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氧气的性质教案

2014氧气的性质教案

2014氧气的性质教案
2014氧气的性质教案

第三节氧气

二、氧气的性质

嘉祥县金屯镇中学杨志昌

第三节氧气

二、氧气的性质(教案)

嘉祥县金屯镇中学杨志昌

【教材分析】

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把它放在第四单元第三节,以作为学习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起始点,为进一步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事实材料,是教材编写的成功之处。教材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木炭、铁、蜡烛等几种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使学生认识到氧气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同时通过比较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得出反应物的浓度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的结论。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比较上述几个化学反应的异同,总结出氧化反应概念。通过对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判断,找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和联系;并通过生活中氧化反应的实例分析,区别了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通过对氧气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以后学习探究别的物质时,会习惯地遵循一个合理的顺序,使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为后面学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铁等物质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课及初中生物课就认识了氧气,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气能供给呼吸。经过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三节氧气(第

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存在有了进一步认识,从心理上和知识背景上都具备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知道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②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

③认识木炭、铁丝、蜡烛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掌握氧气的化学性

质,初步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及其他们相互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和归纳能力。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知道化学反应与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氧化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氧气化学性质和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联系

教具准备:氧气(四瓶)、木条、木炭、细铁丝、细沙、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火柴、砂纸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第三节氧气

二、

氧气的性质

一、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与木炭反应:发出白光,放热

碳 + 氧气二氧化碳

(2)氧气与铁丝反应: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

⑶氧气与蜡烛(石蜡)反应:

石蜡+ 氧气二氧化碳+ 水

O2 CO2 H2O 剧烈燃烧,放热,发白光,集气瓶内壁有

水珠,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化学《氧气的性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壱、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分析 《氧气》是鲁教版八年级化学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节教学内容。教材把氧气作为第四单元课题二教学内容,目的是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开始具体物质知识的学习。加之,它是学生已学习了有关空气的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比较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为以后系统的学习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性质等起着铺垫作用。 本课题包括氧气实验室制取方法,氧气的性质和氧气的循环等三部分内容。氧气对学 生来说是一种熟悉的气体,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帮助学 生建立物质分类观,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类别的物质中选择典型的物质,采用实验法对典型 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二、学情分析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 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 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三、教学策略 1、教师要收集有关液态氧、固态氧的图片或录像资料,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也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收集,让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 2、学习氧气性质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说出现象——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形式开展学习。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②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二)、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③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 ①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②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氧气主要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听说深呼吸能够帮助我们放松,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儿做深呼吸,请大家闭上眼睛,吸气,呼气… 生:纷纷带着好奇心一起做 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在做深呼吸的过程中,吸入的气体是什么呢? 生:思考、回答。 导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可见氧气对我们有多么重要,那么,关于氧气的性质你又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

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小数的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ok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列各小数中各个数位名称、计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6 3.45 0.105 2.填空。 1分米=()厘米=()毫米 1元=()角=()分 3米=()分米=()厘米 二、新课: 出示画有商品标价的挂图。我们在商店里,常常看到商品的标价。比如这副手套的标价是2.5元,毛巾的标价是3.00元等,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呢? 1.理解小数的性质。 (1)教学例1。 出示米尺。 问:这段米尺的长度是多少?(1分米) 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几分之几米?

