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壤肥料学复习题

土壤肥料学复习题

土壤肥料学复习题
土壤肥料学复习题

《土壤肥料学》复习题

绪论

1. 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作用?

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的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2. 为什么说土壤是一种再生自然资源?

土壤作为资源,在农业生产上发挥其资源作用是不应有时间限制的。

土壤资源虽经开垦种植,只要用养合理,肥力就不断提高,创造的物质就不断增多。

3. 土壤肥力的几种观点是什么?

1)成分观点——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不断地、同时以最大量供应植物水分和养分的能力;

2)生物热力学观点——土壤肥力是在太阳辐射热周期变化的影响下,土壤能够稳、匀、足、适地协调供应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热、气、

肥养分的能力,这一观点也称之为土壤肥力的生物热力学观点;

3)生态学观点——认为土壤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土壤是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中心,土壤肥力应作为土被的重要特性。因此,必

须把土壤肥力概念扩大到生态的肥力,甚至为生物地理群落的肥力。在系统生态环境中,土壤是基础,植物是对象,这一开放系统补充物质和能量,维持整体功能,才能满足植物生产所需的物质与能量的供应与交换

4.土壤科学与期其他学科的关系?

5.大多数学科有助于土壤肥料科学的研究,基础学科,如物理学、化学、数学,对土壤肥料学只作单方面的贡献,而地球学(气候学、地质学、地理学)、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应用科学(农学、林学、工程学)与土壤肥料学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总之,学习土壤肥料学要求有广泛的基础科学、地学、生物学和栽培为中心的农学知识。而反过来,对土壤有肥料学的深入了解,又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地学、生物学、农学等学科。

第一章土壤的形成与演变

1. 土壤主要的成土矿物和岩石有哪几种?

1)长石类2)铁镁类矿物3)云母类4)氧化硅类矿物5)碳酸盐类矿物6)硫化物7)磷灰石8)铁矿9)粘土矿物10)由岩浆作用形成的岩浆岩(火成岩)11)由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岩12)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

2. 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有几种类型?

1)物理风化2)化学风化3)生物风化事实上,这三类风化作用不是孤立进行的,常是同时同地发生且相互影响的。

3. 岩石、母质、土壤之间有何差异联系?

1)母质与母岩: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土壤母质。母质与母岩相比有较大的区别,变化不单纯是形状上的变化,而是母质产生了一些母岩所没有的新特性。

2)母质并不等于土壤,因为母质还缺乏完整的肥力要素。

4. 简述土壤形成因素的作用?

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 母质:A. 总的说来,母质一方面是建造土体的基本材料,是土壤的骨架;另一方面它是植物矿质养料元素的最初来源。B. 母质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它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上。C. 土壤母质的机械组成决定了土壤的机械组成。D. 母质透水性对成土作用有显著影响。

E. 母质的层次性,往往可长期保存在土壤剖面构造中,这是母质先天性的残迹。

2)气候:A. 气候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B. 气候对土壤化学性质和粘土矿物类型的影响

3)生物:生物在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中起主导作用,严格地说,母质中出现了生物后,才开始成土过程。土壤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其中绿色植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4)地形:地形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 地形对土壤水分的再分配B. 地形对热量的再分配C. 地形对母质的再分配类似于地形对土壤水分的再分配。

5)时间:时间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必要条件。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他事物运动变化形式一样是在时间中进行的,也就是说,土壤是在上述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影响下,随着时间的进展而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产物,时间愈长,土壤性质和肥力的变化亦愈大。

5. 为什么说大、小循环矛盾的统一是土壤形成的本质?

以植物营养元素的运动方向来看,生物小循环与地质大循环是相互矛盾的,然而二者又是相互关联,相互统一的。因为地质大循环是营养元素淋失过程,生物小循环是营养元素集中累积的过程,所以是相互矛盾的,但是生物小循环以地质大循环为前提条件,没有地质大循环,岩石中营养元素不能释放,生物无法生活,生物小循环不能进行。但是,从土壤形成的角度来看,生物小循环是必备条件,没有生物小循环、养分元素和有机质不会积累,土壤肥力不会产生。因此,土壤的形成、土壤肥力的产生和发展,必须要求两个循环同时存在,在人类合理地利用土地、改造土壤的条件下,如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合理耕作,以及兴修水利,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植树造林等,均为有意识地调节和促进生物小循环中的生物累积作用,控制地质大循环的地质淋溶作用,建立良好的土壤生态系统,有力地促进植物和土壤间的物质交换,使土壤肥力不断提高。6. 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有什么作用?自从人类有了耕种历史以来,在自然土壤上进行开垦,人的力量便参与了土壤的形成过程,使土壤迅速从自然土壤阶段转变为农业土壤阶段。

第二章土壤的物质组成

1. 各级土粒的理化特性有什么不同?它们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有何差异?

1)石砾及砂粒它们是风化碎屑,其所含矿物成分和母岩基本一致,粒级大,抗风化,养分释放慢,比表面积小,无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和吸附性。无收缩性和膨胀性。SiO2含量在80%以上,有效养分贫乏。

2)粉粒颗粒较小,容易进一步风化,其矿物成分中有原生的也有次生的,有微弱的可塑性、膨胀性和收缩性。湿时有明显的粘结性,干时减弱。粒间孔隙毛管作用强,毛管水上升速度快。SiO2含量在60%—80%之间,营养元素含量比砂粒丰富。

3)粘粒颗粒极细小,比表面积大,粒间孔隙小,吸水易膨胀,使孔隙堵塞,毛管水上升极慢。可塑性、粘着性、粘结性极强,干时收缩坚硬,湿时膨胀,保水保肥性强,SiO2含量在40%—60%之间,营养元素丰富。

2. 什么是土壤质地?常见的土壤质地分类方法有哪几种?

1)土壤中按颗粒粒径大小划分出各级土粒,称为土壤颗粒成分或机械成分。颗粒成分的百分含量称为颗粒组成或机械组成。

2)将质地归纳为前苏联苏联制、国际制和美国制三大类

3. 不同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有何影响?

1)砂质土类: 这类土壤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由于胶结力弱,松散易耕,耕作上不必垄作,畦可宽但不宜长。砂土类由于土壤大孔隙多,因此通气性好,土壤中一般不会累积还原物质。土壤中往往是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特别是早春的升温阶段,因土温容易上升而称为热性土,有利于早春作物播种,但稳温性差,值得注意。砂土类土壤含养分少,保肥力弱施肥后肥效来得快,属“前发型”肥劲猛,但不持久,造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因此生产上要求“少吃多餐”,加强后补。

2)粘质土类: 这类土壤的土粒间孔隙小,毛管细而曲折,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力强,易涝不易旱,栽培作物时宜深沟垄作,以利透水通气,并避免还原物质的产生。粘质土壤往往水多气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特别是早春升温阶段由于土温不易上升而被农民称冷性土,对早春作物播种不利。粘质土壤养分含量较丰富且保肥力强,但肥效发挥缓慢,在早春温度低时,由于肥效缓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问题,属“后发型”土壤。粘质土保肥力强,肥效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粘结性、粘着性强、耕作费力、耕后质量差是粘质土的耕性特点。农民形容为“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这是粘质土类湿时粘着难耕,干时坚硬不散碎的生动写照。

3)质土类:壤质土类的土壤性质是兼具粘质土和砂质土的优点,而克服了它们的缺点。耕性好,宜种广,对水分有回润能力,是较理想的质地类型。但需注意“沉浆”现象。

4.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哪些作用?

1)提供作物所需要的养分:有机质是植物所需养分的主要供应者。土壤中的氮95%是有机态氮,磷有20%—50%是有机态磷,硫有38%—94%是有机态硫,因此植物吸收的主要养分来自土壤有机质。

2)增强土壤保肥性:腐殖物质具有带电性,主要是带负电,可吸收阳离子如NH4+、K+、Ca2+、Mg2+ 等,即具有保肥能力;这些阳离子可被其他阳离子交换出来供植物吸收,即具供肥能力。

3)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团粒结构是土壤的一种优良结构形态,可以调节土壤中的水、气、热、肥状况。团粒结构的形成主要是有机质的作用。

4)其他方面的作用:有机质是微生物重要的碳源和能源。腐殖质有助于消除土壤中农药残毒和重金属污染据报道,胡敏酸能吸收和溶解三氮杂;有机质中含有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如核黄素(B2)、吲哚乙酸、抗菌素等,对植物生长有利;腐殖酸在一定浓度下能促进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理活性。

5. 怎样合理调节土壤有机质?

1)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途径是大力提倡秸秆还田; 2)栽培并施用绿肥,也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重要途径。

6. 何为土水势?它包括哪几个分势?土水势和土壤水吸力有何异同点?

1)定义土壤水的自由能与标准状态水自由能的差值称为土水势,一般用“ψ”来表示。

2)分势

(1)基模势(Ψm)基模势也称基质势,是由土粒吸附力和毛管力所产生的。

(2)溶质势(Ψs)溶质势又称渗透势,是由溶质对水的吸附所产生的。

(3)重力势(Ψg)由重力作用产生的水势。

(4)压力势(Ψp)

3)土水势是这些分势的总和,即Ψt=Ψm+Ψs+Ψg+Ψp

4)土壤水承受一定吸附力情况下所表现的能态,称为水吸力。水吸力是用土壤对水的吸力来表示的,因此它是正值。土壤水吸力从数值上来说与土水势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土壤对水的吸力105 Pa,则水吸力是105 Pa,而土水势是-105 Pa,即土壤水的能量较标准状态水低了105 Pa,如果把105 Pa的能量再给予这个水,则它获得105 Pa的能量后就又恢复为标准状态的水了。土水势有四个分势即基模势、渗透势、重力势和压力势,而水吸力只包括基质吸力和渗透吸力两类。土壤水是从土壤吸力低处流向高处的。水吸力是正值,在使用上较土水势方便,避免了在计算时符号的麻烦。

7. 什么是土壤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它有何作用?

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目前尚无法从理论上推导出土壤含水率与土壤水吸力或基质势之间小关系,只能用实验方法获得水分特征曲线。

首先,可利用它进行土壤水吸力S和含水率?之间的换算; 其次,可以间接地反映出土壤孔隙大小的分布; 第三,可用来分析不同质地土壤持水性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第四,应用数学物理方法对土壤中的水运动进行定量分析时,水分特征曲线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

8. 土壤空气与大气组成有何不同?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2)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3)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高量的还原性气体(CH4等)5)土壤空气组成显然不是固定不变的。

第三章土壤的基本性质

1.土壤胶体带电的原因?

1)根据表面电荷的性质和起源,可将它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

2)胶体表面电荷可也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其代数和则为净电荷。

2.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

1)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可逆反应2)交换是等当量进行的3)受质量作用定律的支配

3.土壤活性酸与潜在酸的关系?

