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民权法案的内容演变看美国黑人地位的变化

从民权法案的内容演变看美国黑人地位的变化

从民权法案的内容演变看美国黑人地位的变化
从民权法案的内容演变看美国黑人地位的变化

从民权法案的内容演变看美国黑人地位的变化

摘要:美国黑人为美国社会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可黑人自1619年踏上这片大陆以来,就长期受到歧视、压制与迫害。美国黑人问题在美国民主政治中长期的不到合理解决。几百年来黑人从未放弃过争取平等的权利的斗争,特别是二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对美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民权法案就是是黑人经过长期斗争后取得的成果,其内容不断的得到完善,对美国黑人在政治、教育、经济等各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基本上保证了黑人权利的法律上的平等。

关键词:美国黑人;民权法案;权利演变

美国黑人,即美籍非洲裔人,是美国第二大少数民族。据1990年1月统计,约有3000多万人,占美国人口总数的12.1%。他们80%居住在城里。首都华盛顿黑人占70%以上;纽瓦克、加里、亚特兰大等城市,黑人占一半以上;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黑人也有百万以上。美国黑人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他们积极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屡立战功。对美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他们一直是美国农业的主要力量;在钢铁工业中黑人工人约占1/3,在汽车工业中约占半数;在音乐、文艺、体育方面,黑人的成就更为显著。美国黑人的历史可追溯到16世纪美洲沦为欧洲殖民地的时期。16~19世纪,欧洲殖民者从非洲 (主要是西非、刚果和安哥拉)劫运大批黑人奴隶到美洲,其中半数以上运入今美国境内,主要在南部诸州的棉花、甘蔗种植场和矿山当苦工,深受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残酷剥削和虐待。随着美国工业的发展,南方的黑人陆续迁往北方和西北方城市。1861~1865年南北战争后,虽然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度,但是黑人仍受种族歧视和压迫,美国黑人在政治、经济、教育、就业、住等方面很难享受到与白人相同的待遇。他们处在美国社会的底层,时刻受到失业、贫病和死亡的威胁。

一、民权法案前美国黑人的地位

独立战争前,奴隶制度在美洲大陆盛行,大批的黑人被西班牙人荷兰人当作奴隶卖到美洲大陆。“1661年,弗吉尼亚州议会通过一项区别黑人和白人契约奴身份的法律,把黑人定为终生奴隶。1664年马里兰州议会宣布基督教洗礼对奴隶无效,取消了因受洗而释放黑奴的规定。其他各殖民地议会也先后采取行动,把大致以成事实的黑奴制度用各种形式使其合法化。”[1](p.256)此时的黑人的地位相当于一种会说话的工具,同一切从事劳动的畜生、动物以及农具、餐具、书籍等等归为同一类。1700年前后,南部各州又制定出了黑奴法典,和惩罚。这些法典规定了黑人所谓的“权利”、义务和生活状况,明文规定剥夺奴隶一切公民权、司法权、财产权和婚姻权。奴隶不许拥有财产、不得读书写字没有主人允许不准结婚,不许擅离庄园,没有白人在场不得成群活动。奴隶可以像牲口一样被随意买卖、转让、出租。另一方面奴隶主可以任意鞭打甚至杀死奴隶都不受法律制裁,黑人无权出席法

庭作证,更没有任何自卫的权利,少有违抗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这些法律和政策不但剥夺了黑人作为人的权利还为美国后来的种族歧视埋下了祸根。在这种制度下黑人受到了非人的待遇,每天不仅要进行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劳作,还要受到监工的鞭笞。“在西印度全岛,天刚破晓,奴隶们就被打法到农场去了。除了半小时吃早饭和一天中最热的两个小时外,他们整天在劳动,而那两个小时也常常被挪来干一些较轻的活。在收获季节。劳动时间更长的多,优势达到十八小时,十二小时在锅炉房干活;外加五、六小时砍伐甘蔗,把它们运往工厂、喂牲畜、割草以及打水。”[2](p.60)在这样重的体力劳动的情况下,黑人奴隶的到的食物总是那么少的可怜,经常是饥不饱腹。“在那次有名的1780年至1791年的调查中,没有发现一个种植园每周给奴隶的食物超过九品脱①谷物和一磅咸肉。从新英格兰殖民地运来一些最难下咽的鱼时,搞来这种鱼的种植园主就会博得一个大慈大悲的好名声。”[2](p.61)种植园主为了自身的利益宁愿多买一些奴隶也不愿意改善奴隶的生活状况导致了当时的奴隶死亡率极高。当时也有大量的奴隶逃亡,可是由于肤色的关系很容易被抓回,种植园主又对逃亡奴隶严酷的处罚,使得当时的黑人运动成果很小。

黑人虽然在独立战争中人作出过重大贡献但独立后的美国并没有取消奴隶制度,黑人的地位也没有的到丝毫的改变。宪法在最初的78年始终是一部维护种族奴役和种族歧视的文献。尽管《独立宣言》宣告“人人生而平等”,但实际上保留了黑奴制度,三年后的《同盟公约》实际承认黑奴制度的存在。1787年宪法不但没有考虑黑人的利益,反而把黑奴制度确认为一项原则。“宪法规定:在该宪法制定后二十年内国会准许各州保有输入奴隶的权利,规定奴隶由一州逃往另一州时应原劳役关系人要求予以引渡。此外,宪法还给南部各蓄奴州以补充票数,即在确定国会众议员的名额而计算人口时,在自由居民的人数上再加上各州奴隶人数的五分之三。也就是说,美国宪法判定在当时美国人口五分之一的黑人不能算一个整人,只算一个人的五分之三而已。” [1](p.258)而后在1793年和1850年《逃亡奴隶法》中种植园主不但可以强制黑奴从事苦役,剥夺一切公民权,并且可以把逃亡在北方的黑奴追捕回来,加以制裁、监禁、以至处死他们。在这样的法律下,黑奴的生活暗无天日,奴隶主任意鞭打和买卖黑奴为了便于控制奴隶,让奴隶整天从事单调的农业生产,不让他们有机会学习其他任何技能,从而使他们不得不依附奴隶主生活。黑奴得家庭因为奴隶买卖被无情得拆散,为了使奴隶主有更多得奴隶黑奴妇女成为了生殖得工具。独立后的黑人仍是奴隶,而且随着棉花种植的扩大,大量的奴隶从事农业,受到了前所为有的压榨。据估计,1850年生活在城镇的奴隶人数只有四十万。其余约有二百八十万是在农场和种植园劳动。其中大部分,一百八十万,又在棉花种植园里,其他则主要从事烟草、稻谷和甘蔗的种植。[2](p167)这样很多奴隶不仅是从日出干到日落,而且天黑以后还在干活。在收获季节劳动的时间更长因为种植园主急于把庄家受到手以免遭狂风暴雨带来严重损失。不仅如此黑人奴隶的生活条件极端恶劣,无论是食物、衣着还是居住条件,都非常糟糕。奴隶的食物根据每人的生产能力的大小实行分配,除了水和玉米没有任何东西。一个健壮的黑奴只要在种植园里劳动六、七年,就耗尽体力,成为残废,很快死去。在这种状况下,黑人奴隶曾以各种形式反奴隶制度的斗争;逃亡、自杀、怠工、装病、拒绝生育、焚烧种植园、杀死监工和奴隶主,直至举行武装起义。据统计,在美国黑奴制度的历史上,有记载的黑人密谋和起义,至少有二百五十次。在强大的帝国面前黑人奴隶武装起义的成功率很低。很多黑人选择了逃亡,是逃亡是当时黑人奴隶反抗奴隶制度罪有效的形式。逃亡的形式也由个人逃亡发展到集体逃亡,出现了著名在“地下铁路”运动。从1800

