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罗甸县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五

罗甸县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五

罗甸县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五
罗甸县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五

罗甸县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对提高健康水平有了新要求、新期待。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发展,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发展,致力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做好、做大、做强,把基本医疗卫生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实现病有所医、人人享有健康目标的需要,是农村稳定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建设现代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农村医疗改革发展中,乡镇卫生院面临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看法和建议,以期加快农村医改的步伐,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新医改带来的实惠。

关键词: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医疗卫生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如何审视近年来的医疗卫生改革,推进社会保障机制建设,使人人都享有医疗卫生保健,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对提高健康水平有了新要求、新期待。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致力于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卫生事业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建设现代国家的必然要。罗甸与全国一样,广大农村群众是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受益者,同时,由于发展的制约、区域等各种因素,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极不平衡,甚至非常缓慢,医疗卫生条件和保障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需要强力推进。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发展,致力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做好、做大、做强,把基本医疗卫生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实现病有所医、人人享有健康目标的需要,是农村稳定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建设现代国家的必然要求。

一、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好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农村稳定发展、社会和谐,因此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是实现农村广大百姓“病有所医”的迫切需要,是党和国家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构建社会和谐的社会基础。百姓健康,经济发展,农村稳定,社会和谐。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监测能力不断增强,重大疾病防治取得明显进展,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同时,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比,当前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水平还不相适应,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村医疗卫生服务

体系和医疗保健制度不够健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群众看病难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抓紧加以解决。

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健康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基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推进改革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也不断增长。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更是建设现代国家的必然要求。

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更为重要更为紧迫,必须切实把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步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就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几年来,按照改革路径安排,医改从基层开始,让基层百姓、社会弱势群体优先享受到医改成果,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形成,基本药物生产、流通、使用的运行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每个县有达标县医院,城乡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几年来,经过努力,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农合制度在广大农村地区全面建立,为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奠定了基础。二是新农合制度深受广大农民欢迎,已成为卫生工作的一大亮点。三是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四是农村卫生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五是转变运行机制,加强规范管理,促进农村卫生改革进一步深化。六是探索新时期农村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提供有效结合的路子,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因此,可以说,几十年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几年来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给广大百姓带来了福祉。但由于区域等因素,农村医疗卫生的发展特别是我们边远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解决。、

二、罗甸县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罗甸基本情况:罗甸现有26个乡镇、273个村(居委会)、340158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698元,部分乡镇、村的交通仍没有得到改善(目前仍有两个乡没通班车),大部分边远乡的村组群众生活还很困难,交通瓶颈、环境恶劣、文化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严重制约农村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特别是当前乡镇的医疗卫生状况,引起各级党政、各界人士的关注。全县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488人,在编334人,占68.4%;26个乡镇卫生院中,人员最多的边阳镇卫生院31人,最少为纳坪乡卫生院7人;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中,大专以上215人,占64.3%;专业技术人员330 人,占98.8 %;全科医生9人,占2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以上12人,占3.6%(平均每个乡镇不到0.5个主治医师);26个乡镇

卫生院有床位228 张,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不到9张;最多的是边阳镇卫生院28张,最少的是纳坪乡卫生院床位4张。全县共有238个村卫生室,村级卫生人员190人。集体卫生人员171人。

(一)、卫生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医疗卫生的“网底”功能脆弱

医疗用房紧缺的问题十分突出,全县多数卫生院房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除茂井镇、红水河两个中心卫生院、八总乡卫生院是因移民搬迁在2004年以后重新修建外,其余23个乡镇卫生院房屋均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有的医疗、生活区在一起,)医疗布局流程不合理,业务用房拥挤。罗沙乡卫生院业务工作开展得不错,就诊人数较多,但业务用房不足十间,非常拥挤。农村医疗设施陈旧、设备老化,虽然中心卫生院配备有放射、B超、生化分析等设备,但大多购置于10多年前,设备档次低,老化严重,检查检测准确率不高。且部分卫生院没有万元以上设备,如:班仁、大亭、纳平等。诊疗手段基本沿用“老三件”,无法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要,尤其是危急重症病人的院前急救更是难以应对,乡镇卫生人员学历、职称水平低,难以取得农民信任的问题,加上罗甸近几年来,大量的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卫生院的服务人口明显减少;加上,相对以往,农村经济发展了,交通条件改善了,生活好起来了,留在村里的人一旦得病,也大多直接往县医院就诊,不愿先在卫生院进行检查,卫生院难以留住病人。由于看病的人少,医师实践的机会就少,实践少了,医务技术提高就慢,甚至逐渐荒废,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一部分卫生院业务下滑,甚至难以生存。因为没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没有经济收入的保障,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因而,乡镇卫生院的人才流失严重,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困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广受好评和欢迎的赤脚医生,因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被冲跨了。此后,由于缺乏集体的支持,加上农村人口减少的影响,许多村的卫生室已经消亡,有的名存实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的“网底”,网底不结实乃至消失。村医文化程度以中专以下文化程度居多。

新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难,报销额度小,健康保障水平低新农合筹资难问题,在罗甸农村较为突出。2012年,罗甸全县应参合人数293720人,实际参合人数287867人,参合率98.01%,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未有明显改观“看病难”主要“难”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难在交通不便。罗甸地处山区,一些居住在大山里的农民,看一次病要步行几十里的山路,时间、精力、财力上都是极大的浪费;另一方面是难在大医院“人满为患”。到大医院就医,好多科室没有熟人难以入住。而“看病贵”问题,近几年不仅没有缓解而且有日益严重的趋势。如果得了大病住院,少则让农民投进一年收入,多则背上一辈子都难以偿清的债务。虽然新农合报销一部分医药费,但是一半的费用还需自付。

(二)、人才匮乏,骨干少。罗甸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由于工作条件差、工资福利待遇较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业务易荒废、职称晋升机会较少等原因,很难吸引正规院校的医学生,另外乡镇卫生院总体上编制不足,人员少。限于编制,部分乡镇卫生院无法进人,不得不聘请临时工,以维持卫生院的正常运转。由于人员不足,工作量大,医务人员超负荷运转,经常加班加点,在职人员得不到合理的培训和进修学习,难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样必然不可避免的出现疏忽,或是医生不能很详细地向患者解释病情,引起患者的误解而出现医患纠纷。特别在中午、夜间、节假日等班次,值班人员少,当病人就会很容易产生不满。如罗沙乡卫生院医疗业绩很好,但医护人员少,医生超负荷工作,为医治病人,经常连续二十个小时左右坚守在岗位上。再次是人才匮乏,

