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大学 中国政治思想史 教学大纲

北京大学 中国政治思想史 教学大纲

北京大学  中国政治思想史  教学大纲
北京大学  中国政治思想史  教学大纲

中国政治思想史

江荣海

一、教学内容和范围:

中国历代思想学或政治家关于如何治国理民的思想和主张是本课教学的基本内容。讲授范围自先秦直到晚清,重点是先秦诸子百家和近代思想家的思想观点,涉及的重点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商鞅)、韩非、老子墨子、(吕不韦)、(陆贾)、(贾谊)、董仲舒、朱熹、(黄宗羲)、(唐甄)、龚自珍、林则徐、魏源、洪秀全、洪仁玕、李鸿章、张之洞、康有为、(章太炎)、孙中山等。

二、教学目的:

1.基本上掌握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脉络主线,了解中国政治思想是怎样伴随着中国历史的演进而发生、发展和变化。

2.学会联系具体的历史背景,对各种政治思想观点进行分析和评判,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进历史知识,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拓宽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底蕴,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和水平。4.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政治文化,增强历史责任感,强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我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学理论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是课堂讲授为主,间或进行一两次课堂讨论或参观活动,期中做一次作业(小论文:3000字左右),期末闭卷考试。

四、成绩计算方法:

期中作业成绩总分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分的60%;平时出勤率占总分的10%。无故旷课达5次者,以零分计算,不参加期末考试,待以后重修。

五、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江荣海等:《从孔子到毛泽东》,文津出版社,1999年版。

2.主要参考书:

古代部分:

(1)刘泽华,葛荃:《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徐国、陈哲夫、谢庆奎、朱一涛:《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3)萨孟武:《中国政治思想史》,台湾一民书局,1979年版。

(4)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台北联经,1981年版。

(5)朱日耀:《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近代部分:

(6)桑咸之、林翘翘:《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7)黎仁凯:《近代中国社会思潮》,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8)朱日耀:《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9)刘健清,李振亚:《中国近与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第一讲:散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代绪)

一、传统、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传统的界定:传统的特征;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文化的潜意识作用;不能把现实中各种不良现象归罪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等于封建文化;中国古代文化曾受西方的尊崇;传统文化对现代化道路的选择重要影响。

二、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

传统政治文化能否现代化;哲学释义学的含义;对传统政治文化原有命题作新解释的可能性;正面宣扬与反面批判的方法问题。

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里的积极因素举略

民主因素;平等因素;自由因系;监督制度;重视功利;参与意识。

四、为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提高教育水平;强化民族精神;吸收其它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如何看待肯定传统文化的人;如何看待民族感情;防止现代化进程中激进主义和急躁情绪。

五、关于传统文化的一些争论观点介绍

1.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A.儒学为代表的封建文化;

B.以“礼”为中心的文化模式;

C.复杂的统一体;

D.“一”与“多”的统一。

2.传统文化的特征:

A. 伦理、政治为轴心非宗教体系;

B.重现实的入世精

C.同化外来文化的能力;

D.重“义”、“德”而轻“利”、“力”。

3.对传统文化的估价:

A.既是精神财富,又是文化包袱;

B.具有伦理道德价值,而缺乏政治上平等自由价值;

C.劣性文化。

4.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A.恨之入骨,一切否定;

B.同情偏爱,希冀发展;

C.吸取精华,批判糟粕。

5.中国文化的发展前景

A.进一步反省改造,

B.走“西体中用”之路:

C.是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要一元。

六、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现代化?

2.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化化的关系

七、参考书:

1.吉林大学出版社:《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2.岳庆平:《中国的家与国》

3、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4.李秀林:《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

5.方克立:《现代新儒学论集》

6.杜维明:《儒学第三发展的前景问题》见《文化·中国与世界》第二辑

7.朱日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思考》

8、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

第二讲:夏、商、周神权政治思想及其演变

一、夏、商、周的社会概况

五种社会形态的不同观点;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与起止时间;夏朝的断代问题;商朝奴隶制国家机构及商朝的灭亡;周礼与周代官僚制度

二、神权政治思想及其演变

原始社会对神崇拜的平等性;夏代的天命思想;殷商的上帝观及帝祖合一现象;周人的敬天和以德辅天思想;夏、商、周政治思想对中国封建统治的影响。

三、复习思考题

1.解释名词《尚书》;以德辅天。

2.周礼与《周礼》的联系与区别。

3.西周分封制的内涵。

4.中西封建社会的异同。

5.简述夏、商、周神权政治思想及其演变。

四、参考书:

1.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社会》

2.吕振羽:《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

3.赵光贤:《周代社会辩析》

4.田昌五:《古代社会形态研究》

第三讲:孔子的政治思想

一、孔子的生平简介(略)

二、复礼与“正名”思想:

礼是治国的根本;对礼加以“损益”的主张;如何看待礼治思想名正言顺主张及其评价。

三、由己及人的“仁”学

“仁”的基本含义;仁学在政治上体现为德政;五美思恶观;富民利民主张;仁学讨论中的一些相关的问题。

四、人治与尚贤

注重执政者的表率作用;人是道的体现者和承担者;政治关系和政治过程是推己及人的关系和过程;士人应修养成“贤”,执政者应举贤;贤才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主,但不求全责备。

五、孔子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思想史的研究者们对孔子的评价;教者对孔子的认知;孔子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六、复习思考题:

1.解释名词:正名;克己复礼;忠恕;尊五美屏四恶;为政以德。

2.孔子的仁学思想内容及其评价。

3.评述孔子的礼治思想。

七、参考书:

1.孔丘:《伦语》

2.钱穆:《孔子与论语》

3.匡亚明:《孔子评传》

4.曲阜师大孔子文化学院:《孔子》5.梁漱溟:《孔子学说的重光》

6.游唤民:《孔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第四讲:孟子的政治思想

一、孟子的生平简介(略)

二、性善论

中国古代关于人性的不同观点;人性本善,人人相同;人性有大体小体之分;后天的努力对人性有较大的影响;如何评价人性的观点。

三、仁政主张

仁政的核心是保民;保民措施;制民恒产,正疆界;肯定百工职业的正当性;主张商贸自由;教民主张;刑罚为辅。

四、“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轻君不是无君;对时君罪恶的批判与揭露;理想中的君主形象;君臣对等关系;如何处置“君不君”;同情民众疾苦;民心向背关系国家兴亡;尊重民意;民贵君轻思想评议。

五、关于义利王霸

认为儒家轻视功利是误解;以“义”指导求利;反对私利实际上是反对腐败;王道是主张德服人,霸道是主张以力服人;主张正义战争。

六、孟子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教者对孟子的评价;历史上孟子的毁誉与影响;近现代学者对孟子所下的结论。

七、复习思考题:

1.解释名词:人性善;制民恒产;井田;民贵君轻;出尔反尔。

2.孟子“民贵君轻”思想述评。

3.评析孟子“仁政”思想。

七、参考书:

1.孟轲《孟子》

2.吕涛:《孟子评传》

3.翟廷晋:《孟子思想评析与探源》4.董洪利:《孟子研究》

5.杨泽波:《孟子与中国文化》6.王兴业:《孟子研究论文集》7.何晓明:《亚圣思辩录》

第五讲:韩非的政治思想

一、韩非的生平简介(略)

二、以君利为中心和暴力论

人性好利,人人相同;君利中心,君利是一切价值的判断标准;暴力是实现君利的最有力手断和保障;如何评价性恶论和君利中心说。

三、君贵臣轻论

君主是最尊贵的,再坏的君主也不能反对;臣子应自觉以奴事君;君臣关系是虎狼关系;君主应千方百计抑制重臣;儒、法君臣关系观比较。

四、法、术、势三结合的君主绝对专制主义

法是全国臣民行动的共同准则;“法者所以为国”;法应成文并要公开;君主逍遥于法外;法要统一;法要严峻;法要公平;法治与人治的比较。术隐藏于胸并针对治臣;用术不择手段;术治是对法治的背离。“势者君之马”;自然之势与人为之势;以赏罚二柄保势;保势要独尊‘关于权威的评价。

五、韩非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教者对韩非及其思想的总结;韩非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近现代学者对韩非思想的评价。

六、复习思考题:

1.解释名词:人性好利;法不阿贵;挟知而问;人为之势。

2.评述韩非的性恶论。

3.论韩非法、术、势三位一体的君主独裁专制理论。

4.儒、法思想异同比较。

七、参考书:

1.韩非:《韩非子》

2.张纯等:《韩非思想的历史研究》

3.孙实明:《韩非思想新探》

4.谷方:《韩非子与中国文化》

5.阮忠:《韩非子权术人生》

6.王宏斌:《中国帝王术 <韩非子>与中国文化》

第六讲:墨子的政治思想

一、墨子的生平事略及其他(略)

二、兼相爱与非攻思想

社会中相互残杀与混乱源于不相爱;兼相爱应该无差等厚薄;兼相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兼并攻伐是不义之战;加强防御备战,武装保卫和平;赞扬诛讨暴君。

三、交相利用与节用的思想

“利”是仁、义的具体内容;交相利的起点是保证每人人的“生利”;交相利就是要注重实际功用;崇俭节用是墨学的一大特色;节用的矛头是针对国君与王公大人的奢侈;节用不是寡欲;厚葬不利于国计民生;音乐无补于治安民。

四、尚强力与非命

“强”与“力”在社会生活中和重要意义;以“三表法”批判命运观;上天有意志‘世间有鬼神;如何看待非命运、信鬼神的矛盾。

五、“尚贤”与“尚同”

尚贤之为政本;不党不偏的尚贤原则;尚贤主张是对现实政治中尚亲行为的批判;不尚同是社会混乱的原因之一;选民以定是非;尚同主张旨在建立统一的集权主义国家。

六、墨子的历史地位

教者对墨子的评价;墨学成为绝学的原因;墨学在历史上的长期影响;近现代学者研究墨子的结论。

七、复习思考题:

1.解释名词:兼爱;非攻;三表法;非乐;节葬。

2.评述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3.如何看待墨子的非命主张与天志明鬼思想的矛盾?

八、参考书:

1.墨翟:《墨子》

2.焦国成:《救世才士——墨子》3.徐希燕:《墨者研究》

4.孙中原:《墨子的智慧<墨子>说粹》5.陈伟:《墨子兼爱人生》

6.栾调甫:《墨子研究论文集》

7.梁启超:《墨子学案》

第七讲:老子的政治思想

一、老子与《老子》(略)

二、政治思想基础的“道”

道的特性之描述;道的性质;教者议道。

三、无为政治

无为的实质是有为;提出无为政治的时代背景;有为是乱之源;无为政治的内容是薄税剑、尚节俭和慎用兵;实现无为政治的手段是支智、去贤;无为政治的最高理想是小国寡民。

四、守柔持弱的南面之术

静观待复;守弱用柔;居上谦下;知足不争;深藏不露;评议老子的南面之术。

五、老子政治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者对老子思想的评价;老子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近现代学者对老子的定性结论。

六、复习思考题:

1.解释名词:治大国若烹小鲜;无为而无不为;小国寡民;居上谦下。

2.评析老子无为政治的思想主张

3.试论老政治思想的倾向性

七、参考书:

1.李耳:《老子》

2.许抗生:《老子评传》

3.戴建亚:《老子自然人生》4.郭世铭:《<老子>究竟说什么》5.王力:《老子研究》

6.张智彦:《老子与中国文化》7.贺荣一:《老子之朴治主义》

第八讲:先秦政治思想拾零

一、中庸思想

“中庸”的出处与含义;中庸的四种表达方式;中庸也是一种道德观念;中庸思想的利弊得失评价。

二、大同思想

“大同”、“小康”思想的出处与内容;大同思想到底是谁家的主张;大同思想历史影响及其评价。三、杨朱的为我贵己思想

对杨朱其人的不同猜测;为我贵己思想的表述;为我贵己思想的评价。

四、邹衍“五德终始”的政治循环论

邹衍其人以及与儒家的关系;五行相胜说;王朝兴盛与自然中某德相一致的“符应”说;如何评析五德终始的政治循环论。

五、农家许行的君民并耕论

农家更多的关心如何经营田地树艺;君民并耕论的表述;如何评价君民并耕思想

六、先秦主要学派之间的相互影响

墨子曾受儒家影响;法家思想的一部分是由儒家思想蜕变而来;法家也受道家思想影响;道家与墨家也有相通处;农家曾受墨家影响;阴阳家似是儒家之旁枝;老子与孔子也有过联系。相互渗透的必然性。

七、复习思考题:

1.解释名词:大同;小康;中庸;为我贵己‘五德终始;君民并耕而食。

2.如何评价大同思想。

3.试论不同思想相互渗透的条件和结果。

七、参考书:

1.庞朴:《儒家辩证法研究》

2.陈正炎:《古代大同思想研究》

3.黄卓明:《诸子学》

4.李玉洁:《先秦诸子研究》

5.高正:《诸子百家研究》

第九讲:韩非的政治思想

一、西汉经学和公羊经学大师董仲舒生平

今文经与古文经及其比较;董仲舒生平。

二、春秋一统与独尊儒术

董仲舒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董氏对《春秋》经的生视与歪曲;“大一统”是“春秋”之道,大一统思想的评价。

三、天人感应与君权神授

神学中兴的社会背景;人副天数;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董氏神学思想评析。

四、三纲五常说

重民思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关于五常;三纲五常学思想评析。

五、性三品与德教主张

善质通过教化才能成为善;人性有三品之等;重德教主张;以刑为辅;以《春秋》决狱。

六、小结

教者评议董仲舒思想;董仲舒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七、复习思考题:

1.解释名词:古文经;今文经;十三经;人副天数;天人感应;三品人性。

2.批判董仲舒的君权神授论。

3.评析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析论。

八、参考书:

1.董仲舒:《春秋繁露》

2.王永祥:《董仲舒评传》

3.华友根:《董仲舒思想研究》4.周辅成:《论董仲舒思想》5.黄朴民:《董仲舒与新儒学》6.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儒学》

第十讲:朱熹的政治思想

一、谶纬神学、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

何谓谶纬;谶纬神学兴起的历史原因;谶纬神学对当时及后来政治的影响。魏晋玄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玄学代表人物;玄学发展的阶段;玄学思想的主要论题。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宋明理学的派别;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

二、理学家代表之一的朱熹生平简介(略)

三、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哲学

理的特征:理是万物的本源,是唯一的、先天地而生、无情欲、无形迹的精神本体。理与气不相离;理是气的主宰;理构成至善的“天命之性”;气构成有善恶区别的“气质之性”;天命之性派生出“道心”;气质之性派生出“人心”;“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存天理,灭人欲。

四、义利王霸之辩以及“三纲五常”说

义与利的冲突;义利与天理人欲的关系;陈亮对汉、唐的评价,朱熹对汉唐的批评;搂熹并非不讲功利。“王道”与“霸道”的区分;汉唐行霸道因而不如“三代”;陈亮的汉、唐观。三纲五常是天理;《资治通鉴纲目》是维护三纲五常的教科书,政治实践中对三观五常的推行。

五、德与刑

为政以德‘德为政本;圣人行德于上;爱民措施种种;任贤使能;强调教育。为政以刑;为政从严;重刑主张;义理决狱;先德后刑。

六、调和集权与分析的争论

分权论缘起;加强州县政、兵、人、财四权;杂“封建”于“郡县”之间的国家形式设想。

七、朱熹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江苏开放大学中国政治思想史2020考试复习题答案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一、单项选择 1、在商代后期,已经产生了君主的权力来自于(C ),君主是民众的主宰,民众必须服从商王统治的观念。 A.神 B.鬼 C.天 D.地 2、在(B)代后期,已经产生了君主的权力来自于天,君主是民众的主宰,民众必须服从君王统治的观念。 A.夏 B.商 C.周 D.秦 3、“明德慎罚”、“敬天保民”是(A)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A.周公 B.庄子 C.孟子 D.荀子 4、(C)与礼是孔子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A.智B义C仁D信 5、仁与(A)是孔子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A.礼B.义C.智D.信 6、以人性善为出发点,(C)在政治上主张施仁政。 A.墨子 B.庄子 C.孟子 D.荀子 7、儒家中首先引入法的观念的人是(D)。 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荀子 8、荀子是儒家中首先引入(D)的观念的人。 A.仁 B.义 C.道 D.法 9、在(C)看来,“道”是人类社会最理想的状态,而无为正是达到此境界的最直接的途径。 A.墨子 B.庄子 C.老子 D.孔子

10、庄子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B),认为物无贵贱,无是无非。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现实主义D虚无主义 11、(A)政治思想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实用。 A.墨子 B.庄子 C.老子 D.孔子 12、在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中,只有(B )的商鞅变法是最成功的。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韩国 13、(C)是战国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前期法家的思想成果,创立了法术势兼用的君主专制理论。 A.李斯 B.董仲舒 C.韩非 D.荀况 14、仁与礼是(D )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A.墨子 B.庄子 C.老子 D.孔子 15、荀子是(B)学派中首先引入法的观念的人。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16、(B)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相对主义,认为物无贵贱,无是无非。A.墨子 B.庄子 C.老子 D.孔子 17、(A)崇尚的“法治”很有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强化君主权威加强专制统治。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曹操 18、李斯为强化君权而出谋划策,他的强化君权思想具体体现为“(B)”、“深罚”。 A.重罚 B.督责 C.惩罚 D.刑罚 19、汉武帝采纳的董仲舒的建议,终于举起了“独尊(B)”的旗帜,初步实行了指导思想的转换。

哲学导论教学大纲-北京大学哲学系

“哲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号:02330000 新课号:PHI-0-000 课程名称:哲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开课学期:秋季 周学时:2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一、基本目的 在东西方交叉视野中,展示哲学问题的各个侧面和哲学思维的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哲学之门。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 此课程阐释东西方哲理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点,以作为初学哲学者的入门之阶。将以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哲学”的含义,终极实在,知识论,伦理学[人生论],政治哲学等)为讨论的着眼点,看东西方古今哲人们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及其相互关系。揭示问题与争论的要点与难点,呈现哲理思维的天趣,开阔从学者对于世界多种文明和精神境界的理解视野。教学安排: (一)什么是哲学?东西方哲人与哲理思维基本取向的对比(二讲) 阅读材料: (1)《西哲选》15-17,21-25,29;61-65,68-71(苏),83-90(哲学家);119-120(亚);361-365(笛)。 (2)《资料》423-425(泰利士),399-402(普罗塔哥拉),426-428(毕达哥拉斯)。(3)《论语》2.4;7(述而);9(子罕);5.28 (好学),11.26(吾与点也)。[《附加材料》74左;86;86-3-86-5; 82左,缺11.26] (4)《老子》10,15,20。[《资料》147左,150右,155左] (5)《庄子》6(大宗师)。[《资料》197左-202左] (6)《史记·孔子世家》、《老庄申韩列传》。[《资料》355-382] 思考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特点(比如它与宗教与科学的区别)?举出哲学问题的例子。(2)西方传统哲学的门类。 *(3)西方早期哲学家的特点(起码举两个例子)。苏格拉底是典型的西方哲学家吗?为什么? *(4)孔子、老子、庄子和释迦牟尼为人为学的特点(就你能找到的材料而言)。 *(5)中西哲学思想特点的参比。 (6)试思产生中西印哲学不同特点的原因。 (二)终极实在——古代西方、中国与印度的有关思想(三讲) 阅读材料: (1)《西哲选》18-20(毕);30-34(巴);34-37(芝);47-48(德);72-74;83-93(柏);122-125(亚),133-145(亚);211-219(柏罗丁,奥)。 (2)《书经》康诰,召诰。《国语》:周语上:伯阳父论地震;郑语:史伯论和同;越语下:范蠡论天时人事。[《资料》10-22;58,61-71左] 《周易》:乾、坤、屯、蒙、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剥、复、井、革、震、

