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临床治疗进展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临床治疗进展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临床治疗进展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临床治疗进展

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0.09%氯化钠注射液250nd加丹红注射液40m1静脉滴注,对照组予川芎嗪注射液320mg加入0.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优于对照组64%(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流变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所有患者出院后随防半年。治疗组再梗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4针刺治疗

王玲等¨纠选择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成2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针刺养阴通络法治疗,选取双侧阴经腧穴。上肢:极泉、尺泽、内关。下肢:血海、三阴交、太溪、太冲。诸穴留针30min,15min行针1次;缓慢出针,出针后紧按针孔。1次/d,连续治疗30d。对照组给予口服补阳还五汤汤药。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l%,对照组为55.8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表明针刺养阴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方惠等¨41采用中药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治疗组在用药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穴位选取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半身不遂上肢加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加阳陵泉、委中;语言不利加廉泉;吞咽困难加完骨;尿失禁加中极、关元。电针用疏密波15min,1次/d,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综合证候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尸<0.01);治疗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恢复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O.05)。

5讨论与展望

综上说述,中医药治疗消渴兼中风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十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和有关实验室指标方面有显著性作用。随着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病率的增长,利用中医药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优势防治本病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但目前中医尚无统一的糖尿病脑血管病诊断标淮、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文献报

?19l?

道的许多资料之间差异很大,资料的可比性差,难以正确评估治疗方法及水平。制定全国统一的糖尿病脑血管病中医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董彦敏,倪青,李惠林。等.益气养阴活血合氨氖激光治疗糖尿病脑梗死77例分析.中医药学刊,2003,21(io):17-36.

[2]赵晶,任可.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的cT表现与中医分型的关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8):500.

[3]鞠风芝.从痰论治2型糖尿病浅探.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1):22.

[4]谢琪,刘琴,等.补阳还五汤联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16例.衡阳医学院学报,2000,28

(2):160-161.

[5]李希言,高士清.中风与糖尿病.中医研究进展.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6]盂庆玲。谭凤梅.苍蒺槐米汤治疗糖尿病性脑梗塞.河南中医,1997,17(4):247.

[7]李红卫,汪栋材.养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性脑梗塞30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2,34(8):29.

[8]赵世珂,郭立华,等.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性脑梗塞70例.江苏中医药,2002,23(1):17.

[9】陈文娟。杨劲松.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48例.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3):194-195.

[10]方建安.滋阴活血汤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87例.陕西中医,2006。27(7):818-819.

[1I]黄倩倩,吴晓升.心脑宁颗粒冲剂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河北中医,2004,26(6):411-412.

[12]李英,高建花.丹红注射液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l(3):17?19.

[13]王玲,刘筱慧.针刺养阴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4(4.):9-10.

[14]方慧,陈艺.中药合针剌治疗糖尿病脑梗死临床研究.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15):273-274.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临床治疗进展侯玉晋康豪鹏薛芬芬张运克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治疗

回顾近年来的文献资料,阐述了中医对血管性痴呆治疗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以进一步深入研究。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由~系列脑血管因素(缺血或出血及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导致脑组织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在祖国医学属“呆病”范畴。由于痴呆造成患者记忆、认知等方面的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而该病已成为世界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中医学者在发掘和继承的基础上,中医理论为指导,对该病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探索,经过反复大量的筛选和验证,创立了许多分类和治法,呈现出不少新的特点,现综述如下:

1治疗

作者单位:450008河南中医学院(侯玉晋康素鹏薛芬芬);郑州,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张运克)1.1分期论治周文泉u1根据痴呆的发病过程将其分为3期,早期多实,治以化痰逐瘀,用菖蒲郁金汤加减;中期虚实夹杂,治以平肝潜阳、化痰逐瘀,以镇肝熄风汤和菖蒲郁金汤化裁;气虚血滞和气滞血瘀者分别以补阳还五汤和柴胡疏肝散化裁;疾病后期以虚为主,可用一贯煎或八珍汤化裁。谢颖桢等旧。认为VD分为平台期,以肝肾精亏、痰瘀阻络、脾肾不足、痰瘀阻络、肝脾肾虚、痰瘀阻络为常见证候,补虚通络祛痰并治,提倡通补兼施;波动期常见肝肾阴亏、风痰瘀阻、脾肾不足、痰浊瘀阻及痰火扰心、心肾不交等证候,予以化痰清热通络熄风,强调以通为主;下滑期风火上扰、浊毒阻络、痰浊蒙窍、痰火扰心、浊毒阻络证候常见,以疏散诸邪、调畅气机、降浊解毒、醒神开窍为主。

1.2分型论治近年的临床研究,仍以辨证论治为主,但临床辨证分型尚不统一。

傅仁杰口1将脑血管性痴呆归纳为虚实两大类,虚证因髓海不足者。用补肾益髓汤加味,因肝肾亏损者用定智汤加减;实证因肝阳上亢者用大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加减,因心火

万方数据

?192?

亢盛者药用黄连、黄芩、栀子、生地黄、玄参、当归、川芎、丹参、牡丹皮、石菖蒲、郁金、远志,因湿痰阻窍用转呆丹和指迷汤加减,因气郁血虚者用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李晓宏【41根据病因病机主要分为两型:气虚血瘀,痰浊阻窍型,治宜益气活血、涤痰开窍,方用补阳还五汤合涤痰汤加减;肾虚髓枯型,治宜补肾填精、醒脑益智,方用地黄饮子加减。姜建德"o分四法论治:活血化瘀以通脑络,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化痰降浊以醒脑神,予清迷汤、洗心汤加减;滋补肝肾以养脑髓,予还少丹加减;益心健脾以助神明,于归脾汤加减。许杰忠№1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四型,痰浊蒙蔽清窍不利型用一陈汤加减,癖血内停脉络阻滞型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肝肾阴虚髓海失充型用左归丸加减,脾肾阳虚脑髓失养型用桂附理中汤加减。孔繁林"o等将其分为五型:心肝火盛,痰热内扰,治宜清心凉肝,通腑化痰,方选黄连解毒汤合清气化痰丸;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治宜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方用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水亏火旺,痰浊阻窍治宜滋阴降火,化痰开窍,方用六味地黄丸合朱砂安神丸;心脾两虚,气虚血瘀治宜益气活血,健脾补肾,方用补阳还五汤合归脾汤;髓海不足,痍瘀交阻治宜健脾补肾,化痰开窍,方用左归丸合六君子汤。

