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衰 临床分级)

心衰 临床分级)

心衰 临床分级)
心衰 临床分级)

急性心肌梗塞时,心功能如何分级和分型?

目前,对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及血液动力学特点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Killip分级,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判定。另一种是Forreoter分型,主要根据血液动力学检查结果来判定。

(1)Killip分级方法:临床上普通采用,简便易行。I级是指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无心力衰竭;Ⅱ级指有轻度至中度的心力衰竭,肺罗音听取范围小于两肺野之50%,出现第3心音,静脉压升高;Ⅲ级指有重度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罗音听取范围大于两肺野的50%;Ⅳ级为心源性休克的患者。

(2)Forrester分型:

Ⅰ型:既无肺淤血又无周围灌注不足,心功能处于代偿状态。无泵衰竭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心脏指数CI>2.2L/(min·m2),肺毛细血管楔压PCMP≤2.4kPa(18mmHg)。

Ⅱ型:有肺淤血,临床表现有气急、肺部罗音、X线肺淤血影像等变化,无周围灌注不足症状,为常见的临床类型,此型早期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CI>2.2L/(min·m2),PCMP >2.4kPa(18mmHg)。

Ⅲ型:有周围灌注不足、即末梢循环不良,临床表现为低血压、脉速、精神及神经症状、紫绀、皮肤湿冷、尿少等;无肺淤血。该型多见于右室梗塞,亦可见于血容量不足者,

CI≤2.2L/(min·m?2),PCMP≤2.4kPa(18mmHg)。

Ⅳ型:此型兼有肺淤血与周围灌注不足,为严重类型。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

CI≤2.2L/(min·m?2),PCMP>2.4kPa(18mmHg)。

在这两种分类方法中,Ⅱ级或Ⅱ型以上者属于心力衰竭。根据Killip分级,临床上诊为心力衰竭者约73%有血液动力学异常。而按Forrtster分型有血液动力学异常的患者中约78%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由此可见,两种分类方法大体上一致。但约1/4的病例不大一致。特别是ForrtsterⅢ型占有特殊的位置。约半数无心衰的临床征象,可能属于低排血量综合征。

无论根据Killip分级还是Forrtster分型,心力衰竭的轻重程度与病死率的增加是一致的,特别是Killip IV级大约有80%、Forrtster IV型中有65%的患者死亡。

心功能分级

目前关于心功能的分级标准越来越多,总结一下: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1928年心功能分级:

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限制,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1994,AHA对NYHA1928年心功能分级的补充

根据ECG,运动负荷试验,X-ray,心超,放射学显像等客观检查结果进行第二类分级。A级:无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B级:有轻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C级:有中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D级:有重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2002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及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衰分级新指南

A级:病人为心衰高危患者,但未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也无症状;

B级:指已发展到心脏结构改变,但尚未引起症状。

C级:指过去或现在有心衰症状并伴有心脏结构损害;

D级:终末期心衰,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

HKillip分级只适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心力衰竭(泵衰竭〕

Ⅰ级:无心力衰竭征象,但PCW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升高,病死率0-5%。

Ⅱ级:轻至中度心力衰竭,肺罗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50%,可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其它心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X线表现,病死率10-20%。Ⅲ级:重度心力衰竭,肺罗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可出现急性肺水肿,病死率

35-40%。

Ⅳ级:出现心原性休克,血压小于90mmHg,尿少于每小时20ml,皮肤湿冷,呼吸加速,脉率大于100次/分,病死率85-95%。

Ⅴ级:出现心原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病死率极高。

MET量化心衰病人的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

心功能-----------------代谢当量(METs)

Ⅰ级:-------------------- ≥7

Ⅱ级:-------------------- ≥5

Ⅲ级:-------------------- ≥2

Ⅳ级:-------------------- <2

衡量体力:

<5METs:65岁以下的病人<METs则预后不良;

5METs:日常生活受限,通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恢复的功能储量;

10METs:属于相当正常的健康水平,药物治疗的预后和冠脉搭桥术一样好;

13METs:虽然运动试验有异常表现,但是预后好;

18METs:有氧运动员的体力;

22METs:有充分运动的竞技运动员才能达到的运动量。

Weber KT 标准,按VO2 max/kg 及AT(ml?min-1?kg-1)分级:

----------VO2 max/kg----AT

A级------->20---------->14

B级-------16-20--------11-14

C级-------10-16---------8-11

D级-------<10-----------<8

中国绿色健康网治疗分级(用于心脏不正常的患者):

甲级:活动无限制

乙级:重度用力受限制.

丙级:一般用力中度受限

丁级:一般用力明显受限

戊级:***不能活动

射血分数(EF):即每搏量占左室舒张末期容量的百分比,它反映左室的排血效率。

--------SV----------EDV-ESV

EF=————=——————

中国绿色健康网--------EDV------------EDV

一般认为,射血分数在50%~75%为轻度降低,在35%~49%为中度降低,在34%以下为明显降低。

ESC2005年相继公布了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治疗指南,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也公布了美国的慢性收缩性心衰治疗指南。

(一)ESC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1.急性心衰分级与死亡风险Killip分级:只适用于急性心梗的心衰(泵衰竭)

Ⅰ级:无心衰征象,但PCW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升高,病死率0~5%。

Ⅱ级:轻至中度心衰,肺?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50%,可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其他心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X线表现,病死率10%~20%。

Ⅲ级:重度心力衰竭,肺?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可出现急性肺水肿,病死率35%~40%。

Ⅳ级:出现心源性休克,尿量少于每小时20ml,皮肤湿冷,呼吸加速,脉率大于100次/分,病死率85%~95%。

Ⅴ级:出现心源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病死率极高。

2.Forrester急性心衰分级:也是由急性心肌梗死发展而来,分为4级。Ⅰ级的死亡率为2.2%,Ⅱ级为10.1%,Ⅲ级为22.4%,Ⅳ级为55.5%。

3.“临床严重性”分级:根据末梢循环(灌注)和肺部听诊(充血的表现)进行临床严重性分级。患者分为Ⅰ级(A组)(皮肤干、温暖),Ⅱ级(B组)(皮肤湿、温暖),Ⅲ级(L 组)(皮肤干冷)和Ⅳ级(C组)(皮肤湿冷)。此分级已被心肌病研究证实有效,因此,适用于慢性心衰患者,无论是住院或门诊患者。

