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错中求解乘除法练习

错中求解乘除法练习

错中求解乘除法练习
错中求解乘除法练习

错中求解练习

姓名

1、一个学生做乘法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5误写成3,得到的乘积是516,正确的积应为

540,这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2、一个学生做乘法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0误写成6,得到的乘积是576,正确的积应为

480,这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3、一个学生做乘法时,把一个因数的十位上的2误写成6,得到的乘积是630,正确的积应

为230,这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4、两个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增加4,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增加36,如果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减少6,那么积减少144。原来的积是多少?

5、一位学生做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5误写成3,得出的乘积是552,

另一个学生却把这个5误写成8,得出得乘积是672,正确的乘积是多少?

6、一位学生做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4误写成1,得出的乘积是550,

另一个学生却把这个4误写成6,得出得乘积是800,正确的乘积是多少?

7、小林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30错写成106,结果商减少了3,而余数多了3。

求这道除法算式正确的除数和余数。

8、小林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205错写成250,结果商多了6,而余数也多了3。

求这道除法算式正确的除数和余数。

9、小林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366错写成312,结果商减少了5,而余数少了4。

求这道除法算式正确的除数和余数。

10、小林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417错写成471,结果商多了2,而余数却少了8。

求这道除法算式正确的除数和余数。

乘除法的关系备课讲稿

乘除法的关系

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11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关系,能够改编乘法或除法算式,懂得0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 结合应用题的教学,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能够改编乘法或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理解0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课题引入 1、复习加减法的关系 课件出示加减法的关系: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师生共同复习 2、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掌握的真不错,今天我们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已经获得的感性认识加以提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关系) 二、新知探究 师: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将达到以下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同学们有信心吗?生:有 1、自学第9页例1,思考下面问题 课件出示7个问题: 1、上面3个算式各解决了什么问题? 2、除法与乘法有什么关系? 3、乘法中积和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在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之间有什么关系? 5、你能根据24×5=120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吗? 还能根据180÷30=6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吗? 6、在()÷12=20中,()里面应填几?你是怎样想的? 7、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2、教学例1. 每棵树上挂了4个灯笼,12棵树上共挂了48个灯笼。 4×12=48(个) 48÷12=4(个) 48÷4=12(棵)

小学数学计算专题100以内乘除法练习题

9÷9= 16÷2= 71-68= 6÷1= 15÷3= 9×3= 5×9= 5×5= 72÷8= 9×8= 52+35= 8÷4= 14÷2= 6×2= 6÷2= 49÷7= 10÷2= 54÷6= 27÷9= 20÷4= 3×6= 30÷6= 15÷5= 49÷7= 9×4= 9÷3= 9×7= 42÷6= 24÷4= 18÷9= 9×9= 72÷9= 2×2= 30÷6= 14÷2= 7×8= 35÷5= 5×6= 80-46= 10÷5= 42÷6= 7×2= 18÷2= 5×6= 36÷9= 6×4= 54÷6= 8÷8= 4×8= 2×1= 8÷8= 32÷4= 20÷5= 6×5= 40÷5= 16÷8= 21÷3= 5×8= 28÷7= 5×4= 24÷8= 6×7= 35÷5= 4×9= 21÷7= 3×8= 8÷2= 4×8= 30÷5= 18÷3= 5×2= 48÷6= 8÷1= 25÷5= 63÷9= 28÷4= 5×5= 81÷9= 3×6= 14÷7= 4×3= 4×5= 4×7= 35÷7= 4×9= 12÷2= 3×8= 12÷4= 1÷1= 5×5= 72÷8= 81÷9= 8×2= 18÷9= 27÷9= 27÷3= 27÷9= 3×4= 5÷1= 4×3= 15÷3= 18÷2= 8×6= 4÷2= 6×2= 6÷2= 10÷2= 3×6= 9÷3= 8×6= 4÷1= 9×9= 72÷9= 4×5= 36÷4=

