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化新陈代谢

生化新陈代谢

生化新陈代谢
生化新陈代谢

糖代谢

一、填空题

1.糖酵解产生的必需依靠________________系统或________________系统才能进入线粒体,分别转变为线粒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氧化、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______途径。实际上葡萄糖有氧分解的前十步反应也与之相同。

3.________________酶催化的反应是EMP途径中的第一个氧化反应。________________分子中的磷酸基转移给ADP生成A TP,是EMP途径中的第一个产生A TP 的反应。

4.丙酮酸脱氢酶系位于________________上,它所催化的丙酮酸氧化脱羧是葡萄糖代谢中第一个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

5.TCA循环中有二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催化。脱去的CO2中的C原子分别来自于草酰乙酸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二、是非题

1.[ ]ATP是果糖磷酸激酶(PFK)的别构抑制剂。

2.[ ]沿糖酵解途径简单逆行,可从丙酮酸等小分子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

三、选择题

1.[ ]下列途径中哪个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

A.糖酵解途径

B.三羧酸循环

C.戊糖磷酸途径

D.脂肪酸合成(从头合成)

E.都不会

四、名词解释

糖酵解

TCA循环

糖异生

磷酸戊糖途径

五.计算题:

1mol葡萄糖在肝脏中完全氧化后可以产生多少A TP?写出计算过程

糖代谢

单选题

6-磷酸果糖激酶I的最强别构激活剂是:

A 1,6-双磷酸果糖

B AMP

C ADP

D 2,6-二磷酸果糖

E 3-磷酸甘油

糖酵解过程中脱氢反应所生成NADH + H+的代谢去路:

A 使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B 经 -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

C 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人线粒体氧化

D 使2-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

E 以上都对

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的酶是

A 果糖二磷酸酶

B 葡萄糖6—磷酸酶

C 磷酸果糖激酶I

D 磷酸果糖激酶Ⅱ

E 磷酸化酶

乳酸脱氢酶在骨骼肌中主要是催化生成:

A 丙酮酸

B 乳酸

C 3-磷酸甘油醛

D 3-磷酸甘油酸

E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不参与下列哪种代谢过程

A 转变为丙氨酸

B 经异构酶催化生成丙酮

C 进入线粒体氧化供能

D 还原成乳酸

E 异生为葡萄糖

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

A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B UDPG焦磷酸化酶

C 糖原合成酶

D 磷酸化酶

E 分支酶

1分子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代谢时可生成

A 1分于NADH+H+

B 2分子NADH+H+

C 1分子NDPH+H+

D 2分子NADPH+H+

E 2分子CO2

肌糖原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

A 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

B 缺乏磷酸化酶

C 缺乏脱支酶

D 缺乏己糖激酶

E 肌糖原含量低

1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时共有几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A 3

B 4

C 5

D 6

E 8

下列哪个是各糖代谢途径的共同中间代谢产物?

A 6-磷酸葡萄糖

B 6-磷酸果糖

C 1,6-二磷酸果糖

D 3-磷酸甘油醛

E 2,6-二磷酸果糖

名词解释

1 糖酵解

2 糖有氧氧化

3 肝糖原分解

4 糖异生

5 乳酸循环

6 磷酸戊糖途径

7 糖异生途径

8 糖原合成

9 糖原引物

10 底物水平磷酸化

问答题

糖异生与糖酵解代谢途径有哪些差异?

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

为什么说肌糖原不能直接补充血糖? 试讨论肌糖原可能经过什么途径转变为葡萄糖的。试讨论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生理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说6-磷酸葡萄糖是各个糖代谢途径的交叉点?

试述糖原合成过程,必要条件和耗能部位。

试述胰岛素调节血糖的机理。

试述血糖的代谢来源和去路。

试述糖异生的生理意义和特点。

第六章生物氧化

单选题

1 ·下列关于生物氧化呼吸链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 组成呼吸链的各成份按E0'值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B 呼吸链中的递氢体同时也都是递电子体

C 呼吸链中的递电子体同时也都是递氢体

D 电子传递过程中伴有ADP磷酸化

E 抑制呼吸链中细胞色素氧化酶,则整个呼吸链的功能丧失

2 ·以下物质分子都含有高能磷酸键,例外的是:

A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 磷酸肌酸

C ADP

D 葡萄糖-6-磷酸

E 1,3-二磷酸甘油酸

3·NADH脱氢酶可以以下列哪个物质作为受氢体:

A NAD+

B FAD

C CoQ

D FMN

E 以上都不是

4·能直接以氧作为电子接受体的是:

A 细胞色素b

B 细胞色素C

C 细胞色素b1

D 细胞色素aa3

E 细胞色素C1

5·氰化物能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从而阻断呼吸链的生物氧化?

A 细胞色素C

B 细胞色素b

C 细胞色素aa3

D 细胞色素b1

E 细胞色素b5

6·胞浆中形成NADH+H+,经苹果酸穿梭后每摩尔产生ATP的摩尔数是:

A 1

B 2

C 3

D 4

E 5

7·下列物质氧化中哪个不需经NADH氧化呼吸链?

A 琥珀酸

B 苹果酸

C β-羟丁酸

D 谷氨酸

E 异柠檬酸

8·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的排列顺序是:

A c-b l-c l-aa3-O2

B c-c l-b-aa3-O2

C c l-c-b-aa3-O2

D b-c l-c-aa3-O2

E b-c-c l-aa3-O2

9·2,4-二硝基酚抑制细胞代谢的功能,可能由于阻断下列哪一种生化作用所引起

A 糖酵解作用

B 肝糖原的异生作用

C 氧化磷酸化

D 柠檬酸循环

E 以上都不是

10·肌肉细胞贮存高能磷酸键的主要形式是:

A ATP

B GTP

C UTP

D ADP

E 磷酸肌酸

名词解释

生物氧化

细胞色素氧化酶

ATP合酶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苹果酸穿梭作用

呼吸链

解偶联剂

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P/O比值

问答题

1 什么是生物氧化?试比较生物氧化与非生物氧化的异同点。

2 试简述呼吸链中各种酶复合物的排列顺序及ATP的生成部位。

3 什么是氧化磷酸化作用? NADH呼吸链中有几个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

4 煤气(CO)中毒时,机体的耗氧量降低,为什么?

5 何谓P/O值,其生物学意义如何?

6 试列出呼吸链抑制剂与解偶联剂抑制作用的部位。

7 氰化物中毒时,组成呼吸链的物质的氧化还原状态会发生哪些改变?

