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生厌学情绪个案分析及心理问题干预对策

小学生厌学情绪个案分析及心理问题干预对策

小学生厌学情绪个案分析及心理问题干预对策
小学生厌学情绪个案分析及心理问题干预对策

小学生厌学情绪个案分析及心理问题干预对策

我担任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张凯是我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每堂英语课,我都要提醒他几次。自然,没少挨批评。家长方面也很重视。可是,他还是老样子。一堂课上要溜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知识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厌学原因分析:

一、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为:

1、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

由于父母的放任自流和过分溺爱,导致该生缺乏责任心与自制力,上课自由散漫,独立性较差,把不良的生活习惯(自己该做的小事不做)带到学习中来(自己该完成的作业不完成),久而久之,学习自然跟不上了,越是跟不上,越是不愿学习,形成了恶性循环。

2、要求过严或态度粗暴

对孩子严格要求固然重要,但过分地严格特别是用粗暴的手段对

待孩子,非但达不到要求,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完全是因父母的过分期望和粗暴的惩罚手段引起的。孩子考试考得不错了,父母还不满意,课内学习和课外作业本来就够紧张的,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要被责骂,受皮肉之苦,结果使孩子疲于奔命,以致造成严重的身心疲劳,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还存在中这样传统的棍棒式教育,孩子怎么会视学习为乐事呢?

3、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

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同时往往也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反之,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有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许多资料都表明,“问题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子女”的概率要大大超出正常的家庭,同样,产生厌学情绪的孩子也较多地出现在“问题家庭”中。

二、教师教育教学手段不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今天教师承担的教学压力固然很大,但是如果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学生进行“疲劳

轰炸”或者冷嘲热讽,或者体罚(变相体罚),那么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产生厌倦、畏惧心理。一位厌学的学生来信说:“知心姐姐:我原本是一位很爱学习的孩子,但是自从换了新老师后,有一次我因一道题不会做,老师随口就是一句:‘你怎么像猪一样笨!’难道我真的那么笨吗?从那以后,我不想再上数学课了……”老师的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严重地损伤了学生的自尊,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位学生从此不再喜欢数学课了。

三、学生的学习障碍

1、缺乏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着。学习效果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率不好,就会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小刚虽已上了六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另外,客观因素方面也会影响小刚上课专心听讲。例如,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或者,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小刚是不会听课的学生,这点对他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1、由于张慨不会听课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采取方法之前必须进行成因分析,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2、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3、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4、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5、教师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让他们回答问题可以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二是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三是经常受到教师提问的学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而吸引教师的注

6、应用报酬效果集中注意力。首先,可以给小学生定个奖赏,作为学习的报酬,这个报酬可以依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制订。其次,遇到困难内容可让小学生用假想的敌人来处罚和激励自己。

7、利用目标明确化集中注意力。将大目标明确化,能够明确目标,从而集中注意力。另外,让小学生把目标用文字或图形来表示也有助于提高注意力

辅导效果:

经一段时间的辅导,他的学习态度较以往认真,逐渐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下午放学后到处乱跑了。家长也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时常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

例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分析报告

一例高中生学校适应不良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 单位:姓名: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例高一男生学校适应不良的心理咨询案例。通过对来访者问题的分析、评估与诊断, 确定为一般心理问题, 属于新生学校适应不良问题。与来访者沟通协商后, 确定了咨询方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咨询技术, 使其改变了绝对化认知倾向, 消除了仅凭两次考试成绩未达到预期目标就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等不合理认知和对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经常走神的过度焦虑状态。经过六次咨询, 引导来访者建立了合理认知, 增强了自信心与社会适应能力, 改善了不良心理状态, 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行为认知疗法,学校适应不良 一、一般资料 (一)基本情况 李某,男,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从小学习比较刻苦,成绩优异,被学校免学费录取。性格内向,父母均为农民,家庭经济情况一般。身高大约1.6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根据最近一次学校体检,未发现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 李某出生在农村家庭,是家中长子,还有一个妹妹。自幼懂事,帮助父母料理家务,照顾妹妹。学习努力刻苦,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高中入学时,因中考成绩优秀被免费录取。性格内向、好强,做事认真仔细。 (三)精神和身体状态 意识清醒,略微有点焦虑,人格较稳定。近两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较差。 (四)心理测验结果

