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府经济学复习

政府经济学复习

政府经济学复习
政府经济学复习

1.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什么?

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任何重新改变资源配置的方式,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在其他人没有受损的情况下受益.它包括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以及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①交换最优条件即任意两种商品 X、Y 的边际替代率(MRSXY )对于每一个参加交易的人来说都是相同的。

②生产最优条件即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 对于使用这两种要素而生产的商品来说都是相等的。③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即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

2.市场失灵的表现:

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表现在:公共产品的提供、垄断、外部效应、市场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完全、优值品与劣值品、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分配问题。

3、政府失灵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的表现?

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主要表现在:

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服务)是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抑或无法全部生产必须由政府提供的产品,如国防、司法、治安、公共照明等。公共产品消费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私人不愿提供公共产品,必须通过政府干预。

2.垄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规模大的厂商往往具有比生产规模小的厂商更多的成本优势,从而击败对手垄断市场。垄断厂商会操纵价格,争取超额利润,打破市场均衡。

3.外部效应:某些市场主体的活动给社会或其他市场主体带来正的或负的影响,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费用或没有获得应得的报酬,而受影响者也没有因为受到损失而得到补偿,或者因为得到利益而付款。正的外部效应给他人带来利益,负的外部效应给他人强加了成本。正负外部效应都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和干预。

4.市场的不完全:如,保险市场、农业贷款、助学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住宅贷款等,需要政府的介入。

5.信息不完全:经济生活中会出现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竞争不充分,影响市场经济机制的运转效率。

6.优值品、劣值品:优值品如教育,劣值品如香烟。优值品和劣值品不能完全靠市场来调节,需要政府进行引导或规制。

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市场经济对经济失衡的自发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社会付出的代价过于高昂。于是,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成为政府的职责。

8.分配问题:在市场竞争实现效率的同时,也可能产生极大的收入分配不平等,造成严重的贫富差距,要求政府进行干预和调控。

4、公共产品的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对一种公共产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效率状况分析,而不考虑其他公共产品的供求状况,更不考虑私人产品的供求状况及资源配置状态。

一般均衡分析:不仅考虑公共产品的供求状况及效率状态,而且考虑私人产品的供求状况和效率状态,及分析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资源配置如何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下实现帕累托最优。

5、如何划分私人经济部门和公共紧急部门的边界?

A.所有权标准:①所有单位都具有公办的性质,它们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它们的运作依

赖于公共资产,它们的收入是公共收入,原则上要纳入政府预算,而其运作所需资金则由政府预算安排。②由于政府是这些单位的所有者,因此单位的活动都或多或少受到政府的控制,并在不同程度上执行着政府的方针政策。

B.产品性质标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单位和组织应划入公共经济部门,向社会提供私人产品的单位、组织以及家庭部门应划入私人经济部门,而不管这一单位、组织是否由政府出资设立。

C. 一般认为,考虑到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采用产品性质标准是较为合适的。

6、税收价格观有何现实意义?

遏制回避税收的行为,防止税收收入流失。从理论上讲,征税人与纳税人作为税收主体都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政府作为征税人拥有课税权的同时,应履行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义务。反过来,纳税人在尽依法纳税义务的同时,应拥有要求、监督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权利。

每一个纳税人事实上会把自己因缴纳税收而遭受的损失与消费公共产品而得到的收益加以对比。回避税收动机的强弱取决于损失大于收益的差额。为了减少回避税收现象,加强税收征管队伍建设,提高税务征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采用现代化的征管手段,加大惩罚力度,是很有道理的,在实践上也取得一定效果,但这仅是解决回避税收问题的一个思路。政府如果能提供合适的公共产品,缩小纳税人损失与收益之间的差额,进而弱化回避税收的动机,也应该是防止收入流失的可行选择。我们要从政府义务的履行方面来寻找弱化回避税收动机的对策:①在思想上应充分认识税收形式的无偿与实质的有偿的辩证统一性。②应该把税收征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A进一步完善税制、公平税负。B税收部门应保证收入及时足额入库。C财政部门应科学合理地安排支出的规模和结构。D政府公共经济部门内各单位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财政资金都能最终转化为社会所需要的公共产品。

7、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

外部正效应:又称正的外部效应,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且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或者是指某些产品的社会效益大于其使用价值的现象。

外部负效应:又称负的外部效应,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且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或者是指某一产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生产者私人成本的现象。

8、外部效应内在化:当某种物品或劳务的私人边际收益或成本经过调整,使用者的各种活动或决策能考虑到实际的社会边际成本或收益时,就实现了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9、政府矫正外部效应的措施主要有几种?

1.征税或罚款:政府对产生负的外部效应的主体进行适当的征税或罚款,使产量减少,部分资源将从该物品的生产中转移出来,从而也就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其最大特征是其数额与外部边际成本相等。

2.补贴:政府对产生外部效益的主体进行补贴,降低其边际生产成本,从而使其在一定价格下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其突出特征是数额与外部边际效益相等。

3.政府管制:政府管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1)管制外部效应水平。(2)管制生产过程。政府更愿意采用管制的办法。

10、简述多数投票规则的特点

概念:最常采用的规则是多数票规则,它要求一项议案或决策需经n/2以上投票人赞成才能通过或采用(n为投票者数目)。多数票规则本身又可以分为简单多数规则和比例多数规则。特点:①因为决策结果往往只体现多数人的利益,不同意的少数派的利益被忽略甚至被损害。

②其决策结果具有强制性,它允许多数人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少数人,从而使他们成为“倒

霉的少数”。③这种规则的决策成本相对一致同意规则较低,但却容易造成投票悖论。④此规则难以避免集体决策中参与者之间的策略行为。

11、简述利益集团的成因

概念:有共同利益的个人通常会组成集团,通过对公共选择施加影响和压力以增进他们所认可的共同利益,这就是利益集团。

成因:对利益集团的成因,杰弗利·贝利在对他之前的研究进行归纳的基础上提供了三种解释:

(1)传统观点:这种理论认为当社会变得更为复杂,集团需求更多、变化更大时,有共同利益的人或组织有走到一起增进他们的利益的趋势。(2)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他认为集团的功能在于向其全体成员提供不可分割的、普遍的利益,因此任何个体都可以无偿分享其他个体努力所带来的集团利益的增加。在解释利益集团为何确实地存在并发挥力量这一问题时,奥尔森强调小团体规模、不同个体利益的不对称性、激励和制裁的作用。(3)政治企业家理论:索尔兹伯里将集团提供给成员的利益分为三类:一是物质利益,二是目的性利益,三是参与利益。索尔兹伯里认为大集团可以通过搭配不同利益的方式诱导集团成员采取行动。政治企业家不但可以从集体行动中获得物质利益,而且可以从中获得非物质利益(包括成就感、名声、荣誉等),这是政治企业家的动因所在。

12、政府失灵的表现及根源

为纠正市场失灵,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但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出现的滞胀现象,引发人们考虑“政府失灵”的问题。

政府失灵的表现:①没有代表性的政府。少数组织良好的特殊利益集团可以通过操纵投票程序、互投赞同票、收买选票来控制投票结果,法律和政策往往体现的是利益集团而非多数选民的利益。②政府目光短浅和行为短期化。选举压力会导致政治决策上的短期行为。受选举周期影响,政府官员会制定一些从长远看弊大于利的政策。③政府活动的低效率。一是缺乏竞争机制,二是缺乏利润动机,三是监督机制存在缺陷。

