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题 天气和气候

课题 天气和气候

课题 天气和气候
课题 天气和气候

课题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实际上,什么叫天气,什么气候,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识,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电视中常见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资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不久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最普遍的重视。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

(1)能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地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

(3)能收看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情感目标: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并且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符号的识别。

3、通过卫星云图或天气预报图分析天气状况。

○难点

综合分析天气形势图和天气预报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假期如果想去旅行,最担心什么?(天气)〔板书〕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展示课件〕今天晚上到明天,北京晴转多云,偏北风四级,最高气温14℃,最低气温7℃。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具体内容?你能说说天气的概念吗?

〔板书〕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天气?(气温、降水、云、风)

〔启发〕你能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吗?

明天和后天一定也是这样的天气吗?

〔概括总结〕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例如,今天的上午温和晴朗、无风,中午刮起了北风,气温有所下降。这说明天气是时刻变化的。

〔课件〕天气的概念和特点

〔考考你〕下面诗句哪些描述“天气”()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承转〕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又瞬息万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明天的天气呢?

〔学生〕手机(短信息查询)、电话(拨打121,天气早知道)、观察(看云识天气)、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

〔你知道吗?〕聪明的劳动人民利用大自然的信息预知未来天气(农业小谚语)

青蛙叫,雨水到。蜻蜓成群绕天空,不出三日雨蒙蒙。

天上星星跳,风雨就来到。东虹日头,西虹雨。

朝霞暗红雨凄凄,晚霞青白行千里。人黄有病,天黄有雨。

〔板书〕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1.卫星云图

2.天气预报

〔教师总结〕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可归纳为:探测系统→信息处理→预报系统→气象服务。卫星云图计算在卫星上拍摄的图片,是由气象卫星给地球大气拍摄的图像。气象卫星把摄取的图像信号发射到地面,通过地面接收系统接收显示出图片,得到一张卫星云图。

在卫星云图上,有蓝色、绿色和白色三种不同颜色表示的区域。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而且白色愈浓,表

示云层愈厚,云层下面往往下雨就愈大。因此,卫星云图可以真实地显示出云雨区的位置、分布,尤其是能直观看到台风、寒潮、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位置、强度及其变化情况,从而准确地做出天气预报。

〔补充〕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 无雨”。当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晴天”。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卫星云图等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等。

〔显示〕蓝色→海洋,绿色→陆地,白色→云雨区

〔学生读图判别回答〕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卫星云图照片,判别下列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A青藏高原地区是什么天气?(雨)B 东北地区是什么天气?(晴)

〔板书〕3.常用天气符号

〔指导学生读图〕请同学们按下列顺序识别各种常见的天气符号:

(1)晴天、多云、阴天的符号;

(2)小到中雨、大雨、暴雨、雷雨、冰雹、雨转晴的符号;

(3)小雪、中雪、大雪、雨夹雪的符号;

(4)雾、霜冻符号;

(5)台风、沙尘暴的符号;

(6)风向、风力的表示方法。

〔板书〕4.风向和风力等级

〔讲述〕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教师边画图边讲解),用符号表示就是:风杆上的小横道叫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标在风杆的右侧。风级的表示方法是:一道风尾,风力2级,二道风尾是4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

学生练习风向、风力的表示方法

〔转折过渡〕在识别天气符号的基础上,同学们才能正确判读城市天气预报图。

〔活动〕挑战主持人

〔课件〕阅读城市天气预报图。由教师和同学合作,当天气预报节目播音员;教师报完城市地名后,由学生回答当地的气温、降水等天气状况。

继续播报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

〔板书〕5.空气质量日报

1.空气质量日报

〔过渡〕我们每天都同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相接触,那么你们觉得现在的空气质量怎么样呢?(学生回答)

空气质量好不好已有了衡量的标准,指导学生读P68一段及表,回答用什么衡量空气质量的好坏?(污染指数)

学生读图回答:用污染指数衡量,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级别越低。

老师指导学生找到重庆的污染指数是多少?

