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期末总复习重难点突破1∣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期末总复习重难点突破1∣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期末总复习重难点突破1∣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题期末总复习重难点突破1∣人教新课标

期末总复习

重难点突破卷1拼后的周长与周长的逆运算

一、用彩笔描出下列图形的周长。(4分)

二、我会填。(每空2分,共18分)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分米,它的边长是()厘米。

2.一个长方形的宽是5厘米,长是宽的2倍,它的周长是()厘米。

3.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如果长方形的长是7米,宽是5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米。

4.下面图形的周长是()分米,列出算式是()。5.一个长方形的两条相邻边的和是20分米,它的周长是()分米。6.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米,它的边长是8米。

7.2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拼在一起,拼成的图形是()形,它的周长是()厘米。

三、我会辨。(每题2分,共8分)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3个这样的正方形拼在一起后的图形的周长就列式为2×4×3。()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0分米,宽是2分米,求它的长,可以列式是10÷2-2。() 3.用3个相同的正方形去拼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4.用2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去拼图形,只有一种拼法。() 四、我会选。(每题4分,共12分)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米,它的边长是()。

A.1 B.16米C.16 D.1米

2.用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周长最短的长方形()。

A.长12厘米,宽1厘米

B.长6厘米,宽2厘米

C.长4厘米,宽3厘米

3.观察下面两幅图的周长,结论正确的是()。

第一幅第二幅

A.两幅图的周长都一样长

B.两幅图的周长都不一样长

C.只有第一幅图的周长一样长

五、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每题6分,共18分)

六、我会应用。(每题10分,共40分)

1.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长10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2.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

(1)聪聪用它们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明明用它们拼成了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3.学校举行“我与可爱的小动物”画展,三年级选出20幅作品,每幅作品都是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现在要把这些作品贴在一起,并在四周贴上花边,怎样设计才能使贴的花边最少?

4.一张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板,若把它剪成4张同样的小长方形纸板。请求出每张小长方形纸板的周长。

答案

一、1.描图略。

二、1.5[点拨] 2分米=20厘米。

2.30[点拨] 先求长,列式是5×2=10(厘米)。

3.6[点拨] (7+5)×2=24(米),24÷4=6(米)。

4.28(9+5)×25.406.32

7.长方24

三、1.×2.√3.√

4.×[点拨] 有两种不同拼法。一种是长与长“挨一起”,另一种是宽与宽“挨一起”。

四、1.D2.C3.A

五、5×4=20(厘米)

6+14+8×2=36(厘米)

(8+6)×2+2×2=32(厘米)

六、1.8×4÷2-10=6(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

2.(1)10+10=20(厘米)

(20+5)×2=50(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50厘米。

(2)10×4=40(厘米)

答: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

3.把作品摆成4行,每行5幅,或摆成5行,每行4幅,按这样去贴作品才能使贴的花边最少。

[点拨] 因为20=20×1=10×2=5×4,显然以“5×4”的格局去贴

作品,所贴花边最少。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4.第一种:8÷4=2(厘米)

(12+2)×2=28(厘米)

第二种:12÷4=3(厘米)

(8+3)×2=22(厘米)

第三种:12÷2=6(厘米)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

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8÷2=4(米)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6+4)×2=20(厘米)

