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评价实证研究_孙锐

我国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评价实证研究_孙锐

我国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评价实证研究_孙锐
我国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评价实证研究_孙锐

第32卷第4期2011年4月科研管理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Vol.32,No.4April ,2011

收稿日期:2008-11-14;修回日期:2009-05-25.

基金项目:国家人事部重点课题《人才强国战略理论研究》(编号:BJ -200803)。作者简介:孙

锐(1975-),男,山东济南市人,博士,山东经济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人才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王通讯(1945-),男,河北鹿泉市人,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人才战略、人才开发。

任文硕(1972-),女,辽宁大连市人,博士,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人才战略、人才开发。

文章编号:1000-2995(2011)04-007-0113

我国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评价实证研究

锐1,王通讯2,任文硕

2(1.山东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014;2.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01)

摘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本文基于多元统计方法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本研究应用因子分析得出了评价区域强国战略实施状况的三个基础因子,以及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状况的排序和聚类结果。本研究为区域人才强国实施效果评价提供了一种客观可操作方法,简化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为研究和评价区域人才战略实施状况提供了一种思路和依据。关键词:人才强国;实施状况;区域评价;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

球经济的一体化,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和市场竞争,而日益演变成为全球视角下人才资源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人才战略的重要性。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更好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如何有效推动我国各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工作的实施和发

展是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1]

。所谓人才强国战略,即“关于依靠人才队伍

优化,建设富强国家的总体谋划。”“战略”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因此人才强国战略又可定义为,关

于走人才强国之路的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思考

[2]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之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引起了举国上下的广泛关注。随着人才战略在

各省区的实施和展开,用于指导各地方人才建设

工作的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日益显示出其

必要性。评估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关键是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通过这这套评估指标体系来测度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程度,进一步引导人才

资源及其开发、使用向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

[1,3]

。然而,目前国内关于人才强国战略的理论分析较

为丰富

[4,5]

,在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方面

的研究尚不深入(王通讯,2008)[6]。有限的相关研究有:中国社科院课题组从分析“人才实力”和

“国家实力”两者的关系入手,利用若干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应用弹性分析法考察两个变量的影

响作用以确定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效果[7]

。它为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提供了一种重要思

路,

但研究分析和测量缺乏信度和效度检验,并且未以国内省市区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分析。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课题组,提出使用“人才发展指标”来分析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效果

[8]

,他们利

用专家意见法对各二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

和权重确定,

由于其中某些二级指标难以量化或

·114·科研管理2011年

尚未列入国家现有统计体系,因此其实证评价的可操作性尚存在问题。目前,国内尚未建立起一致认可的,用于指导区域人才战略实施工作的评价分析框架,以上研究虽有欠缺,但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人才强国实施效果评价方面的研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多元统计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多指标数据研究方法,在社会、经济和科技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9]。与基于专家打分法的主观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等)相比较,应用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从深入挖掘原始数据的信息入手得出分析结论,有助于减少主观因素所带来的评价偏差,其评价结果更能体现客观性。本文将利用有关统计年鉴和科技部等所提供的相关统计信息,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建立评价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状况的相关指标体系,并据此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状况进行评估和排序,以期对了解我国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现状和推动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践起到借鉴作用。

1统计指标变量选取及研究方法

从已有统计年鉴出发,本研究初步汇总了测量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状况的22个可得测量指标。其中18个为单一客观测量指标,数据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经济统计年鉴(2007)、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7)、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7)及各地区经济统计年鉴(2007)等;4个为综合客观指数指标①,数据取自科技部《2007年地区科技进步各级指标评价》报告[10]。研究指标从科技、经济、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反映各省、市、自治区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相关状况,涉及人才生成、人才配置、人才环境等构面,如表1所示。

研究将使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涉及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状况的22个可得指标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和效度分析,根据指标数据协方差矩阵结构本身所反映出的深层信息对现有指标进行净化,以期最大程度地提取反映研究目的相关信息,并获得具有可解释性的因子构思,最后得到可正式施测的指标框架体系。此后,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高等统计学方法,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状况进行评估和排序。

表1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状况评价原始选取指标Table1The Original Selected Indicators for Evaluation of Re-gional Reinvigorating through Talent Development

人才强国

战略实施

区域评价

指标层

人才

强国

人才

生成

人才

配置

人才

环境

科技

产出

经济

产出

社会

(生

活)

产出

科技人才投入与科技财力投入(X11)

每十万人口平均高校在校生数(X1)

就业人员受高等教育比例(X2)

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X3)

R&D科学家工程师(X4)

区域专业技术人才数(X5)

区域教育经费支出(X6)

科技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X7)

R&D经费占GDP的比重(X8)

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比重(X9)

区域科技产出(Y1)

高新技术产业效益(Y2)

经济效率与环境改善(Y3)

区域人均GDP(Y4)

区域GDP增长率(%)(Y5)

地方财政收入(Y6)

1-城镇恩格尔系数(城镇恩格尔系数剩余)(Y7)

1-乡村恩格尔系数(乡村恩格尔系数剩余)(Y8)

区域职工平均工资(Y9)

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Y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1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12)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经济统计年鉴(2007)、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7)、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7)及各地区经济统计年鉴(2007)等,科技部《2007年地区科技进步各级指标评价》报告。

2基于因子分析的区域人才强国实施评价分析

2.1因子分析模型及步骤

因子分析是通过对原始数据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量互不相关且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即因子),以提取原有指

①注:4个取自科技部《地区科技进步各级指标评价》的综合指数指标为:X11:区域科技活动投入指数,Y1,区域科技活动产出指数;

Y2,高新技术产业效益(高新技术产业化评价)指数;Y3,经济效率与环境改善指数,其计算内涵参见科技部网站。

第4期孙锐,王通讯等:我国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评价实证研究·115·

标绝大部分的信息的统计方法[9]。因子分析的

数学模型为:X=AF+ε,其中:X=(X1,X2,…,

X

p )为原指标,F=(F

1

,F

2

,…,F

m

)为X的公共因

子,A为因子载荷矩阵,ε为特殊因子。本文将使用主成分因子提取方法,其特点在于可以用方差贡献值βi衡量第i个公因子的重要程度。因子分析步骤如下:

(1)将原始数据标准化,仍记为x;(2)建立相关系数矩阵R;(3)解特征方程|R-λE|=0,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当累计贡献率不少于85%时,取前k个主成分代替原来m个指标,计算因子载荷矩阵A;(4)对A进行最大正交旋转变换;

(5)计算各因子得分F

i +α

i

x,以贡献率为权,对

Fi加权计算综合因子得分,按综合因子得分排序或评价。

2.2探索性因子分析及评价体系指标选择

2.2.1统计指标数据预处理

由于用于评价各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状况的各项统计指标数值的量纲不同,在对这些指标进行对集中评价的条件下,需要对这些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标准化变换方法为:对相关指标X矩阵的列向量进行标准化变换x*ij=(x ij

-x

j )/σ

j

i=1,2,…,n;j=1,2,…,m其中x

j

=

1 n ∑n

i=1

x

ij

,σ2

j

=

1

n

(x

ij

-x

j

)2得标准化矩阵x*。

2.2.2区域人才强国实施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本研究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2.0作为数据分析工具,将22个原始统计指标体系应用主成份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和正交旋转法抽取因子。探索性因子分析表明,析出4个因子,有若干统计指标存在跨因子交叉载荷,并且因子统计意义不明显,即现有指标测量效度不理想,需要对现有指标进行选择和净化。从科学、精炼的原则出发,本研究将带入重复信息的指标进行净化,并在每一次指标调整后重新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经过多次反复指标调整,最后形成了一个包括17个测量指标项目的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状况评价指标体系,测量指标体系经检验后表现出了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即具有实际测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其中剔除掉的5个已有指标,分别为:X4:R&D科学家工程师(人)、X5:各地区专业技术人才数(人)、X6: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万元)、Y6:地方财政收入、Y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析可得,X4和X5的信息被X11(科技人才投入与科技财力投入指数)所包含,X6、Y6和Y10的信息则被已有其他同列指标所覆盖,即指标净化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2.3区域人才强国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因子分析及应用

通过对包括17个测量项目的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状况指标体系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相关系数矩阵P值均<0.05,表明指标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可用因子分析进行精简。KMO值为0.720>0.6,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水平P<0.0001,近似卡分分布为844.354,自由度为136,表明样本个数充足,相关系数矩阵R非单位阵,故可以实施因子分析。指标变量共同度检验表明,除X11、Y5指标为大于0.7外,其余所有指标共同度均>0.8,即公共因子对变量的可解释性强,因子分析对数据适用性较强。将所得的17个统计指标体系应用主成份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按照主成分分析特征值大于1的和正交旋转法抽取因子,得到的3个特征值大于1的结构模型,如表2所示,这3个因子总共提取了总方差变异86.259%的数据信息。

表2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评价指标体系因子提取方差

Table2The Variances of Factors Extracting from Indicators for Evaluation of Regional Reinvigorating through Talent Development

成分

初始特征值初始提取因子方差负荷旋转后因子方差负荷

Total解释方差%累计方差%Total解释方差%累计方差%Total解释方差%累计方差%

111.26666.27166.27111.26666.27166.27111.14265.54265.542 21.85110.88777.1581.85110.88777.1581.97311.60877.150 31.5479.10186.2591.5479.10186.2591.5499.10986.259

·116·科研管理2011年

由于初始因子载荷阵结构不够简明,各因子

的含义不突出。为此采用正交旋转变换,使各变

量在某个因子上产生较高载荷,而在其余因子上

载荷较小。经过3次迭代后收敛,得到旋转后因

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

了评价指标体系较好的结构效度。评价指标体系

旋转因子空间结构如图1所示。统计分析中常使

用Cronbach’sα来衡量信度,并删除信度低的题

项或指标。本研究运用SPSS12.0软件来计算各

因子维度的的Crobanch’sα值。指标体系总体

(值为0.94,且各析出因子Crobanch’sα值均大

于0.85,表明人才强国评价测量指标体系具有较

好的信度。

表3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评价指标体系旋转后因子

Table3The Rotated Factors of Indicators for Evaluation of

Regional Reinvigorating through Talent Development

指标

旋转后因子析出

F1F2F3

X1.900 X2.860 X3.923 X7.847 X8.877 X9.

914

Y1.840

Y2.857

Y3.864

Y4.954

Y9.855

Y11.868

Y12.929

X11.816

Y7.870

Y8.787

Y5.829 Extraction Metho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由人才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结构可知,X1、X2等14个统计指标在因子F1上产生较高的载荷,这14个指标反映了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背景及基础,因此我们将其命名为人才强国战略基础因子;Y7、Y8分别为城镇和乡村恩格尔系数剩余,他们在因子F2上具有较高的载荷,这二个指标反映了区域人民社会生活水平,因此将其命名为社会生活产出因子;Y5为地区GDP增长率,它在因子F3上产生较高的载荷,反映了区域经济产出效果,将其命名为经济增长产出因子。

图1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指标旋转因子空间结

构图Figure1Space Structure of Rotated Factors for Eval-uation of Regional Reinvigorating through Talent Develop-ment

依据旋转后因子载荷阵可以得到F1、F2和F3的因子得分的表达式:

F

1

=0.900x

1

+0.860x

2

+0.923x

3

+0.847x

7 +0.877x

8

+0.914x

9

+0.840y

1

+0.857y

2

+0.

864y

3

+0.954y

5

+0.315y

7

;+0.457y

8

+0.855y

9 +0.868y

11

+0.929y

12

+0.816x

11

F

2

=0.196x

1

+0.227x

2

0.135x

3

+0.225x

7

+

0.210x

8

+0.300y

2

+0.173y

6

+0.870y

7

+0.787y

8-0.266y

9

-0.340y

11

+0.280x

11

F

3

=-0.228x

1

-0.233x

2

-0.241x

3

-0.

