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4讲神奇的地貌分析

第4讲神奇的地貌分析

第4讲神奇的地貌分析
第4讲神奇的地貌分析

地理辅导讲义 第四讲

神奇的地貌

一、地质作用

二、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形式是复杂多样的,但按其性质和方向

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二者是相伴发生的,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地形倒置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小结:1、做题判断背斜向斜不只是看形成的是山峰还是山谷,应该看岩层的弯

曲方向,岩层向上弯曲是背斜。

2、实际运用,背斜找油气,向斜找水,大型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地带。

三、山的形成(3种)

1、岩浆运动形成的山----

2、地壳运动的水平运动褶皱形成的山----

3、地壳运动的垂直运动断层形成的山----

四、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面上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它们互为条件、密切联系、共同作用雕塑地表形态。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固结成岩

小结:1、流水作用分布的地区:

2、风力作用分布的地区:

五、追踪练习题

1、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作用和作用。

2、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这叫做。

3、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岩体就会破裂。岩层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的岩块有明显的相对位移,这叫做。

4、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①地质构造与找矿、找水。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常形成自流盆地。②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隧道工程通过断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以免发生崩塌。③山地开凿隧道,通常选在部位。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地下水的汇集处,“隧道”可能就会变成“水道”了。④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带,以免诱发地震、导致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5、全球分为六大板块,阿拉伯半岛属于板块。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

板块和板块相碰撞而抬升形成。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的形成是由于板块和板块相碰撞而抬升形成。

6、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B.崇明岛的形成

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D.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7、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B.泰山、庐山

C.渭河平原、汾河谷地D.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8、下列地形区,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有( )

A.东非大裂谷B.冲积扇C.秦岭D.阿尔卑斯山

9、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10、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其外力作用主要有( )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搬运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11、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

(1)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是:甲,乙。

(2)甲、乙两地顶部缺失的原因是,上覆岩层的形成是由于作用而形成的。

(3)如果要寻找油气资源,最好在处找;如果要寻找地下水,最好在处找。

(4)在图中建一条东西向的隧道,甲、乙两处应选择处,理由是。

12、(2013年广东省文综)图1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 搬运作用

B. 地壳运动

C. 变质作用

D. 风化作用

13、(2011年广东省文综)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

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

14、(2010年广东省文综)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其成因是()

A. 侵蚀——搬运作用

B. 搬运——堆积作用

C. 风化——侵蚀作用

D. 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岩石圈循环河流地貌一、知识主干

1、三类岩石特征的比较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岩石圈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跟所有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的特点一样,岩石圈的组成物质也处于不停的更新循环的过程中。

总结:①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是内外力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②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可以简要地总结为:岩浆智能变为岩浆岩,各类岩石都可以变为新的岩浆。

③地壳物质循环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由于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很漫长,有的要经过几亿年,从这个意义上说,岩石和矿产是不可再生的。我们之所以要大力提倡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矿产资源,原因也即在此。

课堂练习

读图1,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

课堂训练

选择题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 )

A.④和⑤

B.

①和⑥ C.②和④ D.③和⑥ 2.下列岩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A.页岩、石灰岩

B.砾岩、大理岩

C.砂岩、玄武岩

D.石英岩、花岗岩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3—4题

3. 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A.岩层

B.向斜

C.背斜

D.

图3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按地质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 A .褶皱、岩浆喷出、岩浆侵入、断裂 B .断裂、褶皱、岩浆喷出、岩浆侵入 C .岩浆喷出、褶皱、岩浆侵入、断裂 D .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断裂 6.①②③④所示地质现象与成因匹配的是

A.①—泥沙沉积

B.②—岩层断裂

C.③—侵蚀作用

D.④—水平挤压 7.右图是三大类岩石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①一⑥分别代表岩浆、喷出岩、侵入岩、沉积物、沉积岩、变质岩中的某一项,图中代表沉积岩和变质岩的是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④和⑤

D 、①和⑥

读“地质构造”图,回答31~32题

图3

① ③

下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据此回答8-10题。

8.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丙甲 D .丙乙甲 9.丙侵入岩脉应为何种岩石

A .沉积岩

B .岩浆岩

C .变质岩

D .资料不足,无法判断 10.图中⑤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可能是

A .石灰岩

B .大理岩

C .花岗岩

D .玄武岩

石灰岩 砂 岩 页 岩 侵入岩 断 层

甲褶皱

乙断层

丙侵入岩脉

桂林喀斯特地貌分析结果汇报

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系别xxx 年级专业xxx 学生姓名xxx 指导老师xxx

xxx 2011 年4 月24 日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根据地理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在学完地质学、地图学、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自然地理课程后,组织的一次野外实习,通过此次实习,要求学生能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并能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感性知识结合起来,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野外独立研究与考察的能力,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和学习专业的兴趣,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地理教学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学生实习进度安排表 1、实习时间:2011年4月11日——2011年4月24日 2、实习地点:广西桂林市 三、实习过程概述 1、2011年4月11日xxx 实习准备:实习动员、安全教育以及收集实习资料。 2、2011年4月12日xxx 乘车,安排食宿。 3、2011年4月13日中国岩溶地质博物馆参观岩溶模型及标本;请专家讲解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4、2011年4月14日桂林园林植物园考察珍稀植物及亚热带生物群落特征 5、2011年4月15日至16日桂林——阳朔考察桂林——杨堤——兴坪——阳朔一带的漓江沿岸岩溶地貌,漓江沿岸岩溶地貌,观察漓江沿岸地下河及溶洞特征。 6、2011年4月17日七星岩、芦笛岩考察七星岩、芦笛岩等典型溶洞的地下喀斯特地貌。