—米写成小数是多少?(0.1米) 1分米还可以用哪个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10厘米) 10厘米用作米作单位是几个几分之几米? 10个—米下成小数是多少?(0.10米) 1分米还可以用哪个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10毫米) 10毫米用作米作单位是几个几分之几米? 100个千分之一米写成小数是多少?(0.100米) 让学生在自己的学生尺上分别指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比较它们的长度,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也就是.0.1米=0.10米=0.100米 请学生观察上面的等式: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出结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2)教学例2。教师出示例2。启发提问: 这两个正方形是一样大的。你能说出左图表示的意义吗?右图呢? 0.30和0.3在正方形里所占的面积大小怎样? 面积相等说明两个小数的大小怎样? 谁能说说为什么相等? 板书 0.30=0.3 再让学生观察上面的等式,由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归纳: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通过对例1、例2的研究,你能把上面的两个结论用一句话总结出来吗?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出小数的性质。并提醒学生:我们在理解小数的性质时,特别要注意这是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掉“0”,小数中间的“0”是不能去掉的。如:0.205和0.25,这两个数就不相等。 (4)加深理解。 提问:如果在整数3的后面添上一个“0”或者在30的后面添上一个“0”,原数大小变了吗?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氧气的性质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氧气的性质 桦树学校张志国 一堂课是否能够顺利完整的与学生共同来完成,其中能否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下面是我在教学中感到解决这一问题比较好的一个案例,现把它拿出来与大家一同来探讨一下: [提问]什么是化学性质?(复习提问,引出新知识。) [引言]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与木炭反应 [演示] [观察提纲]1木炭的色态 2用坩埚钳夹住木炭伸入氧气瓶中有什么现象? 3用坩埚钳夹住木炭在酒精灯上点燃后在空气中可看到什么现象,再把点燃的木炭伸入纯净氧气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4观察反应后生成物的色态,再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可看到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观察、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木炭是黑色固体,用坩埚钳夹住木炭伸入氧气瓶中没有发生变化,点 燃的木炭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纯净的氧气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物是 气体。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讨论]木炭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条件是什么?说明提纲2中不能发生反应的原因。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小结]上述实验说明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讲述]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出化学反应,写法如下: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即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划箭头。 2.箭头上写反应条件。 下面表示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板书]木炭+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 试着书写文字表达式。(加深对文字表达式的认识。) [板书]2.氧气与硫反应 [演示]展示硫粉 [观察题纲]1观察硫粉的色态 2 点燃硫粉后放在空气中可看到什么现象? 3 把点燃的粉伸入纯净氧气中可看到什么现象? 4生成物有气味吗? 学生活动:观察并记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硫粉是淡黄色固体,点燃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在纯 净的氧气中燃烧,火焰为明亮的蓝紫色。生成物有刺激性气味。[讨论]这种气体对空气有污染吗?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23制取氧气教案

【黄冈零距离】备战化学中考同步创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新-课- 标-第-一-网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学策略分析】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

初三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氧气的性质》导学案

初三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氧气的性质》 导学案 课型:新授 执笔: 审核: 时间: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氧气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的实例,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化物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学习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氧化物和氧化反应 二、知识准备: 1、 什么是物理性质?什么是化学性质? 2、 蜡烛燃烧有哪些变化?会生成哪些物质? 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色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氧气______溶于水,液态氧为___________色,固态氧为_______色。 1. 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如:五氧化二磷(P 2O 5).氧化镁(MgO ).二氧化硫(SO 2)二氧化碳(CO 2)等。化学反应可以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例: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C O 2 CO 2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需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 ( ) A .铁丝 B .木炭 C .红磷 D .蜡烛 4.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B .铁制品锈蚀 C .食品腐烂 D .电灯发光.放热 3.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 体,以下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B .它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属于缓慢氧化 C .它跟其他物质的反应都有发光.放热现象 D .其他物质的反应都有火焰产生 .三、教学内容 2.【学生实验】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氧气的教学设计

《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观 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仪器、药品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滴瓶;硫、铝箔、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氧气是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课程内容切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学习“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知道空气中氧气约占21%,是能够支持物质燃烧的气体;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中也已知道氧气是人类、动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气体。除此之外,“氧气还是一种怎样的气体”正是学生心中的疑问,是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氧气的心理需求和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时学习内容分为“认识氧气的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两部分,其中“认识氧气的性质”又分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氧气的化学性质”。 1、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并说出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②初步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氧气主要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策略 1、教师要收集有关液态氧、固态氧的图片或录像资料,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也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收集,让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 2、学习氧气性质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说出现象——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形式开展学习。

