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业图书馆文献数字化建设项目研究

专业图书馆文献数字化建设项目研究

专业图书馆文献数字化建设项目研究
专业图书馆文献数字化建设项目研究

专业图书馆科技文献数字化

建设项目研究

刘媛筠王云文忠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信息中心四川绵阳 621900)

摘要:为了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促进数字化的规范化、体系化建设,对专业图书馆的科技文献数字化建设项目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了数字化建设的意义、目标、原则以及主要业务范围,最后对科技文献数字化建设内容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科技资源,数字化建设,信息服务

Digital Construction Project Research of Technology Document in

Professional Library

Liu Yuanjun Wang Yun Wen Z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enter,China Academy of Engineering Physics,

Mianyang 621900)

Abstract: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Librar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carry out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 for technical document of our library.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objectives, principles and the main business of digital construction. At last, give some advices about technology document digital construction.

Keywords:Technology resources, Digital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services

1.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研单位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许多专业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可以看到科研人员对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已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知识技术保障。2008年我馆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公用科技信息资源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在调查中,中文电子期刊和西文电子期刊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科技文献类型,选择此项的占到被调查人数的66.67%和63.98%,其次为学位论文和科技报告,可以看到这种数字化的科技文献已成为读者使用的重要文献类型。正是数字资源这种便于存储、检索和随时利用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希望能够实现各种科技文献的数字化查阅,既包括公开技术资

料也包括涉密工作文档,从而有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知识获取效率和对珍贵经验技术的传承能力。作为国家重点科研单位下属的专业图书文献机构,我们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服务模式,适应数字化资源所带来的冲击,为本单位的科研生产和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完善、有效的服务环境,因此进行科技文献数字化建设是专业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

2我馆开展科技文献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作为国家重点科研单位,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科技文献保障体系的支持,数字化的文献资源将是这一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理应承担起这一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

2.1文献数字化将使科技资料得到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

科技文献主要包括科技图书、会议文献、标准和一些内部技术资料。这些文献中有很多我们自主产生的资料如科技报告、学位论文、院内出版物等,由于没有系统地收集和管理,使得它们仍然以纸本的形式存在。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文献在保存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方面已很难达到,这给重要科技资源的知识连续性造成很大损失,同时也给科研人员查阅、学习相关信息带来极大不便。因此科技文献数字化建设不仅可以保护好本单位自主形成的文献资料,而且能使得这些资料得到更好地利用。

2.2 文献数字化将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奠定重要资源基础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汇集地,也应该逐渐由传统图书馆向具有信息化和数字化特征的数字图书馆转变,这种集文献利用、管理、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图书馆必然是建立在数字化的媒介基础之上的。因此对我们现有的馆藏资源、特色资源进行数字化,不仅能够有效加快文献的利用和信息传递,而且为今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奠定重要的资源基础,保证数字图书馆的顺利实施。

2.3对促进我馆馆藏建设、信息服务、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存储密度大、信息含量高、更新快、内容新、时效性强、处理快捷等特点,相比传统纸质载体文献在存储、交流和传播中具有明显优势。它不仅能有效增加馆藏信息资源的数量,而且可以优化我馆现有的信息资源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馆藏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同时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大力促进我院新型信息服务的开展,如Web 2.0技术下的个性化定制、RSS、Wiki等服务都离不开数字信息。可以说数字化将对文献信息的服务知识化提供了基础保障,并有助于科研单位范围内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2.4对科研单位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科研文档、实验流程、工艺经验等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开展,可以有效整合相关专业知识,使其得到高度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知识的组织和传承,从而提高科研单位的研究水平和知识积累能力,对于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无疑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科技文献数字化项目的建设目标和原则

3.1 数字化建设目标

科技文献数字化建设,简单地说就是基于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平台之上,把各种文献载体数字化,并将各种形式的数字资源组织起来,最终呈现给读者使用。因此根据我馆具体情况,确定了数字化的建设目标:以建立科研单位的文献数字化加工平台为重点,以高效率的业务管理、安全可靠的资源服务为宗旨,以满足科研人员资源利用需求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资源,构建一个能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多种科技文献数字化、涉密资料安全化、制作效果流程化的现代化加工管理中心,促进和带动科研院所乃至为相关单位的文献数字化建设。3.2 数字化建设的原则

鉴于我馆数字化现状和安全保密的要求,其数字化建设,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在组织建设时一定要制定好完善的建设规划,突出特色、合理布局,有步骤、高效率地组织实施,具体建设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2.1 资源共享、确保安全的原则

数字化加工要遵循现在市场上比较普遍的加工方法和流程,建立通用的数字化存储格式,方便资源间的共享和利用;同时要制定严格的涉密资料数字化加工规范,确保加工的安全性。

3.2.2特色优先原则

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应以遵循特色为先导的原则,围绕我院的馆藏优势、资源优势、学科优势等特点,建设具有区别于其他图书馆的独特资源。这不仅能保证我们数字化资源的新颖性和独特性,而且对我们开展特色化信息服务,发挥馆藏资源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2.3 经济性、高质量原则

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应本着在现有条件和基础的前提下,合理使用资金,避免重复浪费,有层次、有目的地认真选择项目,做到专款专用。同时要在已确立的数字化对象范围内,进行高质量的建设,使生产出来的数字化产品不但忠于原文献,而且效果好,便于检索和利用。

4.我馆特色科技文献数字化加工的主要业务范围

确定了数字化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后,我们就可以很方便的确定现阶段我馆数字化加工范围,从而开展相关的业务和服务。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确定我们数字化加工的对象就是科技文献资料中有保存价值和专业特色的各种文本资源,主要包括各种专业资料和内部文献。