年-1850年,通过“地下铁路”逃到北部的黑奴平均每年有两千人。知道南北战争结束美国黑人才获得名义上的解放和自由。

二、民权法的实施和黑人权利的获得

经过南北战争和二战,美国黑人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在长期坚持民权的过程中,黑人争取民权的队伍不断扩大,形成了自己的组织和斗争形式。使得历届美国政府都不在民权问题上采取主动措施。其中民权法案就是经过黑人长期的斗争下取得的成就。民权法案指美国联邦和各州立法机关制定的关于保护公民权利的法案,特指美国国会在内战结束后所制定的4部《民权法》(1866年,1870年,1871年和1875年)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制定的4部《民权法》(1957年,1960年,1964年和1968年)。②内战结束后的4部《民权法》是国会中共党激进派积极在南部推行自己改造方案时制定的,同一时期制定的还有《美国宪法修正案》第13、14、15条以及1871年的《三K党法》,其中都规定了黑人的公民权。还有《美国宪法修正案》第13、14、15条以及1871年的《三K党法》等,其中都规定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但自1876年总统选举后,随着北部共和党和南部民主党的妥协和改造南方的结束,这4部《民权法》被最高法院和国会破坏殆尽,如1883年最高法院宣布1875年《民权法》违宪;国会则几次通过立法取消《民权法》中许多重要条款。至今这些民权法中仅有少数条款继续有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4部《民权法》是在黑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制定的。其中1957年《民权法》授权司法部,对剥夺黑人选举权的行为可以要求联邦法院发出禁令;1960年《民权法》授权法院,在一定条件下派人协助黑人进行选举登记;1964年《民权法》内容较为广泛,其中包括选举、就业和公共场所等方面“消除种族隔离”的问题。实施这一法律的主要手段,是对各州和地方上继续实行种族隔离的机构停发联邦补助。1968年的《民权法》主要是关于消除在住房方面的种族隔离。这些民权法的颁布虽然不能彻底解决黑人被歧视的状况,但是使黑人在法律上和白人享有了平等的地位。,使黑人的政治、经济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1、选举权

选举权是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选举权的获得也是美国黑人社会地位提升的一种重要表现。虽然在1862年颁布的《解放黑奴宣言》中规定废除奴隶制度,解放黑人,但是没有规定黑人拥有选举权。在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南部各个州仿照战前的奴隶法典制定出了“黑人法典”以限制黑人的自由和民主权利。使得在政治方面黑人没有选举权、参政权和陪审权。南部各州在制定“黑人法典”的同时,还纵容白人种族主义者建立各种恐怖组织,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三K党”。这些反动势力在南部大势迫害、杀戮黑人和激进派,造成了多起流血事件。针对南部诸州剥夺黑人权利的“黑人法典”,参议员特朗布尔在1866年1月提出公民权利法案。“法案规定,除了不纳税的印第安人外,合众国所有合法居住者,不论其种族、肤色和居住点,亦不论是否为奴隶,一律被认为美国及其所在州的公民,平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利;任何州和任何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法律、命令、惯例为借口来剥夺公民应享有的公民权利。凡违反该法案者均属犯罪行为,应受到罚款或监禁。政府有权在必要时使用武装力量来保证法律的实施。”

[3](p.49)这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并未宪法十四条修正案铺平了道路。此后南部各州进行了民主改革,确认了黑人平等的权利。“经过激烈斗争,南部各州在1867年10月先后完成了选民登记程序,登记的黑人选民达70多万人,白人选民为66万余人。在南卡罗来纳、亚拉巴马、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和路易斯安娜等州,大多数黑人都积极参加了选民登记。有相当数量的黑人被选入制宪代表大会,参加建立州政权的工作。但黑人代表占多数的南卡罗来纳,达61%.。路易斯安那的黑人代表占半数。其他各州的黑人代表都明显的居少数。从整个南部看,十个州的黑人代表和共和党代表共同占有了代表大会的多数席位,但民主党和保守派进入大会的人数仍然不少。”[3](p.56)在民权法案的影响下,许多州还改革地方政权和司法制度。各级行政和司法官员均有选举产生,并建立了陪审制度和巡回法庭,承认黑人的参政与陪审权。虽然各州政府和司法机关中都有一定数量的黑人参政,但政权仍然掌握在白人手中。

于此同时南部发动势力也不断进行反攻,使得黑人参加选举机会大大减少,大批的黑人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国会为了保护黑人选举权,于1869年通过了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明确规定:联邦和任何州匀不得以种族、肤色和以前的奴隶身份为借口而剥夺联邦公民的选举权,并授权国会可以通过立法强制执行该修正案。为次国会于1870年和1871年先后通过两个“强制法案”,规定:凡企图剥夺任何公民选举权者,须处以500美元罚款或一年一下徒刑;总统在必要时可动用军队保护公民选举权;总统和国会选举必须在联邦法院监督下进行。1871年4月,国会通过“三K党法案”,授权总统在必要时实行人生保护法,并使用武装力量镇压三K党的暴行和骚乱。

1877年后民主党派在南部再次得势,黑人的权利面临得而复失的危险,1876年,最高法院借口1870年的强制法违宪,予以取消,进而宣布,联邦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并未保护公民的选举权,而只是保证公民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先前的奴隶地位而受歧视的权利。种族主义者和保守势力也趁机施展种种手段阻挠黑人选举。一些州还制定了选举权的州修正案,其中最主要的条款包括:第一要求黑人要参加选举必须交纳一笔费用;第二要求参加投票的认理解解释宪法或听懂看懂宪法文本;第三祖父条款。这使得黑人的选举权受到极大的限制。据统计,1896年时的路易斯安那州曾有130,344名黑人注册参加选举,到19000年只有5,320名黑人见于选举名册。在密西西比州,每17个黑人中仅有1人有选举权资格。[4](p.377)

二战结束后,黑人渴望自由和平等的呼声增强,广泛开展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1957年和1960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分别颁布两个民权法案,规定司法部长对侵犯选举的人有权采取法律行动。和授权联邦法院在申诉人因种族或肤色被剥夺选举时,可派公断人监督申诉进行投票。但是由于这两个民权法案存在的局限性没有根本上解决黑人的选举权问题,引起了黑人很大的不满。20世界60年美国群众运动普遍高涨,它以静坐运动、“自由乘客运动“、选民登记运动以及向华盛顿进军,迫使美国统治阶级加速民权立法,从法律上取消南部种族隔离制度,保护黑人的选举权。于是在1964年美国政府又推出了一个新的民权法案,这个民权法案内容比较全面,其中第一编和第八编关于选举权。其中规定:禁止登记选民的官员对白人和黑人使用不同标准,所有选民除盲人外,都必须进行书面的文化检测。同时为了保证公平公证又规定:第一,文化测验必须书面。第二,参加测验的人如在测验前需要文化测验的试卷,必须能得到该试卷的副本。

第三,对可能成为选民的人文化水平有疑问时,如果该人有证据证明其有核准的学校已读完六年级,即推定其为有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仍有疑问,负责登记的官员必须说明理由.1964年的《民权法》如能得到公平的实施是比较公证的,可是有些地区歧视性的实施文化测验规定,从而剥夺黑人选举资格的案件有增无减。这导致1965年黑人民权组织掀起大规模的抗议示威。1965年8月6日,约翰逊签署1965年《选举权法》,该法最大的特点,它抛弃了以前那种旷日持久的诉讼程序,确立一个明确的统计标准,以此确定文化测验是否存在种族歧视。同时,该法以事先核准的方式,使联邦权利大举介入州和地方的选举事务。至此美国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了选举权。

2、受教育权

美国黑人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使得美国黑人参政人数虽然增加,但在美国政坛上并没有取得与人数相等的地位和影响。美国黑人要真正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只有提高其受教育的水平。早在1886年《民权法》中就规定美国黑人享有平等的公民权,他们的子女有上和白人子女一样学校的权利。然而他们的公民权仅限于法律意义上的,绝大多数黑人生活在南方,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使他们无法享有与白人同等的权利。到了南部重建时期,南部各州民主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大幅增加教育经费,为黑人和贫困白人提供免费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时期南部教育经费主要来自由民政局和北方宗教团体。由民政局的教育经费逐年增加,1865年为27万美元,1870年已近100万美元。教会所提供的教育捐助也近157万美元。南部政府以此创办了幼儿园到高等学校等各类学校。广大黑人也积极筹措资金,自力兴办学校。1866年至1870年的黑人办学经费已达78万余美元,黑人儿童入学人数成倍增加。在1865年-1890年,美国各民间团体在南方创办的私立黑人院校就达200余所。到1869年,全美国大约有3000所黑人学校,共培养15万黑人学生,这还不包括由黑人和牧师组织共同创办的私立夜校。