8 试讨论影响氧化磷酸化的主要因素。

9 试简述生物氧化中水和CO2的生成方式。

10 试比较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的异同点。

脂代谢

一、填空题

1.脂酸的β-氧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四个步骤。

5.酮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种化合物。

二、是非题

1.[ ]脂酸的氧化降解是从分子的羧基端开始的。

2.[ ]仅仅偶数碳原子的脂酸在氧化降解时产生乙酰CoA。

3.[ ]如果动物长期饥饿,就要动用体内的脂肪,这时分解酮体的速度大于生成酮体的速度。

三、单选题

1.[ ]为了使长链脂酰基从胞浆转运到线粒体内进行脂酸的β-氧化,所需要的载体为

A.柠檬酸

B.肉碱

C.酰基载体蛋白

D.α-磷酸甘油

E.CoA

2. 脂肪合成时,增加的2C单位来自于下列哪种物质

A乙酰CoA B丙二酸单酰CoA

C 丙酰CoA D丁酰CoA

3.[ ]下列关于脂酸β-氧化作用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A.起始于脂酰CoA

B.对细胞来说,没有产生有用的能量

C.被肉碱抑制

D.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E.通过每次移去三碳单位而缩短脂酸链

4.[ ]下列有关脂酸从头生物合成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A.它并不利用乙酰CoA

B.它仅仅能合成少於10个碳原子的脂酸

C.它需要丙二酸单酰CoA作为中间物

D.它主要发生在线性体内

E.它利用作为氧化剂

5.[ ]肝脏从乙酰CoA合成乙酰乙酸的途径中,乙酰乙酸的直接前体是

A.3-羟基丁酸

B.乙酰乙酰CoA

C.3-羟基丁酰CoA

D.甲羟戊酸

E.3-羟-3-甲基戊二酸单酰CoA

四、名词解释

脂肪酸β—氧化酮体

五.问答题

1.生物体彻底氧化1分子软脂酸能产生多少分子ATP?

脂类代谢

单选题

1 下列哪种代谢所形成的乙酰CoA为酮体生成的主要原料来源?

A 来源于葡萄糖氧化分解

B 甘油转变而成

C 脂肪酸β-氧化生成

D 丙氨酸转变而成

E 甘氨酸转变而成

2 乙酰CoA羧化酶和丙酮酸羧化酶的共同点是:

A 受柠檬酸的调节

B 受乙酰CoA的调节

C 以NAD+为辅酶

D 以HSCoA为辅酶

E 以生物素为辅酶

3 对于下列各种血浆脂蛋白的作用,哪种描述是正确的?

A CM主要转运内源性TG

B VLDL主要转运外源性TG

C HDL主要将Ch从肝内转运至肝外组织

D 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主要转运TG

E LDL是运输Ch的主要形式

4 控制长链脂肪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氧化速度的因素是:

A 脂酰辅酶A(CoA)合成酶活性

B ADP含量

C 脂酰CoA脱氢酶的活性

D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的活性

E HSCoA的含量

5 某饱和脂肪酸1摩尔在体内完全氧化为CO2、H2O同时形成147摩尔A TP,此饱和脂肪酸为:

A 硬脂酸

B 十四碳脂肪酸

C 软脂酸

D 二十碳脂肪酸

E 十二碳脂肪酸

6 下列哪种物质可作为卵磷脂和脑磷脂合成中的共同重要原料?

A 甘氨酸

B S-腺苷蛋氨酸

C 丝氨酸

D 苏氨酸

E 三磷酸胞苷(CTP)

7 生物合成胆固醇的限速步骤是

A 焦磷酸牛儿酯→焦磷酸法呢酯

B 鲨烯→羊毛固醇

C 羊毛固醇→胆固醇

D 3-羟基-3-甲基戊二酰CoA→甲基二羟戊酸(MVA)

E 二乙酰CoA→3-羟基-3-甲基戊二酰CoA

8 当6-磷酸葡萄糖脱氢受抑制时,其影响脂肪酸生物合成是因为:

A 乙酰CoA生成减少

B 柠檬酸减少

C ATP形成减少

D NADPH+H+生成减少

E 丙二酸单酰CoA减少

9 高脂饮食时,血浆胆固醇浓度增加是因为:

A 乙酰CoA增加

B 乙酰CoA羧化酶活性增强

C 肝内HMGCoA合成酶活性升高

D 肝内脂酰CoA合成酶活性降低

E 肝内HMGCoA还原酶活性升高

10 血浆中催化脂肪酰转移到胆固醇生成胆固醇酯的酶是

A LCAT

B ACAT

C 磷脂酶

D 肉毒碱脂肪酰转移酶

E 脂肪酰转移酶

名词解释:

酮体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载脂蛋白

脂肪动员

β-氧化

血浆脂蛋白

VLDL

LCAT

LDL受体

抗脂解激素

问答题:

按电泳法分类,血浆脂蛋白可分成哪几类?当血总胆固醇浓度升高时,哪一类血浆脂蛋白量会有变化?

严重糖尿病时,体内乙酰CoA的主要来源是什么?比较此时乙酰CoA的去路与正常人有何明显区别?

体内合成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原料和主要的供氢体、关键酶.是什么?试述它们的来源。

简述软脂酸β-氧化分解的代谢步骤(不要求结构式)、关键酶。它和葡萄糖有氧氧化有何异同点?

何谓脂肪动员?说明脂肪动员过程中限速酶及其调节因素。

什么是酮体?试简述其生成和氧化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试讨论脂肪酸进入肝脏后有哪几条代谢去路?

血浆脂蛋白分为哪几类?各类脂蛋白在组成上和功能上各有何特点?

写出糖、脂类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并指出体内糖、脂类是否可互变,为什么?

试小结细胞内乙酰CoA的来源与去路。

核酸合成

一、是非题

1.[ ]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其中一条链作为前导链的模板,另一条链作为后随链的模板。

2.[ ]DNA的后随链的复制是先合成许多冈崎片段,最后再将它们一起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连续的链。

3.[ ]tRNA的3′-端所具有的CCA序列都是通过后加工才加上的。

二、单选题

1.[ ]参与DNA复制的几种酶的作用次序是

A.DNA解链酶→引发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切除引物的酶

B.DNA解链酶→引发酶→DNA聚合酶→切除引物的酶→DNA连接酶

C.引发酶→DNA解链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切除引物的酶

D.DNA解链酶→引发酶→切除引物的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

E.DNA聚合酶→引发酶→DNA解链酶→DNA连接酶→切除引物的酶

2.[ ]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分子中负责识别启动子的亚基是

A.α亚基

B.β亚基

C.β′亚基

D.σ因子

E.ω因子

3.[ ]在RNA聚合酶催化下,某一DNA分子的一条链被完全转录成mRNA。假定DNA 编码链的碱基组成是:G=2

4.1%,C=18.5%,A=24.6%,T=32.8%。那么,新合成的RNA分子的碱基组成应该是

A.G=24.1%,C=18.5%,A=24.6%,U=32.8%

B.G=24.6%,C=24.1%,A=18.5%,U=32.8%

C.G=18.5%,C=24.1%,A=32.8%,U=24.6%

D.G=32.8%,C=24.6%,A=18.5%,U=24.1%

E.不能确定

四、名词解释

随后链

前导链

启动子

核心酶

反转录

cDNA

PCR

岗崎片段

五.问答题

1.参与DNA复制中的酶和蛋白质有那些?

2.什么是DNA的保留复制?

3.什么是DNA的半不连续复制?

