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下小学科学三单元(1)

三下小学科学三单元(1)

三下小学科学三单元(1)
三下小学科学三单元(1)

沂南集体网络备课小学科学___三___年级下册时

2015、4、16 单位依汶小学主备人李忠秀

课题11、灯泡亮了课型新授课参与备

课人员

周晓寒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能用导线、灯泡、电池、开关等连接一个简单电路;能够用符号表示

一个简单的电路;知道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重点:能用导线、灯泡、电源、开关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教学难点:一个完整电路中各部分的符号表示;完整电路的连接方

能力目标:

1.能用导线、灯泡等材料设计简单的电路进行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

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2.通过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并选择

合适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

力。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从玩中学、

学中玩是他们最好的学习方式。加上他们对生活中的用电设备,如:

手电筒、照明灯等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如果适时的创设情景,提

供素材,放手让他们去实验、操作、探究,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

中发现,相信必定会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产生愿意合作交

流和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的愿望

课前准备:手电筒、电池、电池夹、导线、开关、灯座、灯泡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师讲故事:从前,有一位智慧老人,他

想寻找一名助手。于是他便在智慧屋外

贴了一张招聘启事,上面写着:如果谁

能花最少的钱把一间智慧屋装满谁就

能被录用,并且还能获得一顶智慧小

帽。听了这个消息,小动物们纷纷行动

起来。你瞧,小狗信心百倍地扛着树苗,

小猪兴高采烈地搬着稻草,小马满头大

汗地驮着泥土……慢慢地,天黑了,只

见小兔蹦蹦跳跳地走进这间智慧屋,它

只是轻轻地动了一下手指,便获得了这

顶智慧小帽。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

小兔是怎样获得这顶智慧小帽的吗?

(出示图片1)

老师今天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三幅城市

夜景图,你们想欣赏吗?(出示图片2、

3、4,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

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图片中

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节

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灯泡是怎样亮起来

的好吗?(出示图片5课题:灯泡亮了

并板书)关于灯泡你有哪些问题呢?

学生猜想小白兔的方法,并起来发言,

说出自己的想法

思考并回答图片所要表达的意思并提

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并配以

图片,开始一节科学课的学习,

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发

学生探究和思维的火花。

关于灯泡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

很多,有的可以当堂解决,有的

不能当堂解决,这一问题的创设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后,教师还

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提出本课的探

究主题。

手电筒给我们的生

活带来了很多方便。(教

师出示手电筒)这个小小

的手电筒中还蕴藏着很

多的科学呢!(教师边演

示边讲述)你看,它可以

根据我的需要亮或者灭。

3、提示:对此,你

想到什么问题了?你有

什么问题要问?学生提

出问题。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活动一、大胆猜想。

(师出示小灯泡)看,老师这儿就有一

个小灯泡,想一想这种小灯泡常用在哪

里?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把手电筒,

试一试你能让它亮起来吗?你是怎样

让它亮起来的?为什么把开关一推手

电筒就亮起来了呢?手电筒里有什么

秘密呢?猜猜看。

活动二、验证猜想。

要想知道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该怎

么办?

(1)出示小建议(出示图片6,提醒

学生在拆装手电筒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注意安全。②要注意按顺序摆放拆

下来的器件。③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

写在记录卡上,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

学生就会联系实际回答,自然会想到手

电筒

实验验证。

学生拆开手电筒看一看,看看手电筒是

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

大胆猜想,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想

象力

想和做是两码事,光想不做不行,

要把心中的想法通过科学的试验

来验证,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或

你是怎样让它亮起来

的?为什么把开关一

推手电筒就亮起来了

呢?手电筒里有什么

秘密呢?猜猜看。

活动二、验证猜想。

出示图片6,提醒学生

在拆装手电筒时应注

多。④观察完之后,再按顺序组装好。(2)学生拆装手电筒。

在活动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爱把手电筒当成玩具,不仔细观察,就忙着组装。所以,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做好巡视,关注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活动。同时注意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小组。

(3)交流发现。

引导学生不仅说出手电筒的组成部件,还说出组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学生发现手电筒中两节电池装反了,灯泡就不亮了。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这些发现和问题为后面的实验奠定了基础。(出示图片7,针对组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明确电池的正负极。)

活动三:提出假设。

你认为让手电筒亮起来的最主要的材料有哪些?

老师也给你准备了一些材料,你能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吗?