田金洲,等哺1将VD按中医辨证分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火热内盛证、腑滞浊留证、气血亏虚证7型,并配以分值予以量化,既有利于治疗,又利于评判疗效,分别选用补肾益髓汤、知柏地黄丸、转呆定智汤、还少丹、归脾汤、金匮肾气丸、龙胆泻肝、黄连解毒汤、洗心汤、转呆丹、指迷汤、通窍活血汤、桃红四物汤等经典方进行配合使用。

1.3专方专药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近代学者意识到VD患者的治疗需要长期服药,故选用专方专药的临床研究渐占主导地位。

樊学忠等”1应用水蛭通胶囊(西洋参、水蛭、大黄、桃仁、琥珀、穿山甲、石菖蒲、枸杞子等组成)治疗VD,总有效率90.2%,明显优于脑复康对照组(总有效率61.8%),P<0.01,能增进智能,明显改善HDS及社会活动功能量表积分,提高过氧化物歧化酶(SOD),降低血液粘稠度、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改善事件相关电位P300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黄丽娜¨驯则用红花、丹参、川芎、菖蒲、水蛭、西洋参、冰片组成脑脉舒胶囊治疗VD57例,较对照组能明显改善痴呆及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症状(P<0.01),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路辉[1¨用神通胶囊治疗VD30例,与对照组对照,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5.O%(P<0.05),MMSE积分增加,而BBS积分和自觉症状积分则减少(P<0.01)。神通胶囊由黄芪,天麻,葛根,石菖蒲、麝香,淫羊藿等组成,能改善脑去甲肾上腺素能,胆碱能样神经功能,恢复记忆,改善血液流变性,增加脑血流量,增强脑组织耐缺氧能力。刘兴山等¨纠应用补肾健脑胶囊(熟地黄、山茱萸、女贞子、远志、红花)治疗VI)42例,总有效率与喜得镇对照组相似(P<0.05),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智能、认知功能、行为能力,疗效与喜得镇相当(P>0.05),且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如腰膝酸软、耳鸣、腰痛、头痛、心悸、脘胀疗效优于喜得镇(P<0.01),且不良反应少。蔡晶等¨如应用自行研制的康欣胶囊(女贞子、菟丝子、何首乌、黄精、黄芪、淫羊藿、当归、丹参、牡丹皮、菊花、山楂、酸枣仁组成),不仅观察了其疗效,可以提高MMSE评分,减少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而且研究表明其治疗VD的机理可能是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Hcy)和血清13淀粉样蛋白(8)。程微微等[14’用胡桃肉,鹿角胶,枸杞子,全虫,桃仁,石菖蒲,蔓荆子制成还聪胶囊治疗VD37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56.76%和48.57%(P>0.05)。治疗组在改善中医I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全血粘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

1.4单味中药研究从近lO年来文献报道分析发现,临床上治疗VD常用药物有:①补肾填精之品如杜仲、菟丝子、首乌、枸杞子、鹿茸、补骨脂等;②补心养神之品如人参、远志、菖蒲、酸枣仁、刺五加、柏子仁;③清热解毒之品如黄连、连翘等;④活血化瘀之品如川芎、赤芍、三七、葛根、当归等。药理实验证明以上中药一是通过改变机体的一般机能状态而影响记忆;二是作用于与记忆有关的神经结构,易化记忆过程,如对中枢胆碱能系统、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脑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脑供血供氧等作用,从而影响学习记忆过程㈣。

此外,对本病的治疗另有许多方法见诸报道,如针灸、针药结合、精神和饮食调摄、智力和功能锻炼及中西医综合疗法等。

2小结与展望

纵观文献报道,诸家论述体现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趋向,既提高了临床疗效,也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现代中医药对该病的辨证分型过多,没有统一的标准;课题设计缺乏严谨,样本少,远期疗效观察少,说服力差;对该病的预防性治疗的研究少;缺少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大样本临床及基础试验,使结果的可信性受到质疑。这些都阻碍了中医前进的步伐,相信通过开拓思路,实事求是,客观地总结经验,科学严谨客观、统一的前瞻性研究,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多学科研究,定能将中医药对VD的研究更科学化,深入化,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届时,传统医药将在老年医学领域,尤其是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中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文泉.关于老年期痴呆中医药治疗的思考.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9,20(6):14-17.

[2]谢颖桢,高颖,邹忆怀,等.血管性痴呆分期辨证及综合治疗的探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3):3_5.

[3]傅仁杰.老年期痴呆证治座谈.中医杂志,1991,4(1):39.

[4]李晓宏.辨证治疗血管性痴呆37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

23(2):9—10.

[5]姜建德,许振亚血管性痴呆的辨治经验.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1):503.

[6]许杰忠.老年痴呆辨治经验.中医杂志,1992。33(7):19.

[7]孔繁林,孔繁森血管性痴呆的辨证论治.山西中医,1997。13(5):52.

[8】傅仁杰,等.中医杂志.1991;(2):56.

[9】樊学忠,杨保林.水蛭通胶囊治疗老年脑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8):694-696.

[10]黄丽娜,刘素琴,许晓霞,等.脑脉舒宁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2):47.

[11]路辉,王炎焱,陈馥。等.神通胶囊治疗脑血管性痴呆30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00,41(5):290.

[12]刘兴山,王静慧.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6):657-659.

[13]蔡晶,杜建,黄俊山,等.康欣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淀粉蛋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

(9):664-667.

[14]程微微,周文泉,陈楷,等.还聪胶囊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2):81.

[15]张云岭,梅建勋.近lO年来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北京中医药大学报,1997,20(3)52-54.

