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离散数学第二章

离散数学第二章

离散数学第二章
离散数学第二章

2.1 等值式

一、等值式的概念

两公式什么时候代表了同一个命题呢?抽象地看,它们的真假取值完全相同时即代表了相同的命题。

设公式A,B共同含有n个命题变项,可能A或B有哑元,若A与B有相同的真值表,则说明在2n个赋值的每个赋值下,A与B的真值都相同。于是等价式A B应为重言式。

定义2.1设A,B式两个命题公式,若A,B构成的等价式A B为重言式,则称A与

B是等值的,记作A B.

定义中给出的符号不是联结词符,它是用来说明A与B等值(A B是重言式)的一种记法,因而是元语言符号。此记号在下文中频繁出现,千万不要将它与混为一谈,同时也要注意它与一般等号=的区别。

判断等值式有如下方法:

1.真值表

2.等值演算

3.范式

二、用真值表判断公式的等值

例2.1判断下面两个公式是否等值:

┐(p∨q)与┐p∧┐q

解用真值表法判断┐(p∨q)(┐p∧┐q)是否为重言式。此等价式的真值表如表2.1所示,从表中可知它是重言式,因而┐(p∨q)与┐p∧┐q等值,即┐(p∨q)(┐p∧┐q)。

其实,在用真值表法判断A B是否为重言式时,真值表的最后一列(即A B的真值表的最后结果)可以省略。若A与B的真值表相同,则A B,否则,A B(用来表示A与B不等值,也是常用的元语言符号)。

表2.1 (p∨q)(┐p∧┐q)的真值表

例2.2判断下列各组公式是否等值:

(1)p→(q→r)与(p∧q)→r

(2)(p→q)→r与(p∧q)→r

解表2.2中列出了p→(q→r),(p∧q)→r,(p→q)→r的真值表,不难看出p→(q→r)与(p∧q)→r等值,即

(p→q)→r(p∧q)→r

而(p→q)→r与(p∧q)→r的真值表不同,因而它们不等值,即

(p→q)→r(p∧q)→r

表2.2 3个公式的真值表

三、等值演算

虽然用真值法可以判断任何两个命题公式是否等值,但当命题变项较多时,工作量是很大的。可以先用真值表验证一组基本的又是重要的重言式,以它们为基础进行公式之间的演算,来判断公式之间的是否等值。本书给出16组重要的等值式,希望读者牢牢记住它们。在下面公式中出现的A,B,C仍然是元语言符号,它们代表任意的命题公式。

1. 双重否定律

A┐┐A (2.1)

2. 幂等律

A A∨A,A A∧A (2.2)

3. 交换律

A∨B B∨A,A∧B B∧A (2.3)

4. 结合律

(A∨B)∨C A∨(B∨C)

(A∧B)∧C A∧(B∧C) (2.4)

5. 分配律

A∨(B∧C)(A∨B)∧(A∨C) (∨对∧的分配律) A∧(B∨C)(A∧B)∨(A∧C) (∧对∨的分配律)(2.5)

6. 德摩根律

┐(A∨B)┐A∧┐B,┐(A∧B)┐A∨┐B (2.6)

7. 吸收律

A∨(A∧B)A,A∧(A∨B) A (2.7)

8. 零律

A∨11,A∧00 (2.8)

9. 同一律

A∨0A,A∧1 A (2.9)

10. 排中律

A∨┐A 1 (2.10)

11. 矛盾律

A∧┐A0 (2.11)

12. 蕴涵等值式

A→B┐A∨B (2.12)

13. 等价等值式

(A B)(A→B)∧(B→A) (2.13)

14. 假言易位

A→B┐B→┐A (2.14)

15. 等价否定等值式

A B┐A┐

B (2.15)

16. 归谬论

(A→B)∧(A→┐B)┐A (2.16)

以上16组等值式包含了24个重要等值式。由于A,B,C可以代表任意的公式,因而以上各等值式都是用元语言符号书写的,称这样的等值式为等值式模式,每个等值式模式都给出了无穷多个同类型的具体的等值式。例如,在蕴涵等值式(2.12)中,取A=p,B=q时,得等值式

p→q┐ p∨q

当取A=p∨q∨r,B=p∧q时,得等值式

(p∨q∨r)→(p∧q) ┐(p∨q∨r)∨(p∧q)

这些具体的等值式都被称为原来的等值式模式的代入实例。每个具体的代入实例的正确性都可以用真值表证明之,而每个等值式模式可用归纳法证明之。

由已知的等值式可以推演出更多的等值式,简单快速推理,还需要一些保持等值性的规则。

置换规则设Φ(A)是含公式A的命题公式,Φ(B)是用公式B置换了Φ(A)中所有的A后得到的命题公式,若B A,则Φ(B)Φ(A).

此置换规则的正确性,可用归纳法证明之。

例如,在公式(p→q)→r中,可用┐p∨q置换其中的p→q,由蕴涵等值式可知,p→q

┐p∨q,所以,

(p→q)→r┐(┐p∨q)→r

在这里,使用了置换规则。如果再一次地用蕴涵等值式及置换规则,又会得到

(┐p∨q)→r┐(┐p∨q)∨r

如果再用德摩根律及置换规则,又会得到

┐(┐p∨q)∨r(p∧┐q)∨r

再用分配律及置换规则,又会得到

(p∧┐q)∨r(p∨r)∧(┐q∨r)

将以上过程连在一起,得到

公式之间的等值关系具有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所以上述演算中得到的5个公式彼此之间都是等值的。在演算的每一步都用到了置换规则,因而在以下的演算中,置换规则均不标出。

上述用等值式及等值规则进行推演的过程称为等值演算,这是数理逻辑的主要内容。例2.3用等值演算法验证等值式:

(p∨q)→r(p→r)∧(q→r)

证可以从左边开始演算,也可以从右边开始演算。现在从右边开始演算。

所以,原等值式成立。读者亦可从左边开始演算验证之。

例2.3说明,用等值演算法可以验证两个公式等值。但一般情况下,不能用等值演算法直接验证两个公式不等值。

例2.4证明:(p→q)→r p→(q→r)

证方法一:真值表法。读者自己证明

方法二:观察法。易知,010是(p→q)→r的成假赋值,而010是p→(q→r)的成真赋值,所以原不等值式成立。

方法三:设A=(p→q)→r,B=p→(q→r)

先将A,B通过等值演算化成容易观察真值的情况,再进行判断。

A=(p→q)→r

(┐p∨q)→r (蕴涵等值式)

┐(┐p∨q)∨r (蕴涵等值式)

(p∧┐q)∨r (德摩根律)

B=p→(q→r)

┐p∨(┐q∨r) (蕴涵等值式)

┐p∨┐q∨r (结合律)