中国政治思想史笔记

商代王权至上思想 一、祖先崇拜 大致出现在父系氏族公社初期,商代的表现为对先王先公的崇拜。说明自己的权力来自于先王,商代那些与祖先崇拜有关的仪式,实际上已经成为政治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由祖先崇拜发展的王权至上观念 只有君主才是国家的真正代表,君主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而民众则只能是君主专制政治的统治对象。这种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发展道路。 周公民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 一、天命不常 天命:上天授命之意。意思是上天所授予的大命是不固定的,并不是永远的保佑某一个人或一个王朝。周公以天命不常的思想强化周王朝的的政治统治,一方面从天命的角度论证了周灭商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如何顺应天命,巩固周王朝统治的问题。 二、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 周公强调天命与人事的统一,主张从民情中体察天命,实际上是虚与天命,重在人事。三、由于天命不常,上天只保佑那些有德的人,天的意志又只能从民情中反映出来,因此,敬天从命,怀保小民便成为周公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周公有几点表现:1、牢记商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不能贪图安逸,荒怠政事。2、要体察民情。3、要慎用刑罚。 这一思想实际上开了后代重民思想的先河。 儒家的政治思想 一、儒家学派的若干特点 1、儒家创始人是孔子 2、得名原因:六艺之教与孔子职业有关;懂得古代利益,以相礼为职业的人为儒。“六艺”或“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3、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 4、儒家特点: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儒家政治思想本质上是伦理政治、道德哲学;以孔子为师。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 1、身世:孔子名丘,字仲尼。伟大的教育家,开创私人办学之风,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编写删定了“六经”连同《论语》集中反映其政治思想;思想家,并且赋予社会批判精神。 2、仁、礼学说 仁与礼是孔子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仁,包含下列含义: (1)爱人为仁,孔子认为爱人是仁的基本内容,社会的各个等级之间都应该相互仁爱,说平孔子是从伦理学层面上理解社会的政治生活的。 (2)克己复礼为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个人的行为完全符合礼的规范。“仁”是指一个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主要取决于其个人的道德修养。 (3)仁的特征是厚重敦朴;仁的根本是孝悌。在家庭内部优良品质体现为孝悌,在家庭外部体现为忠恕,即诚实待人和宽容。

中国政治思想史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学院 中国政治思想史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天命不常 周公旦辅政后,有鉴于殷亡的教训,多次强调“惟命不于常”认为上天所授予的大命脉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转移的,天命并不是永远地保佑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王朝,而是根据君主的道德修养高低和社会政治、人事的好坏进行转移。 2.儒家 儒家思想的源头主要是周文化,儒原本是官学教师或者礼官,孔子把官学通过私人教学传播到民间,学习的内容(六艺)基本是原来儒的专业,所以逐渐把这一学派称为儒家。 3.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性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也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的总和。不忍之心决定了人善的本性,这种善的本性又经常地支配人的行为。 4.“法后王” 荀子反对孟子那样言必称“三代”(夏、商、周),盲目崇拜“先王”的倒退的历史观,而提出了“法后王”的思想。他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在他看来,三代以前的历史非常渺茫,已没有什么可资借鉴,有历史记载和文字可考的还是三代以后。所以,他更注重当前的现实。荀子并不反对学习“先王”有益的东西,但不应抱残守缺。他提倡应根据现实的需要,对“先王”的东西加以改造。 5.道 从本体论的认识角度,混沌,自然的独立的不可名状的存在,天地之母,万物之根,社会人生观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从宇宙自然观到社会人生观再到政治观,是逐层递进的。 6.小国寡民 老子认为按照无为而治的办法就可以造就一个理想的社会,即“小国寡民”。老子所描述的这个理想社会,主要有如下一些特点:国小民少,国与国之间,民与民之间互不交往;生产力落后,没有分工,没有交换,没有赋税,没有剥削;没有文化教育,没有文字,人们无知无欲;虽有国家,但没有战争,没有暴力镇压,没有纷争欺诈,人们之间自由平等,民风纯朴自然,人人都过着“甘食、美服、安居、乐俗”的闲适生活。老子的这些美好的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在贪暴统治者的压榨下所遭受的苦难,表达了下层人民对暴政的抗议,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美好自由生活的无比向往,因而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 7.法家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主张“以法治国”,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8.君利中心论 君主之利高于国家之利,但并不取消臣民的私利,应采用利导的方法,将臣民的自为之心用来为君主服务。 9.人性好利论 关于人性,韩非发挥了他的老师荀子“性恶论”的观点,也延续了杨朱、商鞅的利己思想,

北京大学本科生新开课流程及教学工作量和课程津贴管理办法

北京大学本科生新开课流程 及教学工作量和课程津贴管理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总则 为加强本科生课程建设,规范课程管理,提高课程质量,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特制定本北京大学本科生课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章新开课程申请流程 第一条教师为本院系开课流程 1、本校教师凭借个人工资号和密码登陆“北京大学校内信 息门户”,在“个人信息——教学信息——我的课程——本科生课程——新开课程申请”处在线填写和提交新开课申请表; 2、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学期对下学期拟新开课程进行 审核,将审核同意的新开课申请表提交学校教务部。提交时间不晚于每学期第10周。 3、教务部组织专家对新开课程进行审核,并及时通知开课 单位审核结果。 第二条跨院系开课流程 4、课程需求单位填写“跨院系开课需求单”,向课程承担 单位提出课程需求;双方应充分沟通、共同确认计划开设课程的相关事宜,如课程名称、课程内容、主讲教师、教学要求等。 5、“跨院系开课需求单”经双方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 报送教务部。提交时间不晚于每学期第10周。如计划开设课程为新开课,课程承担单位应根据沟通结果组织建设课程,按照本办法“第一条”流程申报和审核新开课,并将新开课申请表提交学校教务部;如计划开设课程为已有课程,则经教务部认可后可以直接安排排课。

6、由课程需求单位负责具体排课事宜。每学期排课时,课 程需求单位须与供课单位保持联系,落实课程安排,及时通报授课教师、上课时间等信息。 7、经学校教务部和课程供需双方认可的课程,应列入院系 教学计划,认作按照教学计划安排的正常教学任务。 第三条外聘教师开课流程 8、外聘教师填写电子版“北京大学本科生课程开课申请 表”,并将填写完成的表格提交院系。 9、院系对课程进行审核,并负责录入本科生课程系统。 10、院系将审核同意开设的开课申请表提交学校教务部,由 教务部组织专家进行课程审核,并将结果通知开课单位。 第三章教学工作量认定 第四条教务部按照院系教学计划认可各院系的教学任务。院系需根据新开设课程情况及时修改教学计划。 第五条授课教师教学工作量由教师所在院系(单位)认定和统计,由学校教务部和课程供需双方认可、列入院系教学计划的跨院系授课应记入开课教师的工作量。具体统计方法由开课院系(单位)规定。 第四章教师课程津贴 第六条教务部按照学校规定对学校重点建设课程给予课程津贴,津贴总额按照各院系所承担课程的教学情况和学校的课程津贴标准核算,并通过学校财务部下发至各院系。 第七条教师的课程津贴由教师所在院系(单位)统计和发放。跨院系开设课程教师的课程津贴不能重复领取。 第五章其他 第八条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部负责解释。 附件1:北京大学本科跨院系开课需求单 附件2:北京大学本科生课程开课申请表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论文 关于儒家政治思想的研究 二零一三年四月