答:每张小长方形纸板的周长为28厘米或22厘米或20厘米。

[点拨] 从每幅图中能直观看出原长方形的哪条边被平均分了,其邻边不变或也被平均分了。

教学重难点的制定及其教学策略

教学重难点的制定及教学策略 医专任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分清主次,区别轻重,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可以说,课堂教学中的灵魂就是教师如何讲述重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学习重难点。这样的讲法并不为过,这主要是由于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首先,就医学而言,教师对学生传授的是整个医学教育体系,学科门类众多,知识与技能要素浩如烟海,尽管教材已经对课程的容已经了初步筛选,但仍然很庞杂。而且教学中一定存在教学容多与课时少的普遍矛盾,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容再处理时,一定要细致地剥茧抽丝,遴选出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理清教材脉络主线,从而有效地学习教材。因此,准确地把握并有效地实施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是评价一名教师教学能力优劣的重要容。惟其如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各级教学管理部门为什么在对教师教学日常评估及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将教师教学重难点的掌控能力作为重要指标,在学生学习评价与测量中,将重难点的考核作为主要容。 一、我校教师在教学重难点认知与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在督导听课与教学观摩活动中,我对听课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教学的认识是:愿意主动提高教学水平,教学环节尚完整,但教学预设不够细致,教学生成严重不足,没有形成有效课堂。其中对教学重难点方面,无论是理论认知还是具体实施,都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 1.对教学重难点理论认识不足对教学重难点地位认识不清(在知识体系中);对教学重难点特点理解不足(教学重难点在不同层次学生中的变化);重难点趋同性与差异性。 2.对教学重难点宏观把控不足来源不清、数量不清、资源与重难点之间关系不清、教学预设、教学反馈等活动与重难点之间关系不清。误区:(1)认为教师教材中规定的重点难点就是我们教学的唯一重点难点,不用去调整,直接就可以用。(2)将职业考试的考纲不加整合就是教学重点难点。(3)自己的工作经验就是重难点;(4)无所谓重点难点或处处是重点难点。 3.对教学重难点实施评估不足没有体现、体现不足、手段单一。 二、什么是教学重点与难点 所谓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容,是知识网络中的连接点,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主要线索;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 三、教学重难点的分类

一年级数学试题试卷

卷4 一、填空。(28分) (1)一个数个位上是0,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它里面有()个一。 (2)最小的一位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 ),他们的和是(),差是()。 (3)最小的两位数是(),它比最大的一位数多()。 (5)在9 1 0 12 15这几个数中,()是最小的两位数。 (6)两个两个的数,从4数到14,数了()个数。 (7)11这个数,个位上的1表示(),十位上的1表示 ( )。 二、把下面的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列。(6分) 2+14 8+9 7-4 10-10 3+9 4+7 四、解决问题(40分) 1、图书馆有19本漫画书,借走了7本,有还回来3本,现在有几本漫画书 2、姐姐有16张画片,妹妹有10张,姐姐给几张妹妹后两人就同样多 3、老师今天拿来17支粉笔,上午用了5支,下午用了4支,老师今天用了几支粉笔 4、妈妈给华华买了15块巧克力,他上午吃了2块,下午吃了1块,华华的巧克力少了几块 1、填一填。 (1)2连续加2:2()()()()() (2)3连续加3:3 ( ) ( ) ( ) ( ) ( ) (3)17连续减3:17 ( ) ( ) ( ) ( ) ( )(4)14连续减2:14 ()()()()() 2、把1 2 3 4 5 6 7 8填在下面()里,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 3、大生要做14只纸船,已经做好了6只,还要做几只 4、9个同学堆雪人,又来了同样多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5、从树上飞走了8只小鸟,又飞走了9只,两次飞走了多少 只

6、小明和小华看同一本故事书,小明看了8页,小华看了9页, 谁剩下的多 7、同学们做小旗,用了9张红纸,又用了5张绿纸,他们用了多少张纸 卷5 一、(20分) ⑴看图写数 ⑵ 17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0个一就是一个( )。 ⑶15中的1表示( )个( ),5表示( )个( )。 ⑷在○里填上“>”“<”或“=”。 9 11 6 + 2 8 10-4 4 9 +8 16⑹ 从左往右数,第3盆开了( )朵花;第( )盆和( )盆都开了3朵花; 开6朵花的是第( )盆;0朵花的是第( )盆。 三、4分 (1) 在最长的线下面画“√”,在最短的线下面画“○” (2) 在最多的下面画“√”,在最少的下面画“○” (3) 请你把不是同类的圈起来。 我会想、也会填我会数、也会填 我会比、也会画 正方体有( )个。 长方体有( )个。 正方形有( )个。 长方形有( )个。 圆有( )个。 球有( )个。