4.1硕、博士学位论文数字化

学位论文是申请学位人员所撰写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文章,我们很多学位论文都是在具体科研工作中针对某些专业问题形成的研究成果或研究报告,其研究内容都是与科研生产密切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或研究方法,这些报告由于其研究领域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使得它在同专业的国内高校中都很难获得,因此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情报价值和实用价值。

4.2会议论文数字化

作为个国家级和省级专业学术团体的挂靠单位,我院每年组织、承办多个学术会议,并产生以会议论文集为载体的大量学术成果,但只有与会人员才能获得会议论文集,论文资料的流通面较窄,其学术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科研人员也会受邀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获取相关领域的最新学术资料,但这些资料通常只在个人间传阅,共享面较窄。因此迫切需要将这些文献数字化后做成“会议论文数据库”方便全院科研人员共享,以活跃我们的科研交流氛围,促进科研全面发展。

4.3 内部出版物数字化

科研单位出版的期刊、文集代表了该单位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共享价值,如我馆现有12种刊物从创刊至今一直保留有纸本(仅有1种没能收纳完整),很多较早年限的刊物由于没有实现数字化而无法很好的查阅。因此实现这些内部刊物的数字化,对补充完整我馆特色资源数据库,最大限度的保存科研单位的知识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4.4重要工作文档的数字化

重要文档包括一些特殊途径获取的具有一定密级的内部报告、行业动态等,实现这些资料的数字化,建成这一领域的特色数据库,将为科研工作提供重要的文献资料补充;同时对各个科研所的实验参数、关键性能指标、操作工艺等重要经验和知识总结的工作文档数字化,可以避免这些资源的流失和遗忘。

5.我馆科技文献数字化建设内容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对数字化加工的目标、原则和范围都有了清楚的了解,下面将阐述怎样进行数字化加工,即数字化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硬软件建设、人员建设以及元数据标准建设等。

5.1硬件建设

数字化的硬件建设主要包括数字化所需要的扫描仪、处理数字信息的较高配置计算机、存储数据服务器以及相关连接设备等。

5.1.1扫描仪

扫描仪主要包括一般的文档扫描仪和大幅面扫描仪,前者主要对各种常规纸本资料按照需要进行扫描,后者则针对较大版面的设计图纸、档案扫描,至于扫描仪的性能要求由于篇幅原因,这里不再赘述。

5.1.2 服务器

服务器建设包括存储数据的磁盘阵列以及进行程序访问的服务器。磁盘阵列有容量大、速度快、价格低、易于扩容等优点,对于我们进行数据扫描工作至关重要。对于应用服务器的建设,建议采用双机互备模式:一台服务器提供数据库或其他服务,另一台服务器可做文件服务器或WEB服务器,双机互备援模式既充分利用了服务器资源,又保证了系统的容错和实时功能,是大多数用户选择的工作模式。

5.1.3 PC机及相关连接设备

数字化文档的后期制作如图像处理、OCR识别、标引等流程都将耗费计算机大量的内存,因此对PC机的配置要求比较高,CPU建议采用双核处理器,处理速度在2.2GHz以上,内存条容量在2G以上。相关连接设备主要指流程化数字加工所需的局域网设施。

5.2软件建设

软件建设从文献保存和利用的角度综合考虑,主要包括加工软件和发布软件两大部分。

5.2.1 常用加工软件建设

加工软件主要是指数字化过程所需要的各种应用软件,包括与扫描仪相连的文档扫描软件、扫描后的图像处理软件、OCR识别软件及最后的存储软件。其中图像处理软件我们主要使用ACDSEE和Photoshop这两种图像软件,进行去黑边、去糙点和统一版面规格的工作;OCR识别和最后存储格式管理采用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 8.0 进行。

5.2.2 发布软件建设

发布软件主要对数字化后的电子文档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主要实现信息的检索和对涉密文档的访问控制管理,因此该文献服务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我们通过用户管理、权限设置、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手段,文件加密保存和读取以及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等功能来达到上述要求。主要子系统包括:电子文件接收管理系统、数字化加工管理系统、数据存储管理系统、信息服务应用系统,四个部分,见图1。

图1:所级文献服务系统功能图

5.3元数据标准建设

元数据是对信息资源的结构化描述,不同类型的资源可能有不同的元数据标准,一般包括完整描述一个具体对象所需的数据项集合、各数据项语义定义、著录规则和计算机应用时的语法规定等。制定各种资源的元数据标准能够方便地实现电子资源的标引入库工作,而且为各种形态的数字化信息单元和资源集合提供规范、普遍的描述方法和检索工具,并提供整合的工具与纽带,因此建立我院各种资源的元数据标准是数字化建设的前提和保障。

5.4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数字化项目的启动,将使图书馆传统的工作发生改变,面临着工作流程和人力资源的重新组合,因此我们必须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以确保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来实施项目,主要从3个方面着手。

5.4.1学科专业知识人才的培养

数字化不是简单的手工操作,它需要既掌握图书情报学专业理论和技术,又要具有较宽的学科专业知识面和较高的人文素质,要满足读者各种需要,帮助解决数字化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如有的读者需要数字化后进行编辑再根据文献本身的学科特点进行分类标引,有的熟悉某类技术资料的使用要求,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数据库分类显示效果;还有的需要对加工的文档进行资源提炼,形成二次文献,或对加工的文献进行翻译等等。

