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研发管理(研究与开发)摘要

研发管理(研究与开发)摘要

研发管理(研究与开发)摘要
研发管理(研究与开发)摘要

研发管理(研究与开发)

4.1 新产品的开发

4.1.1 新产品的概念和发展方向

1. 新产品的概念

何谓新产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对新产品的概念作出不同的描述。一般来说,新产品应在产品性能、材料、和技术性能等方面(或仅一方面)具有先进性和独创性,或优于老产品。所谓先进性,指由新技术、新材料产生的先进性,或由已有技术、经验技术和改进技术综合产生的先进性。所谓独创性,一般是指产品由于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或引进技术所产生的全新产品或在某一市场范围内属于全新产品。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说,新产品必须是:① 能满足市场需求;②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后者也正是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的动机。新产品可分为以下几种:

(1)全新产品。即具有新原理、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等特征,与现有任何产品毫无共同之处的产品。全新产品是科学技术上的新发明,在生产上的新应用。

(2)改进新产品。对现有产品改进性能,提高质量,或求得规格型号的扩展,款式花色的变化而产生出的新品种。

(3)换代新产品。主要是指适合新用途、满足新需要、在原有的产品的基础上,部分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元件而制造出来的产品。如从电熨斗到自动调温的电熨斗,又到无线电熨斗等。

(4)本企业新产品。即指对本企业是新的、但对市场并不新的产品。但通常企业不会完全仿照市场上的已有产品,而是在造型、外观、零部件等方面作部分改动或改进后推向市场。

以上四种新产品中,换代新产品和改进新产品在市场上最为居多,也是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的重点。特别是在研制全新产品时,必须预先考察新产品能否满足以下条件:①具有设计的可能性;②具有制造的可能性;③具有经济性;④具有市场性,等等。

4.1.2 新产品开发的动力模式

新产品开发有两种动力模式:技术推动型和市场导向型。所谓技术推动型,是指按照被称为原始理论(seed theory)的方式进行新产品开发,也就是说从最初的科学探索出发开发新产品。例如,盘尼西林就是首先在进行结核菌的培养过程中发现,进而开发成产品的。与此相对应,市场导向型是按照所谓需求理论(need theory)方式,从市场需求出发进行新产品开发。即首先通过市场调查来了解需要具有什么样的技术内容的新产品,然后对其作为商品来说在生产技术、价格、性能等方面的特性进行研究,进而再通过该新产品商品化后的销售预测来决定开发。技术推动型的产品也被称为产品导向型(production oriented)产品,是以技术→生产→市场的模式出现,即“将研究结果推向市场”。市场导向型的产品则被称为市场导向型(sales oriented)产品,以市场→研究与开发→生产→市场的模式出现,即“把市场需求带入研究”。本世纪20 年代出现的福特汽车公司的T 型车可以说是典型的production oriented 产品,而当今发展迅速的等离子彩电等家用电器产品,可以说是典型的sales oriented 产品。

现代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趋势使新产品开发的主流已经和正在从技术推动型转变为市场导向型。新产品开发不能再任其在研究过程中自然发展,而必须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特别是作为企业经营战略中利润计划支柱的主要新产品,更需如此。对于企业来说,密切注视市场动向,不断预测平均需要,制定切合企业发展战略的新产品开发策略已成为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4.1.3 新产品开发策略

采取正确的新产品开发策略是使新产品开发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在制定新产品开发策略时,应借鉴科技发展史以及产品发展史上的宝贵经验,分析、预测技术发展和市场需要求的变化,还应做到“知已知彼”,即不仅知道本企业的技术力量、生产能力、销售能力、资金能力以及本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战略,还应知道竞争对手的相应情况。

制定新产品开发策略时可以从以下几种不同的侧重点出发:

1. 从消费者需求出发

满足消费者需求是新产品的基本功能。消费者需求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眼前的现实的需求,即对市场上已有产品的需求,另一种是潜在的需求,即消费者对市场还没有出现的产品的需求。制定新产品开发策略,既要重视市场的现实需求,也要洞察市场的潜在需求。只看到现实需求,争夺开发热门产品,使有些短线产品很快变成长线产品,形成生产能力过剩,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整个

生存和竞争能力。所以,企业开发新产品,应该注重挖掘市场的潜在需求,以生产促消费,主动地为自己创造新的市场。

2. 从挖掘产品功能出发

所谓挖掘产品功能,就是赋予老产品以新的功能,新的用途。例如,调光台灯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台灯本来的功能是照明,但调光台灯不仅能照明,还可以起到保护视力和节电的作用,因此在市场上一出现就大受欢迎。近年来还又出现了一种既可调光又可测光的台灯,使光线能调到视力保护最佳的范围,这可以说是对调光台灯功能的进一步挖掘。

3. 从提高新产品竞争力出发

新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除了取决于产品的质量、功能以及市场的客观需求外,也可采取一些其他策略来提高新产品的竞争力。例如,抢先策略,在其他企业还未开发成功,或未投入市场之前,抢先把新产品投入市场。采用这种策略要求企业有相当的开发能力以及生产能力,并达到相应的新产品开发管理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紧跟策略,即企业发现市场上出现有竞争能力的产品时,就不失时机地进行仿制,并迅速投入市场。一些中小企业常采用这种策略,这种策略要求企业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高效率的开发组织;最低成本策略,即采取降低产品成本的方法来扩大产品的销售市场,“以廉取胜”。采取这种策略要求企业具有较高的生产技术开发能力和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4.2.2 新产品设计的程序和内容

产品的设计工作必须按先后顺序,分阶段地进行。设计的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编制设计任务书、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称为“三段设计”。它是从总布置、零部件结构,到工作图纸完成,逐步加以具体化,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三段设计是产品设计应遵守的程序,它对提高产品设计质量,顺利发展新产品将起到很好作用。

新产品设计的内容包括:

1. 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又称技术任务书,是指导产品设计的基础文件。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主要任务是对新产品进行选型,确定最佳设计方案,合理选择新产品的类型、结构和决定设计原则,确定产品用途、技术要求及基本结构,作为后阶段设计的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

(1)产品的用途与使用范围;

(2)设计、试制新产品的理由及根据;

(3)产品的技术性能、基本结构、特点和技术参数;

(4)国内外同类型产品的结构、质量、成本价格等技术经济指标的比较与分析资料;

(5)可行性分析,包括人员及设备能力,关键技术及解决办法。

如果是系列产品,还应编制系列型谱表。

通用产品的设计任务书一般由设计部门编制。非标准产品的设计任务书应由用户提供,然后由制造单位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编制技术建议书来回复落实设计任务书中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产品的基本结构、设计特征、主要技术参数、技术经济指标,交货期限和设计草图等。

编制设计任务书前必须做好科技情报工作,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的先进技术情报资料,并进行市场调查、用户访问。

2. 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设计、工艺和供应工作的结合点。其技术设计的任务是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确定新产品的具体结构、技术条件、技术经济指标和零部件结构、尺寸等,以及确定总体和部件的结构、尺寸配合关系和技术条件。其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总体和部件的结构、尺寸、配合关系和技术条件;

(2)绘制产品总图、部件装配图、传动系统图、电气系统图、液压系统图、

冷却系统图等;

(3)提出设计计算说明书,包括结构强度、刚度计算和经济分析;(4)确定详细的技术经济指标、制造、验收条件和产品试制程序;(5)提出特殊外购件、协作件及特殊材料明细表;