45÷5= 30÷6= 42÷7= 10÷5= 4×2= 18÷2= 9×5= 14÷2= 4×6= 15÷5= 21÷3= 8×4= 64÷8= 9×2= 8÷4= 49÷7= 24÷4= 8×7= 16÷2= 42÷6= 4×8= 24÷6= 3×7= 8÷8= 32÷4= 3×5= 6÷3= 3×9= 63÷9= 4×9= 25÷5= 6×5= 30÷5= 6×6= 40÷5= 8×7= 16÷8= 36+42= 21÷3= 4×2= 48÷6= 35÷5= 21÷7= 3×8= 8÷2= 4×1= 18÷3= 8×9= 28÷4= 9×1= 8÷1= 3×6= 28÷7= 24÷8= 3×9= 20÷5= 4×1= 12÷3= 4×9= 81÷9= 5×7= 14÷7= 6÷6= 63+24= 36÷9= 15÷3= 71-68= 54÷9= 15÷3= 9×3= 5×9= 5×5= 14÷2= 6×2= 6÷2= 49÷7= 10÷2= 54÷6= 27÷9= 20÷4= 3×6= 42÷7= 5×2= 56÷7= 3×7= 12÷2= 4×9= 9×8= 72÷8= 72÷8= 30÷6= 25÷5= 49÷7= 9×4= 9÷3= 9×7= 6×6= 24÷4= 18÷9= 9×9= 72÷9= 7×2= 30÷6= 18÷9= 27÷9= 27÷3= 3×4= 27÷9= 5÷1= 4×3= 15÷3= 18÷2= 8×6= 4÷2= 6×2=

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教案

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浙江省青田县城东小学吴丽春 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掌握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能根据知识的迁移,找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上可课,你们都认识我吗?(生答)我来介绍一下,我姓吴,所以你们就叫我-吴老师。就现在而言,我是你的老师,你是我的学生。我们是怎样的关系呢? 2、师:今天吴老师给你们上课,高兴吗?(生:高兴)现在我要看看那一小组的同学坐得最好,好的奖励1小组3个五角星。(教师奖励五角星)。今天啊,我们的同学表现真好! 3师: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把刚才老师提供给你

的一些信息和数据,能编成应用题吗? 生:“吴老师要奖励四年级的同学,每组奖励3个五 角星,奖励4组,一共要奖励多少个五角星? 师:算式怎样列啊? 生:乘法算:3×4=12(个) 师:假如用加法算那就是:3+3+3+3=12(个) 师:刚才几个相同加数,用什么方法比较简便。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以后遇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计算,我们就用乘法 来计算。 比如说:老师现在要练习写粉笔字,写了“吴”,“吴”,“吴”,“吴”再写一个“吴”,刚才写了几 个(生:5个),一共写了几画?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呢?齐读意义 二、教学除法 1、师:我们再来看这道题,谁能把它改编成一道除法应用题。算式是什么? 生:12÷3=4(组) 生:12÷4=3(个) 板书三种算式,说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观察算式,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师:那这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有怎样的关系?

小学二年级数学乘除法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练习题 姓名: ____________ __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 3X 6= 9X 3= 9X 8= 15-5= 7X 8= 45+45= 52+35= 49 - 7= 35— 5= 3X 8= 9-9= 8-4= 9X 4= 5X 6= 10— 5= 16-2= 14-2= 9-3= 80-46= 42— 6= 71-68= 6X 2= 9X 7= 20— 4= 7X 2= 6- 1 = 6-2= 18-9= 3X 6= 18— 2= 15-3= 49 - 7= 9X 9= 8— 2= 65+26= 5X 9= 10-2= 72 - 9= 4X 8= 5X 6= 66+26= 54 - 6= 2X 2= 25+41= 36— 9= 5X 5= 27 - 9= 30 - 6= 42— 6= 6X 4= 72 - 8= 30 - 6= 14-2= 24— 4= 54— 6= 8-8= 40- 5= 35 - 5= 8— 1= 4X 5= 4X 8= 16- 8= 4X 9= 25— 5= 41+25= 75-64= 50+40= 21 - 7= 63— 9= 4X 7= 2X 1 = 21-3= 3X 8= 28— 4= 35— 7= 8-8= 5X 8= 30 — 5= 5X 5= 4X 9= 32 - 4= 28- 7= 18-3= 81— 9= 36+24= 85-62= 5X 4= 5X 2= 14— 7= 12— 2= 20-5= 24 - 8= 48— 6= 4X 3= 78-19= 6X 5= 6X 7= 42+36= 90-65= 3X 8=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习题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习题 一、填空 1、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2、积=()×因数因数=()÷另一个因数 商=()÷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差 3、填空题。 (1)一个除法算式中,商是8,除数是6,被除数是()。 (2)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与它相同,他们的积是()。 (3)被除数是54,商是9,除数是()。 (4)另个因数的积是72,其中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 (5)0乘()都得0;0除以()都得0。 二、根据算式直接写得数。 1、32×25=800 800÷()=25 800÷32=() 2、425÷17=25 17×25=() 425÷()=17 三、计算下列各题。 45+45×0 0÷18+9 469+0 32×3×6×0 430×0 0÷318 四、小明1小时走4千米,根据这一数据填空。 时间/小时 2 5 3 7 路程/千米

