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出师表》同 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出师表》同 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出师表》同 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出师表》同 步练习

24 出师表

课前预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崩殂.( )/夙.夜( )/陟.( )罚臧.( )/否.( )/以遗.陛下( )

裨.补阙漏( )/斟酌

..( )( )/行.阵( )/猥.自枉屈( )

庶.竭驽钝( )/以彰其咎.( )

2.课文选自《》,作者是(朝代)家、家,字。作者在表中向后主先后提出了、和的建议。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的一种文体。

课内达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中道崩殂

..( )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3)恢弘

..志士之气( )

(4)引喻失义.( )

(5)陟.罚臧否

..( )( )( )

(6)论其刑.赏( )

(7)此皆良实

..( )

(8)先帝简拔

..以遗陛下( )

(9)悉.以咨.之( )( )

(10)必得裨补阙.漏( )

(11)性行淑均

..( )

(12)猥.自枉屈( )

(13)遂许先帝以驱驰

..( )

(14)尔来

..二十有一年矣( )

(15)夙夜

..忧叹( )

(16)庶竭驽钝

..( )

(17)攘除

..奸凶( )

(18)斟酌损益

..( )( )

(19)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

(20)以咨诹.善道( )

4.解释多义词。

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诚宜开张

..圣听

古义:

今义:

(2)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3)先帝不以臣卑鄙

..。

古义:

今义:

(4)由是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义:

今义:

6.名句填空。

(1)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所抱有的无意于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是:

,。(请用《出师表》中的原文回答)

(2)文中写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3)诸葛亮出师伐魏的目标是: , , , , 。

(4)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文章的首句起笔凝重,表达了作者痛惜先帝大业未成的感情。

B.诸葛亮这篇表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劝谏的目的。

C.表中七次提到“陛下”,其作用是为了向后主刘禅表示忠于汉室之情。

D.这篇表文的主旨是使刘禅认识到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要听从他的意愿。

扩展阅读

(一)诸葛亮治蜀

选自《三国志》

章武三年春①,先主于永安病笃②,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③,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④。若嗣子可辅⑤,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⑥,效忠贞之节⑦,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⑧:“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建兴元年⑨,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⑩,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入,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出师表》。

[注释]①章武:三国蜀汉刘备的年号,章武三年即公元221年。②先主:指刘备。永安:地名,在今四川境内。笃(dǔ):重。③属(zhǔ):通“嘱”,嘱托。后事:死后的事宜。

④大事:指统一国家事业。⑤嗣(sì)子:继承人,指刘禅。⑥股肱(gōng):大腿和胳膊的上部,都是人体的有力部位,比喻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⑦效:奉献。⑧敕(chì):君主对臣下或上级对下级的命令。⑨建兴:蜀汉后主刘禅的年号。⑩顷之:不久。?益州牧:益州的行政长官。?南中:古地名,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两

省区域。?聘:访问。?和亲:双方议和,结为姻亲。?与国:盟国。⑩俟(sì):等待。大举:指出兵中原。?汉中:地名,在陕西境内。

8.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臣敢不竭.股肱之力( )

(2)政事无巨细

..( )

(3)开府治.事( )

(4)且遣使.聘吴( )

9.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 )

例:亮以.新遭大丧。

A.以.伤先帝之明。

B.谘臣以.当世之事。

C.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愚以.为营中之事。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2)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11.根据本文的记载,诸葛亮在大举出兵伐魏之前,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做了哪些精心准备?

(二)诫子书

[三国·蜀]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③,险躁则不能冶性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⑤,多不接世⑥,悲守穷庐⑦,将复何及!

[注释] ①夫:句首发语词,用于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义。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②致:到达。远:此指高尚的思想境界。③淫慢:放纵懈怠。励精:振奋精神。④险躁:

冒险急躁。冶性:陶冶性情。⑤枯落:落魄。⑥接世:融入社会。⑦穷庐:贫寒的房屋。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 )

(2)非志无以成.学( )

(3)意.与日去( )

(4)年与时驰.( )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4.本文中诸葛亮告诫儿子在成才的道路上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15.你觉得文中哪一句话对你最有启发?请抄录下来,并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

(三)后出师表(节选一)

[三国·蜀]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①,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②,深入不毛,并日而食③。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④,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⑤,又务于东⑥,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注释]①汉:指蜀汉政权。贼:指曹魏政权。②泸:泸水,即今金沙江。③并日:两天。④顾:想到。⑤此指公元228年,诸葛亮出祁山伐魏,从西面攻打魏国。⑥指同年八月东吴陆逊打败魏将曹休,从东南方向进攻魏国。

1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王业.不偏安(事业)

B.量.臣之才(衡量)

C.而议者谓为非.计(不是)

