到要求等。在我国,人们由于对志愿者服务认识的误解,无法体会志愿服务之真正价值,往往缺乏参与热情,导致非营利组织人员招募困难;其次,我国志愿者招募还存在着招聘范围小的问题。目前比重最大的是各院校大学生,虽然他们提供了较充足的人员,但是其社会实践经验往往较缺乏,制约着非营利组织活动的质量;再次,随着非营利组织活动领域的扩展,对成员的知识、技能要求日趋多元化,这使得招募难度大大增加。

针对这些问题,从招聘方式上来说,应采取组织招聘与社会招聘相结合。目前,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在开展大型项目时,更多的是采用组织招聘的方式。这种方式社会动员面积广,志愿者们不仅在项目开展时要提供服务,而且还要占用时间进行培训和学习,这样势必会影响到人们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然而,社会招聘对于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也不大可能。因为,人们的志愿服务意识还很薄弱,我国又缺乏一套完善的志愿者管理措施,因而,如果仅仅靠社会招募也无法保证招募到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志愿者。因此,对于我国非营利组织来说,既要依靠组织,以组织的形式,通过专门的组织培训一批专业性强的志愿者,又要籍由社会公开招募机制,来招募一批专业要求不高的志愿者,从而保证志愿者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达到非营利组织开展各类项目的人员需求。

3.3人员培训

培训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志愿者培训对促进志愿者的工作表现,增进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培训可以使志愿者明白志愿服务的意义,更加清楚的了解组织的使命和目标;可以使他们具备执行任务所必备的技巧与知识,从而提升服务能力,促进服务动机与士气,发挥服务效果。

培训工作主要包括确定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两方面工作。确定培训方法时,需要考虑培训对象的状况,因人而异。如要考虑受训对象的受教育程度,他的期望与关切是什么,态度与知识技能状况等等。非营利组织常用的培训方法有讲座、研讨、角色扮演、案例研究等等。具体的培训内容应因组织的不同略有差别,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理论培养和技能训练。理论培养就侧重于介绍志愿服务的工作概念、服务宗旨和服务对象的相关知识等,主要针对新进入组织的志愿者进行。

技能训练主要包括:(1)志愿服务技巧,沟通、活动设计等;(2)特别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急救训练等;(3)管理能力培训,策划、领导、组织等能力的培养。其中志愿服务技巧和特别技能培训主要针对不同的服务工作需要展开培训,而管理能力培训则主要是资深的志愿者,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管理能力培养。

志愿者的培训关系到非营利组织对志愿者管理工作的成效的高低,但是由于在一些大型项目中,志愿者数量众多、水平不一、性格各异,加之培训时间一般较短,人员也较集中,因而常常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培训的时间地点与志愿者的工作时间和居住地点相冲突,影响志愿者积极性;培训的方法和内容设置不合理,不能满足非营利组织项目的需要,或与培训对象的特征不相适应,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此外,人员的培训还应该注意与政府、企业、高校及其他非营利组织间的合作。

3.4激励机制

非营利组织的激励是指非营利组织通过各种激励方法,激发志愿者的志愿精神,提高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使志愿者的个人需求与组织需求相一致,最终促成组织目标的达成。志愿服务的特性决定了对志愿者的激励和对企业、政府部门员工的激励有所不同。激励分为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非营利组织的激励应该是两种激励方式的结合,而以内在激励为主。

所谓外在激励是指:能满足外在性需求的资源,就是外在性的资源,由这些资源所引发的动机则是外在性动机,这样所调动起来的积极性就是外在性激励。它包括物质性激励和社会感情性激励。对于志愿者来说,物质性激励包括例如:提供交通费、工作餐、颁发志愿者认证书、志愿者服装、纪念章、奖券等等。也可以学习美国的做法,通过政府部门制定政策,鼓励青少年从事社区服务,并将社区服务的时间记录在案,以奖学金形式返还志愿者。国际上还流行一种叫做“道德银行”的志愿服务机制,它将志愿者参与公益活动的时间记录下来,建立个人档案,将来年来体弱时,这些曾经对于社区服务有贡献的志愿者可以从道德银行中支取服务。社会情感激励是通过友谊、温暖、特殊的亲密关系、信任、认可、表扬、尊重、荣誉等社会情感性方式来激励。对于志愿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对志愿者的认可,尊重志愿者的劳动成果。对志愿者的表现给予肯定,及时表扬。常用的方法有如:根据志愿者的表现评定“星级志愿者”,表现越好,贡献越大,星级越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待志愿者礼貌用语,及时鼓励;任务完成后,召开表彰大会,将优秀事迹和人物在媒体上予以公开。

所谓内在性激励是指:就工作本身而言,工作给人们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它由工作中的内在力量而推动。对志愿者管理而言,工作的内在激励应当放在首位,因为它所满足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社会交往、友爱、自我价值实现等较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内在激励是值得组织重视、发掘和利用的有效激励方式。

内在激励首先来源于工作本身的激励性,如:志愿活动丰富多彩,工作具有挑战性,工作具有培养性,以及通过志愿活动扩大志愿者的社交范围等。其次,它来源于志愿工作完成的激励性:当志愿者工作能顺利完成时,志愿者能够感受到从工作中所带来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例如,感受到对社会的贡献,自己的抱负和愿望得以实现的满足感和自豪感,自身价值被发挥被尊重时的舒畅感等等。

