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成年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时最佳造影投照角度的选择

成年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时最佳造影投照角度的选择

成年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时最佳造影投照角度的选择
成年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时最佳造影投照角度的选择

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应用

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2-01-10T11:55:23.8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2期供稿作者:阮兢蔡仕俊邓向红李明林茹珠[导读] 并发症:经过3年多的随访,通过临床体检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均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 阮兢蔡仕俊邓向红李明林茹珠(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儿科广东中山 528403)【中图分类号】R45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2-0220-01 【摘要】目的评价经导管蘑菇伞堵闭器治疗患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4月~2008年4月对32例患儿PDA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行左、右心导管检查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确定PDA位置、形状及直径。结果所有PDA中临床关闭(听诊无杂音)在出院时达100%,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在出院时无分流达90.6%,堵闭术后3月达100%。结论经导管堵闭法治疗患儿PDA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堵闭器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近几年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PDA的介入治疗逐渐成为主流。2006年4月~2008年4月我们对32例PDA患儿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对32例患儿PDA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其中男15例,女17例; 年龄1~12岁,平均6.8±2.7岁;体重9.5~35.5kg,术前均经临床体检、心电图、胸部X光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 在静脉复合麻醉下常规行左、右心导管术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测定右室、肺动脉、主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右室、肺动脉、主动脉压力,计算心Qp/Qs,显示动脉导管的解剖类型,测量PDA主动脉端、肺动脉端、最窄处内径及PDA长度,根据PDA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蘑菇伞及输送鞘。将蘑菇伞沿输送长鞘推进,于降主动脉释放前伞,然后回撤整个系统,使蘑菇伞卡在PDA最窄处,回撤长鞘于肺动脉端释放后伞,完成PDA堵闭。 堵闭后30min观测右室压力变化,复行主动脉弓部造影,观察堵闭器位置及有无残余分流。手术成功后完全释放堵闭器,测定肺动脉、主动脉压力,结束手术。术后24h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片检查,出院后按1、3、6月,1、2、3年定期复查。 2 结果 32例PDA堵闭术均获得成功。PDA平均最小直径为2.6~5.9mm,平均3.9±1.1mm;Qp/Qs 2.4~5.6,平均3.4±0.6。采用常规左侧位主动脉造影者29例;非标准位即右前斜30°位进行主动脉造影者3例。所有PDA中临床关闭(听诊无杂音)在出院时达100%,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在出院时无分流达90.6%(29/32例),堵闭术后3月达100%。在平均3.0年(1~3.4年)随访中无溶血、堵闭器脱落或堵闭器断裂、PDA再通、血栓栓塞、细菌性心内膜炎发生,也无主动脉狭窄等。 3 讨论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自然闭合的机会极少,故一经发现确诊,均主张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或介入性导管术治疗。但20多年的研究发现,经导管堵闭PDA的多数装置输送系统直径较大,操作方法复杂,用于患儿较困难,且术后常有一定的残余分流,因此难以推广。1992年Patric应用弹簧圈封堵PDA取得成功,1998年Masura应用蘑菇伞封堵PDA取得成功,总结如下:蘑菇伞堵闭装置应用适应证:直径≥2.0mm、位置正常的动脉导管未闭,不管形状及动脉导管未闭大小,血流动力学监测无器质性肺高压者均为其适应证。 PDA的测量:通常选用左侧位主动脉造影来显示PDA,但有些患儿采用常规左侧位主动脉造影时动脉导管常和主动脉弓下缘相重叠而显示不清,特别是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患儿。本组病例中有2例,此时需采用非标准位即右前斜30°位,常可显示动脉导管。 蘑菇伞堵闭器的选择:蘑菇伞堵闭装置有6种型号,我们选取比动脉导管未闭最狭窄处直径大2.0~4.0mm的堵闭器,但其伞面直径应小于或等于动脉导管壶腹部直径,以避免医源性主动脉狭窄。一般多普勒超声检测发现经过左肺动脉流速超过1.5m/s时,可以认为有医源性左肺动脉狭窄[2]。并且临床研究发现有左肺动脉灌注减少现象[3]。 介入治疗方法:除按常规操作外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递送鞘通过PDA后不宜过度向降主动脉递送,以免引起此鞘折叠而使递送堵闭器困难及堵闭器变形。另要记住蘑菇伞在释放前有一被释放钢丝向肺动脉端向下、向前上的牵引,一旦释放,则蘑菇伞位置将向前下改变而突向主动脉,易引起左肺动脉或主动脉狭窄[2]。 并发症:经过3年多的随访,通过临床体检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均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 目前认为,经导管蘑菇伞堵闭术治疗PDA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的非开胸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Masura J,Walsh KP,et al.Catheter closure of moderate to large- sized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using a new.Duct Occluder: immediate and short-term results[J]. JACC,1998,31:878-882. [2]高伟,周爱卿,余志庆等.蘑菇伞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疗效观察及方法学再探讨.临床儿科杂志,2003,21(5): 267-269. [3]Justino H, Justo RN, Ovaert C, et al. Comparison of two transcatheter closure methods of persistently patent arterial duct. Am J Cardiol, 2001,87:76-81.