答:99,属于良。

〔学生思考〕“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之间的关系?(演示课件)。

〔总结〕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2.空气质量的高低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提出问题:a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b.黑板上的天气状况能否影响空气质量呢?(例如沙尘暴会影响空气质量)c.哪些人类活动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呢?(汽车尾气、烟囱冒烟等) 〔总结〕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板书〕三、气候

1.概念

2.特点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一般变化不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课件〕气候的概念和特点

天气是指经常不断变化着的大气状态,既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大气状态,也是大气状态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连续变化。所以可以理解为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的统称。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发生的

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雪、霜、雷、雹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气候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热量的变化而引起的。

〔列表总结〕天气——短时间、多变;气候——长时间、稳定性。

〔练习〕教材第69页活动第1题,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

(风和日丽——天气;暴风骤雨——天气;四季如春——气候;阴转多云——天气)

〔提问〕你了解当地的天气与气候吗?了解了天气和气候的有关知识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用呢?(学生回答:我们当地的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夏秋降雨多,冬春降雨少。)〔板书〕四、天气和气候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活动〕动脑闯关

1、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介绍的活动是否妥当?并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说说为什么不妥?(台风——捕鱼不合适;沙尘暴——跳绳不合适;霜冻——插秧不合适;晴——打球合适)

2、加强对主要天气符号的记忆和理解。

3、区分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词汇、诗句。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天气和气候的内容主要有三个重点知识,一是如何阅读卫星云图,二是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简易天气预报图的判读,三是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复习巩固〕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收听收看当地气象台、站发布的天气预报,并把本地一周的天气预报内容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短时间的,多变的

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

1.卫星云图

2.天气预报

3.常用天气符号

4.风向和风力等级

5.空气质量日报

三、气候:

1.概念

2.特点:长时间的,稳定的

四、天气和气候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反思

1.天气和气候,如果按传统的授课方式,讲起来会有些难度,因为气候、卫星云图等专业术语很抽象,而本节课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出发,从同学们的观察、回忆入手,了解天气和气候,教案中列举了既浅显又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说明掌握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使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

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地位,请同学们自己发现问题,师生一起探究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现,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还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成为课堂的主人,营造出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和个性张扬的空间,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3.本节课不仅注重了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而且也重视了过程和方法,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标准强调“三维”目标的达成,课堂中通过对身边的天气和气候的了解,以及在生活中的影响的探究,指导学生关注气候、关注生活,提出对气候灾害的合理建议,对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完整版)中国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地区以外最暖热的地方。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较大。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季风气温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2)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比世界同纬度的许多地区气温偏高。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多,雨热同期。 (3)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我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1.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上升,蒸发旺盛,但此时雨季还未到来。 2.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原因? (1)特点: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暖、湿且短; 降水适中,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2)原因: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较高,冬半年昼短夜长,获得的热量少; 靠近冬季风的源地; 处于北冰洋寒冷气流南下的通道,深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冬季寒冷气流来自西北地区,冷空气从高而下,加剧寒冷。 3.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伏旱的成因?(江淮准静止锋) 梅雨的成因:6月初至7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第一次北跳,脊线在20~25°N,雨带停留在长江—淮河地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 伏旱的成因:三伏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旱。 4.台风的成因? 产生台风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比较高的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三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下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由于低纬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如果某地区正好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而且发生了激荡,那么这个激荡地区将引起大量空气上升,上升气流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下,在北半球风向是以反时针方向旋转,这也就是台风形成前的预兆。当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什么地方能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那里气温非常高,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有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区域,因此台风就很容易产生。

地理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2018合格考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 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地面的保温作用。 3.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及风向的判断。 4.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5.理解冷、暖气团和冷、暖锋的概念,掌握其成因、分布、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6.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气压分布和气流运动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7.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和成因。 8.学会根据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9.热点问题:全球变暖,酸雨,臭氧洞,城市热岛和雨岛。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表现形式: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2)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深度解析】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CO2、CH4、O3等→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 →全球变暖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二、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者大于0.6℃。 三、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1.成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 2.形成过程 (1)图解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