(6)采用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试验鉴定报告。

进行部件设计时应有工艺人员参加,审查确定有关结构工艺性问题,以免以后返工。主要的配套外购件、关键材料应及早提出技术要求,以便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3. 工作图设计

工作图设计是产品的设计最后阶段,其任务是设计和绘制施工所需要的全套文件和使用的技术文件。其具体内容包括:

(1)绘制图纸:零件图、部件图、总图、包装图以及安装图。

(2)编制明细表:零件、通用件、标准件、外购件、材料、备品等明细表。

(3)编制技术文件:产品制造、验收和交货技术条件、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及产品证明书。

工作图的设计要经过标准化的审查,以贯彻“三化”的原则,来达到设计工作的经济性,还要有经过技术标准的审查,审查其是否符合有关的

规定。

自行设计的新产品一般都需要按上述三个阶段进行,对特别复杂的产品或重要产品,还要初步设计;特别简单的新产品和具有充分可靠资料的一般新产品,其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可合并进行;对于重大的改进设计,设计程序和自行设计相同;重复投产的产品,检查图纸是否齐备,不足的要补齐;测绘和采用外来较成熟的产品图纸,可不经过技术设计阶段,但应经过必要的核算,在未弄清楚原设计意图之前,不要随便修改设计。

4.3 生产工艺管理

4.3.1 生产工艺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1. 内容

产品的设计解决了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做什么?)的问题,至于采用什么样的设备和工艺装备,按照怎样的加工顺序和方法来生产这种产品(怎样做?),还有待于生产工艺管理工作来解决。生产工艺管理涉及的因素众多,包括的范围也很广,其包括的具体工作内容与生产类型、产品的产量及质量以及企业的具体生产条件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生产工艺管理的内容主要有:

(1)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分析与审查;

(2)工艺方案的制订;

(3)工艺规程的编制;

(4)质量控制计划的制订;

(5)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

(6)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和工时定额的审订;

(7)旧工艺的改进和新工艺的推广;

(8)工艺管理制度的制度和工艺管理方法的完善;

(9)新产品试制的管理。

2. 意义

企业的生产工艺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与产品的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又对产品的生产起着指导作用,因此有人形象地把生产工艺管理比作设计和制造之间的一座桥梁。同时,生产工艺管理工作在企业生产管理中所占的工作量和时间也是很大的。因此,搞好企业生产工艺管理工作对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和顺利组织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生产工艺管理工作

能给企业带来以下诸多的效益:

(1)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工艺准备工作往往要占到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所需时间的1/4~1/2,甚至达到2/3,完善的生产工艺管理不仅能缩短工艺准备工作本身所用时间,而且还能通过采用先进合理的工艺方法和手段缩短工艺流程,从而缩短整个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提高产品质量。完善的工艺方案和合理的操作规程将使产品的制造质量得到良好保证,而且,许多情况下产品质量的提高正是通过产品制造工艺的不断改善获得的。

(3)降低物耗和能耗,节约生产费用,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大量的资料表明,通过采用先进的加工方法、选用代用材料、精确核定定额等工艺管理手段和方法能大幅度地降低产品的材料消耗和能源消耗、人工费用及其它生产费用,从而使生产成本下降。

(4)提高劳动生产率。制订完善、合理的工艺规程及详细合理的工艺管理制度可以使生产得以顺利进行,而且通过采用新的工艺、新的制造方法可以使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如冷镦工艺就可使螺栓的加工效率提高几十倍。

(5)提高工艺设计工作质量,减轻劳动强度。工艺准备工作是企业技术准备工作中最复杂、最繁琐同时又最难以管理的工作,完善的生产工艺管理可通过加强工艺文件的管理、制订相应的工作规范等来提高工作的质量,并减轻工艺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4.3.2 实施生产工艺管理的原则和程序

1. 实施生产工艺管理的原则

做好生产工艺管理工作,应注意遵循下列原则:

(1)重视搞好工艺情报资料工作,应尽一切可能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有关的技术发展和先进工艺方法的情报资料并加以充分利用;

(2)重视对现有工艺方法和手段改进的研究,尽可能采用先进工艺和新工艺,要摒弃那种把工艺人员完全埋在日常工艺设计工作中的做法,应组织力量进行工艺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

(3)重视工艺典型化和标准化工作,减少工艺准备工作量,缩短工艺准备时间,实践证明,典型工艺和成组工艺在这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4)加强对工艺文件的管理,完整和统一的工艺文件对改进工艺准备工作的质量,提高工艺准备工作的质量,提高工艺准备工作的标准化都是大有益处的,而且工艺文件的完整和统一对指导生产、顺利组织生产的意义也十分重大,应对此予以重视;

(5)采用先进合理的工艺设计方法和管理手段,如采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这有利于提高工艺管理工作的水平;

(6)建立合理的工艺管理制度和技术责任制,以确保工艺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实施生产工艺管理的程序

(1)产品图纸的工艺分析和审查

在产品设计中除了要达到前节所述的要求外,也要考虑工艺上的经济性和可能性,因此产品的图纸要经过工艺分析和审查。其内容有:

① 审查零部件的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以外,还应审查产品结构的继承性程序,其指标是:

断承性系数= 全部零件数量

旧零件数量

②审查零件的部装装配程度,也就是产品结构的部件装配,其指标是:部件装配系数= 全部零件数量

部组件数

③ 审查产品结构在企业现有设计与技术条件下制造的可能性。

④ 审查选用的材料的经济合理性。

⑤ 审查零件的结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公差等级的合理性。(2)工艺方案的制订

工艺方案是工艺准备工作的总纲,其内容包括产品试制中的技术关键和解决方法,以及装配中的特殊要求,工艺方案制订的依据是产品的设计性能、产品的方向性、以及生产类型和批量大小等等。工艺方案的内容有以下几种:

① 确定产品试制中的技术关键及其解决办法,确定关键件和关键工序及加工方法;

② 确定产品的工艺路线和零部件的加工车间;

③ 确定工艺装备的配备原则和系数;

④ 进行工艺的经济效果分析比较。

对于自行设计、基型、通用产品的工艺方案的编制应尽可能详尽,对于仿制、变型、专用产品工艺方案的编制可适当简单;对于长期生产应尽可能详尽些,短期生产可适当简单,对于大量连续生产应尽可能详尽,成批轮番生产可适当简单。

(3)工艺规程的编制

工艺规程的编制是工艺准备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指导生产的重要工具,也是安排计划、进行调度、确定劳动组织、进行技术检查和材料供应等各项工作的主要技术依据。工艺编定以后,应将有关内容分别填入

各种不同的卡片以便执行,并作为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的依据。各种卡片总称为工艺规程文件。

企业所用工艺规程的具体格式虽不统一,但内容大同小异。一般来说,工艺规程的形式按其内容详细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 工艺过程卡。这是一种最简单和最基本的工艺规程形式,它对零件制造全过程作出粗略的描述。卡片按零件编写,标明零件加工路线、各工序采用的设备和主要工装以及工时定额。

② 工艺卡。它一般是按零件的工艺阶段分车间、分零件编写,包括工艺过程卡的全部内容,只是更详细地说明了零件的加工步骤。卡片上对毛坯性质、加工顺序、各工序所需设备、工艺装备的要求、切削用量、检验工具及方法、工时定额都作出具体规定,有时还需附有零件草图。

③ 工序卡。这是一种最详细的工艺规程,它是以指导工人操作为目的的进行编制的,一般按零件分工序编号。卡片上包括本工序的工序草图、装夹方式、切削用量、检验工具、工艺装备以及工时定额的详细说明。