万方数据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716401185.html,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作者:王琳莹马英 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49期 摘要:在老年期痴呆中,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是两种主要疾病,其中前者有较明 确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而且治疗途径广泛,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血 管性痴呆的治疗。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治疗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力衰退以及高级认知功能减退。其预后相对好,治疗途径广泛,且在一定程度上可进行预防。目前,VD 无特效疗法,关键在于预防脑血管疾病。该文对VD 的治疗进行总结和概括,以提高人们的认识,为VD 治疗提供一个客观依据和新的思路,并为VD 治疗寻找一种有效、简便、经济的治疗方法。 一、血管性痴呆的西医治疗 (一) VD的药物治疗 1.钙拮抗剂尼莫地平是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的一种,与其他钙通道阻滞剂不同的是,降压作用较弱,具有极高的脂溶性,极易穿透血脑屏障,所以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尼莫地平对脑部血管及中枢神经具有双重保护作用。其治疗VD的作用可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扩张小动脉及微循环血管,防止血管痉挛性收缩,改善脑部血供;②抑制神经元细胞钙内流引起的钙超载,保护脑部神经元;③抑制缺血区脑细胞过氧化作用,减少自由基产生,保护缺血区神经元。本试验通过组内比较也印证了尼莫地平能够改善VD患者高级认知功能。 2.银杏叶提取物是一类天然的抗氧化剂,其在调节免疫、清除自由基以及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银杏叶提取物是血小板活化因子强有力的拮抗剂,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能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症和抗过敏等。对于VD 患者的临床治疗,在改善患者的智力精神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银杏叶提取物优于氨酪酸类药物及丹参制剂;在改善患者痴呆水平方面,银杏叶提取物优于胞二磷胆碱;在疗效方面,提示银杏叶提取物在治疗VD 上有显著作用。 3.吡咯脘类此类药物属于益智类药物,主要增加脑细胞的能量代谢,使神经细胞的反应性和兴奋性提高,可选择性作用于大脑皮层和海马,促进并增强患者记忆力,同时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代表药物为吡拉西坦、奥拉西坦。吡拉西坦为脑代谢改善药,属于γ-氨基丁酸的环形

血管性痴呆中医药治疗进展_张玉红

血管性痴呆中医药治疗进展* 张玉红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医医院,天津300450) 摘要血管性痴呆系指在缺血性、出血性及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基础上产生的以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血管性痴呆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第2位原因,随着社会老龄化,血管性痴呆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血管性痴呆预后较好,治疗前景广阔,在一定程度可以预防。通过广泛检索近几年的文献,对文献中所记载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医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医通过中药和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在改善智力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疗效,现将近年来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中药,针刺 中图分类号:R9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687(2012)03-0076-03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于脑血管疾病的原因,造成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1]。血管性痴呆是一种严重困扰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病,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增加,被认为是导致痴呆的第二位原因,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致残疾病之一,发病率为1.0% 8.8%,每年每1000人中有1 3人发病[2]。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痴呆,血管性痴呆预后较好,治疗前景广阔,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及丰富的医疗实践,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且日益体现出在血管性痴呆防治上的优势。现将中医有关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中药治疗 1.1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和优势,在血管性痴呆的诊治中也有较好的体现。早在2000年,许多学者对血管性痴呆的辨证分型进行了探讨,但临床分类存在着较大差异。2000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延缓衰老委员会在安徽合肥制定的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治进行了规范[3],将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分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火热内盛证、腑滞浊留证和气血亏虚证等7个类型。陈维等[4]认为,血管性痴呆的病位在脑,其始于肝气郁结,终因瘀血阻窍,而致脑失所养,灵机记性皆失,出现善忘痴呆等症状。周晓卿[5]认为中风后脏腑功能失调,运化失司,气血逆乱,风火痰瘀诸邪壅滞不解,化生浊毒,其最大特点是对人之形体和脏腑经络的损坏,其中最易损伤的是人之脑络,毒邪闭阻络脉,脑络不通,气血无以上奉至脑,清窍失灵,元神失聪进而灵机记性渐失,该病具有病急、病程长、缠绵难愈的临床特征。梅建伟等[6]将血管性痴呆分为3型:肝阳上亢肾精亏虚型,治宜平肝潜阳,补肾填精生髓,方用天麻钩藤饮合左归丸加减;痰瘀阻窍型,治宜健脾化湿,逐痰活血开窍,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心脾两虚型,治宜养心安神,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加减,取得明显疗效。 1.2分期论治郭明冬等[7]报道,将血管性痴呆分为早中晚期,早期实多虚少,以阴虚阳亢痰瘀阻窍为主,治宜化痰逐瘀,开窍醒神;中期疾病迁延,耗伤正气,虚实并见,以痰瘀阻窍与肝肾不足并重,治宜平肝潜阳,化痰逐瘀,气虚血瘀者以补阳还五汤化裁;晚期虚多实少,以肝肾阴虚为主,兼有痰瘀阻窍,治宜滋补肝肾,疗效明显。 1.3专法专方血管性痴呆多迁延起伏,虚实夹杂,证候表现多样,临床辨证分型不易统一,很多医家以专法专方治病,标本兼治,攻补结合,取得了明显疗效。主要有如下几种: 1.3.1补肾健脑法一些医家认为肾虚髓空,为血管性痴呆基本病理特征,病位在脑,病机主要与老年人肝肾已亏,水不涵木有关。补肾可以健脑,这是血管性痴呆从肾论治的基本理论依据[8]。黄太权等[9]探讨了补肾益精方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将6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口服石杉碱甲片,治疗组加服补肾益精中药,药物组成为枸杞子15g,肉苁蓉15g,石菖蒲10g,麦冬15g,茯苓15g,黄精15g,黄芪30g,鹿角胶15g,龟板胶15g,川芎10g,结果治疗组时间定向力、语言即刻记忆、注意力和计算力、物体命名、语言重复、图形描述能力均较 67天津药学Tianjin Pharmacy2012年第24卷第3期*收稿日期:2012-02-06

