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紫毫小学( 村小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核心课程。它向我们的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将来的生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目前,此项工作在我们学校还未成熟。下面谈谈我校对此项工作的初步设想:

一、课程目标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校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设计”、“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

二、课程内容

我们立足于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各种发展需求。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入手,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立志改造社会的能力。

从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活动话题,归纳分类后投票筛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主课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确定各自的活动内容,自动生成了课题。活动思路为“自己确定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自己的所得所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侧重于服务、帮助、指导。具体结构如下:

三、课程实施

1、课时

各年级每周三课时临时用两节兴趣活动课和一节班级活动课,分别安排在星期二下午第二节和星期四下午第一、二节。若因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需要集中时间则临时调课。

2、师资

(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组成,负责领导、协调和指导工作。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导主任、班主任、大队辅导员、以及四年级全体任课老师组成,负责学生的活动指导工作。

3、步骤

(1)本学期拟进行两项综合实践活动,每项时间为两个月。

(2)第一项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由学生先各自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与主题,然后组织学生投票确定一个主题,四年级全体学生共同研究一个主题。

第二项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由学生共同确定一个学习领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各自的主题。

(3)学生根据确定的主题找相同的主题的学生组成小组,每组6-8人,由学生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导师”。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般流程图

4、保障

(1)在开放图书室的基础上建立学校实验室。

(2)以原校外教育基地为基础,建立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四、课程评价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我们将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结合,重在感受与体验、展示与表达、讨论与评价,评价将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提高、鼓励、肯定、积极和发展性评价。

其次,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同时,将注意评价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最后,我校将于十月份组织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研究讨论,形成书面材料。十二月份组织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月底表彰活动能手和先进集体。

2003年9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蔡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3—6 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一、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知识也不断出现新的分化与综合的趋势,解决有限的学时和知识量的无限增加之间的矛盾,“综合学习”越来越受关注。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出发,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立足于让每一个学生健全、完整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2、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 3、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因此需要具备些基本能力手综合素质; 同时也为了适应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报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4、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5、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每周一至二节课,学生全是员参与,教师参与活动小组的活动。 6、采取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这两种基本的组织形成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的开展。 7、在开放的时空中不能忽视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 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与管理 1、范围:小学3—6年级学生 2、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目标,学校建立研究性学习指导、管理小组,加 强组织管理。切实保证研究性学习标真正落实到实处。组长: 魏素菊 副组长: 吴孝东冯秋怀 成员: 冯启红刘晓娜王志鹏张继辉指导管理小组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实际、教育原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和具体的研讨措施,合理安排课时,科学调整任课教师,使音乐、体育、美 术、社会、自然、英语、电脑等各学科的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的

