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流管理知识 2

物流管理知识 2

物流管理知识 2
物流管理知识 2

1.商流:物质资料所有权的转移,克服人的间隔、创造所有权价值,是一种非物理性的转移,体现买与卖的关系。

2.物流:物流则是物质资料的物理性移动,是克服场所间隔和时间间隔,创造场所效益和时间效益的活动。

3.物流活动包括物流作业活动和物流管理活动,物流作业活动包括运输(包括配送)、储存(包括保管)、装卸、加工(包括生产加工和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物流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4. 社会物流和企业内部物流的区别

项目企业内部物流社会物流

范围企业内部企业之间遍及整个社会

领域生产领域流通领域

规模微观物流宏观物流

特征一般不伴随有商流发生一般伴随有商流发生

物流创造的基本效用:1.时间效用(1)缩短时间:减少物流损失、降低物流消耗、增加物的周转、节约资金等.(2)弥补时间:弥补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的时间差.(3)延长时间:通过物流的储存、储备活动,有意识延长物流的时间,以均衡人们的需求。如粮食、棉花等农作物的储存。2.空间效用(1)从集中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例如中国是“世界工厂”(2)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例如农产品的收购、汽车零配件的生产与整车装配(3)从低价值生产场所流入高价值需求场所 3.形质效用在流通过程中,可以通过流通加工的特殊生产形式,使处于流通过程中的“物”通过特定方式的加工,将供应者手中所具有的形状性质改造成具有需求者所需要的形状性质的物资,创造物资的形质效用,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这也是物流创造加工价值的活动。

5.从物流在经济的运行角度可划分为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按物流服务对象角度可划分为企业内部物流和社会物流;从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角度可划分为国际(全球)物流、国内物流和区域物流;从物流活动的运作主题可划分为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1)第一方物流是由卖方、生产者或供应方组织的物流活动,核心业务是生产和供应商品,为了自身生产和销售业务需要而进行物流自身网络及设施设备的投资、经营和管理。(2)第二方物流是由买方、销售者组织的物流活动,核心业务是采购并销售商品,为了销售业务需要投资建设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设备,并进行具体的物流业务运作组织和管理。(3)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活动由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它是企业物流外包的产物(4)第四方物流是供应链的集成者,它与职能互补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一起组合和管理组织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出整体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6.商物分流是指商品流通中的两个组成部分——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一、原因:资金流和实物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表现形式:1、购销方式引起的商物分流形式、预购、赊销和分期付款,2、结算程序引起的商物分离形式,信汇、电汇、托收承付及三角结算等,3、期货市场形成的商物分离形式4、其他方式形成的商物分离形式,有些特殊商品只有商流,没有物流。例如,房屋、土地等的交易。

7.运输(P67),二、运输的特征1、运输联系的广泛性2、运输不创造新的产品,提升被运输的货物的价值3、运输生产的非实体性,4、运输生产的连续性,对物流规划的要求5、各种运输方式产品的同一性6、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替代性较强。

8.运输的重要性:1.运输是物流主要功能之一 2.运输是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3.运输可以创造创造“场所效应”4.运输是社会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中介、纽带和桥梁,5.运输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源泉.(利润=收入-成本减少成本可提高利润)运输成本是物流总成本中最大的项目9.JIT(Just-in-time)是最先由日本丰田公司采用的“零库存”管理方法,力求使物流系统维持在一个最低的库存水平,甚至是库存为“零”。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对运输成本,而且对于运输服务的时间性要求都很高。

10.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1、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2、减少动力投入3、发展社会化运输体系4、尽量发展直达运输5、配载运输6、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7、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

11.商品储存的功能:1.调节供需的功能(时间效用)2.调节运输的功能3.商品保管的功能4.监督控制的功能5.配送的功能6.节约物资的功能

12.商品储存的原因:1、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间隔;例如粮食的生产和消费2、商品从生产到消费在空间上有分离,在进行运输转移时,要有一部分商品在中途停留,形成途中储存;3、为了适应销售的需要,在商品进行销售之前,需要对商品进行加工、编配、整理、分类等,也需要有一定的加工储存;4、为了防备战争的突发、自然灾害等以外事故的发生,对涉及国计民生的商品要有一定的备用储备。

13.仓储管理的作用:1、仓储管理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组成部分;2、仓储管理是保证在库物品使用价值的重要手段;3、仓储管理是企业经济核算的依据。仓储管理的基本任务:1、合理组织收发,保证收发作业准确、迅速、及时,使供货单位及用户满意;2、采取科学的保管方法,创造适宜的保管环境,提供良好的保管条件,确保在库物品数量准确、质量完好;3、合理规划并有效利用各种仓储设施,搞好革新、改造,不断扩大储存能力,提高作业效率;4、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仓储设施、库存物品和仓库职工的人身安全;5、搞好经营管理,开源节流,提高经济效益。

14.仓储作业的特点:1、作业过程不连续2、作业量不均衡3、作业对象复杂4、作业范围广泛。仓储作业流程:1、进货(入库)包括接运验收、进货检查和入库。a.进货商品与进货清单核对(质量核对、数量核对);b.将商品存放在暂存区并申请进货检查;c.将检查合格的商品搬运到指定存放区,不合格的商品退货;d.登记入帐,记录存放位置;2、保管,包括数量管理、质量管理和流通加工a、定期盘点,保持正常的库存记录;

b.分类保管;

c.控制保存条件;

d.把握库存物在库时间;

e.按客户的要求进行包装作业。3、出库,包括备货、分拣包装、货物核对 a.根据客户订单备货;b.备货品与客户订单核对(商品号、数量、客户);c.根据不同配送对象分拣包装;d.制作发货单、运送单等单据;e.发货后登记。15.仓库的选址:1.考虑的因素:客户条件、自然地理条件、运输条件、用地条件以及法规制度条件2.选址的类型:a.以市场定位的仓库b.以制造定位的仓库c.中间定位的仓库

