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高考语文 文言文 练习题(2020年8月整理).pdf

2019高考语文 文言文 练习题(2020年8月整理).pdf

2019高考语文 文言文 练习题(2020年8月整理).pdf
2019高考语文 文言文 练习题(2020年8月整理).pdf

文言文阅读专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題。(20分)

八阵图序

明·候方域

余友贾生开宗,年逾五十,老矣。负奇,好大言,嗜酒,不拘绳墨。常自许得为宰相,当一年平寇,三年可尽撤诸塞上兵。里人大笑,以为病狂。乃感愤,着《八阵图》数千言。余则独有取焉,而为.之序曰:

呜呼!今天下之隐忧,盖在于文臣之望浅,而武担之志骄,不知其所终矣。

陆贾有云:“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夫为相,不必读书,身先险阻,策合群力,能不忌害人之功者,名相也;为将,不必善骑射,粗知古今,遇大变而不挫者,名将也。今天下急、急论将哉。

汉袓之明,不难于拜坛下,而难其所拜者韩信;阖庐之信,不难于斩宠姬,而难于识孙武而任之。天下而有韩信、孙武,宜使之专制千里,岂当更有开府①位其上,中贵②观军容,掣其射也?天下而无韩信、孙武,又何取于诸将而群委之以旌节,倚之若长城也哉?今天下宣蓟握重兵,豫楚多元帅,而鸣镝在郊,堠火且连未央。然则收其所为旌节,撤其所为长城,即外患不靖,内忧不灭,而国家省金钱之费,人民免首功之惨,亦未始非勿药而愈病也。

余所以终愿今天子之右文而左武也。虽然今之以文臣任武事者朝则枢府藩则抚军吾皆得而见之矣大约多历年所而得之。又或以盘错之地,狡利者善避,更授钝者,此其胸中岂异伍卒?而则使诸大将肩蟒围玉,相与拜跪之。固宜为其所轻,而日有愤噪之变也。虽日推毂③铸印于以称,曰文:饰则得矣,勘乱则未也。

呜呼!叶公好龙而龙至,燕王市马而马来,我国家地广人众,而倜傥非常之略寂焉先闻,将果无人言之耶?抑无人用之耶?岂天未悔祸而人未厌乱耶?又岂人之建功立业各有其时,而急者不可以缓,缓者不可以急耶?何贾生之且老而尚托于其言也?

【注】①)开府:封建时代,公卿所设的能自任官史的力机构②中贵:指受皇啼笼信的宣官。③推毂:推车前进,比喻推荐人才。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亦未始非勿药而愈.病也愈:更加

B.余所以终愿今天子之右.文而左武也右:重祝

C.虽日推毂铸.印铸印:委以官职

D.燕王市.马而马米市:买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为.之序曰秋以为.期

B.遇大变而不挫者,名将也.斯用兵之效也.

C.堠火且.连未央臣死且.不避

D.又岂人之.建功立业各有其时背负青天而莫之.天者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开宗,身怀奇才,好谈国家大事,喜欢喝酒,不受俗礼约束,经常自我得意地说

自己做宰相时,在一年内平息了寇乱,三年全部撤掉边塞驻军。

B.作者认为,如今以文臣的身份来担任武事,虽然天天举荐人才,委任将领来支持他,

只能说好名声得到了,平息骚乱却没有做到。

C.作者认为,天下如有韩信、孙武这样的人才,就应当给他权力,让他统辖广大的地

区,而不应再让开府来管辖他,让宦官作监军来牵制他。

D.本文是为其好友贾开宗的老面不見用鳴不平,而更大篇幅是论述天下致乱的重要原

因“文臣望浅,武臣志骄”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虽然今之以文臣任武事者朝则枢府藩则抚军吾皆得而见之矣大约多历年所而得之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为相,不必读书,身先险阻,策合群力,能不忌害人之功者,名相也。(4分)

(2)天下而无韩信、孙武,又何取于诸将而群委之以薩节,倚之若长城也?(4分)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应掌握方法并结合语境推断。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用法,要落实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从原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比较核实。

(4)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要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做题讲究技巧,先易后难。

(5)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句的能力,应遵循翻译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解答】(1)A.使……痊愈;译文:也不是非得需要药物才能使病痊愈的。

(2)B.助词,表判断;A.介词,替/动词,当作;C.副词,将要/连词,尚且;D.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

(3)A.“自己做宰相时”错,原文“常自许得为宰相,当一年平寇,三年可尽撤诸塞上兵”,自称如果能够做了宰相,将在一年内平息寇乱,三年就可全部撤掉边塞驻军。

(4)“今”为时间状语,其前停顿;“朝则枢府”“藩则抚军”为并列结构,前后中间断开;“矣”句末语气词,其后停顿。断句为:虽然/今之以文臣任武事者/朝则枢府/藩则抚军/吾皆得而见之矣/大约多历年所而得之。译文:虽然这样,现在用文臣担任武事,在朝中官至中枢机构,在藩属做到抚军,我都能够见到,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历经多年形成的。

(5)①不必,不一定;险阻,困难艰险;忌,妒忌。译文:做宰相,不一定读很多书,首先承担困难艰险,有办法调动众人的力量,能不妒嫉别人的功劳,就是名相。

②而,如果;旌节,兵权;群,大批地。译文:天下如果没有韩信、孙武,那又何必大批地委任众将,把兵权授给他们,像倚靠长城一样地依靠他们呢?

答案:

(1)A

(2)B

(3)A

(4)虽然/今之以文臣任武事者/朝则枢府/藩则抚军/吾皆得而见之矣/大约多历年所而得之。

(5)①做宰相,不一定读很多书,首先承担困难艰险,有办法调动众人的力量,能不妒嫉别人的功劳,就是名相。

②天下如果没有韩信、孙武,那又何必大批地委任众将,把兵权授给他们,像倚靠长城一样地依靠他们呢?

【点评】文言文翻译的“二标准”: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就是说以对译为主,直译不通时采用意译的办法。步骤是:“解词”→“串意”→“顺意”。即先解读重点词语,明确其含意和用法;再将一个一个、一组一组词意,语意串连起来,形成句意;最后,把整个语句顺畅起来,亦即各词语间不连贯的使其连贯起来,不通顺的使其通顺起来。

2、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文从句顺: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绍兴市高考适应性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两浙观风诗》序

【明】王阳明

《两浙观风诗》者,浙之士夫为佥宪陈公而作也。古者天子巡狩而.至诸侯之国,则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其

后巡狩废而陈诗亡。春秋之时,列国之君大夫相与盟会问遣,犹各赋诗以言己志而相祝颂。今观风之作,盖亦祝颂意也。王者之巡狩,不独陈诗观风而已。其始至方岳之下,则望秩于山川,朝见兹土之诸侯,以观民之好恶;就见百年者而问得失,赏有功,罚有罪。盖所以布.王政而兴治功,其事亦大矣哉!汉之直指、循行,唐、宋之观察、廉

访、采访之属,及今之按察,虽皆谓之观风,而其实代天子以行巡狩之事。故观风,王者事也。

陈公起家名进士,自秋官郎擢佥浙皋①,执操纵予夺生死荣辱之柄.,而代天子观风于一方,其亦荣且重哉!吁,亦难矣!公之.始至吾浙,适岁之旱,民不聊生。饥者仰而待哺,悬者

..呼而望解;病者呻,郁者怨;不得其平者鸣;弱者、强者、蹶者、啮者,梗而孽者、狡而窃者,乘间投隙,沓至而环起。当是之时而公无以处之,吾见其危且殆也。赖公之才,明.知神武,不震不激,抚柔摩剔,以克有济。期月之间,而饥者饱,悬者解,呻者歌,怨者乐,不平者中;蹶者起,啮者驯,孽者顺,窃者靖;涤荡剖刷而率以无事。于是乎修废举坠,问民之疾苦而休息之,劳农劝学,以兴教化。然后上会稽,登天姥,入雁荡,陟金娥,览观江山之形胜,固亦大丈夫得志行道之一乐哉!然公之始,其忧民之忧也,亦既无所不至矣公唯忧民之忧是以民亦乐公之乐而相与欢欣鼓舞以颂公德然则今日观风之作岂独见吾人之厚公抑以见公之厚于吾人也。虽然,公之忧民之忧,其惠泽则既无日而可忘矣;民之乐公之乐,其爱慕亦既与日而俱深矣。以公之才器,天子其.能久容于外乎?则公固有时而去也。然则其可乐者能几?而可忧者终谁任之?则夫今日观风之作,又不徒以颂公之厚于吾人,将遂因公而致望于继公者亦如公焉。则公虽去,而所以忧其

民者,尚亦永有所托而因以不坠也。

(选自《王阳明全集》)【注释】①皋:古代主管一省司法的官员。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所以布王政而兴治功布:宣告,实施

B.执操纵予夺生死荣辱之柄柄:权力

C.悬者呼而望解悬者:受困的人

D.赖公之才,明知神武明:清楚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天子巡狩而.至诸侯之国吾尝终日而.思矣

B.以.观民风作《师说》以.贻之

C.公之.始至吾浙句读之.不知

D.天子其.能久容于外乎吾其.还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帝王就有通过下级官员献上的诗歌来观察民情、了解施政得失的制度,后来这一制度曾经因为无人献上诗歌而废弃。

B.陈公初到浙江任职就遇上旱灾,百姓难以生存,情势十分危急;但最终平安渡过了这段艰难时期,靠的是陈公处事得当。

C.文章既赞赏陈公能够采取慰劳百姓劝勉学习的利民政策,也赞赏他落实政策后能够游览美好江山的修身养性的行为。

D.作为一篇书序,本文感情真诚饱满,用词造句既有法度可循又有自由率意的表达,体现出情理结合的写作特色。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亦既无所不至矣公唯忧民之忧是以民亦乐公之乐而相与欢欣鼓舞以颂公德然则今日观风之作岂独见吾人之厚公抑以见公之厚于吾人也。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皆谓之观风,而其实代天予以行巡狩之事。(3分)

(2)则公虽去,而所以忧其民者,尚亦永有所托而因以不坠也。(5分)

14.(3分)D(明,英明)

15.(3分)B(都表示目的的连词。A前一个表示承接后一个表示修饰;C前一个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宾语提前标志:D前一个为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后一个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16.(3分)A(因果倒置,与原文第一段“其后巡狩废而陈诗亡”意思不合

17.(3分)亦既无所不至矣/公唯忧民之忧/是以民亦乐公之乐/而相与欢欣鼓舞以颂公德/然则今日观风之作/岂独见吾人之厚公/抑以见公之厚于吾人也。(断对两处给1分,断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8.(8分)(1)(3分)虽然都称作观察民风,但它实际上是代替天子来做巡守(巡查、巡视)的事情。(“虽”“其实”“巡狩”各1分)