腹腔动脉造影

腹腔动脉造影 *导读:上腹部脏器的血供主要来自于腹主动脉发出的腹腔动脉,熟悉腹腔动脉的解剖形态与变异,对介入工作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上腹部脏器的血供主要来自于腹主动脉发出的腹腔动脉,熟悉腹腔动脉的解剖形态与变异,对介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利用尸体解剖和血管造影对腹腔动脉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而利用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进行研究的较少。近年来,多层螺旋CT(MSCT) 得到广泛应用,由于MSCT 扫描速度快,能进行多期相血管扫描,进行多种后处理技术可以获得高质 量的三维图像。 MSCT 的扫描速度快,是单层螺旋CT 的2. 6 倍,扫描效率为其4. 1 倍, 血管强化效率为其2. 5倍。MSCT 是容积扫描,允许对图像层厚和层间距进行薄层再重建,能在无须延长扫描时间和对比剂的情况下,获得更高质量的血管重建图像。 对介入插管的指导意义 在进行上腹部脏器病变介入治疗时,首先必须行腹腔动脉造影, 因此明确腹腔动脉的起始位置就非常必要。造影时将导管成形后,头端在T12中至L1 上的左侧慢慢勾探,导管较易进入腹腔动脉。若导管头端不能进入腹腔动脉,则患者可能存在开口异常,可将 导管钩探范围扩大到T11~12椎间隙到L1~2椎间隙。熟悉腹腔

动脉起始位置的分布情况,可以避免盲目插管,以减少曝光的时间。当造影发现腹腔动脉分支血管缺如,应考虑到腹腔动脉的变异情况,如脾胃干型、肝胃肠系膜干型等。 腹腔动脉与腹主动脉间的下夹角呈锐角8617 % ,呈钝角13. 3 %。当呈钝角时,应用Cobra 与肝导管,其导管尖端向上易进入腹腔动脉。当单纯应用腹腔动脉造影时,Simmons 导管也是可以的, 但要超选腹腔动脉的分支就应使用Cobra 与肝导管。当呈锐角时,应用Cobra 与Simmons 导管均可,也可将肝管头端拉直由下向上缓慢推进导管。在介入手术前充分估计所需导管的类型,既可以节省手术时间,也为患者节约了不必要的费用。 肝动脉的超选择性插管是提高原发性肝癌等介入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而导管能否进行超选,与肝动脉的走行及形态密切相关。。在行肝癌的介入栓塞治疗时,认识到肝动脉的变异对于治疗效果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肝动脉变异较多,使得肝癌血供可有多个动脉来源。肠系膜上动脉DSA 是观察肝动脉解剖变异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当作腹腔动脉造影时,肝右动脉部分或全部不显影时,或肝总动脉不显影时,必须作肠系膜上动 脉造影。 DSA 虽然能够显示腹腔动脉的解剖及走行,但只能反映立体血管的平面图像,空间定位性能较差,且是一种有创的检查。MSCTA 不仅可以从不同角度显示上述血管管腔的情况,还能提供管壁的病理表现及相邻血管与组织结构的情况,是一种能较满意显示腹腔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操作规范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操作规范 【原理】 冠状动脉造影导管选择性插入冠状动脉开口,注射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解剖走行及病变。 【适应证】 1.临床怀疑冠心病者,为明确诊断。 2.临床诊断冠心病者,根据造影结果选择治疗方式(如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 路移植术或药物治疗)。 3.急性心肌梗死,须急诊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者。 4.血管重建术后疗效随访。 5.心脏外科手术前,了解冠状动脉情况。 6.特殊职业者。 【禁忌证】 1.除了精神正常、有行为和责任能力的患者拒绝该项检查及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外,无绝对禁忌证。 2.相对禁忌证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未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急性左心衰竭; (2)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 (3)未控制的严重电解质紊乱或洋地黄中毒; (4)未控制的高血压; (5)急性脑卒中; (6)并发感染性疾病或其他未控制的全身性疾病; (7)急性心肌炎; (8)主动脉瓣心内膜炎; (9)活动性出血或严重出血倾向; (10)正在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者; (11)急性心肌梗死无上述适应证者; (12)严重碘造影剂过敏; (13)严重肾功能衰竭和(或)无尿,除非已准备透析治疗清除造影剂和体内过多的液体,否则不宜进行造影。 【术前准备】 1.术前检查:三大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胸片、心脏彩超、心电图、血型、传染病检查等。

2.术者术前查房,了解病情。 3.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 4.术前小结。 5.如有PCI准备,需术前阿斯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每天一次,使用三天以上,不足三天,氯吡格雷须负荷300mg一次。 6.送手术通知单到南楼5楼导管室。 7.建立静脉通道。 【手术方法】 1.血管入路:可采用股动脉、桡动脉或肱动脉等入路。 2.Seldinger法经皮穿刺动脉并置入动脉鞘管,酌情给予肝素2000~3000U,高凝状态或操作时间延长(超过lh),可追加肝素。经常抽吸动脉鞘侧管,观察有无血栓阻塞。 3.在X线透视下和导引钢丝引导下将导管送至升主动脉中部,不要过深,以免在不知情的状态下进入冠状动脉。导管裂位后取出导丝,排除空气,连接三联三通,观察压力曲线,确认压力曲线显示良好。