志愿者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激励内容的不足以及激励方式不合理。在激励内容方面,志愿者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方面,例如:志愿活动的安排与志愿者的期待相左;缺乏对志愿者必要的回报;缺乏适当的培训;对志愿者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对志愿者工作安排不合理,使之缺乏成就感;任务过于简单(单调),一致学不到什么东西。激励方式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激励方式单一,只重内在激励或只重视外在激励;激励缺乏连续性,及时性等。

3.5评估

在志愿项目完成之后,就要对志愿者的服务做出公正的评估,它对于保持志愿者的积极性是非常关键的。对志愿者的评估是一个收集、分析、评介和传递有关志愿者在其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信息情况的过程。常用评估方式有如下几种:

3.5.1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非正式评估是指经常性地不间断地对志愿者的行为提供反馈,包括如:赞扬志愿者的行为并鼓励其保持;对志愿者行为的偏差提出建议;询问进展情况;访问服务对象等等。正式评估是指:在项目结束后,对志愿者的工作进行正式鉴定,对志愿者的优缺点进行记录和评价,并给予相应

的奖惩。

3.5.2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

定量评估是指运用数量指标来进行评估,根据所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可以直观明了地表现评估结果,但易造成简单化和模糊化。定性评估是指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评估。它主要是以与志愿者的深入访谈作为个案记录为基本资料,然后通过一个通过理论推演的分析框架,对资料进行编码整理,力求真实地反映志愿者的思想和意见,然后在此基础上作出调查结论。定性方法可以避免定量评估简单化,片面化的缺点,可以挖掘出一些蕴藏很深的思想,使得评估结论更加全面和深刻,但定性评估也会造成主观性强,耗费时间精力大的缺点。因此,在对志愿者进行评估时,要将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取得最佳的评估效果。评估的通用方法有:督导者评估、自我评估、同事评估、服务使用者评估等,最好是多种方式组合使用,这样才能达到总结经验,形成反馈的目的。

在对志愿者的评估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法规条例的完善性。非营利组织对志愿者管理的法规条例不完善,没有根据不同的项目制定相应的志愿者管理办法,而只是沿用旧有的管理办法。一旦有突发事件,处理时找不到依据。目前,我国还没有对志愿者活动和志愿者管理提出一个系统的综合性政策尤其是在志愿者的培训、管理和招募方面,更是没有详细的规定,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健康成长。(2)缺乏评估的衡量标准。对志愿者作有效的评估就需要一个确切而科学的衡量标准。衡量标准来源于对志愿者工作的分析。如果对志愿者的工作描述和任职说明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规范,将给志愿者的评估带来很大的难度。(3)制约机制的不完善。对志愿者的监督不仅要靠非营利组织自身,更要接受来自社会的监督,如公众、新闻媒体和政府机构等。

4、愿景

如果说人力资源管理体现的是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政府在人的管理上的共性的话,志愿者管理则鲜明地体现了非营利组织的个性,它是非营利组织所特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理性的、策略的和成功的志愿者管理将产生持续不断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志愿服务的普及和志愿精神的光大,不仅可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而且从根本上改善了人类活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呼唤着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有把这门科学及其实践引入中国的非营利组织,使组织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并引导组织建立起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能凝聚人心、留住人才、发挥人力,完成组织的使命,从而促进中国整个公民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妮丽,崔紫君.非营利组织中的志愿者及其管理[J].云南社会科学,2003,(6).

[2]张霞,张智河,李恒光.非营利组织管理[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3]宿玥.我国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会观察,2010,(10).

[4]葛敏,崔梅.论志愿精神的“无私”与“有私”[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2).

[5]陈娟娟,祝建兵.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7,(1).

[6]郭泽保,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管理与开发[J].华东经济管理,2009,(4).

[7]朱湘,余佳奇.非营利组织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策略[J].现代管理,2009.

[8]黎慈.构建志愿者服务应急救援体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南都学坛,2008,(5).

[9]张燕红.志愿精神与非营利组织志愿者激励方式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10).

[10]李丹,王锐.兰我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胜任特征模型研究[J].理论探讨,2006.

[11]武琪.从应对志愿人员危机看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J].沈阳大学报,2009.

[12]刘丹莉.谈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问题[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1).

[13]黄文秀.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选择[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3).

[14]胡蓉.我国志愿者的激励机制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

[15]陈佳.关于中国青年志愿者组织发展现状的思考[J].社会观察,2006,(2).

[16]王泓.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17]何萍.关于建立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管理机制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0,(2).

[18]齐振.5.12地震中的志愿者与志愿者组织案例研究[J].青年文学家,2009,(11).