SCL-90 测试结果:焦虑,抑郁:,测验结果显示焦虑、抑郁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其余结果在正常范围。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以优异的成绩被高中免费录取,但第一次月考却没能进年级前10名,老师也没有给予任何鼓励,觉得自己很失败,担心自己再也不会考好,得不到老师的赞赏,感觉对不起父母,最近两周头昏脑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没有信心,内心又非常着急,故而前来寻求帮助。 (二)个人陈述 因家境不好,觉得父母不容易,从懂事起就帮着父母照顾妹妹,上学后想通过取得好成绩使父母感到欣慰。从小成绩就很好,深得老师和家长喜欢。升高中时,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免费录取。可是入校第一次月考却没能进入年级前十名,老师也没有给予任何鼓励,非常失落,担心自己再也考试不好了,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感觉对不起父母。月考后两周一直头昏脑胀,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都不好,对学习没有信心,内心又非常着急。求助者渴望咨询师帮助自己,尽快摆脱这种现状,把成绩提上去,但又对高中的学习又无能为力的感觉,以前的学习方法已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但现在又没有合适的方法。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来访者说话清晰有条理,语速稍快,情绪略显焦虑。无躯体症状,自知力完整,无幻想、妄想。有迫切的求助要求。同学反映,李某平时学习认真刻苦,性格内向,自从月考完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 三、评估与诊断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1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同时,她不知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被笑话。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 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与错,甚至在她的好友有偷盗自己东西的行为时,也不敢多说,近来,好友还被一群品行不良的人恐吓威胁着让陪着他们玩玩,而且让好友去干坏事,她们两个都害怕不服从会招到报复,而服从了又害怕自己变坏。因此,徘徊不定,也不知道怎么办。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少年由于缺乏辨证而全面的看事物的经验,往往会把朋友之间的友谊神圣化。他们会把小集团中的一些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常常为了所

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例分析

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例分析 当今社会,人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但面对各式各样的人际关系、事业、家庭以及社会,谁又能游刃有余?因而许多人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变得郁郁寡欢,终日愁眉不展。大学生也是这一群体里的一员。 大学生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开始走向社会,走向社会岗位。有许许多多问题都得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就会选择逃避。我曾经在高中的时候就听说某某高校的学生自杀,而且听过不止一次。当时我就在想生命是最可贵的,是什么让他们放弃生命选择死亡呢?后来我又听说了马加爵事件。 二零零四年二月二十三日,云南昆明市云南大学六幢三一七宿舍发现四具男尸,他们是该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云南省公安厅和昆明市公安局在之后的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后认定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此时马加爵已经失踪数天。他还不到二十三岁,杀人手段却很残忍。尸体死亡原因都是脑部钝器击打所致。他为什么杀死他们呢?因为那四个同学为了打发时间约马加爵打牌,他很乐意的接受了。他的智商很高所以打牌经常赢。那几个同学便怀疑他作弊,他坚持说没有,他们就把他以前的许多伤疤都揭开了。马加爵感到自己的人格被侮辱并且受到了巨大的歧视,因而杀了他们。 这件事令许多人都感到惋惜,为了国家失去马加爵这样的人才而惋惜。他曾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二等奖;他曾因为没有鞋子穿,在助学贷款没发的日子里光脚和逃课;他曾把自己辛苦挣来的一百元丢在过道里让丢钱的母亲捡到;他上大学的钱也都是他自己挣来的。是什么让这么一个品学兼优、吃苦耐劳、淳朴孝顺的他成为杀人犯呢? 首先得从他的同学说起,这四名同学是他自以为平时没有歧视过他的,一直平等对他的人竟然恶语中伤他,蹂躏他的人格,还揭开了他的伤疤。使他认为每个人长期以来都一直凶悍的歧视他,残忍的嘲笑他,他的尊严被无情的践踏。他在这种氛围下再也难以立足了,所以他决定了玉石俱焚。给那些歧视穷苦人,蔑视穷苦人,无情践踏和残忍蹂躏穷苦人人格尊严的人一个教训,因而他杀了他们。这四个同学实在太让他失望了,他们没有对穷苦人的同情,有的却是嘲笑。他们的心里十分好强,不服输,因而他们选择了污蔑他作弊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试想如果他们的心里有的不是优越感也不是虚荣感,而是一种深切的同情和默默的支持与帮助,他们还会被杀吗? 从马加爵方面讲,他宿舍的同学曾在他的被子上撒尿,也曾在冬天温度较低的时候给他一两块钱让他帮自己洗衣服。在那时他的心里就已经十分不平衡。他感到了别人的侮辱与歧视,也感到了自己的尊严被无情的糟蹋,但在那时他并没有释放出来,于是打牌成了导火线。再者马加爵生性比较粗暴,平时打球只要有人踢得不好或者无意间踢到他身上,他便会动怒,有时甚至翻脸骂人。一开始马加爵有几个广西老乡常来找他玩,后来渐渐不来了。还有以前他经过别人宿舍,只要听到里面的音乐声音大一点就会破口大骂。由此可以看出马加爵不希望自己处于弱势,不想被别人欺负。他的心里极度不平衡,也开始有点扭曲。但他不懂得理智的调控情绪,也不懂得用音乐来使自己的内心平静。他只知道在事情不合自己心意的时候就发泄到别人身上,因而他渐渐开始孤独了,就连老乡也不想理他。有一次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动了他的东西,他发现后便一直记恨在心,从此不再理睬那位同学。这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十分计较的人,他不懂得容忍与包容,更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所以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是心理问题,是他强烈、