(完整word版)中国血管性痴呆诊治指南解读

中国血管性痴呆诊治指南解读 医脉通2013-08-22分享 《中国痴呆诊疗指南》是我国第一部痴呆的中西医结合循证指南。在北京大学卒中论坛第23次学术会议上,指南的主要制定者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田金洲教授对其中的血管性痴呆诊治部分做了解读。 痴呆流行现状 近年来,我国痴呆患病率明显增高。传统认为,血管性痴呆(Va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第二位常见的痴呆原因。但目前数据显示,单纯血管性痴呆占仅所有痴呆的3%-5%,而混合性痴呆占比例较高。 我国目前大约有73.8%-93%的痴呆患者未被诊断。服药治疗的痴呆患者仅占所有患者的21.3%,服用一线抗痴呆药物的仅2%,多数痴呆患者没有接受规范治疗。 血管性痴呆的认识误区 目前在VaD认识上,存在以下几个误区:(1)认为血管性痴呆患病率高于阿尔茨海默病;(2)认为有卒中和痴呆就可以诊断为血管性痴呆;(3)认为在筛查痴呆时MoCA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的敏感性优于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4)把血管病的基础治疗当成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此外,欧美指南很少引用中国的文献,其诊断和治疗的推荐意见并不适合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制定了中国的痴呆诊治指南。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 VaD的诊断标准有ICD-10、NINDS-AIREN和DSM-Ⅳ等,其中1993年Román等制定的NINDS-AIREN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使用最广泛。它强调3个基本要素:(1)符合痴呆诊断,推荐ICD-10、DSM-Ⅳ和DSM-Ⅳ-TR诊断标准;(2)要有脑血管病的证据,推荐CT或MRI影像学检查证据;(3)两者必须有相关性,至少有以下中的一项:①在明确的卒中后3个月内发生痴呆,②突然认识功能衰退,或波动性、阶梯样进行性认知功能损害。 2000年DSM-Ⅳ-TR痴呆诊断标准:(1)发生多个认知领域功能障碍,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记忆功能障碍;②至少同时具有以下认知功能损害之一:失语、失用、失认和执行功能障碍;(2)上述认知功能障碍必须严重到足以干扰社会或职业功能,而且与以往相比明显下降;(3)认知功能障碍不只是发生在谵妄过程中。 血管病证据强调:(1)梗死部位非常重要;(2)重视对血管病严重程度的判断。 血管性痴呆包括6个亚型:(1)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占75% ;(2)重要部位的单个梗死痴呆,例如丘脑梗死;(3)小血管病性痴呆,包括微梗死性痴呆、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白质病变、脑淀粉样血管病(可伴出血);(4)低灌注性痴呆;(5)出血性痴呆,如丘脑出血;(6)其他,如CADASIL(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合并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指南-脑血管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共识

【指南-脑血管】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共识 2016-05-19 中华神经科杂志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脑小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脑部血管疾病,隐匿起病、缓慢发展、部分可急性发作。临床表现复杂,诊断比较困难,容易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混乱。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脑小血管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认识有了显著提高,脑小血管病的诊断率也明显增加。为了进行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经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相关专家的多次讨论,达成此共识。 脑小血管病定义 脑小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皮质下白质病变、脑微出血和微梗死[1]。 脑小血管病病因 按照脑小血管病的病因可将其分为6大类:①小动脉硬化也称为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小血管病,其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年龄、糖尿病以及高血压,其中,高血压的相关性最为明显;②散发性或遗传性脑淀粉样血管病;③其他遗传性小血管病;④炎性或免疫介导性小血管病;⑤静脉胶原化疾病;⑥其他脑小血管病[2]。 值得注意的是,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颈部脑血管和颅内大的血管狭窄也可以合并年龄相关或高血压相关的脑小血管病[3,4]。本文主要阐述第一和第二类脑小血管病,其他类型的脑小血管病可参照相关的指南或共识建议。 流行病学资料 在我国,脑小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腔隙性梗死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5%~50%,而脑出血占所有类型脑卒中的25%,显著高于西方国家[5]。脑小血管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研究表明,在60~70岁的人群中,87%存在皮质下白质改变,68%存在脑室周围白质改变;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治疗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VaD)是引起老年期痴呆的第二病因,在痴呆中占10%~50%[1]。VaD是一个综合征,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不同的血管病理变化均可引起VaD症状,包括大、小动脉病变,弥漫性缺血性白质病变,心脏脱落栓子的栓塞,血流动力学改变,出血,血液学因素和遗传性疾病等[2]。 目前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不能发现非痴呆的认知障碍及促进血管性痴呆的防治。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可以涵盖所有与血管危险因素和脑血管病变有关的各种程度的认知障碍,促进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3]。 1 血管性痴呆(VaD)和血管性认知障碍(VCI)[3] 血管性痴呆(VaD)是一种明显的皮质下痴呆,并伴有执行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将脑血管病(CVD)确立为痴呆的一个直接或间接危险因素。VaD的临床诊断标准逐渐建立。目前国际上常用的VaD诊断标准DSM-Ⅳ是特异性最高的,分“可能”、“可疑”和“肯定”3种诊断。美国国立神经系统疾病中卒中研究所与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4]VaD诊断标准由于特异性很高,已被普遍接受,目前广泛用于临床试验中单纯性VaD病例的筛选。各种VaD诊断标准均强调必须有痴呆和CVD的证据(病史、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证据)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即卒中后一定时间内发生痴呆),这使得VaD的诊断被分为两步:首先要确定为痴呆(符合以Alzheimer’s Disease,AD

为模板的痴呆定义),然后再与AD相区别(根据血管危险因素、缺血评分和影像学变化等)。许多临床和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按照AD型痴呆的诊断标准不能发现许多CVD导致的认知障碍,尤其是未达到痴呆标准者,也就不能实现早期发现和早期预防。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提出应该同更宽泛的血管性认知障碍(VDI)概念来代表VaD,目的是将VaD诊断标准从传统的痴呆标准中摆脱出来[5]。目前应用的VaD诊断标准所发现的患者都是认知损害已不能恢复的晚期患者,不能实现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因此,VCI概念的社会和医学意义就在于摆脱了传统痴呆定义的束缚,强调血管病变导致的认知障碍能早期诊断和干预,以避免损害加重而达到影响职业、社会和日常生活的能力的程度。 VCI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一组疾病。根据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可将VCI分为血管性遗忘型认知障碍(MCI)、血管性非痴呆性认知障碍和VaD。血管性非痴呆性认知障碍可能是最常见的VCI类型。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皮质型(大血管性、栓塞性和低灌注性)、关键部位型(大血管性、栓塞性、小血管型和低灌注性)和皮质下型(小血管性、低灌注性和不完全梗死性);血管性非痴呆性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是不符合痴呆诊断标准的认知障碍,同时具有血管病变的依据。 VCI诊断标准: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或脑血管疾病的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呈波动性发展;记忆力相对保留或较少损害,注意和执行等认知功能受损较重;脑血管病与认知功能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并除外其他疾病;不够痴呆的诊断标准。

