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海运经济地理复习资料

世界海运经济地理复习资料

世界海运经济地理复习资料
世界海运经济地理复习资料

海运地理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6x2’ 12分

填图: 50x1’50分(海峡,海域海湾,半岛,岛屿,差不多是20多个名称)此次填图考欧洲区域,所以请务必结合填图熟练掌握书本P92-P94课文中出现的所有海峡,海域海湾,半岛,岛屿,重要港口。

简答题: 6 38分

世界海运经济地理复习资料

绪论中的名词解释

1.海运是海上运输(marine transport)的简称。它是利用海上航道、以船舶为运输工具、以港口为基地、以海洋为活动舞台,实现货物和人位移的运输方式。

2.大陆桥:两个港口之间的联结线--铁路线(公路线)

3.方便旗船:是指在外国登记、悬挂外国国旗并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营运的船舶。

4.集装箱运输: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的货物运输方式。

5.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国际间利用两种以上运输工具进行的货物联运。

6.港口:位于江、河、湖、海或水库沿岸,具有一定的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往来停靠、办理客货运输或其他专门业务的场所。

7.码头:用于船舶靠泊作业、供货物装卸和旅客上下的水工建筑物。

8.单纯腹地:是一个港口独有的腹地

9.混合腹地:两个或两个以上港口所共同拥有的腹地

港口吞吐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由水运进出港区范围并装卸的货物数量。以吨数或TEU表示。

无水港:是一个通过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发达运输网络直接与港口相连,具有集装箱港口装卸5.船、港、线、货的关系

货是船、港、线存在的依据

船是海运的运输工具和货物载体,线、港是海运的运输通道和节点,货是海运的运输对象。在海运中,采用何种船舶,是由货物的种类,特点决定的:载货船舶所停靠的港口,所经过的航线,是由货物的供需双方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货是船、港、线存在的依据。因此,世界海运经济地理的格局归根结底是由货物的地域分异所决定。

三、海运的特点

1.通过能力强。

2.运载量大。

3.运费低。

4.对货物适应性强。

5.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速度慢。

6.涉外性。

三、国际分工以“雁形模式”的垂直分工为主

技术水平: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大陆

产业间分工:中国大陆:初级、劳动密集型产品;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产品内分工:日本、韩国:研究开发核心技术并进行部分零部件生产;中国台湾:加工;中国大陆:装配组装。最后销往欧美。

香港与大陆是前店后厂

第二节中国

海域:老铁山嘴-蓬莱角;启东角-济州岛;南澳岛-鹅銮鼻,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重要的出海通道: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朝鲜海峡,大隅海峡,宫古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卡里马塔海峡

(三)港口

1.港口地域组合群(港口群)

东北沿海港口群:以大连港为中心枢纽,(还包括营口、丹东、锦州等港口)

华北沿海港口群:以天津港为中心枢纽,(包括秦皇岛、沧州港、唐山港等)

黄淮沿海港口群:以青岛港为中心枢纽,(包括烟台、连云港、日照、威海、龙口等)

华东沿海港口群:以上海为中心,(包括宁波、南通、张家港和舟山港等)

东南沿海港口群:以厦门港为中心,(包括福州、汕头、温州、泉州、湄洲湾港、东山港等)

华南沿海港口群:以香港、广州、深圳港为中心枢纽,(包括中山、珠海、江门、惠州、汕尾)

西南沿海港口群:以湛江为中心枢纽,(包括八所、防城、洋浦、北海、钦州,三亚等)

香港港口的优势:(1)香港是东南亚金融中心,在金融、法律仲裁、保险等服务方面均远强于深圳等港。

(2)香港是一个传统的物流中心,有大量处理物流的资源,有丰富的物流服务的经验。

(3)香港港是珠江三角洲诸港中最靠近国际航线的港口

(4)香港港在珠江口外,海运中转的区位条件优于深圳等港。

(5)香港港还拥有航线多、航班密、载货集装箱多以及载货集装箱进出港平衡等优势。

(6)香港港是自由港,通关手续简便,通关时间短。

(7)香港港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制度先进,能为货主提供良好的服务。

第三节日本与韩国

日本

三湾一海: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濑户内海

主要海峡:宗谷海峡、津轻海峡、大隅海峡、宫古海峡、对马海峡

4. “三湾一海”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带:以东京为中心的首都圈、以名古屋为中心的中部圈和以大阪为中心的近畿圈

1)工业主要集中于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

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由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和名古屋的扩展、扩散形成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

工业地带形成的主要原因:

(1)日本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靠从海外输入,而工业品大部分又停靠国外市场,这是战后日本工业分布的基本出发点。

(2)充分发挥岛国位置条件的优势

(3)填海造陆

(4)这里是人口、城市、工业最集中的地区,也正是全国最大的消费中心

(5)基础设施条件优越

(6)由于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可以获得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第四节东南亚

海域有:属于太平洋的:班达海、爪哇海、苏禄海、苏拉威西海、马鲁古海、斯兰海、巴厘海、弗洛勒斯海;属于印度洋的:帝汶海、安达曼海、阿拉弗拉海、

海峡: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龙目海峡、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巴士海峡、

巴林塘海峡,民都洛海峡、马鲁古海峡、卡里马塔海峡等

世界级待开发的也陆上交通要道--泰国南端的克拉地峡

一、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洲与大洋洲之间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交通网络的枢纽之一

(二)海陆交错,地形复杂;源远流长的大河冲积平原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中地

(三)热带气候,水热资源丰富,适于水稻及热带植物生长

(四)矿产资源丰富,世界重要的出口地区

(五)人力资源总量多,地区分布不均衡:1.人口多,劳动力充足;2.人口分布不均衡

(六)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框架

主要港口:新加坡港、丹戎帕拉帕斯港(TANJUNG PELEPAS)、林查班、巴生港、新山、曼谷、雅加达、泗水,马尼拉、胡志明(西贡)

第六节西亚

“三洲五海之地”

