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滑轮》教案

《滑轮》教案

《滑轮》教案
《滑轮》教案

第二节《滑轮》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够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

据信息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滑轮的实质

四、教学分析

1、学生分析:

(1)学生已经知道了三种杠杆即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

(2)学生基本掌握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2、内容分析:

“滑轮”是继杠杆之后的又一种简单机械。多数学生虽然见过滑轮,但平时并未仔细观察过,更没有研究过它。因此,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实物,通过创设情境,找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滑轮的作用特点”是本节课中的重点内容,虽然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但对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够,学生只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不理解真正内涵。在教学中让学生独立探索,发现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识思考,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

“滑轮的实质”是变形的杠杆。由于初中学生想象能力和对动态知识理解能力有限,对学生接受这个知识点有一定困难。为此,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很直观地辨认出滑轮就是连续旋转的杠杆,是杠杆的变形。从而利用杠杆平衡条件知识,顺利地解释滑轮的实质问题。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对杠杆的理解得到了升华,实现质的飞跃。

教学用具: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学生实验8组、演示实验)弹簧秤、刻度尺。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从生活中的滑轮引入,提出问题。

给出滑轮实物,让学生观察滑轮的构造,认识滑轮。

二、新课教学

观察课本图9-9甲,乙两图,思考两次使用滑轮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

(一)滑轮:

定滑轮:滑轮的轴不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

动滑轮: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

提出问题:工人师傅要把货物提升到同一高度,使用哪种滑轮好?或使用这两

种滑轮各有什么好处?

将猜测可能出现结果写在黑板上:①省力②省距离③省功④或﹍

结合学生讨论结果,确立研究课题。两个滑轮还有什么区别吗?

(二)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1、提出问题:小组合作,采用绳和一个滑轮将货物提到高处,你有什么方法?

请用钩码替代重物来实验.

课题:使用定(动)滑轮是否省力?或省距离?

2、实验探究:首先按图(a )或(b )组装器材,用弹簧秤和刻度尺分别测出

力和距离,将测量结果填入表格。(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出现的问题)

交流讨论:组织指导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1)比较1、2两次实验,使用定滑轮与不使用滑轮直接提升物体时拉力的大

小有什么不同?拉力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2) 比较1、3两次实验,使用动滑轮与不使用滑轮直接提升物体时拉力的

大小与方向又有什么不同?

结论:A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s=h ,F=G .

B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费一倍的距离,不改变力的方

向.S=2h ,F=G/2.

同样用滑轮提升重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学生分析回答后,教师演示。

先将一根杠杆挂在支架上,用力让杠杆旋转(越快越好),让学生发现原来连续旋

转的杠杆就是滑轮的雏形,而滑轮则是杠杆的变形。既然滑轮是杠杆的一种变形,

用三种杠杆的特点,很容易解释为什么定(动)滑轮会有不同效果问题。

教师板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释滑轮的实质。

滑轮的实质: 定滑轮是等臂杠杆。动滑轮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三、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甲、乙、丙所挂的重物质量相等,不计任何摩擦、绳重和滑轮

重,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F1>F2>F3

B F1

C F1=F2=F3

D F1=F2

2、如图所示,使用定滑轮、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当分别在A 方向,B 方向和

C 方向拉重物时F A 、F B F C 的大小关系分别为

12L 2L 1 F 1 L 1 L 2 F 2 F A F C

F C

F B

F B FA

四、小结:(见板书设计)

五、布置作业:观察生活实际或上网查找资料,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

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二节滑轮

1、定滑轮:轴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移动

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滑轮实质:

3、滑轮实质:定滑轮是等臂杠杆。动滑轮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课后反思:

八年级下册物理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第2节滑轮 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它们.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与实质,并能用它们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定滑轮、动滑轮的实际使用. 2.对实践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教学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会按要求组装滑轮,并画出它的绕线,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杠杆,知道了杠杆的分类和特点.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应用了其他简单机械.如我们每周一升国旗,升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我们会看到国旗缓缓上升;工人在动滑轮的帮助下,居然用50N的力提起重95N