D.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迟疑)

17.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故.托臣以讨贼也。|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以.先帝之明。|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 盖追先帝之.殊遇。

D.又务于.东。| 欲报之于.陛下也。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2)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19.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包含哪两层意思?请概括回答。

(四)后出师表(节选二)

[三国·蜀]诸葛亮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①。事不可息,则住与行②,劳费正等③。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④,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⑤,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⑥。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⑦,秭归蹉跌⑧,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⑩,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注释]①事:战事。②住与行:指防守与进攻。③劳费正等: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相等。④平:衡量,此为预测。⑤拊(fǔ)手:拍手称快。⑥夏侯授首:指诸葛亮用计谋杀死了曹操的大将夏侯渊。⑦关羽毁败:指东吴的军队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而亡。⑧秭(zǐ)归蹉跌:刘备因孙权击杀关羽,兴师伐吴,公元222年至秭归,为吴将陆逊所败。蹉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败。⑨逆见:与下文“逆睹”的意思一样,预料。⑩利钝:顺利和困难。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事不可息.( )

(2)谓天下已定.( )

(3)凡事如是.( )

(4)死而后已.(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22.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

(五)诸葛亮尝自校簿书

选自《三国志》

亮尝自校簿书①,主簿杨颙直入②,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③: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④,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家业无旷⑤,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身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亮谢之。及颙卒,亮垂泣三日。

[注释]①校:核对。②主簿:官职名,主管文书。杨颙(yóng):人名。③明公:对对方的尊称。作家:管理家庭事务。④典:主管。炊爨(cuàn):烧火煮饭。⑤旷:荒废。

2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上下不可相侵.(混淆)

B.鸡主.司晨(主管)

C.忽一旦欲以身亲.其役(亲切)

D.失为家主之法.也(方法)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

(2)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25.杨颙谏言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他所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26.本文突出了诸葛亮的什么品质?

27.本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诫兄子严、敦书①

[东汉]马援②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③,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④,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⑤,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⑥,口无择言⑦,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⑧,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⑨,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⑩,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迄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注释]①本文是马援写给他的侄子马严和马敦的一封信。②马援:东汉末年人,曾任汉中太守及戍边将领,有名句“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留传后世。③汝曹:你们。④是非:评论。正法:朝廷的法律。⑤施衿(jīn)结缡(jì):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叮嘱她(侍奉公婆要谨慎小心)。衿,衣服的斜领。缡,女子出嫁时所系的佩巾。这里意为我要像叮嘱女儿出嫁那样郑重地告诫你们。⑥龙伯高:龙述,字伯高,时为山都县令,后升为零陵太守。⑦口无择言:说出的话都符合道理,无需选择。⑧杜季良:杜保,字季良,时为越骑司马,后被免职。⑨清浊无所失:好人坏人都交往。⑩谨敕:谨慎规矩。?鹄:天鹅。鹜:野鸭。?郡将:郡里的武官。下车:指官员初到任。切齿:表示痛恨。?州郡以为言:州郡里的人(把他)当作话柄。

2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所以复言

..者( )

(2)廉公.有威( )

(3)父丧致.客( )

(4)刻鹄不成尚类.鹜( )

29.用“/”符号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3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汝曹知吾恶之甚矣。

(2)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

31.作者在信中列举了尤伯高和杜季良两人的表现,其用意是什么?

课文知识链接

1.作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军事家。

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著名的“隆中对”。从此诸葛亮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后刘备根据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荆、益两州,建立了蜀汉政权。曹丕伐汉时,他建议刘备称帝,并自命丞相。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的关系,推动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曾五次出兵攻魏。建兴十二年,在与司马懿在渭南对峙时,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传曾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用于山地运输。著作有《诸葛亮集》,其散文语言恳切,感情真挚,论事透辟,推理严密,文风平易。

2.与诸葛亮相关的名言、名句和典故。

(1)诗句: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南宋文天祥《正气歌》

《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宋陆游《病起书怀》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宋陆游《感状》

(2)楹联:

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3)典故、俗语:

三顾茅庐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空城计草船借箭挥泪斩马谡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参考答案:

24 出师表

1.cú;sù;zhì,zāng,pǐ;wèi;bì;zhēn zhuó;háng;wěi;shù;jiù2.《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孔明;广开言路(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上书陈情言事。3.(1)死;(2)确实;时候;(3)扩大发扬;(4)恰当、适宜;(5)奖/善恶;(6)罚;(7)善良诚实;(8)选拔;(9)都;询问;(10)通“缺”;(11)善;公正;(12)辱,降低身份的意思;(13)奔走效劳;(14)那时以来;(15)早晚;(16)比喻才能平庸;(17)排除,铲除;(18)除去/兴办、增加;(19)怠慢,疏忽;(20)询问。4.(1)道路;办法;(2)遗留;(weì)给予;(3)评判;议论;(4)没有;不论;(5)是;做,行;做,担任;(6)实行;行为;(háng)行列5.(1)扩大;商店等开始营业;(2)非常遗憾;极其怀恨;(3)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品质、言行)恶劣,下流;

