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难聚焦练⑦

重难聚焦练⑦

重难聚焦练⑦
重难聚焦练⑦

重难聚焦练⑦ 探究变异的类型

一、单项选择题 1. 已知家鸡的无尾(A )对有尾(a )为显性。现用有尾鸡(甲群体)自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小鸡, 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 (乙群体 )。为研究 2. 3. 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 A .甲群体X 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B .乙群体X 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C.甲群体X 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D .甲群体X 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答案 D 解析 在孵化早期,向有尾鸡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 无尾性状的产生可能有两个原因: () 是胰岛素诱导基因突变 (a f A ),二是胰岛素影响了 发育进程。要探究小鸡无尾性状产生的原因,可以让乙群体与甲群体 (aa )杂交,在孵化

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观察孵化出的小鸡的性状, 如果全为有尾鸡,则为胰岛素影 响了发育进程,即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如果还有无尾性状产生,则为基因突变。 已知小麦无芒(A )与有芒(a )为一对相对性状,用适宜的诱变方式处理花药可导致基因突 变。为了确定基因A 是否突变为基因a,有人设计了以下4个杂交组合,杂交前对每个 组合中父本的花药进行诱变处理, 然后与未经处理的母本进行杂交。 若要通过对杂交子 代表现型的分析来确定该基因是否发生突变,则最佳的杂交组合是 ()

A .

B .

C .

D . 答案 解析

无芒X?有芒( 无芒X 有芒( 无芒X 无芒( 无芒X?无芒(

AA X? Aa X? Aa X? AA X?

aa) aa) Aa) Aa)

由于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具有显性作用,如果 A 基因发生突变变为 a 基因,这

时无芒的纯合子父本 AA 产生含a 的雄配子,当遇到含 a 的雌配子时,形成受精卵 aa,

将来发育的植株表现为隐性性状, 所以最佳的杂交组合父本为显性纯合子, 母本为隐性 纯合

子。

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 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

F i 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 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

为9 : 3 : 3 : 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

F 1 仍表现为非糯非 甜粒,但某一 F i 植株自交,产生的F 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 2种表现型。对这一

A .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B ?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C.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 D ?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不能用显微镜观察检验 答案 AB

解析 甲图中发生的是染色体变异, 属于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 乙图中在着丝点分裂时, 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使子细胞中染色体多或少了

一条,也属于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乙图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

5. 如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

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 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B .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D .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答案 A

解析由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玉米杂交,

F i 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 2有4种表现

型,其数量比为9 : 3 : 3 : 1可知,玉米非糯对糯性为显性,非甜粒对甜粒为显性,且 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F i 的基因组

成如图1。在偶然发现的一个杂交组合中,由某一 F i 植株自交后代只有非糯非甜粒和 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可知,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可能的原因是: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发生了染色体易位。其 F i 的基因组成如图 2或 图3。故A 选项较为合理,而 B 、C 、D 选项均不能对该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M M M tM 阿 I M

4.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 乙 2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 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属于结构的变异;

甲图可出现在减数分裂中,也可出现在有丝分裂中,故

C 、

D 错误。

■ G CG A A G C A G... .“CCC T T (? fi T C -“

止世劭白13^…卄越ft-議弑験-香範ft 啟-

1 16S 1 169 I no

A .①处插入碱基对 G — C 情况。

c/X-Y (精测果蝇}

①②③④

EKtt: GGG sftfiLlS: AAA. AAG 谷鉉酰肢:CAG 、CAA 斧氮阻CAA. CAG 堂氮战:ACC rt

fcLIlft :忧A 天洋ft 肢:AAU

B .②处碱基对 A —T 替换为 G —C

C .③处缺失碱基对 A — T

D .④处碱基对G —C 替换为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分析得知, WNK4基因对应的正常蛋白质中赖氨酸的密码子为 AAG ,基 因突变后仅仅导致了相应蛋白质中

1 169位氨基酸由赖氨酸变成了谷氨酸,

即氨基酸的 类型发生了改变,而其他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因而只可能是

WNK4 基

因中碱基对类型发生了替换, 而非缺失或增加,经分析,②处碱基对A — T 替换为G —C 。 6.