(二)2005年ACC/AHA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2001年版和2005年新指南,从心衰的危险因素,易患人群,到难治性心衰,分成A、

B、C、D四个阶段。

阶段A及阶段B:无心衰症状或体征,但病人危险增加。阶段A为心衰高危、易患人群,无心衰症状,左室功能正常;阶段B无症状,但已发展成器质性、结构性心脏病,左室功能不正常。

阶段C:病人以前或目前有气促、液体潴留等心衰症状及体征,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

阶段D:顽固性心衰,可能需用心脏移植等治疗或临终关怀。

这种阶段分期法与NYHA分级是两种不同概念。该方法对心衰病人进行可靠的客观系统性分期,并根据阶段的不同采取相应处理,也提供了心衰从“防”到“治”的全面概念。

(三)2005年ESC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修订

舒张性心衰的诊断标准:

1)存在充血性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2)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异常;

3)有左室松弛异常的证据,舒张扩张性或舒张僵硬度。

临床检查方法:反映舒张充盈的各种超声心动图指数作为评价舒张功能损害的指标;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E);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左房扩大和左室肥厚等。

心力衰竭指南焦点解读

心力衰竭的治疗在近半个世纪中经历了治疗策略的根本转变。上世纪50年代以增加心肌收缩力为主的治疗模式,把心衰的症状与肾灌注不足相关联,在此理论指导下,地高辛和利尿剂开始应用。上世纪70年代心循环学说,使外周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物得以广泛应用。90年代至2000年立足于改善神经激素异常、阻止心室重塑、阻断心衰发展的恶性循环为主的治疗模式,即从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提出治疗目标不仅仅是改善症状,更重的是针对心肌重塑机制,防止和延缓其发展,改善预后,从而降低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和住院率。国外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果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于心衰的治疗,可明显降低心衰死亡率。

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估计,在欧洲47个国家的10亿人口中,患心衰者约占总人口的5%,50岁年龄段心衰的患病率为1%,80岁年龄段已升至10%,心衰的年发病率在45~54岁人群中为0.2%,在85~94岁年龄段则为4.0%。仅有25%的男患者和38%的女患者存活达5年。曾经住院治疗过的心衰患者的年均死亡率高达30%~50%。心衰的生存率甚至低于许多恶性肿瘤。发达国家心衰诊疗的支出占整个卫生支出的1%~2%。

据我国50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以出现临床症状的心衰统计,大约在1.3%~1.8%之间,如以超声心动检测指标计算,约在3%左右,无症状性HF约占总HF的一半。其中65%以上是由冠状动脉疾病所至,其次分别为高血压、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等。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0%,但死亡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重。美国著名心脏病学家EugeneBraunwald预测,21世纪心力衰竭的研究将获得重大突破。

ESC2005年相继公布了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治疗指南,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也公布了美国的慢性收缩性心衰治疗指南。

一)ESC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1.急性心衰分级与死亡风险Killip分级:只适用于急性心梗的心衰(泵衰竭)Ⅰ级:无心衰征象,但PCW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升高,病死率0~5%。

Ⅱ级:轻至中度心衰,肺?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50%,可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其他心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X线表现,病死率10%~20%。Ⅲ级:重度心力衰竭,肺?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可出现急性肺水肿,病死率35%~40%。

Ⅳ级:出现心源性休克,尿量少于每小时20ml,皮肤湿冷,呼吸加速,脉率大于100次/分,病死率85%~95%。

Ⅴ级:出现心源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病死率极高。

2.Forrester急性心衰分级:也是由急性心肌梗死发展而来,分为4级。Ⅰ级的死亡率为

2.2%,Ⅱ级为10.1%,Ⅲ级为22.4%,Ⅳ级为55.5%。

3.“临床严重性”分级:根据末梢循环(灌注)和肺部听诊(充血的表现)进行临床严重性分级。患者分为Ⅰ级(A组)(皮肤干、温暖),Ⅱ级(B组)(皮肤湿、温暖),Ⅲ级(L组)(皮肤干冷)

和Ⅳ级(C组)(皮肤湿冷)。此分级已被心肌病研究证实有效,因此,适用于慢性心衰患者,无论是住院或门诊患者。

二)2005年ACC/AHA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2001年版和2005年新指南,从心衰的危险因素,易患人群,到难治性心衰,分成A、B、C、D四个阶段。

阶段A及阶段B:无心衰症状或体征,但病人危险增加。阶段A为心衰高危、易患人群,无心衰症状,左室功能正常;阶段B无症状,但已发展成器质性、结构性心脏病,左室功能不正常。

阶段C:病人以前或目前有气促、液体潴留等心衰症状及体征,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阶段D:顽固性心衰,可能需用心脏移植等治疗或临终关怀。

这种阶段分期法与NYHA分级是两种不同概念。该方法对心衰病人进行可靠的客观系统性分期,并根据阶段的不同采取相应处理,也提供了心衰从“防”到“治”的全面概念。

(三)2005年ESC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修订

舒张性心衰的诊断标准:

1)存在充血性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2)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异常;