(4)感动奋发;非常感谢。6.(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4)亲贤臣,远小人。7.D 8.(1)用尽;(2)大小;(3)处理;(4)使者,使节9.C(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为)(A表结果的连词,从而;B介词,把;D同“为”连用,认为) 10.见译文。ll.辅佐后主,整顿内政,平定叛乱,治文讲武,富民强国。12.(1)扩大;(2)成就;(3)

意志;(4)流逝l3.见译文。 14.为人处世要淡泊宁静;要努力学习;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意志。l5.略 16.C(不正确的,错误的) 17.A(所以)C(助词,的)(B介词,凭借;助词,和方位词、时间词连用,表示某个方位或时间;D介词,在;介词,向) 18.见译文。19.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20,(1)停止,平息;(2)平定;(3)此;(4)停止21.见译文。 22.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3.C(亲自做) 24.①治理国家有一定的规则,上下职务不能互相侵犯。②请(允许我)为您用治家这件事来打比方。25.中心论点: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主要论证方法:比喻论证。26.率先垂范,事必躬亲,善于听取意见。27.管理者一定要善于分解任务,充分发动群众,使下属各司其职。 28.(1)一再强调;(2)公正;(3)邀请;(4)像29.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30.见译文。 31.作者对当时知名人物的行为得失加以对比评析,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来警示晚辈,让他们明辨是非,效法贤良。

《诸葛亮治蜀》参考译文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章武三年春天,刘备在永安病重,从成都召回诸葛亮,将后事嘱咐(他),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比曹丕强十倍,一定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统一国家的)大业。如果太子(刘禅)值得辅佐,就辅佐他;如果他没出息,你可以自己取代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诸葛亮流着泪说:“我愿意竭尽辅佐的力量,奉献忠贞的节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备又写诏书,告诫刘禅说:“你与丞相共事,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丞相。”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建兴元年,(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设立丞相府,处理政务。顷之,又领益州牧。不久,又任益州行政长官。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政事不论大小,都由诸葛亮决策。

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南中的各个(少数民族)部落一起叛乱,诸葛亮因为刚刚遭受国丧,所以不便领兵征讨,先派使者访问吴国,因而(与吴国)议和通婚,于是两国成为盟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建兴三年春天,诸葛亮率兵南征,这年秋天全部平定叛乱。军资所入,国以富饶。军队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国家因而富裕起来。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于是训练军队,演练战术,等待全面进攻(中原)。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出师表》。建兴五年,(诸葛亮)率领各路军队向北挺进,驻扎汉中,出发之前,(向皇帝)递交了《出师表》。

《诫子书》参考译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品德高尚的君子的行为准则是:通过使心灵获得宁静来陶冶性情,通过过艰苦朴素的生活来培养美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已的志向坚定,不安宁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时要宁心静气,才华是努力学习的结果,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远大的)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龄与时光一起流逝,意志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磨灭,于是变得消极悲观,往往与社会格格不入,(独自一人)可悲地困守在简陋的屋中,还会有什么作为呢!

《后出师表(节选一)》参考译文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帝王大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把征讨曹贼的重任托付给我。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凭先帝的英明来衡量我的才干,本来(他)是知道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薄弱而敌人强大。然不伐贼,王业亦亡!但是不征伐曹贼,帝王大业也会灭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与其坐着等待灭亡,何如去讨伐敌人呢?是故托臣而弗疑也。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我。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我接受遗命以后,睡觉不安稳,吃饭不香甜。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不毛之地(作战),两天才吃上一餐。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不是我不爱惜自己,而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中践行先帝的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可是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做)是不正确的策略。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陷于被动,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发动进攻,现在正是进攻的时候。

《后出师表(节选二)》参考译文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现在百姓穷困,士兵疲惫,可是战事不能停止。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战事不能停止,那军队驻扎下来和去攻打敌人,所付出的辛劳和费用是完全相等的。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可是(如果)不趁现在攻打敌人,想用一个州的地盘,去和曹贼打持久战。此臣之未解六也。这是我所不理解的第六点。

夫难平者,事也。战事是难以预测的。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从前先帝在楚地打了败仗,在这时,曹操拍手称快,认为天下已经平定了。然后先帝东