③但是由于当时受种族主义者和保守势力的影响加之“黑人法典”和“三K 党”的迫害黑人受教育权面临得而复失的危险。到了19世纪末黑人受教育的统计数字表明,重建时期的平等公立教育结局实在糟糕。杜波依斯称之为“强迫性无知”,丝毫也不夸张。布克·T·华盛顿在对白人和黑人学校的拨款数额进行比较后指出,如果认为黑人孩子只需白人孩子经费的七分之一就可以办学校学习,这实在是对黑人的过分抬举。[5](p.553)由此可以看书重建时期对黑人学校的师资投入相比白人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到了20世纪,由于参加了世界大战黑人对于世界形式有所了解,感受到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重要,更加要求废除美国种族歧视制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黑人对于文化意识和教育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要求获得更多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这一时期,美国黑人教育的发展比较迅速,黑人院校的注册人数不断增加,1910年为3500人,1920年为7000人,1930年为,22000人,1940年为45000人,1950年达90000人。随着20世纪中期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美国政府对黑人受教育的问题也积极采取对策。1953年,最高法院新任首席法官厄尔·沃伦上任,重新审理公立学校种族隔离案件。全国有色人种协会律师瑟古德·马歇尔,在有代表性的布朗诉脱皮卡教育局一案审理过程中,为黑人权利进行有利维护。1954年5月17日,

沃伦代表最高法院就此案做出判决,宣布公立学校种族隔离制违宪,从而推翻了1896年普莱希诉弗格森一案所确认的“隔离但平等”的原则。[6](p.156-160)此后,消除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实行白人、黑人合校,成为美国黑人争取教育平等的主要目标。但是国会和联邦政府并未采取进一步措施,以保证实行布朗判决。结果判决在南方遭到种族主义者的阻挠。1957年,白人种族主义者还制造了震惊世界舆论的小石城事件。到1960年南方300万黑人学生中只有60%与白人学生同在公立学校上学。这使得黑人进一步觉醒,既然法律无法真正保障黑人的权利,美国黑人就进行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

面对日益高涨的民权运动,1964年7月3日,约翰逊总统签署了1964年《民权法》其中第四编“废除公立学校中的种族隔离”和第六编“禁止联邦援助项目中的歧视”体现了布朗案的原则。第四编规定:“废除公立学校中的种族隔离”授权联邦检察长为促进废除公立学校中的种族隔离提起民事诉讼,并授权他在技术和财政上援助学区废除种族隔离。第六编“禁止联邦援助项目中的歧视”规定:任何人接受联邦援助的任何项目时,都不受种族歧视,并要求用联邦基金建设、维修和开发办的中小学录取学生不应分种族、肤色和国别。联邦机构一经发现歧视,可以终止上述项目或拒绝资助。[7](p.212)这一法案的制定为联邦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联合运用国家权利推进种族平等、废除公立学校中的种族隔离铺平了道路。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于美国黑人获得平等的教育权具有重要以一般。据卫生、教育和福利部部长埃利奥特·理查森1972年提供的数据1968年南部尚有三分之二的儿童上的是没有白人学生上的学校,到1972年这个比例已下降到不及十分之一。有的院校招生和联邦计划,甚至在入学和就业方面规定“名额分配制”,即保证有一定比例的黑人入学或就业。尽管种族隔离已被废除,黑人受教育的情况也有所改善,但是要真正使黑人享有与白人平等的教育权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3、就业和住房等方面

美国黑人不仅在选举权和受教育权受到歧视,在居住、就业、交通、公共场所、婚姻、军队、司法各个方面都受到歧视,特别是南部各州受歧视状况更加严重。在美国《民权法》中也对这些问题做出过一些规定,各个时期效果不同。以1866年《民权法》为依据颁布的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颁布后的1868年至1912年,最高法院根据其修正案判处的604个案件中,有关公司法的达312件,而涉及黑人权利的仅28件,其中有22件判决不利于黑人。由此看出当时的公民权更多的停留在纸上。1875年的民权法案中宣布凡美国管辖区的认,均有权而且平等地享受客栈、水路交通工具、戏剧及其他公共娱乐场所之便利、利益、设备和优惠;依法制定并使用于各种族、肤色、或先前奴隶身份地市民地条件及限制所制约。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大多数人各种不同地理由来规避,主要是划出特定地区域对黑人开放,或是提高价格,让黑人知难而退。这种情况在餐馆、剧院、跳舞厂等公共场所比比皆是。所以该法案在取得很人权利方面地内容是软弱无力地,但毕竟使黑人有了一部分地权利。在1964年《民权法》出台以前的就业状况来说,1949年-1964年,黑人的失业率至少是白人的两倍。甚至在经济繁荣的1963年,黑人的失业率也比白人高14%,在黑人被雇佣的地方,有80%的黑人都在经济阶梯的最底层工作,而同样工作的白人只有40%。1964年黑人的失业率为9.6%,白人的失业率为4.6%。美国经济发展越快速,黑人工资与白人工资差距就越大。1949年-1965年,白人男性工人的小时平均工资由1.9美元增

加到3.2美元,黑人仅由1美元增至1.75美元。因次,黑人往往聚居在房屋破烂、环境恶劣的城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者远远高于白人。④

1964年《民权法》的第二编、第三编、第七编都对黑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就业有所规定。第二编“对在公共服务设施中发生的歧视给予禁止性救济”规定,如果经营旅馆、汽车旅馆、饭店、加油站和娱乐场所影响州际贸易,或经营者的行为受到州的支持,则禁止这些经营者由于种族的原因,歧视有色人种和拒绝给予其服务;如果联邦检察长认为,任何人或团体从事的活动抵制了该编确认的权利,联邦检察长有权在联邦法院其诉讼,以实施改编确认的权利。第三编“废除公共设施中的种族隔离”规定,黑人有平等的权利进入和享用诸如公园、体育馆和游泳池等公共设施;并授权联邦检察长为实施这些权利而提出诉讼。第七编“平等工作机会”禁止由于种族、肤色、宗教、性别或国别的原因不雇佣或解雇任何人,或在待遇或工作条件方面的歧视;禁止由于种族、肤色、宗教、性别或国别的原因对任何人进行限制、隔离或分类,从而剥夺其他工作机会或影响其雇员身份。这使得黑人各方面的权利的到保障。到1968年4月11日,另一项《民权法》由总统签署。该法令规定:除房主出售的独家住房及少于四套而其中一套又为房主自住的公寓外,在所有其他房屋出售和租赁中实行种族歧视均为非法。该法令并将越过州界煽动骚乱的行为定为反联邦罪。这些条列对对居住上的种族隔离的消除影响是巨大的。1958年时55%的白人不会因为邻居是黑人而搬走,到1978年这个数字上升到85%。

三、民权法案后黑人的现状

一系列民权法的出台,使得黑人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教育地位都得到了很大改善。首先在政治方面,黑人的参政人数不断增加,1954年黑人登记投票的人数不足四分之一,到1970年达到了三分之二;黑人担任公职的人数也逐年增多,美国黑人官员1963年不到一百人,1970年为1479人,1980年为4963人,这些人中有300人担任了大中小城市的市长。而在1960年前全国还没有一个黑人市长。黑人还第一次担任了弗吉尼亚的州长,第一次出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⑤就南部来说1957年南部担任选举性官职的黑人不到100人,1970年为500人,1980年近2500人。你去年在文化教育领域,美国长期实行的种族隔离的教育体制基本上被废除了,广大黑人青年少年的机会比以往大大增加。1964年只有2%的黑人学生进入黑白混合学校,1970年达到58%;1960年完成高中学业的黑人为40%,1980年为75%。,接近白人比率(85%);1980年18-24岁的黑人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为20%,白人为26%。⑥尤其黑人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增加显著,如攻读学位的黑人大学生人数,从1960年的22.7万人(占这类大学生总数的6.4%),上升到1981年的108万人(占这类大学生总数的10.3%),稍低于黑人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以上种种都说明了黑人受教育的程度大大提高,与白人的差距也在减少。在经济方面,黑人的经济地位也得到了提高。1954年黑人家庭平均收入仅为白人家庭的53%,1965年升为54%,到1975年升为62%。就工资方面来说,1960年南方黑人工资要比北方黑人低20%,1960年这个数字降到6%,差距在缩小中。⑦

尽管六十年代通过了一系列的民权法案,使黑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可是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尚未达到完全的平等。就政治方面,参政人数虽然增多,黑人在美国政坛上并未取得与其人数相等的地位