三洲:亚、欧、非;五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

主要海峡: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

(3)主要石油运输航线

“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航线,是西欧、北美主要的供油运输线。

“波斯湾-马六甲海峡或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东亚”航线,是中国、日本等东亚、东南亚国家的主要供油运输线。

“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航线,是波斯湾地区通往西欧、北美最近的航线

第三章欧洲

第一节概述

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西临大西洋,北靠北冰洋,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伊斯坦布尔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恰纳卡莱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与亚洲大陆相连,西北隔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一、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三面临海,水平轮廓破碎,多半岛与海湾,发展海运的条件优越

(二)平原面积广大,地形有利于经济活动的展开与洲内的经济联系

(三)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广泛分布与南部亚热带夏干气候的典型发育,有利于农业的全面发展

(四)河网密度大,通航里程长,河海联运的条件优越:莱茵河,多瑙河,伏尔加河,基尔运河

(五)地窄人稠,劳动力短缺

(六)资源分布不平衡,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原料需要进口

海域、海湾:比斯开湾、利古里亚海、亚得里亚海、爱奥尼亚海、第勒尼安海、爱琴海、地中海、北海、

挪威海、白海、黑海、亚速海、波罗的海、巴伦支海

半岛:巴尔干、亚平宁、伊比利亚、斯堪的纳维亚、日德兰半岛。

岛屿:大不列颠岛、科西嘉岛、撒丁岛、西西里岛、爱尔兰岛、克里特岛、巴利阿里群岛

海峡:英吉利海峡:北海—大西洋;多佛尔海峡:北海—大西洋;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大西洋斯卡格拉克海峡:波罗的海—大西洋;

卡特加特海峡:波罗的海—大西洋;厄勒海峡:波罗的海—大西洋

刻赤海峡:亚速海—黑海奥特朗托海峡:亚得里亚海—爱奥尼亚海

摩西拿海峡:第勒尼安海—爱奥尼亚海博尼法乔海峡:第勒尼安海—西地中海

欧盟内部贸易是其成员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德国是欧盟内部贸易的核心

欧盟成员国的内部贸易分为四个层次,以德国为核心

核心:德国

内环国家:法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英国

中环国家:西班牙,奥地利,瑞典,爱尔兰,丹麦

外环国家:芬兰,葡萄牙,卢森堡,希腊

二、海运经济地理的主要特点:海运是欧盟外贸运输的主要承担者

主要港口:哥德堡(瑞典西南沿海)、赫尔辛基(芬兰南部沿海)、哥本哈根(丹麦厄勒海峡西侧)

鹿特丹(荷兰西南沿海)、阿姆斯特丹(荷兰西部沿海北海运河上)、安特卫普(比利时北部沿海)

泽布吕赫(比利时西北沿海)、巴塞罗那(西班牙东北沿海)、阿尔赫西拉斯(西班牙直布罗陀海峡东北侧)巴伦西亚(西班牙东部沿海)、马其他自由港(马其他岛东北部)、比雷埃夫斯(希腊东南沿海)、

康斯坦察(罗马尼亚东南沿海)、热那亚(意大利亚平宁半岛西北海岸)、焦亚陶罗(意大利亚平宁半岛南端)、拉斯佩齐亚(意大利亚平宁半岛西北沿海)、塔兰托(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东南沿海塔兰托湾北岸)

奥古斯塔(意大利西西里岛岛东海岸)

第三节欧盟主要经济大国

德国

一、经济发展的条件

1.位于欧洲中部,海陆兼备,交通运输具有国际性

欧洲陆路交通的十字路口;北海—波罗的海运河(基尔运河);莱茵—美因—多瑙运河

2.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的全面

3.河网密布,多国际河流,便于国家间货物往来

4. 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之外,工业所需的原燃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矿产资源以煤炭、钾盐为主,缺油少气,铁矿石也需要进口。

5.人口素质高,创新能力强,重视职业教育

二、海运的经济地理特点

1.国际多式联运条件优越的海运强国

2.主要港口:汉堡、不来梅、威廉、埃姆登、基尔、吕贝克、罗斯托克等

英国

一、经济发展的条基础件

1.大西洋上的岛国,发展海运的条件优越

2.地形和气候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是农业的主体

3. 河网较密,河海联运条件好

4. 欧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主要工业原料依赖进口

英国煤田是欧洲大陆煤带的延续,储量丰富,煤质好,分布距海近,便于运输。但从1984年始,进口煤

炭。

5. 经济活动人口的稳定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国的经济增长

法国

一、经济发展的条件

1.作为欧洲大陆重要通道,海陆联运条件优越

2.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发展

3.缺乏煤、铁资源,石油全部依赖进口

4.人口文化素质较高,劳动力成本高,就业率较低

5.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弊

第四节非欧盟国家及俄罗斯

非欧盟国家概况

一、非欧盟国家的构成

在欧洲,非欧盟国家包括:阿尔巴尼亚、白俄罗斯、波黑、克罗地亚、冰岛、马其顿、摩尔多瓦、挪威、俄罗斯、塞尔维亚、黑山、瑞士、乌克兰、安道尔、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圣马力诺、梵蒂冈。

二、非欧盟国家的国家类型

1.经济转型国家,属于区域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

阿尔巴尼亚、白俄罗斯、波黑、克罗地亚、马其顿、摩尔多瓦、俄罗斯、塞尔维亚、黑山、乌克兰10个国家,是原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现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属于欧洲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

2.经济发达国家1)规模较大的国家:挪威、瑞士

2)规模比较小的国家人口规模较小:冰岛

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均较小:安道尔、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圣马力诺、梵蒂冈

三、非欧盟国家在欧洲不占主体地位

总面积约为584万平方公里,占欧洲面积的57.48%

俄罗斯

二、海运经济地理的主要特点

1.发展海运的先天自然条件不足

北冰洋(摩尔曼斯克除外)和太平洋沿岸缺少天然不冻港,通过大西洋水系的亚速海、黑海、马尔马拉海,进而西出地中海到欧洲,是俄罗斯一条重要的海上通道,该航线终年不冻,航运条件好。但该航线需穿过一些重要海峡,如亚速海与黑海之间的刻赤海峡,黑海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这些海峡所在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到该航线的通行。