综合实践课程评价方案

初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业评价方案 一、评价的原则 1、参与性。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同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并自觉参与评价。 2、过程性。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 3、综合性。评价的内容、要求、过程和结论都应是综合而全面的。 4、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力的发展。 二、评价的内容 通常应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参与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二是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知识、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五是活动的收获与成果。 三、评价的形式 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或考试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四、评价的实施 评价要贯穿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其中对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即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 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具体评价方案可以由学校或指导教师提出,也可以在师生协商的基础上提出。鼓励学生个人或小组自己设计评价方案,对自己的研究与活动情况加以评价,以充分体现评价的教育功能。 要成立评价管理领导小组,下设相应的职能小组(如专家组、考核组、评审组等),建立课程实施的评价制度,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五、评价的方法 学分制具有涵盖多元教学要素的管理功能、评价功能和激励功能,故试行利用学分制评价、管理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学分包括基本学分、奖励学分和学年学分与总学分。其中基本学分反映学生学习的分量和质量;奖励学分是嘉奖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表现特别优秀,取得突出成绩学生的学分;学年学分为一学年基本学分与奖励学分之和;总学分为初中三学年学分的平均值,表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成绩。总学分结合对学生的定性评价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活动全过程所显示出来的态度、表现、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探究、创新以及实践等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学生必须按照规定取得相应学分后方可毕业。 (一)学分的评定 1、基本学分 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必须达到的教育教学量,以及学生在活动全过程所显示出来的态度、表现,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创新意识、探究实践等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评定 1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实施的依据及主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的八大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由国家设置并制订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指导与管理、学校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并组织实施的综合性活动课程,它是与其它学科课程并列而不是从属或依附于学科的一门国家必修课程。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三个科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23个必修学分,是高中毕业学分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最低必修学分的20%,占最低毕业学分的16%。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施于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高中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要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又要适合高中教学和高中学生的特点,准确地确定和完整地把握课程理念,正确地理解课程的价值取向。 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独立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任何学科的附庸,而是基于全体学生,具有特定教育功能的独立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倡导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通过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持续研究的过程,发展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基于这样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更关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及由此产生的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体验。在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防止把它异化为其他学科的活动,或将独立的综合实践活动降低为某种一般化的课外活动。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它与其它分科课程并列、独立,它有实施指南,而没有教材。这又说明它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在: ①它是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程,具有严肃性和正统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最新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价值取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小学阶段,应在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这一新型课程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指导思想 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封闭性,引导学生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综合应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的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具体目标是: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 的初步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原则。 四、课程设置 1、内容框架设置课程菜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四大领域不是并列的关系,不能相互割裂。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校、社会实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之间的整合,及指定领域与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非指定领域的整合,从“探索自然”、“发展自我”、“亲近社会”等板块着手,整合形成了“生活与体验”、“卫生与健康”、“民风民俗”、“种植与养殖”等小板块的课程内容,形成序列、体现个性差异、体现地方特色。 2、课时安排彰显弹性特点 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为三课时。考虑到现行的课时计划和活动实施的实际,必须灵活安排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度。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2019年暑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暑假即将开始了,在长长的假期中,除了休息和学习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生活,增长见识,开拓视野,还可以了解社会,学习本领,增强社会责任感。张弛有度才是生活本色,自我管理方显价值人生。为了使学生的暑假生活更加丰富,为了让学生们亲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同时也为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及完成时间 7月15日——9月1日 三、参与学生 一至五年级全体学生。 四、活动内容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要布置综合性、探究性、参与性、操作性的作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布置相关素质提升作业,以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进行美术的欣赏与创作,参与音乐、舞蹈的欣赏与训练等为主。暑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可分为六部分组成: 一是三名课程:读名著、赏名画、听名曲。让高雅艺术走进孩子心里; 二是影视课程:推荐适合孩子假期观看的电影及电视频道及栏

目; 三是习惯养成课程:将学校读书、练字、写日记、体育锻炼等习惯养成衔接强化为潜意识永久性习惯; 四是观察、探究课程:看星星、听虫鸣、观蚂蚁等系列,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这本教科书、实验室; 五是礼仪、生活技能课程;生活自理、烹饪、养花等,让孩子做个能自理、生活有乐趣之人; 六是交友、游学课程:让低年级学生了解自己所在乡镇所在自然村,让高年级学生知道自己所在县区所有乡镇,熟悉自己所在乡镇文化、风土人情等。有条件带孩子一道旅游、走亲戚,鼓励孩子交朋友,看长辈。 五、活动要求 以上六项课程,第1项为必做,其余5项任选其一或多选开展。各班由班主任牵头,所有学科教师参与商讨,在7月14日前制定出班级暑假课程设计及实施方案,并在7月15日中午学生放假时做好扎实安排。要求各班有主题、有特色;学生实践活动可分组也可单独实施。 方案模板见后附件一。 六、成果展示 均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完成纸质的《暑假实践活动展示册》。展示册自行设计,必须要有封面,写清楚班级、姓名;内容第一部分为必做活动,第二部分为选做活动。手写、彩印均可,A4纸大小,装订