[19]穆青.如何理解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J].北京青年政治学比学报,2005,(3).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考试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课程代码:90937 2016年6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课程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将通过案例的方式系统讲授人力资源管理的学术研究方法问题,首先介绍各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论文的典型案例来探讨各种基本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和运用知识,增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撰写相应研究报告的综合能力?尤其有助于考生提升学位论文的写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人力资资源管理研究方法及应用等,内容涵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主要模块内容的研究方法,包括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战略?工作分析?人员招聘与配置?人员培训与开发方法?绩效考评与管理?薪酬管理?员工福利与社会保障?员工激励与关系协调等领域内容与问题的研究论文与研究方法?课程目的是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使考生熟悉与掌握涉及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主要问题的研究方法,并且将来能够灵活应用相关的研究方法解决自己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是:第一章至八章。要求考生在精读案例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与应用每个案例的案例点评与思考部分所展现的研究方法与思想?第九章劳动合同管理研究案例一章,此次暂时没有列入考试范围。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它与《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相互衔接,是全部课程的综合化?系统化与应用化,是对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掌握后在学术研究上的深化与升华?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摘要:非营利组织在西方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 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营利组织在中国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组织数量和志愿人员人数与日俱增,活动领域也日趋广泛,日渐成为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福利领域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但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都切实存在着对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为了保证志愿者人力资源运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应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工作分析、人员招募、人员培训、激励机制和评估机制等来探求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目录 1.前言 (1) 2. 我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的现状 (1) 3. 志愿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3.1结构松散性影响提升 (1) 3.2激励因素复杂 (2) 3.3绩效评估的困难 (2) 3.4培训与开发较为缺乏 (2) 3.5体制特征与实际工作中的矛盾 (2) 4.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改进方向 (3) 4.1工作分析 (3) 4.2人员招募 (3) 4.3人员培训 (4) 4.4激励机制 (4) 4.5评估 (5) 4.5.1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5) 4.5.2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 (6) 5. 愿景 (6)

6.参考文献: (7)

非营利组织,简称 NPO,又称“第三部门”,是一个自美国发源并向世界流传的新名词。在国外,这类组织的人力资源构成主要包括:有酬员工和志愿者。志愿者,又被称为义工、志工等,是志愿精神的实践者,指那些具有志愿精神,能够不计报酬,主动帮助他人,承担社会责任的人。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主要由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几大类构成。国内学者一般将其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在非营利组织构成中,人力资源是很重要的构成要素,而志愿者又是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一些公益类非营利组织,志愿者就是组织的生命源泉。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各类组织竞争加剧的挑战,非营利组织如何站在战略高度,科学地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管理,是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因此对志愿者的管理将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目前,笔者对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关于我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的现状 当前,在中央精神的指引和2008年奥运会的推动下。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迅猛发展。首先是打造了一批如西部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扶贫接力、环境保护、海外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援志愿者、亚运志愿者、奥运志愿者等精品项目,既发挥传统志愿服务项目的优势,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志愿服务项目的新领域。其次,为适应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已有商务部、团中央和中国红十字会以及山东、福建、河南、黑龙江、吉林、宁夏、湖北、浙江、北京、天津等18个省市制定了志愿服务的条例、规定、办法,还有多个省市正准备对志愿服务进行立法或将志愿服务立法纳入2008年立法计划。再次,对志愿者组织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地开展。 与此同时,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也大大提高:志愿服务,从不被理解的“前沿话题”转变为“80后”青年的“生活时尚”;志愿者主体,从系统职工和大学生延展到整个青年群体;志愿服务项目,从临时活动逐渐形成有延续性接力机制的事业,从“人人能为”的普通服务逐渐转变为专业性、技术性越来越强的专业服务;志愿服务领域,从过去单一的社区服务,已经逐步延伸到了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国际交流、为大型赛会服务、应急救援、环境保护等领域;志愿服务区域,由原来的城市社区已经发展到整个城市建设,并逐步向农村蔓延,现在志愿者已经跨出国门,足迹遍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特别是,西部计划、海外服务计划、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等一批优秀项目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影响。 2.关于志愿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志愿服务活动的特点,给志愿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相应的难题: 2.1组织结构的松散性影响组织效率的提升 志愿服务的自愿性特点,使得志愿组织带有较强的松散性与个体倾向,权力与依附感的缺乏使得组织中难以形成传统官僚制下的权威与效率。参与越是志愿,行动越是自由,组织的效率就越是建立在个体情感的基础之上,效率实现的条件就越苛刻,即组织的大多数成员对于组织及其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汇总

2015年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汇总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按范围来可以分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按功能来分有六大模块:1、人力资源规划;2、招聘与配置;3、培训与开发;4、绩效管理;5、薪酬福利管理;6、劳动关系管理。下面供大家选题参考!一、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 1、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 2、我国人才测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浅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 4、河北省人才中介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完善研究 5、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 6、组织结构对服务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7、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 8、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 9、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探析 10、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分析 11、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 12、某某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13、女性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 14、论女性劳动力就业障碍分析 15、浅议女性劳动力就业歧视 16、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17、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18、农村劳动力(或女性劳动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刍议19、中国人才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对城市人才流动现状分析 21、人才培养和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

系研究 22、高技术人才国际流动的研究 23、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障因素分析 24、安徽省“江南集中 区”××人口政策分析 25、合肥师范学院毕业生入伍状况调查研究 26、合肥师范学院大学生西部支教状况调查研究 27、××(地区)公务员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8、××(地区)民营中小企业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研究 29、论现代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以××为例 30、电子政务环境下行政沟通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以××为例 31、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地区的调查分析 32、劳动经济学视角下浅析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届毕业生为例 33、中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34、中国劳动力流动与户籍问题研究 35、女性职业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36、人力资本、创新与经济增长37、人力资本、政府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 38、人力资本外溢与经济增长 39、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 40、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研究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 1、基于战略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浅谈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 3、论人力资源管理对酒店旅游业的深远意义4、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增值服务 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及对策略 6、浅析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oc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营与发展中占据不可替代地位,将知识创新这一全新思想引入其中,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更丰富,全面优化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以为自主创新战略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不断拓展自身规模,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知识创新作为研究背景,阐述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相关的内容,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知识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通过对科学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应用,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完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正面临严峻挑战,所以必须要借助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能够增强预期管理的效果。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知识创新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知识创新理论研究 对知识创新理论的定义为,科学家与工程师基于跨地域、跨学科的合作,针对某一问题展开相关性研究与探讨形成研究结果,构建全新思想并创造全新文化,以保证新思想被应用在产品与服务中,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1]。在知识创新理论中,将企业知识创新模型细化成三个不同的部分,即知识创新的过程、知识库与知识场。其中,知识库所指的就是知识运行形成结果,而知识场则是基于知识创新模式而实现运行的基本场所。以知识创新模型为基础,企业创造与创新的过程就是通过外部获得知识,