的物体,你知道这些是应用了什么吗? 生思考、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先不急于解答. 师你们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学习了本课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进行新课】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师好,请大家先看教材P81页图12.2-1漫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大人能将重物吊到二楼,孩子却被重物吊了起来? 生思考、发表看法. 教师展示一架定滑轮、动滑轮装置,并利用它们分别提起钩码,对滑轮的构造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它们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生:定滑轮工作时,轴不动,轮转动;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着物体一起上或下运动.师回答正确.好,下面请大家分组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可参照教材P82页《实验》).教师参与实验指导,这样便于降低学生实验难度. 设计表格(供参考) 学生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并讲解.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多媒体课件) (1)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图甲中所示定滑轮两边的力轮相切,中心轴为杠杆的支点,轮的直径可以看做是一根硬棒,动力和阻力作用在直径的两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注意: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动力移动的 距离等于重物升高的高度. (2)动滑轮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如图乙

让孩子学习滑轮很有好处

爱运动爱生活,轮滑是近年来流行的时尚运动,当看到孩子们穿着轮滑鞋自由自在,你追我赶轻盈的从身边滑过,洋溢着快乐的运动气氛,你会感叹这真是一项好帅气的运动哦。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项能培养宝宝帅气的运动才艺——轮滑吧。 轮滑有趣简单,除能健身、娱乐外,还体现出竞技、技巧和刺激,相信每个爱运动的孩子都会很快喜欢上。轮滑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塑造体形,锻炼勇气,培养快速反应和平衡的能力。学习轮滑的体验对孩子成长大有益处,当然前提是要得到正确地引导。刚学时,在简单地掌握一些方法和平衡的技巧后,孩子就能体会到这项运动带来的乐趣。 轮滑培训一般从站立、安全跌倒、踏步开始练习,然后教授正确的滑行姿势以及转弯、刹停等技巧。 孩子学轮滑几岁合适? 轮滑讲究身体平衡感及下肢协调控制能力,还需要敏捷的肢体反应,如果肢体控制能力尚未发展健全的幼儿,就会有发生危险的可能。同时轮滑运动对场地要求也较高。宝宝刚开始学习轮滑时,建议3岁内的孩子可以尝试先由滑板或滑板车开始练习,熟悉肢体平衡感然后再学习直排轮滑。 学习轮滑的准备工作 关于轮滑鞋:儿童休闲轮滑鞋是专门针对孩子的,一般可以伸缩,尺寸分几档,鞋帮比较高(脚踝力量小易扭伤,能起到保护作用)适合孩子初学轮滑使用。学习轮滑要注意安全,做好外露关节的保护工作,需要准备的保护装备有:护腕、护肘、护膝和头盔。 按以下方法让孩子很快爱上轮滑: 1、伙伴式你追我赶滑轮滑的英姿最能挑起孩子对轮滑的兴趣。 有时间带孩子看看小伙伴全副武装穿着轮滑鞋、英姿飒爽,飞一般的从身边滑过,孩子肯定心动想学想玩。既能增加与小伙伴交流玩耍的机会,又对孩子的性格培养也大有好处。父母这时可以跟他制定一个学习轮滑的小计划。 2、多关注轮滑的学习诀窍。 大多数父母认为买了鞋和护具让孩子自己玩就行了。其实,要想滑好轮滑,有很多技术窍门。掌握了这些窍门,孩子就能真正从中体会轮滑的无穷乐趣。通过轮滑掌握的平衡感、速度感,很可能帮助他触类旁通地领悟到其他运动需要的技巧。掌握每个窍门都像过一个小关口,过关的过程中,父母的正面鼓励和支持非常重要。 3、学轮滑,要孩子学会从摔倒、站立开始。 首先让孩子明白了怎么摔是安全的,明白了如何通过身上的护具来分散跌倒的撞击力以保证身体的关键部位不致于受伤,有了安全感,不再产生恐惧真正放松下来。如果不经过这方面的训练,摔倒时只靠本能反应,就会出现臀部、背部甚至头部等关键部位受伤的情况。课上时间孩子未能完全掌握,父母可以配合课程进展,协助做好防摔的基础练习。 4、如果轮滑课每周才一次,若想完全领会动作的要领,父母可以抽时间陪孩子练习,以实践、巩固学到的动作要领。物色好平整安全的场地后,让孩子带好护具,针对孩子学习的进展和兴趣,和孩子一起做一些轻松、快乐的游戏,例如让孩子抓着父母背后的衣服玩开火车游戏、或玩追人游戏等。 总结: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给人带来健康快乐,轮滑增强心肺功能、协调肢体平衡能力、灵敏性和爆发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毅力,让孩子在你追我赶的快乐气氛中运动,增加与小伙伴交流玩耍的机会,身心健康,爱运动爱生活!