观察漓江沿岸多层洞穴特征。 7、2011年4月18日月亮山、象鼻山、伏波山考察穿山、孤峰等喀斯特地貌特征。 8、2011年4月19日桂林市郊唐家湾一带观察大型直立倾伏背斜,认识大型褶皱和张性构造角砾岩。 9、2011年4月20日桂林市郊刘家村北渡口观察桂林市区漓江沿岸河流的地质作用及主要产物。 10、2011年4月21日桂林市火车站乘车返校 11、2011年4月22日至24日xxx 根据实习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完成实习报告的撰写。 四、实习报告 (一)桂林区域简介 桂林市(简称“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湘桂走廊南端。东、北与湖南省相邻。湘桂铁路与漓江纵贯,有321 、322 、323 三条国道穿过。桂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桂林是广西的名城和交通、文化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旅游城市。桂林的工业主要以微电子、橡胶、医药、食品类和工艺美术为支柱,并建立了桂林高新技术开发区。 语言:普通话、桂林话、桂柳话 自然条件 地形条件 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典型岩溶地貌。岩溶峰林地貌是桂林重要旅游资源。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南岭山系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气候条件

喀斯特地貌成因及特点分析

重庆师范大学 遗产旅游学生课间作业论文 项目名称《喀斯特地貌成因及特点分析》 专业旅游管理 年级 ****** 级 学生姓名 ****** 2012年4月

摘要: 喀斯特地形也称为石灰岩地形,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一般指碳酸盐岩分布地区或存在流经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现象。当雨水或者地下水与地面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就会有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经过长时期的溶解侵蚀,形成了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喀斯特地形的地表崎岖、土壤十分贫瘠,不利农业发展,因此在云贵高原有“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两银”的俗谚。但其千沟万壑的特色却十分受到观光客青睐。目前巴尔干半岛及中国重庆、广西、贵州、云南一带均有喀斯特地形的存在,其中重庆-贵州的武隆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为联合国自然遗产。 该种地形地理学家最早在克罗地亚喀斯特高原做有系统的研究,因此又称喀斯特地形。喀斯特是位于斯洛文尼亚西南部河谷以南,并延伸到意大利东北角大城邻近狭长地带的一片高地。因为该地区绝大部份位于斯洛文尼亚境内,所以简述为位于斯洛文尼亚是可以接受的。 1.喀斯特起源 “喀斯特”是斯洛文尼亚伊斯特拉半岛的一个地区。(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这里在中生代形成了分布广泛的厚实的石灰岩层。经过长时间的水流侵蚀,形成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故而地质学家们将这种石灰岩层所特有的地形冠名以“喀斯特”。 2. 化学原理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通常是温带气候地区pH值较低的酸性雨和石灰岩层所造成的。随着地表下的岩石不断与水反应,将不溶的碳酸盐在与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不断生成可溶但不稳定的碳酸氢盐,在排水较好的地下岩层就能形成一个大的溶洞。溶洞中的水在流动时,其溶解的碳酸氢盐就可能分解,再度形成不溶的碳酸盐沉降在地面。溶洞中从高处落下这样的水滴就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碳酸盐沉降在溶洞顶部,而另一部分则会在地面沉降。上部的碳酸盐沉降往往形成一个倒锥形的钟乳石,而地面上会形成形如其名的石笋。 3. 喀斯特地形分类 3.1按其发育演化 (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m深后形成落水洞。 (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四年级作文开头结尾