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

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 一、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痴呆(TCD编码:BNX1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血管性痴呆(ICD-10编码:F01.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2002年)。 2.痴呆程度评定 参照临床痴呆评定表(CDR)。 3.病期诊断 (1)平台期:病情相对稳定,无明显波动,多见于发病早期,基本证类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 (2)波动期:感冒、感染及情绪波动常为诱因,在近期内(数日至数周)出现痴呆 原有症状(核心或周边症状)时有加重,与平台期比病情明显不稳定,呈波动状态,基本证类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痰瘀化热、上扰清窍。 (3)下滑期:痴呆症状明显加重,呈急性下滑趋势,也可见渐进缓慢持续下滑。 基本证类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以风火痰瘀标实所致诸证类为主。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痴呆(血管性痴呆)诊疗方案”。 痴呆(血管性痴呆)临床常见证候: 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 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 痰瘀化热,上扰清窍证 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痴呆(血管性痴呆)诊疗方案” 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3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痴呆(血管性痴呆)。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 14 —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6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痴呆(TCD编码为:BNX100)和血管性痴呆(ICD-10编码 为:F01.9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出现较重的精神行为症状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神经心理学检查 (2)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 (3)HIS量表测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TCD,颈部血管超声,相关基因 检测,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神经电生理检查-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P300),血糖,血脂,维生素B 12水平,叶酸水平,甲状腺功能,心电图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补益肝肾,化痰通络。 (2)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健脾益肾,化痰通络。 (3)痰瘀化热,上扰清窍证:清热化痰,通络开窍。 (4)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证:补肾填精,益髓增智。 2.针灸疗法 3.康复疗法 4.推拿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改善或延缓核心症状的发生、发展,减慢或阻止智能的减退,提高生活自理能 力。 2.减轻或消除周边症状,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治疗时,退出本路径。 2.出现并发症不能完成路径时,退出本路径。 3.由于患者自身原因无法完成路径时,退出本路径。 — 15 —

血管性痴呆相关研究及治疗进展

血管性痴呆相关研究及治疗进展 作者:魏居瑞编辑:studa20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血管性痴呆发病的相关因素和治疗进展,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神经干细胞治疗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系指在缺血性、出血性及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基础上产生的以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研究显示[1],血管性痴呆被认为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第2位原因,发病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随着社会老龄化,VaD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逐年上升,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之后第3位的致死性疾病,严重地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1 VaD发病的相关因素 到目前为止,引起脑血管病的某些危险因素与痴呆的关系尚不确定,而痴呆的危险因素还包括与卒中无关的一些因素。多数研究显示:VaD往往是自身危险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自身因素包括非遗传因素和遗传因素。非遗传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低教育水平、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病、血脂异常、吸烟、大量饮酒、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等[2]。最新发现的危险因素包括感染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激素、微量元素、神经免疫因素及神经递质等遗传因素主要表现遗传异质性及基因多态性。 1.1个体因素 各个研究结果比较一致认为年龄在VaD的发病中是一个比较确定重要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VaD的发病率亦成倍增长。有研究报道,55岁以上人群中,年龄每增加5岁的相对危险度增多1.35倍[3]。种族不同,其血管性痴呆发生率亦不同,一般认为,血管性痴呆更多见于俄罗斯、日本、中国,而欧洲和北美洲AD多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文化程度愈高,其VaD的发病率愈低。但是,教育作为痴呆的一个保护因素,同时还受到其他一些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如职业、收入或早年的生活经历等。心理因素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非常密切,患抑郁症与不患抑郁症的老年人中,前者患VaD的相对危险度是后者的1.91倍,抑郁可能是血管性痴呆的一个早期预兆。 1.2血管性危险因素 就血管性危险因素而言,脑血管病可以引起认知功能损害。一项关于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流行病学调查中,76 %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关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的诊断标准。血管性痴呆病因较明确,若能早期诊断,预后相对较好。治疗主要包括针对原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和促进脑功能恢复两方面。 1.血管性痴呆的诊断 目前VaD的诊断标准很多,以下是使用较广的4种诊断标准。美国精神疾病统计和诊断手册第4版(DSM-IV)、WHO疾病分类第10修订版(ICE-10)、美国加州AD诊断和治疗中心(ADDTC)标准及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这些诊断标准的共同特点都包括3个步骤:(1)先确定有无痴呆;(2)再确定脑血管病尤其是卒中是否存在;(3)最后确定痴呆是否与脑血管病相关。 1.1 200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 1.1.1 临床很可能(probable)血管性痴呆 (1)痴呆符合DSM-Ⅳ-R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

明显下降,尤其是自身前后对比,记忆力下降,以及2个以上认知功能障碍,如定向、注意、言语、视空间功能、执行功 能、运动控制等,其严重程度已干扰日常生活,并经神经心理学测试证实。 (2)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临床检查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偏瘫、中枢性面瘫、感觉障碍、偏盲、言语障碍等,符合CT、MRI上相应病灶,可有/无卒中史。 影像学表现:多个腔隙性脑梗死或者大梗死灶或重要功能部位的梗死(如丘脑、基底前脑),或广泛的脑室周围白质损害。(3)痴呆与脑血管病密切相关,痴呆发生于卒中后3个月内,并持续6个月以上;或认知功能障碍突然加重、或波动、或呈阶梯样逐渐进展。 (4)支持血管性痴呆诊断:(1)认知功能损害不均匀性(斑块状损害);(2)人格相对完整;(3)病程波动,多次脑卒中史;(4)可呈现步态障碍、假性球麻痹等体征;(5)存在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1.2 可能为(possible)血管性痴呆 1.符合上述痴呆的诊断; 2.有脑血管病和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 3.痴呆和脑血管病可能有关,但在时间或影像学方面证 据不足。 1.1.3 确诊血管性痴呆 临床诊断为很可能或可能的血管性痴呆,并由尸检或活检证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研究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研究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或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导致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一个综合征[1],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神经定位损害的症状和体征为主,患者有明显的记忆、认知、思维、计算以及情绪和行为障碍。所有痴呆患者中血管性痴呆占25%[2]。目前西医尚未找到VD 的有效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在治疗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现讲血管性痴呆的中医治疗综述如下: 1中药治疗 1.1经方治疗李红[3]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血管性痴呆45例,1剂/d,3次/d,30d 1个疗程,结果显示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4%。吴天晨[4]等将6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组32例采用还少丹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4w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0%,对照组为46.9%。赵勇军[5]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鳖甲煎丸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呲拉西坦片、尼莫地平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简易治疗表(MMSE)积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与行为能力量表(BBS)积分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组方治疗李敬会[6]认为痰浊阻窍、瘀血阻络、肾精亏虚是血管性痴呆病机,当以化痰开窍、活血化瘀、补肾填精为治法,自拟化痰祛瘀益智汤(治疗组)治疗血管性痴呆,治疗后,治疗组MMSE 评分增分,ADL 评分下降,血液粘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洁[7]等用天智颗粒(研究组)治疗血管性痴呆,对照组用奥拉西坦治疗。经治疗后发现,研究组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有效率为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定向力、记忆力及计算力均有改善,对应评分升高,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定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变形和红细胞压积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白晶[8]用芪参还五胶囊(治疗组)治疗轻度血管性痴呆,与吡拉西坦片(对照组)治疗比较,治疗后治疗组ADL积分、BBS 积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或P<0.01),对照组ADL、IADL、BBS 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或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徐莹[9]等用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给予心脑通络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经治疗与治疗前相比,心脑通络液治疗后的MMSE 评分和HDS 评分明显提高,ADL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显效率(23.3%)和有效率(60%)相比,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60%、86.7%)明显提高。 2针灸治疗