334x

7

-0.229x

8

+0.226x

9

-0.304y

1

+0.185y

2

+

0.353y

3

+0.210y

5

+0.829y

6

。+0.105y

7

+0.

134y

8

+0.172y

11

+0.244y

12

+0.175X

11

以特征值贡献率为权,综合因子得分计算公式为:F=0.6554F1+0.1161F2+0.0911F3。通过计算各样本的综合因子得分及排序,人才强国基础因子得分及排序如表4所示。

第4期孙锐,王通讯等:我国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评价实证研究·117·

表4

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效果评价排序结果

Table 4Evaluation Results of Regional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y of Reinvigorating China through Talent Development

区域综合因子得分排名

综合因子得分数值按人才强国

基础因子排名人才强国基础因子得分数值区域综合因子得分排名综合因子得分数值按人才强国

基础因子排名人才强国基础因子得分数值

北京12.1013.41429山西17-.2620-.53045上海21.7222.75724河南18-.2924-.62311天津31.1531.65217湖南19-.3014-.34488浙江4.774.93310四川20-.3015-.35031广东5.605.85852宁夏21-.3121-.54233江苏6.546.62753安徽22-.3819-.49287山东7.249.07038新疆23-.4022-.57429辽宁8.207.20763青海24-.4830-.65963福建9.118.16227甘肃25-.4825-.62861吉林10.0412-.20761广西26-.5029-.65707陕西11.0110-.10289江西27-.5326-.62964内蒙古12.0023-.59742云南28-.5627-.63582黑龙江13-.1316-.40950海南29-.5718-.48575湖北14-.1411-.10956贵州30-.6331-.75221河北15-.1717-.48562西藏

31

-.78

28

-.64743

重庆

16

-.24

13

-.21614

3应用分层聚类法对区域人才强国

实施状况的分析

3.1

分层聚类模型及步骤

聚类就是按照一定的类定义,对所研究的对象分类,聚类可以从给定的数据中搜索数据之间有价值的联系。本文选用分层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 )中的离差平方和法(Ward Method )进行聚类分析。其基本思想是:如果分类正确,同类样品的离差平方和较小,类与类的离差平方和较大,其聚类数学模型如下:

设将n 个样品分成k 类:G 1,G 2,…,G k ,用X (t )i 表示G t 中的第i 个样品,n t 表示G t 中的样品个数,

X (t )

是G t 的重心,则G t 中样品的离差平方和

为:S t =

∑n t

i =1

(X (t )i -X (t ))'(X (t )i -X (t )),k 个类的

类内离差平方和为S =

∑k

i =1

S t 。将类G p 与G q 的距离定义为:D 2

pq =S r -S p -S q ,其中G r =G p YG q ,则

合并类的距离公式:D 2

kr =

n k +n p n r +n k D 2kp +n k +n q n r +n k D

2

kq

n k

n r +n k D 2pq

使用Ward 法聚类的步骤为:首先将n 个样

品各自成一类,

然后每次缩小一类,每缩小一类选择使S 增加最小的两类合并,直到所有的样品归

为一类为止。3.2

聚类分析指标及样本选取

区域人才强国实施状况的分层聚类以以上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的,用于评价区域人才强国实施状况的十七项指标为依据进行分层聚类。样本对象为2007年31个省、市、自治区区域人才强国实施状况的相关统计指标数据。

3.3区域人才强国实施状况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2.0作为数据分析工具,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按照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状况的近似程度进行组合聚类,形成5个类别,如表5所示。

·118·科研管理2011年

表5我国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状况分层聚类结果

Table5The Clustering Results of Regional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Reinvigorating through Talent Development

类别数量按十七项指标聚类

层次类别一2北京、上海

层次类别二3广东、浙江、天津

层次类别三5江苏、山东、辽宁、吉林、福建

层次类别四18陕西、黑龙江、山西、河北、湖南、重庆、四川、湖北、广西、云南、安徽、河南、江西、贵州、甘肃、新疆、青海、宁夏

层次类别五3内蒙古、海南、西藏

上述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状况分层聚类结果,与综合因子得分排序的趋势基本一致,但在某些方面也有差别,如:内蒙古在综合因子得分排序处于中上位置,而按照十七项指标进行聚类则处于第五层次类别,与海南、西藏归为一类。这是由于聚类方法以各样本间的距离(离差平方和)为分析依据,将“距离”较近的对象划归为一类,而非独立计算各样本的得分做出一个相对排名,划为一类的对象间具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因子分析方法提供了一个较为严格的样本因子得分与名次,而聚类分析法则较为清晰的将各区域按照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状况的空间相近程度划分为五个类别,我们可以看到位于一、二、三、五层次的区域数量明显较少(特别是第一、二、五层次),而第四层次的区域数量占据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一半以上,它为我们提供了与综合因子得分排序结果相互补充的数据信息。比较而言,综合因子得分提取了原有数据以综合因子为代表的核心信息,而忽略了次要信息的干扰,因此其排序结果是统计数据核心特征的体现;而按照十七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则包括了指标数据的全面信息,其聚类结论可能更为细致。由结果可知,对各层次的聚类判别基本与实际状况相吻合。

4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以2007年31个省、市、自治区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状况为研究对象,以已有22个相关统计指标为基础,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经过指标的净化、调整形成一套包括17个统计指标的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状况评价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的形成过程规范严格,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为区域人才强国实施评价提供基本的操作工具。