第三篇 大气、天气与气候 专题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C] 一、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微小尘埃 1 、组成: 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氮和氧。作用:氮,蛋白质主要组成成分;氧:地表的 氧化剂,氧气是生物体呼吸不可缺少的气体;二氧化碳:光合作用 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微小尘埃:作为水汽的凝结核,能促进云雾和降水的形成。(城市上空比郊区云雾多) 2、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大气中的少量的粉尘、烟雾、晶体盐和其它一些固态或液态的化学物质。 二、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 1、区别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A、大气圈对地球的保护作用: (1)大气对流星体的阻隔作用—“防弹衣”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遮阳伞” (3)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保温被” (4)适度的大气压是地球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 B、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的一部分射向宇宙空 间,另一部分则反向近地面,人们将返回近地面 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多云的夜晚,有浓密的低云,大气逆辐射强,比 晴朗的夜晚温暖。 中高纬度秋冬季节,水气和云量少,大气逆辐射 弱,常出现霜冻。 专题9 行星风系(C) 一、气压与风 1、气压变化直接原因 ①气压:气压是指某一高度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质量。 ②原因:地表气温的变化引起的大气密度变化是导致气压变化的直接原因。 2、风的形成和风向的确定: ①风的形成:在水平方向,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形成了风。 ②风向确定: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 3、热力环流:因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热力环流图 山谷风图 海陆风图 4、气压系统: ①高压系统:中心气压值高,气压值向外逐渐降低的一组闭合等压线,构成高气压系统。 ②低压系统:中心气压值低,气压值向外逐渐增高的一组闭合等压线,构成高气压系统。 二、大气环流 1、定义:由于太阳辐射的温度分布不均以及海陆间热力差异,造成地表不同地区的气压差

2005年天气气候专题

① ② 0° 2005年天气气候专题训练2005-5-11 一、选择题:图4是南美洲两个气候区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①②两地气候成因的相同点是() A.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B.都受下沉气流控制 C.都位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 D.都受沿岸暖流影响 2.有关①、②两地自然带,说法错误的是() A.①是热带荒漠带,②是温带荒漠带 B.像①这样的自然带都分布在大洋东岸 C.像②这样的自然带都分布在大陆东岸 D.①和②都是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形成 读图,其中a图为某地气温与降水量示意图,b图为盛行风向(气流)与河流量示意图,c图为盛行 风向与雨量示意图,回答3—5题 3.下列农业区的气候特征与a图类似的是() A.阿极廷的大牧场放牧区B.美国的棉花带 C.中国的春小麦区D.法国的葡萄园种植区 4.适宜在b图所示气候环境下生长的农作物或水果是() A.亚麻B.天然橡胶C.香蕉D.油橄榄 5.南半球某城市的气候特征如c图所示,若该城需建一个火力发电厂,从环境效益考虑,最合理应 建在城市的郊区。() A.西北部B.东南部 C.北部D.西南部 22.下图所示的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是 A.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B.甲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C.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D.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读图,完成下列7—8题。 7.下面的四幅图中,与上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是() 8.有关甲地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成因是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C.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D.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两岸 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9~11题 9.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图4

气候专题高考真题

气候专题高考真题 图2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2,完成(1)~(3)题。 (1)N地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 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 在()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3)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高三地理气候专题——2010年高考真题 下图反映单位体积空气所能客纳的最大水汽量与气温的关系. 1m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为10g,若要使最大水汽量上1.根据右图,气温在10℃时。3 升到40g,气温应达到 A.15℃ B.25℃ C.30℃ D.35℃ 2.一定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量与同温度下这些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的比值称为相对湿度。测得一封闭实验箱内的温度为30℃,相对湿度是50%,如果受使实验箱内的相对湿度降低到37.5%,箱内温度应调节为 A.35℃ B.25℃ C.15℃ D.5℃ 3.通过上述实验能够推知,相对湿度的变化主要取决手气温,其一般规律是 ①气温高,相对湿度小②气温低,相对湿度小 ③清晨相对湿度最大④午后相对湿度最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4.冰岛位于 A.极地高压带B.副极地低压带C.西风带D.副热带高压带 5.火山喷发后,一些空域限制飞行是因为这些空域 A.雷暴频发 B.严重缺氧 C.有大量可燃气体 D.火山灰浓度大 22C范围示意图,图5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图4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0 量柱状图。读图回答7~8题。 6.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 D.受陆地影响7.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5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高中地理高考试题——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高考试题解析地理学科分项版专题2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高考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 图4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地形剖面的地表海拔低于500米,大于200米,可知该区域可能位于东南丘陵,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海拔高于1000米,华北平原海拔多低于200米。

(高考北京卷)图5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 图5 7.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B 【解析】以天气状况示意图为情景,考察天气形成的季节,需要考生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天气预报相关知识作答,属于较易试题。该图的判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首先要求考生对于天气符号比较熟悉,其次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像判断,我国东部地区的这条经线在华北地区出现了沙尘,可判断为冬春季节,排除C、D;在东北地区出现了小雪、小雨、大风;可进一步判断为B。 (高考天津卷)图6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0-11题