和影响,他们仍被排斥在政府决策程序之外,未能主宰自己的政治命运。在教育方面,60年代后黑人受教育的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各项教育指标仍落于白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主要是居住上的种族隔离。中心城市学校主要以低收入的黑人或其他少数族裔的学生为主,郊区学校以中产阶级的白人学生为主。现在城市和郊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学校经费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设备、师资和教学质量。低下的教育质量,对黑人的消极影响就是,越来越难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特别是高新的工作都需要高学历。1980年芝加哥,58%的没有工作的黑人男性,其学历低于12年,而在其他大城市情况基本相同;另外雇主考虑雇佣黑人,不愿意雇佣来自城里学校的黑人。黑人虽然在美国人口中占有12.4%的比例,但在美国各学院和大学中黑人教授只有1.1%,获得博士学位的只有1.8%,硕士生2.7%,科学家和工程师2.5%,科研部门经理1.8%,总经理2.9%。相比之下,白人占全国人口的75%,却占据了90%的科学技术领域。这导致黑人的失业率高于白人两倍,也高于拉丁裔人,尤其是年轻黑人失业率保持在30%-35%。若拿与白人的人均收入相比,黑人近20年来在经济上的不平等地位没有重大变化。情况相同的家庭,按收入比较,1988年黑人只及白人的57%。有三分之一的黑人家庭生活在贫困线或贫困线以下,另有三分之一的黑人家庭也好不了多少。衣食无着的黑人只得靠政府的福利补助维持生计,这样的人口1970年是75万人,1980年约250万,至今仍在继续增加,人数越来越多。在近几年来的美国经济衰退中,受害最深的还是黑人。就医疗保险方面来说,60年代中期医疗保健政策对缓解穷人看病难有所帮助,但是迄今仍有22%的黑人既没有私人医疗保险,也没有获得政府的医疗福利。

综上所述,美国的一系列民权法案使得美国黑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种族阴影仍旧笼罩着黑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经济上进展是局部的、浅层次的,力度不够的,在教育和就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白人。由此看来法律从制定到切实的得到执行需要一个过程,如何让制度上的平等变为事实上的平等对美国黑人来说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注释:

①一品脱等于0.568公升

②何家弘.当代美国法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第122页.

③饶芳万秀兰.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J].世界民族,2006年,第四期.

④王超.浅析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兴起[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3卷第1期.

⑤王伟.民权法案对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

⑥杨立文.论美国黑人继续遭受种族歧视的症结及其出路[J].美国研究,1994年第2期.

⑦姬虹.种族主义阴影下的美国黑人现状.国际观察,2002年第2期·社会与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美国史论文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0年.

[2]约翰·霍普·富兰克林, 张冰姿.美国黑人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

[3] 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年.

[4] 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5]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奴役与自由:美国的悖论[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

[6] 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M].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年.

[7]丘小平.法律的平等保护—美国宪法第实施修正案第一款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8]李世安.美国人权政策的历史考察[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

[9]顾兴斌.二战后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10]端木义万.美国社会文化透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吴泽霖.美国对黑人犹太人和东方人的态度[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

[12]王波.肯尼迪总统的黑人民权政策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

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摘要中国历史上,女性曾占据过主导地位,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女在社会的分工发生重大变化,男性成为社会的主导者,而女性地位逐步降低,渐渐处于从属于男性,成为其附庸。妇女逐步被排除于历史之外,成为历史的幕后者。到了近代以后,女性社会地位有了逐步提高的趋势,但是要真正做到男女平等,还任重道远。 关键词: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历史变迁 引言 女性地位是指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享有的威望和拥有与控制家庭或社会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权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女性地位大致来说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一是妇女相对受到男子的尊敬,即原始社会早期的妇女地位;二是男子至高无上,女子无权,即传统社会的妇女地位;三是男女平等,即现在和未来社会妇女的地位。原始社会,中国处于母系氏族制度时期,对偶婚为其主要生化方式,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女性地位远远高于男子,并且受到尊敬。到了封建社会,尤其是宋代理学的传播,禁欲思想成为主流,强调“三纲五常”,压抑妇女的地位,使女性逐渐成为男性的附庸,生活地位低下。现代,随着新思想的传播,男女平等日益成为主流思想,女性也重新开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独特地作用。因此,对女性地位的考察具有重大意义。前人对这个问题已经做了深刻的研究,所以本文中笔者对女性地位的变迁仅仅是再做一下浅陋的阐述。 一、先秦时期 母系氏族时期,主要从事采集果实,及简单的生活工具制做。女性天生的优势就充分发挥。由于女性在这些活动中表现突出,成为社会活动的主角。人们只知其母而不知有父,在古人眼中,孩子的血统仅维持在母亲身上。古代典籍中常称圣人乃其母感神而生。如《尚书·尧典》说尧是其母庆都感龙而生。种族的繁衍、氏族的维系似乎由女性起主要作用,使女性具有较高的地位。这一时期并不是女性压迫男性,而是女性和男性在地位上具有一定的平等性。如《史记》:“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美国黑人批评文学概述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 摘要: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在20世纪70年代崛起并迅速发展,成为当代西方文学与批评领域的新思潮。它引入了性别、种族、阶级等共时性话语,并借鉴其它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文学特色,丰富了女性主义的内涵,不仅推动了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的发展, 也是美国文学批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性别;种族;阶级 (一) 女性主义运动在历史上经历了很长一段发展、成熟的过程。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薄迦丘、乔叟等人文主义者已开始呼吁家庭婚姻中的“男女平等”。1729年,英国的克雷弗特(Mary Wollstone Craft)发表了题为《女性权利》的论著。19世纪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的萌芽。20世纪初开始了更积极争取男女平等和选举权的运动,被称为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在这期间也出现了女性主义批评的声音。以弗吉尼亚·沃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1929)为先声,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1949年出版了《第二性》,大大深化了女性主义思想,这对以后的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产生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20世纪60、70年代,西方的女性主义运动进入“第二次浪潮”,主要以反对男性在家庭的统治为核心,强调男女平等,鼓励妇女走出家庭,参加工作,实现经济独立。这个时期的女性运动主要是争取白人妇女的权利,白人女性主义者成为所有女性的代言人,她们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观点普适化,而忽略了黑人女性和其它第三世界女性的差异性。莫汉蒂在《在西方注视下:女性主义学术研究与殖民话语》一书中指出,西方女性主义者在提到“妇女”这个范畴时,不约而同的把它看作一个先验的、统一的、有一致利益和欲望的整体,而有意忽略它内部包含阶级、种族、文化等差异。美国的白人妇女很难将黑人妇女视为平等的姐妹,甚至很难视她们为女人,这就导致了白人女权主义者不可能真正站在黑人妇女的立场上为她们谋求福利。 20世纪60、70年代正值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潮,它强调黑人的团结,旨在唤起黑人大众的民族意识和自豪感,最终解放黑人种族,但事实上它所关注的对象主要是黑人男性,忽略了存在于种族内部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压迫,忽视了黑人妇女的存在和要求。在这两次运动中,“黑人”成了黑人男性的代名词,而“妇女”一词则成为白人妇女的专利,“所有的女性都是白人,所有的黑人都是男性” 黑人女性地位一直处于双重边缘状态。 早在19世纪30、40年代,美国黑人女性就开始了争取女性权利的斗争。主要代表有;

当代女性婚姻家庭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摘要:在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女报的宣传以及西学东渐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近代女性在家庭婚姻中的地位与婚姻价值观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以近代历史资料,辅之以女性笔记小说、杂记、文集等文献资料,从社会性别分析的视角,运用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近代中国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地位的转变和对待婚姻生活的态度及其行为的分析和考察,揭示中国近代女性婚姻家庭地位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关键词:近代女性;家庭地位;婚姻价值观