16.储存合理化的要求:a.质量标志 b.数量标志c.储存时间标志 d.储存结构标志e.储存分布标志f.储存费用标志;储存合理化的措施:1.进行商品库存分类管理2.采用先进先出的作业方式3.提高储存密度,提高仓容的利用率;

17.包装:所谓包装,是为保护商品、促进销售而施加的利用包装材料器具进行的封闭性保护。

包装的功能:1.保护功能(防止物品的破损变形,发生化学反应,有害生物对物品的影响)2.物流功能(便于运输、便利装卸及便利储存)3.便利功能(便于消费者了解、携带、保存和使用商品)4.促销功能5.其它功能(定量功能——形成基本单件等)

18.装卸:在同一地域范围内以改变“物”的存放、支承状态的活动称为装卸,改变“物”的空间位置的活动称为搬运,两者全称装卸搬运;装卸活性(P78).

19.流通加工是流通过程中的加工活动,是为了方便流通、方便运输、方便储存、方便销售、方便用户以及物资充分利用、综合利用而进行的加工活动。

流通加工和一般生产加工比较

比较项目流通加工一般生产加工

加工对象进入流通过程的商品,具有商品属性原材料、零配件及半成品(非最终产品)

加工内容简单加工复杂加工

加工目的方便流通、运输、储存、销售、用户以及物资充分利用创造物资的使用价值,使其成为人们所需要的商品

所处领域处在流通领域,由流通企业完成处在生产领域,由生产企业完成

20.配送是指对局域范围内的客户进行的多客户,多品种,按时联合送货活动配送的要素:1.集货2.分拣3.配货4.配装5.配送运输6.送达服务7.配送加工;配送的作用:1.对于企业的作用;a.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扩大销售,扩大市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b.可实现零库存经营,大大降低经营成本c.促进企业经营水平的提高2.对于广大用户来说,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3.配送提高了物资利用率和库存周转率,4.配送完善了干线运输中心的社会物流功能体系5.配送对于整个社会和生态环境来说,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配送流程:进货-储存-分拣-配货-分放-配装-送货-送达.

21.逆向物流是与正向物流,即产品的生产——消费方向相反的物流活动。逆向物流包括回收物流、废弃物流和返品物流。逆向物流的驱动因素:1.政府立法2.日益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3.新的分销渠道4.供应链中的力量转移,返品物流指产品出厂经储存、运输过程中损坏及消费需要变化等多种原因而退回企业的产品。废弃物流是通过销毁、填埋等方式处理无明显使用价值的废料的过程为废弃物流。

回收物流是废旧物资通过一定的手段回收、加工,重新投入使用所经过的一系列的流动过程。

22.生产物流特点:1.主要功能要素的特点:一般社会物流的功能主要要素是运输和储存,而企业生产物流主要功能要素则是搬运活动,2.物流过程的特点:企业生产物流是工艺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性,可控性及计划性很强;3.物流运行的特点:运行具有极强的伴生性,不能形成独立的系统23.MRP基本原理:由主生产进度计划(MPS)和主产品的层次结构逐层逐个地求出产品所有零部件的出产时间、出产数量。MRP的基本任务是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开展的依据是主生产计划.MRP的不足:没有平衡需求与供应,也没有验证供应是否满足了需求。MRPⅡ的基本思想:基于企业经营目标制定生产计划,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进行生产。实现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企业管理方面的集成。ERP(企业资源计划)除了包括和加强了MRPⅡ各种功能之外,更加面向全球市场,功能更为强大,所管理的企业资源更多.

24.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上存在的一种需求波动逐渐放大的现象,这是由于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信息扭曲使需求波动逐级放大,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很像一根甩起的赶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产生牛鞭效应的主要原因:1.需求预测误差2.环境变异3.短缺博奕4.缺少协作5.库存失衡6.提前期7.需求信息扭曲.解决牛鞭效应的方法:1.实现信息共享2.提高预测的精确度3.业务集成4.订货分级管理5.合理分担库存6.缩短提前期7.采用业务外包8.建立伙伴关系。

25.EAN条形码是我国通用商品条形码,包括前缀码(3位数字)、制造厂商代码(4位数字)、商品代码(5位数字)、校验码(1位数字)。

26.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27.第三方物流是指有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具有的优势:1.具有专业水平和相应物流网络 2.拥有规模经济效益3.有助于减少资本投入4.资源优化配置5.第三方物流公司拥有信息技术。

28.供应链是指以物资产品为核心、以产品的制造支持、装配或筹集以及产品分销等运作为主要内容,由包括核心企业、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分销商、用户、用户的用户等多个单元组成的,以低成本更好质量满足最终用户对最终产品的需求为目的、多层次多功能的有机结合体。29.供应链的特点(基本要点):1.供应链都是以物资为中心:单一产品的产、供、销,多个产品的集、存、分。2.供应链是一种联合体,包括结构的联合和功能的联合3.供应链都有一个核心企业4.供应链都必然包含有上游供应链和下游供应链5.供应链都有一个整体的目的或宗旨