1)活性酸和潜酸的总和,称为土壤总酸度。它是土壤的酸度的容量指标。

2)它与pH值在意义上是不同的。

3)土壤总酸度=活性酸度+潜在酸度

4.土壤的缓冲作用机理?

1)土壤溶液中的弱酸及其盐类的存在:碳酸、硅酸、磷酸、腐殖酸及其盐类; 2)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作用

5.土壤结构体的形成机理?

1)胶体的凝聚作用;2)水膜的粘结作用;3)胶结作用;4)干湿交替;5)冻融交替;6)耕作措施;7)生物作用

6.为什么说土壤水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最大?

土壤水的热容量最大,空气的絷容量最小,而起着稳定土壤温度有作用

7.什么是土壤的生产性能?

1)土壤的本质是土壤肥力,而土壤肥力是受土壤中一系列性质的影响,土壤肥力的高低,是通过土壤与作物互相关系上体现出来,即土壤的生产性能。土壤生产性能是指土壤在耕作、栽培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性能。它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作物和农事活动相互作用下,土壤对作物提供生活因素的能力及其与作物生长发育相适应的程度,并以它作判断土壤好坏的依据。

2)群众常把土壤生产性能比喻为土壤的“脾气”

第四章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利用

1.土壤的地带性在农业、林业生产上有何重要意义?

1)不同的土壤类型,在利用改良的方向上有显著的差别。研究和掌握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对拟订全国或区域性的土壤利用、改良规划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从土壤地带性的起因来说,纬度地带性是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基础。从三者对土壤分布的制约关系来看,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共同制约着土壤的水平分布;垂直地带性直接决定着山地和高原谷地的土壤分布。而在广大高原高山条件下,土壤分布实际上受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共同控制。所以,土壤地带性分布包括水平地带性分布、垂直地带性分布和水平—垂直地带复合分布。

2.人为活动对土壤形成有何影响?

1)人类自有种植业生产以来,就开始直接干预土壤的发生、发展而成为一个重要的成土因素,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日益增大其影响的范围和强度。

2)人类活动是社会性的,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力水平下,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及其效果有很大的不同。

3)当前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人口与土地、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要特别注意一些非理性的人为活动对土壤发生、发展造成的消极影响。例如陡坡垦殖加速水土流失,滥垦草地导致快速沙化,掠夺式生产经营造成土壤肥力衰退,大量使用农药和排放城市工矿废物、废气、污水造成土壤污染等等。因此,人为活动必须符合土壤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尽可能避开对土壤的不利影响,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促进土壤向高肥力和高产出的方向持续发展。

3.土地形成条件对土壤形成有何重要影响?

1) 我国的地势是西部高,东部低,由西向东倾斜并呈阶梯状逐渐下降。总的来说,可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大体上以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和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为界。西部多为高大的山岭、高原和大盆地;东部主要是平原、低山和丘陵。

2) 地形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很明显,就大的方面来说,山地和平原上的土壤迥然不同。山地的海拔越高,山体越大,分异也越显著。高大的山脉和高原,常常成为气流的屏障,直接影响太阳辐射量、热量和水分在地表面的分布,并影响着植被的演替和土壤内物质的运动,因而常使山体两侧的土壤差异显著。

3) 山地和高原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还表现在:海拔越高,土壤变化越复杂,形成的土壤类型就越多。这是因为,气温随山地海拔增高而递减;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降水量随高度增高而增大;植被类型也相应地更替,所以土壤类型也不同。

4) 在平原、盆地和丘陵范围内,地形的高差变化虽小,但对土壤的形成仍有明显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土壤分布的地带性。

例如我国东北—内蒙古—宁夏一线,由东向西,植被的递变规律是森林—草甸草原—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土壤也自东向西呈有规律的递变。在温带,其土壤带依次为暗棕壤—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在暖温带范围内则为棕壤—褐土—黑垆土—灰钙土—棕漠土。

5.举例说明土壤的形成过程。

归纳出如下10种成土过程。

如:粘化过程. 粘化过程是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积累的过程。一般分为残积粘化和淀积粘化两种形式。前者是土内风化作用所形成的粘土产物,由于缺乏稳定的下降水流,没有向较深土层移动,而就地积累,形成一个明显粘土化或铁质化的土层。其特点是土壤颗粒只表现由粗变细;除CaO 和Na2O稍有移动外,其它元素皆有不同程度的积累;粘化层有纤维状光性定向粘粒出现;粘化层厚度随土壤湿度的提高而增加.多发生在漠境和半漠境土壤中。而后者是风化和成土作用所形成的粘土产物,自土层上部向下淋溶和淀积,形成淀积粘化土层;出现明显泉华状光性定向粘粒;该层铁、铝氧化物明显增加,但胶体组成无明显变化,仍处于开始脱钾阶段。多发生在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土壤中。

6.试述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区别。

1) 土壤分类的基础是1978年全国土壤分类会议提出的《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最后于1992年确立为《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现行的土壤分类是在发生学原理指导下,以土壤属性(比较稳定的土壤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作为土壤分类的依据。分类系统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共7级分类制,其中土类是基本的高级分类单元,土种是基本的基层分类单元。

2)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特点: 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是现代土壤分类的核心。我国在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修订方案中拟定了11个诊断表层、20个诊断表下层、2个其它诊断层和25个诊断特性,而且根据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制定了土壤分类检索系统,把土壤分类的定量指标落实到具体的土壤类型上。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以诊断层、诊断特性以及诊断现象为划分土壤类别的依据。

7.试述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我国土壤资源?1) 强化耕地管理,建立健全和坚决执行保护耕地的法律法规; 2) 科学合理进行土地开发整理; 3) 增加对耕地的投入,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4) 把改造中低产田作为重点来抓,充分挖掘耕地增产潜力; 5) 提高复种指数; 6)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第五章土壤管理

1.我国耕地资源与土壤资源各有什么特点?

1) 耕地资源特点: 土地绝对数量大,人均相对数量少; 土地类型复杂多样,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 耕地空间分布差异大,水土资源的匹

配组合不协调; 耕地面积税减、退化和污染严重

2) 土壤资源的特点: 土壤资源极其丰富,土壤类型复杂多样; 山地土壤资源比重大; 土壤资源分布不均衡; 土壤肥力差异显著; 人为影响深刻

2.如何合理保护我国土壤资源?

1) 强化耕地管理,建立健全和坚决执行保护耕地的法律法规; 2) 科学合理进行土地开发整理; 3) 增加对耕地的投入,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4) 把改造中低产田作为重点来抓,充分挖掘耕地增产潜力; 5) 提高复种指数; 6)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3.什么是土壤退化?有哪几种主要类型?

1) 土壤退化的概念: 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环境条件特别是人为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导致土壤的农业生产能力或土地利用能力和环境调控能

力的下降。

2) 分为两大类。一是土壤物质位移产生的土壤退化,二是土壤性质恶化引起的退化。

4.简述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1) 我国土壤退化分为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化、土壤污染以及不包括上列各项的土壤性质恶化、耕地的非农业占用6类。

2) 引起土壤退化的因素:森林砍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农业管理和工业活动,等等,均是人为引起土壤退化的重要因素。

3) 土壤退化的现状与特点: 土壤退化的面积广,强度大,类型多,土壤退化的发展快

4) 我国土壤侵蚀涉及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而要从根本上治理,首先应该从大区域生态环境的优化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的安排土地利用的形式。其次,要加大生态建设的投入,包括资金投入、科技投入、政策投入等;第三,在具体的防治措施上,应根据土壤侵蚀的具体情况,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艺措施综合运用,并注意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

5.高产肥沃土壤有什么特点?如何培肥土壤?

1) 耕层深厚,土层构造良好

2) 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丰富

3) 酸碱度适宜,有益微生物活动旺盛

4) 地面平整

5) 土温稳定,耕性良好

6) 作物产量高

7) 土壤培肥的措施,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三个方面: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兴修水利等。

?生物措施:主要包括从区域生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出发,增加大区域的植被覆盖,提高区域光、温、水的利用,使引入到区域农田土壤的总的物质与能量增加,减少水土流失,使农田土壤生态更为优化。具体技术措施包括建立农田防护林、优化作物布局、实行合理的间作套种等。

?农艺措施:①深耕改土,创造深厚的耕层:以深耕为中心的耕、耙、耱、压等耕作措施,是加速土壤熟化,定向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

深耕能疏松土壤,破除紧实的犁底层,加厚活土层,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为植物根系深扎创造良好条件。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深耕配合施肥,使土肥相融,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有利通气、透水、保水,提高抗旱能力。为植物、微生物创造良好的土境环境。②广辟肥源,合理施肥:合理施肥,特别是施用大量的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的各种性状,不断培肥和熟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施肥对培肥改土的作用:(1)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有机肥如各种厩肥、堆肥、绿肥和经沤制的秸杆等、本身具有疏松多孔的特点,在土壤中又能转化为腐殖质,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因此土壤中大量施用有机肥,可使土壤的容重变小,孔隙度和大孔隙增加,土壤变疏松,耕性改善。 (2)改善土壤的水、热状况:有机肥本身吸水力强,持水性好,施入土壤后。可增加土壤的吸水力和透水性,一般可使土壤含水量增加2%—4%,同时可使土壤蒸发量相对减少,从而提高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此外,有机肥在土壤中分解时能放出一定的热量,而且所形成的腐殖质使土壤颜色加深,能吸收较多的辐射热,一般可提高土温2—2℃,显著改善土壤的温度状况,特别是早春,地温上升较快,冻土可提前化冻,有利于作物早播、壮苗和增产。 (3)提高保蓄和调节养分的能力:由于土壤物理性和水、气、热状况改善,有机质在微生物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1.如何判断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

1) 这种元素对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必要;

2) 缺少该元素植物会显示出特殊的症状(缺素症),满足这一元素,该症状消失而恢复正常;

3) 这种元素必须对植物起直接营养作用,而不是间接作用。某一化学元素只有符合这三条标准才能确定为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4) C、H、O、N、S、P、K、Ca、Mg在植物中的含量通常占干重0.1%以上,称为大量营养元素;Fe、Mn、Zn、Cu、Mo、B、Cl在植物中的含量通常低于0.1%,大部分低于0.01%,故称为微量元素。

2.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各有甚么特点?

A 被动吸收的特点: 1)收过程与代谢无关,是一种纯物理或化学过程;2)对养分离子无选择性;3)养分离子顺浓度梯度进入。

B 主动吸收的特点: 功能是离子有选择性地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入到细胞膜内的过程。

3.简述土壤养分是如何到达根表的。

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通常有三条途径截获、质流、扩散

4.与根部营养相比较,叶部营养有哪些特点?

1) 直接供给植物养分,防止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2) 叶部营养吸收快,能及时满足植物的需要。3) 叶面施肥能影响到植物的代谢4) 施用微量元素和补充大量营养元素的重要手段

5.植物吸收养分有哪两个关键时期,对施肥有甚么指导意义?