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然而后来先帝向东联合吴越,向西攻取巴蜀,发兵北征,夏侯渊被杀。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这是曹操未曾想到的,而复兴汉朝的大业将要成功了。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然而后来东吴又违背了盟约,关羽兵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战败,曹丕当发皇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所有的事情都像这样,很难预料。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我尽心竭力地为国献出我的一切力量,直到死为止。至于(事业)是成功是失败,是顺利还是不顺利,那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够预见的了。

《诸葛亮尝自校簿书》参考译文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颙直入,谏曰:诸葛亮曾经亲自校核公文,主簿杨颙径直入内劝他说:“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治理国家是有制度的,上司和下级做的工作不能混淆。请您允许我用治家作比喻来让您明白: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家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现在有一个人,让男仆耕田,女仆烧饭,鸡报天亮,狗咬盗贼,牛用来载重,马用来跑路,家中事情没有荒废,要求的东西都能得到满足,优闲自得,高枕无忧,(自己只管)饮酒吃饭罢了。忽一旦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身疲神困,终无一成。忽然有一天(他)想自己亲自做这些事情,不再分配任务(给奴婢、鸡狗、牛马),自己出力来做这些琐碎的事务,弄得疲惫不堪,精神萎靡,却一事无成。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难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奴婢和鸡狗吗?是因为他没有做一家之主的方法。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所以古人说‘坐着讨论问题,作出决定的人是王公;执行命令,亲身去做事情的人,称作士大夫’。……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亮谢之。……如今您治理国家,竟然亲自校核公文,终日汗流浃背,不是太劳累了吗?”诸葛亮感谢他(的建议)。及颙卒,亮垂泣三日。等到杨颙去世,诸葛亮流泪三天。

《诫兄子严、敦书》参考译文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能说。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对朝廷的法度妄加评论,这些都是我最厌恶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为,之所以一再强调,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是希望你们不要忘记这些教导。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龙伯高这个人朴实厚道周到谨慎,

说出的话没有什么可指责的,谦虚克制节约勤俭,(为官)廉洁公正有威严。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我爱戴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杜季良豪爽侠义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好人坏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邀请客人,几个郡的人全都赶来了。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我爱戴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骛”者也;(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就是所说的“画天鹅不行尚且可以像野鸭子”。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学习杜季良不成功,(就会)沦为世上轻薄之人,就是所说的“画老虎不成反而像狗”。迄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武官一上任就痛恨他,州郡的人(把他)作为话柄。我常常为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了。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第24课 出师表

《出师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3.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4.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A.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B.积累一些文言实同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2.难点 A.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B.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谁知道有关诸葛亮和刘备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学生交流,教师补充有关知识. 2.关于“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二.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崩殂疲弊陛下恢弘妄自菲薄以塞驽钝陟罚臧否裨补阙漏郭攸之费祎行阵和睦长史猥自夙夜忧叹以彰其咎咨诹以遗陛下斟酌损益 2.查字典,参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三.分析: 1.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语气流畅,感情充沛.听视频朗读再次品味语气和停顿. 2.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中道:中途崩殂:死.崩,古代指皇帝的死亡.殂,死亡. 疲弊:人力疲劳,物力缺乏. 诚实:在,确实. 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盖:发语词,有“因为是”“原来是”的意思. 殊遇:特别厚待. 遗德:遗留的美德.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出师表练习题集锦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练习题集锦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使内外异.法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

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 _____________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 (二)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使内外异法也。 ③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②后值倾覆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课文测试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测试(满分100) 一、《出师表》作者:,字。《后出师表》中“,死而后已”是对诸葛亮一生真实的写照。(每空2分)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每空2分) 以光.先帝遗德() 引喻 ..失义.()() 察纳雅言 ..() 性行淑.均() 悉.以咨.之()() 猥.自枉屈() 遂许先帝以驱驰 ..() 以咨诹.善道() 此后汉所以 ..倾颓也() 以.塞忠谏之路也() 此皆良实 ..() 斟酌损益 ..()或()() 以彰.其咎.()() 恢弘 ..志士之气() 陟.罚臧否 ..()()() 临.表涕.零()() 愿陛下托臣以讨賊兴复之效() 盖.追先帝之殊遇() 先帝不以.臣卑.()()