某种高秆植物经理化因素处理,在其后代中发现个别矮秆植株,如何设计实验鉴定与 矮秆性状出现相关的问题(只需写出实验步骤): (1)是基因突变,还是环境影响:

(2)若是基因突变,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答案(1)将矮秆植株连同原始亲本一起种植,保持土壤和栽培条件尽量一致,观察比 较两者的表现型

(2)第一年将矮秆植株和原始亲本杂交得 F i ,第二年种植F i 种子,观察其表现型 解析(1)必须体现“二者种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看表现型是否相同 ”。(2)必须体

现“将矮秆植株和原始亲本杂交得 F 1,第二年种植F 1种子,观察其表现型”。 7. 将果蝇进行诱变处理后,其染色体上可发生隐性突变、隐性致死突变或不发生突变等

情况,遗传学家想设计一个实验检测上述三种情况。

检测X 染色体上的突变情况:实验时,将经诱变处理的红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红眼 雌果蝇筛选配(B 表示红眼基因 ),得F i ,使 F i 单对筛选配,分别饲养,观察 F 2的分离

Fl

预期结果和结论:

(1)若F 2中表现型为3 : 1,且雄性中有隐性突变体,则说明 __________ ⑵若F 2中表现型均为红眼,且雄性中无隐性突变体,贝曲明 ____________ (3)若F 2中辛:2 : 1,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发生了隐性突变 (2)没有发生突变 (3)发生了隐性致死突变 解析 图解中给出了 F 2的四种基因型,若X 染色体上发生隐性突变,

则F 2中表现型为

3 : 1,且雄性中有隐性突变体;若 X 染色体上没发生突变,则 F 2中表现型均为红眼, 且雄性中无隐性突变体;若 X 染色体上发生隐性致死突变,则

F 2中?:S = 2 : 1。

100 年来,果蝇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备受重视。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

假设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 (胚胎致死 ),无其他性状效应。根据隐性纯合 子的死亡率, 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

到了 X 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 X 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 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①

结果预测:

交)③统计F 2中雄蝇所占比例(或:统计F 2中雌雄蝇比例) 结果预测:I .F 2中雄蝇占1/3(或F 2中雌:雄=2 : 1)

n .F 2中雄蝇占的比例介于 1/3至1/2之间(或F 2中雌:雄在1 : 1?2 : 1之间) m .F 2中雄蝇占1/2(或F 2中雌:雄=1 : 1)

解析 为了探究该果蝇的致死突变情况, 可以选择该果蝇与多只正常雌果蝇交配, 产生 数目较多的F i ,再用F i 中多只雌果蝇与正常雄果蝇杂交,根据后代雌雄比例,做出推 断。

(1)水稻(2n = 24)正常植株(E )对矮生植株(e )为显性。

①在? EE XS ee 杂交中,若E 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

生的雌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 条。

②假设两种纯合突变体甲和乙都是由控制株高的

E 基因突变产生的,检测甲、乙中突

8. 题:

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

I .如果 ,则 X 染色体上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 n .如果

,则 X 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 ,则 X 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答案实验步骤:①让这只雄蝇与正常雌蝇杂交

②F 1互交(或:F 1雌蝇与正常雄蝇杂

9. 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变基因所在的 DNA转录的mRNA(a、b),发现a中第二个密码子中的第二个碱基由U 变为C , b中第二个密码子中的第二个碱基前多了一个C。与正常植株相比,

突变体的株高变化可能更大,试从蛋白质水平分析原因:

(2)遗传学上将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引起的变异叫缺失,缺失杂

合子的生活力降低但能存活,缺失纯合子常导致个体死亡。现有一红眼雄果蝇X B Y与一白眼雌果蝇 X b X b杂交,子代中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请采用两种方法判断这只白眼

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缺失造成的,还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

的。

方法一:

方法二:

答案(1)①13或11②乙乙突变体比甲突变体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可能更多

(或甲突变体的蛋白质可能只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乙突变体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

可能从第二个氨基酸开始都发生改变)

(2)方法一:取该果蝇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结构。若染

色体正常,则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反之,则可能是缺失引起的

方法二:将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若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的比为

若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

1 : 1,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

蝇数的比为2 : 1,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缺失造成的

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若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12 + 1)条或(12 — 1)条。由于 mRNA上的一个密码子由 3个碱基组成,当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时,通常只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当插入一个碱基时,可能使后续的mRNA 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从而使其控制合成的氨基酸发生大面积改变。可以根据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水平不同,用显微镜观察区别;还可以将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

观察子代的雌雄比

例。

10.以下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分析回答:

D忡眉密型朋』生钛基酸

CTG ①②③

GAC GT^

物种P物种比

(2)B 过程所示的育种方法叫做

,该方法最常用的做法是在①处

答案(1)天冬氨酸缬氨酸

(2)多倍体育种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杂交育种 从F 2中选出符合要求的个体连续自交,直至得到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 (4)花药离体培养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解析 A 所示为基因突变,根据突变结果,很容易推知突变之后氨基酸的变化。 是八倍体小黑麦的育种过程,属于多倍体育种。

C 所示是典型的杂交育种过程。

育种方法是通过配子发育成的幼苗完成的,属于单倍体育种。

普通小疫黑麦不育本种①八侑休小黑麦

AAHHDDx KK — AHDR 乂 AAHBDCKK

[1^秆抗裁杆Si 诱病 染诱病 Dm*丁 X ddu -

F.