技术力量跟不上。如沫阳中心卫生院,覆盖整个片区,多年来要想开展外科手术都无法如愿,原因是无麻醉师、急救设备、无技术人员,无法满足群众看病需求。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匮乏,技术骨干少,高、尖人员奇缺,26个乡镇卫生院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以上仅12人,占3.6%(平均每个乡镇不到0.5个主治医师);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职业助理医师缺乏,有的参加国家统考,考多年都考不上(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乡镇卫生院处于“人才培养难、人才难培养”的尴尬局面。当前全县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南部缺北部少的状况很突出。乡级卫生院不设高级职称,留不住有技术的医生,导致乡镇卫生院上等级困难。

(三)、卫生宣传教育滞后,形式少,管理跟不上。农村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和再教育工作跟不上;留守儿童、老人看病难,无人监护,有的医院或医生不敢收治,怕扯皮;医患关系紧张现象存在。乡镇卫生院医疗管理、医护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村卫生室的建设、利用和管理跟不上,集体卫生人员、村级卫生人员的管理跟不上,监管工作亟待加强。

(四)、基药种类满足不了群众需要,数量少。一是药品品种及规格偏少,部分价低利薄的药品难以购到,如维生素K,扑尔敏等常用药经常断档,一些药品配送企业备货不足,配送不及时,一些常用药品如:利福平片、乙胺丁醇胶囊等经常处于缺货状态,影响正常用药。难以保障基层群众基本用药的需求,因而部分基层患者被推向了县级医疗机构,实际诊疗费用增加,有悖医改“小病不出村”的初衷。二是部分乡镇病人少,药物使用量不大,加上药物效期短,易过期,医院怕造成浪费不敢多进,因此在急需时常感到药品品种少,不能满足老百姓看病所需。

三、罗甸县农村医疗改革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罗甸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问题是关于罗甸农村34万人口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医疗卫生改革,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从县情出发,尽快让全体人民都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

(一)、政府层面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技术资源、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加强人才培养,做大做强乡镇卫生院特别是片区中心医院建设。一方面,改善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用3-5年时间重建或翻新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像抓计生和教育一样抓卫生工作,多形式投入,及时解决当前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问题。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不足,无法建立相应科室,医院没有床位,老百姓就近看病医治难的实质问题就得不到解决。二是补充常规设备,整修医疗器械,购置乡镇卫生院必要的诊疗辅助检查设备,多渠道筹集资金配置镇卫生院必要的诊疗辅助检查设备,以解决看好病、看准病的问题。稳定基层人才,引进高技术人才、对那些愿意服务农村的医学院校毕业生重点倾斜,县财政硬性规定提高工资几%,或仿效教师绩效工资,增加乡镇医务工作者的工资待遇,确保农村基层卫生医疗单位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加强对药品的监管等现实问题,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切实解决乡村医生报酬和养老问题。特别是集体卫生人员,那些过去几十年为国家、为集体、为社会作贡献,现在已经60岁以上,且还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又报酬极少的原集体卫生人员,通过社会保障解决养老问题。启用建好的村卫生室,配齐村卫生人员,方便群众就近看小病。强化乡村公共卫生服务,通过乡村两级医疗服务,加强农村健康教育宣传,切实做好居民健康档案、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慢性病管理、重症精神病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卫生监督管理等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和服务

质量。

2. 县政府应积极引导医学人才流向农村。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医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和城市医疗机构的先进工作者积极投身于罗甸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确保农村基层卫生医疗单位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待遇,在工资待遇上、住房方面对这些愿意服务农村的医学院校毕业生重点倾斜,县财政硬性规定提高工资几%,或仿效教师绩效工资,增加乡镇医务工作者的工资待遇,也可以在医学院校毕业生中选择一批户口在农村的医生和护士。鼓励他们回到户籍所在地的基层医院或者村卫生所就业。创造条件多形式引进高技术人才,想办法留住本县的技术骨干、本土人才以及本县在外就读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本县在外就读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回本县工作的在住房购置方面政府予以补提几%、交通补提几%)。尤其要更加重视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现有临聘人员及社会上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执业护士资格人员的开发利用,采取卫生系统统一招考的办法,将那些熟悉业务并且安心基层工作的“乡土人才”吸纳到卫生人才队伍中来。在学习和交流上:加大教育培训投资,鼓励在职人员进修学习,激励进修深造;组织专家授课,加大医技学习及其技术交流;特别要加大对村级医技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村卫生室人员到乡镇卫生院跟班学习形式提高技能。县乡之间要积极探索形式,建立视频会议系统,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视频会议,积极拓展视频学习、讲座、交流、指导的平台,针对疑难病症,视频分析、诊断,促进提高。加强对他们的培训, 培训合格者准许从事农村医疗服务, 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从而更好的维护和保障广大农民生命和健康。

3县财政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公共医疗的投入力度。财政投入的重点应从治疗领域逐步转到预防领域。目前农村贫困弱势人群看病,除了新农合报销和医疗救助之外,往往还有一半的费用需要自付(住院治疗报销70%、门诊治疗报销50%)。县财政应改变现有财政支出结构, 将农村医疗费用全部纳入预算支出范围, 加大财政对于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 提高农村医疗卫生费用在农村公共产品中所占的比重。农村的医疗卫生费用是由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农民个人卫生支出三部分构成。当前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所占比例较小,需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改变城乡医疗资源严重不平衡的现状。县政府应利用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医疗救助基金,解决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要加强宣传,提高农村居民参保意识和参合率,应积极引导农村居民转变单纯的短期受益观念,强化农村居民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通过若干例参保者的收益实例来加强劝说的力度。采取信息甄别模型中的差别保险合同方式。例如针对多病人员和年轻群体分别制定出不同套餐的出资方案。在省、市,县财政出资额一定的前提下,对由于发病几率较高,可以适当提高个人出资额度,降低后者的个人出资额度。