活动四:连一连,让小灯泡亮起来1.小组分工,拟定实验方案。

(1)出示图片8,让学生认识这些实验器材。(2)选取器材,想一想活动中应注意什么?出示图片9,(在学生交由几部分组成的,认识的有几种,不认

识的有几种。

学生分组合作,再把手电筒装上,,看

哪组完成的最好

学生相互交流组装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并试着解决出现的问题。

学生回答:让手电筒亮起来的最主要的

材料是:小灯泡、开关、电池、弹簧和

金属外壳。

认识并选取做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掌握

它们的功能,知道不能把电池的正负极

连起来。

是错。

很多学生是初次接触这些器材,

所以让学生先来认识一下,很有

必要。

意的问题。)

①要注意安全。②要

注意按顺序摆放拆下

来的器件。③仔细观

察,把你的发现写在

记录卡上,看哪个小

组发现的秘密多。④

观察完之后,再按顺

序组装好。

(2)学生拆装手电

筒。

让手电筒亮起来的最

主要的材料是:小灯

泡、开关、电池、弹

簧和金属外壳。

流后教师特别提醒学生:不能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两极直接连接,这样电池里的电会很快用完的。)

2.分组合作,实施探究。

3.展示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把电路图中常用的符号展示给学生。

强调指出出手电筒的弹簧和金属外壳就起到了导线的作用。

活动五:电从哪里来?

阅读资料卡,激发学生探究电的发展史的兴趣,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出示图片10、11、12,让学生了解电池的种类、电池的发明及电的来源。)分小组合作进行试验

学生:展示电路图,介绍连接的方法。

学生用符号画电路图

总结:一个完整的电路是由电源、用电

器、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

了解电的相关资料,知道电的来源有

两种:1.电池,2.发电站。学会辩证的

看问题。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

能力并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

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激发学生探究电的发展史的兴

趣,了解科学的发展历程,培养

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分小组合作进行试验

学生:展示电路图,

介绍连接的方法。

学生用符号画电路图

总结:一个完整的电

路是由电源、用电器、

开关、导线四部分组

成。

拓展延伸应用创新(1)布置学生课下查阅资料,并用水

果或蔬菜制作电池。

(2)生活中的灯,可以根据需要分别

亮起来,它们在电路中是怎么连接的

呢?感兴趣的同学课下继续研究。

落实好老师布置的任务

启发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结束时,布置给学生有关

电的其他问题,便于学生课下继

续研究,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倡导

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从问题开

始,到问题结束”的过程。

板书设计:灯泡亮了

基本电路的构成

缺点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有

电的来源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优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体会

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以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开始,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起来。

教学中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组内分工

明确,有小组长、记录员、观察员等,在实验过程

中,学生分工合作,提高了探究效率

在课堂结束时,布置给学生有关电的其他问

题,便于学生课下继续研究,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倡

导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

的过程。

沂南集体网络备课小学科学___三____年级下册

时2015、4、16 单位依汶小学主备人李忠秀

课题12、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课型新授参与备

课人员

周晓寒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认识什么是电路,一个简单电路由哪几部

分组成

教学重点:让两个灯泡亮起来及两个灯泡是怎样连接的。

教学难点: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能力目标:

1.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特点;

2.学会用电池盒,小灯座使小灯泡发亮;

3.学会用简单的电路图记录自己的连接;

4.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每个学生都具有内在的独立性,所以在设计教学时应该允许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因为自己的能力、背景、兴趣不同而走向不同的

终点,即在与其他同学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完成不同的探究任务,获

得不同的探究经验,得到不同的探究体会,并能够与别人共同分享。

学生在学习完上一课后,渐渐地他们不会只满足于点亮一个小灯泡,

但要想点亮更多灯泡就需要借助于其它的辅助材料,在连接电路过

程中会遇到线路接触不好,连接不紧密,断路、短路等诸如此类的

问题,此时,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节奏,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点

拔。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经历让更多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中,与同学融洽地沟通与合作。

课前准备:教师把每组的灯泡和灯座安装好(由于材料缘故,学生

安装比较困难)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

师:老师这里有两组实验材料,你能

利用它们分别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

吗?谁愿意来试试?

一名学生很快点亮了小灯泡;

另一名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也点亮了

小灯泡。

师:请拿起来给大家看看。

一名学生在举起小灯泡时手不能拿开,

否则灯泡会灭。

另一名学生则可以将手拿开,灯泡仍然

亮。

引导学生概括一个简单电路由哪几部

分组成。

师:两个同学都利用手中的材料点亮了

自己的小灯泡。我们不妨来比一比这两

组装置的优缺点,你认为哪组装置更方

便?

