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笔记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笔记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笔记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笔记

第一章教育教学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含义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广义: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3)狭义: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即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

单选题:

1、考教育出处

2、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辨析题: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混淆的考

辨析题举例:教育就是学校教育。错误。答教育包含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是... 狭义是...。故此观点错误2、教育的基本要素

单选题:地位(蓝字部分)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纽带、中介)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3、教育属性

(1)本质属性:

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质的规定性。【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

有目的vs 无意习得培养人vs 不是人社会活动vs 本能行为

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培养人。

单选考点:1、直接问本质属性2、给例子判断是否为教育

(2)社会属性

单选考点:给例子给出社会属性、辨析题

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历史性(古今不同)

相对独立性(教育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

1-是一种转化活动2-继承性(古今相同)3-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前可后)

辨析题:1、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此说法错误。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动物界的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属性,故此观点错误。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相对独立性。

此说法错误。虽然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属性,但教育作为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仍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教育具有继承性(2)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故此说法错误。

4、教育功能

单选题、辨析题

(1)按作用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2)按性质(或者说教育的作用方向)分为正向(好)与负向功能(坏)

(3)呈现形式分为显性与隐性功能。显性计划内的,隐形功能是计划外的

辨析题:1、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此观点错误。依据教育作用的性质,可以将教育的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因此题目中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观点是错误的。

5、教育起源

单选题:人物观点的对应口诀记忆:本能生利息、心理仿梦露、米丁爱劳动

(1)神话起源:所有的宗教

(2)生物起源:教育是一种本能,是一种生物现象。代表有英国沛西能,法国利托尔诺。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有美孟禄。否认了社会性

(4)劳动起源: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代表有苏联学者米丁斯基、凯洛夫

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6、教育的发展

单选题:各阶段特征

(1)原始社会教育:简单、劳动、无阶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总体特征:劳教脱离有阶级

1、学校产生

2、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3、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4、道统性(内容上要体现统治阶级)、专制性、刻板性(方法上)和象征性(地位上的象征);

5、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各阶段特点:

【奴隶社会中国】教师职业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向专门化发展起源于奴隶社会

夏代(最早的学校)、商、西周(学在官府)庠、序、校,学习内容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是核心春秋私学兴起

【奴隶社会外国】

古印度: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

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补充:僧侣学校、官吏学校

古希腊:雅典和斯巴达教育。雅典最早形成和谐发展的教育,斯巴达培养军人武士。

单选题: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夏朝;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核心是礼乐;

【封建社会】

单选题:

1、汉代董仲舒提出

2、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1905

3、掌握四书五经的内容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近代社会:

单选题:1、1763年近代社会德国最先普及义务教育(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德国(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4)现代社会:

单选题、二级简答题备考

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全民多现身)

法国保罗朗格朗最早论述终身教育;

教育民主首先是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是师生关系、教育方式等的民主化,最后是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简述: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即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教育必须面向所有人,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的民主化。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及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它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定义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单选题:教育学研究广义和狭义的教育,教育心理学研究狭义的教育

2、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萌芽-- 东方:《学记》孔子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

单选题:学记的名称、地位、思想

中国古代、世界上、人类历史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常考内容: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解释了教育的重要性;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性教学;

“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孔子教育思想

(1)“庶富教”反映了孔子关于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

(2)办学方针:主张有教无类

(3)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核心是“仁”“礼”

(4)主张“不愤不启”的启发诱导原则,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行相结合。

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

苏格拉底:产婆术,问答法;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

柏拉图:《理想国》他创办的“阿卡德米学园”是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寓学习于游戏

亚里士多德:

a.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哲学家,

b.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提出和谐教育,著作《政治学》

c.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

昆体良:律师、《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柏拉图将四艺列入教学科学目的;苏格拉底把算数、天文列入教学;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创立阶段特点:已创立、独立研究;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独立派、其他派

独立派:

①培根首提出:培根首提出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科学归纳法

②夸美纽斯来实现:

1、提出了“泛智教育”

2、班级授课制

3、《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独立,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提出了普及基础教育的思想