4. .构建新型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部分。我们医生和广大的患者朋友一样,渴望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不和谐的医患关系,会给社会和病人都带来伤害。通过协调各方面关系,把药价降下来,把丢失的信任找回来。要从根本上解决“见死不救”的问题,除了进行思想教育以外,必须建立一种救助“无钱看病”者的机制,同时,建立一种绿色通道,要让病人在没钱的时候,能够有药有医。医院必须有相应的政策,使医生护士不至于赤手空拳为病人治病。社会和政府也应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使医院不至于因此而运转困难。建立新型和谐医患关系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促进社会稳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

健康发展。针对”以药补医”现象,应切断药品收入与医院的关系,防止医生谋私利,提高医生职业道德,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二)医务人员方面

医务人员应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医生的职责是看病,跟地点没有关系,只要你的医术好自然会有升职的机会。然而,现在一些医生靠左后门,往城里跑。使得农村的医疗问题,雪上加霜。所以,身为医务人员应自觉服从领导的安排,在指定地点行医。自觉诚心诚意为病人服务。现在一些农村医生认为山高皇帝远,高层监管不到,对病人态度恶劣,服务质量极差。医生是公认的白衣天使,应自觉的诚心诚意为病人服务,这也是医生们应尽的职责。

(三)农民自身方面

1.让老百姓关注新闻,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农民存在消息滞后现象严重,即使政府已经大力宣传,但他们仍然知之甚少,其重要的因素还在于农民自身,他们过少的关注新闻广播,导致对政策一无所知。所以农民应关注时事,不断扩充对政策的认知程度。

2. 让老百姓积极主动参加新农合医疗制度。政策的有效实施不仅靠政府,还在于人民的主动性。一项政策的出台必定是经过仔细的研究和探讨的,其目的性很明确,为广大人民谋福利。所以老百姓积极主动参加新农合医疗制度自然能获得一定的实惠。

3. 让老百姓享受应有权利,应积极报销医疗费用。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是政府拨款,为农民排忧解难,消除因病致贫等现象出现的有效措施,广大农民应积极响应政府出台的政策,积极报销医疗费用,使合作医疗实施更完善。

参考文献

1.李立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

2.王红漫,周海沙,李政.农村医疗卫生发展制约因素分析.社会保障制度[J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

3.崔宜庆,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现状与对策;[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

4.党赟,我国农村医疗改革存在问题与对策;[J ]新西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

5.金礼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编辑部2000,(2)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当前的医疗体制为国人诟病已久,医疗改革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医疗改革亟待破解医疗卫生保障覆盖率低,资源分布不均,基本医疗服务滞后,药费居高不下,看病难,看病贵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针对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对医疗体制改革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医疗体制;医药分离;医疗腐败 生存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人最重要的是生存,是健康,而与生存和健康联系最紧密的是社会医疗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医疗事业,努力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此同时医疗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些方面取得进展,但是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当前,医疗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的基本需求,因而医疗改革陷入僵局,短期内难以取得大的、突破性的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组建的“中国医疗卫生制度”课题组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医疗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世界性难题。纵观国外的医疗卫生制度,与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采用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相较,我国的医疗卫生的现状已与快速发展的经济

社会不相适应,滞后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成为影响、制约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医改难题亟待破解。 一、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带来了诸如贫困、公众不满情绪增加、群体间关系失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多数居民在医疗问题上的消极预期,已经成为导致宏观经济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机构重复,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付。在当前正在进行的医疗服务机构改革实践中,“抓大放小”的思路很流行,基于这一导向并基于现行财政体制下部分地区财政负担过重的现实,一些地方开始将基层公立医疗服务机构或改制为企业,或甚至直接出售给私人。这种“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是有严重问题的,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本规律。 (三)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医疗服务价格混乱导致医疗费用持续攀升,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医疗效率低下、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问题、药价虚高、医疗腐败等现象备受舆论批评。目前医疗卫生领域受到党内和社会上腐败势力的干扰和影响。比如官商勾结,在医药生产和流通环节谋取私利,甚至搞假医假药;医生收红包,等等。产生这

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加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对策思考 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卫生工作是农村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农村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我国从1994年就开始进行医疗改革试点,1998年医疗改革进入组织实施阶段。2000年7月,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得以全面展开。2009年春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再次成为“两会”的热点之一。2009年4月6日,国务院公布了新医改方案,全国人民对新医改寄予厚望。但是从在此以前医改实践来看,改革的成效并不十分明显,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仍比较薄弱,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 一、目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举步维艰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但经过试点工作暴露出很多问题,首先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认识不足,疑虑重重。这里有宣传教育不到位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农民对国家的农村卫生政策的稳定性和系统性信心不足,可预期性的利益渺茫。其次是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农民不堪负重。据悉,在“以药养医”的医疗服务下,药品价格在各环节的实际构成中,生产成本只占30%,商业流通成本占到20%—25%,其中包含医药代表5%的提成,医院环节占45%—50%,包括医院加价、折扣和医生回扣的费用。改革开放后,虽然农民收入增加了,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看病难的情形越来越严重。2008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是4140元,而农民住院平均费用是2286.84元,比2007年增加了82.84元。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农民住院,他全年收入超过一半可能都要花在医疗费用上。第三,农村医疗机构管理混乱。到2004年末,全国共设立51.5万个村卫生室,其中:村办27.7万个,联营3.6万个,乡卫生院设点2.6万个,私人办15.8万个。[1]而且相当多的村办卫生室也名不符实,使农民对自己投入到“新农合”的资金缺乏安全感。 2. 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近几年来,农村医疗卫生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乱办医的现象比较严重,村级卫生室与个体诊所遍布乡村,导致盲目发展、无序竞争、假医假药等现象愈演愈烈。在广大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网底不牢,功能弱化,医疗秩序混乱。村级卫生室名义上属于集体,实际上属于个人,它们既不承担三级预防保健网的网底任务,更不顾公共卫生道德,以盈利为目的,与乡镇卫生院争地盘、争病原、抢业务,导致三级卫生网原有的层次转诊、业务指导关系基本丧失。为了生存,乡镇卫生院也纷纷走出院门,开办所谓第二门诊、第三门诊,使有限的卫生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3. 卫生投入严重不足 一个时期以来,农村公共卫生支出的增长主要表现在人员经费增长拉动上。按照要求,各级财政对农村卫生事业投入应占到财政总支出比例的8%。以湖南省为例,从2007年的数据来看,