2.海铁联运――第一亚欧铁路大陆桥

第四章非洲

第一节概述

一、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三面临海,扼守世界海运要道:红海、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航线(一)海运是非洲外贸货物运输的主要承担者;利比里亚是世界第二大方便旗船籍国。

(二)主要港口:三类港口:综合性海港、专业矿砂输出港、石油输出港。

苏伊士运河:国际通航运河,亚、非两洲的分界线。在埃及东北部,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

好望角:非洲最西南的岬角。是世界上最危险航海路段之一。

莫桑比克海峡:非洲大陆东南岸同马达加斯加岛之间的深水海峡。

第五章大洋洲

第一节概述

大洋洲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一、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地处五大洲之间,联结两大洋,岛屿众多,交通和战略地位重要

地处亚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和南极洲、非洲之间,东西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又是联系各大洲的海、空航线和海底电缆通过之地,也是远洋船舶淡水、燃料供应站,大洋洲许多岛屿上都有军事设施,如中途岛、关岛是美海、空军事等地,威克岛是火箭试验基地。因此,在世界交通及战略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岛屿众多

具有重要意义的海域有:

阿拉弗拉海(Arafura Sea)、珊瑚海(Coral Sea)、塔斯曼海(Tasman Sea)、大澳大利亚湾(Great Australian Bay)、卡奔塔利亚湾(Gulf of Carpentaria)。

具有重要意义的海峡有:托雷斯海峡(Strait of Torres);巴斯海峡(Bass Strait);库克海峡(Cook Strait);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二、海运的经济地理特点:海运较发达

主要港口:奥克兰、惠灵顿、莫尔兹比港、阿普拉港、火奴鲁鲁港、苏瓦港、帕皮提港

第六章北美洲

第一章美国

一、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居世界第二

(三)河流众多,形成了联系全国主要地区的内陆水运河,和海联运条件好

(四)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美国早期工业化的物质基础

(五)美元是国际主导货币:美元不管贬值和升值,对美国都利大于弊

(六)教育、研发、人才,是美国在国际分工处于产业链高端的根本保证

第七章拉丁美洲

第一节概述

一、发展经济的条件

(一)地处国际联运的交通要道

主要海域海峡运河: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尤卡坦海峡、莫纳海峡、加勒比海

麦哲伦海峡:麦哲伦海峡,南美洲大陆南端和火地岛等岛屿之间的海峡,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水道。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于1520年曾在该水道航行,故名。长约600千米,宽度3.3~33千米,最大深度1170米,最小深度为31~33米。海峡水道曲折,多强风和浓雾,海面波涛汹涌,航行困难。西南端小岛散布,两岸多港湾。马尔维纳斯群岛扼该海峡以东大西洋口岸的咽喉,是来往麦哲伦海峡或合恩角的船只的必经之地。海峡中助航标志齐全,部分航标还配备有雷达反射器和雷达应答器。巴拿马运河开通后,海峡航运价值一度降低。但是,由于赴南极大陆考察船不断增加,超大型舰船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以及海峡东口油田的开发,麦哲伦海峡仍然是国际航线的重要通道。

补充资料:

世界重要海峡及地理意义

1、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战略交通要道。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南中国海和安达曼海的一条狭长水道,是沟通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海上交通纽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有"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

2、望加锡海峡: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重要通道。望加锡海峡位于印度尼西亚群岛中加曼丹岛与苏拉威西岛之间,连接苏拉威西岛和爪哇海的水道,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通道。

3、巽他海峡: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水道。巽他海峡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是沟通爪哇海与印度洋的通道,是西北太平洋沿岸国家经爪哇海至东非和绕道好望角去西非、欧洲的海上要冲。

4、朝鲜海峡:日本海进出东海和太平洋的咽喉。朝鲜海峡是对马海峡和朝鲜海峡的统称。其中对马海峡位于日本对马岛和壹岐岛之间,从海峡向西南可直达中国东海,向西通过朝鲜海峡与中国黄海相连,向东通过关门海峡、濑户内海可达太平洋,向北通过日本海出鞑靼海峡到鄂霍次克海。

5、苏伊士运河:亚洲、非洲、欧洲通往印度洋的捷径。苏伊士运河位于红海北端、埃及东北部,是沟通地中海与红海的著名国际通航运河。它处在亚洲、非洲的分界线上,是亚洲、非洲、欧洲通往印度洋和北大西洋的海上捷径,比绕道非洲大陆西南端好望角缩短航程2970-4320海里,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经济意义。

6、曼德海峡:"世界战略的心脏"。曼德海峡和亚丁湾相连,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和非洲大陆之间,是红海的南大门。曼德海峡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海上交通要道。被西方人称之为"世界战略的心脏"。

7、波斯湾:世界石油的宝库。波斯湾也被称之为海湾,位于印度洋西北部边缘海,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之间,西北起阿拉伯河口,东南至著名的霍尔木兹海峡,为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地和供应地,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美国有相当一部分石油来自这一石油产地。

8、霍尔木兹海峡:"世界油库的阀门"。霍尔木兹海峡("霍尔木兹"源出波斯语,意即"光明之神")西接波斯湾,东连阿曼湾。霍尔木兹海峡的地理位置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波斯湾地区盛产石油,而这些石油又必须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进入印度洋,运往远东、欧洲、美洲等地。据统计,平均每8分钟左右就有一艘巨型油轮从霍尔木兹海峡通过。所以霍尔木兹海峡被人们称为"海上石油通道的咽喉","世界油库的阀门"。