三、按要求用原句回答(每空2分) 1.先汉兴隆原因:, 2.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 4.诸葛亮自叙本志的句子:, 5.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四、翻译句子(每题2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五、文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几条建议?请用原文默写。并说说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每一答案1分) 六、本文中隐藏着许多成语,你发现了吗?请写出其中的四个。(每一成语1分) 七、选择题:(每题2分) 1.下面词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别厚待) C.危急存亡之秋(秋季) D.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朝廷) 2.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 ) A.诸葛亮劝谏后主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以提醒刘禅。 B.陆游称赞《出师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C.本文写法以议论为主,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重的抒情色彩。 D.诸葛亮给后主提了三条建议,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 3.下面两句话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危急存亡之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24课《出师表》同 步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24 出师表 课前预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崩殂.( )/夙.夜( )/陟.( )罚臧.( )/否.( )/以遗.陛下( ) 裨.补阙漏( )/斟酌 ( )( )/行.阵( )/猥.自枉屈( ) .. 庶.竭驽钝( )/以彰其咎.( ) 2.课文选自《》,作者是(朝代)家、家,字。作者在表中向后主先后提出了、和的建议。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的一种文体。 课内达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 ) (1)中道崩殂 ..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志士之气( ) (3)恢弘 .. (4)引喻失义.( ) ( )( )( ) (5)陟.罚臧否 .. (6)论其刑.赏( ) ( ) (7)此皆良实 .. 以遗陛下( ) (8)先帝简拔 .. (9)悉.以咨.之( )( ) (10)必得裨补阙.漏( ) ( ) (11)性行淑均 .. (12)猥.自枉屈( ) (13)遂许先帝以驱驰 ( ) .. 二十有一年矣( ) (14)尔来 .. 忧叹( ) (15)夙夜 ..

(16)庶竭驽钝 ( ) .. 奸凶( ) (17)攘除 .. ( )( ) (18)斟酌损益 .. (19)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 (20)以咨诹.善道( ) 4.解释多义词。 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圣听 (1)诚宜开张 .. 古义: 今义: (2)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 .. 古义: 今义: (3)先帝不以臣卑鄙 。 .. 古义: 今义: (4)由是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 .. 古义:

今义: 6.名句填空。 (1)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所抱有的无意于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是: ,。(请用《出师表》中的原文回答) (2)文中写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3)诸葛亮出师伐魏的目标是:, , , , 。 (4)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的首句起笔凝重,表达了作者痛惜先帝大业未成的感情。 B.诸葛亮这篇表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劝谏的目的。 C.表中七次提到“陛下”,其作用是为了向后主刘禅表示忠于汉室之情。 D.这篇表文的主旨是使刘禅认识到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要听从他的意愿。 扩展阅读 (一)诸葛亮治蜀 选自《三国志》 章武三年春①,先主于永安病笃②,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③,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④。若嗣子可辅⑤,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⑥,效忠贞之节⑦,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⑧:“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建兴元年⑨,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⑩,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入,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出师表》。 [注释]①章武:三国蜀汉刘备的年号,章武三年即公元221年。②先主:指刘备。永安:地名,在今四川境内。笃(dǔ):重。③属(zhǔ):通“嘱”,嘱托。后事:死后的事宜。 ④大事:指统一国家事业。⑤嗣(sì)子:继承人,指刘禅。⑥股肱(gōng):大腿和胳膊的上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新人教版

24、出师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学,培养朗读背诵能力和翻译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掌握重点语句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自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理清文章层次脉络,理解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 3、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的良苦用心和“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耿耿忠心,深切感受诸葛亮形象。 教学重点: 1、学生自学,扫除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正确翻译并掌握重点语句的意思,积累文言知识。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清文章脉络,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体会诸葛亮良苦用心和“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耿耿忠心,感受诸葛亮形象。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道来学习第24课《出师表》。(板书课题、作者) 二、出示学习目标: ①通过自学,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奏表的特点,积累文学常识。 ②通过反复诵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③翻译第1-5段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三、落实学习目标: (一)自学指导一: 自学要求:快速阅读《全品》听课手册P77-78 “走近作者”、“追溯背景”、“文体知识”,了解作者诸葛亮、“表”的文体知识,圈画并识记重要知识点。 方法指导:快速阅读,抓住关键处圈画、识记知识要点。 自学时间:4分钟。 (二)初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自学指导二:

自学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本中给下列加色字词注上正确的读音,读准、读顺课文。 自学时间:5分钟。 崩殂(cú)妄自(wàng)菲(fěi)薄忠谏(jiàn)裨补(bì)以遗(wèi) 陛下(bì)攸(yōu)咨(zī)阙(quē)陟罚(zhì)臧(zāng)否(pǐ) 行(háng)阵倾颓(tuí)苟(gǒu)全猥(wěi)自夙(sù)夜驽(nú)钝 攘(rǎng)除诹(zōu)斟酌(zhēn)(zhuó) 2、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的读音。 3、学生齐读课文,老师及时板书正音。 4、当堂训练:①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②完成《全品》听课手册78页的“积累篇”1—3题。 时间:4分钟 (三)二读课文。根据语意正确处理停顿,练习朗读,加强文言语感,初感文意。 1、自学指导三 自学要求:根据语意正确处理停顿,练习朗读,加强文言语感。 方法指导:根据给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划出的语意停顿有感情地再读课文,处理好文中长句的语意停顿。 自学时间:5分钟。 2、检查自学效果:5分钟后,由中下层学生轮读课文(以段为单位),其他同学和老师边听背,边标出语意停顿不正确之处,随即指出更正。 (四)三读课文,翻译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提出疑难。 1、自学指导四:疏通文意,读通课文。 自学要求:口头翻译课文第1-5段,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和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文言知识。 方法指导: (1)充分利用课文注释和《全品》78页“梳理篇”的文言现象资料,口译第1-5段,在字里行间注上重点字词的意思,要求字字、句句直译落实。 (2)标注疑难,可向同学请教,与同学讨论解决,或课堂质疑。 (3)强记课文注释中与第1-5段相关的重点字词义。 自学时间:12分钟 学生质疑、答疑,教师点拨。

