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习题精选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习题精选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习题精选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习题精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习题精选(第9课——第14课

1.北宋建立于A.10世纪初期 B.960年C.1127年 D.11世纪前期

2.10世纪初期,统一契丹各部的是A.松赞干布 B.阿保机C.完颜阿骨打 D.元昊

3.西夏是由族建立的A.契丹 B女真C党项 D回纥

4.11世纪初,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是A.宋真宗B.寇准C.李纲D.宋钦宗

5.澶渊之盟前,北宋对辽的主要政策是A.进攻B.防御C.投降D.和亲

6.12世纪初,灭掉辽和北宋的是A.契丹B.西夏C.后周D.金

7.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A.西夏与北宋B.辽与北宋C金与北宋D.辽与南宋

8.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正确的是A.宋神宗时,辽军攻宋 B.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C.澶渊之盟规定宋给辽岁币D.澶渊之盟订立之后,很长世纪内,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9.岳飞赢得广大人民尊重,主要是因为A.作战英勇,收复失地 B.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

C.主张抗金,被投降派杀害 D.是著名的抗金英雄

10.下列事件发生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陈桥兵变②元昊建国③金灭辽和北宋④阿骨打建国⑤契丹国建立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②④

C.⑤①②④③D.④⑤③①②

11.列举与北宋或南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名称及建立的民族。

12.列举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

13.阅读下列材料:

(1)材料中的“岳家军”的领导人是谁?后来遭谁陷害?

(2)想要“憾岳家军”的是哪个国家?

(3)应如何评价“岳家军”的领导人?

14.南宋与金议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1.B2.B3.C4.B5.B6.D7.D8.A9.B10.C

11.辽、西夏、金契丹、党项、女真12.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13.(1)岳飞,秦桧(2)金军(3)岳飞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赢得的广大人民的尊敬,是著名的抗金英雄。14.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习题精选

例题解析:北宋时期纸币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铸造货币的金属紧缺B.商业活动频繁

C.江南经济的发展D.造纸技术成熟

解析:

答案:

1.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始于A.隋朝时期

B.唐朝时期C.北宋时期D.南宋时期

2.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是在

A.北宋B.南宋C.五代D.唐朝

3.《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繁荣的商业城市是

A.唐朝都城长安B.北宋都城东京

C.南宋都城临安D.明朝都城北京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A.北宋前期的中原地区B.南宋初期的四川地区

C.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D.南宋前期的中原地区

5.我国造船业居于世界首位是在

A.唐朝B.五代C.北宋D.隋朝

6.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A.五代B.北宋C.南朝

D.元朝

7.如果你是宋朝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你所乘坐的中国商船可以到达

①朝鲜、日本②拉丁美洲③南海各国④阿拉伯半岛⑤非洲东海岸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⑤8.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①宋朝政府对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②外国人热衷于中国市场③宋朝的造船业发达④沿海地区到达农民长年出海经商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如果生活于两宋时期,下列无法做到的事情是

①在江南地区可得到当地产的占城稻②可以品尝到花生的美味③在长江流域种植大片棉花④在四川经商时携带纸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0.列举宋朝著名的大商港。

11.列举宋朝著名的商业都市。

(1)该图的纸币名称是什么?

(2)最早出现在我国什么时期、什么地方?

(3)纸币的产生有什么意义?

(4)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它有哪些优点呢?

1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何时开始南移?何时完成?经济重心为什么会从北方移到南方?

参考答案:

1.C2.A3.B4.C5.C6.C7.C8.C9.C

10.广州、泉州11.开封、杭州

12.(1)交子(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3)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4)随着宋代商业活动发展,金属货币沉重不便携带,因此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纸币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流通。

13.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最后完成。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口,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交快,逐渐超过北方。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习题精选

1.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是在()

A.北宋初年B.南宋初年C.北宋末年D.南宋末年

2.宋代饮食相当丰富,东京城里食品多达()

A.100多种B.150多种C.200多种D.300多种

3.城内外鱼店,不下一二百家,指的是()

A.东京B.临安C.南京D.广州

4.东京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A.市B.夜市C.坊D.瓦子、

5.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多为()

A.茅屋B.瓦房C.四合院D.耳房

6.宋朝缺马,多用()

A.驴车B.牛车C.乘轿D.骑驴

7.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

A.市B.坊C.邸店D.勾栏

8.宋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是由于()