30.供应链管理的特征:1.牵涉的企业很多2.各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与供应链利益最大化相抵触3.各个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供应系统4.有的企业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31.商物分离说:所谓商物分流,是指商品流通中的两个组成部分——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

一、原因:资金流和实物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表现形式:1、购销方式引起的商物分流形式(预购、赊销和分期付款)2、结算程序引起的商物分离形式(信汇、电汇、托收承付及三角结算等)3、期货市场形成的商物分离形式4、其他方式形成的商物分离形式(有些特殊商品只有商流,没有物流。例如,房屋、土地等的交易).物流的森林说:由美国学者提出,认为物流整体效应如同森林。物流过程包括一系列活动,如运输、储存、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等等。在物流过程中不是单纯追求各种功能要素优化,而更主要的是追求整体效果最优化,将各个分功能有机联系起来,追求总体效果最优。

32.ABC分级管理法作用:1、压缩总库存量;2、解放被占压资金;3、使库存结构合理化;4、节约管理力量,ABC分级管理法的一般步骤:1、收集数据:主要包括平均库存量,单价等;2、处理数据。

33.影响库存商品变化的外部因素:1.自然因素(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日光、雨露尘土杂物、虫鼠雀害、自然灾害等)2.人为因素a.保管场所选择不合理b.包装不合理c.装卸搬运不合理d.堆码不合理e.违章作业3.商品的储存期2、减少商品质量变化的措施:1.控制和调节库房温、湿度;

a.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

b.密封

c.吸潮。2.金属商品的防锈和除锈3.库存商品的防虫害方法。

34.库存与储备的区别:1.库存明确了商品停滞的地点,即在仓库中,而商品储备所停滞的地理位置远比库存要广泛的多2.储备是有目的的主动的,而库存可能不是有目的的,有可能完全是被动的。

35.流通加工的作用:1、方便流通,包括方便运输、方便储存、方便销售、方便用户,举例:金属公司对钢板的裁剪2、提高生产效益,也提高流通效益;3、不仅方便用户购买和使用,还降低了用户成本。4、提高加工效率及设备利用率;5、充分发挥各种运送手段的最高效率;6、可实现废物再生、物资充分利用、综合利用,提高物资利用率;例如:集中下料7、改变功能,增加商品价值,提高收益。

36.包装材料:1、纸质包装材料(应用最为广泛,品种最多,耗量最大;防潮、防湿性较差)2、木材包装材料3、草制包装材料4、金属包装材料

5、纤维包装材料

6、陶瓷与玻璃包装材料

7、合成树脂包装材料

8、复合材料包装材料。

37. POS 系统的特征:1.单品管理、职工管理和顾客管理2.自动读取销售时点的信息3.信息的集中处理4.连接供应链的有力工具;应用POS 系统的效果:1.作业水平提高a.收银台业务省力化b.数据收集能力大大提高2.店铺营运水平提高a.店铺作业的合理化b.店铺营运的效率化3.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a.资本周转率提高b.商品经营效率化。

38.GPS 的物流功能:1.实时监控功能2.双向通讯功能3.动态调度功能4.数据存储、分析功能5.货物跟踪功能.GPS 在物流领域的应用:1.用于汽车自定位、跟踪调度2.用于铁路运输管理3.用于军事物流。

39.物流的经济价值:1、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支撑作用,2、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增长(1)现代物流业成为某一地区的主导产业,从而带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2)由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形成的各种等级的物流中心成为地区大小不一的增长极,通过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带动有限地区内经济增长(3)由物流中心和物流和物流基础设施线路形成的区域性物流网络形成的区域性物流网络形成地区发展的“点…轴”开发效应。

3、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及实现企业竞争战略 降低物流成本可形成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为了实现争夺市场和降低成本的双重目标,要求企业通过提高及及时减少库存以降低成本,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

4、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和增加消费者剩余 例如:联邦快递公司

40. 主要运输对象比较 仓储功能与设备

41.商品储存正反两方面的作用:1、积极作用 (1)储存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在物流系统中,运输和储存是并列的两大主要功能,被称为物流的两大支柱(2)储存是社会物质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3)储存使物资在效用最高的时候发挥作用(4)储存是创造“第三利润源”的重要领域之一

2、消极作用 (1)储存要产生相应的固定费用支出和可变费用支出(2)储存占用资金及资金利息,造成一些机会损失(3)储存会造成库存物的有形和无形损耗(4)储存的各项费用支出是降低企业效益的因素。据统计,在企业运营中,储存占用的费用达到40%——70%的高比例。

42.案例 可口可乐的包装管理 (仅供参考)

包装的分类:1.按包装在流通中的作用分类分为商业包装(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2.按包装的适用广泛性分类分为专用包装和通用包装3.按包装容器分类分为硬包装和软包装;包装袋、包装箱、包装盒、包装瓶、包装罐等;固定包装和可拆卸包装;一次性包装和多次周转包装)包装容器:1.包装袋(集装袋——盛装重量1吨以上,适合装运颗粒状、粉状物品,一般运输包装袋——盛装重量0.5—100公斤,主要包装粉状、粒状和个体小的物品,小型包装袋——盛装重量很小,适合液态、粉状、块状和异型物等)2.包装盒(介于刚性和柔性包装之间,整体强度不大,包装量也不大,不适合做运输包装,适合做商业包装、内包装,包装块状及各种异型物品)3.包装箱(瓦楞纸箱;木箱;塑料箱;集装箱)4.包装瓶(属刚性包装,包装量一般不大,适合美化装潢,主要做商业包装、内包装使用。主要包装液态、粉状货)5.包装罐(小型包装罐——销售包装、内包装;中型包装罐——化工原材料的外包装、运输包装;集装罐——适合液体、粉状及颗粒状物品包装)。包装技术:1.防震保护技术(1.全面防震包装方法