综合实践评价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小学生课程标准提倡的: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结合运用知识,直接参与的实践性活动。我校本学期将围绕着学校、学生的实际问题,亲历问题,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现在存在的真问题,同时激发教师加强现论学生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水平和实践能力,开发和积累课程资源,逐步形成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以张店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校本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为指导灵魂,来制定适合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方案。 二、评价原则: 1、评价的整体观 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中去进行。一方面将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即教师、学生、校外指导教师,家长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并且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自我教育的能力。 3、评价内容的过程性 即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应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的发展价值,通过肯其活动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景。 三、评价指标的制定 根据评价的基本内容制定评价表。主要包括两个纬度的评价:一是活动过程要素,二是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发展状况。在划分出评价的各种类别后,要根据评价的重点,赋予不同的评价项目不同的权重系数,综合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展状况。 四、评价的基本的内容 1)、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是否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能否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设,在活动中是否有不怕困难和合作精神等。 2)、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活动中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 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 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 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⑤、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 3、学校发展目标: ①、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 ②、密切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3、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三、实践内容: 活动领 域 实施途径具体内容实施手段 常 与学科教学 结合活动与语文、数学、科学、社会与品德、 音乐、美术、体育结合 以年级为单位,每学期 每门学科开展一至两个 主题活动 规 性地方教材《可爱的潍坊》(三—六年级) 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 研究,课内交流 成立探究小组,确定主 领 校本教材《人·自然·社会》题,课外研究,定期指 导交流 域 校本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四、五、 六年级) 每月一次,人人参与, 课余查找资料,汇报交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范本(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3890-85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范本(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范 本(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校本特色和地方特色,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

(完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制度及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评价理念和要求为指导,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原则,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的检测,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二、评价目的 l、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中的需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 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4、转变教师角色,重视发展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及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养。 三、评价要求 对学生的评价: 1、注重发展,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是否能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参与活动的兴趣,重视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和对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关注对综合素质的考查。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解决与问题

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考察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 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 的评价结果整合应用有利于准确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 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题的多元化。主动参与评价,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研究人员共同参与 评价交互过程,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学生发展需要。同时在 相互沟通协商中,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关注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 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关注过程,有效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情感体验、价值观的 形成。 对教师的评价: 1、能够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持续有效的掌握学生发展的情况,并且采用有效的革新措施巩固评价成果;建立积极平等的 师生交往关系,赢得学生的尊敬,能激励他们超越自己。 2、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活动方案。善于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趣而有效的结合。 3、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资源。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及研究者。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2020年10月整理).pdf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实施的依据及主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的八大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由国家设置并制订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指导与管理、学校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并组织实施的综合性活动课程,它是与其它学科课程并列而不是从属或依附于学科的一门国家必修课程。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三个科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23个必修学分,是高中毕业学分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最低必修学分的20%,占最低毕业学分的16%。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施于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高中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要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又要适合高中教学和高中学生的特点,准确地确定和完整地把握课程理念,正确地理解课程的价值取向。 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独立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任何学科的附庸,而是基于全体学生,具有特定教育功能的独立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倡导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通过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持续研究的过程,发展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基于这样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更关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及由此产生的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体验。在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防止把它异化为其他学科的活动,或将独立的综合实践活动降低为某种一般化的课外活动。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它与其它分科课程并列、独立,它有实施指南,而没有教材。这又说明它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范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周庄子中心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经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经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她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她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经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进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 方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案 秦皇岛市昌黎镇第一中心小学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据《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秦皇岛市教育局关于《秦皇岛市中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依据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注重评价对学生的促进和激励作用。二、评价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坚持:一是注重学生参与原则,二是关注学生过程体验原则,三是综合而全面原则,四是激励学生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及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整体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统整,使其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贯彻到活动中去。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引导学生进行

“自我反思性评价”,即以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突出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态度、情感、价值观、综合实践能力,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形式的趣味化。 三、评价内容 一是参与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二是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知识、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五是活动的收获与成果。 四、评价方法 1、对课程的评价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我们主要采取师生审议的评价方法。教师与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直接参与者、实施者和开发者,师生对课程从设计到实施最有发言权,因此,以师生为评价主体对课程进行审议是这一评价方法的重要形式。我校的师生审议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师生座谈会两种形式进行。 师生问卷调是指在每一个课题实施前,学校根据教师的预设方案,把课程设计的有关问题设计成问卷,让师生作答,通过分析问卷,了解活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师生座谈会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中与实施后,对实施过程及活动效果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以此分析判断活动的效果,给课程以正确的评价。 2、对教师的评价 我校在“参与态度”、“指导能力”、“综合学习”、“指导效果”四个方面,采用以自评为主,结合学生评价、教研组评价与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