A.妇女的自愿B.社会提倡C.历代统治者的政策D.一些封建士大夫提倡

9.下列内容叙述宋代饮食丰富的是()

①东京城内食品有二百多种②夜市上的小吃很多,夏季还有冷饮③北方人吃鱼多,东京城内外鱼店,不下一二百家④北宋的肉食以羊肉为多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0.宋诗里的“邸店如云屯”是形容()

A.交通发达B.旅店兴旺C.商业发达D.娱乐活跃

11.下列内容不是反映宋代住宅情况的是()

A.农村百姓住房简陋,多是低矮的茅屋

B.稍富的人家外建门屋,内为四合院,院内还种花草

C.城市平民住房,平面多为长方形,屋顶以草或瓦覆盖

D.官僚贵族宅第宏丽,前堂后寝,以穿廊相连,两侧还有耳房和偏院

12.列举宋朝时已有的我国传统节日。

13.阅读下列材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请回答:(1)上述诗句出自那位历史人物?

(2)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3)此诗反映了宋朝时什么节日的景象?今天还过这个节日吗?叫什么?

参考答案:

1.A2.C3.B4.D5.A6.B7.D8.D9.A10.B11.B

12.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13.(1)王安石(2)在欢乐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人人喝着迎接春天的屠苏酒。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前都换上了新的桃符。(3)元旦。过。现在叫春节。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习题精选

例题解析:

在外国历史上,西藏称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正式行政区是在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元朝的都城是A.北京B.中都C.燕京D.大都

2.元军南下进攻临安时,南宋抗战派大臣是

A.文天祥B.李纲C.岳飞D.韩世忠

3.元朝政府中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行中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尚书省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是A.清朝B.宋朝C.元朝D.辽朝

5.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下列不能反映其进步性的一项是

A.实现了国家的统一B.推行了行省制度

C.实行民族分化政策D.加强了民族融合

6.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A.苗族B.回族C.维吾尔族D.傣族

7.下列内容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灭亡南宋④定国号为元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8.下列对元朝大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大都是元朝的政治中心

B.元大都是元朝重要的运输港

C.大都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城市

D.大都有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的商人和使节,络绎不绝9.从根本上讲,元朝能够维持近百年统治的原因是A.蒙古人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推行了行省制度

C.重用“汉人”“汉法”,有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

D.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统治经验丰富

10.元朝的海运路线是

A.渤海-黄河-直沽-大都

B.黄海-直沽-渤海-大都

C.直沽-黄海-渤海-大都

D.黄河-渤海-直沽-大都

11.列举元朝时新开凿的两段运河名称。

12.列举元世祖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13.阅读下列材料: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请回答:

(1)诗的意思是什么?(2)该诗句反映了什么?

14.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回族形成于哪个朝代?怎样形成的?参考答案:

1.D2.A3.B4.C5.C6.B7.C8.B9.C10.D

11.会通河,通惠河12.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

13.(1)蒙古人有的妇女懂得汉语,而汉族的妇女有的懂得蒙古人的乐器。(2)反映了元朝时蒙汉人民的融洽关系。说明元朝时期,我国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了。

14.元朝时形成的。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习题精选例题解析:

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呵呵有名的任务,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三种东西是。

①指南针②印刷术③造纸术④火药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此题属于材料题,首先应该懂材料,然后再进行分析。在当时能够改变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状态有:指南针对开辟新航线路有影响;火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作用明显;印刷术改变了过去只有僧侣才能读书的特权。造纸术不具备上述特点,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C

1.我国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出现在

A.黄帝时期B.战国时期C.两晋时期D.两宋时期

2.我国发明的指南针是由传入欧洲。

3.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是在

A.唐朝中期B.唐朝末年

4.南宋时期,人们读到的精美书籍通常是通过

A.活字印刷而成B.雕版印刷而成

C.用竹木简刻的D.手抄的

5.下列我国古代科学家中,在相同领域内取得的成就的是①张衡②贾思勰③沈括④孙思邈⑤司马迁⑥郭守敬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③D.④⑤⑥

6.在航海中“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种现象最早出现于

A.唐朝时期 B.北宋时期C.南宋时期D.元朝时期

7.下列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首先发明于欧洲

B.北宋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多年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8.我国古代“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了世界面貌”的科技成就是9.人物与成就(1)沈括(2)毕升(3)郭守敬10.列举宋元时期我国出现的主要火药武器。