居民医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存在得问题及其对策? ?医疗保障问题一直就是倍受社会关注得热点与难点问题。城镇居民,包括城镇无业人员、职工家属、在校学生、未参加医保得困难企业职工及退休人员等,她们作为一个相对弱势群体得存在,缺乏医疗保障得矛盾十分突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得现象相当严重,因此,尽快落实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已刻不容缓.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得统一部署,我市作为国家批准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得城市,市政府决定从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启动五县四区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于2007年12月20日发布了《株洲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将所有城镇居民,特别就是无固定收入得城镇老年居民、儿童、中小学生及丧失劳动能力得城镇居民纳入医疗保障范围,按照家庭适当缴费,政府财政补助得原则筹集医疗保险基金,重点保障城镇居民大病医疗得需求. 目前,我市符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条件得城镇居民有50.3万人,其中市辖区城镇居民16。8万人,县城镇居民33.5万人.至10月底止,全市已参保得人数16。8万人,参保率只有33%,也就就是说我市有70%得城镇居民目前还游离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得体制之外。据我们调查,这70%得人群基本上不属于在职职工医疗保险得范畴,同时能够参与商业保险得能力更就是有限,占不到总数得5%.也就就是说,我市城镇居民每年有至少65%即32。7万人没有参与任何形式得医疗保险,显然这就是一组让人十分担忧得数字.一项惠民利民得好政策,为什么在启动一年之后,仍然会叫好不叫座呢?据我们对市医疗保险处、社区居民、医院及相关单位了解得情况分析,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得原因:?第一,工作得推进机制不够完善,后劲乏力。 建立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具备了完善得工作机制,才能获得多方得互动。部分基层组织,特别就是市内区一级政府对该项工作还重视不够,因此在我市出现了市区得参保率低于县镇得情况.由于我市居民医保实施得就是市级统筹,制度得运行就是否平稳?参保人数得多少,以及运行得结果考核,均与区一级政府没有直接关系,甚至参保人数越多,财政补贴得压力越大。因此一些地方理所当然地把医保工作当作一件十分棘手得事情来抓,其表现就是没有任何得推进机制,也很少进行相关得投入,政策得宣传普及由开始得热度一下子冷却,对已有政策没有进行深入得宣讲,对执行过程中出现得新问题与新政策更就是缺乏针对性得解释宣传,造成了参保对象许多不必要得误解与误会,因此实施得后劲乏力.?第二,实施过程中得条规存在缺陷,尚需调整。?与居民对基本医疗保险得期望值相比,由于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得缺陷,已经开始影响了参保率得提高。首先,很多参保人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等同起来,从而抱怨报销比例过低、规定得病种限制过多等,从上半年我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运行情况来瞧,市区参保人数6万人,享受医疗保险得人数为1200余人,平均住院率只有2%,医疗费用平均补偿比例仅35%,这说明参保居民得医疗需求并没有得到真正释放,一些困难家庭由于自付较重仍然瞧不起病,从而也使群众对制度含义得理解与制度本身所遵循得原则存在一定得差距.其次就是对参保程序与报销程序有更快捷更就近得要求,甚至要求增设一些门市网点。再次就是人户复杂问题,如小孩出国、犯人服刑、夫妻离异、多人共户以及空挂户等,由于其受到多种因素得限制,这部分参保对象得参保始终会存在这样或那样得问题。还有诸如参保人对首诊医院得选择与医疗单位得非正常用医上存在顾虑,这些都影响了居民得参保率以及参保得巩固率。?第三,市场竟争方式单一,缺乏积极应对措施。?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与其它各类商业保险相比,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得吸纳能力存在明显缺陷,方式单一,市场竟争力低弱.各类商业保险有灵活得运作激励机制与专业队伍加以推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则具有很严谨得强制成份,而这些都就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所不具备得。由于其只就是一项政策性规定得任务,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医疗事业,努力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此同时医疗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些方面取得进展,但是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大众普遍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当前,医疗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卫生的基本需求。我国的医疗卫生的现状已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不相适应,滞后的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成为影响、制约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医改难题亟待破解。 一、我国医疗改革存在问题 1、卫生资源总体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优质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这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总费用的2%左右。同时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城乡之间医疗保健资源分配不均,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社区和农村承担基本医疗的功能不强,卫生发展严重滞后。老百姓得了病,在基层得不到有效治疗,只好奔向城市大医院。因此,到大城市大医院看病难,在偏远农村地区看病更难现象凸现。 2、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疗机构以药补医,公益性淡化 我国对卫生事业的投资比例非常低,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国家每年给医院的补贴常不到位,由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淡化,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群众看病不仅要负担医药成本,还要负担医院工资、奖金、买设备、盖病房。政府为了弥补补偿不足,允许医院对购进药品加成15%,这就意味着,药品进价越高医院收入越多。没有合理的制度机制控制,“以药养医”于是泛滥。有人戏称“天使”下凡至人间,非人非鬼。的确,中国的医改,让白衣“天使”增添更多的困惑、更多的无奈。“人鬼”情结,多年来医生在道德与利益之间徘徊,医院在公益与市场之间摇摆。 3、医疗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农村医疗没有一套完整的农村医疗保障法律体系,缺乏法律规范。缺乏法律规范是导致农村合作医疗难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至今仍然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薄弱之处。许多农村人口因为经济收入较低,一旦生病,就会产生“因病致贫”的后果。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将会大大危害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而现行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人群只包括就业人员及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将绝大部分少年儿童、相当一部分老人以及其他无法就业的人员排除在外。这样的制度设计必然导致如下结果:一是上述人群的医疗需求难以得到制度化的保障,个人及家庭面临的医疗风险难以化解,从而带来经济、社会方面的消极后果。二是在一部分人有医疗保障而另外一部分人没有医疗保障的情况下,无法避免体制外人员以各种方式侵蚀体制内医疗资源的问题。 二、对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思考 1、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思考[摘要] 目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由于政府投入不到位,制度不健全、 保障机制不完善,人才队伍水平和结构不合理,使部分基层卫生机构运转困难,医疗服务质量低下,医疗事故频发。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卫生人才引进,构建人才队伍长效机制;完善对口帮扶、双向互动、定期进修制度;加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 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思考 当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包括人力资源、财政支持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绩效评价等方面。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卫生人才奇缺、年龄结构老化、医疗机构简陋、仪器设备落后等,导致大、中医院患者人满为患而乡镇卫生院则成为饿汉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对于满足农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是针对广大农村群众的一种农村公共服务,包括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公共卫生建设以及对各种多发病、常见病、传染病等的控制与治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为中心、村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和救治急症病人,同时负责对下属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而村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向其周围居民提供一般性的疾病诊治工作。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基本功能是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以及承担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即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影响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有:一是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强而有力的财政支持是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二是政策,政策支持是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基础,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保证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落实预防保健工作、防止因病致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同样大大促进了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建设和医疗队伍的发展;三是农村居民的积极参与,农村居民的大力配合,才能使农村医疗卫生体系达到一个比较广的覆盖率。 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分析 1.政府投入不到位,部分基层卫生机构运转困难 虽然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乡镇卫生院房屋和配套设施都得到了改善,但部分基层卫生机构仍存在诸多问题,运转困难,主要表现为:首先设施技术水平落后,部份乡镇卫生院由于资金压力无法引进一