“滑轮”教学设计

《滑轮》教学设计 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 授课时间:1课时 【仪器材料】定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 分组实验器具:动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理解滑轮的原理 , 知道滑轮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由问题的提出、猜测、经过实验探究 , 使学生亲身经历物理问题的研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 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 , 从而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 培养抽象思维和论证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 , 培养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 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习提问 什么叫做功的原理? 新课教学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看书、并边看边对照课本图进行实验(同桌的二人一组。此期间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 1.什么叫做滑轮? 2.什么叫做定滑轮? 使用定滑轮能否省力?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使用它有何好处?同时教师按照图1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并能从功的原理方面认识使用定滑轮为什么不省力。 3.什么叫做动滑轮? 教师按图2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h的2倍。”能根据功的原理说明:“使用动滑轮虽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力。” 4.什么叫做滑轮组?使用它有什么好处?教师出示绕好的滑轮组和自制的滑轮组挂图如图。 5.接着让学生讨论各滑轮组分别由几股绳承担总重力(G)。然后,教师演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间的关系(图4)。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此图为4股绳承重,s=4h。再把绳子从滑轮组上解脱2股,使之成为2股绳承重(如图5),进行演示s与h的关系。演示表明:2股绳承重时,s=2h。告诉学生:同一根绳上各处受力都相等,所以滑轮组中各股绳受力都相等。然后问学生:拉力F与承重绳子股数n有何关系?绳子股数越多,拉力越小(当然这里要说明不能无限制的增多动滑轮的个数……),而且是:几股绳承重,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九年级物理上册 滑轮教案 苏科版

1.按上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 F 2 /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1 /N 1 2 3 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三、探究使用动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学生 通过 比较 F1和 F2的 数值 (可 以有 误差) 生积 极地 参与, 有助 于学 生的 理解。 让学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 F 2 /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1 /N 1 2 3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补充实验: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可以发现,当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时,拉力的示数会变大。 四、滑轮组 1.定义: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 2.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五、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组装口诀:单从动,双从定,从里向外绕。 例: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动滑轮自重不计) ⑴用G/2的力提起重物; ⑵用G/3的力提起重物。学生 归纳 学生 讨论 总结 生积 极地 参与, 有助 于学 生的 理解。 学生 归纳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说课讲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9.2 滑轮及其应用》第一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对滑轮的学习。本节既是旧知识的延伸又是第二课时学习“滑轮组”的基础。本节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大大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节课无论在知识的学习还是的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以及掌握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方法、工作特点及工作原理。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二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物理课的特点比较熟悉,对物理有一定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滑轮及其应用》是在学生有初步杠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滑轮的特点、实质较难理解,通过实验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使初中学生易于掌握。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定、动滑轮的使用方法;(2) 定、动滑轮的工作特点(3)定、动滑轮的工作原理;(4)滑轮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本节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方案、使用工具收集证据、处理数据、表达与交流、解释问题等过程,归纳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通过物理建模的方法从理论上将滑轮抽象为变形杠杆,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然后再对已经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解释,进一步理解滑轮的工作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3、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 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