实际生产中应用什么样的工艺规程要视产品的生产类型和所加工的零部件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单件小批生产的一般零件只编制工艺过程卡,内容比较简单,个别关键零件可编制工艺卡;成批生产的一般零件多采用工艺卡片,对关键零件则需编制工序卡片;在大批大量生产中的绝大多数零件,则要求有完整详细的工艺规程文件,往往需要为每一道工序编制工序卡片。

(4)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

① 工艺装备的概念

工艺装备是指为实现工艺规程所需的各种刃具、夹具、量具、模具、辅具、工位器具等的总称。使用工艺装备的目的;有的是为了制造产品所必不可少的,有的是为了保证加工的质量,有的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的则是为了改善劳动条件。

工艺装备按它的使用范围,有专用的和通用的两种。专用的由企业自己设计和制造,而通用的则由专业厂制造。

工艺装备的准备,对通用工装只需开列明细表,交采购部门外购即可。所以,工装的大量准备工作主要是在专用工装的设计和制造上。因为专用工装的准备工作,类似企业产品的生

产技术准备工作,它也需要一整套设计、制图、工艺规程、二类工装准备、材料、毛坯的准备加工与检验等一系列的过程。

② 工装数量的决定

一般而言,专用工装的数量与企业的生产类型、产品结构以及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要求的可靠性等因素有关,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要求多用专用工

装,而单件小批生产则不宜多采用;产品结构越复杂、技术要求越高,出于加工质量的考虑,也应多采用;产品和工装的系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较高的工厂,专用工装的数量就可以适当减少。此外,在不同的生产阶段对工装数量的要求也不同,既使是在大批大量生产中,样品试制阶段也只对较复杂的零件设计和制造关键工装;而到了正式生产阶段则应设计和制造工艺要求的全部工装,包括保证质量、提高效率、安全生产以及减轻劳动强度等需用的工装。

4.3.3 计算机辅助生产工艺管理

1. 传统工艺管理存在的问题

如前所述,生产工艺管理是生产技术准备管理乃至生产管理中涉及因素较多、内容比较繁琐、复杂程度较高、需要大量时间和经验的工作。然而,在传统工艺管理中,绝大部分工作需依靠工艺人员手工或半手工完成,其工作的质量亦多依赖于工艺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的经验和努力程度。综合来看,这样的传统工艺管理存在下列主要问题:

(1)生产工艺准备周期过长。由于工艺准备工作和工艺管理工作绝大部分依靠手工完成,而生产工艺准备工作又较为复杂和繁琐,所以往往造成生产工艺准备工作周期过长,有时甚至占到整个生产技术准备周期的60%~80%以上,导致企业产品生产周期过长,市场竞争能力减弱。(2)工艺准备管理工作质量低。这里所说的质量包括两主面的内容:一是工艺准备工作本身的质量,由于工艺准备管理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较为落后,所以其工作质量亦难以保证;二是工艺准备工作的成果——最主要的就是工艺规程的质量,由于工艺准备工作本身的质量较底,工艺管理水平较低,因而工艺规程的质量也较差,主要表现在工艺设计的稳定性、一致性差,标准化程度低,很难做到工艺设计的优化。

(3)由于工艺设计人员人日常忙于简单、重复、繁杂的日常工艺设计工作中,无法集中力量去解决诸如新产品开发、工艺方法和技术的改进等重大问题,因而影响了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4)由于采用常规手工管理工艺文件,因而使得工艺文件的保管和查阅工作十分麻烦和费时,工艺文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也十分困难,从而造成作为企业重要技术和管理依据的工艺文件资料无法有效利用,影响了工艺设计工作和其它工作的进行。

(5)传统的工艺设计一般均以单个具体零件的单独工艺为主,有多少零件就设计多少工艺规程和相应数量的工艺装备,每一工艺文件及有关

工艺装备都为该零件工序所专用,因而缺乏系统性,容易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6)传统的工艺设计往往过分依赖工艺设计人员的个人经验,随意性大,所以造成工艺设计的多样性,设计出来的工艺规程往往因人、因时、因地而很不一致,这与现代化生产的基本要求很不协调。

2. 典型的工艺和成组工艺

正是由于传统工艺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因而人们研究了许多方法和手段来加以改进。典型工艺和成组工艺就是其中卓有成效的方法。

(1)典型工艺

典型工艺是指把某些形状和工艺路线相似的零件归为一类并为它们编制通用的工艺规程。

典型工艺一般又分为标准件典型工艺和专用件典型工艺。标准件典型工艺是指为那些已标准化和系列化的零件编制的典型工艺,通常是把某一系列的零件按尺寸大小分成工序相同的若干区段,然后把每一区段的零件归一组并为它们编制一个没有具体尺寸的典型工艺规程。当具体的零件需要加工时,只需把其相对应的典型工艺规程标注上具体的尺寸和公差要求,稍许调整即可投入生产中使用。

专用件典型工艺是指为某些规格化程度较高、工艺比较成熟的企业专用零件编制的典型工艺,其可用典型工序法编制,也就是把若干形状和工艺路线相似的零件归为一组,挑选一个能代表该组大部分零件工作特征的零件(或设计一个包括该组零件特征的假想零件),以它为基础编制一个典型工艺规程,当需要为具体零件编制工艺规程时,只需参照该零件的具体情况,对其所对应的组别的典型工艺规程加以适当修改和补充即可。

在那些产品及其零部件系列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生产批量较大的企业,典型工艺是一种提高工艺准备工作质量、减少工艺、准备工作量、缩短工艺准备周期的有效方法,而且典型工艺还可促进整个工艺准备管理工作适当的标准化和有序化。

(2)成组工艺

成组技术就是利用事物客观存在的相似性对事物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聚类处理。成组工艺就是采用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利用零件的相似性对产品工艺进行设计和管理的方法。

成组工艺与典型工艺不同,它是以产品零件的工艺相似性为基础,把全部或部分工序相似的零件归类成族(组),为每一相似零件族(组)编制一份成组工艺规程。当需要为具体零件编制具体的工艺规程时,只需参照该零件对应的成组工艺规程作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即可。

成组工艺的编制可采用综合零件法和流程分析法。综合零件法是指以综

合零件为基础编制成组工艺规程,所谓的综合零件是指能代表某一相似零件族(组)所有零件的结构和工艺特征的零件,它可以是该零件族(组)内的实际零件,也可以是靠人工综合而成的某一假想零件,以综合零件为基础编制的成组工艺规程基本反映了该族(组)所有零件的主要加工工艺过程。流程分析法是指对构成某一零件族(组)的所有零件的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找出适合于族(组)内所有零件的工艺流程,并据此编制成组工艺。流程分析法是生产实际中非常常用的方法。

编制成组工艺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依据相似性的原理对零件进行聚类成族(组)。分组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编制零件编码是一种主要而实用的方法,企业可自行创制零件编码系统,也可选用目前已开发成功的合适的编码系统。现在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已研制开发成功了许多用于各种目的的零件编码系统,如()pitz、KK-3 等等,在编制成组工艺时应注意选用那些反映工艺信息较全面的零件编码系统。

成组工艺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企业来说不仅有利于解脱工艺人员烦琐、重复的工作,使它们能致力于改进和提高工艺水平,而且能加大成组批量,使工艺准备时间和零件加工辅助时间大为缩短,从而减少产品的生产周期。成组工艺是提高企业工艺准备管理工作水平的一个卓有成效的手段。当然,不仅在工艺规程的编制上,在工艺管理的其它方面,诸如工艺过程的劳动组织、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工艺文件资料和管理等诸方面成组技术都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3.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