请同学说说

指明回答

请一学生到前面来,操作,其它同学观

察并进行交流。

生答。

使学生意识到有了适当的器

材的帮助,我们操作起来会更方

便,也能有更多的收获。

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使

学生感到了科学就在身边。教者

改变了教材中直接推出电池盒和

小灯座的呈现方式,创设了给两

位同学不同的实验材料,让他们

接通电路,然后再对比这两组材

料的优缺点的情境,开始了本课

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

生活,身边处处有科学的教育思

想。

使学生意识到有了适当的器

材的帮助,我们操作起来会更方

便,也能有更多的收获。

关于电路,在前面几

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

获得了一定的经验,能够

用一根电线,一个电池使

小灯泡发光。现在,请一

个同学到前面来,用一根

电线一个电池,点亮一个

小灯泡(学生的活动过

程)。同学们,你们有没

有发现什么问题(一个人

操作很难)。同学们能不

能想个办法把手解放出

来?出示小灯座。电池

盒。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二、初试身手、熟悉新器材

师:他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组电路

应用了这两种器材:(师边说边演示)

这个叫电池盒,盒内的两端分别装有铜

片,并连接外面的两个接口,两个接口

又分别连有弹簧夹。这个叫小灯座,小

灯座的螺口恰好和小灯泡的螺纹相吻

合。小灯座的旁边有两个连接电线的接

请学生仔细观察,

使学生亲自体验到应用它们

的方便之处,并在使用过程中发

现注意事项,为下一个实验的开

展作好铺垫。

充分运用了自主探究的学习

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天

生具有好奇心,对未知世界充满

好奇,什么都要亲自试一试,探

学习使用小灯座

和电池盒:同学们手

里都有电池盒和小灯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口。就是这样简单的小东西,却给我们

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大家以前用过吗?

想不想亲自试一试?

师巡视,给与学生必要的帮助。

师:点亮小灯泡的小组请举手示意一下

老师。

师:看来同学们都学会了运用电池盒、

小灯座来组装电路,那么我们在组装时

应注意些什么呢?

三、总结经验、再接再励,点亮两个灯

师:同学们考虑得非常全面,正是

因为我们关注了这一个个细节。我们才

能成功地点亮小灯泡。假如老师再给你

一个灯泡,你能使两个小灯泡都亮起来

吗?

(板书)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师:请各组同学派一名代表到前面

来取实验材料。

看哪组同学最先成功。

师:这组同学已经成功地点亮了两个小

灯泡,请他们来介绍一下他们成功的经

请组长做好分工,然后就可以开始了。

学生小组活动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

生:⑴电池应按进电池盒;

⑵、小灯泡底部的连接点应触到灯座的

底部;

⑶、电池的正负极应接触到电池盒两端

的铜片;

学生小组进行汇报完后,小结。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发言

学生讲解,但讲不明白。

究其中的奥秘,弄清来龙去脉,

并希望自己是个成功者。这一环

节的教学,通过学生自主探究,

得出点亮两个灯泡的方法,激励

了学生自主参与,充分挖掘了学

生的潜能。

使学生亲自体验到应用它们

的方便之处,并在使用过程中发

现注意事项,为下一个实验的开

展作好铺垫。

本着“人人动手、人人动脑”

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使每个学

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他们真正

成为教学主体。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者选择了

以过程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对

学生回答的评价采用了鼓励性语

言,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初步

接触电池盒、小灯座的学生在连

接电路时出现了不会用或连接不

准的情况,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

适当提供帮助,保护了学生的自

尊心,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

信心。

座,请同学们仔细观

察自己手中的电池盒

和小灯座,说说它们

用什么用处?

⑴电池应按进电池

盒;

⑵、小灯泡底部的连

接点应触到灯座的底

部;

⑶、电池的正负极应

接触到电池盒两端的

铜片;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验。

师:你能否利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

你们的连接方法?

师:刚才这名同学所画的图就叫电

路图,以后我们会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

记录我们连接的电路。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连接

方法吗?我们在连接时应注意些什

么?

师:老师也给同学几个建议:

⑴两个灯泡是怎样连接在电路里的?

有几种连接方法?

⑵在电路中安装一个灯泡和两个灯泡

亮度是否相同?

师:如果你们已经商量好了,就可以开

始了。

四、交流汇报、总结提高

师:同学们,你们的两个灯泡都亮

起来了吗?谁愿意到前面来在黑板上

画出你们的电路图。

师:连接两个灯泡和只连接一个灯

泡哪个更亮些?

师:假如我们将两个灯泡之间的导

线去掉一根,灯泡还会亮吗?我们不妨

试一试。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上黑板画图,教师适当指点。

生答

学生实验。教师适当点拨。

学生在黑板上画电路图。

生:连接一个灯泡时更亮。

用笔画下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路图

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电路图的真正

意义)

使学生初步感知两个灯泡的

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但不要求

学生明确知道串联和并联的意

义,在学生汇报和交流的过程中,

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电路的掌握

情况。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

解、组里的一些设想、一些思考,

刚才这名同学所

画的图就叫电路图,

以后我们会经常使用

这种方法来记录我们

连接的电路。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

外,还有别的连接方

法吗?我们在连接时

应注意些什么?

师:老师也给同学几

个建议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两个灯泡都不亮的电路里,这两个灯泡是怎样连接的?

师:在一个灯泡仍然亮的电路里,这两个灯泡又是怎样连接的?

师:如果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或者更多的灯泡,你能让他们同时亮起来吗?我们还需要哪些材料?

