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海水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海水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海水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海水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2010年 7月July 2010 第27卷 第7期海洋开发与管理V ol 27 N o 7 我国海水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沈明球1,周 玲2,郝 玉2

(1 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 上海 200137;2 国家海洋局北海信息中心 青岛 266033)

摘 要:文章阐述了我国海水综合利用现状,对多年海水日淡化量和海水冷却年利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了我国海水综合利用发展趋势及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 键 词:海水综合利用;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

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淡水仅占2 5%,海水占97 5%。海水利用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1]。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技术,向大海要淡水、要资源,是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 海水综合利用现状

我国对海水的利用主要包括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利用3方面。通过 八五 九五和 十五科技攻关计划的支持,以及!海水利用专项规划?的实施,在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并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1 1 海水淡化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

1 1 1 海水淡化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始于1958年,起初采用的是电渗析技术,以后逐步过渡到反渗透技术和蒸馏技术。1982年,在西沙永兴岛建成第一个200t/d的电渗析海水淡化站。

八五 九五期间,海水淡化技术发展得很快,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2000年,在浙江嵊泗县、山东长岛县和大连长海县獐子岛相继建立了日产千吨级的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 十五期间已经进入工程示范阶段,采用反渗透技术先后建成日产万吨级的河北沧化集团亚海海水淡化装置、山东荣成市石岛海水淡化工程和鲁北化工海水淡化装置。2004年,在青岛华欧海水淡化公司和山东黄岛电厂建成3000m3/d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并投入运行,这是国内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设计、自主加工制造的蒸馏淡化装置,是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海水淡化装置中以反渗透和低温多效居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6月底,反渗透装置套数有45套,占总装置数量的86 5%,低温多效4套,占总数量的7 7%,其他技术基本持平。

截至2009年7月,我国已建海水淡化工程总产水量中,低温多效约占34 8%,反渗透约占62 6%,多级闪蒸和其他方法约占2 6%。

1 1

2 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海水淡化研究起步比较早,但目前仍处于产业化初级阶段,整体水平与世界相比差距较大。 十一五以来,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海水淡化产业快速发展,海水淡化的成本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约7元/t降至目前的约5元/t。沿海各地相继出台建设日处理10万~ 20万t的大型海水淡化项目规划,全部建成后,我国海水淡化规模将会达到195 8万m3/ d。2006年至2009年下半年之间,我国建成的海水淡化工程有1/2以上的工程淡化规模达到了日产万吨级以上。这些项目中,规模最大的是采用低温多效蒸馏法建设的天津北疆电厂海水淡化工程,该工程建成后规模将达到40万m3/d。

从图1可看出:我国海水日淡化量自2002年开始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海水日淡化量开始快速增长。其中2006年海水日淡化量为2004年的4倍多;至2009

24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

年我国海水淡化量已超过18万m 3/d,为

2001年的近10

倍。

图1 我国海水日淡化量年变化

1 2 海水直接利用

海水直接利用是指以海水为原水,直接代替淡水作为工业用水和大生活用水。1 2 1 冷却水

我国海水直流冷却有近70年的应用历史,循环冷却技术水平近年不断提高,并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循环冷却千吨级和万吨级示范工程运行良好,并进入了10万吨级产业化示范阶段。应用最多的行业是电力、石化和化工等,火电厂和核电厂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已有一定规模,电力企业利用海水作冷却水量约占全国海水作冷却水总量的90%。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厦门和深圳等沿海城市的近百家单位均有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用水的实践。

我国海水冷却年利用量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中2002年和2006年为快速增长阶段,分别比上一年增加50亿m 3和52亿m 3;2000#2008年平均每年增加28 9亿m 3,其中2008年海水冷却年利用量是2000年的1 77倍。

2008年我国利用海水作冷却水用量已达531亿m 3/a 以上。1 2 2 大生活用水

通过 九五 十五 的科技攻关,大生活用海水技术进一步完善,我国沿海的部分城市已经将它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有关资料显示:利用海水冲厕已经成为香港城市供水的一大特色,每年节省淡水约2 12亿t,占香港总用水

量的18%左右,在缓解水资源不足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大连较早实施海水冲厕的示范,天津塘沽的外滩公园已经在应用海水冲厕技术,青岛和深圳等地相关项目也正在建设中。

我国已拥有大生活用水关键技术如:海水净化技术、防生物附着技术、大生活用海水后处理技术和大生活用海水的集成技术等。另外,我国也有技术创新如:高盐度污水处理、耐盐耐污微生物的驯化培养、耐盐耐污藻类的培养、新型高效海水用絮凝剂和混凝剂等。大生活用海水是解决我国沿海城市和地区淡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1 2 3 农业用水

海水农业开发研究工作被列入我国沿海部分省市 十五 发展规划和重大科技攻关专项计划中。国家 863 计划耐海水蔬菜项目已通过国家验收,10余种海水蔬菜试验成功和大量 盐生植物 培植生长,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由此标志我国利用海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向海水要效益进入起步的新阶段,前景广阔,潜力巨大。1 3 海水化学资源利用

我国经过 七五 八五 九五 科技攻关,在天然沸石法海水和卤水直接提取钾盐、制盐卤水提取系列镁肥、高效低毒农药二溴磷研制、含溴精细化工产品及无机功能材料硼酸镁晶须研制等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五 期间开展了海水直接提取钾盐产业化技术、气态