5.4.2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

网络技术不仅是数字化加工的信息安全保障,而且是今后我院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因此我们要培养懂得网络安全控制及技术管理的人才,在进行网站开发、网络系统管理实现数字资源的存储、传播与利用的同时能有效控制涉密资源的访问及利用权限,确保涉密

文献发布系统

数字化加工管理系统 数据存储管理系统 接收管理系统

文件分

类 接收文件 流程管理 质量检查 工作统计辅助标引修改翻页

类目设置数据备份

资源的安全、正常使用。

5.4.3复合型信息处理人才的培养

我院的数字化建设,离不开数据的加工、获取和管理,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源搜索能力,自建数据库能力的人才;在系统管理方面还能进行数据加工统计、校对、数据备份、恢复等计算机维护操作的人才。

6.结语

文献数字化建设是一个融计划、决策、实施、运行、维护、调整为一体的循序渐进的长期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以数字化资源为研究内容,结合信息技术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以适应科研单位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毕辉.论我馆科技文献数字化建设.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4):23-25

2 郑满庄,杨柳,吕传禄.科研机构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图书馆杂志,2008(1):44

3 孙军凯,赵艳春,王一青,朱虹.科技文献的数字化与思考.人民长江,2009(4):89-91

4 史玉霞,林桂娜.数字图书馆印刷型文献数字化加工系统比较研究.情报杂志,2006(10):14-16

5 胡滨.浅析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图书馆论坛,2008(24):215-216

浅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张晓明

浅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张晓明 摘要:数字图书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具有传统图书馆不可比拟的优点。本文针对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客观趋势,提出了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以及人力资源、硬件建设等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数字图书馆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这给传统 图书馆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迫使传统图书馆必须进行转型,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 这样的形势下,图书馆如何转型如何发展成为摆在图书馆经营者、管理者面前的重大问题。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对获取信息的速度和便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这样的形势,进行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是传统图书馆 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存储和传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的种类和形式越 来越丰富,然而传统图书馆的运行机制显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于是,提出了建设数字图书 馆的设想。 目前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基本上是由传统的图书馆建设的,纯粹由公司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如 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数字图书馆,也需要与传统图书馆结合,或借助传统图书馆这个舞台 才能生存下来,并且发挥作用。这是因为这些公司建设的数字图书馆的大用户主要还是传统 的图书馆。因此,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时,要对传统图书馆建设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系有一 个正确的认识:传统图书馆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数字图书馆需要传统图书馆提供 信息资源和资源组织的经验;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传统图书馆建设的补充,它扩展了传统图书 馆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为此,未来的图书馆仍是传统服务与数字化服务并存。 2改善硬件设备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建设强大的基础设施,如电子计算机、电 子出版物、阅读器械等。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速度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国内几个比 较大的数字图书馆项目的投资很有限,除个别大的项目由民间投资外,主要还是靠国家投资。但国家投资的资金比较分散,仅就建设系统而言就只有高校系统、党校系统、公共图书馆系 统和科学院系统等几个,这些系统基本是独立的,资金还是比较紧张。 数字图书馆作为国家的基础信息设施,应当由国家投资建设。国家投资建设还应当改变目前 分散支持各个具体项目的方式,主要应当支持全国性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和数字图书馆的技 术研究。通过投资引导全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向建设一个统一的数字图书馆转变。通过对技 术研究项目的招标,促进我国数字图书馆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数字图书馆技术标准的及早形成,进而促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应当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数字图书 馆的投资建设。 3 人力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 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 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 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 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 由于我国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是很高,目前,图书馆工作人员

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摘要】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要求物质的满足,也越来越重视精神的追求,而作为精神载体的图书馆也应不断创新、发展,以满足日益庞大的渴望求知的人们。本文以数字化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阐释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及现阶段发展状况,探讨了数字化图书馆在构建新型社会主义素质教育中的趋势,并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意见与相应对策。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制度;管理 1 数字图书馆建设概念 数字化图书馆,在英文中译作digital library,意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信息处理等现代化技术,将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图书和文献资料等多媒体信息、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和压缩处理,以数字化的方式储存,通过互联网成为全球性的虚拟图书馆,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和阅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 2 数字图书馆特征 2.1 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 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的文献信息给予数字化处理,它所包含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个体文献信息的数字化,还包括整体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它需要采用信息转换技术,信息识别技术,信息压缩技术,信息储存技术,信息保护技术等。 2.2 资源共享性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范围不仅仅是一个地区、几间图书馆之间的数字化,而是涉及整个文化资源领域,主要是实现全社会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对全社会的信息文化的普及,以传播先进文化为目的。 2.3 以网络为载体 在传统媒体逐渐被淘汰的今天,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也搭上网络的快车,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以网络为基本载体,广泛传播信息文化,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实现网络化的信息传播,数字化也就失去了其依托和本来意义。 2.4 信息的虚拟性 原本以进入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进行资源搜索的方式,会因为数字化图书馆