研究应用因子分析得出了评价区域强国战略实施状况的三个因子,即人才强国战略基础因子,社会生活产出因子和经济增长产出因子。三个因子统计意义突出,信息内涵分散,解释了总方差变异的86.259%的信息,挖掘出了统计数据的绝大部分内涵,基本涵盖了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评价的关键因素,因此有助于简化区域人才强国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为研究区域人才战略和评价区域人才工作提供了新依据。本文通过计算综合因子得分,得出了我国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状况评价排序。此外,依据用于评价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状况的十七项指标进行分层聚类分析,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按照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状况的相似程度分为五个基本类别,并与因子得分排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从数据分析结论看,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状况好的区域还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天津等国家科技、经济中心城市和沿海市场化水平较高的省市,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区域在人才质量、数量上具有较好的存量基础,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在不断强化人事人才工作,加快人事改革发展步伐,增强了区域人才活力。从综合因子得分具体数值来看,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效果排名位于不同层次的区域,其具体得分差异较大,这显示出我国人才战略实施效果在不同的区域、层次间具有较大的差距,反映出人才战略实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征。此外,内蒙古、海南、西藏等省份的整体人才战略实施状况及人才强国基础因子均排名末端,聚类分析处于较低的层次类别,显现出本区域在人才存量、增量,以及地区人才工作方面的不足。这种状况往往将导致与经济发展的正反馈,从而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应当引起当地政府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总体发展上看,我国区域人才战略实施状况显示出东强西弱,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由高到低呈梯次分布的格局,并且进一步说明了区域人才工作实施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互动关系。本文研究有助于我们

第4期孙锐,王通讯等:我国区域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评价实证研究·119·

对不同区域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状况做出一个基本判断,期望能够为下一步区域人才战略实施工作提供借鉴。

5研究局限和研究建议

限于研究团队能力、知识水平和研究条件,本研究研究还存在诸多局限。首先,本文采用各类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作为分析对象,限于统计年鉴目前已有的规定内容,尚有其他相关重要测量指标数据难以获取,此外统计数据还存在不精确,数据缺失,甚至失真等情况,因此,仅能得到相对条件下的相对结论。随着我国人才、人事统计指标的健全、完善,我们相信将会取得更精确的评估结论。从系统性和完备性角度看,作者认为人才强国战略落实评估体系应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使用统计指标硬数据进行评价,由于目前统计数据尚难以覆盖“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部内涵,因此,另一部分使用专家(主观)评估模式可以作为前者有益的补充。专家(主观)评估模式可以采取在专家论证会议上集中审查各地报送的相关资料,由评估专家组成员进行打分比较的方式进行。由于时间、人力等限制,本课题组未进行专家评估方面的研究。因此,下一步推动此方面研究的深入开展也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吴江.把握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N].中国人事报,2008-03-11.

[2]王通讯.论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J].中国人才,2003(5):44-46.

[3]吴江.人才强国战略还需科学评估[N].中国改革报,2008-05-19,第4版.

[4]王通讯.基于人才强国战略的人才资源开发[J].中国人才,2005(3):18-20.

[5]吴江.正确把握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J].中国人才,2008(1):26-27.

[6]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人才强国战略理论研究研究报告[R].北京,2009,3.

[7]中国社科院课题组.人才强国战略指标体系研究报告[R].北京,2007,11.

[8]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课题组.人才强国战略指标体系研究报告[R].北京,2007,11.

[9]王学民.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0]科技部.2007年地区科技进步各级指标评价研究报告[EB/OL]..http://www.most.gov.cn/kjtj/tjbg/200806/

t20080619_62573.htm,2008.

Regional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y of reinvigorating China through talent development

Sun Rui1,Wang Tongxun2,Ren Wenshuo2

(1.Shandong Economic University,Jinan250014,China;

2.Chinese Academy of Personnel Science,Beijing100101,China)

Abstract:It is a fundamental task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reinvigorating china through talent development in the new stage of the new century.The method of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method i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the strategy in31provinces,municipalities in China.Three basic factors are got to evaluate the region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and got the rank and the five level about the regional evaluation cross China are also obtained.An objective and operational method is provided,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simplified,as well as a research thought on the evaluate of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the strate-gy in China is proposed.

Key words:reinvigorating a nation through talent;implementation status;regional evaluation;factor analysis;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对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对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对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市场需求呈现出分散化、复杂化、多样化,国界疆域已不能既定企业竞争的领域,全球因素成为了所有企业在企业管理必须考虑的因素。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把握宏观环境,综合协调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生产作业、研究和开发等各个系统的工作,扬长避短,不断进行创新。为了应对种种挑战,企业战略管理应运而生。 关键字:企业战略管理层次内容意义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概述 企业战略管理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以环境为基础的经典战略理论。其中小阿尔福莱德·D·钱德勒全面分析了环境、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互动关联。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哈佛商学院安德鲁斯采用了SWOT分析法,将企业的目标、方针政策、经营活动和不确定的环境结合起来。计划学派代表人物安索夫则将战略区分为企业总体战略和经营战略两大类。20世纪80年代又提出了以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如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波特提出的产业竞争的五种力量和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到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以资源和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21世纪初则出现了以企业网络和整体竞争力为基础的企业(产业)集群理论。通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企业战略管理不断地成熟起来,也提出了较为完整的企业战略管理的定义。 管理学家们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它是整合性的管理理论,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可以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做到可持续发展。 战略管理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分为七个步骤:确定企业使命,确定企业目标,战略态势分析,战略制定,战略评价与选择,战略的实施和战略控制与反馈。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中最主要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战略分析包括对环境的变化(宏观、行业结构)及给组织的影响的分析,对组织的地位、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学习材料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学习材料 温家宝总理XX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一、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着重抓好五个方面: 1、推进教育改革。要对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坚持育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提高办学和人才培养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2、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尽快使所有学校的校舍、设备和师资达到规定标准。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

3、继续加强职业教育。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4、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创建若干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鼓励他们终身从教。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培训,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贫困地区从教。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着力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振兴的关键科技问题,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前瞻部署生物、纳米、量子调控、信息网络、气候变化、空天海洋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