浅谈中国农村医疗保障的几个相关问题

浅谈中国农村医疗保障的几个相关问题 ——揭阳市龙潭镇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0年5月9日 [调查地点]广东省揭阳市龙潭镇 [调查对象]揭阳市龙潭镇陂尾村、龙东村村民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与入户访谈相结合 [调查目的]农村医疗保障是对农民生命健康权的尊重,是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的保障。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曾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在改革开放后,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趋于解体,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2003年开始,政府在农村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期完善农村的医疗保障体 系。笔者通过对此次调查中所反映出的情况的论述,试对当前中国农村医疗保障的 几个相关问题作出自己的思考。 1.引言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立法实施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为手段,对社会成员尤其是那些(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活发生困难的个人或家庭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经济生活的项目的总称。它由一系列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体系构成,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方面。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世界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之一,完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称为社会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 农村社会保障是相对于城市社会保障而言的一个概念,是指社会或国家为保证农村社会成员个人及其家庭的经济安全而提供必要的福利,通过立法实施的一种公共计划,其实质是实现部分社会财力的转移,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② 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包括农村社会保险、农村社会福利、农村社会救济、农村社会优抚(对军人和军烈属)等方面的内容。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国家通过立法、多方面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享有基 ①参见聂华林,杨建国.中国西部农村社会保障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②参见张曼.农村社会保障——关注农村民生问题[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改革问题研究1

目录 中文摘要和中文关键词 (1) 一、农村医疗保障体制的现状 (1) 二、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发展的思路 (3) 三、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议 (5) 四、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大意义 (5) (一)有利于我国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实现 (5) (二)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健康水平 (6) (三)有利于促进使用公共产品的公平性 (5)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经济学院金融系李芳 准考证号:030110300953 【摘要】通过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制现状的分析,找出农村医疗存在的问题,其中是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不健全、缺少专业卫生人才、医疗费用的增长高于农民收入的增长,然后深入分析影响该问题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通过建立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思路及对策建议,通过改善农村居民医疗保障体制具有深远影响来健全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 【关键词】农村医疗保障体制;现状;思路;建议;意义; 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是由政府通过制度设计与维护、基金筹集与管理、卫生维护调控与监督的,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一种综合性医疗保障体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各个方面的建设也逐渐完善,但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却显得相对缓慢,尤以农村医疗保障体制问题突出。我国有将近9亿农民,而这么庞大的人口看病问题却没有得到彻底地解决,这将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瓶颈。本文将从农村医疗保险体制的现状浅论其改革措施。 一、农村医疗保障体制的现状分析 (一)合作医疗保险遇到了重重困难。 由于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及政府不同部门的条块分割,很多地方的合作医疗保险办办停停,几经波折,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如山西榆次和平遥两县的合作医疗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恢复之后,分别维持了2―4年便相继解体、萎缩。到1999年,合作医疗覆盖面以行政村为单位只有6.5%。 (二)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据统计,2000年我国卫生事业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左右,公共卫生事业费用约占总卫生事业费用的15% 。我国农村卫生费用投入严重不足,2010年政府在卫生事业上投入587.2亿元,其中只有92.5亿元投向农村,仅占政府投入的16%。同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3776.5亿元,占总人口80%的农村人口使用的份额不到25%。我国农村人口平均占有的卫生资源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80%的农村人口只占用了20%的医疗资源和设施。这样造成了城市医疗设施、医疗技术人员的大量闲置和浪费,而农村很多乡镇卫生院基础医疗设施很差,缺少高水平的医务人员,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要求,从而形成了城乡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平衡。 (三)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不健全