1) 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期。通常,在植物生长的初期,植物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最为敏感,不适的养分会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造成的危害后期无法弥补,从而影响到植物的产量甚至品质。植物营养的临界期,多出现在植物的生育前期,因而,保障植物苗期的氮磷营养是获取高产的关键时期之一。

2)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营养物质在植物生育期中能产生最大效率的那段时间。在这一时期通常也是植物对某种养分需求量最大和吸收量最多的阶段。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通常是植物生长最旺盛、吸收养分能力最强并形成产量的时期,是植物获取高产的另一关键时期。

6.试述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

植物吸收养分因外界环境条件而不同,其影响因子主要有光照、温度、水分、通气、pH、养分浓度和离子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

7.如何理解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之间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所有的营养元素对作物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同时一种元素不能代替另一种元素的作用。

8.试述合理施肥的基本原则。1) 化肥生产迅速发展,而有机肥的增长相对缓慢,然而,这决不意味着有机肥的重要性下降,肥料供应体系仍然应以有机肥为基础,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肥料体系。

2) 化肥虽然具有养分含量高,供肥速度快等各种优点,但长期单一使用或用量过高,也会给环境带来压力,而有机肥在这方面则优越性明显

第七章复习思考题

1.植物体内氮、磷、钾的含量与分布有何特点?

1) 氮是植物需要量最多,质量分数最高的营养元素之一。一般植物含氮量约为植物干物质重的0.3%—5.0%,

2) 植物体内磷(P2O5)的含量,一般为其干物质重的0.2%—1.1%。有机态磷占全磷量的85%左右;其余是无机态磷,占15%左右。作物体内磷含量的一般规律是:油料作物高于豆科作物;豆科作物高于禾本科作物;生育前期高于生育后期;幼嫩器官高于衰老器官;繁殖器官高于营养器官。磷的再利用能力比其他元素高,可达80%以上

3) 一般而言,植物体内钾(K2O)的含量大约为1%—5%,通常在1.5%—2.5%之间。钾在植物体内主要以离子形态或可溶性盐类存在于汁液中或吸附在原生质的表面上。

2.氮、磷、钾的主要营养功能有哪些?

1) 氮素的营养功能

氮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在作物体内氮存在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中,蛋白质中氮的含量约占16%—18%。

氮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作物体内所有的活细胞中均含有核酸。

氮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高等植物叶片约含20%-30%的叶绿体,而叶绿体又含45%—60%的蛋白质。

氮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影响植物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

氮是植物体内许多维生素的组成成分、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

氮是一些植物激素的成分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都含有氮。

2) 磷素的生理作用

磷是植物体内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1)核酸和蛋白质(2)磷脂(3)植素(4)高能磷酸化合物(5)其它含磷的有机化合物

磷能促进蛋白质的形成; 磷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磷能促进脂肪的代谢; 磷能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

综上所述,磷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与代谢,还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加速花芽分化,缩短花芽分化时间,从而使作物的整个生育期缩短。因此,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合理增施磷肥,有利于作物早熟、高产、优质。

3) 钾素的营养功能

1. 钾是植物体中许多酶的活化剂

2. 钾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CO2的同化率钾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钾能促进叶绿素的合成(2)钾能稳定叶绿素的结构,缺钾时,叶绿素结构出现片层松驰,进而影响电子的传递以及CO2的同化;(3)钾能促进叶绿体中A TP的形成,从而为CO2的同化提供能量。

3. 钾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

4. 钾能促进蛋白质和核蛋白的合成

5. 钾能增强植物的抗逆性钾能增强作物抗旱、抗寒、抗病、抗盐、抗倒伏等能力,从而提高其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这对作物稳产、高产有明显的作用。

3.植物对氮、磷、钾的的吸收和同化有哪些特点?

1) 植物对氮的吸收和同化

①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与同化:植物一般主动吸收硝态氮,代谢作用显著影响硝态氮的吸收。

②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与同化:植物吸收铵态氮的机理有两种见解,植物吸收NH4+—N与K+相似,吸收两种离子的膜位点(载体)相似,故出现竞争现象。

③植物对有机氮的吸收与同化:酰胺态氮植物能够吸收简单的有机氮。

总之,植物主要吸收和利用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是植物氮素营养的主要供应方式。极少量吸收利用其他形态的氮,只能作为植物氮素营养的辅助供应方式。

2) 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同化

①作物吸收的磷(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两大类)主要以无机磷为主。

②植物根能从极稀的土壤溶液中吸收磷,通常根细胞及木质部汁液中的含磷量比土壤溶液高100-1000倍,故磷的吸收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吸收。

③根系的根毛区存在有大量的根毛,具有较大的吸收面积,是吸收磷酸盐的主要区域。

④作物的种类及土壤条件等影响到作物对磷的吸收。

3) 植物对钾的吸收和利用

植物主要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钾(K+),其吸收方式有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两种。

4.植物氮、磷、钾营养失调症有哪些?

1)植物缺氮时,由于含氮的植物生长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质量分数降低等原因,植物生长点的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减慢,植株矮小、瘦弱,植物的分蘖或分枝减少。供氮过多时,叶绿素大量形成,叶色浓绿。构成细胞壁的纤维素、果胶等物质减少,细胞壁发育不良,变薄,易于倒伏和发生病虫危害,同时营养生长期延长,出现贪青晚熟。

2)磷素营养失调时的症状较为复杂。缺磷时,植株生长发育迟缓、矮小、瘦弱;在缺磷的初期,叶片较小,叶色呈暗绿或灰绿,缺乏光泽,如玉米、大豆、油菜和甘薯等的茎叶上会呈现紫红色斑点或条纹;缺磷严重时;叶片枯死脱落。磷素过多对作物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因为磷增强了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糖分,使禾谷类作物无效分蘖增多,瘪粒多。

3)植物缺钾时,通常是老叶和叶缘先发黄,进而变褐,焦枯似灼烧状。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但叶中部叶脉仍保持绿色;严重时,整张叶片变为红棕色或干枯状,坏死脱落,根系少而短,易早衰。

5.土壤中氮、磷、钾的转化特点有哪些?

1) 在土壤中,有机氮经微生物矿化成铵态氮可以被土壤胶体吸附固定;另一部分被微生物利用转化成有机氮,或经硝化作用转变成N2、NO、N2O,或经硝酸还原作用还原成氨或微生物利用形成有机氮。

2) 土壤中磷的转化包括磷的固定和磷的释放两个相反的过程。水溶性磷酸盐转变为难溶性磷酸盐的过程称为磷的固定。磷固定的结果是磷酸盐有效性降低。而在磷固定的同时,土壤中也存在着难溶性磷酸盐向水溶性磷转化的作用,这一过程就称为磷的释放。

3) 释放过程主要是缓效性钾转化为速效钾的过程。只有当土壤的交换性钾减少时,缓效性钾才释放出为交换性钾。各种土壤的释钾能力是不同的,这主要决定于土壤中缓效性钾的含量水平。干燥、灼烧和冰冻对土壤中钾的释放有显著的影响。

6.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各有什么特点?

1) 铵态氮肥施入土壤之后,容易被土壤无机胶体吸附或固定,与硝态氮肥相比,移动性较小,淋溶损失少,肥效长缓

2) 硝态氮肥施入土壤后,不被土壤胶体吸附或固定,移动性大,容易淋溶损失,肥效较为迅速

3) 常用的酰胺态氮肥只有尿素[CO(NH2)2]一种,含氮46%,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固体氮肥。

7.氮肥中氮素损失途径主要有哪些?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可采用哪些措施?

1) 损失途径

(1)反硝化脱氮又称反硝化作用,可分为生物反硝化脱氮作用和化学反硝化脱氮作用两种。(2) NH3的挥发损失:土壤中的铵态氮在碱性条件下容易以NH3形态直接从土壤表面挥发。(3)NH4+的晶格固定(4)有机质对亚硝态氮的化学固定(5)生物固定作用

2) 提高氮肥的利用率采用的措施

①根据土壤条件、作物氮素营养特性、各种氮肥特性不同氮肥,合理分配和施用。②取决作物种类、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确定氮肥用量,③氮肥深施能增强土壤对NH4+的吸附作用,可以减少氨的直接挥发、随水流失以及反硝化脱氮损失。④氮肥与有机肥料,磷、钾肥配合施用,既可满足作物对养分的全面要求,又能培肥土壤,使之供肥平稳

8.普通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有何特性?怎样合理施用?

1) 过磷酸钙的成分与性质简称普钙,是我国目前生产最多的一种化学磷肥,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的磷酸一钙和难溶于水的硫酸钙,成品中有效磷(P2O5)的质量分数为12%—20%,。

过磷酸钙为深灰色、灰白色或淡黄色等粉状物,呈酸性反应,具有腐蚀性。

施用方法

适用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作基肥、种肥和追肥施用。

①集中施用。②分层施用。③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④制成粒状磷肥。

⑤根外追肥。

2) 钙镁磷肥成分与性质主要成分为α—磷酸三钙、硅酸钙、硅酸镁等。含磷量(P2O5)14%—18%,MgO10%—15%,CaO 25%—30%,SiO2为40%左右,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铁、铝、锰等盐类。钙镁磷肥不溶于水,但能溶于2%柠檬酸溶液中。

一般为黑绿色或灰棕色,呈碱性反应,2%水溶液的pH值为8.0—8.5。无腐蚀性,不易吸湿结块,是我国目前生产的主要磷肥品种之一

施用方法

由于在酸性土壤中,酸可以促进钙镁磷肥中磷酸盐的溶解,同时,土壤对该肥料中磷的固定低于过磷酸钙。

9.影响磷肥合理分配和施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为了提高磷肥肥效,必须根据土壤性状、作物特性、轮作制度、磷肥品种以及磷和其它营养元素的相互配合等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充分发挥磷肥的增产作用与经济效益。

第八章复习思考题

1.中、微量营养元素在土壤中有哪些形态?各种形态对作物的有效性如何?

1) 土壤中硫可分为四种形态:

(1)土壤有机硫(2)土壤矿物态硫(3)水溶性硫酸盐(4)吸附态硫酸盐

2) 土壤中的钙可分为

(1)土壤有机物中的钙(2)土壤矿物态钙(3)土壤溶液中的Ca2+相比数量最多,(4)土壤代换性钙吸附于土壤胶体表面。

3) 土壤镁的形态:

(1)有机态镁(2)矿物态镁(3)非代换性镁(4)代换态镁

4)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土壤中各种微量元素存在的形态可分为水溶态、交换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矿物态等,不同的元素种类、不同的土壤类型以及不同的土壤环境条件都会影响各形态微量元素在总量中的比例

2.中、微量营养元素的主要营养功能有哪些?植物缺乏中、微量营养元素有哪些主要症状?