第7期沈明球,等:我国海水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25

膜法海水卤水提取溴素及有关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我国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经过40余年的发展和积累,已在山东、河北和天津等地建成数家万吨级规模的浓卤水制取硫酸钾厂,国家 十五攻关项目1万t/a海水提取硝酸钾示范工程也在天津建成。

此外,海水制盐作为我国传统的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产业,2007年我国海盐年产量已达到3203 77万t,是世界海盐第一生产大国。

2 海水综合利用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海水综合利用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十一五期间出台了我国第一部!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等国家和地方重要政策、规划中体现了对海水综合利用产业的重视。2009年以来,沿海省、市出台或正在制订 十二五期间海水利用规划。近期,国家海洋局陈连增副局长在赴天津调研时又对今后的海水利用工作提出了5点要求。

可以预见,21世纪海水综合利用业作为淡水资源的主要补充途径,将会在我国众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 1 海水淡化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

2 1 1 海水淡化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海水淡化主要采用反渗透和低温多效法技术。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应用于市政供水具有较大优势,如投资10亿元利用反渗透淡化工艺建设的10万t/d青岛百发海水淡化项目,将在2011年底建成,该项目产生的淡化水将并入市政供水管网,可以满足50万人口的用水需求[2]。而对于具有低品位蒸汽或余热可利用的电力、石化等企业来说,制备锅炉补给水和工艺纯水,则采用低温多效蒸馏技术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国外大部分海水淡化厂都是和发电厂建在一起的,这是当前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主要建设模式。我国也应积极发展海水淡化的 水电联产模式,利用电厂的蒸汽和电力为海水淡化装置提供动力,从而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降低海水淡化成本。这不仅符合我国关于沿海地区积极利用海水淡化的产业政策,而且可为当地储备淡水资源,保证当地居民和工业用户的淡水需求。

今后,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技术在我国将得到共同发展,成为我国海水淡化的主流技术。各种海水淡化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但也存在不同的缺点,究竟哪种方法最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是绝对的。在具体选用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包括规模大小、海水水质、淡化水用途、能源费用和气候条件等。各地应根据当地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海水淡化方式,支持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1 2 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趋势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现进入典型示范推广应用阶段,今后面临的长期任务是技术升级,即提高核心技术水平,提高核心装置的国产化率,并进一步提高淡化效率,降低淡化综合成本[3]。

目前,海水淡化综合成本明显高于居民自来水价,但与工业自来水价基本持平,海水淡化应用于企业自备供水已是经济的、可行的,但大规模应用于沿海城市的市政供水可行性不大。在未来几年,海水淡化技术仍将主要应用于海岛和沿海地区的工业企业,或与工业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市政供水领域。

可以预测,不久的将来海水淡化综合成本不但低于工业用自来水价,而且在居民自来水水价区间中,海水淡化技术应用于沿海居民供水也将是经济可行的,海水淡化技术将不限于沿海岛屿和企业供水,而且将大规模地应用于市政供水。

2 2 海水直接利用

海水直接利用将主要用于工业冷却(占90%)和城市生活用水,同时也包括海水脱硫、海水灌溉和海水空调等。

2 2 1 海水冷却

工业冷却水约占城市用水的50%,开发利用海水资源,代替淡水做工业冷却水是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26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

截至2008年,全世界海水冷却水量已经超过7000亿t,日本工业冷却水总用量的60%为海水,每年高达3000亿t;美国大约25%的工业冷却用水直接取自海水,年用量约1000亿t;我国海水冷却水用量超过500亿t,在技术和海水取用量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

目前,国内外都以直流冷却为主,但随着!国际环境保护(无公害)公约?的出台,直流冷却技术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并逐渐向无公害方向发展。循环冷却技术其取水量和排污量较直流冷却均少95%以上,有利于保护环境,应用前景十分广泛[4],尤其在电力、石化和化工等行业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2 2 2 大生活用水

利用海水作为大生活用水(海水冲厕)代替城市生活用淡水,是节约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据统计,把海水作为大生活用水可节约35%的城市生活用水,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2 2

3 海水脱硫

海水脱硫具有工艺简单、系统可靠、脱硫效率高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已在美国、英国和挪威等国家运行。我国第一套海水脱硫装置于1997年在深圳西部电厂建成,福建后石电厂和青岛发电厂二期都采用海水脱硫。海水脱硫技术适合我国综合技术水平与运行管理水平的要求,在我国推广应用潜力巨大。

2 2 4 海水灌溉

国外用海水大面积灌溉种植作物已取得较好的成果:如沙特早在国家经济第六个发展计划(1995#2000)中就将 海水灌溉农业置于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以色列及阿尔及利亚等国将海水和淡水以一定的配比混合作为作物灌溉水;美国已培育出用海水灌溉的可作为饲料的海蓬子SOS 7号和SOS 11号;印度用海水灌溉860万hm2海滨沙丘,收获了200万~ 250万t谷物;我国也进行过海蓬子、大米草等耐盐植物的栽培实验,以及虹豆、西红柿和水稻等经济作物和粮食品种的耐盐实验。海水灌溉农业的发展将有效遏制沙漠化不断侵占耕地的恶劣形势。2 2 5 海水空调

