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获奖论文-一等奖-“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操作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获奖论文-一等奖-“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操作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获奖论文-一等奖-“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操作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获奖论文-一等奖-“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操作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操作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杭州市余杭区运河镇亭趾实验学校小学部俞水英戴光吕

【内容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改变学习方式为主题的“动手操作”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在学习中,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动手操作的有效性还存在一定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操作活动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组成员在集体学习与研讨的基础上,以《搭一搭》一课为载体,进行课例研究。在课堂实践与课后反思的基础上,我们体会到以“问题”驱动形式将操作与独立思考、观察、语言表达及倾听等有机结合,能真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使操作活动有效。具体阐述如下:⒈“问题”驱动下的独立思考;⒉“问题”驱动下的观察;⒊“问题”驱动下的语言表达;⒋“问题”驱动下的倾听。同时,我们也提出了以“问题”驱动形式,让教师的教学意图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操作活动有效性,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问题”驱动小学数学有效操作活动

一、课题的提出与探索活动的设计

(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改变学习方式为主题的“动手操作”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动手操作”的理念也已经越来越被老师们理解和接受。诚然,有效的动手操作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存在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有了动手操作没了数学思考。有些老师简单地把“动手操作”中的“动”理

解为动一动、摆一摆、做一做,只停留在身体动作方面,根本不顾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内在的思维活动。

(二)、研究活动的设计

我们认为动手操作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活动形式,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动手操作活动是驾起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的桥梁,我们不能走过场,更不能为操作而操作。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开展了“问题”驱动下提高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的相关研究。

我们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变学生的“被动操作”为“主动操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 关于学生数学学习动手操作现状的调查研究

2.“问题”驱动下有效操作活动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载体的选择与探索过程

本课题在实践阶段,我们首先调查了动手操作有效性缺失的现状,发现主要问题是学生被动操作,没有自己的数学思考,在此基础上我们构思实验的过程,探索提高操作有效性的策略。

(一)、研究载体的选择

实践中,我们选择了操作性较强的课进行课例研究,如:六年级上册的《搭一搭》、四年级下册的《图形中的规律》、五年级上册的《摸球游戏》等,下面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78—P79《搭一搭》一课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空间与图形课程的核心目标。为了促进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和把握,教材在整个小学阶段设计了“观察物体”系列内容。老师们在上观察物体这类课时,往往会让学生动手搭一搭,这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确实很重要,但我们的困惑是:如果学生懒得动手搭怎么办?仅仅动手去“ 搭一搭”学生的空

间观念就能有效地建立起来吗?如何引导学生搭一搭才能有效地建立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教材设置了“搭一搭”的情境,“搭一搭”的情境包括两项比赛,第一项比赛是由观察到的5个小正方体的组合,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第二项比赛是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学生已学习过不多于4个小正方体组合的立体图形的视图,现在数量上虽然仅多了一个小正方体,但拼摆时的变化却多出许多,各种拼摆组成的立体视图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⒉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⒊在观察、操作与交流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难点: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

(二)、研究过程——教学诊断与改进过程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次课例研究采用“行动教育”模式,外在的表现形式是两次授课:其中第一次授课由笔者和课题组成员在深入解读教材,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备课,作为研究的起点;第二次仍由笔者执教,课题组成员共同观课、研讨。

1.第一次授课:被动操作,尝试建立空间观念

【第一次实践片段】:(注:生35表示第3列的第5位学生)

学生相互说。

师:谁来说说你会先怎么搭?再怎么搭?

生47:我会先搭正面,下面一行三个小方块,再在左边上面放一个,然后搭左面,在竖着两个小方块的前面放一个。

师:你的意思是先根据正面来搭,再根据左面来搭,是吗?

生47:是的。

师:有谁听懂他说得意思了?(只有几个学生举手示意听懂了;班中有一部份学生小声议论这样搭是错的;还有一部份学生认为这样搭是对的。)

师:哦,有些同学认为是错的,还有些同学认为是对的,那么到底对不对呢?老师也不知道,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搭搭看好了!

师:好!那么同桌两人合作搭搭看!(学生迫不及待地搭起来。)师:(等大家都搭好后)谁愿意把你搭得来搭给大家看?

生56:(上来边搭边说)我先根据正面来搭(摆好了四个小方块符合正面的要求),再看左面只要在竖着两个小方块的前面放一个就行了。

师:你们觉得他这样搭对吗?

生:对!

师:你怎么知道?

生:可以画画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

师:不画呢?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可以看!

师:怎么看?

生17:先看正面是不是符合要求,再看左面是不是符合要求,如果都符合的话就对了。

师:好!那么我们看看对不对!(师生共同核对是否符合正面和左面的要求)

师:这样搭得请举手,还有不同的搭法吗?

生:有!

师:那么你再搭搭看!(学生又一次急切地投入了搭一搭得活动中)师:搭好了再想想有没有别的方法?