10.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A. a→c→b→d B. b→c→d→a C. c→b→d→a D. d→a→c→b (高考四川卷)图3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蒸发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地蒸发量小于500毫米 B.图幅南部地区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C.单位距离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答案】C 【解析】本题以地表蒸发量等值线图为载体,考查相关基础知识以及等值线图的判读能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题及答案

当堂检测 1、副热带高气压的形成原因是() A、温度比赤道附近地区低,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 B、温度比赤道地区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 C、赤道上空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前进,在30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 D、从高纬度来的冷空气在30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 2、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只冷暖性质不同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A、赤道附近 B、南北纬300附近 C、南北纬600附近 D、极低附近 3、下列节气中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位置最北的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4、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至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和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 A、亚洲低压副热带高压带 B、印度低压副极地低压带 C、亚洲高压副极地低压带 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热带高压带 5、影响三圈环流形成的因素有() A、地区间冷热不均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6、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

A、信风带都分布在副热带高压带南侧 B、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流都是上升的 C、西风带内的风是寒冷湿润的 D、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热力因素造成的 7、关于亚洲高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一部分 B、夏季分布于亚洲北部 C、它是极地高气压带的一部分 D、冬季分布于亚洲北部 8、有关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正确叙述是() A、气压带、风带基本保持原位置不动 B、气压带、风带移动方向为东西方向 C、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变化而南北移动 D、气压带、风带冬季北移,夏季南移 9、关于锋面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锋面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很大 B、锋面是倾斜而狭窄的地带 C、冷空气在锋面以下,暖空气在锋面以上 D、锋面附近一定有云、雨雪、大风等天气现象 10、关于大气运动的正确叙述是() A、气流由四周向中心,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空气旋涡叫反气旋

【初中地理】 天气与气候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小明周末和同学去爬山,他们在海拔720米处测得的气温是24.8℃,据此推测山顶1520米处的气温是 ( ) A. 24.8℃ B. 20℃ C. 4.8℃ D. 29.6℃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小军目前所在的海拔是720米,气温是24.8℃,小明已经爬到海拔为1520米的山顶气温为:(1520m-720m)÷100×0.6℃=4.8℃,24.8℃-4.8℃=20℃。 故答案为:B。 【点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垂直递减,递减率大约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摄氏度(或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依据两地相对高度差和其中某地温度,即可求出另一地区的温度数值。 2.电视天气预报节日中出现“ ”天气符号时,表示的天气状况是() A. 睛转多云,西北风6级 B. 睛转阴,东南风3级 C. 多云转睛,东南风3级 D. 睛转阵雨。西北风6级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符号表示就是:风杆上的小横道叫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标在风杆的左侧。风级的表示方法是:一道风尾,风力是2级,半道风尾是1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读题干可知,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 ”天气符号时,表示的天气状况是晴转多云,西北风6级。 故答案为:A。 【点评】天气符号是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代表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常的气象状况,以此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3.从俄罗斯亚马尔天然气工厂运送天然气到东亚各港口,有经大西洋的以往常规航线和经白令海峡的北冰洋航线(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专题2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8K

专题2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2011年高考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电热管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10、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很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 .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 .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5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 图5 7.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011年高考天津卷)图6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0-11题 10.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A. a →c →b →d B. b →c →d →a C. c →b →d →a D. d →a →c →b 11.据图6的四幅天气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2011年高考四川卷)图3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地年蒸发量小于500毫米 B.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C.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6.在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的时期,丁区域可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油菜花黄蜜蜂忙 B.阴雨绵绵面梅子黄 C.稻田受旱暑骄阳 D.落叶遍地球疯狂 (2011年高考广东卷)6.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 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 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 (2011年高考浙江卷)11. 读图7, 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个呈现多变的现象。下列天气图依 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①②④③ D. ③②①④ (2011年高考福建卷)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图2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E 、F 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一、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1、 低 干洁空气 __________(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层 __________(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大 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气 __________(吸收_________线,保护地球生命) 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_______________的必要物质) 人类活动的影响: 燃烧矿物燃料:____增多 —— ____________ 全球性 —— ___________ 大气问题 使用氟氯烃类物质:_____减少 —— 臭氧空洞 2、大气的垂直分层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是__________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______________ ●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__________; ●能量最强的__________部分很少被吸收,绝大部分可以透 过大气射到地面。 3、地面受热释放地面长波辐射——_________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4、大气受热释放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_________作用 练习: 1、下列选项中,属于对流层特点的是()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B、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C、含臭氧层,是生物生存的天然屏障 D、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2、北京飞往纽约的飞机,升空半小时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该() A、迅速着陆 B、降低飞行速度 C、保持原高度 D、升到12000米以上高空 3、《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正式生效。目前,已有141个国家签署了该项协议。这些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55%,在2012年之前,他们还要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2%。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直接减弱的主要是( ) A、大气的逆辐射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作用 4、人类排放的氟氯烃,对人类生存环境破坏最大的是()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宇宙空间