9、直布罗陀海峡:"西方的生命线"。直布罗陀海峡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南端与非洲大陆西北角之间,北岸为西班牙,南岸为摩洛哥,是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的唯一水道,是西欧、北欧各国进口的原油、原料以及出口的工业品绝大部分要通过这里。因此,人们将其称作"西方海上的生命线"。

10、斯卡格拉克海峡:波罗的海进入大西洋的要道。斯卡格拉克海峡位于瑞典、丹麦之间,西通北海,东经卡特加特海峡是波罗的海诸国进入大西洋的要道。

11、卡特加特海峡:波罗的海通往太平洋的要道。卡特加特海峡位于丹麦的德兰半岛和瑞典之间。该海峡西经卡格拉克海峡通北海,南与厄勒海峡相连,是波罗的海诸国通向太平洋的海上重要通道。

12、格陵兰-冰岛-联合王国海峡:俄罗斯北方舰队南下太平洋的必经之路。格陵兰-冰岛--联合王国海峡是指格陵兰和冰岛之间的丹麦海峡和冰岛与不列颠群岛之间的广阔水域。该海峡北通北冰洋,南连太平洋。俄罗斯北方舰队南下太平洋必须经过该海峡。

13、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上交通捷径。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蜂腰地带,横穿巴拿马。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国际运河和海上交通捷径,它比绕行南美洲缩短了一万多公里的航程,对美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被美国视为"地峡生命线"。

14、佛罗里达海峡:连接墨西哥湾与太平洋的重要通道。佛罗里达海峡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和古巴及巴哈马群岛之间、是墨西哥湾与太平洋连接的重要水道。

15、阿拉斯加湾:美国战时必须控制的海上航道。阿拉斯加湾是世界9大著名海湾之一,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南端、介于阿拉斯加半岛与亚历山大群岛咽喉之间,为北太平洋自然条件较好的海湾之一,其沿岸分布着安克雷奇、西厄德、瓦尔德兹和科尔多瓦等良港,是美国宣布战时必须要控制的海上航道

16.渤海海峡:位于辽东半岛老铁山角至山东蓬莱半岛蓬莱角之间,黄海与渤海交界处,是进出渤海渤海的咽喉要道以及北京和天津的门户

17.大隅海峡:位于日本九州岛南端的大隅半岛和大隅诸岛之间的狭窄海道,从东海进入太平洋再前往北

美洲的航线基本走这条航道航线是最近的,是美国第七舰队的常用航道

18.宫古海峡:位于琉球群岛主岛冲绳岛和宫古岛之间的一条海上通道,水面比较宽,连接东海与太平洋,我国经南太平洋到澳大利亚等国,或者横穿太平洋岛中美洲、南美洲等地,穿行宫古水道是非常经济的,靠近冲绳岛,美国第七舰队经常经过这里

19巴士海峡:位于中国台湾岛南端与菲律宾之间,是连接南海与太平洋的重要通道,海峡中有巴坦群岛和巴布延.群岛,这些岛屿把海峡分割成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巴布延海峡,巴士海峡,把中国台湾岛同菲律宾巴坦群岛之间,沟通南海和太平洋,是条条国际航线的通道;

巴林塘海峡,是菲律宾北部巴坦群岛与巴布延群岛之间的海峡,连接南海和太平洋,是新加坡与日本横滨之间过往船舶航道;

这些海峡是东南亚与东北亚往来要道,特别是日本从中东、非洲、南亚进口石油和多种原料的重要通道

20.卡里马塔海峡,位于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与勿里洞岛之间,是南海通往爪哇海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南半岛至澳大利亚的常用通道,在军事和经济上都有重要价值

21.龙目海峡,位于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北接巴厘海,南通印度洋,可供任何船舶安全航行,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海上航运的重要通道,因马六甲海峡航道事故频发,龙目海峡的遂成为世界性的海运门户

22.黑海海峡(又称土耳其海峡),位于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之间,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天然,是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唯一水道,海峡北段为博斯普鲁斯海峡(又称伊斯坦布尔海峡),海峡南段为达达尼尔海峡(又称恰纳卡莱海峡),两海峡中部为马尔马拉海,终年通航

23.厄勒海峡和大、小贝尔海峡是波罗的海通往大西洋的唯一出口

24.好望角,非洲最西南端的岬角。在南非开普半岛南端,大西洋与印度洋在此交接,交通和战略地位重要。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欧亚航运均经此,现仍有欧、亚、美间多条航线经过,一些超级巨轮还必须从这里绕

航。交通与战略地位重要。最近,由于索马里海盗的影响,多家国际航运公司放弃了选择苏伊士运河航线而改道好望角(迪亚士发现的)

25.麦哲伦海峡,南美洲大陆南端和火地岛等岛屿之间的海峡,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水道。巴拿马运河开通后,海峡航运价值一度降低。但是,由于赴南极大陆考察船不断增加,超大型舰船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以及海峡东口油田的开发,麦哲伦海峡仍然是国际航线的重要通道。

26.尤卡坦海峡,墨西哥湾同加勒比海之间的海峡,是墨西哥湾同巴拿马运河间的航运要道;

向风海峡,位于古巴和海地之间,是由太平洋过巴拿马运河经加勒比海到北美洲东海岸的主要水道;

莫纳海峡,位于海地岛(伊斯帕尼奥拉岛)与波多黎各岛之间,是加勒比海沿岸经大西洋到欧洲主要水道

经济地理学复习提纲

经济地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2分) 1.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2.掌握本教材对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定义、研究对象。 3.了解经济地理学科的构成体系。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3分) 4.掌握区位因子的定义与类型。 5.熟悉影响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农业和工业区位论(简答题、论述题10分) 6.了解杜能农业区位论产生背景、理论前提,掌握其形成机制、主要内容,了解其意义和 缺陷。 7.掌握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基本概念与三种区位指向。 (1)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2)类型: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一般因子与所有工业有关,例如运费、劳动力、地租等;而特殊因子与特定工业有关,例如空气湿度等。(3)在区位因子中,还可分出区域性因子,集聚、分散因子。 韦伯分三个阶段逐步构建其工业区位理论:No1: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运费最小的区位)。No2:劳动费指向,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当节省的劳动费大于增加的运费时,企业可能会离开运费最低点,转向劳动费最低点)。No3: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