初中生厌学个案分析

初中生厌学怎么办——案例分析 初中生厌学已经不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慢慢演变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中国每年高考报考人数的减少,表明社会应该关注中学生的问题,特别是初中生的问题。 在初中生的眼中,学习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在一些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约占总体学生的1/3或更多)认为学习是被动、烦恼的事。学生的学习负担、频繁的考试、艰苦紧张的学习生活都带来了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状态。而对学生的厌学心理和厌学行为的起到直接推动作用的是学生的个性特 影响,学生本人也有责任。因此,要解决初中生厌学情绪问题需要多方面做工作。 在本案例中,小洋即使知道学习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他的未来,但是他仍然对学习表现得非常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宁愿承受老师、家长以及其他亲朋好友的责骂,也要逃课,或者是在课堂上睡觉,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些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绩的急速下降,从小洋的表现中可以判断他存在着极度的厌学心理,而且在这种厌学思想的指导下,他无心向学,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初中生厌学原因分析:(初中生厌学怎么办)

初中生厌学原因分析:(初中生厌学怎么办?) 1、不良性格的影响。小洋的不良性格导致了其在面对老师与家长的批评时不能很好地调整来促进学业的进步,而是轻易地放弃了学习。小洋来自于农村,没有受到很好的基础教育,上了初中以后与城市的孩子对比,显示出了明显的劣势,家庭的贫困也让他在与众多的城市学生的生活中觉得比不上别人,因而自暴自弃。同时母亲对他的宠爱与骄纵形成了他对事实漠不关心,不愿意承受过于沉重的学业压力,追求享乐,不够坚强,遇到困难就主动放弃的性格。而且比较神经质,情绪的波动比较大,按情绪的指引来行事。 全德教育网阅读小提示: 在这个个案例中,很明显,小洋的厌学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环境中家长对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及其所采取的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导致的,家庭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导致了小洋不良性格的形成。因而在对小洋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家庭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咨询过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与心灵的互动。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可以使小洋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目的有更为客观的理解,从而调整学习态度与学习动机水平,促进其从思想上改变对学习的认识,从

案例分析问答题

案例分析问答题: 1、一般心理问题 2、严重心理问题 3、神经症(分类) 4、精神病 一、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生理方面: 心理方面: 二、对该求助者作出诊断的程序是什么? 1、根据并与非病的三原则,根据有无自知力,有无主动求医行为,是否存在逻辑思维方面的异常症状等,判断是否为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有何症状 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映强度,有无泛化,是否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病程:多长时间 3、参考心理测验的结果。 4、最终作出诊断: 三、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诊断依据: 1、根据并与非病的三原则,自知力,求医行为,有无精神症状,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有何症状 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映强度,有无泛化,是否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病程:多长时间 3、根据心理测验的结果及相关资料等支持本诊断。 4、最终诊断:…… 三、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诊断依据: 1、根据并与非病的三原则,自知力,求医行为,有无精神症状,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有何症状 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反映强度,有无泛化,是否影响逻辑思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 病程:多长时间 3、根据心理测验的结果及相关资料等支持本诊断。 4、最终诊断:… 四、对该求助者需做那些鉴别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并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便显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患者,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的心理问题。 3、与某类性神经症相鉴别:……. 五、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1、生物原因:是否有躯体疾病、生理年龄、性别因素2、心理原因:认知方面,性格, 3、社会原因: (1)家庭教养模式, (2)生存环境(负性生活事件、正性生活事件), (3)人际关系 (4)社会支持系统, (5)社会文化(道德、风俗、习惯等)等。 六、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根据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围绕已形成的初步诊断,对该求助者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及其理由如下: 1、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探寻病理人格特征以及作为精神病的鉴别诊断。 2、可选用SAS测验,以评估其在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案例分析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现今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改变着人们的一切,孩子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心理健康的恶化。高楼林立,原本就显得狭小的空间变得更为拥挤;严实的铁门使孩子们失去了自由的活动空间;电脑时代的到来,使部分孩子沉浸于虚拟的时代之中而不能自拔。据资料10%—17%的中小学生心理异常。如果,教育者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数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忽视其潜能的开发,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给予孩子的将不是理智的爱。 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塑造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健全人格,夯实青少年幸福人生的基石。积极探索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时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是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学校的责任和义务。 一般来说,个体从6、7岁到17、18岁称之为青少年期,这期间包括小学、初中、高中。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以及学业压力的增大和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青少年学生发展成长的环境日益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愈发严重。 依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状况,身心发展及他们在现实中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心理问题的程度,常见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考试焦虑、厌学、自卑、逆反心理、抗挫折能力差、异性交往问题等。 下面结合具体案例对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辅导建议进行探讨: 一、考试焦虑情绪辅导 焦虑是指一种即将面临威胁性处境时的紧张、恐惧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具有警戒性的适应反应。正常人在生活体验中几乎都有过这种及你和体验。 案例1:爱丽(化名)是市某中学的初三学生,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紧张的压力状态下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都一片空白,手脚发抖,手心冒汗。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现在也不会做了,“万一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对得起父母,自己也觉得没面子。”心理困惑,紧张。 负面情绪的背后往往有消极信念的支持,认知改变技术就是辅导者协助当事人,找到困扰自己的负性想法和信念。它是考试焦虑辅导的主要方法之一。我设