4、被称为“教育学之父”评价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学方法-直观性,被封为教育学的金科玉律(级智夸大独立)

③康德来讲授:“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学者。

④赫尔巴特来规范:

a)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传统教育代表人

b)《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c)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二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将心理学正式引入教育学、真正实现教学心理学化的第一人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在课堂上讲教材)

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⑤杜威真现代:

i.进步教育代表人;现代教育代表人;实用主义哲学之父(从做中学)

ii.新三中心“儿童、活动、经验”,以儿童为中心。(儿童在活动中学经验)

iii.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反映了其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

iv.4个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的改组、学校即社会

v.5步骤: 5步教学法

其他派:

①卢梭:《爱弥儿》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教育的任务是让儿童归于自然,最早发现儿童的教育家

②洛克(英国):“白板说”,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教育漫话》绅士教育

③裴斯泰洛齐:

a)慈爱的儿童之父、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对比赫尔巴特是真正实现了教育心理学化)

b)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④斯宾塞:

1、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2、教育预备生活说,教育是为未来完美的生活做准备的

这里注意区分:教育适应生活说--杜威。教育预备生活说--斯宾塞

【发展阶段】发展期--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现代教育理论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①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②凯洛夫《教育学》,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③中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

现代教育理论:

①布鲁纳:《教育过程》- 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结构教学论”倡导发现法

②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掌握学习理论(姆有掌握,纳来发现)

③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和“发展”有关,有赞可夫,就是他了(高度赞发展)

④瓦根舍因:范例教学、示范教育(瓦根找范例)

⑤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

⑥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给老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谐社会好司机)

⑦巴班斯基:苏联,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出的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八班最优化)

补充,教育家与观点的对应

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生活即教育。主张以人类生活作为教育内容,在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

晏阳初: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

梁簌溟:乡村教育理论,设立乡村学校

黄炎培:中国近现代著名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提出“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理念

陈鹤琴:我国儿童教育家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心理学:引入教育-亚里士多德;引入教育学的是赫尔巴特;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是裴斯泰洛齐;真正实现教育心理学化的是赫尔巴特

王充《论衡》问难(质问)距师(与师保持距离,不能完全符合老师)

墨子:“兼爱”“非攻”,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重视实践。“素丝说”-说明环境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要作用。

墨家:最早把自然科学纳入教学内容

法家:富国强兵,依法治国

孟子:“仁政”性善论、“君子、圣贤、大丈夫”-教育目的;盈科而进--强调教育教学要循序渐进

韩愈:《师说》《原性》主要思想:人性观-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与生俱来。学习观-勤学、不学、积极思考。教师观-“学者必有师”,否定“生而知之”,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学无常师;不耻相师。

严复-第一次提出“德智体”三育论思想的学者

蔡元培-五育并举;提出北大“囊括大典,网络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收”的方法方针严三蔡五

各种“之父”:

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传统教育)

实用主义之父-杜威(现代教育)

终身教育之父-保罗朗格朗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是一种促进与制约的关系,表现在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单选:1、教育的最基础最主要的政治功能是:培养人才、

二级简答:请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18年已经考过了)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

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其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宗旨和目的;

第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领导权;

第四,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第五,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也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

首先,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其次,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第三,教育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社会舆论;

第四,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辨析题:1、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此说法错误。

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的性质、教育总值和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促进作用,但它不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故此观点错误。

2、教育与生产力

单选(两决定一途径):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3、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生产(生产力)

一级简答题备考:请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即生产力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

首先,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其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第三,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首先,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其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第三,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3、教育与科学技术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对教育起动力作用;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影响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影响教育技术

(2)教育的科技功能:再生产科学知识;推进科学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

4、教育与文化

(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几乎不考):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促进课程发展;影响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确立使用

(2)教育的文化功能单选、简答题(两传选新促文化)

传递、保存文化;传播、交流文化;

选择、提升文化;更新、创造文化

一级简答题请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首先,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其次,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第三、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第四、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学校文化- 校园文化是文化的缩影

单选:

1、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的构成:

1)校园的物质文化

2)校园精神文化(观念文化)=> 核心

3)制度文化(规范文化)

学生文化的特征:单选

日常交往非正式;种族类型多样性;儿童成人过渡性;学校文化互补性

校园文化建设策略:重点突破、个性塑造、传统拓展(主要针对传统老校)、主体统揽,分布推进

扩展: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布鲁姆,目标教学法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姆有掌握,哪来发现)

皮亚杰,“发生认知论”,认知发展观。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

2、个体身心发展的五大规律

单选、简答备考

顺序性:整体方向不可逆

阶段性:强调某个阶段的特征(8个身心发展的阶段:※11-15岁的危险期、心理断乳期)

不平衡性:同一方面不同速、不同方面不同步。劳伦兹-关键期(2岁学说话、4岁知形状、5岁懂书面)

互补性:身身互补、身心互补

个别差异性:“大器晚成”、“少年得志”

概念区分

①顺序性vs 阶段性先...后... 从... 到... vs 不同阶段

②不平衡性vs 阶段性“速度”是关键词

③不平衡性vs 个别差异性同一个人vs 不同人

二级简答题备考请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它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这种互补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在群体和群体之间以及个体和个体之间。

教育要适应人的哪些发展特性?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阶段性;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互补性;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①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成熟势力说、霍尔-遗传、威尔逊、高尔登

②外铄论: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环境决定”

③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单选(考俗语、考地位)、简答、辨析(地位混淆辨析)、材料全题型备考

①遗传(前提、可能、可塑)是前提、基础、为发展提供可塑性。

②环境(具有现实性、外部动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③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

④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内在动力)出淤泥而不染

一级简答题备考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

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的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表现: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习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严(延迟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

辨析题:1、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水平。

此说法错误。

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但遗传只是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使能力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还需要环境、人的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故此观点错误。

2、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此说法错误。

人的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学校教育四个方面,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作用。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话是过分夸大了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而无视了其他因素。

故此观点错误。

第五节教育制度的概述

1、教育制度的概念

单选(1、教育制度的主体是学制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特征-学制的建立)、辨析

广义: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由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三要素构成

2、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单选、二级简答题

①社会依据,包含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人口等

②人的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③学制本身的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3、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单选备考各自特点

①前制度化教育:实体化教育、有学校,没有学校制度,教育形态趋于稳定

②制度化教育:

a)正规教育

b)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近代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我国的标志是清朝“废科举、兴学堂”

③非制度化教育

a)教育不限于学校

b)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

4、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单选,类型与国家的对应

双轨(资产、劳动分轨道)- 欧洲

单轨- 美国

分支型、y型学制- 前苏联、我国

5、我国学制的沿革

单选、地位、特点、名称的对应人颁布、鬼实施

(1)壬寅学制:1902年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最早颁布,但未实行,又称《钦定学堂章程》

(2)癸卯学制:第一部颁布并实行的学制,新学制的开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的标志,又称《奏定学堂章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将学堂改为学校,中国教育开始现代化

(4)壬戌学制:1922年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采用六三三分段法,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

近代教育兴起--废科举、兴学校

近代国立高等教育开端-京师大学堂(第一所国立大学)

新中国第一学制颁布于1951年

6、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单选、二级简答题备考,答大条即可,不用解释

①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

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综合化

③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④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7、义务教育

单选

①最早起源于德国(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②强制性、普及型、免费性(学费和杂费)

③我国义务教育确立时间点:1986颁布,2006修订

④当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实行多种形式并存,包括“六三”“五四”“九年一贯制”

8、终身教育

单选(三本书、四大支柱)

①世界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耶克斯利《终身教育》

②概念化和体系化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1970年写出《终身教育引论》而成为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的是:保罗朗格朗。提到终身教育,就是保罗朗格朗

③最终形成《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此报告中提及: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9、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结构

(1)层次结构上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2)类别结构上: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

第六节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的概述

单选

广义:人们的期望

狭义: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

地位: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归宿,贯彻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单选、辨析