详细见 4.4 节。随着计算机在生产管理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其在生产工艺管理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工艺管理人员和工艺设计人员在利用计算机来帮助提高工艺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方面倾注了极大的努力,目前已取得了许多成果,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缩写CAPP)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1)CAPP 的基本原理

简单地说,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就是“在工艺过程设计中使用计算机”,它是在工艺过程设计中应用计算机以帮助提高其标准化和自动化的一种技术,目的是将产品的设计信息和企业的生产数据归并到一个计算机系统中,使该系统能产生可用的工艺规程。CAPP 的研究开发相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CAPM)这些领域内的计算机应用来说,起步较晚。直至1960 年,世界上第一个CAPP 系统AUTOPROS 才在挪威问世,但由于CAPP 的重要性和所能带来的巨大效益,因而在其起步后的短短的时间内,许多国家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我国的CAPP 研究和开发在60年代末即已起步,但由

于种种原因,直至80 年代以后,才相继取得了一定成果。

由于工艺准备工作的复杂性,因而在应用自动化的工艺准备管理技术方面还存在许多人为的和技术上的困难,CAPP 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人为的和技术上的困难,CAPP 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然后,可以预见,高水平的CAPP 必然是未来工艺过程设计自动化的一个发展方向,其在生产管理自动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2)CAPP 的主要构成形式

CAPP 系统各种各样,使用目的、服务对象、采用的技术都不尽相同。从结构上看,现有的CAPP 系统大致可分为三种基本形式:

① 检索式(Retrial Method System)或派生式(Variant System)。它是应用成组技术的原理,对现有零件进行编码、分类、按照工艺相似性组成不同的零件族(组),然后为每一族(组)编制一份族(组)内所有零件通用的标准工艺规程,将标准工艺规程存入计算机中。在编制新零件的加工工艺时,首先将新零件编码,依据编码找到其所属的零件族(组)并检索出该零件(组)对应的标准工工艺规程,然后由工艺设计人员根据该零件的设计要求对标准工艺规程进行修改和调整,即得该零件的工艺规程。

检索式或派生式的CAPP 系统的开发较为容易,比较实用,但开发工作量大且系统一般没有决策功能,基本上还依赖于系统操作人员的工艺知识和经验,计算机所起的作用仅仅是帮助人提高工作效率。早期的CAPP 系统大部分属于这种结构形式,其代表性的系统有国际计算机辅助生产协会(CAM-I)1976 年研制成功的CAPP 系统和工业研究组织的(OIR)同年开发的MIPL.AN 系统等。

② 生式(Generative System)。这种形式的CAPP 系统,既不检索已有的单个零件的工艺,也不检索零件族(组)的标准工艺,而是根据零件的几何、物理特性以及现有的工艺手段,综合技术性与经济性等因素,根据一系列的加工制造决策逻辑,自动地从有关数据库中得到信息,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条件下创造出一个新零件的优化的工艺规程。生成式系统比较先进,它能较快地生成一致性好的工艺规程,计算机在这里完全替代了一个熟练的工艺设计人员的工作,从而使工艺过程设计工作对于非熟练工艺设计人员来说也是容易而且可保证质量的。然而由于工艺信息的识别和工艺决策信息的获取以及其它若干技术上难点的存在,这种系统的开发也是十分困难的,严格地说,号称完全生成式的CAPP 系统还没有一个真正达到在生产中实用的程度。也正由于这个原因,人们放宽了对生成式系统条件的限制,而把一些具有一定决策逻辑功能但仍需人工干预的系统也归入了创成式系统中。

③ 混合式或半创成式(Semi-Generative System)。它是采取一种折

衷的办法,综合了检索式的创成式CAPP 系统的特点。它不存贮也不检索任何单件零件的工艺或零件族(组)的复合工艺,但是,它要考虑工艺上的一系列必然的、基本的、公认的原则。计算机根据零件的形状及加工要素等一系列原始设计信息进行逻辑判断,依据由已有零件分类归组之后总结出来的典型的优化的工艺路线及典型的优化的艺手段编辑成一个新零件的工艺规程。这种形式的系统的开发工作量不如检索式大,难度也没有创成式高,还有一定的决策能力,是一种较易推广和人们比较乐于接受的 CAPP 形式。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的CAPP系统均属于这种半创成式的。

(3) CAPP 的效益及发展

研究和开发CAPP 将给工艺准备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好处:

① 可以降低对工艺设计人员技巧和经验的要求,相应地可使部分熟练的工艺设计人员解脱出来,以进行改进和优化现行工艺设计性能的研究,从而提高工艺设计的技术水平和工艺管理水平;

② 可以减少工艺过程设计的时间。由于计算机处理的速度和减少了工艺设计的重复性工作,从而使得工艺过程设计所需的时间大为减少(据统计,利用CAPP系统编制工艺规程甚至可比用手工编制少花95%以上的时间),相应地缩短了生产技术准备周期。这对于工艺准备工作占整个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很大部分工作量的多品种小批量制造企业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③ 可以减少工艺过程设计的费用和零件制造的费用,从而降低了产品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④ 可以设计出比手工设计更准确、质量更高、标准化更好的工艺规程,大大提高了工艺设计工作本身的质量并因此而使产品的制造质量得到了更充分的保证。

⑤ 可以使CAD、CAPP、CAM 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使计算机集成制造(CIM)得以实现。有研究表明,CIM 是未来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作为其中间环节的CAPP 如能得到高水平的实现并与CAD、CAM 有机集成,必然使CIM 的发展更为顺利。可以预见,未来CAPP 的发展将向着自动化程度更高、人工决策和准备数据的工作更少、集成化程度更高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正在进行由粗放型管理到精细管理、由经验管理为主到科学管理为主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大多数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如何解决多品种小批量问题;如何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降低

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如何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计划实现率的问题;如何建立标准工时管理体系、新的管理程序,实现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问题等。工业工程研究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进行的,主要包括流程再造、企业的管理模式、各种管理标准及程序的制定,以及企业的管理信息模式等课题。其目的是运用工业工程的思想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在国外,许多先进的企业用工业工程的思想来管理企业,并应用CAD、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集成系统作为实施工业工程的支持系统。