中学生厌学案例

邹子天是农村中学八年级学生,下午上课经常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在班上的学习成绩偏下。父母关系不好,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父母忙于工作,很少给予他照顾。特别是学习上没有帮助,但父母要求较为严格,经常因为他的犯错而责罚教育,以后邹子天对父母一直耿耿于怀,不愿与父母沟通,之后性格内向,孤僻、和同学们也少在一起玩。邹子天从小学开始,各科成绩都是良好。进入初中阶段以后,学习的学科也多起来了,开始学习就有点吃力,在一次期中考没考好之后,邹子天就觉得心里特别烦躁,经常说头痛、难受,不想上学。初二上学期开学后,其它同学告诉他打游戏很好玩,他从此迷恋上了打游戏,白天没时间,等到放学后,作业不完成,就去游戏厅打游戏,直到很晚才回家。以至于第二天上课总是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上课老师讲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老师针对他的表现,多次做思想工作和教育他。但是由于父母关心和管教不够,他不愿听课,不愿记笔记,拿起课本就烦,学习成绩下降很快,而成绩越下降越不愿学习。 分析与思考: 这是一个学生因家庭因素和自身素质因素引起成绩下降,并最后导致厌学甚至逃学的案例。所谓厌学,就是是对学习产生厌恶、反感或无所谓的心理倾向。邹子天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既有家庭方面的关心和教育不足,而导致小兵性格较为内向,个性自卑、孤僻、不合群,当遇到问题的时候,缺乏社会支持。也有自身的因素:邹子天渴望取得比较好成绩,对自己期望很高,但是初中的学习内容比小学深,学习方法也会不一样,由于缺乏指导和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反而下滑,导致学习动力不足、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等,以致用逃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学生厌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上课时常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磕睡。第二,课后不愿复习和做作业,练习、作业抄袭或者偷工减料,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干脆不做。对考试、测验无所谓,只勾几道选择题应付了事,既不管耕耘,更不管收获。第三,逃学,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借故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等。严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总之,厌学者,总幻想离开学校、离开课堂。离开老师、离开作业、离开考试,做一些不动脑不劳力的事,总想冲破校园纪律,自由自在。可是,空虚、孤独、无聊也常常伴随着他们。因此,经常用吸烟、玩电子游戏、上网、谈恋爱、幻想来自我麻醉。 厌学情绪是一种正常的不良情绪或者说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在每一个人成长学习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这种情绪,这是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自我动态失衡,和谐度不稳定的表现。当然,由于学生所处年段的不同,厌学情绪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厌学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纠其原因,学生的厌学,有内在的因素,也外在的因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起决定作用,厌学,突出一个“厌”字,“厌”是一种心理状态:厌烦、厌倦、讨厌。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成长的必经阶段,就学习而言,小学是基础阶段,而初中是最关键的阶段,厌学心里也最容易在此时产生,因此,这个阶段孩子的家长更应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要让他们树立责任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健康、快乐的成

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

调整心理,追求幸福【摘要】本案例是一名青年女性因夫妻关系引发心理问题的分析报告,长期夫妻关系的冷漠,再加上两次负性生活事件,使求助者有了离婚的想法,但考虑到自己的将来和女儿,在离与不离的矛盾心理冲突中,出现了了焦虑、烦躁、入睡困难等症状,咨询师通过摄入性会谈,运用真诚、共情等咨询技术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并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引导求助者与其不合理信念辩论,最终使求助者走出负性生活事件的阴影,以积极的思维模式重新构建了家庭的幸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般资料】 张某,女,34岁,大专学历,县法院工作人员,收入中等,经济状况良好。 【主要问题】 焦虑、烦躁,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一个多月。 【求助者主诉】 我和丈夫经人介绍结婚,婚后几年生活很幸福。但自从丈夫工作调动后,他经常回家很晚,有时甚至半夜才回来,回家后也很少说话,我们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少,夫妻关系也因此变得很冷漠。1年前,我收到了一条短信,说丈夫和同事有暧昧关系,和他闹了一场,但没有事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不了了之。1个月前我在班上感觉身体不舒服提前回家,发现丈夫和那个同事在家坐着,于是又想起了短信的事,那个女人走了以后,我和丈夫大闹了一场,感觉自尊心受到了很大伤害,想和他离婚。但离婚后女儿的生活怎么办自已再找一个不如他怎么办不离婚,又感觉自己对他那么好,给他做饭、洗衣服、照顾孩子,还得上班,而他对我却是漠不关心,还在外面和同事不清不白,日子没法过了,一个多月了,离还是不离的问题翻来覆去的考虑,搞得自己心情烦躁、焦虑,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有时做工作注意力也不集中,因为自己心情不好,也不愿与同事聊天,担心同事看出自己的情绪,知道丈夫的事情。再这样下去,害怕抑郁成疾,前来咨询。 【个人成长背景】 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有一个哥哥,父亲脾气暴躁,经常与母亲争吵,因此养成了她忧郁、内向的性格。