1) 植物体中的硫

一般植物体中硫的含量平均为2.0g/㎏,与磷的含量相当。硫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硫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硫是许多生理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2) 植物中的钙

作物体以Ca2+的形式吸收钙素营养。一般植物体中钙含量占作物体干重的5.0—30.0g/㎏,多数作物对钙的需要量都比镁多,而比钾少。钙与果胶酸结合形成果胶酸钙成为细胞壁中胶层的组成分。缺钙降低植物对病菌的抵抗能力。钙是植物体内一些酶的组成成分和活化剂,钙中和作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多的有机酸,减少有机酸的毒害。钙还能降低原生质胶体的分散度,有利于作物的正常代谢。另外,改善植物的钙营养时,作物体内蛋白质和酰胺含量增加。

3) 作物中的镁

植物体中镁的含量可从占干重的痕量到1.5%。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镁是多种酶的活化剂。镁还是聚核糖体的成分,而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基本单位,缺镁抑制蛋白质合成。

镁在植物体内较易移动,缺素症首先出现于下部的老叶片上。、

4) 微量元素

植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少;作物中,微量元素多是酶、维生素和生长刺激素等的组成分,生理作用有很强的专一性;

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一般移动性很小,再利用程度低,所以一般缺素症首先表现于新生的组织。

3.影响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的土壤因素主要有哪些?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应注意些什么?

1) 影响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的土壤因素

(1)成土类型和成土母质(2)土壤pH值(3)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4)土壤有机质(5)土壤水分(6)土壤质地(7)吸附现象

2) 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应注意

1)严格控制用量注意施用浓度和施用均匀2)注意改善土壤环境条件3)与大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4)注意各种作物对微量元素肥料的反应

4.微量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有哪些特点以及如何诊断植物缺乏微量营养元素?

1) 在植物体内有一些特点:

(1)植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少。(2)作物中,微量元素多是酶、维生素和生长刺激素等的组成分,生理作用有很强的专一性。(3)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一般移动性很小,再利用程度低,所以一般缺素症首先表现于新生的组织。

2) 诊断植物缺乏微量营养元素

1.植株外形诊断

2.根外喷施诊断

3.化学分析诊断

5.复混肥料的含义和有效成分含量如何表示?

1) 复混肥料是指成分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主要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肥料。可分为二元复混肥料,三元复合肥料,多元复混肥料;多功能复混肥料。

2) 复混肥料的有效成分和含量,一般以N-P2O5-K2O的顺序和相应的百分含量表示。

6.复混肥料特点是什么?复混肥料发展动向是什么?

1) 复混肥料的优缺点与单质肥料相比复混肥料有许多优点:

(1)复混肥料所含养分种类多、含量高、副成分少。

(2)改进理化性质。复混肥料一般都经过造粒,有的还涂有疏水层,吸湿性小,不易吸湿结快。便于贮存和施用。复混肥料适合于机械化施肥,也便于人工撒施。

(3)节约包装、贮运和施肥费用。

(4)配比多样化,有利于针对性的选择和施用掺合复混肥料(BB肥)可根据土壤养分特点和作物营养特性,依生产要求拟订配方配制而成,产品的配比多样化。

缺点。主要为:(1)化成复合肥料养分种类、比例固定,不能满足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的需要。(2)难于满足施肥技术的要求。

2) 复混肥料的发展动向

复混肥料,特别是高浓度复混肥料是近代化肥发展的主要方向

流体复混肥料(可分为液体复混肥料和悬浮复混肥料)养分有效性较高,养分易被作物吸收利用;加之生产流体复混肥料,可省略干燥、造粒等工序,能耗低,生产设备简单,投资省;可通过管道运输,贮运、装卸和施用比较方便、节省劳力;许多流体复混肥料还可与农药混合一起施用。

7.复混肥料有哪些类型?如何经济施用复混肥料?

1) 复混肥料的类型

(1)按复混肥料中主要养分元素种类的多少分为二元复混肥料,三元复混肥料和多元复混肥料。

(2)按复混肥料养分总量分为高浓度复混肥料、中浓度复混肥料、低浓度复混肥料;三元复混肥料大于25%,二元复混肥料大于20%)。

(3)按复混肥料剂型分为颗粒状、粉状、流体状复混肥料。

(4)按复混肥料的制造方法分为化成复合肥料、混成复混肥料和掺合肥料。

2) 经济施用复混肥料

(1)根据不同土壤供肥特点及不同作物需肥规律选择种类、含量、比例等适宜的复混肥料品种。

(2)在选用某种复混肥料品种后,不足的养分种类可用单质肥料补充,以调整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使之适合土壤和作物的需要。

(3)根据复混肥料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施肥措施和技术,以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效益。

(4)复混肥料大多为颗粒状的分解较粉状的单质肥料缓慢,根据各地试验复混肥料以作基肥或种肥效果好。

8.肥料混合的原则是什么?如何配制掺合肥料?

1) 肥料混合的原则

(1)几种肥料混合后不能降低任何一种养分的有效养分含量

(2)混合后肥料的物理性质不能变坏,最好混合后使肥料的物理性质得到改善

(3)肥料混合施用,应有利于提高肥效和施肥功效

2) 掺合肥料的配制

在生产实际中,根据土壤的供肥特点和作物的营养需要,常常需要施用两种以上的单质肥料或需要一二种单质肥料与一种复混肥料混合施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的肥料混合起来制成掺混肥料。

第九章、复习思考题

1. 有机肥料有哪些特点?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作用?

1)有机肥料有的特点

有机肥料养分全面; 有机肥料肥效稳而长; 有机肥料富含有机质,培肥土壤效果显著; 有机肥料养分低,肥效慢有机肥料资源丰富

2)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供给作物营养物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提供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2)提供有机营养物质和活性物质(3)提供CO2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减轻环境污染: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转化,既能减轻对环境的直接污染,又能提高土壤肥力。

2. 厩肥堆腐的方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优缺点?如何合理施用?

1)厩肥堆腐的方法

厩肥的堆积方法有紧密堆积、疏松堆积和疏松紧密堆积三种方法

2)优缺点

①紧密堆积法优点是:腐殖质含量高,厩肥保肥力强,养分损失少;缺点是:只能杀死部分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且腐熟时间较长。

②蔬松堆积法特点是分解较彻底,腐殖质累积少,养分易损失,只有在急需用肥时才采用。

③蔬松紧密堆积法特点是:厩肥腐熟快,一般1.5—2个月可达半腐熟,4—5个月可达全腐熟;快而彻底的消除有害物质;养分和有机质损失少。如急需用肥时可采取此法堆积。

3)合理施用

(1)土壤条件质地粘重的土壤,应选用腐熟程度较高的厩肥,要求翻耕适当浅些。对质地较轻的砂质土壤,透气性好,厩肥易于分解,但不持久,应选用半腐熟的厩肥。

(2)作物种类凡是生育期较长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油菜、萝卜、麻、红苕等,可施用半腐熟的厩肥。生长期较短的作物,须用腐熟度较高的厩肥。

(3)气候条件干旱地区或少雨季节,宜施用腐熟的厩肥且翻耕宜深。温暖而湿润的地区或雨季,可施用半腐熟的厩肥,翻耕宜浅。

厩肥一般作基肥,全面撒施或集中施用。

3. 高温堆肥腐熟四个阶段的微生物作用特点怎样?影响堆肥腐熟的因素有哪些?

1) 高温堆肥腐熟四个阶段的微生物作用特点

①发热阶段主要作用是,先利用水溶性的有机物(例如简单的糖类、淀粉等)而迅速繁殖、继而分解蛋白质和部分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同时释放出NH3 、CO2和热量。

②高温阶段主要作用是分解半纤维素、纤维素、果胶类物质和部分木质素,同时放出大量热能,促使堆温上升。本阶段除了矿质化过程外,同时进行着腐殖化过程。这一阶段对加速堆肥腐熟和杀死虫卵、病菌均有重要作用。

③降温阶段堆中微生物以中温性微生物(如中温性的纤维分解细菌、芽孢杆菌和放线菌)为优势种类。在此阶段,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合成腐殖质。

④后熟保温阶段保存已形成的腐殖质和各种养分,特别是氮素。为此,应将堆肥压紧,造成嫌气条件,以达到腐熟、保肥的目的。

2) 影响堆肥腐熟的因素

(1)水分用手握紧堆肥材料指缝间有水挤出即表明堆肥含水量大致适度。

(2)通气一般在堆制初期要创造较为好气的条件,堆制后期要达到较为嫌气的条件,以利腐殖质形成和减少养分和损失。

(3)温度。一般好气性微生物适宜温度为40—50℃,厌气性微生物为25—35℃,中温性纤维分解微生物为50℃以下,高温性纤维分解微生物为60—65℃。

(4)碳氮比(C/N)对于C/N比高的堆肥材料必须加入适量的含氮物质,使C/N比降到30—40:1。

(5)酸碱度(pH值)中性或微碱性条件有利于堆肥中多数有益的微生物的活动。

4.堆肥和沤肥的使用材料、堆沤条件和方法有何不同?

1) 堆肥:

①基本材料又称主体材料,常用的有农作物秸秆、青草、落叶、植物性垃圾等。②普通堆肥是在嫌气和较低温度(通常15—35℃)条件下进行的,堆内温度比较稳定,腐熟较慢。

2) 沤肥

(1)草塘泥: ①配制稻草河泥在冬春季节挖取塘泥或河泥,加稻草,在泥塘内腐解②挖塘沤制在田边地角挖塘,三、四月份将稻草河泥、猪粪、绿肥保持约5㎝的浅水层进行沤制。③翻塘精制沤制15天左右可将塘内的肥料取出,补加绿肥和猪粪水,重新分层移入塘内,继续保持浅水层沤制。

(2)凼肥: 凼肥是以草皮、落叶、绿肥等各种有机废弃物和部分人畜粪尿为主要材料沤制而成。

5.沼气发酵的原理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发酵条件?

1) 发酵原理

沼气发酵是有机物在隔绝空气并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由多种厌气性有机营养型细菌参与的发酵过程,包括分解过程和产气过程。

(1)分解过程:由厌气性分解细菌分解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形成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物,如乳酸、丁酸、甲酸和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气等。

(2)产气过程: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物经过沼气细菌作用产生甲烷即沼气,

2) 发酵条件

①高度密闭必须建立严密封闭的沼气池。

②配料适宜发酵材料的C/N比是重要指标之一。最适宜的C/N比为25:1,

③接种沼气细菌菌种来源有二:一是外接、二是内接。

④调节温度和水分

⑤调节酸碱度

6.秸杆直接还田有什么好处?秸杆直接还田应注意哪些问题?