(2)(5分)那么陈公即使离开(浙江),而那些使老百姓忧愁的事情(困扰老百姓的事情),也还可以永远有所托付而因此不荒废。(“所以”“忧”“托”“因以”“坠”各1分)

附:译文

《两浙观风诗》一集,是浙江的读书人为佥都御史陈公而编撰的。古代天子巡守到各诸侯国,就命令太师陈述诗篇,来观察社会风气。后来巡守制度废除了,结果陈述诗篇这个制度也消亡了。春秋之时,各诸侯国的国君在一起见面或离别,还各自赋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来互相表达美好祝愿。看当今《两浙观风诗》,也是表达美好祝愿的。王者的巡守,不单单是陈述诗篇来观察社会风气而已。他刚抵达始四方山岳,就对高山大河进行祭奠,接见本地的诸侯,来观察社会风气的好坏;拜访老年人来问得失,赏有功罚有罪。这是来宣告国家政策,来搞好治理,这个事情意义重大啊!汉代的直指、循行,唐、宋代的观察、廉访、采访等,以及当今的按察,虽然都称作察民风,但它实际上是代替天子来做巡守的事情。所以观察民风,就是王者之事。

陈公的出身是有名的进士,从秋官郎提拔为浙江佥都御史,掌握着操纵生死荣辱的大权,并且代替天子到一个地方观察民风,多么荣耀和重要!唉,任务多么艰巨啊!陈公刚到我们浙江的时候,正好遇上大旱,民不聊生。饥者仰着头找吃的,受苦的呼喊着希望解救援;病者呻吟,忧郁的人埋怨;得不到公平的人喊冤;弱者、强者、跌倒者、咬牙切齿者,邪恶者、偷窃者,乘着这个机会,纷纷起来,此时,陈公几乎没有办法来处理,吾见他很危险。最后依赖陈公的才能,聪明智慧,神明威武,不惊恐不猛烈,安抚体贴,才渡过难关。短时间内,就饥者饱,悬者解,呻者歌,怨者乐,不平者得到中告;受挫折者爬起咬牙切齿者驯顺,忤逆者顺从,偷窃者安定下来;经过冼涤

明辨,全都没有事情发生。于是,修建废弃的兴建丧失的,咨询老百姓的疾苦而休养生息,慰劳农民,劝勉学习,来振兴教育感化。这样以后,登上会稽山,登上天姥山,进入雁荡山,爬上金娥山,来视察大好河山,这本来也是大丈夫得志行道的一种快乐啊!然而,陈公一开始,就因民之忧而忧,也是无所不至啊。陈公为老百姓的忧愁而忧愁,因此老百姓也以陈公的快乐而快乐,因而一起欢欣鼓舞来称颂陈公的美德。既然如此,那么现在《俩浙观风诗》里的作品,哪里单单见到我们爱戴陈公,也可以见到陈公爱护百姓。虽然如此,那么,陈公为老百姓的忧愁而忧愁,他的恩惠(老百姓)永记不忘;老百姓以陈公的快乐而快乐,他们对陈公的爱慕也与日而俱增。凭借陈公的才华,天子难道能让他长久在外面做官吗?所以本来陈公适时就离开浙江了、那么值得快乐的能有多少呢?值得忧患的是谁继承他呢?现在《两浙观风诗》里的作品,又不单单是用来歌颂陈公爱护百姓人,也寄托了百姓因为陈公而希望继任者也像陈公一样的愿望。那么陈公即使离开浙江,而那些困扰老百姓的事情,也还可以永远有所托付而因此不荒废。

超级全能生2月联考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上余青州书

【宋】苏洵

洵闻之,楚人高令尹子文①之行,曰:“三以为令尹而不喜,三夺其令尹而不怒。”其为令尹也,楚人为之喜;而其去令尹也,楚人为之怒。己不期为令尹,而令尹自至。夫令尹子文岂独恶夫富贵哉?知其不可以求得,而安其自得,是以喜怒不及其心,而人为之嚣嚣。嗟夫!岂亦不足以见己大而人小邪?脱然为弃于人,而不知弃之为悲;纷然为取于人,而不知取之为乐。

昔者,明公之初自奋于南海之滨,而为天下之名卿。当其盛时,激昂慷慨,论得失,定可否,左摩西羌,右揣契丹,奉使千里,弹压强悍不屈之虏,其辩如决河流而东注诸海,名声四溢于中原而磅礴于戎狄之国,可谓至盛矣。及至中废而为海滨之匹夫,盖其间十有余年,明公无求于人,而人亦无求于明公者。其后,适会南蛮纵横放肆,充斥万里,而莫之或救。明公乃起于民伍之中,折尺棰而笞之,不旋踵而南方乂安。走明公岂有求而为之哉?适会事变以成大功,功成而爵禄至。明公之于进退之事,盖亦绰绰乎有余裕矣。

悲夫!世俗之人纷纷于富贵之问而不知自止!达者安于逸乐而习为高岸之节,顾视四海,饥寒穷困之士,莫不颦蹙呕哕而不乐;穷者藜藿不饱,布褐不暖,习为贫贱之所摧折,仰望贵人之辉光,则为之颠倒而失措。此二人者皆不可与语于轻富贵而安贫贱何者彼不知贫富贵贱之正味也夫惟天下之习于富贵之荣而忸于贫贱之辱者而后可与语此。

今夫天下之所以奔走于富贵者,我知之矣,而不敢以告人也。富贵之极,止于天子之相。而天子之相,果谁为之名邪?岂天为之名邪?其无乃亦人之自名邪?夫天下之官,上自三公,至于卿、大夫,而下至于士。此四者,皆人之所自为也,而人亦自贵之。而令世之士,得为君子者,一为世之所弃,则以为不若一命士之贵,而况以与三公争哉。且夫明公昔者之伏于南海,与夫今者之为东海也,君子岂有间于其间,而明公亦岂有以自轻而自重哉?洵以为明公之习于富贵之荣,而狃于贫贱之辱,其尝之也盖已多矣,是以极言至此而无所迂曲。

洵,西蜀之匹夫,尝有志于当世,因循不遇,遂至于老。然其尝所欲见者,天下之士盖有五六人。五六人者已略见矣,而独明公之未尝见,每以为恨。今明公来朝,而洵适在此,是以不得不见。

伏惟加察,幸甚!

(选自苏洵《嘉祐集》,有删节)【注】①令尹子文:令尹,春秋时期楚国官名,位同国相。子文,姓斗,名谷於菟,字子文。楚国内乱,子文自毁其家,以纾国难。三次被免去相位,毫无愠色。②明公:对于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的尊称,此处指余靖,时任青州知州。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人高.令尹子文之行高:拾高

B.脱.然.为弃于人脱然:不经意的样子

C.不旋踵而南方乂安

..乂安:太平无事

D.莫不颦蹙呕哕

..而不乐呕哕:呕吐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岂亦不足以见己大而.人小邪侣鱼虾而.友麋鹿

B.明公之初自奋于.南海之滨将请罪于.母,母不许

C.明公之.于进退之事吾从而师之.

D.其.无乃亦人之自名邪其.皆出于此乎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叙写楚国令尹子文仕途三起三落的事,目的是拿明公余靖与其作类比,说明明公淡泊名利,品行高尚。

B.明公余靖仕途发迹于南海,当上朝臣之后,安抚边疆,奉命出使,口若悬河,弹压强悍不屈的外敌,声名远播。被罢黜后,十多年间蛰居海滨,与世无争。后受命安抚南方少数民族,不久就凯旋,又得朝廷重用。

C.苏洵认为当世之士能身为朝臣成君子者,一旦被弃,还不如命士尊贵,哪还能与三公争列;而明公余靖却能东山再起,得享爵禄,源于他对进退的淡然心态,不自轻自重。

D.这封书信叙议结合,言辞恳切,表达了苏洵对明公余靖宠辱不惊、进退自若的博大胸襟的仰慕之情,并以未能结识他而深以为憾,渴望乘其来朝之机,得以一见。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此二人者皆不可与语于轻富贵而安贫贱何者彼不知贫富贵贱之正味也夫惟天下之习于富贵之荣而忸于贫贱之辱者而后可与语此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以喜怒不及其心,而人为之嚣嚣。(3分)

(2)洵以为明公之习于富贵之荣,而狃于贫贱之辱,其尝之也盖已多矣。(5分)

14.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高:认为……高尚,意动用法。

15.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连词,表并列;B.介词,从/介词,向;C.助词,舒缓语气,补足音节,无实义/代词,他;D.指示代词,这/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

16.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况中心意思的能力。“受命”错,根据原文“明公乃是起于民伍之中,折尺棰而笞之”,可知明公是自发去安抚南方少数民族的。

17.此二人者/皆不可与语于轻富贵而安贫贱/何者/彼不知贫富责贱之正味也/夫惟天下之习于富贵之荣/而忸于贫贱之辱者/而后可与语此(错2个,扣1分,扣完为止)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断句时,一是可找出内容独立完整的句子,降低断句难度,如本题“何者”“彼不知贫富贵贱之正味也”就是独立句;二是从句子结构的角度来分析,如“于富贵之荣”与“忸于贫贱之辱”是并列关系;三是分析句子表述有哪几方面的意思,根据句意来进行断句。

18.(1)因此喜怒不触及他的内心,而别人却因此议论纷纷。(“是以”“嚣嚣”各1分,句意1分)(2)我认为明公您习惯于富贵的尊荣,又拘泥于贫贱的屈辱,(这种体验)您品尝它们大概已很多次了。

(“习”“狃”“盖”各1分,句意2分)

【文言译文】

我听说,楚国人认为令尹子文的行为很高尚,说:“三次任命他为令尹他却一点也不喜形于色,三次剥夺他令尹的职位他也不愤怒。”他做令尹,楚国人替他高兴;而他不做令尹,楚国人替他愤怒。他自己没期望做令尹,但令尹这个官位又自己来了。这难道是令尹子文厌恶富贵吗?他知道富贵不可以求得,便安然自得,因此喜怒不触及他的内心,而别人却因此议论纷纷。啊!难道这也不足以看出他的大度,别人的小气吗?被人抛弃也不放在心上,也不知道抛弃他是悲哀的事;被人任用,整天忙忙碌碌,也不知道任用他是乐事。

以前,明公您开始在南海之滨努力建功,成为天下的名臣。正当您意气风发之时,您激昂慷慨,讨论得失,判定对错,左边安抚西羌,右边抚慰契丹,奉命出使千里之外的地方,打压强悍不屈服的外敌,您的辩才好像是决口的河流向东注入大海,名声在中原四溢,在戎狄等蛮夷的国度中也显出磅礴的气势,可以说是最为得意之时。等到中途被罢黜成为海滨的平民百姓,大概这十多年间,您对人无所求,而别人对您也无所求。那以后,恰逢南方少数民族肆意放纵作乱,范围波及上万里,却没有人能够去解救这危难。您于是在百姓的队伍中奋起,折尺棰鞭笞他们,不久南方安定。您难道是有所求而做这件事吗?恰好是遇到重大事件而成就了您伟大的功业,功业成,爵禄自然到了。您对于出仕退隐之事,大概也是绰绰有余啊。