核酸结构与功能

单选题

核酸分子中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关键部分是:

A.磷酸戊糖B.核苷

C.碱基顺序D.戊糖磷酸骨架

E.磷酸

关于核苷酸生理功能的错误叙述是:

A.作为生物体的直接供能物质B.作为辅酶(基)的成分C.作为生理、生化调节剂D.作为核酸的基本结构成分E.以上都不对

关于ChargaffDNA组成规律不包括:

A.同种生物的DNA碱基组成相同

B.异种生物的DNA碱基组成不同

C.碱基成分随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D.嘌呤含量等于嘧啶含量

E.碱基有互补对应关系

-DNA分子,A的含量为15%,则C的含量应为:

A.15%B.20%

C.25%D.30%

E.35%

溶液中DNA分子最稳定的构象是:

A.A型B.B型

C.C型D.D型

E.Z型

RNA是:

A.核糖核苷酸B.脱氧核糖核酸

C.脱氧核糖核苷酸D.核糖核酸

E.核糖核蛋白体

tRNA结构的特征是:

A.5'-末端的几个碱基总与近3'-末端的几个碱基配对B.3'-末端总由3个不配对碱基组成

C.TψC环含有二氢尿嘧啶

D.反密码环的反密码子第一个碱基都是I

E.额外环的碱基数目均由10个NMP组成

关于tRNA分子的下述各项,哪项是错误的?

A.在RNA中它是最小的单链分子

B.tRNA的二级结构通常为三叶草形

C.在RNA中tRNA含稀有碱基最多

D.它可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盘曲为倒“L”形的三级结构E.以上都不对

DNA大小的表示单位不包括:

A.沉降系数B.分子量

C.分子长度D.分子体积

E.碱基对数目

关于DNA复性的描述,哪点不对?

A.复性反应速度常数K与复杂性成反比

B.Cot1/2的值与碱基对数目成正比

C.复性时DNA分子较大则所需时间较长

D.复性时第一阶段较为容易,而第二阶段所需时间较长

E.温度缓慢下降时,复性效果较好

名词解释

核酸

脱氧核酸

DNA双螺旋

Chargaff规则

碱基配对

超螺旋

核小体

变性

增色效应

分子杂交

问答题

试比较DNA与RNA结构组成上的不同点。

举例说明体内有哪些核苷酸具有参加物质代谢调控和多种蛋白质活性的调节?试描述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有何重大的生理意义?

什么是DNA双螺旋的多样性?

mRNA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它的功能是什么?

试讨论tRNA各级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什么是RNA组学,它讨论的对象是什么?

核酸测定的分子基础什么,常用测定核酸的方法是什么?

什么是减色效应?试讨论其机制。

基因表达调控

单选题

1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乳糖操纵子系统属于

A 复制水平调节

B 转录水平调节

C 逆转录水平调节

D 翻译水平调节

E 翻译后水平调节

2 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CAP)对乳糖操纵子表达的影响是

A 正性调控

B 负性调控

C 正性调控、负性调控都可能

D 无调控作用

E 可有可无

3 阻遏蛋白识别操纵子中的

A 启动基因

B 结构基因

C 操纵基因

D 内含子

E 外显子

4 真核生物用多种调节蛋白发挥生物学效应的作用方式是

A 提高RNA聚合酶的转录效率

B 降低RNA聚合酶的转录效率

C 提高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异性

D 降低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异性

E 以上都不是

5 下列属于顺式作用元件的是:

A 启动子

B 结构基因

C RNA聚合酶

D 转录因子I

E 转录因子Ⅱ

6 基因表达产物是:

A RNA

B DNA

C 蛋白质

D 酶和DNA

E 大多数是蛋白质,有些是RNA

7 顺式作用元件是指:

A 非编码序列

B TATA盒

C CCAAT盒

D 具有调节功能的DNA序列

E 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8 反式作用因子是指

A 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

B 具有抑制功能的调节蛋白

C 对另一基因具有激活功能的调节蛋白

D 对另一基因表达具有调节功能的蛋白

E 是特异DNA序列

9 基因表达调控是多级的,其主要环节是

A 基因活化

B 转录起始

C 转录后加工

D 翻译

E 翻译后加工

10 关于启动子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开始被翻译的DNA序列

B 开始转录生成mRNA的DNA序列

C RNA聚合酶结合的DNA序列

D 产生阻遏物的基因

E 阻遏蛋白结合的DNA序列

名词解释

1 基因组

2 操纵基因

3 操纵子

4 增强子

5 分解物基因激活物蛋白(CAP)

5 顺式作用元件

6 反式作用因子

7 螺旋-转角-螺旋

8 锌指

9 亮氨酸拉链

10 螺旋-环-螺旋

问答题

什么是基因表达调控?有何生物学意义?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有何不同?

何谓乳糖操纵子?乳糖操纵子中各基因的作用是什么?

试述乳糖在乳糖操纵子中的作用。

细菌在有葡萄糖存在时不利用乳糖的,当葡萄糖耗尽后才利用乳糖,试解释其机制。试述CAP-cAMP复合物在乳糖操纵子表达中的作用。

何谓顺式作用元件?何谓反式作用因子?试述反式作用因子作用特点。

试述衰减在色氨酸操纵子调控中的作用。

试述反式作用因子的作用特点和规律。

试讨论真核基因组结构特点。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单选题

以下是自然界存在的基因转移和重组,例外的是:

A 接合

B 转化

C 转座

D 转位

E 转导

基因工程发展的主要基础是:

A 基因可复制

B 人类获得了DNA连接酶

C 基因可发生转移和重组

D 人类发现了质粒

E 大肠杆菌具有快速繁殖能力

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是指:

A 可自主复制的基因片段

B 表达产物为人类感兴趣的基因

C 能翻译出蛋白质的基因

D 可对基因表达调控的DNA片断

E 在宿主中自主表达的DNA片断

载体作为携带外源性目的基因进入宿主细胞并表达的工具,有如下性质:

A 均能与宿主细胞基因重组

B 均有抗药性标志

C 均为2~3kb的小分子DNA

D 均可自我复制

E 均有表达外源性基因的能力

下列都是有关基因工程基本操作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分离目的基因

B 制备载体

C 制备重组体

D 转染宿主细胞

E 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宿主DNA

以下是获取目的基因的途径或来源,例外的是

A cDNA法

B 化学合成法

C 粘性末端法

D PCR法

E 基因组DNA

分、切、接、转、筛是基因工程常用的5个步骤,其中哪一步用到分子杂交技术的?

A 第一步

B 第二步

C 第三步

D 第四步

E 第五步

限制性内切酶是基因工程常用的工具酶,它可用于:

A 切割宿主DNA

B 切割目的基因

C 切割重组体

D 切割粘性末端

E 切割基因组

以下均是基因工程常用的工具酶,例外的是:

A 限制性内切酶

B DNA连接酶

C RNA聚合酶I

D DNA聚合酶I

E 反转录酶

外源性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有以下几种方式:

A 粘性末端连接

B 平端连接

C 同聚物加尾连接

D 人工接头连接

E 以上都是

名词解释

基因工程

目的基因

载体

重组体

转化

转座

限制性内切酶

PCR

粘性末端

回文结构

问答题

什么是基因重组?自然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有几种方式?