中学生心理问题个案分析

学生时代,一个人生理与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可能影响今后得一系列发展,本应无忧得年纪,也会从此蒙上阴影。种种心理健康状况得调查都显示,目前中小学生得心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因此记者特别选取青少年中最常见得10大心理问题,希望青少年有了心理问题要及早诊治。 考试焦虑症 ■[个案]“我现在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小莉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压得情绪下紧张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得题现在也不会做了。她说:“我觉得自己无颜面对父母,还不如死了算了。” [应对]每个学生都有考试焦虑,只就是程度因人而异,显然小莉就是得了典型得考试焦虑症。这时,父母与家长得耐心鼓励很重要。家长应该先接纳孩子得紧张焦虑,听孩子说说她得担心与不安,让她慢慢放弃那些不利得想法,进而改善考试焦虑得情形。孩子也可以找一个亲密朋友,把种种委屈都发泄出来。 [小贴士]所谓“考试焦虑”,就是指由考试所引起,在生理或心理上得紧张。生理上得紧张,诸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头脑一片混乱或空白等;心理上得紧张则大多以担心得形态呈现,例如:担心考试时自己有一大堆题目不会写、担心考坏了被父母责骂等。 强迫症 ■[个案]自从进入高中后,琳琳觉得学习比以前更紧张了,可就是她回到家得第一件事却就是要将家里所有得东西进行整理、归类。做完了这些事后,才能集中思想做作业。有时放好得东西又会再拿出来重新放。这样得事总要重复几次,最终必须做到全部让自己认可,才终止这一行为。这花费了琳琳许多宝贵得时间,为此她感到很烦恼,但她表示,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 [应对]一般来说强迫症得背后都有一个潜在得原因,比如父母追求完美,对孩子要求很高等等。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发呆、做功课特别慢、咬指甲、耸肩膀等,就得注意了,这很有可能就是一种强迫性得行为,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得原因,并及早带孩子去瞧医生。 [小贴士]强迫症就是一种通过仪式化行为来减轻内心焦虑得精神疾病,病患会产生挥之不去得想法,出现不得不做得行为。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强迫思维就是指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里得某些想法、冲动、情绪等,患者能认识到这些就是不必要得,很想摆脱,但又摆脱不了,因而十分苦恼。 性别角色模糊 ■[个案]明明就是个男孩,今年10岁,长得白白净净。由于父亲去世早,她从小就与外婆生活在一起。开学一周后,她得一些异常举动引起了老师得注意,说话嗲声嗲气,经常抱着年轻女教师撒娇。一个月后,她不仅要抱女教师,还经常去抱女同学,有时还会亲女孩子。 [应对]明明这样得表现显然就是性别角色模糊,心理专家研究后发现,由于明明从小得社会关系网中几乎都就是女性,这使她产生爱跟女孩玩、认为她们同自己一样得想法。为了改变这一性别偏差,可以请她得外公与学校得男教师经常与她谈心、交流、玩耍,同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男同学与她一起做游戏,使她在男性榜样得示范下,肯定自己就是个男子汉,并逐渐学会勇敢、坚强。 [小贴士]所谓性别角色模糊就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角色认同得错位。一般来说,大约从3岁起,儿童开始逐步形成性别角色得概念。如果小男孩把自己瞧作就是一个与周围女孩子一样得人,在打扮、表情、举止上努力模仿女性,即成为女性化男孩,反之也一样。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之厌学 【案例呈现】:有一位母亲很苦恼,儿子从小就懂事听话,和同学关系融洽,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但自从上了初中就开始情绪不稳定,正在上初二,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做作业时也磨磨蹭蹭,拿块橡皮也能拿半天。妈妈让他把第二天的书看一看,他就冲妈妈说一句:“没什么好看的。”妈妈追问了半天,他才冒出一句:“学习真没意思,真累!” 【案例分析】:对于这位初二学生的这种对学习的反应,我认识这实际上是厌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学生对学习烦躁、厌烦、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学,于是出现了消极应付的情况,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速度和质量下降。厌学主要分为三个程度。轻度厌学,学生不喜欢学习,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后作业偷工减料等;中度厌学,学生开始将情绪付诸行动,经常性逃课,逃避学习,不想面对学校老师、同学。重度厌学,从心理问题发展为较为严重的厌学症,将学习中的问题夸大泛化,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极度自卑心理等。由案例中这位学生的表现来看,他目前属于轻度厌学状态。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 第一,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有些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有的家长业余时间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自己承担“伴读”“督学”角色,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至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稍一下降,父母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 第二,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厌学心理。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仍被升学指挥棒左右,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作业搞题海战,压得学生无喘气的机会。凡此种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二是应试教育对教育评价的影响,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分数,教师、家长向学生要高分,在这种层层压力下,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及学生的正常假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第三,学生自身的因素,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是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