政府失灵的根源:①“政治人”误区——内部性。“政治人”假定是一种神话,政治家、官僚都是利己的“经济人”,由这些人组成的政府自然会把个人利益带入到政府决策中。这种现象被人们成为内部效应或内部性。内部性则是构成政府失灵的重要原因。②公共利益的不确定。面对社会成员的不同偏好,政府不可能计算出社会福利函数的最优解,“为公共利益”服务这一说法只是冠冕堂皇的借口和托辞。③中间投票人的决定作用。要争取他们选票,候选政治家最佳策略就是提出含糊不清的政策大杂烩。④不完整的信息。许多公共政策都是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作出的,很容易导致决策失误。⑤不成功的政企博弈。企业为了自己利益必将与政府展开博奕。政府官僚在与企业经理交手时常落下风。⑥政策执行中的障碍。政府对于各机构及其政策执行过程常常缺乏足够控制。

政府失灵理论总结:它屏弃了仁慈万能的服务与基于公众利益的经济策划者这一概念,而把国家看作是糊涂的,不完善的、自发地服务于强大的游说集团的利益以及政客和官僚个人利益的机构。

13.垄断可以分为几类?垄断为什么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垄断是指在市场交易中,少数当事人或经济组织(极端而言可以只有一个经济主体),凭借自身的经济优势或超经济势力,对商品生产、商品价格、商品数量及市场供求状态实行排他性控制(甚至实行排他性独占),以牟取长期稳定超额利润的经济行为。

①自然垄断:是规模经济造成的一种状况,自然垄断是自由竞争的结果。理论上讲,在自然垄断行业,只有一个企业时才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②行为垄断:多存在于寡头垄断市场(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③法定垄断:法定垄断是指由于国家权力或通过专门的法律规定而形成的垄断。政府还可通过进入管制只允许一家或几家企业经营某些市场业务而形成垄断。

为什么垄断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课本P83

垄断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垄断厂商也没有动力改善管理、创新技术。

14.政府管制俘虏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乔治·施蒂格勒1971年发表了《经济管制论》一文,他认为:经济管制理论的中心任务是解释谁是管制的受益者或受害者,政府管制采取什么形式和政府管制对资源分配的影响。他首先提出了一系列前提假设条件。第一,政府的基本资源是权力,各个利益集团通过说服政府使用其权力为本利益集团服务。第二,规制者也是经济人,能理性地选择可使效用最大化的行动。第三,政府管制是适应利益集团实现收入最大化所需要的产物。利益集团可以通过说服政府实施有利于自己的管制政策。斯蒂格勒列举了四种产业所谋求的政府的强制力(规制手段):一是政府对特定产业的税收优惠和直接的货币补贴;二是控制产业进入;三是控制替代品和互补品的生产;四是固定价格。

在斯蒂格勒之后有些学者以下几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探讨:

①产生管制的领域一般与市场失灵有关。②政府管制者通常会被受管制企业所“俘虏”。③政府管制者被“俘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交易费用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④尽管存在政府管制者被俘虏的问题,政府管制在经济上还是有效的。⑤管制易于使组织得更好的利益集团受益。政府管制俘虏理论告诉我们,政府管制已经成为企业追求垄断利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像公共利益理论分析的那样为公共利益服务。

尽管俘虏理论可以解释一些管制政策有利于被管制产业的现象,这一理论对于旨在保护消费者的产品安全管制或者旨在改善环境的某些管制,则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这说明,俘虏理论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15.经济性管制的领域与内容有哪些?

经济性管制是指在自然垄断和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领域,主要为了防止发生资源配置低效率和确保利用者的公平利用,政府机关用法律权限,通过许可和认可等手段,对企业的进人和退出、价格、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投资、财务会计等有关行为加以管制。

领域:自然垄断领域和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偏差)的领域。

内容:价格管制,质量管制,投资管制,进入和退出市场管制。

16.社会性管制的领域和内容有哪些?

社会性管制是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保护环境,防止灾害为目的,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伴随着为达到这些目的而制定一定的标准,并禁止、限定特定行为的管制。

领域:卫生、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

与经济性管制不同的是,社会性管制是一种较新的政府管制,它不是以特定产业为研究对象,而是围绕如何达到一定社会目标,实行跨产业、全方位的管制,其中,外部性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社会性管制的基本理论。

内容:对环境污染的管制,对产品质量的管制,对卫生健康的管制,对工作场所安全的管制。

17.结合实际,谈一谈中国放松经济性管制的趋势和政策思路

现状:①过度管制:过度管制指的是政府管制的“越位”和“错位”,管了“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②管制不足:政府管制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社会性管制的“缺位”和“不到位”。中国放松经济性管制的趋势及政策思路: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放松经济性管制成为世界潮流。发达国家对自然垄断产业实行改革,

引进市场竞争,以提高效率。目前,中国的经济性管制还不规范,管制效率较低。中国必须改革现有过于集中、垄断经营的政府管制体制,运用市场竞争机制的积极作用。

①法律制度是政府管制的基本准则:中国应建立政府管制体制的法律框架,作为政府管制的基本准则;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政府管制体制改革应该采取“以立法为先导”的原则,根据各自然垄断产业的技术经济特征、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的目标等因素,由全国人大颁布相应的法规。

②政企分离是规范政府管制的前提:中国自然垄断产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特点,就要把政企合一的政府管制体制改革成为政企分离的体制。政府将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而是通过新设立的专门管制机构来监督、管制企业的市场行为。政府管制的新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制定有关政府管制规则;颁发和修改企业经营许可证;制定和监督执行管制价格;实行进入市场的管制,等等。

③有效竞争是政府管制的政策取向:政府制定放松进入产业的管制政策,以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作为政府管制的政策取向。要做到:实行自然垄断性业务与非自然垄断性业务相分离的政策;在总体上使整个自然垄断产业处于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状态。对地区性垄断企业有效运用区域间比较竞争管制方式.政府管制政策应具有动态性。

④经济原理是政府制定管制价格的基础:应该逐步以经济原理为基础建立高效率的新型价格管制体制。

18.公有企业有哪些特征?

①行为目标的公共性:非公有企业的行为目标是很清楚的,具有鲜明的私人性特征,即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公有企业的行为目标却具有鲜明的公共性特征,其生产经营的目标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②调节机制的计划性:非公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受市场机制的调节。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三大分体机制。公有企业尽管也从事生产经营行为,但其却受政府计划机制的调节。企业生产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这是由公有企业所要满足的需要的性质以及公有企业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③活动领域的特定性: 非公有企业活动于市场有效作用的领域,即私人经济部门,公有企业活动于市场失灵的领域,即政府公共经济部门。④考核标准的社会性:公有企业效率的考核标准具有特殊性,即应该采用社会的标准来考核。这要求:公有企业所处的领域首先必须是合理的。其次,考察公有企业的效率的高低,要考察企业生产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

19.应该如何理解公有企业的功能?