滑轮》教案

第二节《滑轮》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够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 据信息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滑轮的实质 四、教学分析 1、学生分析: (1)学生已经知道了三种杠杆即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 (2)学生基本掌握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2、内容分析: “滑轮”是继杠杆之后的又一种简单机械。多数学生虽然见过滑轮,但平时并未仔细观察过,更没有研究过它。因此,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实物,通过创设情境,找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滑轮的作用特点”是本节课中的重点内容,虽然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但对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够,学生只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不理解真正内涵。在教学中让学生独立探索,发现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识思考,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 “滑轮的实质”是变形的杠杆。由于初中学生想象能力和对动态知识理解能力有限,对学生接受这个知识点有一定困难。为此,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很直观地辨认出滑轮就是连续旋转的杠杆,是杠杆的变形。从而利用杠杆平衡条件知识,顺利地解释滑轮的实质问题。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学生对杠杆的理解得到了升华,实现质的飞跃。 教学用具: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学生实验8组、演示实验)弹簧秤、刻度尺。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教学法

人教版八年级 滑轮及其应用练习题(含答案)

滑轮及其应用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物体甲重40N ,物体乙重70N ,如右图所示两物体都静止.此时甲、乙两物体所受合力分别为( ). A.0,30N B.0,0 C.30N ,30N D.30N ,110N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提升物体,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是: 3、如图3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 4、如图3所示,在用滑轮将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匀速移动时,拉力分别为F 甲、F 乙、F 丙、F 丁,比较它们的大小(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细绳间的摩擦),正确的是( ) A .F 甲>F 乙 B . F 乙=F 丙 C .F 丙<F 丁 D .一样大 5、图甲、图乙是由相同的 滑轮组装的滑轮组,甲乙两人分别用两装置将质量相等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空气阻力、摩擦、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 B .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的3倍 C .乙拉绳子的速度是甲拉绳子速度的2倍 D .甲拉绳子的距离等于乙拉绳子距离的2倍 6、如图1所示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B .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C .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 D .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 7、用不同机械将同样重物匀速提升,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拉力F 最小的是( )

8、利用定滑轮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时,若所用拉力的方向如图2所示,则F1F2和F3的大小关 系是 A.Fl = F2 = F3 B.Fl < F2 < F3 C.Fl > F2 > F3 D.Fl > F2 = F3 10、物体M重100牛,若不计摩擦、绳及滑轮自重,当滑轮在恒力F作用下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时,物体M的速度及拉力F的大小分别为() A.0.5米/秒、100牛 B.1米/秒、50牛 C.2米/秒、200牛 D.4米/秒、100牛 11、如图4所示,物体重20N,在F=4N的拉力作用下,物体能做匀速直线 运动,则物体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为 A. 24N B.20N C.8N D.4N 12、为了将重400 N的物体提到高处,工人师傅用两只滑轮组成滑轮组,用该滑轮组提起重物所用的拉力至少为( ) A.100 N B.200 N C.133 N D.100 N 13、如图8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 可能值是() A.20N B.25N C.30N D.32N 14、如图2所示,AB质量分别为20 kg和15 kg,弹簧测力计重力不计,用手抓住弹簧测力计外 壳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F1,用手抓住A时,弹簧测力计读数为F2,用手抓住B时弹 簧测力计读数是F3,如图秤钩在左侧,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F1=350N F2=150N F3=50N B.F1=200N F2=150N F3=150N C.F1=150N F2=200N F3=350ND.F1=200N F2=150N F3=200N 图2 15、如图1,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N的物体,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40N,匀速拉动 物体(摩擦及滑轮重不计),水平拉力应为 A 200N B 20N C 140N D 40N 16、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大小为10N的力F的作用下,重物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 已知重物A上升速度为0.2 m/s,不计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的重力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 A.20N 0.4m/s B.20N 0.1 m/s C.5 N 0.4m/s D.5N 0.1 m/s 二、作图题 17、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物体,请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18、站在地面上的人,利用图13中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请画出绕绳方法。(要求图中滑轮都使用) 19、如图4所示,某人站在A处用一根绳子和两个滑轮提起物体B,画出物体B的重力的示意图和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20、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汽车拉出来,试在第25题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