师:有多少种连接方法?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在课堂上进行了,请同学们在课下试试看。学生尝试

生1:两个灯泡都不亮了。

生2:一个灯泡不亮了,另一个灯泡仍

然亮。

生答。

生答。

生答。

生答。

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思维,使学

生的整体思维更活跃。

在简单电路中再增加一只小灯泡,电路有两种连接方法:1、将两只小灯泡串练在电路中;2、将两只小灯泡并列连接在电路中。后一种连法中小灯泡比较亮。

拓展延伸应用创新

能不能画出使10个小灯泡同时发

亮的电路图?

师:大家今天像科学家那样动手动

脑,而且合作的很愉快,学到了这么多

知识。有关这个问题,咱们在课下继续

研究好吗?

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发言。课的末尾,我又进一步启发

学生回家查找有关资料,把让更

多的灯泡亮起来的研究延伸到课

外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板书设计:

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优点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了科学就在身边。教者改变了教材中直接推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呈现方式,创设了给两位同学不同的实验材料,让他们接通电路

缺点在学生汇报和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电路的掌握情况。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组里的一些设想、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给他们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实行开放教学。由于各个组电路中的故障不可能完全一样,如果我先给他们讲了查找故障的方法,那学生的思维就被束缚了,何谈创新呢?因此我在教学时没有作任何提示,学生仅凭自己的已有经验,通过尝试,最终把灯泡弄亮了。在这个过程中不乏创新,如灯泡不亮,他们首先就会去检查灯泡,这与教材意图不谋而合;

由于各个组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可能每个组都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任务,我通过让他们合作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实现资源共享。这

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大家都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好处,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沂南集体网络备课小学科学___三______年级下册时

2015、4、15 单位沂南一小主备人于金花

课题13、谁的本领大课型实验课参与备

课人员

王洪霞、杨永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不容易导电,了解什么是

导体、绝缘体,能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重点: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了解什

么是导体、绝缘体,能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难点:知道科学探究的过程。

能力目标:能根据经验进行合理推断猜想,做简单的探究性实验,

并作实验记录。

学情分析:学生对电的了解有一定的知识经验,这些经验会帮助学

生更好地开展本课的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选择材料时,从生活中

选取学生熟悉的材料,使学生感到不陌生并富有一定的挑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与人合作及成功的喜悦,愿意用证据

验证假设。

课前准备:简单电路一套(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开关、小灯座

各1个,导线3根)、铝片、铜丝、橡皮、铁丝、钥匙、毛线、瓷

勺、泡沫等、碳棒、木条、纸片等。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1. 听说咱们班同学非常喜欢上科学

课,在科学课你们喜欢做什么?

师: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做几个游

戏。

做游戏要注意:(1)要分工合作好。(2)

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3)注意动脑筋,

做游戏要有所发现。

2.下面我们就进行第一个游戏,“灯

泡亮了”。

喜欢做实验,喜欢玩,喜欢讨论,喜

欢听老师讲,喜欢做游戏。

教师给学生提出了游戏规则和要

求并不过多,因为本课活动内容

较多,可以指导学生如何用好实

验材料,不至于学生盲目去做会

影响教学进度,这也是培养学生

科学、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非

常有利的,三年级也是实验常规

听说咱们班同学非

常喜欢上科学课,在

科学课你们喜欢做什

(1)要求桌上的材料,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

(2)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好,能最先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师评价:现在每个小组都成功地让小灯泡亮起来了,用掌声祝贺我们自己和大家。

3. 当我们把铝片连入电路中,小灯炮亮了,说明电能从铝片中流过,我们说铝片能导电。(板书:导电)。把铝片换成铜丝,大家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再把铜丝换成木条,大家再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学生连接简单电路,观察现象。

及能力培养的初始阶段,对今后

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比一比哪个小组合

作好,能最先让小灯

泡亮起来。

现在每个小组都成功

地让小灯泡亮起来

了,用掌声祝贺我们

自己和大家。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1.假设猜想

导语:看来,有些物体能导电,有

些物体不能导电,接下来,我们做第二

个游戏,“考一考、猜一猜”。

2.游戏规则:老师这儿给大家提供了

很多种材料,同学们根据你们的生活经

验,先猜一猜。哪些物体会像铝片一样

能导电,画“√”表示,哪些不能导电

画“○”表示。

小组商量一下,把猜想结果记录在

左栏内(每组发一张记录单)。

刚才的结果只是猜测,到底对不对

师发给学生记录单。

学生猜测、记录。

学生汇报:小组的猜测结果。

教师对实验报告填写内容较多,

延误时间太长,影响上课的质量,

以致造成每堂课任务完不成,设

计以画“√”表示和画“○”的

符号代表要表达的语言,很明显

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哪些物品连接在两

条电线间也能使小灯泡

发亮?