五、判断: 已知△+□=☆,◇×◆=☆,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2、☆+□=△() 3、☆×◇=◆() 4、☆÷◇=◆() 六、练习题 1、河里有一群小朋友在划船,每条船上有3人,4条船上一共有多少人? 2、河里有一群小朋友在划船,12人坐4条船,平均每条船上有多少人?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习题答案 一、填空。 1、乘法、除法 2、另一个因数、积、被除数、被除数、商 3、48、25、6、9、任何数、任何数 二、根据算式直接写得数。 1、3 2、25 2、425、25 三、计算下列各题。 45、 9、469、0、0、0 四、小明1小时走4千米,根据这一数据填空。 8、20、12、28 五、判断: √、×、×、√ 六、练习题 1、 3+3+3+3=12(人)或3×4=12(人) 答:4条船上一共有12人。 2、 12÷4=3(人) 答:平均每条船上有3人。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5—6页例2、3与“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学生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 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第5页~第8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看到屏幕里的图片,有什么感觉?(出示各种美丽的花朵) 预设: 生:非常漂亮,感觉很香…… 2.师:是的,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开放的、是富有美感和艺术感的。在课的开始,通过对花的欣赏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 生1:3+3+3+3=12 生2:3×4=12 4.师:大家都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四个花瓶一共就是4个3相加。 生2:4个3,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3×4。 5.师:看来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为3×4。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呢?为什么? 预设:乘法,因为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 6.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7.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 预设: 生: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板书:乘法定义) 8.师: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积) 9.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今天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9.学生讨论并列式。 (2)12÷3=4 (3)12÷4=3 10.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这两个除法算式代表什么含义? 预设: 生1: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小学二年级乘除法练习题

56÷7=81÷9=6×5=9×1=9×7= 60-6=16÷4=90-20=4×3=35÷7= 43-30=72÷9=70+5=4×6=30÷6= 5×8=16÷4=40+14=12÷4=34+13= 5÷5=39-5=30÷6=64+3=5×5= 12-6=6×6=5×6=47-8=9×7= 42÷6=8÷2=3×6=28+20=3+17= 8÷8=20÷4=40+26=36÷9=6×4= 56÷8=36÷6=64÷8=3×1=18÷6= 5×6=24÷4=8×8=18÷6=20÷5= 15-4=5÷5=5+44=11+9=73-20= 56÷8=56+7=40-5=70+25=6+9= 36÷6=7×3=81-40=20-6=6÷3= 5×5=16+4=54+25=7×8=35÷7= 24÷6=80-4=98-90=77-43=74-24=

37-4=49÷7=70+5=30÷5=57-30=16÷4=20÷5=43-30=63÷7=4×6=5×5=6×3=2×4=5-5=25÷5=6×8=27+30=28-9=40+40=68+7=24÷4=90-20=24-4=35+5=70-6=7×7=24÷3=4×6=16+4=64÷8= 36÷6=24+62=54+24=90-19=50-7= 45÷5=12÷4=6÷3=5×5=76-50= 8+17=48-25=27÷3=35÷5=89-34= 30÷5=6×7=18÷6=24÷4=1÷1= 18÷6=91-18=80-47=58+31=8×9= 4×8=37+22=24÷8=18+6=5÷5= 26-9=48÷6=18÷6=8×6=3×4= 37-8=20÷5=16÷4=24÷3=96-6= 30÷5=12÷3=7×8=5×6=80-4= 3×4=2÷2=81÷9=57+9=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在运算中的作用。 3.掌握有余数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口算: 150+90 43-0 0×135 0+50 52-25 0÷12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28+570÷3×2 112-47×2 【新课讲授】 知识点1 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观察发现:观察下列各式,并计算出结果,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23+0= 456+0= 567-0= 336-336= 234+0= 125×0= 0÷27= 76×0=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例如: 7+0=7,7-0=7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7-7=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7=0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0÷7=0 小结: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知识点2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7÷0= (2)引发思考:提问被除数,除数,商三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回答:被除数=除数×商 提问:什么数同0相乘等于7? 小组讨论交流:没有。 小结:没有一个数同0相乘会等于7,因此0是不能作除数的。 教师进一步举例说明: 68÷0= 0÷0= 知识点3 有余数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出示:39÷2=19 (1) 184÷12=15 (4) 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课堂作业】 1.计算下列各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章《四则运算》《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课标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2.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设计】 1.对于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学生第一次接触,因为在乘除法中,乘法、除法在混合运算中经常性的相互交叉,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这部分的相互交叉时如何计算,除法是重点,掌握和理解他们的意义及运算规则 2.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并能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正确、迅速地解决问题。 3.教法设计:引导与讲授相结合。 4.学法设计: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出示导纲 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