容易观察到,000,010是A的成假赋值,而它们是B的成真赋值。等值演算还能帮助人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判断问题。

例2.5用等值演算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1)(p→q)∧p→q

(2)(p→(p∨q))∧r

(3)p∧(((p∨q)∧┐p)→q)

解在以下的演算中没有写出所用的基本等值式,请读者自己填上。(1)(p→q)∧p→q

(┐p∨q)∧p→q

┐((┐p∨q)∧p)∨q

(┐(┐p∨q)∨┐p)∨q

((p∧┐q)∨┐p)∨q

((p∨┐p)∧(┐q∨┐p))∨q

(1∧(┐q∨┐p))∨q

(┐q∨q)∨┐p

1∨┐p

1

最后结果说明(1)中公式是重言式。

(2)┐(p→(p∨q))∧r

┐(┐p∨p∨q)∧r

(p∧┐p∧┐q)∧r

0∧r

最后结果说明(2)中公式是矛盾式。

(3)p∧(((p∨q)∧┐p)→q)

p∧(┐((p∨q)∧┐p)∨q)

p∧(┐((p∧┐p)∨(q∧┐q))∨q)

p∧(┐(0∨(q∧┐p))∨q)

p∧(┐q∨p∨q)

p∧1

p

最后结果说明(3)中公式不是重言式,00,01都是成假赋值。并且也不是矛盾式,因为10,11都是成真赋值。

等值演算中各步得出的等值式所含命题变项可能不一样多,如(3)中最后一步不含q,此时将q看成它的哑元,考虑赋值时将哑元也算在内,因而赋值的长度为2,这样,可将(3)中各步的公式都看成含命题变项p,q的公式,在写真值表时已经讨论过类似的问题的。

从例2.5可知,用等值演算判断公式的类型式是不太方便的,特别是判断非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就更不方便了。在下节中将给出更简单的方法。

例2.6在某次研讨会的中间休息时间,3名与会者根据王教授的口音对他是哪个省市的人进行了判断:

甲说王教授不是苏州人,是上海人。

乙说王教授不是上海人,是苏州人。

丙说王教授既不是上海人,也不是杭州人。

听完以上3人的判断后,王教授笑着说,他们3人中有一人说的全对,有一人说对了一半,另一人说的全不对。试用逻辑演算法分析王教授到底是哪里人?

解设命题

p:王教授是苏州人。

q:王教授是上海人。

r:王教授是杭州人。

p,q,r中必有一个真命题,两个假命题,要通过逻辑演算将真命题找出来。设

甲的判断为A1=┐p∧q

乙的判断为A2=p∧┐q

丙的判断为A3=┐q∧┐r

甲的判断全对B1=A1=┐p∧q

甲的判断对一半B2=((┐p∧┐q)∨(p∧q))

甲的判断全错B3=p∧┐q

乙的判断全对C1=A2=p∧┐q

乙的判断对一半C2=((p∧q)∨(┐p∧┐q))

乙的判断全错C3=┐p∧q

丙的判断全对D1=A3=┐q∧┐r

丙的判断对一半D2=(q∧┐r)∨(┐q∧r))

丙甲的判断全错D3=q∧r

由王教授所说

E=(B1∧C2∧D3)∨(B1∧C3∧D2)∨(B2∧C1∧D3)∨(B2∧C3∧D1)∨(B2∨C1∧D2)∨(B3∧C2∧D1)

为真命题。而

B1∧C2∧D3=(┐p∧q)∧((┐p∧┐q)∨(p∧q))∧(q∧r)

(┐p∧q∧┐q∧r)∨(┐p∧q∧p∧r)

B1∧C3∧D2=(┐p∧q)∧(┐p∧q)∧((q∧┐r)∨(┐q∧r))

(┐p∧q∨r)∨(┐p∧q∧┐q∧r)

┐p∧q∧┐r

B2∧C1∧D3=((┐p∧q)∨(p∧q))∧(p∧┐q)∧(q∧r)

(┐p∧q∧p∧┐q∧q∧r)∨(p∧q∧┐q∧r)

类似可得

B2∧C3∧D10

B3∧C1∧D2p∧┐q∧r

B3∧C2∧D10

于是,有同一律可知

E(┐p∧q∧┐r)∨(p∧┐q∧r)

但因为王教授不能既是上海人,又是杭州人,因而p,r必有一个假命题,即p∧┐q∧r 0,于是

E┐p∧q∧┐r

为真命题,因而必有p,r为假命题,q为真命题,即王教授是上海人。甲说的全对,丙说对了一半,而乙全说错了。

读者应可以模仿该例判断引言中问题的正确性。

离散数学答案屈婉玲版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

离散数学答案屈婉玲版 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 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6 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0∨(0∧1) ?0 (2)(p?r)∧(﹁q∨s) ?(0?1)∧(1∨1) ?0∧1?0. (3)(?p∧?q∧r)?(p∧q∧﹁r) ?(1∧1∧1)? (0∧0∧0)?0 (4)(?r∧s)→(p∧?q) ?(0∧1)→(1∧0) ?0→0?1 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π是无理数。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2也是无理数。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 答:p: π是无理数1 q: 3是无理数0 r: 2是无理数 1 s: 6能被2整除1 t: 6能被4整除0 命题符号化为:p∧(q→r)∧(t→s)的真值为1,所以这一段的论述为真。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4)(p→q) →(?q→?p) (5)(p∧r) ?(?p∧?q) (6)((p→q) ∧(q→r)) →(p→r) 答:(4) p q p→q ?q ?p ?q→?p (p→q)→(?q→?p) 0 0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1 0 0 1 0 0 1 1 1 1 0 0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5)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方法如上例) (6)公式类型为永真式(方法如上例) 第二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 (1) ?(p∧q→q) (2)(p→(p∨q))∨(p→r) (3)(p∨q)→(p∧r) 答:(2)(p→(p∨q))∨(p→r)?(?p∨(p∨q))∨(?p∨r)??p∨p∨q∨r?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3)P q r p∨q p∧r (p∨q)→(p∧r) 0 0 0 0 0 1 0 0 1 0 0 1 0 1 0 1 0 0 0 1 1 1 0 0 1 0 0 1 0 0 1 0 1 1 1 1 1 1 0 1 0 0 1 1 1 1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 4.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 (2)(p→q)∧(p→r)?(p→(q∧r)) (4)(p∧?q)∨(?p∧q)?(p∨q) ∧?(p∧q) 证明(2)(p→q)∧(p→r) ?(?p∨q)∧(?p∨r) ??p∨(q∧r)) ?p→(q∧r) (4)(p∧?q)∨(?p∧q)?(p∨(?p∧q)) ∧(?q∨(?p∧q)