课题滑轮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这两种滑轮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明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是变形杠杆。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组成滑轮组,达到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初步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方法。 教具铁架台、滑轮两个、长细绳、钩码四个、 滑轮组(由两个滑轮组成的)两个 教学过程互动与反馈 第一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一、初步认识滑轮 1.提出问题:如何把木料运到楼上? 做一做:选择合适的器材做一个模型,试一试能否实现自己的设想。 2.介绍滑轮的结构: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观察使用时的情景: a.使用时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这种 滑轮称为定滑轮; b.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 3.请学生举出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滑轮的实例,并指出分别是哪一种滑轮。 4.说明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二、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 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 2 3 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旗杆顶端的滑轮、塔吊提起重物时下端的动滑轮、电梯上的滑轮等。

三、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 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 2 3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补充实验: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四、课堂练习和作业: 1.工厂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车间,某工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型钢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2.如图所示,用滑轮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拉同一重物在相同 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为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其中正确的是() A.F1=F2=F3B.F1<F2<F3 C.F1<F3<F2D.F3<F1<F2可以发现,当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时,拉力的示数会变大。

滑轮及其应用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2、通过自制教具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对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得出定滑轮是一种等臂杠杆、动滑轮是一种省力杠杆的变形; 3、在对实例的分析和解释中进一步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提高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2、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滑轮,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及特点。 难点:1、定滑轮是一种等臂杠杆、动滑轮是一种省力杠杆的变形; 2、找动滑轮的支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演示:杠杆提水的实验

在杠杆的一端施加一个向下的动力,发现杠杆已经碰地了,小桶还没有离开井口。 提问:该怎么办呢? 将杠杆向上移动,就能使杠杆继续转动,小桶就会继续被举高。(边讲边做)如果杠杆能够连续转动,小桶就可以被举得更高。(演示) 提问:杠杆要是连续转动起来的话,大家想象一下,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操作:转动红色的等臂杠杆 现象:看到它形成了一个圆。 操作:用自制教具改装。 讲授:像这样改装好的装置就叫做滑轮,滑轮实际上就是杠杆的变形,它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现代化生产中,人们使用的往往是复杂的机械,但复杂机械中的许多部件就是由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组合起来的。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滑轮。 二.新课教学: 请学生观察:滑轮由哪些部分组成呢?(PPT出现一个滑轮)学生:有轮子(轮子的边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有凹陷(我们把它称为槽。) 教师:轮子会不会转呢?(会) 教师:绕着什么转?(绕着圆心) 教师:也就是绕着通过圆心的轴转动。

学滑轮_600字【优秀作文】

学滑轮_600字 滴滴汗水终于有了今天的收获。瞧!运动场上的我滑得多轻快,如同一只蜻蜓在飞跃;滑得多优美,好似一只天鹅在曼舞。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校操场上出现一项新型运动——滑轮。一群戴着头盔,戴着护膝,穿着滑轮鞋的小孩在操场上滑着。他们的动作是那么潇洒,是那么自在,那么优雅……我看着、看着,心里不觉痒痒的。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便替我报名参加了这个体育项目。 我怀着兴奋而又好奇的心情来到操场上第一堂课。在教练的帮助下我穿戴整齐了。谁知还没等我站稳,我就摔倒了。我顽强地爬了起来,可是没滑几步,“扑通”一声,我又摔了个手脚朝天。“唉,看来学滑轮并不简单呀!”我有点泄气了。教练似乎看出我的想法,走过来对我说:“刚学滑轮时,摔跤可是家常便饭。 不过只要你掌握了滑轮的技巧,你就不会在摔跤了……”听了教练的一番话,我身上仿佛有了一股巨大的力量。我用手按住地面,艰难地站了起来。我按照老师的指导,先放松身体,然后弯下腰,双手随着步伐协调地摆动。一步、两步、三步……我终于能自由地滑动了。尽管这堂课上我还摔了很多次,可我没有气馁。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站起。我