数字化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

法律法规 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资源采集、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信息传播、数据库、计算机软件等都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在使用和传播时,随时可能遇到侵权问题。 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首先,要掌握知识产权法的有关法律法规;其次,要加强信息伦理的教育,增加人们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二、“合理使用”与“授权使用”作品 “合理使用”是目前各国版权法中普遍承认的原则,各国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允许社会公众对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合理使用”的规定。目前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也规定了“合理使用”作品的情况,为数字图书馆有效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提供了最基本的尺度。但是,在网络环境下传播数字化信息资源时,必须特别强调这种使用“不得影响作品的正常利用,也不得适当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还应该积极谋求取得合法授权。数字图书馆在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时,首先要根据法律判断作品的归属和法律形态,然后履行诸如付酬和获得授权许可等相应的程序。若作品出版时,作者已将光盘、网络数据库等电子形式的专有出版权授予出版机构,则涉及邻接权问题,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者应与该作品的出版机构进行授权谈判;若作者出版印刷出版物时没有将数字化专有出版权授予出版机构,则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者应与作者谈判,获得作品数字化的授权;如果已经建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并且该组织已经与著作权人达成委托或转让协议,则数字图书馆建设者应与该集体管理组织进行授权和付酬等内容的谈判。 三、建立权威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和版权联盟 著作权集体管理,是指著作权人(或邻接权人)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来统一管理他们的权利,即监视作品的使用,并与未来使用者或使用单位洽谈使用条件,发放作品使用许可证,在适当条件下收取使用费,并在权利人之间进行分配。著作权集体管理能在著作权人与数字图书馆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既能有效地实现著作权人个人无法行使的权利,又为数字图书馆提供了利用他人作品的合法途径,从而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版于2001年10月27日正式颁布,其中第八条增加了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为使用者和著作权人提供一个共同的著作权代理机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这样使用数字图书馆这种海量信息的人不必一一寻找权利人洽谈著作权授权事宜,只需和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签订协议,就可获得几乎所有作品的合法使用权,提高授权效率和成功率,降低交易费用,由此大大减轻了数字图书馆取得授权的负担。 建立图书馆版权联盟,可以协调各种信息资源的采购和共享,统一获得版权信息的许可,统一支付版税,争取部分著作权人和出版商出于知识广泛传播的目的,对在图书馆等公益性质的范围内使用其版权作品放弃部分权利和版税。建立图书馆版权联盟,使得数字图书馆在合法合理利用和建设信息资源的同时减轻了所支付的版权费用,不失为数字图书馆解决版权问题的好对策。 四、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互联网已经成为全世界大多数人收集、加工、利用和传播信息的最主要手段。因此,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技术各式各样,主要就是为了防止无权访问和非法使用,从而仅允许那些获得授权的合法用户获取或复制。目前较为常用的有以下几类:(1)最基本的是使用权限限制,设置密码,限制无权用户非法访问和获取信息;(2)运用数字水印技术在数字作品中加入特制的、不可见的标记,用以证明原创作者对作品的著作权;(3)安全容器技术,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之一,目前较好地应用在商业信息领域;(4)设置认证程序,建立著作权人和资源利用者之间的信任关系;(5)加密技术与数字签名技术,通过对网络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使得信息服务更加安全可靠,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同时,用户也可以采用数字签名技术来确认网络传输文本的确实性,防止在网络传输中被窃取或篡改;(6)访问控制技术,允许用户对其常用的信息库进行适当权利的访问,限制他人随意删除、修改或拷贝信息文件,保护网络资源和重要数据不被盗用。这些保护措施虽然在本质上不属于知识产权法的任务,但它们都是用来保护版权与邻接权的手段。 五、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是最终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因素,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尽快培养出一批复合型的专业管理人才。未来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还应精通法律和计算机网络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需要。因而,培养一支专家型、律师型和网络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是解决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知识产权问题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冯建伟.信息新论[M].新华出版社,2001. [2]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3]黄勤南.知识产权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3. [4]崔海亭,崔新春.数据库水印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2008,(08) [5]郭志敏.浅谈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法律保护[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 [6]姚丽红.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7]袁晔.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第S1期 数字化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 龙涛 (宝鸡文理学院学工部陕西宝鸡721013)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媒体迅速发展形势下数字化图书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分析,探讨了数字化图书馆如何应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 158 现代营销

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研究

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研究 数字图书馆是一门全新的科学技术,也是一项全新的社会事业。简言之,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水平的信息化服务机制。 数字图书馆不是图书馆实体:它对应于各种公共信息管理与传播的现实社会活动,表现为种种新型信息资源组织和信息传播服务。它借鉴图书馆的资源组织模式、借助计算机网络通讯等高新技术,以普遍存取人类知识为目标,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类和精准检索手段,有效地进行信息整序,使人们获取信息消费不受空间限制,很大程度上也不受时间限制。 一、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及阶段性成果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较国外相比相对较晚,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追踪调研国际上数字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国政府务实地看到存在的差距,非常重视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在国家级大型项目规划、建设方面;1998年8月文化部成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筹备领导小组,2000年4月5日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和2001年9月4日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专家顾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有规划、有组织、科学有序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一期规划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该工程在总体技术上与国际主流并轨。力求在互联网上形成超大规模的、高质量的中文数字资源库群,完成中国特色数字图书馆智能应用系统的开发,向全球用户提供高效优质的知识服务。 中国国家图书馆,从1995年就开始了数字图书馆相关项目的研究,1999年3月开发研制成功数字图书馆试验演示系统,实现了跨平台、跨库检索和对象数据的跨系统传输控制。此外,国内一直行业内的和省、市级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也如火如荼的展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北京图书馆与北京曙光天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国家863攻关项目“知识网络——数字图书馆系统工程项目”,国家教育部数字图书馆攻关计划,中关村科技园区数字图书馆群建设,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江苏省图书馆等升级数字图书馆项目实施,超星数字图书馆、数字方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等大型数字图书馆网站的开通,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我国数字图书馆在体系结构、检索机制、规范标准及资源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检索,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现实技术支持。 二、数字图书馆开发中的技术问题 1.知识信息的表达。知识的表达可简单地分为人类表达、机器表达和多模式或多媒体表达。如何让机器尽可能地实现人类的所有表达方式、并以多模式或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这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之一。 2.可交互性。人与信息系统的可交互性是最基础的研究与开发思路之一。这将涉及到多媒体信息识别技术,数据库查询模式与方法等,目标是尽可能地提高