节约额大时,便会产生集聚。一般而言,发生集聚指向可能性大的区域是多数工厂互相临近的区域。) 8.了解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应用、意义和缺陷。 第四章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5分) 9.掌握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了解理论前提: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小交通费;相同的中心商品的职能,尽量布局于少数的中心地、并且满足供给所有的空间(所有居民)的配置形式;中心地职能在统一的中心地集聚。 熟悉基本概念:中心地、中心性、货物供给范围、中心地等级等。 掌握3大原则——(1)市场原则:中心地是具有等级的,且各等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距离和市场间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服从于K=3原则。(2)交通原则: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市场区的从属关系和中心地数量的从属关系服从于K=4原则。(3)行政原则:低级中心地完全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市场区的从属关系和中心地数量的从属关系服从于K=7原则。 了解:三原则的适用条件和意义 第五章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20分) 10.掌握一些基本概念。 规模经济:在一定范围内,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可带来单位生产成本的下降。这种范围的上限,被称为最佳规模。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这种最佳规模在不断扩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考试重点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 2018年1月1日最新版 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即能够吸引并确定人类活动场所位置的支持条件。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二是与前者正好相反。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也就是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或费用的节约。区位因子(经济因子(成本(运费、非运费)、收入)、非经济因子) 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要求达到一定规模,这一规模也就是所谓的需求门槛。 市场特性: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管理秩序。 杜能圈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 区位决策是否合理或合理性如何,取决于在决策时的信息占有量以及决策者的信息利用能力。 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 企业增长的因素:规模经济、内部交易、技术优势、竞争激励。 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一体化分为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实现这些扩张的方法:内部发展和外部发展。 产品周期理论:每个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从研制生产出来到退出市场一般要经历:创新、增长、成熟、衰退、老化等阶段。 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有三个显著特征:趋于经济中心区、邻国边界区和文化社会关系密切的地区。 跨国生产单位分为的几种组织模型:全球集中生产、市场地生产、专业化生产、跨国一体化生产。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是一个多目标的过程,包括了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 区域: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原则而划定的地球表面的一定范围的空间,是因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内聚力而历史奠定,并具有相对完整的结构,能够独立发挥功能的有机体。 区域的类型:均质区、结节区和规划区。 配第—克拉克定理:该理论指出,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将增加。原因在于,在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着收入相对差异,而劳动力总是倾向于流向高收入的产业。 库兹涅茨法则:第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第二,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人中的比重大体是上升,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然而,它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不一定与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合地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第一,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否有效地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第二,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能够担负起区域在区际或全国地域分工中的任务;第三,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第四,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第五,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最后,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 区域创新网络:就是集聚在某个区域的企业、科研机构、市场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个人等创新主体,经过相互之间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的长期交流与合作而形成的促进创新发生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 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极核式空间结构、点轴式、网络式。 空间近邻效应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A.促使区域经济活动就近扩张 B.影响各种经济活动的竞争 C.带动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在发展上的相互促进。 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域条件、外部环境。 增长极的概念: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而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的部门。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聚集于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于是就形成了增长极。 增长极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的作用:A.支配效应B.乘数效应C.极化与扩散效应。 产业集群: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 绪论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3、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简答):①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②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③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④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⑤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重点看,论述题) 1、区位: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区位理论: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2、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另一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3、区位因子: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4、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简答):①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②“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③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④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5、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会计算):①交通网连结度:贝塔指数β=边的数量E/顶点数量V ;②通达度:通达指数i A (顶点i 在网络中的通达度)= ∑=n i ij D 1(顶点i 到顶点j 的最短距离);分 散指数D=∑∑==n i n j ij D 11。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1、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的理论前提:①杜能关于“孤 立国”的假定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 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4) 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5)人工 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 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②杜能要 解决的问题:第一,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现怎样 的状态。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 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即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 场的经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 2、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土地集约度 由中心向外围逐步降低):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 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

高中地理知识点:亚洲和欧洲素材

地理知识点: 亚洲和欧洲 亚洲和欧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②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③海陆位置:亚洲北邻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欧洲的地理特点: 半球位置:全部位于北半球,主要位于东半球。 纬度位置:36°N——71°N,主要位于北温带。 海陆位置: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东和亚洲相连,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 3、亚洲地形特点: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亚洲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④特色地形: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 4、欧洲的地形特点: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地面起伏小②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③山脉分布在南、北两侧④特色地形:多冰川地貌 5、亚洲气候特征: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无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原因: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主要位于北温带,且地形复杂多样 ②亚洲各地气温差别显著。奥伊米亚康——北半球的“寒极” ③亚洲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 ④亚洲季风气候显著。原因:海陆差异显著。 6、欧洲气候特征: ①以温带气候为主,无热带。②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最为典型。 7、亚洲河流: ①长江是亚洲最大的河流,世界第三长河。 ②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性河流,在中国境内叫澜沧江。 ③亚洲水系的特点:a、水系结构呈辐射状,原因: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内流流域面积广大。亚洲著名内流河:锡尔河和阿姆河 8、欧洲河流: 伏尔加河——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欧洲最长的河流 多瑙河——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