公共管理现状研究论文

文章 公共部门的变革回应了几个相互联系的重大现实问题,包括:职能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低效率;经济理论的变化;私营部门相关变化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全球化作为一种经济力量的兴起;技术变化使得分权同时又能更好地控制全局成为可能。 行政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鲜明的发展阶段:前传统阶段、公共行政传统模式阶段和公共管理改革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从上一个阶段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并非轻而易举,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的过渡至今尚未完成。但这只是时间的问题。因为新模式背后的理论基础非常强大。这场变革运动以"新公共管理"著称,尽管这个名称引起了争论,然而它不但在蓬勃发展着,而且是对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采取的管理模式的最佳表述。传统的行政模式相对于它所处的时代是一项伟大的改革,但是,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一、前传统模式 很显然,在19世纪末官僚体制理论尚未健全之前,已经存在着某种形式的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它与政府这一概念以及文明的兴起一样历史悠久。正如格拉登(gladden)指出的那样,行政的某种模式自从政府出现之后就一直存在着。 首先是创始者或领导者赋予社会以可能,然后是组织者或行政者使之永恒。行政或事务管理是所有社会活动中的中间因素,虽然不是光彩夺目,但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却是至关重要的。 公认的行政体制在古埃及就已经存在了,其管辖范围从每年的尼罗河泛滥引起的灌溉事务到金字塔的建造。中国在汉朝就采用了儒家规范,认为政府应当是民选的,不是根据出身,而是根据品德和能力,政府的主要目标是谋取人民的福利。在欧洲,各种帝国--希腊、罗马、神圣罗马、西班牙等首先是行政帝国,它们由中央通过各种规则和程序进行管理。韦伯认为,中世纪"现代"国家的发展同时伴随着"官僚治理结构的发展"。 尽管这些国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但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可以称为前现代。也就是说,早期的行政体制本质上是人格化的,或者说是建立在韦伯所说的"裙带关系"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以效忠国王或大臣等某个特定的人为基础,而不是非人格化的;以效忠组织或国家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为基础。尽管存在着这么一种观点,即认为行政管理本身不为人赞许的特点仅仅来自于传统模式,但早期的做法常常导致谋求个人利益的贪污行为或滥用职权。在早期行政体制下,我们现在看来觉得很奇怪的做法曾是当时执政政府职能的普遍行为。那些一心走仕途的人往往依靠朋友或亲戚获取工作或买官,这就是说先以钱来收买海关官员或税收官员,然后再向客户伸手要钱,从而既回收了最初的买官投资成本,又可以大赚一笔。美国19世纪的"政党分肥制度"意味着在执政党发生了变化的同时,政府中的所有行政职位也发生了变化。 前现代官僚体制是"个人的、传统的、扩散的、同类的和特殊的",而按照韦伯的论证,现代官僚体制应当是"非人格化的、理性的、具体的、成就取向的和普遍的"。个人化政府往往是低效率的:裙带关系意味着无能的而不是能干的人被安排到领导岗位上;政党分肥制常常导致腐败,此外还存在着严重的低效率。传统行政模式的巨大成功使得早期做法看起来很奇怪。专业化、非政治化行政在我们看来是如此顺理成章,以至难以想像到会有别的制度存在。西方的行政制度即使简单到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想法,也是直到1854年英国的诺思科特-屈维廉报告出台后才开始建立,尽管这种制度在中国早已通行很久了。 二、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 传统的行政模式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官僚制。政府应当根据等级、官僚原则进行组织。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对官僚制度有一个经典的、清晰的分析。虽然这种官僚制思想在商业组织和其他组织中采用过,但

产品研发部规章制度及软件项目管理方法(初稿)

产品研发部规章制度及软件项目管理方法 第一部分:产品研发部规章制度 一、日常工作制度: 1、关于休假、加班: 严格遵守公司的考勤制度,如有事,提前书面形式填写请假申请,批准后方可休假,如情况紧急不能提前填写请假申请,要电话请示上级领导,并在休假后补办请假手续。 研发部人员在项目紧张时尽量不提出请假申请。 研发人员原则上不安排加班,研发进度根据公司要求结合项目实际由项目总监负责制定,项目组长协调安排工作。项目组长根据进度需要安排的加班,加班费用由项目奖金中支出。公司工作需要硬性安排的加班,加班费有公司支出。相关标准按照国家相关制度执行。 2、研发部员工守则: 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克己奉公。 维护公司声誉,保护公司利益。 服从领导,关心下属,团结互助。 爱护公物,节约开支,杜绝浪费。 努力学习,提高水平,精通业务。 工作中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创新贡献。 产品思维,工匠精神,互联网思维。 3、员工工作日志/工作周报: ●工作日志制度的目的是形成严格的工作跟踪和积累习惯,要求部门中项目负责人以下 人员按要求每日记录。 ●工作日志是部门员工的工作记录载体,起到部分绩效考核和浮动工资的确定依据的作 用。 ●工作日志包含每日计划和完成情况,每日工作始终时间,每日工作饱和度(5为最高, 1为最低,如为请假,请注明“事假”或“病假”),次周计划,以及问题、意见和建议。 ●工作日志严格要求每日填写,绝不允许在上交前统一填写。填写时注意清空原有内容。 如发现某些栏目多周雷同的情况,将进行警告。 ●每日工作内容如无特殊情况,至少需要写3条以上。叙述工作内容要求尽可能说明清 楚。不允许简单的如“修改错误”的描述。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概述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摘要】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逐步加大对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而企业在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方面却很薄弱,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面还处于一种粗放、经验型管理的层次上,还存在成本管理定位不清、成本职责不明、成本管理程序和环节缺失、成本管理方法不科学、成本管理经常处于失控状态等诸多问题,这些情况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和发展空间。推行项目成本管理,运用科学的成本计划、控制和分析手段,促进和保障企业正确地核算成本,是建筑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法,指导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工作,对完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对成本管理问题进行分析,运用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合同管理等管理技术对问题进行研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提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为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建筑工程成本提供指导意见,希望这些研究能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成本管理;项目管理

目录 引言 (3) 一、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概述 (4) (一)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概念 (4) (二)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4) 1.成本管理 (4) 2.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4) 3.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基本理论 (4) 二、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相关因素分析 (5) (一)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因素分析 (5) 1.质量管理的目标 (5) 2.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5) 3.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与成本关系分析 (6) 4.对建筑功能设计进行价值分析意义 (6) (二)建筑工程项目进度因素分析 (7) 1.进度管理的目标 (7) 2.项目进度管理的基本内容 (7) 3.进度与成本关系分析 (7) 4.如何控制进度成本 (8) 三、项目管理其它要素分析 (8) (一)招投标管理 (8) 1.招投标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 (8) 2.注重评标工作的实效 (9) (二)合同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 (9) 四、结语 (10) 第2页/共12页

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张晓珏(1963-),女,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馆员。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在许多高校,现行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读者的需求,由此暴露出许多问题,影响了图书馆其服务职能的发挥。因此,如何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以及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成为了众多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者竞相研究的课题。另外,对引入学生组织、辅助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 标签: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性;服务;学生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思想、新知识层出不穷,人们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渴求日益增多。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信息资源,是集聚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基地。图书馆作为学生与教职员工主要信息获得的渠道,在高校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然而,在许多高校中,无论是从图书馆管理理念、管理模式,还是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思想观念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必须要在管理模式上创新,提出新的思路。本文首先对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提出一系列创新性的改进措施,旨在优化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1 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从事图书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短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读者对于获取的信息量和服务能力有了更多的需求,这就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需要的不再是单纯的图书保管员,而是具有较高信息技术水平的人才,这就需要对馆员进行培训与再教育,同时吸引更多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加入图书馆的人才队伍中来。 1.2 高校图书馆之间缺乏资源共享 目前,很多地区形成了以大学城为模式的高等教育办学特色。但是由于受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等因素的限制,各高校之间缺乏交流,图书馆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多的影响,导致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资源相对封闭,无法互通共享。因此各高校图书馆出现试图建立相对全面、完善的图书体系的局面,浪费了很多资源,也给读者带来很多不便。 1.3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意识欠缺 不少高校图书馆都会把馆藏资料齐全、服务设施完备、借阅环境舒适作为建设目标,但是在注重硬件条件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其作为服务机构的软件条件。

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研究

方,以往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及控制模式已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了解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现状能帮助我们更加清楚的意识到造价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必要的措施改善。 3.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需要对工程建设中各个阶段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严格控制,只有保证建筑工程实现最低造价成本控制才能够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目标。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还需要把工程项目前期投资的费用支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有效的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提高施工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要在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基础上,进行设计阶段的成本预算,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包括对工程全过程施工的控制,工程的项目成本控制要遵循基础的成本控制原理,把握好技术与方法的应用,结合新时期的市场经济的特点,进行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项目成本的控制。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模式进行创新研究,从而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 4.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工作中,还存在较多问题,项目投资设计时的预算超出问题,施工过程中不可估计的费用支出问题,最终成本支出超出投资成本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体现了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工作的失误,导致项目成本控