高中地理气候部分专题练习

高中地理气候部分专题练习 读某地气温、降水资料,回答1~2小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2.该地可能是() A.北京 B.悉尼 C.罗马 D.开普敦 【试题解析】从资料上看一月高温少雨,七月温和多雨,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答案】1C 2 D 3.有一幅气温和降水量分布示意图,最冷月气温都在0 ℃以上,降水总量大约为700~800毫米左右,这两地可能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4.以上两地降水季节分配情况可能是() A.季节分配都比较均匀 B.季节分配都集中在夏季 C.一为全年分配均匀,一为集中在夏季 D.一为集中于夏季,一为集中于冬季 【试题解析】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的温带气候有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答案】3A 4C 5、读图1,A地和B地的气候相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图1

A、高温不同期,多雨不同期 B、高温同期,多雨同期 C、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 D、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试题解析]从图中所给的经纬度和陆地形状,可判断A地为非洲南端,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为中美洲,气候类型为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两种气候类型分位于南北两半球,季节相反,高温不同期。A地气候冬季多雨(7月份),B地气候夏季多雨(7月份),所以两地多雨同期。[答案]D 6、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的气候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试题解析]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终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气团影响,终年湿润,气候年变化较小。 [答案]B 7、下列各种气候类型,在一年中温度和温度变化不显著的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试题解析]热带沙漠气候一年中温度变化不明显,终年干旱,温度是终年高温,但冬夏两季高温程度不同,夏季气候温明显高于冬季。温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一年中温度、温度都有明显变化。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温度、湿度变化不明显。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一年中温度、湿度变化都明显。 [答案]C 8、成因与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无关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D 9、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0、乙地的气候成因是()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最新地理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2018合格考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 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地面的保温作用。 3.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因素及风向的判断。 4.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5.理解冷、暖气团和冷、暖锋的概念,掌握其成因、分布、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6.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气压分布和气流运动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7.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和成因。 8.学会根据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9.热点问题:全球变暖,酸雨,臭氧洞,城市热岛和雨岛。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为主 高层大气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 2. (1)表现形式: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2)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深度解析】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CO2、CH4、O3等→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 →全球变暖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二、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但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者大于0.6℃。 三、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1.成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 2.形成过程

地理 气候专题

地理气候专题

气候专题 1. 气候与自然带专题 ⑴ 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西亚的热带沙漠气候与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 ① 西亚、北非位于大陆中西部,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形成沙漠气候; ② 南亚、我国东南部位于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湿润的季风气候。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 ------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⑵ 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我国降水南方多,北方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⑶昆明准静止锋与江淮地区、华南地区的准静止锋形成时间成因有什么不同?

① 昆明准静止锋:冬季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受地形阻挡而成,导致贵阳一带冬雨连绵。 ② 江淮地区准静止锋: 6-7 月,冷暖空气相遇,势均力敌而成,导致江淮地区出现梅雨。③ 华南地区准静止锋: 4-5 月,冷暖空气相遇,势均力敌而成,导致华南地区出现阴雨。 ⑷ 简述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冬季: 特点:从南向北气温逐渐递减,南北温差很大。原因: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越到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并且白昼越短;越到北方越接近冬季风的源地。 夏季: 特点: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很小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在北半球,虽然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但越到北方白昼越长,因此南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量相差不大。

⑸ 简述青藏高寒区的气候特征。 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风力强大;降水稀少。 例: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比四川盆地强,而近地面气温比四川盆地低? 答: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因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强,又因为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所以近地面气温又比四川盆地低。 ⑹ 简述四川盆地与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冬夏气温均偏高的原因。 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大山脉围绕,冬季受寒潮影响程度小,夏季地形闭塞不易散热。 ⑺ 简述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形成原因。 特点: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较差与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原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小;海洋湿润气流受山岭阻隔,难以深入。 特殊问题:

完整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与解析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练习与解析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关于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B.几乎全部的大气质量都集中在此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大气平稳,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答案:C 点拨:对流层由于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下热上冷,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越往上气温越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下列干洁空气的各种成分中,构成生物体基本成分的是………………………()A.氧气B.氮C.二氧化碳D.臭氧 答案:B 点拨:生物体当中有大量的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氮是构成氨基酸的主要成分之一。 3在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A.氮B.臭氧C.二氧化碳D.氧 答案:C 点拨: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同时二氧化碳又可以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将热量保存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4低层大气中,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A.氧和臭氧B.氧和二氧化碳 C.氮和一氧化碳D.氮和氧 答案:D 点拨:干洁空气当中,氮约占其体积的78%,氧约占其体积的21%。 5有关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有……………………………………………………()A.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下降 B.由于上部冷下部热,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C.由于上部热下部冷,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D.有臭氧层,是该层大气的热量来源 答案:D 点拨:由于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地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大于0.175微米的紫外线而增温,所以说臭氧层是平流层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越往上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造成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6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 答案:B 点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吸收很少,可直接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向外辐射能量,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使

高中地理-气候专题练习

高二地理气候专题 【基础过关】 1.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C.该层中的CO2可吸收大量紫外线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下列自然现象中,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B.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C.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D.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是明亮的 读下图,完成3~4题。 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5.在以下有关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厚度越大 B.大气密度愈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 C.大气透明度愈大,太阳辐射愈弱 D.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愈少 【能力提升】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6~7题。

6.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作物品种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 7.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天气严寒 B.地面辐射强 C.微风 D.大气逆辐射强 8.上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①氮(占78%)是地球上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②氧(占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③二氧化碳(含量少),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④臭氧(含量少),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固体杂质一——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①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②厚度随纬度而变化,低纬厚,高纬薄;③特点:地面是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oC;④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①在22-27千米高度处,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③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④天气晴朗大气平稳(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①气压低,空气密度小;②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的波长:红外区﹥可见光区﹥紫外区(热短波,冷长波)。 ①吸收作用:有选择(二吸一不吸: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能量强的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厚反射作用强,夏天白天多云不太热,因为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散射,故天空成蔚蓝色)。 ④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大,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反之少(各纬度削弱不同)。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地面(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②大气的温室效应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地面增温。 ③晴朗:白天气温高(大气削弱少),夜晚气温下降快(大气逆辐射弱),日温差大。 阴雨:白天气温低(大气削弱多),夜晚气温下降慢(大气逆辐射强),日温差小。 3.意义:①减少了气温日较差;②保证地球适宜温度,形成了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③维持全球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学案及答案

临清实验高中高一年级地理新授课学案 编写人:冯继贞审核人:高一地理组使用日期:2013-11- 11序号:9 课题: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 【学习目标】 1、记住大气圈的概念、组成与结构 2、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自主学习】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2.干洁空气的成分及作用 (1)____:含量最多,生物体内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氧:维持________________必需的物质。 (3)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________________。 (4)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紫外线,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气的垂直分层 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_、________和运动状况的差异。 1、吸收:具有 太阳辐射: 2、大气保温作用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3、意义: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升高了晚上的最低气温;降低了气温的日较差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精讲点拨】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A________________到达地面,地面吸引A而增温。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放出B______________(长波),大气强烈吸引B而增温。3.“大气返大地”:C________________把热量返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探究材料】 据报道,俄罗斯20XX年首艘货运飞船“进步号”,于20XX年2月5日与国际空间站实现自动对接。国际空间站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为昂贵的项目”,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 1.飞船“进步号”穿过的大气圈是由哪些物质组成? 2.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以将大气层分为哪几层?“进步号”运行轨道在哪层? 探究点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探究材料】 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第23集有这样的场景:深秋季节广袤的东北平原上,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霜就要来了,为了不让农作物受冻害,主人公朱开山一家决定堆草薰烟防霜冻。众乡里来帮助朱家抗霜,他们把农作物的秸秆和杂草运到田间地头,一堆堆放好。在霜头来临时,点燃一堆堆秸秆,田野上空弥漫着一层浓浓的烟雾,众人齐心协力抗击霜冻成功了。霜冻会对农作物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导致植株死亡。当地农民一般采取覆盖抗霜、喷水抗霜、加热抗霜、烟雾抗霜等方式,减轻霜冻造成的损失。 1.利用熏烟的方法防霜冻的原理是什么? 2.为什么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霞呈橘红色?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 专题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组成——作用;。 1、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微小尘埃组成的混合物。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等。 2、作用:氧——生命活动必须的物质;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温室气体;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水汽、尘埃——成云致雨的物质条件。 二、垂直分层——特点 4、对流层、平流层的主要特征: 5、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 “防弹衣”——阻止“天外来客”对地球生命的伤害