血管性痴呆诊疗指南

血管性痴呆诊疗指南 在我国,血管性痴呆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位引起痴呆的原因。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龄、糖尿病、既往卒中史、卒中病灶的大小和部位等。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引起的脑损伤均可导致痴呆和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的特点包括:出现记忆障碍和至少两个其他认知领域,包括定向、注意、语言词汇功能、视空间能力、计算、执行功能、习惯动作、抽象、判断能力的障碍,且这些障碍足以引起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缺损。 尽管卒中可以增加痴呆的危险性,但目前就脑血管病与痴呆的关系之间如何确定,还非常模糊。卒中的次数、卒中的部位、梗死脑组织的总容量到底要达到多大的量,方能引起痴呆,目前尚无定论。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很难确认卒中是否是痴呆的唯一病因。总之,通过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脑血管病的证据,说明痴呆患者没有血管病基础;反之,发现了血管病变并不能说这就是痴呆的病因,尤其是在另一个引起痴呆的病因,如阿尔茨海默病与脑血管病并存的情况下。 【临床表现】 血管性痴呆可以表现为不同的临床亚型。 1.皮层综合征特点是临床反复出现脑血栓形成或栓塞,伴有明显的局灶感觉和运动缺损症状和体征,失语更为严重,认知障碍的起病急骤。

2.皮层下综合征伴有深部白质病变的皮层下综合征的特点是有假性球麻痹的体征,锥体束征。抑郁或情绪不稳,额叶释放症状。记忆障碍相对较轻。定向力障碍,对新鲜事物反应减少,兴趣减少,判断事物间关系的能力下降,在交谈时难于将焦点从一个话题转移到另一个话题,注意力不集中。刻板语言和动作。 3.常染色体显性皮层下白质脑病的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所致的血管性痴呆一般在30~50岁起病,与19号染色体上的notch3基因突变有关。由于皮层下多发梗死导致腔隙状态,突出的临床特点是假性球麻痹,伴有情感障碍和尿失禁,双侧锥体束征。步态平衡障碍、步距小,病史中有偏头痛史。家族史常阳性。 【辅助检查】 头颅MRI检查可以发现皮层下多发腔隙性梗死灶。此外,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Binswanger’s病)的患者,还可以在更广泛的皮层下白质发现脱髄鞘病变。MRI的敏感性比CT高。 其他实验室检查包括除外外源性栓塞、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脑膜血管梅毒所致的多发性脑梗死,这在较年轻的患者、尤其是没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尤其重要。 【诊断】

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护理

时间:2014年7月日 地点:医护办公室 主持人:护士长 内容:血管性痴呆的护理查房 血管性痴呆的护理查房 一、护士长:今天我们进行一次护理查房,查房对象是406病室15床王恩启,查房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掌握血管性痴呆护理及相关知识,提高我们科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检查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了解病人对我们护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以便及时给予解决,下面就有责任护士汪妹为大家介绍患者病情。 2、介绍病史:15床王恩启,男,71岁,1.血管性痴呆2.高血压病 3.脑梗死后遗症,入院主诉:认知障碍4-5年,加重一周。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病史。入院时神志清楚,双侧臀部见陈旧性疤痕。查体:T37.3,P88/min,R21次/min,BP130/9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专科情况:反应迟钝,强哭强笑面貌,双侧眼球运动会正常,左侧鼻唇沟浅,伸舌不合作,左侧肢体肌张力轻度增高,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双侧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平衡试验不合作。入院后按神经内科常规护

理遵医嘱予完善各项检查、改善循环、补液等对症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现神志清楚、构音不清、营养一般、时有强哭强笑貌,仍有吞咽困难及认知障碍。皮肤情况良好。无发热。 二、主要护理问题及措施 1、有压疮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有关。 措施:○1、勤翻身:是预防褥疮最为有效、关键的措施。一般卧床病人每1-2小时翻身一次,并用水枕、软枕、气枕垫于骨隆突处,可起到局部悬空、减轻压力的作用。 ○2、经常给患者按摩拍背。 ○3、卧床患者的床褥要通气、软硬适中,吸水性好,可用气垫床、高密度海绵床垫等。床单保持平整、干燥、清洁、无褶皱、无渣屑、无杂物。气垫床充气软硬适度,过度充气反而使皮肤压力增加。为病人更换床单时应防止拖、拉、拽,以防损坏皮肤。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完整,温水擦浴每天1-2次。擦洗时不可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不可用力擦拭,以防损伤皮肤。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清洗肛周皮肤,涂上强生婴儿护臀霜或护臀粉。 2、有受伤的危险:与认知障碍有关。 ○1、嘱家属加强陪护,注意安全防护。 ○2、予保护用具,如:床档。必要时行保护性约束。 3、潜在并发症:感染 ○1、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减衣被,及时更换湿汗衣被。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咽分泌物,加强翻身拍背,必要时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2019)》解读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疗指南 (2019)》解读 脑小血管病是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综合征。脑小血管病常见的病因类型包括:小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脑淀粉样血管病、遗传性脑小血管病变、炎症和免疫介导的脑小血管病、静脉胶原病和其他脑小血管病。脑小血管病可呈现典型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改变,包括腔隙、新发皮质下小梗死、脑白质病变、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及脑萎缩。 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记忆力、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及视空间功能等认知域的损害。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是临床中常见认知障碍的一种。为提高诊疗水平,减轻疾病负担,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神经病学组、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诊疗指南中国撰写专家组依据国内外科研成果及前沿资讯,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编写《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国诊治指南(2019)》(以下简称“指南”)。