浅谈医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浅谈医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医院图书馆是医院工作人员学习的场所,是了解医学新动向、新知识、新理论、学习新技术的窗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医院图书馆向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医院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重要意义,并就医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标签:数字化图书馆;医院;知识产权;建设 医院是服务性机构,提供疾病治疗、护理服务,医疗过程技术性强,专业性特色突出,知识面宽。医学界不断发展与进步,医疗治疗、护理服务理念不断更新,医务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吸收国内外的新技术,掌握新材料的使用方法,以适应医学的发展[1]。医务工作者学习的途径以参加培训、组织集中授课及自学等。由于医院医务工作者都承担着一定的工作量,外出参加培训和授课的机会有限,绝大部分医务工作者靠自学掌握新知识。因此,医院管理者必须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学习的场所和必须的资料,以满足医务工作者对医学信息的需求。减设医院图书馆也就势在必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电子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图书馆模式,医院数字化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 1引进成熟数据库 医院图书馆大多满足本单位医务工作者查阅医学信息使用,一般规模较小,工作人员2~5人。图书馆馆藏内容以临床医疗、科研、教学、护理等方面为主,提供各方面的文献信息,并结合医院重点学科,有目的地收藏医学文献。目前,国内外有众多优秀的数字化资源可供选择,合理地选择和利用有助于各医院扩大馆藏文献量和提高服务的水平。医院图书馆在引进成熟的数字化资源的同时,可以自行收集、组织、开发有本医院特色的数据库。但为了方便读者的检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考虑用与引进数据库系统统一的平台。 2充分利用网上医学信息资源 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免费医学信息资源,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这同时也是医院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方面。建设医院数字化图书馆,应定专人负责,指派精通计算机的人员管理,精选互联网上的医学专业网站,进行有效的链接,对精选的网址进行排序,建立医学信息资源导航。根据服务对象不同,设置专业名词搜索引擎,读者只要输入搜索关键词,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会自动导航,提供读者想了解的内容,使用起来非常方便[2]。加大数字化图书馆资金投入,引进专业网络搜索工具,实时跟踪医学网站的更新信息,整合信息资源,形成医院自己的网络信息数据库,和国内外医学发展同步。 3充分利用医院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平台

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摘要:论述了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的重要性和馆藏特色资源建设,阐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外界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利用,指出了提高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以及硬件和软件建设途径,从资源、人才和技术3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策略;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被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地方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障碍与原因分析》一文中,主要从资源、人才和技术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些障碍,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清除这些障碍才能更好地支撑和促进其数字化建设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从资源、人才和技术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地方高校图书馆应采取的策略。 1 资源是图书建设的核心 数字化资源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数字化资源是指以数字化方式将文本、图片、图像、声音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存储到数据库、光盘等载体中,最终通过计算机终端设备检索的这类信息资源,它是相对传统的非数字化信息资源来说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需要注意结合自身院校的专业特点、资源需求和学科发展,注重资源结构体系的合理化,以保证数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归纳起来,资源建设方面需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1.1 馆藏资源的数字化 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主要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以方便读者检索利用为目的。因此,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数据库。 1.1.1 自建数据库(传统馆藏数字化)自建数据库主要是指将本馆所拥有的传统馆藏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如保存的报纸期刊、古籍、特色书籍、教师教材与课件、精品课程录像等。自建数据库需要注意的几点是:以方便读者使用为基本前提,利于资源的长期保存,遵循一定的规范。 1.1.2 购买数据库购买数据库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保证资源建设的主要途径。购买时需要注意结合本校实际需求来购买。一般需遵循以下原则:符合本院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要;具有可持续的潜力;数据库所占据的内存空间尽量少;数据资源质量好,便于读者阅览、查找、下载和打印[2]。较常见的数据库有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涵盖的信息知识面广且全,质量相对有保障。此外,一些特殊院校,如医学院,也需要

活动方案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方案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方案 【篇一:数字图书馆设计方案】 数字图书馆设计方案 一、系统简介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除了课堂学习外,图书馆内的阅读占据着重要 的地位。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 通讯技术的成熟,现在人们已经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很方便地处理、传输多种媒体信息,实现资料的查询和阅览。人们的需求是科技发 展最强大的推动力,数字化图书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数字化图书馆的核心是现代化的视听阅览室,它也是学校教育现代 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来说,阅览室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阅览室的发展历程来看,信息数字化是现代阅览室的标志和归宿。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数字化视听阅览室将逐步 淘汰纯粹的文字阅览和音像资料阅览,建立数字化视听阅览室已成 为当今信息化社会的一大趋势。 学校既要为学生创造集中教学的环境,又要重视创设学生个别化学 习环境。如果说课堂作为学生集中式学习的重要场所而存在,那么 数字化视听阅览室作为学生个别化学习的场所也是不可缺少的。 素质教育的推行,要求学校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字化视听 阅览室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将对学生信息获取、传输和加工 处理能力的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终生学习的社会,而终生学习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阅读。要培养具 备创新思维的人才,就要求学生在学校里要学会学习。为学生建设 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正是数字 化图书馆解决方案的设计目标。 二、系统功能 1.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在信息社会,信息量大,在有限时间里,要获得大量信息与知识, 在传统阅读、学习模式可望不可及。数字图书馆内包含大量的传统、现代信息资源,象图书、电子图书、教学光盘、视频资料、声频资 料等,教师与学生可同时获取大量信息,大大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2.视听阅览 传统图书馆借书,一般要先查书名索引卡,填索书单,由图书馆工 作人员进书库找书。不过经过这些手续,也可能因书已借出而借不