1) 秸杆直接还田的好处

(1)秸秆直接还田既能改善土壤中养分供给状况,又具有改良土壤物理性质,

(2)秸秆在土壤中分解后,能提供各种养分,对某些微量元素养分亦有类似的作用。

(3)秸秆分解过程中对氮素有保存作用,然后逐步释放供作物利用。

(4)秸秆直接还田在改良土壤性状方面所起的作用,可能要比其它类型的有机肥料好。

2) 应注意的问题

(1)配施氮、磷化肥在秸秆直接还田的同时,应适当配施一些化学氮肥;对缺磷土壤还应配施速效磷肥,以促进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秸秆的腐解。

(2)耕埋方法秸秆应切碎(一般以<10 cm较好) 后耕翻入土。

(3)秸秆用量一般每公顷约3000—6000㎏。

(4)避免病虫还田

7.施用饼肥和垃圾肥时应注意什么?

腐熟并达到无害化的优质城市垃圾肥宜作基肥、种肥和早期追肥,适宜于各种土壤和作物,其施用量、施用方法与普通堆肥相似。

8.种植绿肥的意义何在?绿肥的利用方式有哪些?

>> 种植绿肥的意义

1)扩大有机肥源绿肥有广泛种植的可能性。可以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种植,利用自然水面或水田放养,种植绿肥是开辟肥源、解决有机肥料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

2.)增加土壤氮素绿肥中有很多是豆科作物,豆科作物可与根瘤菌共生并进行固氮作用。

3.)富集与转化土壤养分绿肥作物的根系十分发达,可使耕层土壤养分丰富起来。种植豆科绿肥兼有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效果。

4) 调节土壤有机质绿肥作物中的有机物质含量一般为120—150g/㎏,向土壤中翻压1000kg绿肥,就可提供120—150kg有机物质,这对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质均有良好的作用。

5) 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绿肥分解腐烂后,有胶结和团聚土粒的作用。土壤的结构也就得到了改善。

6) 增加覆盖,防止水土流失绿肥作物茎叶茂盛,对地面有覆盖作用,可大大减少雨水对土表的冲刷和侵蚀,增强固土护坡的作用。

7) 回收流失养分,净化水质

8) 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 利用方式

(1)直接翻压:绿肥就地直接翻耕作可基肥,间种和套种的绿肥就地掩埋可做追肥。

(2)沤制:为加速绿肥的分解,提高其肥效,或因贮存的需要,可把绿肥作堆沤肥原料。

(3)饲用:绿肥作物是优质饲料,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

第十章、复习思考题

1.施用氮、磷、钾肥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如何防治?

>>施用对环境的影响

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的酸度有较大影响。过磷酸钙、硫酸铵、氯化铵,甚至KCl属生理酸性肥料,即植物吸收肥料中养分离子后土壤中H+增多,但与土壤的酸化和生理酸性肥料的长期施用有关。

不同地区茶园土壤酸化现象极为普遍,并且酸化程度与茶叶产量、施肥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长期施过磷酸钙、硫酸铵等肥料,茶园土壤植茶5—30年后,pH降低了0.5—1.5个单位,已成为茶园土壤退化的严重问题。

长期施用化肥影响土壤有机质的数量和品质,进一步影响到土壤结构及其生理性,并导致土壤退化。为了保证作物高产而投入大量化肥,尤其是氮肥,从而加快了土壤中有机碳的消耗。随着化肥用量的逐年增加,土壤有机碳、氮的消减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施化肥不当,可能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无机肥主要是进口的磷矿粉中的镉污染,氮肥、钾肥和国产磷肥的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性不大;

>> 宏观管理:

1)调整肥料结构

在农田施肥中首先要强调有机—无机配合施用。

2)调整肥料投向,发挥肥料效益。不同区域土壤状况不一样,如北方施用磷肥较南方潜力大,而在南方潜力低。

3)加强土壤管理。主要包括土壤水分管理、土壤耕作管理体制、灌溉与排水等。

>> 农业技术

1)合理施肥,改进施肥技术、确定最佳施肥量。

2)严格执行科学施肥制度。确定最佳的施肥量、营养元素比例、肥料形态、施肥日期和方法。

3)发展节肥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大力发展叶面喷施肥、长效肥,减少肥料的流失机会。

4)在轮作中采用作物密植。广泛利用填闲作物,其中包括饲料作物和绿肥作物。

5)采用防止水蚀和风蚀的综合措施。大于25度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6)在坡地上建立农田、冲沟和河床防护林带。

>> 化肥生产

1)开发化肥新品种。发展长效肥料、及长效缓释控释肥,以取代低浓度、利用率低、损失大的肥料品种,减少养分释放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2)加强管理,提高化肥质量。加强化肥的生产管理,选用优质矿源,防止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制裁原料生产的不合格“土化肥”上市。

3)垃圾堆肥和污泥农用,严格执行相应的农学规范和卫生标准,严禁以环境保护为由放松这两类有机肥的施用标准。

2.试述施肥与农产品安全。

>> 氮素营养与作物体有机物品质

氮肥对植物品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提高植物产品中蛋白质含量来实现的。蛋白质含量增多有多方面的益处:蛋白质是人类及一般动物的主要营养物质;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面粉所制作的面包,膨松、外观美。氮营养不足,使蔬菜色泽变淡、植株变小且成熟不一致。氮营养过剩会导致蔬菜中NO3-含量大幅度增加。合理的氮素营养对蔬菜的成分和口味有良好的影响。

>> 磷素营养与作物体有机物品质

磷对植物体内许多重要组分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如磷酸脂、植酸钙镁、磷脂、磷蛋白、核蛋白等,这些化合物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品质提高都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磷营养过量除促使植物早熟之外,对作物品质并无多大不良影响。

>> 钾素营养与作物体有机物品质

钾可以活化植物体内的一系列酶系统,改善碳水化合物代谢,并能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合理的钾素营养可以增加产品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如增加糖分、淀粉和纤维含量,对改善作物的品质有良好作用。

>> 中、微量元素营养与作物品质

中、微量元素营养状况的好坏对植物品质有重要影响。如缺钙时,使苹果患苦豆斑病,使花生空壳率提高。缺硫时,一些必需氨基酸无法形成,而降低蛋白质含量与质量。缺硫会使芥菜、洋葱口味变差。缺铜时不利于谷类作物籽实的灌浆和形成,导致小粒、瘪粒增加。缺铜还影响花椰菜花序的形成与外观。氯过多会降低马铃薯淀粉含量及烟草的可燃性。

土壤肥料学试题六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题六答案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各2分,共12分) 1.土壤肥力:土壤能够供应并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水、肥、气、热等生活条件的能力。 2.腐殖质: 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被转化成的结构更复杂、性质更稳定的高分子含氮有机化合物。 3.土壤容重: 单位体积原状烘干土壤的质量。 4.土壤呼吸: 土壤能够与大气之间进行换气且允许空气在土体内进行流通的性能。 5.同晶代换: 在层状铝硅酸盐形成过程中,在晶形不变的前提下,其晶格中的硅离子或铝离子被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其它阳离子所代替的现象。 6.硝化作用: 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铵离子或氨分子被硝化细菌氧化成硝态氮的过程。 二、填空题(各0.5分,共12分) 1、土壤的固相组成有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我们通常把矿物质称之为土壤的骨架。 2、腐殖质的两种主要组分是胡敏酸和富里酸。 3、土壤水分按照其在土壤中的所受作用力的大小和种类不同通常被划分为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其中毛管水按其是否与地下水相连被划分为毛管悬着水和毛管上升水,传统灌溉制度中确定灌水定额的上限为田间持水量。 4、土壤孔隙按其当量孔径不同划分为通气孔、毛管孔、非活性孔。 5.灌水或降水后的土面蒸发根据其蒸发速率的变化规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大气蒸发力控制阶段、导水率控制阶段、扩散控制阶段,根据这三个阶段蒸发率的变化规律可以得出中耕切断毛管和覆盖沙土等保墒措施。 6.氮肥按其氮素存在形态不同可划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和长效氮肥四种,尿素属于酰胺态氮肥。 7.磷肥按其磷的有效性不同可划分为难溶性磷肥、弱酸溶磷肥、水溶性磷肥三种。 三、判断题。(各1分,共5分) 1、通气不好的土壤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对】 2、对于粘质土而言,松散状态比分散状态好。【对】 3、下图代表含水量相同(假设均为10%)的A、B两块土壤,A代表沙土,B代表黏土,那么水分移动方向为从A到B。 】 4、.碱性土不一定是碱化土,而碱化土肯定是碱性土。【对】 5、在华北的褐土及栗钙土中2:1型胀缩性层状铝硅酸盐蒙脱石的含量较多。【对】 四、多项选择题(各2分,共12分) 1、下列几种矿物属于次生矿物的是【 A、C、D 】 A.蒙脱石 B.正长石 C.水云母 D.高岭石 E.白云母 2、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化学风化的是【 A、B、C、D】 A.溶解作用 B.水化作用 C.水解作用 D.氧化作用 E.差异性胀缩引起的破碎 3、关于土壤胶体的带电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E】 A、所谓的胶体带电是指其构造中的内离子层所带电荷。 B.所谓的胶体带电是指其构造中的外离子层所带电荷。 C.土壤胶体可因同晶代换和晶格断键而带上永久负电荷。 D.土壤胶体带上可变电荷的原因与普通胶体类似。 E.胶体带电是其可呈现分散性的条件之一。 4、土壤的基本耕作项目有【 A、B、D 】 A.旋耕 B.深松 C.镇压 D.深翻耕 E.耙地 5、关于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A.土壤热容量是说明土壤温度稳定性的一个物理量。 B.土壤的固、液、气三相组成的容积热容量(Cv)的大小排列顺序为Cv液>Cv固>Cv气。 C.土壤的固、液、气三相组成的导热率(λ)的大小排列顺序为λ固 >λ液>λ气。 D.同一土壤含水量越高其温度越稳定。 E.同一土壤含水量不变的条件下,耕耙后其热容量不变。 6、关于土壤的盐基饱和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E】 A.盐基饱和度能够说明土壤的交换性阳离子种类(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的相对多少。 B.盐基饱和度越大越好。 C.盐基饱和度与土壤的缓冲性有关。 D.盐基饱和度越大土壤的缓冲酸的能力越强。 E.盐基饱和度与土壤的酸碱性有关。 五、简答题(25分,每小题5分) 1.说明黏土的生产特性? 答:因黏土中砂粒含量少、黏粒含量多,因而呈现以下特性 (1)黏土的保蓄性好、通透性差。——1分 (2)黏土中施肥后肥效稳定,不易脱肥。——1分 土壤肥料学试卷第1页(共6页)土壤肥料学试卷第2页(共6页)