社会转型直接影响着延续了几千年的社会性别制度,改变着传统的两性关系,妇女在婚姻家庭中地位的提升,是近代女性与传统女性相区别的标志(杜芳琴、王政,2004)。自古以来,无论是具有叛逆人格的女性还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男性,都曾以各种方式对男女不平等的现象表示过强烈不满或进行过抗争,却始终无法动摇传统的性别制度。只有到了近代,社会发生重大变动,把对人的关注提到了重要地位,人的存在、人的权利受到尊重,男尊女卑的不平等制度才开始受到严重挑战。女性角色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女性权利部分得到社会认可,女性的生存状态得到改善,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家庭关系发生了逆向转化. 一、妇女生活史的研究是了解女性的重要环节,而婚姻家庭又是女性生活最重要的方面。 近代以来,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婚姻领域的选题来看,学者多有论述,但大多是对此作现象的描述,而且对其深层次的原因未能作进一步的探讨。对于婚姻价值观的研究,大多数学者只是从宏观上描述,主要涉及到择偶观,生育观、家庭观,性观念、结婚离婚观念等方面,而且所引用的事例大多千篇一律,例如湖南长沙的赵五贞为反抗包办婚姻,在迎亲的花轿中自刎身亡的事件经常在一些论文中出现。缺乏新意,没有能够真正的了解女性的心理状态,带有很强的男性主义色彩。婚姻价值观研究的时间段而言,学者们对唐代、宋代及五四时期的女性婚姻价值观方面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相对而言,学者们比较关注开放的唐代,以及各个朝代交替时的女性婚姻价值观的研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间段的研究相对而言多一些。清末民初这段历史时期学者们关注的着眼点主要集中在五四时期,很少强调这一转型时期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贲小丽,2006). 二、代中国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地位的变化。几千年来,建统治者以各种手段控制妇女,从肉体到精神对妇女极尽摧残,导致妇女于愚昧、软弱、无知无识、任人摆布的状况。因为长期被愚化,她们绝大多数处于蒙昧麻木状态,反而成为旧秩序的捍卫者。近代以来,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下,女子解放运动兴起,而女性自身的觉醒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时孕育和培养了最早的妇女社会活动家、妇女运动的先驱和第一批现代知识女性.

19世纪英国妇女的地位与家庭生活.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年级06级学号0603400017 姓名庞向南成绩 19世纪英国妇女的地位与家庭生活 摘要:19世纪,英国社会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妇女与家庭生活是一个大问题。妇女更多地承袭传统的社会角色定位:处于附属和边缘化地位,然而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的确使她们的地位和家庭生活经历发生了变化,妇女的权益也越来越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本文拟对此做一些初步探讨,以发掘工业化与女性地位边缘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19世纪英国妇女地位家庭 一妇女的地位 妇女在近代早期英国历史变迁中的能动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视,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熟练技师,而且也依赖于非熟练的低工资的劳动力”①(女性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19世纪是英国社会步入工业化时代的变革时期,也是妇女开始摆脱束缚、争取独立的世纪,妇女的地位在19世纪有了很大提高。妇女地位其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其中最容易解决的是政治地位问题,最难改变的则是社会地位。 (一)政治地位 就法律与道德规范而言,工业革命前英国妇女没有独立的人格,正如当时有人描写的那样:“男人耕田地,女人守锅台。男人佩刀剑,女人掌针线。男人有头脑,女人有心地。男人发号令,女人愿听命。”②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到19世纪,英国政治统治权与经济统治权逐渐走向统一。打破贵族垄断国家政坛的局面,建立民主化的政治模式,是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共同目标,因此,自由主义成为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的主流,民主与改革是其主要内容。因为自由主义强调个体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如何对待人口总数占一半的女性人口是自由主义理论家和政治民主化事业所无法回避的事实,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在自由主义的基础上应运而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英国妇女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在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理论基础上,在大众参政、社会民主改革的政治环境中,妇女们以各种形式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开展女权主义运动,争取自身解放。 上层阶级妇女一直是国家政治斗争的积极参与者,甚至是某个政治家的靠山,她们通常选择直接参与政治斗争和党派活动来提高社会地位。如达令顿子爵的女儿,她的整个生命都为辉格党的政治而工作。 19世纪下半期,政党政治逐渐形成,中产阶级妇女成为妇女运动的主要参加者和领导者,她们建立各种组织,积极参与政党政治。1883年,保守党妇女成立“报春花协会”,到1899年协会人数即达到100万。实际上,该组织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俱乐部,许多有权势的人也加入其中。③1887年,自由党妇女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联合会组织组 ①王政、杜芳琴:《社会性别史研究选译》,第84页。 ②勃里格斯著陈叔平译:《英国社会史》,第298页。 ③L.L.Shiman, Women and Leadership in Ninereenth Centery England, Newyork, 1992, p177.

美国的黑人文化

浅谈美国的黑人文化 摘要:黑人文学理论黑人美学文化民族主义 在美国黑人文化中,非洲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非洲文化的传播与延续,一方面源于其自身的活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奴隶贸易客观上并不能完全拆散非洲的同一文化群体,而这为非洲文化的传播与延续提供了条件。当然,非洲文化因素在美国并非原来意义上的非洲文化,它借助美国黑人的创造精神和适应能力,在新的环境下经过了种种变化,成为美国黑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个广义的定义,就狭义方面来讲,美国的黑人文化体现在文学、音乐、舞蹈等各个领域,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美国黑人文化在文学方面的发展状况。 20年代中期,在抵抗种族主义的大环境中,爆发了张扬黑人文化及种族肤色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Harlem Renaissance)。这一运动以艾伦·洛克(Alain Locke)的文集《黑人新生代》于1925年的出版为标志。与杜波依斯不同,洛克认为应该用文学来重构美国黑人的社会身份,黑人文学艺术的使命在于重新阐释和塑造黑人的自我形象。洛克认为黑人文学不仅和其他非洲文化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和世界其他种族或文化民族主义与在艺术、文化和政治上取得的新成就也有着或隐或显的联系。“这种强调新黑人的新艺术、新风格、新追求,重技巧、重自由创作而轻作品的政治使命的宣言式的理论,反映了当时黑人政治和文学艺术上的主要思潮,对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黑人作家有着极大的影响”(王家湘,1998)。在写于1927年的《黑人创作的蓝图》一文中,理查德·赖特(Richard Wright)指出黑人文学创作应该从表现中产阶级黑人的理想和挫折转移到下层市民的愤怒和不满。一时间,赖特式的抗议文学大量出现,“抗议”成为黑人文学批评的重要标准。出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写作行为对于黑人作家来说一直是一种政治行为,所以他们的文学基本上是“抗争”式的。

女性家庭地位的演变

女性家庭地位的演变 摘要 随着社会的转型,人们在社会上的人际交往越来越复杂,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女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仍旧得到不公正的待遇,是这个社会还是女性本身的原因,女性家庭地位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都有所凸显不可忽视的共性问题,固然是封建社会的历史渊源导致女性千百年来被压抑,然而在人类文明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性别歧视仍然存在于现实生活,这是 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本文就此作为探析,本文从古代女性的家庭地位的历史状况,古代妇女家庭地位低下的原因,近代妇女家庭地位的现状来体现女性家庭地位的演变。 关键词:地位;女性;家庭

Abstract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people in society,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more and more pressure in work, women as a vulnerable groups is injustice, is the reason for the society and women's own problems, family status of women is a social problem, is a common problem in the world in the range of countrieshave highlighted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it is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the feudal society to wome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y repression, however in human civilization has been highly developed today, gender discrimination still exists in real life, this is Worth pondering the question. This article as an analysis, this article from the ancient women's family status of the historical status, the reasons for the low status of ancient women's family status, the status of women in modern times to reflect the status of the status of women's family evolution. Key words: status; female; Family 中国古代女性家庭地位的历史状况 我国古代女子在社会中的地位,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多样变化的。“玉主沉浮,源于母系;峰回路转,始于奴隶;深渊难跃,在于封建。”女性作为两性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在男权制度确立后,女子地位随着社会体制的不同不断发生改变,女子在社会和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但是,虽然母亲在家庭中享有较高地位,《礼记》中有“夫妻一体”之说,但在实际生活中,丈夫在世时,一家之主只能例由丈夫一人担任,身为人母的女性仍不得自专,她们在名分上首先必须是“从夫”。她们在丈夫面前则降格为“卑者”,地位明显低于丈夫一等。 纵观历史: 1.原始社会——女性地位在世界历史意义上的失败。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社会初期,中国女性的地位与其他国家的女性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坎坷的历史过程。在母系氏族时期,一方面,由于自然形成的性别分工,女性主要从事种植、采集等生产活动,成为当时较稳定的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由于女性本身的生理特性,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无论是在社会还是家庭生活中,女性都占有很高的地位,备受尊崇。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男性在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逐渐过渡到父系氏族时期。恩格斯说,“母权制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2.奴隶社会——随着女性社会地位全方位的沦落,女性的家庭地位也发生了