在科学化筛选和融合外部知识的情况下,创造知识的全部过程。 2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概述 2.1综合激励理论 美国行为科学家在综合激励理论方面提出,要想满足企业员工需求并获得理想的综合激励效果,最关键的就是贯彻落实绩效管理工作,对员工激励结果加以合理化地安排。究其原因,只有企业员工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才能够确定各岗位的具体职责。 2.2需要层次理论 对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讲,所指的就是针对人类需求加以细化并形成多个层次,针对诸多需求实施系统化的分析。简单地讲,指的就是在企业内部员工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员工会追求更高层次满足。 2.3人本管理理论 所谓的人本管理理论,具体指的就是人类管理理念逐渐由物本管理转变成以人为中心。在人本管理理论当中,员工作为企业内部价值虽高且最不可或缺的资源。其中,根据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特长、兴趣以及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将其安排至最佳岗位,确保在岗位中将自身特长充分发挥出来,保证职业价值和自身修养水平得以提升[2]。 3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中的知识创新作用 近年来,市场经济竞争愈加激烈,现代企业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为更好的实现战略目标,会借助知识创新的方式不断优化竞争实力。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企业的竞争并不仅仅体现在硬件竞争方面,同样也必须要全面增强内部的软实力。目前阶段,原有以个体能力参与竞争的方式已经被摒弃,所以必须要借助科

(完整版)人力资源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关于人力资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关于人力资源的国内研究现状 近些年,一些较大的企业经常自行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如成本低廉,上级单位一次开发,基层单位可以重复利用,而且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个性化需求。但是实践证明,这种开放方式一般难以成功。一方面,企业内部开发人员往往缺乏项目经验,导致与最终用户的需求相悖;另一方面,这种形式的软件开发不参与市场竞争,仅仅是供给内部使用,有可能导致开发人员敷衍了事,开发的系统不能真正起到作用。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管理方式向人力资源管理过渡的转型时期,企业中的管理方法从思想到行动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处于摸索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随时都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变革,这就对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软件如果不能够随着变革而自行适应,那么,这个软件就没有生命力。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建设已进入有组织的自觉发展阶段,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和探索正在丰富、扩展着高等教育的方法体系。实践平台的构建是近几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的一大亮点,不仅研究者较多,而且还有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以人才市场、人才评荐中心作为实训基地的典范。从现有的研究来看,主要聚焦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实践教学的体系构成、实践教学的方法探讨、实践平台的构建四个方面。 虽然高等教育工作者已经普遍认识到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但是无论在理论探讨方面,还是实践应用方面,现有的尝试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从体系完整性的角度来看,现有文献的研究是支离的、局部的,在困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的实战型教材、实践创新、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少有作为;从方法论的角度而言,现有文献多是思路性、概括性、规范性的表述,缺乏实证调研和数据支撑;从运用价值来看,现有研究更多停留在构想阶段,迫切需要开发有效的实施手段与实用的操作流程。因此,探索适合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和我国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仍是任重道远。 1.1—2 关于人力资源的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伴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其设计思路蕴涵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起步较早,完整性和成熟度高,开发出了适用于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西方发达国家已广泛使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其他一些软件系统如ERP(企业资源计划)、WFM(工作流管理)等在开发过程中预留了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接口,使得国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今后的扩展难度降低。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于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和支持不遗余力,以PeopleSoft 为例,其最新版本是完全基于互联网架构的版本,使得其易用性大大加强。 近些年,国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美国大学管理类的专业一般都有600~1300 小时不等的社会实践要求,在人员测评与甄选、面试、培训等环节上均有模拟演练与实习。授课形式也多种多样,通常采用演讲课、讨论课、辅导课、实验课、个案研究、情景模拟、项目研究、角色扮演等课型,还有以学生为本的科研活动,通过导师耐心指导、同学密切协作,使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都得到培养和锻炼。教师使用的教学工具比较丰富,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电讯网络等现代教学工具十分普遍。在英国,各种授课形式均非常普及,由于信息的社会化程度高,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可以获得较多的实习职位和实践机会,实习多采用分散、自主联系形式,实习内容有别于集体安排,突出个性特征。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论文人力资源研究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论文人力资源研究论文 人力资源角度的外部环境分析 摘要:组织作为环境中的一个主体,需要随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只有了解外部环境,与外界环境中的其他主体有共生的机制,才能实现生存和发展。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下的第一资源,其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进行外部环境分析时,有必要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去审视。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分一般环境、具体环境及信息获取渠道三个部分,对外部环境分析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人力资源;外部环境;职责 组织作为环境中的一个主体,需要随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只有了解外部环境,与外界环境中的其他主体有共生的机制,才能实现生存和发展,下面本文将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分一般环境分析、具体环境分析及信息获取渠道三个部分对外部环境分析进行论述。 一、一般环境分析 所谓一般环境,即指对环境中任何主体都会产生影响,而不是针对特定组织的环境要素,这其中与人力资源相关的要素共有以下几类: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薪酬水平、劳动法规、社会心理及舆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 1.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对组织而言是最基本的外部环境,作为组织的必要构成部分,缺少劳动力将直接影响到组织的正常运转。而评价劳动力市场不仅要关注劳动力供给的数