公有企业由于产权归属的公共性决定了其有着与非公有企业所不同的质的规定。这种质的规定的特殊性决定了公有企业特殊的结构、运行机制以及功能。

①公有企业功能的集中表现:弥补市场失灵

公有企业的功能就是弥补市场失灵,这其实也是公有企业功能的一般特征。公有企业功能的实现必然受整个公共经济部门功能实现的制约。公共经济部门的功能整体来说就是弥补市场失灵、满足公共需要,所以公有企业的功能从整体上讲,也就是弥补市场失灵。

②公有企业功能的具体表现

(1)从资源配置角度所做的考察:资源配置是指资源在不同的使用方向上的分配和使用。公有企业可以弥补私人经济部门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的市场失灵。首先,公有企业可以调节私人经济部门的资源配置结构。第一,其可调节私人经济部门资源配置的产业结构。第二,公有企业可以调节私人经济部门资源配置的地区结构。其次,公有企业还可纠正私人经济部门的微观资源配置行为。

(2)从收入分配角度所做的考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遵循的是要素分配原则。市场

机制作用下的收入分配不能符合社会所能接受的公平标准,需要通过政府加以调节。产权公有意味着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是取决于人们的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和劳动能力的强弱,从而否定了由于非劳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所带来的收入分配差距。这就是公有企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所在。

(3)从稳定经济角度所做的考察:公有企业本身可以作为政府调节经济的手段,这是因为公有企业客观上具有稳定经济的功能。此外,公有企业可以直接执行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而可以有效缓解其他手段的压力。首先,从收入角度分析,政府可以直接通过增加公有企业可支配收入的办法来增加公有企业的支出,进而调节社会总需求。其次,从支出的角度分析,政府推行财政政策的目的通常在于发挥财政增支的乘数效应。如果能有公有企业的配合,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会更明显。

20.什么是财政平衡?如何理解财政平衡?

概念:财政平衡即财政收支平衡,也称预算平衡,是指国家预算的收入与支出在量上的对比关系,按我国的统计口径,是指当年的收支对比。因此,财政平衡不过是财政收支对比的一种理想状态,是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追求的目标。

理解:①应树立相对平衡的观点。财政平衡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收支正好相等,在实际生活中,略有结余应属基本平衡,略有赤字也应视为基本平衡,两者都是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因而财政平衡追求的目标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基本平衡或大体平衡。②应树立动态平衡观点,不拘泥于一个财政年度内的收支平衡。动态平衡观要求考虑年度之间的联系和衔接,研究未来财政收支的发展趋势,研究经济周期对财政的影响及财政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以求得一个时期内在平衡。③应树立整体平衡观点。财政平衡或不平衡,通常指中央政府的预算执行结果。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具有产生盈利的能力,但它们也有花掉这些盈余的冲动,支出用于相对来说是非生产性的活动中,而没有用于抵消中央政府的赤字。从这层意义上说,财政平衡应是整体平衡而不是局部平衡。

21.财政政策的基本特征、基本功能和主要类型是什么?

特征①财政政策的制度性和阶级性特征:任何财政政策只是针对一定时期的具体情况而选择确定的,只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内起作用的。

②财政政策的稳定性与变动性相统一的特征:政策的稳定性总是相对的,而变动性才是绝对的。

③财政政策目标、手段和效果的统一性特征:无论是对制定财政政策的要求而言,还是从衡量财政政策正确与否的客观标准来看,都应该是目标、手段、效果这三者的统一。

④财政政策调控的间接性: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财政手段的灵活有效运用,去达到影响经济、实现间接宏观调控目的。

功能:①导向功能:是指对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有引导作用。

②协调功能:表现在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失衡状态的制约、调节能力。

③控制功能:通过财政政策对人们经济行为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制约与促进,实现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④稳定功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整总支出水平使货币支出水平恒等于产出水平,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主要类型:①按照财政政策手段,财政政策可分为税收政策、公债政策、投资政策、补贴政策、公共支出政策、预算政策等。

②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它包括自动稳定的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③按照财政政策作用的不同方面,将财政政策本身的内容与对经济运行状态的影响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可分为总量调节政策、结构调节政策。

22、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是什么?

财政政策目标:是指国家通过运用财政政策工具所要实现的目的。国的财政政策目标主要应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来决定。我国财政政策目标是多元的,相互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它们有层次之别,可分为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财政政策最终目标即总目标,财政政策中间目标即分目标,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前提条件。

①财政政策最终目标: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必然是在不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②财政政策中间目标:物价相对稳定。物价相对稳定;收入的合理分配;经济适度增长。

财政政策工具:亦称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国家通过预算形式加以运用的财政政策工具)、税收、公债、财政投资、财政补贴、公共支出(公共支出是国家在预算中安排的社会文教、行政、国防等支出的总称。)

23、什么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对货币、信贷总量与结构进行控制与调节的行为准则。广义的货币政策,不仅包括中央银行在短期内对货币、信贷进行调控的行为准则,还包括中央银行对货币、信贷控制与调节的一般行为过程;货币政策的长期目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或监测指标的选择;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货币政策行为的传递;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等等。

24.简述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目标一般包括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①稳定物价:就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策,使物价总水平在短期内保持基本稳定。②充分就业:通常是指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③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④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在对外经济往来中全部货币收入和支出大体平衡或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

25、论述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最终目标的实现所经过的各个环节和具体过程。在西方,主要有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这两个学派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上有着重大的分歧,这决定了他们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上也有重大分歧

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的政策在增加国民收入上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投资的利率弹性和货币需求的利率的弹性。

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最初思路可以归结为: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收益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会进一步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主要环节是利率,货币供应量的调整首先影响利率的变动,然后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

26、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形式有几种?各种组合形式的效果如何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也就是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三种类型政策的不同组合。现在我们从松紧搭配出发来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效应。

①“双紧”政策:即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是指旨在抑制社会需求的政策,主要通过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规模等手段来限制支出、抑制社会总需求。紧的货币政策是指以紧缩需求、抑制通货膨胀为目的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提高法定准备率等市场经济手段以及紧缩信贷计划等行政计划手段减少货币供给,进而达到其紧缩的目的。这种政策组合通常可以有效地制止和压缩需求膨胀和通货膨胀,但同时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性作用。

②“松货币、紧财政”政策:即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松的货币政策是以扩大社

会需求来实现刺激经济增长为目标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具有抑制需求的作用,所以它和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一般可起到既控制需求、又保持适度经济增长的作用。但两者也有个松紧搭配适度的问题,过松货币政策可能会在总量上抵消紧的财政政策对需求的抑制作用,进而产生通货膨胀;过紧财政政策可能会进一步使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造成经济停滞。

③“紧货币、松财政”政策:即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具有刺激需求、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作用,而紧的货币政策则可以防止过高的通货膨胀。该政策组合既可以使经济保持适度增长,同时实现对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又可以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但若松紧搭配不当,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例如,过松的财政政策有可能造成赤字累积,且造成社会总需求过于旺盛,进而在总量上抵消紧的货币政策的抑制需求作用。反之,货币政策过紧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良的阻碍作用。

④“双松”政策:即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减税和增加政府开支来扩大社会总需求,由于政府支出和税收一般都带有明显的方向性,对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松的货币政策在总量上会扩大货币供给,进而扩大社会需求总量,因而在方向上同财政政策是一致的。在社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政策组合可以起到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增加就业的作用。但该组合往往会造成严重的通膨。

27、如何正确理解收入分配的含义?