知道这还仅仅是起步,与别的队员相比,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我暗下决心,我虽然学得晚,但我一定要尽快追上他们。 有了这种动力,我开始苦练滑轮。我除了坚持一周上好两堂课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五一长假期间,别的队员在休息、旅游时,我也照常坚持。我一边练习,一边琢磨。因为只有苦练加巧干,才能事半功倍。 滴滴汗水终于有了今天的收获。瞧!运动场上的我滑得多轻快,如同一只蜻蜓在飞跃;滑得多优美,好似一只天鹅在曼舞。 我不会就这样满足的,我要像许许多多国家级运动员一样,穿着漂亮的衣裙,在世界级的溜冰场上一展风姿。

小学科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 题:定滑轮和动滑轮

小学科学优质课教学设计课题:定滑 轮和动滑轮 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旗杆顶部的滑轮,做一个模拟升旗的装置,让学生观察、体验这种向下拉绳子而旗帜能够上升的现象。第二部分:会移动的轮子。人们在搬运货物时,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李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设计意图: 前面一课研究了轮轴机械,研究了轮轴省力的工作原理。在这一课中,学生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简单机械,并将分别通过观察钩码的数量和用测力计测量这两种方法研究滑轮的省力情况。

教学重点: 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讲述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滑轮-教学设计

11.2 滑轮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杠杆的用途非常广泛。古代劳动人民就是利用杠杆来提水的,称为桔槔(PPT”桔槔”)请看:假设这是一口水井(搬出一个硬纸板的盒子),当然实际的水井要比这个深得多。下面老师就来试试看能不能用这根杠杆成功地把水桶提出井口。看来不行。(发现提不出井口),因为杠杆转动的范围其实是有限的,转到这里已经是极限了。同学们你们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吗?学生:(1)将杠杆架高点(2)杠杆用长点的 教师:很好。其实古代的劳动人民为了用杠杆提水,需要把杠杆架得很高,杆子也做的很长,但这样提水是很不方便的。)(停顿)老师倒是想到了一个方便又实用的办法。请看,老师把两根杠杆组合在一起,当绿色的杠杆转到极限后蓝色的杠杆能跟着继续转动并带动绳子也一起转动;(教师演示“十字形杠杆”);我们也可以多用几根杠杆,请看。把几个杠杆组合成一个可以连续转动的机械,就能使物体升到我们所需要的高度。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联想一下,生产生活中哪种工具可以连续转动? 学生:轮子 教师: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来研究的。(板书:16.2 滑轮) 老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滑轮,下面就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滑轮具有哪些特征?(学生观察1分钟) 教师:(抽问) 学生:有槽、有轴、可绕轴转动、有两个钩子 教师:(归纳)我们把这种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轮子称为滑轮。(PPT:滑轮定义:)你们,你们平时见到过滑轮吗?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呢? 请看(PPT 1、旗杆顶端的滑轮;2、起重机吊车的滑轮......)滑轮的应用如此广泛,同学们想不想试着用一下。 学生:想 教师:好的。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器材:一个滑轮、一袋重物、一根绳子和一个铁架台。下面请同学们试着用滑轮提升重物。老师看看哪组同学想到的方法多。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并将不同的方法拍下来)

《滑轮》教学设计解析

《滑轮》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第三小学周燕 课标要求分析: 《滑轮》一课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中的第3课,这个课题在整个课程体系中隶属于“物质世界”部分的“运动与力”,课程标准中对"运动与力"部分的具体要求为:使学生了解位置与运动的概念,知道力与运动变化的关系,了解常见的简单机械:斜面、杠杆、滑轮、齿轮等。课标中指出:物质世界这部分所涉及的许多知识与技能都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基础,在这一部分应该充分体现出其与技术的关系。 课程标准中从三个角度对本课做了具体要求: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将自己得出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知道对探究结果提出疑问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了解合理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能用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等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最积极的资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善于用学到的知识的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3.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滑轮等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 教材分析: 《滑轮》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中简单机械单元中的内容。在前几册的学习中,学生零散的认识了各种“常见的力”,在此基础上,本单元集中探究有关简单机械方面的科学知识,使学生对物质世界中的“运动和力”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体验并意识到物质运动与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本单元选取的内容充分体现了生活与技术的关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获取机械方面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而且可以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可以保持与发展学生想要了解世