3)有左室松弛异常的证据,舒张扩张性或舒张僵硬度。

(2)临床检查方法:反映舒张充盈的各种超声心动图指数作为评价舒张功能损害的指标;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E);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左房扩大和左室肥厚等。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措施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措施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环境的清洁舒适,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 (2)根据病人心功能的分级决定活动量,尽量保证病人的体力和精神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 (3)督促病人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同时监测活动中有无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疲劳等症状。如有不适应停止活动,并以此作为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征。 (4)心功能Ⅰ级者,不限制病人的一般体力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5)心功能Ⅱ级者,体力活动适当限制,增加午睡时间,可做轻体力工作和家务活动。 (6)心功能Ⅲ级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但允许病人慢慢下床进行排尿、排便等活动。 (7)心功能Ⅳ级者,绝对卧床休息,生活需要他人照顾,可在床上做肢体被动运动和翻身,逐步过渡到坐床边或下床活动。当病情好转后,鼓励病人尽早做适量的活动,防止长期卧床导致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便秘、等的发生。 (8)根据病人呼吸困难的类型和程度采取适当的体位,如给病人2-3个枕头、摇高床头。严重呼吸困难时,应协助端坐位,使用床上小桌,让病人扶桌休息,必要时双腿下垂。 (9)注意病人体位的舒适与安全,避免受压,防止坠床。 (10)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免引发心脏骤停。 (二)病情观察 (1)严密监测病人的心律,心率,呼吸,血压及心电图的变化。 (2)注意观察水肿消长的情况,每日监测体重,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3)监测病人呼吸困难的程度、发绀情况,肺部啰音的变化以及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的拜年话,根据缺氧轻重程度调节氧流量和给氧方式。 (4)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三)用药护理 (1)观察洋地黄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有无恶心,呕吐,黄视,绿视,有无室性期间收缩二联律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尽量在白天使用,避免夜尿频多而影响病人的休息,观察患者的尿量,有无乏力,腹胀,肠鸣音减弱等低血钾的表现,有无高尿酸,患者体重是否减轻。 (3)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血糖,心率的变化,患者有无支气管哮喘以及心衰恶化,液体潴留等。 (4)使用血管扩张剂的患者,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和脉搏,严格掌握输液速度,硝普钠先配现用,避光输液。 (5)使用ACEI患者时,注意观察血压,血钾的变化,有无血管神经性的水肿,干咳,肾功能的损害。 (6)控制输液的速度和量,以防诱发急性肺水肿,补液量以量出为入的原则,输液速度控制在15-30滴/分,避免输入氯化钠溶液。 (四)饮食护理 (1)低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易消化及不胀气的食物,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过饱。 (2)限盐,限水,轻度心衰,食盐<5克/d,中度心衰食盐在2.5-3克/d,重度心衰,食盐在1克/d,大剂量利尿的病人,盐的摄入量应<5克/d. (3)根据各种中医证型给与饮食指导。 (五)运动指导 (1)制定活动计划,告诉患者运动训练的治疗作用,鼓励患者活动,根据心功能的分级安排活动量。六分钟步行试验也可以作为制定个体活动量的依据。 (2)活动过程中的监测,若病人在活动过程中有呼吸困难、胸痛、心悸、头晕、疲劳、大汗,面色苍白、低血压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3)与用药时间尽量错开,以避免血压下降的危险,避免运动中大量出汗,患者运动时应有人陪同,以确保安全。 (4)心衰稳定期,可教会病人打太极拳。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 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将心功能状态分为四级:一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不引起心功 能不全的表现。 二级(即心衰Ⅰ度):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一般活动可引起乏力、心悸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级(即心衰Ⅱ度):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轻度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四级(即心衰Ⅲ度):体力活动重度受限制,病人不能从事任何活动,即使在休息时也可出现心衰的各种症状和体征. 心脏的的先天性病变和瓣膜病的临床症状多为隐匿,易为患者和非心脏病专家忽略,多以感冒、胃病等就诊,除非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否则易误诊、漏诊。有些心脏疾病需要及早手术治疗,比如先天性心脏病,较大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静脉畸形引流、法洛氏四联症等,要及早治疗,或定期随访。没有及时矫正的不利后果就是肺动脉高压加重、心功能严重减低、引起严重的胸廓畸形,甚至失去手术机会。 那么,心脏彩超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心脏彩超的作用 心脏收缩功能:射血分数(EF),反映左室的泵血功能,射血分数降低常常表示心肌收缩力减低,心功能不良。正常射血分数应高于50%。左室短轴缩短率(FS),其临床意义与射血分数相同。正常左室短轴缩短率应高于28%。平均左室周径向心缩短率(MVCF),反映左室收缩时短轴周径改变的速度,是一项较敏感的指标。正常应大于周径/秒。左室每搏量,指左室每次收缩时的射血量。通过每搏量可以进一步推算心脏指数等反映左室总体功能的指标。主动脉及肺动脉的血流速积分,反映左心室及右心室的心脏搏出量。 心脏舒张功能:二尖瓣前叶的EF斜率,反映左室的顺应性,降低时表示顺应性下降。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与A峰之比(E/A),可以直接测定,正常比值应小于1,大于或等于1表示左室舒张功能降低。老年人和出生一个月内的新生儿比值有时大于1。三尖瓣血流频谱E峰与A峰之比,反映右室的舒张功能。 收缩时间间期:是用时间反映心室功能的指标,实际上也是最早期的心功能测定指标,传统过去主要用心机械图测定,即用同步描记的颈动脉搏动图、心音图和心电图测量,现主要用超声心动图测定。通常用心电图和同步记录的主动脉或肺动脉血流频谱测量,方法简单。主要指标包括射

动机性访谈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动机性访谈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纠正心衰的治疗,在药物的种类、剂量以及护理措施不变的前提下,给予患者相关知识宣教及注意事项;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动机性访谈干预。结果:干预组在访谈后1个月和3个月的时间内生活质量上的MLHFQ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P<0.05);干预组在访谈后生活质量的MLHFQ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通过对HF患者进行动机性访谈,可以明显缓解或消除其抑郁或焦虑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动机性访谈;慢性心衰;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HF)是指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能满足全身代谢的需要,从而导致患者的神经激素系统激活和血流动力异常等临床综合征[1]。临床多表现为运动耐力下降、体液潴留或其他心脏病或非心脏病。HF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3]。本文旨在探讨动机性访谈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慢性心衰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7±14.5岁;按Duces分期可分为A期3例,B期21例,C期10例;干预组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8.9±12.6岁,按Duces分期可分为A期2例,B期21例,期1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动机性访谈干预小组 团队共6名成员,且全部经过专门培训,熟悉HF相关知识、心理学相关知识以及放松心态的技巧等,并与患者确立共同的目标,帮助患者领悟。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纠正心衰的治疗,在药物的种类、剂量以及护理措施不变的前提下,给予患者相关知识宣教及注意事项,另外给予其他对症治疗和配合性护理,并且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干预组则在进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动机性访谈干预,首先,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交

心衰与分级

LEARNING ISSUE -- 心衰与分级 1 心衰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根据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 2 病因 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 3 分类 1.急性心力衰竭 是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或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2.慢性心力衰竭 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 4 心衰常见分级方式