生68:(坐在位置上说)老师,我有2种方法了……

生62:我有3种方法了……

还传来一些声音:我有5种方法了……

学生依次把不同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每次搭完都会自觉地看看是不是符合要求。

【第二次授课后的反思】

第二次授课后,课题组成员又进行了一次研讨,在这次反馈会议上,大家说了许多,表达的共同感受有以下几点:

(1)“问题”驱动下的动手操作是主动操作

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时,先不让学生动手搭一搭,而是让学生先独立想一想:“如果让你来搭这个立体图形,你会先怎么搭?再怎么搭?”因为不能动手搭,所以对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听同学说完怎么搭之后,有的学生认为对,有的学生认为错,还有的没听懂,此时教师提出疑问:“那么到底对不对呢?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学生都说:“搭搭看好了!” 此时想要验证想得对不对成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最大动力,真正变被动操作为学生的主动操作。

(2)“问题”驱动下的动手操作能有效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如果让你来搭这个立体图形,你会先怎么搭?再怎么搭?”这样一个问题的提出,因为不能动手操作,就等于是逼着学生独立思考,在心里搭一搭。同时也因为这样一个操作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

找到了外显的途径,使他们顺利地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通过这次教学,让我们意识到仅仅“搭一搭”还不能有效地建立空间观念,要结合想一想,说一说,更要激发学生搭的欲望,找准学生主动操作的时机。

三、研究的成效与初步结论

(一)、成效

一年多来,我们课题组用课例研究的方法,如上述《搭一搭》为例,大胆地进行课堂实践,积极探索有效操作活动,在实践中有了明显的成效。学生数学学习情趣高涨,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同时也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二)、初步结论

本课题实施后,能取得以上成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做中学”理论的引领下,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满足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发现欲望。

一年多的探索研究,我们在反思中认为有效操作必须要以激发学生操作兴趣为前提,要把教师操作目标转化成学生操作的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边操作边思考,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只有将操作与独立思考、观察、语言表达及倾听等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下面结合实践进行阐述:

⒈“问题”驱动下的独立思考

因为动手操作只有与动脑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课例研究过程中,积极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机会,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搭一搭》这一课中,根据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我们一开始不允许学生搭,而是让学生想象:“如果让你来搭这个立体图形,你会先怎么搭?再怎么搭?”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在大脑里搭一搭的问题,又暗示了搭一搭的方

法,所以学生不但能积极思考起来,而且还能想象出搭的结果,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如果直接让学生搭一搭,那这样独立思考的过程几乎就被省略了。

⒉“问题”驱动下的观察

操作活动,满足了学生好动的天性。但是经常发现许多学生摆弄学具时常被学具的形状、色彩等外部特征所吸引,不能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定向的注意,抓住重点做深入的观察。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开展有目的的观察活动。例如在《搭一搭》这一课中,学生搭好后,教室引导学生观察时,并没有直接说让学生观察,而是进行了如下对话:

师:“这样搭对不对?”

生:对!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看看就知道了”

师:“怎么看?”

生:“先看正面是不是符合要求,再看左面是不是符合要求。”

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是学生内心的需求,是学生主动的观察,而且还引导学生说出了观察的方法,提高了观察的有效性。

⒊“问题”驱动下的语言表达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具体的操作只有通过语言表达才能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例如《搭一搭》一课,学生搭完后,问:“谁来说一说,你是先怎么搭?再怎么搭的?”并引导学生怎么表达清楚。如:可以说在左边第一个的上面放1个等提示语。这样学生就能表达出自己搭的过程了,在这样说一说的过程中,使感性的动手操作的过程上升为理性的认识过程。

⒋“问题”驱动下的倾听

上课时,真正能被老师邀请说出自己操作过程的学生只有几个,更多的学生只有倾听的机会,听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在心里搭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倾听,等于是引导学生在心里操作。为了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在学生说完之后,我们要问问听的同学:“你有没有听懂?”“他说得对吗?为什么?”“你有没有不同的意见?”等等,这样可以引导他们更加认真地倾听。

总之,有效的操作活动不仅仅是动手做一做,更要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听一听,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结束语:

总之,扎扎实实地组织有序有效的操作活动,才能真正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所强调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http//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5386532.html,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2.8

4. 陈瑶,《课堂观察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

5. 杨玉东,《走进课堂做研究——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培训讲座2008.11

6. 杨玉东徐文彬,《初议“本原性问题驱动课堂教学”》,发布时间:2006.6.5

7.王爱铖,《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新课程·小

学,2008.12.8, P30

8.李光照,《加强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数学教学与研究,2008第53期,P68—69

