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汉语语法学学术分歧

古汉语语法学学术分歧

古汉语语法学学术分歧
古汉语语法学学术分歧

此文发表于《中国语文》1996.4,题目《古汉语教学语法的具体问题》

古汉语语法学学术分歧(提纲)

王开扬

关于“词类活用”,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特殊的动宾关系”。这里又有三个小问题。首先是名称叫做“X动式”,还是叫“X宾式”,抑或另外给出语义格名称?其次是该列多少种。传统只讲“使动”、“意动”,后来又增加了“为动”,现在有的列出12种,有的列出近20种,这些是否都有必要进入教材,还是选择几种主要的进入教材;选择的依据又是什么,根据使用频率(现在的研究成果能不能提供数据?)还是“跟着感觉走”?第三个问题是“X动(宾)式”之间的划界问题。例如“使动”、“意动”,一般说“使动”强调“客观效果”,“意动”强调“主观感觉”,但要是二者兼而有之怎么办?“孟尝君客我”一句,王力本第一版文选注“以我为客”,通论又作使动例,修订本在通论中删去此例;郭锡良本第一版作意动例,修订本也予以删换,这些都反映了编者的举棋不定。词类活用中还有一个问题是名词作状语,朱星等先生认为是名词活用为副词(参见朱星本《古代汉语》,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目前大多数人倾向于这是

名词本身的句法功能问题。至于动词、形容词处在主语、宾语的位置上,算不算活用为名词,我认为动词、形容词本身的词性并没有变,只是理解时要变成以动词、形容词为定语,另外补出一个以名词性短语为中心语的结构(“被坚执锐”变成“披坚甲执锐兵”),对于这类语法现象,如果给出名称,还是“动词、形容词兼代中心词”更科学些。

古汉语的量词问题,我认为,首先要区分人造量词(度量衡单位词)和自然量词(一只鸡,跑一趟),严格说,自然量词才是真正的量词。其次,从培养读书能力出发,教学语法系统还是要介绍一下古汉语名量、动量表示语。个别问题是一个“再”。“再”,一般把它说成是表示动作行为进行两次的动量词,问题在于它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也就是它究竟是数词还是量词,还是一身二任的兼词。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来看,“再”与“一”、“三”在词汇意义和句法功能上没有什么差别,似作数词为宜;如果考虑到它只修饰动词,不修饰名词,也可称作“特殊的数词”。

实词、虚词的划分历来是有争议的问题。宏观理论上,词类划分的标准是什么,词的意义?词的形态?词的组合功能(还有作什么句子成分、能不能穷尽列举等)?形式逻辑要求一次分类用一个标准,那么汉语的

词类划分用哪个标准能贯彻到底?具体操作中,代词、副词、叹词、拟声词就成了“蝙蝠”,属“鸟”还是属“兽”,往往见仁见智,于是有人否定实词虚词二分说,有人另立半实半虚说,有人干脆否认词类划分。从近期的文献看,现代汉语语法学界还在讨论(例如《语文建设》1995年第8期上苏培成先生的《汉语词类的划分》,《中国语文》1995年第5期上胡明扬先生的《现代汉语词类问题考察》),足见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我认为为了给处在过渡地带的事物作出相对分类,我们的思想方法不妨“模糊”一下,譬如化学上一向分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可是最外层电子数为4的也能表现出非金属性,最外层电子数为5的也能表现出金属性,化学家们并未因此就否定金属、非金属的两分法,语法学家何妨向化学家借鉴一下呢?再则,一些不同意见可以到专家语法的天地里作学术交锋,作为语法教学,更为重要的是语法规则及其实践指导作用。没有一点“妥协”精神是建立不起教学语法系统的。如此看来,实词、虚词二分法是可取的,《提要》的分法是可取的,古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在此问题上应该与《提要》对应。“代词”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提要》已将它定位在实词,古汉语又基本不谈拟声词问题,剩下的副词、叹词可以与《提要》一致起来,归入虚词。

词类中还有一些小问题需要讨论:(1)情态副词和语气副词是什么关系?(2)要不要讲称代性副词(也叫“指代性副词”)“相”和“见”?(3)表敬副词和谦敬副词哪个名称更好?个别问题是“愚”要辨析一下。有的著作强调了“愚”不是代词的性质,又把“愚”与“妾”、“仆”等同起来,说是名词,这是不对的。“愚”是表示自谦的副词,在句中作状语,前面省略了主语,如果把主语补出来,应该是“臣愚以为……”。(4)王克仲、黄珊先生把一向当否定性无定代词讲的“莫”修正为副词,那么作为“莫”的反义词的“或”又当作何词?又:王、黄二位翻译的“没有敢反抗的”、“天下没有比晋国更强大的了”,倒很像存现句,那么“莫”为什么不可以看作存现动词?事实上就有少数语法学家把“或”、“莫”讲成存现动词。(5)“盖”、“唯”、“其”究竟是语气副词还是句首、句中语气词?(6)表目的、原因的“以”究竟是介词还是连词?(7)在前置宾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之”、“是”究竟是复指宾语的代词还是作为宾语前置标志的助词?“陈胜者”的“者”字是复指的代词还是提顿语气词?(8)历届学生对于“之”都乐于接受“结构助词”说,难以承认它是介词或连词,这理由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和现代汉语“的”相当,看了郭锡良先生的讨论文章,可知语法学界对“之”的认识也已趋