11.列举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参考答案:

1.B2.C3.B4.A5.A6.B7.A8.C9.A-(2)B-(1)C-(3)

10.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11.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习题精选

例题解析:《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相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A.从皇帝到汉武帝B.从战国到五代

C.从战国到汉武帝D.从汉武帝到宋神宗

解析:《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的时期的历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相重合的是从战国到汉武帝时期。

答案:C。

1.北宋时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是

A.司马炎B.司马睿C.司马迁D.司马光

2.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3.其作品被誉为“神品”的画家是

A.赵孟頫B.吴道子C.顾恺之D.阎立本

A.北宋时期B.南宋时期C.两宋之交D.元朝时期

5.著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

A.编年体通史B.纪传体通史C.纪传体断代史

D.编年体断代史

6.下列有关宋词的叙述,不确切的一部

B.是一种新体诗歌,汉朝时已经出现

C.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D.经过五带到两宋,获得极大发展

A.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8.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突出体现在

①年画②风俗画③写意画④山水画⑤人物画⑥花鸟画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⑤

9.下列宋元时期艺术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且日益增多②元朝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③宋朝绘画以人物画为主要内④宋元时期,盛行随意挥洒的行书⑤宋朝著名画家有米芾、黄庭坚等人A.①②③B.③④⑤

C.①②④D.②③⑤

10.宋元时期出现较高艺术成就的主要条件是

B.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隋唐时期奠定了良好基础

11.人物与成就(1)苏轼(2)司马迁(3)关汉卿

A.《资治通鉴》C.《窦娥冤》

14.阅读下列材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世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千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上述词句出自哪个人物的作品?

(3)词中为何把周郎和赤壁联系在一起?

(4)上面词句体现了作者的什么风格?

(5)现代人的诗词有这种风格的吗?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D2.A3.B4.C5.B6.C7.C8.D9.A10.A

11.A-(2)B-(1)C-(3)

12.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13.苏轼、黄庭、米芾、蔡襄。

14.(1)苏轼。

(2)三国时的吴国将领周瑜。

(3)因为周瑜曾在赤壁与曹操大战,结果,周瑜指挥孙刘联军打败曹操。

(4)作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表达了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给词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5)有,毛泽东。例如:《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游泳》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单元测试题 史口镇中学 汪玉英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澶渊之盟是——之间的盟约( )

A 、北宋与西夏

B 、北宋与辽

C 、 南宋与金

D 、南宋与西夏 活动课上,老师问同学们,如果你是宋朝人,你们已经懂得哪些科学技术? 同学们众说纷纭,你认为下列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用刀在木板上雕刻成凸起的汉字,然后将字印刷在纸上 能制造火药武器

C 、掌握了套色印刷技术

D 、将磁化钢针支撑固定在一个刻有方位的盘中,用来指向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

A .唐朝

B .宋朝

C . 元朝

D .明朝 4、岳飞赢得人民尊敬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 A .岳飞抗金符合中原广大人民的利益B .岳飞的忠君思想 C .岳家军纪律严明D .岳家军作战勇敢

5、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①指南针;②造纸术;③活字印刷术;④火药

A .③①②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④③①

D .④③①②

6、下列4幅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B. C. D.

7、北宋末年,一个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货物,他会携带的货币是( ) A.铁钱 B.交子 C.存折 D.支票

8、在一次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见左下)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请问这幅名画是指( )

A.《天王送子图》

B.《清明上河图》

C.《洛神赋图》

D.《步辇图》 9、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 A.西夏的建立 B .澶渊之盟 C .金灭北宋 D .元朝建立 10、全国经济中心出现南移趋势,完成在哪一时期?( )

A.五代十国 B .隋唐时期 C .南宋 D .魏晋南北朝时期 11、“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

A 、唐

B 、宋

C 、元

D 、 明 12、1271年定国号为元的是( )

西夏 辽 北宋 西夏 金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辽 金 南宋

A 、成吉思汗

B 、忽必烈

C 、窝阔台

D 、蒙哥 13、经过20年多年刻苦钻研,发明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的知识英雄王选,人称“当代毕升”。古代毕升的成绩是( ) A.发明活字印刷术 B 、改进造纸术 C 、 发明雕版印刷术 D 、发明打字机