3、学习过程要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发挥它的重大作用,本课时中氧气的用途是很好的载体。 四、教学过程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案例分析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相关内容在教科书体系中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课程中另一个需要重点学习的物质,其重要性和学习价值并不逊于氧气。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的代表物,与氧气相比化学性质更为复杂,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发生反应,二氧化碳的学习丰富了学生了解的物质类别和物质间的反应关系。酸和碱是初中阶段要求的基于物质类别认识的物质,因此,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后期,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不会局限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的一两个反应中,可能发展到二氧化碳能与碱这一类物质发生反应,不过不要求判断反应产物。 二氧化碳对于动植物的生存、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二氧化碳也是温室效应、碳排放等环境问题中的焦点物质。另外,作为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二氧化碳又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重要结点,因此合理使用二氧化碳,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生成和转化,是化学科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学生们应该有意识的主动关注的问题。 (二)教科书对相关内容的处理 1.内容选取 各版本教材的二氧化碳性质这部分教学都包括:二氧化碳的色、味、态,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支持燃烧、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内容。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二氧化碳的性质在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中,其标题和教学内容见下图。

图2-2- 1教科书中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内容 2.组织特点 不同版本教材安排二氧化碳的位置不同,选取二氧化碳教学的突破点和侧重点也就不同,发挥的教学价值功能也就不同。 上教版教材将二氧化碳与空气、氧气安排在同一章中,二氧化碳的学习过程是对学习氧气时从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的思路的应用,也是对从氧气学习中形成的气体制备的思路方法的迁移应用。另外,将二氧化碳与氧气一起安排在初中化学课程的第二章,在分子、原子、元素、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原理学习前学生接触了更多的物质、更多的反应,使概念原理学习的例证更丰富。 鲁教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中,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都放在分子、原子、元素、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原理的学习之后,这些概念原理对二氧化碳的学习都可以起到指导作用。同时,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发展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在二氧化碳的学习中,鼓励学生应用实验探究能力,特别是尝试设计实验探究方案,映证自己对二氧化碳的认识,是二氧化碳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3.栏目分析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本部分教学内容涉及的栏目主要是“实验”,栏目内容和具体的功能价值见表2-2-4。 表2-2- 1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科书栏目分析 栏 栏目内容栏目功能 目名 称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第二节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三节氧气的制法 实验四氧气的性质和制取 从本周开始我们要研究具体物质的性质,用途,制备方法等。在学习时要抓住物质的性质,因为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决定了制备它的可行的方法。 下面所列为对本周知识点要求的不同层次。 1. 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描述碳、硫、铁、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并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所发生的反应。 2. 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了解氧化反应的初步概念。 3. 根据氧气的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 4.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包括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检验及制备中注意事项等。 5. 了解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6. 了解工业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7. 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二. 重点分析和讲解 1. 氧气物理性质: 液氧为了便于贮存,运输,使用,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2. 证明一瓶气体是O2: 法一:将带火星木条插入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O2。 法二: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里,如果木条燃烧更旺,证明此气体是O2。 3.

说明:碳、磷、硫、石蜡既可在空气中燃烧,又可在氧气中燃烧。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凡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几乎在氧气中更可以燃烧,且更剧烈。在氧气中可以燃烧的,有的在空气中无法燃烧。 结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1.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概括为“多变一”。 这两种反应类型均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共有四大基本反应类型,还有两个在后几章学习。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 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常用氧化剂。 2. 氧气的用途。 利用氧气的氧化性且氧气与其它物质反应均放出热量。 (1)供给呼吸。医疗、登山、潜水、航空。 (2 )炼钢。 (3)宇航。利用燃烧放出的巨能推动火箭升空。 (4)气焊。是乙炔气从焊枪出来后被点燃,放出的热相当多,可达到3000℃,这个温度足以使金属(铁等)熔化,再冷却便可把金属焊接在一起。因此,气焊是物理变化。 3. 氧气的工业制法:(物理变化) 液氧(沸点高) 液氧 空气液态空气 氮气 液氮(沸点低) 原理:沸点不同。 方法:蒸发。 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 催化剂,催化作用。 加压 降温? ?→?蒸发 (使温度介于 两沸点之间)