高中区域地理--亚洲知识点整理

亚洲 注释:第一节.亚洲 一.位置、范围: 1.大部分位于东半球,亚欧大陆东北侧。 2. 80°N~10°S 170°W~60°E 最北侧:切柳斯金角,北地群岛最南侧:东帝汶 最东侧:白令海峡最西侧:小亚细亚半岛西侧 3.亚欧两洲界限: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 其海峡、地中海、爱琴海亚非界限:苏伊士运河、红海、曼的海峡、 亚丁湾亚洲大洋洲界限:帝汶岛、澳大利亚之间的海面亚美界限: 白令海峡 4.东亚:蒙古--- 中国--- 朝鲜--- 日本--- 韩国--- 东南亚:越南--- 老挝--- 缅甸--- 新加坡--- 马来西亚--- 泰国---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文莱--- 柬埔寨--- 南亚:印度--- 孟加拉--- 巴基斯坦--- 尼泊尔--- 斯里兰卡--- 克什米尔(地区) 西亚:伊朗--- 伊拉克--- 阿富汗--- 土耳其--- 沙特阿拉伯--- 叙利亚--- 巴勒斯坦--- 以色列--- 卡塔尔--- 格鲁吉亚阿塞拜疆 中亚: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北亚:俄罗斯等) 5.地跨亚洲欧洲的国家:俄罗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 疆地跨亚洲非洲的国家:埃及地跨亚洲大洋洲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6.面积:4400万km2占亚欧大陆80% 二.半岛、岛屿、边缘海、海峡: 1.半岛、岛屿:阿留申群岛、勘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库页岛、日本岛、朝 鲜半岛、琉球群岛、台湾岛、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 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半岛 2.边缘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孟加拉湾、 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黑海 3.海峡:白令海峡、朝鲜海峡、朝鲜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

经济地理学期中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期中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或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学科。 2.经理地理学研究对象本身固有的特殊性质有:地域性、综合性、实践性和社会性。(▲) 3.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本书观点):经济活动的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研究区域尺 度的变化P4 4.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经济发 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重点章节) 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区位是人类活 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2.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区位中占有场所的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 3.区位理论的含义:一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二是空间区位已知,根据该空间的地理特性、经济和社 会状况等因素,研究区位主体即人类活动的最佳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 4.区位理论构建的客观基础;经济活动的空间有限性、经济活动对有限空间的竞争、经济活动空间移动 的限制。 5.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6.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7.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的差异:区位条件是由于生产场所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 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8.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种是作为劳动对象;第二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 (▲) 9.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地利用的空间竞争显得格外显著。 10.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 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11.经济学中的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金融资本。固定资本包括厂房、设备等。 12.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决定性的要素;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是决定性的要素。 13.技术条件:指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操作方法、工具设备、工艺流程、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 14.良好的市场秩序是经济活动的激励机制得以发挥的前提。市场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高效、优质的 政府服务往往构成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重要砝码。 15.所考察区位的市场影响力的地域围,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经济地理学各单元复习题 第一章 1、何谓经济地理学。 答:经济地理学就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答:特点一就是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的演变;特点二就是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与思维方式变化。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经济活动的内容;2、经济活动区位;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答:1、通论经济地理学;2、区域经济地理学;3、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与信息业经济地理学;4、公司(企业)地理学。 第二章 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含义。 2、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 3、区位理论:就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4、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5、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6、交通网:一般由基本的点与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网络。 7、交通网的密度: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必须考虑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 8、通达性:就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用通达指数与分散指数来衡量。 9、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用贝塔指数衡量。 10、可进入性: 11、地理可进入性:指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与距离。 12、经济可进入性:指场所的对外交往成本高低,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费用越低,对外通达性越好,反之则相反。 13、制度可进入性:指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与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 14、社会可进入性:指由社会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等)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 15、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答:(1) 古典区位理论在区位主体上仅考虑一个生产地,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企业内外的多个生产地。(2)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区位主体中的单一部分(如工厂部分),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区位主体中的研究、开发、设计,零部件加工,部件组装,最终组装,检验修理,培训、流通、办公等。(3)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还考虑到非金钱上的收益以及满足。4)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具体目标。(5)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就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6)古典区位理论中产品、规模、销售价格、市场、劳动力、设备、土地、运费等都就是事先给定或认为就是固定的,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产品的新、成熟、标准化、差别化、多角化、多样化等,考虑规模的大小,也考虑销售价格的高低,更考虑到市场的地方性、区域性、全国性以及国际性,还考虑到短期、长期、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思考: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差异? ?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区域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熟悉其它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是一门应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亚洲练习题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之亚洲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0分) 1.日本本州岛沿海的工业中心,从东向西依次是 A.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 B.横滨、东京、名古屋、神户、大阪 C.东京、横滨、大阪、名古屋、神户 D.名古屋、东京、横滨、大阪、神户 2.日本和印尼两国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A.群岛国家 B.两国多地震,但日本无火山 C.季风气候显著 D.盛产稻米和天然橡胶 3.有关中亚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叙述是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B.地处西风带,深受湿润的西风影响,气候温湿 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D.境内多内流河、内陆湖 4.中亚离海最近的地方是 A.土库曼斯坦南部 B.哈萨克斯坦北部 C.哈萨克斯坦东部 D.土库曼斯坦西部 5.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A.印度河 B.黑龙江 C.湄公河 D.幼发拉底河 6.关于印度主要农作物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A.棉花在恒河三角洲 B.水稻在恒河平原 C.棉花在德干高原东北部 D.茶叶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 7.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泰国的主要出口农产品依次是 A.棉花、茶叶、蕉麻、天然橡胶 B.天然橡胶、蕉麻、茶叶、稻米 C.椰子、茶叶、稻米、棉花 D.胡椒、金鸡纳霜、木棉、棉花 8.关于印度尼西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B.地跨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C.北回归线横穿中部 D.亚洲耕地最多的国家 9.下列城市(首都)与河流组合正确的是 A.河内——湄南河 B.金边——湄公河 C.万象——红河 D.仰光——萨尔温江 10.下列关于新加坡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位于马来半岛上 B.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 C.经济主要靠对外贸易、航运、加工工业和旅游业收入 D.农业侧重高度机械化 11.下列国家中,均与印度接壤的有 A.斯里兰卡、老挝、阿富汗 B.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中国 C.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 D.柬埔寨、孟加拉国、缅甸 12.P区域所在的是 A.东亚 B.南亚 C.东南亚 D.中亚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_李小建_全本