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趋势的探讨

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趋势的探讨 摘要:文中针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为目的探讨了数字图书馆储存和媒体多样化,对不同的媒体采用不同的存储与压缩方式,根据不同的读者拥有多种语言检索,主动地为读者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提供导航式和个性化服务,分析了数字图书馆模式的组成即:网络和通讯;信息资源,数据库管理和检索系统以及附加的咨询系统。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标准和规X,采用不同的元数据格式,利用网络接口等功能全文检索信息资源。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读者信息资源数据库 每个读者都有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借阅书刊,在书的海洋中遨游的经历,但是数字图书馆却是内容无限、图文并茂、无边无界的数字化的空间。对数字图书馆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数字图书馆不是简单的将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或者仅仅建立一个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怎样才是真正的数字图书馆的内容和含义呢?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拥有多种媒体,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是一种能为读者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的服务机制,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由分布的大规模和组织的数据库和知识库进行一致性的访问,并获取自己所需的最终信息资料。 一、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1.数字图书馆海量存蓄和媒体多样化 图书馆的基础是书刊文献信息资源,而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是数字信息资源。由于社会的进步促使信息产量飞速增长,网络的普及和

电子出版物等及科技新型手段使得信息的发布和使用更便利。这样的形式对图书馆来说信息的收集量,处理量和储存量也相应的不断增大。从图书馆存储信息的度量单位由kb、mb、到cb、tb甚至pb 就是一个数字图书馆需要拥有海量存储的极好例子。 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介质由传统的纸质转变为多种媒体、数字信号可以处理多种媒体的信息,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三维体、虚拟空间等。对于这些不同的媒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文件存储格式和压缩方式,目前,常见的在电子图书采用的文件格式txt、doc、pdf、html、sgml、xml、wav、mp2、gif、jpeg、mpeg等。这些媒体信息仅仅对其数字化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对信息内容加以再加工,根据各种媒体的特性进行标引、数据加工、限制、缩放等。 2.具有良好的网络应用环境和管理方法 一个良好的、高速的网络运行环境是运行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人们对数字信息的存取已经突破了数字信息存放的地点的限制,然而在网络空间中,我们还是需要人为的加上一些限制,必须重视网络空间的安全。在数字图书馆中也应根据各种应用本身的需要来划分不同的层次,网上用户的使用层次也根据各馆的政策和规定检索不同层次的信息。读者在对传统的图书馆的使用中,往往被图书馆的地理位置所束缚,图书馆和图书馆之间的相互使用性,无法更好的发挥。而数字图书馆已远远超越了地理位置的限制,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数字图书馆有

浅谈数字图书馆 建设

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 发表时间:2011-05-11T10:47:10.7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7月上作者:李献香[导读]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存在形式。 ◆李献香河北省邯郸市工业学校056008 摘要: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方向,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的存在形式。文章着重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数字图书馆的模块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意义建设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是21世纪图书馆迎接网络时代的重要战略,这项工作关系到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虽然21世纪传统图书馆和自动化图书馆暂不会消失,但随着电子出版物的盛行,数字图书馆将居首位。未来的图书馆将以服务特色和技术手段论高低,能否迅速占有信息资源并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将成为衡量图书馆的标准。21世纪信息产业将为GPN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主要方 向,它的研究与建设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图书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认真研究在新世纪数字图书建设这一重要课题。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 DL),是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的概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普及,使得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数字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它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在图书馆界甚至整个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的定义。众多的定义表述中一般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包括所有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如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声像资料﹑动画片﹑影视片﹑多媒体资料等;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期刊等读者服务;图书馆利用网络连接到全球各个角落,让人们很方便地共享资源。这一概念较为大多数人接受。 二、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传统图书馆担负着信息采集、存储、传播及版权控制的重任,DL也同样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是各项任务的内容、采取的手段及服务方式发生了变化。建立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意义在于: 1、由于数字图书馆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存贮在无数个磁盘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形成的一个联机系统,因此,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占用的物理空间相对很小。 2、数字图书馆收藏数字形式的信息,除了纸介质的书刊资料外,还收录其它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如视频、音频资料、计算机程序等等,可以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 3、数字图书馆建设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以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这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缺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数字图书馆还是保存和延续发展民族文献遗产的最佳手段,所有的珍贵资料都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将原件保存在更适宜的环境中,而数字化的资料由于实现了原件的复制,并不影响一般意义上的查阅。 4、利用数字化图书馆的用户可以不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而只通过网络与图书馆联系,图书馆专业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及电子咨询台与用户联系。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取决于软件设计、图书馆专业人员对用户回应的速度和质量、数字化信息的制作、网络的传播速度及人性化界面的设计等。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电脑登录至数字图书馆的主页,随意浏览、查询、下载、打印有用的信息。 5、数字图书馆扩大了读者的范围。普通图书馆因为读者对象与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能为少数人服务,数字图书馆则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以任何身份进入图书馆自由查询。 三、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1、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的图书馆群体。数字图书馆通过宽带高速互连的计算机网络,把大量分布在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的众多图书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联合体,把不同地理位置上及不同类型的信息按统一标准加以有效存储、管理并通过易于使用的方式提供给读者,超越了空间和时间的约束,使读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在网上远程跨库获取任何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高度的资源共享。 2、数字图书馆是面向对象的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库。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介质已不限于印刷体,它具有文本、声、光、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其存储的载体也相应的有光盘、录音带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它是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向读者展示各种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信息。 3、数字图书馆是与平台无关的数字化资源集合。数字图书馆可实现异种数据库之间、服务之间、工作站之间的可互操作性,并正在探索深层语义上的可互操作性。它采用了一种联合式或协调性软件,从类型相似的数据对象和服务中,取得一致性和连贯性检索内容。目前在网上查资料,需逐个站点查询,实现数字图书馆以后,读者只要提供某个检索点,计算机就会按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所需的全部资料。 4、数字图书馆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与发布功能。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传统图书馆有着重大的差别,它变传统图书馆的被动式服务为主动服务,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发布和传播各种文献资源的信息,对读者进行“引导”或“导航”,向读者提供多种语言兼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信息服务

