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层公安民警违法犯罪成因及对策初探

基层公安民警违法犯罪成因及对策初探

基层公安民警违法违纪的原因分析
及预防机制刍议

公安基层工作作为公安工作的根基,是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公安机关最基本的战斗实体。近几年来,各基层公安机关认真贯彻从严治警方针,在队伍建设中突出党风廉政建设这个重点,着力从教育、制度和监督等方面入手,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从而为各项公安工作的圆满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不可否认,在严厉打击违法违纪现象、不断加强法制教育、进一步建设完善监督制度的同时,基层公安民警的违法违纪现象仍然层出不穷,严重危害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和社会形象。在知法懂法并确切了解违法违纪所应受到的严厉惩罚的情况下,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层层监督之下,这部分人实施违法违纪行为前后到底受到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支配?这种心理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是否某些固有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结合起来必然导致出现这种心理状态?如何有效制订预防机制,最大限度的清除违法违纪心理的形成环境?这些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试图从民警违法违纪心理及其形成的内外部环境入手,力争探讨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由于笔者供职于基层公安机关,受制于工作环境,难以获取足够的样本,仅能通过上级有关违法违纪案例的情况通报和本局的部分个案管中窥豹,作一些浅显的分析,难免以偏概全。全当抛砖引玉,谨作参考。
一、基层公安民警违法违纪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负面效应是民警违法违纪的主要诱因
当前社会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不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逐渐拉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以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冲击着民警的思想价值体系。同时,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民警队伍分布面广,执勤高度分散,民警经常接触社会阴暗面,容易受到社会消极因素的侵蚀。在一些单位、业主、当事人等争相公关的情况下,部分民警经受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有的甚至丧失了抵御能力,成了金钱、物欲的牺牲品。
(二)政治经济待遇的不平衡是民警违法违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当前公安队伍一些高层领导对"警察是一种职业"存在模糊意识,由此产生了"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管理理念。但从现实和理性出发,大多数民警的实际想法首先是把警察作为一种职业,在确保解决家庭生活经济来源的基础上再去实现职业价值,这种思想模式无疑也是社会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一方面,当前基层公安民警的整体收入水平相对于其他单位和上级公安机关仍然偏低

,很多民警面临着住房、家庭给养等经济压力,这些都对基层民警谋取非法利益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动力;另一方面,不平等的政治待遇造成民警思想不稳定。按职位数比例,在基层公安机关升职副科级比在政府机关升职副科级的比例要小得多,留给基层公安民警的个人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这种政治资源的不平等配置使公安民警在晋升、工资、住房、教育、地位等方面处于绝对劣势,这种不平等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大了民警从政治上进转向牟取经济利益的可能性。
(三)个别单位内部的集体腐败环境是民警违法违纪现象滋生蔓延的温床
民警置身于一个单位之中,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会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群体暗示效应的结果。其他民警尤其是单位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必然会对本单位的其他人员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公安队伍接连出现的违法违纪案件,上至高层领导,下至股所队长等纷纷堕落,对公安队伍震撼很大。从积极的方面看,体现了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成效,从消极的方面看,看到自己敬畏的领导腐败堕落,看到有的领导说一套做一套,广大民警产生了信任危机。对于个别自制能力比较差的民警,则容易引发一种效仿心理。
(四)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异是支配民警违法违纪行为的罪魁祸首
从诸多违法违纪案例中可以看出,违法违纪的民警无一不是在这样或那样的环境中发生了人生观、价值观的蜕变。他们普遍模糊了作为一个公安集体中的一员所应遵循的基本工作准则,否认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所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理想价值目标,要求一切事物顺从个人的利益欲求。以下是几种典型的违法违纪心理模式:
1、贪婪心理。贪婪是一切贪利性违法违纪行为的共有心态,是走向违法违纪道路的主要思想基础。具有贪婪心理的人,为了钱财,可以不择手段,铤而走险,采取各种形式,甚至冒着被查处的代价,肆意收受贿赂、挪用侵吞公款。
2、侥幸心理。不少民警违法违纪,都是侥幸心理占上风时陷进去的。一方面,他们有固定的经济收入,生活上有保障,并不愿意因贪污贿赂而丢掉公职,希望"鱼与熊掌"兼得;另一方面,他们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智商较高,往往自认为身份特殊,见多识广,保护伞厚,且行为隐蔽、方法巧妙、手段高明、赃证匿藏天衣无缝,或相信朋友不会出卖自己,在自信能侥幸过关的情况下实施违法违纪行为。
3、失衡心理。有些民警违法违纪的最初阶段,不具有利用职务非法谋利的积极性、主动性,