离散数学 第2章 习题解答

第2章习题解答 2.1 本题没有给出个体域,因而使用全总个体域. (1) 令x (是鸟 x F:) (会飞翔. G:) x x 命题符号化为 x F ?. G x→ ) ( )) ( (x (2)令x x (为人. F:) (爱吃糖 G:) x x 命题符号化为 x F x→ G ?? )) ( ) ( (x 或者 F x? x ∧ ? ) )) ( ( (x G (3)令x x (为人. F:) G:) (爱看小说. x x 命题符号化为 x F ?. G x∧ (x ( )) ( ) (4) x (为人. x F:) (爱看电视. G:) x x 命题符号化为 F x? ∧ ??. x G ( ) ( )) (x 分析 1°如果没指出要求什么样的个体域,就使用全总个休域,使用全总个体域时,往往要使用特性谓词。(1)-(4)中的) F都是特性谓词。 (x 2°初学者经常犯的错误是,将类似于(1)中的命题符号化为 F x ? G x∧ ( )) ( ) (x

即用合取联结词取代蕴含联结词,这是万万不可的。将(1)中命题叙述得更透彻些,是说“对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百言,如果它是鸟,则它会飞翔。”因而符号化应该使用联结词→而不能使用∧。若使用∧,使(1)中命题变成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鸟并且都会飞翔。”这显然改变了原命题的意义。 3° (2)与(4)中两种符号化公式是等值的,请读者正确的使用量词否定等值式,证明(2),(4)中两公式各为等值的。 2.2 (1)d (a),(b),(c)中均符号化为 )(x xF ? 其中,12)1(:)(22++=+x x x x F 此命题在)(),(),(c b a 中均为真命题。 (2) 在)(),(),(c b a 中均符号化为 )(x xG ? 其中02:)(=+x x G ,此命题在(a )中为假命题,在(b)(c)中均为真命题。 (3)在)(),(),(c b a 中均符号化为 )(x xH ? 其中.15:)(=x x H 此命题在)(),(b a 中均为假命题,在(c)中为真命题。 分析 1°命题的真值与个体域有关。 2° 有的命题在不同个体域中,符号化的形式不同,考虑命题 “人都呼吸”。 在个体域为人类集合时,应符号化为 )(x xF ? 这里,x x F :)(呼吸,没有引入特性谓词。 在个体域为全总个体域时,应符号化为 ))()((x G x F x →? 这里,x x F :)(为人,且)(x F 为特性谓词。x x G :)(呼吸。 2.3 因题目中未给出个体域,因而应采用全总个体域。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_屈婉玲(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6 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0∨(0∧1) ?0 (2)(p?r)∧(﹁q∨s) ?(0?1)∧(1∨1) ?0∧1?0. (3)(?p∧?q∧r)?(p∧q∧﹁r) ?(1∧1∧1)? (0∧0∧0)?0 (4)(?r∧s)→(p∧?q) ?(0∧1)→(1∧0) ?0→0?1 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π是无理数。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2也是无理数。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 答:p: π是无理数 1 q: 3是无理数0 r: 2是无理数 1 s:6能被2整除 1 t: 6能被4整除0 命题符号化为:p∧(q→r)∧(t→s)的真值为1,所以这一段的论述为真。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4)(p→q) →(?q→?p) (5)(p∧r) ?(?p∧?q) (6)((p→q) ∧(q→r)) →(p→r) 答:(4) p q p→q ?q ?p ?q→?p (p→q)→(?q→?p) 0 0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1 0 0 1 0 0 1 1 1 1 0 0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5)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方法如上例) (6)公式类型为永真式(方法如上例) 第二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

(1) ?(p∧q→q) (2)(p→(p∨q))∨(p→r) (3)(p∨q)→(p∧r) 答:(2)(p→(p∨q))∨(p→r)?(?p∨(p∨q))∨(?p∨r)??p∨p∨q∨r?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3)P q r p∨q p∧r (p∨q)→(p∧r) 0 0 0 0 0 1 0 0 1 0 0 1 0 1 0 1 0 0 0 1 1 1 0 0 1 0 0 1 0 0 1 0 1 1 1 1 1 1 0 1 0 0 1 1 1 1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 4.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 (2)(p→q)∧(p→r)?(p→(q∧r)) (4)(p∧?q)∨(?p∧q)?(p∨q) ∧?(p∧q) 证明(2)(p→q)∧(p→r) ? (?p∨q)∧(?p∨r) ??p∨(q∧r)) ?p→(q∧r) (4)(p∧?q)∨(?p∧q)?(p∨(?p∧q)) ∧(?q∨(?p∧q) ?(p∨?p)∧(p∨q)∧(?q∨?p) ∧(?q∨q) ?1∧(p∨q)∧?(p∧q)∧1 ?(p∨q)∧?(p∧q) 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 (1)(?p→q)→(?q∨p) (2)?(p→q)∧q∧r (3)(p∨(q∧r))→(p∨q∨r) 解: (1)主析取范式 (?p→q)→(?q∨p)

离散数学 第2章 习题解答

习题 2.1 1.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4不是奇数。 解:设A(x):x是奇数。a:4。 “4不是奇数。”符号化为:?A(a) (2) 2是偶数且是质数。 解:设A(x):x是偶数。B(x):x是质数。a:2。 “2是偶数且是质数。”符号化为:A(a)∧B(a) (3) 老王是山东人或河北人。 解:设A(x):x是山东人。B(x):x是河北人。a:老王。 “老王是山东人或河北人。”符号化为:A(a)∨B(a) (4) 2与3都是偶数。 解:设A(x):x是偶数。a:2,b:3。 “2与3都是偶数。”符号化为:A(a)∧A(b) (5) 5大于3。 解:设G(x,y):x大于y。a:5。b:3。 “5大于3。”符号化为:G(a,b) (6) 若m是奇数,则2m不是奇数。 解:设A(x):x是奇数。a:m。b:2m。 “若m是奇数,则2m不是奇数。”符号化为:A(a)→A(b) (7) 直线A平行于直线B当且仅当直线A不相交于直线B。 解:设C(x,y):直线x平行于直线y。设D(x,y):直线x相交于直线y。a:直线A。b:直线B。 “直线A平行于直线B当且仅当直线A不相交于直线B。”符号化为:C(a,b)??D(x,y) (8) 小王既聪明又用功,但身体不好。 解:设A(x):x聪明。B(x):x用功。C(x):x身体好。a:小王。 “小王既聪明又用功,但身体不好。”符号化为:A(a)∧B(a)∧?C(a) (9) 秦岭隔开了渭水和汉水。 解:设A(x,y,z):x隔开了y和z。a:秦岭。b:渭水。c:汉水。 “秦岭隔开了渭水和汉水。”符号化为:A(a,b,c) (10) 除非小李是东北人,否则她一定怕冷。 解:设A(x):x是东北人。B(x):x怕冷。a:小李。 “除非小李是东北人,否则她一定怕冷。”符号化为:B(a)→?A(a) 2.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讨论它们的真值。 (1) 有些实数是有理数。 解:设R(x):x是实数。Q(x):x是有理数。 “有些实数是有理数。”符号化为:(?x)(R(x)∧Q(x))