《小数的性质》教案

《小数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对小数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2)让学生可对小数的性质进行全面的了解。 (3)培养学生的接受新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对小数的性质有进一步的认识。 (2)使学生知道如何利用小数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入小数的性质。 (2)如何让学生对小数的性质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3)知道如何利用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情景引入。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的位数的顺序的概念,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记得! 老师:恩,那好,你们谁能告诉我,小数的进位是多少呢? 学生:是10。 老师:恩,很好,那1和1.0有什么区别吗?谁可以说一说呢? 学生:不知道。 2、引出课题。(PPT展示) 老师:想知道有什么区别,那我们现在来看看:0.3和0.30谁大谁小呢?你们可以讨论一下那个大。 学生:一样大的啊? 老师:恩,是一样大的,0.3和0.30大小是一样一样的,区别0.3尾部就是加了0,所以呢,1和1.0是一样的。 老师: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下面各数中,哪些0去掉后数的大小不变? 50.50 200.04 3100

42.200 0.8080 32.450 (让学生自己完成,完成后老师需要订正) 也可以找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完成。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带领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在小数的末尾加上0或者去掉0,小数是没有变化的。使学生对小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第11页第2、3题。 (五)作业。 第11页第1题。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化学这门学科是九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的一门新的学科,整个课程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很多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都处于懵懂的状态,所以需要从我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来让学生接受并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而氧气存在于空气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使学生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还是比较容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整个课程还是需要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去使学生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加上实验,整个专题的容量较大,所以需分两个课时进行设计。 【教材分析】氧气,学生耳熟能详,但对它了解并不深入,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用途、制法的一门自然科学,从我们熟悉的物质氧气入手,系统的学习氧气的性质、用途。教给学生研究物质的方法,指导学生怎样进行探究活动,准确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氧气的性质。组织学生学习氧气的用途,要让学生体会到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知道氧气的主要用途,并能说出用途于性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氧气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懂得用实验探究物质性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2)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氧气性质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 (2)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的概念 难点:不同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原理的比较,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联系。【教学用具】五瓶氧气(其中一瓶盛少量水,一瓶干燥的氧气)、蜡烛、木炭、燃烧匙、镊子、酒精灯、火柴、细铁丝、玻璃片、坩埚钳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阅读,归纳 【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最多的是?体积分数占?其次是?体积分数占? 二、引入新课 氧气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它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缺少的气体,下面我们将学习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三、新课: 【设问】 物质有哪些物理性质?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观察和阅读】 1、展示一瓶氧气,请学生观察 2、阅读教材中有关氧气物理性质的内容后,请学生口述氧气的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思考并板书氧气的物理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二、教案 课题氧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观 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仪器、药品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滴瓶;硫、铝箔、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小数的性质》教学案例

《小数的性质》教学案例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数的性质》教学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数的性质》教学案例一、教学内容:小数的性质 二、教材解析: 本节是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信息窗2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后的内容,在一开始学习时可以借助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牵引到本节课的知识中,这节课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主动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够根据需要把小数化简或是把整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2.在探究小数的性质过程中,培养学生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的能力。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应用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小数的性质 五、教法: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

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六、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小数的知识。 课件出示:毛巾3.00元手套2.50元 师:3.00元是多少钱? 生:3.00元是3元钱。(师板书:3.00=3) 师:2.50元是多少钱?还可以怎样表示? 生:2.50元还可以用2.5元表示。 师:也就是说2.50元等于2.5元。(师板书:2.50=2.5)课件出示:1分米 10厘米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复习课教案粤教版

。 。 。 。 。 。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本章内容涉及的主题: 身边的化学物质: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氧气的制法。 物质构成的奥秘:元素;元素符号及其意义;元素的简单分类;认识元素与人类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 化学与社会发展: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灭火、防火、防爆炸的方法和措施。 科 学 探 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简单方法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探究。 【复习的目的要求】 1.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理解)。知道氧气的主要用途,并能说出用途与性质的关系(了解) 2.能正确书写碳、铁、石蜡等物质跟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能说出这些反应的实验 现象,能说出这些反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 3.能用氧气的性质解释和说明某些现象(应用) 4.知道氧化反应初步概念,能根据氧化反应初步概念说出常见反应是否氧化反应(了 解)。认识什么是化合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化合反应(理解) 5.能说出催化剂的定义(了解),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理解)。 6.初步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 应原理(理解)。 7.初步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 氧气的反应原理。初步学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理解)。 8.认识什么是分解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分解反应(理解) 9.知道工业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 10.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 11.懂得什么是燃烧,什么是缓慢氧化,什么是自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 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条件(理解)。 12.知道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和危害(了解) 13.知道什么是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了解) 14.懂得灭火、防火的原理和措施(理解)。