你能看图编几道用加法计算的应用题吗? 你能列出用加法和乘法、除法计算的式子吗? 通过列式计算你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想一想:乘除法各有什么意义? 应注意什么? 3.自学设疑 你有什么问题? 二、合作互动 1.小组交流 2.展示评价 组1: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组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3.理解除法的意义 师: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 (1)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组3:列式计算:12÷3=4 12÷4=3 (2)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组4: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3)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乘除法各部分之关系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22--23页6—9题 教学目标: 1、在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除法的性质。 2、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获得成功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3、能运用乘除法的关系、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一)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谈话)同学们还记得吗?乘法和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我们在二年级学的根据乘法口诀五七三十五咱们就能写出四道算式,谁来说说能写出那四道算式?指名口答。 课堂预设: 5×7=35 7×5=35 35÷7=5,35÷5=7 (设计目的:唤起旧知,以利迁移) 2、(教师出示教材22页第6题第(1)小题。)出示35÷7=5,根据这道除法算式我们可以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说一说是怎样根据这道除法算式我们可以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小组讨论交流。 课堂预设: 生1、我是根据被除数÷除数=商,所以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生2、我是根据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所以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生3、这里积就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一个因数相当于除数,另一个因数就相当于商 3、根据780÷13=60独立写出一道除法算式和一道乘法算式,指名交流。 情况预设:780÷60=13 13×60=780 4、每人根据刚才的样子,多写一些这样的算式,小组交流。 生1、24÷6=4 24÷4=6 4×6=24 生2、120÷60=2 120÷2=60 20×6=120 生3、45÷6=9 45÷9=6 9×6=45 …… 5、观察这些算式,你能不能想到一种办法,能概括地表达这种变化?

(完整)小学三年级两位数乘除法计算练习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练习 27×41= 43×46= 25×23= 66×57= 47×33= 87×10= 84×13= 15×46= 95×37= 45×86= 98×27= 43×90= 96×54= 84×81= 91×80= 84×41= 91×32= 41×31= 34×40= 42×64= 31×41= 23×99= 56×72= 20×26= 14×78= 58×37= 42×11= 88×17=

86×39 = 61×39= 45×62= 79×78= 54×37= 35×57= 43×98= 81×22= 35×96= 17×69= 72×98= 42×56= 26×12= 96×29= 58×26= 58×42= 60×47= 37×97= 38×26= 59×93= 46×76= 93×35= 92×62= 88×49= 87×38= 84×44= 27×57= 26×76= 83×23= 82×52= 79×19= 36×76= 78×28= 77×57= 76×46= 75×35= 27×41= 43×46= 25×23= 66×57= 47×33= 87×10= 84×13= 15×46= 95×37= 45×86= 98×27= 43×90= 96×54= 84×81= 91×80= 84×41= 76×46= 60×62= 43×10= 82×46= 91×32= 41×31= 34×40= 42×64=

14×78= 58×37= 42×11= 88×17= 11×81= 39×54= 43×23= 22×72= 86×39= 61×39= 45×62= 79×78= 54×40= 83×77= 81×96= 10×62= 60×47= 37×97= 38×26= 59×93= 26×83= 36×30= 42×40= 39×93= 54×37= 35×57= 43×98= 81×22= 35×96= 17×69= 72×98= 42×56= 26×12= 96×29= 58×26= 58×42= 14×21= 94×33= 89×66= 55×91= 99×75= 54×35= 56×41= 20×90= 12×66= 60×56= 70×60= 41×20= 39×84= 78×88= 72×65= 47×23= 52×61= 88×94= 40×91= 49×66=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乘除法的关系》教案