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3-05-22T08:38:24.6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李柏东 [导读] 根据病变特点可行导管结扎术或导管切断缝合术。 李柏东 (大庆龙南医院 163453)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210-02 【摘要】目的讨论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原则为防止心内膜炎及心力衰竭,无自然闭合可能的应及早行根治性治疗。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PDA)占先心病发病总数的15%,可分为管型、漏斗型及窗型。本畸形使流经主动脉的血液向肺动脉分流,致肺循环的血流量增多,左心室的容量负荷加重,导致左心室扩大、肥厚以及肺动脉高压。 【临床表现】 (一)症状 轻者可无症状,病变较重者,有劳累后气急、心悸、乏力和其他心力衰竭表现。患者较易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 (二)体征 1.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粗糙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多数伴有震颤。严重肺动脉高压者,往往只有收缩期杂音。 2.心界向左下外侧移位,心尖搏动常强而有力。 3.分流量大者,心前区有相对性二尖瓣狭窄的短促低调舒张期杂音。 4.收缩压稍增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有水冲脉等周围血管体征。 5.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瓣区P2增强。 6.伴右向左分流者,可出现发绀,其特征为下肢较上肢明显,故可能仅表现为杵状趾。 【检查】 (一)体格检查 心尖搏动增强并向左下移位,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2肋间偏外侧有响亮的连续性杂音,向左上颈背部传导,伴有收缩期或连续性细震颤。出现肺动脉高压后,可能仅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及分裂,肺动脉瓣可有相对性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分流量较大时,由于通过二尖瓣口血流增多、增速,心尖部有短促的舒张中期杂音。可有周围血管体征,包括:颈动脉搏动增强,脉压加大,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枪击音和杜氏征等。 (二)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左向右分流程度较轻者,胸片可正常。病变较重,则示左心室及左心房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血管增粗,主动脉结增宽。严重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增大,肺动脉主干显著增粗而肺野外围血管细小。 2.心电图病变轻者,心电图可在正常范围内;若病变较重,则示左心室肥大。有肺动脉高压时,出现左、右心室肥大或右心室肥大图形。 3.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和左心房增大,并可直接显示经未闭动脉导管从主动脉流入肺动脉的高速湍流。 4.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血氧含量高于右心室(>0.6容积),有时导管可通过未闭动脉导管进入降主动脉中。 5.逆行主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导管的形态和大小。 【诊断常规】 (一)诊断要点 1.症状动脉导管细小者临床上可无症状;动脉导管粗大者可有咳嗽、气急、生长发育落后等;并发严重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差异性青紫。 2.查体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伴震颤。 3.辅助检查 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核磁共振可以明确动脉导管大小、形态及肺动脉压等,心导管检查可以直接测定压力。 (二)鉴别诊断 典型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以下疾病在心前区均可出现连续性杂音应注意鉴别。 1.主-肺动脉间隔缺损本病较为罕见。症状重,杂音位置偏低,在胸骨左缘3、4肋间隙最响。X线胸片示主动脉结小或无明显扩大。右心导管检查,若导管经缺损进入升主动脉即可确诊。必要时行升主动脉逆行造影。 2.室间隔缺损并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本病杂音位置偏低,在胸骨左缘3、4肋间隙可听到收缩期和舒张期杂音。右心导管检查心室水平有左向右分流。 3.主动脉窦瘤破裂本病发病常较突然,多在体力活动后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心前区可听到表浅粗糙的连续性杂音。若窦瘤破入右心,则右心导管检查右心房或右心室血氧含量增加。升主动脉造影可以明确诊断。 4.冠状动脉-心腔瘘杂音可出现在心前区各个部位。确定诊断依赖于升主动脉造影。 【治疗常规】 治疗原则为防止心内膜炎及心力衰竭,无自然闭合可能的应及早行根治性治疗。 (一)内科治疗 注意避免剧烈活动,防治感染和心力衰竭。 (二)介入治疗 1.适应证 (1)Amplatzer法:①左向右分流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心脏畸形的PDA;PDA最窄直径≥2.0mm;年龄通常≥6个月,体重≥4kg;②外科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操作规范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体重≥8kg,具有临床症状和心脏超负荷表现,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其它心脏畸形。 【相对适应证】 1.体重4~8kg,具有临床症状和心脏超负荷表现,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其它心脏畸形; 2.“沉默型”PDA; 3.导管直径≥14mm; 4.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但已控制3个月; 5.合并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轻~中度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禁忌证】 1.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和导管内有赘生物; 2.严重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分流,肺总阻力> 14woods;

3.合并需要外科手术矫治的心内畸形; 4.依赖PDA存活的患者; 5.合并其它不宜手术和介入治疗疾病的患者。 【介入器材选择】 有以下几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蘑菇伞型封堵器(AmplatzerPDA封堵器及国产类似形状封堵器)。 (一)蘑菇伞型封堵器 封堵器由镍钛记忆合金编织,呈蘑菇形孔状结构,内有三层高分子聚酯纤维,具有自膨胀性能。Amplatzer封堵器主动脉侧直径大于肺动脉侧2mm,长度有5mm、7mm和8mm三种规格,肺动脉侧直径可分为4mm~16mm7种型号。国产封堵器与其相似,但直径范围加大。 (二)弹簧圈 包括不可控弹簧圈封堵器如Gianturcocoil和可控弹簧圈封堵器如Cookdetachablecoi1、PFMDuct-Occludcoil,多用于最窄直径≤2.Omm的PDA。 (三)其他封堵器

包括AmplatzerPlug,成角型蘑菇伞封堵器,肌部和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等。其中AmplatzerPlug多用于小型长管状PDA,而后三种多用于大型PDA。 【术前准备】 1、术前检查:三大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胸片、心脏彩超、心电图、血型、传染病检查等。 2、术者术前查房,了解病情。 3、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 4、术前小结、术前讨论。 5、全麻患儿术前一日晚上10点以后禁食,当日晨4点以后禁饮。 6、送手术通知单到南楼5楼导管室,送全麻通知单到南楼3楼麻醉科。 7、建立静脉通道。 8、术前1/2~1小时使用抗生素1次。 【操作过程】 1.麻醉婴幼儿采用全身麻醉,术前5-6h禁食水,同时