(国家)教育目的A

(学校)培养目标B

(教师)教学目标C - 最具有操作价值的

辨析题:1、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此说法正确。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一定的教育方针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因而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可以看成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2、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该说法错误。

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分为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因此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是不同的。故题目说法错误。

3、教育目的的功能

单选:给例子、选功能

导向、激励、评价

4、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单选:任务、理论、观点对应

(1)宗教本位论

(2)社会本位论:

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主张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教育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最高宗旨。

代表人有凯兴斯泰纳、涂尔干、柏拉图、赫尔巴特、孔德那社会恐吓图图

(3)个人本位论:

重视人的价值、个性的发展及其需要;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代表人有孟子、卢梭、罗杰斯、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

(4)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过程本身。

代表有杜威

辨析题:1、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是指教育应该没有目的。

此说法错误。

所谓的“教育无目的说”并不是说教育真的没有什么目的,而是教育过程的本身就是教育目的。

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单选: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

6、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单选、一级简答题备考(社会、个人、马克思方面)

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理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单选考点:

1、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马克思提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

7、全面发展教育

单选:

1、地位对应

辨析题(地位混淆--要掌握德育)科目一和科目二都会考察。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

德智体美劳

其中,德育是灵魂、统帅。

智育是前提、支持。

体育是物质基础。

美育是动力。

劳动是综合。

二级简答题备考。简述美育的主要任务和意义

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

(美育的意义)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动力作用,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美育能够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辨析题:1、美育是指艺术教育。

此说法错误。

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他们的高尚情操的教育。而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种形式。

2、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的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此说法错误。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智体美劳育构成。他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全面发展不代表是平均发展,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个性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会限制个性发展。

此说法错误。

所谓全面发展是指受教育者德智体美方面都得到发展,即个性的全面发展。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个人个性的形成过程。

8、素质教育

单选考点: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补充简答题

1、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社会主义接班人,全面个性多发展)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七节教育科学研究

1、教育研究的方法单选

观察法:最基本

调查法: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方式

历史法:

实验法:控制、创设条件来研究因果关系,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研究专家来进行

教育行动研究:强调是一线教师边教学边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讲故事的方法研究

第二章中学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

1、课程的概述

单选

(一)“课程”一次的由来:

我国:最早出现在唐朝,和现在的课程含义不一样

西方:出自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最早把“课程”当做术语研究

(二)“课程”的概念辨析

广义:学科的总内容和进程的安排狭义:指某一门学科

2、课程的类型

单选、辨析(学科课程就是综合课程)

(1)按照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由两门以上学科领域构成的一门学科)

(2)按照内容属性,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也叫经验课程,代表任务杜威)

(3)按照实施要求,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4)按照开发主体,分为国家课程(体现国家意志)、地方课程(满足当地发展)、校本课程(教师设计,学校特色)。

(5)按照课程任务,分为基础型课程(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基:读写算)、拓展性课程、研究型课程。(6)按照呈现方式,分为显性课程、隐形课程(观念性的学风、校风;物质性的教室布置、校园环境;)。

3、课程理论流派

单选考名称和观点的对应、二级简答题备考

①学科中心理论- 以学科逻辑体系为核心,主张分课教学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②活动中心课程(经验中心、儿童中心)理论- 以儿童活动为中心,课程组织应心理学化

代表人物:杜威

③社会中心课程- 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④课程层次理论

代表人物:古德莱德

二级简答题备考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包括什么?

答: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以学科逻辑体系为中心,主张分科教学。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问活动中心课程理论有什么观点?