什么是基因工程?

试简述基因工程得基本操作步骤及其原理。

质粒用做克隆载体需具备哪些性质?

分离目的基因的方法有哪些?

试简述重组DNA技术中所用的术语:克隆(cloning)和载体(vector或vehicle)。外源性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有几种方式?

以质粒作为载体的重组体转染宿主后如何筛选?

基因工程常用的工具酶有哪些?试简述各自的功能。

试讨论基因工程的生理意义?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2.通过对生物体新陈代谢类型的学习,使学生对复杂多样的生命自然界有一个较全面的、辩证的认识,并通过判断某一种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题的重点是:各种代谢类型的特点,自养型、异养型的区别和相互依存关系,需氧型和厌氧型的关系。 本课题可以说是新陈代谢一章的总结课,除化能合成自养型是新知识外,其他内容全是初中学过的或本章内容的简要概述。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很好地复习、总结有关代谢的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本课题内容也是为后面学习生物的进化和生物与环境关系奠定基础,同时也能使学生充分认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生物类型彼此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2.本课题的难点是化能合成作用。这一知识点所以难,是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基础,对于硝化细菌也极陌生,因此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容易接受这一难点知识。可采用与光合作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二者的不同点在干能量来源不同,相同点都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都属于自养生物。 3.由于本课题采取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讨论的方式,所以组织好阅读和讨论成为组织教学的难点。如果条件不具备,也可改为运用谈话法,组织学生回忆、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按代谢类型加以归纳总结,则可以降低组织教学的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思路: 1.首先让学生看书,阅读新陈代谢基本类型的知识。看书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什么是新陈代谢? (2)为什么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新陈代谢对生物体有什么意义? (3)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是怎样划分的?自养型代谢与异养型代谢根本的区别是什么?需氧型代谢与厌氧型代谢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4)化能合成自养型与光能合成自养型有什么区别? (5)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有什么特殊地方? (6)对于一种生物如何分析它的代谢类型?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重点总结以下内容: (1)复习有关新陈代谢的知识,进一步明确: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同比作用和异化作用这两个同时进行的相反过程,两个过程中都包含有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内容。这些生化反应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酶的催化和能量的供应。生物体只有通过新陈代谢才能木断地自我更新。新陈代谢是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进化的基础。以上内容可简化记成:“两种代谢、两个过程、一个更新、一个基础。 (2)新陈代谢类型的知识,重点归纳以下几点: ①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不同的代谢类型,生物体代谢类型是根据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方式的木同划分的。 ②同化作用可以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将外界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

人体的新陈代谢-知识点

第二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①消化有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主要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化学性消化主要是利用消化酶,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②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消化。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不经消化能直接被吸收;食物纤维不能被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最终分别被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③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与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1)小肠长,有皱襞,内壁形成小肠绒毛,可扩大小肠内表面积;(2)小肠绒毛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3)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能对食物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彻底的消化。 ④吸收是指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2.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酶的概念:酶是生物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催化剂。酶能使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本身并不发生变化,这一点与无机催化剂相似。 (2)酶的特点: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一般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不稳定性:高温、低温以及过酸、过碱,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也就是说,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温度、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3)酶的作用:酶具有多样性,高效性及专一性等作用特点.对于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是必不可少的。 3.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1)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消化过程 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除了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外,其他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分解成溶于水的有机物小分子,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糖类、蛋白质、脂肪这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过程必须在各种消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才能完成,它们的具体途径为: (2)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①口腔中的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口腔可以使食物中的部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②酸性的胃液中有胃蛋白酶,它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 ③小肠中的消化液包括肠液、胰液和胆汁,肠液和胰液中含有分别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酶;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它可以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生物的新陈代谢

《生物的新陈代谢》课堂教学设计 刘丽华 【教学课题】生物的新陈代谢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生物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从而明确认识生命活动的物质来源和能源来源。 2、使学生掌握新陈代谢与酶和A TP的密切关系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新陈代谢的概念、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以及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讲述、启发、探讨相结合 【教学过程】1、提问复习导入新课(1)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2、新陈代谢的概念、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概念、 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相互关系 3、新陈代谢与酶——酶的概念——酶的特性 4、新陈代谢与ATP——A TP的概念——A TP与ADP的转化 5、科普小常识及补充内容 6、小结及练习巩固 【课时安排】45-60min 【板书设计】多媒体投影 【练习巩固】书后习题、名师、新教材等 【教学后记】(略) 第二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一旦停

止,生命也就结束了……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根本的区别! 本章内容涉及面广,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覆盖了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以及许多生化知识,它既是全书的重点之一,又是全书比较费解的部分。在全高中生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新陈代谢概述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其中的每一个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新教材)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 谢。(旧教材)

第3~4课时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含代谢类型)

第3~4课时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含代谢类型) [精题赏析] 例1:恒温动物离体细胞新陈代谢强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是 例2:人在受伤时,假设伤口较深那么易得破伤风,而伤口较浅那么一般可不能有感染破伤风的危险,你认为以下哪组生物与引起破伤风的破伤风杆菌的代谢类型相同? A.蘑菇和根瘤菌 B.蛔虫和乳酸菌 C.大肠杆菌和炭疽杆菌 D.酵母菌和蓝藻 例3:下图是动物体内三大类有机物相互关系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⑴人体内氨基酸的来源有。〔填序号〕 ⑵④过程最终要通过作用才能转化成氨基酸,人体合成 蛋白质的氨基酸有一部分不能由过程④获得,必须从食物中 摄取,这些氨基酸称为。 ⑶⑥过程首先要进行作用才能完成,此过程必定伴随特定代谢终产物的产生。 ⑷三大类有机物中任一类有机物能否完全由另两类有机物转变而来? ⑸动物冬眠时,三大类有机物在体内氧化分解进行供能的顺序依次是。〔填物质的名称〕 ⑹假如你是医生,你认为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些什么?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课堂巩固] 1、以下分别属于脱氨基和氨基转换作用的实例是:〔〕 ①苏氨酸→丁酮酸+NH3②谷氨酸→氨基丁酸+CO2 ③谷氨酸+丙酮酸→酮戊二酸+丙氨酸④谷氨酸+NH3→谷氨酰胺+H2O A.①③ B.②③ C.③① D.①④ 2、下图示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进入人体细胞内的四种情况。加入有氧呼吸抑制剂后,曲线变化最明显的是 3、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措施是 A、合理膳食,尤其多食高糖膳食 B、不吃脂类含量高的食物 C、注意吃一些含磷脂较高的食物 D、多吃糖类和蛋白质 4、关于脂类在人体内的代谢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A、能够脂肪的形式在皮下和肠系膜储存起来 B、作为细胞的要紧能源物质被利用 C、经分解后能够转变为糖元 D、以脂肪的形式储能比糖元多 5、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能够直截了当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内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内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6、脂肪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不属于其致病缘故的是 A、脂肪摄入量过高 B、脂蛋白摄入量不足 C、脂蛋白合成受阻 D、磷脂合成受阻 7、动物体内甲种氨基酸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乙种氨基酸,能够确信的是