量,还要关注其质量、结构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不仅要关注供给,还要从需求方面进行分析。在劳动力的供给方面,本文认为,目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目前行业内的从业人数,随着分工专业化的加深,越是职业化程度高的劳动者,对职业的忠诚越高于对企业的忠诚,因此这部分人就成为了优质的潜在劳动力供应者,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能够了解行业内职业人员的总体状况及变动的可能性,以便为组织吸收优质劳动者,同时防止组织内优质劳动者的流失;二是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员,这其中大学毕业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年相关专业大学生的人数、学历层级及地域分布等是企业预估劳动力供应时的一个重要参考数据,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大学毕业生群体的招聘,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把握好时间节奏和招聘的方式,如果招聘行动时间过晚或采取了毕业生不易接受的方式,将因此丧失一批人才;三是要关注劳动力供给的质量和结构差异,不论是目前的行业从业人员还是新进入市场的人员都存在这样的差异,比如同是项目管理人员,是否全程参与过一个项目就成为一个关键的质量指标,而同是学习软件工程专业,是擅长JA V A语言还是C#语言就造成了结构上的差别,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在进行相关外部环境分析时要有所侧重;四是要关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加入时间轴,动态的考虑相关要素对企业而言有重要的作用,比如未来三至五年由于扩招带来的大学毕业生增加趋势,及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带来的就业范围扩大趋势等,都是做劳动力供给需要考虑的事项。

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摘要:管理学家詹姆斯?哈林顿曾在《商业过程改进》中指出:“评价是关键,如果不能评价它,就不能控制它。如果不能控制它,就不能管理它。如果不能管理它,就不能改进它。”n,可见评价在一般管理中的重要性。同样,人力资源管理 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 效能评价方法,以供参阅。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方法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企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 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需要重点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团队效能评价。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的效能评价中还是 存在很多问题,因被进化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重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与企业 高层相合作共同参与企业战略决策,加深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效果,促进企业 的建设发展。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内涵 要界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首先要界定效能的概念。目前被学术界普遍认可 的观点认为,效能是达成目标的程度(Hitt、Middlen、Mathis,1986和Robbins,1994)。以此为基础,学者们主要从两个角度尝试对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概念进 行界定:一个角度是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Ulrich(1989)将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定义为“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或部门服务对象对入力资源管理职能或部门的感知”,而Richard和Johnson(2004)则将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定义为组织对其人力资源管理 的满意度,这两个定义强调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或部门服务对象的感知,倾向于用 主观评价的方法来评价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另一个角度是从关注人力资源管理活 动产出的角度,Huselid和Jackson等人(1997)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是“高质量技术性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交付”,国内学者周文成和赵曙明(2004) 将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看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产出,这种界定更加强调人力资源 管理评价的客观依据。虽然学者们对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定义的角度不同,但国内 外研究的关注点越来越多地放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结果上,而且开始注重人力 资源管理活动的产出与组织目标的关系。鉴于此,本文将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定义 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达成组织目标的程度。 2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方法分类评述 2.1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审计评价法评述早期人力资源管理 效能评价方法带有审计的特点,主要采取将人力资源工作的实际完成情况与 既定目标相比较,通过比较分析来获得评价结果。标准和比较评价法。其中,既 定目标,可以是预定完成工作的目标,也可以是行业内的标准。审计评价法主要 包括:人力资源审计、人力资源目标管理、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和人力资源案例研究。人力资源审计,是传统审计的延伸。首先确定组织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 中要实现的目标,然后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成效与这些目标进行比较,通过收集、汇总和分析较长时期内的深度数据来评价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人力资源审计可以 改善人力资源工作效率。保证有效计划的所有部分各就其位、各负其责。人力资 源目标管理,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所创立的目标管理发展而来,根据组织 目标要求,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单位或个人,确立一系列的目标并根据执行情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 人力资源部是公司职能部门的重要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规划、组织、控制、激励和引导,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为完成集团下达的的经营管理目标添砖加瓦、保驾护航。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员工整体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复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其风险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必须正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问题,树立风险意识,积极探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模式,这对于识别和防范风险,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 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我们往往重视招聘、培训、考评、薪资等各个具体内容的操作,而忽视了其中的风险管理问题。事实上,每个企业在人事管理中都可能遇到风险,如招聘失败、新制度引起员工不满、骨干员工突然离职等等,虽然这些事件基本不会对公司造成致命的打击,但会影响公司的正常平稳运转。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阶段划分,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的风险: 1、入职前风险 (1)招聘风险 招聘是企业与人才双选的环节,风险主要存在于甄选环节,要谨