小学数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小学数学重难点突破方 法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小学数学重难点突破方法每堂课都有它自己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天天都面临的实际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总结。 一、抓住教材,认真备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我们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上,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为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钻研教材,抓住教材中每一课的重点和难点,认真备课,根据数学本身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征以及认知规律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了充分合理的教学准备,才能为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继知识的基础。这些新知识和旧知识节节相连,环环相扣,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只有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以旧知识为生长点,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总是在旧知识的参与下获取的,脱离旧知识去进行教学,会给学生在理解上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以板书设计为突破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板书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或画出来的文字、表格、图画。小学数学不仅比较抽象,而且逻辑严密,光靠老师的讲解是很难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的。合理的板书不仅能高度地概括出教学内容,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而且,由于它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还可以起到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因此,教师如何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板书内容,合理设计板书格局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动手操作,强化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动手操作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以学生“亲身经历”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它主要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从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感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概念、算理、公式、法则等知识,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分析,直观教学,所以,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理解正确,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通过课堂练习能及时了解当堂教学效果,使教与学的信息得到立即反馈,避免“亡羊补牢”。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能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练习的设计关键在于“精”,即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要突出新知识点,围绕这个知识点让学生多形式、多层次地练习,在练习中理解、巩固,在练

小学一年级数学试题

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小学一年级数学试题 (卷面总分100分 答卷时间:50分钟) 小朋友,考试的时候看清题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写字要端正、漂亮,做题要细心、认真。 一、直接写出得数。 (每小题2分,计24分) 43-6= 81-30= 20+28= 52+4= 80-40= 61+5= 75-3= 47+9= 61-5= 36+5= 16-7+4= 2+10-6= 二、用竖式计算。(每小题4分,计12分) 94-46= 37+45= 43-34= 三、填空。(每小题1分,计33分) 1.看图写数并比较大小。 ( ) ( ) ( ) ( ) 2.99比( )小1;与40相邻的整十数是( )和( )。 3.5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4.一个两位数是六十多,个位上的数比十位的数少5,这个数是( )。 学校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号码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答 案 不 得 超 过 此 线

5.小红练习写字。她正在写第30个字,小红已经写完了( )个字。 6.从94、49、34、25、52 这几个数中,选择合适的数填在圈里。 个位上是4的数 十位上是2的数 比50大的数 7.在得数比50小的算式后面画“√”。 72-4□ 5+43□ 31+20□ 21+20□ 72-40□ 60-8□ 8.刘老师买了一个50元的书包,他要付( )张20元和( )张10元。 9. 10.找规律,填一填,画一画。 (1)25、30、 、40、 、50 (2)100、90、80、 、 、50 (3) (4) 四、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每题2分,计10分) 1.一○二班的学生接近50人 ,一○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2.65 3.像11,22,33多少个? ( )元 ( )元( )角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

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

最新一年级数学试题 试卷

卷4 一、填空.(28分) (1)一个数个位上是0,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它里面有()个一. (2)最小的一位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 ),他们的和是(),差是(). (3)最小的两位数是(),它比最大的一位数多(). (5)在9 1 0 12 15这几个数中,()是最小的两位数. (6)两个两个的数,从4数到14,数了()个数. (7)11这个数,个位上的1表示(),十位上的1表示( ). 二、把下面的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列.(6分) 2+14 8+9 7-4 10-10 3+9 4+7 四、解决问题(40分) 1、图书馆有19本漫画书,借走了7本,有还回来3本,现在有几本漫画书? 2、姐姐有16张画片,妹妹有10张,姐姐给几张妹妹后两人就同样多? 3、老师今天拿来17支粉笔,上午用了5支,下午用了4支,老师今天用了几支粉笔? 4、妈妈给华华买了15块巧克力,他上午吃了2块,下午吃了1块,华华的巧克力少了几块? 1、填一填. (1)2连续加2:2()()()()() (2)3连续加3:3 ( ) ( ) ( ) ( ) ( ) (3)17连续减3:17 ( ) ( ) ( ) ( ) ( ) (4)14连续减2:14 ()()()()() 2、把1 2 3 4 5 6 7 8填在下面()里,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 3、大生要做14只纸船,已经做好了6只,还要做几只? 4、9个同学堆雪人,又来了同样多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5、从树上飞走了8只小鸟,又飞走了9只,两次飞走了多少只?

