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墨子“兼爱”思想的特征和时代意义

墨子“兼爱”思想的特征和时代意义

墨子“兼爱”思想的特征和时代意义
墨子“兼爱”思想的特征和时代意义

墨子“兼爱”思想的特征和时代意义

文章叙述了墨子“兼爱”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分析了“兼爱”思想的特征:墨子认为“兼相爱”可以引导出“交相利”的积极效果,一旦实现,就可以避免人与人互相猜忌、国与国互相攻伐的有害行为,尤其可以保护弱小者的利益不受侵害。阐释了“兼爱”思想的时代意义,认为以“兼爱”为代表的墨家思想事实上已经具有了朴素的天赋人权、民主平等的思想。倡导平民结社以实现社会治理的先进思想,这也是墨家思想在近代能够被重新发掘的一个重要原因。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在今天看来,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标签:墨子;兼爱;治乱;和谐

一、墨子“兼爱”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在一个诸侯割据、相互攻伐、连年征战的环境中,恃强凌弱、大国吞并小国的事情时常发生,从个人到国家都有一种不安全感。社会的动荡不安定在客观上促成了学术思想的百家争鸣局面,各种流派的学术思想自由传播,都以寻找和治理当时的问题根源为出发点,以解决战乱使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为根本目的。这其中以儒墨两家为显学代表,展开了对于国家社会以及人文思想的争论。

墨家思想的出现较孔子稍晚些。儒道思想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但是并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共识,也没有为解决当时社会问题提供完美的方案。墨子在看到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征伐,家与家之间的相互攻讦,人与人之间的残害后,墨子在批判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以“兼爱”为代表的“墨子十事”,完全不同于儒道两家的社会理想的主张和方案,这其中“兼爱”思想又是墨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础。

当时出现一系列社会战乱,民不聊生的乱象,在墨子看来根源是在于人与人的不相爱。“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①这是墨子在对于人们自私自利状态的批判,认为个人或者个人团体的自爱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表现,因为有着这种。墨子与儒家有着相同的意识,墨子虽没有特别提出一个“仁爱”的主张,但是这应当是儒墨两家的普遍共识,就是对于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之间的不相爱的情况的一种揭示和批判。正是这种“爱”的缺失,才会导致攻伐残杀等现象的出现,在对社会问题的根源的揭露上,儒墨两家可以说是有着基本一致的主张和看法。都相信“爱”的情怀能够消除恶的现象,强调“爱”的力量和影响,是人、家、国实现和平共处的必要条件。

但是,在墨子看来,不相爱的根源在于人们不能交相利。在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专制主义主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无处不在的等级制度决定了人与人在经济利益、物质利益上的不平等,少数人占据了多数人的利益。这种制度支撑了权贵集团获得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却没有保障平民的利益。墨子站在中下阶层“工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