第一章 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研究和经济地理学。 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征: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本书观点: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该研究对象,可进行如下阐述。 1). 经济活动的内容 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次产业(或初级产业),如农、林、渔业和采掘业;第二次产业,如制造业、供水、汽、电等;第三次产业,如各种商业与贸易、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旅馆与饮食等服务业;第四次产业,如金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咨询业等。 2). 经济活动区位 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场所)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场所)发生。3). 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各种经济活动是相互关联的。考虑这种关联,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内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合作、经济要素的区际流动等问题。 4).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 学科体系:通论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公司(企业)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信息业地理学)。 三、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一)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二)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三)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四)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五)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区位(location)的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的主要区别: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的不同。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而现代区位理论还要额外考虑到非金钱收益和“满足”的需要;在具体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多种具体目标;另外,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要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区位条件:不同的场所具有不同的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即特定产品在某处生产比在其他场所产生的费用降低的可能性。 区位因子:非经济因子;经济因子(收入因子;成本因子(运费因子、非运费因子))。 自然投入(包括土地、原材料、能源等)、劳动力和资本作为生产的最基本要素,被通称为生产的三要素。技术与知识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要素投入)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1)、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自然环境条件对经济活动具有制约作用;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特性差异,也导致其具不同的区位选择。2)、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三重性”: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地理学研究、区域地理学研究 “表层”的别称:“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 部门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宇宙天体:恒星、行星、卫星、陨石、小行星、彗星、星云、等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被规定为矮行星) 地球的三个切片:赤道面(与地轴垂直所截出最大截面所在面)、黄道面(地球轨道所在面)、白道面(月球轨道所在面) 科里奥利力方向:南左北右 地球圈层内三圈:地核、(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壳 地球圈层外三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地理学六圈层: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智慧圈 陆地水: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矿物水 海陆两半球:海半球(新西兰东南)、陆半球(法国南特附近) 大洲分界:(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欧非)直布罗陀海峡;(亚美)白令海峡;(美洲)苏伊士运河; 岛屿:大陆岛、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 造岩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钛、氢、磷、碳、锰…… 造岩物质:硅酸盐类、含氧盐类、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卤化物、单质 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橄榄石 岩石种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按矿物分):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岩浆岩(按形成分):喷出岩、侵入岩 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 沉积岩: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类(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炭质页岩)、生物化学岩类(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超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特性: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 构造运动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作用 沉积建造: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过渡型建造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地质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水平构造:桌状地台、平顶山、方山 倾斜构造:单面山、猪背岭 褶皱构造:向斜山、背斜谷、背斜山、向斜谷 断裂构造:一线天、试剑石、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悬谷、错断山脊

高级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之亚洲专题训练题

高二地理期末复习13 一、单选题 读东亚简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有关于A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国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全年降水小于M 国 B. 该国主要民族为大和民族 C. 当地农民主要从事水稻种业 D. 该国积极发展外向型的经济,木材出口是国民经济支柱 2.下列有关图示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 B国是经济高度发达的韩国,首都是首尔 B. C国家所在半岛为朝鲜半岛,地势西高东低 C. 甲海域为着名的海域日本海 D. D国常规能源匮乏,需要从国外进口。 3.冬季M国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D国,而D国的酸雨危害却比M国严重,下列有关原因是 ①冬季M国降水少,酸雨危害较轻;②D国的企业生产过程中酸性气体在排放量很大 ③M国推广了先进的技术治理了大量酸雨 ④D国气候海洋性显着,冬季降水较多,酸雨危害较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下左图是飞机航拍的土地利用图,圆圈内为农田。下右图是该地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4.关于该地气候和主要农作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中海气候????蔬菜 B. 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 C. 温带大陆性气候??棉花 D. 热带草原气候??小麦 5.影响该地农田空间分布形态的最直接原因是 A. 地形 B. 土壤肥力 C. 农业技术 D. 灌溉设施 6.图中圆形种植区这种景观在下列哪个国家最典型 A. 乌兹别克斯坦 B. 日本 C. 巴西 D. 加拿大 下图是“沿20°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关于甲、乙两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均位于印度洋板块 B. 地形起伏大,油棕、茶叶均种植广泛 C. 均为重要的铁矿、锰矿产地 D. 气候形成均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8.关于乙地形区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域 B. 古代冰川侵蚀作用强烈 C. 河流均源出中国,注入孟加拉湾 D. 水稻种植业、种植园是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下左图是日本地形示意图,右图为日本某传统民居。读图回答下列各题。9.2014年2月,日本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受灾最为严重的城市可能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右图中的传统民居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又可防灾,该民居可能分布在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导致日本工业地带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高二区域地理亚洲导学案

遂宁东辰荣兴国际学校 高2016级高二地理导学案使用时间:2014年月日编号:005 编写人:程君审题人:何爱琼学生姓名:评分: 区域地理——亚洲 一、学习目标 1. 识记亚洲的位置、分区及主要国家。 2. 掌握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结合气候因子分析亚洲气候特点及分布。 3. 知道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二、重难点 1.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2. 亚洲人口、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差异 三、课前预习案(基础地理P145、地图册P117) (一)亚洲的位置和分区 1.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南北半球的,东西半球 的。 2.海陆位置:东临、北临、南临,西侧通过黑 海、与大西洋相通。 3.纬度位置:地处10°S~80°N之间,南北跨纬 度90°,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自北往南 被、、三条特殊纬线穿过,所以亚洲跨越带、 带、带。 4. 经度位置:地处30°E~180°之间,是世界上 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5.相对位置:东北以与北美洲为界,西北 以、、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与为界,西 南以、红海、与为界。 6. 亚洲的分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M。按地理方位,分为、东南亚、、西亚、和北亚6个地区。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 (二)亚洲的自然环境