收入分配:指社会产品在一个社会内部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割和占有,即把一定时期内的社会产品分归不同的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所有的行为和活动。它的内涵涉及四个问题:①分配什么:收入分配对象或分配客体的确定。②谁来分配:收入分配主体权力和资格的确定。

③分配多少:即各分配主体面对“有限的产品世界”,各自应该占有或能够占有的份额和比率。这也是收入分配活动中的核心问题,它与“分配权力”相关。④如何分配:收入分配机制和分配方式的选择。

28、收入分配差距的衡量指标有哪些?标准差、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分组计算法、离散系数

29、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应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①提出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即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如何贯彻这一原则的思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也就是说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两个不同的分配长层次上各有侧重。③进一步界定了政府和市场两种经济运行机制在收入分配制度安排上的职能,清晰地界定了市场与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不同职能。初次分配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再次分配注重发挥政府的收入调节功能。

30、试述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也称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购买性支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满足全社会的公共需要,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购进商品或劳务时所发生的支出。购买性支出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和公共投资性支出两大部分。

转移性支出:指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与购买性支出不同,转移性支出与商品和劳务交易行为没有发生直接联系,而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目的而采取的资金转移措施

31、简述财政支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经济效益原则:指要通过财政支出使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使社会资源得到最大的“效益”。

②公平原则:指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劳务和补助所产生的利益在各个阶层的居民中的分配应达到的公平状态,能恰当地符合各个阶层居民的需要。

③稳定原则:指财政支出应有助于防止经济波动过于剧烈

32、试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①政府职能的扩张:政府职能不断扩大是导致各国政府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需要加强政府的经济干预和经济调控功能,其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扩大政府的公共支出。现代国家的政府不仅要干预经济,还要支持科学技术研究,以及提供更高的社会福利保障,因而这种经济职能上的扩张也必然会带来整个公共支出总量的增长。

②社会福利事业的扩大:为了缓和矛盾,资产阶级国家通过举办公共福利事业来调节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保证低收人者的最低生活需要。

③经济与收入的增长: 经济增长会使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导致政府收人的增长,它不仅为公共支出的增长提供了可能,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刺激和带动了公共支出的增长。

④人口的不断增长: 随着人口的增加,居民对各方面公共服务的需求总量必然会相应增加,而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所需的费用也在不断增长,这些都促使公共支出的增长。

⑤技术的进步:高经济增长和收人增长速度,为财政支出的不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不断的需求。

⑥其他因素:物价的上升、税收征管的强化等。

33、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的条件是什么?

①必要条件:市场失败

市场失败是政府投资的必要条件。这有两种情况:第一,私人部门不愿、不能提供,导致已有供给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由于基础设施的正外部性特点,私人资本不愿提供或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私人资本不能提供,都可能导致基础设施的供给小于社会需求,此时政府有必要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这是政府对市场的补充。第二,私人投资导致基础设施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由于基础设施的自然垄断性,私人投资企业如果按边际成本定价,必然出现亏损;如按平均成本定价,不符合资源配置帕累托条件。此时政府需要取代私人部门投资或对私人投资实施补贴,这是政府对市场的矫正。

②充分条件:政府能弥补和矫正市场失败

政府投资的充分条件是政府能弥补和矫正市场失败,这就是效率与公平。政府投资的效率除了政府投资项目本身的效益评估以外,更重要的是与私人投资效率的比较。而公平与否,则主要取决于投资决策体制。一般来说,决策机制越民主,结果越公平。

③除此以外,政府预算约束也是政府投资的充分条件之一。在预算约束一定的前提下,政府需要根据投资效益的评估来选择优先投资的项目。

34、对科教文卫事业的投资中哪些应由政府负责?为什么?

①从财政的角度看,科技活动属于混合公共产品。科技活动属于混合公共产品。一方面,市场能够提供一部分科研经费;另一方面,有些科研活动不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因而不能通过市场获得资金,私人部门往往不愿意对这类项目投入资金。

②教育不是纯公共产品,它不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其边际成本远大于零,与平均成本基本相同,而且对受教育者收取费用并不困难,但它不是纯公共产品.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都在为社会提供的教育服务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政府对教育的投资能够使教育产生更大的外部效益。

③卫生事业实际上由医疗和卫生两个方面组成,医疗服务并不必然要求政府出资提供。卫生服务主要应由政府出资提供。

④因此,政府应当为那些有助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出资;为基础科学研究出资;为卫生事业出资。除此之外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都可以由社会出资。当然,为了尽快改变教育或科技相对落后的现状,政府尽其所能加大经费投入,也是必要的。

35、什么是社会保障?它有什么特点?它的内容是?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社会成员因失业、年老、疾病、伤残、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生活困难时,向其提供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服务。

特点:(1)广泛性。社会保障的受益范围是广泛的。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覆盖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

(2)福利性。社会保障应在社会成员面临生活困难时提供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

(3)互济性。社会成员为社会保障进行的缴纳同他可能享受的保障并不完全对等,社会成员之间可互相调剂。

(4)强制性。为了保证这一基本权利的实现,国家须通过建立社会保障法规强制实施。(5)立法性。为了使社会保障具有权威性,正确地调整各阶层、各群体以及个人对社会保障利益关系,就必须把国家、集体(雇主)、个人(雇员)在社会保障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内容: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组成。其中,社会保险处于核心地位,社会救助属于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被视为社会保障的最高目标,社会优抚起着保证特定阶层基本生活条件的功能。

①社会保险: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有政府、企业和个人多方共同筹资,在劳动者及其家属遭遇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风险时,为防止其收入中断、减少或损失而提供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制度。

②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国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在享受基本生存权利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居民劳动报酬和基本生活保障之外的给付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向全体社会成员普遍提供的资金补助和优价服务。

③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原始形式,是指政府通过公共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对没有劳动收入来源和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因疾病或伤残丧失劳动自救能力的人、因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家庭或丧失父母资助的儿童,以及对低于国家规定最低收入标准的困难户等,提供的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和实物援助。

④社会优抚: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和服务,是一种带有褒扬和优待抚恤安置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36.简述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及其筹集模式

①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既要满足其需要,又要充分考虑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国家、经济组织和个人的负担能力。从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看,大多数国家实行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的办法,或者依据具体情况,由这三种来源的不同组合构成。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模式.

②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模式:基金制模式:采用预筹积累方式来筹集资金,在若干年里,按规定的一定比例逐年逐月缴纳以积累形成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险税模式:社会保险税是为筹集特定的社会保险款项,对一切发生收支关系的雇主、雇员,就其支付、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混合制模式:混合制是指根据是保证内容的不同特征,资金的筹集一部分采用基金制方式,一部分采用社会保险税方式。

37.什么是财政补贴?它有哪些特点?

财政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形势及制定的方针政策,为了有计划地调节社会供求和社会经济生活,通过资金再分配给予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一种财政性特定补助。

财政补贴具有其他经济手段所不能代替的特性:①政策性。财政补贴的依据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政策目标,因而具有很强的政策性。②时效性。③灵活性。财政补贴也无需建立相对规范的制度、固定的补助数量来实施,因此在调节经济活动、协调各方面的经济关系时,比税收等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来得更直接、迅速。

38.现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通过国家财政集中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资财收入。

主要形式:①税收收入:税收是政府为履行职能,凭借国家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②债务收入:国家采取信用形式,以债务人的身份向国内和国外举借的各种债款,称为公债或国债。③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收益也叫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主要是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身份,以上交利润、租金、股息、红利和权益转让等形式所得的收益。④这是指各级政府及部门所收取的各种费用和基金性收入,包括行政执法过程中收取的各种规费和公共财产使用费。⑤其他收入形式是指上述五种收入之外的政府的各种杂项收入,比较常见的有罚没收入,对政府的捐赠。此外,还有经济学意义上所谓的“通货膨胀税”。

39、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是形成财政收入的基础,一国财政收入的规模最终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这种制约是基础性的。

②生产技术水平对公共收入规模的制约: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技术进步速度较快,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分的财源。二是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低。

③制度因素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制度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基本社会经济制度。制度决定了政府职能的大小,从而直接影响财政集中度,即财政分配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政府职能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划分影响各级政府财政分配在整个财政分配中的份额

④价格因素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在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上。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往往还和产品比价的变动同时发生,而产品比价关系变动将以另一种形式影响财政收入。

40、政府取得财政收入要遵循哪些原则?