离散数学答案第二章习题解答

习题与解答 1.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所有的火车都比某些汽车快。 (2) 任何金属都可以溶解在某种液体中。 (3) 至少有一种金属可以溶解在所有液体中。 (4)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职业。 (5) 有些职业是所有的人都喜欢的。 解 (1) 取论域为所有交通工具的集合。令 x x T :)(是火车, x x C :)(是汽车, x y x F :),(比y 跑得快。 “所有的火车都比某些汽车快”可以符号化为))),()(()((y x F y C y x T x ∧?→?。 (2) 取论域为所有物质的集合。令 x x M :)(是金属, x x L :)(是液体, x y x D :),(可以溶解在y 中。 “任何金属都可以溶解在某种液体中” 可以符号化为))),()(()((y x D y L y x M x ∧?→?。 (3) 论域和谓词与(2)同。“至少有一种金属可以溶解在所有液体中” 可以符号化为))),()(()((y x D y L y x M x →?∧?。 (4) 取论域为所有事物的集合。令 x x M :)(是人, x x J :)(是职业, x y x L :),(喜欢y 。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职业” 可以符号化为))),()(()((y x L y J y x M x ∧?→? (5)论域和谓词与(4)同。“有些职业是所有的人都喜欢的”可以符号化为))),()(()((x y L y M y x J x →?∧?。 2. 取论域为正整数集,用函数+(加法),?(乘法)和谓词<,=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没有既是奇数,又是偶数的正整数。 (2) 任何两个正整数都有最小公倍数。 (3) 没有最大的素数。 (4) 并非所有的素数都不是偶数。 解 先引进一些谓词如下: x y x D :),(能被y 整除,),(y x D 可表示为)(x y v v =??。 x x J :)(是奇数,)(x J 可表示为)2(x v v =???。 x x E :)(是偶数,)(x E 可表示为)2(x v v =??。 x x P :)(是素数,)(x P 可表示为)1)(()1(x u u x u v v u x =∨=?=???∧=?。

离散数学答案(尹宝林版)第二章习题解答

第二章 谓词逻辑 习题与解答 1.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所有的火车都比某些汽车快。 (2) 任何金属都可以溶解在某种液体中。 (3) 至少有一种金属可以溶解在所有液体中。 (4)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职业。 (5) 有些职业是所有的人都喜欢的。 解 (1) 取论域为所有交通工具的集合。令 x x T :)(是火车, x x C :)(是汽车, x y x F :),(比y 跑得快。 “所有的火车都比某些汽车快”可以符号化为))),()(()((y x F y C y x T x ∧?→?。 (2) 取论域为所有物质的集合。令 x x M :)(是金属, x x L :)(是液体, x y x D :),(可以溶解在y 中。 “任何金属都可以溶解在某种液体中” 可以符号化为))),()(()((y x D y L y x M x ∧?→?。 (3) 论域和谓词与(2)同。“至少有一种金属可以溶解在所有液体中” 可以符号化为))),()(()((y x D y L y x M x →?∧?。 (4) 取论域为所有事物的集合。令 x x M :)(是人, x x J :)(是职业, x y x L :),(喜欢y 。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职业” 可以符号化为))),()(()((y x L y J y x M x ∧?→? (5)论域和谓词与(4)同。“有些职业是所有的人都喜欢的”可以符号化为))),()(()((x y L y M y x J x →?∧?。 2. 取论域为正整数集,用函数+(加法),?(乘法)和谓词<,=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没有既是奇数,又是偶数的正整数。 (2) 任何两个正整数都有最小公倍数。 (3) 没有最大的素数。 (4) 并非所有的素数都不是偶数。 解 先引进一些谓词如下: x y x D :),(能被y 整除,),(y x D 可表示为)(x y v v =??。 x x J :)(是奇数,)(x J 可表示为)2(x v v =???。 x x E :)(是偶数,)(x E 可表示为)2(x v v =??。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四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3.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将下面命题符号化,并分别讨论个体域限制为(a),(b)条件时命题的真值: (1) 对于任意x,均有2=(x+)(x). (2) 存在x,使得x+5=9. 其中(a)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 (b)个体域为实数集合. 解: F(x): 2=(x+)(x). G(x): x+5=9. (1)在两个个体域中都解释为) ?,在(a)中为假命题,在(b)中为真命题。 (x xF (2)在两个个体域中都解释为) (x ?,在(a)(b)中均为真命题。 xG 4.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没有不能表示成分数的有理数. (2) 在北京卖菜的人不全是外地人. 解: (1)F(x): x能表示成分数 H(x): x是有理数 命题符号化为: )) x x∧ ? ?? F ( ) ( (x H (2)F(x): x是北京卖菜的人 H(x): x是外地人 命题符号化为: )) x F H x→ ?? (x ) ( ( 5. 在一阶逻辑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火车都比轮船快. (3) 不存在比所有火车都快的汽车. 解: (1)F(x): x是火车; G(x): x是轮船; H(x,y): x比y快 命题符号化为: )) F x G y x→ ? ? y ∧ )) ( , ( ) x ((y ( H (2) (1)F(x): x是火车; G(x): x是汽车; H(x,y): x比y快 命题符号化为: ))) y x F G y→ ?? ∧ ? x ( ) ( , H ( x ) (y ( 9.给定解释I如下: (a) 个体域D为实数集合R.