(一)ESC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分级 1.急性心衰分级与死亡风险Killip分级:只适用于急性心梗的心衰(泵衰竭) Ⅰ级:无心衰征象,但PCW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升高,病死率0~5%。 Ⅱ级:轻至中度心衰,肺?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50%,可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其他心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X线表现,病死率10%~20%。 Ⅲ级:重度心力衰竭,肺?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可出现急性肺水肿,病死率35%~40%。 Ⅳ级:出现心源性休克,尿量少于每小时20ml,皮肤湿冷,呼吸加速,脉率大于100次/分,病死率85%~95%。 Ⅴ级:出现心源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病死率极高。 2.Forrester急性心衰分级:也是由急性心肌梗死发展而来,分为4级。Ⅰ级的死亡率为 2.2%,Ⅱ级为10.1%,Ⅲ级为22.4%,Ⅳ级为55.5%。 3.“临床严重性”分级:根据末梢循环(灌注)和肺部听诊(充血的表现)进行临床严重性分级。患者分为Ⅰ级(A组)(皮肤干、温暖),Ⅱ级(B组)(皮肤湿、温暖),Ⅲ级(L 组)(皮肤干冷)和Ⅳ级(C组)(皮肤湿冷)。此分级已被心肌病研究证实有效,因此,适用于慢性心衰患者,无论是住院或门诊患者。 (二)2005年ACC/AHA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2001年版和2005年新指南,从心衰的危险因素,易患人群,到难治性心衰,分成A、B、C、D四个阶段。 阶段A及阶段B:无心衰症状或体征,但病人危险增加。阶段A为心衰高危、易患人群,无心衰症状,左室功能正常;阶段B无症状,但已发展成器质性、结构性心脏病,左室功能不正常。 阶段C:病人以前或目前有气促、液体潴留等心衰症状及体征,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 阶段D:顽固性心衰,可能需用心脏移植等治疗或临终关怀。 这种阶段分期法与NYHA分级是两种不同概念。该方法对心衰病人进行可靠的客观系统性分期,并根据阶段的不同采取相应处理,也提供了心衰从“防”到“治”的全面概念。 (三)2005年ESC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修订 舒张性心衰的诊断标准: 1)存在充血性心衰的症状和体征; 2)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异常; 3)有左室松弛异常的证据,舒张扩张性或舒张僵硬度。

2020年心力衰竭的健康指导(课件)

2020年心力衰竭的健康指导 (课件) 心力衰竭的健康指导 一、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因心肌收缩力下降,致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生理需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故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二、心衰患者住院期间健康指导 (一)心理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抑郁、紧张及过度兴奋,以免诱发心衰。 (二)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忌饱餐。 1.限制盐的摄入对心衰患者非常重要,可有效控制心衰引起的水肿,限制的程度根据患者心衰的程度和利尿剂治疗的情况而定.心功能Ⅱ级食盐〈5g/天,心功能Ⅲ级<2.5g/天,心功能Ⅳ级<lg/天或忌盐。患者低钠饮食不仅是限制盐、酱油的摄入,还要限制含钠量高的食品如腌制小菜、面包、海产品等。但过分的低盐饮食又会感觉乏味,

可用糖、醋等作调味以增进食欲。......感谢聆听 2.心衰患者需要限制水分的摄入,避免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严重心衰的患者24小时饮水量一般不超过600~800ml,应尽量安排在白天间歇饮用. 3。心衰患者饮食要注意少量多餐,由于心衰胃肠道黏膜淤血水肿,消化功能减退,宜进食易消化食物且少量多餐,避免生硬、辛辣、油炸食物,避免产气食物,因为胃肠胀气会加重患者腹胀不适感。忌饱食,饱餐导致膈肌上抬,可加重患者呼吸困难,同时消化食物时需要血液增加,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多食含纤维多的新鲜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心衰时由于患者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肠蠕动减慢,患者易发生便秘。因此患者可顺结肠、直肠方向环形按摩腹部,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排便时避免用力,必要时使用开塞露或缓泻剂协助排便,以免用力大便加重患者心衰或诱发心脏骤停。......感谢聆听 4.严格控制烟、酒,不喝浓茶或咖啡。因为酒精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可诱发心房纤颤。吸烟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应戒烟。 (三)休息运动指导 对心功能I级的患者,可不限制日常活动,但应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Ⅱ级者可不限制日常活动,但应增加休息;Ⅲ级者应限制日常活动,以卧床休息为主;Ⅳ级者应绝对卧床

心衰纽约分级及心脏彩超的正常值

心衰的分级,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1994年第九次修订。①心脏功能Ⅰ级:患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为心功能代偿期);②心功能Ⅱ级(轻度):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感觉舒适,但一般体力活动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Ⅰ。心力衰竭);③心功能Ⅲ级(中度):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大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尚感舒适,但一般轻微体力活动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Ⅱ。心力衰竭);④心功能Ⅳ级(重度):患有心脏病,体力能力完全丧失,休息时仍可存在心力衰竭症状或心绞痛,即呼吸困难和疲乏,进行任何体力活动都会使症状加重。即轻微活动能使呼吸困难和疲乏加重(Ⅲ。心力衰竭)。 心脏彩超正常值 项目名称:内径(mm)部位名称厚度(mm)左房LA〈35室间隔IVS<12 左室LV〈55左室后壁LVPW<12 升主动脉AO〈35右室壁<3-4 主肺动脉PA〈30左室壁<9-12 右房RA〈40×35右室<25 左室流出道18-40右室流出道18-35 部位分度瓣口面积(cm2) 二尖瓣狭窄最轻:≤2.5轻度:2.0-2.4 轻-中度:1.5-1.9中度:1.0-1.4 重度:0.6-1.0最重度:<0.5 主动脉瓣狭窄轻度:1.6-1.1压差:20-50mmHg 中度:1.0-0.75压差:20-50mmHg 重度:<0.75压差:50-150mmHg 肺动脉高压正常:15-30mmHg 轻度:30-50mmHg 中度:50-70mmHg 重度:>70mmHg 左室功能(LVEF)正常:>50%轻度降低:40%-50% 中度降低:30%-40%重度降低:<30% 左室充盈功能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40岁69±12ms>40岁76±13ms E波减速时间:(EDT)199±32ms A峰E峰流速比值:E/A>1 血管正常值:动脉血管:内膜增厚>1mm动脉硬化斑块>1.2mm 血流速度:>50cm/s 狭窄分级:轻度内径减少0-50%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 中度内径减少51-70%收缩期峰值流速>120cm/s舒张期流速<40cm/s 严重狭窄内径减少71-90%收缩期峰值流速>170cm/s舒