深入探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发展

深入探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发展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数字一词已经走进了社会行业中的各个领域,我们正在步入一个由数字、网络为标志的信息化社会。现在数字已经成为信息的载体。信息存取实现了自由化,信息资源实现了共享化,知识传播范围拓展了,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了,信息资源价值也提升了。那么如何构建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提供给用户一个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平衡、融合的信息保障环境,是数字化进程中的图书馆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及影响 数字化技术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影响,就是“馆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馆藏不再仅仅是对文献的物质拥有和物权占有,馆藏概念的核心已超越了文献的承载者——物,而更加贴近文献的本质,即实物所承载的对象——信息。数字化文献在网络的交流平台上成为图书馆的虚拟馆藏。作为数字时代的图书馆馆藏资源,既包括图书馆实际拥有的基于物权转移的实体资源,又包括在使用中不发生物权转移,图书馆只具有使用权的虚拟馆藏。也就是说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涵盖了馆藏中未数字化的以纸为介质的印刷型文献、单机版电子文献和馆藏中已数字化的电子信息等实体资源,以及图书馆通过网络途径以协议或授权服务方式获得的网络数据库或网络信息等虚拟资源。即图书馆本馆的实体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内的资源以及网上免费资源等各种类型,共同构成了数字时代图书馆可供服务的资源基础。而具有雄厚基础的传统实体文献资源和强有力的信息组织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决定了二者不可能一支独秀,而要协同共建。因为对图书馆的用户来说,更关注的是所需信息的可获取性,而不是资源类型和信息存放的位置,因此对于图书馆来说,实体馆藏资源和虚拟馆藏资源的建设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图书馆应不断探索寻求网络环境下两种资源的最佳结合点。 二、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发展特点 信息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对图书馆来说,信息资源建设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对各种媒介信息进行筛选、整序、组织,使信息更好地成为传播给用户利用的资源,在用户需要时可以无障碍地获取。就是说,这些资源的类型可以多元化,获取渠道可以多元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状况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状况分析 随着新经济的迅猛发展,谁将新知识迅速转化为资本,谁的经济就能快速发展。而知识的进步又依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大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数字图书馆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问世以来,经过十余年发展已经形成难以计数的项目和成果,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和应用逐渐地深入人心,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王建文,2005)[1]。由于传统的图书馆已远远不能满足师生们的需求,因此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正在走数字化的道路,向新型的、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方向发展。至今,对数字图书馆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统一、完整的定义,对其称谓也多种多样,如电子图书馆( Electronic Library)、无墙图书馆( No wall Library)、网络图书馆( Net Library)、虚拟图书馆( Virtual Library) 等(周发容,2006)[2]。那到底数字化图书馆的目前的现状如何?数字化图书馆的建成对高校有什么重要意义?各高校在数字化建设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些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1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状况 数字图书馆的前期,称为电子图书馆,它包含有电子模拟信息和资料,此外,数字图书馆又称虚拟图书馆、网上图书馆,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因特网上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没有时空限制、便于使用超大规模的知识信息中心(倪晓仑,2009)[3]。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来源包括艺术、科学和第二手资料(记录和传播发展学术活动)等开放式学术,它的使命是开发、储存、提供、获取和用电子方式收集那些可以用来学习艺术、建筑以及人类其他领域的高品质的数字图像及相关材料(Donald Waters,2001)[4]。 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较晚,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也各不相同。从整体上看,中国国家图书馆已迈开数字化步伐,正在实施“中国国家试验型数字图书馆计划”,该计划是国务院文化部倡议,以国家图书馆、北图、上图、南图、深图等国内主要公共图书馆为参与主体的试验示范项目,目标是建立一个从内容上和技术上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数字图书馆原型,通过遍布全国的数字通讯网,依托即将建成的“金图工程”向全国乃至全球提供网络服务,并为我国大规模建设数字图书馆工程提供样板(丛淑丽,2003)[5]。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总结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总结 1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本文来源于文秘知音网站计算机技术、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和安全维护知识,即是通才、复合型的人才。美国报刊曾称:电脑图书馆管理员、对答技术人员是21世纪头10年将问世的10种兴起职业中的两种稀缺人才。而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很高,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条“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化管理作好人力资源的准备。 2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