于一致。

古汉语语序:(1)有的语法书、教科书称“词序”。我认为这一节谈的是句子成分的位置问题,以作“语序”为宜。(2)应该区别倒装和前(后)置。倒装是横向的共时关系,在当时就不是正常的语序,并有修辞色彩;前(后)置是纵向的历时关系,在当时是正常的语序,没有修辞色彩。因此,主谓倒装不能称作谓语前置。(3)承认不承认定语后置,这又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马之千里者”译为“每天能跑一千里的马”还是译为“马当中每天能跑一千里的”?“庙堂之高”译为“高高的庙堂”,还是译为“庙堂那样的高位上”?从翻译看,前者更符合现代语的习惯,后者更符合古人写作时的心理,确实难分高下;但如果从结构看,就很难接受“定语后置”说。

句式问题。名称还是“判断句”、“叙述句”、“描写句”简洁,但在说明什么是“判断句”等句式时还是要用“X词性谓语句”,所以实际上两套都讲。

判断句中“是”由指示代词转为判断词的时间与过程属于汉语史的内容,“系统”可不必详论,重点在辨析“是”是指示代词还是判断词。“为”最好不作判断词,至多是“准判断词”,因为如果把“为”作判断词,不容易解释为什么汉语中已有判断词“为”,指示代词“是”

还要转为判断词而把“为”替换下来。“因果性的判断句”(“族庖月更刀,折也”)是单句还是复句,目前有人说是单句,有人说是复句,有人回避;事实上,把这种句子译为现代汉语(“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这是因为他乱砍”),现代汉语语法学界对它的认识也不统一;当然,如果像有些学者主张的那样,根本取消单复句的划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关于被动句,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里讲过一段很精辟的话:“被动式应用范围的广狭,随着语言的不同而不同,也随着时代的不而不同。拿汉语和西洋语言来比较,汉语被动式的范围要小得多;拿上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相比较,上古汉语的被动式的范围也小得多”;王力先生又说:“当我们讨论被动式的时候,指的是具有结构特点的被动式,而不是概念上的被动。”这样,就存在一个“意念上的被动句”算不算被动句的问题。我认为,为研究汉语语法史,排除“意念上的被动句”自然是可以的;但从读古书来说,既然“上古汉语的被动式的范围小得多”,那么也就是说,“现代汉语的被动式的范围大得多”,在这“小得多”与“大得多”之间的地方,必然有一个把隐性的被动化为现代汉语的显性被动的过程(“故不能推车而及”),所以,“系统”应该讲“意念上的被动句”。

省略作为古汉语句法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多数教材把它放在语法里讲,也有少数教材把它放入修辞。我认为,省略句是与完全句相对的,它除了表达简洁,并无特别的修辞意味,应归入语法。

“固定结构”的困难在于深入分析其内部的语法关系和进一步指明它的句法作用,现行教材大多数只讲怎么

理解,对语法分析则往往回避。例如“我孰与

..徐公美”、“如.太行、王屋何.”,这些句子在作全文语法分析时就无法回避了。

全文语法分析

一、陈涉起义(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

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警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斩以东。攻金至、赞阝、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

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参考P232,P7) 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重点:用具体的语言事实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思考题(1-3) 1.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a child ; two children 一个小孩;两个小孩 (2)S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us. 他随时都在准备帮助我们。 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 her. 我们随时都在准备帮助他。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2.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He criticized my taking risks. 他批评了我的冒险活动。 (2)His criticism doesn't worry me. 他的批评不会使我不安。 (3)I don't like to read his literary criticism. 我不喜欢读他的文学批评。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小结:“汉英语语法方面的差异” (1)汉语有个体量词,而英语没有。 (2)英语这一类的印欧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而汉语没有。英语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比如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a book:two books),代词有主格宾格的变化(I:me;he:him;she:her),动词有时、体、态的变化(study,studies,studying,studied),等等。 思考题 3.观察下面这段文字,体会句子的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辣妹子从来辣不怕辣妹子生性不怕辣辣妹子出门怕不辣 体会意义: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类似的例子不怕难难不怕怕不难 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 想吃饭想饭吃饭想吃 小结:“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 语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可以造成不同的结构。语序在汉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分析方法现代汉语汉语语法特点只有在对比中发现,比如和印欧语对比。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 (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跟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较,汉语最明显的特征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1.形态变化即词形变化,指一个词在句子中由于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而在形式 上发生的变化。英语、俄语等印欧语言就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 2.汉语没有印欧语言那样的形态变化,没有用词的不同形式来表示不同语法意义。 同一个词处于不同的语法位置、表示不同语法意义时,词形本身并无任何变化。 3.汉语中也有某些类似形态标志的成分,但数量少,普遍性差。如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商量—商量商量,干净—干干净净),“子、儿、头”作为有些名词的后缀(扣子、画儿、甜头),“们”用来表示复数(朋友们、同学们),“着、了、过”用来表示动作的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平时作业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平时作业 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100分) 1.比较形容词和副词的语法功能并判断“偶然”和“偶尔”的词性。 答:形容词修饰名词,说明事物或人的性质或特征;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其他结构。 二者都有形容词和副词的性质,都可以作定语和状语,如:偶然因素/偶尔的事,此处修饰名词是定语;偶然听到鸟鸣/偶尔写,此处修饰动词,是副词。但我们平常使用的时候对“偶然”侧重在它的形容词性,与“必然”相对;对“偶尔”侧重在它的副词性,与“经常”相对。 2.怎样区分宾语和补语? 答:补语和宾语都位于动词后,宾语多数是名词性成分,一般是动作对象,比如吃苹果,苹果就是动词”吃“的宾语;补语是谓词性成分,一般是补充说明动词的,例如想清楚,清楚是补充说明“想”的,即想到的程度。当然还有很多可作补语的,比如看两遍,两遍是补充说明“看”的。 3.什么是助词?常见的助词分哪些类别? 答:助词是附着在词、短语、分句或句子上,表示各种附加语法意义的词。 助词的类型: ①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 “的、地、得”都读de(轻声),它们的分工是书面上的。定语后面的de写成“的”,状语后面的de写成“地”,补语前面的de写成“得”。 1、“的” 2、“地” 3、“得” 4、“所” ②动态助词 动态助词表示动作进程状态。汉语中的动态助词主要有: “着” “了” “过” “看” “的” “来”和“来着” “着呢” ③比况助词 比况助词附着在名词性或谓词性词语后面,构成比况短语,表示比喻。常见的比况助词有“似的、一般、一样”等。