关于儒家政治思想的研究 摘要: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儒家以其独特的思想,凸显了其对中国政治的独特价值。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学说“仁政”,以及以德治国的方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处世原则,对中国古代的社稷安稳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体系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政治思想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儒家政治思想的研究,了解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儒家政治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探索儒家政治思想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发,以求得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关键词:儒家政治思想、发展历程、现实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 1.1、儒家政治思想的产生 儒家学派诞生在战火纷飞、群雄争霸的春秋时期,其创始人为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奴隶主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持续。提出“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其中的“礼”,专指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能够实现“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另外,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在百家争鸣的大社会背景下,儒家思想成为当时影响力较大的一派,儒家政治思想产生于儒家思想之中。孔子奠定了儒家政治思想的基础。 1.2初步发展 1.2.1孟子对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 战国中期,生产力迅速发展;各国为争霸竞相改革,政治变革大为得势,思想阵地极为活跃,百家争鸣的局面方兴未艾,以捍卫孔学的孟子,著书立说,批判各家,参与争鸣。孟子对孔子的政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继承了孔子的仁政与德治理论,进一步发展成为仁政说、民为贵、性善论。义利观。在仁政说方面上孟子主张“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要订立制度,使百姓有固定资产。主张均平赋税,减轻百姓负担。孟子还主张保护工商业。孟子提出民为贵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体现了国家可变,君可变,而百姓不可变的思想,这是时代的卓见,也是继承和发扬了民本思想。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仁政是以性善论为基础的。在义利观方面,孟子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孟子要求百姓应该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这样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的显学。 1.2.2荀子对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 战国时期儒学的另外一位重要代表荀子将儒学发展到了另一种高度,是战国时期百家

北京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的暂行规定

北京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的暂行规定 (2007年7月修订) 根据教育部和北京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的有关文件,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一般应进行含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的学科综合考试。为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一、考试目的 学科综合考试,是在博士学位论文开始前或初始阶段,考查博士研究生在本门学科上是否基本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必要的相关学科知识,并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学科综合考试的内容应包括导师所指定学习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学科前沿知识;也应包括导师虽未指定、但作为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的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式 学科综合考试的方式可以是口试、笔试,也可以是口、笔兼试。 四、考试时间 硕士起点的博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进行学科综合考试。本科起点的博士研究生,在入学后的第四学期末之前,进行学科综合考试。硕博连读生在转为正式博士研究生后一学年之内,完成学科综合考试。逾期未考者,按不合格处理。 五、考试委员会 学科综合考试必须组成考试委员会。委员会应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至少五名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主席由具有博导资格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可以参加考试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主席。考试委员会名单和考试方式、范围须经学位评定分委会主席或院(系、所、中心)主管负责人审核批准后,考试方可进行。 六、拟定试题 学科综合考试之前,导师应向考试委员会报告博士研究生的专业、研究方向及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学习和科研任务。考试委员会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要求,拟定考试题目。 七、考试成绩的评定 考试完毕,考试委员会应就本次考试内容所涉及的领域、考生对这些领域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写出详细评语,并按合格、不合格两级评定成绩,填写《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表》,考试委员会主席及委员审核无误后,分别签名予以确认。考试成绩合格,可进入(或继续)博士学位论文工作阶段。学科综合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博士研究生,经考试委员会同意,三个月后可以补考一次。对补考仍不合格者,一般予以退学;

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

江荣海《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读书笔记 一、出处: 江荣海:《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的研究综述 江荣海是北京大学的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等教学或科研工作。其《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是把中国古代和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为神权、儒家、法家、道家、佛学、实学、改良、革命九个专题,围绕着这些思想的源流、实际内容、演变脉络、历史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述。由于中国政治思想时间跨度比较大,范围广,加上了解这些思想有助于掌握中国政治的发展脉络,所以关于中国政治思想的著作层出不穷,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刘泽华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等。 ——关于《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的主要内容 《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一改过去人物传记编年体例为专题式编写结构,主要通过对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地位的几大家思想的分析来理清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变化。 神权政治思想即是用神意来论说政治统治正当与否的思想,将人间的统治秩序和政治制度一概说成超自然的‘天意’或‘天命’的结果。儒家的政治思想以王道仁政为核心,在认识民众和处理与民众的关系上主张民本,以中庸方法处理社会问题,以及为了获得一个稳定的社会提出天下一统思想并且将人类理想社会描述为大同社会。法家学派以人性恶为出发点,主张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为君主专制和独裁服务,通过奖励耕战解决社会矛盾。将道家政治思想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创造期,综合期,因袭期,以老庄为主要代表,提出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佛学的根本原理是‘缘起论’,通过卫佛反佛争论中的华夷、神形之辩深化了佛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宋代儒学分为理学、心学、功利学,主要讨论以‘性与天道’为中心的哲学问题,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认为理想的政治模式为宗法、分封、井田以及推行仁政。明清之际社会批判思想主要坚守儒学立场反对宋明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空疏学分。近代中国的改良思想面临的背景是西方的入侵,改良思想家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从学习经济、科技到学习整体乃至文化教育以达到富国抵御外侮的目的。中国革命思想自古有之,包括汤武革命论、宗教革命论、素王革命论等,到了近代,通过改良派和革命派之间的争论加强了对中国应建立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整理复习

国家起源的传说 ①契约说 ②冲突说 ③贸易说 ④水利灌溉说 ⑤战争说 ⑥圣人造福说 封建制度的含义 1.封建主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君封臣 关系; 2.形成了与封君封臣相适应的封土制 度; 3.中央势力衰落,各封君在其领地有 独立的政治权力 东方专制主义(魏特夫) 1,这种社会是一种“水利社会” ; 2,政治权力的集中和专制;3,一切完全归皇帝所有; 4,东方社会只有皇帝控制下的贵族;5,东方社会的政府对国家的经济实行垄断; 6,东方社会没有法律; 7,东方社会的专制特点具有十分强烈的稳固性。 夏朝的政治过程 政治决策:以占卜决定,建立专门的卜筮之官,也可以“乃召六卿” 政治执行: ①是召集大臣发表誓词,如和有扈氏作战的《甘誓》“行天之罚” ; ②是诸侯会盟“夏启有钧台之享”; ③是征伐不服从者。 夏朝的官员制度 1、中央朝廷官吏外廷:政务官;宗教官 内廷:宫内事务 2、地方侯、伯:同姓以国为姓,分布在王朝中心区以外地区;异姓贵族成为方国、候伯。大国首领为伯。 3,方国对夏朝天子的义务: 1)听命;2)任职;3)提供部队征伐;4)保卫王族;5)纳贡 商朝的行政制度——内外服 1)内服: 第一类是政务性职官:牧正,多工 第二类是军事性职官:师长、马亚、多马、戍、卫、射 第三类是宗教文化类职官:卜巫史 第四类是宫廷内职官:寝宰臣 2)外服:诸侯或方国 义务:戍边、出征、纳贡、服役 商王国时期的国家是一种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有的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方国联盟”,也有学者把这种联合体称为“部族国家”或“早期国家” 。