海水空调是利用海水源热泵技术,抽取一定深度的海水用作冬季热源取暖和夏季空调制冷,以此节约能源。

我国海岸线漫长,有众多的岛屿和半岛,尤其是黄海、渤海地区有很好的水温条件,在开发海水空调方面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海水空调前景广阔。大连市 十一五期间海水空调使用面积近800万m2,该规划实施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万t,减少二氧化碳和烟尘排放1万t余。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2009#2015)将海水综合利用作为培育发展的四大潜力产业之一,继奥帆大剧场、奥帆博物馆、开发区千禧龙花园海水空调投入使用后,海水空调在青岛的前景越走越广阔,作为西部老城区改造的重头戏,小港湾和记黄埔93万m2的商住区也计划使用海水空调给居民供暖。

2 3 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

海水淡化后的浓盐水中各种化学资源的浓度基本上为原海水的2倍,用这种浓海水制取食盐,提溴,提钾,可大幅度降低能耗,提高提取率,发展前景广阔。

利用海水淡化、海水冷却排放的浓缩海水,形成海水淡化、海水冷却和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体现。

2 4 深层海水利用

随着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深层海水的开发利用前途十分广阔,主要应用领域为:深层海水培育细微海藻、加工成药品、加工食品、保健品、开发食品添加剂、人工养殖以及海水休闲娱乐等方面。

目前,全世界将深层海水产业化经营的国家只有美国和日本,我国台湾省深层海水产业目前已逐步走向商业生产。我国内地深层海水开发利用还在发展起步阶段,据调查上海等地已将深层海水用于食品添加剂等用途。

今后,我国将主要在深层海水用于食品添加剂和利用深层海水能源等方面进行探索,深层海水的利用作为新兴产业将逐步得到开发与利用。

第7期沈明球,等:我国海水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27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海水利用虽然起步较早,但存在发展慢、规模小和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 1 海水利用发展慢、规模小

我国海水淡化水日产量仅占世界的0 1%左右;海水作冷却水用量仅占世界的6%左右;海洋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的附加值、品种和规模等方面与国外都有较大的差距。

3 2 海水淡化成本仍相对较高

海水淡化吨水成本虽已降到目前的近5元,但相对于大部分沿海城市偏低的自来水价格而言,仍然偏高,这是制约海水淡化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因素之一。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海水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较少;设备制造及配套能力较弱;缺乏统筹规划和政策法规的引导;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市场机制不完善。

4 结论与建议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尤其是在北方沿海地区,水资源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这个地区的社会发展。向大海要淡水,大力推进海水综合利用以满足沿海地区的发展需求,是沿海地区的战略选择之一。

我国的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利用,已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条件。今后,应将海水淡化同海水发电、海水化工和海水供热等过程结合起来,大力提高海水年直接利用量,使海水淡化成为海水综合利用生态产业链的一部分,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海水利用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一是海水利用的技术不断成熟,海水利用成本不断降低;二是以节水为核心的水价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三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这无疑为海水利用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海水淡化技术的广泛使用,离不开相关政策与机制的支持,此外还需进一步优化技术工艺,降低成本,同时减小海水淡化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我国的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确立海水利用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2)强化示范,加快海水利用的技术研发和示范步伐,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3)加大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力度,从容应对加入WT O后的严峻考验;

(4)加强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法律法规、标准化研究工作和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强化依法管理;

(5)组织、成立我国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协会,规范行业内竞争行为,提升我国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的国际竞争力;

(6)在大力发展海水利用产业的同时,我们必须放眼未来,重视对其环境影响的研究,摒弃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以预防污染作为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海洋局.海水利用专项

规划.2005:1.

[2] 陈勇.淡化海水明年进你家[N].青岛早报,2010-

01-09(13).

[3] 付玉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阶段及特点研究

[J].海洋发展战略研究动态,2009(7):16.

[4] 周洪军 我国海水利用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J].海洋信息,2009(4):21.

浅析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

浅析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中的优势和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战略是,着力改善海水养殖环境,加强海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构建病灾风险预警体系,及时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海水养殖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深海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重视海水养殖相关技术的研发推广;加大政策扶持,提高海水养殖户生产积极性;科学制定海水养殖发展规划,适度控制规模。 关键词:海水养殖;发展规划;研究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确定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将渔业发展中心由捕捞业转向养殖业。2008 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为4895. 6 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340. 3 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27. 4%,海水养殖业在中国水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一直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的30% 以上,水产养殖总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 左右。 一、海水养殖业发展优势 1.海水养殖资源丰富,碳汇功能突出 海水养殖资源的丰富程度关系到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中国海域面积居世界第四,邻接中国大陆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大气候带,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水深在200 米以内且适宜于渔业生产的大陆架面积为227. 0 万平方公里;沿海滩涂宽广,适宜于养殖的面积有133. 3 万公顷。中国不仅是农业大国,而且是海洋大国。进入21 世纪之后,在陆地资源有限和开发空间受到制约的情况下,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水养殖业。 2.海水养殖品种多、产量高 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2000 年世界海水养殖品种为99 种,在中国养殖生产的品种有67种,占总数的2/3。其中鱼类35 种、甲壳类14 种、贝类42 种、藻类8 种,中国养殖生产的品种分别有18 种、9 种、30 种和8 种。 3.市场前景广阔 联合国营养组织和粮农组织研究发现,鱼类是人类21 世纪最佳动物源蛋白质,全世界有1/6 人口将鱼类作为主要的动物蛋白质来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海水养殖产品相对于畜产品,在满足居民需求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一方面,海水养殖产品不同于畜产品,产品差别使得海水养殖产品拥有自身的市场;另一方面海水养殖产品属于高档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海水养殖产品的需求增长更快。