可悲啊!世俗的人在功名利禄之间忙于追求却不知道自行停止。得志的人安于享乐,习惯于高高在上的样子,环视四海之内忍受饥寒、走投无路之人,没有一个不皱眉恶心而不快乐的。处境困窘的人吃粗劣的汤羹却不饱,穿粗布衣服却不暖,习惯于被贫贱的处境摧残折磨,仰望贵人的光辉,就为其神魂颠倒惊慌失措。这两种人都不可以对他们说轻视富贵安于贫贱的事。为什么呢?他们不知道贫富贵贱的本质含义。只有天下那些习惯富贵的荣耀,而且又蒙受贫贱的耻辱的人,才可以与他们谈论此类话题。

现在天下人汲汲于富贵的原因,我是知道的,却不敢告诉世人。人臣最大的富贵,莫过于做天子的臣相了。而做天子的臣相,果真是为了那虚名吗?这难道是上苍的虚名吗?这恐怕也是自己的名声吧?天下的官职,上自三公,中至于卿、大夫,下至于士人。这四者,都是每个人想努力争取的,也是世人所尊重的。而当今之人,能成为这四者之一(已是莫大的荣耀),但一旦被罢黜弃用,则往往自认为不如一个命士显贵,更不用说去跟三公争高低了。况且明公您过去发迹于南海,而如今困窘于东海,富贵之人中哪里有混杂于其间的呢!而您也哪里会因为这个而自轻自傲呢?我认为明公您习惯于富贵的尊荣,又拘泥于贫贱的屈辱,(这种体验)您品尝它们大概已很多次了,因此到了困窘的地步也不会自甘沉沦。

我是西蜀的平民百姓,曾有志于当世,一直拖延时光未曾有所作为,却已到了暮年。然而我曾经渴望拜会的天下英才,普天之下,大概五六人而已。那五六个人,我大都已见过,可是唯独不曾见过阁下您,我常常深以为憾。如今您回来朝中,而我又在这里,因此不得不见您。

我俯伏思量,盼望您的回音。(若能拜见您,)我将不胜荣幸!

丽水、衢州、湖州三市联考试卷

(一)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辨志张尔岐(清)

人之生也,未始有异也;而卒至于大异者,习为之也。人之有习,初不知其.何以异也;而遂至于日异者,志为

之也。志异而习以异,习异而人亦异。志也者,学术之枢机,适善适恶之辕楫也。枢机正,则莫不正矣;枢机不正,亦莫之或正矣。适燕者北.其辕,虽未至燕,必不误入越矣。适越者南其楫,虽未至越,必不误入燕矣。呜呼,人之

于志,可不慎欤!

今夫人,生而呱呱以啼,哑哑以笑,蠕蠕以动,惕惕以息,无以异也。出而就传,朝授.之读,暮课之义,同一

圣人之《易》《书》《诗》《礼》《春秋》也。及其既成,或为百世之人焉,或为天下之人焉,或为一国之人、一乡之人焉,其劣者为一室之人、七尺之人焉,至其最劣则为不具之人、异类之人焉。言为世法,动为世表,存则仪其人,没则传其书,流风馀泽,久而愈新者百世之人也功在生民业隆匡济身存则天下赖之以安身亡则天下莫知所恃者天下之人也。恩施沾乎一域,行能表乎.一方,业未大光,立身无负者,一国一乡之人也。若夫智虑不离乎钟釜,慈爱不

外乎妻子,则一室之人而已。耽口体之养,徇.耳目之娱,膜外概置①,不通疴痒者,则七尺之人。笃于所嗜,瞀乱②

荒遗,则不具之人。因而败度灭义,为民蠹害者,则为异类之人也。岂有生之始,遽不同如此哉?习为之耳!习之不同,志为之耳!志在乎此,则习在乎此矣;志在乎彼,则习在乎彼矣。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言志之不可不定也。故志在乎道义,未有入于货利者也;志乎货利,未有幸而为道义者也。志乎道义,则每进而上;志乎货利,则每趋而下。其端甚微,其效甚巨,近在胸臆之间,而远周天地之内;定之一息之顷,而著之百年之久。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

..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③之徒也。欲知舜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人之所以孳孳终其身不已者,志在故耳。志之为物,往而必达,图而必成。及其既达,则不可以返也;及其既成,则不可以改也。于是为舜者安享其为舜,为蹠者未尝不自悔其为蹠,而已莫可致力矣。岂蹠之聪明材力不舜若欤?所.志者殊耳。呜呼!学者一日之志,天下治乱之原,生人忧乐之本矣。

孟子曰:“士何.事?曰,尚志。”《学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张子曰:“未官者使正其志。”教而不知先志,学而不知尚志,欲天下治隆而俗美,何由得哉?

(选自《蒿庵集》,有删改)【注释】①膜:人体薄皮样组织,这里代指人体;概置:一概放置不管。②瞀乱:昏乱。③蹠: 盗蹠,柳下惠之弟。

14.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适燕者北.其辕北:向北。

B. 朝授.之读,暮课之义授:教授。

C. 徇.耳目之娱徇:追求,谋求。

D. 鸡鸣而起,孳孳

..为善者孳孳:努力不懈。

15.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初不知其.何以异也怀其.璧,从径道亡

B. 行能表乎.一方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 所.志者殊耳当其欣于所.遇

D. 士何.事?曰,尚志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人的差异取决于人的习惯,而习惯又取决于人的志向,人的志向决定了人生的价值与地位,志向既是人生忧乐的根本,又是社会治乱的源头。

B. 作者认为舜一类的人志在道义,蹠一类的人志在货利;若达成目标后再想改变志向已不可能,所以像蹠一类的人自始至终都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而后悔。

C. 作者行文先简论“志”的重要性,再列举人的差异性表现及其影响以进一步阐明“志”的作用,进而分析差异

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构严谨。

D. 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将“志”“习”“异”三者关系说得明白、深刻而生动形象;引用孔孟论志之言,增强了论证力度并增添了说理文采。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久而愈新者百世之人也功在生民业隆匡济身存则天下赖之以安身亡则天下莫知所恃者天下之人也。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因而败度灭义,为民蠹害者,则为异类之人也。

(2)教而不知先志,学而不知尚志,欲天下治隆而俗美,何由得哉?

【答案】14. A 15. C 16. B

17. 久而愈新者/百世之人也/功在生民/业隆匡济/身存则天下赖之以安/身亡则天下莫知所恃者/天下之人也。

18. ①因此而败坏法度和道义,成为百姓祸害的,那就是异类。

②教育而不知道先使人立志,学习而不知道尊崇志向,要想把国家治理得繁荣昌盛且风俗淳美,那么从哪里实现呢?【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适燕者北其辕”,“北”,名词使动用法,与宾语“其辕”之间是石洞关系,所以应译为“使……向北行”。故本题选A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C项,“所”:助词,构成“所字结构”。A项,“其”:代词,它,指习惯/指示代词,那。B项,“乎”:相当于介词“于”,在/相当于介词“于”,比。D项,“何”:疑问代词,什么/疑问副词,怎么。故本题选C项。【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 项,“像蹠一类的人自始至终都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而后悔”与原文不符。故本题选B项。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先断开。比如本题,先了解句子的大意为:时间越久就越有新的内涵,这是流芳百世的人。功绩在养民,事业隆重,匡济天下,活着,那么天下依靠他而得以安宁;身亡,那么天下不知依靠谁,这是天下的人。然后根据一些文言虚词辅助断句。如句中的“者”“也”一般在句末,可以在其后断开。找名词“功”,作主语;“生民”作宾语,可在“功在生民”的前后断开。最后看到句式对称“身存则天下赖之以安”“身亡则天下莫知所恃者”,可在两个“身”之前断开。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因”:“因此”;“败度”:“败坏法度”;“蠹害”:“祸害”;“为异类之人也”:“就是异类”。第二句关键点:“志”:“使……立志”;“尚”:“尊崇”;“志”:“志向”;“治隆”:“治理得繁荣昌盛”;“何由得哉”:“从哪里实现呢”。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参考译文:

人刚生下来,没有多少不同;而最终发展到大不相同,是习惯造成的。人所有的习惯,起初不知道它有什么不

同,而就此一天天有了差别,是志向导致的。志向不同了,习惯便不同;习惯不同了,人也就不同了。志向是做学问的关键,也是一个人向善或向恶的车、船。关键部分正了,那么没有不正的;关键部分不正,就没有什么是正的了。到燕地去的车子向北行,虽是没到燕,一定不会走错到越。去越地的船向南行,虽是没到越,一定不会走错到燕。唉,人对于志向,能不慎重吗!

每一个人生而呱呱地哭着,哑哑地笑着,蠕蠕地动着,惕惕地息着,没有什么不同。出去从了先生,早上授他诵读,晚上教他意义,一样是圣人的《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呀。等到学成了,有的做了百世的人,有的做了天下的人,有的做了一国的人、一乡的人,那劣等的是做了一室的人、七尺的人,至于最劣的是做了不完全的人、做了异类。言说成为世上楷模,行动成为世人表率。活着,人们以他为榜样;死了,人们流传他的书。流风馀泽,时间越久就越有新的内涵,这是流芳百世的人。功绩在养民,事业隆重,匡济天下,活着,那么天下依靠他而得以安宁;身亡,那么天下不知依靠谁,这是天下的人。恩泽施与一地,行为能成为一方的表率,事业虽没大发展,立身而无愧于世,这是一国一乡的人。至于那些心思不离开米粮,慈爱不超出妻子儿女的,那只是一室的人。沉溺于口腹的满足,追求耳目的娱乐,身子外一概不问,不关痛痒的,那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沉溺于嗜好,昏乱无度,逸乐迷失,那是不完整的人。因此而败坏法度和道义,成为百姓祸害的,那就是异类。难道人生一开始,就有这样不同吗?习惯造成的啊!习惯的不同,又是志向不同造成的。志向在这里,那么习惯就在这里;志向在那里,那么习惯就在那里。

孔子说:“如果立志在仁上,那就不会做恶。”这是说志向是不可不定的。所以志向在道义,就不会沉迷于货利;志向在货利,就不可能希望他做合乎道义的事。志向在道义,每次行动就能进步;志向在货利,每次行动都会退步。那发端很小,效力很大,近在自己心里,远遍天地之间;在一呼一吸间定夺,显著于百年之久。孟子说:“鸡鸣就起来,勤勉努力地行善的,是舜一类的人;鸡鸣就起来,勤勉努力地谋利的,是蹠一类的人。要知道舜、蹠的区别,没有别的,无非在贪利和行善之间罢了。”人之所以勤勉努力终身不停止的,志向存在的缘故。志向这东西,去做了就一定能达到,谋划了就一定能成功。等到已经实现,就不可以反转;等到已经成功,就不可以更改。于是做舜的安享做舜一类的人,做蹠的未尝不后悔自己成为蹠一类的人,可是已经无从着力了。难道蹠的聪明才智力量不及舜吗?所立的志向不同罢了。唉!求学的人一天所立的志向,就是国家治乱的源头,人们忧乐的根本啊。

孟子说:“士人该做些什么?应该尊崇志向。”《学记》上说:“凡是学习,为官先要学做事,为士先要立志。”我说:“没有做官的,要先使他的志向端正。”教育而不知道先使人立志,学习而不知道尊崇志向,要想把国家治理得繁荣昌盛且风俗淳美,那么从哪里实现呢?