人体的新陈代谢教案

课题人体的新陈代谢 教学目标食物和摄食:说出人体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呼吸与气体交换;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说出食物中蛋白质、糖类、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2.举例说明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对比实验,说明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条件; 体内物质的运输: 1.说出人体血液的组成; 2.学会阅读“血常规”化验单; 3.通过观察,描述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 4.实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现象,并知道判断三种血管的依据; 能量的获得: 1.了解氧化供能的过程; 2.了解无氧呼吸的概念;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1.根据植物和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归纳、概括生物新陈代谢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重点 难点 血液循环;呼吸循环;体内物质转换; 环节教师活动 基础知识 知识梳理 1.动物的食物和摄食 营养素作用吸收情况 无 机 物 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参与各种生理活动 直接吸收 无机盐维持正常生理活动 有 机 物 维生素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 蛋白质 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也能为 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先消化 再吸收 糖类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脂肪贮藏能量 食物纤维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 利于排便 不吸收 2、消化系统: 1.组成: 其中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2.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1)将食物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化合物; (2)将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吸收到血液中; (3)将消化后产生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3.消化类型: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4.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及代谢产物: 3.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肌肉膈肋骨移动胸腔体积胸腔内压力气流 吸气 膈肌、肋 间肌活动 变得扁平 向上 向外 增大减小进入肺部 呼气恢复拱形 向下 向内 减小增大离开肺部 4、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组成。(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 鼻腔鼻毛: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 黏膜:分泌黏液,有丰富的血管,有嗅细胞 咽:通道 呼吸道喉: 气管、支气管 部分支气管 肺肺泡管(有很多肺泡) 肺泡: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有毛细血管和弹性纤(2)、呼吸运动 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机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 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机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 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 物质消化产物代谢终产物 糖类葡萄糖二氧化碳和水 蛋白质氨基酸二氧化碳和水 脂肪甘油脂肪酸二氧化碳和水 消化道: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消化液:唾液胃液胆汁肠液胰液 流入部位:口腔胃胆囊小肠小肠 第 1 页共1 页

生物化学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19章代谢总论 ⒈怎样理解新陈代谢? 答:新陈代谢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功能可概括为五个方而:①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②将外界引入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需要的结构元件。③将结构元件装配成自身的大分子。④形成或分解生物体特殊功能所需的生物分子。⑤提供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能量。 ⒉能量代谢在新陈代谢中占何等地位? 答: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包括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机体运动,包括肌肉的收缩以及生物膜的传递、运输功能等等,都需要消耗能量。如果没有能量来源生命活动也就无法进行.生命也就停止。 ⒊在能量储存和传递中,哪些物质起着重要作用? 答:在能量储存和传递中,ATP(腺苷三磷酸)、GTP(鸟苷三磷酸)、UTP(尿苷三磷酸)以及CTP(胞苷三磷酸)等起着重要作用。 ⒋新陈代谢有哪些调节机制?代谢调节有何生物意义? 答:新陈代谢的调节可慨括地划分为三个不同水平: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整体水平。分子水平的调节包括反应物和产物的调节(主要是浓度的调节和酶的调节)。酶的调节是最基本的代谢调节,包括酶的数量调节以及酶活性的调节等。酶的数量不只受到合成速率的调节,也受到降解速率的调节。合成速率和降解速率都备有一系列的调节机制。在酶的活性调节机制中,比较普遍的调节机制是可逆的变构调节和共价修饰两种形式。 细胞的特殊结构与酶结合在一起,使酶的作用具有严格的定位条理性,从而使代谢途径得到分隔控制。 多细胞生物还受到在整体水平上的调节。这主要包括激素的调节和神经的调节。高等真核生物由于分化出执行不同功能的各种器官,而使新陈代谢受到合理的分工安排。人类还受到高级神经活动的调节。 除上述各方面的调节作用外,还有来自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代谢调节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代谢调节使生物机体能够适应其内、外复杂的变化环境,从而得以生存。 ⒌从“新陈代谢总论”中建立哪些基本概念? 答:从“新陈代谢总论”中建立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代谢、分解代谢、合成代谢、递能作用、基团转移反应、氧化和还原反应、消除异构及重排反应、碳-碳键的形成与断裂反应等。 ⒍概述代谢中的有机反应机制。 答:生物代谢中的反应大体可归纳为四类,即基团转移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消除、异构化和重排反应;碳-碳键的形成或断裂反应。这些反应的具体反应机制包括以下几种:酰基转移,磷酰基转移,葡糖基基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消除反应,分子内氢原子的迁移(异构化反应),分子重排反应;羟醛综合反应,克莱森酯综合反应,β-酮酸的氧化脱羧反应。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第九节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教学目的 新陈代谢的概念的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B:识记)。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2.教学难点新陈代谢的概念。 教学过程 【板书】 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同化作用的自养型 的基本类型新陈代谢的两种类型异养型 基本类型异化作用的需氧型 两种类型厌氧型 【注解】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是活细胞内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一)两个方面物质代谢:外界环境? ←交换生物(转变) ?→ (性质)能量代谢:外界环境? ←交换生物(转变) ?→ 物质变化:外界环境的营养物质? ?合成自身物质 ?→ 同化作用贮存能量 (二)两个过程物质变化:自身物质? ?分解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 (方向)异化作用释放能量 (三)应用 1.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进行的 2.同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大小关系 幼年: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1)人成年: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老年:同化作用略小于异化作用 白天: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2)植物 夜晚: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特点:无机物? ?合成有机物 ?→ 自养型生物:绿色植物(利用光能)、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 (一)同化类型特点:外界有机物(营养物质)? ?转化有机物(自身组成物质) ?→ 异养型生物:动物;腐生、寄生的真菌、细菌 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NH3? ?→ ?氧化HNO2? ?→ ?氧化 HNO3 能量 CO 2+H 2 O CH 2 O)+O 2 特点:在O2参与下,彻底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需氧型 生物:绝大多数的动、植物 (二)异化类型特点:在无氧条件下,不彻底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厌氧型 生物:乳酸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 兼性厌氧型:氧条件下,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 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如酵母菌 (三)判断方法:考虑该生物生活的环境情况 1.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我们能用肉眼看到的生物一般属需氧型;(如树、鸟、鱼等) 生活在土壤深处、水底淤泥、其它生物体内的生物一般属厌氧型。(如破伤风杆菌、蛔虫等)2.除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细菌是自养型外,其余都是异养型; 3.酵母菌是异养型和兼性厌氧型。 【例析】 .存在于泥土及正常人呼吸道内的破伤风杆菌一般不致病,当深而窄的伤口内感染破伤风杆菌后,会因大量繁殖而致病,则破伤风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D) A.自养、需氧型 B.自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异养、厌氧型 .画出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曲线,以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纵坐标,以氧气的百分比浓度为横坐标。(并将它与植物呼吸作用与氧气浓度的关系曲线作比较) .工业上用发酵罐酿酒时,开始阶段要通入无菌空气,而后再密闭进行发酵,请问前后两阶段处理的目的? 先通气,有氧呼吸提供大量能量,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 然后,以无氧呼吸(发酵)获得酒精。 .试述自养型与异养型、需氧型与厌氧型的进化关系;新陈代谢各类型的进化关系。 (1)自养型比异养型高等;需氧型比厌氧型高等。 (2)新陈代谢各类型的进化关系:异养、厌氧型(原始生命、单细胞原核生物)→自养、厌氧型(以H2S、异丙醇等作为氢和电子供体的光合细菌)→需氧型(动物和植物)→化能合成作用类型(硝化细菌等)

高三生物动物的新陈代谢及其调节专题精选.