五年级获奖数学小论文集锦

五年级获奖数学小论文 集锦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编号:001 换句话说 *****小学五(1)班指导老师:陈刚 [题目1]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的价钱相等。小明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4元。日记本和练习本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这道题我是这样想的:把“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价钱相等”换句话说,就是“1本日记本和2本练习本价钱相等”;再把它换句话说,就是“3本日记本和6本练习本价钱相等”,也就是说“3本日记本可以换成6本练习本”。题目中的第二个条件“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4元”,换句话说就是“买6本练习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4元”。这样就可以先算出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 4.4÷(6+5)=0.4(元) 从而求出日记本的单价是:0.4×2=0.8(元)。 联系以前做过的一些题目,我又想,有些题中的已知条件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说,解题时,把它换句话来说,可以使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更加直接,数量关系更加一目了然,也就方便我们找到解题方法。我把这个想法告诉陈老师,陈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还告诉我:“这就是转化的方法,转化就是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已经会解决的问题。” 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 [题目2]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53.46。这个两位小数是多少? 我想:把“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换句话说就是“把这个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得到一个新数”。再想把原来的数看作1倍,新数就是100倍,又可以把“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53.46”换句话说成“原数的99倍等于53.46”。这样要解决的问题就可以转化成:“一个数的99倍是53.46,求这个数。” 53.46÷(100-1)=0.54 解题时,把已知条件“换句话说”,还真能化难为易! 最后,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1,余数是3。如果把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相加,它们的和是225。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编号:002 东郭先生再次遇到狼 如东县浒澪小学501班徐优指导老师:李燕 话说那次东郭先生躲过了狼的攻击后,狼便怀恨在心,一直想找机会报复他。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案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案 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案【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P5 实践活动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复式条形图的学习。 2、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实际运用。 蓝球 表格。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复习旧知,解决问题 1、答话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统计知识? 2、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你能介绍一下复式统计图的特点吗? 3、什么情况下使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4、你能解决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吗? 出示P59的练习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并集体订正。 二、联系生活,实际运用 师:在生活中,你需要用到期复式条形统计图吗? 学生分组讨论,指名回答。 出示P59实践活动课题。 说清要求,分组进行。 1、需要收集什么数据? 2、如何绘制?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2、评一评,哪一组的统计图做得最好。 通过复习旧知识,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加强理解,并能掌握其的实用性。 在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这组数据比较合适,再思考能否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两组数据,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并在相互的评议和交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统计图,逐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验证猜想,体验到数据的作用。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案【2】信息的误导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1.例1。 例1说明从信息表达比较模糊的统计图中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结论。 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其他部分的具体含义,使学生明确:其他占彩电市场份额的47%,其中可能包含有比A 牌更畅销的彩电。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准确地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数据模糊的统计图误导。 2.例2。 例2说明利用统计图进行统计分析时,不能仅仅关注统计图的外在表象,还应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的统计信息,才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工作单位:渑池县第三小学 姓名:刘静霞

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渑池县第三小学刘静霞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对我们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数学实践活动应运而生。实践活动在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爱好这基础上,以学生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数学经验和即时信息,帮助学生应用、验证、巩固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它不但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有助于生成数学内部知识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为了达到教育目标,要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好动、有较强求知欲的特点,尽可能做到方法要“活”,组织形式能“动”。如何让实践活动课上的“妙趣横生”?下面就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课前收集,自主整理是基础。 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教师准备主要指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用具等。要上好实践活动课,教师备课时首先要研读教材,通过教材设置读出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其次,还需要研究学生,研究每堂课的教学对学生而言已知什么,未知什么,应该知道什么,怎么让孩子去操作探究。只有读懂了学生,我们选用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才能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用自己的认知水平去感悟,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探究”。这样设计的教案才会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学生准备:主要是让学生搜集、查阅与课

程有关的资料和准备动手操作探究的学具材料。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如阅读报刊杂志、参观访问、调查上网等等。学生在搜集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拉进了与教材的距离,熟悉了授课内容,比起单纯学生预习效果要好的多,学生也更感兴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准备课堂上动手操作的学具材料。学习《年月日》让学生准备年历卡,在网上搜集近几年每个月的天数等,学生准备越充分课堂效果就越好,可以说学生是相当重要的“教学资源”,若想讲好“数学实践活动”课,就要充分发挥学生这种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 二、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关键。 兴趣可以提供无穷的学习动力,实践活动的内容选定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出发,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分析和解决自己身边的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努力创设既有现实性、可操作性、探究性、挑战性、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和开放性的综合性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有趣、主动地投入学习。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可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也可将问题情境活动化,确保每个个体的有效参与。如三年级学了《方向与位置》后,要求学生说一说,我们校园各个方向的建筑物,画一画校园示意图。学了《年月日》后,让学生算一算今年第一季度的天数和上半年的天数;联系实际每天的零花钱数算某一月份的零花钱数,用两种计时法制定出自己的作息时间表,算每天在校、休息的实践表,动手做月历、年历;数学实践活动《制作年历》,我提供各种类型的年历,让学生观察、找出年历的共同点,小组讨论制作年历要知道什么,又有哪些步骤?他们结合自己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