有关中国近现代史中女性地位变化的看法

纵观中国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女性的地位一直偏低,各方面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中经过几次意义深远的社会变革或改革,女性的地位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不过在诸多方面仍然有很多阻碍。在我看来,我认为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女性地位的变化大致存在着四个阶段,从总体而言,女性的社会地位正在不断上升。 第一阶段是从清末时期,这段时期女性地位一直处在一个比较低的状态。中国妇女仍处于几千年封建家长制的禁锢下,被赋予强烈的“孝妇,贤妻,良母”的思想,虽然有新思想的传播,新式学堂的兴建,但女性解放的改革道路依旧在曲折中慢慢开展着。传统中国是男权社会,“男主外、女主内”,“三从四德”“妇以夫贵”“妻为内助”等性别伦理说教对女性加以教化和禁锢,使女性被迫困守在家庭,完全依靠男人生活,毫无自我发展的空间。在婚俗观方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束缚和迫害妇女的利剑。中国古代的妇女素质观实质是一种道德素质观,“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古代妇女素质观的基本主张,“妇德、妇言、妇容、妇勤”是对妇女素质的基本要求,使女子“惟知洞其耳、梏其足、涂饰其面目、一若仅供天地间玩好之用”。妇女“于天地间之事物,一无所闻,而竭其终身之精神,以争强弱交涉于箧筐之间”。晚清女子学堂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不过总体而言仍处在一个弱势地位。 第二阶段是五四运动时期,它不仅是思想,文化领域范围内的一次改革,更是一次深刻的妇女解放运动。它唤醒了中国妇女作为女性

的自觉,使越来越多的先进思想的女性接受了西方的平等明主的思想。让女性首先能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能自主的选择婚姻生活,不再一味地依赖男人生活。“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遭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批判,女性同样可以接受高等教育。随着具有维新思想的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女学堂——中国女学堂的兴起,此后,上海的爱国女学、北京的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天津的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南京的旅宁女学等先后创办,掀起女子教育的初步兴盛局面。随着女学的纷纷兴起,继之而起的女子参与社会工作,女子走出家门走向学校继而走向社会,女学对改变社会风气,提倡男女平等无疑起了积极作用。期间也涌现了很多杰出的女性代表,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名的女作家庐隐,就是这一时代进步女性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她在日本游学的几年时光中,通过对比中日女子教育的差异,深刻剖析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弊端。更涌现出来像邓颖超这样的女革命家,邓颖超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并在五四运动时期,组织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她还和周恩来、郭隆真等天津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共同组织了进步青年团体觉悟社,参与领导天津学生的爱国运动。还有很多杰出的女性代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第三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从法律上保障了女性的平等权利,提倡女性为社会服务,男女共同承担家务。毛泽东提出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女平等”,“男女同工同酬”等观念不仅深入人心,而且还被深入贯彻执行。不过仍有性别歧视现象存在。

当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2003年12月学术交流Dec.,2003 总第117期第12期Academic Exchange Serial No.117No.12 当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 修树新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批评家。芭芭拉?史密斯、奥吉?劳德、爱丽斯?沃克、芭芭拉?克里斯汀等代 表人物各自从不同的侧重点阐发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她们的理论、观点体现 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两大任务———寻找、建构一个内涵丰富的黑人女性文学传统;考察并 消除文学作品中有关黑人女性气质和黑人女性神话中的女性形象的刻板模式。 [关键词]当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0312-0165-03 20世纪70年代,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异军突起,成为评论界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和英美派、法国派并驾齐驱。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崛起有着必然的历史原因。首先,黑人妇女遭受着双重压迫,即来自白人世界的种族歧视和黑人世界的男性压迫。出于这种特殊体验而写出的黑人文学作品必然和白人女性及男性的作品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次,在男权中心社会中,黑人女性文学一直被忽视、曲解或视为异端。直到20世纪70年代,黑人女性形象在评论中仍被歪曲、排斥;甚至到了70年

代末期,各类版本的文选选集要么对黑人女作家的作品闭口不谈,要么就对像佐拉?尼尔?赫斯顿(Z ora Neale Hur2 ston这样的黑人女性文学史上重要的先驱轻描淡写,几笔带过。即使大多数当代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对黑人女性作品的关注也不够。“由于黑人女批评家和作家意识到白人男性和女性,黑人男性都在将自己的经验作为标准而视黑人妇女的经验为异端,这就促成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诞 生。”[1](P3561974年在美国文学界发生了两大标志性的事件。一是《黑人世界》(Black W orld特刊上发表了朱恩?乔丹(June Jor2 dan和玛丽?海伦?华盛顿(Mary Helen Washington的文章,封面登有佐拉?尼尔?赫斯顿的照片;另一件是爱丽斯? 沃克(Alice Walker的《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In Search of Our M other s’G ardens在MS杂志上的发表。这两件事为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的蓬勃发展拉开了序幕。芭芭拉?史密斯、奥吉?劳德、爱丽斯?沃克、芭芭拉?克里斯汀等代表人物从不同的侧面,系统地研究并阐述了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理论。 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芭芭拉?史密斯(Barbara Smith在《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萌芽》(T oward a Black Feminist Criticism开篇便指出,没有一个黑人女权主义批评角度,黑人女性作品不但会被误读,长此以往,这些作品终将被毁掉。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方法必须承认这样一个前提:在黑人女性作品中,性政治以及种族、阶级的政治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其次,黑人女权主义批评家应致力于探求黑人女性作品没有体现的与黑人女性身份未曾感受到的性与种族的政治。再次,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必须承认黑人妇女悠长的历史,还应旨在发掘黑人女作家的“不同”。史密斯强调黑人女权主义批评理论的立足点应是“自治”但不是“隔离”;应该是和各种女性主义理论的对话和结合。她通过对大量的黑人女作家作品的分析,揭示了她们在文本、主题、意象等方面形成的不同于白人、男性作家的共性, [收稿日期]2003-09-17 [基金项目]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资助项目(2003088 [作者简介]修树新(1969-,女,吉林德惠人,东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讲师,妇女研究中心成员,硕士,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妇女地位变化

中国古代妇女地位变化 一,历史朝代分析中国古代妇女地位变化1,夏商中国商朝的妇女地位是很高的,夏朝在开国时还是母系氏族社会,其居住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游牧性,二是从妻居。商代社会的婚姻是由多个父和多个母共娶,这也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社会。所以,母系社会妇女地位肯定是高! 2.周朝中国妇女地位的下降是随着周朝或者儒教的出现而形成的。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周朝时期,已婚妇女地位卑下,婚姻关系能否维系取决于丈夫的好恶。丈夫愿意维系,她是丈夫的附庸;丈夫不愿维系,就要被丈夫扫地出门。 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兵荒马乱,国家与国家经常打仗,生产力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劳力,所以女人的繁衍人口任务更为重要。于是,青年男女的私奔在当时都不被绝对禁止,孀妇再嫁自然就不成问题了。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妇女稍微有一点地位, 4.秦朝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贯彻法家思想,讲求国家利益至上,礼法道德传统相对受到忽视。秦代家庭立法中,妇女在某些方面可以和丈夫拥有平齐地位,如妇女可杀死通奸丈夫,丈夫殴妻与妻殴夫同等处罚,等等。反映在妇女再嫁的问题上,也就非常地宽容。因为,秦朝时期出现三纲五常,父系社会开始明显,妇女地位由此下降!此处省略汉、

三国、南北朝、晋等朝代 5.隋唐时期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北方异族文化和中原文化在这之前几百年间的交融,北方民族重视妇女地位、婚姻自由结合的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留。 6.宋朝由于程朱理学极力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在婚姻家庭制度方面,蔑视妇女的权益,甚至提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理学的影响和长期渗透下,从宋初到南宋的几百年间,民间对于妇女再婚问题的舆论评价和社会风气本身都经历了巨大的 变化。7.元、明、清到了元明清时候,从元朝开始,由于种族和文化的差异,导致社会风气下降,到了明清时代,全女开始裹脚,女性地位遭受最严重的压迫!8.民国以后民国时期,先是解放小脚,接着是解放足不出户,笑不露齿,然后是解放大辫子,最后是解放内衣。最后一种解放也就意味着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样自由了,身体上可以不受拘束。二.文化环境和经济剖析 1.北宋与其他朝代最大的不同是其人性意识的觉醒,突出表现为两类人的地位空前高涨:一是文人,二是女人。赵匡胤深知,马上可以得天下,但不能治天下,因此对子孙留下“不得杀士大夫文人及上书言事之人”的嘱咐。在这样的氛围下,文化人的地位自然不必说,知识分子受宠,自然会拉高女人的地位。至于,宋朝有多少文人,不在这里一一举例,连皇帝都能写一首好字,作画,可想而知文人风是很流行的! 2.北宋时期,经济