第五课时乘除法的关系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学生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后,理解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沟通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就显得水到渠成。教材设置了蒸包子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教师重在引导组织学生探究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求商的方法,并进行及时的总结。 (二)核心能力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乘法,在学习表内除法的时候,引导学生找到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形成初步的模型思想,提高应用意识。 (三)学习目标 1.在看图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 2.在不同的练习中,掌握求商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四)学习重点 能根据乘法算式写出除法算式。 (五)学习难点 理解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的关系。 二、学习设计 (一)课堂设计 1.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看看下面的题目你能快速口算出结果吗? 课件出示:

师: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在计算的时候,都用了哪些口诀吧! 师:看来,乘法口诀不但可以计算乘法算式的得数,也可以计算除法算式的得数。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借助计算乘、除法算式的得数,并说出相应的口诀,初步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为本节课继续探究乘除法的关系打下了基础。】2.问题探究 (1)借助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口诀求商 (课件出示下图) 师:瞧,厨师正准备蒸包子,你能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吗? 对学生发现的数学信息,给予肯定。 师: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思考,同桌讨论,全班汇报交流: ①乘法问题:每笼装4个包子,装了6笼,一共有多少个包子需要蒸? 师: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呢? 生回答,教师板书:4×6=24(个) 师:这是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师:如果知道了:一共有24个包子,每笼装4个,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对,可以问,需要装几笼? 师:那算式该怎样列?

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自学导读单 一、温故知新 口算下面各题。 7×8= 10×5= 25×4-= 56÷7= 50÷5= 100÷4= 56÷8= 50÷10-= 100÷5= 说说你的发现。 二、新课先知 1、像例2(1)题这样的加法算式,你还能再写出几个吗?把它们改写成乘法算式。 2、比较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你有什么想法?乘法算式简便在哪里? 3、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4、什么叫乘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叫什么? 5、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2)题、(3)题与(1)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算?除法与乘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你能说说在什么情况下用除法计算吗? 6、什么叫除法?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 7、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除数、商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预习体验 试着完成课本“做一做”

导学案 一、自学检测 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课本7页的2题) 二、巩固练习 1. 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5×48= 147÷7= 2.下面各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课本7页的1题) 3. 6箱蜜蜂一年可以酿蜜420千克。每箱蜜蜂一年可以酿蜜多少千克?(解答后,改编成一道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三、课堂检测 1.根据上面的算式,直接写出得数。 22881÷263=87 472×23=10856 87×263=() 10856÷472=( ) 22881÷87=() 10856÷23=( ) 2.填空 ()×15=105 105÷( )=7 ()÷( )=() 3.课本第7页第5题。 四、拓展练习 136-47+○=100 □÷4-10=15 ○=()□=()

二年级小学生数学乘除法练习题

二年级小学生数学乘除法练习题 1、改写算式: 5×8+5=() 6+6+6+6+2=() 2、7×3读作(),表示() 3、爸爸今年35岁,涛涛今年5岁,再过一年爸爸的岁数是涛涛的()倍。 4、求几个()加数的和,用()计算比较简便。 5、()时和()时,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角是直角。 6、18个苹果最少去掉()个就能正好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7、有14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没人分到()块,还剩()块。 8、用643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分别是(),(),(),(),(),()。 9、把一根16米长的绳子剪成一样长的4段,每段长()米,需要剪()次。 10、笔算加减法时。()要对齐,从()算起。 12、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的角是()角。 二、计算 1、口算。 18÷6=24÷4=14÷2=36÷4= ()×3=3()×4=32()÷6=59÷()=3 72÷8=8×9=3÷()=39÷9= 2、竖式计算 72÷9=37+45+17= 95-24-30=48-(12+10)= 3、脱式计算。 38-22+1619-(42-31)73+17-1542+20-12 三、解决问题。 1、老师将20张卡片分给小明和他的4个好朋友,每个人能分到几张? 2、小兔子去拔萝卜,他们拔的萝卜数比30多,比40少,将这些萝卜平均分给的兔子数和每只兔子得到的数量一样多,求一共有多少个萝卜?