14、如果你生活在北宋,下列哪些现象是你无法看到的?( ) A.在东京城内的瓦子,看滑稽戏杂技等节目 B.在江南人们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C.在临安买卖东西使用的是“交子” D.可以去找李时珍看病

15、如果有人想了解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你能介绍他选择那本史书吗?( ) A 、《史记》 B 、《资治通鉴》 C 、《 天工开物》 D 、《弄政全书》 16、下列哪项是成吉思汗的业绩?( )

A .建立蒙古政权

B .灭亡南宋和统一全国

C .正式定国号为元

D .相继灭亡西夏与金

17、我国四大发明中,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大陆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 ) A.指南针 B .火药 C .活字印刷术 D .造纸术

18、我国古代“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了世界面貌”的科技成就是( )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③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④李春设计赵州桥 A. ①②③B .①③C .①②③④D .②④

19、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出自哪位词人?( ) A.辛弃疾 B .苏轼 C .李清照 D .王安石 20、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特点是( )

A.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 .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D .帝国的彷徨 二、识图题(本大题共10分。)

21、填出下图中A 、B 、C 和a 、b 、c 的内容。

(1)填写出辽、北宋、西夏的相应位置:

; B . C . (2)填写出辽、北宋、西夏的都城的名称: a .:b .; C . (3)仔细观察上图,从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三、配伍连线(10分)

22、将正确的答案连起来

① 金 A. 赵匡胤 ②黄袍加身 B.阿保机 ③ 辽 C.阿骨打

④《清明上河图》 D. 司马光 ⑤ 《资治通鉴》 E. 张择端 四、材料分析题(1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一代天骄”结束了蒙古大草原部落间的纷争,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忽必烈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 请回答:

辽、北宋、西夏形势

A B C

⑴“一代天骄”是指谁?(1分)

⑵“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首领当皇帝的统一王朝”是指哪个朝代?(1分)

⑶简述忽必烈的主要活动。(8分)

五、再现历史,感受历史(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4、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才,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其中包含了哪几位历史人物?你最欣赏哪一位?谈谈你的看法?

25、经济的繁荣,商业的日渐活跃,使宋代城市颇具特色。假如你是生活在北宋代东京城里的一个少年,一日你走上街头,直到晚上才回到家中,好好地感受了一番城市的繁华。请将你的所见所闻和感想写出来。(要求形象、生动、有文学色彩,符合历史实际。)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参考答案

二、识图题(本大题共10分。)

21、(1) A 、辽B、北宋C、西夏(每空1分,共3分)

(2) a 上京 b 东京 c 兴庆(每空1分,共3分)

(3) 辽、北宋、西夏(大理)政权的并立;石敬唐割让幽云十六州,北宋为收复失地进行北伐(杨家将的故事);宋辽澶州城之战,签订“澶渊之盟”。(每点2分,满分4分)

三、连线题(每个2分,共10分)

22、①金 A. 赵匡胤

②黄袍加身 B.阿保机

③辽 C.阿骨打

④《清明上河图》 D. 司马光

⑤《资治通鉴》 E. 张择端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2分,共24分。)

23、(1)铁木真。(2分);(2)元朝。(2分)(3)①建立元朝;②灭南宋;③推行汉制;④重视农业生产(组织编写《农桑辑要》)。(每点2分,共8分)

五、再现历史,感受历史(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4、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每个1分,5分。)欣赏哪一位均可,只要言之有据。可以从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及对历史的重大贡献等方面回答。5分。)