2.部分 防震包装方法

3.悬浮式防震包装方法)2.防破损保护技术(1.捆扎及裹紧技术2.集装技术3.选择高强度保护材料)3、防锈包装技术(1.防锈油防锈蚀包装技术2.气相防锈蚀包装技术)

4.防霉腐包装技术

5.防虫包装技术

6.危险品包装技术

7.特种包装技术(1.充气包装2.真空包装3.收缩包装4.拉伸包装5.脱氧包装)包装标准化及合理化:1.实行包装标准化的意义(1.便于提高包装生产率2.便于识别、使用和计量3.节约包装材料4.保证包装质量5.有利于产品走向国际市场6.有利于包装的回收复用,包装标准化是对产品的包装类型、规格、容量、使用的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和结构造型、印刷标志及产品的盛入、衬垫、封装方式、名词术语、检验要求等加以统一规定,并贯彻实施的政策和技术措施)2.物流中的主要包装标准(我国的现状:还未建立起完善的物流标准化体系,国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发布了一系列国际包装标准)3.包装合理化(1.防止包装 不足2.防止包装过剩3.从物流管理的角度,用科学方法确定最优包装)包装发展趋势:1.采用标准化单元货载尺寸和运输包装尺寸;2.包装大型化;3.包装机械化;4.绿色包装。

(该资料有不全的地方,还请见谅!!能力有限,敬请关照) 功能要求

设备类型 存货、取货 货架、叉车、堆垛机械、起重运输机械等 分拣、配货 分拣机、托盘、搬运车、传输机械等 验货、养护 检验仪表、工具、养护设施等 防火、防盗 温度监视器、防火报警器、监视器、防盗报警设施 流通加工 所需的作业机械、工具 控制、管理 计算机及辅助设备等 配套设施 站台(货台)、轨道、道路、场地

运输方式

主要运输对象 铁路 采掘行业、重工业制造、农产品等的中、长距离

运输

公路

中间产品和轻工产品制造、批发商之间的配送等 水路 矿产品和基本散装商品、化工制品、某些农产品

等的大批量运输

航空 贵重、急需或时间性要求很强的小批量货物和邮

政运输

管道 单向、定点、量大的流体状货物运输

物流管理基本知识

物流管理基本知识 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 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 2、物流的价值: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加工附近价值。 3、现代物流的构成要素:输送、保管、流通加工、包装、装卸、信息等六要素。 4、现代物流的作用: A、物流保障再生产过程; B、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给客户以尽可能好的物流服务; C、提高效益,增加销售和盈利; D、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 5、物流管理:是指为了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 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6、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 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 7、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价格在合适时间和地点 提供给客户。 8、我国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在以下方面:信息化、自动化、智 能化、集成化。 9、供应链:是围绕一个核心企业,对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资金流、 信息流进行整合,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有关中间商等各方链接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网络。 10、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的四个领域:供应、生产、物流、需求。 11、供应链的四个流程: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信息流通、资金流通。 1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的特点: A、物流和物流业大大扩展; B、信息量大大增加,透明度提高; C、物流网络规划能力增强,物流作业精细化; D、物流过程高度协调。 13、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提高整个供应链运行速度、效益及附加值,为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贸易伙伴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目标。 14、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15、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A、合同承包; B、个性化服务; C、多样化、复杂性、随机性; D、规模化、专业化;

物流管理知识点

物流管理知识点----骏 1.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在实际运作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物流的基本职能: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保管、流通加工、配送、废旧物的回收与处理、情报信息。 3.流通加工: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4.物流信息加工:对于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象、数据、文件等进行收集、整理、储存、加工、传输和服务的活动。 5.物流的发展过程:物流初级阶段、物流开发阶段、物流现代化阶段。 6.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扩大化、一体化、社会化、系统化、现代化、合理化。 7.物流的性质:物流的生产性、物流管理的二重性物、流职能的独立性 8.物流的特点:价值服务性商流的比较社会主义市场下的物流。 9.商品流通的一般过程:商流物流资金流 10.物流的作用: (1)物流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工商企业经营中,物流的作用完成企业主营业务,并降低经营成本。物流企业经营中,物流的作用表现为创造经营利润。(2)物流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联系纽带。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好像人体中的动、静脉系统,即起到物质资源的循环作用。在特定条件下,物流还可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其表现为可以支撑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3)物流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物流起到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作用,甚至还可以帮助国家抵抗区域性经济危机。 11.系统分析:就是利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分析和确定系统的目的、功能、环境、费用与效益等问题,抓住系统中需要决策的若干关键问题,根据其性质和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掌握可靠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若干可行方案,通过模型进行仿真试验,优化分析和综合评价,最后得出完整、正确、可行的综合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 12.系统分析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出并比较各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形成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 13.系统分析的特点:以整体为目标、以特定问题为对象、运用定量方法、凭借价值判断 14.物流系统分析:综合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对物流系统的目的、功能、环境、费用和效益进行充分的调研、收集、比较、分析和数据处理,建立若干替代方案和模型,对各种方案和模型进行比较和分析,寻求使物流系统整体效益最佳和有限资源配备最佳的方案,为决策者最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信息。 15.物流系统分析的五个基本要素,即:目的、代替方案、模型、费用和效益、评价基准。 16.物流系统分析的准则:物流系统内部与物流系统环境相结合(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相结合)、子系统效益与整个系统效益相结合(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17.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点:系统分析工作漫长;想象力、经验和判断依然重要;解决问题的容易部分;以经济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对全部可选方案进行比较;有效的方案才是最佳的方案。 18.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材料的总体名字。包装也包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进行的操作活动。