6、小明和小华看同一本故事书,小明看了8页,小华看了9页,谁剩下的多? 7、同学们做小旗,用了9张红纸,又用了5张绿纸,他们用了多少张纸? 卷5 一、 (20分) ⑴看图写数 ⑵ 17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0个一就是一个( ). ⑶ 15中的1表示( )个( ),5表示( )个( ). ⑷在○里填上“>”“<”或“=”. 9 11 6 + 2 8 10 - 4 4 9 +8 16 ⑹ 从左往右数,第3盆开了( )朵花;第( )盆和( )盆都开了3朵花;开6朵花的是第( )盆;0朵花的是第( )盆. 三、4分 (1) 在最长的线下面画“√”,在最短的线下面画“○” (2) 在最多的下面画“√”,在最少的下面画“○” (3) 请你把不是同类的圈起来. 我会比、也会画 正方体有( )个。 长方体有( )个。 正方形有( )个。 长方形有( )个。 圆有( )个。 球有( )个。

从教学案例中反思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策略

从教学案例中反思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策略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个发现、一处质疑、一句插嘴,这些微小的细节,有时竟藏着一个个教学生成点,关注了这些细节,就是捕捉住了课堂动态生成。在《凡卡》(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课的教学中,由于我及时关注了课堂中的两个细节,致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成的活力,充满了思辨与灵性。 【片段一】凡卡为什么会写信 生1:老师,凡卡没有读过书,他根本不识字,为什么会写信? 生2:是啊!小凡卡家里很穷,他才九岁就被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做学徒,他哪有钱去读书?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凡卡为什么会写信呢?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出答案吗? 生3:我知道,凡卡会写信,是他爷爷教的。 师:是吗?请你说说理由。 生3:因为从文末对凡卡梦境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凡卡的爷爷识字,说不定爷爷在平时生活中曾教过凡卡。 师:说得很好!还有谁认为凡卡会写信是爷爷教的? 生4:从文中“砍圣诞树”一节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小时候在乡下,家里虽然穷,但爷爷很疼爱凡卡,闲暇的时候,爷爷一定会教小凡卡识字。 生5:我很有感触,我也有一个非常疼爱我的爷爷,小时候,爷爷常常教我写字,教我背古诗,给我讲故事,晚上还抱着我数天上的星星。我想凡卡的爷爷那么疼爱他,一定也会这么做吧!这样凡卡会写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师:说得多好啊!原来凡卡会写信是爷爷教他的。谁还有不同的解释? 生6:老师,我认为凡卡会写信,还与另外一个人有关。 师:哦!那是谁呀?是文中的人物吗? 生6:不是。我曾经看过小说的原文,文中说凡卡的母亲在世时曾在席瓦列维父老爷家里当女佣,老爷的女儿很喜欢聪明的小凡卡,教他念书、写字、数数,还教他跳四组舞。由此可以看出,凡卡之所以能写信,是老爷家小姐教他念书、写字的结果。

一年级数学应用题试卷题目(一)

一年级数学应用题试卷题目(一) 1、小明折了9只纸飞机,比小军少折3只,小军折了几只纸飞机? 2、池塘的荷叶上有6只青蛙,跳来了3只,又跳走了4只。池塘里还有几只青蛙? 3、小丁丁做口算题对了21道,错了14道。她一共做了几道口算题? 4、篮子里有10个苹果,被小丁丁吃掉1个,又被爸爸吃掉2个。现在还有多少个? 5、妈妈买来10个苹果,小丁丁与爸爸各吃了2个。现在还有多少个? 6、小红有16本故事书,比小芳多3本,比小明少两本。小芳与小明各有多少本故事书? 7、湖中有8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6只,湖中还有几只天鹅? 8、盒子里有一些月饼,爸爸、妈妈各吃了1个,小明吃了2个,还剩5个。盒子里原来 有几个月饼? 9、商店里有20瓶汽水,上午卖掉了9瓶,下午卖掉的与上午一样多,一共卖掉几瓶?还 剩几瓶? 10、小丽有10支铅笔,小云有16支铅笔。小云送给小丽几支后,两人的铅笔同样多? 11、教室里有男生8人,女生10人,一共有几人?教室里有18人,走了5人,还剩几人? 12、一根绳子对折后长7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这根绳子用掉6米后,还剩几米? 13、小明瞧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瞧了6页,第二天瞧了10页,第三天从第几页瞧起? 14、小丽排队做操,从前面数起她就是第5个,从后面数起她也就是第5个,这一排一 共有多少个学生? 15、军军从一楼走到二楼需要1分钟,用这样的速度她从一楼走到五楼,再从五楼回到 一楼共需要多少分钟? 16、明明从家走到学校要走6千米,这一天她走到一半,返回家拿作业本,又立即赶回学校,这一天她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多少米? 17、车上原有20人,到站下车8人,上车5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18、原来有18个苹果,红红吃了一些,还剩下9个,小红吃了几个苹果? 19、猫妈妈钓来一些鱼,小花猫吃了一条,把剩下的一半分给了小白猫,小花猫又吃了1条,再把剩下的一半分给了小黑猫,这时,小花猫还有4条鱼,您能算出猫妈妈一共掉了多少 条鱼不? 20、小军吃了5个苹果,还剩下3个,小军原来有多少个苹果?