25、早晨上街看到东京城市人口很多;(2分)在街上可以见到官僚、商人、雇工、以及下层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地位比较高;(2分)中午在饭馆吃到用煤作燃料用占城稻煮的米饭;(2分)下午与朋友们踢了一场蹴鞠;(2分)晚上,在瓦舍内看了一场精彩的杂技、看了一本活字印刷的书(2分)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1、 社区: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交往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区可以是村庄、小城镇、街道,也可以是市区、郊区、大都市等) 2、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也是绘制平面图不可缺少的) 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再有指向标的地图上采用此方法。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做“缩尺”。 公式:比例尺= (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1米=100厘米)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 数字式。例如,1:10000 。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比例尺 地图范围 描述的内容 大 小 详细 小 大 简略 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常见图例—见P6) 3、社区的功能:社区具有政治功能(如,选举,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经济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超市购物),文化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内进行健身和学习,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活动及各种讲座和培训)和管理功能。 4、社区分:功能社区(例如: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商业区等) 自然社区(例如:村落,城镇等) 行政社区(例如:街道,乡,镇,县,市等) 社区的差异:社区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包括城乡之间及城市内部之间的差异。 5、聚落是人类生活和聚居的场所。乡村和城市是聚落两大类型。先有乡村聚落后才有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牧村、林场和渔村。 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市聚落规模宏大,建筑林立,街道交通便捷,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就业机会多、教育等等条件优越。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2.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主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公元前7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 3.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4.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水利工程 A.治理黄河 B.兴修灵渠 C.大禹治水 D.都江堰 5.四字短语彰显中国文化特色。下列各项中均能体现西方人文精神的一组四字短语是() A.与世无争麻木不仁神权至上及时行乐 B.压抑人性以人为本言论自由自私自利 C.禁欲苦行人人平等知行合一和谐共生 D.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张扬个性思想开放 6.文物是考证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A.半坡彩陶 B.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C.司母戊鼎 D.毛公鼎 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它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了 A.春秋争霸战争 B.战国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 8.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诸侯支持下,把都城东迁至,我国历史由此进入东周时期。A.镐京 B.洛邑 C.西安 D.咸阳 9.据说我国的历法源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时期 10.《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二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人口 C.土地和耕牛 D.人口和铁犁 11.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就在长江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课堂上,同学们对都江堰的作用做了下面推断,参考下图,你认为最准确的说法是A.防洪排水 B.水运 C.防洪灌溉 D.蓄水防旱 12.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新春佳节,我们今天的农历据说来源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战国 13.《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2、589 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 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 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 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 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 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 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 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 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 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 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 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 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 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 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6、8 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南诏首 领为云南王。 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 都有往来。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第15课 【想一想】“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推恩令”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不费寸土,就削弱了诸侯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此不仅没有反对,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材料阅读】表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第16课 【材料阅读】(1)同意第一种看法。因为长城的修筑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闭关锁国的作用;同时长城把游牧区和农耕区隔开,阻碍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同意第二种看法。因为在西域中列置亭障,称为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据点,称为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站;对匈奴的进攻起了屏护作用,保证了汉朝同西域的交通畅通,所以说具有关键意义。 【自我测评】 (1)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 活。(2)促进了汉朝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3)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第17课 【议一议】

(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2)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3)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18课 【说一说】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当年秦国军队统一六国的宏大场面和威武雄姿,生动地表现了秦始皇的煊赫军势,展现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材料阅读】 《史记》由五部分组成: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表10篇----编排时间和事件;书8篇----记述典章制度。 第20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局面开始于 A.禹B.启C.桀D.周武王 3.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①夏桀②商纣③周厉王④周幽王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①商汤②周文王③齐桓公④晋文公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 B.商纣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 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 D.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 6.西周的都城在今 A.河南登封B.河南安阳 C.陕西长安D.河南洛阳 7.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图反映的是周朝严格的等级制度.其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