而是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但看到身边的人违法违纪并未受到应有处罚,而且获取了不菲的经济利益,从而产生极度不平衡的心理状态,最终导致铤而走险,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
4、虚荣心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拥有实权的某些民警爱慕虚荣,一心追求个人享乐,被金钱、人情和关系所包围,成为"糖衣炮弹"袭击的对象。他们思想上逐渐放松了警惕,从拒绝吃请到逢请必到,寻欢作乐。当染上黄、赌、毒恶习,入不敷出后,便从接受一般礼品到收受巨额钱财,断送前程。
5、特权心理。 法律赋予了人民警察一定的职权。少数民警之所以走上违法违纪道路,是与其特权心理作祟分不开的。有的民警动辄以"管人者"自居,对群众耍特权、抖威风,"吃拿卡要"。人的在审讯嫌疑人员时动手动脚。因此,民警特权思想心理违法违纪的案件在民警违法违纪案件中也占不少的比例。
二、基层公安民警违法违纪行为的预防机制初探
从以上民警违法违纪的主要原因来看,社会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民警政治经济待遇的提高是一项自上而下的系统工程,从现实角度来讲,基层公安机关难有大的作为;民警个人的性格千差万别,难免有部分民警本身的性格特质相比平常人在贪婪、虚荣等方面有更大的倾向性。故笔者舍弃了以上不可控因素,站在基层公安机关队伍管理职能部门的角度,从开展心理预防、加强思想教育等方面探讨一些更具有操作行的预防机制。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应当看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公安民警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样,以往的自上而下单一讲奉献精神的思想政治工作已不适合当代民警。与此同时,近年来警务规范化、"三基"工作、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等工作接踵而至,对基层公安民警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工作、生活压力明显加大,由此引发的民警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建议有关部门定期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多组织团体活动,着力丰富民警文化生活,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
(二)进一步完善落实谈心制度。在民警入警、升职、换岗必谈的基础上,建立指导员日常谈心制度和月汇报制度。通过指导员每月的思想政治工作汇报,加强对基层民警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渗透、体现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引导出现不正常心态的民警冷静理性、合法有序地表

达诉求。
(三)强化政工部门的人文关怀机制。政工部门在工作当中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针对民警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及时对出现经济困难、家庭变故、突发伤病的民警给予慰问、关怀,力所能及的降低民警所面临的生活风险,减少基层公安民警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民警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
(四)适当的组织理财知识培训,加强民警理财能力。违法违纪行为的大部分追求目标是物质享受,而物质享受离不开经济基础。因此,可以有意识地举办有关理财知识讲座,灌输新的理财观念,引导基层民警合理的分配收入,戒除过度铺张浪费的消费方式,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将多余的资金及智力投入到各类资本市场进行运行来增加经济能力。
(五)适时变动工作环境。扭曲心态发展到诱发违法违纪心理必须要有适合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可见,适时有意识地变动工作环境和条件,也是预防和矫治扭曲心态的措施之一。如增加民警岗位调动的频率(调动方式既可以是股所队内部岗位调动,也可以是各单位之间调动),让其经常性地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使有扭曲心态的个别民警在新的环境中逐步放弃、纠正扭曲的心态。
(六)大力进行法制、廉政宣传和教育,尤其是加强反面典型的宣传教育。基层公安机关的反面典型教育普遍偏好于其他单位、其他部门的违法违纪案例,其实这是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在作怪。本单位的违法违纪案例更贴近民警的实际生活,以更为直观的方式计算经济账、政治账,提高民警的警惕心理,增加其维护法律、维护廉政建设的自觉性,使各种社会的诱发因素在公安机关没有立足之地。
(七)加强对各类违法违纪行为的打击力度。纪检人员应严格执法,排除一切干扰,坚决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尤其是起着风向标的股所队长的违法违纪行为,让全体民警明确了解违法违纪所要付出的代价,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威慑力,以儆效尤,惩戒再犯。
(八)积极探索经费、待遇保障机制。在加大预防和惩治违法违纪力度的同时,要落实各项从优待警政策,解决民警的后顾之忧。"三基"工作以来,明显加大了公安经费的保障力度,但从优待警却成了"干打雷不下雨",远远落后于物价的上涨。不少基层所队为了自筹解决民警待遇问题,普遍存在着"打擦边球"的情况,不但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而且助长了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公安经费、民警待遇问题必须与罚款彻底脱钩,通

过建立保障机制,有效预防和遏制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