西周宗法制度 周朝是严格依照宗法制度建构起来的,西周的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西周分封制度 分封制是西周王朝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是周人对被征服土地和人民实行统治的一种措施,也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分封的原则与对象是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功劳的大小(辅佐与同盟)分封,其前提是承认周王的统治。在分封中,授民授土是分封的核心内容。 诸侯国的分封有四种情况 一是周王室的亲属,如鲁、卫; 二是周的功臣,如齐; 三是商遗民,属这类的只有宋; 四是所谓上古圣王的后代,如陈、杞。 西周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五级以下还有第六级“附庸” 国野制 “国”,亦称“乡”,即当时的都邑或较大的居民点。一般来说,国是奴隶主贵族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住在国中的人称“国人”。“野”亦即国以外的广大地区,其地域比国大。居住在野的人叫做“野人”。国人与野人的地位大不相同,前者是统治者,后者是被统治者,政治待遇有着天壤之别。国与野的对立,是西周时期阶级矛盾的具体体现,也是西周奴隶制度的一个特点。 西周宗法制度: 周朝是严格依照宗法制度建构起来的,西周的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内却是大宗。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西周的地方行政体制 严格控制诸侯。 “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 四方诸侯对中央王朝承担一定的义务:定期朝觐、缴付贡赋、保卫王室 刑罚制度 夏有《禹刑》,商有《汤刑》,周有《九刑。以《周礼》为根本法,“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也。”成王制《九刑》,穆王制《吕刑》。主要有“墨、劓(yi)、宫、刖、杀”五刑 春秋五霸”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北大英语公开课程

北大英语公开课程—大学英语 <课程介绍>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 从1987年至今,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分课型教学,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北京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课,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基础课分为大学英语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综合、阅读和听说三种课型授课。新生入学后,参加分级考试,按成绩分别编入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未达到北京大学大学英语入学要求的学生,编入预备级。大学英语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每学期2学分,每周2学时。第二部分为选修课,选修课每周2学时,每学期2学分。选修课分为专题课和通选课。专题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通选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专题课包括高级英语阅读与写作,应用性与创造性英语写作,高级英语听力技巧,美国英语语音,实用英语词汇学,英汉对译理论与技巧、英汉对比研究、社科英语文献选读、大学英语口语,英语名著与电影,英语词汇与英美文化,英语听说,职场英语,文艺复兴艺术作品与圣经故事,英语传统诗歌精华,美国短篇小说与电影等,通选课包括西方学术精华概况,中西文化比较,莎士比亚戏剧名篇赏析等。每位学生必须至少修满大学英语8学分方可毕业。

教学方法及特点 我们的教学特点是,建立多媒体教学体系,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手段,以教师面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并配设教师答疑与辅导。为保证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大学英语教研室的教师坚持集体备课,互相切磋,共同探讨如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方便教学,我们自己开发建设了“北京大学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教师面授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信息量增大,趣味性、多样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主要依托“北京大学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以及出版社提供的多媒体光盘课件,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的效率和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建设多媒体英语教学体系的时候,我们的出发点是将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教师面对面授课仍在整体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英语语言好,而且能通过英语学习,广泛涉猎西方文化及人文思想,从而提高整体素质。我们坚持英语语言和英语思维同时培训的做法,克服了应试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点,忽略英语语言的整体性的缺点,使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并进,从而大大提高了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中国政治思想史试题整理全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概述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重民思想,并结合实际谈谈其现实意义。 答:1、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解为主,充分体现了重民思想。他提出了“惟命不于常”、提出天根据德行“求民主”、主张以民情见天命的思想。周公施政的指导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是保民与慎刑罚。 2、春秋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仁和仁政,主张德治和教化;道家的老子反对严刑峻法,认为民众生活贫困是因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人民生活困苦,统治者却奢侈腐化,大力提倡无为政治;在社会治理政策上,墨家的墨子主张实行富民政策; 3、西汉时期的贾谊,他的重民思想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强调了民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民是国家之本、政治之本,民心向北会直接影响统治者的成败行失,提出与民为敌,民必胜之的思想。这是传统重民思想的认识顶点。 4、唐朝时期李世民的民本思想主要有三点:一、立君为民。二、民养君。三、民择君。 5、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就人才问题:他认为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众之中有大量人才,因此他一生也培养和推荐了不少人才。 6、柳宗元的民本思想有:君民关系上,以民为国本、君本。所以民是国之根本,在官民关系上,提出“吏为民役”的观点。 7、王安石的政治改革思想表现在王安石变法注重对农民问题的解决上。

8、明清时期的朱元璋,在明初,社会残破,经济凋敝,生产争需恢复,他采取了恤民、安民政策。这些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明朝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评价和意义: 古代重民思想史承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提出的。其本质是“名为重民,实为治民“,是统治阶级通知的工具,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建设,针对中国古代钟敏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政治上,吸收钟敏思想的合理成分,以民为本,民心向背对于国家的兴衰,民族复兴作 用非常重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发挥民众的作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使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公民思想意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引导人民群众确定正确的公民意识,抛弃官本思想。 3、经济吸收重民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有重大的知道作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告诉我们要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繁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和谐社会建设,吸收重民思想的利民爱民,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简要概括一下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兴衰发展情况 1.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原因: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这些主张在战国纷争的时代,无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中作业)“我的读书笔记……诸子百家之墨家”