离散数学第二章一阶逻辑知识点总结

数理逻辑部分 第2章一阶逻辑 2.1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个体词(个体): 所研究对象中可以独立存在的具体或抽象的客体个体常项:具体的事物,用a, b, c表示 个体变项:抽象的事物,用x, y, z表示 个体域: 个体变项的取值范围 有限个体域,如{a, b, c}, {1, 2} 无限个体域,如N, Z, R, … 全总个体域: 宇宙间一切事物组成 谓词: 表示个体词性质或相互之间关系的词 谓词常项:F(a):a是人 谓词变项:F(x):x具有性质F 一元谓词: 表示事物的性质 多元谓词(n元谓词, n2): 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如L(x,y):x与y有关系L,L(x,y):x y,… 0元谓词: 不含个体变项的谓词, 即命题常项或命题变项 量词: 表示数量的词 全称量词: 表示任意的, 所有的, 一切的等 如x 表示对个体域中所有的x 存在量词: 表示存在, 有的, 至少有一个等 如x表示在个体域中存在x 一阶逻辑中命题符号化 例1 用0元谓词将命题符号化 要求:先将它们在命题逻辑中符号化,再在一阶逻辑中符号化 (1) 墨西哥位于南美洲 在命题逻辑中, 设p:墨西哥位于南美洲 符号化为p, 这是真命题 在一阶逻辑中, 设a:墨西哥,F(x):x位于南美洲 符号化为F(a)

例2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命题符号化 (1) 人都爱美; (2) 有人用左手写字 分别取(a) D为人类集合, (b) D为全总个体域. 解:(a) (1) 设G(x):x爱美, 符号化为x G(x) (2) 设G(x):x用左手写字, 符号化为x G(x) (b) 设F(x):x为人,G(x):同(a)中 (1) x (F(x)G(x)) (2) x (F(x)G(x)) 这是两个基本公式, 注意这两个基本公式的使用. 例3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命题符号化 (1) 正数都大于负数 (2) 有的无理数大于有的有理数 解注意: 题目中没给个体域, 一律用全总个体域 (1) 令F(x): x为正数, G(y): y为负数, L(x,y): x>y x(F(x)y(G(y)L(x,y))) 或 x y(F(x)G(y)L(x,y)) 两者等值 (2) 令F(x): x是无理数, G(y): y是有理数, L(x,y):x>y x(F(x)y(G(y)L(x,y))) 或x y(F(x)G(y)L(x,y)) 两者等值 几点注意: 1元谓词与多元谓词的区分 无特别要求,用全总个体域 量词顺序一般不能随便颠倒 否定式的使用 思考: ①没有不呼吸的人 ②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吃糖 ③不是所有的火车都比所有的汽车快 以上命题应如何符号化? 2.2 一阶逻辑合式公式及解释字母表 定义字母表包含下述符号: (1) 个体常项:a, b, c, …, a i, b i, c i, …, i1 (2) 个体变项:x, y, z, …, x i, y i, z i, …, i 1 (3) 函数符号:f, g, h, …, f i, g i, h i, …, i1 (4) 谓词符号:F, G, H, …, F i, G i, H i, …, i1 (5) 量词符号:, (6) 联结词符号:, , , , (7) 括号与逗号:(, ), , 定义项的定义如下: (1) 个体常项和个体变项是项. (2) 若(x1, x2, …, x n)是任意的n元函数,t1,t2,…,t n

离散数学 杨圣洪等著 第二章习题二解答

第二章习题二 1、求证?x?y(P(x)→Q(y))??xP(x)→?yQ(y) ?x?y(P(x)→Q(y)) ??x?y(?P(x)∨Q(y)) 条件式的等值式 ??x(?P(x)∨?yQ(y)) 辖域的扩充与收缩规律 ??x?P(x)∨?yQ(y) 辖域的扩充与收缩规律 ???xP(x)∨?yQ(y) 量词的德摩律 ??xP(x)→?yQ(y) 条件式的等值式 2、把下列各式转换为前束范式 (1) ?x(?(?yP(x,y)→(?zQ(z)→R(x)))) ??x(?(?yP(x,y)→(??zQ(z)∨R(x)))) 条件式的等值式 ??x(?(??yP(x,y)∨(??zQ(z)∨R(x)))) 条件式的等值式 ??x((???yP(x,y)∧(???zQ(z)∧?R(x)))) 德摩律 ??x((?yP(x,y)∧(?zQ(z)∧?R(x)))) 否定的否定 ??x?y?z ((P(x,y)∧(Q(z)∧?R(x)))) 量词辖域的扩张与收缩 ??x?y?z (P(x,y)∧Q(z)∧?R(x)) 量词辖域的扩张与收缩 (2) ?x?y((?zP(x,y,z)∧?uQ(x,u))→?vQ(y,v)) ??x?y(? (?zP(x,y,z)∧?uQ(x,u)) ∨?vQ(y,v)) 条件式的等值式 ??x?y( (??zP(x,y,z) ∨??uQ(x,u)) ∨?vQ(y,v)) 德摩律 ??x?y( (?z?P(x,y,z) ∨?u?Q(x,u)) ∨?vQ(y,v)) 德摩律 ??x?y?z?u?v ( (?P(x,y,z) ∨?Q(x,u)) ∨Q(y,v)) 德摩律 ??x?y?z?u?v ( ?P(x,y,z) ∨?Q(x,u)∨Q(y,v)) 德摩律 (3) ?xF(x) →?yP(x,y) ??zF(z) →?yP(x,y) 约束变元与自由变元同名,故约束变元改名 ???zF(z)∨?yP(x,y) 条件式的等值式 ??z?F(z)∨?yP(x,y) 德摩律 ??z?y(?F(z)∨P(x,y)) 德摩律 (4) ?x(P(x,y)→?yQ(x,y,z)) ??x(P(x,y)→?sQ(x,s,z)) 约束变元y与自由变元y同名,故约束变元改名 ??x(?P(x,y) ∨?sQ(x,s,z)) 条件式的等值式 ??x?s(?P(x,y)∨Q(x,s,z)) 辖域的扩充与收缩 (5) ?x(P(x,y)??yQ(x,y,z)) ??x(P(x,y)??sQ(x,s,z)) 约束变元y与自由变元y同名,故约束变元改名 ??x((P(x,y)→?sQ(x,s,z)) ∧(?sQ(x,s,z)→P(x,y))) 双条件的等值式 ??x((P(x,y)→?sQ(x,s,z)) ∧(?tQ(x,t,z)→P(x,y))) 后面约束变元与前面同则后面换名??x((?P(x,y)∨?sQ(x,s,z))∧(??tQ(x,t,z)∨P(x,y))) 条件式的等值式 ??x((?P(x,y)∨?sQ(x,s,z))∧(?t?Q(x,t,z)∨P(x,y))) 德摩律