制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由于工程投资的设计缺乏一定的可行性研究,在前期的工程建设投资设计阶段,如果不能科学的进行设计管理,就会造成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失控,导致施工过程中不可控成本增加,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第二,由于对工程的事前造价控制不到位,事后才去做弥补,将项目成本控制的工作重心放在工程建设阶段以及竣工结算阶段,企图在施工过程中降低成本的支出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但这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理论相悖; 第三是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这些都阻碍了工程建设的造价管理控制发展。 5.建筑工程中项目成本控制措施分析 建筑工程的项目成本控制是对建筑项目工程的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包括施工准备阶段的项目决策与项目设计成本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实施与招标成本控制,竣工结算阶段成本控制,以下就来进行简单的分析。 5.1施工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的项目成本控制是最重要的控制阶段,主要包括对项目决策的成本控制以及项目设计的成本控制,从而实现施工准备阶段成本控制的目标。 对项目决策过程的成本控制来说,工程建筑的决策是保证整体投资方案实施的基础,在进行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到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论文

---------------------------------------------装--------------------------------- --------- 订 -----------------------------------------线 ---------------------------------------- 班级: 姓名: 学号: - 广 东 商 学 院 答 题 纸(格式二) 课程:管理科学研究方法 2012 -2013学年第 二 学期 成绩: 评阅人: 徐辉 评语: ========================================== 线性规划在人力资源安排中的应用 摘要: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它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全面核查现有人力 资源、分析企业内外部条件为基础,以预测组织对人员的未来供需为切入点,内容包括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开发规划、人员调配规划、工资规划等,基本涵盖了人力资源的各项管理工作,人力资源规划还通过人事政策的制定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产生持续和重要的影响。所以为了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把线性规划的知识运用到人力资源安排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从而使公司能够提高效率.通过建立模型并利用Lingo 软件,对经济管理中有限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关键词:线性规划模型;企业人力资源安排;经济效益;WinQSB2.0软件

1、引言 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来说,企业必须有人,没有人的企业就是“皮包公司”。可是人往往又是最难管理的,管理得当自然能飞黄腾达;但是管理不好就有极大的风险使你的成果化为乌有,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是每个企业最基础的管理。但往往越基础的东西,越难上手。在全球国际化的背景下,每一个企业都将被要求与国际接轨。东方讲求企业要人治,西方讲求的是法治。如何能够将法治与人治结合在一起,才是我们的“中庸”之道。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而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建立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前瞻性保障,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分析,预见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以此确定人力资源工作策略。因此为完成既定的生产计划,要将劳动力分配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上。由此可见,对劳动力的合理分配,以及通过培训提高工人素质,实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重要途径。 线性规划是人力资源优化的有效工具。线性规划是应用分析、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的人、财、物等有限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有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可以建立相应的线性规划模型,即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通过数学运算进行解决。本文将应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帮助其做出在现有人力条件下的最优分配方案,以期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通过运用线性规划的分析方法来解决企业的人力安排问题。 2、人力资源规划理论概述 所谓人力资源规划也叫人力资源计划,是指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通过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的需要和供给状况的分析及估计,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配置、使用、保护等各个环节进行职能性策划,以确保组织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必需的人力资源的规划。它的实质是促进企业实现其目标,因此它必须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目标性,要体现组织的发展要求。 人力资源规划最显著的特点是把员工看作是资源,这与传统的只涉及员工的招聘与解雇问题的人事计划完全不同,它高度重视对人力资本的教育培训,最大限度地将人力资源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挖掘出来,从而获得高额利润。它涵盖的内容有五个大方面,分别是:1、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2、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等。3、制度规划: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4、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和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等。5、费用规划: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

软件研发管理制度

武汉新英赛研发管理 第一节 软件研发岗位职责 一、软件研发部经理岗位职责 软件研发部经理在总经理或主管副总的领导下, 全面负责软件研发部的日常管理, 组织 开展软件研发与测试工作,完成企业研发目标和经营目标。其具体职责如表 二、高级研发工程师岗位职责 高级研发工程师参与建立研发工作标准与规范,协助部门经理组织完成软件研发工作, 管理软件研发项目,改良升级进行软件。其具体职责如表 8-1所示。 8-2所示。

表8-2 高级研发工程师岗位职责 三、软件研发工程师岗位职责 软件研发工程师协助高级工程师进行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收集整理相关行业信息与资料,为软件产品决策提供依据。其具体职责如表8-3所示。

四、软件测试工程师岗位职责 软件测试工程师主要负责软件测试工作, 根据软件产品规格和测试需求,编写测试方案、测试用例、测试脚本软件等。其具体职责如表8-4所示。 第二节软件研发管理制度 六、软件研发费用管理制度 第1章总则 第1条目的。 为了加强软件研发费用管理,规范资金的使用,减少公司不必要的损失,根据公司的实

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2 条研发费用管理原则。 1.计划统筹安排原则。 2.节约使用、讲求经济效益原则。 第3 条职责分工。 1.公司财务部负责研发费用的审批和报销,并随时监督费用的使用情况。 2.软件研发部负责研发费用的预算与使用控制。 第2 章研发费用的来源及使用范围 第4 条研发费用的来源。 1.公司对重点研发产品的专项拨款。 2.公司成本列支的研发费用。 3.从其他方面筹措来用于研发的费用。 第5 条研发费用的使用范围。 1.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2.研发人员的工资、奖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3.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以及相关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维修等费用。 4.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5.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设备调整及检验费,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的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 用。用。6.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费7.通过外包、合作研发等方式,委托其他单位、个人或与之合作进行研发而支付的费8.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会议费、差 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 第3章研发费用的使用管理 第6 条专款专用。

万科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万科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为了追求片面的经济发展,将房地产产业作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进行发展。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发展规则与产业布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转型与完善,现阶段由于房地产市场带动的GDP 产业受到社会各界的诟病。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相继的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从宏观的角度抑制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房地产行业的业内竞争。 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论与实际方面的双重意义。在理论意义方面:本文系统的

梳理了成本管理在房地产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基于成本管理的项目管理框架的可行性。同时,运用理论工具对某房地产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后续的项目成本控制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在实际方面本文展开了具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对研究对象某房地产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其执行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现状为一手的研究资料。基于成本管理对项目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其对项目销售利润空间的提高为目的,分析了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宏观与微观问题。同时,基于其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对该公司下的其他项目运营与成本控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同时也为其他企业的同类项目中的成本管理提供了决策参考。关键词:房地产;成本控制;经济;发展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in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as a pillar industry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has formed a complete set of rul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layo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Chin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erfect, nowadays GDP industry criticized real estate market driven by the community. In this context, China has successively promulgated a series of policies to limit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From the macroscopic angle inhibited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estate industry, but also intensified the competition of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Has the double meaning of theory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this research.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cost management i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the real estate. And put forwar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framework of cost management based on. At the same time, the use theory tools of a real estate project execution may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cost control problems are summarized,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provide necessary theoretical basis for subsequent project cost control research. In practical terms this paper ha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ost control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earch object of a real estate project is analyzed.