“遮阳伞”——削弱到达地表的强烈太阳紫外线辐射 “保温被”——通过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辐射损失,使地表昼夜温差较小。 (重点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的示意图”,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6、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是因为大气逆辐射更强,大气返还给地面的热量更多,从而补充了因地面长波辐射损失的热量。在中高纬度地区的秋冬季节,晴朗的夜间水汽和云量稀少,大气逆辐射较弱,地表热量损失较多,常出现霜冻。 专题9 行星风系 / 专题10季风 大气运动的判断的基本原理: ①气压——单位面积以上空气柱的重量。 ②热力环流:在受热地区,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上空空气聚积,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在冷却地区,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上空形成低气压。 ③风——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④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1、画出热力环流方向,并标注近地面和高空的高压区和低压区(思考: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参考教材80页) 冷热冷 2、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地表不同地区的冷热差异。 3、海陆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山谷风: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 在下列空白处,绘制海陆风、山谷风在白天及晚上的风向: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分布、性质

初中地理天气气候专题练习题以及答案

模块三:天气和气候专题基础必背知识点: 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生活 天气: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常用天气符号 气温变化与分布 1、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在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出现在7 月,海洋8月,陆地最冷月出现在1 月,海洋2 月。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 点(14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最寒冷的大洲为南极大陆。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山腰),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 :阿塔卡马沙漠。 世界气候类型 1、热带的气候类型分布——热带雨林气候:亚马逊平原、马来群岛。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沙漠气候: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2、亚热带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亚洲东部)。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沿岸)。温带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欧洲西部)。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4、人类活动与气候 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衣(藏袍、阿拉伯长袍) 、食(南方米饭,北方面食; 欧洲西部牛排、 青藏高原牦牛) 气候恶化: 乳酪)、住(南北方民居差异; 竹楼) 行(南船北马, 沙漠骆驼、 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 二氧化硫导致酸雨; 制冷剂导致臭氧层 空洞 练习题 天气 考点 1 天气及其影响、天气预报 1. “天气”与“气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描述天气的是 ( ) A. 云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B. 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C.昨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 D. 五原 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 2. ( 2018·湖北宜昌)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 ) A. 风和日丽 B. 四季如春 C. 暴风骤雨 D. 阴转多云 3. (2018 ·安徽) 读懂天气预报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一项必备技能。下列天气符号代表的天气 与我们生产生活组合合理的是( ) 4. 下列有关卫星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绿色表示海洋 B. C.白色表示云区 D. 5. 下图为沿我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此天气过程一般发生在 (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018 · 山 东 青 岛 ) 读 “ 某 地 天 气 资 料 表 ”, 完 成 6 ~ 7 题 。 ( ) 蓝色表示陆地 云层越厚颜色越黑

高一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单元练习鲁教版

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高一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单元练习鲁 教版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①和②较小 B.②和③较小 C.③和④较小 D.③和⑤较小 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 ) A.①小②大 B.①大③小 C.③小⑦大 D.④大⑥小 3.当大气中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 ①箭头1可能增强②箭头2可能增强③箭头3可能增强④箭头5可能增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右图所示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右图描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5.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①的作用 B.秋末傍晚施放烟雾能预防农作物遭受冻害是因为②的作用 C.青藏高原比同纬度四川盆地昼夜温差大只是因为③的作用 D.夏季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④的作用 6.下列图中的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7.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与极地间的闭合环流是实际存在的B.副热带高压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高压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吹的是西北风 D.大气环流分为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两部分 读下图,回答8~9题。 8.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a>b>c>d B.气压:d>a>b>c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9.若此图为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 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C.降温、减湿 D.减湿、减温 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图完成10~11题。 10.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11若该图表示全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处于大陆西岸,则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状况正确的是( )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上升气流 D.30°~40°盛行西南风 13.下列各图与上图中P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我国的古代诗歌中有不少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有些与天气系统有关。据此回答14~15题。 1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此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