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作为体裁的“孔子对话”

作为体裁的“孔子对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19077431.html,

作为体裁的“孔子对话”

作者:李立

来源:《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02期

摘要:《论语》隐含了一种体裁,我们权且称之为“孔子对话”。从《论语》到《庄子》,“孔子对话”经历了这样的转变,亦即从作为对象被回忆、记录、复现,到作为逻辑论证的手段与工具用于导向已经先行存在的结论。可以说,《庄子》中的“孔子对话”是对《论语》的戏仿,《声无哀乐论》也是这种戏仿体的变体:在这两个文本中,“孔子对话”是一种论证的策略。然而,“孔子对话”的最初形态并没有消失,《世说新语》类的笔记,诗话,以及宋代新儒家的语录和禅宗的语录、公案、参话头,都与对交谈对话场景的记录与复现有关,并在文本中保存了《论语》的客观记忆。可见,作为“孔子对话”原始文本的《论语》内蕴着以上两条发展线索,它们都是对《论语》的创造性发挥。

关键词:孔子;对话;体裁;记录;论证手段

中图分类号:I 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738(2013)02-0051-05

巴赫金视“苏格拉底对话”为一种专门的体裁,而柏拉图是写过这种体裁的众多人之一。对于它,巴赫金如是描述:“…苏格拉底对话?这一体裁,在进入文学发展阶段之后,开初几乎只是一种回忆体:这是对苏格拉底实际谈话的回忆,是谈话的追记,间以简要的叙述。但不久之后,由于对材料采取了自由创作的态度,这一体裁就几乎完全摆脱了历史回忆的局限,而只是保留了苏格拉底用对话揭示真理的方法,以及记录对话间以小叙的外在形式。柏拉图写的…苏格拉底对话?,就已经具有自由创作的性质了。” [1]144

根据巴赫金的说法,“苏格拉底对话”经历了一个从对实际谈话的回忆、记录到以对话为方法来揭示真理的转变,之后,它便不再指向历史性的实在,而是作为逻辑论证的手段与工具导向对话创作者预设的结论或者他先行掌握的真理。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也发生了类似的体裁转变。下文即将谈到的一组文本,便共同呈现了一种可以称作是“孔子对话”的体裁从作为被记录与复现的对象到作为逻辑论证的手段与工具的那一过程。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诸如“对话”“交谈”等词语,已经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复调”“多声”的色彩,但在这里,我们只取它们最原初的内涵,而并不涉及那些意义上的引申。

一、《论语》中的“孔子对话”作为对象被记录与复现

《汉书·艺文志》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在这里,我们认为《论语》主要是对孔子与弟子、时人的交谈对话场景的记录与复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