防招聘到不符合企业要求或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有的求职者为了获取职位,可能会采取许多手段,向企业传递一些利己的虚假信息,影响招聘主管及需求部门负责人面试时对求职者的正确判断。 ①招聘主管应严格审查其身份证明及过往经历等等,确保其材料真实性。因为签订劳动合同后,即使是因为劳动者存在欺诈,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用人单位也要支付劳动报酬。 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情况。对于特别敏感的问题建议通过《知情书》签字备案防止以后的纠纷。如果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告知义务,就有可能造成合同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③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2)签订劳动合同风险 按程序招聘的求职者,首先要出具体检报告,证明其身体状况良好,具备符合本岗位要求的合格身体条件,才能履行录用程序。 ①签订劳动合同前,除新参加工作的拟录用者外,必须出具其与上家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证明,明确是否与其它单位仍存在劳动关系后,方可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②如果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企业将为此支付高昂的用工成本,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用人单位应自用工之日1 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模式研究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模式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职能对企业实现既定目标的作用日益重要。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角色分析、战略价值分析以及活动界定,提出构建适应新经济环境的以需求为导向的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模式。 关键字: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职能模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逐步由经营性职能向战略性职能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战略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理念,就是将企业的人力资源视为最宝贵的资源,通过对人力资源有效地开发与管理,使之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和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推动力。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主要侧重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期目标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工作内容主要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和分 析人才市场的变动趋势等,其不仅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执行者,它还必须参与甚至主导企业战略的决策过程,同时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的设计以及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调整来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准确地说,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是以一种战略经营伙伴的身份与直线部门共同确保完成企业经营目标。企业在新环境下,如何强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战略性的作用,通过改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模式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作为支持企业经营活动而对企业的盈利性、质量改善以及其他经营目标做出贡献的有效手段,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下赢得核心竞争优势,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角色及承担的活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角色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在构建企业竞争优势方面扮演的角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伙伴) 、企业基础设施管理(管理专家)、转型与变革管理(变革推动者)以及雇员贡献管理(员工激励者)四个方面。可以通过“下图”所描述的两向维度来探讨。纵向表示的是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着眼点,代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是未来导向或战略导向的还是日常导向或操作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活 动则通过横向表示的维度上的过程和工作来描绘。 战略伙伴(strategy partner):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是企业战略的重要部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应当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主要任务集中在确保企业所制定的人力资源战略的贯彻执行。 管理专家(management expertise):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须设计和贯彻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管理过程以及管理实践。其中包括有关雇员的甄选、培训、开发、评价以及报酬等的一系列制度。 雇员激励(employee intensive) :承担对雇员的献身精神和贡献进行管理的任务。虽然人力资源可能会有很高的技能,但如果不能和组织目标一致,不能为企业充分利用,企业就难以获得人才竞争优势。通过雇员关系管理,可使员工个人利益和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变革推动(innovation improve) :在对组织进行重组以适应新的竞争条件方面扮演自己的角色。 在当今急剧变化的竞争世界中,企业不仅需要经常化地进行变革,同时也需要培养自己实现变革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可以帮助企业何时进行变革并且对变革进行管理。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战略重要性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逐渐转向战略部署。在纵向上,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角色的重要性提高,横向上的事务性工作逐渐弱化和外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逐步进入战略性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活动战略价值分析。根据战略价值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承担的基本活动分为事务性活动、传统性活动、变革性活动。事务性活动具有较低的战略价值,例如,福利管理、人事记录、雇员服务等此类日常性的活动。传统性活动,是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核心和瓶颈,例如绩效管理、培训、招募、薪酬与雇员关系管理等活动,这些活动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制度来确保战略的贯彻执行,具有中等的战略价值。变革性活动包括知识管理、管理开发、文化变革、战略的调整和更新等方面,对企业来说,这些活动具有最大战略价值。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十堰市维也纳国际大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问 题研究 一、选题背景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饭店业从小到大,由少到多;从招待所式的单一服务模式发展为标准化的个性服务模式;从教条式的经验管理走向人文化的科学管理,实现了质与量的双重进步,形成了规模较为适度,档次结构相对合理,区域分布基本平衡的格局。在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各个酒店开始寻找自己的边际利益增长点,而其中相当重要的则是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管理一定程度上属于企业的主观意识,然而只要有“人”的存在那么对人的管理则一定会存在,因此对酒店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对人的管理属于企业战略层次的极重要的部分。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传播乃至衍生,其制度的制定与推行以及实施,又如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策划和决策再到操作等等问题都离不开对人事架构的调配,而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所要解决的。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只需要运作好生产并抓好质量就可以万事大吉了,而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不得不更多的考虑如何提高销售业绩,“随着近年来酒店营销理念和营销手段的不断成熟,酒店营销战略中也不断注重概念的应用......”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的作用(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优化与管理)。 不得不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一大批“风光一时”的企业和企业家。但随着大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一浪又一浪竞争涌潮,一批又一批的企业也不知不觉随风而逝了或者苟延残喘,做得好的则继续迸发着鲜活的生命力。从整体上来看很多企业都呈现出“昙花一现,步履维艰”的现象,尤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我国的企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但是企业存在着先天不足而这也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所导致,在其发展中又由于低层次水平的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的人才观念,极不完善的薪酬制度,管理中缺乏沟通与交流,忽视员工的学习、培训及人才自身事业的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还有企业主的自身人格缺陷等。即一方面急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在得到高素质的人才后很难凭着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较长时间内留住人才,并发挥人才的最大潜