出师表练习翻译及原文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指皇帝的死)《出师表》1 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 ..也。 ..危急存亡之秋 (贫困衰弱)(这)(实在)(的)(时候)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我们蜀国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 ..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然而)(的)(懈怠)(在) 然而侍卫的大臣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战场奋不顾身, 4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的)(厚待)(想)(在) 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厚待,想报答在陛下身上啊。 5诚宜 ..先帝遗德, ..开张圣.听,以光 (实在)(应该)(扩大)(圣明)(来)(发扬光大) 陛下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 6恢弘志士之气;(扩大)扩大有抱负人的志气; 7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应该)(看轻)(说话)(宜,恰当)(以致)(的) 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人们竭诚进谏的道路。 8宫中府中,俱为 ....,不宜异同 ..一体;陟罚臧否 (都)(是)(提升)(惩处)(表扬)(批评)(不同) 皇宫中和朝廷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提升、惩处、表扬、批评不应该有所不同。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做)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做好事的, 10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 ..陛下平明之理.; (罚)(来)(显示)(公平严明)(治理) 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来判定受罚还是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 11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不应该有所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出师表》检测题

《出师表》检测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5分) ①涉罚臧否.()②中道崩殂.()③以遗.陛下()④行阵和睦.()⑤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10分) ①以光.先帝遗德()②引喻失义.()③察纳雅.言()④性行淑.均()⑤由是感激 ..()⑥遂许先帝以驱驰 ..()⑦故.五月渡泸()⑧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⑨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 )⑩此皆良实 ..( . ). 2默写(20分):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然 ,, :,。 诚宜,,;不宜,,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今南方已定,,当,,,,,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3.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3分)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期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 D亲/贤臣,远/小人5?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①( ) ②( )(6分)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 D.苟全性命.于乱世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指出下列各句中“以”字的含义。(6分) (1)以伤先帝之明() (2)是以众议举宠为督()(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4)以告先帝之灵() (5)以塞忠谏之路也()(6)以告光帝之灵() 6.翻译下列句子。(9分)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译: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译: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23题。 (一)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7.按要求用原句回答:(6分) 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 ;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 _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 , 8.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 字短语回答。(3分) 9.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 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5分) 10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4分)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大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东和:收二川: 七擒:北拒:排八阵: 11.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答: 12.从第一段画线句子可以归纳出的一个成语是,这个成语现在常用的意思是。(2分) 13.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6.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文中先自叙本志,以“布衣”表明身份,以“躬耕”写淡泊的生活,“布衣”可看作是下文“卑鄙”的注释,“躬耕”可看作下文“受任”、“奉命”的衬托和铺垫。 B.作者自叙本志及功业,意在向陛下表明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才能 和决心。 C.作者自叙身世是为了颂扬先帝的伟业,意在警示陛下要明白自己的职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D.作者自叙身世经历,说明先帝创立基业之艰难,意在暗示陛下守成不易,一定不能忘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三、作文。(10分) 题目:我心中的诸葛亮要求:1.抓住诸葛亮性格、品德中的某一点展开论述。2.可适当引用学过的事例作为论据。 3.字数60左右。

出师表练习题

《出师表》复习题 1、本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 家集·诸葛丞相集》,作者是 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治家、军 事家诸葛亮,字孔明。表: 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 一种文体。 2、杜甫慨叹他未完成先帝的遗志就死去的诗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陆游称赞《出师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称颂诸葛亮的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古石幽香名士骨,苍松翠柏老臣心 4、解释加点词: 中道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危急存亡之秋:时 先帝之殊遇:优待,厚遇。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不宜妄之菲薄:轻视,瞧不起引喻失义:称引,譬喻;适宜、恰当 陟罚臧否:赏;恶的论其刑赏:罚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治