四年级作文开头结尾 【1】总起式:文章一下笔就开宗明义,点出全文的中心思想,使读者对全文的中心思想有一个概括了解,然后,全文围绕这一中心进行记叙。 [例段]我家对门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下棋能手——胡爷爷。《下棋能手》 【2】开门见山式:文章一下笔就先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物,然后再叙述主要内容。特 点是下笔扣题,点出题目,揭示文章主题,直截了当,既可清楚地展开记叙,又可节省篇幅,全文顺势而下,但开头要注意语言简洁、凝练。 [例段]今天早晨,我们想去看日出,可太阳总是不肯出来,我们就只好看云。《太阳和云》 【3】介绍式:这种开头的方式是对所叙述的人物、事件、环境等,先作一些概括的、简单的介绍,使读 者获得总的印象,然后引入正文,再作具体的介绍。 [例段]电子计算机是尖端科学、高新技术、渊博知识的象征。而微机是计算机大家庭中的一员。从前,我 对它是非常陌生的,而在今年暑假,我却和它交上了朋友。《同微机交朋友》 【4】提问式:文章开头提出问题,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急切关注或兴趣,促使读者读下去,而问题的 答案就是正文要叙述的内容。 [例段]我的家乡,在中国地图上是个连手指甲大的位置也没占到的地方,近年来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相信吗?你听——? 《你听——我讲新鲜事》 【5】描写式:这种格式的开头,从写景状物下笔,抓住景物的特征,起到渲染环境气氛,烘托文章中心 的作用,引出即将出现的人物。 [例段]记得小时候暑假里的一天,太阳象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我坐在家里虽然拿着扇子 猛扇,可黄豆般的汗珠子还是直往外冒。《我难忘的一件事》 【6】倒叙式:倒叙式开头,与“开门见山式”开头恰恰相反,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回过头来写事情的 起因和经过。其目的是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例段]虽然刘老师已经离别我们三年了,但崇拜、眷恋之情还时常在我的心头滋生,多么难忘呀!那堂堂的仪表,爽朗的笑声,习惯性的用小拇指搔头……《桃李情》 怎样写文章结尾? 文章的结尾,就是到此收笔,结束全文。好的结尾,有深化主题、突出中心或增强文章感染力的作用。文 章的结尾与文章的开头一样,方式很多。常见的方法有: 【1】首尾照应式:即结尾照应开头,前有伏笔,后有照应,首尾圆和。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而且给读者留下余味。这种结尾的特点是在开头段中,对以后将要出现的人物、事件作必要的暗示。而在结尾时,对首段留下的伏笔作必要的回应。 [例段]【开头】每当我看到写字台上那笑容可掬的“不倒翁”时,那举家欢笑的情景便浮现在眼前……

喀斯特地貌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喀斯特地貌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 保护研究 ——以贵州省西南地区(安顺、兴义)为例 摘要:我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四川、湖南、湖北六个省区,贵州正好位于六省区的核心位置,是喀斯特发育最为激烈的中心区域,而贵州省又主要以西南地区最具特色。在贵州西南部,随处都可以看到独具个性的自然景观,喀斯特景观就是这万千自然景观的基础。本文以贵州省西南地区为研究主体,就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相关问题,通过查阅文献、网络搜索、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阐述了该地发展喀斯特旅游业的意义、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并提出了一些喀斯特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具体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贵州省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开发保护 贵州作为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的大省,地处西南腹地,集聚了溶洞、瀑布、石林为主的天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区等旅游资源优势,并且它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但是其自然资源和人文风情的整合度较差,导致其旅游资源一直处于周边省份尤其是云南、广西等旅游热点的阴影之下,影响了其在全国的知名度。因此,如何提高贵州旅游资源的核心文化品位,树立个性鲜明的旅游产品形象,如何科学开发旅游资源,使贵州省变为一个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竞相发展的大省,成为目前贵州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一、贵州省西南地区主要旅游资源概况 贵州省西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主要由特殊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原生的自然环境、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构成,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交相辉映的丰富旅游资源。

(一)、黄果树风景区 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是国家首批5A级风景区。黄果树瀑布是该景区的核心景点,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赏的瀑布,以水势浩大著称。黄果树瀑布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瀑布高77.8米,宽101米;其中主瀑高67米,宽83.3米,以其雄奇壮阔而闻名于海内外。黄果树瀑布不只是一个瀑布的存在,以它为核心,在它的上游和下游20千米的河段上,共形成了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瀑布18个。1999年被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黄果树瀑布群的各瀑布不仅风韵各具特色,造型十分优美,堪称世界上最典型、最壮观的喀斯特瀑布群,而且在其周围还发育着许多喀斯特溶洞,如天星洞,洞内发育各种喀斯特洞穴地貌,形成著名的贵州地下世界,具有极大的旅游观光价值。 (2)、龙宫风景区 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南郊,与黄果树风景区毗邻。龙宫风景区是以暗河溶洞为主称奇、并集旱溶洞、峡谷、瀑布、峰林、绝壁、溪河、石林等多种喀斯特地质地貌景观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着中国最长、最美丽的水溶洞、中国最大的洞穴佛堂、中国最大的洞中瀑布、全世界最低的天然辐射剂量率、全世界最多、最为集中的水旱溶洞等高品位风景资源。贵州龙宫中心区有卧龙湖、迎宾洞、龙门飞瀑、龙潭天池、龙宫暗湖、蚌壳岩、虎穴洞等景点组成,上下辉映,别有洞天,宛如神话中龙王所居的水晶宫殿。天池是一个山间湖泊,碧绿如玉,俗称龙潭,湖水下泻,从巨大的溶洞倾斜而下,水墙壁立,宽25米,高约50米,惊涛奔涌,蔚为壮观,此即龙门,据称为中国地下瀑布之冠。 (三)、马岭河峡谷风景区 位于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境内,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集雄、奇、险、秀为一体。马岭河峡谷是一条在造山运动中的大裂水地缝,谷内群瀑飞流,翠竹倒挂,溶洞相连,两岸古树名木点缀其间,千姿百态。马岭河峡谷风景区地处云贵高原隆起的乌蒙山与广西丘陵之间,碳酸盐可溶岩分布广泛,岩层断裂褶皱复杂,集中体现了喀斯特多层次、多类型地貌景观,与东西两边的黄果树瀑布和云南路南石林竞展风姿,构成冠盖中华的喀斯特风光,被誉为“地球上一道美丽的疤痕”。特色万峰林景区是马岭河峡谷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兴义市东南部成千万座奇峰组成,气势宏大壮阔,山峰密集奇特,整体造型完美,被不少专家和游人誉为“天下奇观”。万峰林分为东峰林、西峰林两大景区,景致各异,相映成趣,分别被称为大自然的水画、天然大盆景。 (四)、民族风情 贵州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风情独特,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各民族的音乐、舞蹈、节日、风俗、民居、服饰等独具魅力。布依族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等;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等;传统剧种有地戏、花灯剧等;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等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传统音乐“八音坐唱”有“声音活化石”、“天籁之音”之称,享誉海内外。苗族最早的乐器是芦笙,芦笙曲调是最早的曲调之一。苗族的音乐,可分为民歌、芦笙、唢呐和琴箫曲调。工艺上,刺绣具有独特的技巧,针法多种多样;蜡染历史悠久,独放异彩。银饰工艺精巧,是苗族服饰中,最耀眼的部分,在裙子、衣服、头饰、手饰等中都有运用。此外,彝族舞蹈“阿妹戚托”质朴、纯真、自然,被称为“东方踢踏舞”。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查白歌节”,苗族的“八月八”等民族节日,多姿多彩,让人留连忘返。特别是布依族“八音坐唱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复习:喀斯特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复习:喀斯特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复习:喀斯特地貌 前言: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下面由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复习:喀斯特地貌,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简介: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 ②硫酸盐类岩石( 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 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 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