3、老师有18张卡片,他给了妹妹4张后,俩人的卡片数一样多,妹妹原来有多少张卡片? 4、动物园成人票8元,儿童票4元,一位老师带着6位小朋去动物园,买票一共需要多少元? 5、小强5分钟打40个字,小红4分钟打36个字。 (1)他俩谁打字快? (2)小红经过联系后每分钟多大3个字,现在小红每分钟打几个字? 6、同学们为会场搬桌子。总共需要8套桌椅。(一张桌子配两把椅子为一套,一个学生一次只能搬一张桌子或一把椅子),要想一次搬完所有桌子,总共需要多少个同学? 二年级小学生数学乘除法练习题篇三 1.直接写出得数。 7×8= 34÷7= 74÷9= 48÷6= 23÷3= 17÷6= 54÷9=19÷2= 24÷5= 63÷7= 82÷9= 77÷8= 2.填空。 (1)( )×8=56( )÷7=7 36÷5=( )……( ) 3×( )=2481÷( )=9 40÷9=( )......( )61÷( )=8 (5) 25÷5=45÷( ) (2)在除法中,余数应比除数( )。一个数除以4,商是9,余数可能是( )。 3.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6÷7=60÷7=70÷9= 35÷8= 52÷9= 46÷6= 4.列式计算。 (1)把34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还余几? (2)73除以8,商是几余几? (3)9除一个数,商是4,余数是3,这个数是几? (4)63是7几倍? 5.应用题。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3.7.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word教案

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数学联系:体会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3. 能够熟练应用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拼图游戏好吗?(点击)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的一些材料:9格的红色条片、6格的蓝色条片、3格的黄色条片,小组合作用这些条片拼一个长方形(指长方形)。要求最底下一层是红色的条片,中间一层是蓝色的条片,最上层是黄色的条片。 小组合作,汇报:你们是怎么拼的?(两种拼法) 那么在这个长方形中红、蓝、黄三种颜色的条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谁能说说下面一个长方形。 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想法来研究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出示课题) 二、探究: 1. 小兔欢欢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学习材料,(点击)我们书上也有,一起把书翻到71页看第二题,你能看懂吗?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小兔欢欢提出了什么要求?你们小组是怎么理解的?(点击) 大家理解的都不错。在数射线上做3的乘法,1×3积是3,把所得的积在表中用“√”标出,2×3积是6,把所得的积在表中用“√”标出,依次类推,然后做6的乘法,1×6积是6,把所得的积在表中用“√”标出,9的乘法也是一样,1×9积是9,把所得的积在表中用“√”标出。 请大家继续在数射线上做3、6、9的乘法,并把所得的积在表中用“√”标出。(点击)小朋友,刚才大家在数射线上做3、6、9的乘法,又在表格里分别把3、6、9乘法的积用“√”标了出来,那么3、6、9的乘法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小组交流一下,

比一比哪组发现的多? 2.汇报: 方案1:积之间的关系。 生:3、6、9的乘法都在18这里打勾。 师:发现了吗?谁还有补充? (这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2个9=3个6=6个3 18=2×9=3×6=6×3 4个9=6个6=12个3 36=4×9=6×6=12×3 方案2:积之间的关系:(弧线) 生:红、蓝、黄三种颜色的弧线都在18、36碰头了。发现了吗?谁还有补充?为什么会在18、36这里碰头呢?谁有进一步发现? 生:①它们的积都是18、36。 ② 2个9=3个6=6个3 18=2×9=3×6=6×3 4个9=6个6=12个3 36=4×9=6×6=12×3 方案3:生:2个9=3个6=6个3,谁还有补充?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没有进一步的发现? 生:18是3、6、9的乘法相同的积。 为什么它们有相同的积18呢? 小结:看来3、6、9乘法之间确实有着密切的关系,刚才我们找到了18和36是3、6、9的乘法相同的积,那么3、6、9的乘法相同的积还会有几呢? 问:你们想得真好,那么3、6、9的乘法相同的积有多少个呢? 3.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找到了2个9是18,就是2×9=18,3个6是18,就是3×6=18,还有6个3是18,就是6×3=18,36也是这样。这些算式积都是18(36),因数却都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因数是怎么变化才引起积的不变?以18、36任意一组算式为例,开展四人小组讨论。