答:活动中心课程理论以儿童活动为中心,认为课程组织应该心理学化,要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代表人物为杜威。

4、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

单选、二级简答题备考

简述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知识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第二节课程组织

1、课程设计的概念

简单了解,18年已经考过,再考概率不大

2、课程设计的两种模式单选、

泰勒,是课程的大红人,是课程评价的爸爸

泰勒原理:确定目标、选择内容、组织经验、评价结果

目标是最重要的

单选题考点:1、泰勒的地位2、两个模式和人物的对应3、泰勒原理中最关键的是确定目标

3、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单选题大热点

(1)直线式vs 螺旋式课程内容前后不重复vs 不同阶段课程内容重复出现(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发展规律)(2)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纵向:又称垂直组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等先后顺序编排课程内容。强调课程内容的独立体系和深度。

横向:又称水平组织。打破学科界限和传统知识体系,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专题。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广度。

(3)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

(二)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课程内容)

单选题、一级简答题备考

第一步:掌握别称

课程计划,也叫教学计划

课程标准,也叫教学大纲

第二步:分布了解,掌握概念、构成、作用

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指导学科,科目的设置是最重要的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指导教育教学,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分科的,核心是课程目标。

教材:主体是教科书和讲义,教科书的主体是课文

二级简答题备考:

简述教材设计的一般原则(教科书设计的一般原则——

方向性、完整性、适切性

第三步:从宏观到微观,从大概念到小概念,大概念是小概念的制定依据。

单选题考点:

1、核心

2、主体

3、地位

4、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主要依据是教材

一级简答题备考

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有哪些?

1、课程计划

2、课程标准

3、教材

简述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课程内容的设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个层次。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

(3)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试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4、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泰勒关注计划、关注预期

2、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斯克利文,关注实际,关注非预期

3、CIPP评价模式

4、CSE评价模式

重点常考的是目标评价模式和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新课改的理念

单选题: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

2、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单选题

课程功能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结构观- 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内容联系观- 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联系

学习方式观- 自主、合作、探究

发展评价观- 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课程管理观-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新课改的课程结构

单选题

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综合时间活动课《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自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置

如果题中没有明确说明是哪个文件,则按照一年级开始算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新课改的职业理念

单选题,科目一的材料分析题

学生观: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和成人存在巨大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学习的主体

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

教师观:包含教师角色转变和教师行为转变

教师角色转变: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行为上的改变:

(1)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2)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对待和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教学从“教会学习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

单选: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二级简答题

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3、评价内容综合化

4、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

荣合教育:2016年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 A.推动社会发展 B.增强人的体质 C.增进社会公平 D.促进人的发展 答案:D促进人的发展 2、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为,教育是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一观点属于()。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答案:B增强人的体质 3、白老师在班会上声情并茂地讲述了钱学森历尽艰辛回到祖国、投身科学研究事业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这种班会活动类型属于()。 A.叙事型 B.讨论型 C.表演型 D.体验型 答案:A叙事型 4、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国家政权稳定的需要 C.人类文化传承的需要 D.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答案:D人类生产发展的需要 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是() A.道德知识的传授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C.道德信念的培育 D.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答案: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6、当学校出现传染病时,控制病情传播的首要措施是()

A.查找传染病原 B.救治传染病人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A查找传染病原 7、李老师为研究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需要收集有关信息,最可靠的信息来源( ) A.教育论文 B.教育年鉴 C.教育辞书 D.教育著作 答案:B教育年鉴 8、欣欣解决了一个困惑已久的数学难题,心里很高兴,美滋滋地给自己点了个赞,这种情感属于()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责任感 答案:C理智感 9、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2岁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A.勤奋感 B.主动感 C.自主感 D.自我统一感 答案:A勤奋感 10、在幼儿园时,小军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汽车送给妈妈作为生日礼物:三年级时,他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是妈妈喜欢的漂亮发夹,这一转变说明他的思维已进入()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具体运算阶段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合集

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基础知识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2. 《学记》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 liè)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问答法) 4.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6. 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7. 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 9. 卢梭是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10. 裴斯泰洛奇是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

爱的教育。 11. 洛克是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 12. 第斯多惠是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13. 斯宾塞是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14. 乌申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将教育学称作艺术。 15.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了教育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在做中学”。 17.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18.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9. 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主要包括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理论,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节,是传承社会文化节、传递生产经验收报告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批学校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经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第四,关于教学内容:他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第五,关于教学原则:他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 他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赫尔马特教育思想: 第一,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他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