牙买加等地。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 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 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贵州受到喀斯特地貌控制,喀斯特地貌研究的程度关系到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意义重大。本文对喀斯特地貌成因、演化、分区,及喀斯特相关研究进行了描述,得出:地表喀斯特的研究已有规模,但地下喀斯特探测需大量研究,是今后研究重点;对于贵州受构造影响,喀斯特分区应考虑小地貌、小环境的影响;喀斯特相关研究如石漠化、小流域治理、旅游研究等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演化分区 引言 贵州地处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中心,是我国第一级台阶向第二级台阶的延伸斜坡地带,受到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质构造较为复杂,造就了独特、多样而又秀丽的喀斯特地貌景观。[1]贵州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其范围北起四川盆地南缘山地和鄂西南高原,南至南盘江河谷和桂西北山地,纵跨近5个纬度(24°30’N-9°13’N),长约510km;西起滇东黔西高原,东至湘西丘陵山地,横跨6个纬度(103°31’E-109°30’E),宽约570km,总面积1.76*105km2。[2]由于特殊的岩溶地质作用过程和岩溶环境特征,造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严重制约了这一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直接关系到贵州社会和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的建设等重大问题。 1.研究现状 1.1成因研究 袁道先先生认为应以系统科学的观点,将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程度和特征的因素:构造、岩性、气候、水文、土壤等,以及这些综合这些影响因素而产生的直接作用方式和强度综合起来考虑。[3]从宏观上看,自晚震旦纪到三叠纪晚期,贵州地区沉积了上万米厚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了四套碳酸盐沉积建造,自上而下为:上震旦统灯影组,下寒武统上部至下奥陶统中部,中泥盆统顶部至下二叠统,下、中三叠统。[4] 俞遵典对原生喀斯特地貌的成员机制作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认为岩石地层因素、地质构造环境、水化学及水动力条件、生物化学制导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形成喀斯特。[5] 2006年以来,通过运用高分辨率的自动化监测仪器,对岩溶水文(水位、流量)、水的物理化学指标(水温、PH值、电导率、HCO等)和土壤空气CO2进行连续监测,不但证明了岩溶作用的迅速变化过程,而且揭示了水——岩——气耦合作用规律。[6,7]