杭州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强化卷6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共20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文章第九

颜之推

自古宏才博学,用事误者有矣;百家杂说,或有不同,书傥.湮灭,后人不见,故未敢轻议之。今指知决纰缪者,

略举一两端以为诫。《诗》云:“有鷕①雉鸣。”又曰:“雉鸣求其牡.。”毛《传》亦曰:“唅鷕,雌雉声。”又云:“雉

之朝雊,尚求其雌。”郑玄注《月令》亦云:“雊,雄雉鸣。”潘岳赋曰:“雉鷕鷕以朝雊。”是则混杂其雄雌矣。《诗》云:“孔怀兄弟。”孔,甚也;怀,思也,言甚可思也。陆机《与长沙顾母书》,述从祖弟士璜死,乃言:“痛心拔脑,有如孔怀。”心既痛矣,即为甚思,何故方言有如也?观其此意,当谓亲兄弟为孔怀。《诗》云:“父母孔迩。”而呼二亲为孔迩,于.义通乎?《异物志》云:“拥剑状如蟹,但一螯偏大尔。”何逊诗云:“跃鱼如拥剑。”是.不分鱼蟹也。

《汉书》:“御史府中列柏树,常有野鸟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朝夕鸟。”而文士往往误作乌鸢用之。《抱朴子》说项曼都诈称得仙,自云:“仙人以流霞一杯与我饮之,辄不饥渴。”而.简文诗云:“霞流抱朴碗。”亦犹郭象以

惠施之辨为庄周言也。《后汉书》:“囚司徒崔烈以.锒铛锁。”锒铛大锁也世间多误作金银字武烈太子亦是数千卷学士尝作诗云银锁三公脚刀撞仆射头。为.俗所误。

王籍①《入若耶溪》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江南以为文外断绝,物无异议。简文吟咏,不能忘之,孝元讽.味,以为不可复得,至《怀旧志》载于《籍传》。范阳卢询祖②,邺下才俊,乃言:“此不成语,何事于能?”

魏收亦然.其论。《诗》云:“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毛《传》曰:“言不喧哗也。”吾每叹此解有情致,籍诗生于此

耳。——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鷕(yǎo):雌鸟的鸣声。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雉鸣求其牡.牡:雄性鸟兽 B.是.不分鱼蟹也是:这

C.孝元讽.味讽:不看书本念 D.魏收亦然.其论然:认为对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于.义通乎不拘于.时 B.而.简文诗云渔父莞尔而.笑

C.囚司徒崔烈以.锒铛锁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为.俗所误知其不可而为.之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认为从古至今即便是博学多才的人,引用典故也难免出错,而诸子百家的意见往往不尽相同,再加有些原著已经散佚,后人无法见到,所以人们不会随意地谈论它们。

B.陆机在《与长沙顾母书》中叙述了他的堂弟陆士璜之死,其中有“有如孔怀”的说法。作者认为“孔怀”是非常思念的意思,陆机大概是误把“孔怀”当作是亲兄弟了。

C.作者指出我们引用典故需要仔细推敲,善于借用其它的语言材料来类比。比如作者借用《诗经》中“父母孔迩”的例子来证明“孔怀”并非兄弟之意。

D.江南文人认为王籍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无与伦比,很少有人持有异议。作者认为王籍的灵感或许产生于《诗经》中的“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锒铛大锁也世间多误作金银字武烈太子亦是数千卷学士尝作诗云银锁三公脚刀撞仆射头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抱朴子》说项曼都诈称得仙,自云:“仙人以流霞一杯与我饮之,辄不饥渴。”

(2)范阳卢询祖,邺下才俊,乃言:“此不成语,何事于能?”

14.C【解析】讽:诵读。

15. C【解析】均为介词,用。A介词,在 /介词,被; B 连词,连接作用/连词,表修饰;D介词,被/动词,做

16. D【解析】江南“物无异议”,“很少有人有意见”有误。

17.锒铛/ 大锁也/世间多误作金银字/ 武烈太子亦是数千卷学士/ 尝作诗云/ 银锁三公脚/ 刀撞仆射头。

(错1-2个扣1分,错3-4个扣2分,错5个以上不给分。)

18.(1)《抱朴子》说项曼都谎称遇见了仙人,自己说:“仙人给了一杯流霞,让我喝下,我就不觉得饥渴了。”(关键词: 诈、得仙、辄)

(2)范阳人卢询祖,是邺下才俊之士,却说:“这两句诗根本成不了联语,哪里看得出他有过人的才能?”(关键词:乃、成语、能,判断句式)

【参考译文】

从古至今以来,那些宏才博学,而引用典故发生错误的人是有的;诸子百家杂说,意见或许不尽相同,倘若那些书籍已经湮灭,则后人就不能见到,因此我也不敢随便谈论它们。现在我且说说那已经肯定是绝对错谬的事例,略举一两例让你们引以为诫。《诗经》上说:“有鷕雉鸣。”又说:“雉鸣求其牡。”《毛诗古训传》也说:“唅鷕,雌雉声。”《诗经》上又说:“雉之朝雊,尚求其雌。”郑玄所注解的《月令》也说:“雊,雄雉鸣。”潘岳的赋却说:“雉鷕鷕以朝雊。”这就混淆雌雄二者的差别了。《诗经》上说:“孔怀兄弟。”孔,很的意思;怀,思念的意思,孔怀,意思是十分想念。陆机《与长沙顾母书》,叙述从祖弟士璜之死,却说:“痛心拔脑,有如孔怀。”心里既然感到伤痛,就表示甚为思念,为什么才说有如呢?看他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说亲兄弟就是“孔怀”。《诗经》说:“父母孔迩。”如果按照上面的用法把父母亲叫做“孔迩”,意思上说得通吗?《异物志》上说:“拥剑状如蟹,但一盉偏大尔。”何逊的诗说:“跃鱼如拥剑。”这是没有分辨鱼和螃蟹的区别。《汉书》上说:“御史府中列柏树,常有野鸟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朝夕鸟。”而文人们往往将其误作“乌鸢”来使用。《抱朴子》说项曼都谎称遇见了仙人,自己说:“仙人给了一杯流霞,让我喝下,我就不觉得饥渴了。”而梁简文帝的诗说:“霞流抱朴碗。”就好像郭象把庄周辩说惠施的话当成庄周的话了。《后汉书》说:“囚司徒崔烈以锒铛锁。”锒铛,指铁锁链,世上的人大多把它误写作金银的“银”字。武烈太子也是饱读数千卷书的学者了,他曾经作诗说:“银锁三公脚,刀撞仆射头。”这就是被世俗的写法贻误了。

王籍的《入若耶溪》诗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江南文人认为此二句在诗句中无与伦比,无人可以对此持有异议。梁简方帝咏吟这两句诗后,就不能忘掉它了;梁孝元帝诵读玩味之后,也认为再没有人能够写得出来,以致在《怀旧志》中把它记载在《王籍传》中。范阳人卢询祖,是邺下才俊之士,却说:“这两句诗根本成不了联语,哪里看得出他有过人的才能?”魏收也赞同他的意见。《诗经》说:“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毛诗古训传》说:“意思是安静而不嘈杂。”我时常赞叹这个解释有情致,王籍的诗句就是由此产生的。

杭州市命题比赛试卷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范雎说秦王

范雎至,秦王庭迎范雎,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进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

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

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

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霸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

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菱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闾为霸。

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

“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蹷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向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暗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跪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生,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选自《战国策·秦策三》)

14.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卒擅.天下;擅:据有

B.皆匡.君臣之事;匡:纠正

C.膝.行蒲伏;膝:膝盖

D.死亡.之患;亡:流亡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B.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C.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可以少有补于.秦贪于.财货,好美姬。

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雎初见秦王,既不像初出茅庐时的苏秦那样锋芒毕露,也不像已为秦相时的张仪那样咄咄逼人,而是谨言慎行,唯唯再三,欲言又止。

B.范雎反复申述自己对秦昭王的无限忠诚。在“何患乎”“何忧乎”“何耻乎”的层层叙述中,对秦昭王展示自己的忠心,甚至表示“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好像他早已置生死于度外。这段说辞,淋漓酣畅,委婉周密,恳切动听。

C.范雎的说辞表面上强调秦王与秦国的危险,实际上是为自己能得到重用作铺垫。这就是谨慎精明、老练的范雎,一个不同于一般纵横家的辩士。

D.范雎以一籍布衣的身份游说秦昭王,正如他所说“交疏言深”,他对秦王的心理状况与性格特征十分清楚。

17.用/给文中划横线句子断句(3分)

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暗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

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

18.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4分)

(2)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蹷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向秦耳。(4分)

14.答案:C,膝作状语,用膝盖。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推敲,涉及到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等知识点,也涉及到词类活用,语境义,同位互译等能力运用。本题考查词类活用中的名词用作状语。

15.答案:D,都解释为“对于”;A,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这样做”;B,介词,和跟/连词,和;C,转折,却/递

进,并且。本题考查虚词的辨析,难点在B项,“与”字的用法有介词和连词的区分。

16.答案,D。范雎此时对秦王的心理与性格不是十分清楚,所以他带着试探来确定秦王的态度,在明确了王的态度后,才直言不讳。本题要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之上。

17.答案: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暗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

(断对两处得1分,错一处不扣分,错两处扣1分。本题考查文言断句,主要检测对句型的判定。)

18.(1)即使知道今天说在前面,明天就受死刑在后面,然而臣子也不敢害怕。(翻译出“伏诛”“而”“然”各得1分,全句通顺1分。)

(2)臣子所怕的,只怕臣子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臣子尽了忠而身体倒下,从此锁住了嘴,裹住了脚,没有人再愿到秦国来罢了。(翻译出“独”“见”“杜口裹足”各得1分,全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范雎来到秦国,秦昭王在宫庭里迎接,秦王对范睢说:“我很久以来,就该亲自来领受您的教导,正碰上要急于处理义渠国的事务,而我每天又要亲自给太后问安;现在义渠的事已经处理完毕,我这才能够亲自领受您的教导了。我深深感到自己愚蠢糊涂。”于是秦王以正式的宾主礼仪接待了范睢,范睢也表示谦让。

这一天接见范雎,看到那场面的人无不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秦王屏退左右的人,宫中没有别人了,秦王跪着请求说:“先生拿什么来赐教寡人?”范雎说:“对,对。”过了一会儿,秦王再次请求,范雎说:“对,对。”像这样有三次了。

秦王长跪着说:“先生不肯赐教寡人吗?”