例如: 他就像丢了魂儿似的。 导演像说京剧道白似的冲着演员大喊。 他咧着嘴直笑,高兴得孩子一般。 他驱车在大街上,随着流水一样的车河,东西南北地奔波。 他熄了发动机,像猎犬一样警惕地观察着四周 ④表数助词 Ⅰ表示复数的助词 Ⅱ表示概数的助词 4.同义词语在意义方面有什么差别? 答:同义词在附加意义上的不同有:评价不同,语体不同,搭配不同,理据不同。 5.举例说明比喻的修辞效果,说说在运用比喻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比喻修辞:使形象鲜明生动;使道理浅显易懂。注意的问题:喻体应常见易懂;贴切;富有感情色彩;区分比喻和非比喻;具有新颖性。

现代汉语语法学89136

现代汉语语法学》(傅雨贤)复习资料一 (2012-10-04 12:25:36) 转载▼ . 第一章语法和语法学 (一)识记: 1.国外语法学经历了传统语法、历史比较语法、描写语法、转换生成语法四个阶段; 2. 我国语法学只有一百年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草创、模仿时期(1898—1936,),代表作有两部:①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语法著作。其核心是“词本位”。②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这是第一部以白话文为描述对象的语法体系,其特点是“句本位”。二是探索革新时期(1936一1949),反对简单模仿,利用西方语法理论寻找汉语语法特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三:①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②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③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三是振兴、繁荣时期(1949一现在),解放初期出版了最具特色的两本著作:①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丁声树等著《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拨乱反正后又出版了几种重要专著,如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他的《现代语法分析问题》,朱德熙的《语法讲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法答问》等。 (二)领会: 1.什么是语法 2.语法的内容 第二章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一)识记: 1.语法形式; 2.语法意义。 (二)领会: 1.语法形式的基本特征 2.语法意义的基本特征 3.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关系。 第三章汉语语法特点 (一)识记: 1.形态 2.语法范畴。 (二)领会: 1.汉语缺乏狭义形态,但有一些广义形态 2.汉语缺乏综合性语法范畴,但有一些分析性语法范畴 3.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4.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与与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5.汉语词序在构成语法关系时具有重要作用 6.虚词也是汉语句法构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简单应用: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汉语构成句义的因素 (一)识记: 1.句子 2.句义

北语 20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_1234

20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_1 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 1.()的意义比较空灵、抽象、难以把握,而且用法常常涉及语义、语用、句法等各种因素,因此它的学习和掌握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A. 实词 B. 虚词 C. 名词 D. 动词 答:B 加q:80 – 500 - 9261 2.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语法,而()指的是语法的教学过程。 A. 教学语法 B. 理论语法 C. 语法教学 D. 语法理论 答:C 3.()是由一个动词性成分(或语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词性成分(或语素)组成的语言形式。 A. 动词 B. 形容词 C. 离合词 D. 区别词 答:C 4.()只能作状语,不能作主语、宾语,也不能作谓语、定语等。 A. 名词 B. 动词 C. 副词 D. 助词 答:C 5.对外汉语教学是()研究的“试金石”,同时也为其研究和发展提出新的课题。 A. 教学语法 B. 理论语法 C. 语法教学 D. 试验语法 答:B 6.“对不起,我今天又来晚了。”这个句子的结果补语语义指向()。 A. 受事 B. 施事 C. 动词 D. 补语

答:C 7.()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语法规则并能够很好地运用。 A. 教学语法 B. 语法教学 C. 语法理论 答:B 8.“很、太、非常、特别、格外”都是()。 A. 程度副词 B. 范围副词 C. 时间副词 D. 情态副词 答:A 9.双音节动词重叠的形式主要是()。 A. AA 式 B. A 一A 式 C. ABAB 式 D. AAB式 答:C 10.结构助词()是定语的标志。 A. 地 B. 得 C. 了 D. 的 答:D 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 1.根据带宾语的情况,动词可分为()。 A. 及物动词 B. 不及物动词 C. 自主动词 D. 非自主动词 答:AB 2.“连”字句基本的语法意义()。 A. 表示隐含比较 B. 引出极端情况 C. 表示处置 D. 表示被动 答:AB