离散数学第二章

离散数学第二章 1. 有序二元组也称序偶,设 A , B 为任意集合,A 和 B 的笛卡尔积用 A × B 表示,定义为 A × B = {(a , b ) | a ∈ A , b ∈ B }。 2. 推广 n 个集合的笛卡儿积为A 1 × A 2 × … × A n = {(x 1, x 2, …, x n ) | x i ∈ A i , i = 1, 2, …, n }。 3. 笛卡尔乘与交并集符号之间满足分配率: A × (B ? C ) = (A × B ) ? (A × C ) 4. 笛卡尔积 A × B 的任意一个子集 ρ 称为由 A 到 B 的一个二元关系,当 A = B 时,称 ρ 是 A 上 的二元关系。 5. 几种特殊的关系:空关系,全关系(普遍关系)记为U A ,恒等关系I A = {(a , a ) | a ∈ A }。 6. 关系的表示方法:集合表示法,矩阵表示法,关系图表示法(结点,单边)自环 7. A,B 上的关系的交,并,补,运算结果都是A 到B 的关系。 8. ,称为关系p 的逆运算也记为p-1 9. 关系的复合运算:当且仅当存在元素 b ∈ B ,使得 a ρ1 b ,b ρ2 c 时,有 a (ρ1 ? ρ2) c 。 10. I A ? ρ = ρ ? I B =p ,关系的复合满足结合律:(ρ1 ? ρ2) ? ρ3 = ρ1 ? (ρ2 ? ρ3)。 11. 规定:ρ 0 = {(a , a ) | a ∈ A },即 ρ 0 = I A 12. 复合关系的求法:定义,关系图,矩阵 13. 设 A 、B 均是有限集,ρ1、ρ2 都是由 A 到 B 的关系,它们的关系矩阵分别为和 ,则下列关系的关 系矩阵如何? ρ1 ? ρ2,ρ1 ? ρ2,ρ1',ρ1 - ρ2 ,ρ1-1。 14. 设 ρ1, ρ2 是集合 A 上的任意的关系,则 (ρ1 ? ρ2)-1 = ρ2-1 ? ρ1-1 15. 关系的性质:自反,非自反,反自反;对称,非对称,反对称;可传递,不可传递; 16. 反自反的关系一定是非自反的关系;若ρ是 A 上的反对称关系,则由定义知,在ρ中,(a , b ) 与 (b , a ) 至多有一个出现,其中 a ≠ b 。 17. {(1, 2), (3, 0), (3, 2)}这个关系可传递 18. 设 ρ 为 A 上的关系,(1) ρ 在 A 上自反当且仅当 I A ? ρ (2) ρ 在 A 上反自反当且仅当 ρ ∩I A = Φ (3) ρ 在 A 上对称当且仅当 ρ = ρ -1 (4) ρ 在 A 上反对称当且仅当 ρ ∩ ρ -1 ? I A (5) ρ 在 A 上传递当且仅当 ρ ? ρ ? ρ 。(自证,ppt 中有过程) 19.利用关系矩阵判断: }),(|),{(~ρρ ∈=b a a b

离散数学第二版邓辉文编著第一章第二节习题答案

离散数学第二版邓辉文编著第一章第二节习题答案 1.2 映射的有关概念 习题1.2 1. 分别计算?1. 5?,?-1?,?-1. 5?,? 1. 5?,?-1?,?-1. 5?. 解?1. 5?=2,?-1?=-1,?-1. 5?=-1,?1. 5?=1,?-1?=-1,?-1. 5?=-2. 2. 下列映射中,那些是双射? 说明理由. (1)f :Z →Z , f (x ) =3x . (2)f :Z →N , f (x ) =|x |+1. (3)f :R →R , f (x ) =x 3+1. (4)f :N ?N →N , f (x 1, x 2) =x 1+x 2+1. (5)f :N →N ?N , f (x ) =(x , x +1). 解 (1)对于任意对x 1, x 2∈Z ,若f (x 1) =f (x 2) ,则3x 1=3x 2,于是x 1=x 2,所以f 是单射. 由于对任意x ∈Z ,f (x ) ≠2∈Z ,因此f 不是满射,进而f 不是双射. (2)由于2, -2∈Z 且f (2) =f (-2) =3,因此f 不是单射. 又由于0∈N ,而任意x ∈Z 均有f (x ) =|x |+1≠0,于是f 不是满射. 显然,f 不是双射. (3)对于任意对x 1, x 2∈R ,若f (x 1) =f (x 2) ,则x 1+1=x 2+1,于是x 1=x 2,所以f 是单射. 对于任意y ∈R ,取x =(y -1) ,这时 1??3f (x ) =x +1=?(y -1) 3?+1=(y -1) +1=y , ??33313 所以f 是满射. 进而f 是双射.

新版离散数学答案(尹宝林版)第二章习题解答课件.doc

第二章谓词逻辑 习题与解答 1.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所有的火车都比某些汽车快。 (2) 任何金属都可以溶解在某种液体中。 (3) 至少有一种金属可以溶解在所有液体中。 (4)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职业。 (5) 有些职业是所有的人都喜欢的。 解(1) 取论域为所有交通工具的集合。令 T(x):x是火车,C(x):x是汽车,F(x,y):x比y跑得快。 “所有的火车都比某些汽车快”可以符号化为x(T(x)y(C(y)F(x,y)))。 (2) 取论域为所有物质的集合。令 M(x):x是金属,L(x):x是液体,D(x,y):x可以溶解在y中。 “任何金属都可以溶解在某种液体中”可以符号化为x(M(x)y(L(y)D(x,y)))。 (3) 论域和谓词与(2)同。“至少有一种金属可以溶解在所有液体中”可以符号化为 x(M(x)y(L(y)D(x,y)))。 (4) 取论域为所有事物的集合。令 M(x):x是人,J(x):x是职业,L(x,y):x喜欢y。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可以符号化为x(M(x)y(J(y)L(x,y))) (5) 论域和谓词与(4)同。“有些职业是所有的人都喜欢的”可以符号化为x(J(x)y(M(y)L(y,x)))。 2. 取论域为正整数集,用函数(加法),(乘法)和谓词,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没有既是奇数,又是偶数的正整数。 (2) 任何两个正整数都有最小公倍数。 (3) 没有最大的素数。 (4) 并非所有的素数都不是偶数。 解先引进一些谓词如下: D(x,y):x能被y整除,D(x,y)可表示为v(v y x)。 J(x):x是奇数,J(x)可表示为v(v2x)。 E(x):x是偶数,E(x)可表示为v(v2x)。

离散数学第二章习题答案

设解释I为:个体域D I ={-2,3,6},一元谓词F(X):X3,G(X):X>5,R(X):X7。在I下求下列各式的真值。 (1)x(F(x)G(x)) 解:x(F(x)G(x)) (F(-2) G(-2)) (F(3) G(3)) (F(6) G(6)) ((-23) (-2>5)) ((33) (3>5)) ((63) (6<5)) ((1 0))((1 0)) ((0 0)) 000 (2) x(R(x)F(x))G(5) 解:x(R(x)F(x))G(5) (R(-2)F(-2)) (R(3)F(3)) (R(6)F(6)) G(5) ((-27) (-23)) (( 37) (33)) (( 67) (63)) (5>5) (1 1) (1 1) (10) 0 1 1 0 0 (3)x(F(x)G(x)) 解:x(F(x)G(x)) (F(-2) G(-2)) (F(3) G(3)) (F(6) G(6)) ((-23) (-2>5)) ((33) (3>5)) ((63) (6>5))