河桥小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受到了众人的关注。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新课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模式。它既不是科学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更不是学科课程辅助和附庸,而是一类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新型课程。它的价值体现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前调学生亲历亲为,鼓励学生超越学科的逻辑体系,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发现问题,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了解自然、关爱社会,形成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实现其初步的人生观、世界观等。 为更好地把握课改精神、创办学特色,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我校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为宗旨,以课题研究为阵地,面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现状,在专家的引领下,开展苏州市立项课题《开发利用生态园教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该门学科的教学工作。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高我校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更为广阔的学习途径,强调学生在亲历实践中,掌握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 1、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实践互动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发展,增强自我了解,发展个人潜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在小学3-6年级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的设置,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周设置3课时,校本课程1课时,实践活动2课时。为了“常态化”实施此课程,根据有关政策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1、总目标: 拓展学生学科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通过社会考察与实践,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及人际交往能力。 2、分阶段目标 三年级 在教师指导下,能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并进行小课题调查,写调查日记。 能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围绕主题开展社区活动。 在教师指导下,能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和生活自理。 四年级 以系统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指导教师帮助下,思考研究内容和形式,进行研究。 家长组织下参加小组活动或个人社会实践。 完成一些手工制作及生活自理项目,并在周末回家时能帮助父母完成家务。 五年级 能独立思考研究课题,自主选择、确定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科普文章。 能独立组建活动小组,独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注意人身安全。 根据主题创意设计相应的作品,能独立完成或与他人合作完成,

完整地表达自己作品设计的目的。 能根据研究主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搜集。 二、活动方式 个人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并存,具体视活动内容而定。个人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精神、鼓励优秀生拔尖,并将过程或成果交流、展示,与他人共同分享。小组活动,倡导学生优势互补,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培养相互合作精神,是活动成功必备条件。集体活动,收获的面较广。通过在集体活动中分工合作,体会集体同心协力产生巨大力量的道理。当然这三者不是孤立地进行,可以审时度势,兼而有之,以达到最佳的组合。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段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三、实施措施 1、健全管理制度,保证课程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其核心内容就是使课程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得到保障的重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有计划、有进度、有备课、有评价、有小结。学校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指导教师教研制度、校外活动管理制度等,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走向规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对课题实施进行评价,是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发挥评价导向功能和进行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与方法。为了更好地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工作的开发,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真正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发挥它的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评价理念和要求为指导,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原则,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的检测,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目的 l、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发展中的需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 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4、转变教师角色,重视发展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及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养。 评价原则 1、过程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学生亲历体验的课程。因此,要重视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评价。只要学生经历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肯定其活动价值,给予积极的评价。 2、多元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多元化。因此要鼓励并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自我表现方式,如演讲、表演、写作、绘画、制作等,评价不应只由教师来决定,要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多种形式,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与指导教师或社会、家庭有关人士评价结合起来。 3、反思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改善、促进的功能,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对活动过程(特别是细节)的记录习惯,要通过活动过程、交流和活动成果汇报,让学生学生学会对问题的讨论、方法的交流、成果的分享与思考,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4、激励性原则。坚持正面评价,运用表扬、鼓励、表彰等方法激励学生,并贯穿于整个课程实施过程。无论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遭受失败的时候,无论是定性还是量化评价的时候,都应该激励学生,使激励评价成为学生获取成功的动力。 一、关于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 (一)评价内容 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过程档案和收集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以定性为主量化为辅、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精神与学习能力、收获与反思进行评价。 1、参与态度。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以及是否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动手动脑、主动提出活动设想或建议、认真查找资料、准时完成计划和学习任务作为评价的依据。 2、合作精神。包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帮助别人和寻求别人帮助,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乐于与别人一起分享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施方案

石庙镇中心小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9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经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经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她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她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经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进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创新学习的形式,推进学习沙龙的活动,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汲取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安排上,我们采用弹性课时制,即“2+1”的模式。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当需要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时,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或者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如开展赏识活动课: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