范雎表示歉意说:“不是臣子敢这样啊。臣子听说当初吕尚遇到文王的时候,身分只是个渔父,在渭水北岸垂钓罢了。像这种情况,关系可说是生疏的。结果一谈就任他做太师,请他同车一起回去,这是他们交谈得深啊。所以文王果真得到吕尚为他建立的功勋,终于据有天下而自身成了帝王。假如文王因为跟吕望生疏而不跟他深谈,这样周就没有天子的德行,文王、武王也就不能成为王了。现在臣子是个客处他乡的人,与大王关系疏远,而所想要面陈的,又都是纠正国君偏差错失的事。处在人家骨肉之间,臣子愿意献上一片浅陋的忠诚,却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连问三次而不回答,就是这个原因。臣子并非有什么害怕而不敢说,即使知道今天说在前面,明天受死刑在后面,然而臣子也不敢害怕。大王真能实行臣子的话,死不足成为臣子的祸殃,流亡不足成为臣子的忧虑,浑身涂漆像生癞疮,披头散发装作发狂,不足成为臣子的耻辱。五帝这样的圣人要死,三王这样的仁人要死,五伯这样的贤人要死,乌获这样的力士要死,孟奔、夏育这样的勇士要死。死,是人无法逃避的。处在难免一死的形势下,可以对秦国稍为有些益处,这就是臣子最大的希望了,臣子还担心什么呢?伍子胥藏在袋子里混出昭关,夜间赶路,白天隐蔽,到了蔆水,没东西可吃,坐着走,爬着行,在吴市讨饭,最后振兴了吴国,吴王阖庐成为霸主。假如臣子进献谋略能像伍子胥那样,就是把我禁闭起来,终身不再见大王,只要臣子的主张实行了,臣子忧虑什么呢?箕子、接舆他们,浑身涂漆像生癞疮,披头散发装作发狂,可是对殷朝、楚国并无好处。假如臣子可以跟箕子、接舆有相同的行为,浑身涂漆能对我认为贤明的君主有所帮助,这就是臣子最大的荣耀了,臣子又有什么耻辱呢?臣子所怕的,只怕臣子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臣子尽了忠而身体倒下,从此锁住了嘴,裹住了脚,没有人再愿到秦国来罢了。大王上怕太后的严厉,下受奸臣的伪装迷惑,居住在深宫之中,离不开辅臣的手,终身受到蒙蔽,没法洞察奸佞,大则王室覆灭,小则自身陷于孤立危险的境地。这才是臣子所怕的!至于那些被困受辱的事,死刑流亡的祸殃,臣子不敢害怕。臣子死了而秦国能够治理好,比活着更有意义。”

秦王直跪着说:“先生这是什么话!秦国远离中原,僻处西方,寡人又笨拙而不贤明,先生竟能光临此地,这是上天要寡人来烦劳先生,从而使先王的宗庙得以保存啊。寡人能够受到先生的教诲,这是上天赐恩于先王而不抛弃他的儿子啊。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事不论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全都教导寡人,不要怀疑寡人啊。”范雎向秦王拜了两拜,秦王也向范雎拜了两拜。

杭州市命题比赛试卷2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改为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

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

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

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原创】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实举笏.示所记曰笏: 笏板

B. 然是后竟不迁.迁:升官

C. 其事遂寝.寝: 睡觉

D. 宿深衔.之衔:怀恨

【命题意图】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要求考生能根据上下文辨析、推知实词词义。【原创】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 骤以其语告于.贯之贪于.财货,好美姬

C. 俟蔡平而.诛镇邪封府库,而.待将军至

D. 后四年乃.克蔡臣乃.敢上璧

【命题意图】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要求考生将选文例句与课文例句作比较。

【原创】1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上书推荐弟弟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B.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C.韦贸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裴度为他请求章服,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

【命题意图】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以及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

【原创】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命题意图】考查对文言句子内容和句式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要求考生在理解语段文意的基础上,注意文言句子表达特点,利用语言标志断句。

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

【原创】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命题意图】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B。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4分)

__▲__ (2)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4分)

__▲__

(一)(20分)

14. C (寝:搁置)

15. B (A.以,均表示把。B.于:引出对象/对。C.而,均表并列。D.乃,均表示才)

16. A(“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错,两次上奏一次是针对“补阙”,一次是针对“左拾遗”;且“一降再降为秘书丞”错,原文第二段是“改为秘书丞”。)

17.(3分)

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

18.(8分)

(1)(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

(2)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韦贯之对自己所持意见更加坚定。

文言文参考译文: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名讳,以字行于世。年轻时就考中进士科。德宗末年,人有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就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推荐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韦贯之维诺而已,但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

永贞年间,韦贯之才被授任为监察御史。他上书举荐小弟韦纁代替自己任监察御史,当时议论这不是徇私枉法。于是转任右补阙,而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的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坚持说不可以,不久降职为左拾遗。他再次上奏说:“拾遗、补阙虽然品级不同,但都是谏官。父亲任宰相,儿子任谏官,如果政事有失,做儿子的不可能去议论父亲。”于是杜从郁改任秘书丞。新罗人金忠义因为投机取巧进用,官做到少府监,他的儿子以门荫当上了两馆的生徒。韦贯之扣住他的册籍不下发,并说:“工商之家出身的子弟,不应当做官。”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而韦贯之更是坚持己见。他不久又上疏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切,金忠义的官职终于被免去。

当时讨伐吴元济,韦贯之请求先放下镇州,集中力量对付淮西,并且说:“陛下难道不知道建中年间的事情吗?开始是蔡州急呼,而魏州响应,齐、赵一同起来,德宗征发天下兵马讨伐他们,财物用完而人力费尽,所以朱泚乘机作乱。这不是别的原因,是要迅速扑灭叛乱。如今陛下难道不能稍稍忍一下,等蔡州平定之后再讨伐镇州吗?”当时皇帝已经讨伐镇州了,没有听从韦贯之的建议。最终的结果是,蔡州平定之后,镇州才屈服。开始,讨伐蔡州,让宣武韩弘做都统,皇帝又下诏叫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并兵力而进军。韦贯之以为诸将从四面讨伐叛贼,各自会迅速进攻,如今设置都统督战,又令二个节帅连营,那么他们会慎重行事,保存各自威力,攻克的日期就难以估计了。皇帝还是没有听从。后来用了四年时间才攻克蔡州。一切都如韦贯之所预料的。

有个叫张宿的人,很有口才,受到宪宗的宠幸,被提升为左补阙。张宿将要出使淄青,宰相裴度要替他请求章服。韦贯之说:“此人已备受皇帝宠幸,为何还要再给他优厚的宠幸呢?”于是这件事就停了下来。张宿因此对他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张宿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不到十天,又外任为湖南观察使。后来又罢为太子詹事,在东都分司任职。穆宗即位,随即下令授拜他为河南尹,召入朝廷任工部尚书,还未赴任,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贞。

杭州市命题比赛试卷3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4—18题。(20分)

尊经阁记

王守仁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心也,性也,命也,一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

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

..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犹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数目而已。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是犹富家之子孙,

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于窭人丐夫,而犹嚣嚣

..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竞诡辩,饰奸心盗行,逐世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知所以为尊经也乎?

越城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岗,荒废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于民,则慨然悼末学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令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又为尊经之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阁成,请予一言,以谂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选自《古文观止》卷十二,有删减)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扶人极

..人极:人世间的道德准则

B. 而犹嚣嚣

..然指其记籍嚣嚣:傲慢的样子

C. 以涂.天下之耳目涂:蒙蔽

D. 庶民兴斯无邪慝.矣慝:邪恶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其赋于.人谓之性激于.义而死焉

B. 吾心之.记籍也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将进之以.圣贤之道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D. 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六经是永恒的真理,与人的心、性、命本同,六经是心的记录,故尊经应当首先从自己的内心去

认识、体会六经的定义。

B.文中提到,因为社会上有“乱经、侮经、贼经”的现象,所以六经的学问在世上不能发扬光大。作者在文中

指出这些不良倾向,对之批判、讽刺,使之丑态暴露无遗。

C.本文着眼点是“尊经”,所以文章的重点不仅在于阁之规模、样式及内部结构,更在于阐述儒家经典的作用

和意义。作者主要抨击了不能正确对待儒家经典的现象,说明了“尊经”的重要性。

D.山阴县令吴瀛在绍兴府知州南大吉的委派下,重修绍兴的稽山书院,并在书院后面筑了一座尊经阁。尊经阁

筑成后,南大吉请王守仁为之写一篇记,以规劝当时的一些读书人端正学习孺家经典的态度。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犹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

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

免于困穷之患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以为是六经矣;(5分)

(2)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知所以为尊经也乎?(3分)

14.B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的能力。B.嚣嚣:自得的样子。

15.D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的能力。D.连词,表递进。A.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介词,表被动。B.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介词,用;连词,来。

16.C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能力。“文章的重点不仅在于阁之规模、样式及内部结构”错误,本文着眼点不是“阁”而是“尊经”,所以文章的重点并未放在其阁之规模、样式及内部结构上,而是阐述儒家经典的作用和意义。

17.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忧后世而述六经也/犹之富家者之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断对2处得1分,“//”可不断)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考生首先要结合上下文,疏通需断句句子的大概意思。再找句中重要标志,如句式特点、句末语气词等,也可以根据句子的主谓宾来加以断句。该句的大概意思是大抵古代圣人坚持做人的准则,担心后代人,因而著述六经,正如同富家的父亲或祖父,担心他们的产业和库藏中的财富,到子孙手里会被遗忘散失,不知哪一天陷入穷困而无以自谋生活,因而记录下他们家中所有财富的账目而遗留给子孙,使他们能永世守护这些产业库藏中的财富而得以享用,以避免贫困的祸患。

18.(1)然而,社会上的一些读书人,不懂得从自己的内心去探求六经的实质,却只在一些注疏上去考证求索,在文句词义的细枝末节上纠缠,浅薄而固执地认为这就是六经了;(“影响”“末”“硁硁”各1分,“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应为“不知于吾心求六经之实”,“牵制于文义之末”应为“于文义之末牵制”状语后置1分,文意疏通1分)

(2)像这样一些人,是连上面所说的账簿都一起割裂毁弃掉了,难道还会晓得怎样才是尊崇六经吗?(“记籍”1分,判断句、反问句各1分)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