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十堰市东风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国外活动课程的发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系统的提出并实践了以“做中学”为核心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及生活”、“教育及生长”、“教育及经验的不断改组”。他认为,教育应以儿童及其活动为起点、目的、中心,教育的作用就是传递、交流和发展经验,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去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因为经验是做出来的。这在当时影响很大,在美国历时五十多年,全世界也议论纷纷效仿。 当代,心理学和哲学为活动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揭示了活动在儿童认识发展总的根本作用,他认为,人对客观的认识是从客观的活动开始的,活动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儿童思维的发展完全是儿童一系列不同水平活动内化的结果。以原苏联维果茨基为代表的教育心理学家将马列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概念引入到教学理论中,把人的发展基础建立在主体对客体活动上,认为人的发展是在他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欧美各国纷纷提出:“主题探究”活动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 2、国内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变革 1992年根据修订后的基础教育计划中规定必须有活动课程的精神,许多小学开展了数学活动课程和数学课外小组活动,同年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的有关论述有:“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当地实际出发,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编成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或做一些简单的统计,逐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兴趣、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和参加实践活动要紧密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数学才能,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外活动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要根据学生的特长,自愿参加”。可见当时提倡的数学活动课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课外活动小组是以培养数学方面的兴趣、特长、拓展数学知识面为目的的少数人参加的课外活动。大纲对如何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课外活动没有具体的要求,因此,数学活动只是包含于科技文体活动之中的,可供自由选择的一项内容。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的要求,并明确了每个年级的“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2001年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体目标中提到的数学知识不

一年级数学寒假实践作业题

一年级数学寒假实践作业题 (挺有趣的,老师相信你能行!)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隅中心小学朱萍萍 一、口算训练:(请家长配合) 训练内容:试题共80题。包括(10以内加减法 20道;十几加几、十几减几 12道;20以内进位加法 20道;20以内进位减法 20道;1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8道)。 训练要求: 1.给出6分钟的时间,提供80道题,即对口算速度不做硬性的规定,但基本要达到每分钟7道题。 2.在下学期开学初,老师将根据测试题的内容和数量命题对你进行测试。并将参考根据以下标准,颁发“西隅中心小学一年级口算能力等级证书” 在6分钟内做对75-80道——“口算超级小能手” 在6分钟内做对66-74道——“口算三级” 在6分钟内做对58-65道——“口算二级” 在6分钟内做对42-57道——“口算一级” 二、实践操作: 活动(一)活动名称:说给大家听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出生活中物品的大小、轻重、长短、厚薄…… 2.能用自己的语言,结合具体情境表达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3.通过活动,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得到发展。 活动材料: 全家福照片或自己画的一张画或图片 活动程序: 1.开学时在小组内将你准备的全家福照片或图片的内容介绍给同组的小朋友听。要求使用位置、顺序、比较等方面的词语。将在小组内互相评价。 如:一张三口之家的合影,可以在介绍中用到“我比爸爸、妈妈矮”、“爸爸比我和妈妈高”“爸爸最重、我最轻”等“比较”的知识。“我站在爸爸的前面” 又如:一幅公园的图画,可以在介绍中用到“上下、前后、左右”等表示位置和顺序的词。 2.将自己的选中的作品贴在16开纸的上方,并按上述要求把说的内容写下来。(不懂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_小学数学一等奖论文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_小学数学一等奖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在小学教学中极其重要,因此在教学模式中就要不断地探讨、不断地摸索。在多数小学教学中仍然有一些教学的盲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篇一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个性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个性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有个性的教学内容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角地位,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方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个性教学创新 小学数学在教学课程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识,学有所获,教师就要懂得如何在课堂中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个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在个性化的教学中提升教与学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要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提倡个性化教学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个性化的教学中更轻松自如地学习。因此个性教学在教师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个性化教学本身也有其价值,在实践中就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适时应用新的教学理论。下面就具体谈谈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的个性教学。 1、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小学数学教学在小学教学中极其重要,因此在教学模式中就要不断地探讨、不断地摸索。在多数小学教学中仍然有一些教学的盲点。教师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处于课堂的主角,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学生不能发挥主角的作用,只是单纯的接受老师的知识,却没有去思考为什么。学生缺乏一种思考能力。教师在课堂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没有达成教学相长的效果。教师的课件也缺乏对学生的思考,没有从学生的立场去改进教学的模式。没有以学生为出发点去不断完善课堂的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缺乏认识。没有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完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面对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探索“为21世纪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为此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先后进行了教育改革,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教育改革运动。2001年我国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等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开始走进 学校。 我校作为县首批课改实验基地,自九六年起,就把实践活动课程纳入了小学课程体系,确立了活动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校根据《课程计划》要求,结合本校“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改革。把实践活动课列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规定每周有两节课作为“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时间,学生按各自的爱好选修一门活动课。学校根据学段不同规定了不同活动课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建立了活动课内容体系。活动教师根据每个年级学生情况确定活动课题,设计活动方案,写出活动总结,学生写出数学日记。学期结束时教师写出阶段性活动课题论文,学校进行评选。学生写出学期性的活动收获。通过活动课程教改实验的研究,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由于本校的实践活动课缺乏专家指导,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途径比较单一,没有形成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操作模式。作为一门课程,不便于操作。虽教无定法,但空洞、无章可循的教学是不能发挥课程优势的。因此,必须构建一套与研究相适应的操作模式,使之有章可循,防止盲目性。还有很多教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存在很多盲点。如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如何实施?教师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应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如何评价学生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何建立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还有受传统因素的影响,有的教师甚至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当成了纯粹的数学课,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作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缺乏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作为我校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群中的一个。 (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数学实践作业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数学实践作业 为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深入贯彻《数学》新课程标准精神,学校特组织开展数学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活动,下面WTT 给大家介绍关于数学实践活动方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一 一、活动目标 进一步学习新课标、加强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实现高效课堂,决战课堂。 二、活动时间及分组情况。 1、授课时间:20XX年5月22日(星期二)第 一、二、三、四、五节课。评课时间:22日第六、七节课。 2、授课教师共15名,分别是:赵英俊 李春 闻志勇李腹丽陆影娄大卫马召勇龙阳兴李兴彬付文峰张荣增夏贵华范光训龙兴发聂绍友 3、分组及授课班级:初一年级组(班级为初一(1)、(2)、(3)、(4)班);初二年级(1)组(班级为初二(1)、(2)、(3)、(4)班;初二年级(2)组(班级为初二(5)、(6)、(7)、(8)、(9)班)。 4、初一年级组 组长:赵英俊