2016上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科目代码:302)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学过程》 D.《轮教学过程最优化》 【答案】C。解析强调发现学习人物是布旨纳,其著作是《教育过程》。 2.如果让六个月婴儿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这说明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遗传素质决定人发展的最终结果 【答案】A。 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理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创新教育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 【答案】B。 4.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待原有的专为自从阶级子女 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A。解析:英国典型学制类型是双轨制。 5.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 A.生产性 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 【答案】C.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年级至高中 【答案】B。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 7.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A.卢梭 B.培根 C.康德 D.洛克 2.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 B.《孟子》 C.《论语》 D.《中庸》 3.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阶级性 C.社会生产性 D.相对独立性 4.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A.社会生活 B.科学实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 5.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表面教学活动具有 A.引导性 B.简捷性 D.实践性 C.直接性

6.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 社会意识形态 7.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 B.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 8.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张校长强调的德育万法是 A.陶冶法 B.示范法 C.锻炼法 D.说服法 9.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 A.指导性教学 B.情境教学 C.非指导性教学 D.程序教学 10.学校课程有多种类型,其中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课程知识 ?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手段。它体现了郭嘉从数 学教育与教学的角度,对初中阶段学生实现最终培养目标的整体规划。 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数学学科内涵:(1)数学科学本身的内涵(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意义等) (2)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学科的内涵 ②社会发展现状:(1)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人文精神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与素养等 (2)生活变化对数学的影响等 (3)社会发展对公民基本数学素养的需求。 ③学生心理特征:初中数学课程是针对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而设置的,因此学生的心理特征必然会影 响着具体的课程内容。 (1)适龄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 (2)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环境背景(已有的个人基础) ?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①基础性(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应当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 中必须要用到的。 (2)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①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 其后续生存、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3)由于数学学科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课程内容也是学生在 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②普及性(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在适龄少年中得到普及,即每①个适龄 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学习 (2)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应当能够为所有适龄学生在具备相应学习条件 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掌握 ③发展性(为谋求明日的发展而设置) ?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表现 ①课程内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3、应促使学生自主地发展 ②课程内容: (1)本身要反应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 (2)构成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现实,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 (4)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5)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③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同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④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⑤技术与数学课程 (1)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辅助性工具,包括在探究学习对象的性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等活动中。 (2)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辅助工具。 (3)将计算机等技术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性工具。 ?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可分为: ①总体目标(内容):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 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

2016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答案:A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答案:C 3.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史实,断言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 A.交往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答案:C 4.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需,并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生产性 答案:A5.孔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则至矣!焉用稼?”这段话表明孔子的施教内容 A.具有灵活性 B.脱离社会生产 C.具有全面性 D.结合社会生产 答案:B 6.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A.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态 答案:A7.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C 8.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属于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答案:B 9.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教育知识与能力人物汇总

一、罗杰斯 观点: ①个人本位论代表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②倡导“非指导教学”模式; 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 ④创立来访者中心疗法(倡导为来访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 二、裴斯泰洛齐 着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 观点: ①主张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 ②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③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⑤个人本位论代表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⑥形式教育论代表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 三、克伯屈 观点: ①活动中心课程论(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②创设设计教学法。 四、桑代克 着作:《教育心理学》 观点: … ①教育心理学之父; ②尝试—错误说代表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 ③迁移的共同要素说代表人(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才会产生学习的迁移)。

五、维果斯基 观点: 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 ②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区分了低级与高级两种心理机能; : ③提出心理发展观; ④倡导内化学说; ⑤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重要概念; ⑥倡导支架式教学。 六、布鲁姆 观点: ①提出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 ②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七、班杜拉

观点: ①提出德育社会模仿模式; ②观察学习。将其具体过程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③提出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成败经验是影响个人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因素。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人物总结,最后,希望大家在今年的教师资格考试中都能出色发挥,取得理想的成绩! .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 、廖世承——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3.劳伦兹——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 4.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5.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 6.布卢姆——掌握学习 7.桑代克——试误学习论——饿猫的实验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完整版(全)