土壤肥料学试题十六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题十六答案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各3分,共15分) 1、氮的利用率: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占施入土壤氮素的百分率。。 2.普钙中磷酸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吸湿后,其中的磷酸一钙会与过磷酸钙所含的杂质硫酸铁、铝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 3.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转化成无机矿质养分的过程 4.土壤经度地带性:地球表面同一纬度从东到西,土壤类型有规律的更替。 5、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二、填空题(各0.5分,共12分) 1、土壤的基本组成物质有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2、绿肥除具有一般有机肥的作用外,还具有生物改土、生物固氮、生物覆盖等特殊作用。 3、土壤腐殖质由胡敏酸、胡敏素、和富里酸三部分组成 4、常见的粘土矿物有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北方土壤富含 钙 5、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包括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涨缩性和可塑性,影响着土壤的耕性 6、常用磷肥按其溶解度可分为水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难溶性磷肥?三种类型 7、作物缺钾的症状一般最先在_ 老叶上 _表现出症状,水稻缺钾的主要症状是下部叶片出现褐色斑点。 三、判断题。(各2分,共10分) 1、土壤矿物质是指土壤中所有无机物的总合。(√) 2、溶解作用属于物理风化的一种方式。(×) 3、当植物根系的吸水力小于土壤水分的保持力时,土壤水分就能被植物利用。(×) 4、碱性土不一定是碱化土,而碱化土肯定是碱性土(√) 5、烟草“花叶病”是由于缺少铁引起的。(×) 四、选择题(各2分,共20分) 1、属于原生矿物的有【 A 】 A 白云母 B 高岭石 C 伊利石 D 蒙脱石 2、石英属于【 B 】 A 砂岩 B 花岗岩 C 石灰岩 D 板岩 3、高岭石是【 A 】黏土矿物 A 1:1型 B 2:1型 C 1:2型 D 2:2型 4、黏土中砂粒含量占土壤颗粒重量组成的【 C 】 A 0%~30% B 0%~40% C 0%~55% D 10%~55%

土壤肥料学(园林)复习思考题完整版

土壤肥料学(园林)复习思考题 1.土壤是由哪三相组成的,固相约占土壤总体积的多少,包括什么。 P2. 固相、液相、气相,固相约占土壤总体积的50%。 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物和土壤生物;液相包括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气相包括各种气体。 2.土壤的本质特性和基本特性是什么。P2. 土壤肥力 3.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一般向哪两个方向转化。这两个过程的进行均受到哪些 因素的影响。 P37. 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 P39.有机残体特征;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温度;土壤性质。 4.土壤质地改良的方法有哪些。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P33. 1.增施有机肥料2.掺砂掺黏,客土改良3.翻淤压砂,翻砂压淤4. 改洪放淤或引洪漫砂。P33. 增施有机肥料 5.岩石与矿物的区别。P11-19 6.岩石风化的三种形式中,哪种形式引起岩石发生深刻变化。 化学风化 7.土粒一般分为哪三级,其中哪两级主要是由原生矿物组成。 P24 砂粒、粉粒、黏粒。其中砂粒和粉粒主要是由原生矿物组成。 8.砂土、壤土和粘土与土壤肥力具体有何关系。P31- 9.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什么。 P31 液相和气相状况是由固体颗粒的特征和组合状况决定的,也就决定土壤质地。 10.土壤质地与缓冲性的关系。P117 黏粒含量高,缓冲性好,砂粒含量高,缓冲性差 11.田间持水量最大的是哪一类型质地的土壤。P31黏土类 12.同一地区的不同土壤,土壤温度差异较大与土壤哪些热特性有关。 P69-70 土壤热容量、土壤热导率、土壤导温率。 13.决定土壤热容量大小的主导因素。P69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的含量

14.土壤孔性的数量一般用什么表示,一般是通过什么来计算。 P76 土壤孔隙度,一般是通过土壤容重和比重来计算。 15.旱地和水田分别以什么的土壤结构最为理想。 16.土壤耕性的内容一般可归纳为哪三个方面。 P89 耕作难易程度,耕作质量的好坏,宜耕期长短 17.腐殖质的粘性与粘土及砂土比较。P43黏土>腐殖质>砂土 18.旱地土壤有效水范围。P57-58 19.土壤空气组成与大气的组成有何不同。 P65-66 1.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大气。2.土壤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于大气。3.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于大气。4.土壤空气中有时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5.土壤空气数量和组成经常处于变化。 20.影响自然土壤形成的因素包括哪些,其中哪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 P118 影响自然土壤形成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 21.凡是能在酸性土壤上生长的植物都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吗。 错,只能在酸性土壤上生存的才是 22.土壤吸收性中与土壤保肥能力关系最大的是哪种类型。P97物理化学吸收性 23.由于气候等原因,我国北方土壤均为碱性土壤,而南方土壤均为酸性土壤吗。 错,南方雨水多,雨水本身因为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呈现酸性.另外,南方的温度高,腐殖质分解产生大量的腐植酸等酸性物质 北方,土壤中多含碳酸钠,水解显碱性而且多是盐基饱和,就偏碱了 24.高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多少种,通常把哪些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P135-136 17种;N,P,K(氮磷钾) 25.凡是植物体所含有的营养元素都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吗。 错,国际公认的高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必需营养元素仅有16种,它们是碳 (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 硼(B)、锰(Mn)、铜(Cu)、锌(Zn)、钼(Mo)和氯(C1)。P135 26.土壤中离子态养分向根表迁移的方式有哪些。其中,硝态氮向根表迁移的主 要方式是什么,磷、钾向根表迁移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土壤肥料学试题题库

2010年土壤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2、土壤耕性:是土壤对耕作的综合放映,包括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和宜耕期的长短。 3、主动吸收主动吸收----养分离子逆浓度梯度,利用代谢能量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4、被动吸收被动吸收是指养分离子通过扩散作用,不直接消耗代谢能量而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5、有效钾是土壤中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钾,包括存在于水溶液的钾和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可交换性钾,是植物钾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强度指标。 6、复合肥料复合肥料----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通过化学途径合成的复合肥料称为化合复化肥。多种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复合肥料,叫做混成复合肥料,也叫复混肥料。 7、同晶替代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8、旱作农业在有限降水的条件下,不采用灌溉种植植物的农业,也称集水农业。 9、矿化度每升水中所含有的可溶性盐类物质的克数。 10、硝化作用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下,将氨转化为硝酸的过程。 11、微肥是指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有硼、锰、锌、铜、钼、铁等元素,作为肥料使用的微量物质。 12、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13、营养诊断是对土壤养分储量和供应能力,以及植物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测试的过程。包括:土壤诊断和植株诊断。 14、生理酸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15、土壤肥力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16、土壤团粒结构体直径在0.25~ 10mm的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土团,是良好的土壤结构。 17、土壤萎蔫系数当土壤供水不能补充作物叶片的蒸腾消耗时,叶片发生萎蔫,如果再供水时,叶片的萎蔫现象不能消失,即成为永久萎蔫,此时土壤的水分含量就是土壤萎蔫系数。 18、土壤母质地壳表面岩石的风化产物及其各种沉积体。 19、土壤侵蚀也称水土流失。表层土壤或成土母质在水、风、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现象。 20、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能收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一般在PH=7的条件下测定。 21、土壤容量----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重量。 22、闭蓄态磷----在酸性土壤中,大部分磷酸盐常常被铁的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的胶膜包被着,在石灰性土壤,磷酸盐的表面也常常形成钙质胶膜,这就是闭蓄态磷。 23、相对产量----不施某种肥料时作物的每公顷产量与施用所有肥料时作物每公顷产量的比。 24、缓效钾----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但缓慢转化后作物可吸收利用,包括粘土矿物固定的钾和易风化的原生矿物中的钾,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容量指标。 25、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质数量。 26、速效养分----指当作物能够直接吸收的养分,包括水溶态养分和吸附在土壤胶体颗粒上容易被交换下来的养分,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养分供给的强度指标。 27、永久电荷----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价键,即带有电荷。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不随土壤PH的变化而变化。 28、质流----溶解在土壤水中的养分随根系吸收水分形成的水流,到达根系表面的过程。 29、目标产量----是根据土壤肥力来确定的,一般用当地前三年作物的平均产量为基础,增加10~15%作为目标产量。 30、叶面肥:喷施在叶子上的液体肥料。 二、填空 1.土壤物理性沙粒与物理性黏粒的分界点是0.01毫米。 2.土壤水分运动包括液态水的运动和气态水的运动两种。 3.按照生成方式,地壳的岩石一般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3大类。

土壤肥料学试卷(附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卷一及标准答案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土壤生产力 2、根外营养 3、土壤经度地带性 4、普钙中磷酸的退化作用 5、化学风化作用 6、腐质化系数 7、氮肥利用率 8、养分的主动吸收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6分) 1、肥料的混合原则是;; 。 2、土壤有机质转化是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和两个过程。 3、高温堆肥的堆制腐熟过程可分为、、 和四个阶段。 4、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有、、、 、、等。 5、植物缺氮时,植株而叶片、严重时叶片变成黄色。 6、微量营养元素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临界范围,因此,在施用微肥时必须注意。 7、钾在作物体内的特点是; 和。 8、土壤胶体是指那些大小在毫微米的固体颗粒。自然界土壤通常带有正和负的电荷,除少数土壤,在强酸条件下可能带电荷外,一般土壤带电荷。 9、土水势由、、、四个分势组成,在非饱和土壤中分势为零。在饱和土壤中分势为零。 三、选出正确的答案(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一般微量元素的缺素症状首先表现于 a 老叶 b 幼叶 c 老叶和幼叶 d 根部。

2、常见的土壤结构体中,对土壤肥力来说最理想的结构是。 a 块状结构; b 柱状结构; c 单粒结构; d 团粒结构 3、水旱轮作中,磷肥施用应: a 优先施于水稻 b优先施于旱作 c水旱等量施 d 重水轻旱 4、土壤中的CaHPO 4、 MgHPO 4 是()。 a水溶性磷; b弱酸溶性磷; c 难溶性磷 d热溶性磷5、适合作为种肥的肥料有()。 a普钙; b碳酸氢铵; c尿素; d氯化钾 6、容易挥发的化肥品种有。 a碳酸氢铵 b 硫酸铵 c 普钙 d 人粪尿 7、下列粘土矿物中,哪一种阳离子代换量最高?() a 高岭石 b 水云母 c 蛭石 d 蒙脱石 8、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分解速率差异很大,下面分解速率从快到慢顺序正确的是()。 a 单糖>粗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素 b多糖>粗蛋白质>半纤维素>纤维素 c 半纤维素>简单蛋白质>脂肪 d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粗蛋白质 9、一肥料包装袋上印有12-12-12,表明该肥料含有: a 12%N,12%P 2O 5 ,12%K 2 O b 12%N,12%P,12%K c 12 N:12 P 2O 5 :12 K 2 O d 12%N 2 O,12% P 2 O 5 ,12% K 2 O 10、土壤的CEC、盐基饱和度、Eh分别反映了土壤的: a 供肥性、保肥性、耕作性 b 保肥性、供肥性、酸碱性 c保肥性、供肥性、氧化还原性 d 保水性、保肥性、氧化还原性 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在施用微肥时,一般应把微肥溶液调节到碱性,提高其溶液浓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钙镁磷肥与有机肥料混合堆沤的好处在于利用机肥料混合堆沤产生的酸分解释放磷素养分。() 3、施用等量磷的情况下,如果其它条件相同,对一般作物而言,重过磷酸钙和过磷酸钙符合“等量等效”的原则,但对喜硫作物水稻、玉米来说,重过磷酸钙的效果优于过磷酸钙。() 4、土壤含水量相同时,砂质土壤的水吸力大于粘质土壤。在相同的条件下,粘土保持的水分虽多,但对作物的有效性最差。() 5、土壤能够生长绿色植物收获物,是土壤的本质,也是土壤的基本属性。() 6、CEC高的土壤比CEC低的土壤,能保持较多的养分、并具有较高的缓冲性能。() 7、国制的粉粒是指直径为0.05-0.002mm的土壤颗粒,胶粒是指直径为 10-7-10-9