抓住知识间的衔接、运用迁移的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抓住知识间的衔接、运用迁移的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我们先来关注数学的学科特点。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系统性很强,每项新知识往往和旧知识紧密相连,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旧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和生长点。有时新知识可以由旧知识迁移而来,可同时它又成为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数学知识点就像一根根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 由此可见,如果老师能够善于捕捉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自觉地以“迁移”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旧引新、旧中蕴新,组织积极的迁移,就不难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了。 案例: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这样叙述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时,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孤立知识点来教学,通过观察1/2=2/4=6/12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逐一变化,一遍又一遍的叙述由谁到谁的变化过程,老师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不断的重复中体会这一规律的存在,学会用同一语式去表达,但是到最后学生也未必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一句比较简练、准确地数学语言来描述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如果,我们在教学前先来分析一下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知识基础,就会找到与它的叙述非常相似的“商不变的性质”和沟通两者联系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此时我们为了突破“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就可以在课前的复习环节安排对于“商

不变的性质”的叙述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练习。 可以运用迁移方法教学的知识点还很多,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它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的基础上迁移学习,只是增加试商和调商且难度增大、方法更加灵活。再如,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是在学习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迁移,运算方法相同。 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迁移的方法来突破重难点。这种方法得以实施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应该是熟练的,他所掌握的前期知识是牢固的。因此,强调我们每一年段的老师都要把自己视为“把关教师”,让学生“走稳每一步”。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测试题(全套)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题(命题人:王振良) 姓名得分 一、填空(21分) 1.在最高的下面画“√”,最矮的下面画“○”。(2分) ()()()()2.给不同类的物体涂上颜色。(2分) 3 的上面一个数是();5的下面一个数是( );的左边一个数是(); 5 的右边一个数是(); 4.在□里填上适当的数。(2分) 5. 从上图右边数起,第1个鱼缸里有6条鱼,第3个鱼缸里有( )条鱼;有5条鱼的是第( )个鱼缸,它左边一个鱼缸里 有( )条鱼,右边一个鱼缸里有( )条鱼. 6. □里能填几? (4分) 10>□ 3<□7=□□<5<□ 7. 6 7 □9 10 2 □□□ 6 2 □□□□ 8.比7小的数有。 9.比3大比9小的数有。二、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6分) 5+( )=10 8-( )=0 10=7+( ) ( )+2=9 3+( )=10 ( )-( )=5 三、画一画 (4分) 1. 每次画6个△,分成不同的两堆。 ( ) ( ) ( ) 2.画○比△多4个:△△△△△△ 四、在○里填上“>”、“<”或“=” (8分) 5+2 ○ 8 8-4+2 ○ 6 7-4 ○ 3 10+0-7 ○ 2 6-1 ○ 4 9-4+2 ○ 7 5+4 ○ 10 9+1-4 ○ 4 五、填一填,排一排 (6分) 2、0、4、8、9、6、10、1中 1.这里共有( )个数,其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2.从右起第4个数是( ),从左起第3个数是( )。 3.把这些数按从大到小排列:。六、直接写得数 (12分) 10-8= 9-8= 10-8+1= 2+4= 6-3= 8-4+2= 6+4= 2+2= 1+6-5= 8-7= 10-3= 2+7-3= 2+5= 4-2= 6-4+5= 9-6= 4+4= 1+9-4= 七、写一写(5分)