最新选择性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血管造影

英文参考 selective celiac arteriography [返回]操作名称 选择性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血管造影 [返回]适应证 选择性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血管造影适用于: ①胃、十二指肠、肝、脾、胰的肿瘤。 ②上述脏器的肿瘤、炎症或外伤等引起的大出血。 ③疑为上述脏器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动静脉瘘、动静脉畸形,血管闭塞。 ④各种介入治疗前进一步确定病变性质、部位、范围及血管解剖情况。 [返回]禁忌证 碘过敏、肝肾功能明显受损,心力衰竭,败血症,出血性疾病。腹主动脉瘤为相对禁忌证,因导管不宜通过患处,须慎防破裂。 [返回]准备 1.向患者解释造影过程,练习在检查中所需要的各种动作,如吸气、屏气,并嘱在注射造影剂期间如感不适,须保持镇静与合作。 2.术前测定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原时间。 3.造影前15~30min肌注安定10mg。 4.造影前须摄腹部平片,以便获得适当的摄片条件、位置,便于和造影后X线片对比。 5.成年人或较大儿童可用局麻,不能充分合作者须用全麻。 6.周密检查并试验X线机、快速换片机、高压注射器。确定注射压力、摄片程序。 7.用品准备 (1)穿刺针、导丝、扩张器、导管鞘、三通开关,造影导管。导管类型很多,常用的如RH肝型导管、Cobra导管、RH脾型导管(脾动脉造影用)等。 (2)造影剂:76%泛影葡胺、非离子型造影剂。 [返回]方法 1.一般以股动脉为穿刺点,股动脉途径困难者可选左腋动脉穿刺。 2.在电视监视下,将RH肝型导管插至主动脉结内,通过手法顺时针旋转导管,使导管前部成形(恢复其原来形状成钩形),cobra导管无需成形,然后将导管前端拉至第12胸椎下缘与第1腰椎上缘之间水平(大部分腹腔动脉在此水平开口于腹主动脉前

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应用

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评价经导管蘑菇伞堵闭器治疗患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4月~2008年4月对32例患儿PDA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行左、 右心导管检查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确定PDA位置、形状及直径。结果所有 PDA中临床关闭(听诊无杂音)在出院时达100%,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在出院 时无分流达90.6%,堵闭术后3月达100%。结论经导管堵闭法治疗患儿PDA创 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堵闭器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近几年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PDA的介入治疗逐渐成为主流。2006年4月~2008年4月我们对32例PDA患儿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对32例患儿PDA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其中男15例,女17例; 年龄1~12岁,平均6.8±2.7岁;体重9.5~35.5kg,术前均经临床体检、心电图、胸部X光 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 在静脉复合麻醉下常规行左、右心导管术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测定右室、 肺动脉、主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右室、肺动脉、主动脉压力,计算心Qp/Qs,显示 动脉导管的解剖类型,测量PDA主动脉端、肺动脉端、最窄处内径及PDA长度,根据PDA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蘑菇伞及输送鞘。将蘑菇伞沿输送长鞘推进,于降 主动脉释放前伞,然后回撤整个系统,使蘑菇伞卡在PDA最窄处,回撤长鞘于肺 动脉端释放后伞,完成PDA堵闭。 堵闭后30min观测右室压力变化,复行主动脉弓部造影,观察堵闭器位置及 有无残余分流。手术成功后完全释放堵闭器,测定肺动脉、主动脉压力,结束手术。术后24h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片检查,出院后按1、3、6月,1、2、3年定期复查。 2 结果 32例PDA堵闭术均获得成功。PDA平均最小直径为2.6~5.9mm,平均 3.9±1.1mm;Qp/Qs 2.4~5.6,平均3.4±0.6。采用常规左侧位主动脉造影者29例; 非标准位即右前斜30°位进行主动脉造影者3例。所有PDA中临床关闭(听诊无 杂音)在出院时达100%,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在出院时无分流达90.6%(29/32例),堵闭术后3月达100%。在平均3.0年(1~3.4年)随访中无溶血、堵闭器 脱落或堵闭器断裂、PDA再通、血栓栓塞、细菌性心内膜炎发生,也无主动脉狭 窄等。 3 讨论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自然闭合的机会极少,故一 经发现确诊,均主张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或介入性导管术治疗。但20多年的研究 发现,经导管堵闭PDA的多数装置输送系统直径较大,操作方法复杂,用于患儿 较困难,且术后常有一定的残余分流,因此难以推广。1992年Patric应用弹簧圈 封堵PDA取得成功,1998年Masura应用蘑菇伞封堵PDA取得成功,总结如下:蘑菇伞堵闭装置应用适应证:直径≥2.0mm、位置正常的动脉导管未闭,不管形状及动脉导管未闭大小,血流动力学监测无器质性肺高压者均为其适应证。 PDA的测量:通常选用左侧位主动脉造影来显示PDA,但有些患儿采用常规 左侧位主动脉造影时动脉导管常和主动脉弓下缘相重叠而显示不清,特别是伴有

腹主动脉

动脉瘤的定义:是指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因此, 如果精确定义腹主动脉瘤, 需要计算同一个人正常腹主动脉和扩张动脉的比例, 还需要根据年龄、性别、种族和体表面积等影响因素进行校正。 通常情况下, 腹主动脉直径>3cm可以诊断腹主动脉瘤。 以横膈膜为界,主动脉被分为胸主动脉与腹主动脉。主动脉壁组织可分为3层,分别是由内皮细胞覆盖的血管内膜组织,富含血管平滑肌、层状弹性纤维及胶原纤维的血管中膜以及由胶原、血管滋养血管、淋巴管组成的血管外膜。 作为血管,主动脉具有循环通路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位于主动脉弓与升主动脉处的压力感受器,主动脉可以起到调节体循环血管阻力与心率的作用。主动脉压力升高引起体循环血管阻力与心率的降低,而降低会升高体循环血管阻力与心率。 主动脉在心脏舒张期扮演着「二级血泵」的功能,即Windkessel效应。这项功能对于诸如冠脉灌注等在内的多项心血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成年人的主动脉直径不超过40 mm,且随着下行逐渐变小。包括年龄、性别、体型及血压在内的多种因素都可以影响主动脉直径。一般来说,男性每10年主动脉直径扩张0.9 mm,女性为0.7 mm。这种生理性扩张造成脉压升高,机制或与胶原/弹性纤维比例有关。 最新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于主动脉根部重构的影响十分有限,其影响上限为男性40 mm,女性34 mm。 病因:动脉瘤的发生机制很复杂, 各种病因最终都表现为主动脉中层的退行性变, 继而扩张形成动脉瘤。 遗传易感性、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种蛋白酶破坏中膜弹组织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 分类: (1)分类: 病理性分类①真性动脉瘤:瘤壁各层结构完整,病因多为动脉硬化性。 ②假性动脉瘤:为动脉破裂后形成,无完整动脉壁结构,瘤壁由部分动脉内膜和纤维组织构成,瘤腔内血流通过动脉破口与动脉真实管腔相交通,临床多见于创伤性动脉瘤。