现代汉语语法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语法 “语法”思考和练习二 八、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一位干过多年售票工作的老人很兴趣地凑上前说:“真了不起,我要向你学习!” “兴趣”是名词,不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不能作状语,这是把名词误用为形容词了。可以把“兴趣”改为“高兴”或者在“兴趣”前加一个“有”字。 ②在工厂、农村、学校我见闻了许多英雄,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忘我地工作着。 原句中名词“见闻”被误用为动词,应当改为“看到”之类的动词。 ③小梅干活很卖力气,咱队的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说她 劳动不积极。 原句中“没有一个不说”即“大家都说”,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副词“不”来否定“积极”,意思就正好和原意相反了。应去掉最后一个“不”字。 ④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一倍。 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只能用分数表示。“一倍”应改为“百分之五十”“二分之一”或“一半”。 ⑤他家在村子的南边,面对着一幢小山。 量词“幢”常用于楼房,“山”应用“座”表示。 ⑥王师傅对我们讲,他12岁上得了一场病,是李大夫把我从死亡线上抢救了过来。 本句中“他”“我”都是指代“王师傅”的,前后所用人称代词不一致。“我”应改为“他”。 “语法”思考和练习三 三、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在词性上、作用上有没有不同?为什么?(略) 四、在下面句子里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结构助词,并说明理由。 ①问题彻底——解决了。 “彻底解决”是动词性偏正短语作谓语,“彻底”是状语,应填“地”。 ②彻底——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 主语是动词短语,动词“解决”前的附加成分是状语 “地”。 ③问题解决——不彻底。 “解决”是中心语,“不彻底”是补语,应填“得”。 ④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解决”是宾语中心,“彻底”是定语,应填“的”。 五、下面两组里结构相似的句子意思是否相同? ①我在北京住了三年。 ②我在北京住了三年了。 ①表示现在已不在北京住。②表示现在还在北京住着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 名词解释 1、语法:语言中的词语之间相互结合的结构方式和结构关系。 2、语法形式:语法成分中能够表现语法意义的声音部分以及声音部分的结构变化和排列次序等形式。 3、语法意义:凡是语言过程中通过语法形式所产生出来的附加意义或结构意义。 4、语意意义:一个词所发生的形式变化,又称屈折变化。 5、后缀:附加在词根后面的构词成分。 6、形态:能够表达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7、狭义形态:同一词在不同功能上的语法形式的屈折变化,又称构形法形态。 8、语法范畴:词法内语法意义的归类与概括。 9、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不是逻辑概念上的分类。 10、主语:就是位于句子前半部的被陈述对象。 11、宾语就是谓语动词(述语)后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12、谓语:位于句子的后半部(主语之后)的陈述词语。是用来陈述主语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 13、扩展:是拉长语言单位的长度。使一个语言片段由简单到复杂。 14、紧缩:即缩小语言单位的长度。使一个语言片段由复杂到简单。 15、层次分析法:就是逐层顺次找出某一语言片段的直接组成成分的方法。 16、狭义同构:要求两个语法形式长度相同,词的排列次序相同,词类一一对应,层次构造也相同,相对应的语法形式功能也同。即要求功能与层次全面对应 17、广义同构:两个语法形式其基本结构相同。 18、同一性原则:指具有变换关系的两个句式中相对应的实词或实词性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19、语法条件限制:语法上的某些差别会影响到变换式的成立与否。 20、语音条件限制:音节的多少会影响到变换式的成立与否。 21、三向谓词:指可以与施事格,受事格,与事格组合的谓词。

现代汉语语法学简史

现代汉语语法学简史 第一节中国语法学的创立——《马氏文通》1898 一、作者简介:马建忠 二、主要内容:字类系统和句法成分系统先秦两汉时期的古文 1、词类系统(字类) 实字:名字代字动字静字(形容词、数量词)状字 虚字:介字连字助字叹字 2、句子成分系统 起词:充当主语的词 语词:充当谓语的词(内动、外动) 止词:充当宾语的词 表词:静字充当谓语 司词:介词宾语 加词:介字与其司词 读:小句 3、位次系统 主次(作起词的名字) 宾次(作止词的名字) 正次(中心语) 偏次(修饰语-------定语) 三、对《马氏文通》的评价 1、建构了中国最早的语法体系、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变附庸为独立、变零散为系统、变议论为科学。) 2、缺陷:模仿痕迹太重(普遍唯理语法阿尔诺、朗斯罗); 第二节第一部完备的白话文语法著作—《新著国语文法》1924 一、作者简介:黎锦熙1890-1978 真正的语言学家 二、主要内容 1、句本位语法从动态环境中看语法结构及其功能 词类系统 名词、代名词实体词 动词述说词 形容词、副词区别词 介词、连词关系词 助词、叹词情态词 转类铁桥形容词 狮子的勇猛名词 落花、飞鸟形容词 依句辨品离句无品词无定类句位决定了词的性质分类

2、句法分析——图解法 主要成分:主语和述语 连带成分:宾语和补足语外动词同动词 工人请我讲演 我爱他诚实 附加成分:形容的附加语、副词的附加语 三、对《新著国语文法》的评价 1、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和马建忠一同被称为中国语法学的奠基人。 2、帮助确立和巩固了白话文的地位,提出了宏大的“句本位”语法体系,建立了一套中心词分析法。 3、句本位不太切合汉语的实际。汉语的词和句子成分不存在对应关系,词无定类。(一线制双线制) 第三节文法革新时期(1938-1949) 一、陈望道和方光焘 陈望道:发起者和组织者,并一步步把文法革新讨论引向深入,提出“文法应该主要研究表现关系”。 方光焘:理论建树者,提出“广义形态”的说法(词语组合能力、重叠)。 二、文法革新的宣言 王力和《中国文法学初探》 三、文法革新时期的最高成就 吕叔湘和《中国文法要略》、王力和《中国现代语法》、高名凯和《汉语语法论》 《中国文法要略》不囿于以往固有的格局,全力挖掘汉语结构的特点及其规律,是文法革新运动的实质性成果。 《中国文法要略》的主要内容 上卷:词句论(概念与分类) (1)词类:名、动、形、限制(副)、指称(代词)、关系(连)、语气 (2)词组:联合关系(并列)、组合关系(附加)、结合关系(主谓) (3)句子:叙事句(动作动词)、表态句(形容词谓语)、判断句(用“是”或者不用)、有无句(中心动词是“有”或“无”)。 (4)句子成分:主语和谓语 (5)简句和繁句:简句,只包含一个词结;繁句,包括复句和包孕句(句子成分是一个主谓短语)。 (6)转换和变化: 下卷:表达论(语义与功能) (1)范畴: 数量他什么都不说。周遍性(所有的、一个也不例外) 指称(有定、无定)这、那数量词零形式 方所 时间现在、过去、将来动相了既事相 正反.虚实: 否定、可能、必要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答案