农村中学生厌学案例分析

农村中学生厌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张强,男,14岁,八年级学生,在农村地区家境算比较富裕。因为听说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张智力水平属中等,但是进入学校后,学习成绩差强人意,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不及格,期末考试中也只有50分。张强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看黑板,做课堂练习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曾经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 二、案例分析 张强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父母感情不睦,经常吵架,缺少对子女的关爱,对他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这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就远远不止是性格上的残缺,若引导不当,严重的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坠落,误入歧途。老师曾多次找小张谈心,起初他一言不发,多次接触后,从他的眼神中似乎流露出对老师的几分敬仰。有一次课堂外活动后,我观其神色不错,主动找他谈心。他悄悄地跟我说:“爸妈经常吵架,我到了家有时想好好坐着做作业,听着他们的吵架声,我觉得很烦很烦,有时爸爸赶我到爷爷家去吃饭,有时妈妈赶我到外婆家。在这个家我怎么有心思去读书?周围的邻居又经常取笑我有‘二妈’。”我认真分析起来,造成这种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一是家庭环境不良,使孩子缺少关爱,使其失去学习信心,在他看来,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难完成学习任务,也得不到家长的肯定,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对学习的自卑心理,它来源于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是一种自觉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消极情绪。为此,产生了自卑厌学的心理障碍症。 三、如何矫正小张这种自卑的厌学症。 (一)、要从改变家庭环境入手,帮助小张的家长认清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使家长明白创造宽松的环境氛围是培养子女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要求家长改善家庭关系,多跟孩子取得心理沟通,特别要经常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帮助孩子调节情感,使孩子能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消除紧张,焦虑、苦闷、疲劳等不良心理情绪,保持积极愉悦的健康心态。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张强的父母多次沟通之后,其父母在对待孩子方面的态度渐渐的有所改观,同时张强父母的感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修复。 (二)、家长要教育和帮助孩子消除自卑和厌学心理。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在教育孩子时,家长除了要有良好的行为和道德观念外,一定还要有耐心。孩子学习上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所造成的,要赶上去非一日之功,对孩子的要求要逐步提高,切不可操之过

严重心理问题的护理案例分析报告

严重心理问题的护理案例分析报告 一、患者基本情况介绍 来访者:李某,女,15岁,初二学生。初一因害怕去学校休学了半年,复学后又常跑回家,后来父母怎么劝就是不肯再去学校,因此父母陪同前来咨询。 患者在初一时,给一男生写过一张表示自己喜欢对方的字条,因为不敢当面交给那位男同学,便让另一位女同学帮自己传给对方,那位男生没有任何表示,自己开始没在意,后来觉得那位女同学已经将自己写字条的事告诉了别的同学,认为大家都知道了自己的秘密,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看不起自己,遂不肯再上学。父母见其无法坚持学习,便为她办了休学半年的手续。休学在家时,因怕别人说自己有病,就极少外出,在家多以睡觉、看电视打发时间。半年后转学到另一学校,但依然不敢与同学交往,害怕同学知道自己过去的事,又因为离家远了更想家,于是经常不去学校,后来就坚决不上学了。因为不去上学,父母对她特别失望,经常不回家,这使她很担忧。 平素身体状况一般,13岁时因不敢上学,到医院检查没有明确诊断,曾服用一些抗焦虑的药,效果不明显。未发现家族史,但其母亲性格也较为敏感,面子观念较强。体格检查无特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精神健康检查:年貌相符,衣着整洁,说话虽有些胆怯,但语言清晰,思维逻辑正常,未查及幻觉、妄想及其余感知觉障碍,表情不太自然,伴有紧张、焦虑,自知力完整。辅助检查: SAS为32分,SDS为40分,没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 二、患者心理问题分析 1.心理咨询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主要依据:来访者为少女,她的问题是不愿上学,主要是社会心理因素所致。造成该心理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与其早期经历、青春期性的萌动与成熟及其家庭教养、父母及本人的个性特征均有关系。时间经历一年,从无法面对同学,不愿意上学,发展到为了不让他人说自己,尽量不外出。在这段时间里,平时对李某事事迁就的父母,既不能在心理上给予安慰和帮助,反而是因为望女成凤心切,多次逼其去学校学习,这使她在精神上又产生了新的痛苦,致使该问题持续时间较长。 2.心理分析 李某心理问题的产生,除特定事件的刺激外,更有其人格及心理社会因素的原因。从来访者的陈述中得知她从小受父母宠爱,形成对父母的依赖,只要有困难都由父母出面解决,缺乏独立性和判断力。如在青春期发育阶段,少女的怀春心理使其渴望与异性交往,但被老师、家长反对后不敢违抗,家长、老师认为不正经、学习不好的女孩子才会与男生交往,这一观念影响着她,但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育使她在内心深处更渴望了解异性和两性之间的关系,于是只好从影视节目中得到补偿,又由于影视节目良莠不齐,学校和家庭都没有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进行健康的性教育,无法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受情爱镜头的刺激不能自持,养成了自慰的不良行为,而从父母对自己与异性交往的态度中她觉得这是不应该的,也因此而自责。这种不良的性经历,还使其产生了怕羞心理。 三、心理护理方法与技术