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成人高等教育2012届毕业论文题目: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号: 姓名: 学历层次:本科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2011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2012年月日 广西工学院成人高等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一、课题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文探究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徐工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的对策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的不断腾飞,我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着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企业只有把人才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在市场上保持不败之地。当前,人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往往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境。虽然有很多优秀的员工,但是企业却留不住他们,并且培养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也越来越困难。如果企业流失了一名员工,那么想要寻找一名合适的替代员工是十分困难的,就是寻找到了,那么其间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培训费用等等,也是企业难以支付的。因此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日益成为企业提高效率、保证自身竞争优势的强有力的武器。 本文是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和选拔、员工培训和开发等方面,来实现企业的效用最大化。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促进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并把它与个人目标结合起来,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状态,使得企业蓬勃发展。 基本要求: 1. 收集大量资料。 2. 刻苦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经常向指导老师汇报情况,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 3. 严格遵循科学研究规律、遵守科研道德。 4. 认真完成论文撰写,根据收集的资料加上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完成论文的叙述和论证。 二、进度计划与应完成的工作 本课题的毕业论文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2年9月底至10月中。选题工作,通过导师指导,查阅在中国大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目录 一、人力资源管理导论 (4)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生产与发展. (4) (二)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5) (三)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6) 二、作绩效考核................................................ ... (7) (一)绩效考核体系基础........................................... (7) (二)组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 (8) (三)员工业绩考核方法 (8) 三、薪酬制度设计原理...................................... ... ... (9) (一)员工激励理论................................... ... (9) (二)组工作评价................................ ... (10) (三)薪酬水平的决定................................... ... (10) 四、工薪酬管理................................... (11) (一)员工薪酬体系................................... ... .. (11) (二)组员工个人激励................................. ... .. (12) (三)员工集体激励................................... ... .. (13) 五、结论................................. ... ............ ... ... (13) 参考资料................................ ... ............ ... ... (14)

2018年最全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2018年最全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题目(9个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题目主要有9个方向可选:①人力资源规划、②招聘与配置、③培训开发与实施、④绩效考核与实施、⑤薪酬福利、⑥员工关系管理、⑦职业生涯管理、⑧人事管理、⑨企业文化,而且这些模块下还可以细分,下面我们就以各个模块为基础列举部分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 一、人力资源规划(可选方向:1、组织机构的设置,2、企业组织机构的调整与分析,3、企业人员供给需求分析,4、企业人力资源制度的制定,5、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 6、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7、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8、组织内部评估, 9、组织发展与变革,10、计划组织职业发展,11、比较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综述,12、开发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计划,13、工作中的绩效因素,14、员工授权与监管) 参考题目: 1、海外EPC工程项目部组织机构设置分析 2、关于商业银行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与运作问题的研究 3、钢铁企业扁平化组织机构设置研究 4、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设置分析 5、论国有企业组织机构设置 6、广州旅行社行业人才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 7、Java程序员岗位需求分析及人才标准的研究 8、人力资本投资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9、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对现代企业的意义 10、邢台市物流行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11、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与策略 1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3、旅游市场需求分析及旅游人才培养研究 14、小微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SWOT分析--以XX公司为例 15、人力资源资本化研究 16、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17、大连会展行业人才需求特点与趋势分析 18、分析黑龙江省对日语人才需求的现状 19、基于市场调查的外贸人才能力需求构成分析 20、广东省国际货运代理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21、中国三次产业女性人力资本存量估算 22、惠州市旅行社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分析 23、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分析研究 24、知识经济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竞争战略分析 25、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26、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与管理分析 27、酒店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28、战略人力资源分析方法与应用 29、高校教师人力资源配置的制度分析 30、烟草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探究

2020年《非营利组织管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XX有限公司 MS-CARE-01 社会责任及EHS手册 (1.0版) 制订: 审批: 2020-1-1发布 2020-1-1实施

一、单项选择题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把战略评估划分为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是依据()。 A: 评估的时间 B: 评估的对象 C: 评估的过程 D: 评估的主体 答案: D 【2】在Ian MacMillan博士提出的一下四个运用于非营利组织项目操作和评估中的判断标准中,衡量组织之间提供相同服务的范围和程度的标准是()。 A: 替代性标准 B: 合适性标准 C: 竞争地位标准 D: 吸引力标准 答案: A 【3】会员制组织目前在中国统称为()。 A: 基金会 B: 志愿者组织 C: 社团 D: 公益性组织 答案: C

【4】在我国,行业协会属于()。 A: 运作型组织 B: 互益型组织 C: 非会员制组织 D: 公益型组织 答案: B 【5】民办非企业单位属于()非营利组织。 A: 运作型 B: 互益型 C: 实体型社会服务 D: 公益型 答案: C 【6】非营利组织在实施战略时要求将战略设计中选定的目标进行阶段性的实施和执行,下列不是本阶段的重点的选项是()。 A: 操作性 B: 准确性 C: 可行性 D: 技巧性 答案: B 【7】每条产品线上产品项目数是() A: 产品组合关联度

B: 产品组合深度 C: 产品组合宽度 D: 产品组合长度 答案: C 【8】在某一个细分市场上提供所有的产品,以集中满足该细分市场的各种需求,这种市场选择模式属于()。 A: 市场专业化 B: 市场集中 C: 差异化 D: 产品专业化 答案: A 【9】非营利组织区别于企业的根本属性是()。 A: 志愿公益性 B: 互益性 C: 非政府性 D: 非营利性 答案: D 【10】组织根据服务需求量的估计,在若干个备选的项目方案中,对一些能满足需求的方案所进行的遴选过程称为()。 A: 项目选择