(完整)四年级下册作文开头和结尾

写事作文精彩开头与结尾 开头: 1、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有高兴的事,有伤心的事,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要算那次发生在……的事。 2、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一件件往事就像那一张纸泛黄的照片,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地模糊不清。唯有一件事,真真切切,记忆犹新。 3.成长就好比我人生中的一条小船,行驶在波面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会遇上汹涌澎湃的海浪。开启我记忆的大门,那件事依然让我记忆犹新。 4、童年就像一幅画,画中的图案五彩缤纷,每一笔色彩都是一件令你刻骨铭心的事。我就说说其中一件有趣的事吧! 5、童年是五彩缤纷的,就像海边漂亮的贝壳;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就像整天嘻闹的浪娃娃;童年是纯真甜美的,就像山溪中清亮的泉水。说起童年,倒不禁使我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6. 生活是一张洁白的画纸,我们每个人都描绘着自己的色彩。生活是一杯香醇的美酒,我们每个人都品尝着自己的味道。生活是漫漫长路,我们每个人都是路上的远行者。打开记忆的大门,那件事深深感动着我。 7、我经历的事情如天上的繁星,有的让我羞愧难当,有的让我愤怒无比,有的让我体验成功,有的让我感动不已。现在我就把令我感动的一件事讲给大家听。 我们每个人都描绘着自己的色彩。生活是一杯香醇的美酒,我们每个人都品尝着自己的味道。生活是漫漫长路,我们每个人都是路上的远行者。打开记忆的大门,那件事深深感动着我。 8、成长是缓缓流淌的溪流,悄然的,我们就长大了,学会了坚强,也学会了坦然。很多的记忆随日子的消失而褪色,但有一件事让我历历在目,感动不已。 结尾: 1、童年的故事虽然有酸甜苦辣,但是每每想起来,总是意犹未尽的。 2、五年的小学生活,使我渐渐懂事了,长大了,洒满了金色阳光的童年让我快乐成长! 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那充满阳光的生活,我会永远地铭记在心中。它像一杯历久弥新的美酒,散发出芳香,令我无法忘怀。 4、这件事过去很长时间了,但我却铭记不忘。事情虽然小,但它给我的启发却很大,因为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6.每当我看见小布偶,就会想起过去的许多事。这些回忆总会在我脑海中提醒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7.事情过去了很久,而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爱如潮水,一次又一次激起我心中的波澜。 9.只有自己去尝试第一次,才能获得自己从未得到过的东西。所以,人生要不断尝试新生活,这样才会多姿多彩。 10、当你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别人,用一颗宽容的心去谅解别人,你会发现,你的周围时刻充满着阳光。 11、我知道:世上本没有恨,每当想起这件事,我心中总有一种委屈感,只是这种委屈绐终没有升华成恨。也许正是这种委屈,造就了我坚强的性格,使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能坦然面对各种挫折。 12.我今生今世也不会忘记那个雨夜的情景,它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是那样的刻骨铭心.... 8. 这件事过去很久了,但是我常常记起,它已经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让我常常沉思,常常感动。 小学写人作文好的开头和结尾 人物刻画开头 1、倒叙总起式。先交代事情结果,总起全文。

对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的展望

对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的展望 对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的展望 结合相关文章的描述,此毕业论文对喀斯特地貌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 (1)由于喀斯特地形的限制和地表的破碎,地形相对平坦、聚落发展相对较好的喀斯特高原盆地区聚落分布集聚性仍然不强,总体上分散,聚落形态复杂。 (2)喀斯特地貌决定喀斯特高原盆地聚落的空间格局特点及演变规律,聚落主要分布在喀斯特盆地、洼地等负地貌和溶丘、溶原、峰林等正地貌,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聚落规模逐渐增加,局部呈现集聚并随着喀斯特地表地貌和组合地貌的形态表现出一定的集聚特点:一般来说,低海拔、无坡向坡度或坡度较低的地势平坦区域聚落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集聚且较为连续,地形起伏地区聚落分布分散,喀斯特正地貌边缘有聚落低程度集聚,集聚形式上沿着等高线向外逐渐增加。 (3)喀斯特高原瓮地区聚落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无论是数量上或是面积上都有所增加,且增幅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水平空间上,聚落形态变化明显,居民点形状越来越不规则,分布越来越聚集,景观格局不断趋于复杂,但到一定程度后,景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一定继续增加,体现了喀斯特地貌对聚落空间发展的限制。 (4)垂直宅问分布是喀斯特高原盆地区聚落空间的主要特点,并加剧了聚落空间格局的复杂性。垂直空间上,聚落主要集聚在低海拔范围内,并逐渐向高海拔地区增加,但各个海拔范围的变化不尽相同,低海拔区域内聚落比蘑呈现逐年增加后又减少的趋势,体现了当居住空间受限后,聚落逐渐向海拔较高的区域蔓延规律。坡度上,聚落主要分布在无坡度的平坡地带,其次是坡度平缓地带。随着平缓地带居住空问的有限(聚落开始向坡度较高的地带蔓延,陡坡和较陡坡的聚落规模和所占比重都有所增加,极陡坡开始有一定比重的聚落分布。坡向上,聚落以分布在无

文档: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和原理

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和原理 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 碳酸钙(CaCO 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 3 ) 2 ], 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包括:可溶性岩石、岩石透水性、流水作用、气候影响。 可溶性岩石 可溶性岩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硫酸盐岩> 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白云岩> 泥灰岩。从岩石结构分析,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岩石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喀斯特地貌岩石。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流水作用 1.流水的溶蚀作用 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CO 2)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H 2 CO 3 ),二氧 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下面几个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岩溶作用的进行: H 2O + CO 2 ==HCO 3 -- H 2O + CO 2 ==H 2 CO 3 H 2CO 3 ==HCO 3 --+H+(第一步:形成碳酸和碳酸根离子) H++ CaCO 3==HCO 3 -+ Ca 2 +(第二步:H+与CaCO 3 反应生成HCO 3 -,从而使CaCO 3 溶解)