1.地形 (1)特征:地形复杂,地势中部、四周。中部地形以、为主,平原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大陆的边缘多和。 (2)主要的地形区:G 山脉,H 山脉,I 山脉,J 山脉,K 山脉,D 高原,E 高原,F 高原, B 高原,A 高原。 2. 气候 (1)特征:复杂多样、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广。 (2)主要的气候类型:A 处气候,B 处气候,E 处气候,X 处气候,Q 处气候, W 处气候。 3. 河流 (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状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的河流:L ,M ,N ,O ,P ,Q ,R ,S ,T 。 (三)亚洲的人文环境 1.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009年亚洲人口约40亿,占世界人口的61%。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中,亚洲有、、、、、6个国家。 2.经济发展差异: 亚洲除、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等,经济发展较快。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因大量出口,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2011·扬州质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亚洲图 X W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

20世纪前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和经济地理学三个阶段。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区位: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条件:人类进行活动的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劳动对象、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 劳动力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质量、劳动力成本、劳动移动。 区域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环境、政策环境。 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首先是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 其次是“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 第三,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 第四,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交通网可以用密度与结构来表述,结构由连接度和通达度来表述。 看图说明杜能圈形成的机制及空间配置原理。 形成机制: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接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有运费率决定,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以及斜率,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活动以追求地租收入为最大的合理活动,因此理性市场必然会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空间配置原理: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一般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而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在某一圈层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随着种植作物的不同,农业的全部形态随之变化,将能在各圈层中观察到各种各样的农业组织形式。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 读下面两幅图,比较它们的差别,并说出杜能圈的形成机制和现实局限性。 答:上面一幅图为杜能圈,下边一幅为逆杜能圈; 形成机制: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接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有运费率决定,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以及斜率,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活动以追求地租收入为最大的合理活动,因此理性市场必然会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现实局限性:首先某些自然条件的现实与理论差异很大,如河流干扰因素,谷物价格变动和土质存在差异时等等,另外杜能圈建立在商品农业的基础上,农场以追求最大地租收入为前提,而现实中,农业生产中相当大的部分并非商品性经营,而是自给经营这种自给型经营以产量为目标而并非利润,并且不强调单一品种专业化生产而强调多品种多样化生产。另

经济地理学复习要点总结(部分)

经济地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1.经济地理学发展概况。 答: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20世纪前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和经济地理学三个阶段。 (一)史志描述 史志描述——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初级阶段(17世纪以前)代表作《山 海经》、《禹贡》、《地理学》等 (二)商业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的前身 1.时间——17世纪至19世纪。 2.背景 (1)资本主义发展及大规模商贸出现 (2)地理大发现 3.特点: (1)理论与实践方面推动了商业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2)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3)商业地理著作的体系开始形成,对商业地理现象进行解释。 (三)经济地理学研究-诞生阶段 1.背景 (1)产业革命(2)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中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 1882年,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 2.特点 经济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经济地理学主要分支学科研究全面展开 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本书观点)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1)经济活动的内容:包括所有产业 2)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发生及其原因 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即考虑经济活动之间关联 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这些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3.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答: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地理学发展的目标之一。 (1) PRED指标体系选定问题 (2)区域发展质量的科学认定 (3)微观尺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4)区域生态型经济与循环经济系统的建立问题

经济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生产的三要素是:、和。 2.考虑综合运费(站场费+线路运行费),可得出公路适合运输, 铁路适合运输,而水路则适合运输。 3.定价制度一般有、、和。4.依据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的同心圆结构依次为、、、、和。5.企业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和四大类。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区位: 2.主导产业: 3.运输:

4.区域经济发展: 5.世界经济一体化: 三、简述下列理论内容(每题10分,共20分) 1.产品周期理论:

2.佩蒂-克拉克定理: 四、简答题(共24分) 1.区位论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特征是什么?

2.跨国公司有哪些特征?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共21分) 试述韦伯的运费指向论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说明运费 指向论的应用。

《经济地理学》试题答案1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劳动、自然和资本。2.短途,中途,长途。 3.距离比例定价、区段定价、远距离递减定价和均一定价。 4.自由式农业圈、林业圈、轮作式式农业圈、谷草式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圈和畜牧业圈。 5.实现规模效益、实现交易内部化、技术优势的发挥和来自竞争的压力。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区位: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2.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3.运输:是指人类为了生产、工作、学习等目的,借助交通工具促使人或货物沿着交通线路移动的过程。 4.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 5.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通过一定协议、规则使其经济活动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 三、简述下列理论内容(每题10分,共20分) 1、产品周期理论: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保证新产品开发)、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联络消费者与生产者)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提出对新产品的需求)。这些条件要求,使得新产品的发明和生产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如美国)的都市中心。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生产在主要工业国增长的同时,也开始在其它发达国家进行。但生产仍集中于主要工业国,产品通过出口供应它国市场。成熟产品阶段: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实现部分标准化,无需进行较大变化。这使得使用已有的技术从事长期生产成为可能。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生产成本,会在出口和投资它国生产之间进行利润权衡。当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上运输成本大于在当地直接生产的平均生产成本时,企业便会选择直接投资。由于在该阶段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其直接投资的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区位的选择便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准则。而此时产品的市场也扩延至发展中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并在这些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产品生产区位转移的结果,使得初始发明此产品的国家变为该产品的进口国。 2.佩蒂-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将增加。 四、简答题(共24分) 1.区位论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特征是什么? ⑴由农业、工业向商业、城市、区域研究方面转化 ⑵由微观的特殊区位转向宏观的一般区位 ⑶由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 ⑷由纯数量方法转向非数量方法的制度研究,包括心理、行为、职业、政策。 2.跨国公司有哪些特征? ⑴国际企业至少在两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之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设有分支机构或子公司⑵规模庞大⑶具有寡头独占性⑷实行全球经营战略⑸实行高度的内部分工。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是什么? ⑴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但城市化进程逐步减缓 ⑵第三产业已成为推动城市化的主导动力 ⑶城市化经历了集中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发展轨迹 ⑷形成了整体实力强大的城市网络体系和大都市带。 五、论述题(共21分) 试述韦伯的运费指向论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说明运费指向论的应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