冠状动脉造影指南

冠状动脉造影指南(上) 作者:盖鲁粤来源:解放军总医院 2004-12-6 14:18:08 点击: 4891 次2004—12-614:1 8:08 冠脉造影就是目前能在活体显示其解剖结构得唯一得方法、1958年Sones首先开展经肱动脉切开行冠脉造影[1]。经皮穿刺动脉得方法就是1953年Seldinger所介绍[2],1962年Rick ets与Abrams第一次应用[3],1967年Amplatz与Judkins加以改进[4,5]。目前,冠脉得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都基于其造影,冠脉造影还被广泛应用于对冠心病患者预后得评价与估计,基于冠脉造影得冠脉血流储备测定还可以提供功能指标。 第1节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随着技术与经验而扩大。对于冠脉得适应证,Sones有句名言,只要操作医生称职合格,设备完善,对患者得危险性在可以接受得范围,凡就是需要显示冠脉才能解决得临床问题都有冠脉造影得指征。但应用最多得适应证就是对已高度怀疑为冠心病得患者作进一步得检查,如药物治疗效果不好,估计要做再血管化治疗得心绞痛患者;患者得心绞痛也许不重,但其她检查提示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不稳定型心绞痛,如新发生得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等、另外一组患者冠心病得诊断不明确,需要做冠脉造影予以澄清,如不典型得胸痛,无创检查得结果模棱两可;难以解释得心衰或室性心律失常;拟进行其她较大手术而又怀疑冠心病得患者,包括心电图异常(Q波,STT改变),不典型心绞痛,年龄〉65岁得患者;拟进行心脏手术得患者,如年龄>50岁应常规行冠脉造影、她们得适应证可能会有一些争论。?1987年美国心脏病学院与美国心脏病学会冠脉造影委员会制定了冠脉造影适应证[5],见表61、表61冠状动脉造影适应证 A、无症状得患者1非侵入性检查发现高危冠心病得根据,如左主干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左室功能受损2患者得职业对其她人得安全有影响,如飞行员、汽车司机、消防队员、警察、运动员等3可疑冠心病患者复苏成功后?B、有症状得患者1药物、PTCA、溶栓或搭桥手术治疗效果不好得患者2不稳定型心绞痛3变异型心绞痛4心绞痛合并下列情况者:a.非侵入性检查发现高危冠心病得根据b、同时有心肌梗死、高血压得历史与心电图ST T改变c、不能耐受药物治疗d、基于职业与生活习惯得考虑e、反复不明原因得肺水肿5有心绞痛或非侵入性检查发现心肌缺血证据得患者在施行血管手术前6心肺复苏成功,但没有急性心肌梗死得患者?C.不典型胸痛1心电图与核素负荷试验提示高危冠脉病变2怀疑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返回]别名 PDA封堵术 [返回]适应证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适用于: 1.Amplatzer法 (1)左向右分流的PDA不合并须外科手术的心脏畸形者;PDA最窄直径≥2.0mm;年龄通常≥6个月,体重≥4kg。 (2)外科术后残余分流。 2.可控弹簧栓子法 (1)左向右分流的PDA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心脏畸形者;PDA最窄直径:应用单个Cook栓子≤2.0mm;单个pfm栓子≤3mm。年龄通常≥6个月,体重≥4kg。 (2)外科术后残余分流。 [返回]禁忌证