公开课《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名师课例及专家评价(一)时间:2016年4月28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 主讲:刘星群4课时 《小数的性质》的课例及评价 教学内容: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53页至第54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2、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 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3、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小数性质这一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难点:在实际中恰当应用小数的性质。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数的王国里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如不起眼的“0”,别小看这个“0”,它的作用可大着呢。看,在整数5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添上两个0呢? 2、引发猜想:如果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怎样?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的性质,一切就明白了。

二、新授课 1、创设情境,教学例题1 (1)提出问题: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 (2)学生思考,交流,可能出现如下的比较方法: ①从元、角、分角度理解: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②用图表示: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分别平均分成10份、100份,其中的3份、30份分别用0.3、0.30表示。因为阴影部分面积相同,所以0.3=0.30。 ③结合计数单位理解:0.3是3个0.1,而0.30里面也有3个0.1且百分位上为0,所以0.3=0.30。 ④感知与体验:初步感知0.3元=0.30元 教师引读0.3元=0.30元,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怎样?使学生初步体验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加深体验,教学例题2 (1)你能比较出0.100米、0.10米、0.1米的大小吗?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随后出示书上填空,看图填一填,再比较。 (2)交流比较方法: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可能出现如下的方法: ①结合直尺图说明:由100毫米=10厘米=1分米,得到0.100米=0.10米=0.1米。你还能用其它方法来证明吗?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案(共一课时) 周珍宝 学习目标: 1.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够区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3.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4.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学习重点及难点: 1.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够区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课堂学习: [问题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人和动植物生存需要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是什么吗?由此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 [教师引导] 教师展示一瓶氧气学生描述其物理性质 师生整理并展示相应课件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溶解性、密度(与空气比较)、三态变化并展示图片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氧气的检验(师指导学生做) [教师设疑]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是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氧气的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我们就通过几个小实验来进行验证。[实验演示] 少量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并展示相关课件 [师生整理]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及文字表达式 讨论思考:实验中集气瓶里加少量水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演示] 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 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及文字表达式 思考:1、为什么硫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没有纯氧中燃烧的剧烈?这进一步说明氧气的什么性质? [教师设疑] 1.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吗? 2.铁丝在纯氧中又能否燃烧? [实验演示]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学生整理] 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填入课本35页表格中。 回顾展示三种物质反应的文字表示式,观察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教师讲解]1、化合反应定义及特点,并说明其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2、物质与氧气所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可分为剧烈氧化(通常情况下的燃烧)和缓慢氧化(举几例说明)。[师生总结]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板书] 物理性质:色、味、状态、溶解性氧 气 化学性质:助燃性、供给呼吸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化合反应 硫+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木炭+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铁+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小数的性质”教学案例分析

“小数的性质”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应该描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典型的、生动的交往状态与外在行为,刻画他们丰富的、细腻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它的特征是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具体性、广延性和全面性。记录、导向、反思和传播是它的功能。案例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案例+反思”。案例是为了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学行为片断,这些片断蕴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它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案例以真实的教师和事件为基础,但又不是简单而机械的课堂实录,它是教师对自身典型教学事件的描述,它可以描述一节课或一个片断,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把几节课的相关片断叠加。从案例内容的表述形式看,主要有“叙事式”和“对话式”;从案例内容的编排方式看主要有“单一式”、“对照式”和“递进式”。反思一方面是基于案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例印证理论;另一方面要高于案例,要从案例的分析中生发出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下面我就对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的理解进行如下尝试。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小数的性质》 (一)案例A:联系生活,教师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购物中见过小数吧!大家相互交流一下。(交流购物中标签上的小数) 生:一个文具盒标价6.50元。 师:那你买这个文具盒付了多少钱? 生:6元5角,也就是6.5元。 师:这说明6.50元=6.5元。它们为什么会相等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案例B:联系生活,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都有购物的经历,你们还记得所买物品的单价和实际付的钱数吗? 生:一个文具盒标价6.50元,我买它时付了6元5角,也就是6.5元。 师:标价6.50元,而你付6.5元,商家不吃亏吗? 生:不吃亏,因为6.50元=6.5元。 师:其他同学也遇到过这种现象吗? 生:一包薯片标价2.00元,我买它时付了2元。2.00元=2元师:看来这种现象在生活中还真不少。同学们有疑问吗? 生:为什么6.50元=6.5元,2.00元=2元?为什么后面的零的可以去掉? 师:是啊!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现象,它里面却隐藏着一个数学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发现它。 (三)反思:

制取氧气课标解读案例

《制取氧气》课标解读案例 一、目标设置依据 依据一:《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相关内容 1、《课程标准》要求 ⑴实验技能: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⑵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⑶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⑷初步认识常见的…分解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2、《考试说明》要求 ⑴科学探究: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⑵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步骤、收集与检验方法等) ⑶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⑷初步认识常见的…分解反应….(能够对对典型反应进行分类),能根据化学反应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依据二: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参考书) ⑴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和实验步骤。 ⑵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检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⑶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概念。 ⑷通过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实验,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体验实验过程,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并学习分析试验中出现的问题。 依据三:《制取氧气》教材中核心内容 本课题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类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 依据四:九年级学情 学生经过课题二的学习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指导,氧气的制法原理及操作是本课题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便成了重中之重。而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是本节可的教学难点。 二、学习目标叙写 依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单元学习目标、本课核心内容、结合九年级学生情况,按照课标解读的方法要领,制定《制取氧气》一课的学习目标,陈述如下: ⑴能用文字表示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⑵能说出实验中的仪器名称及操作要点; ⑶解释验证氧气性质的方法和原理; ⑷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及其注意事项; ⑸能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知道催化剂的定义以及催化作用; ⑹初步认识分解反应,并能根据化学反应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一般性了解两套装 置的区别。 学习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和获得 第一课时: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课堂学习: 一、引入: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 [问题情景] 1.为什么各种生物在消耗氧气,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却能几乎保持恒定? 2.你已知道氧气的哪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学生交流] 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相关的整理:将学生所描述的有关性质列于黑板上) 二、师生互动: [教师引导]观察身边的空气,并阅读课本33—34页的部分内容。 [师生整理]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溶解性、密度(与空气比较)、三态变化 [问题情景] 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支持这些物质燃烧?请举例说明。 [实验演示] 少量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 [教师设疑]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那么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实验演示] 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 [教师设疑] 1.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吗? 2.铁丝在纯氧中又能否燃烧? [实验演示]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学生整理] 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填入课本35页表格中。 [教师讲解] 物质与氧气所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小数的性质》教学案例

《小数的性质》教学案例 榆社县箕城小学王宇艳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2、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使学生初步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发现小数的性质,运用小数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难点: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数的大小不变,以及“变”与“不变”的辨证统一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前质疑 1、口算(口算幻灯片上的题,说一说) 2、谈话:数的王国里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如不起眼的“0”,看,在整数5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添上两个0呢?

(屏幕依次出示一组数:5,50,500)我们再从右往左看,500去掉一个0,发生了什么变化? 看来在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变了 3、引发猜想:如果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怎样?猜猜看。(学生自由发表,可能出现两种意见:①受整数末尾添“0”的思维定势,认为小数大小也会随之变化。②由钱数等生活经验认为小数大小不变) 谁的猜想正确?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就会知道了。 二、探究新知、课中释疑 1、学习例1。 (1)教师在黑板上写下“1、10、100”。 师:“1、10、100”是三个大小不同的数,谁能添上不同的单位名称使它们所表示的量相等? 生1:1元=10角=100分。 生2:1米=10分米=100厘米。 生3: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师: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现在我们选其中的一组来研究。(板书: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课件演示: 1分米是()米,可写成()米; 10厘米是()米,可写成()米; 100毫米是()米,可写成()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