心衰病人的护理

心衰病人的护理 一、概述 (一)概念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所需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二)病因: 1.原发性心肌损害①心肌病变:心肌炎、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等。②心肌缺血:冠心病、贫血、低血压。③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心肌病、维生素B1缺乏④ 2.心脏负荷过重①压力负荷过重:高血压、主动脉狭窄、肺动脉高压等。②容量负荷过重:各瓣膜关闭不全,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伴左向右分流。 (二)临床类型 1.根据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以慢性居多。 2.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3.根据有无舒缩功能障碍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4.对已有心功能不全,射血分数降至正常以下而无临床症状者称为无症状性心力衰竭。 (三)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感染、心律失常、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妊娠与分娩、过度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气候骤变、血容量增加等。 (四)心功能分级 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1928年制定的,美国心脏病协会(AHA)1994年修订的标准,将心功能分为四级 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不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可引起上述症状。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轻于日常活动可引起上述症状。 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可有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五)临床分期2001年ACC/AHA建议将心力衰竭分为4期: 第一期心力衰竭易患期为有发展为心力衰竭可能的高度危险的病人,但没有心脏结构性病变的病人;没有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 第二期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期为有器质性心脏病,但从来没有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病人和体征。 第三期心力衰竭期为有器质性心脏病,过去或目前有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

心衰病人的日常生活这样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e18116151.html, 心衰病人的日常生活这样过 作者:林雪 来源:《祝您健康》2017年第10期 心脏每分每秒不停地工作,当心脏的功能承受不了身体的负荷时,就会出现心力衰竭。这时,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就不是小事了。因此,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要管理好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才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和正常地生活。 吃 常有病人问,要忌口吗?从西医角度来讲,心力衰竭病人没有必须要忌口的东西,蛋、奶、肉、蔬菜和水果,都可以吃,这样才能营养全面。但是有些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合并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这种情况下,高糖高脂的食物要少吃一些,最要在乎的是食盐的摄入。 1.别吃咸菜:尤其是自制的腌菜。咸菜不但对心衰没好处,还有可能引起高血压甚至癌症,这种饮食习惯一定要改变。此外,以下食物要减少摄入,包括: (1)腌制、熏制的食品,如酱菜、咸肉、香肠;添加小苏打的面食和糕点等。 (2)咸味浓的快餐,如汉堡包、油炸土豆等。 (3)含钠的调味品,如番茄酱、蛋黄酱、酱油、沙拉酱等。 (4)含盐饮料。 2.控制盐量:如果心衰病人在通过强效利尿剂保证每天排尿量,则不需要严格限盐,但仍要注意饮食清淡。当然,控制要有度,如果摄入盐量不足会也让病人没有精神,血压低,食欲差。同时,限盐过度会引起血液中的钾、钠、氯等离子成分不平衡,不利于治疗。 对于用药中没有利尿剂或者利尿剂剂量偏小的病人,盐的摄入量控制,分为三种情况。 (1)病人喘得很明显,不能下床,提示重度心衰,每天摄入的钠盐量限制在0.4克,实 际相当于食盐1克。 (2)病人轻度活动后就有气短,提示中度心衰,每天摄入的钠盐量限制在1克,实际相当于食盐2.5克。 (3)病人活动后没有症状,为轻度心衰,此时每天摄入的钠盐量限制在2克,实际相当于食盐5克。

心衰患者生活方式

心力衰竭生活方式 1.每日监测体重以早期发现液体潴留非常重要。如在3 天内体重突然增加超过2 kg,需要利尿或加大利尿剂的剂量 2.限钠:有助于控制NYHA 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的淤血症状和体征,应根据水钠潴留和血钠水平,适当限钠,每日不超过3 g 盐。使用利尿剂者,则适当放宽。对NYHA 心功能分级Ⅰ或Ⅱ级心力衰竭患者不需限钠。心力衰竭急性发作伴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应限制钠摄入<2 g/d。 3.限水:轻、中度症状患者常规限制液体摄入量并无益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液体摄入量限制在1.5 ~2 L/d 有助于减轻症状和充血。严重低钠血症(血钠<130 mmol/L)患者液体摄入量应<2 L/d。 4.营养:宜低脂饮食,优质蛋白质应占总蛋白的2/3 以上。,一般给予25 ~30 kcal/kg(理想体重)。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低能量平衡饮食(1000 ~1200 kcal/d)有利于减轻体重,严重心力衰竭伴明显消瘦(心脏恶病质)者应给予营养支持,肠内营养管饲的液体配方可用高能量密度配方(1.5 ~2.0 kcal/ml)。 5. 食用富含Omega-3 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s)的鱼类和鱼油可以降低甘油三酯水平,预防心房颤动,甚至有可能降低心力衰竭病死率。建议每天从海鱼或鱼油补充剂中摄入1 g ω-3 PUFAs。 6. 失代偿期需卧床休息,多做被动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情况改善后,在不引起症状的情况下,应逐渐恢复体力活动。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可降低慢性病死率,减少反复住院次数,改善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 7. 压抑、焦虑和孤独在心力衰竭恶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导致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综合性情感干预包括心理疏导、应用抗抑郁药物。 8. 吸氧适用于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明显,其是指端血氧饱和度(SaO2)<90% 的患者。应尽早使用,使患者SaO2 ≥95%(伴COPD 者SaO2 >90%)

心衰患者管理

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许多患者因为慢性心衰急性加重多次住院治疗,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也因此背负沉重的医疗负担。事实上,心衰患者可以通过科学的自我管理,延缓病情进展,减少住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患者必须了解慢性心衰的一般临床表现。慢性心衰的三大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肺淤血引起的呼吸困难,心输出量下降引起的疲乏无力及体循环淤血引起的下肢水肿。呼吸困难首先表现为爬楼或快步行走等活动后出现的气促,随着病情进展可以表现为夜间不能平卧入睡,需要垫高枕头或端坐体位。患者可以出现活动耐量明显下降,主诉为“疲乏无力”。下肢水肿主要位于胫前、踝部及足背。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或症状较前明显加重时就要考虑是否为慢性心衰或心衰急性加重,需要及时联系主管医生或医院复诊。 劳累、受凉感冒、擅自调整药物以及过度摄入食盐等不良生活习惯是慢性心衰急性加重的最主要诱因。慢性心衰患者不适合从事重体力劳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发慢性心衰加重的因素之一,而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大部分感冒药物的主要成分)都存在加重液体潴留的风险。规范的口服药物治疗是心衰治疗的基础,许多患者随意增减药物或者不规律服用出院带药,最终造成心衰症状控制不理想或心脏结构损害进一步加重。 了解治疗慢性心衰的常用药物及常见不良反应。大部分慢性心衰