水产养殖发展前景

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分析 发布时间:2011-05-03 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非常看好,据了解,中国内陆可养水面为2734万公顷,目前仅开发利用536万公顷,只占可养面积的19.6%。但是我国传统水产养殖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主要是因为甚而设施简陋,经济基础薄弱,长期破坏性经营造成了设施的老化,另一方面养殖水域环境条件不断恶化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如何,可持续利用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世办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分析:世界水产养殖以亚洲一些国家最为发达,主要有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诸国。我国是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养殖经验丰富,养殖技术普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调整了发展重点,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海水养殖由传统的贝藻类为主向虾类、贝类、鱼类、藻类和海珍品全面发展;淡水养殖打破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的传统格局,鳗鲡、罗非鱼、河蟹等一批名特优水产品已形成规模。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多种,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发展迅速。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水产品是人类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它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而且数量和比例符合人体需要,特别是含有人体需求量较大的亮氨酸和赖氨酸。水产品中的结缔组织含量远比畜肉少,鱼类肌纤维较短,蛋白质组织松散,水分含量高,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把营养性需求作为食品消费的第一需要,水产品的消费比重上升是大势所趋。 农林牧渔行业报告目前全球供人类消费的水产品约4800万吨,仅45%源自水产养殖,而全球人口2030年将增加20亿人口,如果人均消费量维持不变的话,所需水产品将增至约8500万吨。由于传统捕捞渔业已达到最大产量水平,发展水产养殖是填补水产品供需缺口的唯一途径。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渔业资源更显得匮乏,因此发展水产养殖是我国水产业的必然趋势。 水产养殖业在我国有良好发展前景- 新华网北京4月26日电(记者董峻)农业部副部长齐景发日前说,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水产养殖业在中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世界水产养殖学会和中国水产学会共同举办的“2002年世界水产养殖大会”日前在北京举行。齐景发在大会上做主题报告时说,中国地区间水产品消费极不平衡,沿海地区有的地方人均高达40公斤,内陆地区有的人均消费量不到1公斤,说明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从国际市场看,世界水产品产量主要来自天然捕捞,在当前全球渔业资源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捕捞产量不可能有大的增加,国际水产品市场的供求矛盾将为中国以及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客观需求。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以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组合形式及形成、发育、变形、破坏规律。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狭义构造地质学侧重于对中、小型地质体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演化等。广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从地壳演变至岩石圈结构,从重要造山带至板块边界,从显微构造到晶格错位,几乎涵盖了10_8?108cm的所有地质体。近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得到了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岩石圈的演化和三维岩石圈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这些研究使得构造地质学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构造解析构造学本质上是对地质体变形和演化的认识,构造地质学强调野外实地观测,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构造解析法。构造解析是对地质体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分析解释,内容包括对地质体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气几何学解析是指对地质体的产状、规模、组合形式进行研究,进而概化为构造模式。运动学解析主要研究地质体在构造作用中发生的变形和位移。动力学解析是在几何学解析和运动学解析的基础上,反推构造应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分析和解释该研究区域的构造演化史。 2.研究现状步人20世纪后,构造地质学开始从形态描述逐渐进人对地质体的成因和力学分析研究中,由定性观察转入定量研究,由几何学研究转人运动学、动力学的领域。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引人,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极大地进步,促进了构造地质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尤其20世纪60年代后,以板块构造为主的各种新理论的提出,促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2.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相关研究1968年前后,地质学家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全球统一的角度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将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划分为刚性岩石圈和塑性软

我国海水养殖现状

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的海水养殖产量呈逐年递增态势。从80年代开始,传统的水产养殖业已由小范围、分散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1985年产量达到125万t,1995年增加到722万t,2005年达到139万t,2005年产量是1985年的11.1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50余年间,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经历了三次热潮。第一次热潮以藻类养殖为代表,第二次热潮以对虾养殖为代表,第三次热潮以扇贝养殖为代表,近年来以海水鱼类养殖为代表的第四次热潮正在兴起。 1990~2006年中国海水鱼养殖产 量 中国的海水鱼类养殖虽然发展的相对较晚,但随着海水鱼类苗种繁育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设施养殖技术与模式的不断创新,近年来海水鱼类养殖产量呈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图1990~2006年中国海水鱼养殖产量)。2006年全国海水鱼类养殖产量715275t,其中海水网箱养殖产量342387t,工厂化养殖产量85718t,分别占海水鱼类养殖总产量的47.87%和11.98%。在海水鱼类养殖产量中,主要10个养殖品种(类)的产量为436305t,占总产量的61%。2006年全国10个主要养殖鱼类的产量情况如图所示。我国海水鱼类养殖的主要方式有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2006年全国海水网箱养殖产量达到34.24万t。普通小型网箱养殖面积2545.4万m2;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有3800多个,养殖水体51.8万m3。海水网箱养殖已发展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世界上海水鱼类的种类约有1.3万种。我国有海水鱼类1694种,现已开发的约60种,产业化的约30种。海水鱼类养殖,尤其是海水网箱养殖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就业前景调查

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就业前景调查

————————————————————————————————作者:————————————————————————————————日期:

广东海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研题目: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就业前景调查 小组成员: 院系专业班级:___水产学院 时间: 2012年4月9日 指导教师:_______ 评阅成绩:______________ 编号:

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就业前景 摘要:作为一名水产养殖专业的大三学生,明年也即将踏出校门走出社会,从事水产养殖行业,但我们对水产养殖的相关行业与前景以及就业情况都不了解,使得我们比较盲目,迷茫。进行这次调查能让我们充分了解养殖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与前景,其所需的人才,能让我们更好地针对以后的就业进行相关学习,为我们提供以后的就业方向与信息,所以就有必要进行这样一份调查。 关键词:水产养殖就业 1 我国水产养殖业现状 渔业作为一种传统产业,在近代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中显现出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水产养殖业,最近30年里,在全球动物性食品生产中增长最快,而中国对水产养殖产品的生产贡献率最大,最近几年,中国水产品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水产品养殖产量的2/3,可以说,中国水产养殖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是世界淡水养殖大国,淡水产品产量世界第一。我国水产养殖面积575万公顷,其中淡水养殖面积441万公顷,占除江河之外的全国内陆水域总面积的45%。广东、湖北、江苏、湖南和安徽等地,是中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基地,淡水养殖业相当发达。我国淡水鱼类约800种,占鱼类总数的1/3,淡水养殖品种约140种,其产量的70%为青、草、鲢、鳙、鲤、鲫、鳊等“当家鱼”,30%为其它特种水产品;我国目前的淡水鱼加工率不足30%,约300万吨,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水平。因贮藏、加工条件的限制而造成的鱼类腐败率高达30%以上。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理念、养殖方式发生转变。即从传统养殖向健康养殖的转变,由数量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变。节水、高效、生态、健康型养殖模式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主体。设立禁渔期、禁渔区,伏季休渔、大规模人工鱼礁及增殖放流等一系列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措施得到加强,渔业资源衰退的状况得到了有效遏制,渔业生态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渔业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一些矛盾和问题十分突出,问题可归纳为渔业安全问题和渔民权益问题。 首先是渔业安全问题。包括三个方面或称为三大安全问题: 一是渔业生态安全问题。目前我国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的趋势尚未有扭转,水域环境恶化还在加剧,捕捞强度过大的问题还没得到根本解决。这不仅严重制约渔业经济发展,也对国家生态安全构成威胁。控制捕捞强度要更为严格,资源养护和环境修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机器学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学院 引言: 机器能否象人类一样能具有学习能力呢?1959年美国的塞缪尔(Samuel)设计了一个下棋程序,这个程序具有学习能力,它可以在不断的对奕中改善自己的棋艺。4年后,这个程序战胜了设计者本人。又过了3年,这个程序战胜了美国一个保持8年之久的常胜不败的冠军。这个程序向人们展示了机器学习的能力,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与哲学问题。 机器学习的研究是根据生理学、认知科学等对人类学习机理的了解,建立人类学习过程的计算模型或认识模型,发展各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研究通用的学习算法并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建立面向任务的具有特定应用的学习系统。这些研究目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机器学习是关于理解与研究学习的内在机制、建立能够通过学习自动提高自身水平的计算机程序的理论方法的学科。近年来机器学习理论在诸多应用领域得到成功的应用与发展,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及热点之一。 机器学习是继专家系统之后人工智能应用的又一重要研究领域,也是人工智能和神经计算的核心研究课题之一。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没有什么学习能力,至多也只有非常有限的学习能力,因而不能满足科技和生产提出的新要求。对机器学习的讨论和机器学习研究的进展,必将促使人工智能和整个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机器学习的发展史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研究较为年轻的分支,它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4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在50年代中叶到60年代中叶,属于热烈时期。…> 第二阶段是在60年代中叶至70年代中叶,被称为机器学习的冷静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70年代中叶至80年代中叶,称为复兴时期。 机器学习的最新阶段始于1986年。 机器学习进入新阶段的重要表现在下列诸方面: (1) 机器学习已成为新的边缘学科并在高校形成一门课程。它综合应用心理学、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以及数学、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形成机器学习理论基础。 (2) 结合各种学习方法,取长补短的多种形式的集成学习系统研究正在兴起。特别是连接学习符号学习的耦合可以更好地解决连续性信号处理中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与求精问题而受到重视。 (3)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各种基础问题的统一性观点正在形成。例如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进行、知识表达便于学习的观点产生了通用智能系统SOAR的组块学习。类比学习与问题求解结合的基于案例方法已成为经验学习的重要方向。 (4) 各种学习方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一部分已形成商品。归纳学习的知识获取工具已在诊断分类型专家系统中广泛使用。连接学习在声图文识别中占优势。分析学习已用于设计综合型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与强化学习在工程控制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与符号系统耦合的神经网络连接学习将在企业的智能管理与智能机器人运动规划中发挥作用。 (5) 与机器学习有关的学术活动空前活跃。国际上除每年一次的机器学习研讨会外,还有计算机学习理论会议以及遗传算法会议。 二.机器学习分类 1、基于学习策略的分类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过程中系统所采用的推理策略。一个学习系统总是由学习和环境两部分组成。由环境(如书本或教师)提供信息,学习部分则实现信息转换,用能够理解的形