中国在政治思想史 我的读书笔记—— 诸子百家之墨家

我的读书笔记——诸子百家之墨家 墨家的兴起 春秋战国时代,正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代,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社会的转型需要思想学说做理论指导,诸侯之间的激烈竞争又导致他们极力招揽人才。时代的需要,宽松的学术氛围,孕育了中国最朴素而灿烂的思想文化。一时诸子兴起,百家争鸣,互相借鉴又互相诘难。讨论的问题之广,涉及题材之多,发掘的深度之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绝后的。灿烂的文化成果构建成了中国古文化的基本框架,而后中国文明两千多年的发展,尽管也受到一些外来文化影响,但总是被中国文明消化和吸收(如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的佛教,唐朝后期开始传入中国的伊斯兰教,宋代以后开始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晚清时期开始影响中国的西方思想哲学体系),主流文化还是这个时期奠定的。这期间形成的对后世较有影响的学说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所谓东方人的智慧,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韩国,都离不开这几家的范畴。 墨子,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生活年代正好在孔子和孟子之间。墨子早年“学儒家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他看到儒家学说的种种弊端,于是独立门户,开创了墨家学派。毕生为之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墨家学说的发扬光大和实施济世而奔走呼号。在其晚年和身后,墨家渐渐成了最有影响的学说,与儒家学说分庭抗礼,并大有凌驾其上之势。以至于孟子哀叹:墨翟之言盈天下。荀子更是说: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韩非也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墨家学说成于道、儒之后,为什么能够异军突起而盛行一时呢?在于它提出了一些当时儒道两家学说没有提出的社会学说和政治方案,如王天下,正诸侯,尚贤能,等贵贱等思想。尤其它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和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得到了很多小国的支持,反映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呼声。 墨子思想和修身 先秦诸子的学说,主要是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展开的,墨家也是如此。墨子注重品性的完善,认为有四种品行是君子必须具备的: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他认为,君子必须意志坚定,言而有信,言行如一,表里一致,敢于捍卫真理,善于明辨是非,并要经常审视自己。他不但注重本身的修行,还注意到了结交朋友的重要性,说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即我们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墨子跟道家儒家还有个显著不同的地方,就是不他但注重言传,还注重身教,身体力行。墨家的人全部葛衣短衫,亲自劳作。墨子不像老子孔子那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甚至鼓励弟子们以自苦为乐。正因为如此,墨子才深知民间疾苦,才对儒家提倡的繁文缛节深恶痛绝。也是这个原因,墨家才迅速得到广大平民的支持,具备广泛的民众基础,成为一时之显学。 墨子思想和任侠精神 春秋战国时期,尚武、养士之风盛行。历史上著名的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等人府中食客数千,其实食客就是所谓的“士”。士分文士和剑士。文士即谋士,剑士即武士。剑士好勇斗狠,但也讲究知恩图报,经常有剑士为了报答主人的知遇之恩而不惜以身相殉。 墨子看到了这一情况,加以总结和分析并疏导道:“任(注:任侠),损己而益人矣。”并给这种任侠注入新的血液,那就是“义”。 墨子说: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说的“义”,就是正义,大义。那么什么是正义大义呢?

《中国政治思想史》考试资料

《中国政治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 愚者自娱 周公敬天崇德保民思想: 1.1.周公敬天崇德保民思想: ①敬天和尊王的思想:惟命不于常、依德求民生、依民事天命。 ②敬德(根本)、保民(治理民众的态度)、慎罚的思想 2.天子独尊的王权专制思想 ①王是上帝和天的人格的体现 ②强化尊祖敬宗观念 ③宣扬天子至德 3.孔子的思想: ①主张德治:礼治与正名;举贤才;实施平均主义政策侧;愚民政策。 ②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③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④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 ⑤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 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仁义礼智信忠孝爱和中”等。 ⑦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4.孟子的思想

①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人同类”(人在自然界成一类别于其他动物,有内在统一的善)。人心分化为等级(君子与小人的等级之分;劳心与劳力分工说) ②君主与臣民的关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王道、霸道与统一:实行王道得天下,实行霸道亡其身。 5.荀子的思想 ①人性恶说。反对孟子性善说。主张人性要进行改造。(圣人、靠教育、环境和习俗、自我修身) ②礼治思想。圣人制定礼法是为了解决人的欲望与自然和社会间的矛盾;人的生存除了自然条件外必须依靠“群”和“分”来保证。有法必依,不能以法乱法,有治人无治法。 ③君主的个性与他所维护的制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有时甚至相背离。 ④富国和强民。君主的职权在于养人、治人、育人和用人;重视道义;君舟民水论。 5.法家的基本政治倾向是一致的,但每个法家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都讲法(商鞅)、术(申不害)、势(慎道),但三者在他们思想中的地位又不尽相同。 6.法家中的不同流派 (1)李悝

北京大学数据科学专业本科生教学大纲草案2015072501

数据科学专业 一、专业简介 数据科学是运用概率统计、分布式计算、现代软件等综合知识探索来自商业贸易,生物医疗,金融证券,社交网络等众多领域的较大规模或结构复杂数据集的高效存储、高效管理、高效概括、深入分析和精准预测的科学和艺术。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 运用统计分析、机器学习、分布式处理等技术,能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对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有意义的信息,以可视化等技术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传达给决策者,并创造出新的数据运用服务的人才。 三、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34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75学分; 2.选修课程41学分; 3.毕业论文/设计6学分; 4.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2学分; 并须同时满足下列选课要求: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2学分

2)大类平台课程:43学分,其中非本院系课程不低于8学分 必修:35学分 选修:数学科学学院本科生可以在下面由外院系开设的平台课程中选修8学分,其中在表1中至少选修3学分 表1 表2