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什么课程

主干课程:物流概论、物流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采购项目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国际物流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采购过程演练、运输实务、仓储管理实务、物流配送中心设计、国际物流实务、成功学、创新学、素质拓展训练等 1、物流数学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微积分常识,物流中的概率与统计基础(数据搜集与整理,数据分布特征描述,概率与概率分布概述),预测技术(时间序列分析,一元回归分析),物流中的运筹学(图与网络分析概要,CPM,PERT,简单的运输优化问题)。 2、物流英语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必修课程,由以下主要部分组成:物流与供应链概述,采购与供应,仓储,生产计划与库存控制,运输与配送,物流信息系统,客户服务,常用物流单证与文件,物流英语常用词汇与术语等。 3、物流基础 本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课程。是为了培养自学考试应试者物流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运用能力而设置的基础课程。 主要介绍物流在经济活动与组织中的作用、物流与客户服务的关系、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采购与物流管理、生产计划、库存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全球物流、物流组织与企业管理、物流与供应链未来发展的趋势等基本理论、基本原则、知识点进行描述。重点介绍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最新物流管理理念与最新

技术,深入结合中国物流发展现状,进行物流在中国发展现状、政策法规、特殊规律、原则和形式规范等常识性知识的介绍。 4、物流企业会计 本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达到物流基层管理人员要求的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标准。 5、物流信息技术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课程,主要介绍: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信息与网络安全);物流管理过程中应用到的信息技术(包括:物流信息标识技术;物流信息采集技术;物流信息交换技术;空间数据管理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包括:自动化搬运设备,自动化仓库,运输优化调度和车辆配载,仓库管理系统(WMS),物流仿真,MRP,ERP,VMI/CMI,CPFR等);电子商务(包括;电子商务下物流的内容和过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案例分析);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化。 6、物流案例与实践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的专业课程,从行业的角度对物流运作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分为四部分:制造业物流案例与实践、零售业物流案例与实践、第三方物流案例、其他行业(医药、图书、邮政)物流案

物流基础知识介绍

物流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1、物流从涉及的领域和使用价值来分,可以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2、物流管理中的柔性化是为了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而提出的。 3、物流管理的目标主要由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和产品质量这六个部分组成。 4、在内容上,可以把物流技术大致概括为硬技术和软技术两个方面。 5、包装技术主要包括包装方法、包装设备和包装材料三个部分。 6、常见的供应链管理方法有6R和ECR两种。 7、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有法律制度、行政命令、业内标准化和商业习惯四部分。 8、物流系统的首要目标是服务性。 9、物流系统分析方法主要有数学规化法、系统分析法、系统仿真法和统筹法四个方法。 10、运输按其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可以分为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 11、仓库按其用途可以分为自有仓库、公共仓库、营业仓库、保税仓库和保税堆货场。 12、实现仓储合理化的途径有ABC控制法、先进先出法、储存定位、加速总周转、监测清点方式、集中库存和提高仓容利用率共7种方法。 13、物流配送中心按经济功能标准分为销售配送中心和供应配送中心。 14、装卸搬运按装卸搬运对象可以分成单件货物装卸、散装货物装和集装货物装卸三种。 15、包装的自然功能有保护功能和方便功能两大功能。 16、有一种特殊的包装技术,也就是防虫包装技术,它一般分为五种,收缩包装、拉伸包装、充气包装、真空包装、脱氧包装等五种。 17、物流标准化种类按其定义分为物流软件标准和物流硬件标准。 18、所谓“5S”包含服务性、快捷性、面积和空间、库存控制和规模适当化五个方面。 19、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领域,需求、供应、生产计划和物流。 20、运输按作用分集货运输和配送运输。 【名词解释】 1、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2、宏观物流:又称为社会物流或国民经济物流,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区域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物流活动。具体地说,他又包括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和部门物流三种形式。 3、物流成本: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4、供应链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5、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6、仓储管理:对库存物品和仓库设施及其布局等进行规划、控制的活动。 7、配送中心: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 8、流通加工: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栓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9、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 10、物流管理: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怎么学习及运用物流管理知识

物流管理的定义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物流的概念 解释一: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物流构成:商品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 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解释二: 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解释三: 物流中的“物”是物质资料世界中同时具备物质实体特点和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流”是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有其限定的含义,就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相对于地球而发生的物理性运动,称之为"位移"。流的范围可以是地理性的大范围,也可以是在同一地域、同一环境中的微观运动,小范围位移。“物”和“流”的组合,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运动基础上的高级的运动形式。其互相联系是在经济目的和实物之间,在军事目的和实物之间,甚至在某种社会目的和实物之间,寻找运动的规律。因此,物流不仅是上述限定条件下的“物”和“流”的组合,而更重要在于,是限定于军事、经济、社会条件下的组合,是从军事、经济、社会角度来观察物的运输,达到某种军事、经济、社会的要求。 解释四: stream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化学或物理变化的物料常常以气态或液态参与生产过程,并以管道输送,这样参与过程的原料、中间产物、产品等称为物流。在连续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加入或排出的固体物料也可称为物流。 物流管理主要有4个特点 (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3)以信息为中心;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物流管理(L o g i s t i c s M a n a g e m e n t)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物流管理主要有4个特点 (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3)以信息为中心; (4)重效率更重效果。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 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