第八章 战略评价与选择

第八章要点 一、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 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是在60年代后期由美国波士顿咨询团提出的,嗣后在策略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因而也称为波士顿矩阵。它特别适用于多元化经营的大公司在规划其各种业务结构时分析其各种业务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1、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的基本结构 P219 该法把一个公司各种战略业务单元所处的地位,画在一张具有四个区域的坐标图上。图中横坐标表示某项业务的相对市场占有率,代表公司在该项业务上拥有的实力;纵坐标表示该项业务的市场需求增长率,代表该项业务的市场吸引力;每个圆圈面积的大小表明了该项业务销售收入的多少。 2、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的战略建议 P220 根据资金流向的不同,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把公司从事的多项业务分为四类:问号类、明星类、金牛类、瘦狗类四类。上述四类业务,从市场占有率的角度出发可以有四种战略方针,即扩大市场占有率,保持市场占有率;挖潜利用,允许市场占有率下降;耗用现有实力,务求短期内回收资金;转让退出。 3、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的局限性 P224 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占有率矩阵应用的假设前提是:行业的吸引力由市场增长率来表示,企业实力由市场占有率来表示;企业销售量大小和盈利的多少是正相关的,公司在各项业务间的资金回收和资金投入是平衡的。这些假设前提大体上是合理的,但也不是无懈可击的。正是这些假设中的缺陷,限制了这种方法的应用。 (1)两个维度的片面性 我们知道,反映一个行业吸引力和企业实力的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而这一方法仅仅以市场增长率与相对市场占有率来表示,显而易见是不全面的。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 引言。 1958 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三个10 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2 国外研究现状。 2. 1 理论贡献。(1)区域平衡增长论。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 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 R. R. Nelson)的低水平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 P. N. Rosenstein- 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 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2)区域不平衡增长论。区域不平衡增长论认为增长过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our)的增长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 O.

Hirschman)的依附理论。(3)区域阶段发展论。倒U 型理论(Reversed U - Shaped Theory) 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 J. G. Williamson)把库兹涅兹的收入分配倒U 型假说应用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区域经济差异的倒U 型理论。他通过分析24 个国家的国际横截面数据和10 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认为国内不同发展阶段区域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地区间收入差异的长期变动趋势大致呈倒U 型。(4)钟型发展理论( Bell Shaped Theory) 1980 年。美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阿朗索(W. Alonso)提出了“钟型发展理论”引入了描述经济发展过程的变化次序模式—钟型模式。在发展初期国家的增长是不平衡的存在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即使在某一区域内用各人口组所占财富比例来衡量社会不平等现象也很突出。由于某一个或几个城市增长很快高速城市化是增长早期的特点。 2. 2 国外典型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战略选择案例。(1)美国区域开发的“均衡”战略。美国在开发不发达地区时采取的是均衡战略其有七个主要措施:一是对不发达地区实现优惠税制;二是由政府出面组建经济开发区帮助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经济;三是以交通运输为重点扶持经济落后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利用财政金融手段鼓励并引导私人企业向落后地区投资;五是优化产业布局拉动经济增长;六是有意识提高劳动力索质注重引导人力资源流向;七是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认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其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人力资源多 寡的重要指标。人力资源的数量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其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 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 (2).了解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国民素质全面提高。 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82年的 5.3年,提高到2009年的9.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00年的10年提高到2009年的12.4年,均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我 国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数达到9830万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经实现从人口 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但是,我国人力资源现状不容乐观。首先,表面数量多,实际数量少,造成人力资源供给不足。虽然人口有13亿,但合格人才却远远不够。 (3).认识我国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面对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广大教师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的教育还不完全适应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 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 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的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 (4).认识强国必先强教的伟大战略 教育强则国家强,这是近现代以来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历史经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世界追赶”,首先要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先发展,要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 本优势。这既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也是教育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我们还应该认识到, 实现这一转化,我们具备非常充分的客观条件: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人口结构已经进入成年型,即以成年人为主的人口构成,人均负担供养人口数量最少;由于经济的发展,个人、家庭的消费比例更多地倾向于教育,这是教育发展的最佳时机。因此,新时期的教育之爱,应该表现在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高质量的教育,真正承担起增生人力资本的历 史重任。 (5).认识教育承担的历史责任 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 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根据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进行教育创新。进行教育创新,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 育体制。要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资源。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和模式,增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能力。推动教育体系的创新,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学习型社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 需求。推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加强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 和沟通。进行教育创新,根本的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改革教学的 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 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业化 (柴寿钢) ——中国企联培训工作委员会第十三次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讨论稿) 同志们: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号召,并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这次会议,之所以把全国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工作会议与中国企联培训工作委员会第十三次工作会议一并举行,就是要下力气落实“决定”精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国企联五年(2003—2007)发展规划要点,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我国企业培训工作的新趋势及新途径。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速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职业化进程”。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既要总结二○○三年度中国企联系统企业培训工作,交流经验,研究培委会后的工作,又要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格评价制度,部署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试点工作。 一、二○○三年度中国企联系统企业培训工作回顾。 二○○三年是贯彻落实中央《2001-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

训规划》(中发<2001>4号文)和中办、国办印发的《2002-2005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重要一年,也是落实《“十五”期间全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纲要》的重要一年。一年来,中国企联系统的企业培训机构,在克服“非典”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切实开拓企业培训新局面的工作中,做出了积极努力,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健全培训组织机构,加强企业培训工作的领导力量。去年七月,在湖州市召开了培委会第十二次工作会议,会议调整增补了培委会委员36名,成立了由51名同志组成的中国企联培训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调整增补了陈光复等6名同志为第四届中国企联培委会主任委员、常务副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各地方、行业企联也针对自身的工作需要,在调整机构,加强领导力量的过程中,注重了企业培训部门的建设,并切合企业培训实际需要,重视具有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经验的人员在培训机构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二)为激励广大培训机构和培训工作者开拓创新的积极性,培委会表彰了二○○二年度天津企联等95家企业培训先进单位和于建邺同志等96名企业培训先进工作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两年一度的表彰形式,在中国企联系统的企业培训工作中,确实形成了学先进、促后进,不断开拓企业培训工作新局面的良好风气。 (三)为造就一支国际化、专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企业战略管理试题及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战略制定: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确定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竞争战略及各职能战略方案,并对可靠的战略方案进行评价与选择的过程。 2、六种力量模型:行业的竞争由潜在竞争对手、现有企业的竞争、替代品的威胁、供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及其他相关利益相关者共同决定。 3、转向战略:当企业现有的经营领域的市场引力微弱,失去发展活力而趋于衰退,或者企业发现更好的经营领域和机会时,为了从原有领域脱身,转移阵地所实行的收缩。 4、集中化战略:指企业或事业部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者集团、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市场上的一种战略。 5、财务战略:是根据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的要求,对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分配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方略。二、判断正误(在正确表述后的括号里划“√”,在错误表述后的括号里划“X”,每小题1分,共7分)