(5)导管插入途径有血栓形成。 2.可控弹簧栓子法 (1)窗形PDA。 (2)余同上。 [返回]准备 [返回]方法

①Amplatzer法:静脉推注肝素50U/kg。先用端侧孔导管将0.035″加硬导引钢丝(长260cm)从肺动脉侧经PDA送入降主动脉,然后保留加硬导丝,撤出端侧孔导管,再沿加硬导丝将输送鞘管送至降主动脉。选择比所测PDA最窄直径大2~4mm的封堵器(小儿可达6mm),将其安装于输送钢丝的顶端,透视下沿输送鞘管将其送至降主动脉。待封堵器的固定盘完全张开后,将输送鞘管及输送钢丝一起回撤至PDA的主动脉侧。然后固定输送钢丝,仅回撤输送鞘管至PDA的肺动脉侧,使封堵器的腰部完全卡于PDA内。10min后重复主动脉弓降部造影,若证实封堵器位置合适、形状满意,无或仅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且听诊无心脏杂音时,可操纵旋转柄将封堵器释放,重复右心导管检查后撤出鞘管压迫止血。 ②可控弹簧栓子法:经股静脉顺行法:穿刺右股静脉插入端孔导管经PDA入降主动脉;选择适当直径的可控弹簧栓子经导管送入降主动脉,将3~4圈栓子置于PDA的主动脉侧,3/4~1圈置于PDA的肺动脉侧。10min后重复主动脉弓降部造影,若证实封弹簧栓子位置合适、形状满意、无残余分流时,可操纵旋转柄将弹簧栓子释放。重复右心导管检查后撤出鞘管压迫止血。 经股动脉逆行法:穿刺右股动脉插入端孔导管经PDA入肺主动脉;选择适当直径的可控弹簧栓子经导管送入肺动脉,将3/4~1圈置于PDA的肺动脉侧,其余几圈置于PDA的主动脉侧。若弹簧栓子位置、形状满意后可操纵旋转柄将弹簧栓子释放。10min 后重复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成功后撤出导管,压迫止血。 3.术后处理 (1)穿刺侧肢体制动6h,卧床20h,局部沙袋压迫6h。 (2)用抗生素3d。 (3)术后24h、1、3、6及12个月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X线胸片。[返回]注意事项 1.直径≥14mm的PDA常合并较重的肺动脉高压,其操作困难,成功率低,并发症多,应慎重。目前多采用国产PDA封堵器或Amplatzer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大直径的PDA。 2.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PDA封堵,术前应常规行右心导管检查,若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1.3;股动脉血氧饱和饱和度>90%;可考虑行封堵术治疗。首先进行封堵试验,采用球囊或直接用封堵器封堵,若肺动脉压下降(30mmHg以上或降低幅度为原来压力的20%以上),主动脉压力无下降及股动脉血氧饱和饱和度上升,病人无不良反应,且造影显示无或仅微量残余分流时,可释放封堵器。但应注意避免过大封堵器造成的主动脉弓降部及左肺动脉狭窄;另外,术中操作要轻柔,一旦不成功应保证将封堵器顺利收回鞘管内,以防止损伤PDA及发生肺动脉夹层等。如试封堵后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操作规范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操作规范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为冠心病病人的确诊提供了最好的手段。它利用穿刺针经皮穿刺动脉血管(股动脉或桡动脉)后置入细小造影导管于心脏冠状动脉开口,造影显示全部冠状动脉内情况。具有准确、直观、微创、痛苦少的特点,目前是冠状动脉疾病最准确的确诊方法。通过它可了解冠脉内情况,有无冠脉病变、部位、严重程度,同时为下一步药物治疗方案的确定、能否可以行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重新疏通病变冠状动脉血管、还是需要外科搭桥手术等决策做准备,并对病人的预后做评估。 一、适应证 1、典型心绞痛发作,无创检查提示心肌缺血。 2、原因不明的胸痛,需除外冠心病。 3、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 4、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术前或外科手术前明确病变特征;术后症状复发。 5、原发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者。 6、特殊职业人员疑似冠心病者(飞行员、高空作业人员等)。 7、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 二、禁忌证 AHA/ACC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禁忌证未作特殊规定。一般认为,下列情况属于相对禁忌。 1、不能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2、严重心律失常。 3、发热及急性感染。 4、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5、严重肺部疾病。 6、周身动脉硬化。 7、凝血功能障碍。 8、碘制剂过敏。 9、低钾血症。 10、预后不良的心理或躯体疾病。 11、桡动脉穿刺禁忌证:无桡动脉搏动;Allen试验阴性,提示

选择性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血管造影

1.一般以股动脉为穿刺点,股动脉途径困难者可选左腋动脉穿刺。 2.在电视监视下,将RH肝型导管插至主动脉结内,通过手法顺时针旋转导管,使导管前部成形(恢复其原来形状成钩形),cobra导管无需成形,然后将导管前端拉至第12胸椎下缘与第1腰椎上缘之间水平(大部分腹腔动脉在此水平开口于腹主动脉前

壁),并使导管尖端与主动脉前壁相垂直,上下来回移动导管,寻找腹腔动脉开口。若发现导管“钩入”腹腔动脉开口。即通过注射器试注少量造影剂证实之,然后即可与高压注射器相接进行造影。 3.腹腔动脉各分支造影导管插入腹腔动脉后,操纵导管作顺时针旋转,使其尖端向右指向肝动脉,采用手法轻推导管入肝总动脉,试注造影剂证实后即可进行造影。如手法推进导管困难,则可引入导丝并插入肝动脉,然后沿导丝慢慢插入导管,根据导管放置的不同部位,即可按需要分别作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左右肝动脉甚至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如欲作脾动脉造影,则逆时针旋动导管使其尖端指向脾动脉(最好采用R H脾型导管),借助导丝的引导插入导管进行脾动脉造影。同样胃左动脉插管亦常需借助导丝引导将导管插入胃左动脉进行造影。 4.造影技术造影剂用量腹腔动脉40~60ml,6~8ml/s;肝总动脉30~40ml,6~8ml/s,脾动脉为25~30ml,6~8ml/s;胃十二指肠动脉15~20ml,4~6ml/s;胃左动脉15~20ml,4~6ml/s。摄片可根据不同需要而定,如腹腔动脉或肝总动脉造影一般于注射开始后,2张/s×3,随后1张/s×3,最后1张/3s×4,连续18s,可分别显示动脉期、微血管实质期及门脉期的影像。 [返回]注意事项 1.术者必须熟悉常用导管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以提高插管成功率。 2.术者必须熟悉肝动脉正常解剖与变异,在肝脏病变作腹腔动脉造影后必须观察湿片,以了解有无迷走肝动脉,若怀疑肝右或肝左动脉起源变异,则需进一步作肠系膜上动脉或胃左动脉造影以证实。 3.操作过程中,需间歇注入少量肝素溶液,以防血栓形成堵塞导管。 4.造影完毕后,按本节穿刺技术常规处理,酌情应用抗生素。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英文参考 Closure of pate nt ductus arteriosus [返回]概述 动脉导管未闭(PDA )封堵术通过经皮穿刺股动脉或静脉,将封堵器经输送鞘管置入未闭动脉导管内,恢复或改善其血流动力学状态。目前国内外普遍应用的是Amplatz er法及可控弹簧栓子法。 操作名称 [返回】 动脉导管未闭圭寸堵术 别名 [返回】 PDA封堵术 [返回]适应证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适用于: 1. Amplatzer 法 (1)左向右分流的PDA不合并须外科手术的心脏畸形者;PDA最窄直径>2.0mm;年龄通常个月,体重》4kg (2)外科术后残余分流。 2. 可控弹簧栓子法 (1 )左向右分流的PDA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心脏畸形者;PDA最窄直径:应用 单个Cook栓子w 2.0mm;单个pfm栓子w 3mm。年龄通常个月,体重 >4kg (2)外科术后残余分流。 [返回]禁忌证 1. Amplatzer 法 (1 )依赖PDA存在的心脏畸形。 (2)严重肺动脉高压并已导致右向左分流。 (3)败血症,封堵术前1个月内患有严重感染。 (4)活动性心内膜炎,心内有赘生物。