图书管理创新性策略分析

图书管理创新性策略分析 图书管理创新性策略分析本文关键词:管理创新,策略,分析,图书 图书管理创新性策略分析本文简介:摘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与应用被广泛地运用在了各行各业,它更是影响了图书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宜,需要建立一种新式的机制来满足了人们对于图书管理的需求。本文以在信息化的角度下,图书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对信息化的图书管理进行研究,探讨创新管理机制、创新的科技、重视人财物图书管理创新性策略分析本文内容: 摘要: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与应用被广泛地运用在了各行各业,它更是影响了图书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宜,需要建立一种新式的机制来满足了人们对于图书管理的需求。本文以在信息化的角度下,图书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对信息化的图书管理进行研究,探讨创新管理机制、创新的科技、重视人财物力的适用这三方面对于新型图书管理的作用。 关键词:新型机制;信息技术视角;图书管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历史的长河中书籍作为一种信息和文化的媒介,因此书籍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1]。图书管理作为书籍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发展的趋势下,图书管

理模式在信息时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图书作为一种载体,为人们学习知识文化与积累提供重要的素材,而且创建信息化的图书管理模式是时代迫在眉睫的需要。虽然新型的信息化模式不是朝夕就能完成的,但相信经过国家部门的重视以及人才的不懈努力,新型的图书管理机制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一、新型的图书管理机制 图书管理在信息化的视角下对于创新机制有了更多的要求。第一,对于管理人员的信息化专业素质要求提高。图书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在当今社会要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力,同时还要兼备信息化技能特别是操作能力,各大高校要定期组织关于信息化技术培训,以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2]。其次,高校培训要具有一定针对性,不仅应当围绕适当的先进信息技术和相关的管理理论知识,更要有实际操作性。不断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专业知识与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第二,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提高图书专业人员的信息化想法。特别是各大高校图书馆专业学生要及时转变原有的观念。我国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针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对图书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各大高校应当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提高图书专业人员的信息化思维的培养作为一项工作重点,从而促进在信息化应用的建设下图书管理的快速发展。第三,加强图书管理的特色,在原有的资源贡献的基础上重新优化配置。相比较传统的

万科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研究--毕业论文

万科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摘要 (2) Abstract (2) 第1章绪论 (4)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4)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5) 第2章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相关理论 (7) 2.1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概述 (7) 2.2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方法 (7) 2.2.1 投标、签约阶段成本控制 (7) 2.2.2 施工准备阶段成本控制 (8) 2.2.3 人工、材料、机械及现场管理费控制 (8) 第3章万科房地产项目的成本控制概况 (8) 3.1万科八阶段成本控制 (8) 3.1.1立项成本控制 (8) 3.1.2 规划环节 (9) 3.1.3 招投标环节 (9) 3.1.4 施工环节 (10) 3.1.5 材料及设备采购环节 (10) 3.1.6 销售环节 (10) 3.1.7 工程预决算 (10) 3.1.8 物业管理成本 (11) 3.2 万科各个管理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11) 3.2.1项目发展部 (11) 3.2.2设计部 (11) 3.2.3工程管理部 (11) 3.2.4项目部 (12) 3.2.5营销中心 (12) 3.2.6 财务管理部 (12) 第4章结论与展望 (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为了追求片面的经济发展,将房地产产业作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进行发展。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发展规则与产业布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转型与完善,现阶段由于房地产市场带动的GDP 产业受到社会各界的诟病。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相继的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从宏观的角度抑制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房地产行业的业内竞争。 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论与实际方面的双重意义。在理论意义方面:本文系统的梳理了成本管理在房地产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基于成本管理的项目管理框架的可行性。同时,运用理论工具对某房地产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后续的项目成本控制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在实际方面本文展开了具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对研究对象某房地产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其执行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现状为一手的研究资料。基于成本管理对项目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其对项目销售利润空间的提高为目的,分析了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宏观与微观问题。同时,基于其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对该公司下的其他项目运营与成本控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同时也为其他企业的同类项目中的成本管理提供了决策参考。关键词:房地产;成本控制;经济;发展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in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as a pillar industry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has formed a complete set of rul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layo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Chin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erfect, nowadays GDP industry criticized real estate market driven by the community. In this context, China has successively

项目成本管理论文参考范文

项目成本管理论文: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理论研究综述发表时间:2013年12月18日14:13:25 项目成本管理经历了从传统项目成本管理到现代项目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三大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并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应用。项目成本管理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在从概念的界定到项目成本管理内容、研究方法与管理工具的开发上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项目成本管理是指为保障建设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超过项目预算而开展的项目成本估算、项目预算编制和项目预算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活动。项目成本管理也是为确保项目在批准的预算内按时、按质、经济高效地完成项目的既定目标而开展的一种项目管理过程。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成本的盈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命运和前途。 一、项目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1·传统项目成本管理传统项目成本管理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在此期间诞生了围绕项目成本管理最具代表性的管理方法是美国航天局和美国空军为开展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而创建的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技术和挣值管理方法(Earned Value Management,EVM)技术。 我国在传统项目成本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早,早在2000多年前中华民族先人就已经规定“凡修筑沟渠堤防,一定要先以匠人一天修筑的进度为参照,再以一里工程所需的匠人数和天数来预算这个工程的劳力,然后方可调配人力,进行施工”。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工程项目成本预算与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和控制方法的文字记录之一。另据唐代《辑古篡经》和北宋《营造法式》的记载,我国也是人类采用定额进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最早的国家之一,这些项目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提高人类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论文

管理研究方法课程论文 方法论指的处理问题的一般途径和路线。方法指的是处理问题的具体的做法。很容易从字面的意思发现,在对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习惯性处理方法就是方法论。实际在我们处理问题时不同的人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管理研究思维、管理工作思维和教学思维。这三种思维各不相同:管理研究者思维主要特点是重归纳,善于发现问题,具有创造性。表现形式多为学术论文,课题申请书及研究报告。管理工作思维主要特点是重视现实具体问题的解决。表现形式多为工作报告、会议报告。教学思维主要特点是重演绎,强调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表现形式多为教材学习。对管理方面来说,管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形成完善的一整套的研究路径对任何的研究者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但也不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我们知道,管理学和经济学一样,同属于社会学科的范畴,在理论的形成上主要是前人的思辨的探索,不同于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来自严密的逻辑和精确的试验。这在一方面决定管理学科很难有一套完整的如同试验步骤一样的研究方法,但在另一方面却显示了社会科学的魅力。社会科学强化对问题的思索,同样可以建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但却容易超越前人。比如在物理科学的研究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得物理学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于后人的工作只能在其强大的领域下耕耘,而经济学的发展却大大不同于科学研究,从亚当斯密以来,后继者凯恩斯开创了宏观经济学的先河,进入20世纪后半叶,经济学的发展更是蒸蒸日上,在博弈论、一般均衡论等领域获得了更大的突破。社会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建立在一代又一代人对社会发展轨迹简单认识基础上的再认识,没有人能了解整个历史发展的规律,正如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一样。对于管理学来说,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誉为管理理论之父的法约尔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也是来自于管理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对以往积累知识的吸收和发展,对未知事物的了解过程,进而形成处理一般问题的基本方法,构成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单纯对管理学来说,管理研究方法论阐述了管理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基本原则、途径和过程。进而对社会科学来说,方法论是对社会科学研究过程所出现的问题总结形成的基本方法。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