成员:李春 闻志勇李腹丽陆影 初二年级组根据抽签相应班级分组,每组5人。 5、评课地点由各组组长指定。 三、活动要求 1、15名数学组教师要积极参与此次活动的全部内容,包括授课、听课、议课、量化等,不得缺矿。 2、授课前要了解学生情况、熟悉教材、认真写好教学设计。 3、认真听课并作记录。 4、授课教师先说课,听课教师再议课,建议点评时优缺点各不超过2点的原则,全部评完时,如有看法,可再作补充。 5、评完课后再认真填写评价量化表,给4位授课教师的评分在85---90分之间。 6、教学设计及评价量化表在评课结束时交教研组。 7、如果抽签时抽到自己所上班级,必须和其他教师调换。 四、授课顺序表(附后,见授课顺序一览表)。 五、评分方式:4位教师的平均分就是该教师最后得分。 六、奖励另行通知。 数学实践活动方案二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宗旨,按照“立足岗位、全员参与,互评互议、提升素质”的工作思路,扎

获国家“一等奖”小学数学论文

撷数学作业之材筑精彩成功之路 ——谈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做法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为了更好的反馈课堂教学效果,重要形式就是学生的作业。平日那种周而复始、形式单一的作业已使学生成为一个"机械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受到压制。为此,作为一线教师,课堂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利用丰富多彩展示形式,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关键词】:数学作业趣味性层次性探索性开放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的实践中,许多老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许多教师往往过多地依赖教科书,迷信习题集,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

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数学作业,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改变原有的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顺应课改要求,利用丰富多彩展示的形式,展现出全新的教学理念。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作业设计要具有趣味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好学者 在小学生的眼里,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就应该多设计一些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 1、童趣性作业。作业设计时,可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熊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游戏类作业。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设计游戏类作业要考虑与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有关系,此类作业主要用于低中年级。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导引与案例解析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导引与案例解析 张奠宙1 唐彩斌2 1.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上海 200062 2. 杭州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中心 浙江杭州310002 【摘要】综合与实践活动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四大领域之一它的涵义是一种学生人人参与的必修学习活动是具有可综合性、思考性、操作性、趣味性的数学活动。本文按照活动的内容将这一领域的活动分为综合应用型操作实践型数学欣赏型数学文化型数学素养型并结合22个案例具体解析。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涵义分类案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把小学数学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与其他几个领域的内容和要求相比综合与实践活动领域的内容要求显得尚不明晰只有相应的框架性目标与个别案例从现实教学状况来看仅仅有理念层面的引导难以付诸于教学行为到底什么是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哪些基本的类型怎样组织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本文就是基于此而展开讨论并提供25个典型的案例。。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针对问题情境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我们认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要符合以下的要求