1、探究:简单电路

演示中,灯泡亮与不亮的

原因分析是什么?

学生交流答案。

2、预测:同学们

带来的物品中,哪些能连

呢?你有什么办法能验证一下吗?(学生说方法)

3.实验探究

导语:现在我们就来进行第三个游戏“做一做”。验证刚才的猜测是否正确。

同学们研究很认真,都有了自己的发现和收获,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

小结:结果和猜测的完全一样吗?看来,对于不知道的事情,仅仅靠猜测是不科学的,必须亲自实验。

4. 交流探究成果

导语、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能根据物体的导电性能分类吗?给他们分几类,下面我们做第四个游戏,“说一说”。

把他们分为哪两类?你能给这两类物体分别起个形象的名字吗?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起的名字都很好。我们把铝片、铜丝等能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像木片、塑料等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学生验证,边验证边做记录,把结果记

在右栏内。

学生汇报。

不一样。

生:两类。

汇报:1.一种是电体,一种不是电体。

2.一种是传电物体,一种不是传

电物体。

3.一种能导电,一种不能导电。

猜想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一环,

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对两种物体产生的现象进行预

测,猜想到底正确与否,将激发

学生对猜想进行探究,为下一步

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打下铺

垫。

接电线使小灯泡亮起来

呢?

学生填写教材74

页《我的检测报告》中的

预测现象,并在相应的格

子里打“√”,记录下自

己的预测结果。

3、学生操作:实

际检测。

小组长拿出老师课

前为同学们准备的检测

器材。

(1)将所带物品有序

地放到桌子的左边。

(2)把电路检测

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

下,看看灯泡是否发亮。

(3)用两个检测

头接触实验物品的两端,

对于同一种物体导电性没有绝对的能与不能,因此,我们说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板书:容易、不容易)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导体、绝缘体,同学们袋中有好多东西,同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除了这些,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你还知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吗?(学生举例)

5.说一说:

通过大家举例,我们知道导体、绝缘体,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我们准备再做一个游戏,“辩论”游戏,辩一辩导体、绝缘体谁的本领大。谁的本领大分成两大组(导体、绝缘体)。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辩论:(1)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假如没有……生活是什么样子?

师小结:通过大家激烈的辩论,我们知道,它们的本领都很大,许多地方导体、绝缘体是同时出现,共同为人类服务,可以说,生活中我们人人离不开它们,时刻都离不开它们。生回答

生回答

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

通过辩论比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

性,通过讨论,学生用自己的观

点说出有科学的依据。学生激情

昂然,思绪万分,在激烈的争辩

中,经过学生的多次讨论实验,

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导体和绝

缘体都很重要”。

看看灯泡是否发光。

(4)重复检测一

次。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减少失误。

(5)把检测时灯泡

是否发亮记录在记录表

上。

(6)检测其他物体。

小学科学三上《作业本》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三上《作业本》参考答案 植物单元 1.我看到了什么 1.看、摸、量、闻等方法,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示。 2.树皮光滑、灰褐色、树杆有大可乐瓶那么粗、叶子大大的上面绿油油的背面暗红色、等等 2.校园的树木 1.(略) 2.判断题 1、√ 2、√ 3、√ 4、√ 3.大树和小草 1.(简图略),狗尾草的特点:茎细长、柔软,在地上有点躺倒的,叶子长长的有15——20厘米,宽只有1—2厘米,顶点有一个毛茸茸的象狗尾巴一样的果实,果实长3—7厘米,根细细的,轻轻一拔都断在地中。狗尾草最高有1米左右。根像胡须 2.选择题1、B 2、B 3、C 4.观察水生植物 1选择题1、C 2、B 3、A 2.多项选择题:ABD 3.用简图画一种水生植物(略) 5.植物的叶 1统计(略) 2填图 叶柄 叶片 叶脉 3相同点:形状一样、叶脉差不多、叶缘一样 不同点:新鲜程度不一样、颜色不一样、软硬不一样、老嫩不一样、大小不一样 4填图

叶芽嫩叶老叶枯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1多项选择题(1)ABCF (2)ABCDF 2狗尾草叶片会慢慢枯黄,直至死亡。 7.植物有哪些同特点 1陆生植物:樟树、凤仙花、茶花、菊花、桂花、梧桐树等 水生植物:水葫芦、金鱼藻、浮萍、水花生、茭白等 2种子→发芽→幼苗→生长→花蕾→开花→结果→枯死 单元练习 1选择题。(1)ⅹ(2)ⅹ(3)√(4)ⅹ(5)ⅹ(6)√ 2选择题。(1)C (2)E 3、B 3(略) 4简答题 (1)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相同的生长需要是:水、阳光、空气、相适应的生存环境。 (2)本单元的观察植物的方法有:运用感管观察,看、摸、闻,运用工具观察,比较等。 《动物》单元 1.寻访小动物 1.观察记录。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 XXXXX: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 XXXXX: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 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最新]小学科学三上作业本参考答案