浅谈企业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引言 国家快速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好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思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关键在于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因为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准,更是一个国家的“稳压器”。只有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拥有一个安定祥和的内部环境,国家才更有余力去应对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挑战。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它是针对居民的医疗保险事业,采取国家强制、政府承办、费用分担、保障基本和普遍享受的形式。然而,这种医疗保险只适用于低水平医疗保险的需要。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职工,社会低水平的医疗保险不利于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很难稳定职工队伍,发挥职工的创造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要对本企业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加以完善,才能促进企业的深入发展。 二、我国企业当前医疗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人账户金额偏少。企业和个人不合理的缴费比例,使得个人账户中金额偏少,基本的医疗保险的保障远远低于职工实际医疗的消费,许多职工在生病后,多集中于三级医院,治疗的长期性和特殊性造成治疗时花费较高,尽管基本医疗能承担很大一部分费用,但是病患的基本支出费用仍然较高,即使只承担了一小部分,但也超出了个人能力。此外,基本医疗保险面向大多数人,具有广覆盖、保障低的特点,使得职工账户金额较少,从而降低了一些人的医疗保障水平,成为基本医疗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二)定点医院单一。在职职工定点医院往往只是企业所在地的一个医院,这种医院其实很多东西得不到保障:硬件设施跟不上,医疗器具老化,医生临床经验不足,医术较低,医院环境卫生差和医生不够负责。职工到定点医院看病,多是些头疼、发烧、感冒等小病。因为小病不用住院,但不住院又不能报销,职工不得已住院,而小病住院又造成浪费。若患上大病去小医院不放心,需要去大医院就医,可不去定点医院又不给报销。因此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职工看病难的问题。 (三)退休人员政策过于宽松。由于退休人员居住地的影响,政策规定在卫生院以上级别的医院的花费可报销,因此,自己支付的金额相对较少。同时也使得花费不合理:小病上大医院成为惯例,进而造成浪费;若家中有一位退休职工,其余人员也可随便享受医疗保险政策,造成医疗保险金的不合理利用,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四)监督管理措施不到位。在审核职工现金垫付的医疗费报销中,医疗保险的药品报销范围,没有及时更新,发现了超用量,超范围

我国教育和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在医疗改革中的角色定位不准确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但是也使得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把医院推向市场,走单纯的市场化道路,正是政府在这场改革中没有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的结果。在改革过程中,政府“抓大放小”的方式正是导致医疗卫生服务出现两级分化的直接原因。市场化的改革,使得政府淡化了自己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监管责任。医院产权改革,使得政府在下放权力的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义务。同时,政府也忽略了对医疗卫生这种本该属于自己社会责任范围的公共品的监管,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方法来改革医疗卫生行业,将医疗卫生机构视同于一般的企业。 (二)政府和社会在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定性上存在偏差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许多医院产权改革的支持者认为,医院应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主体,应在国家法律规范的框架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实质上也就是把医院看成了一般的营利性企业,从而削弱了其服务于保护公众基本健康权利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种定位上的偏差,使得医院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把赢利作为其重要目标,使得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卫生费用迅速攀升,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20世纪 80年代实行财政体制改革后,医疗卫生行业的投入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广大的欠发达地区缺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财力,而不得不采取“放权弃责”的方法,把医疗卫生机构推向市场,让其自行发展,加剧了其营利性的发展步伐。 (三)我国医疗保障社会化程度较低 在现行体制下,我国医疗保障的覆盖面比较窄,有百分之七十的农村人口和部分城市弱势群体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而对于企业来说,劳保医疗几乎还是企业的自我保障,因此企业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在一些企业,因为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工种,不同数量的离退休员工数量都导致了不同医疗保障的负担,这些都使得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四)医疗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我国原有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八十年代初期崩溃,农村的医疗保障问题至今仍然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薄弱之处。许多农村人口因为经济收入较低,一旦生病,就会产生“因病致贫”的后果。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将会大大危害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而现行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人群只包括就业人员及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将绝大部分少年儿童、相当一部分老人以及其他无法就业的人员排除在外。这样的制度设计必然导致如下结果:一是上述人群的医疗需求难以得到制度化的保障,个人及家庭面临的医疗风险难以化解,从而带来经济、社会方面的消极后果。二是在一部分人有医疗保障而另外一部分人没有医疗保障的情况下,无法避免体制外人员以各种方式侵蚀体制内医疗资源的问题。 二、对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思考 (一)强化政府的职能 首先是强化政府的筹资和分配职能。医疗卫生必须由政府通过直接筹资(即由政府直接投资兴办医疗机构)和间接投资(即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出资)的方式来降低患者个人直接支付现金的比重。其次是强化政府的分配职能。要确保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由于公共卫生事业属于公共产品,因此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同时,政府的卫生服务也应投向医疗保险和公共卫生领域,投向低收入和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并保证投入到位,这样才能让大多数人得到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再次是政府要加强监管职能。由于卫生服务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并是一种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应对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进行必要的规范和监督,促使其朝着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健康方向发展。同时,要制定完善的医疗机构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健全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对不同所有制的医疗机构一视同仁,享受同等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待遇,为公平竞争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构建多层次医疗卫生覆盖体系 我国的农村和城市应该在考虑当地经济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能力和需求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医疗覆盖体系。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多面对低收入及弱势群体,其医疗卫生体系需要更多地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投入,其中少部分费用可以让有支付能力群体共同参与分担。这一方法可以在鼓励个人参与的同时提高农村现有的支付水平。虽然费用分担的水平较低,但是仍然可以起到补充作用。城镇中的低收入、老年、儿童和残疾人等弱势也需要一个由政府财政支持的卫生服务网络。要为城镇每年医疗救助卫生服务的覆盖水平设定上限,并让有负担能力的人群参与较低水平的医疗成本共担不仅可以鼓励个人参与的积极性,有效控制花费,还可以为重大疾病的医疗开销提供保障。基本医疗保险为城镇卫生服务网络提供了

农村医疗卫生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医疗卫生现状调研报告 一、概述 自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启动实施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为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国家卫生 计生委等7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 号)和《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 号)精神,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我校高度重视对订单定向生的培 养工作。实践证明,我们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从2009年开始,我们学校已经为多个农村地 区输送了大批的医疗人才。 本着“下的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宗旨,我校为让订单定向生提前了解农村卫生现状, 让日后可以更快的融入工作,展开了“订单定向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 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了大量、丰富的信息。然后 经过归纳、分析、总结和整理,得出具有重要有意义的结论。本次访谈我们采用的是典型调 查发,分别对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居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尽可能全面地剖析农村医疗卫生 现状,共谋改进农村医疗水平大计。