作业名称:12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第一次作业出卷人:SA 标准题总分:100 标准题得分:100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内容的安排应该以习得顺序的考察和研究为依据,如根据邓守信(1999 年)统计和调查,在实际教学中,“了1”和“了2”的教学顺序应该是()。 A、先“了1”再“了2” B、先“了2”再“了1” C、“了1”和“了2”同时学习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5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是()研究的“试金石”,同时也为其研究和发展提出新的课题。 A、教学语法 B、理论语法 C、语法教学 D、试验语法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5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编写()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教授语法和学生学习语法。 A、教学语法 B、语法教学 C、语法理论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5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为主。 A、教师讲授语法 B、教师训练学生怎样学习并运用语法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5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语法规则并能够很好地运用。 A、教学语法 B、语法教学 C、语法理论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5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语法,而()指的是语法的教学过程。 A、教学语法 B、理论语法 C、语法教学 D、语法理论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5 题号:7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教学语法”又叫“专家语法”,理论语法又叫“学校语法”。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学员答案:1 本题得分:5 题号:8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的教学对象学习语法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高文化水平和写作能力。 1、错 2、对 标准答案:1 学员答案:1 本题得分:5 题号:9 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5 内容: “学校旁边有银行”和“学校旁边是银行”两者都是存现句,所以没有区别。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汇总

姓名:李曼 学号:2013140016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年级:13级 课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要素教学 教师:刘吉艳 作业题目: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汇总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汇总 1、直观法 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公式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出去、进去、出来、上来、上去、下来、下去”等。 2、情境导入法 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境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 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 教师:××昨天来了没有? 学生:他昨天没来。 教师:哦,他昨天没来。××,你昨天去哪儿了? 这种闲聊其实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3、语境教学法 语法规则都是从一个个典型的语境中抽象出来的。与其空讲规则,对学生云里来雾里去地讲解,不如再重新回到语境中去,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自己发现、总结语法规律,从而掌握语法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语境或创造语境。 以副词为例,副词意义抽象,它们的意义体现在与句中以及前后句其他成分的关系中,体现在句子的内容与说话人的态度的关系中。例如“简直”一词,它常用来强调某种情况、状态达到很高的程度,含有夸张语气。但是,不说明说话人、行为者的主观态度,就不能充分揭示为什么它具有强调作用和夸张语气。例如:“妈妈平时总唠叨我找对象的事,这次听说有人要给我介绍……简直不知道怎样打扮我好了。”该句说明了“妈妈”天天急着让我找对象,“简直”的强调,夸张语气也就突显出来了。 4、对比教学法

现代汉语语法讲义

现代汉语语法讲义 第一章语法概说,汉硕咨询扣:伊尔酒吧三六欺凌四五 一、语法和语法学 二、语法单位 三、句子成分 四、句子分析——分析句子的两种方法 第二章词类 一、词类的含义及词类划分的目的 二、词类划分的标准 三、词的一级分类和再分类 四、各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 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象体词 五、各类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六、兼类问题 第三章短语 一、定义 二、短语的种类 三、短语的构成手段

四、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 五、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 六、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 七、短语和词宏观上的同与异 第四章句子成份 一、句子成分的性质 二、主语、谓语主语的语法构成主语的语义类型 谓语的语法构成 三、动语、宾语动语的语法构成有宾动词 无宾动词宾语的语法构成宾语的语义类型 四、定语 五、状语 六、补语补语的语法构成补语的语义类型宾 语、补语的顺序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 七、中心语 八、独立语 第五章单句 一、基本概念 二、句型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三、主谓句主谓谓语句双宾语句连动句

兼语句存现句“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有”字句“所”字句 四、非主谓句 五、单句和短语 第六章歧义分析 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 二、歧义的种类(1) 同音造成的歧义同形造成的 歧义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词兼类造成的歧义 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三、歧义的种类(2) 第七章复句 一、复句的含义 二、复句中的关系词语 三、复句的分类 四、广义的并列关系 五、广义的因果句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 条件关系 六、广义的转折句 七、复句的扩充

八、复句的紧缩 第一章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学 (一)语法 1.语法的含义及其作用 (1)语法的含义 语法,是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的构造规律。 语言有三个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其中,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中的语素、词和固定短语以及现成话的集合,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而语法则是语言“建筑体”的建筑法则。 西方传统语言学认为,语法包括两个大的方面:词法和句法。 词法,主要涉及词的构成、词的分类和词形变化等内容。 句法,主要讨论短语和句子的构造规律。 不过,这个分类对于汉语语法来说,不完全合适。 首先,汉语的词法部分相对空虚:词没有完全的形态变化、语素构成词的方式不影响词的语法表现,词的分类也依据特定的句法环境来操作。所以,汉语的词法内容基本上比较单薄。 也正由于汉语的词的分类定性都必须依靠特定的句法环境来实现,所以,汉语语法有关词类问题的讨论总是要放到句法当中去进行,这样汉语的句法就比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句法范围要宽一些。

直属北语19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_4

1(4分) :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是我们的一个总原则。 A: 精讲精练 B: 精讲多练 C: 多讲多练 D: 多讲精练 2(4分) : 教学语法和理论语法无论在教学对象、教学目的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关于二者的不同,语言学家和英语教学专家()先生曾就教学语法和理论语法作过很好的论述。 A: 许国璋 B: 王力 C: 刘洵 D: 吕叔湘 3(4分) : ()比较适用于中高级阶段的语法教学,其特点就是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总结语法规则。 A: 实物道具法 B: 对话法 C: 举例法 D: 图示法 4(4分) : 老师选择便于用上所学语法项目的话题,并要求或暗示学生在问答时用上所学的特定的语法项目。这一语法练习方法是()。 A: 接龙练习法 B: 定向回答练习法 C: 扩展对话练习法 D: 叙述练习法 5(4分) : 结构助词()是定语的标志。 A: 地 B: 得 C: 了 D: 的 6(4分) : “了1”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实现,“了1”的功能不包括()。A: 事件的发生或完成 B: 事件正在发生 C: 事件的前后顺序 D: 主要事件的标志 7(4分) : ()只能作状语,不能作主语、宾语,也不能作谓语、定语等。 A: 名词 B: 动词