土壤肥料学试题及答案

第 1 页 共 3 页 陇东学院200 —— 200 学年第 学期 专业 土壤肥料学 课程模拟试卷(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土壤肥力: 2、植物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替代律: 3、腐殖化过程: 4、限制因子律: 5、氮肥利用率: 6、土壤容重: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4分)。 1、土壤由 、 、 、 和 5种物质组成。 2、土壤养分根据对作物的有效性可分为 、 和 ;根据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可分为 、 、 和 。 3、土壤养分向根表面迁移的方式有 、 和 3种途径。 4、根据成因,土壤中的矿物可分为 和 两大类。 5、 、 和 三种元素被称为“肥料三要素”。 6、土壤有机物的转化包括 和 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 7、土壤的固磷机制主要有四种 、 、 、 。 8、磷肥按溶解性大小可分为 、 、 3类。 9、土壤中的胶结物质主要有 和 。 10、土壤水分类型有 、 、 和 。 11、速效性钾包括 和 两部分。 12、土壤胶体具有 、 、 等特性。 13、作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 和 两种。 14、施肥方式包括 、 和 这三个环节。 15、氮肥按氮素化合物的形态可分为 氮肥、 氮肥和 氮肥三类。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土壤中的氮素可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两大类。 ( ) 2、不同有机质的腐殖质化系数都是相同的。 ( ) 3、硫酸铵为生理碱性肥料,硝酸钠为生理酸性肥料。 ( ) 4、土壤全磷量是指土壤中的所有形态磷的总量,土壤有效磷是指能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磷素。 ( ) 5、作物只能够吸收利用表层土壤的水分。 ( ) 6、马铃薯、糖用甜菜与烟草等是喜钾作物,但不是忌氯作物,向其施用钾肥时可用氯化钾。 ( ) 7、施用少量石灰就可以大幅度地改变土壤的酸碱度。 ( ) 8、作物缺钾时,通常新叶叶尖和边缘发黄,进而变褐,渐次枯萎。 ( ) 9、土壤有机质大部分不与矿质土壤颗粒结合,独立存在于土壤中。 ( ) 10、一般农业土壤表层含氮量为0.05%~0.3%, ( ) 11、有机胶体对酸碱的缓冲能力比无机胶体要高。 ( ) 12、在酸性条件下,锌的有效性很高。 ( ) 四、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 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0.01mm 时, 。 A 、吸附能力比较强 B 、吸附能力比较弱 C 、吸附能力没有变化 D 、不表现出任何吸附能力 ……… …………………………装…………………………………钉…………………………………线…………………………… 专 业 : 班 级 : 学 号 : 姓 名 : …………………………………密…………………………………封…………………………………线……………………………

土壤肥料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每空0.5分,共 12 分) 1、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的粒径范围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mm。 2、土壤养分向植物根部迁移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磷肥的加工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土壤形成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土壤中的氮素主要以______________形态存在,能够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氮主要以__ _________________态存在,土壤中的有效氮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6、根据土壤肥力产生的原因和生产上的有效性,可将土壤肥力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二、判断改错题(在正确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题后的括号内打×,并写出 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 1、2:1型黏土矿物是由1个硅氧四面体片层和2个铝氧八面体片层组成的。 ( ) 2、施用硝态氮可抑制植物对Ca、Mg、K等阳离子的吸收。() 3、水旱轮作中磷肥应重点施在水作上。() 4、我国北方土壤胶体在通常状态下带有负电荷。() 5、最小养分律中的最小养分是指土壤中养分含量的绝对数量最小的那种养分元素。 ( ) 6、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最适合与钙镁磷肥混合施用。( ) 7、重力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8、土壤盐基饱和度就是土壤溶液中盐基离子总量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9、酸性水稻土壤往往铁锰有效性较低。 ( )

2014土壤肥料学习题

土壤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3.土壤剖面 4.潜在肥力有效肥力 5.矿物 6.同晶置换 7.土壤腐殖质 8.矿质化作用 9. 土壤质地 10.土壤容重 11.腐殖化系数 12.土壤三相比13.土壤粒级 14.土壤热容量 1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16. 永久负电荷17.钙化过程 18.土壤总孔度19.土壤孔性20.土壤呼吸21.田间持水量22.土体构造23.土壤结构性24.委蔫系数25.相对含水量26.土水势27.土壤水吸力28.当量孔径29.膜状水30.土壤水分特征曲线31.土壤水的再分布32.扩散系数33.土壤热容量34.土壤导热率35.风化作用36.母质37.土链38.地质大循环39.生物小循环40.物理风化41.化学风化42.潜育化过程43.粘化过程44.土壤发生层45.土体构型46.硅铝铁率47.土壤风化系数48.比表面49.盐基饱和度50.交换性酸51.水解性酸52.总碱度53.碱化度54.缓冲容量55.反硝化作用56.诊断层57.土壤背景值58.环境容量59.土壤污染60土壤退化 二、 62.硅酸盐矿物的结晶构造分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与矿物性质有什么关系? 63.1∶1型膨胀性粘土矿物的代表矿物是什么矿物?这一类矿物有哪些基本特征? 64.简述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65.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 66.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67.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68.简述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质地 69. 阐述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体? 70. 改良不良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措施有哪些? 71. 阐述土壤胶体的性质 72. 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如何? 73. 不良土壤质地如何进行改良? 74. 调节土壤温度常用的措施有哪些? 75.1:1与2:1型矿物的性质? 76.母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77. 简述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肥力:是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料:是指施用于土壤和植物地上部,能够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 填空题 1.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种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物质生物水分空气) 2.土壤肥力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或________ 和________ 。(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水肥气热) 问答题 什么是土壤自然肥力、人工肥力?什么是有效肥力,什么是潜在肥力?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力;人工肥力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肥力,农业土壤的肥力就是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是指水、肥、气、热都能够发挥作用,满足当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能力;而潜在肥力则是指土壤中某些肥力因子,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发挥作用,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发挥作用。 第二章 名词解释 粒级: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的矿质土粒。 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矿质化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一般为一年)土壤中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数量。 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在以微生物为主导的作用下,土壤中多种芳环结构的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经多种缩合作用,重新合成一类性质更稳定、结构更复杂的高分子物质,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等。 填空题 土壤颗粒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个不同等级。(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土壤物理性沙粒与物理性黏粒的分界点是________毫米。(0.01) 根据成因,土壤中的矿物可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两大类。(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包括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三大类。(层状硅酸盐类简单的盐类含水氧化物类) 我国土壤学家将我国土壤质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大类。(砂土壤土粘土) 土壤中有机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新鲜的有机物质半腐解的有机物质腐殖物质) 土壤有机物的转化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矿物质化腐殖质化) 土壤中腐殖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个组成成分。(胡敏酸胡敏素富里酸) 一般有机质含量高于________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20%) 砂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砂土,粗粉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壤土,黏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黏土。(50%30%30%) 单项选择题: 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0.01mm 时(B)。 A 吸附能力比较强 B 吸附能力比较弱 蛭石是(A)。A 次生矿物 蒙脱石比高岭石的吸附能力(A)。A 强 砂土的砂粒质量分数一般在(A)。A 50%以上 黏重的土壤一般含有(B)。B 比较多的次生矿物 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D)。D 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 土壤有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B)。B 腐殖酸 有机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B)。B CO2和H2O等 一般来说腐殖质的吸附能力(A)。A 比黏土矿物强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D)。D 吸附能力强 问答题: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有哪些类? 答: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简单的盐类如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2)含水的铁、铝和硅等氧化物类,(3)层状硅酸盐类如高岭石、蒙脱石和水化云母类等。大多数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是层状硅酸盐矿物,其基本结构单元是铝氧片和硅氧片。 如何改良土壤质地? 答:土壤质地的改良途径:掺砂掺粘,客土调剂、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引洪漫淤或引洪漫砂、增施有机肥、种树种草,培肥土壤。 影响土壤有机物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包括:土壤条件、有机质组成及状态。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些什么影响? 答: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和缓冲性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以及其他方面的作用。有些什么途径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答:大量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其他途径如施用河泥、塘泥,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堆制的垃圾肥,将农产品加工厂的废渣和食品工业的废弃物作有机肥料等。 第三章 名词解释 永久电荷: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价键,即带有电荷。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不随土壤环境pH的变化而变化。 活性酸:指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数量,一般用pH来表示。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能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一般在pH=7的条件下测定。法定单位为:mmol?kg-1。 土壤钠离子饱和度:交换性Na+与全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的摩尔比。

土壤肥料学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去年期末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5题10分)、填空(40空,20分)、单选(10题,10分)、多选(10题,15分)、判断改错题(10题,15分)、简答题(4题,24分)、计算题(6分) 期中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指在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土壤肥力 是土壤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同时不断地供应和协调植物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及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水、肥、气、热则称为四大肥力要素。 3.肥料 凡是施入土壤或喷洒在作物体上,能直接或间接提供给作物养分、从而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或能改善土壤的理化生物性质,逐步提高土壤肥力、而不会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统称为肥料。 4、粘结性 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土粒粘着在外物表面的性能。由土粒- 水–外物间的分子引力引起。 5、土壤剖面 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学层次,以及母质层次。 6、腐殖化过程 是指在生物因素作用下,在土体中,尤其是在土体表层所进行的腐殖质累积过程。 7、水平地带性 土壤在水平方向上随生物气候带而演替的规律性称为水平地带性。 8、风化作用 是指巨大坚硬的岩石,在外界条件作用下逐渐破碎变成大小不等的颗粒,同时改变了原来的化学组成和性质,成为土壤母质的过程。 9、土壤孔性 是土壤孔隙的数量、孔隙的大小及其比例、以及孔隙在土层中分布情况的综合反映。 10、土壤容重 单位容积土壤(包括粒间孔隙的原状土)的质量(干重)g/cm3 。 11、粘着性 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土粒粘着在外物表面的性能。由土粒- 水–外物间的分子引力引起。 12、土壤分类 就是根据各种土壤之间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土壤属性的差异和内在联系,通过科学的归纳和划分,把自然界的土壤进行系统排列,建立土壤分类系统,使人们能更好的认识、利用、改良、保护现有的土壤资源。 15、潜育化过程 潴育化过程是指土体处于季节性积水条件下,在土体中交替发生的氧化还原过程。16、粘化过程 是指矿物颗粒由粗变细形成粘粒的过程,或粘粒在土体中淀积使粘粒含量增加的过程。