1.1965年波特在其著作《企业战略论》一书中,把企业战略实现要素概括为四个方面。( ) 2.进入威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进入壁垒高低,以及现有企业的反应程度。( ) 3.对企业经营资源进行分析的一个常用工具是波特教授提出的SWOT模型。( ) 4.衡量和评价核心能力能否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标准是占用性、耐久性、转移性、复制性。( ) 5.战略目标制定的原则有关键性原则、平衡性原则、权变性原则。( ) 6.纵向一体化按物质流动的方向可以划分为向前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 ) 7.竞争战略主要类型有成本领先、差异化、一体化。( ) 二、判断正误(每小题1分,共7分) 1.X 2.√3.X 4.√5.√6.√7.X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于1980年和1985年先后出版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两本书,是群体分析方法的代表作。

2020年(发展战略)杨村桥洋溪区域发展思路研究

(发展战略)杨村桥洋溪区域发展思路研究

建德市大城东新城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审议稿) 引言 城市化是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壹种世界性现象,世界发达国家无壹例外地经历过加快推进城市化的过程。21世纪城市化和城市发展表现出区域城市化、城市区域化、城市区域网络化的趋势和特征。国家“十壹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把城镇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我省也提出了“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和城镇集聚。杭州市提出了“壹化带四化”、“壹化七经济”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网络化大均市和城市国际化建设,合力推进五县市发展。从上世纪末以来,建德市壹直把加快推进城市化放于十分重要和突出的位置。于新型城市化潮流中,如何遵循城市化发展规律,积极推进小城镇集群发展和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壹体化,成为建德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壹个重大战略问题。 建德地势狭长,地形破碎,地理特征特殊,城市化发展应由主城区单极化发展向多极化发展转变,这是建德城市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杭黄铁路、临金高速、十里埠综合作业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洋溪、下涯、杨村桥、梅城等乡镇的区位优势将日益凸现,这壹区域,位于建德主城区以东,城镇较为密集,人口相对集中,交通较为便利,经济发展较快,生态环境优美,

竞争活力和发展潜力较强,具备率先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城乡壹体化的自然禀斌和客观条件。通过加快对这壹区域的规划建设,该区域必将成为杭州乃至浙江西部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加快推进的重要区域,也是建德市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载体。因此,提出大城东新城发展思路、加快新城规划建设,显得尤为迫切。第壹章规划依据、范围和期限 壹、规划依据 《杭州市域总体规划》、《杭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杭州西南部中小城市集群发展规划研究》、《建德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建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建德市“十壹五”交通发展规划》、《“俩江壹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安江泷江分区规划》、《建德市“十壹五”旅游发展规划》、《建德市环“三江口”经济圈发展规划》、《建德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等。 二、规划范围 杭新景高速新安江出口以东,以新安江和320国道为主轴,涵盖洋溪、下涯、杨村桥、梅城、三均五个乡镇(街道)的核心区域,规划面积约120平方km。 三、规划期限 2010-2030年,其中近期2010—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基准年为2009年。 四、规划目的

人才强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 人才强国制定和实施,是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一项国家的重大战略,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解决了中国人才资源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战略目标与重大问题,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鸿篇巨制中的一个壮丽篇章。 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这里,“强国”,是指增强国力、振兴国家,即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对此,《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指向是建设“现代化强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与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和协调,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进入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意义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也是中国到2020年和到本世纪中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 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是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必须有“人才资源强国”作支撑,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因此,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应当落在“人才资源强国”的建设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上,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的进程,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活力旺盛,既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大军,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战略由来 改革开放之初,随着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 剧增长,人才问题日益突出。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国策,使大批知识分子和各类人才走上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围绕人

2020年(发展战略)首都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发展战略)首均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首均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壹、北京和首均经济圈地区合作的主要途径 以北京举办奥运会为大背景,形成北京和首均圈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应当是合作的基本原则。具体的合作途径,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产业合作 产业合作的主要领域有: (1)周边地区为北京市场提供农副产品生产的合作 目前北京的绿化美化工程,对林木、花草、草皮等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北京庞大的消费人口,对鲜活农副产品的需求也很大。首均圈地区利用地理位置接近的优势于这方面将有比较大的作为:大力发展花木种植业,发展无公害蔬菜、瓜果的种植,发展现代养殖业,为北京提供优质的肉禽蛋奶等农副产品。 (2)首均圈地域间旅游业的合作 北京是国内旅游热点城市之壹,去年仅接待国际游客就达310万人次。延伸旅游、构筑首均圈旅游的大市场,是首均圈区域合作的当务之急。天津、承德、秦皇岛和迁安、涿州、易县等地,原来就是旅游胜地,抓住这壹历史性机遇,本着“开放大市场,发展大旅游,构建大产业”的原则,整合旅游资源,把发展“奥运”旅游作为未来5年的大目标,使首均圈能够扩大旅游经济的受惠面。 (3)首均圈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合作 利用北京工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企业外迁的机遇,促进首均圈内落后地区的工业化