八年级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沪科版) 0.2滑轮及其应用 时间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课型实验探究 教学目标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实质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教学难点1、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进行实验探究拉力、物重及吊起动滑轮绳子股数间的关系 课时2课时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分别获得定滑轮和动滑轮在使用过程中其作用方面的规律性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应用杠杆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论证实验探究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对滑轮组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去寻求重物所以的拉力与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的关系。最后通过介绍几种升降机械,让学生知道复杂的机械中有许多部件是由杠杆和滑轮等简单机械组成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播放学生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录像,观察到了旗杆顶端

是一个什么样的装置其作用是什么? 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滑轮及其应用 二、出示学习目标: 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并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其作用和实质。 知道什么是动滑轮,并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其作用和实质。 知道什么是滑轮组,并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其作用以及提升重物所用的拉力与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关系。 三、自学指导: 定滑轮:_______________叫滑轮,_____________叫定滑轮。 ○1定滑轮的作用是什么? ○2定滑轮能否省力?能否改变施力的方向? ○3依据图分析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杠杆。 ○4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使用定滑轮? 动滑轮:______________叫动滑轮。 ○1动滑轮的作用是什么? ○2动滑轮能否省力?能否改变施力的方向? ○3依据图分析动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杠杆。 ○4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使用动滑轮? 滑轮组:____________叫滑轮组

滑轮教学设计精编版

滑轮教学设计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滑轮》教学设计 江苏丰县初级中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3.会安装滑轮组,并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施加的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和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实际中的滑轮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 2.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滑轮”是初中物理力学中一种比较重要的简单机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后,对一些变形的杠杆的进一步认识,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进一步观察和应用。滑轮按使用情况可以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它们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滑轮组的绕线及段数的判断不容易理解,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重点: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三、教学策略 通过物理建模的方法从理论上将滑轮抽象为杠杆,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然后再对已经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解释,进一步理解滑轮的工作特点。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去分析动滑轮省一半的力的原因时,“支点位置”的分析是一个难点,教学中不必涉及动滑轮使用时支点随时间变化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滑轮、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直尺、钩码、细线等。 五、教学过程

《滑轮》教案

《滑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让学生能够利用滑轮、钩码、测力计等简单器材进行观察实验,研究使用滑轮的原理,做好分析实验记录。并指导学生研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游戏和实验,亲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便当与省力的探究过程,并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重证据,敢于尝试的精神,使学生体会社会生活中的机械给人类带来的诸多便当。 二、教学重点 利用滑轮等简单机械研究滑轮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实验、操作验证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便当与省力过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旗杆模型。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那么请看老师带来的是什么?(演示升旗教具)谁想来试一下呢?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的,还是向上用力的?为什么向下用力,国旗却会向上走呢?那么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风趣的问题。 新课讲解: 一、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1、出示滑轮图片及实物。谈谈你对滑轮的认识有什么看法。教师引导:“这个是我们实验室里做实验用的滑轮,大家观察一下,这个滑轮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边缘有槽,圆形) 小结:“实际上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轮子” 那么在刚才的游戏中你都用了哪些滑轮呢? (设计意图:应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些事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引导:滑轮有两种例外的使用方法:一种是把滑轮不变在一处不动,这样使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还有一种像这样能随重物一起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出示动画课件) 3、让学生利用实验材料,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操作、实验能力,为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做好准备) 二、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性质。 1、谈话:结合刚才的游戏及生活中滑轮的例子,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用滑轮提升重物呢? 学生回答(便当、省力) 2、“那你认为这两种用法在使用中都便当吗?”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滑轮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滑轮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年级八科目物理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12.2滑轮授课类型新授 课标依据2.2.6知道简单机械。 3.2.4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活动建议: 查找资抖,了解人类利用机械的历程,写一篇调查报告。 教学目标1、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及其特点,并能正确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经历动手探究滑轮特点的过程,自主归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特点;利用杠杆的知识,分析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加深对滑轮特点的理解。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重点 1、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及其特点,并能正确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是杠杆。 2、经历动手探究滑轮特点的过程,自主归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特点; 利用杠杆的知识,分析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 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加深对滑轮特点的理解。 教学 难点 1、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是杠杆; 2、利用杠杆的知识,分析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动 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 点学习目标 媒体 类型 教学作 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 间 媒体来源 小结知识技能视频J G回顾本节内容4min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 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 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问题引入 1、力臂画法; 教师在黑板上提前画图,一生上台作出力臂,他生纠错,教师点评 2、利用杠杆可以将物体提升,还有哪些机械也能达到同样效果?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点评 回顾上节关键 知识,为本节 奠定基础。 定滑轮 1、定滑轮图片、模型图、实例(教师的窗帘)、定义 教师依次给出,学生听讲并观察 2、实验探究:拉力F与重力G的关系(F要改变方向) 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和操作后,两生上台完成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得 出结论: F=G,即定滑轮不省力 追问:定滑轮的作用是什么? 结论:改变动力方向 教师追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3、实验探究: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关系。 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和操作后,两生上台完成实验,并分析实验数 据得出结论: 开门见山 探究得出定滑 轮拉力特点 改变受力方向 开展探究是培 养学生缜密的 理科思维 透过现象看本 质 为后续机械效 率的学习奠定 基础