三、教学 1. 教学的概念 1)教学的含义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的认识活动。 2)教学的内涵: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A.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B. 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C.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 教学的意义: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 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3. 教学的任务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4. 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简答) A. 交往性: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交往活动过程 B. 认识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C. 发展性: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过程。 D. 教育性:教学过程的教育性在任何时代、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 第二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五点)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简介经验必须要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间接经验要与直接基础相结合) 2.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辨析)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 3. 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1)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岀的观点。 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材料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题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5.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习的推动力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有机结合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而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 环节。(单选) 2. 备课是教师根据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 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是上课的前提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正定县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 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本卷共6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答案栏内) 1.我们平时吃的花生油,主要是从花生种子的哪一部分榨取的 A.胚轴 B.胚芽 C.胚乳 D.子叶 2.大豆和小麦的种子都具有的结构是 A.种皮和胚 B.胚和胚乳 C.子叶和胚乳 D.种皮和胚乳 3.下列有关种子萌发过程的有关说法错误 ..的是 A.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B.胚芽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茎和叶 C.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D.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 4.下列对种子萌发所必须外界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适量的水分②充足的氧气③适宜的温度④土壤⑤充足的肥料⑥光照 A. 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 C.④⑤⑥ D.①④⑤⑥ 5. 某生物兴趣小组想探究某种植物种子萌发与光照的关系,其设计方案如下表所示,你认 为他们的设计中,不妥当的一项是 A.温度 B.光照 C. 水分 D. 空气 6.在根尖的结构中,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 7.根尖中与根的伸长相关的部位是 A.根冠和分生区 B.伸长区和成熟区 C.分生区和成熟区 D.分生区和伸长区 8.植物根的生长往往向着一定的方向生长,下列认识不正确 ...的是 A.向光性 B.响水性 C.向肥性 D.向地性 9.叶芽能发育成枝条,下列对叶芽发育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幼叶发育成叶 B.芽轴发育成茎 C.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D.芽原基发育成花芽 10.种植用材林时,为使主干长得笔直高大,分枝长得少,根据顶端优势原理应该注意 A.摘除顶芽、保留侧芽 B.顶芽、侧芽均摘除 C.摘除侧芽、保留顶芽 D.顶芽、侧芽均保留 11.种植白菜、菠菜等以生产叶为主的植物需要多施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硼肥 12.一块肥沃田地里种了菜豆,只开花不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硼肥 13.下列措施中,与应用光合作用原理来提高产量无关的是 A.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接受光照 B.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C.降低夜间温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大棚作物施农家肥,增加原料二氧化碳 14.下列各项不是 ..光合作用中的变化是 A.把简单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复杂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B.把光能变成贮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C.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D.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15.夏日,当我们走进茂密的森林,顿感空气清新湿润,这主要得益于绿色植物的 A.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 D.茂盛的林木遮住了大部分阳光 16.右下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 的是 A.①⑤分别是上、下表皮,对叶片有保护作用 B.②(栅栏组织)中的叶绿体少于④(海绵组织)

2016年上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中学)

2016年上半年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上半年初中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在数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 专著是(C)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过程 D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2、如果让六个月婴儿学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说明(A)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B遗产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遗传素质决定论人发展的最终结果 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B) A素质教育理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创新教育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 4、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 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A)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5、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做完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 教育的哪一特性?(C) A生产性 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B)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一年级至高中 7、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D)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形课程 8、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锱”元素时,向学生们介绍了“锱”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 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B)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1、孔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克己复礼、诲人不倦;四书五经、六艺 2、孟子:(亚圣)最早使用“教育”一词;人性本善:非良知良能;人人平等:人皆可以为尧舜;道德自觉:强调内省 3、荀子:人性本恶;化性起伪;教人向善 4、道家:道法自然;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复归本性 5、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人民教育家”,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オ学校和社会大学。主要内容有:1、“生活即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与生活相互联系。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 西方教育名家名作: 毕达哥拉斯:《金言》(古希腊) 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古希腊)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 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贡献: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 夸美细斯:捷克教育家贡献:《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洛克:英国哲学家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斯宾塞: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二、教育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三、教育的含义:1、教育是活动。(思想、观念)2、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 3、教育是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自学活动) 4、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人的活动。(生产活动、娱乐活动) 5、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响活动一培养人。(影响的积极与消极) 6、教育是使人不断向上、不断超越的积极的精神活动。(与管理、治疗与咨询的区别)教育是一种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使人不断向上的活动8、教育发生在学校中并以教与学为外在表现形式 广义的教育:教育是一种④有目的、有意识地⑤培养③(影响)人的②社会实践①活动。 狭义的教育一一学校教育 教育的起源与基本形态: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1、学校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 现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公共性(大众性)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的含义: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服务的 现代教育公平性的含义:现代教育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努力做到受教育机会均等。 结论:公共性即大众性,现代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含义: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以来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 现代教育的国际性含义: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要面向世界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维持一定数量有利于教育发展,教育可有效调控人口增长(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社会结构就业结枸地域结构 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1)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重要手段(2)教育改变人口质量,提高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各种理论)