进程。北京现有壹些和首均功能不相符、特别是和首均严格的环保要求不适应的工业企业,退出北京是历史的必然。例如,首钢XX公司将壹部分钢铁的生产转移到河北迁安,就是壹个很好的例证,而北京类似的企业仍有很多。首均圈的壹些有条件的地区,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有选择地接收退出北京的企业,建立和京津等发达地区互补的产业结构,大力推动当地的工业化进程。笔者曾建议于秦皇岛建立隶属北京市的滨海特区,其中的工业区能够专门用来吸引北京的转移企业。[i] 2.市场合作 首均圈的核心区域京津唐地区,于经济上的互补性很强,但经济协作水平不高,这是事实,也是首均圈发展的最大的制约因素之壹。加强首均圈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点,应当是进行相互之间的市场合作。 均市经济圈的形成,是市场化和城市化的结果。对北京而言,开放市场以吸引各类资源向城市中心的集中,是北京能够持续发展的保证。北京作为中心城市,同时作为壹个巨大的市场,有着极强的消费能力,而这个市场的需求又是北京自己所不能满足的。为了北京本身的发展,也为了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北京必须更加开放市场,给予周边地区平等的竞争机会,以市场来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对首均圈的周边地区而言,充分利用和首均空间联系的优势,抓住市场机遇,选择合适的产业、企业和产品,占领首均市场。其中,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吸引大企业来此建立以北京为市场的产品生产基地,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知识点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 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从整体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③要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发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学技术竞争。科学技术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提供着基础和动力。科学技术竞争已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占据了它,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依赖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科技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人的素质提高要靠教育。要实现我国发展的目标,就要走科教兴国之路。

了解我国在科技和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①成就: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农业技术领域,杂交水稻技术等已居世界领先水平;航天事业成就辉煌;人类基因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等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已在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在改革中迅速发展,已基本上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远程教育方兴未艾;职业教育初具规模;民办教育迅速发展。 ②差距: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的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也还有很大的差距。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科教兴国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抉择。我国科教和教育虽然取得很大进步,但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现代化建设还有一定距离。科教兴国战略强调优先发展科教和教育,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教育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驱动力。

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

中心带动:率先发展扬风帆 ——论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之一 (一)如果说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一部分地区率先发展则是其中最响亮、最动人的音符。 如今,陇原大地,新的发展乐章已经奏响。刚刚结束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这是甘肃崛起的新号角。 此中,一个?音符?最值得期待:支持兰州率先发展,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这是兰州、白银的新使命。 (二)?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改革开放之初,小平同志这句话,拉开了一部分有条件、基础好的地区率先发展的大幕,也成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理论源泉。 放眼全国,东部地区率全国之先,而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每一项重大战略,也有其?率先?的城市布局。立足甘肃,以至西北,区域发展同样呼唤自己的?龙头?。这里,兰州之于甘肃,如东部之于全国,是?龙头?的必然之选。 从区位看,兰州处于大西北?座中四联?的特殊位臵。从历史看,兰州始终在国家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从现实看,经过60年积累与发展,兰州综合实力大大提高。可以说,我省区域发展战略支持兰州率先发展,既是?兰州战略?的新接力,又是兰州、甘肃发展的再出发。 (三)率先发展,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理念。 在我省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不可避免会遇到种种困难。率先发展,意味着会首先触及矛盾、面对困难。为此,作为一种责任,率先发展,决不能绕着困难走,而是要在改革上

先人一步,在发展上快人一拍,率先搬掉?拦路石?,率先趟出新路子。 而且,在新的发展时期,兰州的率先发展,决不能单纯追求速度率先,也不能延续传统发展模式。作为一种理念,率先发展,就是要彻底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发展观念、思维惯性、发展方式,率先科学发展。 一定程度上说,中心城市发展的责任和理念,直接影响区域发展战略的成败。中心城市只有敢为人先,率先发展,科学发展,方能不负?龙头?使命。(四)堪当?龙头?大任的,不仅限于单个中心城市,还有都市经济圈。 近年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领跑?全国发展,展现了都市经济圈的魅力。它也说明,在市场化、城市化趋势下,都市经济圈越来越成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若是再早些年,都市经济圈对于甘肃,还只是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但现在,交通、通信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张,加上兰州、白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优势相补、经济相连,让兰白都市经济圈成为可能。省委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积极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既扩展了兰州率先发展的空间,更推开了甘肃跨越的?机会之窗?。 (五)?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心带动,源于中心,更高于中心。 中心带动,关乎战略大局,这是我省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这意味着,兰州以及兰白都市经济圈,将成为我省区域发展最重要的战略平台,将担负起带动甘肃、辐射西部、面向全国的战略重任。 换而言之,兰州和兰白都市经济圈,都要跳出就兰州谋划兰州、就经济圈思考经济圈的圈子。一方面,要服从全省区域发展目标,挑起?龙头?重担;另一方面,要主动融入

区域产业的发展战略的基本模式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 前言 内容提要 第七章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第三节战略抉择 第四节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第八章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第一节增长极理论 第二节核心-边缘理论 第三节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第四节圈层结构理论 第九章区域土地利用与保护第一节土地和土地利用

第二节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第四节优势区规划 第五节土地保护 第十章区域产业规划布局 第一节产业的分类及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第二节第一产业规划布局 第三节第二产业规划布局 第四节第三产业规划布局 第十一章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节区域交通运输规划 第四节区域给水、排水规划 第五节区域电力规划

第六节区域电信规划 第十二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 第三节城镇发展战略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 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五节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 第十三章区域环境规划 第一节区域环境特征与环境规划要求 第二节区域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 第三节区域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第四节区域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要点 第七章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

战略这个词本是军事上的用语。军事战略指对战争全局的谋略和谋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略研究已超出军事的范围,被引伸到经济、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等领域。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的《经济发展战略》著作出版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逐步受到重视。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亦广泛开始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战略这个概念,泛指带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谋划。战略研究对推动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战略研究具有如下特征: (1)全局性。研究对全局发展有指导意义的规律和影响总体目标实现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2)长远性。不仅要研究全局整体的发展方向,而且要研究自始至终的整个发展过程。 (3)综合性。任何一种战略谋划都不是单一的,都必须综合考察社会经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如科技、经济、社会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问题,整个发展潜力问题等。 (4)层次性。事物系统结构的层次性,决定着为其发展服务的战略研究具有结构层次性,对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应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因此,一个战略方案常常是具有多层次结构(子战略)的有机整体。各个子战略服从于整体战略。