在访谈人群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和广泛性的原则,分别对卫生院不同职位的卫生人员、 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和两个村卫生进行访谈。 三、农村医疗卫生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对问卷和走访的结果的分析,我们概括出我乡医疗卫生现状如下: 现状一:基层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员缺乏 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的落后首先体现在医疗人员的缺乏。在我所在的乡的乡镇卫生院里, 实际在编人数仅有20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4人、大专学历12人、中专学历4人。 在这里面,职业医师仅占总编制人数的20%。也就是说在我们一个总人口数为55万的乡镇, 平均一个职业医师要服务11万左右的居民。这数据对一个需要掌握所有疾病的全科医生来 说,是何等的巨大。在村卫生室,这种情况更为显著。在走访的两个村卫生室中,都是只有 2个卫生人员,其中助理医师一人。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基层卫生机构对卫生人员的急需程 度。 现状二:基层卫生机构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全乡的医疗点规模都很小,除了一家乡级卫生院之外,其余的很多诊所虽然是打着村级 卫室的招牌,但实际上全属于私人性质的诊所,自负盈亏。大部分的诊所装置都比较简单, 除了最基本的必备器械,如注射器、听诊器、血压表等外,很少看到一些高级的器械。室内 有板凳和长椅,不少卫生室和诊所还有两三张病床。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村卫生室的药 品种类都比较少。如富城卫生所里常用药只有30种,其中包括急救药4种,而在半径村卫

农村医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村医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编号:建议4237号 建议主题:农村医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建议类别:民生类 建议人:aoeiu 政治面貌:群众 提交时间:2010-03-24 10:02:11 内容: 据悉,政府相关部门正针对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酝酿国家层面的管理政策,新医改方案也即将出台。出于对农村卫生事业的责任感和对农村卫生改革的期待,笔者结合自己在农村卫生所近20年的工作经历,凭借自己对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深入了解,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村卫生室建设与乡村医生目前面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医改方案存在的不足作如下分析并提出建议,共有关部门参考。谨期尽可能地为国家医药卫生改革决策层出台村卫生室管理方案及做好乡村医生规范化 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为医改能顺利成功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老百姓为什么会看病难、看病贵?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所至: 1、基层医疗条件太差。很多乡村医生把卫生室建在了自己的家里,卫生室与住室、厨房混为一体且非常简陋,常常只有一两间房子,听诊器、血压表、体温计是他们的全部设备,室内锅、碗、瓢、勺一应俱全,就医环境令人担忧,很多群众都嫌医疗条件差。可如今宅基地奇缺,乡村医生绝大多数无多余的宅基地,没有合适的地方建卫生室,即使有也大多较偏僻,不适宜建卫生室,群众又都不愿意长期出租宅基地,所以凭乡村医生一己之力很难解决这一问题。再说,建卫生室需要大量资金,政府如要强制改造卫生室就会给他们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因找不到适宜的建筑用地而把他们逼向绝路。 2、乡村医生没有待遇。乡村医生即要搞防疫,还要搞合作医疗、新生儿登记、疫情登记、疫情上报、疾病普查、结核病转诊、卫生院的工作任务也往乡村医生头上压,有重大疫情时乡村医生总是第一个赤裸上阵。。。。。。乡村医生的工作量较卫生院防疫人员的工作量有过之而无不及,可卫生院的防疫人员都有国家财政发工资,而现在的乡村医生不仅没有任何待遇,反而每年还必须交纳各种费用和罚款3千余元,大多数乡村医生的收入连一个卖豆腐的都不如,一天收入纯利润也不过 3、4十元,很多乡村医生还挣不到这个数,收入高的乡村医生只占很少一小部分,为了增加收入只能拿病人开刀,不少病人嫌药贵,只好去药店买药,用药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再加上新农合的实施,群众生个小病也去医院住院,使乡村医生的生存更是雪上加霜。 3、乡村医生技术水平普遍低下。由于乡村医生收入过低,没有待遇,工作量大,条件又艰苦,所以,技术较好并有职称的乡村医生都去大城市的私立医院行医去了,一部分没有职称的乡村医生也去了大城市开了黑诊所。致使一些行政村出现了空白村。近年来大专院校毕业的医学生也都不愿留在农村开诊所,师承学医目前也已绝迹,导致农村医疗人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乡村医生队伍稳定面临极大挑战。许多乡村医生对政府政策失去了信心,不求进取,认为学不学都一样,反正没什么前途。以上因素综合作用,

医保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医保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医保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近两年来,县医保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受现行医疗体制、政府财政状况以及其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职工参与统筹面较小,社会化程度不高 按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覆盖”的要求,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将从财政供给人员、国有企业职工、集体企业职工向城镇个体工商业者、城镇居民、最后拓展到农村群众,但就目前我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与统筹的情况来看,财政供给人员全部参与医保统筹,上划单位和国有企业人员参保比例为56.8%,县烟草公司和供电公司直接没有参与。全县没有一家集体企业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城镇个体工商业者、城镇居民和农村群众就更不用说。由于参与统筹面较窄,基本医疗保险统筹金的抗支付风险能力较弱,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管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难以形成,从而进一步影响医保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多种原因导致公共财政实现基本保障支付风险加大

一是职工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凸现,参保人员中危重病人逐年增加,职工住院费用进一步加大,尤其是退休人员住院人数增多、住院费用加大,2005年住院人数中,退休人员住院人数超过住院人员总数的40%,住院发生费用和报销的费用则超过50%;二是医院职工部分工资依靠自找,受利益驱使导致无病查病、小病大治的情况仍然一定程度存在;三是同类药品五花八门,政府对药品价格难以实现宏观管理;四是对参保人员监督不力,导致利用医保卡进行挂靠或冒名住院看病的情况一定程度存在,按照现行医保政策的规定,属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只能是参保对象本人使用,但如果监督不力,一张医保卡全家都可以住院看病的话,财政对医保支付的风险状况显而易见;五是药品流通环节的利益分割,转化为财政对医保统筹的支付风险;六是医保工作管理各环节人、财、物的投入也转化为财政的支付风险。正是由于以上几种原因,职工个人出了钱,报销比例也降低了,但财政对医疗保障的支付却依然居高不下,按3%配套,财政每年要拿出720万元,按5%配套则每年要支付近1200万元,而医保启动以前每年公费医疗报销费用不到400万元,与医保启动前的公费医疗相比,财政负担有增无减。 (三)医保用药价格偏高,医院药品价格和市场药品价