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系统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装卸费用的上升。因此,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3个层次。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那时叫做实物配送管理协会,而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则叫做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在这个初级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成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去迎合客户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内去实现资源最优化使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准确地说,这个阶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现,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库存管理。物流经理的职位当时也不存在,有的只是运输经理或仓库经理。

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 1、物流概论 主要介绍物流在经济活动与组织中的作用、物流与客户服务的关系、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采购与物流管理、生产计划、库存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全球物流、物流组织与企业管理、物流与供应链未来发展的趋势等基本理论、基本原则、知识点进行描述。重点介绍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最新物流管理理念与最新技术,深入结合中国物流发展现状,进行物流在中国发展现状、政策法规、特殊规律、原则和形式规范等常识性知识的介绍。 2、物流企业会计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方法,达到物流基层管理人员要求的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标准。 3、物流系统与信息技术 主要介绍: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信息与网络安全);物流管理过程中应用到的信息技术(包括:物流信息标识技术;物流信息采集技术;物流信息交换技术;空间数据管理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包括:自动化搬运设备,自动化仓库,运输优化调度和车辆配载,仓库管理系统(WMS),物流仿真,MRP,ERP,VMI/CMI,CPFR等)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化。 4、仓储与库存管理实务 课程内容包括:库存管理概述,需求预测,库存控制系统,库存控制的定量分析方法与模型,生产物料控制、生产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综合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MRP及MRP系统中的库存管理,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与控制,库存管理绩效与标杆管理等。 5、采购实务 主要介绍采购战略、采购需求确定、供应商选择与管理方法、采购价格确定、采购谈判、采购合同制订、采购质量保证与采购绩效评估等基本理论和方法。该课程的考核目的是检验考生掌握本课程基本知识情况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 物流采购中的实际问题,从事采购与供应管理的能力。 6、运输管理 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物流运输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运作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物流运输概述,物流运输基础,物流运输组织,物流运输选择与决策,运输成本、绩效和价格管理以及物流运输商务管理。 7、仓储实务 主要内容包括:仓储管理综述;仓储管理流程;仓储作业管理;仓储设备;仓库规划与布局;仓储作业成本管理;现代仓储管理技术;冷库库房管理;仓储法律法规。内容涵盖物流基层管理人员和中高级物流师所应了解和掌握的基本仓储管理知识和现代仓储管理理论。 8、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是组织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在不同国家内流动的活动。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扩展,是跨国界的商品的空间转移。本课程首先对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国际物流与区域物流、国际物流方式、设施、技术、物流的标准化、物流成本

物流管理知识点

物流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物流: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物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东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物流管理: 为达到既定的目标,对物流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物流与运输的关系: 1、物流与运输是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物流是一个系统,运输是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或者说子系统。 2、运输是实现物流目的的手段。在保证物流目的实现的前提下,运输距离越短越好。现代物流对于服务的要求可以用5R(5个“合适”)来表示,即将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送达合适的地点。 3、传统的运输活动、运输管理重视的是运输本身的合理化,并没有将其同物流系统整体的合理化结合在一起。 4、物流管理是运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流概念和物流管理都是现代运输网相当完善以有才出现的,他们对应着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完善运输化的阶段。 5、货物运输系统正在逐渐融为社会物流体系额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6、交通运输与社会生产的物流结构是相互影响的。物流结构的变化对运输体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运输业的进步则更是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物流体系的变化。 物流的三要素: (1) 流体。流体是指物流中的“物”。物流中的“物”都要经过运输等形式实现空间的转移。因此总的来说,“物”是处于不断流动状态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是流体的两个基本属性,社会属性是指其所体现的价值,以及生产者、采购者、物流作业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各种关系。自然属性是指其物理、化学、生物属性。(2) 载体。载体是流体借以流动的设备和设施。载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盛载并运送流体的设备,如车辆、飞机等装卸搬运设备;另一类是指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港口等。(3) 流向。流向是指流体从起点到终点的流动方向。三者缺一不可! 物流经济学说: 物流学科产生的基础: 现代物流的特征: 1、系统化。 2、总成本最小化。 3、信息化。 4、技术手段现代化。 5、服务社会化。 6、管理专门化。 7、电子化。 8、快速反应化。 9、网络化。10、柔性化。11、标准化。

物流基本知识结构.