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在学习了海洋经济学一个学期后,虽然不说自己就认识了多少,但是大致上还是对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也上网查找过资料。了解了一些基本概念的同时,也相应对一些现状提出自己的见解,只是由于自己只是得限制,提出来的见解也是很狭隘的。 我们小组5个人,我负责的是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部分。 我将从现状、环境、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还有海洋养殖业的未来设想等几个方面对这个话题进行分析。 就现状而言,据我从网上收集到的资料来看,站在大局角度看,还是一片繁荣。海水养殖业在我国海洋渔业乃至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2007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747.5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达到了1307.3万吨。30年来全国海水养殖总产量增加了29倍。进入21世纪,从“养捕兼举”到“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促进了我国海水养殖业朝着多品种、多模式、工厂化和集约化方向快速发展,确立了世界第一海水养殖大国的地位。 随着世界发达国家的战略重点转向海洋,海洋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海水增养殖业已成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美国计划大力发展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深水养殖,以生产更多的海产品。日本的《海洋基本法》指出要“保持日本在水产业上的传统优势”。欧盟“共同渔业政策绿皮书”突出可持续自给的目标。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决定了对优质蛋白的需求不断增长。预计2020年我国对海洋食物的需求将达到每年4000万吨。由于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现象日益加剧,海洋食物来源将更大比例地诉求于海水养殖。据保守测算,从海水养殖获得的产量需求将达到每年2500万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已将“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技术。 但换个角度去观察,现状可不容发乐观,海水养殖业面临着诸多问题。我国海水养殖业经过50多年的高速发展,开发强度居世界之首,但是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这样高速的发展,简单的扩大投入和养殖规模才能达到,因此就会造成很重大的问题,这个就直接的威胁着我们海水养殖业,其中三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养殖生态环境恶化;种质退化和种苗质量下降;病害严重。 (一)、关于养殖生态环境恶化 陆源污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激增,大多未得到有效处理便直接排出,近岸内湾养殖区域成为其接纳场所。 养殖自身污染:超负荷、大面积高密度养殖,产生的大量排泄物、残饵。当这些有机积累速度超出了海区的自然分解、净化速度时,海区即由于严重的有机污染而老化。而海区老化导致养殖品种病害的发生甚至造成死亡。 (二)、种质退化和种苗质量下降 几乎所有的海水养殖鱼类没有遗传改良品种(其实很多淡水鱼类也没有经过遗传的改良,包括4大家鱼),全部是由野生种家养驯化而来的。这些家养驯化的野生种缺少定向选育,不注重亲本留种需遵守的操作规程,经多代人工繁殖后,出现了杂合度降低、遗传力减弱、抗逆性差、性状退化等严重问题。 主要表现在,性成熟年龄提前、生长速度下降、饵料转化效率低、对环境变化和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品质下降 (三)、病害问题 我国海水养殖病害问题突出,病原种类众多、暴发流行严重,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

1海水养殖

1海水养殖 海水养殖概论复习题 1、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及与养殖环境关系的科学。 2、海水鱼类养殖:指在海水内,对野生或驯化的鱼类进行养殖。 3、水产资源增殖:使水域内的水生生物种群资源总量得到补充、恢复和增加的人工途径。 4、洄游:是有一定方向、一定距离和一定时间的变换栖息场所的运动。 5、放流:把鱼类苗种培养到一定大小后放到自然海域中索饵、生长、发育。 6、水域生产力:是指单位水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生物产品的能力。 7、生物量/现存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所存在的生物总量. 8、生产量: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或体积生物增长的总量。 9、繁殖力:一尾雌鱼在产卵前的成熟卵粒数。 10、成熟系数:性腺重和鱼体净重(去内脏后体重)的百分比。 11、港塭养殖:是利用沿海港湾、滩涂及低洼地带,筑堤围港,利用潮水涨落纳进鱼虾苗或投放苗种进行养殖。 12、养殖容量:在生长率不受负影响的情况下,达到最高产量的放养量。 13、水体富营养化:由于人类的活动,使得水体中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藻类以及其它水生生物过量繁殖,造成水质恶化,使整个水体生态平衡发生改变而造成危害的一种污染现象。 14、渔业工程技术:是为从事渔业生产而设计、研制和开发的设备、设施、产品及其操作技术。 15、渔业自身污染:是指在人工养殖生产中,残饵和鱼类代谢产物等所产生的污染。

16、水体污染:人类活动造成进入水体的物质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到水体用途,称为水体污染。 17、设施渔业:相对于传统渔业而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现代渔业增产、增效的装备设施,简称为设施渔业。 18、人工鱼礁:一般是指在100m水深以内的沿岸海底设置一定的混凝土礁状物或其他物体。适于阳光透入,生物繁殖生长,诱集鱼类和增值水产资源。 19、人工放流:人为地增加资源补充量,补偿由各种原因使补充量所遭受的损失,缓和资源的波动,并以此为基础,发挥各类养殖水域的生产潜力。 20、生物添加剂:包括菌体、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促生长因子等,可以补充饲料营养成份的不足,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水产动物正常发育和快速生长,还具有明显的防病效果 21、渔用生物制品:应用天然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生物组织及其代谢产物为原材料,采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等相关技术制成的,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水产动物传染病和其他有关疾病的生物制剂。 22、无公害水产品: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产过程符合规定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产品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的水产品及其加工产品。 23、药物挂袋(篓)法:将药物装于袋或篓内,挂于饵料台,以预防疾病发生的方法。操作简单、用药省、对水质危害少。 24、浸洗法:放入药液中浸一段时间、苗种消毒、转池、网箱等常用。 25、全池泼洒法:将药物兑成一定浓度后全池泼洒,对病原杀灭彻底,但危害水生生物、污染环境。 26、口服法:将药物拌饵投喂,操作方便、可杀体内病原。 27、“绿色”水产饲料:是指使用对水产动物和人类均安全的饲料,养殖出的水产品是安全的。 28、渔用药物: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的病、虫、害,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及改善养殖水体质量的一切物质,简称“渔药” ;