动物的新陈代谢及其调节专题 **************************************************************************** ●知识联系框架 甲状腺激素用单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 胰岛素内环境与内环境的稳态 性激素 生长激素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物质的吸收 反射物质代谢过程 反射弧 能量代谢 ***************************************************************************** ●重点知识联系与剖析 一、动物的新陈代谢 1.单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 单细胞动物体内与外界环境只相隔一层细胞膜,因而体内与外界直接通过体表进行物质交换。2.内环境与内环境的稳态 内环境是指人体内(高等的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外液体,是人体细胞赖依生存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主要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互相渗透,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只有通过淋巴循环再回到血浆。 可用如下关系式表示: 在研究内环境时,要搞清楚消化道的地位,消化道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被围在体内的专门用于消化食物的特殊的外界环境。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已经脱离子内环境,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由于细胞与内环境之间、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交换,因此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pH 值、渗透压、温度等,但内环境通过机体的调节活动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 下面以pH值为例作一说明: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值发生变化。 但是在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而且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加的C02会刺激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当Na2CO3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生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pH值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通常稳定在7.35~7.45之间。 内环境的其他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之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也都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之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激素调节 神经调节 动 物 的 新 陈 代 谢 及 其 调 节 物质代谢

新陈代谢概述

《生物的新陈代谢》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生物的新陈代谢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生物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从而明确认识生命活动的物质来源和能源来源。 2、使学生掌握新陈代谢与酶和A TP的密切关系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新陈代谢的概念、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以及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酶和ATP在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讲述、启发、探讨相结合 【教学过程】1、提问复习导入新课(1)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2、新陈代谢的概念、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概念、 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相互关系 3、新陈代谢与酶——酶的概念——酶的特性 4、新陈代谢与ATP——ATP的概念——A TP与ADP的转化 5、科普小常识及补充内容 6、小结及练习巩固 【课时安排】45-60min 【板书设计】多媒体投影 【练习巩固】书后习题、名师、新教材等 【教学后记】(略)

第二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根本的区别! 本章内容涉及面广,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覆盖了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以及许多生化知识,它既是全书的重点之一,又是全书比较费解的部分。在全高中生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新陈代谢概述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其中的每一个反应都是在酶的 催化作用下进行的。(新教材)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 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旧教材)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叫做同化作用。或叫做合成代谢。 异化作用:生物体把组成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把代谢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叫做异化作用。又叫做分解代谢。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之间的关系: 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同化作用需要能量,而同化作用所需要的能量正是由异化作用所释放出来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即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由此还可以看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过程都进行着能量代谢。

高中生物:生物新陈代谢知识点

高中生物:生物新陈代谢知识点 酶 酶是活细胞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蛋白质、核酸) 特征:高效性、专一性。需要的适宜条件:适宜温度和PH ATP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形成途径:动物——呼吸作用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形成方式:ADP+Pi 或 ADP+C~P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转化十分迅速,总是处于动态平衡。 光合作用 意义:除了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贮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以及维持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外,还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蓝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地球大气中才逐渐含有氧。 水分代谢 渗透作用必备条件:具有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蒸腾作用是水分吸收和矿质元素运输的动力。 矿质代谢 矿质元素以离子形式被根尖吸收。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相对独立的过程。 营养物质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的基本来源是食物。 糖类: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 脂类:食物中的脂类绝大部分是脂肪。 蛋白质:合成;氨基转换;脱氨基关注:血糖调节、肥胖问题、饮食搭配。

只有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才能维持健康,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甘油&脂肪酸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动物性食物所含氨基酸种类比植物性食物齐全。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他们之间可以转化,但是有条件,而且转化程度有明显差异。 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相关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泌尿。包括: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渗透压等稳态: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稳态意义:机体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 呼吸作用 分类: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有氧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生物体生命活动都需要呼吸作用供能 意义: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生命活动供能;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新陈代谢主义(其他学科)

功能 1、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 2、将外界引入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需要的结构元件,即大分子的组成前体; 3、将结构元件装配成自身的大分子,例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等; 4、分解有机营养物质; 5、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能量。 ” 新陈代谢一词也常运用在社会学中 新陈代谢的中文解释 解释 陈:陈旧的;代:替换;谢:凋谢,衰亡。指生物体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也指新事物不断产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 出自 毛泽东《矛盾论》:“世界上总是这样以新的代替旧的,总是这样新陈代谢、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沈从文《长河·人与地》:“一涉革命,纠纷随来,到处不免流泪流血。最重大的意义,即促进人事上的新陈代谢。”梁斌《漫谈<红旗谱>;的创作》:“社会生活变动,虽然基本词汇不动,但部分词汇却在新陈代谢,它会增加一部分,扬弃一部分。 马克思的“新陈代谢”理论 当今人类正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而要走出这一危机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美国著名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J.B.福斯特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担当这样一种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所提出的“新陈代谢”①理论包含着丰富的生态观点,因而福斯特致力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意义的揭示。