乘除法的关系及运算律知识点整理

乘除法的关系及运算律【知识要点】 (一)、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①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商= 被除数÷除数 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 + 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 (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注意:0不能作除数。) (4)整除:a÷b(b≠0)=c 则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二)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a×b=b×a 2、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先将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或 a×c+b×c=(a+b)×c 乘法分配律的拓展: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 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a×c-b×c=(a-b)×c (三)减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五)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缩小(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③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积扩大m×n倍; 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积缩小m×n倍; 一个因数扩大(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扩大)n倍,积扩大或缩小m÷n倍。 (六)解决问题: 1、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延伸: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2、工程问题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3、最多、最少问题 人数最少多买贵的,人数最少多买便宜的。 4、购物、旅游合算问题

小学乘除法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乘除法练习题及答案 2.17×40= . 164×71= .74×3= .54×7= .93×61= .14×13= .13×21= .7×7= 0 .47×54= 1 .6×57= .37×16= .58×82= .72×94= .49×84= .46×30= .×17= .74×2= .24×78= 0 .62×76= 4.13×79= .91×11= .05×13= .15×91= .76×53= .09×37= .96×7= .43×64= 0 .52×7= 1 .21×70= .58×99= .51×27= .65×89= .15×81= .28×83= .66×42= .21×81= .81×82= 0 .53×37= 6.59×63=6.17×98=6.13×6=6.07×24=6.30×56=6.62×1 5=6.93×67=6.66×60=70 .72×67=71 .15×37= 7. 192×28=7. 110×59=7.23×10=7.99×71=7.18×44=7. 136×50=7.10×98=7.18×79=80 .15×80= 8.87×43=.×99=.49×75=.21×67=.36×40=. 159×85=.73×6=.58×26=0 .07×55=1 .26×68=.62×80= .78×29=.10×19=.32×85=.25×90=.06×90=.02×73=.16×69= 10 .44×74= .317.790 .153. 1837.32.083.587. 14820 10 . 1050

11 .5901.521. 1591. 10120 1.031.681. 15860 1.2961.9000 .7522 2.0680 . 1164.02.67.397. 1058. 1077.30 .9531 .90.79.855.556.971.5380 .1 .4.6470 .2712 4. 1682.401 . 1046.866.112.36 3.57.7550 .661 .7470 .48 4. 1217.588.411.872.217.6001 .4040 .7861 7 6.04176.06666.0786. 169686.40806.9306.31316.396070 .162471 .64557.3767. 4907.2307.09297.59927.8007.05807.092280 .7200 8.3841.98.6178. 14808.5440. 13518.238.7090 .23891 .6169.8960.8369.990.9220.4250 .4540.3946.18010 . 18056 360 × 19× 11× 4×× 0× 3× 5×× 10×860 × = = = = = = = = = == 17÷41 ÷21 ÷7÷7÷9÷91 ÷6÷41 ÷5÷0 ÷ = = = = = = = = = = =56×23×48×220 ×7×92×27×58×121 ×87×10 × = = = = = = = = = = =9÷8÷ 150 ÷9÷0 ÷10 ÷2÷9÷5÷÷ 0÷ = = = = = = = = = = = 65××3× 19×8×3×7×3×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概括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2.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师生相互交流兴趣爱好。 (1)生谈爱好 (2)师:老师的爱好是插花,昨天下午老师老师就在花瓶里插了几瓶花,来看看吧 (3)投影展示课本插图 二、新知学习 (一)理解乘法的意义 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出示(1) 3.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快速列式计算。 4.学生汇报算式: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 5.哪个算式简单?比较这两个算式,你能说说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6.学生汇报后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7.师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并板书在下边。 (二)理解除法的意义 1.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2.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例2(2)(3)。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思考:与第(1)题比,(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第(2)(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三个问题有什么联系? 4.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5.过解决问题与对比思考,大家都清楚了三个题的联系与区别,请观察板书,想想什么样的运算叫做除法? 6.根据回答板书: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并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7.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第1题是求4个3的和,用乘法计算,第2、3题正好相反,是已知4和3的积是12,还知道其中一个因数是34或者4,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从这三道题的计算和除法的意义可以看出,除法运算和乘法运算实际上是相反的运算,所以,我们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板书) (三)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都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因数?怎样求被除数和除数?2.会用等式表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3.展示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思考交流: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