(1 0) (1 0) (0 1) 1 1 1 1 求下列各式的前束范式,要求使用约束变项换名规则。 (1)??xF(x)→?yG(x,y) (2) ?(?xF(x,y) ∨?yG(x,y) ) 解:(1)??xF(x)→?yG(x,y) ???xF(x)→?yG(z,y) 代替规则 ??x?F(x)→?yG(z,y) 定理(2 ) ??x(?F(x) →?yG(z,y) 定理(2)③ ??x?y(?F(x) →G(z,y)) 定理(1)④ (2)?(?xF(x,y) ∨?yG(x,y) ) ??(?zF(z,y) ∨?tG(x,t)) 换名规则 ??(?zF(z,y) )∧?(?tG(x,t) ) ??z?F(z,y) ∧?t?G(x,z) ??z (?F(z,y) ∧?t?G(x,z)) ??z ?t(?F(z,y) ∧?G(x,t)) 求下列各式的前束范式,要求使用自由变项换名规则。(代替规则)(1)xF(x)∨yG(x,y) xF(x) ∨yG(z,y) 代替规则 x(F(x) ∨yG(z,y))定理(1)① x y(F(x) ∨G(z,y))定理(2)① (2)x(F(x)∧yG(x,y,z))→zH(x,y,z) x(F(x)∧yG(x,y,t))→zH(s,r,z) 代替规则 x y (F(x)∧G(x,y,t))→zH(s,r,z) 定理(1)②

最新离散数学-第二章命题逻辑等值演算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作业 1 评分要求: 2 1. 每小题6分: 结果正确1分; 方法格式正确3分; 计算过程2分. 合计48 3 分 4 2. 给出每小题得分(注意: 写出扣分理由) 5 3. 总得分在采分点1处正确设置. 6 一. 证明下面等值式(真值表法, 解逻辑方程法, 等值演算法, 三种方 7 法每种方法至少使用一次): 8 说明 9 证 10 1. p ?(p ∧q)∨(p ∧?q) 11 解逻辑方程法 12 设 p ?((p ∧q)∨(p ∧?q)) =0, 分两种情况讨论: 13 ?? ?=?∧∨∧=0)()(1 )1(q p q p p 或者 14 ?? ?=?∧∨∧=1 )()(0 )2(q p q p p 15 (1)(2)两种情况均无解, 从而, p ?(p ∧q)∨(p ∧?q)无成假赋值, 为永真式. 16 等值演算法 17 (p ∧q)∨(p ∧?q) 18 ? p ∧(q ∨?q) ∧对∨的分配率 19 ? p ∧1 排中律 20

? p 同一律 21 真值表法 22 即 p? ((p∧q)∨(p∧?q))为永真式, 得证23 2. (p→q)∧(p→r)?p→(q∧r) 24 等值演算法 25 (p→q)∧(p→r) 26 ? (?p∨q)∧(?p∨r)蕴含等值式 27 ??p∨(q∧r)析取对合取的分配律 28 ? p→(q∧r)蕴含等值式 29 3. ?(p?q)?(p∨q)∧?(p∧q) 30 等值演算法 31 ?(p?q) 32 ??( (p→q)∧(q→p) )等价等值式 33 ??( (?p∨q)∧(?q∨p) )蕴含等值式 34

离散数学(屈婉玲版)第二章习题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13 设解释I为:个体域D I ={-2,3,6},一元谓词F(X):X≤3,G(X):X>5,R(X):X≤7。在I下求下列各式的真值。 (1)?x(F(x)∧G(x)) 解:?x(F(x)∧G(x)) ?(F(-2) ∧G(-2)) ∧(F(3) ∧G(3)) ∧(F(6) ∧G(6)) ?((-2≤3) ∧(-2>5)) ∧((3≤3) ∧(3>5)) ∧((6≤3) ∧(6<5)) ?((1 ∧0))∧((1 ∧0)) ∧((0 ∧0)) ?0∧0∧0 ?0 (2) ?x(R(x)→F(x))∨G(5) 解:?x(R(x)→F(x))∨G(5) ?(R(-2)→F(-2))∧ (R(3)→F(3))∧ (R(6)→F(6))∨ G(5) ?((-2≤7) →(-2≤3))∧ (( 3≤7) →(3≤3))∧ (( 6≤7) →(6≤3)) ∨ (5>5) ?(1 →1)∧ (1 →1)∧ (1→0) ∨ 0 ?1∧ 1∧ 0 ∨ 0 ?0 (3)?x(F(x)∨G(x)) 解:?x(F(x)∨G(x))

?(F(-2) ∨ G(-2)) ∨ (F(3) ∨G(3)) ∨ (F(6) ∨G(6)) ?((-2≤3) ∨ (-2>5)) ∨ ((3≤3) ∨ (3>5)) ∨ ((6≤3) ∨ (6>5)) ?(1 ∨ 0) ∨ (1 ∨ 0) ∨ (0 ∨ 1) ?1 ∨ 1 ∨ 1 ?1 2.14 求下列各式的前束范式,要求使用约束变项换名规则。 (1)??xF(x)→?yG(x,y) (2) ?(?xF(x,y) ∨?yG(x,y) ) 解:(1)??xF(x)→?yG(x,y) ???xF(x)→?yG(z,y) 代替规则 ??x?F(x)→?yG(z,y) 定理2.1(2 ) ??x(?F(x)→?yG(z,y) 定理2.2(2)③ ??x?y(?F(x)→G(z,y)) 定理2.2(1)④ (2)?(?xF(x,y) ∨?yG(x,y) ) ??(?zF(z,y) ∨?tG(x,t)) 换名规则 ??(?zF(z,y) )∧?(?tG(x,t) ) ??z?F(z,y) ∧?t?G(x,z) ??z (?F(z,y) ∧?t?G(x,z)) ??z ?t(?F(z,y) ∧?G(x,t)) 2.15 求下列各式的前束范式,要求使用自由变项换名规则。(代替规则) (1)?xF(x)∨?yG(x,y) ??xF(x)∨?yG(z,y) 代替规则 ??x(F(x)∨?yG(z,y))定理2.2(1)① ??x?y(F(x)∨G(z,y))定理2.2(2)① (2)?x(F(x)∧?yG(x,y,z))→?zH(x,y,z) ??x(F(x)∧?yG(x,y,t))→?zH(s,r,z) 代替规则