3)学院课程41学分必修:8学分

4) 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2学分 A.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至少2学分 B.社会科学类:至少2学分 C.哲学与心理学类:至少2学分 D.历史学类:至少2学分 E.语言学、文学、艺术与美育类:至少4学分,其中至少一门是艺术与美育类课程 5)毕业论文和实习实践 6学分 每个学生在第三学年或第四学年里须参加概率统计系开设的毕业论文讨论班或者经批准的其它形式的科研训练,并在导师指导下写出论文、读书报告或实习实践报告,通过考核后获得6学分。 参加毕业论文讨论班的学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或者到经批准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或学校实习实践至少100小时。进行科研训练或参加实习实践活动不应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学院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期进行科研训练或实习实践活动。 五、其他 1.保研要求: 以下成绩按学分进行加权平均,作为确定保研资格和各方向招收研究生的参考:大类平台课程中的全部必修课,学院课程中的全部必修课,大类平台课程中的物理类课程中选一门,必选课程以及其它选修课程中选两门。 2.读研准备: 保送为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在硕士生入学前的两年内选修的数学学院研究生课程,考试成绩在70分以上,且学分没有计入本科毕业学分的,可以计为研究生阶段成绩,获得相应学分。但需本人申请、导师同意、主管院长批准。这种成绩不能超过9学分。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一、名词解释: 1.正名:正名也就是要使每一个等级的行为与其在专制国家的等级结构中 的位置相符,确切的说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也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 非之心的总和。 3.化性起伪:人的本性应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矫正,矫正的结果就是“化 性起伪”“化性”即教化,改变人的恶的本性,“起伪”即礼义是人为的,主张通过后天休养,用人为的礼义道德去教化、改变人性之恶。 4.明分使群:人群聚而组成社会,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在于人能够 组成群体,分享自己的群体生活,这成为人之所以能够统治自然界万物 的一个重要前提。 5. 儒家学派:儒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儒家学 派主要以下几个特点:a.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b.儒家重视伦理道 德的作用,崇尚仁义。c.以孔子为师 6. 法家思想:法家作为一个学派的概念,最早见于司马炎《论六家之要旨》。 法家思想的特点有:a.重视法律的作用b.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c.主张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d.用进化的观点解释历史。 7. 道家学派: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有着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的思想学派, 道家思想学说的核心概念是“道”,把道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绝圣弃 智,绝仁弃义是道家学派的基本主张。 8 墨家学派:墨家创始人是墨子,墨子的学说在战国初期影响很大,墨子 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兼爱,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实用。 9. 淮南子:刘安招致门客集体编写而成,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又融合儒、 法、阴阳诸家,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为统一的封建帝国提 供全面的治理方案。作为汉初黄老派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对后世不少思 想家和政治家们产生了深远影响。 10. 无能子:以老庄自然无为思想是主旨,抨击等级名分,伦理纲常和君主 政治,斥之为祸乱本源,主张人类社会返璞归真,废礼教,弃人伦,无 贵无贱,无君无臣;从批判和否定纲常礼教,君主制度,进而走向否定 人类一切社会关系和文化。 二、简述题 1.简述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政治思想史从中国古代社会到近代社会,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六个时期,即思想形成期、思想发展期、思想完善期、思想反思期、思想转型期、思想变革期、这就是六期发展说。 1)思想形成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先秦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2)思想发展期:秦安隋唐时期,秦时,法家思想发展,而汉朝以后,儒 家思想备受尊崇。 3)思想完善期:宋明时期,出现宋明理学。 4)思想反思期:明末清初,一是封建政权逐渐衰落,二是资本主义萌芽 出现,随着时代发展而反思自身,是思想进步的表现。 5)思想转型期:近代社会,出现了改革派、洋务派、戊戌变法政治思想, 是转型期。 6)思想变革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发动辛亥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力学系列教学大纲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力学系列教学大纲 课程号: 00432214 新课号: PHY-1-044 课程名称:量子力学 开课学期:春、秋季 学分: 3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PHY-0-04*以上)、理论力学(PHY-1-051)、电动力学(PHY-1-043)基本目的:使得同学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初步的计算方法,适合于非物理类专业的同学选修。 内容提要: 1.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实验基础、Hilbert空间、波函数、薛定谔方程、算符、表象变换、对称性与守恒律 2.一维定态问题:一般讨论、自由粒子、一维方势阱、谐振子、一维势垒3.轨道角动量与中心势场定态问题:角动量对易关系、本征函数、中心势、三维方势阱、三维谐振子、氢原子 4. 量子力学中的近似方法:定态微扰论、跃迁、散射。 5.全同粒子与自旋:全同性原理、自旋的表述、自旋与统计的关系、两个自旋的耦合、磁场与自旋的相互作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材与参考书: 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学生成绩评定方法:作业10%、笔试90% 课程号: 00432214 新课号: PHY-1-054 课程名称:量子力学I 开课学期:春、秋季 学分: 4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PHY-0-04*以上)、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PHY-1-011或以上)基本目的: 使得同学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计算方法。适合物理学院各类型同学以及非物理类的相关专业同学选修。 内容提要: 1.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实验基础、Hilbert空间、波函数、薛定谔方程、算符、表象变换、对称性与守恒律 2.一维定态问题:一般讨论、自由粒子、一维方势阱、谐振子、一维势垒3.轨道角动量与中心势场定态问题:角动量对易关系、本征函数、中心势、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述题

论述题 1、概述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重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重民思想是中国传统重要的政治思想。治理国家要注重民心问题,民心的向背关系到社稷安危。如“以民为本”“仁政”等都是重民思想。探究这些对今天的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周朝周公旦“敬天保民”是古代重民思想的萌芽。周公认为敬天的关键在于保民,统治者要体察民情,慎用刑法。了解民众疾苦,体察民众心理。才能顺应天命维护周朝统治。 (二)1、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子产提出“视民如子”的观点。运用经济手段“相地而衰征”使民仓禀实而知礼节,把重民思想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度。 2、孔子的以“仁”为核心思想体系在重民思想上表现为“养民”。经济上惠民使民足食,政治上宽民就是反对苛政的德政,重视民意。 3、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建立“仁政”为核心重民思想体系。 (1)经济和社会政策上:具体有制民之产;平均赋税,保护工商业,轻刑罚等。 (2)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人民是政权转移的最后决定力量。民心的向背是政治成败的决定因素。在以民为本的前提下提出了依据民意选贤举能。 4、荀子继承了以民为本思想,提出君舟民水论。民本就是爱民恤民,富民利民; 第一次把国家的赋税制度与社会生产和富国富民结合,站在国家经济利益的立场上去解释国家的经济政策。他的思想和政策使广大民众大大受益。 5、墨子的“兼爱”“非爱”“尚贤”重民思想。 “兼爱”:他主张爱他人,爱国家,使社会达到一个和睦理想的社会。 “交相利”: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共谋福利。 “非攻”战争都是不义的,反对战争带来的灾难。 从爱惜民力出发,他还提出了“节用”、“节葬”的要求。 6、老子:反对战争,反对封建专制的暴政。主张不贵难得之货、慎征伐等。核心体现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小国寡民社会理想中。老子既反映民众的愿望,又兼顾统治者的利益和要求,起到上下调和的作用。 (三)唐代贞观统治集团是民本思想发展的高潮。李世民继承了儒家的传统思想。特别注重君民、民国的关系,提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命题。李世民认识到民众的力量,而且将儒家传统的重民思想运用到治国实践中去。 (四)1、宋代朱熹“足食为先”的民本思想。要维护封建统治,就要获得民心,而民众的根本在足食,足食的首要问题务农。朱熹以重农,满足人们需要维护封建专制的统治秩序。 2、宋明王守仁的“明德亲民”政治思想:发扬内心光明仁德,亲爱于民,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明德为体,亲民为用,体用兼备,从而达到大治;体现了重民思想。 3黄宗羲提出的“君为民害”论、“民主君客”论和“万民忧乐”论对儒家传统民本思想是继承也是超越,因而可称之为“新民本”思想。黄宗羲提出“公天下”的政治理想。法治上反对一家之法,反对天下之法。在经济上提出了“工商皆本”“均田”“齐税”等主张。 (五)评价及意义。 古代重民思想史载承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提出的。其本质是“名为重民,实为治民”,是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建设,针对中国古代重民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政治上:吸收重民思想的合理成分,以民为本。民心向背对于国家的兴衰、民族复兴作用重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发挥民众的作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使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消除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公民思想意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引导人民群众确定正确的公民意识,抛弃“清官意识”、“官本思想”。 (3)经济:吸收重民思想的“轻徭薄赋”“置民之产”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又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