财政收入原则是一个国家组织财政收入应遵循的基本准则。财政收入是与效率和公平两大问题相联系的,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故必须正确选择财政收入的原则。

①立足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原则②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规范中央和地方收入分配的原则③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原则:“区别对待”,是指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对不同的财政来源区别对待。一是可以对不同地区有所区别,二是对不同的产业有所区别。“合理负担”则有两个含义,一是受益者负担原则。二是按能力负担的原则。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网考题库)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网考题库) 已整理试用,百分之90的题目。 判断题 1.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A正确 2.按照政府经济学的理论,政府完全可以解决市场失灵的现象。B错误 3.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是政府履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能的目标。B错误 4.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应该实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府经济政策。B 错误 5.边际利润大于边际成本,资源配置可达到最优状态,也就是“帕累托效率”(B错误) 6.公共物品的消费既具有竞争性也具有非竞争性。(B错误) 7.布坎南提出的“俱乐部物品”是属于准公共物品的范畴。(A正确 8.准公共物品和公共物品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对于准公共物品,消费者数量增加到某一个值后,就会出现边际成本为零的情况。(B错误) 9.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属于市场化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A正确) 10.总的说来,管制方法通过牺牲经济效益来实现环境目标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外部不经济性的手段。(B 错误) 11.从公共选择的基本含义及其理论发展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公共选择的程序.公共选择的决定机制没有很大的差别。(B错误) 12.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A正确) 13.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多峰偏好,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的。(B 错误) 14.政府购买性支出不能遵循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准则。(B错误) 15.皮考克和怀斯曼认为内在因素是政府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B错误) 16.公共投资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劳务的前提与基础。(A正确)17.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主要涵盖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起到基础性作用,有利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同时具有利润的项目。(B错误) 18.财政贴息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对) 19.政府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预算内资金的总和。(B错误) 20.政府收入对纳税人经济行为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影响。(A正确) 21.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是国有企业或国家参股企业的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A正确2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物品由政府无偿提供,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强制.无偿征收的税收。(B错误) 23.公共定价是针对某些特定的公共物品,其收费主要考虑能否弥补成本,而不考虑是否取得利润。(B 错误) 24.行政规费是指政府机关为某些特定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应服务所收取的费用,这些收费主要是配合国家对有关行为.活动的统计.管理,并适当弥补政府管理成本费用,不以增加政府收入为目的。(A正确)25.公债即“国债”,它是政府债务收入的主要形式,也是政府财政活动的重要内容。(B错误) 26.公债的债务主体是公共管理部门。(B错误) 27.资本主义国家发行的公债主要用于筹集建设资金。(B错误) 28.社会主义国家发行的公债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B错误) 29.公债最初是作为弥补财政赤字手段而产生的。(A正确) 30.公债依存度是衡量一定时期公债累积额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情况。其计算公式是:公债依存度=(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100% (B错误) 31.建国以来,我国一直编制传统的政府预算,也称为功能预算。(B错误) 32.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比较通行的预算编制方法。(A正确 33.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是“基数+增长”,这种方式既简单易行,又科学合理。(B错误) 34.预算的执行原则是“统一领导.统一管理”。(B错误) 35.预算调整的主要形式是预算的追加。(B错误) 36.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财政资金分配上的集权与分权问题。(A正确) 37.政府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是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A正确) 38.一般来说,预算外资金是指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纳入政府预算,由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自收自支.自行管理的财政性资金。(B错误)

2018电大政府经济学期末网考答案小抄(全)

政府经济学网考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B.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 1998年以来我们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国债投资项目大约有70%的资金投向了中西部。这是典型的(C更注重社会公平)的政府经济决策。 BOT的全称是(A.build-operate-transfer) A: 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的话,增值税属于(A.流转税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我国设立(C.五)级政府预算。 按照公债本位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D.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 按照联合国范本和经合组织范本的规定,下面那一项不是确定居民身份判断规则(A.是否具有经常性住所)。B: 部门预算的分类基础是(D.按部门分类)。 部门预算下预算的调整的审批权在(C.财政部)。 C: 财政投融资与商业投融资的区别不包括(C.结果的非盈利性) 车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车船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依法(D.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使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A.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D: 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是按(A.按预算组织形式划分)。对政府预算进行分类 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A.缓和需求不足)的作用。 当政府收入增长率大于通货膨胀率时,政府名义收入会(A.增长) 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C.名义增长,实际减少)。 对具有拥挤成本,或资源稀缺,需要抑制消费,防止浪费的公共物品,可按(D.B和C均可)定价。 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好如下:对A而言----高>中>低,对于B而言-----低>高>中,对于C而言-----中>低>高。这三个人中偏好属于多峰偏好的是(B.B)。 F: 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等彩票发行的审批权集中在(C.国务院)。 G: 改革开放后,我国与(B.1981)年恢复国内公债的发行。