F : ---- 定遗传的取抗品种

错病 染诱病① ②

15CTT X ddlt^K,巴配了翌幼苗+税足遗检的取抗骷种

(1)A 过程中,由物种 的 ______________ 改变成了 P 突变为物种P l O 在指导蛋白质合成时,③处的氨基酸由物种

P

。(缬氨酸GUC ;谷氨酰胺 CAG ;天冬氨酸 GAC)

(3)C 表示的育种方法是 的方法是 ___________ ,若要在F 2中选出最符合要求的新品种,最简便

(4)D 过程中,②常用的方法是

,与C 过程相比,D 方法的突出优点

B 所示 D 所示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

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

初三科学期末复习专题:重难点突破

专题二突破重难点 一.物质转化 例1.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测定其组成,取适量样品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1)取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 (2)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3)取步骤哦(2)试验后的滤液,加入稀硝酸化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某同学得出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填“是”或“否”).请说明理由 . 例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A、B、C、D分别是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钠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一所示。(“→”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1)四种物质中,属于盐类的物质是(填化学式,下同)(2)物质D是。 探究二:设计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验证某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并提纯氯化钠,其实验流程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图二所示。 (3)药品溶液的pH 7试剂甲是溶液; (4)第Ⅲ步实验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5)证明药品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证据是;第Ⅳ步所得滤液中除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二.除杂 例3.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CO(CO2)——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B.MnO2粉末(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FeSO4溶液(CuSO4)—加入足量锌粉、过滤 D.Na2SO4溶液(NaCl)—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操作方法 A FeSO4溶液(CuSO4)过量锌粉过滤 B CO2气体(CO)过量氧气点燃 C CaO固体(CaCO3)足量的水过滤 D NaCl固体(Na2CO3)过量稀盐酸蒸干 例5.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除去固体氯化钠中混有少量可溶性氯化镁和难溶性泥沙,设计如图所示实

小升初重难点突破专题三-解方程练习

○…………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内…………○…………装…………○…………订…………○…………线…………○………… 绝密★启用前 小升初重难点突破专题三 式与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具体计算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一、计算题 1.解方程. x÷4.5=1.2 (4x ﹣6)×5=4.8 6x+1.6x =22.8 3.4x ﹣6×8=26.8 2.解方程. ① ② . 3.解方程. 15265=- x 31432=+x 2799 x += 4.解方程. 3x ﹣8=16 x+0.7=3.6 2.4×5﹣2x =6 x+2.8x =4.56 (100﹣x )÷5=4 5(x ﹣1.8)=18 5.解方程 13.2x+8x=63.6 4×(10-2x )=8 6.解方程。 (1) 8x+3.2=60.8 (2)4.5x-x=9.45 (3)2.7x÷6=1.35 (4) 9×3+7.2x=63 (5)x+14.7=20.6 (6)2.5x -0.5×8=6 7.解下列方程。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3.6X-X=3.25 2(X-3)=5.8 8.解方程. (x -2.4)÷3=8.4 4(3x -12)=24 9.解方程. 3.25+0.75x =4 3(x +2.1)=10.5 (x -0.5)÷0.2=10 4.2×3.5+5x =29.7 10.解方程. ①48÷x=150 ②9x+5x=8.4 ③6.8+3.2X=14.8 ④4(6x+3)=60 ⑤2x+23×4=134 ⑥148﹣3x=35.5 二、解答题 11.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已经行驶了全程的2 5,再行驶24km 就是全程的一半,甲、 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2.方程10.3+x =16.8和m -x =4.2中x 的值相同,求m 的值是多少? 13.强强,明明,洋洋三人中强强最大,强强比明明大一岁,明明比洋洋大一岁,已知它们三个岁数相乘是504,猜猜他们各几岁? 14.甲、乙两人从相距6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经过4分钟后他们相遇。甲每分钟走72米,乙每分钟走多少米?(用方程解) 15.一个三角形游泳池占地600平方米,已知该游泳池的底是40米,求游泳池的高是多少米?(列方程解答) 16.便民饭店10袋大米和6袋面粉一共用了472元.每袋大米28元,每袋面粉多少钱?(列方程解决问题)