1 问题情景的综合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综合与实践活动不能是其他学习领域的简单重复问题情景必须较为开阔能够为所有学生理解又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综合与实践活动不是难题而是人人都能参与起点低开放度大的问题现在目前技能难度系数高的问题比较多体验性与欣赏性的比较少。比如555555555□999999999中间填几能被7整除就太难了。常见的去居民区调查等并非小学生适合体验的实践活动。比如调查小区内每户人家的用水量难免给居民带来一定的不便而调查所得数据背后的社会问题也并非一个小学生所能理解的。 2 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活动性和可操作性。既然是实践活动并非只是做一道习题或考题那样的单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要“动”起来。不止动脑还要动手包括其他的活动。 3 数学活动应当体现数学本质有助于提高学习着的数学素养。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不是泛化的综合型活动即便是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相联系也要突出数学学科的特点即便是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也必须呈现数学的本质。比如1000000颗黄豆有多重事实上百万颗黄豆的重量不重要重要的是百万这个数的构造。具体的实物1百万有多少这是人的生活体验不是数学的本质。每个居民向灾区捐款500元月多少居民能捐满到1百万13亿人中有多少个1百万这些素材不仅有现实背景而且还有数学意义。 二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类型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尝试把“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内容分为以下5个主要类型综合应用型操作活动型数学欣赏型数学文化型数学素养型。并分别用案例加以说明。 1 综合应用型。这是指在实践活动中需要把数学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灵活应用解决问题。可能是代数与几何内容的结合可能是统计与排列组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案例设计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案例设计 帮爸爸妈妈做点事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方旺中心学校孙志勇 活动内容:应用题 适用年级:五年级 活动准备:电表的图象、标有各种菜价的课件、录音 实物投影仪 学生分组 活动目的: 1、会利用应用题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数学教学中尝试写的训练。 3、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和德育教育。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活动说明:这节课运用小数乘法应用题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收电费、买菜付钱等小事,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活动过程: 一、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在家里你们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你们都帮他们做

过哪些家务? (生答) 师:从大家的回答中,老师看出你们在家里都是勤快的孩子。今天你们愿意帮助爸爸妈妈做点事吗? (出示课题:帮爸爸妈妈做点事) 师:做什么事呢? (录音响起:爸爸真辛苦啊,好不容易下班了,可是还要收取我们这个单元住户的电费。我要是能帮他们该多好啊! (课件出示:帮爸爸妈妈收电费) 录音响起:妈妈到了双休日还不能休息,还要为我们买菜做饭,我如果能帮助她就好了。 (课件出示:帮爸爸妈妈买菜做饭) 收电费、买菜做饭,你们会吗? 二、学生实践,教师参与 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张收电费的登记表。投影屏幕上是每户人家的电表数。请小组成员商量一下,电表怎么看,怎样算每家人的电费? 课件出示: (每户人家的电表图)

电费登记表:

学生说一说怎样看电表并说说他们的算法。老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 师小结:用本月的电表数减去上月的电表数,就可以求出用电的度数,接着再乘以每度电的价格,就可以算出电费。 师:下面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先算出电费。

小学生数学小论文

小学生数学小论文 生活中的“奇妙等式” 数学中有许多等式,比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几条数学与我的等式。 生活中,我总结出这一等式:“我+父母=正确数学”。平时,我会经常遇到一些难题,但是,父母的工作十分繁忙,很少有时间陪我,每当我睡下时,他们还没回来,一家人唯一的沟通方法,就是那一本“留言本”。每次留下的题目,父母总会绞尽脑汁地为我解答。父母学习书上的例题,给我解答是最令我感动的。每次看到留言本上,父母给我留下的解题思路,我都会在心中默默地感谢他们。 小时候,父母也为我总结出这一等式:“课本+生活=数学”。那时,父母工作都不是很忙,每次出去买东西,都会带上我。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上中班的时候,妈妈带我买菜的一件事。当时,正值秋季,妈妈见路边有些卖苹果的摊子,便和卖苹果的人讨价还价起来,最终,以一元一斤的价钱买了三斤。当时,妈妈转过头来,亲切地问:“赢赢,一元一斤的苹果,三斤多少钱?”我想了想,说:“是,是三块钱。”惹得周围的人直夸我聪明。回家后,妈妈又问我是怎么会的,我笑着说:“我是用1+1+1=3的。”直到现在,妈妈还经常提那件事,教育我说:“数学不光要学课本上的,还要学习生活中的。” “每晚三题=快乐数学。”这是我小学三年级时所立下的等式。每天晚上做三道思考题不多也不少,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积累许多。现在,我依然坚持每天做三道思考题,有时间还能多做一点,两年多了,不知道自己已经做了多少了,也不知道自己写满了多少的本子,这种作业方式,使我受益非浅,让我在多次数学竞赛中获奖,品尝胜利的喜悦。 “勤动脑+勤动手=成功,”这是我通过实际生活所悟出的道理,也是我一般的解题顺序。一般拿到题目,我总要先读懂题目,弄清资料,掌握其中的关系,然后根据关系列出算式,一步步地解答。有时,还可以通过画图的方法,根据已知数量画出线段图,便于理解题目。至于答完之后,再找几道类似的题目,巩固一下,对学习也有好处。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等式,在等着我们去总结,去探索。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曾剑妮 记得当初,我尊照课改理念,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了一节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满腔热情的给同学们上。上完这节课后,我犯难了:难道数学实践活动课那么难上?学生习惯的那种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以及山区孩子那贫乏的生活实践能力,给活动课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为了冲破重重难关,我不但认真钻研教材,还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经过两年的不断探索,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注重实践性和探索性的活动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类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和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投入到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中。要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努力去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而不能套用老办法、靠简单的模仿去解决问题。要防止学生的探索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对学生探索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可能出现的问题,需周密考虑,精心预设,使实践探索活动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性。 如“数字与信息”实践活动,课前我让学生去调查、收集一些常用的电话号码,调查、咨询自己学校以及家庭住址的邮政编码,了解邮政编码的含义和作用,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让学生在亲身调查实践中,感受数学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上课时我还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1)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常用的电话号码?这些用数字组成的电话号码给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研究(同名40750)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研究(同名40750)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研究,以促进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实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小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讲,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过程中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新课程标准下我们以“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为研究课题,开展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实践《数学课程标准》,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层面上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为什么以“实践活动”作为贯彻、实施《数学课程标准》的切入口?我们通过“新标准”的学习,觉得“实践活动”这四个字的内涵和外延能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的前言第二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段话中的“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一句,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历实践与体验。这是一。 其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小学数学教改中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和实验,促使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例如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实践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小学数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学生学习的过程被理解为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记忆知识的过程,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宝贵的实践、体验、感受的过程被轻视甚至无视。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过程既