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服用利尿剂、RAAS系统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部分患者还需要服用洋地黄类药物,其中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是控制心衰症状最主要的药物,而RAAS系统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具有延缓心肌重构、改善心衰远期预后的作用。利尿剂的代表药物有螺内酯、呋塞米及氢氯噻嗪,从小剂量开始服用,以每天减少0.5-1.0公斤体重为宜,病情缓解、症状控制后以小剂量长期维持,并根据液体潴留情况随时调整,其主要不良反应为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常见)和肾功能损害,需要定期抽血查肾功能及电解质。RAAS系统拮抗剂的代表药物为贝那普利、厄贝沙坦及螺内酯(既属于利尿剂,也属于RAAS系统拮抗剂),其常见不良反应有高钾血症、咳嗽(干咳为主)、肾功能损害及低血压等,同样需要监测肾功能、电解质。β受体阻滞剂的代表药物为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及卡维地洛,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到目标剂量。需要指出的是β受体阻滞剂的益处需要长期坚持服用2-3月后才会逐渐产生,而初始用药产生的抑制心肌收缩的作用可能诱发和加重心衰。洋地黄制剂的代表药物是地高辛,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及控制心率的作用,常用剂量为0.125-0.25mg/天,一般在上述三种药物控制心衰不理想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用药期间需要注意是否有恶心呕吐、视觉异常、心慌等不良反应,需定期监测心率及心电图。 体重、尿量及心率监测是心衰患者自我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大多数患者最容易忽视的部分。净体重较下肢水肿情况更快及更客观的反应体内液体潴留状况。建议患者在每天睡前称重,如果在短期内

Killip分级

Killip分级(基利普) Killip分级是用于在AMI(急性心梗)所致的心力衰竭的临床分级。 Ⅰ级:无心力衰竭征象,但PCW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升高,病死率0-5%。 Ⅱ级:轻至中度心力衰竭,肺罗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50%,可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其它心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X线表现,病死率10- 20%。 Ⅲ级:重度心力衰竭,出现急性肺水肿,肺罗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病死率35-40%。Ⅳ级:出现心源性休克,收缩压小于90mmHg,尿少于每小时 20ml,皮肤湿冷,发绀,呼吸加速,脉率大于100次/分,病死率 85-95%。 NYHA分级 [1]NYHA分级??心力衰竭的分级,NYHA分级是按诱发心力衰竭症状的活动程度将心功能的受损状况分为四级。这一方案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于1928年提出,因操作简单,临床上沿用至今。实际上NYHA分级是对C期和D期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分级。 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Ⅲ级:患者有心脏病,以致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1994,AHA对NYHA1928年心功能分级的补充 根据ECG,运动负荷试验,X-ray,心超,放射学显像等客观检查结果进行第二类分级。A级:无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B级:有轻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C级:有中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D级:有重度心血管病的客观证据 评价??这种方案的优点在于简便易行,为此,几十年来仍为临床医生所习用。但其缺点在于仅凭患者主观陈述,有时症状和与客观检查有很大的差距,同时患者个体之间的差异也较大

心衰患者注意事项

心衰患者注意事项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心衰病人出院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心衰病人在住院期间,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可以出院。出院后病人因注意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1)避免诱因,防止复发:大多数心衰病人基本病因不易根除,因此,避免诱因,防止复发很重要。导致复发常见诱因有呼吸道感染、过劳、情绪波动、饮食不当、中断药物、妊娠等。病人应预防受凉感冒,一旦感染,因及时就医;继续适当控制钠盐摄入,忌食刺激性食物,戒烟酒等不良嗜好;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不可擅自中断药物。? (2)适当运动,维持心脏代偿功能: 根据心脏病性质、病人体力及心功能状况,进行适当活动,以维持和提高心脏的代偿功能。避免长期不必要的卧床休息,饭后适当活动,保证足够睡眠。活动以不使症状加重为原则,活动量要顺序渐进,量力而行,如散步、打太极、做体操等,待心功能明显好转者并稳定后,方可参加一般体力活动。 (3)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门诊复查:恢复期病人心功能虽然有所改善,但必须用药维持和巩固,要按时服用 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要根据医嘱的服用量、服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等,要定期门诊复查,如有病情变化,随时到医院就诊。 慢性心衰病人需要尽量卧床休息么? 在心衰发作的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和提高疗效,直到心脏的功能基本恢复为止。但也要注意不宜过长,因长期卧床弊多利少,可能引起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消化不良、大便秘结、肌肉萎缩、褥疮等不良后果。故应从整体出发,采取动静结合,根据病人体力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使症状加重为原则,活动量不宜过大过快,要顺序渐进,量力而行,

心力衰竭的分级标准,你的心功能不全达到第几级

心力衰竭的分级标准,你的心功能不全达到第几级? 我的心衰该怎么治疗?能不能吃XXXX药啊?此时,总会听见临床医生说,不同病情,疗法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果按照心脏结构,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如果根据病情发展的快慢,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如果根据心脏功能,分为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总而言之,根据不同标准,心衰有不同的分法美国心力衰竭分级标准在临床中心衰病人最常用的分级为killip分级和NYHA(美国心脏病学会)分级,这两个分级各有适用之处,比如killip分级适用于AMI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而NYHA分级适用于非AMI 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killip分级Ⅰ级无心力衰竭征象,但PCW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升高,病死率0-5%。Ⅱ级轻至中度心力衰竭,肺罗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50%,可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其它心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X线表现,病死率10- 20%。Ⅲ级重度心力衰竭,出现急性肺水肿,肺罗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病死率35-40%。Ⅳ级出现心源性休克,收缩压小于90mmHg,尿少于每小时20ml,皮肤湿冷,发绀,呼吸加速,脉率大于100次/分,病死率85-95%。NYHA分级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