(完整版)专题:二次根式重难点综合题型

专题:二次根式重难点综合题型 题型一:二次根式的性质 1.写出下列各式有意义时x 的取值范围. (1)12--x ; (2) . 2.已知:,x y 为实数,且311+-+-

※课后练习 1.若53+的小数部分是a ,5-3的小数部分是b ,求a +b 的 值。 2.已知411+=-+-y x x ,则xy 的平方根为______. 3.已知25-=x ,求4)25()549(2++-+x x 的值. 4.计算下列各题: (1) (2) (3) (4) 5.已知,23,23-=+=y x 求(1)x 2-xy +y 2; (2)x 3y +xy 3的值. 6.已知△ABC 的三边长a ,b ,c 均为整数,且a 和b 满足 .09622=+-+-b b a 试求△ABC 的c 边的长. 7 .已知:11a a +=221 a a +的值。 8.化简: 9.已知:x,y,z 满足关系式: y x y x z y x z y x --+-+=-++--+20122012223,试求x ,y , z 的值。 10.求值: 2004 20031431321211++ ++++++Λ x x x x x 1399413+-a a b b a a a 2129122+-+) 23(623 24b a a b b a ab b -?-÷2 310253b a b a ÷- ?

专题1-2解三角形重难点、易错点突破(含答案)

专题1-2 解三角形重难点、易错点突破 (建议用时:60分钟) 三角形定“形”记 根据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是一类热点问题.解答此类问题,一般需先运用正弦、余弦定理转化已知的边角关系,再进一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这种转化一般有两个通道,即化角为边或化边为角.下面例析这两个通道的应用. 1.通过角之间的关系定“形” 例1 在△ABC 中,已知2sin A cos B =sin C ,那么△ABC 一定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正三角形 2.通过边之间的关系定“形” 例2 在△ABC 中,若sin A +sin C sin B =b +c a ,则△ABC 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细说三角形中解的个数 解三角形时,处理“已知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问题需判断解的个数,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下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1.出现问题的根源 我们作图来直观地观察一下.不妨设已知△ABC 的两边a ,b 和角A ,作图步骤如下:①先做出已知角A ,

把未知边c 画为水平的,角A 的另一条边为已知边b ;②以边b 的不是A 点的另外一个端点为圆心,边a 为半径作圆C ;③观察圆C 与边c 交点的个数,便可得此三角形解的个数. 显然,当A 为锐角时,有如图所示的四种情 况: 当A 为钝角或直角时,有如图所示的两种情况: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由于a ,b 长度关系的不同,导致了问题有不同个数的解.若A 为锐角,只有当 a 不小于 b sin A 时才有解,随着a 的增大得到的解的个数也是不相同的.当A 为钝角时,只有当a 大于b 时才有解. 2.解决问题的策略 (1)正弦定理法 已知△ABC 的两边a ,b 和角A ,求B . 根据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可得sin B = b sin A a . 若sin B >1,三角形无解;若sin B =1,三角形有且只有一解;若0

(暑假一日一练)2020(通用版)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专题突破实验基本操作与科学探究(含解析)

专题突破实验基本操作与科学探究 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 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原则 ①三不原则;②节约原则;③处理原则。 (2)药品取用方法 药品种类仪器方法 固体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 液体定量量筒按规定量用量筒取 不定量无较多量:直接倾倒 较少量:用胶头滴管吸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液体的倾倒用滴管滴加液体 两种情况给液体加热给固体加热 图示 注意问题 (1)试管外壁应该干燥。(防止试管炸裂) (2)给试管加热应先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集中加热。(防止受热不均而使 试管破裂) (3)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使 试管炸裂)。 (4)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跟桌面大约成45°角,且试管内液 体不能超过容积的 3 1 ,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5)加热后的试管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 (6)加热时不要使试管接触灯芯,要用外焰加热。 3. 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涤的顺序:倒弃废物→水洗→刷洗→水洗 (2)洗净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4. 仪器的连接:

方法: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湿润,再旋转着与其它仪器连接。 5.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连接好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二、实验探究举例 探究步骤现象和结论 点燃前 白色圆柱状固体、较软(用小刀可切)、不溶于水(将蜡放入水中),密度比水 小(浮在水面上)。 燃着时 (1)点燃时产生淡黄色火焰,并伴随黑烟产生; (2)火焰分焰心(温度最低)、内焰、外焰(温度最高); (3)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说明有水生成; 罩在火焰上方的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内壁有白色浑浊现象,说明有二 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 熄灭的瞬间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火柴点燃白烟,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 新点燃(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操作步骤现象结论 (1)将燃着的小木条分 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体 中 燃着的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立即熄灭; 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 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2)向一瓶空气和一瓶 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几滴 澄清石灰水,振荡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不变浑浊; 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的石灰水变浑 浊。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 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 高 (3)取一块干燥的玻璃 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 气中的另一块干燥的玻 璃片对比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水雾。 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 气含量比空气中的高例题1(安徽模拟)下列装置不作改变就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

2009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题突破[整套]

2009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题突破[整套] 一、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一、各种元素相关知识归纳 化学元素能参与生物体物质的组成或能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N就植物而言,N主要是以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2-、NO3-)的形式被植物吸收的。N是叶绿素的成分,没有N植物就不能合成叶绿素。N是可重复利用元素,参与构成的重要物质有蛋白质、核酸、ATP、NADP+,缺N就会影响到植物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N在土壤中都是以各种离子的形式存在的,如NH4+、NO2-、NO3-等。无机态的N在土壤中是不能贮存的,很容易被雨水冲走,所以N是土壤中最容易缺少的矿质元素。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 P参与构成的物质有核酸、ATP、NADP+等,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对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必需的,但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在一般的淡水生态系统中,由于土壤施肥的原因,N的含量是相当丰富的,一旦大量的P进入水域,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就会出现“水华”现象,故现在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Fe2+是血红蛋白的成分;Fe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一般是稳定的、难溶于水的化合物,故Fe是一种不可以重复利用的矿质元素。Fe在植物体内的作用主要是作为某些酶的活化中心,如在合成叶绿素的过程中,有一种酶必须要用Fe离子作为它的活化中心,没有Fe就不能合成叶绿素而导致植物出现失绿症,但发病的部位与缺Mg是不同的,是嫩叶先失绿。I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 Mg是叶绿素的构成成分; B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有利于受精作用; Zn有助于人体细胞的分裂繁殖,促进生长发育、大脑发育和性成熟。对植物而言,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合成吲哚乙酸的酶中含有Zn,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缩短; Na+是维持人体细胞外液的重要无机盐,缺乏时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甚至昏迷等症状; K+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还能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性,缺乏时心肌自动节律异常,导致心律失常; Ca是骨骼的主要成分,Ca2+对肌细胞兴奋性有重要影响,血钙过高兴奋性降低导致肌无力,血钙过低兴奋性高导致抽搐,Ca2+还能参与血液凝固,血液中缺少Ca2+血液不能正常凝固。 二、细胞亚显微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点归纳 1.动、植物细胞一般均有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 高等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特有的细胞器是液泡、叶绿体。 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低等植物细胞具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低等动物细胞具有的细胞器是液泡。 能合成多糖的细胞器有叶绿体、高尔基体。 2.具有膜结构的是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等。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核膜、线粒体、叶绿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没有膜结构的是细胞壁、中心体、核糖体等。 3.能产生水的细胞结构有线粒体(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核糖体(脱水缩合)、叶绿体(暗反应)、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细胞核(DNA复制)。 4.与蛋白质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运输)、高尔基体(加工、分泌)、线粒体(供能)。需说明的是,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装配机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主要合

中考英语重难点题型讲解训练专题11 阅读理解之长难句

中考英语重难点题型讲解训练专题11 阅读理解之长难句 长难句是初中生阅读理解的难点之一,由于句子过长,成分复杂,从而阻碍了学生的正常理解,也给通篇文章增加了难度。 对句子的理解一般包含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句子本身含义的理解,这需要学生对句子的结构以及命题人组织长难句的方法有基本的把握和正确的认识;第二个层次是对句子弦外之音的感悟,理解句子对下文内容和文章结构的指示作用。这两个层次可以通过语法分析和语义提取得以实现。 Part 1英语汉语的不同 英语习惯于用长的句子表达比较复杂的概念,而汉语则不同,常常使用若干短句,作层次分明的叙述。 Although these stores aren’t very attractive, and they usually do not have individual dressing rooms, you can often find the same famous brands that you find in high-priced department stores. 天目山林深人少,古树掩映,清泉石上流,雾生半山腰,如仙境一般。 英语句子的结构: “葡萄藤型”结构(grapevine structure),意为在短短的主干上派生出长长的枝蔓和丰硕的果实;汉语句子因为很少叠床架屋,节外生枝,而是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地往下延伸,因此被称为“竹竿型”结构(bamboo structure)。 因此,在进行英译汉时,要特别注意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将英语的长句分解,翻译成汉语的短句。 Part 2 翻译词序的调整 英译汉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之上的。这两种语言在词汇和句法方面的一些表达手段上各有其特点。语序调整主要指词序、句序两方面的调整。