2019春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指导.doc

2019 春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指导 一 .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 ( A. 各级政府 ) 。 2.政府经济的依据主要是 ( B. 社会公共权力生 ) 。 3.1776 年亚当·斯密 ( C. 《国富论》 ) 的发表 , 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D.市场 ) 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5.( C. 寡头垄断 ) 是指在市场上存在几个生产厂家 , 这些企业可以控制某一领域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价格 , 但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竟争。 6.企业在竞争中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 , 扩大生产规模和产品市场占有量 , 当其产量和市场份额足以 控制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时所产生的垄断属于( B. 过度竞争产生的垄断)。 7.( c. 对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是指政府在运用政策工具, 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 , 受政府机构内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政府各部门关系的制约, 政策效果未能如期实现, 出现全部或部分失效的现象。 8.( B. 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是指政府在制定、实施有关经济政策, 调节经济运行 , 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时 , 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不一定能够及时做出反应 , 或者其行为不能向政府希望的方向 转变 , 价格波动、生产要素流向等市场形势政府不能完全控制 , 致使政府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9.(D、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是指政府财政收支等重大决策, 需要通过立法程序来解决 , 涉及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社会各阶层及其成员的切身利益, 其结果往往是相互妥协以达成协议 , 政府部门的有关判断、政策主张不完全能够实现。 10.在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中 , 优先考虑收人和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 , 调节收入差 距 , 为贫困阶层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 体现社会公平。同时 , 尽可能减少收入公平分配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消极影响。上述政策选择属于 ( D.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 ) 。 11.转变政府经济职能要求建立服务型政府 , 服务型政府以( A. 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为根本理念 , 以提供私人、社会不愿意提供或没有能力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为主要职能。 12.按照公共物品的( B. 性质)分类 , 公共物品可分为纯公共用品和准公共用品。 13.按照公共物品的 ( A. 收益范围 ) 分类 , 公共物品可分为地方性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以及全球 性公共物品。 14.关于公共物品一般均衡分析 , 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 D. 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分析》中论述的。 15.按照外部效应的 (B. 最终结果 ) 分类 , 可将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16.公共选择的基本原理是将 ( C.经济学 ) 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17.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 ( A. 詹姆斯·布坎南 ) 提出 , 经过众多学者发展而形成的 . 18. 我国预算年度是 ( A. 从当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 ) 。 19.按照 ( B. 政府职能 ) 划分 , 政府支出可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 他支出五大类。 2o. 按照 ( A. 经济性质 ) 分类 , 政府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1.按照 ( C. 预算管理体制 ) 分类 , 政府支出可分为中央预算支出和地方预算支出。 22.按照 ( D.预算编制方法 ) 分类 , 政府支出可分为经常性预算支出和资本性预算支出。 23.在“成本一收益”法中 , ( C.净现值 (NPV) )是评价政府支出绩效的关键 , 将直接决定一个项目是该实施还是放弃。 24.为便于使用 , 社会贴现率仍然是以 ( B. 一般市场利率 ) 作为参照标准。 25.社会救济的目标 , 是维持居民 ( A. 最低 ) 生活水平需要。 26.政府收人按 ( A. 收入形式 ) 分类 , 可分为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资产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以及捐赠收入等。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2012新版)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 说明:选择题没有重点,需全部掌握;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的重点题号上加框,并且题目用红色标出。 一、单项选择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 A )。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行业协会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B )。 A、道德劝说 B、社会公共权力 C、财产所有权 D、法律制度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 A )。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追求商业利润 C、满足官僚享受 D、维护阶级统治 4.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量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 C )。 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 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 5. 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 D )。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 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6. 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是( B )。 A、公平与效率兼顾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D、公平与效率相机抉择 7. 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 C )。 A、道路 B、教育 C、皮衣 D、医疗卫生服务 8.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数量上的区别是( A )。 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B、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C、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D、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9. 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 A )。 A、免费搭车的问题 B、逆向选择问题 C、委托代理问题 D、劣币驱逐良币问题 10. 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A )。 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B、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通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C、产品和劳务的成本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D、产品和劳务的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11. 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A)。 A、交易成本零或很低 B、交易成本很高 C、交易价格很低 D、交易价格很高 12. 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办法是(C)。 A、征税 B、财政补贴 C、交易 D、排污收费 13. 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 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14. 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B)。 A、马斯格雷夫 B、布坎南 C、德斯坦 D、维克塞尔 15.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A)。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部分答案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 部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B.社会公共权力 2.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 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3.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 A.免费搭车的问题 4.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 A.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 5.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 D.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 6.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的作用。 A。缓和需求不足7.现收现付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优点是()。 D.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 8.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收入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 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主要是()。 D.剩余产品价值 9.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 C.名义增长,实际负增长

10.隐性债务是指()。 A.没有反映在政府预算帐面上的债务二、不定项选择题 11.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 A.政府收入 B.政府支出 C.宏观经济管理12.在衡量政府支出的成本时需要考虑()。A.政府实施该项目过程中实际花费掉的人力、物力 B.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C.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13.下列属于直接税特点的是()。 B.税负不易转嫁 C.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 D.税负较为公平 14.政府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有必要进行全面调整的情况有()。 C遇特大自然灾害、战争等特殊情况D.遇国民经济发展过分高涨或过分低落 15.持续的通货膨胀会造成()。 A.增加生产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 B.引起资源的过度分配D.阻碍资金向生产部门转移 三、名词解释 16.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17.契税:是在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权属转移过程中,向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四、筒答题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 答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是()。 1.人的道德缺陷 2.政府失灵 ·3.市场失灵 4.个人主义 2:某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由一家公司提供的主要原因在于()。 1.经济实力雄厚 ·2.自然垄断 3.政府保护 4.其他主体缺乏供给意愿 3: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为()。 1.对于自由市场的强调 ·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3.政府的强有力指导 4.平均主义 4:对选民行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理性的无知”的经济学家是()。 1.奥尔森 2.布坎南 3.尼斯坎南

·4.唐斯 5:专利制度所形成的垄断现象就其成因看属于()。 1.经济垄断 ·2.行政垄断 3.自然垄断 4.科技垄断 6: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是()。 1.按劳分配 ·2.平均主义分配 3.按需分配 4.按阶级分配 7:正的外部效应指的是()。 1.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2.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3.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4.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8: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所提出的最大结论在于()。 1.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3.外部性 4.官僚也是经济人 9:下列西方发达国家中,尚未建立福利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是()。

1.英国 2.瑞典 ·3.美国 4.挪威 10: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1.摩擦性失业 2.周期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1:垄断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1.道德缺陷 ·2.进入障碍 3.供给意愿不足 4.资源短缺 2:最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是()。 1.美国 2.法国 3.瑞典 ·4.英国 3: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债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样对我国造成了不利影响,受此影响我国政府将财政政策调整为()。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二)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政府支出相对量 2、购买性支出 3、转移性支出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趋势 A、不变 B、增长 C、减少 D、无法考察 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 A、随着社会的发展,完善国内外法律规章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随之递增 B、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大 C、在经济工业化和随之而来的管理集中化、劳动力专业化的条件下,经济结构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化 D、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 3、下列支出项目中适合用公共定价法的是() A、公路 B、国防 C、政治 D、资本性投资 4、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 A、等于一般贴现率 B、小于一般贴现率 C、大于一般贴现率 D、无法确定和一般贴现率的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 1、影响政府支出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

A、政治性因素 B、经济性因素 C、社会性因素 D、国际性因素 2、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的有() A、基本建设支出 B、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C、科技三项费用 D、农业支出 3、政府支出绩效与微观经济主体支出的绩效相比,差别主要在() A、经济活动的地位不同 B、成本与收益的计算范围不同 C、在具体进行相关方案的选择的标准不相同 D、支出的目的不同 4、在衡量政府支出的成本时需要考虑() A、政府实施该项目过程中实际花费掉的人力、物力 B、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C、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D、机会成本 5、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 A、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B、采购目的的非盈利性 C、采购管理的公开性 D、采购范围的广泛性 6、政府采购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竞争性原则 B、公开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盈利性原则 四、简答题 1、简述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和用途。 2、政府采购的含义及其与政府支出绩效的关系