系统聚类分析课程设计

《空间分析》 系统聚类算法及编程实现 学院: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 班级:201126060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李斌

目录 第1章前言 (3) 第2章算法设计背景 (3) 2.1 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 (3) 2.2距离的计算 (5) 第3章算法思想与编程实现 (5) 3.1 算法思想 (5) 3.2 用Matlab编程实现 (7) 3.2.1 程序代码 (7) 3.2.2 编程操作结果 (12) 第4章K-均值算法应用与优缺点 (13) 4.1 K-均值聚类法的应用 (13) 4.2 K-均值聚类法的优缺点 (14) 第5章课程设计总结 (14) 主要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前言 本课题是根据李斌老师所教授的《空间分析》课程内容及要求而选定的,是对于系统聚类算法的分析研究及利用相关软件的编程而实现系统聚类。研究的是系统聚类算法的分析及编程实现,空间聚类的目的是对空间物体的集群性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几个不同的子群(类)。子群的形成的是地理系统运作的结果,根据此可以揭示某种地理机制。此外,子群可以作为其它分析的基础,例如,公共设施的建立一般地说是根据居民点群的分布,而不是具体的居民住宅的分布来布置的,因此需要对居民点群进行聚类分析以形成若干居民点子群,这样便于简化问题,突出重点。 空间聚类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过程。在分析之初假定n个点自成一类,然后逐步合并,这样在聚类的过程中,分类将越来越少,直至聚至一个适当的分类数目,这一聚类过程称之为系统聚类。常见的聚类分析方法有系统聚类法、动态聚类法和模糊聚类法等。下面主要介绍系统聚类算法,并基于Matlab软件用K-means算法(即k-均值算法)来实现系统聚类的算法编程。 第二章算法设计背景 2.1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 假设有m 个聚类的对象,每一个聚类对象都有个要素构成。它们所对应的要素数据可用表3.4.1给出。在聚类分析中,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

(完整)四年级作文开头结尾

文章的开头,就是文章怎样“提笔”。开头应该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常见的方法有: (1)总起式:文章一下笔就开宗明义,点出全文的中心思想,使读者对全文的中心思想有一个概括了解,然后,全文围绕这一中心进行记叙。 [例段]我家对门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下棋能手——胡爷爷。《下棋能手》 (2)开门见山式:文章一下笔就先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物,然后再叙述主要内容。特点是下笔扣题,点出题目,揭示文章主题,直截了当,既可清楚地展开记叙,又可节省篇幅,全文顺势而下,但开头要注意语言简洁、凝练。 [例段]今天早晨,我们想去看日出,可太阳总是不肯出来,我们就只好看云。《太阳和云》 (3)介绍式:这种开头的方式是对所叙述的人物、事件、环境等,先作一些概括的、简单的介绍,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然后引入正文,再作具体的介绍。 [例段]电子计算机是尖端科学、高新技术、渊博知识的象征。而微机是计算机大家庭中的一员。从前,我对它是非常陌生的,而在今年暑假,我却和它交上了朋友。《同微机交朋友》 (4)提问式:文章开头提出问题,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急切关注或兴趣,促使读者读下去,而问题的答案就是正文要叙述的内容。 [例段]我的家乡,在中国地图上是个连手指甲大的位置也没占到的地方,近年来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相信吗?你听——? 《你听——我讲新鲜事》 (5)描写式:这种格式的开头,从写景状物下笔,抓住景物的特征,起到渲染环境气氛,烘托文章中心的作用,引出即将出现的人物。 [例段]记得小时候暑假里的一天,太阳象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我坐在家里虽然拿着扇子猛扇,可黄豆般的汗珠子还是直往外冒。《我难忘的一件事》 (6)倒叙式:倒叙式开头,与“开门见山式”开头恰恰相反,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回过头来写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其目的是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例段]虽然刘老师已经离别我们三年了,但崇拜、眷恋之情还时常在我的心头滋生,多么难忘呀!那堂堂的仪表,爽朗的笑声,习惯性的用小拇指搔头……《桃李情》 怎样写文章结尾? 文章的结尾,就是到此收笔,结束全文。好的结尾,有深化主题、突出中心或增强文章感染力的作用。文章的结尾与文章的开头一样,方式很多。常见的方法有: (1)首尾照应式:即结尾照应开头,前有伏笔,后有照应,首尾圆和。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而且给读者留下余味。这种结尾的特点是在开头段中,对以后将要出现的人物、事件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高2012级XX班周XX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意思是岩石裸露的地方。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一词即为岩溶地貌的代称。中国是世界上对喀斯特地貌现象记述和研究最早的国家,早在晋代即有记载,尤以明徐宏祖(1586~1641)所著的《徐霞客游记》记述最为详尽。 地理分布: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地表喀斯特形态 地表水沿岩石表面流动,由溶蚀、侵蚀形成的许多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之间的突出部分叫石芽。石林:这是一种高大的石芽,高达20-30米,密布如林,故称石林。它是由于石灰岩纯度高、厚度大,层面水平,在热带多雨条件下形成的。 峰丛和峰林是石灰岩遭受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其中峰丛是底部基坐相连的石峰,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向深处溶蚀、演化而形成。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盆地中。 溶斗是岩溶区地表圆形或椭圆形的洼地,溶蚀洼地是由四周为低山、丘陵和峰林所包围的封闭洼地。若溶斗和溶蚀洼地底部的通道被堵塞,可积水成塘,大的可以形成岩溶湖。落水洞、干谷和盲谷落水洞是岩溶区地表水流向地下或地下溶洞的通道,它是岩溶垂直流水对裂隙不断溶蚀并随坍塌而形成。在河道中的落水洞,常使河水会部汇入地下,使河水断流形成干谷或盲谷 形成原因 ㈠有大量的可溶性岩石存在 可溶性岩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硫酸盐岩> 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白云岩> 泥灰岩。从岩石结构分析,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㈡岩石要具有一定的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㈢流水的动力作用 1.流水的溶蚀作用。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CO2)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 (H2CO3),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