(完整)四年级数学寒假实践作业

四年级数学寒假实践作业 亲爱的同学: 2018年的寒假到来了,你有什么样的打算呢?我们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就让我们度过一个快乐的而又有意义的寒假吧!我们给你提供了开心、有趣的寒假数学实践作业,把你的作品在开学时带回来,和大家交流分享吧! 活动一:气温变化统计 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统计假期某周每天的气温,把统计的数据填在下面的统计表内,再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 1、根据统计图你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在这个寒假中,你采取的御寒的方法有哪些? 。

活动二:调查报告 同学们,你一定对我们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吧!其实,我们身边的一些数字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的生活是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咱们来作一个调查吧。 1、请你计算一下现在家中有的大件物品的总价比十年前多了()元?在今后五年你们家还打算添加哪些大件物品? () 2、用一句话概括你的感受是: 活动三:小小采购员 同父母一起到超市采购一次(或几次)物品,向父母或售货员请教辩别伪劣商品的方法。让父母协助你选购物品结帐付款,回到家后把物品分类整理,并制成表格:(单位:元) 本次购物共用()元,其中,你花了()元。请介绍1-2招辩别伪劣 商品的办法。

活动四:24点游戏 和父母一起玩或教父母一项数学游戏。如:算二十四点。巧算24点的游戏方法如下:一副牌中抽去大小王剩下52张,(如果初练也可只用1~10这40张牌)任意抽取4张牌(称牌组),用加、减、乘、除(可加括号)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每张牌必须用一次且只能用一次,如抽出的牌是3、8、8、9,那么算式为(9—8)×8×3或3×8+(9—8)或(9—8÷8)×3等。 活动五:写一篇与数学有关的生活日记。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的老师,你的同学,你的父母都会愿意帮助你的! 相信你在新的学年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惊喜! 2018年2月

一年级获奖数学小论文

一年级获奖数学小论文 序号学校指导教师作者题目 1 宋诏桥小学周燕丁纪元《称狗》一 2 金家漕小学王丽丽朱璟琪《“左右”让我们左右为难》一 3 邱隘实验小学干雨哲王爱波《买水果的奥秘》一 4 堇山小学叶玉梅陈筠文《数星星》一 5 冯家小学竺君萍周佳怡《奇妙的数学》一 6 瞻岐镇中心小学邬倩倩宣志平《特别的奖励》一 7 宋诏桥小学庄丽君徐奕扬《商店打折中的数学问题》一 8 古林镇中心小学郑培龙叶珂《握手的问题》一 9 宋诏桥小学王桂雅陈泓羽《玩“游戏棒”做学问》一 10 邱隘镇中心小学俞琦一王梓涵《两杯水的秘密》一 11 堇山小学刘萍胡艺馨《排队》一 12 洞桥中心小学冯敏冯家宸《从十几减9想到的》一 13 洞桥中心小学李银银董见阳《画一画,解决问题更轻松》 一 14 宋诏桥小学胥华美平川《我发现的小秘密》一 15 堇山小学崔璐璐倪涵《座位》一 16 章水镇中心小学郑欢峥杨书涵《“单位”很重要》一