初中物理滑轮及滑轮组教案

环球雅思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讲义编号:组长签字:签字日期: 学员编号:年级:八年级课时数:3课时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课题简单机械——滑轮 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3年8月7日 8:00-10:00 教学目标了解杠杆的定义和五要素,能够画出杠杆的力臂,能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计算,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和特点,会利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进行有关的计算 重点、难点杠杆力臂的画法;滑轮组的有关计算(功和机械效率) 教学内容 一、本周错题讲解 例1(镇江市中考试题)如图1(a)所示的杠杆重;不计,O为支点,AO=0.2m,当在A点悬吊一重6N 的物体,绳子的拉力F=3N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图中画出拉力矿的力臂l2,力臂l2为________m. 例2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左端且始终垂直的力F,将杠杆由水平位置OA缓慢拉至OB,则在这个过程中力F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例4如图3(a),物体A重30N,挂在水平横杆C端,横杆可绕A点转动,绳子BD作用于A C,使AC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横杆AC长2m.BC长0.5m,若杆重不计,绳子BD作用在横杆上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_N.若考虑杆重为20N,拉力大小又是________. 二、知识点梳理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 =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速度v G) F1 l1 F2 l2 l1 l2 F2F 1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 2G 只忽略轮轴 间的摩擦则拉力F= 1 2(G 物+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 n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 n (G 物+G 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 / 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滑轮组的组装方法:按照“奇动偶定”原则:当承重绳数n 为奇数时,绳子固定端应拴在动滑轮上(即“奇动”),若不改变力的方向,则需要的动滑轮数=定滑轮数=n-1/2,若要改变力的方向,则需要添加一个定滑轮;当承重绳数n 为偶数时,绳子的固定端应拴在定滑轮上(即“偶定”),如不改变力的方向则动滑轮数位n/2个,定滑轮比动滑轮少一个,若要改变力的方向,则定滑轮数应等于动滑轮数。 三、经典例题 例1 (长沙市中考试题)在图4(a )中,画出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绳子最省力的绕法. (a ) (b ) 图4 如图4(b ),绳子的绕法为最省力。 (1)使用滑轮组竖直提起重物 第一种情况,在忽略动滑轮重和摩擦及绳重等额外阻力时,绳子自由端拉力:F =n G 物.如图4 (b ),n =4,F = 4 G 第二种情况,不计摩擦和绳重,但考虑动滑轮重.拉力:F =n G G 动 物+如图4(b ),若物体重 500N ,动滑轮重100N ,则拉力:F = 4 100500N N +=150N . 第三种情况,又要考虑动滑轮重,又要计摩擦等额外阻力,则应从机械效率去考虑求出拉力. 公式推导:η=总有W W =Fs Gh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