2020年电大《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必考重点【最新整理版】

电大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考试小抄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 A )。 A.政府B.企业C.个人D.行业协会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B )。 A.道德劝说B.社会公共权力C.财产所有权D.法律制度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 A )。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追求商业利润C.满足官僚享受D.维护阶级统治 4.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 C )。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 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 5.外部正效应指的是( A )。 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6.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 D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 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7.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是( B )。 A.公平与效率兼顾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D.公平与效率相机抉择8.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 C )。A.道路B.教育C.皮衣D.医疗卫生服务9.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 A )。 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B.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C.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D.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10.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 A )。A.免费搭车的问题B.逆向选择问题 C.委托代理问题D.劣币驱逐良币问题 11.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 D )。A.价格接受者和产量调节者 B.价格接受者和产量接受者 C.价格调节者和产量调节者 D.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 12.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 A )。 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B.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通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C.产品和劳务的成本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D.产品和劳务的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13.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 A )。 A.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 B.交易成本很高 C.交易价格很低 D.交易价格很高 14.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 C )。A.征税B.财政补贴C.排污权交易D.排污收费15.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 B )。 A.马斯格雷夫B.布坎南C.费尔德斯坦D.维克塞尔 16.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 A )。 A.政府决策B.企业生产决策C.个人消费决策D.劳动者劳动决策 17.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好如下:对A而言----高>中>低,对于B而言-----低>高>中,对于C而言-----中>低>高。这三个人中偏好属于多峰偏好的是( B )。 A.A B.B C.C D.B和C 18.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 B )趋势。A.不变B.增长C.减少D.无法考察19.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 D )。 A.随着社会的发展,完善国内外法律规章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随之递增 B.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大C.在经济工业化和随之而来的管理集中化.劳动力专业化的条件下,经济结构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化 D.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 20.下列支出项目中适合用公共定价法的是( A )。A.公路B.国防C.政治D.资本性投资21.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C )。 A.等于一般贴现率 B.小于一般贴现率 C.大于一般贴现率 D.无法确定和一般贴现率的关系 22.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不包括( D )。 A.投资主体和投资能力不同 B.投资效益的评价标准不同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政府经济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排序版)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政府经济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排序版) (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1.试卷号:1189; 2.适用专业及层次:行政管理本科; 3.资料整理于2019年5月6日,涵盖了2007年7月至2019年1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比较行政管理性支出和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2015年7月试题] 比较行政管理性支出与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2012年7月试题] 答:作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购买性支出相比具有特殊性。 首先,公共行政部门所提供的行政管理,是面向全社会的一种管理,其数量与价值都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确定,其管理对象和接受管理的主体不具有排他性,因而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其支出也必须由政府财政予以提供,因而政府提供经费的来源,是向全体社会成员收取的税收。 其次,从直接生产与消费社会财富的角度看,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 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2009年7月试题] 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2010年7月试题] 答: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 (1)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有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 (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 (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有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有做出相应的调整。 阐述科斯定理的涵义。[2015年1月试题] 阐述科斯定理的涵义。[2016年7月试题] 答:科斯定理的涵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它还可以解释为: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人分配结果的不同。 从国内外公债管理的经验分析,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2009年7月试题] 从国内外公债管理的经验分析,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2010年7月试题] 答: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2)生产关系类型;(3)安定政治背景;(4)国家职能范围;(5)财政政策选择;(6)金融市场状况;(7)公债管理水平。 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有哪些?[2009年1月试题] 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有哪些?[2012年1月试题] 答: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主要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当发生两种税收管辖权重叠时,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通过优先承认跨国纳税人向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国家所缴纳的税收来借以减轻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 在各国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中通常采用的避免、消除或缓和国家重复征税的方法主要有免税法、扣除法、低税法、抵免法等。 简述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补充] 答:在多数规则下,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简述编制部门预算的必要性。[2018年1月试题] 答:(1)有利于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2)有利于预算编制的公开、透明,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提高了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4)部门预算是完整的功能预算的基础。 简述财产税的特点和功能。[补充] 答:与其他类型税种相比,财产税具有税源稳定、税负难以转嫁的特征。 1

最新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A、政府B、企业C、个人D、行业协会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A、道德劝说B、社会公共权力 C、财产所有权 D、法律制度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追求商业利润C、满足官僚享受 D、维护阶级统治 4、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5、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A)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B、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4、能较好地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的税率是( B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累进税率? D、基准税率 11、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A)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 他人的利益B、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通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C、产品和劳务的成本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D、产品和劳务的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12、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A)A、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B、交易成本很高C、交易价格很低D、交易价格很高 13、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C)A、征税B、财政补贴C、排污权交易D、排污收费 14、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B)A、马斯格雷夫B、布坎南C、费尔德斯坦D、维克塞尔 15、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A)A、政府决策B、企业生产决策C、个人消费决策D、劳动者劳动决策 16、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 B )趋势A、不变???B、增长? C、减少??D、无法考察 17、下列支出项目中适合用公共定价法的是(A )A、公路?? B、国防?? C、政治?? D、资本性投资 18、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C )A、等于一般贴现率B、小于一般贴现率C、大于一般贴现率D、无法确定和一般贴 现率的关系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精简版)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一)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什么?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市场供求所形成的均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使任何两种产品对于任何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任何两种生产要素对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技术替代率都相等,从而达到任何资源的再配置都已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处境变坏的同时,使一些人的处境变好。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1)交换最优条件。2)生产最优条件。3)产品混合最优条件。 (二)简述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 答: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1)公共产品的提供。2)垄断。3)外部效应。4)市场的不完全。5)信息不完全。6)优值品、劣值品。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8)分配问题 (三)什么是公共产品?其与私人产品相比有哪些不同属性? 答:公共产品指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公共产品属性:1)不可分割性。2)非竞争性。3)非排他性。 (四)政府矫正外部效应的措施主要有几种? 答:西方主流经济学提出的对付外部效应的常用方法有:1、征税或罚款。2、补贴。3、政府管制等。政府管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A、管制外部效应水平。B、管制生产过程。 (五)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1)利用市场机制。2)政府管制 (六)垄断可分为几类?垄断为什么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答: 1)自然垄断。2)行为垄断。3)法定垄断。 垄断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垄断厂商和消费者都从中得到好处:垄断厂商的利润进一步提高,因为最后一单位产量给他带来的收益大于他支出的成本;消费者的福利进一步提高,因为他实际上对最后一单位产量的支付低于他本来愿意的支付。在垄断条件下,虽然厂商能获得垄断利润,但消费者损失了消费者剩余,两者相抵,整个社会的福利遭到了净损失。除了上述效率损失外,垄断厂商没有动力去改善管理,创新技术也是一种效率损失。垄断导致低效的资源配置,这是政府干预的主要原因。 (七)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是什么? 答:1、财政政策的目标指国家通过运用财政政策工具所要实现的目的。它构成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是财政政策中的主导方面。 1)财政政策最终目标:确立财政政策的最终目标,首先必须明确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要求,即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 2)财政政策中间目标:A、物价相对稳定。B、收入的合理分配。C、经济适度增长。 2、财政政策工具,亦称财政政策手段,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措施。1)国家预算。2)税收。3)公债。4)财政投资。5)财政补贴。6)公共支出。 (八)简述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的区别。 答: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交换为标准,可以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这类支出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政府一手付出货币,一手得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购买性支出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和公共投资性支出两大部分。 转移性支出指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与购买性支出不同,转移性支出与商品和劳务交易行为没有发生直接联系,而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目的而采取的资金转移措施。这些公共支出并不反映政府占用社会经济资源的要求,相反,转移只是发生在社会成员之间的资源再分配,政府只起中介作用。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再分配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目标的实现。 (九)简述财政支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 1)经济效益原则。2)公平原则。3)稳定原则。 (十)收入分配差距的衡量指标有哪些? 答: 1)标准差。2)离散系数。3)分组计算法4)洛伦兹曲线。5)基尼系数。 (十一)简述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及其筹集模式。 答:从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看,大多数国家实行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的办法。 分为三种模式:1)基金制模式。2)社会保险税模式。3)混合制模式。 (十二)现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1)税收收入。2)债务收入。3)国有资产收益。4)政府费收入。5)其他收入。 (十三)如何理解现代税收原则的含义? 答: 1)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公认的税收的首要原则,这一方面由于公平对维持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转必不可少,另一方面由于税收矫正收入分配不均的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是不可或缺的。人们对税收的公平原则做出了许多种解释,大体区分出了两个子原则,即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 2)效率原则。税收的效率原则即为税收征收的所得和所费的关系。讲究效率要求尽可能增加所得和尽可能减少所费。税收效率原则包括经济效率和税务行政效率。 3)稳定经济原则。稳定经济原则也称作“机能财政原则”。这一原则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宏观调控思想的一个表现,现在已成为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杠杆,发挥引导和保持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的作用。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政府经济学》题库及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l0分) 1.投票悖论 2.税收支出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l0分) 1.政府经济的目的是( )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追求商业利润 C.满足官僚享受 D.维护阶级统治 2.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 ) 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B.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C.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D.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3.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相同点在于( ) A.都属于转移性支出 B.都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 C.都属于社会生产性支出 D.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4.政府收入的源泉是社会总价值中( )部分。 A.转移价值 B.工资 C.转移价值和工资D.剩余产品价值 5.国家税收制度中不同税种区别的主要标志是( ) A.课税对象 B.纳税人C.计税依据 D.税目 6.下列事项中不属于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内容的是( ) A.国有企业分立 B.国有企业合并 C.国有企业核算D.国有企业分立破产