(5 )导管插入途径有血栓形成。 2. 可控弹簧栓子法 (1 )窗形PDA。 (2 )余同上。 [返回]准备 术前各项准备。 1. 药品1%利多卡因、肝素、造影剂及各种抢救药品。 2. 器械血管穿刺针,动脉鞘管,0.035 〃加硬导引钢丝(长260cm )及0.035 ”(14 5cm长)直头导丝。猪尾形导管及端侧孔导管。美国AGA公司生产直径5/4?16/14 mm Amplatzer封堵器;5?8F输送鞘。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直径6/4?22/24mm , 7?12F输送鞘。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直径为3mm (5圈)、5mm (5圈)6.5mm (5 圈)及8mm (5圈)可控弹簧栓子(防磁或不防磁);5F Judkins右冠状动脉导管。 3. C形臂心血管造影机。 4. 多导生理记录仪、心脏监护仪、临时起搏器和心脏电复律除颤器。 5?备用氧气及气管插管等器械。 6?病史及体检,询问有无对金属过敏史。 7. 相关化验检查。 8. 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 9?备皮及碘过敏试验。 10. 术前4h禁食水。 11. 向患者及其家属或监护人解释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返回]方法 1. 做好术前准备 2. 手术方法 (1 )诊断性心导管术 局麻或全麻下(婴幼儿)穿刺股静脉行右心导管检查,穿刺股动脉行降主动脉左侧 位或右前斜位造影,测量PDA直径,了解其形态及位置。 (2 )操作步骤

冠状动脉造影指南

冠状动脉造影指南 盖鲁粤 解放军总医院 冠脉造影是目前能在活体显示其解剖结构的唯一的方法。1958年Sones首先开展经肱动脉切开行冠脉造影。经皮穿刺动脉的方法是1953年Seldinger所介绍,1962年Rickets和Abrams第一次应用,1967年Amplatz和Judkings加以改进。目前,冠脉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都基于其造影,冠脉造影还被广泛应用于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评价和估计,基于冠脉造影的冠脉血流储备测定还可以提供功能指标。 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随着技术和经验而扩大。对于冠脉的适应证,Sones有句名言,只要操作医生称职合格,设备完善,对患者的危险性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凡是需要显示冠脉才能解决的临床问题都有冠脉造影的指征。但应用最多的适应证是对已高度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作进一步的检查,如药物治疗效果不好,估计要做再血管化治疗的心绞痛患者;患者的心绞痛也许不重,但其他检查提示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不稳定型心绞痛,如新发生的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等。另外一组患者冠心病的诊断不明确,需要做冠脉造影予以澄清,如不典型的胸痛,无创检查的结果模棱两可;难以解释的心衰或室性心律失常;拟进行其他较大手术而又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包括心电图异常(Q波,ST-T改变),不典型心绞痛,年龄>65岁的患者;拟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如年龄>50岁应常规行冠脉造影。他们的适应证可能会有一些争论。 1987 非侵入性检查发现高危冠心病的根据,如左主干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左 室功能受损2患者的职业对其他人的安全有影响,如飞行员、汽车司机、消防队员、警察、运动员等3可疑冠心病患者复苏成功后 药物、PTCA、溶栓或搭桥手术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2不稳定型心绞痛3 变异型心绞痛3心绞痛合并下列情况者:a非侵入性检查发现高危冠心病的根据b同时有心肌梗死、高血压的历史和心电图ST-T改变c不能耐受药物治疗d基于职业和生活习惯的考虑e反复不明原因的肺水肿5有心绞痛或非侵入性检查发现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在施行血管手术前6心肺复苏成功,但没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心电图和核素负荷试验提示高危冠脉病变2怀疑冠脉痉挛3伴有左心功能不 全的症状或征象 休息或轻微活动后出现心绞痛2左心功能不全,特别是伴有反复心 肌缺血或明显的室性心律失常3非侵入性检查发现心肌缺血证据4非Q波心肌梗死 欲施行瓣膜手术,胸部不适,心电图提示冠心病2>35岁的男性患者,绝经后的女 性患者欲施行瓣膜手术 有冠心病症状或征象的患者2怀疑冠脉畸形3>40岁的男性患者,绝经后的 女性患者欲施行根治手术