(人力资源知识)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人力资源知识)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此项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赵曙明 2000年11月8日 内容简介 本书追溯了人力资源管理近一个世纪的演变历程,阐述了传统人事管理向现

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围绕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效益关系这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重点问题,对人力资源管理效益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效益的关系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效益的作用过程、作用方式,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对于诸如企业发展演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企业家薪酬制度、知识员工管理、高新技术企业和学习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等新兴问题,给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根据中国国有企业人事制度发展的沿革,提出了建立与发展中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途径和措施,并且综述了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现状和21世纪全球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简介 赵曙明,1952年12月出生于江苏海安。现任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人力资源学会会长及江苏企业管理协会、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赵曙明教授197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英文专业;1981年留学美国,1983年获得硕士学位;1987年再度赴美,师从于当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教授和杰克·舒适特教授,于1990年获加州克莱蒙特研究生院管理学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1年在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留美期间,因为出色

的研究工作,曾先后获得89年度“美国全国优秀博士生奖”和“91-92年度国际杰出学者奖”等六项奖励。 赵曙明教授在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跨国经营的研究方面颇有造诣,出版了二十本著作,撰写了一百多篇学术论文,先后十多次获得过国务院、国家教育部、江苏省政府及南京大学颁发的教学和研究奖。作为五位获得者之一,于1996年获得前国家教育委员会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管理科学);在1997年被中国人事部等8部委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1998年又被江苏省评为“‘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1999年被中国教育部聘为“教育部第四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999年被中国教育部聘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0年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聘为第八届学科评审组成员。 赵曙明教授曾是夏威夷大学、多伦多大学、密苏里州立大学等八所商学院的兼职教授,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的兼职教授;他曾在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德国、澳大利亚、荷兰及新加坡等地讲学,并任中、美、德、荷等国多家跨国公司的咨询顾问;兼任香港科技大学恒隆管理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同时担任中国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前言 彼德·德鲁克教授提出“人力资源”概念将近半个世纪的今天,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而稀缺资源这一理念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也为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所证实。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正在由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职能转变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参谋部、执行部和支持部,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在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增强,许多相关的问题呈现出来,需要给予澄清和解决,诸如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效益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应该如何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实施实践活动使之与企业

人力资源效能该如何衡量

人力资源效能该如何衡量 在与HR们的接触中,常常听到他们埋怨老板们看不到自己工作的价值,越来越缺乏存在感。而最近两年,又听到另一种埋怨,即老板越来越向人力资源管理要结果,让HR承担了太多无法承担的责任。 如果HR们需要老板们的期待,应该如何管理这些期待?我给HR朋友们的答案是,你们需要“人力资源效能仪表盘”HREIP。 人力资源效能为何炙手可热? 从2012年底开始,人力资源效能一词突然引起了实践界人的兴趣。概念火爆的背后,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来自外部的压力。“新竞争”的战略环境变化无常,企业在一轮又一轮的商业逻辑迭代中,很容易迷失自己,任何一个曾经的巨头,曾经的成功都可能成为自己进化的牵绊。此时,企业需要一种柔性的组织能力,能够快速应对环境变化。 打造组织能力也是HR们一直主张自己的价值所在,但这一概念的虚无又好似科学界的“以太”。如何来量化组织能力?人力资源效能似乎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选择。组织能力出色,人力资源系统自然高效,两者几乎是可以画上等号的。于是,老板们拾起了这一概念,开始向人力资源要结果了。 其二,是来自内部的压力。在战略变化无常的背景下,组织内部的各单元也需要适应这些变化,于是,他们开始“失控”,而且,越是大集团企业,失控起来就越疯狂。因为,前线战火烧起来的时候,是没人会理会后方(人力资源部)的。你可以把这些归咎于老板的冒进,但是如果HR们能够为老板踩一脚刹车呢?好吧,你可以说HR在老板面前没有话语权,但是,如果你有人力资源效能这个

沟通工具,是不是会更会有说服力呢?数据是不会说谎的! 人力资源效能是什么,不是什么? 实践界对于人力资源效能的关注让人欣喜,这也许是一个HR们的舞台。但是,诸多对于概念的跟进却让人哭笑不得。这里,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人力资源效能不是什么。 第一,人力资源效能不是组织绩效。 大多数人混淆了这两个概念,人力资源效能是关注于人的产出,而不是所有生产要素的产出(组织绩效)。换句话说,人力资源效能都应该与人有直接关系,人作为生产要素,在这个产出过程中,是起主要作用的。 真正的人力资源效能都是与人有关的,例如,人工成本投产比、人均营收、人均销售额等。甚至,为了剔除“非人”的影响,还涉及到一些算法将产出中的这部分删去。一个原则是,要用“人加入之后产生多大的成功”来计量,而不应该用“人如果没有会产生多大的损失”来计量。 第二,人力资源效能指标不是绩效指标。 绩效指标有很多形式,绝对指标如销售额,相对指标如销售额增长率。但是人力资源效能指标一定是衡量效率的指标,所以必须表现为一种“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说简单点,人力资源效能一定是一个分式,分子是各类与人直接相关的绩效产出,而分母一定是人(部门、团队、个体等)。 人力资源效能反映人的投入产出,但从本职上看,是要反映人力资源系统的有效性。所以,除了直接的人力资源效能结果指标外,还应该关注其产出的过程指标。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运行(调配、激励、培养)、队伍状态(数量、素质、结构等)、组织模式(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岗位系统等)都应该给于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