试评价战略管理理论各学派的优缺点

试评价战略管理理论各学派的优缺点战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大可用于国家,小可用于个人。系统的战略思想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现代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目前战略管理理论已在企业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孙子兵法》开篇说:“兵者,国之大事也”。外国人翻译成“战略是国家大事”。而战略的概念在用于企业后,便成为指导企业根据经营环境和自身实力确定经营目标、分配关键资源、组织各类活动的方针、政策和方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进行一个好的战略管理,不仅是企业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是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结果,并且随着环境的变化,战略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和演变。 战略思想10大流派是战略管理上十分著名的思想。由明茨伯格、阿尔斯塔兰德和兰佩尔等梳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势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及结构学派等十大流派。但是只有把这几个学派整体来看,才是完全的理解战略管理。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10大学派的优缺点。 一、设计学派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战略管理是有控制、有意识的思想过程。 设计学派是一个精确定义的过程。主张的是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严谨缜密,同时战略应该简明清晰,易于理解和执行。 代表人物:安得鲁斯(哈佛商学院教授)1971年《公司战略概论》 主要观点:战略规划是有一个有意识控制的思想过程,战略的规划和控制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负责。企业战略管理应当清晰,简明,易于理解和贯彻上佳的战略应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有充足的弹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主要贡献:SWOT分析模型(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 设计学派的优点:将战略当成概念化(conception)的过程,强有力的CEO在该学派论点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设计学派在可操作性强,或稳定性强(不确定性小)的条件下比较适用。 设计学派的缺点:第一,优势与弱点的评估。设计学派将战略制订者(CEO)

人才强国

人才强国 摘要:“人才强国”是我党和国家的一项建设战略,而人才强国战略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人才观的发展和运用,随着2011年高考的结束,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正在一步步稳步地实施,从2001年提出至今,人才强国战略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很多人才,推动经济发展,但是,现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人才强国战略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些问题,随着世界的发展,人才强国战略也需要完善。 关键字:人才强国人才知识教育 Revitalizing China through talents Abstract:“Strateg y of qualified talents” is a constructive strategy presented by the party and state. It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arx’s talent conception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With the end of the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in 2011,our strategy is implemented step by step steadily. Since proposed in 2001,and now this strategy has made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 Strategy of talent powerful nation provides many qualified talents to China's modernization and promotes economic development。But with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talent strategy also changed and causes some problems inevitably. With the changes of world, strategy of reinvigorating our country through trained personnel needs to be consummated continuously. Key Word: Revitalizing China through talents talents knowledge education 人才强国的理论 在改革开放之初,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开始发生转移,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在党和国家的努力下,经济开始飞速发展,而这同时也带来了对人才的需求,并且这种需求急

对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解和认识摘要: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的总体性管理,是企业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的基础。它通过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以及战略执行结果的反馈信息等,制定相关的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企业战略管理追求企业的长期生存、发展和战略竞争力的提高,重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发展潜力,对于提高企业经营业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控制战略反馈 一、企业战略管理的概述 企业战略管理的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以环境为基础的经典战略理论。其中小阿尔福莱德·D·钱德勒全面分析了环境、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互动关联。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哈佛商学院安德鲁斯采用了SWOT分析法,将企业的目标、方针政策、经营活动和不确定的环境结合起来。计划学派代表人物安索夫则将战略区分为企业总体战略和经营战略两大类。20世纪80年代又提出了以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如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波特提出的产业竞争的五种力量和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到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以资源和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21世纪初则出现了以企业网络和整体竞争力为基础的企业(产业)集群理论。通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企业战略管理不断地成熟起来,也提出了较为完整的企业战略管理的定义。 管理学家们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它是整合性的管理理论,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可以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做到可持续发展。 战略管理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分为七个步骤:确定企业使命,确定企业目标,战略态势分析,战略制定,战略评价与选择,战略的实施和战略控制与反馈。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中最主要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战略分析包括对环境的变化(宏观、行业结构)及给组织的影响的分析,对组织的地位、资源及战略能力的分析和与组织有关的个人和团体的价值观和期望、愿望、要求、反应及其影响、制约的分析。战略选择涉及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方向,进入的市场类型,进入的方式。它是一个管理评测问题,不是一个完全理性的过程和纯逻辑的行为。战略实施是将战略转化为行动。主要涉及:如何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层次间分配、使用现有的资源;如何使用外部资源;调整组织机构,影响,组织(管理组织)变革的技术、方法。 二、战略分析 环境是由企业无法控制的众多因素构成的,企业只能适应环境而不可能让环境来适应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企业无法预知外部环境的变化规律,因此企业必须密切关注环境的变化,随时做好适应环境变化的准备。企业面临的环境包括

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第2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教案湘教版必修二.doc

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1.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区域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综合思维) 2.通过对区域发展战略的分析,理解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形成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 3.通过对某区域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的分析,认识区域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区域认知) 4.能够调查、查阅、收集、分析某区域的相关背景资料。(地理实践力) 一、区域发展战略 1.含义:是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2.特点: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 3.制定原则:需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 二、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1.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2.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 (1)改革开放之前: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2)改革开放以后: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 (3)新时期 ①继续推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战略。 ②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③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三、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长江经济带概况 (1)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 (2)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1%。 (3)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导向: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1.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总人口已超过1亿,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 2.协同发展的可行性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 3.定位:国家重大战略。 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 4.重点: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5.目标 (1)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道路。 (2)使京津冀地区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创新增长引擎和生态修复示范区。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 )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 (4)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点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 (5)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关于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世界城市群 B.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 C.北方地区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D.新型城镇化发展示范区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皆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比较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