据一篇发表在2010年Lancet Neurol杂志的研究显示,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减退主要表现在执行功能、注意力、转移能力方面,而非记忆力,“就是给人反应慢慢的一种感觉”,执笔专家彭丹涛教授解释道。 除此之外,患者还可伴随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括约肌功能减退、步态不稳或僵硬、假性球麻痹等运动障碍,最终发展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或完全丧失。2017年Clinical Science杂志发文指出,临床表现与损伤部位相关,如皮层下梗死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但多数脑小血管病患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为明确诊断,指南推荐采用适合中国居民的神经心理测验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认知功能域评估,评估的认知功能域包括记忆功能、执行/注意功能、语言功能、视空间结构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精神行为等,着重进行执行/注意功能的评估;并通过神经影像学方法辅助诊断,头颅MRI是检查脑小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手段。 此外,还应对所有首次就诊的患者进行血液学检测,以协助脑小血管病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包括血糖、血脂、血电解质、肝肾功能。有些患者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检测,如:维生素B、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中国医药导报2019年7月第16卷第21期 ·综述· CHINA MEDICAL HERALD Vol.16No.21July 20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660751、81260504)。 *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杨树龙(1966.4-),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医学生理学研究。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以及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被认为是除阿尔茨海默症之外最常见的痴呆形式[1]。痴呆引起慢性和进行性认知障碍很难被治愈,缓慢的病情进展难以诊断,进而突出了早期识别痴呆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临床前期[2]。近几年,中医学独到的理论体系,在治疗VD 过程中的效果和优势日益凸显,现 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VD 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VD 的危险因素 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脑白质损伤,导致患者记忆力 下降和认知功能减退[3],增加患VD 的风险。Bornstein 等[4]研究报道糖尿病引起的低血糖、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胰岛素抵抗等,最终导致VD 发生。大量数据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 是大脑、冠状动脉和其他血管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之 一[5]。进一步研究显示,HHcy 能改变脑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其细胞毒性作用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诱导细胞凋亡,引起海马区细胞修复功能受损,进而导致记 忆功能减弱[6]。过度吸烟能够增加VD 发病率,每天吸烟2包以上的患者发生VD 的危险性加倍[7]。此外,VD 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VD 的发生率越高[8]。2VD 的发病机制2.1胆碱能系统受损 胆碱能系统几乎参与机体学习和记忆等神经系统所有功能的调节。大脑缺血可使胆碱能系统受损,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夹闭造模中,检测到在海马及脑白质中胆碱能通路明显受损[9]。2.2突触的改变 突触结构的可塑性是学习及记忆的重要生物学基础。在VD 早期,缺血缺氧导致突触结构的可塑性发生改变,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损伤后修复以及学习记忆等功能[10]。2.3氧化应激 细胞内氧化还原的平衡机制被打破,会发生“氧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邵亚兰1* 郑露茜2* 杨树龙1 1.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江西南昌 330006;2.南昌大学医学院,江西南昌 330006 [摘要]血管性痴呆(VD)是一种因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造成的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综合征。目前该病的影响因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导致国内外缺乏确实、有效治疗VD 的方法。近年来在中医药治疗VD 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用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治疗、针药合用等方法来改善VD 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特点。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中药治疗[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9)07(c)-0039-04 New progress in treatment of vascular dementia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O Yalan 1*ZHENG Luxi 2*YANG Shulong 1 1.Department of Physiology,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Nanchang University,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330006,China; 2.Medical College,Nanchang University,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330006,China [Abstract]Vascular dementia (VD)is a syndrome of learning and memory dysfunction caused by ischemic or hemor?rhagic stroke.At present,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have not been completely clarified,re?sulting in the lack of a reliabl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f VD at home and abroad.In recent years,a lot of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 on the treatment of V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cluding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Chinese patent medicine,acupuncture treatment,and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to improv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VD.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afety and small side effects.[Key words]Vascular dementia;Risk factors;Pathogenesis;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39

血管性痴呆中医诊治进展

血管性痴呆中医诊疗进展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科 刘征堂 一、概述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血管性痴呆( VaD ) 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我国血管性痴呆的患病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痴呆的患病率为3.96%,其中血管性痴呆占到了2/3,其发病率相当高,而且它的致残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血管性痴呆发病较为明确,具有潜在的可防治性,因而被称为可逆性痴呆,及早治疗对智能改善或者是逆转 尤为显著 , 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中医药学在血管性痴呆的辨证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能够有效的延缓疾病的进展。 二、痴呆的概念和特点 ( 一 ) 痴呆的概念 痴呆 ( Dementia ) 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是指由于大脑的器质性改变使曾经发达的智能再次低下,是一种获得性、持续性的智能障碍,即在无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在记忆、认知、语言、视空间技能、情感和人格等精神心理活动中,有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他至少一项缺损,同时伴有社会生活活动能力减退的一种状态。并且上述症状和功能损害至少已经存在4-6个月才能诊断。 (二)痴呆的特征 它是后天获得的、有持续性、有多个认知功能的损害。大脑皮层的功能较多,大脑功能包括认知、记忆、思维、计算、定向等,由于这些功能的损害,病人的生活质量下降、生活能力减低、认知功能明显减退,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判断,明显的影响日常生活能力或者社会职业功能,并且与以往水平相比有显著的降低等。 三、血管性痴呆的概念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 , VD) 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获得性智能障碍综合症,与老年性痴呆相比,血管性痴呆具有可预防性和可治疗性,但是由于受到诊断标准的限制,早期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并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从而丧失了治疗的机会。为使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展为血管性痴呆之前能被发现,而产生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血管性认知障碍是痴呆的早期状态。 四、血管性痴呆的中医学认识 (一)病名 从中医学的角度讲,血管性痴呆属于中医老年病呆病的范畴。祖国医学有呆病、文痴、痴呆、善忘等记载。其发生于中风病之后以老年人居多,病位在脑,涉及肝、肾、心、脾,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以精气亏虚为本以风火痰瘀为标。 (二)文献记载