译。

【参考译文】

经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它在天称为“命”,秉赋于人称为“性”,作为人身的主宰称为“心”。心、性、命,是一个东西。它沟通人与物,遍及四海,充塞天地之间,贯通往古来今,无处不存,无处不是同样,无处可能改变的存在,所以它是永恒不变之道。它表现在人的情感里,便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谦让之心,是非之心;它表现在人际关系上,便是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兄弟之序,朋友之信。因此恻隐心、羞恶心、谦让心、是非心,也就是亲、义、序、别、信,是同样一件东西;都是心、性、命。

大抵古代圣人坚持做人的准则,担心后代人,因而著述六经,正如同富家的父亲或祖父,担心他们的产业和库藏中的财富,到子孙手里会被遗忘散失,不知哪一天陷入穷困而无以自谋生活,因而记录下他们家中所有财富的账目而遗留给子孙,使他们能永世守护这些产业库藏中的财富而得以享用,以避免贫困的祸患。所以六经,是我们内心的账本,而六经的实际内容,则具备在我们内心,正如同产业库藏的财富,各种各样的具体物资,都存在家里。那账本,不过记下它们的名称品类数目罢了。然而,社会上的一些读书人,不懂得从自己的内心去探求六经的实质,却只在一些注疏上去考证求索,在文句词义的细枝末节上纠缠,浅薄而固执地认为这就是六经了;这正像富家的子孙,不致力守护和享用家中的产业库藏中的实际财富,一天天遗忘散失,而终于变成穷人乞丐,却还要晓晓地指着账本,说道:“这便是我家产业库藏的财富!”同这有什么两样?唉!六经之学,它的不显扬于人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重视功利,崇奉谬论,这叫做淆乱经义;学一点文字训诂,教授章句背诵,沉陷于浅薄的知识和琐屑的见解,以掩蔽天下的耳目,这叫做侮慢经文;肆意发表放荡的论调,逞诡辩以取胜,文饰其邪恶的心术和卑劣的行为,驰骋世间以自高身价,而还自命为通晓六经,这叫做残害经书。像这样一些人,是连上面所说的账簿都一起割裂毁弃掉了,难道还会晓得怎样才是尊崇六经吗?

越城过去有稽山书院,在卧龙西岗,荒废已久了。知府渭南人南大吉君,在治理民政之暇,即慨然痛惜晚近学风的颓败,将使之重归于圣贤之道,于是命山阴县令吴瀛君扩大书院使之一新,又建造一座尊经阁于书院之后,说道:“经学归于正途则百姓就会振发,百姓振发那便不会犯罪作恶了。”尊经阁落成,邀我写一篇文章,以晓喻广大的士子,我既推辞不掉,便为他写了这篇记。唉!世上的读书人,掌握我的主张而求理于内心,当也大致接近于知道怎么样才是真正地尊重六经的了。

杭州市命题比赛试卷4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19题。

示季子懋修书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勒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

【原创】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好矜.己而自足矜:夸耀

B.所以贻则.于后人者则:家规

C.平生苦.志励行苦:为……所苦

D.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惩:惩戒

【原创】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所谓之.楚而北行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乃.才可为而不为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吾家以.诗书发迹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季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

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与儿子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有关。

C.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

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就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

【原创】18.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3分)

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原创】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3分)

(2)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4分)

【出题意图】文言文选取了有一定教育意义,并且读来故事性又强的书信,意在让“90”的学子明白:做学问要踏实,要培根固本,不可贪多务得。在试题设置上,(15)题选取了学生平时经常接触的四个字“矜、则、苦、惩”,运用排除法基本不存在问题。(16)题在设置时,选择的课内句子都很通俗易懂,在学生平常练习中也经常出现,而文本中的四个句子可引领学生分析句子成分,轻松推测字义。(17)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有意设置了两个陷阱:一是B选项中的两次失利,要引领学生关注“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中的“再”字;二是D选项中的自小就自狂自大,要引领学生理解“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18)题考查学生断句能力,此处断句可以根据标志性的虚词(乃、而、岂)来进行。(19)题在学生整体翻译基础上,要突出重点字词的翻译,如“惩”、“再”、“诚”、“意”等。

15.B【解析】苦:磨练

16.D【解析】A项中前一个是“到”的意思,后一个是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中前一个是“竟然”的意思,后一个

是“才”的意思。C项中前一个是“凭借”的意思,后一个表结果。D项中两个个均是“大概”的意思

17.D 【解析】D选项中的自小就自狂自大,要注意理解“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

己而自足。”

18.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19. ①又想到你会记住再次失败的教训,肯底下头来遵守规矩。

②我爱你那样深,对你的希望那样殷切,没想到你妄自菲薄,甘愿做柴门前守门的狗!

你小时侯聪慧,才质异于常人,刚开始学写文章,便知道写文章的门路,我曾经认为你是千里马,和我相熟的朋友看到你,也动颜祝贺,对我说:“您的几个儿子当中,他应该是最先取得成功的(最先及第)。”然而自从癸酉年你科举中第,你忽然染上了一种狂傲之气,自不量力地想着仿效古人,骄矜自满。好比那邯郸学步的年轻人,把自己本有的忘了,只得爬着回家。

丙子年春天,我本不想让你去应试,是你的几个兄长都来劝我,说不应该挫了你的锐气,我只好勉强答应,结果你遭受挫败。你学艺不精,我埋怨你又有什么用呢?可是我庆幸地对自己说:“老天大概是要让你厚积薄发吧。”又想到你会记住再次失败的教训,肯底下头来遵守规矩。哪里想到一年里,你越写越退步,越激励你你越颓废。是你的才质不聪敏吗?大概还没有小时候聪慧,长大很懵懂的人。是你不够努力吗?我听说你终日闭门读书,手不释卷。可是才学造诣平常,定然是你好高骛远,想广涉猎而使得自己疲倦,这就是南辕北辙啊!还想进步,这不是很困难吗?

想追寻前人的足迹,又合乎当世的准则,这只有才华卓著的人才能做到,然而从明朝建立以来,这种人都不多见。我早年年少登科,得到了人们附会的好名声,胡乱品评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这些人,认为自己才质异于常人,科举及第也是很轻松的事情,于是放弃原来的学业,仿效古人。到过了三年,学习古典的还没有取得成功,原来的学业已经荒废。现在回想当年的行为,恰好是引人耻笑而自取污辱。甲辰年我科举落第,于是估摸自己的能力,继续以前放弃的学业,学习不分昼夜,发奋努力,侥幸学业有所成就,然而也只是科举中第罢了,还没有能力在文学界夺得头筹。而今你的才能,恐怕不会超过我,可是不放低姿态沿袭我的路径,而要重蹈我的覆辙,这不是很荒谬吗?

我们家靠读书发家,我一身艰苦学习,要留给你们后人的,不敢落后于古代世家的高尚道德。本来希望你们能继承我的志愿,将这种精神道德发扬光大,以便能同伊尹、巫咸这些人一起,彪炳史册。哪里只是想以科举及第来光大我们宗族!我爱你那样深,对你的希望那样殷切,没想到你妄自菲薄,甘愿做柴门前守门的狗!

现在你既然希望我对你不闻问,我自然也是不会严厉指责你。但是你要好好的思考,不要自暴自弃。如果是才质驽钝,那本是无法勉强的;可是你有能力却不去作为,这又能怪谁呢?自己性情怪僻,却归咎到命运,这糊涂得很厉害呀!譬如说写字,我教导你几年了,可你还是这样潦草,没有一点改变,难道这也是命运造成的吗?写字是小事情,但是任随时间流逝(个人却不努力)就能做好吗?我的话就说到这,你好好想想吧!

杭州市命题比赛试卷5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环翠亭记

(明)宋濂

临川郡城之南有五峰,巍然耸起,如青芙蕖,鲜靓可爱。沿城直趋而西,如渴骥欲奔泉者,是为罗家之山。大姓许氏,世居其下。其居之后,有地数亩余。承平之时,有字仲孚者,尝承尊公之.命,植竹万竿,而构.亭其中。

当积雨初霁,晨光熹微,空明掩映,若青琉璃然。浮光闪彩,晶莹连娟,扑人衣袂,皆成碧色。冲瀜于北南,洋溢乎西东。莫不绀联绿涵,无有亏欠。仲孚啸歌亭上,俨若经翠水之阳而待笙凤之临也。虞文靖公①闻而乐之曰:“此足以抗清寥而冥尘襟。”乃以“环翠”题其额。

至正壬辰之乱,烽火相连,非惟亭且毁,而万竹亦剪伐无余。过者为之弹指咏慨。及逢真人龙飞,六合载清。仲孚挈妻子自山中归,既完.其阖庐,复筑亭以还旧。贯而竹之,萌蘖亦丛丛然,生三年而成林。

州之寿陵与其有连者,咸诣大仲孚,举觞次第

..为寿。且唶曰:江右多名宗右族,昔时甲第相望,而亭榭在在有之。占幽胜而挹爽垲②,非不美也。兵兴以来,有一偾③而不复者矣;有困心衡虑仅脱于.震凌者矣;有爬梳④不暇迁徙无宁居者矣。况所谓游观之所哉!是亭虽微,可以卜许氏之有后。足以克负.先志,前承后引,盖未有涯也。

中有陈闻先生者,谓不可无以示后人。乃同仲孚来词林,请予为之记。

呜呼!昔人有题名园记者,言亭榭之兴废,可以占时之盛衰。余初甚疑之,今征于仲孚,其言似不诬也。

郡如斯,则天下之广又从可知矣。是则斯亭之重构,非特为仲孚善继而喜,实可以卜世道之向。治三代之盛,诚可期也。予虽不文,故乐为天下道之,非止记一事而已。

仲孚名仲丽,嗜学而好修,士大夫龛然⑥称之。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卷十六)

注释:①虞文靖公:指虞集(1272-1348),侨居河西临川。②爽垲:高爽干燥。③偾:毁坏。④爬梳:梳理、整治。⑤褵褷:毛羽初生的样子。⑥翕然:形容言论、行为一致。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创】

A.而构.亭其中构:建造

B.既完.其阖庐完:修缮

C.举觞次第

..为寿次第:依次

D.足以克负.先志负:辜负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本题考到课内实词联想,语法词性等文言实词推敲法。学生应根据上下文推断、回忆已有知识,辨析实词的词义。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原创】

A.尝承尊公之.命不知老之.将至

B.此足以抗清寥而.冥尘襟吾尝终日而.思矣

C.观仲孚熙熙以.乐其生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D.有困心衡虑仅脱于.震凌者矣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选项的前一句来自于选文,后一句来自于课本。要求学生有推断、辨析的能力。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创】

A.文章一开始记述了许氏一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生活环境,由环境描写自然而然引出环翠亭,过渡自然巧妙。B.文章记叙了环翠亭由兴到废,由废到兴的过程,以及人们因亭子轻易被战火所毁的惋惜。其中关涉到战乱及乱后人们的家园重建。

C.作者对环翠亭外雨后竹林景观的描绘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赏。他把雨后早晨的阳光与晶莹的水珠彼此掩映所激射出来的光彩描绘得极其形象生动。