我国水产饲料的发展形势与对策分析

我国水产饲料的发展形势与对策分析 水产养殖业现状 1、水产品总量稳步上升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品总产量(捕捞+养殖)占全球35%,其中水产品养殖产量立量约占球的70%2005年水产品量达5181万吨,而1978年全国水产品总量为无仅有的。其中海水产品2854万吨,占总产量的55%淡水产万吨,其中捕捞约1022万吨,人工养殖鱼产品约1888万吨。 31%。 23%。 b.有较高安全性,分类上远离人类; c.相较于畜禽动物,鱼、虾饲转转化率极高,如虾饵料系数1、鱼1.2-1.5等,原因:鱼虾为变温动物,生活于水中,基础代谢要求低。结论:节约粮食,适合发展趋势。 其它影响因素: 禽流感、猪链球菌、疯牛病改变人们饮食习惯,促进水产品消费。

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 1、水产品消费将持续稳步提升中。 水产品在国内膳食结构中比例将稳步上升;大陆水产品将在全球水产品消费中占据越来越重要位置,因此中国水产养殖业将在较长时间内稳步发展。 2、养殖模式发生改变。 在水产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适合养殖水资源却呈下降趋势: 1、水产饲料进入快速、稳步发展期。2005年,饲料普及率为30%;2005年人工养殖水产品3400万吨,其中如按70%精养投喂饲料(即2380万吨水产品需使用饲料),减去鲢鱼31%,即1642万吨需用饲料,以饵料系数1.8计算,需饲料2955万吨,而2005年实际水产饲料为1000万吨。 按“十一·五”规划水产品6000万吨,其中人工养殖70%达4200万吨,以70%精养,除去鲢鱼,以1.8饵料系数算,需饲料3121万吨;以国家计划饲料,普及率达6%算,当年实际消费饲料

x市海水养殖业发展问题调查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x市海水养殖业发展问题调查报告正式版

x市海水养殖业发展问题调查报告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 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我市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 我市地处亚热带,拥有zz公里的海岸带和两个内海,水质良好,水温常年稳定,水产养殖没有生长停滞期,发展海水养殖得天独厚。全市现有虾池面积xx亩,其中高位池面积xx亩,主要分布:xxzz 亩、zzxx亩、zzx亩、东澳x亩。低位池面积xx亩,主要分布:xxaa亩、xxzz 亩、xxvv亩、xxvv亩、xxzz亩。养殖方式为合作社和专业户,其中合作社有xx家、专业户有xx多户。两个内海有渔排xx 个、vv个栏口,其中老爷海有渔排zz个、

xx个栏口;小海有渔排xx个、 vv个栏口。 由于低位虾池都抽用两个内海海水进行养殖,而两个内海渔排放养长期都处于“无序、无度、无偿”状况。因放养过度,水道堵塞,海水交换能力低,导致海水质量差,环境污染严重,病害频发,且在渔排和虾池之间相互传染,恶性循环,不仅渔排养殖不能得较高经济效益,而且虾池养殖也效益低下。据调查,在没有发生病害情况下,低位池养殖成本约xx元/亩,产量约xx公斤/亩,价格xx元/公斤左右,经济效益较好,可一旦发病就会严重亏损,有些养殖户难于维持下去。为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经过广泛宣传发动

中国海水养殖大产业架构的战略思考

中国水产科学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 第17卷第3期2010年5月 Vol.17 No.3May 2010 收稿日期:2010-03-29;修订日期:2010-04-02.基金项目: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nyhyzx07-046);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nycytx-50).作者简介:雷霁霖(1935-),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水鱼类生态、繁殖和增养殖技术研究. E -mail:leijilin@https://www.wendangku.net/doc/7118396537.html, 中国海水养殖大产业架构的战略思考 雷霁霖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市海水鱼类种子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266071) 摘要:当前,全球海水养殖业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新时期。为了促进海水养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分析了中国的海水养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发展工业化养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提出了转变养殖观念、确立节能减排、推进低碳养殖的战略发展目标。通过海基生态型和陆基集约型两条路径的大产业架构,实施“四化养殖”技术的研究、集成、配套、组装,以及覆盖全国沿海各类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宏观管理,将可使中国的海水养殖产业面貌发生历史性的变革,一个工业化的海水养殖大产业不久将出现在世界面前。[中国水产科学,2010,17(3):600-609]关键词:海水养殖;大产业架构;工业化养殖;循环经济;战略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737-(2010)03-0600-10 1 概述 当前,中国和世界各国一样,同处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为了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中国政府提出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基本方针,并确定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要从根本上改变内需不足,特别是农村消费不足和生产方式落后的现状。国家为此下大力气强化基础性建设,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效遏制了金融危机蔓延,促进了国民经济新的腾飞。一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全国各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工农业生产战线开始走出低谷,整体经济回升向好。 对于海水养殖界来说,一年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使产业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4月发出了“要把山东半岛打造成蓝色经济区”的号召。其深远的意义在于指引我们突显半岛的区位优势,为 整个海洋产业,包括海水养殖业,绘就一幅宏伟的国家战略蓝图[ 1-2] 。为此, 我们应当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去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体制与机制;尤其需要增加科技投入,重点安排好产业化的科研项目,通过国家重大专项和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项目,实践一场工业化革命,去全面架构海水养殖大产业(图1)[3] 和普及“四化养殖”(图2)理念,加速提高技术内涵,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以便早日把海水养殖业由线性经济转变为循环经济[ 4-5] ,为中国海水养殖的技术与装备彻底甩掉落后尾巴、显著提升产品价值、保障质量安全、不断增强海水养殖低碳经济活力和国际地位而做出新贡献。 为了实现上述战略目标,从行业角度考虑,科研人员首先应当与业内人士共同思考、分析和解决如下几个基本问题,以助于业界相关人员了解现状、明确架构大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充满自信引领行业朝着循环经济方向扎实前进。