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

血管性认知障碍诊治指南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脑血管病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逐渐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VCI是指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显性(如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或非显性脑血管病(如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引起的从轻度认知损害和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 一、VCI的分类 根据病程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 1. 危险因素相关性VCI; 2. 缺血性VCI; 3.出血性VCI; 4. 其他脑血管病性VCI; 5. 脑血管病合并阿尔茨海默病(AD)。 推荐:采用病因分类方法,对VCI进行诊断。 二、VCI的诊断 从临床评估、神经心理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支持VCI分类诊断的证据,并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做出诊断。 ㈠临床评估 推荐:应详细了解认知障碍的起病、发展过程,及其与脑血管病或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应对患者进行一般体检和神经系统检查,寻找脑血管病的证据,同时排除其他可导致认知障碍的疾病。 ㈡神经心理学评估 推荐:应当采用适合国人的测验对VCI患者进行多个认知域的评估,包括记忆力(如词语学习测验)、注意执行功能(如语义分类流畅性测验和数字符号测验)、视空间结构功能(如积木测试)等。 ㈢神经影像学检查 推荐:应当对所有首次就诊的患者进行脑结构影像检查,首选头MRI 检查,包括T1WI、T2WI、FLAIR,在没有条件的医院,亦可行CT检查。 ㈣实验室检查 推荐:对所有首次就诊的患者应进行血液学检测以协助VCI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包括血糖、血脂、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在有些患者常需要进行更多的检测如:VitB12、甲状腺素水平、梅毒血清学检测、HIV、伯氏疏螺旋体等。 怀疑变性疾病或需要鉴别诊断时可行脑脊液检查,总tau蛋白、异常磷 1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临床治疗进展

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0.09%氯化钠注射液250nd加丹红注射液40m1静脉滴注,对照组予川芎嗪注射液320mg加入0.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优于对照组64%(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流变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所有患者出院后随防半年。治疗组再梗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4针刺治疗 王玲等¨纠选择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成2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针刺养阴通络法治疗,选取双侧阴经腧穴。上肢:极泉、尺泽、内关。下肢:血海、三阴交、太溪、太冲。诸穴留针30min,15min行针1次;缓慢出针,出针后紧按针孔。1次/d,连续治疗30d。对照组给予口服补阳还五汤汤药。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l%,对照组为55.8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表明针刺养阴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方惠等¨41采用中药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治疗组在用药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穴位选取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半身不遂上肢加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加阳陵泉、委中;语言不利加廉泉;吞咽困难加完骨;尿失禁加中极、关元。电针用疏密波15min,1次/d,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综合证候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尸<0.01);治疗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恢复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O.05)。 5讨论与展望 综上说述,中医药治疗消渴兼中风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十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和有关实验室指标方面有显著性作用。随着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病率的增长,利用中医药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优势防治本病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但目前中医尚无统一的糖尿病脑血管病诊断标淮、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文献报 ?19l? 道的许多资料之间差异很大,资料的可比性差,难以正确评估治疗方法及水平。制定全国统一的糖尿病脑血管病中医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董彦敏,倪青,李惠林。等.益气养阴活血合氨氖激光治疗糖尿病脑梗死77例分析.中医药学刊,2003,21(io):17-36. [2]赵晶,任可.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的cT表现与中医分型的关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8):500. [3]鞠风芝.从痰论治2型糖尿病浅探.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1):22. [4]谢琪,刘琴,等.补阳还五汤联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急性糖尿病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16例.衡阳医学院学报,2000,28 (2):160-161. [5]李希言,高士清.中风与糖尿病.中医研究进展.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6]盂庆玲。谭凤梅.苍蒺槐米汤治疗糖尿病性脑梗塞.河南中医,1997,17(4):247. [7]李红卫,汪栋材.养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性脑梗塞30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2,34(8):29. [8]赵世珂,郭立华,等.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性脑梗塞70例.江苏中医药,2002,23(1):17. [9】陈文娟。杨劲松.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48例.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3):194-195. [10]方建安.滋阴活血汤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87例.陕西中医,2006。27(7):818-819. [1I]黄倩倩,吴晓升.心脑宁颗粒冲剂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河北中医,2004,26(6):411-412. [12]李英,高建花.丹红注射液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l(3):17?19. [13]王玲,刘筱慧.针刺养阴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4(4.):9-10. [14]方慧,陈艺.中药合针剌治疗糖尿病脑梗死临床研究.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15):273-274.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临床治疗进展侯玉晋康豪鹏薛芬芬张运克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治疗 回顾近年来的文献资料,阐述了中医对血管性痴呆治疗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以进一步深入研究。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由~系列脑血管因素(缺血或出血及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导致脑组织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在祖国医学属“呆病”范畴。由于痴呆造成患者记忆、认知等方面的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而该病已成为世界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中医学者在发掘和继承的基础上,中医理论为指导,对该病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探索,经过反复大量的筛选和验证,创立了许多分类和治法,呈现出不少新的特点,现综述如下: 1治疗 作者单位:450008河南中医学院(侯玉晋康素鹏薛芬芬);郑州,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张运克)1.1分期论治周文泉u1根据痴呆的发病过程将其分为3期,早期多实,治以化痰逐瘀,用菖蒲郁金汤加减;中期虚实夹杂,治以平肝潜阳、化痰逐瘀,以镇肝熄风汤和菖蒲郁金汤化裁;气虚血滞和气滞血瘀者分别以补阳还五汤和柴胡疏肝散化裁;疾病后期以虚为主,可用一贯煎或八珍汤化裁。谢颖桢等旧。认为VD分为平台期,以肝肾精亏、痰瘀阻络、脾肾不足、痰瘀阻络、肝脾肾虚、痰瘀阻络为常见证候,补虚通络祛痰并治,提倡通补兼施;波动期常见肝肾阴亏、风痰瘀阻、脾肾不足、痰浊瘀阻及痰火扰心、心肾不交等证候,予以化痰清热通络熄风,强调以通为主;下滑期风火上扰、浊毒阻络、痰浊蒙窍、痰火扰心、浊毒阻络证候常见,以疏散诸邪、调畅气机、降浊解毒、醒神开窍为主。 1.2分型论治近年的临床研究,仍以辨证论治为主,但临床辨证分型尚不统一。 傅仁杰口1将脑血管性痴呆归纳为虚实两大类,虚证因髓海不足者。用补肾益髓汤加味,因肝肾亏损者用定智汤加减;实证因肝阳上亢者用大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加减,因心火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