D.全文围绕着环翠亭展开,作者采用了先叙后议的手法。他把一件平凡的小事与国家大事联系起来,赋予了作品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政治色彩。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能力层级为D。要求考生对全文有全面系统的理解,并能对一些具体的文句做出正确的解读。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原创】

向者仲孚出入于兵车蹂践之间,朝兢暮惕虽躯命不能自全今得以安乎耕凿崇乎书诗而于暇日恰情景物之表岂无其故哉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层级为E。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文言断句规律,对句子结构有所了解,同时还需要对文本内容有正确的理解。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原创】

(1)余初甚疑之,今征于仲孚,其言似不诬也。

(2)是则斯亭之重构,非特为仲孚善继而喜,实可以卜世道之向。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层级为E。翻译要求字字落实,文句通顺。同时能够考虑到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14.D 负:承担,怀有

15.C 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A之:结构助词,的;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D于:介词,从;表被动)

16.B (“弹指”比喻时间极短暂,不是“轻易”。“咏慨”指感慨、叹息,不是“惋惜”。应为:路过的人为它存在的短暂而叹息。)

17. 向者仲孚出入于兵车蹂践之间,朝兢暮惕/虽躯命不能自全/今得以安乎耕凿/崇乎书诗/而于暇日/怡情景物之表/岂无其故哉

18.(1)我一开始很怀疑这种说法,现在在仲孚这里得到验证,那些话似乎并不荒谬。(“征”“似”“诬”各1分,大意对1分)

(2)这座亭子的重修,不仅为仲孚能够继承祖业而高兴,更可借此看到(预测)世道盛衰的走向。(4分。“构”“非特”“卜”各1分,大意对1分。)

【参考译文】

临川县城的南面有五座山峰,高大耸立,像青青的荷花,鲜艳靓丽可爱。顺着临川县城直向西走,就是罗家山。太平时世,有一个字叫仲孚的人,曾经遵照父亲的吩咐,种植了万竿竹子,并且在竹林中建造了一座亭子。每当大雨过后,晨光熹微,空旷澄净,竹林掩映,好像青色琉璃瓦的样子。水珠闪烁七彩阳光,光亮透明明媚柔美,好像要扑入人的衣衫,衣衫顿时都成碧绿色的了。水分在四面八方充溢弥漫、流动。没有什么不被着上青绿色的。仲孚在亭子里长啸吟咏,其声悠远,仿佛是在翠水岸边等待着笙凤来临。虞文靖听说了把这当作一件乐事说:“这足够可以让山林的清幽静寂扩大,并使人的俗念泯灭。”于是用“环翠”在匾额上题名。

至正年间,发生了壬辰动乱,战火不断,不只亭子被毁,连万竿竹子也被砍伐得一竿不剩。经过的人都为它们存在的短暂而感叹不已。等到真龙天子出现,天下又恢复了清明。仲孚挈同他的妻儿从山中归来,在修好了他的房屋后,又修复亭子还原旧样。接着又在四周栽种竹子,竹子的枝芽也就丛生茂密了,三年后又生长成一片竹林。

寿陵县中和仲孚有姻亲关系的人,都到仲孚那里去,举杯依次给他祝寿。并且感叹说:“江西有许多名门大族,昔日这些名门大族的府邸接连不断,亭台楼阁到处都是。他们的楼台占据幽静美好又高爽干燥的地方,风景没不优美的。战乱以来,有一些遭到毁坏就没有再修复的了;有楼台用尽心思修建的也只是摆脱房屋摇摇欲坠的样子;有整修治理好的却没有时间搬迁去或无法安居。这座亭子虽小,也可以用来赐予许氏后代。让他们能够肩负起祖先的心意,继承前人的事业为后人引路,这样的功德是不可估量的。”

这些人当中有一个叫陈闻先生的,他说,不能没有东西给后人看,于是就和仲孚来到词林,请我为此写一篇记。

唉!前人给园子题名的文章,说从亭台楼榭的兴起废弃,就可以预测时世的盛衰。我一开始很怀疑这种说法,现在在仲孚这里得到验证,那些话似乎并不荒谬。从前仲孚处在战乱摧残之中,从早到晚战战兢兢,时时警惕,

连性命也不能保全。现在能够安心地耕作种植,推崇书诗。又能在空闲的日子里,怡情于景物的美好,难道没有它的原因吗?这因为皇帝威力如天,拨乱反正,天下太平已经有十几年了。看仲孚安乐地享受他的生活,那么江西的各郡百姓的生活就可推知;江西的各郡百姓的生活像这样,那么天下的广大地区的生活就可推知。这样看来,这座亭子的重修,不仅为仲孚能够继承祖业而高兴,更可借此看到世道盛衰的走向。连续三代的太平昌盛,的确是可以期待的啊。我虽然不善于写文章,还是乐意为天下人说这件事,因为这并不只是记载一件事。

仲孚名称仲丽,嗜爱学习又有很好的修养,士大夫一致地称赞他。

2012—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2012—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 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

2019-2020年初三一模课外文言文分类汇编

宝山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2019-2020年初三一模课外文言文分类汇编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日:“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日:“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注释】①邑:县城。②茸生:柔密丛生的样子。⑧良已:果真痊愈了。 ④异史氏:作者自称。⑤攘:偷窃。 11.依次对文中四个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3分) A.领会终于更加实行 B.能够去世好处实行 C.得到终于更加做 D.发现终于好处做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13.翁从“不骂”到“骂”,是因为某“”。(2分) 14.我们曾学过的《狼》也是异史氏作品,所以异史氏就是(人名)这篇故事,异史氏特地设计了雅量的“邻翁”责骂偷窃者并使之病癔的情节,其实是喻示了 的道理。(4分) 11、(3分)C 12、(3分,得分点,“素”、“未尝”、“征于声色”)邻居老人平素气量很大。平时丢了东西(心中的不愉快)从来不在(不曾)话语、脸面上流露出来(括号中内容不不出来也可以) 13、(2分)因实告邻翁 14、(4分,前一空1分,后一空3分)蒲松龄对坏人坏事要勇于批评,才能使之改正(对坏人坏事不应该原谅,要揭露出来等) 长宁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②,子知之

2019年至2019高考文言文阅读

2019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一文言文阅读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即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2019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二文言文阅读: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 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

2019年全国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汇编

2019年全国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汇编(名师押题练习+解析答案,建议下载背诵) (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①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②也?叶阳子③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④无恙耶?彻其环瑱⑤,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⑥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⑦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⑧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2004-2015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

【文言文翻译】2004-2015江苏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 一、(2015年江苏卷)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答案】⑴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答案】⑵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解析】第⑴句注意关键点“检束”、“徒”的翻译即可;第⑵句注意关键点“治官”、“无”、“苟简”、“更”的解释和“所创立”句子翻译即可。今年赋分可能每小句1分,计8分。 二、(2014年江苏卷) (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答案】(1)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答案】(2)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解析】第⑴句中的“若乃名者”是难点,从文中反复出现的“名”与“实”及相对关系可推断出“名”意为“名称”,所以此句不可理解为“你是个名士”而应理解为“至于老师的名称”,另外,此句中的“为薄世笑骂”为被动句式,翻译时也要注意到;第⑵句能理解“知道”是个古今异义词和“诸”是个兼词,和语句通顺即可。 三、(2013年江苏卷) 1、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译文:当初,魏明帝做太子时,李丰在文学中。等到魏明帝即位后,抓获一位东吴投降的人,魏明帝问他:“你在江东听说中原地带的名士是谁?”那位投降的人说:“听说有个李安国的人。”这时李丰为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魏明帝说:“李丰的名气竟然遍及吴趆一带了?”后来转任骑都尉、给事中等职务。 2、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文阅读真题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文阅读真题汇编(WORD版本真题,共171页,名师解析答案,建议下载练习) 文言文知识梳理(一)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 失其所与,不知.( ) 3. 无能为也已.( ) 4. 秦伯说.(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 古义: 2. 行李 ..之往来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 3. 共其乏困 ..今义:疲劳古义: 4. 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 2. 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2. 越国以鄙.远( ) 3. 既东封.郑( ) 4. 与郑人盟.( ) 5. 既东.封郑( ) 6. 越国以鄙远.(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 ) 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4. 是寡人之过也。( ) 六、文化常识检测。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和《公羊传》《穀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B. “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位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如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C. 在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 “陛下”是对皇帝的尊称,古代臣子不敢直接同皇帝交谈,就告诉站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

2019年湖北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及参考答案

2019湖北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19·咸宁卷】 陶侃少孤贫。建兴三年,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①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太宁三年,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②荆、湘、雍、果四州请军事。判州刺史、荆州士女③相庆。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遺,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是自弃④也!” 侃在军四十一年,明毅善断,识察纤密,人不能欺;自南陵迄⑤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 【注】①甓(p)ì:砖。②都督:统领。③士女:泛指百姓。④弃:放弃。⑤迄::到,至。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故自劳耳(使…劳累) B.常语人日(告诉) C.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放弃,含弃) D.明毅善断(善于) 17.C(3分。遗:硫忽,遗漏) 18.下列选项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朝运百甓于斋外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不求闻达于诸侯 C.皆以美于徐公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18.A(3分。A与例句都是介词,到;B介词,在C介词,比:D介词,向) 19.下列対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侃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贪图安逸清闲,常常早上把砖从书房运出去,晚上又运回 来 B.从“荆州刺史、荆州士女相庆”,可以看出陶侃为官深得人心。 C.陶侃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但他治军严谨,反对不正之风。

D.陶侃办事严肃认真,为人精明果敢,观察事物细致周密,别人欺骗不了他。 19.C(3分。“陶侃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与原文不符) 2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 (2)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20.(1)陶侃秉性聪明机敏,对人恭敬,做事勤恳,整天并拢双膝、端正地坐着。(终日:整天,1分;危:端正地,1分;大意1分) (2)活着的时候对于社会没有什么好处(或贡献),死了后对于后世没有留下好名声。(益:好处,1分;闻:闻名,此处可译为“留下好名声”,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陶侃年轻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晋愍帝建兴三年(315),陶倪在广州刺史任上比较空闲,常常早上运一百块砖到书房外,晚上又把砖运回书房里。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陶侃回答道:“我正要努力去恢复中原,过于清闲安乐,以后恐怕担当不了重任,因此要使自己筋骨劳累。” 晋明帝太宁三年(325)五月,任命陶侃为征西大将军,统领荆、湘、雍、梁四州军事。荆州刺史,荆州地方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都互相庆贺。陶促秉性聪明机敏,对人恭数做事勤恳,整天并拢双膝、端正地坐着,营暑里许多的事情,检查管理,没有疏忽遗漏的地方,也没有一定的空闲时间。陶侃经常告诉别人说:“古代治水有功的大画是位圣人,他尚且爱惜每一寸光阴,至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更应当爱借每一す光阴,怎么可以只图尽管玩乐、过度喝酒以至大醉呢!活着的时对于社会没有什么好处,死了后对千后世没有留下好名声,这是在放弃自己啊!” 陶侃在军队里工作了四十一年,精明果敢,善于判断,观察事物细致周害,别人不能欺骗他;陶侃管辖的地方很多,从南陵一直到白帝城,方圆几千里内都很太平,甚至东西丢失在路上也没有人拾为己有. 【2019·随州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甲】史称颜真卿①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生平善正、