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案例

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案例 刘新良是我班的一名学生,开始我觉得他身上有很多亮点。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了他另外的一面,很多缺点随之出现,比如下课总是到处乱跑、上课总是坐不好,自卑,自私,乱花钱,时常喜欢做一些小动作、搞怪、拿同桌的东西、有时甚至特意在课上冒出一两句话引起哄堂大笑,严重影响到同桌及周围同学的正常听课。 针对他的实际情况,我做了仔细的调查与了解,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一些原因: 1、家庭因素: 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要求过严,一有错误或成绩不如意,就言语贬低,常是动辄打骂。其母没有文化,又忙于生计,忽略了孩子心理上的变化。孩子不能得到温馨的父爱和母爱,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正确的评价。家长平时言语随便,不在意影响。加上错误的家教策略和“代沟”,使得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很大。 2、生理因素: 孩子年龄小,因父亲教育方法不当,使得孩子产生了恐惧感,不知情由的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同学们投来的不理解的目光,使他表现为做事缺乏自信心。想通过一些恶作剧引起别人的注意。

3、学校、社会因素: 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而恰当的心理调适,刘新良的心理在小学时就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升入初中后,周围熟悉的环境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班的同学都是自我意识很强,好表现也很自尊,心里想得更多的是自己,不懂得考虑他人的感受,更没有学会如何去关爱他人。他因遭到旁人的嘲笑、冷落而形成自卑心理。在这样一群同龄人中,他孤独感更强烈了,心里越发觉得这世界存在巨大压力。不知情由的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同学们投来的不理解的目光,使他失去了向别人倾诉的勇气,他完全拒绝与任何人沟通。 4、图眼前实惠,需要层次低 个别学生由于家庭的影响,使他们只贪图享受,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能捞钱就是有能耐,有了钱可以吃得好,穿得好。父母钱来得容易,自已有了钱就吃、穿、玩。对于今后怎样根本不考虑。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环境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确实产生很大的影响,必须帮助这个孩子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我们在平时教育工作中必须分析它,解决它,这样才能达到“通过教育培养人”的目的。 解决方案: 一、家校携手,正确教育。

学生厌学案例分析

学生厌学案例分析 小洋,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成绩很差,常常因为考试成绩的低分而遭致家长的责骂。由于在外地住校,一周回家一次,老师频频与家长联系,反映其在校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很不端正,经常在上课的时候无精打采,提不起学习兴趣,也常常旷课在宿舍睡觉,并且屡教不改,学校中他的表现也是非常的糟糕,班主任也常与家长联系,甚至还请家长到校进行面谈,可小洋的表现并没有多大的改善。 学生厌学在现阶段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并不是某个学校或某个班级在的个例。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何况我们生活的时代又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应该说更能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热情。可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就这一情况做以下分析。 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1、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磕睡,或者做小动作,或者说话,不能进行自我控制,更为严重的是发展到顶撞老师。 2、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作业拖拉,敷衍了事,发展到不交作业,造成了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上升。考试时也不认真答卷,有的学生想方设法作弊,有的学生干脆不答卷,写上名字了事,造成学习成绩差等后果。 3、痴迷于网吧或与社会不良人员接触,以至上课迟到成为家常便饭,进而出现旷课、逃课等现象,严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 学生厌学的成因: 1、学习基础差造成厌学。由于智力个体差异,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好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初中入学时学习成绩便径纬分明,他们在学习上负了债,最初也非常想学好,并且也努力想追赶上优秀的同学,但现实是残酷的,他们的努力成效不显著,久而久之差距更大了,此时他们便出现了厌学的情绪。这类学生占了厌学学生的相当大的比例。

心理咨询师三年级案例分析典型例题汇总

心理咨询师三年级案例分析典型例题汇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心理咨询师三级案例分析典型例题汇总 案例一 主诉:焦虑,烦躁,入睡困难,经常做噩梦等1个多月。 一、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犹犹豫豫走进咨询室,述说时,眉头紧锁,不敢下面看咨询师,来回搓手,内心体验与表情一致。出生在中等城市,从小性格内向,不爱交朋友,父母亲对他在学习的要求特别高,小学、初中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排第一名,高中时的成绩,偶有一次排在第二名,在下一的考试非争取第1名不可。平常父母总是教育他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因为只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高考时由于太紧张,只考上一所普通大学,本来想重新再考,却因当年父亲生病去世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很紧张,只好上了这所普通大学,在大学期间与同学交往少,业余时间大部分在学习上, 二、心理测试结果SOS:40,SAS60,EPQ:N:65,P:40,L:30.根据求助者的测验结果考虑求助者为内不稳定型人格特征,有焦虑情绪。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焦虑、烦躁、注意力为集中、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2、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殶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的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程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天找工作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1个多月。从除外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农业国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病症样心理问题。 (3)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对该求助者需做的鉴别诊断有: 1、与精神病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的心理问题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1、生物原因: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最新学生成绩转差个案分析