活动轻度受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Ⅲ级患者有心脏病,以致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中国心力衰竭分级标准2014我国心衰诊治指南 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分为4个阶段:阶段A(前心衰阶段) 患者为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尚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也无心衰症状或体征。包括人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肥胖、代谢综合征患者,有应用心脏毒性药物史、酗酒史、风湿热史,或心肌病家族史的患者。阶段B(前临床心衰阶段)患者无心衰的症状或体征,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脏病等。包括的人群:心脏左室肥厚、无症状性心脏瓣膜病,以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等。阶段C(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基 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有心衰的症状或体征。包括有结构性心脏病伴气短、乏力、运动耐量下降者等;阶段D(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虽经积极的内科治疗,休息时仍有症状,且需要特殊干预。包括因心衰反复住院,且不能安全出院;需要长期静脉用药者;等待心脏移 植者;应用心脏机械辅助装置者。

“心衰”患者的家庭健康管理

“心衰”患者的家庭健康管理“心衰”是什么? 我们的心脏是一个汇集和排出血压的压力泵,就像一个发动机,推动着血压在全身运行。但当患有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心脏疾病时,心脏负荷加重或出现心肌损伤,心脏就像弹性减退的皮球,发动机的泵血功能降低,输送出的血量不能满足其他的器官及组织的需要,周身的血压也不能顺利回到心脏,我们称这种状态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心衰会出现一系列缺氧、缺血、淤血的表现,如气短、乏力、阵发性呼吸困难、活动量明显减少、下肢水肿等。 “心衰”患者家庭健康管理如何做?按时按剂量用药 心衰患者需要服用不同种类的多种药物,药物服用时间各不相同。需要准备一个药盒、一个记录本,记录每天用药情况、血压、心率、液体出入量、体重和症状。如果忘记服药,时间不长需立即

补服;时间较长,不需补服,按照日常用药时间服用下一次;千万不要加量服用。 控制摄入和排出量 心衰会导致水钠潴留,即指过多的水分留在心脏,就需要心衰患者严格控制摄入,保证排出。心衰患者每天吃喝一般宜少于1500ml(约3瓶矿泉水),最好不超过2000ml,在治疗初期,建议每天记录尿量,保证小便量排出1800-2500ml,即每日出入量负平衡约300-500ml,保持轻度口渴,根据出入量可适当加减利尿剂。喝水的时候尽量一口一口慢慢咽,含漱后咽下,可缓解口渴。 自我管理小妙招 饮食要合理:低盐(轻中度心衰2-3g/天,重度心衰<2g/天)、适量维生素、适量蛋白及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 每天清晨称体重:与前一天、前一周进行比较,保证体重不增加。 保持健康心态:不要焦虑、不要害怕,保持轻松状态。 适当有氧运动:如走路、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等,每周运动3-5次;同时监测运动奶量是否增减。 夜间呼吸情况:能平卧、需要高枕、端坐呼吸或者夜间憋醒等。 如果上述监测指标有加重表现,提示自我管理无效,需及时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心衰 临床分级)

急性心肌梗塞时,心功能如何分级和分型? 目前,对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及血液动力学特点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Killip分级,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判定。另一种是Forreoter分型,主要根据血液动力学检查结果来判定。 (1)Killip分级方法:临床上普通采用,简便易行。I级是指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无心力衰竭;Ⅱ级指有轻度至中度的心力衰竭,肺罗音听取范围小于两肺野之50%,出现第3心音,静脉压升高;Ⅲ级指有重度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罗音听取范围大于两肺野的50%;Ⅳ级为心源性休克的患者。 (2)Forrester分型: Ⅰ型:既无肺淤血又无周围灌注不足,心功能处于代偿状态。无泵衰竭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心脏指数CI>2.2L/(min·m2),肺毛细血管楔压PCMP≤2.4kPa(18mmHg)。 Ⅱ型:有肺淤血,临床表现有气急、肺部罗音、X线肺淤血影像等变化,无周围灌注不足症状,为常见的临床类型,此型早期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CI>2.2L/(min·m2),PCMP >2.4kPa(18mmHg)。 Ⅲ型:有周围灌注不足、即末梢循环不良,临床表现为低血压、脉速、精神及神经症状、紫绀、皮肤湿冷、尿少等;无肺淤血。该型多见于右室梗塞,亦可见于血容量不足者, CI≤2.2L/(min·m?2),PCMP≤2.4kPa(18mmHg)。 Ⅳ型:此型兼有肺淤血与周围灌注不足,为严重类型。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 CI≤2.2L/(min·m?2),PCMP>2.4kPa(18mmHg)。 在这两种分类方法中,Ⅱ级或Ⅱ型以上者属于心力衰竭。根据Killip分级,临床上诊为心力衰竭者约73%有血液动力学异常。而按Forrtster分型有血液动力学异常的患者中约78%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由此可见,两种分类方法大体上一致。但约1/4的病例不大一致。特别是ForrtsterⅢ型占有特殊的位置。约半数无心衰的临床征象,可能属于低排血量综合征。 无论根据Killip分级还是Forrtster分型,心力衰竭的轻重程度与病死率的增加是一致的,特别是Killip IV级大约有80%、Forrtster IV型中有65%的患者死亡。 心功能分级 目前关于心功能的分级标准越来越多,总结一下: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1928年心功能分级: 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限制,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心衰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心衰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心力衰竭(即心衰)是由任何原因造成的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肌炎、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和心脏负荷过重(如高血压、严重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引起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变化,患者会出现心慌、气短、平卧困难、夜间憋醒或浮肿、肝大、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等症状。是原发心脏病已进展到严重阶段的表现,该病住院率高,生存率低,死亡率与恶性肿瘤相当。因此,已知自己有心脏病的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早期认识心衰: 1.心衰的早期征象 ①、活动后体力下降或心慌、气短。如劳动或上楼梯时,发生呼吸困难; ②、睡觉需要垫高枕头,或夜间有憋醒,坐起或下床活动后症状消失; ③、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 ④、没患感冒却咳嗽、痰多、心慌、憋气; ⑤、近期出现失眠、疲乏、腹胀、食欲减退; ⑥、病情加重,四肢抽搐,呼吸暂停,紫绀,但发作后,又马上恢复正常; ⑦、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 ⑧、呼吸极度困难,有窒息感,咳嗽、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 如已知自己有心脏病,出现上述情况应想到自己已发生心衰,不知自己原有心脏病的人,如发现上述症状,也应想到自己可能有心脏病,有心衰了。应及时找大夫诊治,不要等待,以免延误治疗。 2.心力衰竭的危害 心力衰竭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心力衰竭可引起并发症,如低钾血症:多见于噻嗪类或袢利尿剂连续应用或大量利尿后。要注意的是,出现低钾血症时,可改用保钾利尿剂,每日观察血钾变化,血钾恢复正常后停用。 引起低钠血症:多见于大量利尿并严格限制Na+摄入的患者,可并发失水和酸中毒。 心力衰竭患者不仅要忍受呼吸困难、足踝肿胀、精疲力竭等临床症状带来的极大痛苦,而且因反复住院,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诸多的不便和沉重的负担。 心力衰竭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有人称心衰是“生命的拌脚石” 二、防止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 在规范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体重监测:每天早起洗漱后即去称体重,用相同的秤、穿同样的衣服测量体重。如果您发现体重持续增加(如两天增加4斤),或是体重减轻并感到头晕,请与医生联系。 2. 严格按医嘱服药,不得随便改变药物的用法和用量,特别在服用利尿剂和地高辛时更应如此,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心衰用药的注意事项