离散数学第二版邓辉文编著第一章第二节习题答案

1.2 映射的有关概念 习题1.2 1. 分别计算??5.1,??1-,??5.1-,??5.1,??1-,??5.1-. 解 ??25.1=,??11-=-,??15.1-=-,??15.1=,??11-=-,??25.1-=-. 2.下列映射中,那些是双射? 说明理由. (1).3)(,Z Z :x x f f =→ (2).1||)(,N Z :+=→x x f f (3).1)(,R R :3+=→x x f f (4).1),(,N N N :2121++=→?x x x x f f (5)).1,()(,N N N :+=?→x x x f f 解 (1)对于任意对∈21,x x Z ,若)()(21x f x f =,则2133x x =,于是21x x =,所以f 是单射. 由于对任意∈x Z ,∈≠2)(x f Z ,因此f 不是满射,进而f 不是双射. (2)由于∈-2,2Z 且3)2()2(=-=f f ,因此f 不是单射. 又由于∈0N ,而任意∈x Z 均有01||)(≠+=x x f ,于是f 不是满射. 显然,f 不是双射. (3)对于任意对∈21,x x R ,若)()(21x f x f =,则113231+=+x x ,于是21x x =,所以f 是单射. 对于任意∈y R ,取3 1)1(-=y x ,这时 y y y x x f =+-=+??????-=+=1)1(1)1(1)(3313, 所以f 是满射. 进而f 是双射. (4)由于∈)1,2(),2,1(N ?N 且)1,2()2,1(≠,而4)1,2()2,1(==f f ,因此f 不是单射. 又由于∈0N ,而任意∈),(21x x N ?N 均有01),(2121≠++=x x x x f ,于是f 不是满射. 显然,f 就不是双射. (5)由于∈21,x x N ,若)()(21x f x f =,则)1,()1,(2211+=+x x x x ,于是21x x =,因此f 是单射. 又由于∈)0,0(N ?N ,而任意∈x N 均有)0,0()1,()(≠+=x x x f ,于是f 不是满射. 因为f 不是满射,所以f 不是双射.

离散数学章练习题及答案

离散数学练习题 第一章 一.填空 1.公式) ∨ ? ∧的成真赋值为 01;10 ? p∧ ( (q ) p q 2.设p, r为真命题,q, s 为假命题,则复合命题) ? ? →的真 p→ ) ( (s r q 值为 0 3.公式) ∨ ? q ?与共同的成真赋值为 01;10 p ? ∧ p∧ ) ( ( ) p (q q 4.设A为任意的公式,B为重言式,则B A∨的类型为重言式 5.设p, q均为命题,在不能同时为真条件下,p与q的排斥也可以写成p与q的相容或。 二.将下列命题符合化 1. 7不是无理数是不对的。 解:) ?,其中p: 7是无理数;或p,其中p: 7是无理数。 ? (p 2.小刘既不怕吃苦,又很爱钻研。 解:其中 ?p: 小刘怕吃苦,q:小刘很爱钻研 p∧ ,q 3.只有不怕困难,才能战胜困难。 解:p q? →,其中p: 怕困难,q: 战胜困难 或q →,其中p: 怕困难, q: 战胜困难 p? 4.只要别人有困难,老王就帮助别人,除非困难解决了。 解:) → ?,其中p: 别人有困难,q:老王帮助别人,r: 困难解p r→ (q 决了

或:q (,其中p:别人有困难,q: 老王帮助别人,r: 困难解∧ ?) p r→ 决了 5.整数n是整数当且仅当n能被2整除。 解:q p?,其中p: 整数n是偶数,q: 整数n能被2整除 三、求复合命题的真值 P:2能整除5, q:旧金山是美国的首都, r:在中国一年分四季 1. )) p∧ → q ∨ r → ∧ p ( r ) ( ) ((q 2.r ?) → (( → ) ∨ (( ( )) ? r p ∨ p p q ∧ ? q∧ 解:p, q 为假命题,r为真命题 1.)) p∧ → q ∨的真值为0 r → ∧ r ( p ) ( ) ((q 2. r → ∨ → ?) ((的真值为1 ) ( )) (( ∧ p p ∨ r q ? p ? q∧ 四、判断推理是否正确 设x =为实数,推理如下: y2 若y在x=0可导,则y在x=0连续。y 在x=0连续,所以y在x=0可导。解:x =,x为实数,令p: y在x=0可导,q: y在x=0连续。P为y2 假命题,q为真命题,推理符号化为:p →) (,由p,q得真值可 q ∧ p→ q 知,推理的真值为0,所以推理不正确。 五、判断公式的类型 1,r ?))) → ? ( ) ( ) (( ( ? q ∧ q p p ∨ ∧ q∨ p 2. ) p∧ ∧ → ? ∧ q )) p ( ( r (q 3. ) → ? ? p? ) ( r (r q 解:设三个公式为A,B,C则真值表如下:

离散数学第二版 屈婉玲 1-5章(答案)

《离散数学1-5章》练习题答案第2,3章(数理逻辑) 1.答:(2),(3),(4) 2.答:(2),(3),(4),(5),(6) 3.答:(1)是,T (2)是,F (3)不是 (4)是,T (5)不是(6)不是 4.答:(4) 5.答:?P ,Q→P 6.答:P(x)∨?yR(y) 7.答:??x(R(x)→Q(x)) 8、 c、P→(P∧(Q→P)) 解:P→(P∧(Q→P)) ??P∨(P∧(?Q∨P)) ??P∨P ? 1 (主合取范式) ? m0∨ m1∨m2∨ m3 (主析取范式) d、P∨(?P→(Q∨(?Q→R))) 解:P∨(?P→(Q∨(?Q→R))) ? P∨(P∨(Q∨(Q∨R))) ? P∨Q∨R ? M0 (主合取范式) ? m1∨ m2∨m3∨ m4∨ m5∨m6 ∨m7 (主析取范式) 9、

b、P→(Q→R),R→(Q→S) => P→(Q→S) 证明: (1) P 附加前提 (2) Q 附加前提 (3) P→(Q→R) 前提 (4) Q→R (1),(3)假言推理 (5) R (2),(4)假言推理 (6) R→(Q→S) 前提 (7) Q→S (5),(6)假言推理 (8) S (2),(7)假言推理 d、P→?Q,Q∨?R,R∧?S??P 证明、 (1) P 附加前提 (2) P→?Q 前提 (3)?Q (1),(2)假言推理 (4) Q∨?R 前提 (5) ?R (3),(4)析取三段论 (6 ) R∧?S 前提 (7) R (6)化简 (8) R∧?R 矛盾(5),(7)合取 所以该推理正确 10.写出?x(F(x)→G(x))→(?xF(x) →?xG(x))的前束范式。 解:原式??x(?F(x)∨G(x))→(?(?x)F(x) ∨ (?x)G(x)) ??(?x)(?F(x)∨G(x)) ∨(?(?x)F(x) ∨ (?x)G(x)) ? (?x)((F(x)∧? G(x)) ∨G(x)) ∨ (?x) ?F(x)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