简易方程--重难点突破

《简易方程》重难点突破 一、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一般方法 突破建议: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本单元的知识大多数都比较抽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和基础,关注到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如爸爸比小红大30岁,当小红是1岁、2岁、3岁……时,学生会用“1+30,2+30,3+30…”这样的式子表示爸爸的年龄,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 即“”。之后教师可以继续追问:这里的表示什么?又表示什么?让学生明白“”既表示爸爸的年龄,还能反映出爸爸和小红年龄之间的关系,这样表示既简明又高度概括了爸爸和小红的年龄情况。使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需要,初步感知抽象的作用。 2.注意突显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在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深切体会用字母表示简明易记、便于运用。以乘法分配律为例,先让学生用语言表述: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再让学生用字母表示为,这样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使学生感悟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3.适当加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也就是写代数式的训练。如:“一本书有页,张华每天看8页,看了天,用式子表示还没有看的页数”“商店原有120 kg苹果,又运来10箱,每箱重 kg。用式子表示出商店一共有多少箱苹果”等,这是列方程的基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是书面作业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口答方式(个别口答、集体口答、小组互说、同桌互说均可),以提高练习的效率。 4.注意渗透函数思想。在归纳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时,可适当渗透变量间的对应关系、依存关系。如爸爸的年龄随小红的年龄变化而变化,两个量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说明字母取值范围时,可适当渗透函数的定义域思想。可以追问:式子中的字母还可以表示哪些数?可不可以是200?为什么?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式子中的字母还可以是许多其他的数,但是在这里是有一定的范围的,这个范围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不可一概而论。 二、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列方程的一般方法 突破建议:

比和比的应用题重难点专题

比和比的应用题重难点 专题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比和比的应用题重难点专题 【课前开心一刻】 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英里每小时!”这位女士反对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英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您继像刚才那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驶过60英里.”“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驶10英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过60英里的路程。 【上节课知识点回顾】 1、学校足球队有35人,篮球队人数是足球队的54,又是排球队的87。排 球队有多少人? 2、妈妈今年40岁,小明年龄是妈妈的 103,又是外婆年龄的6 1。外婆今年多少岁? 【授课内容】 知识要点: (一)、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 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的后项不能为0,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除数不能为0。 例如15:10=15÷10=23(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3、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 的比,得到一个新量。例:路程÷速度=时间。 4、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5、区分比和比值 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有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是一个结果,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3: 2也可以写成,仍读作“3:2”。 7、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8、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9、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 注: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我们都知道,评价一节课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在于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否被突破。如何把握重点、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是教学活动中永恒的主体,教师只有把握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才会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坚定信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能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呢? 一.课前研讨,分析教材,初步确定重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重点并突破的解决好重点,是教好课的基本条件。教材的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它在整个教材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大量知识的相互关系中它是主要矛盾,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要的支配作用。确定教材重点,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掌握教材具有关键性的知识内容,然后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有那些方法? 1、明确重点问题,引起学生重视。 2、讲解重点问题,要做好充分准备。 3、巩固重点问题,做必要的练习。 4、处理好重点问题和非重点问题的关系。

教材的难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师所教的内容,有难有易,如果教师不把难点加以解决,不但影响当前学生的学习,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根据各种难点的具体特点,有以下解决方法: 1、缺乏基础知识造成的难点 学生新知识的获得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这就是温故而知新的方法。 2、由于知识抽象造成的难点 解决的办法有:讲解时多联系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讲解抽象的东西。 3、对新知识过于生疏造成的难点 对于一些新知识,运用原有的思维很难理解,需要在认识上有个新飞跃,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演示、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4、其他情况造成的难点 有的问题涉及面广,需要同时综合的运用多种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对这类问题,切勿急躁,要仔细分析问题的复杂因素,逐个解决,然后综合的运用所掌握的现有知识,灵活的解决新课题。 综上所述,对待各类问题,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切不可千篇一律的用一种方法解决。

比和比的应用题重难点专题

比和比的应用题重难点专题 【课前开心一刻】 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英里 每小时!”这位女士反对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小时,怎么可能走 了60英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您继像刚才那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驶过60 英里.”“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驶10英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过60英里的 路程。 【上节课知识点回顾】 1、学校足球队有35人,篮球队人数是足球队的 54,又是排球队的87。排球队有多少人? 2、妈妈今年40岁,小明年龄是妈妈的 103,又是外婆年龄的6 1。外婆今年多少岁?