心衰分类

心力衰竭的类型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和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 某些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尚可使射血功能维持正常,但由于心肌舒张功能障碍左心室充盈压异常增高,使肺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肺循环淤血。后者常见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早期或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等,称之为舒张期心力衰竭。 心功能不全或心功能障碍(cardiac dysfunction)理论上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伴有临床症状的心功能不全称之为心力衰竭,而有心功能不全者,不一定全是心力衰竭。 【病因】 (一)基本病因 几乎所有类型的心脏、大血管疾病均可引起心力衰竭(心衰)。心力衰竭反映心脏的泵血功能障碍,也就是心肌的舒缩功能不全。从病理生理的角度来看,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大致上可分为由原发性心肌损害及由于心脏长期容量及(或)压力负荷过重,导致心肌功能由代偿最终发展为失代偿两大类: 1、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 冠心病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心肌炎和心肌病: 各种类型的心肌炎及心肌病均可导致心力衰竭,以病毒性心肌炎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常见。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 以糖尿病心肌病最为常见,其他如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的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等。 2、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 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左、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为克服增高的阻力,心室肌代偿性肥厚以保证射血量。 持久的负荷过重,心肌必然发生结构和功能改变而终至失代偿,心脏排血量下降。 (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 见于以下两种情况: ①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②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如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此外,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如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心脏的容量负荷也必然增加。容量负荷增加早期,心室腔代偿性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尚能维持正常,但超过一定限度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即出现失代偿表现。 (二)诱因 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其心力衰竭症状往往由一些增加心脏负荷的因素所诱发。常见的诱发心力衰竭的原因有: 1、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感染性心内膜炎作为心力衰竭的诱因也不少见,常因其发病隐袭而易漏诊。 2、心律失常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1994年第九次修订。①心脏功能Ⅰ级:患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为心功能代偿期);②心功能Ⅱ级(轻度):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感觉舒适,但一般体力活动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Ⅰ。心力衰竭);③心功能Ⅲ级(中度):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大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尚感舒适,但一般轻微体力活动会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Ⅱ。心力衰竭);④心功能Ⅳ级(重度):患有心脏病,体力能力完全丧失,休息时仍可存在心力衰竭症状或心绞痛,即呼吸困难和疲乏,进行任何体力活动都会使症状加重。即轻微活动能使呼吸困难和疲乏加重(Ⅲ。心力衰竭)。 器官对于心脏泵血的需求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对于患者来说,心功能不全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因为它是一种症候群,疲劳、气短、心悸、体重减轻、肌肉松弛萎缩,整日卧床。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其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亦高,慢性心功能不全基本病因是各种慢性心肌病损和长期心室负荷过重。 在我国引起慢性心功能不全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病因包括:不明原因和瓣膜疾病为主,其次为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其诱因主要是:感染、心律失常、水电解质紊乱、过度疲劳、精神压力过重、环境气候急剧变化及妊娠、分娩并发其他疾病等。 临床上,慢性心功能不全以左心功能不全最常见,它主要影响患者的肺循环。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夜尿增多、疲乏无力。 老年人多存在其它脏器的老化和疾病,因此可以干扰一些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不少老年人即使有心功能不全存在,活动时并不感到明显气急,而表现为极度疲倦和咳嗽,常出现不寻常的大汗淋漓。左心功能不全不易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部感染等区别。 心功能不全有多种分类标准,按其发展进程可分为急性心功能不全和慢性心功能不全;按发作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

心衰分级

1.NYHA分级 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小于平时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2.WHO心功能分级 Ⅰ级:患者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体力活动不会导致气短、乏力、胸痛或黑曚。 Ⅱ级: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近乎晕厥。 Ⅲ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会出现气短、乏力、胸痛或近乎晕厥。 Ⅳ级:患者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有右心衰竭征象,休息时可出现气短和(或﹚乏力,任何体力活动都可加重症状。 3.六分钟步行试验要求患者尽可能快的行走,测定六分钟步行的距离。 如<150m,为重度心功能不全; 150~425m,为中度心功能不全; 426~550m,为轻度心功能不全。 Killip分级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需卧床休息不能采用NYHA的标准来判定心功能状态此时应采用Killip分级即Ⅰ级无心力衰竭Ⅱ级轻中度心力衰竭可闻及第心音及背部下半肺野啰音Ⅲ级严重心力衰竭肺水肿Ⅳ级心源性休克Forrester分型则是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心脏指数和肺小动脉嵌压的相互关系得出的应当注意的是无论历帅分级和Forrester分型仅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不能用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判断 Ⅰ级:无心力衰竭征象,但PCW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升高,病死率0-5%。 Ⅱ级:轻至中度心力衰竭,肺罗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50%,可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其它心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X线表现,病死率10- 20%。 Ⅲ级:重度心力衰竭,出现急性肺水肿,肺罗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病死率35-40%。 Ⅳ级:出现心源性休克,收缩压小于90mmHg,尿少于每小时 20ml,皮肤湿冷,发绀,呼吸加速,脉率大于100次/分,病死率 85-9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