在福斯特看来,“新陈代谢”这一概念在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中极其重要,正是借助这一概念,马克思把他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以下三个方面的批判联结在一起:对直接生产者的剩余产品的剥削的批判、对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的批判以及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批判。也正是借助这一概念,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深入到了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领域,从而展开了对“环境恶化”的深刻批判,其中“预示着许多当今的生态学思想”。②“新陈代谢”这一概念并不是马克思所创造出来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815年,并且在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被德国的生理学家所采用,当时这个概念用来表示“身体内与呼吸有关的物质交换”。到了1842年,德国农业化学家J.V.李比希出版《动物化学》一书,对这个概念加以更加广泛的应用,从而也使之得以更加流行。在李比希那里,这一概念具有了农业化学和生理学的内涵,它“既可以在细胞水平上使用,也可以在整个有机体的分析中使用”,这一概念被用来阐述自然界中无机物质和有机生命物质之间的物质,以及整个无机界与有机界之间的联系。李比希使用这一概念时,常常与“生命力”(vital force)这一概念混杂在一起。福斯特认为,由李比希所奠定的这种对“新陈代谢”概念的使用方法,从19世纪40年代一直到今天,成了生物学和生理学界用以“研究有机体与它们所处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方法中“最关键的方法”。正是这一概念抓住了“新陈代谢交换的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揭示了有机体如何通过“新陈代谢交换”,“从它所处的环境中吸取物质和能量,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新陈代谢反应把它们转化为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组织成分”,这一概念已被广泛用于表示一种特殊的调节过程,“这种调节过程控制着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交换”。③福斯特认为,尽管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概念来源于李比希等人,但他完全是在一种新的意义上加以使用的。马克思采用了已被包括李比希等人在内的化学家、生物学家、生理学家所导入的“新陈代谢”概念,但他是将此应用于“社会生态关系之中”。④马克思是为了“解释人类劳动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使用“新陈代谢”这一概念的。⑤他认为《资本论》在对劳动过程进行分析时就把“新陈代谢”这一概念置于“整个分析系统的中心”,也就是说,对劳动过程的理解根植于这一概念之中。 “马克思明确地将劳动过程定义为: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性的相互作用”。通过对马克思的《资本论》的研究,最主要的是发现马克思用“新陈代谢”这一概念来定义劳动过程,实际上是利用这一概念描述了劳动中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劳动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②在福斯特看来,马克思在这里明确地将劳动看作是人以自身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劳动过程就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其意义一方面在于用“新陈代谢”这一概念说明了劳动的本质,另一方面在于用这一概念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真实关系。 要真正理解李比希的“新陈代谢断裂”概念,必须要了解他使用这一概念的历史背景,而要了解李比希使用这一概念的历史背景,就得了解农业革命的进程。至今经历了三次农业革命。第一次农业革命是一个持续了几个世纪的渐进过程,这个过程与圈地运动和市场的日益中心化联系在一起,也与包括施肥的改进、作物轮作、排水系统和家畜管理在内的技术变化联系在一起;第二次农业革命持续的时间较短,即从1830年到1880年,它以化肥工业的发展和土壤化学的发展为主要特征;第三次农业革命发生的时间较迟,它主要发生在20世纪,其主要内容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第九节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教学目的 新陈代谢的概念的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B :识记)。 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2. 教学难点 新陈代谢的概念。 教学过程 【板书】 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 同化作用的 自养型 的基本类型 新陈代谢的 两种类型 异养型 基本类型 异化作用的 需氧型 两种类型 厌氧型 【注解】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是活细胞内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 (一)两个方面 物质代谢:外界环境??→←交换 生物(转变) (性质) 能量代谢:外界环境??→←交换生物(转变) 物质变化:外界环境的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物质 同化作用 贮存能量 (二)两个过程 物质变化:自身物质?? →?分解 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方向) 异化作用 释放能量 (三)应用

1. 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进行的 2. 同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大小关系 幼年: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1)人 成年: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老年:同化作用略小于异化作用 白天: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2)植物 夜晚: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特点: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自养型 生物:绿色植物(利用光能)、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 (一)同化类型 特点:外界有机物(营养物质)??→?转化 有机物(自身组成物质) 异养型 生物:动物;腐生、寄生的真菌、细菌 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NH 3??→?氧化HNO 2??→?氧化 HNO 3 能量 CO 2+H 2O (CH 2O )+O 2

特点:在O2参与下,彻底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需氧型 生物:绝大多数的动、植物 (二)异化类型特点:在无氧条件下,不彻底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厌氧型 生物:乳酸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 兼性厌氧型:氧条件下,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 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如酵母菌 (三)判断方法:考虑该生物生活的环境情况 1.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我们能用肉眼看到的生物一般属需氧型;(如树、鸟、鱼等) 生活在土壤深处、水底淤泥、其它生物体内的生物一般属厌氧型。(如破伤风杆菌、蛔虫等)2.除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细菌是自养型外,其余都是异养型; 3.酵母菌是异养型和兼性厌氧型。 【例析】 .存在于泥土及正常人呼吸道内的破伤风杆菌一般不致病,当深而窄的伤口内感染破伤风杆菌后,会因大量繁殖而致病,则破伤风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D) A.自养、需氧型B.自养、厌氧型C.异养、需氧型D.异养、厌氧型 .画出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曲线,以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纵坐标,以氧气的百分比浓度为横坐标。(并将它与植物呼吸作用与氧气浓度的关系曲线作比较)

王镜岩生物化学下册复习总结

第十九章代谢总论 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泛指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换的过程。 同化作用(assimilation):生物一方面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生物反应转变成自身组织成分。 异化作用(dissimilation ):将原有的组成成份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分解为简单成分重新利用或排出体外。 特点:特异、有序、高度适应和灵敏调节、代谢途径逐步进行。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所有化学变化的总称;是生物体表现其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多酶体系协同作用的化学反应网络。 新陈代谢的功能:①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②将外界引入的营养物质转为自身需要的结构元件。③将结构元件装配成自身的大分子。④形成或分解生物体特殊功能所需的生物分子。⑤提供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一切能量。代谢过程是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完成的。完成某一代谢过程的一组相互衔接的酶促反应称为代谢途径(metabolic pathways)。 代谢途径特点:1.没有完全可逆的代谢途径。物质的合成与分解,有的要完全不同的两条代谢途径(如脂肪酸的代谢);有的要部分地通过单向不可逆 反应(如糖代谢)。 2.代谢途径的形式是多样的,有直线型的,有分支型的,也有环形的。 3.代谢途径有确定的细胞定位。酶在细胞内有确定的分布区域,所以每个过程都 是在确定的区域进行的。例如,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三羧酸循 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内膜进行。 4.代谢途径是相互沟通的。 5.代谢途径之间有能量关联。 6.代谢途径的流量可调 控。代谢是酶促过程,可通过控制酶的活力与数量来实现。每个代 谢途径的流量,都受反应速度最慢的步骤的限制,这个步骤称为限 速步骤,或关键步骤,这个酶称为限速酶或关键酶。 新陈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两个方面。 分解代谢:机体将营养物质转变为较小、较简单的物质,又称异化作用,是指机体将自身物质转化为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合成代谢是机体利用小分子或大分子的结构元件建造成大分子。又称同化作用,是指机体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把它们转化为自身物质;这种过程是需能过程。 第二十二章糖酵解 糖酵解是酶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ATP生成的过程。是一切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途径。 糖酵解的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是不可逆(irreversible)反应过程,全部过程从葡萄糖开始,经过10步反应10种酶催化。全部在细胞质中进行。 反应分2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耗能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为放能的收入阶段。