7.政府收取行政规费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政府收入 B.增强行政执法力度 C.弥补财政赤字 D.配合国家有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8.现代政府预算最早产生于( ) A.英国 B.美国C.瑞典 D.德国 9.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 ) A.产出增加,利率上升 B.产出减少,利率下降 C.产出增加,利率下降D.产出增加,利率变化方向不确定 10.我国在对外已经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列入协定的适用税种主要包括( A.财产税 B.流转税 C.所得税 D.关税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l0分) 1.公共投资范围包括( ) A.基础产业投资 B.农业投资 C.职业教育投资D.科技开发投资 2.社会保险与普通商业保险的区别在于( ) A.兴办的主体不同 B.前者有强制性,而后者没有 C.前者有福利性,而后者没有 D.达到的目的不同 3.公债市场功能有( ) A.公债市场为政府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 B.公债市场可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C.公债市场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 D.公债市场能够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 4.预算收入的征收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功能是( ) A.及时、足额征收预算收入 B.按财政体制的规定划缴到各级政府的财政金库 C.及时、足额地拨付预算资金 D.按照标准考核、监督、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5.财政补贴从形式上可分为( ) A.价格补贴 B.企业亏损补贴C.税收支出 D.财政贴息 四、简述题(每题l0分,共30分)

《政府经济学》考试复习题(完整版)

2011MPA3综合班《政府经济学》考试复习题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授课教师:苗庆红教授 北碚区旅游局张艳 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1)公共产品的提供:公共产品(服务)是必须由政府提供的产品,是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产品,由于公共产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所以公共产品消费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 2)垄断: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垄断的产生,垄断市场,这是形成垄断的一个原因,另一种原因是规模报酬递增。 3)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指某些市场主体的活动给社会或其他市场主体带来影响,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费用或没有获得应得的报酬,而受影响者也没有因为受到损失而得到补偿,或者因为得到利益而付款。 4)市场的不完全:市场除了无法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具有外部效应特征的产品外,对另外一些产品也难以适度供应,此时则存在着市场不完全的问题。 5)信息不完全。完全竞争市场关于信息的假定是非常理想化的,另外,获取完全信息也要付出成本。因此,经济生活中会出现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对称现象。6)优值品、劣值品:优值品和劣值品不能完全靠市场来调节,需要政府进行引导或者规制。 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一直是困扰政府的严重经济问题。 8)分配问题:以上分析的各种市场失灵说明,光靠市场机制本身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但即使在市场运行实现了“帕累托最优”时,也存在政府干预的其他原因。 2.什么是公共产品?其与私人产品相比有哪些不同属性? 答:公共产品指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公共产品属性: 1)不可分割性。不可分割性指公共产品通常是作为一个整体向社会提供的,它通常没有一定的计量单位,消费者消费公共产品一般不能自主选择消费的数量,

政府经济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经济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是政府在管理经济时的作用遭到削弱,而市场的作用得到强调并日益加强。 第一节政府经济学概述 一.政府与基本经济问题 每个经济主体都必须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一)生产什么 1.不同主体的选择不同。三类经济主体:非市场主体的部门如国防,完全决定于公共选择的结果;市场主体的部门,由市场价格信号来决定;准市场主体部门,由公共选择与市场价格信号共同决定 2.不同产品的选择不同。政府部门生产的产品包括公共品、准公共品和市场产品。不同产品的不同生产选择途径与不同的生产主体的不同生产选择途径相似。一般说来,不同的产品不一定对应不同的生产主体。 (二)怎样生产 1.政府部门必须选择生产主体。在西方国家公共品可以由非市场主体的部门生产,也可以由市场主体的部门生产,甚至可以由私人部门生产。准公共品也有类似的选择问题。有些公共品或准公共品为符合社会价值原则必须由政府的非市场主体部门提供。如国防、公共安全、和强制性的义务教育。 2.政府部门也必须选择生产技术,这里牵涉到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的效率问题和激励机制问题。一方面,缺乏市场价格而难以估计,另一方面,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的目标是综合目标,不能保证经济意义上是最有效的。 (三)为谁生产 除极少数公共品外,如国防可以绝对平等的消费,大部分公共产品职位一部分人提供便利。分配除了遵循大多数人受益的原则外,主要受不同利益集团所支配。 (四)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是指个社会共同决定做出的选择。一方面众口难调,偏好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判断、价值观不同;另一方面,不同的公共产品有不同的受益人,人们的利益会发生冲突。二.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范围 (一)政府的制度安排及其经济意义 涉及政府制度方面的问题 1.国家的政治制度,即政体问题。各种经济制度安排必然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2.政府自身的制度问题。政府最重要的经济活动是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这种管理的效果与决策的形成机制密切相关,而政府的决策形成机制就是某种制度安排。 3.政府的制度安排职能。政府可以制定政策、法规、条例来约束市场行为,并对它们的有效实施进行监督。政府的三大经济职能都可以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来强化。 政府的制度理论具体涉及以下问题: 1.政府的产生、演变、性质 2.政府经济管理的运行机制 3.政府的决策机制 4.政府经济行为与产权问题 (二)政府的经济管理 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制目标主要是保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经济稳定和公平原则。用财政与货币工具进行投资,曾税、强制管制来维持健康的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抑制通货

广播电视大学2016年12月《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总结 2016年12月同学们请认真对照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单选题和多选题以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中的综合练习题(第16-37页)为重点范围,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以本资料列出的题目(全部熟背)为重点范围。加注下划线、*号的内容是优先熟记的要点。在此基础上做到全面复习,祝考试顺利通过! 一、期末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六)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二、相关信息 (一)总评成绩=形考成绩×30% + 考试卷面成绩×70% (二)试卷代号及考试形式:1189 闭卷笔试 (三)考试时间:2016年1月8日14:00-15:30(以考试座位表上公布的时间为准) 三、客观题复习范围 (一)以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中的综合练习题(第16-37页)的题目为重点范围,全部题目至少看三遍,记住答案; (二)在复习指导的题目中相对更加重要的题目如下: 单选有1*、2***、3、4、5**、6*、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30*、31、 32***、35、36*、38*、39、40、41、42、43**、44、45*、46、48、49、50**、51**、52**、53、55*、56、57***、59*、61*、62**、63**、64*、66***、67*、70*、71、72**、73*、74*、75**、76*、77、78*、79***、80***; 多选有1*、2、3*、4、5、6、7**、8*、9*、10*、11*、12、14*、15**、16、 18**、20、23、24*、28、29、31、32**、34*、37、39**、41、43*、45、46*、 51、52**、53、55*、58*、59*、63、66、67**、68*、69、80。 (三)补充以下几个题目: 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收入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主要是( D )。 A.转移价值 B.工资 C.转移价值和工资 D.剩余产品价值 2.通常情况将外部性分为( ABCD )。 A.生产的外部经济性 B.消费的外部经济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