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有效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 点的有效策略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有效策略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一般来说是依据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使知识面广而深的问题;有的则是知识内容相近、相似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或者是由于学生年龄、生活阅历、思维能力与模式、知识水平等内外因素的局限,以及客观事物的发展尚不充分而导致使所学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 在这里,我以郭文姬老师讲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教学为例,就这篇文章的重难点的突破策略,谈谈我认识到的几点看法: 一、一课一难点,重难点能否突破,即在于重难点的确立 一堂课重难点明确了,突破也就有了方向,方法也就会应运而生,围绕重难点在教学环节中设计好突破的策略,才会让学生学得懂,弄得明白。 本节课中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重难点。这个难点确立好了,那么在教学时方向就很明确。 二、注意教学中重点、难点的充分性与延展性 充分性是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作必要的充分适度的展开与延伸,但绝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的同义反复,教学中既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学生发挥主动性,并把两者结合起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指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都要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施行言传身教;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发挥也要依靠教师引导,教师要对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做出全面的调控。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要真正理解和善于运用,而不是生吞活剥、呆读死记。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 本节课郭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圈点自己喜欢的写景词语或者句子,并作批注。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接下来,由各小组中心发言人向全体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教师反馈,及时点拨引导。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重难点就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地被分解并消化了。 三、课堂深刻性:即一课一得 课堂深刻性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精心备课,用心上课,扮演好课堂的主导角色,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课堂岂能不深刻? 然而,语文课堂是否深刻,不能简单的以完成了多少教学任务,解决了多少问题或是学生的活跃度、参与面来衡量。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它不像非文字学科那样,用单位时间内知识点掌握的多和少来判断教学效果。语文偏于感性,更注重读和悟。可以说,语文课堂深刻性就是能调动学生感性思维的课堂,就是能激起学生情感共鸣的课堂。 因此,语文课堂应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空间!教师应多方式、多途径,创设多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

小学一年级数学试卷完整

小学一年级数学试卷完整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暑期幼小衔接提高班数学试卷 一、我会想,我会填 1、写出下面的数 ()()()() 2、写出三个比9大,比14小的数()、()、()。 3、钟面上的又细又长的针叫()针,又短又粗的针叫()针。 4、有一组数:2、9、0、11、6、20、1 5、13 (1)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2)找出比2大比15小的数()。 (3)把这组数从大到小排列: ()>()>()>()>()>()>()>() 5、10个一就是一个();19添上1是(),是()个十。 6、12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5个一和1个十和起来是()。 7、8= 17 — 8 = 8、从3、5、6、9四个数中选出三个数,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二、算一算,我最细心 1、5角-4角=()角 8角+2角=()角 1元-3角=()角 6元+2元=()元 3+9=5+7=6+8=4+9=7+7= 8+6=16-8= 12+6= 7+11=15-7=

3、10-8+3= 18-9+1= 9+2+7= 5+5+5= 15-9+5= 5+8+2= 9+1+3= 4+4+4= 三、我会数,我会画 1、把不同类的圈出来。 2、在多的后面打“√”。 () () 3、在最长的线下面打“√”。 ()()() 四、我会认钟表。 (4时)()()()(4:00)()()()五、我会看图列式计算。 □○□=□□○□=□ 六、解决问题我能行。 1、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8只小鸟,现在有多少只小鸟 □○□=□

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突破重、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几乎每节课都有重、难点,许多知识内容的重、难点基本上是融为一体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及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对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上。在“备好课”专题理论的引领下,在我的教学实践的摸索和探究下,我的教学观也与时俱进,特别重视在备课中怎样去突破教学重、难点,设计和运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备课中,我除了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更注重对重、难点的突破。依据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我设计了恰当的多媒体课件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运用直观手段强化学生的感知,让学生在“做”中去主动建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知识带来的乐趣,从而实现了重、难点的突破,将教学目标真正落到了实处。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知识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多媒体具有声、光、音、像特点和直观、灵活的优势,能充分刺激和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就能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和属性,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和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标强调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想、充分地说、充分地做,要让学生具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去主动建构,去突破重、难点。 以上是我工作实践中的点滴体会,其实,备课中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还有很多。这昭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待进一步学习、汲取、摸索、探究和应用,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伴学生共成长。