美国黑人文学

Langston Hughes 1.Life General idea: James Mercer Langston Hughes was an American poet, social activist, novelist, playwright, and columnist. He was one of the earliest innovators of the then-new literary art form jazz poetry. Hughes is best known for his work during the Harlem Renaissance. Life experience:Hughes was born February 1, 1902, in Joplin, Missouri. His parents divorced when he was a small child, and his father moved to Mexico. He was raised by his grandmother until he was thirteen, when he moved to Lincoln, Illinois, to live with his mother and her husband, before the family eventually settled in Cleveland, Ohio. It was in Lincoln, Illinois, that Hughes began writing poetry. Following graduation, he spent a year in Mexico and a year at Columbia University. During these years, he held odd jobs as an assistant cook, launderer, and a busboy, and travelled to Africa and Europe working as a seaman. In November 1924, he moved to Washington, D.C. Hughes's first book of poetry, The Weary Blues, was published by Alfred A. Knopf in 1926. He finished his college education at Lincoln University in Pennsylvania three years later. Langston Hughes died of complications from prostate cancer in May 22, 1967, in New York. 2.Works (1) Poetry collections

女性历史地位的变迁

女性历史地位的变迁 纵观人类的进化与发展的历史,女性一直处于非常微妙的社会地位。 一远古时期(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 在人类历史上,妇女有个辉煌的自由的时代,这就是母系社会,当时的妇女是备受尊崇的。在原始社会中,低的社会生产力使主要由男子从事的渔猎业难以满足稳定的最低限度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主要由女子从事的采摘集倒较为稳定,这种经济上的优势再加上分娩、哺育又主要是妇女的事,而繁衍人口又关系到民族和部落的存亡,这些情况都确立了女子的崇高地位。因此也就出现了,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社会现象。 然而,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原始社会后期,原始畜牧业产生并与农业相分离,体力劳动的重要性开始突显。这样,男性逐渐成为生活资料的主要创造者,母系氏族逐渐被父系氏族代替。父系氏族制度建立以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原有的优势地位发生逆转,男性地位开始上升,女性地位下降。男性逐渐掌握社会生产中的大权,将女性排斥在外。女性不仅失去先前拥有的各方面优先权,而且随着社会保障的丧失,她们自身也沦为男性的附属品。这种逆转同时也为封建时期的男尊女卑奠定了基础。 二封建社会 进入封建社会,由于前期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转变以及西周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等因素影响,男尊女卑观念形成,并且影响中国几千年,并延续至今。女性在社会分工主要是负担织补。每年七月七日的乞巧节就是妇女向织女姐姐乞讨女红、女工的技法和心得。以后又因为牛哥哥和织妹妹的爱情故事,才演化为中国的情人节的。在这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好不容易得到了一点尊严的男性怎么可以那么轻易地失去自己的权柄呢?于是,各种用来限制女性心胸和志向的学说诞生,他们一个个信誓旦旦,说什么乾坤、阴阳的理论,硬生生把一个人类的一半说成是人类的垃圾和祸害。尤其是那些女性中佼佼者,更是被那些男性说成是祸水。 三近代中国 在这一时期,女性开始了比较独立的生产和劳动,而且形态也不限于织补了。不过,由于这个社会的整个劳动阶级的地位都很低下,妇女就不可能单独地得到提高。而这个时候的社会的上层,女性却依然主要地扮演着花瓶和装饰的角色。所以,这个时代的女性依然是严重低于男性的一个性别。不过,也出现了一些伟大的妇女解放运动家,如向警予,蔡妍等,为女性解放做出了不朽的功勋。妇女打破了近千年的封建枷锁,废除了一些诸如裹脚等惨无人道的封建行为,不仅如此,在思想意识上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越来越崇尚男女平等,享受各种权利等。 四现代中国 (1)政治方面 妇女的参政意识明显增强,而且党政部门和行政部门都有明文规定女性的比例,借以保证女性的政治权利以及体现男女平等的思想意识。 (2)经济方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女性在家庭经济建设方面逐步与男性保持平衡,在市场经济建设领域逐步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砥柱作用。 (3)文化方面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进行,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基本上与男性保持一致,并且涌现出一大批文化名女人,如于丹等

妇女地位变化.

妇女地位变化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近现代社会,女性地位一直饱受争议。历史是不平的历史,那么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也将延续着这种不平等。经历了种种社会革命或变革,直至主张男女平等的当今社会,虽然女性的地位较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从整体上讲,仍然在诸多方面有所阻碍,存在较为严重的妇女地位偏低的问题。 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社会时期,女性地位曾经历了一段巅峰阶段——母系氏族时期。由于女性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在自然分工上占据优势,因此,女性在这一时期占有很高地位,倍受尊崇。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男性在社会生产中的优势日益突出,女性地位极度下降,母权制被推翻。 在奴隶社会时期,女性地位完全沦落,成为男性任意支配的奴隶。在社会分工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性成为社会和家庭中的主力,女性的活动范围则主要局限于家庭之中,生育和家务成为女性的责任,妇女完全丧失自由,成为财产,可任意交易与买卖。 到封建社会,在漫长的封建王朝兴替中,女性一直处在夹缝生存的状态,各种男女不平等情形日趋发展成熟,成为一系列“堂而皇之”的礼教习俗,律法条文,这些精心编织的“天罗地网”牢牢缚住封建社会的女性,让她们自觉地埋没自我。无论是政治,经济抑或文化,女性一律没有过问的权利,甚至更没有婚姻自由。女子不入仕,非一家之主,在家庭中,只是男子的“内人”。此外,“女子无才便是德”, 文化的交流传播与发展只是男子的天地。 直至近现代社会,随着马克思主义及西方开明思想的传入,中国女性从意识上开始觉醒,并且开始接受正规的社会教育,开始提倡男女平等和女权主义。建国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法制的建立健全,女性的各项基本权利逐渐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承认,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家庭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且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而产生的长期不平等的根源,在短时期内是无法彻底根除

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

【摘要】作为当今美国最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之一,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从其诞生到发展壮大,走过了一条独特而又循序渐进的道路。本文以这一理论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为主线,探究其从崛起到壮大的发展规律;并通过对其在各阶段的特征阐述,凸显其在加深人们对边缘话语和少数族裔话语的理解与认识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黑人文学理论;黑人美学;黑人女权主义批评 一、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的诞生——从边缘走向中心 自20世纪初,美国文坛上不断涌现出着名的黑人作家和优秀的黑人文学作品,在此基础上,黑人文学批评理论也发展起来,正逐步由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当今美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流派之一。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的真正形成并初具规模是在20世纪初期,以一系列黑人文学批评刊物的出现为标志。总部设在纽约的黑人政治文化组织及其刊物,如全国有色人种促进会的《危机》,全国城市联盟的《机遇》,以及《信使》、《黑人世界》等都致力于发展黑人文学艺术。这些刊物对扩大黑人文学作品的影响,促进黑人文学批评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创办于1900年的《美国有色人种杂志》上,保琳·霍普金斯(Pauline Hopkins)专门开设了一个论坛来宣扬黑人文学价值观。她认为真正优秀的小说应该是“一代代人成长和发展的历史记录”(Winston Napier,2000:11)。 到了20年代中期,在抵抗种族主义的大环境中,爆发了张扬黑人文化及种族肤色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Harlem Renaissance)。这一运动以艾伦·洛克(Alain Locke)的文集《黑人新生代》于1925年的出版为标志。与杜波依斯不同,洛克认为应该用文学来重构美国黑人的社会身份,黑人文学艺术的使命在于重新阐释和塑造黑人的自我形象。洛克认为黑人文学不仅和其他非洲文化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和世界其他种族或文化民族主义与在艺术、文化和政治上取得的新成就也有着或隐或显的联系。“这种强调新黑人的新艺术、新风格、新追求,重技巧、重自由创作而轻作品的政治使命的宣言式的理论,反映了当时黑人政治和文学艺术上的主要思潮,对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黑人作家有着极大的影响”(王家湘,1998)。在写于1927年的《黑人创作的蓝图》一文中,理查德·赖特(Richard Wright)指出黑人文学创作应该从表现中产阶级黑人的理想和挫折转移到下层市民的愤怒和不满。一时间,赖特式的抗议文学大量出现,“抗议”成为黑人文学批评的重要标准。出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写作行为对于黑人作家来说一直是一种政治行为,所以他们的文学基本上是“抗争”式的。 二、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与黑人美学 始于1964年的黑人文艺运动是美国黑人历史上一次新的文艺复兴,是美国黑色权利运动(Black Power Movement)的具体体现,其规模和影响超过了20年代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这一运动旨在改变黑人在美国的处境和地位,体现60年代黑人的新精神。由于黑人作家心目中的读者主要是黑人,因此,他们更加刻意开拓种族的文化、历史和群体传统。与此相应的是,这一时期的黑人文学批评也主张“广泛的艺术标准和种族融合的诗学,抛弃了源于白人文化的统一的批评标准能够适于阐述和评价黑人文艺的概念”(程锡麟,1993)。他们强调黑人文学艺术的独特性,即“黑人性”(Blackness);强调黑人文化的灵魂和传统,寻求黑人文化的自主性,力图建立创作和批评黑人文学艺术的独特模式,从而建立一种黑人美学. 批评理论和方法的多样化是这一时期黑人文学批评的一个显着特点:从早期琼斯的现象学理