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问题的看法

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问题的看法 一、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现行医疗制度存在一些缺陷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看病难,看病贵,具体表现为: 1)医疗设备陈旧; 2)医疗费用由国家、企业包揽,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造成严 重的浪费; 3)缺乏合理的医疗经费筹措机制和稳定的医疗费用来源,部 分企业经营发生困难时,职工甚至得不到应有的基本医疗保障;4) 医疗保障的覆盖面窄,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不利于劳动力的流动和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 二、原因 第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目前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不仅让社区和农村没有能力承担起基本的医疗功能,而且也让以“高药价、高耗材”为特征的过度医疗愈演愈烈。第二,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政府投入的缺失造成了公共卫生领域和百姓的基本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第三,医疗保险发展缓慢。据统计,2005年,医疗保险覆盖的城镇职 工数为1.3亿,再加上5000万享受公费医疗的公务员和事业单 位职工只有不到两亿的城镇居民有医疗保障。第四,药品和医疗

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第五,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存在逐利倾向。一方面是目前政府投入很少,大部分都是靠医院自己组织医疗服务得来;另一方面,政府对医院的收支又不管,任凭医院自由收费和分配。第六,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力。当下职能部门对医疗服务缺少强有力的监管手段,对医疗机构的规模、大型仪器的购置和新技术的采用都没有特别“管用”的监督办法。 三、对策 (1)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既要发挥政府在 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制定政策、严格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能理解为政府卸包袱、减负担,搞市场化、产业化,更不是“民进国退”。(2)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分类管理,加快 发展社区服务,构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4)依法行政,实施行业监管,规范服务行为,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保证群众医疗安全。 (5)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既要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 利益,又要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通过良好的服务、诚实的劳动和高超的技术,获得较高的报酬.

医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09年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市上下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国家和省、市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亟需研究解决相关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并需要在运行中逐步解决,使之更趋完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卫技人员短缺问题较为突出 根据卫生系统的情况,各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太少,加之人才引进困难,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工作需要,致使医务人员紧缺,其工作量大大增加,每个医务人员每月只能休息3-4天,因此急需增加人员编制。再加之资源配置不合理,多年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存在明显差距,我市大部分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床位和医疗设备集中在城镇,而近80%的卫生资源又集中在市、县大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同时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不完善,根据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实施要求,医疗机构要根据编制数设岗,大多数医疗卫生单位取得中级、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面临无岗位可聘的困境,因此不能获得相应职务级别的工资,此举将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能导致高级职称医务人员外流,因此急需结合各县实际,在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方面进行一些积极探索。 2、政府投入相对不足 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时间紧、任务重,基本药物以零差率销售减少了基层卫生院和职工业务收入,受地方财力的影响,医院人员绩效工资、自身运转及发展等费用大部分需要医院自己创收,再加上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绩效

工资改革、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补偿比例、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建设、职工住房、乡村医生养老保险等,都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 3、基本药物不能满足临床用药需要 网上集中采购药品的操作设置不合理,配送不及时,同时由于地区差异、南方用药习惯、发病率等因素,国家规定的307中基本药物品种少,不能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主要是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用药,如呼吸、消化、妇产科、外用药等。 4、一些行业不正之风依然存在 药价虚高,医务人员收受药品回扣和“红包”,医疗机构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过度治疗等问题的长期存在,势必影响医改的顺利推进,削弱改革的实际效果。 5、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 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市内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就地就医、就地结算服务和市内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联网结算“一卡通”等都急需完善。 6、乡村卫生一体化尚未实施 对乡村医生工作经费补助没有明确,对村卫生室建设规划及建设投入资金没有明确,村卫生室如实行药品零差率,药品供应没有资金保障,乡村医生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实行药品零差率,对他们的业务收入造成直接影响,并且他们无养老保障,导致他们多次上访,要求实行药品零差率和纳入一体化管理。 7、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 政府投入的非均衡性和不公平性,政府卫生投入长期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医院、轻小医院,重一般医疗服务、轻公共卫生。虽然近几年来情况有所改观,但城乡医疗资源仍

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全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地调查报告——2004年10月18日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上县人大常委会调查组 为了提高我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农民解决基本卫生保健和医疗需求,近日,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查组,对全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在听取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情况汇报后,集中时间分别深入到北大湖镇、西阳镇、春登乡等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农户等形式,重点针对全县农民享受初级卫生保健水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状况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向县人大主任会议作以汇报: 一、全县农村医疗卫生基本状况 我县共有15个乡镇<区),139个行政村,总人口40.44万,其中农业人口31.14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503元,人均卫生消费支出数约为165元.目前,我县有政府成立地非营利性质地医疗卫生机构22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1个,乡镇卫生院11个.共有社会医疗机构58个,城镇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44个.全县在职在岗卫生技术人员1830人,卫生技术人员与服务人口比例为1:2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建筑面积30869平方M,实际开放病床708张,病床与服务人口比例为1:571.几年来,我县致力于提高广大农村居民健康素质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奋斗目标之一,建立了适应卫生事业新形势发展要求地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了强有力地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1、完善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设.几年来,县卫生行政部门投资1500余万元,对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医院、县二院、县医院分院,北大湖镇、万昌镇、双河镇等中心卫生院,大岗子乡、官厅乡、一拉溪镇、三家子乡等一般卫生院地业务用房进行改造或新建,总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M.二是增设和更新了医疗设备.几年来,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共购置大型医疗设备170台件,总投资1250余万元.其中,县医院四年内投资900万元,购置了螺旋CT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微波治疗仪等大型医疗设备34台件.乡镇卫生院全部配置了100mA以上地X光机、B超、心电机及生化检验设备,为临床提供了科学地检测诊断依据. 2、建立了功能完善地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为满足农村医疗卫生保健需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2001年,县政府下发了《永吉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方案地指导下,按照“二级网一级办”地模式,我县改革乡、村二级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各乡镇卫生院增设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管理本辖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日常管理工作,并将原有地村级卫生机构改革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经过四年地建设,目前,全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已达244个<包括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8个),覆盖率达100%,建设合格率达80%.多年来,我县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把有偿服务与义务服务结合起来,在社区内,以家庭为单位,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卫生宣传、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等融为一体,为农民提供主动、方便、快捷、优质、低价地综合性服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