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的症状及治疗

胎儿期动脉导管被动开放是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出生后,随着首次呼吸的建立,动脉氧分压的增高、肺循环阻力的降低,动脉导管渐渐关闭,经数月到一年,在解剖学上也完全关闭。 先天动脉导管未闭(PDA)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15%。胎儿期动脉导管被动开放是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出生后,随着首次呼吸的建立,动脉氧分压的增高、肺循环阻力的降低,动脉导管渐渐关闭,经数月到一年,在解剖学上也完全关闭。若持续开放,并产生病理生理改变,即称先天动脉导管未闭。 先天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无论年龄大小,是否有症状都应施行手术,中断其血流。动脉导管未闭并存于肺血流减少的紫绀型心脏病时,导管是其赖以存活的重要条件,当作别论。先天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2~15%。女性约两倍于男性。约10%的病例并存其他心血管畸形。 先天动脉导管未闭临床症状: 1、先天动脉导管未闭症状: 婴儿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如分流量小,常无症状。 导管粗大者可有咳嗽、气急、喂养困难及生长发育落后等。 2、先天动脉导管未闭体征: 心尖搏动增强并向左下移位,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Ⅱ肋间偏外侧有响亮的连续性杂音。向左上颈背部传导。伴有收缩期或连续性细震颤。出现肺动脉高压后,可能仅听到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及分裂,肺动脉瓣可有相对性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分流量较大时,由于通过二尖瓣口血流增多。增速,心尖部有短促的舒张中期杂音。先天动脉导管未闭体征包括: 颈动脉搏动增强,脉压加大,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枪击音和杜氏征等。

先天动脉导管未闭检查: 1、X-线。 2、心电图。 3、超声心动图。 4、心导管检查。 先天动脉导管未闭治疗: 1.先天动脉导管未闭治疗手术适应证: 所有诊断明确的婴幼儿或成人,无论有无症状,如无禁忌证均可考虑动脉导管未闭手术。下列情况尤须进行手术: 早产患婴如出现心力衰竭或伴有呼吸窘迫症,经内科和药物疗法无效,应行抢救手术;足月患婴如有心力衰竭或进行性心脏扩大,可及早手术;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只要以左向右分流为主,即所谓动力性肺动脉高压,应予以手术。患细菌性心内膜炎时暂缓手术,给予抗生素治疗,待治疗后2~3月再进行手术。但不能控制感染则争取手术,术后感染常很快得到控制。至于其他心内畸形可按病情同期施行纠正术或分期手术。 2.先天动脉导管未闭治疗手术禁忌证: 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未闭动脉导管起代偿作用,如在法洛四联症: 肺动脉狭窄、闭锁、主动脉弓中断等,在未纠正心血管畸形之前不能闭合导管。严重肺动脉高压,以右向左分流为主患者,导管已成为缓冲肺动脉高压的引流管道,临床上心杂音很轻或消失,发绀出现,静止状态血氧饱和度低于90%,右心导管检查肺血管阻力大于10wood单位。,则不宜手术。 3.先天动脉导管未闭治疗手术方法有两类,即一般手术法和体外循环手术法。前者又分为结扎法、钳闭法和切断缝合法,可据患者年龄、导管类型、肺动脉压高低、技术设备条件等加以选择。小儿动脉导管细长管型者可采用结扎法和钳闭法,简便安全有效,是最常用的方法。导管粗短窗型者,结扎不易完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联合胃左动脉栓塞术治疗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联合胃左动脉栓塞术治疗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 合征 目的:探讨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联合胃左动脉栓塞诊疗技术在食管贲门黏膜撕裂征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本院收治的12例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及栓塞术的止血效果。结果:12例患者共行13次栓塞,技术上均一次性成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再发性出血。结论: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术联合胃左动脉栓塞诊疗技术可有效治疗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及再发性出血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s,Mws)是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原因之一,常以呕血为主要表现,出血量从50~2000 ml不等,少量出血者行内科保守治疗可迅速止血,但大量呕血者,病情危重,镜下治疗止血效果不佳,外科手术探查危险性大,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联合胃左动脉栓塞对于Mws所致大出血治疗效果显著,已成为安全有效治疗方式。笔者回顾了2009-2012年收治Mws 患者,其中12例大出血者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联合胃左动脉栓塞治疗止血成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患者均行急诊胃镜或在病情稳定后行胃镜检查确诊为Mws,发生出血时间24~48 h不等,24 h内出血量l000~2000 ml,所有患者均伴有早期失血性休克的征象,平均输血1500 ml,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0~58岁,平均4 2.3岁。常规应用抑酸、止血等保守治疗无效,其中4例镜下止血失败,2例首次镜下止血成功,但住院期间再次大出血,5例家属及患者拒绝胃镜诊治措施,1例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及无法行胃镜及外科手术治疗。 1.2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书面形式的知情同意签字,补充血容量前提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引入5F导管,选用60%复方泛影葡胺或优维显作为造影剂,行腹腔干及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左动脉造影,发现胃左动脉或其分支造影剂外溢后,更换3F SP微导管,超选择进入进管难度较大的血管,采用直径较小的明胶海绵颗粒将口径小的出血动脉主干远心端栓塞,再用直径大的不锈钢圈将动脉主干的近心端栓塞,栓塞后再次造影确诊有无活动性出血。当见到出血血流缓慢或完全停止后结束手术,加压包扎穿刺部位,回病房继续吸氧、抑酸、止血等综合治疗,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观察是否有呕血、黑便等活动性再出血情况。 2结果 12例患者共行13次栓塞(胃左动脉或其食管支及分支),技术上均一次性成功,12例一次性成功止血率92.3%(12/13),1例行第二次栓塞止血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均无再发出血。有1例在随访期间因非介入原因死亡。 3讨论 3.1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的诊断价值Mws易导致上消化大出血,死亡率极高,对医生而言,准确选择合理的诊治措施尤为重要。对此,急诊胃镜检查概念早已提出,郭宝良等[1]曾报道行急诊胃镜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起到了及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