A.诸侯 B.卿大夫 C.士 D.国人 9.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841年 C.771年 D.公元前770年10.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A.奴隶制B.世袭制 C.分封制D.禅让制 11.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3.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我的家在哪里 ①构成社区的要素: P6 ②地图的三要素:P7-8 A.方向:“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注出正北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文字式。数字式。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计算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C.图例和注记 ③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多种多样的社区 P10-13 ①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 见书P10 表格划分标准和举例 ②社区的差异: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 ③社区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P14-17 ①常见地图:政区图、地形图、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海拔、坡度、线路)、旅游图、中国铁路干线图P15 第二单元 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P20 2、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和在地图上的位置P21。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在东西半球各一半。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在南半球。非洲则刚好在南北半球一半。P21 4、明确洋与洲之间的位置。如被欧洲、北美洲、亚洲所包围的洋是北冰洋等。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和南极洲。 5、请掌握世界上的一些海峡名称及它们的位置、沟通的水域。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台湾海峡 6、世界上洲与洲之间的分界线、洋与洋之间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的分界线(白令海峡)、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阅读课后世界地图) 7、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之间。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亚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4、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 1、第二代国王是________ 从此,代替,变成 2、最后一个国王是___ ____是历史上有名的 3、统治中心地区,在今____ ____和___ _____一带,都城___ ___(今_ ) 4、国家机构修筑了、建立,组建,制订,设置 它是的工具 二、商朝 1、位置____ ____建立时间(夏灭亡)建立者__ ____ 任用_____ __很快强大 2、迁都人物迁至 3、统治区域东到西达北到南至 4、最后一个国王是__ ___,是有名的他施用等酷刑,最后逃到 _ _自焚(商灭亡) 三、西周 1、位置国君________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_________等,国力逐渐强大 2、建立者时间(商灭亡)都城战争 3、周厉王(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时发生 最后一个国王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年,西周灭亡 4、分封制 (1)目的(2)内容周天子把 ,诸侯必须 (3)意义 5、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手工业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的发展 ______已出现,种类逐渐增多,灿烂时期,种类更丰富大量用于 (2)特点、、 (3)代表巨大的____ ___ 造型奇特的____ ____ (4)西南地区的举世闻名的文化代表__ 、、 2、陶瓷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就有烧制的瓷窑 3、玉器制造时期很兴盛,达到很高的水平代表有商朝的、 二、农业 1、夏商周是以为主的社会,相当发达。 2、_________时期,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已经齐备,已经知道、和 3、已用一定数量的进行农业生产 三、畜牧业 1、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已经有了,还建有 2、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 ※、、和的繁荣,形成了夏商西周灿烂的 四、灿烂的青铜文明繁荣的基础——奴隶的悲惨生活 1、 2、 3、 4、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1.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说明 ( ) 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 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C.禅让制仍在继续 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参考右图,把人当作坐骑的夏王是() A.桀 B.纣 C.汤 D.启 3.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4.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盘庚迁都 D.平王东迁 5.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 A.夏王桀 B.商王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6.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残酷 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7.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 B.禅让制 C. 郡县制 D.分封制 8.夏商周时期,统治阶级通过哪一种礼仪活动教育感化民众,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 A.祭祀天地 B.祭祀祖先 C.祭祀社稷 D.祭祀神灵 9.春秋时期首先当上霸主的是() A.宋襄公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10.对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口号的正确理解是() A.抵御少数民族入侵以维护国王的尊严 B.以“尊王”为旗号发展齐国势力 C.听从周王号召去攻打少数民族 D.尊重齐王,进攻楚国 11.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 12.战国时期,各国展开合纵、连横的外交攻势,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国,时而追随楚国。下列哪一个成语典故来源于此()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分类梳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1、历朝历代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历代王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军事:1、解除军队将领的兵权。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2、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利。 3、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4、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元朝—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并将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在地方:设置行省制度。 明朝—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巩固皇室。 中央:废除丞相制度(秦朝确立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分散兵权,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司法:明朝设立了厂卫等特务机构,其中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了东厂。 思想:改革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政治:雍正时,设立了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思想:为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实行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5、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与评价 创立: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完善: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进一步完善: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僵化:明朝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评价: 积极: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消极:随着明朝八股取士,科举制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6、隋唐明清时期的著名帝王及活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知识梳理 一、奴隶王朝的演变 奴隶社会时期—⑴、⑴、⑴时期 1、夏朝:公元⑵年,⑶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国家政权)—⑷ 社会结束 ⑸继承父位,⑹制代替了⑺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商朝:前1600年,⑻灭夏⑼(暴君),建立商朝;后盘庚迁都到⑽,故又称“殷商、殷朝”。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⑾朝开始。 3、周:①西周:前1046年,⑿灭商⒀(暴君),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这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成熟、强盛时期;西周后期,周厉王(暴君)在位时,政局混乱,终于在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昏君)在位时(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 ②东周: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分为⒁、⒁。 春秋是⒂社会瓦解时期,战国是我国⒃社会形成时期。 a、春秋五霸:⒄、、、宋襄公、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b、战国七雄:⒅、、、、、、、(东南西北上中下)。(战国形势图P33)答案⑴夏、商、周⑵前2070 ⑶禹⑷原始⑸启⑹世袭⑺禅让⑻汤⑼桀⑽殷⑾商⑿周武王⒀纣⒁春秋、战国⒂奴隶⒃封建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⒅齐、楚、秦、燕、赵、魏、韩、 二、重要的制度 1、禅让制:黄帝之后,⑴时期,推举贤人担任部落首领的制度;第一个通过禅让制成 为首领的是⑵。接着是舜、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2、世袭制:夏朝,⑶继承父位(禹),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⑷变成家天下。 3、分封制:创于⑸,天子为了⑹(目的),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的一种政治制度 (导致春秋战国时诸侯争霸)。作用:⑺,,使周朝成 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答案:⑴尧舜禹⑵尧⑶启⑷公天下⑸西周⑹巩固统治⑺开发边远地区,加强周王朝的统治 三、青铜文明与大变革 1、冶金业: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⑴时期,⑵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⑶时期(典型:商代的⑷—最大⑸—最奇)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广泛制造“⑹器”。 2、农业发展:春秋战国⑺和⑺出现并逐步推广 牛耕技术的出现,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铁农具被使用推广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根本原因。 3、水利工程:都江堰——⑻时⑼国蜀郡太守⑽修建闻名世界的⑾工程,使成都平原变成“⑿之国”。 3、商鞅变法-⒀时期⒁国:内容:承认⒂,允许自由买卖;奖励⒃;建立⒄,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影响:使秦国⒅,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 封建国家。 答案:⑴夏商周⑵商⑶灿烂⑷司母戊鼎⑸四羊方尊⑹铁⑺铁农具牛耕⑻战国⑼秦⑽李冰⑾防洪灌溉⑿天府⒀战国⒁秦⒂土地私有⒃耕战⒄县制⒅国富兵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知识要点】 一。繁荣 1南北重归统一 (1)隋的建立:581年长安隋文帝杨坚 (2)隋的统一: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2.隋文帝统治 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整顿吏治 局面: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 表现:人口迅速增长、粮仓丰实 3.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河段:涿郡(北)——洛阳(中心)——余杭(南)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长度: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二.灭亡:618年、隋炀帝暴政导致 [难点解析】 1.你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大运河开通之后,南北交通方便多了,南方的丝绸、稻米源源北运,供给北方,从这点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隋炀帝开通运河大量地征用民工,在使用上非常残酷,十分之四五的民工都因饥饿、劳累折磨而死,所以说开通运河对当时劳动人民来说是沉重的徭役负担,是灾难。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段话的意思吗?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中国为什么重要? 这句话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前提下陆路运输只能靠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3.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一是隋文帝时经济繁荣、隋炀帝利用了已有的经济实力。 二是国家统一、人口增长迅速,有能力征发几百万人。 三是有前段开凿的几段古运河基础。 [重点考点] 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知识要点】