对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的展望

对贵州喀斯特地貌研究的展望结合相关文章的描述,此毕业论文对喀斯特地貌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 (1)由于喀斯特地形的限制和地表的破碎,地形相对平坦、聚落发展相对较好的喀斯特高原盆地区聚落分布集聚性仍然不强,总体上分散,聚落形态复杂。 (2)喀斯特地貌决定喀斯特高原盆地聚落的空间格局特点及演变规律,聚落主要分布在喀斯特盆地、洼地等负地貌和溶丘、溶原、峰林等正地貌,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聚落规模逐渐增加,局部呈现集聚并随着喀斯特地表地貌和组合地貌的形态表现出一定的集聚特点:一般来说,低海拔、无坡向坡度或坡度较低的地势平坦区域聚落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集聚且较为连续,地形起伏地区聚落分布分散,喀斯特正地貌边缘有聚落低程度集聚,集聚形式上沿着等高线向外逐渐增加。 (3)喀斯特高原瓮地区聚落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无论是数量上或是面积上都有所增加,且增幅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水平空间上,聚落形态变化明显,居民点形状越来越不规则,分布越来越聚集,景观格局不断趋于复杂,但到一定程度后,景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一定继续增加,体现了喀斯特地貌对聚落空间发展的限制。 (4)垂直宅问分布是喀斯特高原盆地区聚落空间的主要特点,并加剧了聚落空间格局的复杂性。垂直空间上,聚落主要集聚在低海拔范围内,并逐渐向高海拔地区增加,但各个海拔范围的变化不尽相同,低海拔区域内聚落比蘑呈现逐年增加后又减少的趋势,体现了当居住空间受限后,聚落逐渐向海拔较高的区域蔓延规律。坡度上,聚落主要分布在无坡度的平坡地带,其次是坡度平缓地带。随着平缓地带居住空问的有限.聚落开始向坡度较高的地带蔓延,陡坡和较陡坡的聚落规模和所占比重都有所增加,极陡坡开始有一定比重的聚落分布。坡向上,聚落以分布在无坡向地区为主,有坡度地区的聚落在各个坡向的分布变化显得杂乱且无规律可循,体现了喀斯特高原盆地聚落分布的复杂性。 综上,由于地表的复杂和破碎,喀斯特高原盆地聚落总体分散,近年来随着聚落规模的扩大,聚落在局部区域有一定程度集聚,但地形的限制导致集聚的形式和集聚的程度有所差异;相关才子表述,随着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增大.聚落形态更为复杂,空间分布更加散布;喀斯特地貌的垂直空间特点在决定聚落的垂直分布及演变规律的同时也加剧了聚落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因此,掌握好喀斯特

四年级写人作文的开头结尾及范文1

四年级写人的作文开头结尾 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我的好朋友》我有一个好朋友,他既是我的同学又是我的同桌,我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感情非常的深——这个人就是我们班很有名的人——张振宇。 二、外貌描写法 1、《邓雪晴》我的好伙伴是邓雪晴,她长着浓浓的眉毛,水灵灵的大眼睛,高鼻梁,红嘴唇,胖乎乎的小脸非常招人喜爱。她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孩子。 三、提出问题法 《小能人》小小的年纪,就能成为一个能人,这是很了不起的!我的知心好友——梁颖浩,就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朋友。你想了解他吗? 四、言语开头法 《自信的人》“你做错了,我的绝对是正确的。”“不过,好像老师也说是选择答案B啊?”“你没有听错吗?这个题目肯定选择A。”朋友,你听见这几句话了吗?不用问这就是我们班的数学神童黄亮说的。 五、悬念设置法 《老猫》“魔鬼身材皮球脸,还是一个小四眼”,这是我们班男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顺口溜。每当听到这句话,总有一些同学怒发冲冠,挥动拳头冲上来。不用说,他就是我们班大名鼎鼎的付俊同学,人送外号“老猫”。 六、引用法 《勤奋的李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用在我们同学李强身上真是恰如其分,因为他读书可勤奋了! 七、追忆法 《我的朋友》冬天的时候,家在北方的我们总是可以看到雪,洁白美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那影像美丽极了。每当看到雪花从天而降的时候,我记忆的闸门就会忽然打开,往事历历浮现在眼前。 八、对照法 《我的朋友》我的朋友中,有些长得很漂亮;有些学习成绩特别好;但是最善良的应该是我的挚友李雪,她对任何人都是那么热情与友善。 结尾段 一、表达法 《安小梅》安小梅成绩优异,乐于助人,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希望我可以像她一样,成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 《我的同桌》有这么一个学习好的同桌,真是很幸运的,我应该多多向他学习,向他请教,争取考出好的成绩。 二、首尾呼应法 《开心果》现在你们猜到了吗?告诉你们,所谓的“开心果”就是——我的好朋友——李绮君。 三、画龙点睛法 《王涛》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像王涛一样,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那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对喀斯特地貌地形的地基研究与处理