【授课容】 知识要点: (一)、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 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的后项不能为0, 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 除数,除数不能为0。 例如 15 : 10 = 15÷10= 2 3(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 ∶ ∶ ∶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3、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 得到一个新量。例:路程÷速度=时间。 4、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5、区分比和比值 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有比 的前项和比的后项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是一个结果,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 数。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3:2也可 以写成32 ,仍读作“3:2”。

九年级数学重难点突破专题

15年期中考试重难点突破 15年期中考试与往年相比,具有传承性,亦有突破,会是传统与创新、变革激烈碰撞的一年,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开阔视野,明确考试命题的方向,熟悉中考考点,章节重难点,易错点,易混淆点,自己问题所在,逐一突破,才能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稳定可靠,藉此讲义,助你成功。 中考考点: 一、一元二次方程: 三大陷阱:①二次项系数a ≠0;②利用关于x 1,x 2的等式求未知字母系数的值时,验△;③关于方程的类型的分类讨论; 中考考点:①利用方程根的定义求代数式的值;(整体代入法,若结合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还需要注意降次思想)②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熟练理解记忆公式法,含字母系数的十字相乘因式分解法,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因式分解法,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及步骤,高次方程与整体思想注意验△)③韦达定理及根与系数的关系;(据根的分布,求字母系数的取值或范围时注意字母所在位置或利用配方法判断方程根的分布,会求含x 1,x 2的对称式的值及利用构造法求值(非对称式要结合根的定义),注意含x 1,x 2的绝对值的问题的常用解题策略,⑤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常见题型:面积问题(注意平移,分割拼接转化为特殊图形,立体转化为平面)、经济型问题(归一法),单循环、双循环问题(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新变化: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几何图形中的计算问题;(动点位置或运动时间,线段最值,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一元二次方程: 1、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M 为AD 的中点,N 在边CD 上且∠NMB=∠MBC ,MN 的延长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G ,则GN 的长是 。 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 是直线y=2与x 轴之间的一个动点,且点M 是抛物线c bx x y ++= 221的顶点,则方程12 1 2=++c bx x 的解的个数是( ) A 、0或2 B 、0或1 C 、1或2 D 、0或1或2 3、二次函数y=ax 2 +bx+c (a ≠0)图象如图,下列结论:①abc >0;②2a+b=0;③当m ≠1时,a+b >am 2 +bm ;④a-b+c >0;⑤若ax 12 +bx 1=ax 22 +bx 2,且x 1≠x 2,x 1+x 2=2.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②⑤ D .②③⑤ 4、已知方程x 2 -2(m 2 -1)x+3m=0的两个根是互为相反数,则m 的值是( ) A .m=±1 B .m=-1 C .m=1 D .m=0 G N D C B A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重难点易错点讲练《专题突破实验基本操作与科学探究》含解析.docx

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 专题突破实验基本操作与科学探究 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 药品的取用 ( 1)药品取用原则①三不原则;②节约原则;③处理原则。 ( 2)药品取用方法 药品种类 仪器 方法 固体 块状 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 药匙(或纸槽) “一斜二送三直立” 液体 定量 量筒 按规定量用量筒取 不定量 无 较多量:直接倾倒 较少量: 用胶头滴管吸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 液体的倾倒 用滴管滴加液体 2. 物质加热的方法 两种情况 给液体加热 给固体加热 图示 ( 1)试管外壁应该干燥。 (防止试管炸裂) ( 2)给试管加热应先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集中加热。 (防止受热不均而使试管破裂) ( 3)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 注意问题 ( 4)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跟桌面大约成 45°角,且试管内液 体不能超过容积的 1 ,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3 ( 5)加热后的试管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 ( 6)加热时不要使试管接触灯芯,要用外焰加热。 3. 玻璃仪器的洗涤 ( 1)洗涤的顺序:倒弃废物→水洗→刷洗→水洗 ( 2)洗净标准: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4. 仪器的连接:

方法: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湿润,再旋转着与其它仪器连接。 5.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连接好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 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二、实验探究举例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现象和结论 白色圆柱状固体、较软(用小刀可切)、不溶于水(将蜡放入水中),密度比水点燃前 小(浮在水面上)。 (1)点燃时产生淡黄色火焰,并伴随黑烟产生; (2)火焰分焰心(温度最低)、内焰、外焰(温度最高); 燃着时(3)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说明有水生成; 罩在火焰上方的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内壁有白色浑浊现象,说明有二氧化 碳生成。 熄灭的瞬间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火柴点燃白烟,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熄灭后 新点燃(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操作步骤现象结论 ( 1)将燃着的小木条分燃着的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立即熄灭;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 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中 ( 2)向一瓶空气和一瓶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不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 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几滴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的石灰水变浑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 澄清石灰水,振荡浊。高 ( 3)取一块干燥的玻璃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 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水雾。气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气中的另一块干燥的玻 璃片对比 例题 1(安徽模拟)下列装置不作改变就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

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突破

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作为一名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我们都要精心地去备课。备课,首先要对文本进行透彻地解读,然后确立教学目标,之后再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何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一节课中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得准确与否,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而能否在课上顺利的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则是这一节课的成功的重要标志。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深入钻研教材,精讲重点段落。 一定的深度广度,而且在艺术上也有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和圆熟高明的语言技巧。教学时,我们要善于捕捉教学重点,并把握其与面的关系。一篇课文,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语言技巧,以至思想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环节,相辅相成地构成一篇课文的“面”。如果对这个“面”和教学重点的关系处理不妥,就会“点”、“面”皆失。我们有的老师曾把抓点理解为“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从课文中抽出一条“筋”,或割出一块“肉”来讲,结果学生不但对全文基本内容茫然无知,而且对重点的东西也感到抽象、费解。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抓重点必须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既要“结合”,就必须吃透点和面的内在联系。虽是“点”,即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所在,要善于运用这一规律去理清全文的来龙去脉。既要“带”,就必须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有详有略地把有关联“次点”带出来,既借“次点”辅助重点,又在说明重点之中适当地附带解决一些关系较直接的次点。要抓准重点,除了要舍得“割爱”外,还必须“抓之有据”,抓重点的依据有三:一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的规定,确立各年级的“主攻方向”;二是根据不同年级各板块教材的特点,确定各单元备课的教学重点;三是老师在备课中要结合本班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的实际,最后确立每一课完成教学重点的方法和深度。一句话,就是要做到既有全局考虑的长计划,又要有落实到每一课的具体安排。各课的重点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相联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师在备课中必须抓准重点句段,凸现重点句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如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读海》这首现代诗歌,前三个小节在结构上是完全相同的,教学时,教师没有必要面面俱到,细致地分析每一小节,你只要抓住其中一小节重点进行质疑讨论教学,并作强化性点拨,其他的两小节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进行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术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要顺利的达成知识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板书合等。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老师口诺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直观的演示内容,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例如我们在讲解《回声》这篇课文时,教学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但是,对于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概念是相当的抽象,无论你用多么细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往往都会一头雾水。如果我们把这个过程用FLASH课件演示出来,你不需要做任何的说明,学生自然会理解。所以,我们要善于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它大大的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抓住语言的训练点,突破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我们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让其自由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找到自身语文能力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学案例

教学中如何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教学案例 每节课我们都要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并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延伸,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中难以理解接受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突破。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谈一些体悟: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本课的知识点有:(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步骤解决问题;(2)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3)学会检验,掌握检验的方法; (4)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5)理解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问题的同和异;(6)感受“替换”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梳理这些知识点

后,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二是让学生明白替换问题的特点:在和一定的数量关系下,将一种数量替换成另一种数量。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仍以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替换”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上看,掌握这一解题策略的过程是顺应的过程。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难点,即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除此以外,这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是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相差关系的问题时,要找准总数与份数的对应数量,理解总数的变化。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

比和比的应用题重难点专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人,篮球队人数是足球队的 ,又是排球队的 。排球队有 比和比的应用题重难点专题 【课前开心一刻】 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 60 英里每小时!”这位女士反对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 7 分钟,还不到一小时,怎么可能走了 60 英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您继像刚才那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驶过 60 英里.”“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驶 10 英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过 60 英里的路程。 【上节课知识点回顾】 1、学校足球队有 35 4 7 5 8 多少人? 2、妈妈今年 40 岁,小明年龄是妈妈的 3 10 1 ,又是外婆年龄的 。外婆今年多少岁? 6 【授课内容】 知识要点: (一)、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 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的后项不能为 0,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 除数,除数不能为 0。

例如15 :10 = 15÷10= 整数表示)3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2 ∶∶∶∶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3、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 得到一个新量。例:路程÷速度=时间。 4、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5、区分比和比值 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有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是一个结果,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3:2 也可 3 以写成,仍读作“3:2”。 2 7、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8、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 关系。 9、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 注: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 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 个数相除的关系。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 除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