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 趋势 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王炳乾

机器人发展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器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化,机器人已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为工业自动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机器人的国内国外的发展历史、状况、应用、并对机器人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 关键词:机器人;发展;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1.机器人的发展史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公开表演。 1738年,法国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机器鸭,它会嘎嘎叫、进食和游泳。 1773年,瑞士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发明了能书写、演奏的玩偶,其体内全是齿轮和发条。它们手执画笔、颜料、墨水瓶,在欧洲很受青睐。 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的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少女形象的玩偶,有200年历史。她可以用风琴演奏。 1893年,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发明家摩尔制造了“蒸汽人”,它靠蒸汽驱动行走。 20世纪以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情况更好,实用机器人问世。 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它是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 1959年第一台可以编程、画坐标的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 现代机器人 有关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计算机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原子能的开发利用是前提条件。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随后,计算机大批量生产的需要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1952年,数控机床诞生,随后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同时,各国原子能实验室需要代替人类处理放射性物质的机械。

我国海水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我国海水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海水养殖研究室主任乔振国80年代以来,我国的海水增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全国海水养殖面积1978年为10万公顷,1992年为48.7万公顷,1999年为109.5万公顷;海水养殖产量1978年为45万吨,1992年为243万吨,1999年为974万吨;养殖产量在海水水产品产量中所占比例,1978年为12.5%,1992年为35%,1999年为39.4%;养殖品种由70年代的少数几种发展到目前的40余种,其中,产量在万吨以上的海水养殖品种有15种。海水增养殖业的发展,不仅弥补了由于海洋资源衰竭引起的海洋水产品产量缺口,丰富了市场,而且为沿海渔民改度以捕鱼为主的单一经济模式转向走"以养为主、捕养结合"之路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我国的海水增养殖业在其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70年代以贻贝人工苗种生产和养殖技术开发为代表的初始发展期和80年代以对虾、扇贝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开发为主体的全面发展期,进入90年代之后,由于作为海水养殖主体的对虾、扇贝养殖生产遭受病害影响,产量大幅滑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水养殖产量的提高,但从另一方面也促使养殖者反思原有的单一品种养殖模式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局限性,从保护生态环境着手,使海水养殖业进入了因地制宜、多品种、多模式发展的调整发展期。我国海水养殖业曲折发展的历程,从一个侧面告诫人们:海水养殖作为一个产业,由于其自身的发展与海水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以不破坏养殖水域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为前提,才能得以顺利持续发展。 为使我国海水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笔者认为,今后应在以下三方面多下功夫,趋利避害,促进发展。 1.加强优良品种的选种、育种、原种基地建设,规范育苗工艺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海水养殖的建议

海水养殖的建议 海水养殖是我市海洋经济的传统的优势产业,一直以来,我市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为我市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市海水养殖业也面临持续发展的一些问题:一是海水养殖产业整体面临着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的变化,市场结构也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一些传统品种面临市场冲击;二是现代种业发展落后,亟待发展良种选育、升级苗种生产工艺;三是部分养殖生产仍较粗放,工业化水平低,占地面积大,生产效率低,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不利于沿海土地的高效利用。 相关建议: 一是稳步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推进渔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加快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和先进技术,大力争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引导和鼓励养殖节水减排改造,支持循环用水、废水处理、网箱粪污残饵收集等环保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开展养殖主推品种、主推技术的示范推广,建立一批先进实用技术示范点。 二是积极打造蓝色粮仓品牌。充分利用各种展会、推介会,对宁德渔业品牌进行宣传推介。立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稳定发展来料加工,积极发展地产品加工,突出发展海珍品

保鲜和精深加工,重点抓好海参、紫菜、海带、对虾、鲍鱼、大黄鱼类等养殖品种加工,稳定水产品出口创汇总额。制定实施支持休闲渔业发展意见,积极创建休闲渔业品牌,加快休闲渔业示范园区建设。 三是加大网箱养殖的资金投入。加快现代渔业转方式调结构,进一步推进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项目建设,通过推广“有效养殖水体大,综合成本低,抗风浪能力强,易于管理维护,质量安全水平高,水域环境影响小”的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逐步调减近海普通网箱养殖,优化调整产业布局结构,保护近海海域生态环境,促进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让养殖户进课堂。协会设立相关课堂,允许农业企业,尤其是水产养殖相关技术人员报名听课和咨询。真正让农民再“上学”,在理论层面提高水产养殖方面的知识技能。 五是促进校企合作。可促进部分高校、专业技术学校等与相关水产养殖企业、合作社等进行合作,让这些高校、专业技术学校派遣实习生来水产养殖一线学习实践,或者进行技术交流和指导,并请有关部门出台相关创业扶持政策促进这些人才能够真正扎根水产养殖行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