[最新]小学科学三上作业本答案(供参考) 植物单元 1、我看到了什么 活动记录: 树皮光滑、灰褐色、树杆有大可乐瓶那么粗、叶子大大的上面绿油油的背面暗红色等等 课堂练习: 称重的方法不打勾,其他都可以打勾。 2、校园的树木 活动记录(略) 判断题 1、ⅹ 2、√ 3、√ 4、ⅹ 3、大树和小草 活动记录: 1.(简图略),狗尾草的特点:茎细长、柔软,在地上有点躺倒的,叶子长长的有15——20厘米,宽只有1—2厘米,顶点有一个毛茸茸的象狗尾巴一样的果实,果实长3—7厘米,根细细的,轻轻一拔都断在地中。狗尾草最高有1米左右。根像胡须 2.(略) 课堂练习 选择题1、B 2、B 3、C 4、观察水生植物 活动记录: 1.用简图画一种水生植物(略) 2.以水葫芦和金鱼藻举例 大树 高大 茎很硬 叶片宽阔 寿命长 小草 矮小 茎软 叶子细长居多 寿命短 …… 有生命 有根、茎、叶 会开花、有种子 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 会长大…… 水葫芦 浮在水面 叶柄膨大 会开花 叶片较大 金鱼藻 长在水底 叶片细小 没看到开花 …… 生长在水里 有根、茎、叶 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 会长大……

选择题1、C 2、B 3、A 5植物的叶 活动记录: 1统计(略) 图略 叶芽嫩叶老叶枯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活动记录(略) 1多项选择题(1)ABCF (2)ABCDF 2狗尾草叶片会慢慢枯黄,直至死亡。 7、植物有哪些同特点 活动记录: 1陆生植物:樟树、凤仙花、茶花、菊花、桂花、梧桐树等 水生植物:水葫芦、金鱼藻、浮萍、水花生、茭白等 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分,都会生长,都会有后代… 2种子→发芽→幼苗→生长→花蕾→开花→结果→枯死 单元练习 1选择题。(1)ⅹ(2)ⅹ(3)√(4)ⅹ(5)ⅹ(6)√ 2选择题。(1)C (2)E 3、B 3(略) 4简答题 (1)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相同的生长需要是:水、阳光、空气、相适应的生存环境。 (2)本单元的观察植物的方法有:运用感管观察,看、摸、闻,运用工具观察,比较等。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 集 乡 王 寨 小 学 年级:三年级 教者:耿志章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段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真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4、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5、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六只(足)都长在胸上。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0、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2、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3、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1 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三、课堂评价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四、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分层探究活动手册》答案

三上分层探究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植物单元 1.我看到了什么 活动一:观察照片上的大树,我看到了:绿色茂密的树叶,褐色粗粗的树干等。 活动二:回忆看到过的大树,我看到过:树上有果实、树干上有树瘤、藤蔓、苔藓;有小动物在爬,树枝上有鸟巢、小鸟,树下还有小草小花等。 活动三: 拓展提升:略 日积月累: 1.除了D称重的方法不打勾,其他都可以打勾。 2.B 2.校园的树木 活动一:顺序可以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方法有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叶的气味、看是否有果实、拓印树皮、捡果实和树叶等。 活动二:写一写:树叶很茂盛,树干很粗大,叶子绿色是椭圆形的,树上有鸟窝等。 画一画,贴一贴:略 活动三:

写一写:校园里的树木,我认识的有:樟树、栾树、桂花树、桃树、柳树等 画一画、找一找:略 3.大树和小草 活动一:组内说一说,你知道的小草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等有理即可) 活动二:(简图略),狗尾草的特点:茎细长、柔软,在地上有点躺倒的,叶子长长的有15—20厘米,宽只有1—2厘米,顶点有一个毛茸茸的象狗尾巴一样的果实,果实长3—7厘米,根细细的,轻轻一拔都断在地中。狗尾草最高有1米左右,根像胡须,细细长长的。 活动三: 拓展提升:1.我认识的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车前草、荷花、蒲公英等。 2.认识草本植物各方面的作用。 日积月累: 我会选择:1.B A 2.木本植物:B 、D 草本植物:A 、C 4.水生植物 活动一:水葫芦画简图略,特点:叶片绿色较大,浮在水面上,叶柄膨大,会开花等。 活动二:以水葫芦和金鱼藻为例: 拓展提升: 大树 高大 茎很硬 叶片宽阔 寿命长 …… 小草 矮小 茎软 叶子细长居多 寿命短 …… 有生命 有根、茎、叶 会开花、有种子 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 会长大…… 水葫芦 浮在水面 叶柄膨大 会开花 叶片较大 …… 金鱼藻 长在水底 叶片细小 没看到开花 …… 生长在水里有根、茎、叶 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 会长大…… 水生植物 生长在水中 陆生植物 生长在陆地 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需要水分、阳光 和空气 有根、茎、叶 会繁殖后代……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 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2.《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学情分析】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 都有胚根和胚芽。 3、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4、播种凤仙花的步骤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播种过程:1、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2、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3、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浇透。 5、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 (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巾,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中。 6、播下种子后你们做了什么?答;管理、观察、记录。 7、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每天约5毫米。 9、植物根的作用:1、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2、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11、植物怎样自己制造养料?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反应式: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12、在制造养料的同时,它释放出动物和人呼吸所需的氧气。 1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萼片、花辨、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5、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熱这几个阶段。 16、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叶缘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热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试卷检测答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能力素养 自主检测答案 第一二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 一、查漏补缺 1、过程,身边 2、感觉器官,准确 3、眼睛 4、一定, 结果5、温度,温度计6、摄氏温度计,摄氏度,° C 7、不同物体8、时间,室温,先快后慢,慢 9、量筒,量筒,毫升,mL,凹面10、上轻下重, 底面半球形,解暗箱 二、1、①电话②酒瓶③吊车 2、①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②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③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④读书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液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3、①用筷子搅拌②用扇子扇③两个杯子互倒 4、不对,因为200毫升的量筒一次最多只能测量200毫升的水,大约600毫升的水至少需要测量3次。 5、商店里把生活用品放在一类,把学习用品放在一类,运动用品放在一类,这样做是为了很快的找到所需用品。 三、1、②2、三十七摄氏度,37°C;十五摄氏度,15°C,零下四摄氏度,-4°C;四十一摄氏度,41°C;零摄氏度,0°C,零下十摄氏度,-10°C 3、摇晃冒气泡的是雪碧,用鼻子闻出酸味的是白醋,用舌头尝出甜的是白糖水,咸的是盐水,

无味的是白开水 四、略 第三单元《水的科学》 一、1、浮力,浮力,向上;2、形状;3、水的浮力;4、表面张力,圆球,凸的;5、固,液,气;6、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7、向上托起;8、表面张力;9、毛细现象;10、液体,固体 二、1、②③④,①⑤;2、①;3、③;4、②;5、① 三、×××√×,√√√××,×√× 四、1、费力,水中的物体收到向上托起的力;2、短,也受到水的浮力 五1、救生圈,轮船,潜水艇;2、把橡皮泥捏成船形;3、水的表面张力4、水的表面张力; 5、我的猜想: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方案:①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②再把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③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期中测试 一、1、过程;2、表面张力;3、眼睛,耳朵,鼻子,舌头; 4、眼睛; 5、一定,结果; 6、冷热程度,温度计,摄氏温度计,摄氏度,°C; 7、先快后慢,慢; 8、量筒,量筒。毫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全册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 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 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1 玩具里的科学 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2020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2020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科学复习题 第一单元目标测试题 一、我会填空: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各不相同。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4、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5、植物的养料是由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7、凤仙花的身体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8、凤仙花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和(温度)等。 9、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10、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二、我会选择: 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 D )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A.根 B.茎 C.叶 D.种子 2、我们种下的种子最先长出来的是( A )。 A.根 B.茎 C.叶 3、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是植物的( A )。 A.根 B.茎 C.叶 4、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的是植物的( C )。 A.根 B.茎 C.叶 三、我会判断: 1、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2、植物都是用根来繁殖后代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

4、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茎。(×) 5、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6、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四、能力题: 1、小朋友们,你们在种植凤仙花时,一定都做好了播种前的准备工作吧,请简要写下来。 答:播种前的准备工作:(1)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2)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3)准备播种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在种植凤仙花的中。你学到了哪些播种方法呢? (答案参照课本第4页“播种方法”。) 3、在做研究的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时,你观察到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吗?说明了什么? 答: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说明了植物的根能够吸收试管中的水分,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4、用画图和文字将你观察到的凤仙花生长中的一些过程记录下来。 ⑴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是什么样子的?请将它们的样子画下来。 ⑵请描述一下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茎的颜色。(红色) ⑶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的叶子在植株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交叉分布) 五、我会填图: 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略)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长塘镇现代希望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___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冀教新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科学三年级上册应知应会 第一单元《观察与测量》应知应会 1、测量长度 1.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2.用直尺测量笔的长度,注意直尺的零刻度线与笔的一端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 3.测量身高多采用全自动身高测量仪。 4.在身边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可以用“拃”“步”等身体上的尺子来估测物体的长度和距离的远近。 5.体育老师用轮式测距仪测量跑道的长度,建筑工人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房屋的长度。 2、测量体积 1.粗细相同、高度不同的两个杯子,高的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2.高度相同、粗细不同的两个杯子,粗的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3.物体所占据空间的大小称作物体的体积。 4.量筒是常用的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壁上标有刻度和单位。 5.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待液面稳定后,平视液面,读数并记录结果。 6.固体体积的单位为立方厘米、立方米等,1毫升=1立方厘米。 3、测量质量 1.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2.托盘天平由指针、左托盘、右托盘、平衡螺母、游码、底座、砝码和镊子组成。 3.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游码移至“0”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3)将待测物体放于左托盘,用镊子向右托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4)记录称量结果。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5)测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盒中,并把游码移回“0”处。 4、测量温度 1.用手感觉水的冷与热时,先用手背触摸杯壁,感觉水的冷热,避免烫伤。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3.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科学三年级上答案(最全版本)