D: 助词 8(4分) : 所谓(),就是在意义上有区别事物的作用,主要用来给事物进行分类的词。A: 名词 B: 区别词 C: 动词 D: 离合词 9(4分) : 对外汉语教学是()研究的“试金石”,同时也为其研究和发展提出新的课题。A: 教学语法 B: 理论语法 C: 语法教学 D: 试验语法 10(4分) : 很、太、非常、特别、格外都是()。 A: 程度副词 B: 范围副词 C: 时间副词 D: 情态副词 多选题 1(4分) : 汉语的句类和别的语言一样,也是主要分为()。 A: 陈述句 B: 疑问句 C: 感叹句 D: 祈使句 2(4分) : 一般的理论语法著作介绍疑问句的类型时,一般说有()。 A: 是非疑问句 B: 特指疑问句 C: 正反疑问句 D: 选择疑问句 3(4分) : 假设复句常见的格式有()。 A: 如果……就…… B: 要是……就…… C: 假如……就…… D: 幸好……不然…… 4(4分) : “ 连”字句基本的语法意义()。 A: 表示隐含比较 B: 引出极端情况 C: 表示处置

《现代汉语语法学》

现代汉语语法学 一、名词解释 1、向心结构:一个句法结构s由a和b构成,如果a或b的功能同s的整体功能相同,那么a或b就叫做s的核心,有核心的句法结构就叫做向心结构。 2、直接成分:一个句法结构s,如果由a和b两个成分直接构成,那么a和b就叫做句法结构s的直接成分,a和b则互为直接成分。或:对一个句法结构s进行切分,得到两个构成成分a和b,那么a和b就叫做句法结构s的直接成分,a和b则互为直接成分。 3、狭义同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结构,如果满足如下两个条件①同模。②相对应的成分的功能都相同。那么它们狭义同构。 4、语义特征:一组词或一类词共有的,同特定的句法结构的语义具有语义兼容关系的语义成分叫做这组词或这类词的语义特征。 5、语义指向:句法结构中具有一定方向性和一定目标的语义联系。 6、区别词:属于实词中的饰词部分的词类,只能充当定语修饰名词,同结构助词“的”构成“的”字结构的词类。 7、变换:句法结构之间的依存关系,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也指把具有依存关系的句法结构联系起来的过程。 8、异类同构: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结构满足如下条件:①核心的功能相同;②它们的推导式有部分对应关系。那么这些句法结构异类同构。 9、语义属性:定中结构中的定语所表示的语义,这是以名词为主体而确定的语义性质,包括形态属性、质料属性、数量属性、来源属性等等。 10、语义格:以谓语动词为中心,根据句子中的其他成分同谓语动词的语义联系而确定的成分性质及其类别。如施事格、受事格、工具格。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词组是划分词类的操作平台。 答:①由于汉语的词多功能,词同句子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所以汉语不能根据词同句子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不能把句子层面作为划分词类的操作平台。②词组是静态的结构单位,词在词组平面的组合要受到比句子平面较为严格的制约,从而显示出比较明显的类的区别。③把词组作为划分词类的操作平台,就是根据词在词组中的分布(即词的功能)划分词类。 2、举例说明陈述形态转化为指称形态的常用语法手段。 答:把陈述形态转化为指称形态,常用的语法手段有:①在陈述形态后面加上名词性后加成分。如:傻-傻子、尖-尖子、盖-盖儿、吃-吃头②加上结构助词“的”“所”“者”如:吃-吃的、红-红的、记-记者、见-所见③把陈述形态置于主语或宾语位置上。如:诚实是一种美德。 3、为什么汉语语法特点的研究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答:一个事情区别于另一个事物是由其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汉语区别于英语、日语也是由汉语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探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探求事物的特点。我们研究汉语语法的目的,就是要揭示汉语语法的形式与意义的对应关系,揭示出汉语语法的特点,找到了汉语语法的特点。我们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系统,否则,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模仿国外某种语言的语法,削汉语语言事实之足适国外某种语法史。 4、运用比较方法来探求汉语语法的特点,科学的做法应该是运用比较方法,而选择英

语法讲义:第一章 语法概说

第一章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学 (一)语法 1.语法的含义及其作用 (1)语法的含义 语法,是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的构造规律。 语言有三个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其中,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中的语素、词和固定短语以及现成话的集合,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而语法则是语言“建筑体”的建筑法则。 西方传统语言学认为,语法包括两个大的方面:词法和句法。 词法,主要涉及词的构成、词的分类和词形变化等内容。 句法,主要讨论短语和句子的构造规律。 不过,这个分类对于汉语语法来说,不完全合适。 首先,汉语的词法部分相对空虚:词没有完全的形态变化、语素构成词的方式不影响词的语法表现,词的分类也依据特定的句法环境来操作。所以,汉语的词法内容基本上比较单薄。 也正由于汉语的词的分类定性都必须依靠特定的句法环境来实现,所以,汉语语法有关词类问题的讨论总是要放到句法当中去进行,这样汉语的句法就比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句法范围要宽一些。 上述两点,正是汉语语法诸多不同于西方语言之处的亮点之一。 (2)语法的作用