2003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师中心稿)

2003年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师中心稿) 桑进林 裴矩字弘大,是河东闻喜人,幼年时就成了孤儿,被伯父裴让之抚养长大。长大以后,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隋文帝担任定州总管时,请裴矩担任补记室,很亲近尊重他。文帝即位后,迁升为吏部侍郎。大业初年,西域各番到张掖塞和中原互通贸易,隋炀帝派遣裴矩监管这件事。裴矩就访问西域的风俗、险要、酋长、姓氏、家族、物产、典章制度等,入朝上奏。炀帝很高兴,每天请他到皇宫,询问西域的事情。炀帝驾临东都,裴矩认为朝贡的蛮夷很多,劝告炀帝在洛阳征调四方的奇技、杂戏,向戎狄夸耀强盛,整整一个月才停止。又命令市场店铺都架设帏帐,盛满酒食,派遣掌番率领蛮夷与汉人贸易,所到之处都让邀请就座,吃饱喝足而散。有知情的夷人都私下讥笑他虚情矫饰。炀帝称赞裴矩很忠诚,说:“裴矩很懂得我的心思,大凡所上奏的,都是我想好的,我没有说出来,裴矩却说了出来。除非用心治理国家,不然怎么能如此呢?”裴矩后来跟着炀帝到江都。等到义兵进入函谷关,炀帝向裴矩询问方略,裴矩说:“太原发生变乱,京城不会太平,遥控处理,恐怕失去机会。希望您赶早返回,方可平定。”裴矩见天

下将要发生动乱,担心祸及自身,每每用尽礼节对待别人,即使是下吏,都得到他的欢心。这时,炀帝愈加昏庸奢侈,裴矩不力谏,只是巴结谄媚而已。唐太宗刚即位,就惩治奸邪官吏,有一次听说许多案件都有受贿的人,就派人用财物去试探他们。有个官员接受了馈赠的一匹丝绢,太宗很生气,将要杀了他,裴矩进谏说:“这个人接受贿赂,确实应该严惩,但陛下您用财物试探他们,接着施以极刑,这就是用罪来陷害别人,恐怕不合礼仪。”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召集百官说:“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如果每件事能象这样,何愁天下不能治理好!”裴矩死于贞观元年,赐封为绛州刺使,谥号叫敬。 臣司马光说:“古人说:君主英明臣子就会正直。裴矩谄媚于隋朝而忠诚于唐朝,不是他的本性发生了变化。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因此可知,君王是个计时的标杆,臣子是影子,标杆移动,影子就会跟着移动啊。” 文言文阅读翻译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本题共4小题,19分2019年高考全国1卷)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2019年全国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2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课外文言文阅读(四) 上传: 章杰明更新时间:2012-12-9 18:26:59 (浙江嘉兴) (三)义犬(9分) 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减)【注释】①潞安:县名。②郡关:州府。③扫橐③:扫,清理。橐③,钱袋。④冲循:交通要道。 21.(1)已经(2)离开(3)快速(4)丢失 22.(他)又想到(来路)是南北交通要道,来往的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两(钱财)哪有存在的道理!(意对即可) 23.紧随主人,打骂它都不回;为主人寻找丢失的银两,竟累死在草丛中;临死也不忘用身紧护主人的银两。(答出两点即可) (浙江丽水) (三)(7分) 海鸥与巷燕 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①矣。”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③爱,故不见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 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选自刘熙载《寤崖子》) 【注】①病:困苦。②忮(zhì):嫉妒。③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我至子所 (2)不乐依人焉 (3)燕不喻而去 2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鸥于海渚遇巷燕贤于材人远矣 B、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安陵君其许寡人 25、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2分) (三)(7分) 23、(3分)(1)处所(2)依附,依靠(3)知道,明白 24、 (2 分) B 25.(2分)示例一:劝告人们要自主自强,不要依附他人,以免受制受辱。 示例二:说明爱与恨、祸与福相互倚伏,相互转化的道理。(大意写出即可)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余尝再游武夷,信宿天游观中,每与静参羽士夜谈茶事。(羽衣、羽客) ?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亡是公(人名)复留兼旬而后别,唯不敢纵饮矣. ?无虑吾农事 ?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吏民皆安堵如故 ?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既而中州板荡,戎狄交侵 ?匈奴人民每来降汉,单于亦辄拘留汉使以相报复 ?宽尝于坐被酒 ?倍道、倍日 ?比年一小聘 ?比年以来,曾无宁岁 1、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⑴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译文: ⑵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 2、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002年北京卷)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⑴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译文: ⑵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 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2018~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

2018~2019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2019年高考全国Ⅰ)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候,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候,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2019北京高考语文文言文答案详解.doc

1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9分) 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若国亡,不过十年。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非曰: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缺,是恶乎为我设?彼固有所逼引,而认之者不塞则惑。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2】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且曰:“源塞,国必亡。人乏财用,不亡何待?”则又吾所不识也。且所谓者天事乎?抑人事乎?若曰天者,则吾既陈于前矣;人也,则乏财用而取亡者,不有他术乎?

而曰是川之为尤!又曰:“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愈甚乎哉!吾无取乎尔也。(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 注释:【1】伯阳父:周朝大夫。【2】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不概于圣概:大略 ②不得由中庸以人舜、尧之道由:沿着 ③特天地之物也特:只是 ④是恶乎与我谋恶乎:于何、怎么会 ⑤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糜:使……腐烂 ⑥抑人事乎抑:还是 ⑦吾既陈于前矣既:既然 ⑧不有他术乎术:途径、原因 A.①⑦ B.②⑧ C.③⑥ D.④⑤ 7.A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和虚词。实词,考生需掌握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和常见的实词,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意思。注意一

2018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翻译

2018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翻译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文言文阅读翻译考点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理解B级。 所谓“理解”,是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和句意;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文言文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说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一、理解文中的句子。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比如:对“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的翻译,就要注意这是在介绍韩孙伯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以翻译成“按襄阳当地的风俗,邻里之间要在各自的分界处种上桑树作为分界的标志”。(2)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比如:“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语出《愚溪诗序》)此句中“居”后省略了宾语“于此”或“于是溪”,“姓”是名词作动词“给……取姓”

的意思。那么此句就可翻译成:姓冉的人家曾经在这条小溪居住,所以就给小溪取此姓,叫做冉溪了。(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认真理解。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语出《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是孔子教育子路、冉有的话,文中难懂之处是“疾”“舍”“为之辞”几处,既是教训之语,那么“疾”就不可能是“生病”之意,当是“厌恶”之意;“而”有表示并列和表示转折关系两种理解,依据意味推敲,自然当作转折关系理解更好,那么“舍曰欲之”与“为之辞”就在语意上相反了,以此推断“舍”是“停止”之意,“辞”是“托词”“借口”之意。整句意思就可翻译成:品格高尚的人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做什么事却去找借口推脱责任的人。(4)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去把握文句意思。如:“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语出《谏太宗十思疏》)这是一个对偶句,前后两句对应词语的词性担当的句子成分完全相同,甚至有些对应词语的意思根本一样,如“望”“求”,都应该是想、希望之意。所以整句可以翻译成:源流不深却希望水流到很远的地方,根生得不牢固却想要树木长得高而茂盛。(5)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分析主干,“古人……鸟兽”是主语,“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语中“古人”与“观于……鸟兽”是一种主谓关系。

2019年高考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2019年全国1卷文言文试题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 ....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 诏令 ..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 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 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 ..,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 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019-2020年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10篇)

2019-2020年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10篇) 一、《三峡》(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 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从。空谷传响:回声襄:漫上。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御:驾。献:山峰。 良:实在、真。肃:寂静。属:连续。引:延长。 绝:消失。素;白色旦;早晨。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朝:早晨。清荣峻茂曦月:阳光,月亮。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阳光…… 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湍:急流的水。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 4、区别:属:属引凄异(连续)绝:久绝(消失)。自三峡……(从)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绝献(山峰):极自非……(如果)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阻绝:断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的倒影。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7、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 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7、结构。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 8、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9、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 帝,暮到江陵。 10、探讨:(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 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11、欣赏:(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 飞漱其间。的"飞"字。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二、《记承天寺夜游》 (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o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是相与:共同,一起闲人:清闲的人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户:窗户水(月

2002年高考文言文翻译

200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是关于李广的一段文字,选自司马迁《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撰写的一篇人物传记,有千余字。用这段材料进行文言文阅读考查显然篇幅过长,必须进行删节。经过删除与连缀,现有460字左右,包括李广智斗匈奴、廉洁自律、壮志难酬、引刀白刭等原文中的主要情节,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李广的智慧与战功。此外,李广其人在历史上也有较高的知名度,汉之飞将军可谓名垂千古,但中学生中知其名而未见得就知其事。 原文: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军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译文:李广将军是陇西(甘肃)成纪人。李广一家世世代代传习射箭的技艺。孝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大规模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马射箭,杀敌时斩获敌人首级和俘虏敌人很多;吴楚七国起兵叛乱时,李广担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进击吴、楚叛军,李广拔取了敌军军旗,立功扬名于昌邑城下。李广曾做过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各郡的太守,都以奋力作战而闻名。 匈奴大规模人侵上郡,有数千名匈奴的骑兵,李广的一百名骑兵都非常恐惧,想驰马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部队好几十里,现在就这样带着一百名骑兵往回逃,匈奴如果追射我们,立刻就全完了。假如现在我们停留不动,匈奴必然认为我们是大部队派来引诱他们的,一定不敢袭击我们。”于是李广命令众骑兵们说:“前进!”众兵前进,在不到匈奴阵地二里左右的地方停了下来,解下马鞍,命令士兵全都放开战马,卧地休息。这时正赶上黄昏,匈奴始终对他们感到奇怪不解,不敢出击。半夜的时候,匈奴也以为汉朝有伏兵在旁边,打算夜里攻取他们,因此全都带兵离去了。 天子召来李广拜他为右北平太守,驻扎在右北平,匈奴听说了,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侵入右北平。 李广为人正直廉洁,得到赏赐总是分给他的部下,吃饭、喝水都跟士兵在一起。到李广去世为止,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而且一直到死也不谈置办家产的事。李广身材高大,有像猿一样灵活而长的臂膀,他的善射也是天赋。即使是他的子孙或别的什么人向他学习射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李广。李广不善于言,很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