第一单元 第一课科学是… 2、一位可以发明很多很多关于科学技术的发明家。 第二课做一名小科学家 地球有吸引力。降低重心,保持平衡。 单元测试 一、1、好奇心2、暂时记忆能力3、琴纳 二、√√×√三、答:居里夫人、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诺贝尔。 四、答: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实验证明、试验成功获得结论 五、答:我查过蚂蚁搬粮食、我拆过玩具六、答:我想做航天探索方面的研究。我想做海洋探索方面的研究。 我想做军事探索方面的研究。 我想做环境探索方面的研究。 我想做气候探索方面的研究。 第二单元第一课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日期:9.24 1

2、 第二课校园里的植物 2

我认为,植物的共同特征是:有茎、叶、种子、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能长大、要呼吸、能进行光合作用。第三课校园里的小动物 我观察的小动物:蝴蝶 我认为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能够繁殖、生长、呼吸、吃东西、运动等。 3

第四课动物植物和人 1、兔子、萝卜 兔子会长大,萝卜 运动需要水不会运动 吃土壤 呼吸…… …… 4

2、 3、 单元测试 1、珍古德 2、能长大、会死亡、需要营养、会繁殖 3、 5

三、1、动物:牛、兔子、鸡、鸭、鱼。 植物:小草、花、松树、柳树、杨树。 2、需要水、阳光、会繁殖。 3、天上飞:家鸽、鸟、蜻蜓。 地上跑:斑马、螳螂、象、熊猫。 水里游:蛇、乌龟、鱼、青蛙。 第三单元第一课生命离不开水 1、写一首赞美水的小诗。 2、小草喝水实验 原水面高度 10 厘米 水面下降说明:水分被小草吸收了,说明生命需要水。 第二课观察水 我观察到的水的特点 6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植物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第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然而,学生对于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理解。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环节二,学生基本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

5、棉花、塑料和钢材都是天然材料。() 10、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6、蜗牛壳很硬,是不能长大的。() 11、砖和陶瓷都不容易吸水。() 7、用过的纸不能再用,应丢弃它们。() 12、5毫升水相当于大雪碧瓶一瓶。() 8、我在晴天中午的大树下我找到了很多蜗牛。() 13、金鱼在水中用肺呼吸。() 9、比较水的多少,只有用量筒量这一种方法。() 14、一瓶矿泉水大约有50毫升。() 三、选择题。 1、狗尾草和小猫都属于(),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A 植物B生物 C动物 2、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的影响。 A 透明度 B黏度 C轻重 3、锅一般用金属制作,但锅把却是用木头或塑料制成,这是因为木头或塑料()。 A易传热 B不易传热 C不易导电 4、下面材料中吸水性最强的是( A),承受拉伸性能最强的是() A宣纸 B作业本上的纸 C牛皮纸 5、下列关于液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会流动 B都是透明的 C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6、注射器抽进空气,堵住口,用力压活塞,观察活塞会() A推不动 B推到底 C推到一定程度就推不动了 7、用铁锅炒菜是利用了金属()的性质。

A.能导电 B.容易传热 C.有光泽 D.有延展性 8、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是( )。A.天平B.温度 计C.量筒 9、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占空气体积最多的是()。A二氧化碳B氧气 C氮气 10、给自行车轮胎充气是利用了空气()的性质。 A占据空间 B可以流动 C能被压缩 11、下列哪种不是我们描述树叶时用的方法( )。 A画图 B 拓印 C搜集实物标本 D用放大镜 12、金属容易拉成丝或打成薄片,这是利用了金属的() A 导电性 B有光泽 C延展性 13、鲫鱼的鳃不断张合,是它在()。 A喝 水 B呼吸 14、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也同样也有( )的完整过程。 A. 生长 B. 衰老 C. 生长和衰老 15、观察一种不熟悉的液体时,能做的是()。 A用鼻子闻B用嘴巴尝 C用眼睛看 16、和蜗牛属于同一种类的动物是()。 A 蝗虫B螺蛳C蚂蚁 17、蚂蚁是用()来交流信息的。 A头上的触角B声音C舞蹈 18、判断是不是同一种树叶,主要看叶子的()是不是差不多。A 大小 B形状 C颜色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部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