浅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浅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发表时间:2011-12-28T13:35:17.763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11月下期供稿作者:彭敏 [导读] 随着现代计算机通信、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图书馆的形式将发生巨大的变革。 彭敏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 545007)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1)11-0023-01 摘要:本文阐述了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意见。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现代计算机通信、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图书馆的形式将发生巨大的变革。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对各国来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大方向,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数字图书馆。 一、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 1.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继承和发展。 数字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字图书馆的核心就是各种数据库的集合,这些数据库可以说完全包含传统图书馆原有馆藏小的精华部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例如数字图书馆会将因特网上的商贸信息、产品信息、社会动态等经过整理后作为本馆的虚拟馆藏从而使得馆藏内容比传统图书馆更为丰富。数字图书馆在继承了传统图书馆的精华部分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数字图书馆在服务手段、服务质量、提供服务信息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比传统图书馆有质的提高。数字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 2.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的优势。 (1)图书借阅方便快捷性。 传统图书馆服务方式是以面对面的服务读者、提供图书借还、口头咨询为主。数字图书馆与之相比,读者能在自己家中或者办公室里等任何配有连接因特网电脑的场所查询获取数字信息,用户不用亲自上图书馆,不需办理借阅手续,只要在电脑前进行“点击”就可以了。在图书查找方面,数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检索途径更多,检索速度更快,读者不需要一张张地翻检目录柜里的卡片,只需一眨眼的功夫,来自异国他乡的信息就来到了面前的电脑屏幕上。与此同时,数字化图书也省去了图书管理员给图书上架、修补图书这样繁琐的工作。因此,数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服务方式更方便快捷,也更为人性化。 (2)图书借阅、读者交流充分随时随地性。 用户能充分地获取所需的信息,一是从地域范围的角度来讲,用户所查询获取的信息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图书馆,而是没有地域界限的,在数字图书馆时代,信息资源能得到充分的共享;二是以前许多不能被借阅的珍本、善本等较为珍贵的资料也能以数字信息的形态出现在用户面前。三是不存在过了时间就借不到,或看不到书的遗憾,读者随时可以进行数字信息的查询和获取。四是读者交流分享读书体会变得更随时充分,读者还能够为他人作新书推荐。 (3)图书复本量无限性。 在版权保护许可范围内,数字化文献不需要复本,许多人可以在同一时间利用同一种文献,而不存在“拒借”的问题。 (4)数字图书价格实惠,性价比高。 与传统图书馆的纸质图书相比,数字化文献资源价格更低,且能多次重复利用不存在破损的情况。 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分析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大到国家级的数字图书馆工程,小到一个图书情报机构的数字图书馆项目的实施,都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就具体项目而言,数字图书馆建设是指在计算机和网络基础上建立数字图书馆系统的过程 第一步,做好数字图书馆的系统需求分析。 创建数字图书馆首要的问题之一,是要准备一份设计需求清单。这份单子应囊括要建设的数字图书馆的定位、数字图书馆包含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又将如何产生,信息提供给什么样的读者,数据将怎样获取等方面要求。 第二步,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确定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具体规划,明确采用的标准,制订实施方案,明确经费预算。 第三步,根据功能要求,确定数字图书馆的具体架构,选择技术平台。 第四步,进行系统软件开发或技术平台确定,确定资源数字化的技术方案。 第五步,进行数据的测试和装载,包括资源的数字化、数据的采集、组织和整理。 第六步,进行数据发布,为用户提供服务。 第七步,数据的维护、更新及功能的调整。 三、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数字化图书资源重复建设、浪费严重。国内目前已经建起了大量数字图书馆,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协调,数字图书馆标准不一,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又难以取得平衡。同时,各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检索界面、检索语言、管理系统和MARC数据等数字化标准格式不统一,各馆的数据库互不兼容,各系统之间难以相互联通、应用,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浪费在重复建设上,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第二,图书馆经费不足。经费不足是困扰各图书馆发展的最大问题。近年来图书、刊物价格暴涨,以至于许多图书馆在每年的纸质文献购置、业务培训、科研等各项基本经费都捉襟见肘,更何谈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呢? 第三,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由于图书馆地位未受到足够重视,各图书馆中普通馆员与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等仿佛是两个相差极大的级别而接受截然不同的待遇,致使图书信报专业、计算机专业、自动化专业等方面的人才择业时很少会将图书馆置之优先考虑的范围,这也是一直以来图书馆出现难以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原因。随着馆员队伍中专业人员与技术人员减少、年龄老化问题严重,现有馆员又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初探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初探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数字化建设 1 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信息时代在呼唤数字图书馆,教学的发展也在呼唤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静态书本式服务特征,实现了多媒体存取、远程网络传输、智能化检索、跨库无缝链接,创造出超时空服务的全新信息环境。 所谓数字图书馆就是对高度价值的图象、文本、语音、音响、影象、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进行高质量保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提供在网络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是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信息存储自由化、资源共享化、结构连接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仅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一场革命,而且为科学文化传播打开了新的电子时代的大门。数字化图书馆是运行在局域网上,没有时空限制,便于使用的超大规模的知识信息储存和服务系统。与传统图书馆藏书不同的是,数字图书馆中众多文献,不再孤立地散步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中,而是永久性存储在光、磁介质之中,或流动在全球信息网络上,成为人类共享的知识财富。 2 数字图书馆建设平台需求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数字图书馆,通过文献资源和VOD视频资源建设,成为公共信息枢纽中心,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检索共享平台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解决图书馆在构建数字图书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使用不方便、维护设备复杂,技术难度大的问题。图书馆用非常小的投入就可以构建一个介面人性化,易于使用,功能齐全,资源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立体化数字图书馆资源中心 2.1 采用国际通用的数字图书馆技术解决方案 数字图书馆采用国际数字出版的权威、OEB标准的发起者和制订者——Adobe PDF技术方案,图书内容全息数字化,可实现便捷的复制、缩放、批注及复合检索等功能;存储格式先进,占用的数据量小。可以实现在线IE阅读和下载阅读。Adobe PDF是国际电子书事实上的通行标准,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多家国际国内机构采用的主要文档格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