土壤肥料学试卷及答案

土壤肥料学试卷及答案 (土壤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 1.土壤 2.最小养分 3.土壤孔隙性 4.土壤宜耕期 5.土壤地带性 二、填空(10分,每空0.5分) 1. 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相组成的,固相约占土壤总体积的___ _____,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 土壤矿物质来自________,其矿物组成按其成因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3. 土粒根据其大小和性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级,其中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由原生矿物组成。 4. 土壤胶体是按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 土壤热量主要来源是________,同一地区的不同土壤,土壤温度差异较大除了与土壤热量平衡有关外,还与土壤________和________等热特性有关。 三、选择(5分,每题1分) 1. 土壤的本质特性和基本特性是具有() A. 土壤矿物质 B. 土壤有机质 C. 土壤肥力 D. 土壤胶体 2. 当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导热率与土壤容重的关系是() A. 成正比 B. 成反比 C. 无关 D. 不确定 3. 不同质地的土壤田间持水量不同,田间持水量最大的土壤是() A. 砂土 B. 壤土 C. 粘土 D. 不能确定 4. 土壤比重(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下列因素中的() A. 土壤质地 B. 土壤矿物组成 C. 土壤容重 D. 孔隙状况 5. 下列几种土壤中最不理想的一种是() A. 上为砂土(20cm),下为粘土(60cm) B. 粘质土壤(地下水位高) C. 粘质土壤(地下水位低) D. 壤土 四、问答题(25分) 1. 土壤水分含量有哪些表示方法?(5分) 2. 什么是土壤结构?如何进行土壤结构的管理?(5分) 3. 为什么南方的土壤常向酸性度方向发展?是否南方土壤均属于酸性?(5分) 4. 试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10分) (肥料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 1.必需营养元素 2.生理碱性肥料 3.截获 4.营养失调 5.离子拮抗作用 二、填空(10分,每空0.5分) 1. 高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________种,按其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可分为________元素、________元素及________元素。通常把________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2. 所谓CN转折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在施用新鲜的作物秸杆时,因分解前的CN大于________,易发生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而影响作物的生长。

土壤肥料学试题题库

2010年土壤习题 、名词解释 1、土壤: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2、土壤耕性:是土壤对耕作的综合放映,包括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和宜耕期的长短。 3、主动吸收主动吸收----养分离子逆浓度梯度,利用代谢能量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4、被动吸收被动吸收是指养分离子通过扩散作用,不直接消耗代谢能量而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5、有效钾是土壤中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钾,包括存在于水溶液的钾和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可交换性钾,是植物钾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强度指标。 6、复合肥料复合肥料----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通过化学途径合成的复合肥料称为化合复化肥。多种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复合肥料,叫做混成复合肥料,也叫复混肥料。 7、同晶替代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8旱作农业在有限降水的条件下,不采用灌溉种植植物的农业,也称集水农业。 9、矿化度每升水中所含有的可溶性盐类物质的克数。 10、硝化作用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下,将氨转化为硝酸的过程。 11、微肥是指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有硼、锰、锌、铜、钼、铁等元素,作为肥料使用的微量物质。 12、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13、营养诊断是对土壤养分储量和供应能力,以及植物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测试的过程。包括:土壤诊断和植株诊断。 14、生理酸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15、土壤肥力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16、土壤团粒结构体直径在0.25?10mm的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土团,是良好的土壤结构。 17、土壤萎蔫系数当土壤供水不能补充作物叶片的蒸腾消耗时,叶片发生萎蔫,如果再供水时,叶片的萎蔫现象不能消失, 即成为永久萎蔫,此时土壤的水分含量就是土壤萎蔫系数。 18、土壤母质地壳表面岩石的风化产物及其各种沉积体。 19、土壤侵蚀也称水土流失。表层土壤或成土母质在水、风、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现象。 20、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能收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一般在PH=7的条件下测定。 21、土壤容量----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重量。 22、闭蓄态磷----在酸性土壤中,大部分磷酸盐常常被铁的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的胶膜包被着,在石灰性土壤,磷酸盐的表面也常常形成钙质胶膜,这就是闭蓄态磷。 23、相对产量----不施某种肥料时作物的每公顷产量与施用所有肥料时作物每公顷产量的比。 24、缓效钾----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但缓慢转化后作物可吸收利用,包括粘土矿物固定的钾和易风化的原生矿物中的钾,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容量指标。 25、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质数量。 26、速效养分----指当作物能够直接吸收的养分,包括水溶态养分和吸附在土壤胶体颗粒上容易被交换下来的养分,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养分供给的强度指标。 27、永久电荷----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 价键,即带有电荷。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不随土壤PH的变化而变化。 28、质流----溶解在土壤水中的养分随根系吸收水分形成的水流,到达根系表面的过程。 29、目标产量----是根据土壤肥力来确定的,一般用当地前三年作物的平均产量为基础,增加10~15%作为目标产量。 30、叶面肥:喷施在叶子上的液体肥料。 二、填空

2014土壤肥料学总复习题

2014肥料学总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相对产量:不施某种肥料时作物的每公顷产量与施用所有肥料时作物每公顷产量的 比。 2、生理酸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的,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地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 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酸的肥料。 3、碳氮比:有机物质中碳与氮物质的量的比值,简称为碳氮比。 4、速效养分:是指当季作物能够直接吸收的养分。 5、目标产量:计划获取的作物产量,一般以当地前三年作物的平均产量为基础,增加 10%~15%作为目标产量。 6、营养诊断:对土壤养分贮量和供给能力,以及植株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测试,分为土壤 诊断和植株诊断两种。 7、生物固氮:指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为氨,包括共生固氮、联合固氮和自生固氮。 8、生理碱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的,但由于作物选择性地吸收养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 离子残留在土壤中,并使土壤变碱的肥料。 9、闭蓄态磷:在酸性土壤,大部分磷酸盐常常被铁的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的胶膜所包被 着,在石灰性土壤,磷酸盐的表面也常常形成钙质胶膜,这就是闭蓄态磷。 10、枸溶性磷肥:能溶于2%的柠檬酸、中性柠檬酸铵或碱性柠檬酸溶液的磷肥称为弱 酸溶性磷肥,也称枸溶性磷肥。 11、微量元素肥料:是指那些含有硼、锰、锌、铜、钼或铁等微量元素,并作为肥料来 使用的物质,简称微肥。 12、有机肥料:由粪便、油饼、秸秆、泥炭、城市生活垃圾等各种有机物料加工而成的 肥料,俗称农家肥料。 13、堆肥:把各种有机物料堆成一定大小的堆,经过约一个多月的发酵,即成为有机肥 料,这种肥料称为堆肥。 14、复合肥料: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通过化学 途径合成的复合肥料称为化成复合肥料,多种肥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复合肥料叫做混成复合肥料,也叫复混肥料。 15、叶面肥:喷施于作物叶片上,能够改善作物营养状况,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物质 和材料。包括无机营养型、腐殖酸型、生物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型、综合型等类型。 16、根外营养:作物除了根系吸收养分外,还能通过叶片和茎吸收养分,这就是根外营 养。 17、有效钾:土壤中能够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钾,包括存在于水溶液的钾和吸附在土 壤胶体上的可交换性钾,是作物吸收钾的主要来源,也是土壤供应钾能力的强度指标。 18、矿物态钾:主要指存在于土壤原生矿物中的钾,很难被作物吸收利用,只有经过长 时间的风化作用,才能释放出来。 19、腐殖化系数:腐殖质与有机物质的比例。 20、秸秆还田:作物收获后,把秸秆直接翻入土中,让其自然腐烂,称为秸秆还田。 21、微生物肥料:一般将含有特殊功能微生物的材料施入土壤后对作物生长发育有益, 那么这种材料就是微生物肥料,也称菌肥或菌剂。 22、单质肥料:如果一种肥料中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一种元素,这种肥料就是单 质肥料。

土壤肥料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土壤肥料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常见的施肥方法包括:撒施、条施、等;给果树补充微量元素肥料常用的方法有、放射沟施肥等。 2、作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和。 3、不同矿质养分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差异很大,导致其再利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钙是典型的元素(难移动或易移动),再利用程度较(高或低)。 4、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必要 性、、。 5、土壤中养分迁移的方式主要有截获、、。 6、土壤孔隙类型中,砂土中孔隙较多,粘土中孔隙较多。 7、土壤导热性最好的措施为调节土壤中的含量;在相同含水状态下,砂土与粘土相比其昼夜温差(大或小)。 8、农业土壤最理想土壤结构体为,中性土壤的pH值 为。 9、在我国北方地区,花岗岩母质形成的土壤酸碱度为,石灰岩母质形成的土壤酸碱度为。 10、土壤水分含量测定的经典标准方法是,土壤pH测定方法有 等。 11、根部对无机养分的吸收包括离子、两个过程。 12、土壤养分向根表面迁移的方式有截获、和 3种途径。 13、有机物质的C/N值为小于等于时,比较容易被分解。 14 、土壤中钾的存在形态可分为、和速效性钾三种 15、作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是和。 16、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有两个过程: 和。 17、土壤孔隙据大小和水分的有效性,分为三级、 和无效空隙。

18、在土壤中存在三种类型的水分运动:、 水汽移动。 19、土面蒸发过程区分为三个阶 段:、、水汽扩散阶段。 20、与矛盾的统一是自然土壤形 成的基本规律。 二、选择题 1、石灰性土壤上发生缺磷现象时,采用哪种方法解决较好() A. 增加磷肥用量 B. 施用生理碱性肥料 C. 施用中性肥料 D. 配合施用有机肥料 2、下列哪组肥料的混合是最不合理的()。 A. 硫铵—过磷酸钙 B. 硝酸铵—新鲜厩肥 C. 氯化钾—硝酸铵 D. 磷矿粉—硫酸钾 3、小麦后期追施氮肥往往可提高籽粒中粗蛋白质含量,籽粒品质() A. 却不一定提高 B. 却不受影响 C. 提高 D. 反而降低 4、作物生长停滞,老叶呈现紫红色,此时植物可能缺乏() A. 铁 B. 硼 C. 磷 D. 锌 5、作物苗期钾营养不足,主要是因为土壤中()含量少而引起的。 A. 矿物钾 B. 缓效钾 C. 速效钾 D. 有机质中钾 6、土壤有机残体的C/N比()时,往往会发生微生物与作物夺氮现象。 A. >25/1 B. <25/1 C. >15/1 D. <15/1 7、土壤中各级土粒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块、土团、土片等,把它们 称为()。 A. 土壤结构体 B. 土壤结构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