17 云龙镇王笙舲小学方芳马仁凯《郊游》一 18 古林镇布政小学郑巧燕谢驭能《分蛋糕》一 19 鄞江燕玲学校周秋霞朱韬《走迷宫游戏》一 20 钟公庙小学徐莉莉王惜缘《我最爱的礼物》一 21 高桥镇何家小学胡凯杰王炫《我的“城堡”》一 22 横街中心小学崔怡泳杨刚《数瓶子》一 23 横街中心小学严叶儿董羽研《买书的学问》一 24 洞桥镇百梁小学杨洁刘志强《数泡泡》一 25 高桥镇中心小学桂盛王文欣《游戏中的数字》一 二年级获奖数学小论文 序号学校指导教师作者题目 1 古林布政小学袁航王妤昕“算”出乐趣二 2 华泰小学柳耀亮董宥含神奇的时针美丽的对称二 3 邱隘实验小学陈兵金可湛数楼梯二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策略小学数学活动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它是一种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活动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探索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凸显实践性新时期数学教学的实践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活动课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室内活动中的做一做、数一数、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贴一贴、玩一玩等,室外活动的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等,目的都是让学生“动”,动口、动脑、动手。例如,一年级学习《元、角、分》后,教师不妨设计一节《小小百货店》活动课:先让学生自备平时用过的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自己动手制作标签,贴在准备的物品上,然后再带进课堂中,把教室模拟成“小小百货店”,再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又如,在教完正方体、长方体面积和体积计算后,可设计“为家里的房子设计围墙”活动课,方案不仅包括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还包括对围墙的空间、朝向、采光和用料的考虑;另外也可设计“为磁带盒设计包装纸”活动课,现有4盒磁带,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更

省包装纸?这样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不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实践活动的意义。 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注重创设情景,彰显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就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有一位教师设计了一堂《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是一堂对“利率”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实践课。教师首先创设情景:XX老师要在xx小区买一套楼房,接着请同学们围绕“房价、付款方式、装修” 等,为老师设计一个购房方案。学生要想完成任务,就必须通过调查,了解以下问题:(1)教师的经济情况(教师家里的存款、夫妻俩每月的收入,每月的生活开支)。(2)调查购房的付款方式(一次性付清和分期付款的政策)。(3)调查房价、结构(楼房的户型、楼层、面积)。(4)调查银行为居民购房提供的贷款方式(银行的贷款期限、利率)。(5)调查有关装饰的信息(装饰材料的外观、价格、质量等)。这堂课教师将学校作为社区服务的载体,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选择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为社区服务,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又如,春季植树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植树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植树?(树木能够制造氧气,保持水土,消除噪音,净化空气)。(2)探讨植树中的数学问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研究 报告

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十堰市东风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国外活动课程的发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系统的提出并实践了以“做中学”为核心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她主张“教育及生活”、“教育及生长”、“教育及经验的不断改组”。她认为,教育应以儿童及其活动为起点、目的、中心,教育的作用就是传递、交流和发展经验,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去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因为经验是做出来的。这在当时影响很大,在美国历时五十多年,全世界也议论纷纷效仿。 当代,心理学和哲学为活动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揭示了活动在儿童认识发展总的根本作用,她认为,人对客观的认识是从客观的活动开始的,活动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儿童思维的发展完全是儿童一系列不同水平活动内化的结果。以原苏联维果茨基为代表的教育心理学家将马列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概念引入到教学理论中,把人的发展基础建立在主体对客体活动上,认为人的发展是在她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

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欧美各国纷纷提出:“主题探究”活动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 2、国内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变革 1992年根据修订后的基础教育计划中规定必须有活动课程的精神,许多小学开展了数学活动课程和数学课外小组活动,同年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的有关论述有:“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当地实际出发,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编成数学问题,进行计算、解答,或做一些简单的统计,逐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兴趣、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和参加实践活动要紧密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注意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数学才能,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外活动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要根据学生的特长,自愿参加”。可见当时提倡的数学活动课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课外活动小组是以培养数学方面的兴趣、特长、拓展数学知识面为目的的少数人参加的课外活动。大纲对如何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获奖论文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小学数学获奖论文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小学数学获奖论文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吉林市丰满区小白山乡中心小学:于文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结合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学生都比较喜欢,所有的小学数学知识都可以生活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尽量寻找身边的数学。 一、寻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难以忘怀。 四、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自然科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究、掌握并运用数学规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了一个“骑圆形轮胎的自行车”比赛(其中甲骑的是车轴在圆中心,乙骑的是车轴不在圆中心)的情境。先让学生猜一猜,骑哪种自行车的骑得快?为什么?接着用课件展示比赛,结果,乙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是落在后面,甚至几次摔倒,而甲却轻松获胜。这一生活情境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认识圆的特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做好了铺垫。并从中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数学规律的方法, 享受探究规律的乐趣,树立了探究数学规律的信心。

五、寻找生活情境,用以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训练,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更便捷地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把4根小棒用线捆成一个长方形,在带领学生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后,随手一掌把这个长方形打歪了,学生先是一愣,然后突然醒悟(长方形一歪,不就成了平行四边形吗),很多学生立即联想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我顺势引导,整节课学得轻松而有效。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真实再现了现实生活,较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增强了数学与生 (跳绳数数) 的人, ”所以,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