中国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利

女性的家庭权利是其社会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女性在家庭内的平等权利、财产权利、生育权利以及人身安全权利等。过去一百年来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中共文化和商品社会文化这三重压力造成了多数女性的家庭权利贫困[1].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主张女性要内外兼顾、工作家庭两不误。大部分女性除了必须在工作上努力与男性竞争外,在家庭里还要承担大部分家务劳动。尽管社会的半数成员是女性,而女性对社会和家庭的贡献可以说也超出男性(至少就辛劳程度而言是如此),但女权主义等现代理论及相应的研究在中国一直未获得应有的重视,这更大程度上是社会文化观念的约束所致。本文通过分析女性在家庭中地位的历史演变,具体考察她们的家庭权利的各主要方面,希望藉此能促进当代妇女学中家庭关系及女权问题的研究。一、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在家庭中的地位中国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向来不高。宋代以来女性家庭地位低下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摧残女性的缠足现象,它首先是为了取悦于男子的审美需求和性欲偏好,同时迫使女性深居闺房,不问世事,禁锢家中,成为男性的家奴和性奴。[2]有西方学者认为,“缠足是一种政治机制,它反映和存续了妇女社会和心理的劣势;缠足将妇女牢牢地固定在特定的位置、特定的功能”,而且缠足又“是公众态度,是大众文化──它是10个世纪中数以百万计的妇女作为真正的女人的生活方式的关键所在”。[3] “五四”运动以来,缠足现象逐渐废止,“新文化运动”带来了许多新的风气,但家庭中的夫权观念、女性的相夫教子功能和女子的“三从四德”文化,在民国时期一直占据主流。在夫权主导下的家庭里,妻子必须听命于丈夫,女儿必须服从于父母,媳妇必须听命于公婆,许多女性的家庭权益被严重侵犯。尤其糟糕的是,家庭中侵犯女性权益的主要侵害者常常也是女性──如婆婆、后母。“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婆婆们经常以一种不健康的心态,重复自己的婆婆当年的压迫手段,甚至变本加厉地侵犯媳妇的权益和人身自由。后母虐待非亲生之女儿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即便在家中未遇到婆婆或后母的迫害,女性也得面临代表父权的父亲和公公的压力,男性家长经常任意剥夺女性婚姻自主和经济自主的权利。1949年以后,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改善,但妇女解放运动并未深入到家庭之中,政治运动的风暴也未危及家庭中男人的优越地位。虽然传统文化鼓吹的“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文化受到明显的冲击,但在毛泽东时代女性却又多了另外的“二从”,即“从国家”、“从单位”[4].1950年代,许多女性面临“组织上”的压力,在革命的名义和强制之下,被迫服从组织“分配”,与“首长”们结合。政府公然容许和容忍那些“老革命”喜新厌旧,抛弃老家的“黄脸婆”妻子,与年轻漂亮的城市小知识女性结婚。“组织上”用这种方法对那些“革命英雄”实行了性补偿和性报答,但众多小知识女性却被“革命”当作“性礼物”和“性奴隶”无偿赠与,其自由恋爱的权利被剥夺了,而“首长”们结发妻子的合法权益也被“组织上”彻底破坏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普遍在就业、薪资、提升等多方面对女性员工采取歧视性做法,女性不仅难找工作,而且处处受到福利和待遇上的歧视。全国妇联2001年第二次妇女地位调查的结果表明,从1990到1999年,城市女性与男性的工资比率从77.5比100下降到70.1比100,而在农村则从79比100下降到59.6比100.女性社会地位的下降自然影响到她们在家庭中地位的下降。随着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女性被迫离开职场、退回家庭,城市失业者中下岗女工越来越多[5].退回家中的女性尽管不再外出辛苦工作,但心理压力和痛苦却成倍增加。那些仍在工作的女性则不得不降格以求,不仅被迫接受低工资、少福利的歧视,而且可能还要忍受各种性骚扰。在农村,家庭责任承包制实行后,农民家庭普遍需要男性强劳力承担重体力活,再加上人民公社时期的乡村福利制度和“五保户”制度的崩溃,农民家庭的老人赡养只能依靠儿子,出嫁的女性、离婚女性在责任田、口粮田及土地补偿费方面都得不到公正的对待,于是农村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明显下降。[6] 虽然时代变了,观念也有进步,但传统文化对女性家庭权利的约束仍然存在,下面分析女性在家庭中的财产权利、生育权利和人身安全权利状况的演变。二、女性的家庭财产权利财产的拥有、支配和继承是衡量女性在家庭中地位与权利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在传

浅析现代女性地位变化的因素

浅析现代女性地位变化的因素 如今,几乎在所有行业中,都能看到女性自信、勇敢、活跃的身影。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为现代女性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也逐步提升。本文试从影响女性地位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方面,分析现代女性地位提高的动力之源。 由于男女不平等的传统社会文化和社会体制,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又被指责缺少智慧、感情用事和软弱无能,由此形成了消极、被动、柔弱、自卑的传统性别观念,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留守家庭,生儿育女和相夫教子的传统型性别角色模式。在几千年的父权制统治下,广大女性过的是一种被奴役、被工具化和丧失自我的生活,她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力、没有受教育的权力,她们不过是生育的工具和男人的玩偶,更没有地位可言。 而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社会整体也在为实现男女性别的真正平等做积极努力。那么,影响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现代女性社会文化:女性地位改变的有利理论保障 1.现代科学理论为女性改变性别角色模式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人类社会历史悠久,既有绚丽璀璨的文化,又有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在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体系中,父权统治文化决定了女性没可能创造自己的形象与价值系统,女性形象是要男性根据专家的实际需求创造的。而这些内容不仅影响到女性自身的发展,限制了女性的整体素质,更严重的是使女性在社会上追求成功的期望和要求也随之被弱化和淡化。男强女弱、男刚女柔,就是传统文化经过漫长岁月积淀在我们意识形态中,并对现实生活产生着影响。 在社会科学领域,弗洛伊德认为男性优于女性主要是由于两性生理特征的不同,女性生来就是有缺陷的、道德低劣的,而伊丽莎白·格罗茨总结女性主义者贝蒂·弗里丹、伊娃·菲格斯、凯特·米利特、舒拉米斯·费尔斯通、杰曼·格里尔等人共同观点:从根本上说,男女两性社会化的原始材料是相同的,两性生来就有相似的潜能,是社会强加给他/她不平等的性别角色,使得这种潜能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A 越来越多的社会学研究者批评传统的性别角色理论及性别角色刻板化,动摇了传统理论的牢固地位。而现代管理学理论研究也充分肯定女性的领导能力,员工对女性领导的满意程度与之对男性领导的评价相比没有差别。女性领导在做决策之前更能给员工发表意见的机会,表现得比男性领导更佳,而且女性一般有更强的交际、合作和动员能力。这一理论给女性带来的启示是,如果有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