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部部部 部部部部部部部部部部部 学校:班级: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烽火台又称烽燧,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信息的高台,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 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曾经“烽火戏诸侯”使少数民族攻破镐京,导致西周灭亡的国王是() A. 周文王 B. 周武王 C. 周幽王 D. 周平王 2.史书上载:“益干启位,启杀之。”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 响是() A. 实行了禅让制 B. 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C. 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D. 确立了皇权至上原则 3.“(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受封后的“叔鲜”“叔度” 的身份是() A. 诸侯 B. 卿大夫 C. 士 D. 县令 4.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禹建立夏朝②盘庚迁殷③牧野大战④启继承王位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③② 5.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创王位世 袭制的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6.“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明显与其他三人不同的一位是 A. 汤 B. 桀 C. 周文王 D. 周武王 7.“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 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 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8.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 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 龟甲或兽骨上 B. 竹简或木牍上 C. 丝帛或麻布上 D. 宣纸上 9.著名学者夏鼐说:“商朝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商代()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造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出现玉器④出现了鱼纹彩陶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0.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 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2.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课隋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2.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

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杰出皇帝。领导完成祖国南北方的重新统一。 3.隋朝初年经济繁荣 <1> 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2>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结论;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出示《隋朝大运河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乡村和城市。所以,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 向法(最准确) 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即“大小详,小大略”。 4.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5.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6.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7.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 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8.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渔村、林 场和牧村等。 9.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 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10.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横交错的 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 11.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等方面的工作。 12.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仅 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3.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1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 况。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山地一般用褐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而且颜色越深,表示海洋深度越深。 15.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1.人类生活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和 光照等构成了自然环境;人口、人种、语言、历史宗教和生产活动的等地球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现象构成了人文环境。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是认识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两个最基本的着眼点。 2.从太空看,海洋占据地球表面71%的面积,陆地占据29% 3.大陆和其附近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全球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 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4.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按照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最大、最深、最多岛 屿)、大西洋(“S”状)、印度洋(热带海洋)和北冰洋(最小、最北、最冷)。(掌握其特征) 5.海洋对人类的影响:1.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淡水资源、盐类资源、鱼类资源、矿产资源(石 油)、旅游资源、空间资源等;2.人们修建运河、建设港口,开辟了众多海上交通航线,促进世界各地之间的物资交流。 6.在一个大洲内,还可以分为若干个地区。亚洲,按照地理方位,可以分为东亚、东南亚、