软件企业研发组织管理制度

公司软件研发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为保证日常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让开发中各个环节更紧凑,更可控,需要尽可能实现软件研发部项目管理的正规化,工作过程的流程化,以便提高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达到项目能按质按量按期交付的目标。 1、软件开发总体遵循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 2、项目管理涉及项目立项、项目计划和监控、配置管理。 3、软件工程涉及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实现、系统测试、用户测试、试运行、系统验收、系统上线和数据迁移、产品维护。 第二章、阶段成果 根据软件工程的过程理论并结合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工作流程,并规定了各个重要环节需要提交的交付物。 1、立项:市场需求分析(或者合同)、项目立项申请表、项目风险分析清单。 2、需求分析:软件需求报告或设计方案、需求规格说明书。 3、总体设计:概要设计说明书或功能模块描述。 4、详细设计:详细设计说明书,包括软件接口说明、单元测试计划。

5、软件实现:软件功能说明、源代码、源代码说明或者注释 6、产品测试:测试报告 7、产品发布:产品说明书、使用手册 8、产品维护:问题反馈记录 9、项目总结:提交客户方的项目总结和公司项目汇报的PPT。软件过程成果表:

第三章、岗位设置 根据公司目前的开发过程主要分为分析、开发、测试三个阶段。分析阶段完成用户需求文档的编写,系统总体设计的编写;开发阶段完成设计文档的编写,代码的编写、代码的维护。测试阶段完成系统的测试,测试文档及其他材料。通过逐渐的调整岗位,

明确工作职责,逐步实现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工程师,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的岗位设置。

团队管理研究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团队管理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考生姓名: 准考证号: 指导老师: 通讯地址: 完成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作者声明 本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作者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作者学号: 作者签名: 年月日 团队管理研究

张三 Team management research zhang,san 年月日 摘要 【摘要】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即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能够集中每个个体的知识、智慧和技能优势,促进个体之间的高度互补与工作协调,并形成团队意识,解决问题,实现共同目标,团队有助于组织的变

革并以不同的方式开始工作,如果决策是从多种领域做出的,那么这个团队所考虑的角度就会更广阔,也会更好的解决问题。组织中的其他成员通常也会更乐意接受这个决策。一些工作设计的变化意味着那些来自于原本独立职能区域的人们如今在一中重新设计的过程里协同工作,这些类型的变化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团队的管理问题,以帮助群体专注于新的使命。 纵观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其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通常有两种人力资源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在高层有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他们有强烈的人格魅力和独特的发展观给企业导向;另一个就是在基层有一个精干高效的工作团队,保证领导层意愿的正确实施。但是当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组织规模扩大,向正规的层次迈进时,却经常出现核心员工甚至高层领导离职的问题,直接导致了企业发展放缓甚至整个企业解体。出现这种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的团队管理和激励模式出现了问题,因此,对中小企业而言能否实施有效的团队管理和激励直接决定了其能否不断发展壮大。本文论证了团队管理的特征、团队管理的意义及作用着重阐释了打造一个高绩效团队的方式和方法、我国目前团队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为建设一个执行力度高的高标准团队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团队管理;高绩效;激励模式;

业界软件研发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业界软件研发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伴随软件行业的发展,业界公司也不断对软件的研发开发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目前业界比较流程的几个软件开发模式,例如MSF、RUP、XP、CMM,而这些模式都存在相应的优势和缺点;同时因为软件的类型多样、面向的客户对象不同、甚至使用的开发语言不同,决定了软件企业需要结合本公司的产品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式;选择不当的开发模式会使软件的开发和测试陷入不断修改代码和测试软件的困境,增加了软件开发成本,延长了软件发布时间。 一、MSF模式 MSF于1994年首次引入,当时还是一个来自微软的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些最佳方法的松散集合,MSF产生后在微软产品组、交付中心、技术组和微软合作伙伴,甚至客户那里得到成功实施,并不断完善,既然MSF被众多软件企业所借鉴使用,MSF本身具备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并进行适当改进的地方,接下来我们重点从组织、流程模型进行分析。 1.1、MSF小组模型 MSF 小组模型定义了小组同级成员的一些角色和职责,这些成员都在以相互依存的跨学科角色进行信息技术项目工作。下面的图表对该模型的逻辑进行了描述。 一个成功的软件项目需要同时实现多个目标,例如至少需要包含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客户满意度要比较高;公司的投入要在一定范围内,要实现投资收益,毕竟商业企业的盈利是应该首要考虑的内容;项目的实际开发进行要受控不能无限拖延;最终的交付要有比较高的质量;整体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要比较合理、易于扩展、易于维护;同时还要求项目同时需要给公司带来新的技术积累、经验教训,从而使后续项目能够持续成功;而这些目标需要通过不同的活动来实现,软件项目的活动又具体划分为多种类型,大概主要划分为面向市场类活动、项目管理类活动、架构设计类活动、开发实现类活动、测试类活动、支撑类活动(例如配置管理等),而这些活动需要具备不同技能人员来执行,所以MSF具体定义了如下五类角色群:产品管理、程序管理、开发、测试、发布管理、用户体验,并且明确定义了五类角色具体职责,这些职责的定义对具体软件企业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角色群职责 产品管理重点负责和客户前期进行沟通,明确项目需求,同时初步思考项目的解决方案、管理客户需 求说明,管理客户的期望,针对项目范围、进度、资源进行权衡、负责进行后期市场宣传与 推广。 程序管理重点负责项目管理、承担项目架构师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并对项目计划进行跟 踪控制,进行项目风险评估、并跟踪监控风险。

目前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工程施工项目是施工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源泉,也是施工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目前国内土建工程投标竞争激烈,中标单价低,企业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内部成本管理,进一步控制和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企业才能立足于市场,在市场中求得更大的发展。 1 目前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目前项目成本计划职能在经营预算部门,仅依据下达的成本(即上交处、局指、公司的管理费),无具体的成本预测和各项考核控制指标;控制的职能在现场施工人员、物资供应、劳资、设备动力等各管理部门;成本核算职能在财务部门;下达工程项目责作尚无具体部门和人员负责(后定项目总工程师)。 2)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尚未建立真正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奖、罚”只是喊口号,从而使项目成本管理缺乏最根本的基础、原动力以及压力。因此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就不可能在直接关系成本费用高低的人工、材料、机械使用等方面下多大工夫去节约控制,而主要满足于产值、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指标的完成,甚至个别项目满足于“大跃进”式的表面效果,不计成本,把原本经济效益较好的项目干成亏损项目。 3)项目成本管理模式没有具体、详尽的成本管理规范程序和实施细则,若干基础工作没有建立健全,必然使项目成本管理具体操作时无所适从,从而使成本管理落不到实处。 4)项目成本管理水平偏低,除了体制和行业方面的客观因素外,企业和项目上的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是影响成本管理水平的主要原因。另外,目前企业和项目上主要成本管理人员大部分属兼职,没能实现专职、专责、专权,也是影响成本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和项目部应配备专职的成本工程师(会计师),使其切实成为成本控制的中心。目前我们把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责、权交给项目总工,实际欠妥。 2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项目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2.1 尽快完善企业及项目部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1)加强定额管理。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都离不开完善的定额资料。目前反映建筑施工企业平均成本水平的是国家有关部门所制定的定额。但这些定额大部分已过时,且不能面面俱到,在新形势下很有改革的必要。这是大的方面,我们无能为力。但另一方面,我们经营管理的全部目的就在于追求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成本水平,取得最大的成本差异。基于此,我们应加紧完善企业内部的定额资料。只有企业拥有自己的一套科学、完备的施工定额,企业在投标报价时才会“坐上有底的轿”,企业在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方面才会切实有效的有“法”可依。从企业长远发展看,企业领导必须予以重视并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抓紧编制企业内部施工定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