生物化学课后答案8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8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1.已知NADH+H +经呼吸链传递遇O 2生成水的过程可以用下式表示: NADH + H + + 1/2O 2 H 2O + NAD + 试计算反应的'E θ?、'G θ ?。 解答:在呼吸链中各电子对标准氧化还原电位'E θ的不同,实质上也就是能级的不同。自由能的变化可以由反应物与反应产物的氧化还原电位计算。氧化还原电位和自由能的关系可由以下公式计算: ''G nF E θθ?=-? 'G θ?代表反应的自由能,n 为电子转移数 ,F 为Farady 常数,值为96.49kJ/V, 'E θ?为 电位差值。'G θ ?以kJ/mol 计。 NADH+H + + 1/2O 2 → NAD + + H 2O G ¢θ=-2×96.49×[+0.82 -(-0.32)] =-220 kJ/mol 2.在呼吸链传递电子的系列氧化还原反应中,请指出下列反应中哪些是电子供体,哪些是电子受体,哪些是氧化剂,哪些是还原剂(E-FMN 为NADH 脱氢酶复合物含铁硫蛋白,辅基为FMN )? (1)NADH+H ++E-FMN NAD ++E-FMNH 2 (2)E-FMNH 2+2Fe 3+E-FMN+2Fe 2++2H + (3) 2Fe 2++2H ++Q 2Fe 3++QH 2 解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反应物失去电子,则该物质称为还原剂;如果反应物得到电子, 则该反应物称为氧化剂。所以得出如下结论: 的甘油醛–3–磷酸,而另外的一个半电池B 含有1mol/L NAD +和1mol/L NADH 。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半电池中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2)在半电池B 中,哪种物质的浓度逐渐减少? (3)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4)总反应(半电池A+半电池B )的ΔE 是多少?

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意义.补充.消耗

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意义.补充.消耗 研究人员发现,4个基因似乎能决定人们消化食物的速度,这项发现将来也许能帮助医生给病人提供更个性化的护理。 据柏林媒体11月28日报道,新陈代谢情况的不同会导致一些人更易患上糖尿病之类的疾病,这也解释了饮食、锻炼、药物对不同病人产生的结果各不相同的原因。 研究人员共扫描了284个人的基因,发现FADS1、LIPC、SCAD和MCAD这4个基因能决定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 德国慕尼黑的黑尔姆霍尔茨中心研究人员卡斯滕·祖雷说:“这些基因似乎与新陈代谢有关,或者能对新陈代谢起重要作用。” 祖雷说,这方面的可能为更个性化的护理开辟了道路,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基因构成来研究他们的新陈代谢情况,再根据这些情况决定如何进行治疗。这对于治疗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疾病,如冠状动脉疾病和肥胖可能尤其有效。 祖雷和同事在《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PLoS Genetics)月刊上撰文说:“这些发现使我们可以根据基因和新陈代谢两方面的特点来作出判断,从而带领我们向个性化护理和营养供给迈进。” 新陈代谢 是指人体与外界环境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自身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生物体的这种不断的自我更新,是新陈代谢的实质。 新陈代谢的意义:新陈代谢是人和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人和生物表现出来的生长、发育、生育、遗传和变异等特征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础的。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将终结。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同作用。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不断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身体新的组成成分并贮藏能量。异同作用是指生物体不断地氧化分解身体内原有的部分物质,释放能量,并排出废物。 由各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叫系统。 水对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意义 当在一定时间内喝下17盎司(约两杯)水后,人体内的新陈代谢会加快30%。按照这一研究结果,每天喝下1.5公升的水,每年能多燃烧掉17400卡路里热量,减掉5磅体重。 人体新陈代谢率 人体新陈代谢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人体表面积产生的热量。代谢是一种化学产热过程,即人体活细胞中所有化学变化的总称。食物与氧经化学变化产生人体所需能量。人体活动量越大,新陈代谢率越高。正常人体耗氧1L可产热20.6KJ.新陈代谢率单位为Met,1Met等于58.2W/m2或

生物的新陈代谢知识点总结

生物第二轮复习知识结构网络 第二单元 生物的新陈代谢 Ⅰ 植物代谢部分:酶与ATP 、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生物固氮 2.1酶的分类 2.2酶促反应序列及其意义 酶促反应序列 生物体内的酶促反应可以顺序连接起来,即第一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二个反应的底物,第二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三个反应的底物,以此类推,所形成的反应链叫酶促反应序列。如 意义 各种反应序列形成细胞的代谢网络,使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沿着特定路线有序进行,确定了代谢的方向。 2.3生物体内ATP 的来源 终产物 …… 酶(蛋白质本质) (核酸本质) 单纯酶 复合酶 仅含蛋白质 蛋白质 辅助因子 离子 有机物 辅酶 NADP(辅酶Ⅱ) B 族维生素 生物素(羧化酶的辅酶) RNA 端粒酶含RNA 唾液淀粉酶含Cl - 细胞色素氧化酶含Cu 2+ 分解葡萄糖的酶含Mg 2+ 如胃蛋白质酶 酶 存在于低等生物中,将RNA 自我催化。对生命起源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2.4生物体内ATP 的去向 2.5光合作用的色素 2.6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神经传导和生物电 肌肉收缩 吸收和分泌 合成代谢 生物发光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细胞分裂 矿质元素吸收 新物质合成 植株的生长 植物 动物 ATP ——→ADP +Pi + 能量 酶 (橙黄色)胡萝卜素 (黄色)叶黄素 (蓝绿色)叶绿素a (黄绿色)叶绿素b 快慢胡萝卜素 叶黄素 大部分叶绿素a 叶绿素b 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a b 胡萝卜素 叶黄素

2.7 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的比较 2.8 C4植物与C3植物的鉴别方法 2.9 C4植物中C4途径与C3途径的关系 叶肉细胞维管束鞘细胞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英文缩写为PEP。

新陈代谢教案

第八章新陈代谢教案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1.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意义,了解有关体温的知识;理解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变化。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性上理解新陈代谢,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指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用于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3.通过小组讨论,认识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重点、难点分析1.本的重点是新陈代谢的概念。因为: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生命特征,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学生学习了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节中对各项生理活动的综合分析,得知它们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联系,从而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性上理解新陈代谢,初步建立生物学观点,因而新陈代谢是教学重点。2.本的难点也是新陈代谢的概念。因为:新陈代谢的概念涉及到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人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变,是涉及面非常广的概念。关于物

质的交换,涉及食物与饮水的摄取,气体的吸入;食物残渣与废物的排出,气体的呼出。这些指的是人体与外界环境所进行的物质交换。关于体内物质的变化,涉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涉及物质在体内的运输,涉及代谢终产物的生成等。用一节的时间将众多的知识连成线、织成网是有相当的难度的。至于能量的交换与能量在体内的变化,更是涉及面宽且非常抽象。学生对能量的学习和理解是本节主要的难点。建议教师深入理解本章作者的编写意图,不要直接给学生新陈代谢的概念,最好也不要由教师直接讲述新陈代谢的概念,而是在学生复习、掌握了体内物质的运输、消化和吸收、呼吸和排泄的基础上,通过将以上各部分生理功能有机地联系起来,水到渠成,给出新陈代谢的概念,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一、本章的参考时为1时。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什么是排泄?排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对照挂图简要说明尿的形成过程。2.引入新: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新的切入点。如,排泄是指将人体代谢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代谢的终产物指的是什么,看来我们都知道,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称它们为代谢的终产物,最主要的是,不知道什么是代谢。代谢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陈代谢的简称。3.复习相关知识,自学本章知识并思考相关问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