此皆良实:善良;诚实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悉以咨之:询问 裨补缺漏:弥补;缺点;疏漏有所广益:好处 性行淑均:善;平行阵和睦:军队;团结 倾颓:倾倒衰败叹息痛恨:痛心;遗憾 臣本布衣:平民躬耕于南阳:亲自 不求闻达于诸侯:闻名,显扬先

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后值倾覆:兵败猥自枉屈:辱,降低身份 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临崩寄臣以大事:托付 夙夜忧叹:早托付不效:完成 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弩: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深入不毛:不长草以咨诹善道:询问 攘除奸凶:铲除,排除至于斟酌损益;除去;兴办、增

加 以彰其咎:表明,显扬;过错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 5、诸葛亮分析当前对于蜀汉不利的客观形势与有利的主观条件的目的是什么? 告诫刘禅不要贪图安逸享受,要居安思危/ 更要自信自强,励精图治,治好国家。6、诸葛亮提出了哪些建议?反复陈说的是那一条?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远佞。 7、第五段摆出先汉兴隆,后汉

出师表检测题

《出师表》检测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11分) 1、《出师表》的作者是,他是时期着名的家,家。“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表文一般采用和的表达方式,又往往带有色彩,如本文就是以为主,兼用和。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4分) 1、中道崩殂 ..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盖追先帝之殊遇 ..4、以光.先帝遗德 5、引喻失义. 6、陟罚臧否 .. 7、论其刑.赏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9、悉以咨.之10、性行淑均 .. 11、夙夜 .. ..忧叹12、庶竭驽钝 13、以彰.其咎14、咨诹.善道 三、古今异义(5分) 1、诚宜开张圣听(开张:。今指店铺开业) 2、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今常用义为:言语、行为恶劣) 3、由是感激(感激:。今义是指激动感谢)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今义是指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 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今义是指十分憎恨。) 四、一词多义(39分) 1、道而中道崩殂 以咨诹善道 2、然然之臣不懈于内 然后施行 3、遗以光先帝遗德 以遗陛下 4、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每与臣论此事 5、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伤先帝之明 6、行然后施行 性行淑均 必能使行阵和睦 7、能必能裨补阙漏 先帝称之为能 8、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临标涕零 9、效恐托付不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10、言进尽忠言 不知所言 11、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也 受命以来 12、益有所广益 斟酌损益 13、而而中道崩殂 计日而待 报先帝而忠陛下 14、于不懈于内 欲报之于陛下也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5、之先帝之殊遇 愿陛下亲之信之 16、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五、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0、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六、解释下面成语(10分)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 苟全性命: 斟酌损益: 感激涕零: 不知所云: 三顾茅庐: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内容预览: 24、《出师表》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景仰。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范读课文 注意生僻字词及长句的断句。 四、由同学朗读课文 1、参照提示和注释粗通文意。 2、辨析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业;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

(完整版)《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出师表》练习 (一)、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涉罚臧否()②中道崩殂()③以遗陛下()④行阵和睦()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以光先帝遗德()②引喻失义()③察纳雅言()④性行淑均()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 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亲/贤臣,远川。人 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______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 6.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出师表基础知识检测

《出师表》基础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布衣 ..()躬.()耕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 ..()..()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 ..()二十有.()一年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 ..()以来夙.()夜.() 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三军 ..()当奖率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驽钝 ..() 攘除 ..()也..()奸凶所以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至于斟酌 ..()损.()益.()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 则责.()攸之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察纳 ..()..()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临.()表涕零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6、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7、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8、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0、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1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12、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13、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14、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2016秋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4课《出师表》练习题

初三语文 24 出师表随堂练习 课前预习 (一)基础字词 1、给加粗的字注音. 中道崩殂() 裨补阙漏() 以塞忠谏( ) 行阵与睦() 以彰其咎()妄自菲薄( ) 陟罚臧否() 以遗陛下()攘除奸凶( ) 庶竭驽钝()猥自枉屈()斟酌损益() 咨诹善道()夙夜忧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以光先帝遗德()引喻失义() 以遗陛下()悉以咨之() 猥自枉屈() 斟酌损益() 咨诹善道() 以彰其咎() 先帝不以臣卑鄙() 遂许先帝以驱驰() 3、《出师表》作者就是________(时代)政治家________(姓名)。 4、文中的“臣"就是指,“先帝”指,“陛下"指。 5、表就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就是,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就是陈述自己的愿 望,请求与对某些问题的瞧法,常用议论、记叙与抒情.就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 的一篇表文。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__ ______? 6、《出师表》中的成语有: 7、关于刘禅的著名典故:。 (二)古今词义 开张古义:今义: 痛恨古义: 今义: 布衣古义: 今义: 卑鄙古义:今义: 感激古义: 今义:

(三)通假字 必能禆补阙漏,有所广益。“”通“”,。 (四)一词多义 实词: 益:有所广益.斟酌损益. 遗:光先帝遗.德简拔以遗.陛下 效:恐托付不效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虚词: 以:⑴以光先帝遗德( )⑵就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⑶愚以为宫中之事()⑷先帝不以臣卑鄙() ⑸咨臣以当世之事()⑹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于: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 ⑶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⑷还于旧都( ) 之:⑴危急存亡之秋也( ) ⑵欲报之于陛下也( ) ⑶先帝称之曰能( )⑷愿陛下亲之信之( ) (五)形容词的活用 ①以光先帝遗德②恢宏志士之气③亲贤臣,远小人 ④此皆良实 当堂训练 第一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划分句子节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 二、翻译句子: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理解课文。 1、文中“先帝”指________,“陛下”指________,“天下三分"指天下分 裂为_____、_____、_____三国.

出师表练习题集锦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练习题集锦整理:于贵平时间:2012-08-04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使内外异.法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1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____________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 果是_______________。 (二)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使内外异法也。 ③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②后值倾覆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9.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不应该______ 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 10.笫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四字成语回答。 (三)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

高考必背古诗文测试(01)-《出师表》重点知识检测

高考必背古诗文测试(01)|《出师表》重点知识检测 一、重点实词释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

第24课《出师表》同步阅读“1+1”升级版(苏教版初三下)doc初中语文

第24课《出师表》同步阅读“1+1”升级版(苏教版初 三下)doc初中语文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以下咨询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险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下面词义讲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专门厚待〕 C.恢弘〔气概宏大〕 D.引喻失义〔讲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 2.以下句中加点字与〝此诚危险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亡羊补牢,犹未晚也。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亡命天际D.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下面两句话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危险存亡之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B.忘身于外无敌国外患者 C.盖追先帝之殊遇笼盖四野D.以塞忠谏之路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4.下面加点的内容不能连续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此诚危险存亡之秋也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5.以下解讲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讲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讲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讲,再从反面讲。 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参考答案 1.C那个地点〝恢弘〞是动词,〝发扬〞的意思。 2.D〔例句的〝亡〞是〝灭亡’的意思。A项中〝亡〞是〝丢失〞的意思;B项中〝亡〞是〝无〞的意思;C项中〝亡〞是〝逃亡〞的意思;D项中〝亡〞是〝灭亡〞的意思。〕 3.B〔B项中〝外〞差不多上指〝国家外围、边境〞的意思。A项中第一个〝秋〞是〝时〞的意思;第二个〝秋〞是〝秋季〞的意思。C项中第一个〝盖〞是〝大致〞,表估量的意思;第二个〝盖〞是〝覆盖〞的意思。D项中第一个〝以〞是〝以致〞的意思;第二个〝以〞是〝凭借,用〞的意思。〕 4.A〔应为〝今/天下三分〞。〕 5.B〔不利的是客观的条件,有利的是主观的条件。〕

出师表测试题附答案

出师表测试题(附答案 自测题(一) 一、译句,梳理内容: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句: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译句: 3.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句: 4.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译句: 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句: 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句: 7.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译句: 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译句: 9.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译句: 10.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译句: 11.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译句: 12.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译句: 13.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译句: 14.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句: 1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译句:

1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句: 二、阅读1—5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后说有利的主观条 件:。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形成的。 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 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的人,该受赏的是“”的人。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 10.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 11.文中的“先汉”指的是,后汉指的是。 12. “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出师表自测题(二) 一、译句,梳理内容: 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句: 2.猥自枉屈,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句: 3.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校本作业本新人教版

第二十四课出师表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中道崩殂.()(2)裨.补阙漏() (3)行.阵和睦()(4)以彰其咎.() (5)陟罚臧否.()(6)以遗.陛下() (7)庶.竭驽钝()(8)猥.自枉屈() (9)咨诹.善道()(10)夙.夜忧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光.先帝遗德()(2)引喻失义.() (3)猥.自枉屈()(4)斟酌损益.() (5)咨诹.善道()(6)以彰.其咎()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一致。 (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4)《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 ”。 (5)《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6)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 4.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广故数言欲亡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今亡亦死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下面四组句子中画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是() A.帝感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诚宜.开张圣听 C.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弛然而.卧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6-9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以遗.陛下( ) 悉以咨.之(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亲.贤臣,远小人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愿陛下亲之信.之 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悉.以咨之 9.理解本文内容,然后填空。 (1)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今天我们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_________”这一成语。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__________。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_____________就是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本文以外的例子) (3)文中的“计日而待”,与今天的__________这个成语意义相近,字数相等。 (二)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10-14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