物流基本知识结构 物流是现代社会赖以存在的基本经济活动之一,被喻为“第三利润源泉”;谁掌握了物流,谁就掌握了市场。 第一节物流定义 按照目前被普遍认同的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85年所下的定义:“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换句话说,物流是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存货的流动和储存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是若干功能协调运作的过程,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的过程。总之,物流是一个规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物流相应的基本活动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等。 第二节物流的理念 具体来说,物流的基本理念包含如下一些内容: 1.物流是制造商的产品工艺流程通过物料采购和实物分配这两个功能性活动分别向其供应商和客户两个方向的纵向延伸所构造的一体化供应链,因此,物流也是以制造商为中心即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信息流协调供应商和客户行为的协作性竞争体系或市场竞争共同体,物流企业是服务供应商。2.物流管理的核心是在供应链中流动的存货。所以物流管理在本质上是对存货资产的管理。这是企业理解物流体系,把握物流过程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企业存货的价值占企业资产总额的25%左右,占企业流动资产的50%以上。因此,控制存货的数量,形态和分布,提高存货的流动性就成了企业可追求的“第三利润源泉”。所以也有学者从企业资产运营的角度,把物流解释为是对供应链中各种形态的存货进行有效协调、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因此,物流企业必须为制造商的存货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3.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因此,从客户服务的角度来说,也有学者把物流定义为:要以正确的成本(right cost)和正确的条件(right condition),去保证正确的客户(right customer)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和正确的地点(right location),对正确的产品(right goods)的可得性,即物流的6Rs概念。所谓产品的可得性,就是在客户想要得到产品时可能面临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问题。实际上,产品的可得性不仅是对物流系统功能评价的首要指标,也是物流系统优化的最主要目标。 4.存货资产必须在运动中创造价值而又不能不包含必要的停顿,因此物流管理的两个最主要的范畴,也是对产品的客户可得性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而存货维持成本则要占物流总成本的37%左右。所以,许多人也常把物流等同于一般的仓储和运输业务。 5.存货资产的移动是由许多功能性活动共同参与并逐步完成的。正是这些功能性活动构成了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块。所以,任何能够提供这些功能服务的企业都可以作为物流业者加入到物流产业中去。物流服务具有可传递性。 6.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物流系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故把波特教授有关《竞争战略》“价值链”的概念引入物流的系统管理,形成了“供

《物流管理专业技能》考试大纲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2018年 对口中职学校自主招生三二分段选拔考核《物流管理专业技能》考试大纲 一、依据与目的 本考试是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物流类专业学生三二分段转段进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入学考试而制定的。其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是否达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考核学生对物流基本业务操作、物流市场营销应用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学习物流管理专业提供依据。 二、测试项目 三、测试内容 (一)货物知识应用(50分) 1. 认识货物的分类与编码、计量与检测; (1)货物分类常用方法(按照装运要求的分类、按货

物装卸搬运方式的分类、按货物品名的分类等)。 (2)货物代码的编制原则、编制方法、货物条码的种类、物流领域常用条码等。 (3)计量与检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认识货物性质和影响货物质量的因素; (1)认识货物的基本性质。 (2)影响货物质量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考察对生产过程(原材料、生产工艺等)、流通过程、使用过程中影响货物质量的因素。 3. 认识保障货物质量的技术与手段; (1)货物质量保证措施,包括提供合格的产品、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检验(测)、试验、包装、运输、交货等。 (2)保障货物质量的基本手段。 4. 了解常见的普通货物及特性货物; (1)了解常见的普通货物的分类、性质特点、包装、运输与保管等。 (2)了解特性货物的分类、性质特点、包装、运输与保管等。 (二)物流基本业务操作(50分) 1. 掌握运输作业模块的技能; (1)运输费用与成本核算:内容包括运输成本核算、运输费用计算等。 (2)运输组织:内容包括车辆调度、车辆配装与配载、运输方式选择、容重配装等。 (3)运输单据缮制:内容包括各种形式的运输单的审核与填写。

怎么学习及运用物流管理知识

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物流的概念 解释一: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物流构成:商品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 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解释二: 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解释三: 物流中的“物”是物质资料世界中同时具备物质实体特点和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流”是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有其限定的含义,就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相对于地球而发生的物理性运动,称之为"位移"。流的范围可以是地理性的大范围,也可以是在同一地域、同一环境中的微观运动,小范围位移。“物”和“流”的组合,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运动基础上的高级的运动形式。其互相联系是在经济目的和实物之间,在军事目的和实物之间,甚至在某种社会目的和实物之间,寻找运动的规律。因此,物流不仅是上述限定条件下的“物”和“流”的组合,而更重要在于,是限定于军事、经济、社会条件下的组合,是从军事、经济、社会角度来观察物的运输,达到某种军事、经济、社会的要求。 解释四: stream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化学或物理变化的物料常常以气态或液态参与生产过程,并以管道输送,这样参与过程的原料、中间产物、产品等称为物流。在连续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加入或排出的固体物料也可称为物流。 物流管理主要有4个特点 (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3)以信息为中心; (4)重效率更重效果。 解释五: (1)日本综合研究所,《物流手册1981》中的物流概念:“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知识点整理范本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知识点整理

阅读指南:(由于涉及排版问题,如需打印请删除该部分) 1、你不努力一把,都不知道什么是绝望。 2、个别知识点做了简化,一方面确实需要简化,一方面不知道要怎么考。 3、涉及计算的知识点还请仔细阅读课本复习例题。 4、知识点如有遗漏,或知识点内容仍不全面,或内容有误,请及时反馈给我修正和补充。 第一章 1、(名词)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 2、(名词)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传统企业各部门之间,特定企业不同部门之间,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传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协调活动,其目的是改进个别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各环节长期的经营绩效。 3、(简答)关键性物流活动与支持性物流活动:

4、(简答)物流活动与营销活动和生产/运作活动的关系 营销主要负责市场调查、促销、销售队伍管理和产品组合,创造产品的“占有”价值。 生产/运作则关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创造产品的形态价值,主要职责包括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和调度、工位设计、产能计划、维修保养作业要求和标准。 物流关注的是那些赋予产品或服务时间和空间价值的活动。 边缘活动是由于人为地将企业活动分割给若干独立的职能部门负责,要实现部门间协调,需要建立促进部门间合作的机制和鼓励措施 第二章 5、(简答)物流战略的目标: ①降低成本:战略实施的目标是将与运输和存储相关的可变成本降到最低。 ②减少资本:战略实施的目标是使物流系统的投资最小化。 ③改进服务:战略一般认为企业收入取决于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 6、(简答)物流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物流决策三角形): ①库存决策战略:库存水平、库存分布、控制方法 ②设施选址战略:设施的数量、规模和位置,指定各存储点的供货点,将需求分派给各存储点或供货点,自营仓储/公共仓储 ③运输战略:运输方式,运输路线/时间表,运输批量/合并运输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前言、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第一章物流基本概念 第二章物流基本活动 第三章物流管理 前言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电子商务是通过因特网进行商务活动的新模式,它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一身,物流虽然包含在电子商务之中,但是人们对电子商务过程的认识却往往只局限于信息流、资金流的电子化、网络化,而忽略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 在电子商务中,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高低已成为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可以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使得货物运输配送更快捷、高效,从而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一章物流基本概念 1 物流的定义 当前国内外对物流定义很多,它们各有侧重,有的偏重物流系统组成,有的强调物流功能要素。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定义为: 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 2 物流的分类 物流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 如果采用第二种分类方法,则物流可被划分为: 1) 社会物流 社会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它是一个整体的物流系统。 2) 企业物流 企业物流是指在企业内部范围内物品的流动活动。它又可以区分为五个具体的物流活动,即: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 3 供应链概念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 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物流管理主要有4个特点 (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3)以信息为中心; (4)重效率更重效果。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 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系统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装卸费用的上升。因此,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3个层次。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那时叫做实物配送管理协会,而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则叫做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在这个初级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成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去迎合客户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内去实现资源最优化使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准确地说,这个阶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现,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库存管理。物流经理的职位当时也不存在,有的只是运输经理或仓库经理。 现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利用跨职能的流程管理的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非常有效。通过分析物料从原材料运到工厂,流经生产线上每个工作站,产出成品,再运送到配送中心,最后

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

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 目录 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物流概述 一、物流的概念 早期的“物流”译自英文Physical Distribution(实体分配)“物的流通”,简称PD。简单地说,早期的物流概念就是指商品实体的储存与运输,即商品的空间位移。20世纪80年代物流的概念普遍用Logistics取代PD。“Logistics”的愿意为“后勤”,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在运输武器、弹药和粮食等给养时使用的一个名词。它是为维持战争需要的一种后勤保障系统。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名称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改为National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从而标志现代物流观念的确立,以及对物流战略管理的统一化。 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物流的认识也有所不同。因而,在不同的角度对物流下了不同的定义。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需要的发展,对物流的概念和定义也更加完善。 日本学者林周二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包括物料的废弃与还原,联结供给主体与需要主体,克服空间与时间距离,并创造一部分形质效果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 德国学者R 尤尼曼对物流所下的定义是:“物流是研究对系统的物料流(material flow)及有关的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所进行的规划与管理的科学理论。”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精选文档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 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物流管理主要有4个特点 (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3)以信息为中心; (4)重效率更重效果。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

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系统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装卸费用的上升。因此,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3个层次。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那时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物流管理( Logistics Management ) 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 Logistics Management )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物流管理主要有4 个特点 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以信息 为中心;重效率更重效果。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 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系统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装卸费用的上升。因此,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以达到

国际物流管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物流(logistics):物品从供给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降低成本;达到顾客的服务水平) 3.物流的7个方面:商品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 4.现代物流实质:用新的理念和现代化技术来管理物流,从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降低物流成本。 5.提高物流效率要用什么机器:(案例中有涉及):物流设备:有自动仓库、冷藏和冷冻库、搬运和搬送设备、保管设备、配货用设备,流通加工、计量、包装和捆包机器、贴价签机器,分拣系统以及其他的自动化、机械化设备,信息处理设备、货场和出库用平台,还有空调、防灾、防范设备,托盘、集装箱、包装材料等。 6.物流产生的效用:空间效用、时间效用 7.物流系统目标: ●服务目标:适地 ●快速、及时目标:适时 ●节约目标:适价 ●规模化目标:适利 ●库存调节目标:适量 8.现代物流的特征:一体化;网络化;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 9.一体化:纵向一体化也称为集成化,集合考虑各物流功能的联合效果,来达到整体物流的效率化和效果化。横向一体化也称为协同化。主要的特征是资源的共享。主要是在物流运营过程中,为了实现规模经济而采用的一种资源共享策略,来降低物流运营成本。 10.网络化:网络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空间网络结构:销售网络、配送网络、计算机系统网络 逻辑处理结构网络:物流信息系统功能结构处理逻辑结构。 作用: ?提高了服务水平,销售网络能够使顾客在购买商品时更加方便,配送网络则是对销 售网络的一种支持,计算机系统网络和逻辑处理结构网络对提高物流速度和准确度 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降低了物流成本,通过一体化运作来降低物流成本,主要是运输和仓库成本 11.从物流作业执行者的角度分为: 第一方物流需求方为采购而进行的物流,如赴产地采购、自行运回商品。 第二方物流供应方为了提供商品而进行的物流,如供应商送货上门。 第三方物流由物流的供应方和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所进行的物流。 第四方物流提供各种物流信息咨询服务的企业。 第五方物流提供各层次物流人才培训服务的企业。 12.回收物流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13.废弃物物流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第二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