对喀斯特地貌地形的地基研究与处理 摘要:在我国的岩溶地区,工程建设中一般会遇到特殊的地质问题。溶洞、土洞和地层塌陷这些不良工程地质情况,在溶岩地区或多或少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对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使建(构)筑 物附近产生地面塌陷、不均匀沉降等危害,严重时危及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本文在此从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地质问题出发,在此基础上对于地基的施工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地质;地基 abstract:in the karst areas of china, project construction will always encounter special geological problems. cave, soil cave collapse and formation of these adverse conditions of engineering geology in karst area, more or less will inevitably arise, adverse impact on project construction, the building (structure ) constructed near the non-uniform settlement of ground subsidence, damage, serious endanger the normal use of the building.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geological problems of karst landform areas, on the basis of th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o do some research. key words; karst landform; geology; foundation; 中图分类号:f416.1 前言:岩溶(喀斯特)地貌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貌单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在贵州、广西等地尤为发育。岩溶地区由于地下

一篇文章透彻解读聚类分析及案例实操

一篇文章透彻解读聚类分析及案例实操 【数盟致力于成为最卓越的数据科学社区,聚焦于大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可视化领域,业务范围:线下活动、在线课程、猎头服务、项目对接】【限时优惠福利】数据定义 未来,2016年5月12日-14日DTCC2016中国数据库技术大会登陆北京!大会云集了国内外数据行业顶尖专家,设定2个主会场,24个分会场,将吸引共3000多名IT人士参会!马上领取数盟专属购票优惠88折上折,猛戳文末“阅读原文”抢先购票! 摘要:本文主要是介绍一下SAS的聚类案例,希望大家都 动手做一遍,很多问题只有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才会有发现有收获有心得。这里重点拿常见的工具SAS+R语言+Python 介绍! 1 聚类分析介绍1.1 基本概念聚类就是一种寻找数据之间 一种内在结构的技术。聚类把全体数据实例组织成一些相似组,而这些相似组被称作聚类。处于相同聚类中的数据实例彼此相同,处于不同聚类中的实例彼此不同。聚类技术通常又被称为无监督学习,因为与监督学习不同,在聚类中那些表示数据类别的分类或者分组信息是没有的。通过上述表述,我们可以把聚类定义为将数据集中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 的数据成员进行分类组织的过程。因此,聚类就是一些数据

实例的集合,这个集合中的元素彼此相似,但是它们都与其他聚类中的元素不同。在聚类的相关文献中,一个数据实例有时又被称为对象,因为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对象可以用数据实例来描述。同时,它有时也被称作数据点(Data Point),因为我们可以用r 维空间的一个点来表示数据实例,其中r 表示数据的属性个数。下图显示了一个二维数据集聚类过程,从该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数据聚类过程。虽然通过目测可以十分清晰地发现隐藏在二维或者三维的数据集中的聚类,但是随着数据集维数的不断增加,就很难通过目测来观察甚至是不可能。 1.2 算法概述 目前在存在大量的聚类算法,算法的选择取决于数据的类型、聚类的目的和具体应用。大体上,主要的聚类算法分为几大类。 聚类算法的目的是将数据对象自动的归入到相应的有意义 的聚类中。追求较高的类内相似度和较低的类间相似度是聚类算法的指导原则。一个聚类算法的优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1)可伸缩性:好的聚类算法可以处理包含大到几百万个对象的数据集;(2)处理不同类型属性的能力:许多算法是针对基 于区间的数值属性而设计的,但是有些应用需要针对其它数据类型(如符号类型、二值类型等)进行处理;(3)发现任意形状

主要地貌类型简介

喀斯特地貌 简介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类型和分布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青海(即云贵高原)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下流水侵蚀形成的地下河。在地表常见有石芽、溶沟、石林、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坡立谷、盲谷、峰林等地貌形态,而地下则发育溶洞、地下河等各种洞穴系统以及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布等。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 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丹霞地貌 简介 现今定义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