研究语法,讲语法,那么语法的作用是什么?研究表明,语法的作用起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从说和写的角度来看,语法规定着人们怎样用词造句。 比如,汉语的“我看书”从排列的角度来看,可以有六种顺序, 我看书 书我看 我书看 看我书 书看我 看我书 但只有“我看书”是常态的,而“书我看”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是变式。其余几种排列方式都是不合法的。而这种排列顺序上的规则正是汉语语法规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可见,语法的法则在无形中制约了语言的使用。 b.从听、读、写的角度来看,语法指示人们怎样正确理解汉语的意义。 句子的意义是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所表达的,而不是词所表达的概念的简单相加之和,因而,要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除了要懂得句子中的词语的意思之外,还要懂得词语组合的语法手段对于句子语义内容表达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词语组合的语法手段(如汉语的语序和添加虚词)左右着句子语义内容的表述。 如: ①人类需要动物。 动物需要人类。 ②这本书看了三天。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课后题

1、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那为什么这种联系既经确定之后就不能随便改变?如何理解语 言符号的任意性? 答: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符号取决于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所谓“能指”,是指显示的事物,所谓“所指”,是指被代表的事物。例如交叉路口的红绿灯,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可以通行”,这个“禁止通行”和“可以通行”就是“所指”,红绿灯就是“能指”。语言符号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音表到与意义内容的结合并不依赖于因果关系,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每种语言都是约定俗成的习惯,因而必须承认每次结合都是偶然的,都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自然形成的习惯。同一种事物,每种语言都以不同的声音或文字来表示,这也是各种语言之所以不同的重要原因。如果音义结合不是任意的,而是必然的,人类语言就不会有什么不同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个人使用语言的随意性是完全不同的,一个符号进入符号系统之后,它就要受到该系统中其他成员的制约,必须按照某一语言的结构体系组成话语,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改变。 2、你是如何看待现代汉语形成中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答:(一)多元性的汉文化的起源 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代码,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汉语同汉文化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四个文化因素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重要的影响,多元性的汉文化的起源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原文化时期,汉文化是华夏民族和境内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综合体。从春秋延至秦汉,四方异族有的被中原统治者征服融合,有的流散他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与周围民族语言密切交流的复杂过程。属于长江文化的“百越”分布在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一直到云南,包括长江流域一带和中南半岛的一大片区域,在秦统一中国是,这些民族大部分成员,与中原人民共同组成了汉民族。中国北部边界地区为阿尔泰语系的人所管辖,因此阿尔泰与在汉语的一发力留下很多痕迹。 (二)具有统一作用的汉字 秦统一了汉字,使全国“书同文”,最终把我国黄河和长江两大文化中心统一起来。 (三)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 佛教传入中国,有史可考的是其大约在汉武帝征服西域之后,佛教文化自此融入汉民族文化,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国文化核心的一部分。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四声理论的建立2、书面语口语话倾向产生3、大量借词进入汉语词汇 (四)社会动荡带来的人口迁徙 3、现代汉语有几大方言区?答:1、北方方言区2、吴方言区3、湘方言区 4、赣方言区5客家方言区6闽北方言区7闽南方言区8粤方言区9晋方言区10平话方言区 3、有人认为汉语的语序重要,不同的语序会引起意义的变化。你是怎样看待汉语语序的价值的? 4、汉语的基本语法单位有哪些? 答:语素,词,短语,句子 5、怎么确定汉语的语法单位? 答:语法单位不能按音节来切分,应当按照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来切分。

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学》(华南师范大学)

第一章 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许慎。 2.《方言》的作者是扬雄。 3.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标志着汉语语法学的诞生,它 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汉语语法学史上的的第一座丰碑。P2 4.1924年黎锦熙出版了《新著国语文法》,他是汉语语法学的开创者。 P2 5.朱德熙的《语法答问》的问世,终于揭开了汉语语法特点的盖头。P3 6.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的方法是比较。P4 7.为什么研究汉语语法学会选择英语作为比较对象?P5--6 答:⑴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在语言类型上属于孤立语;英语则属于印欧语系,在语言类型上属于屈折语。 ⑵汉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英语则是使用范围最 广的语言。 8.现在汉语语法特点的原则是有无原则和价值原则。 9.什么是有无原则?P6 答: 所谓有无原则,是指某一语法特点为汉语所有,而为英语所无;或是为英语所有,而为汉语所无,那么这一语法特点就是汉语语法同 英语语法相区别的特点之一。 10.什么是价值原则?P7--8 答:所谓价值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价值原则的第一层意思是说,通过比较,根据有无原则筛选出来的语法特点,在特定语言中是系 统性的,而不是部分的。价值原则的第二层意思是说,通过比较, 根据有无原则筛选出来的语法特点,在语法系统中必须是举足轻重 的,影响全局的;由于这一语法特点的存在,对整个语法系统的基 本面貌有根本性的影响。 11.根据有无原则筛选出来的语法特点还必须经过价值原则的检验。P7 10.现汉语语法的特点是什么?P9、P21、P25 答:⑴汉语的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⑵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同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⑶述补结构是具有汉语语法特色的句法结构。 12. 汉语的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而是复杂的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关系。(见P10页的图) 13.汉语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与英语相比多了些什么?P11 答:⑴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谓语; ⑵名词可以做定语; ⑶动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主语、宾语;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理解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理解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理解 词与词组合构成句法结构.句法结构可以是词组也可以独立成句例如"他去香港"这个句法结构可以是主谓词组也可以单独成句.词组与句子的区别在"语法单位"一节已讨论过了.本章所涉及的"句法结构"(或"结构")若不用作句子与"词组"或"短语"同义. (注,本人在原文基础上用蓝字加注释,理解不一定对;令本人进行了文档结构编排,供学术研究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文库账号) 1句法结构的分类 1.1从内部组合的方式看 1.1.1基本结构 句法结构的基本类型有主谓、动宾、偏正、补充、联合五种.这五种类型体现了汉语的基本语法关系我们把它们叫作基本句法结构分别称为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补充结构和联合结构.