一年级数学试题试卷

卷 4 一、填空。(28分) (1)一个数个位上是0,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它里面有()个一。 (2)最小的一位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 ),他们的和是(),差是()。 (3)最小的两位数是(),它比最大的一位数多()。 (5)在9 1 0 12 15这几个数中,()是最小的两位数。 (6)两个两个的数,从4数到14,数了()个数。 (7)11这个数,个位上的1表示(),十位上的1表示( )。 二、把下面的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列。(6分) 2+14 8+9 7-4 10-10 3+9 4+7 四、解决问题(40分) 1、图书馆有19本漫画书,借走了7本,有还回来3本,现在有几本漫画书? 2、姐姐有16张画片,妹妹有10张,姐姐给几张妹妹后两人就同样多? 3、老师今天拿来17支粉笔,上午用了5支,下午用了4支,老师今天用了几支粉笔? 4、块,华华 1、填一 (1 (2 (3 (4 2、 ( 3、 4、学? 5、只? 6、页,谁剩

7、同学们做小旗,用了9张红纸,又用了5张绿纸,他们用了多少张纸? 卷5 一、 (20分) ⑴看图写数 ⑵ 17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0个一就是一个( )。 ⑶ 15中的1表示( )个( ),5表示( )个( )。 ⑷在○里填上“>”“<”或“=”。 9 11 6 + 2 8 10-4 4 9 +8 16 ⑹ 从左往右数,第3盆开了( )朵花;第( )盆和( )盆都开了3朵花;开6朵花的是第( )盆;0朵花的是第( )盆。 二、6分 三、 4分 (1) 在最长的线下面画“√”,在最短的线下面画“○” (2) 在最多的下面画“√”,在最少的下面画“○” (3) 请你把不是同类的圈起来。 (4) 画△,比□多2个。 四、 36分 (1) 2+4= 8-4= 3+9= 5-2= 10-7= 5+7= 3+6= 6-6= 6+9= 2+8= 8+4= 0+5= 9-4= 5+8= 7+8= 14-4= 9+9= 11-10= 19-1= 16-4= (2) 4+ 12- 五、 (1) (3) 五、 (1) (3) ⑸ 买玩 下面 买的玩具 算一 一. 填 1、按顺 ( ) 2、 15 ( 我会算 我会比、也会画 我会数、也会填 我会想、也会填 正方体有( )个。 长方体有( )个。 正方形有( )个。 长方形有( )个。 圆有( )个。 球有( )个。

简易方程--重难点突破

《简易方程》重难点突破 一、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一般方法 突破建议: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本单元的知识大多数都比较抽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和基础,关注到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如爸爸比小红大30岁,当小红是1岁、2岁、3岁……时,学生会用“1+30,2+30,3+30…”这样的式子表示爸爸的年龄,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 即“”。之后教师可以继续追问:这里的表示什么?又表示什么?让学生明白“”既表示爸爸的年龄,还能反映出爸爸和小红年龄之间的关系,这样表示既简明又高度概括了爸爸和小红的年龄情况。使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需要,初步感知抽象的作用。 2.注意突显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在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深切体会用字母表示简明易记、便于运用。以乘法分配律为例,先让学生用语言表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再让学生用字母表示为,这样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使学生感悟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3.适当加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也就是写代数式的训练。如:“一本书有页,张华每天看8页,看了天,用式子表示还没有看的页数”“商店原有120 kg苹果,又运来10箱,每箱重 kg。用式子表示出商店一共有多少箱苹果”等,这是列方程的基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是书面作业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口答方式(个别口答、集体口答、小组互说、同桌互说均可),以提高练习的效率。 4.注意渗透函数思想。在归纳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时,可适当渗透变量间的对应关系、依存关系。如爸爸的年龄随小红的年龄变化而变化,两个量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说明字母取值范围时,可适当渗透函数的定义域思想。可以追问:式子中的字母还可以表示哪些数?可不可以是200?为什么?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式子中的字母还可以是许多其他的数,但是在这里是有一定的范围的,这个范围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不可一概而论。 二、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列方程的一般方法 突破建议:

小学一年级数学试卷(完整打印版).doc

暑期幼小衔接提高班数学试卷 一、我会想,我会填 1、写出下面的数 ()()()() 2、写出三个比9大,比14小的数()、()、()。 3、钟面上的又细又长的针叫()针,又短又粗的针叫()针。 4、有一组数:2、9、0、11、6、20、1 5、13 (1)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2)找出比2大比15小的数()。 (3)把这组数从大到小排列: ()>()>()>()>()>()>()>() 5、10个一就是一个();19添上1是(),是()个十。 6、12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5个一和1个十和起来是()。 7、7 +8=17 —= 8、从3、5、6、9四个数中选出三个数,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二、算一算,我最细心 1、5角-4角=()角8角+2角=()角 1元-3角=()角6元+2元=()元 3+9=5+7=6+8=4+9=7+7= 8+6=16-8=12+6=7+11=15-7=

3、10-8+3=18-9+1=9+2+7=5+5+5= 15-9+5=5+8+2=9+1+3=4+4+4= 三、我会数,我会画 1、把不同类的圈出来。 2、在多的后面打“√”。 () () 3、在最长的线下面打“√”。 ()()() 四、我会认钟表。 (4时)()()()(4:00)()()()五、我会看图列式计算。 □○□=□□○□=□ 六、解决问题我能行。 1、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8只小鸟,现在有多少只小鸟? □○□=□

2、 □○□=□ 3、红红要写17个毛笔字,上午写了8个,还剩几个字没有写? □○□=□ 4、 (1)他们一共做了多少面小旗? □○□=□ (2)要送给幼儿园15面小旗,他们做的够吗?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画“√”。 够()不够() 5、圈一圈,1元钱可以买到哪些学习用品? 6、小朋友做剪纸,用了8张红纸,又用了同样多的黄纸,他们用了多少张纸? □○□=□ 准备浇11棵树, 已经浇了6棵。 还要浇几棵 树? 我做了9面小 旗。 我做了8面小 旗。

语文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策略

语文教学中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策略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就要想办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一般是因为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使知识面广而深的问题;有的则是知识内容相近、相似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混淆的问题;或者是由于学生年龄、生活阅历、思维能力与模式、知识水平等内外因素的局限,以及客观事物的发展尚不充分而导致使所学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在这里,我以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老山界》一文的教学为例,将我认识到的关于突破语文教学中重难点的策略在这里浅谈几点: 一、直奔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 直奔重点,辐射全文这样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学生有了读书、思维的自由和空间,便于长文短教,中心突出。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后,就要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整体感知出发,再联系上下文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 《老山界》这篇文章记叙了红军战士历经千辛万苦翻越老山界的故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红军战士们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了解红军战士的的品质及其情感。教学时,我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质疑问难以后,引导学生由“从哪里可以看出环境的艰难?红军战士是如何翻越老山界的?”这两个问题出发,

辐射全文,联系上下文去读书,去品味,成功地变填鸭式、灌输式、注入式为启发式、探究式、发现式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高效解决重难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需要更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传统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口授来反复说明文章的重难点,但常常事倍功半。而多媒体课件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它能将事物很形象地表现出来。因此,运用恰当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老山界》这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时期,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学生缺乏直观感受。于是,我通过多媒体出示长征相关的资料,播放红军过草地的视频,让学生通过真切的画面感受长征的艰险和革命英雄的顽强毅力、崇高人格,奠定了学生学习课文的认知、情感的基础。 三、学练结合抓牢训练点,突破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于“用”。 在学习《老山界》一课,寻找表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语句段落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感受人物的形象,先引导学生结合多媒体出示的图片理解重点词语及句子;再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指导他们进行分角色表演朗读,在一步步融入感情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人物的品质。到此仍未结束,我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学案例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学案例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 (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

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