教育学和心理学各种理论及其代表人物 教育起源 ?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托;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 ?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孟子(人性本善),奥地利-佛洛伊德(人的性本能),美国-威尔逊(基因复制) ?外铄论:荀子(性恶论),英国-洛克(白板说),美国-华生(行为主义-环境与教育决定论), 斯金纳(强化改变论) 教育目的的理论 ?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 ?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 ?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杰斯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 课程理论流派 ?学科中心课程论:德国-瓦根-舍因(范例方式课程论),苏联-赞科夫(发展主义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法国-卢梭,美国-杜威 ?社会中心课程论:早期任务--康茨,拉格,20世纪50年代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 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法:美国-克伯屈(自主目的和内容) ?道尔顿制:美国-柏克赫斯(自主学习-指定参考书) 学习动机理论 ?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巴甫洛夫,斯金纳 ?需要层次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洛斯 ?成就动机理论:麦克里兰,阿特金森(成功概率50%最有可能选择) ?成败归因理论:美国-韦纳 ?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主观判断成功-期待) 学习迁移理论 ?形式训练说:德国-沃尔夫(经过形式训练) ?共同要素说:桑代克(有相同要素) ?概括化理论:美国-贾德(水下击靶实验) ?关系转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小鸡啄米实验)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布鲁纳,奥苏伯尔-提出该理论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基本观点—尝试—错误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理论:摇铃喂狗实验(条件在行为生成前)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

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试卷满分:150 教案的基本结构: 课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4.拓展延伸 5.小结作业 四、板书设计 1.诗歌教学 2.文言文教学——写景状物类/议论抒情类 一、主要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对象目标要适度

二、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1.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之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2.教材文本 《XXXX》所在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主要选择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描写了()(概括文章大意),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基于此,我确立了“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目标。 3.学生情况 本课要面对的学生群体是X年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x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知识,认知和鉴赏能力相较于前一学段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他们对的分析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基于此,我确立了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例题:教学设计柳宗元《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从“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角度,写出你对《小石潭记》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 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3.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断,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 参考答案:第一题: 知识与能力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总结文章景物特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提高对文言文作品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第二题: 1.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苏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之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2.教材文本 《小石潭记》所在单元主要选择了写景游记类的古代散文。本文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概括文章大意),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文言知识,掌握写景手法,提高对文言文的分析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基于此,我确立了“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目标。 3.学生情况 本课要面对的学生群体是X年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易文言文知识,认知和鉴赏能力相较于前一学段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他们对文言作品的深入分析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基于此,我确立了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总结文章景物特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1.新课导入设计 2.不同文体新课教学设计 整体答题框架

2016上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学过程》 D.《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2.如果让六个月婴儿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这说明()。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遗传素质决定人发展的最终结果 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理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创新教育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 4.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待原有的专为自从阶级子女 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5.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 A.生产性 B.永恒性 C.相对独立性 D.工具性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年级至高中 7.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8.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镭”元素时,向同学们介绍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9.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与反馈。这种教学评价被评为()。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大纲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一、考试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夕形、体內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填空: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