2017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建立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二、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②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③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隋炀帝时期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自北向南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全长2000多千米. 2、开凿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1、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2、历程:①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②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③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④武则天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⑤宋朝改革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科举制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科举制的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五、隋朝的灭亡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灭亡时间: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第二课 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唐太宗年号)之治原因:1、吸取隋朝历史经验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魏征)重用人才(房玄龄、杜如晦)2、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现唐太宗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四、开元盛世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在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三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考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考试试卷(二) 1、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A、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B、在会宁称帝,建立金C、建立元朝D、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2、元朝的中书省是A、征收赋税的机构B、草拟国家政令的机构C、管理少数民族的机构D、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3、在我国历史上,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正式行政区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4、元朝民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朝建立前,蒙古族长期分裂,受到女真压迫 B、元朝的统一局面,对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C、回族的形成是元朝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例 D、元人分四等的政策带有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性质 5、记录毕升活字印刷成就的著作是A、《大藏经》B、《梦溪笔谈》C、《天工开物》D、《农桑辑要》 6、四大发明中,不属于宋元时期发明或改进的是 A、活字印刷术 B、火药 C、造纸术 D、指南针 7、在我国历史上火药在军事上开始广泛使用是在A、唐朝B、五代C、北宋D、元朝 8、元代江南棉纺织业的中心在A、建康B、杭州C、海南岛D、松江 9、关于《资治通鉴》,不正确的是 A、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 B、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C、按年月日顺序叙述原始社会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D、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10、苏轼与辛弃疾的共同之处是A、都生活于南宋B、词风都属于豪放风格C、都胸怀收复失地之志D、善于运用口语,格外清新自然 11、元杂剧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因为 A、戏曲元代空前发达,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结合 B、《窦娥冤》在当时反响很大 C、它把诗歌、音乐、舞蹈熔于一炉 D、它把诗歌、散曲、说唱熔于一炉 12、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A、李清照B、窦娥C、关汉卿D、汤显祖 13、《清明上河图》中所反映的朝代是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4.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①苏轼②关汉卿③辛弃疾④李清照⑤赵孟兆 页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④ 15.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A. 隋末农民战争 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C. 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 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 16.“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回族最早形成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7、元朝的京杭大运河,通惠河是谁主持开凿的() A、沈括 B、郭守敬 C、毕昇 D、隋炀帝 1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的“杭州”在当时的名称应是 A.东京 B.临安 C.应天 D.建康 19.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①北宋②辽③金④西夏⑤元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20、元朝时期,被人们称颂其画属于“神品”的画家是() A、苏轼 B、赵孟兆页 C、李清照 D、关汉卿 21、元朝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A、《牡丹亭》 B、《望卢山瀑布》 C、《金刚金》 D、《窦娥冤》 22、辛弃疾胸怀恢复中原壮志的名名是()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3.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火药②纸③活字印刷术④司南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②①③D.③②④① 24.著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 ) A.纪传体通史B.编年体通史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 1、原因:A、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B.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C.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D.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人物: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 3、结果和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唐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三、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在于唐朝藩镇割据。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时代特征。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杯酒释兵权) 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 3、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表现:A、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遇有战事,也有文官挂帅出征。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宋朝的时代特点: 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 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一、两宋时期各族政权比较表: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 政权民族建立者都城建立时间灭亡 北宋汉族赵匡胤东京(开封)960年1127年(金) 南宋汉族赵构临安(杭州)1127年1276年(元) 辽契丹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916年1125年(金) 西夏党项元昊兴庆(银川)1038年1227年(蒙) 金女真完颜阿骨打会宁1115年1234年(蒙) 各政权关系特点:“战”与“和” 二、重要事件:1、宋与辽──澶渊之盟 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意义: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2、宋与夏和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