学生成绩转差个案分析 怀远县大成初级中学王玲玲 基本情况与问题: 王同学个子高挑,说话文静,无不良习惯,但是厌学,据家长称,小学时成绩中等偏上,自从上了初中,刚开始那两三个月时,成绩还能跟得上,一段时间后,随着课程的逐渐加重,成绩不断下滑,又加之步入青春期,青春期的懵懂,思想上有了些微变化,对学习就不那么用心了,初一的下学期,虽然每日上学,但是上课效果较差,不怎么听课,家长对此十分头痛,现在该上初二了,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不太愿意上学。 案例分析: 王同学成长于一个优越的家庭,从小在家长的疼爱呵护下长大,衣食无忧,每天按部就班的上学,成绩较好,进入中学后,随着学习的难度加大,学习成绩逐步下滑,自己干着急也没有办法,青春期的懵懂,思想上起了变化,对学习更不怎么用心了,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从而觉得学习没用,考好考差其实都一样的,将来上大学毕业后还是一样不好找工作,没什么理想。此时,家长并不能很好的理解王同学,对孩子严加管教,孩子面对如此关心疼爱自己的父母,更加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想学习却又学不好。 辅导过程: 1.个别谈心: 我找王同学单独谈心,王同学讲述了自己成长经历,并说来这个学校也是家长的意思,自己并不喜欢学习,觉得学习没用,但是,王同学在谈话中透露了一丝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就是舞蹈,王同学小的时候就一直在学习形体训练,长大后,家长觉得从事舞蹈不太好,不建议再学了,让王同学跟着学校正常学习,小学期间,成绩虽说中等偏上,但是王同学一直以来对学习的兴趣不是很大,她觉得自己将来是要考艺校的,舞蹈学好就行了,文化课没用,升入中学成绩下降后,更是不爱学习。自己所喜欢的艺术也变得遥遥无期。 2.成绩辅导: 由上述情况得知,王同学并不是不爱学习,而是自己喜欢的特长得不到施展,对自己的未来,目标不明确,单纯的认为,学艺术只要把舞蹈学好就行了,文化课科目多,要背要记的知识太多,每回考试成绩不理想,回家父母批评,自己很苦恼,愈发觉得学不进去,学也没用,将来用不着。 针对此,我特别挑选了一些严谨,有耐心的教师,先从王同学的思想入手,打开其心结,重新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列举古往今来一些名人事迹,告知她,知识决定高度,想将来有好的发展,还是需要尽自己最大努力考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而考入高等学府也需要文化课成绩优良,再者,学好文化课,可以提升自己的品质,做一名高尚的人。 在打通王同学的心结之后,我们制订了详细学习计划,保证每天的学习都能消化吸收掉,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及解决方法

案例1 李某,男,19岁,家住在偏僻的山村,曾以权限文科状元的身份被某重点院校外语系录取,入学后发现他的分数在全班几乎是倒数第几,特别是外语成绩落后一大截。以前的优越感不再有,相反心理压力极大,总感到比其他同学差,上课抬不起头,怕老师知道成绩低,与同学交往也极少,总一个人独来独往,一个学期下来,外语笔试勉强通过,口语的了倒数第一,曾经辉煌的他,在大学却变得如此落魄,他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内心十分痛苦。 问题1.;李某是一种什么病态心理? 2,产生这种病态心理得愿意因是什么? 3. 应如何克服这样病态心理,增进心理健康? 问题补充:1,李某是一种什么病态心理?(必答,不答没分!) 2,产生这种病态心理得原因是什么? 3. 应如何克服这样病态心理,增进心理健康? 这是典型的焦虑症,如果长期这样,会转为抑郁症,强迫症的. 产生这种病态心理的原因就是外在条件改变,而内在条件不变.导致了落差心理.而患者计较心理得失,不考虑客观因素,进行强迫比较,心理失去平衡. 患者应该认识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局外人来看待自己的问题.高中时比别人好,大学时比别人差,那是因为参照"物"不同,而实际上自己并没有变的不好.患者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产生自卑的心理,相反的应该有自信的心理,和这么多高人在一起,不提高也提高了.患者看问题的眼光也要有改变,不能看别人的好坏定论自己.举例:患者是一个犯罪团伙的成员,那么患者因为所犯的罪行没有当中的一个或者几个重,那么患者应该感觉到高兴还是悲哀?无疑,患者现在处于一个很好的环境,应该高兴还来不及呢?不要因为你比别人好而沾沾自喜,那是因为别人不行,不要因为你比别人差而暗自忧伤,那是因为别人太好.患者应该把眼光放在怎么提升自己能力的上面.纵然追不上他们,自己也有很大的提升. 当患者把眼光放在自己提升方面,假以时日,自己提升了,那么看到的是希望,以后的日子会提升的更加快,那么这就是良性循环.如果患者继续内心痛苦,长时间沉浸在郁闷中,那么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这必然导致恶性循环,后果可想而知!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经典分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