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陈述和被陈述关系.例如: 鲜花盛开身体好今天晴天门开了窗台上放着一盆鲜花 1.1.1.2动宾结构 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例如: 去北京是老师买一本写钢笔站着一个人 1.1.1.3偏正结构 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例如: A高尚的情操崇高理想南国风光春天般的温暖他的到来老人的孤独这部著作的出版 B都去很好应该去认真学习严格地训练慢慢地走 A组是"定语+中心语"(即为"定中关系")B组是"状语+中心语"(即"状中关系").

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之间有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例如: 打扫干净好极了走出来跑了两趟好得很听得清楚高兴得跳起来 1.1.1.5联合结构 结构内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它们之间有并列或选择关系.例如: 语言文学准确鲜明生动谦虚谨慎研究决定少而精 讨论并通过内容和形式今天或明天 1.1.2非基本结构 除了上述五种句法结构以外还有同位连动兼语紧缩等结构. 1.1. 2.1同位结构 结构内部两个成分从不同的角度复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例如: 英雄城南昌革命摇篮井冈山他们俩你自己雷锋同志赵坚医师工人周大勇

现代汉语复习

1.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2.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部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3.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4.动语:又叫述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 5.借代: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用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 6.词法:词的分类,词的构成和形态变化。 7.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语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 8.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分名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 9.层递: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这种辞格叫层递。 简答 1.举例说明愈发的抽象性和稳固性。 语法的抽象性指语法不管词、短语和句子的具体意义,而只管其中的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语法规则。例如∶“牛、太阳、飞机、春天、经济、势力”这些词的词汇意义各部相同,而语法形式和意义有共同点,即指它们有常做主语、宾语、定语的功能,能单独受数量短语的修饰,都有事物意义。又如“蓝蓝的天、善良的愿望、奔跑的羊群、火车的速度、一本书”,这些短语的具体意义不同,但是语法不管这些,只注意每个短语都是有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是定语性质不同的定中短语。 语法具有稳固性,这是说许多语法规则经历千百年而不变,旧的语法规则的变化和新的语法规则的产生都是比较缓慢的。例如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利用语序和虚词,从古到今都如此,主谓结构中主语和谓语是一前一后直接组合的,不用语法成分来连接,但是主语后头停顿处,有时可以出现语气词,这些结构特点也是古今一致的。又如在上古,名词可以做谓语,到了现代,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做谓语了,这可以看出酒规则虽有变化,但变化很缓慢。 2.汉语划分此类的标准是什么? 1)词的语法功能:词的分布功能,主要是指实词在语句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实词都能当句法成分,只是不同类的词会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例如,“太阳出来了”中“太阳”充当主语,“出来”充当谓语,虚词“了”不作语法成分。 2)词的形态:①构形形态,例如重叠,“研究”重叠为“研究研究”,“老实”重叠为“老老实实”,这是动词和形容词在形式和语法意义两个方面都不同的形态变化;②构词形态,例如加词缀,“凿”这个语素可单独成为动词,加词缀“子”构成另一个词汇意义不同的名词“凿子”,这个后缀“子”就是构成名词的构词形态。 3)词的意义: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等,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 例如“马、牛、羊”等的词汇意义各不相同,但可以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意义。

浙大远程教育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作业答案全集

语法修辞 1.“火车在广矛盾田野上蜿蜒前进,收过秋的田野,显露出疲惫的黄褐色。”应用了(C移就)辞格。 2.下列四组词中,一般能受“不”修饰的是(A 动词、形容词)。 3.下列短语中结构关系相同的一组是(D 走或留、书本钢笔)。 4.“虽然生活很艰辛,但活泼可爱的小女儿成了他的开心果。”用的辞格是(C 暗喻)。 5.“经过这次交流,使我们深切地理解了对方的苦衷。”一句里的语病是因为(C 成分残缺)引起的。 6.“知道那个不好消息后,心中的阴云就一天天变得厚重起来。”用了(D 借喻)。 7.下列单位中,可以是语素,也可以直接充当词的是(B 书)。 8.“倒装”这中现象只能出现(D 句子)单位中。 9.语体是(D 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与特定的社会领域相应的功能特征体系。)。 10.下列短语中,属于多义的是(C 我们要学习文件)。 A 去北京玩 B 你为什么这样说 C 我们要学习文件 D 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11.下列四组词中,词性相同的一组是(C )。 A 现在、已经 B 红、绿化 C 的、着 D 突然、忽然 解释:“突然”是形容词,除了做状语以外,还能作定语、谓语、补语。“忽然”是副词,只能做状语。 12.下列短语中与“买了一本”结构关系一致的是(D 写了一句)。 13.“线儿缝在军衣上,情意缝进我心里。”用了(A 拈连)辞格。 14.“揭露10家对华贸易友善的美国公司。”中的“揭露”使用不当的原因在于(C 感情色彩不妥)。 15.超常修辞一般不常见于下列(D 公文公告)语境中。 16.下列用了关联词,但不属于复句的是( A )。 A 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能忘却他心中的不快。 B 只有你来了,我们才可以出发。 C 因为下雨,车子也开不起来了。 D 他一来,会场的气氛就完全不同了。 17.词的语法功能是指词的(D 组合能力)。 18.下列四组词语中,用主谓式方式构成的有(C 肉麻)。 19.在下列语体中辞格应用频率和类型最丰富的应为(A 文学) 20.“他是我们村出了名的勤快人——一件衣服能穿一个月都不洗。”使用的辞格是(B 反语)。 21.下面句子中“看起来”应看作句子一般成分(而不是特殊成分)的是(C )。 A 看起来要下雨了 B 她看起来要倒下了 C 书一到手,他就看起来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